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2024-09-05

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篇一

本课是《固体和液体》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对物体的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充分参与探究活动,需要两课时完成,这节课是属于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通过这次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关注原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

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后,不失时机地问道:“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与本节课无关或距离较远,若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头脑里的这些问号可能被忽视为“给教师添麻烦”,而且花几分钟给学生发问,似乎“不合算”。但这正是教师引发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并把它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时,他们会更专心。因为只有这样积极性的支持态度,学生的内心才能激起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情感和探究意识。

(二)、关注观察材料,获得探究体验。

“探究——研讨”教学法中提出了要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的观察材料有塑料棒、石头、乒乓球、黄豆、勺子、瓶子、橡皮、泡沫等,还提供了学生可以自选的工具:小锤子、放大镜、烧杯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的还是经常玩的。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研究,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物体。在接下来的10多分钟都是学生在进行观察、研究,看起来这一环节似乎与教师无关,实际上这正是教师在通过材料进行教学。在以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主要通过中介——活动来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些材料,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的探究经历。

2.《内能》教学反思2份 篇二

惠农中学 王玲

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农村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教学时不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具体教法安排如下: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常见的有关内能的图片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我个人觉得教学方法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本节课中,学生在认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交流讨论,亲身实验,感受体验,例举实例,强化应用。具体教学过程:

(一)本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三幅图片: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把图片作为引入的主体,避免了枯燥、冗长的文字陈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引入比较容易贴近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内能的概念这节教学,宜采用“谈话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

2、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教师的包办代替。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段内容的教学,采取让学生亲自实验,感受体验,再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列举事例分析解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首先根据前面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自然引出内能是可以改变的,然后提出这一段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分组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各种不同方法,明确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热传内可以改变内能:[想一想] 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关于“活动2”,主要介绍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中采用老师演示实验的方法,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理解做功可以改变内能。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要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为后面理解热量概念打下基础,有助于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本课小结与课后作业。本课小结由学生完成,小结本课的收获。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我自评:

1、这节课较为成功,课件精美,实验有效开展,启发引导到位。

2、练习题设计很有针对性,自学导航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注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的培养。

4、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环环紧扣,板书起到点睛作用。

5、关于压缩做功,不成功,但用动画弥补这个遗憾。(下课后,做成功了)

6、气体膨胀做功讲解时,描述不够准确。有些紧张。

3.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从而将塞子冲起,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1、热机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有、、、等。其中 是最常见的热机。

3、燃料在 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内燃机的种类有 机和 机。

5、理解两个名词概念。

(1)什么叫一个冲程;(2)什么叫一个工作循环。

6、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2)、通过汽油机模型,结合自学,小组相互协作探讨认识汽油机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知道名称的同时,要能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结合书本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向 运动,门打开,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的混合物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 冲程,叫 冲程。活塞运动到汽缸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 运动。这时 门和 门都关闭,被强行压缩,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 冲程。该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该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由上向 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该冲程结束,活塞继续 向 运动,1 关闭,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叫。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课堂探究案】

活动1:实验观察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

(1)看到什么现象?(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5)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活动2:.汽油机原理

(1)汽油机是利用 作燃料来工作的。

(2)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

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什么?汽缸中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情况?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

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 第三冲程: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

小结:一个工作循环有 个冲程,飞轮转动 周,对外做功 次,活塞往复 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当堂训练案】

①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排气,吸气,压缩,_______这四个冲程组成的,其中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_________冲程。

②汽油机吸入气缸的物质是:()A.汽油 B.空气 C.汽油与空气混合物 D.柴油

③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而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④判断下列属于排气冲程的是()

二、选择题 1.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4.物理内能教案 篇四

大量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热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等效)。

不同点——热传递方式是内能转移;做功是能的形式发生转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包括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两部分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根据Flash课件中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跟温度的关系的现象,得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不可逆)关系。通过创设新的情景、提出新的问题,认识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继而转入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结论。并从能的形式是否改变的角度思考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上的本质区别,运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感受生活与科学的密切联系。学生虽然前面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对其内容的记忆并不深,要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难度会比较大。为了认识物体的内能,通过对知识的分解、铺垫,提供合适的Flash学习支架,完成从宏观思维到微观分析上的过渡,运用类比法认识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建立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的特色

5.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

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

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三)、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

(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视频播放)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剧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看看谁的办法多了。让学生交流归纳小结。

【教师总结】:归纳出热传递的特点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提出问题】:除了热传递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或经验来思考回答。(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课件展示图片) 总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的。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的,物体的内能减小。

