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险案例分析

2024-09-21

森林保险案例分析(8篇)

1.森林保险案例分析 篇一

森林综合保险项目理赔操作规程

(草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扎实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工作,根据相关保险方案、保费补贴、操作细则等规定,结合森林综合保险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森林综合保险项目相关工作适用本规程。

第二章

保险条件

第三条 保险人在收取保险费的同时,应履行相关保险责任和服务义务。

1、保险标的:凡生长和管理正常的商品林和公益林。

2、保险金额:以亩为单位,每亩保险金额按保险林木再植及管护至郁闭成林的平均成本确定。

总保险金额等于投保林地面积乘以每亩保险金额。

3、保险费率。

4、保险期限:一年。

5、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间内,由于条款中载明的保险责任造成保险林木死亡或推定死亡的。

在保险期间内,为了防止和减少保险责任直接对保险标的的危害,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施救措施而导致的保险标的死亡或推定死亡的,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第三章 理赔工作要求和流程

第四条 理赔工作原则:理赔工作坚持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工作原则,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严格按照保险条款履行赔偿责任,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操作便捷,及时主动的提供优质、高效、快速的理赔服务。

第五条 出险报案

保险人应公布统一的报案电话,全年365天24小时接受报案;在接到客户出险报案后,通过保单号码或被保险人(分户)名称等信息查询出保单信息,询问并记录出险原因、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经过、报损数量(亩)、报损金额、报案人姓名、身份、联系电话等报案信息,在业务系统中生成报案记录和报案服务单,同时告知被保险人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或调度查勘管理岗安排现场查勘。

第六条 查勘定损

查勘人员应第一时间对保险信息进行审核,包括保单信息、出险日期是否在保险期间、出险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是否已交费等等,确认后应携带必备的查勘工具赴出险位臵进行现场查勘。

由于保险人保险责任损失认定的专业技术和力量不足,保险人可以委托国家相关技术部门为森林保险事故发生后查勘受灾面积和确定损失程度的技术参考部门,保险人协助被保险人做好收集事故现场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实物证据等工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对保险责任、查勘技术、损失面积、损失程度和估损金额有异议无法达成一致的,双方可协商共同委托第三方公估机构予以认定,公估费用由保险人支付。

保险标的在保险期间内发生灾害事故,一时难以确定是否死亡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协商设立观察期,观察期的时间由承保公司与林业等技术部门协商确定,但最长不超过8个月。观察期结束后进行二次查勘,以观察期后的定损结论为依据计算赔偿。

第七条 收集单证

被保险人索赔需提交完整的索赔单证,保险人应一次性告知被保险人所需单证项目,并要求被保险人在告知单签字确认,所需单证包括:

(一)保险单正本、投保清单、保险凭证;

(二)出险通知书和损失清单;

(三)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

(五)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后,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损的保险标的的处理有规定的,还应提供受损保险标的已依法处理的证据或证明材料。索赔单证中,森林火灾索赔应提供政府相关部门开具的火灾证明,森林有害生物造成的灾害索赔应提供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开具的灾害证明,其他自然灾害索赔应提供当地气象部门开具的灾害证明。

第八条 单证审核

赔案资料由保险人收集、审核。在被保险人按照约定的索赔清单提交索赔资料5个工作日内,保险人还需被保险人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的,须向被保险人提出补充资料清单。超过期限视为索赔资料齐全,保险人不得以索赔单证不全为由拒赔或延长理赔期限。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在接到被保险人赔偿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向其发出《拒赔通知书》。

第九条 预付赔款

发生重大保险事故后(定损金额超过100万元),经查勘属于保险责任的,但暂无法确定树木死亡比例的,由被保险人书面申请,经政府林业部门确认后,保险人根据估计保险损失金额的50%预付赔款。

第十条 赔款支付

案件核赔通过后,保险公司应及时进行赔款支付相关工作。在取得被保险人签字确认后,涉及多个农户损失的,应在取得经被保险人签字认可的分户理算清单后,在10 日内支付赔款,确保赔款及时、足额支付到户。如由他人代签,应告知被保险人本人,注明“×××(代)”,不得模仿他人签字。杜绝通过虚假赔案退回代缴保费或返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农业保险赔款的行为。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确保理赔结果公开,赔款及时、足额支付。对于理赔支付结果,应该在被保险人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所属林业局、保险标的、投保数量、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和赔款金额以及保险公司联系电话等信息,公示期不少于 7日。赔款公示后,如有被保险人反馈不同意见,保险公司应积极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的结果告知被保险人;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对理算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公示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十二条 理赔回访。省级公司客服部门在支付赔款后一个月内,应对一定比例的被保险人(原则上不低于获得保险赔款被保险人的 3%)集中进行回访。

(一)回访内容。受访人姓名、受访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联系电话号码、被保险人今年是否得到森林保险的理赔款了、被保险人今年的赔款总额是多少、理赔是否公示、理赔款确认表是否签字确认、被保险人是否提供卡折信息等内容。

(二)对一些特殊情况以及大户应该现场回访,对一些林户代表以及基层林业组织反应的情况及时处理。对于回访中,客户反应的问题应分类处理,给予详细解答;对于客户反应的问题属实的,应给予解决处理;对于存在虚假理赔、骗取理赔款、截留挪用的,要追回理赔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省级公司根据回访电话接通率、农户知情率、赔款准确度、农户满意率等指标作为评价、考核各地市级公司的依据。

第十三条 归档

案件结束后,保险人要及时做好案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包括投保资料、承保资料、理赔资料等相关材料以备审核和查阅。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省级公司按照以上规程开展森林综合保险业务。

如有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规定与本指引有冲突的,按照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规定。

2.森林保险案例分析 篇二

从国际经验来看, 建立和发展森林保险市场, 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森林保险属于农业保险的范畴, 其经营目标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森林的独特属性要求实施森林保险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力, 即需要坚持政策性定位。目前, 代表森林保险的供给与需求双方的林农和保险公司由于利益分配问题难以有效协调, 导致商业性森林保险难以全面、有效实施, 即市场的主导能力在此范围内发生“失灵”的现象[1]。究其原因, 可能在于森林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决定。从风险层面考虑, 一方面由于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大的样本来估计潜在的风险量, 这使得依据大数定律而实施的保险制度难以在森林保险方面获得实质性的进展;从现实层面考虑, 传统的价值观念制约着林农对于森林保险的“兴趣”, 森林产品所包含的强大“价值”也使得很多商业性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政府出面干预并解决森林保险的实施问题是较为务实的一种选择。

森林保险具有公共品属性, 确切地说, 森林保险属于准公共品。由于其准公共品特性的存在, 使得森林产品的外部性 (通常为正的外部性) 问题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这也要求政府对森林产品保险市场的介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其具有独特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根本, 具有其他任何行业、任何产品所不可替代的性质[2]。

综上, 森林保险难以由市场机制来引导其资源配置, 或者说通过市场的力量难以实现森林保险的有效供给, 必须引入政府的力量来干预、扶持并引导森林保险向着更加合理更加具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2 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效率与补贴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效率问题与补贴制度问题是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过程中两个最为重要并且相关性最大的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两个问题关系着政策性森林保险能否有效地实施。一方面, 森林保险的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其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 要处理森林保险的外部性问题, 必须引入补贴制度, 通过一定的补贴方式, 可以实现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有效供给。文章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政策性森林保险进行阐述。

2.1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效率分析

外部经济性是指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周围环境或者个人、企业以外的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与此相对应, 如果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周围环境或者个人、企业以外的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则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无论是外部经济性或者外部不经济性都没有办法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此情况下, 必须引入政府的力量进行干预, 以期森林保险在有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由于森林具有生态效用, 其外部性表现为外部经济性, 实施森林保险必须正确解决由于外部经济性而引致的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3]。如图1所示, 在没有森林保险的情况下, 林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0, 需求曲线为D, 引入森林保险之后, 林产品的供给曲线变为S1, 需求曲线依旧为D。在无森林保险的状态下, 消费者剩余为ΔP1AP0所代表的面积表示, 生产者剩余为ΔP0AO所代表的面积表示;在有保险的状态下, 消费者剩余为ΔP1BP2的面积表示, 消费者剩余增加了P0ABP2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为ΔP2BO的面积表示, 其增量的变动情况取决于森林保险的参与程度以及需求弹性的大小, 因此生产者剩余呈现出不确定性的变化。总体而言, 引入森林保险, 社会福利总和增加的量可由ΔABO的面积来表示。从中可以看出, 森林保险的参与程度越大, 社会福利的增加额度越大, 但这些福利主要由消费者获取, 随着森林保险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生产者 (林农) 所能够获得的福利必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表现为随着供给曲线S1的向下移动, ΔP2BO的面积逐渐减小。因此, 为了保证林产品生产者———林农的利益不会因为森林保险的引入而遭受损失, 政府必须出面对森林保险的市场供给情况进行干预———采取补贴措施, 以激励林农对林产品进行供给, 并保证林产品按有效率的方式供给。

2.2 森林保险的补贴问题分析

如上所述, 森林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 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 因此必须引入政府的力量对其进行干预, 而对于森林保险的补贴是解决森林保险正外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图2中, 在不存在森林保险的情况下, 林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0表示, 需求曲线由D表示, 消费者剩余由ΔEAP3的面积表示, 生产者剩余由ΔP3AO的面积表示;在存在森林保险且无补贴的情况下, 林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0向下移动到S1表示, 需求曲线由D表示, 消费者剩余由ΔEDP1的面积表示, 消费者剩余的增量为P3ADP1的面积表示, 生产者剩余由ΔP1DO的面积表示, 此时的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化 (这可由相应的数学理论证明, 此处略去) , 这表明在不存在补贴的情况下, 通过购买森林保险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都有改善, 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引入补贴的必要的;在存在森林保险且有补贴的情况下, 林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1向下移动到S2表示, 需求曲线由D表示, 消费者剩余由ΔEGP2的面积表示, 消费者剩余的增量为P1DGP2的面积表示, 生产者剩余由ΔP2GO的面积表示, 此时的生产者剩余小于最大化情况下的生产者剩余, 亦即生产者剩余的增量为负, 为了保证此过程中森林保险的有效实施必须引入补贴机制[4]。

在图2中, P0FGP2的面积表示增加补贴的数量, 此过程中所增加的社会福利数量由ΔODG的面积表示, 显然社会福利的增量远远小于所投入补贴的数量 (可以证明社会福利的增量小于所投入补贴数量的50%) , 即总福利水平是下降的。但由于补贴系政府行为, 其体现的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因此该补贴方式仍旧可以进行, 并且可以同时实现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改进直到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达到最大化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为止。

综上, 引入补贴制度可促使森林保险实现均衡状态, 保证森林保险在协调森林资源配置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林产品的供给情况体现着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

3 福建省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政策性森林保险在实施效率与补贴制度两方面的论证, 在此基础上探讨政策性森林保险在福建省的实用性问题, 文章将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3.1 福建省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森林保险是深化林权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考虑福建省林业现状, 确实有必要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 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分析。

3.1.1 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取向

实施森林保险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由于森林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 对森林保险采取补贴形式的政策性森林保险能够在更加广泛的程度上增加消费者剩余水平即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这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取向, 必然会获得较为广泛与扎实的群众基础[5]。有了强有力的民众基础, 政策性森林保险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实施。

3.1.2 符合福建省社会发展的实际

福建省属于丘陵地貌, 全省超过70%的面积为山地或丘陵所覆盖。这种地理条件一方面制约了福建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也使得福建省的绿化率常年位居全国首位。福建省在林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全国具有表率作用, 对于森林保险的开展和实施福建省也同样应该肩负着全国模范作用, 通过合理、有效地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进而对其他地区森林保险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3.1.3 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当前, 低碳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在环境方面所关注的焦点, 积极贯彻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最为直接的作用是对于低碳问题的解决能够提供更为直接、有力的支持[6]。一方面, 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使得林产品的供给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对于吸收大气中的CO2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的实施, 体现了国家对于弱势产业的支持, 这依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福建省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综上, 福建省迫切需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 那么其当前是否具备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条件呢?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证。

3.2.1 从民众的角度上看

福建省民众对于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具有较强的支持力度, 这为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由于民众的支持, 应对政策性森林保险所需要支付的代价———政府的补贴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补贴的财政来源来自于广大纳税人, 政府纳税所得用在与纳税人直接相关的森林保险的活动上就相当于让纳税人为自己所获得的来自于森林产品的正外部性而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2.2 从林农的角度上看

作为保险主体的林农在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林农对于森林保险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森林保险是否能够得以有效实施[7]。而影响林农对待森林保险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森林保险的实施是否能够给林农带来利益。因此, 一旦林农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对于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有效实施会有积极的反馈作用[8]。同时, 林农对于森林保险的态度问题集中在政府对于森林保险所采取的措施层面。

3.2.3 从政府的角度上看

一直以来, 福建省政府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 如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决定在南平、三明、龙岩这三个设区市开展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试点, 以及200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再次将森林火灾保险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加以推进, 并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森林火灾保险全省统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福建省政府对于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尤其是火灾保险的决心。

综上, 通过对民众、林农以及政府这三个主体在对待政策性森林保险态度上的分析可知, 福建省有能力打好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这场攻坚战, 并取得胜利。

4 构建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的具体思路

在上述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 接下来将对保险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拟定思路, 以期为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有效贯彻、实施提供参考。