课堂小结: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用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6.物理教案-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篇六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学目标

a.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b.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c.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d.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围绕如何改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改变大小展开,遵循观察现象(实验日常生活现象),再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思路.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法建议

建议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相对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用热量度量内能的改变上,以及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建议二:在讲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时,为增加形象性和便于理解,可以先设置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然后再说明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常常同时伴随做功和热传递两个过程.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量 教学重点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方法

讲授、综合分析 教

无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二、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改变量,单位为焦耳.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题: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选项c正确

四、小节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五、作业

P20页-

1、2 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 讲解

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 思考问题

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内能改变”探究活动

7.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篇七

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

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

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

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

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

【例1】★★

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

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

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不正确;

C.花香四溢,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故D不正确.

答案:

C

【例2】★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

C

【测试题】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答案:

D

【拓展题】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拄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铅柱的分子间的距离很近,分子间的引力使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

物质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铅柱下面能吊起重物,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

【拓展题】

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滴水银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水银合成了一滴.

答案:

A

模块二

内能

【一、知识点】

1.分子动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动能。分子动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低),分子运动越快(慢),动能就越大(小)。

2.分子势能

如同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也具有势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势能。

3.内能

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因为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分子动能永远存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会消失,分子势能永远存在。因此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4.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因为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内能越大。例如:相同质量的水,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内能大。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注:

(1)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状态有关,如水结冰后内能减小。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二、例题精讲

【例3】★

(2014•常熟市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对其做了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kg水和100g水的温度相等,但分子的多少不等,所以内能不相同,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2014•山西模拟)关于水的内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0℃的水内能为零

B.

一杯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C.

水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水同样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小,故B正确;

C、水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水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所以内能会减小,故D错误.

答案:

B.

【例4】

(2007•常州)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答案:

D.

【测试题】

(2004•海口)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

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

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由图可知,甲和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乙杯,但丙杯中水的质量大于甲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答案:

C.

【例5】

(2014•鄂州)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

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

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

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

D.

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手感到热.不符合题意.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是通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D、用砂轮磨刀,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刀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

B.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

C.

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

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水从铁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因摩擦而发热,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路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水从电热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拓展题】

(2014•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

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

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和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人从热水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南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家里常用的电热水壶,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

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

烧水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果,因此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气缸内的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A说法错误;

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说法错误;

C、水沸腾时看到壶盖与壶口上方的“白气”,这是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

D、电热水壶烧水时消耗了电能,从而使电热丝的温度升高,电热丝把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所以D说法正确.

答案:

D.

模块三

比热容

一、知识点

1.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了多少,我们就说传递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比热容

在学习比热容之前,让我们来思考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地处内陆的新疆,昼夜温差则很大,常有“晚穿棉袄午穿纱”的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直白地说,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强。在同样的日光照射下,水与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上升得很少,而沙子温度升高得很多;到了晚上,水温比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少。这就形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内陆温差的现象。

那么描述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就叫比热容。

(1)比热容

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物理符号:c.

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焦每千克开”,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热量、质量、温度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单位之一。

④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的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反映了物质的吸热与放热本领的大小。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种类,与物质的质量大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高低、变化情况均没有任何关系。

(2)从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总结出的规律【单位:】

酒精

干泥土

煤油

铁、钢

蓖麻油

水银

砂石

①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液态汞除外),其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

②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小。

③同种物质在不同状体下,比热容数值一般不同。例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它们的比热容不相同。

④密度大的物质比热容不一定大。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①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常常被用作“冷却剂”或“散热剂”。

②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尽管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大,但自身温度变化不大。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4)热量及其计算:

①吸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吸收热量后的末态温度、吸收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②放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放出热量后的末态温度、放出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③热平衡公式:

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此过程中没有热量的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终达到的状态是“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的温度相同”,我们称之为达到了“热平衡”。则把称为热平衡方程。

二、例题精讲

【例6】

(2014•上海)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选项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时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

C、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

答案:

D.

【测试题】

(2014•益阳)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

B.

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

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

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

A、500mL水和200mL水状态相同,物质种类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热值不同,与比热容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由公式c=

知,铝的比热容比铁大.此选项正确;

D、水变凉后温度变化,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此选项错误.

答案:

C.

【例7】

(2009•宣武区一模)(多选)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B.

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

C.

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

D.

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等,降低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铝块发出的热量多,故该选项正确;

B、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且其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m=可知,酒精的质量应该比水的质量大,故该选项正确;

C、已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t=,故铝块温度升高大;且由于此时酒精和铝块的末温相同,故说明原来酒精的初温高,故该选项正确;

D、虽然冰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它们的质量没有确定,故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初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BC.