4.1 加强福建省森林保险的政策法规建设

制度建设是开展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福建省对于森林保险在制度上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关重要, 可以借鉴日本、德国、加拿大、挪威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 在制度移植过程中涉及适应性的问题, 发达林业国家在森林保险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福建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提供参考, 同时务必保持谨慎的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2 加强福建省林业和保险业的自身建设

森林保险政策性法规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林业和保险业的自身建设。只有当林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相对成熟时, 才可考虑对福建省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当前福建省林业发展进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森林产权的界定。虽然福建省林权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关于森林产权的界定目前还存在着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福建省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对于理赔效率的保证是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顺利开展所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

4.3 加强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外部保障措施建设

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活动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制度的有效贯彻。森林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甚大, 出现可能的风险时, 保险公司未必具备足够的赔偿能力, 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呢?首先, 有必要对保险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界定, 这有利于分散风险, 同时也保证了保险公司处理现实问题的有效性。从另一个层面上看, 这也会激发更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队伍中。

4.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福建省林农的参保意识

由于小农意识或者侥幸心理的存在, 林农对于政策性森林保险不免会有排斥心理。归根到底这种排斥心理在于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 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强对森林保险的宣传, 使林农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并进而积极加入投保队伍中。同时, 对于林农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给予明确告知, 确保林农不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而参与森林保险的投保活动并进而损害林农的利益、打击其参保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希熙, 刘颖.森林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经济学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5) :440-443.

[2]王华丽, 陈建成.政府支持与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 2009 (10) :105-108.

[3]陈荆, 潘焕学, 宋晓梅.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性质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359-362.

[4]李彧挥, 颜哲, 韩爱桂.成本收益视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险供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林业经济, 2012 (8) :90-94.

[5]王珺, 张蕾, 冷慧卿.关于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建议[J].林业经济, 2009 (4) :28-29.

[6]石焱, 夏自谦, 田芸.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分析[J].林业经济, 2008 (12) :69-73.

[7]金满涛.林农行为视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经济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0 (2) :36-39.

3.森林保险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森林保险;巨灾风险;保险费率;保费补贴

中图分类号: F840.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417-03

林业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弱质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林业资金需求大、周转慢、效率低、经营生产周期长、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1]。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并且国内没有完善的减灾机制。林农资金来源有限,经济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没有能力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是过多的财政补贴会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负担。因此,为了增强林農抵抗风险能力,保证林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我国森林保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对森林保险理论初步探讨与试点实践,到挖掘森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及问题分析,从以市场角度研究森林保险市场机制构建与体系完善,再到对森林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度剖析,森林保险研究至今共经历了4个阶段[2]。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无论是农业保险还是林业保险都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学者针对全国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森林保险效果评价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针对江西省森林保险实施具体情况,在分析江西省森林保险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总结江西省在实施森林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江西省森林保险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1 江西省森林保险发展历程

江西省于2004年开始实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并将森林保险作为配套改革实施。到2007年底,以明晰产权、确权发证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3]。2007年10月,江西省在26个县开展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森林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试点;2008年9月,林木火灾保险试点扩大到全省;2009年4月,江西省成为首批被列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全省公益林实行森林火灾险统保,部分县市开始以乡为单位进行商品林火灾综合险的有益探索。在江西省的100个县(市、区)中,有70个是重点林业县。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社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森林面积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3]。

2 江西省森林保险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江西省森林保险工作由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林业厅与江西保监局、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共同组织实施,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部门负责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筹集、拨付、 监督管理、结算等工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林业部门为森林保险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险公司共同制订森林保险政策,并提供必要的专业鉴定作为理赔依据,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保险监管部门对森林保险工作进行监管;保险公司提供森林保险业务的宣传、承保、防灾、防损、查勘定损、理赔等专业化服务[4]。江西省现行森林保险试点方案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与2010年以前相比,目前施行的《方案》有以下变化: 一是保险责任范围扩大,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由实行林木火灾险变为实行林木综合险;二是调整保险费率,公益林由保险费率为0.1%的林木火灾险调整为保险费率为0.2%的林木综合险;三是对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进行调整,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贴由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各承担50%。

从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森林保险参保面积有了显著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江西省共参保林地面积 572.097 239万hm2,其中公益林340.17万hm2(公益林已全部参保),商品林231.927 239万hm2,承保面积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5.47%,参保面积位列全国第一。到2011年底,参保总面积达864.432万hm2,其中公益林全省统保340.17万hm2,商品林大幅增长至524.262万hm2。

3 江西省森林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江西省森林保险有较快发展,参保面积、保费收入和保险赔款都有显著提高,但随着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林农有效需求不足

林改后形成的小规模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森林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降低了林农对林地的预期收益[5]。在作物保险市场中,政府支持是平衡保险供给与需求的桥梁与纽带,是调节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力量[6]。但是江西省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县级财政保费补贴总比例只占60%,林农承担40%,相对于低预期收益,保费成本较大,林农不愿参保;免赔率与起赔点高,以泰和县为例,泰和县保险公司确定免赔率10%,免赔面积10 hm2,低于10 hm2的按照10%免赔。林权改革后实行分林到户,因而林农经营的林地规模小,林地面积基本上都在免赔率以下,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损失得不到赔偿,势必会降低林农参保积极性。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再加上道德风险的存在,保险公司想持续盈利就必须提高保费水平,而保费增加会抑制林农对森林保险的需求。

3.2 森林保险产品单一

江西省目前3类森林保险产品——林木火灾险、林木综合险、公益林综合险都是以自然灾害类型为依据确定的,并没有将投保标的物具体生长情况作为参考;不同地区的林木种类存在差别,林地的经营风险也有较大差异,林农在保险产品保障水平需求上也各不相同,保险产品制定“一刀切”的做法既没有考虑区域差异性,也没有考虑林农需求多样化与差异化[5,7]。

nlc202309031502

3.3 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

江西省公益林实行全省统保,保费补贴由国家财政与省级财政各承担50%。国家财政对商品林补贴30%,地方财政承担70%(其中省级财政占25%,县级财政占5%,林农自己缴纳40%),这样对省县级政府与林农经济实力要求较高。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也是由于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支持,没有拓宽其他林业资金来源渠道,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林业或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分担地方资金压力的作用。

3.4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

我国保险业务起步晚,分保能力不足、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规模小,国内再保险市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联合不紧密,再保险市场分保能力有限。江西省当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只是从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里面计提一定比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并且巨灾保险产品种类少,覆盖面窄,巨灾造成的损失主要依靠政府与保险公司补偿。依据国际经验,单纯依靠政府或保险公司根本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应该是由政府、公众、保险机构及再保险机构多方参与来分散巨灾风险损失压力[8]。

3.5 費率厘定不合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与气候都复杂多样,即使是在同一省份内,不同区域灾害风险也有区别。而目前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同一费率,不能科学体现地域之间风险差异。与科学厘定费率相比,我国试点省份现阶段实行费率低于科学厘定费率最低水平[8]。而且我国现行森林保险费率厘定没有以科学的费率区划为依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9]。

4 政策建议

4.1 提高不同类型林农的有效需求

主要有以下2类林农可以形成有效需求:一是有参保意愿但无参保能力的林农,二是无参保意愿但有参保能力的林农。第1类林农无能力参保主要是因为投保成本较大,自缴保费相对较多。针对这类林农,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林农可支配收入来提高其参保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加大政府财政补贴比例来降低林农自付保费负担。第2类林农不愿参保主要是由于对森林保险认知程度不够,没有参保意识,针对这类林农,政府及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林农了解森林灾害损失严重性与森林保险重要性,普及参保能够享受到的政府各项优惠政策[10]。

4.2 建立森林保险与林权抵押贷款互动机制

政策及制度的实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因此,可以尝试将森林保险政策与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相结合,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的优惠政策来刺激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同时通过对林地投保来分担信贷风险。具体来说,对于参保的林农,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在贷款优先权、贷款金额及还款时限等方面享受优惠。这样既利于提高林农参保积极性,又通过贷款方式盘活林农经营资金,在提高林农支付能力的同时也分散了信贷风险[1]。

4.3 创新森林保险产品种类

供给影响需求,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过少会降低林农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林农的风险偏好也是影响林农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保险产品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林农需求差异,依据地区灾害发生规律、树种、树龄、灾害损失程度等因素设计多种森林保险品种,实行差别化的森林保险产品及产品组合,以供林农选择。由于林地规模、林地质量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林农购买森林保险的偏好存在差异。而目前江西省实行的森林保险保障水平单一,林农不能依据自身风险偏好做出选择,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林农参保积极性,降低保险需求;单一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政策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阻碍森林保险有效发挥保障作用。提供多种保障水平,并对不同保障水平的林地进行差别补贴,有利于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类型林农需求,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促进森林保险良性发展[11]。

4.4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是增加林业投资、解决林业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12]。因此,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也至关重要。江西省商品林的主要融资机构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各类信用社。对于具有商业营利性质的商品林,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吸收民间资本,吸收保险基金,加大信贷扶持,创新信贷模式融资,并合理利用外资。与商品林相比,公益林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更应该以国家财政为主进行投资经营。可以通过政府发行国债、征收森林生态效益税或能源税、利用碳税和碳汇等新型市场工具融资[13]。

4.5 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已经建立政府财政支持、封顶赔付、购买再保险等巨灾风险分散模式,有部分省市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江西省可以在借鉴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完善当前实施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从运行机制来看,江西省首先要建立畅通且多样化的巨灾风险准备金筹资渠道;其次要科学使用巨灾风险准备金,依据省内不同区域灾害发生规律及损失程度来计提及使用巨灾风险准备金;最后要由市财政对巨灾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进行科学管理。从政策环境来看,江西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规范性意见,为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建立运行监管机制,在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运行过程中,对巨灾风险准备金的规模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14]。除了完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还可以借鉴国外建立林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经验,通过资产证券化分散林业巨灾风险,把林业保险市场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上[15]。

4.6 分区域厘定费率

正确的费率厘定应该建立在对全国林业巨灾风险区划之上。林业风险区划既是正确确定保险责任、科学厘定保险费率的先决条件,又是实行区域费率、均衡负担、充分发挥森林保险保障林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科学管理林业风险的需要[16]。在林业巨灾风险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各个区域的灾害发生率及损失、林地质量、林农风险偏好等因素,实行差异化费率[9]。

参考文献:

nlc202309031502

[1]刘 圻,褚四文,高 跃,等. 林权抵押贷款:银行惜贷现状与证券化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5):70-76.

[2]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 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实证分析[J]. 林业科学,2011,47(5):117-123.

[3]石 焱,夏自谦,方怀龙. 江西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江西林业科技,2009(1):47-51,54.

[4]江西省林业工作站.江西省森林保险总结[R]. 南昌:江西省林业工作站,2010.

[5]何 玥,秦 涛,王雪平. 基于江西省铜鼓县森林保险研究报告[J]. 林业经济,2010(10):34-37.

[6]王志刚,黄圣男,钱成济. 纯收入、保费补贴与逆向选择对农户参与作物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6):30-38.

[7]邓 晶,潘焕学,田治威,等. 我国农业保险与森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426-428.

[8]张长达,高 岚. 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度探讨[J]. 农村社会保障,2011(5):83-86.

[9]冷慧卿,王珂君. 我国森林保险费率的区域差异化——省级层面的森林火灾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1(11):49-54.

[10]宋曉梅,陈 荆,潘焕学. 森林保险财政补贴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437-439.

[11]王尔大,于 洋. 农户多保障水平下的作物保险支付意愿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7):61-69.

[12]徐 燕,张彩虹.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63.

[13]沈义力. 江西林业投融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2(6):79-83.

[14]王德宝,国 柱. 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研究——以北京为例[J]. 金融纵论,2010(8):19-23.

[15]王红珠. 论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43-47.

[16]周 延,郭建林. 农业巨灾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问题探讨[J]. 现代财经,2011(10):32-43.

4.森林经营管理分析 篇四

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促使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森林区划:是林业局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进行的。森林经营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林班:是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式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即为小班。其特点是:小班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是林场内的基本经营单位,也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别是区划小班的依据。划分小班的条件有:土地权属、土地种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

森林调查:分三大类:一类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间隔期为5 年。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包括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小班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复查间隔期为10年。三类调查,即为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施工前进行的调查。

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国家林业局布置下统一完成。一类调查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配置部分临时样地。

小班调查方法: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方法有: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

森林调查常用的专业调查有:生长量调查、消耗量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出材量调查、苗圃调查、抚育间伐调查。主要的多资源调查有: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食用类调查、药材类资源、工业原料类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投资概算,要求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包括主要设备材料的配置、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内容: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经营措施。

森林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森林燃烧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预热、气体燃烧、木炭燃烧三个阶段 林火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火行为预报 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常分为4个空间层次: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卫星监测。

林火蔓延方式:是热传播。热传播的方式:热对流(使地表火发展为树冠火)、热辐射(下山火、平地地表火以此方式蔓延)、热传导(地下火以此方式蔓延)。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

影响林火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降水、相对湿度、温度、风速、连旱。对林火发生蔓延的影响要素主要有: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小地形和山地林火特点等

林火通常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3 种类型

扑救林火的基本方法:窒息法(以隔绝燃烧所需的氧气来阻止火势的发展。可用扑打工具或用土覆盖等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火灾初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因空间过大,不易用此法)冷却法、隔离法

林火扑救的四个阶段:初期灭火阶段、降低火势阶段、熄灭余火阶段、看守火场(待三天后无火情,方可全部撤离火场)。

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直接灭火法、间接灭火法(适用于高强度的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主要是开沟或开设较宽的防火线来阻隔森林火灾),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扑打法、用土灭火法、水灭火法、风力灭火法、开设防火沟阻火法、爆炸灭火法、化学灭火法、以火灭火法、航空灭火法。