【测试题】

(2008•呼和浩特)(多选)根据表一和表二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一:几种晶体的熔点

晶体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0

表二: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J/(kg•℃)]

4.2×103

2.1×103

干泥土

0.84×103

A.

因为我市地处内陆,所以昼夜气温变化大

B.

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C.

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干泥土吸收的热量是水的5倍

D.

0℃时可能有冰、水同时存在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内陆地区水少、砂石多,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热量,砂石的温度升高的快;夜晚放出热量,砂石的温度降低的快,所以内陆地区一天内气温变化要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选择酒精温度计比较合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表二可见,水的比热容是干泥土的5倍,如果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是干泥土的5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0℃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如果刚开始熔化,以冰的形式存在,如果是熔化过程,则以冰水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果已经熔化完毕,则以水的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AD.

【例8】★★

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Q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Q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

Q/J

2.3×107

4.6×107

6.9×107

9.2×107

1.15×108

1.38×108

m/kg

0.5

1.0

1.5

2.0

2.5

3.0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得:

=4.6×107J/kg,∴Q=(4.6×107J/kg)×m

答案:

Q=(4.6×107J/kg)

×m

【测试题】

0.3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9.0×106J的热量,则酒精的热值为_____×107J/kg;5kg酒精的热值又是多少呢?答:_____×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Q=mq,∴酒精的热值:

q==3.0×107J/kg,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5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答案:

8.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同步练习题 篇八

(二)内能与热机

一.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1)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K)

(2)常用单位:摄氏度(C)。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 C,____________的温度为100 C,在0到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C。

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后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___________。

(3)温度计测物体温度的步骤:估、选、放、读、取。

(4)体温计: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分度值______,量程__________:使用前要将液柱甩回玻璃泡.(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_________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___、状态、质量、体积和物质的种类。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时内能越________。

3、内能的单位:焦耳(J)

4、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途径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如:压缩气体做功;摩擦生热,克服摩擦做功等);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做功改变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能量(内能)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____________。热传递的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物体将__________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____________相同(称为热平衡).特点:高温物体的内能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内能,温度,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温度,吸收热量。

5、热量(Q):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的联系: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热量.(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___________升高,_____________吸收热量.(3)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升高.(三)比热容 0

00

0

1、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降低)______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2、单位: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量的计算:

Q =________________变形式: C=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t=___________.(四)内燃机

1、能量转化: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的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

2、汽油机

(1)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道、进气阀、排气道、排气阀、曲轴连杆、飞轮、火花塞。

(2)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吸入____________的混合气体);压缩冲程(压缩缸内混合气体,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压强增大,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末,气缸顶部的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缸内气体爆发性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排气冲程(排出废气)。点火方式:___________.3、柴油机

(1)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道、进气阀、排气道、排气阀、曲轴连杆、飞轮、喷油嘴。

(2)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只吸入__________);压缩冲程(压缩缸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把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末,气缸顶部的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压燃式点火,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排气冲程(排出废气)。点火方式:_______________.4、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______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_____次,曲轴连杆转______周,飞轮转________周,只有__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_____次,其它三个冲程靠_______________完成。

(五)燃料的热值

1、定义:_________某种燃料__________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_________或__________。(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Q放=________或Q放=_________;变形式:m=_______;q=_____

(六)热机效率

1、热机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主要走向:(1)燃料未完全燃烧;(2)克服摩擦消耗的能量;(3)废气带走的能量;(4)机械传热损失能量;(5)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

2、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热机工作时总是有能量的损失,所以热机效率始终小于1)

3、效率的计算式:=

0Q有用×100% 变形式:Q有用=__________;Q放=____________.Q放

4、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能量损失。(1)使燃料充分燃烧;(2)减少机械摩擦损失;(3)减少机械散热和废气带走热量。

5、热机工作的污染:废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噪声。二.例题

1、下列属于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压缩筒内空气,棉花燃烧起来 B、金属汤匙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了 C、食品放入电冰箱里,温度降低 D、热水器放在太阳下照射,水温升高

2、王小聪同学的家住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里,他父亲年前拉回了一套液化石油气灶具。液化石油气热值为3.5 ×10J/kg,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60%被水吸收。将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水吸热多少J?需燃烧液化石油气多少g?