生物防火:即为建立生物阻隔带,营造具有耐火性能的树种阻隔森林

火灾,达到防治、阻隔森林火灾的目的。

防火带设置的条件:

1、成片森林面积在20公顷以上,且林分宽度在150米以上的针叶林分,应设置森林防火带;

2、坡度45度以下,人口密集地区,生物防火林带的防护有效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公顷。

3、坡度在45度以上的,人为活动少的林区,生物防火林带的防护有效面积不宜超过100公顷。

4、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森林公园、处在林区内的特种保护对像等,不受上述控制面积的限制,均应设置防火林带。

防火带按经营类型分:新型防火林带、改建型防火林带、培育提高型防火林带

防火林带按建设类型分:主防火带(带宽20-30米)、副防火带(15-20米)三级防火带(8-15米)

选择防火树种是营建防火林带和营造燃烧性能比较低的混交林的基础。

一级防火树种有:木荷、大头茶等16个树种 二级防火树种有:板栗、青冈、麻栎等15个树种

园林绿化防火树种:建议品种13个、备选灌木19种、备选防火草本9种

防火林带的宽度:原则是林缘、居民区、主林带的规格宽些,护路林带、副林带窄些。

重庆现有的病虫害:有286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危害较重、列入危险性的害虫近30种。

我市森林中的天敌昆虫按取食方式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按分类地位分为:鞘翅目、异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四个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检疫防治、营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不育昆虫防治、化学防治、物理器械防治

病原:直接导致林木生病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类。其中: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和螨类等。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有传染性的,因此称用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害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一系列因素。水分不足造成林木枯萎,温度过低引起冻伤,肥料和微量元素不足引起各种缺素病,凡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的,叫做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病害。寄主:被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的植物。感病植物:易于遭受侵袭的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这个过程称为侵染循环或侵染链,它包括: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

越冬期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比较易于控制和消灭 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原因素、植物因素、环境条件。病原、寄生、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是病害流行缺一不可的条件。

任何植物病害都有一个发生、发展、与消逝的过程,这一过程因病害的种类、季节、年份和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防治措施:病害检疫、营林技术、选育抗病树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

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与植被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自然保护功能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记住不是试验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首要内容。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群管理、野生植物的生境管理、各种保护制度的建立。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此外,湿地可以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海洋水体,特别是具有水禽生境意义的地区岛屿或水体。

湿地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定CO2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水资源功能、丰富的产品资源、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类型:2008年12月-1012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将我国湿地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5大类34型。

湿地破坏:人为因素是湿地生态平衡失调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湿地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湿地生物种类发生改变、湿地内信息系统的破坏。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02年国家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替代生计、湿地公园

消落带:是水陆生态系统交错的区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水域和陆地双重属性,长期或者阶段性的水位涨落导致反复淹没和出露的带状区域,长期为水分梯度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是一类特殊的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水陆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隐患较小,危害较轻,主要是影响旅游区的景观,另一类是出现在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土质为泥土地区的消落带。

治理的理论:生态型护岸技术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工程护岸技术

中引入生态治理恢复理论,逐步从纯工程治理护坡转向生物治理护坡

消落带湿地分类实施保护治理:严格保护区域、生态修复区域、库岸综合整治区域、孤岛保护区域。

总之:无论是乡土树种桑树、构树、乌柏等,还是引进植物,水松、落羽杉、水桦、水紫树,面对消落带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必然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测量的指标是:

1、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2、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3、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国外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净重效应列为引

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

5.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报告案例 篇五

(1)××省林业局《关于同意对××县××国家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立项的批复》;

(2)××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

(3)××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预核准字(20**)第54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4)××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20**年第40号文。

2.法规依据

(1)国务院1991年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2)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2]36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3)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23号文《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4)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园林业部国资办发[1996]5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

3.产权依据

(1)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图;

(2)林权证、图。

4.取价依据及参考依据

(1)评估人员现场勘察、记录等;

(2)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第二版);

(3)委托方申报材料及其他资料:

(4)《××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资料汇编》;

(5)《××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

(6)有关询价资料和参考资料;

6.森林保险案例分析 篇六

(2012-05-23 21:29:47)转载▼ 标签:

杂谈

有人说王家卫的电影是晦涩难懂的,不成篇章的故事情节,恍惚炫目的镜头变幻,没有规则的构图画面,还有艳丽冷漠的色调,让看惯快餐式大片的人往往因得不到瞬间的观影快感而选择中途放弃。王家卫电影精髓不应该直接用眼观而是间接用心聆听去领会,因为真正出彩的是它的语言。无论是对话还是旁白总是能够将主人公的性格展露无疑,即使不去看画面也会遁入电影的时空中感受那些城市花样男女们光鲜多姿背后的落寞与空虚。1994年的《重庆森林》是王家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两段看似不相干却又交错的爱情故事。电影的名字就运用了借喻手法:“重庆”是指香港繁华地段之一的重庆大厦,那里聚集了从世界各个角落来香港的寻梦者,同时也暗指了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森林”用来比喻一栋栋钢筋水泥大厦筑成的都市森林,这里阳光照不到森林深处,居住在里面的人总带着无根似的飘零感,他们淡然、冷漠,渴望情感却又害怕被伤害。在这座森林里飘散着太多的伤心人和伤心事,王家卫就通过《重庆森林》让我们听到了这些孤独者的喃喃呓语,看到了他们的迷离和伤感。本文就通过运用修辞学知识来剖析这些呓语背后的真实表达。

一、警察223

警察223在四月一日那天被交往五年的女友提出分手,但眷恋这段感情的他一直认为这是女友开的愚人节玩笑。他坚持每天买一盒五月一日到期的凤梨罐头,因为凤梨是女友的最爱,而五月一日是他的生日。他告诉自己,当他买满30罐的时候,如果女友还不回来,这段感情就会过期。结果是这个男人在五月一日的凌晨坐在昏暗角落寂寞地一口气吞下了这三十盒罐头。故事的另一头是一个女杀手追杀潜逃的印度毒贩,当她完成任务疲惫地走进一家酒吧时就与刚下定决心要展开新恋情的223相遇了。他们短暂的交集只有十几个小时,当223看着女杀手在客房中安然酣睡的神情和女杀手看到223用领带替自己擦拭掉高跟鞋面灰尘的细心与专注时,他们二人内心情感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五月一日清晨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后的223收到了永远伪装自己、无任何情感流露的女杀手的生日祝福BBcall。但是仅仅擦身而过的两人又继续前行在两条永不相交的人生道路上。