三.练习题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2、“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在返回的过程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这一段时间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而飞船内的宇航员和设备则安然无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燃烧”是由于高速运动的飞船与大气层摩擦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飞船“燃烧”是由于高速运动的飞船与大气层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燃烧”是航天员为了消除太空细菌采取的高温消毒措施

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而放出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

3、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4、南极“万年冰”中含有很多压缩气泡,科考队员取一小块放入盛有酒的杯中,冰块会在酒面上飘来飘去。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冰块熔化,气泡破裂,使冰块飘来飘去 B.冰块吸热,内能增加,使冰块飘来飘去 C.冰块熔化,气泡破裂,气泡的内能减少 D.冰块吸热,酒水放热,酒水的内能减少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7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C的水比0C的冰效果好

6、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

B、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 C、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D、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为4 : 1,放出热量之比是3 : 1,则它们的比热之比和降低温度之比分别是下列四种情况,可能满足题设条件的是()①1:1 3:4 ②2:1 1:3 B.①③④

③1:2 3:2 C.②③

7o

o

④1:3 9:4

D.①②④ A.①②

8、一台效率为40%的柴油机,当输出3.44×10 J有用功时,消耗的柴油质量是()

(柴油的热值是4.3×10 J/kg)A.0.8kg B.2kg

C.0.32kg

D.2.8kg

疫情中,体温计发据水银的079、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右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11、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12、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时,修建了天宫堂水电站,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__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_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内江”的舒适环境。

13、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生活中,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由于与空气摩擦,小球会越跳越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_能.

15、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小。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_________液体。

16、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____个工作循环,做功_______次.17、柳州鑫能生物发电项目是广西第一个新型环保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示范项目,以热值为l.2×10J/㎏的秸杆作燃料。完全燃烧_________㎏的秸杆得到8.4×10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_________㎏的水从30℃上升到70℃。

0

18.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装满水后,水的质量是30kg。使这些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C需要吸收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由燃烧天然气来提供,则至少应完全燃烧 ____________m的天然气。(天燃气的热值为4.0×10J/m)

19、某汽车公司的某型号专用车在车型测试中,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6km,受到的阻力是3.0×10N,消耗燃油1.5×10m3。若燃油的密度ρ=0.8×10kg/m,燃油热值为q=4×10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求:(1)专用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W(2)已知热机效率η=(式中W为热机在某段时间内对外所做的功,Q为它在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油完全Q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则该专用车的热机效率是多少?

20、有一个能装50㎏水的太阳能晒水箱,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2㎡,该晒水箱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E=3.2×10J∕(h·㎡)。求:

(1)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为8h,则该晒水箱每天可以接收多少焦的太阳能?(2)由于热量的散失等原因,水的吸热效率只有60%。那么,该晒水箱一天吸收的太阳能 可使这50㎏的水升高多少摄氏度?

9.物理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篇九

物体的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

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m数量级时,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种情形与弹簧被压缩时弹性势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图1中弹簧压缩,弹性势能Ep增大。

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要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这种情况与弹簧被拉伸时弹性势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图1中弹簧拉伸,Ep增大。

从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分析,分子间距离以r0为数值基准,r不论减小或增大,分子势能都增大。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如果分子间距离是无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r0以前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而且距离减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其数值将比零还小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到达r0以后再减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分子间距离减小过程中,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势能增大。其数值将从负值逐渐变大至零,甚至为正值。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情况可以在图2的图象中表现出来。从图中看到分子间距离在r0处,分子势能最小。

既然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那么在宏观上什么物理量能反映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呢?如果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体积变化,直接反映了分子间的距离,也就反映了分子间的势能变化。所以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3.物体的内能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

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ΔE。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mcΔt,Q=ML,Q=mλ(后面的两个公式分别是物质熔解和汽化时热量的计算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方式)传递给它一定的热量,使它从某一温度升高到另一温度。这过程中这杯水的内能有一定量的变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搅拌器在水中不断搅拌,也可以使这杯水从相同的初温度升高到同一高温度,这样,水的内能会有相同的变化量。两种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别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的内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物理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而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课上练习:

1.判断下面各结论是否正确?(1)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2)同样质量的水在100℃时的内能比60℃时的内能大。(3)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4)内能相同的物体,温度一定相同。

(5)热传递过程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6)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或者说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7)摩擦铁丝发热,说明功可以转化为热量。答案:(1)、(2)是对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吸收热量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的过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因而物体的内能不变。(2)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3)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4)分子的内能不变。答案:以上四个结论都不对。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新建立了三个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内能。要知道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区分温度、内能、热量,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2)要掌握三个物理规律: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上的关系。

六、说明

10.高中物理内能教案优秀 篇十

情景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 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活动一

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二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上一篇:海南大学哲学真题下一篇: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