电影开场是警察223的一段独白:每天你都有机会跟别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警察223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它运用借代的手法,既是指影片中这个编号为223的警察人物,也暗指了所有生存在都市森林里失恋又渴望挽回恋情希望感情可以永远不过期的这一类痴情人。开场白则用转折的修辞手法精辟地点出了故事所要讲述的两段邂逅的主题:交错远离或相遇相知。转折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在表达上,通过两相对比、正反映照的方式将对照关系趋于明朗化,揭示了这件事物对立统一的本质属性,使表意具尖锐强烈的效果;极易使接受者在对比中把握表达着文本建构的真实含义【1】,即人生充满着不定性,谁也无法预料即将发生的事情,此刻的陌生人也可能成为下一秒钟的朋友,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用一个敞开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个与你擦身而过的人。

当223描述自己失恋原因时说道:“阿MAY很喜欢去那家店,因为那老板说她很像山口百惠,最近我跟她分手了,因为她说我不像三浦友和。”

(注: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是日本著名的明星夫妻)

女友的分手托词看似运用折绕的修辞方式让表达显得委婉含蓄,而这句诙谐台词的真实目的却是直白地讽喻了都市男女间视感情为儿戏的不认真态度。

当223苦苦寻找第三十罐凤梨罐头时,他跟便利店的店员之间有这样一段对白:

223:“啊,请问有没有5月1号到期的凤梨罐头?” 店员:“今天几号啦?” 223:“4月30啊。”

店员:“是啊,明天过期的东西我们不会摆出来的。” 223:“还有两个钟头,这么早就收掉了?”

店员:“过期的东西没人要的,人家要买也要买新鲜的。”

223:“新鲜新鲜,什么新鲜啊?就是你们这种人,喜新忘旧。弄一罐凤梨罐头要花多少心血你知道吗?又要种,又要切,你说不要就不要啊?你有没有想过罐头的感受?”

(抱着一箱店员送他的过期物品的22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在以上这段对话中运用了拟人、双关、层递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男人失恋的卑微落寞,被抛弃的怨忿,对爱情的怀疑展现得淋漓尽致。223将罐头的到期时间看作是爱情的保质期限,在这里时间就被物化了,而爱情也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过期是个不可逆转的时间概念,所谓的三十天保质期也是223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运用这样的拟物和比喻的手法恰恰揭示了223等待的根本是一段不可挽回爱情的事实。

当223收到女杀手call机的时候,电影中又出现了独白:在1994年的5月1号,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了一声“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一个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不管晴天雨天一直用假发墨镜雨衣来小心保护和隐藏自己的女杀手向223说的那句“生日快乐”流露了她也想用美好情感来融化防备之心的渴望。台词运用了隐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表达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尤其是夸张模式,一方面满足修辞者在激情状态下的某种影响心理平衡的能量的释放以获得心理平衡和情感纾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接受者产生思想或情感的共鸣【2】,即相信一份永远不会过期情感的存在,做一个孤独的坚守者。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是223与下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在速食店相撞的镜头,导演巧妙地将这两个分离的故事相交错:“我和她(阿菲)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6个钟头之后,她喜欢了另一个男人。”

电影中有多处台词使用了精细手法,223的这句独白也是其中之一。表达者力求突破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常规逻辑和表述惯例,以语言表达方式的新异性来使接受者加深文本印象并深刻理解其意旨【3】。0.01公分,几乎接近于零的距离对这群生活在人潮拥挤却相互隔膜的都市男女来说仍旧是那么难以逾越,只能彼此相望,而不能相互了解、相互温暖。

二、警察663

663每天会在速食店给做空姐的女友买一份厨师沙拉作为晚餐。但是有一天他接受了宵夜店老板的建议把厨师沙拉换成了炸鱼薯条。尝试了新口味的女友也同时向他提出了要“换换口味”的分手要求。失意的663坐在房间角落对着手上能拿到的任何一件东西不停地喃喃自语,自我安抚着,同时也怀念着离去的女友。而宵夜店的小妹阿菲对663暗恋已久。她偷拿了663全女友留下的房间钥匙,潜入他的家中,换掉所有前女友的物品,在663家里留下了自己的气息。663在不知不觉之间让阿菲闯入了自己的生活,并且融为了不可分离的部分。他终于从失恋的阴霾中走出,开始了这段新恋情。

这段故事中的663与223一样,是个抽象的数字符号,是浮躁的都市森林中情感坚守者的代称。当女友用一张取消的登机证来结束两个人间的关系时,画面中出现663的一段独白:我以为可以跟她在一起很久,好像一架加满油的飞机一样,可以飞很远,怎么知道这架飞机中途转站。

习惯了的厨师沙拉可以被换成炸鱼薯条,连宵夜都有这么多种选择,更何况是人的感情呢?取消的登机证和加满油的飞机这两个喻体将轻浮善变和专一痴情的两类人进行了鲜明的比较,说明了都市人在情感面前的不同选择。接着电影中就不停出现失恋的663一人自言自语的镜头:

“她走了以后,家里很多东西都很伤心,每天晚上我都要安慰他们才能睡觉。”

(对着肥皂)“你知不知道你瘦了很多,以前都肥嘟嘟的,看看现在,整个都干扁了。又何必这样呢?要对自己有信心啊!”

(对着滴水的毛巾)“都叫你不要哭了,你要哭到什么时候?做人要坚强点嘛。”

(对着毛绒公仔)“你怎么不出声呢?别生她气了,是人都有不清醒的时候,给她个机会吧?好不好?”

(对着前女友留下的湿衣服)“是不是很寂寞啊?几天罢了,也不要用这么皱巴巴的吧?很冷吗?”

这些孤独的、像是梦话般的喃喃自语,用拟人、移就的修辞手法将一个失恋男人的无奈、痛苦、寂寞、脆弱、失意赤裸裸地展露。肥皂、毛巾、公仔、衣服的伤心是663的伤心。663像是有恋物癖般的把它们当成爱人的替代品,进行自我安抚。移就的运用使在表达上因非人或无知的事物具有了人之生命情态,因而文本文字添了几多的生动性、形象性的特质;在接受上,由于物我贯通融为一体更易于接受者在文本解构欣赏中受到情绪感染,达到与表达者思想情感的共鸣【4】。663虽然将外表的伤痛隐藏,但是把滴水的毛巾看做眼泪的比喻,暗指这群都市人虽然生活得小心翼翼,伪装得恰到好处,却仍旧有一颗情感丰富、脆弱敏感的心。

爱听《加利福尼亚之梦》这首歌得阿菲是个乐观、开朗、细腻、贴心的女孩。她喜欢徜徉在自己设想的梦幻之中,是这座阴冷都市森林中一抹温暖而又亮色的存在。作为背景音乐的《加利福尼亚之梦》无论是歌词还是轻快的旋律都暗喻了女主人公怀揣梦想前行在未知道路上的坚定信念。虽然是自说自话地进入了663的生活世界,但663并未排斥阿菲的侵入,反而正式因为阿菲才让他空虚的心被再度填满。他说:“那天下午,我在家里大扫除,我好像在清理跑道,准备第二架飞机的降落。”

从加满油的飞机到取消的登机证再到第二架飞机的降落,这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从热恋到失恋再到新恋情开始的完整过程。663终于决定清理跑道——收拾掉那份过期变质的爱情,迎接新恋人的到来。

结语

7.福建省森林保险的实践与探索 篇七

一、森林保险工作的基本情况

1. 森林保险的主要内容

目前, 福建省正在开展的森林保险其主要对象是生长和管理正常的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及林权抵押贷款的造林。在保险期限内, 因火灾直接造成的保险林木死亡、因火灾施救造成的保险林木死亡, 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森林火灾保险以亩为投保计量单位, 不分树龄与树种, 每亩400元;保险费率生态公益林、国有商品林4‰, 其他5‰;保险期限一年。赔偿标准分以下几种:一是自负责任 (即绝对免赔) , 每次火灾事故保险林木火灾损失15亩或损失金额的10%, 两者以高者为准;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下 (不含100亩) 的免赔率为10%;二是全部损失, 保险林木发生保险责任内火灾均成为烧毁木时, 为全部损失;三是部分损失, 保险林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火灾损失, 林木为烧死木但未达到全部损失标准的为部分损失。部分损失根据损失程度的比例赔偿。2008年起, 商品林的保险费率下调为3‰。

森林火灾保险经营以实现多方共赢为目标, 实行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的原则。费率和保额的确定兼顾林业生产经营者和保险公司双方承受能力, 承保方式采取投保人自愿投保。

2. 森林保险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 森林火灾保险工作已在南平、三明、龙岩三个设区市的大部分县 (市) 和部分沿海地区中展开。据初步统计, 2007年全省共承保森林面积111.32万亩, 保险金额5.72亿元、保费收入235.2万元。森林保险作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机制, 对促进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了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经营。保险公司的及时赔付, 有效地保障了林业生产经营者恢复灾后重建的资金来源;二是促进了林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互惠共赢。保险公司积极介入林业保险, 分散贷款风险压力, 也为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有力支持。据统计, 2007年福建省新增各类林业抵押贷款10亿多元, 金融资金的注入, 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造林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比2004年翻了一番。

二、森林保险的主要做法

为促进福建省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 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易后难、实现共赢”的指导思想, 根据林业实际情况, 运作初期, 着重从森林火灾保险做起。

1. 广泛宣传。

各地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森林火灾保险的宣传。2005年顺昌县林业部门、保险公司在先后下发《关于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业务的通知》、《关于继续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业务的通知》等文件的同时,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森林火灾保险业务, 各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还深入到企业、村组和林农家中进行宣传, 使大家了解森林保险的目的、意义, 增强保险意识。当年签订了16万多元保费、3 534万元保额的森林防火保险合同, 为全县8万多亩人工林投了保。

2. 密切配合。

森林保险试点工作需要林业和保险业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推进, 为此, 2005年, 福建省林业厅与福建省保监局等单位签署了《关于推进福建省林业保险试点工作备忘录》和《关于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准备金的备忘录》, 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过建立会商协调和工作联络机制, 大力推进森林火灾保险业务。同时要求各试点市、县也成立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有关机构组成的森林保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制订方案并实施本区域的森林保险试点工作。

3. 高效服务。

各地在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工作中, 以贴近林农为宗旨, 提供简便快捷的投保理赔服务。如顺昌县对办理投保交费和理赔作了明确规定, 要求林业站代办具体业务, 林农只要到当地乡镇林业站登记后即可办理有关投保手续, 大大方便了林农投保;同时为了及时足额赔偿损失, 保险公司提供上门服务, 对该县发生一些火灾 (或火警) , 保险公司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勘查, 并迅速理赔到位, 此举不仅受到了投保单位和农户个人的好评, 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继续投保的决心。

4. 创新机制。

在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中, 各地因地制宜, 大胆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投保形式上采取林农自愿投保、“贷款+保险”组合等多种形式。如建宁县采取森林火灾保险与林权贷款捆绑的办法, 通过委托代理方式, 将森林火灾保险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手续一并办理, 既方便了投保又促进了贷款安全, 银行放心, 林农满意。 (2) 在参保对象上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 在逐步积累经验并实现良好运营后, 再向其他地区推广。试点初期, 主要选择林业企事业单位、造林大户为主要对象, 逐步带动其他分散式农户投保, 不断扩大承保面。 (3) 在激励机制上为鼓励投保人下一年度续保及不断扩大承保面, 顺昌县保险公司及时推出了更加优惠的措施, 采取无赔偿优待的办法, 即:对当年续保时上年无发生火灾赔偿的按年度实交保费给予10%的交费费率优惠, 连续两年无发生火灾赔偿的按年度实交保费给予20%的交费费率优惠, 以此类推, 最高优惠至30%。同时, 对因灾施救采伐的林木也列入理赔范围;同意发生火灾按实际面积给予赔付等等。 (4) 在售后服务上建立并加强客户回访制度, 紧密保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 倾听投保人的意见和建议, 做到及时掌握动态, 提前介入, 服务上门,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从而赢得了客户对公司的信赖。

5. 政策扶持。

为有效减轻林农的保费负担, 积极推进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 起步阶段, 除省政府《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试点期间种植户个人承担80%的保险费, 省级政府补贴20%外。2005年福建省林业厅从省级财政安排的林业专项中划出200万元, 用于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准备金制度, 保险公司在开展森林保险业务中, 当年赔付率超过80%时, 由风险准备金予以适当补助, 当年赔付率不足80%时, 通过一定方式, 转入风险准备金。2008年省政府再次调整补贴比例, 对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农户, 政府补贴增加到40%, 其中:省级财政承担30%, 市、县财政承担10%。。

6. 防火管理。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格野外用火管理、加大纵火失火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防范网络、加强森林防火林带及防火队伍建设等,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保险公司因森林火灾造成的承保损失。

三、现阶段福建省开展森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省参保情况看, 当前森林火灾保险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在推进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

1. 承保面偏低。

目前, 除少数县的森林火灾保险投保面积占当地商品林面积的百分之十几外, 大部分地方的投保面积还较小, 且参保对象主要是国有林业单位、大户林农等。林改后分到林木的广大林农大部分没有投保。森林保险作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机制作用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 保险费率偏高。

一方面森林火灾保险地点分散、情况复杂, 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承保理赔等要求高, 保险公司的现有产品、服务及经营管理水平与实际保险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林区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 林农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特别是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 连续投保保费支出对林农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 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从试点的情况看, 每亩保险金额标准为400元, 保险费率3‰, 即每亩投保金额约1.2元。其中: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投保人要负担80%、每亩投保金额约0.96元, 政府承担20%;而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投保人要负担60%、每亩投保金额约0.72元, 政府承担40%。与之前政府承担的水平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调研中林农乃至企业还是普遍认为承担不起;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承担的10%部分也较难落实。

4. 保险险种单一。

当前, 福建省开展的森林保险仅限于森林火灾保险,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因冰冻、台风、病虫害、泥石流等灾害所引起的林木损失还没有相应的险种。

5. 森林保险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不少农户虽然知道林业生产有风险, 但对保险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位。一些林农存有侥幸的心理, 觉得不出险保费就白交了;有的林农甚至担心保险公司让人投保时态度积极, 等到理赔时可能就不一样了, 表现出了疑虑;等等。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森林保险的发展。

四、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的建议

当前福建省的森林保险工作面临着一个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是加快推进森林保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特别是2008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的冰冻灾害教训深刻;二是政府的投入不断加大;三是保险公司从服务“三农”出发, 尽了最大努力, 保险费率作了适当下调;四是几年来在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工作中, 各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因此, 尽管在开展森林保险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难, 但其发展前景广阔。现就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森林保险的宣传力度。

福建省森林火灾保险参保规模小、覆盖面低的原因之一是保险的宣传发动不到位、林业生产经营者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因此, 广泛宣传森林保险的意义和知识, 加强对林农的保险产品宣传与推介, 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投保的积极性, 为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已是当务之急。各地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务必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大力宣传森林保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林农风险防范意识和参保积极性, 扩大森林承保面积, 实现林农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2. 创新完善保险机制。

通过几年来的试点, 各地在创新保险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今后推进森林保险工作中, 一要创新完善参保投保机制, 既可结合林业投融资改革, 采取“贷款+保险”的形式, 发挥林业保险作为银行贷款规避风险工具的重要作用, 实现保险机制与林业投融资机制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又要根据林农投保面积小、金额少、笔数多的特点, 简化投保理赔手续, 提高办理效率。二要创新利益补偿机制, 如保险公司对参保对象不出险或少出险的种植户, 在续保时给予保费下浮一定比例的优惠。三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为促进森林火灾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应安排一定资金设立保险风险准备金, 切实有效化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3. 探索增加林业保险险种, 不断丰富保险内容。

2008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 给林业造成极大损失, 通过调查发现, 灾区林木基本上都没有投保。为此, 一要针对此次灾情情况联系实际,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增加冰冻灾害、风灾、洪涝灾害以及森林病虫害等其他林木保险;二要设立综合性险种。林业是“露天”的行业, 受自然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通过设立综合性保险, 能有效解决林农因投保项目单一造成的保险公司不能理赔的困境;三要在森林保险中开避“主险+附加险”, 以森林火灾为例, 在扑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 为此, 建议在参保森林火灾保险的同时, 将林农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附加险列入保险范畴, 进而体现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

4.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 切实减轻投保人负担。

8.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分析 篇八

摘要:森林抚育经营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开展过程中应将生物多样性、森林碳汇等作为评价森林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抚育;经营;措施

森林抚育经营是指通过对森林实行各种人工作业,以达到调整森林结构,使其更加合理与稳定,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效能和生态功能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这些都与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相对滞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实现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多样化需求,就必须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阐述了新时期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途径。

1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

森林抚育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根基和中心任务,在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提高森林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大幅增加,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足够重视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出现了“重采轻育、重造轻抚、重量轻质”的现象,导致森林质量低下、森林火灾及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长期缺乏抚育经营,生长不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仅为85.88m3/hm2。

有资料表明,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也就是森林质量的降低。生态恶化源于毁林,只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林分质量,才能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抚育,可以大幅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形成高效、优质的森林。义乌市林业局为了确保本市的森林覆盖率,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的同时,注重森林建设质量,加强了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系统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而正确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以往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破坏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营造人工林,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二是以营造速生丰产型的人工纯林为主,缺乏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三是经营目的性强,形成单一物种组成的森林景观,造成生物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减退。就抚育间伐而言,不同的间伐强度或间伐方式对生物多影响均有影响。在瑞典南部的落叶阔叶林内,间伐干扰使杂草大量繁殖,问伐强度决定林内小气候的变化幅度,强度间伐林地小气候变化幅度大,导致大量喜光植物出现,弱度间伐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见,科学合理的运用森林抚育经营措施,既是维护森林多样性的手段,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需求。

1.3 增加森林碳汇

碳汇林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碳释氧,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的过程,国际上称为“碳汇”。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m3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t。国家林业局统计显示,我国目前仅有0.57亿hm2宜林荒山荒地和0.54亿hm2左右的宜林沙荒地,但这些宜林地中质量好的仅占13%。因此,通过造林来增加森林蓄积量,从而提高森林碳汇的途径是行不通的。我国现有1.05亿hm2中幼龄林,其中近5000万hm2急需开展抚育经营,潜力巨大。加大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经营力度,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才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森林碳汇的根本途径。

2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

森林抚育经营是加强森林培育、促进林木生长的關键环节。现代林业建设提倡重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必须转变以往的森林观和经营理念,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森林的价值,运用现代林业经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对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达到永续利用。

2.1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

近自然经营理念是1898年由德国林学家Gayer提出的,他指出“森林的生产奥秘在于一切在森林内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近自然经营理念是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旨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方式,按照森林本身的适应性,结合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条件而进行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森林抚育经营过程中,近自然理念强调以现有林为基础,根据林木生境,按照森林演化规律,采取恰到好处的经营方式,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又有利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2.2 采取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即以发挥特定林种的特定效益为主,兼顾其他方面效益的模式。按照森林多种功能的主导利用不同,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并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抚育经营管理。商品林注重造林,辅以抚育经营,以提高林分质量;公益林以封山育林为主,通过适当改造林分,实现自然混交状态。分类经营的实质是以林种和立地潜力为基础,按照功能需求,科学经营、定向培育森林,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抚育对象

从幼林郁闭到进入成熟林封育前,森林抚育经营围绕培育目标主要采取割灌、修枝、间伐、卫生伐等措施。割灌和修枝一般在中、幼龄林阶段进行,割灌以清理妨碍林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为主,修枝适用于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或影响培育大径材的林分。抚育间伐是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和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割除影响保留木生长的灌木、藤蔓、杂草,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保留木生长。卫生伐则是伐除已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培育前途的林木。

3 结语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仅仅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方面,但却影响整个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森林抚育经营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新造林不能及时抚育,森林资源总量上升缓慢;二是中幼林比重大,可采伐资源少,木材供需紧张。“三分造林七分管”,森林抚育经营滞后,除自然因素外,更主要是因为重视程度低、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等。

参考文献:

[1]陈昱杉,李顺龙.基于低碳经济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06)

[2]何雅毅,曾继达.加强森林抚育经营 推动林场快速发展[J].陕西林业.2011(03)

[3]刘德文.浅析森林抚育管理及作业方式创新[J].内蒙古林业.2011(10)

[4]王慧,郭晋平.我国森林抚育间伐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08(02)

上一篇:高考文综政治下一篇: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