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2024-08-07

122感受大自然之美(11篇)

1.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一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一、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并归纳总结出大自然美的不同领域,让学生说出欣赏自然美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

2、通过对比四张图片,区分大自然美的对象,并且能够说出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让学生自学小记者访谈,归纳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

4、通过猴子观海、岠嵎山、杭州西湖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掌握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技巧。

【评价任务设计】:

1、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游览过的美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

2、提供四幅图片,看学生能否区分开自然对象和人造对象,并以此找出各自的美感。

3、出示青藏铁路的图片,看学生能否说出自然与人类力量的和谐之美。

4、通过一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领悟到大自然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并会运用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技巧与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一段歌曲,请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想像出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一段美的旅程,共同感受大自然之美。出示课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旅程中,我们要通向三个站点——欣赏自然美——感受自然美——鉴赏自然美,希望同学们张大眼睛、打开心扉,在本次旅程中有所收获。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站——寻找自然美。

设计意图:在这样一种很美的氛围当中开始这节课,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乐于去探索,有一种渴望来学习这节课。

二、活动引领,合作探究 环节一——欣赏自然美 看视频,欣赏自然美的表现。(1)通过神秘之门——观看宇宙视频,让同学们归纳出宇宙太空使大自然美丽无穷、奇幻莫测。

(2)通过奇妙之门——生物界视频,让同学们归纳出:生物界使大自然精彩纷呈、生机勃勃。

(3)通过欣赏一组图片,归纳出山川湖海使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环节二——感受自然美

通过阅读《海上日出》美文及图片,感受自然美带给我们的好处。环节三——鉴赏自然美

1、区分自然美的对象。

如果把四张照片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并说说依据。

风车和雪山是含有人类劳动和智慧的自然景观;望海石和桂林山水是纯天然的自然景观。

自然美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直接改造,是指人类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加以改造和利用,使景色更为和谐,富有变化)

活动一:《实话实说》我的旅游经历: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收获体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谈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及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老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看看学生对美景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

活动二:讨论,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总结,学生展示过后,老师总结:和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和人的心情有关、和人的鉴赏水平有关等等。

活动三:师过渡:鉴赏大自然之美和如此多的人为因素有关,那我们怎样才能鉴赏到大自然之美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提示,自学课本P92——P93。

请学生总结访谈当中你学到了哪些。

2、出示青藏铁路的图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景致美在哪里?:

通过一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来评价鉴赏大自然之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收获平台

请学生从“我懂得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我现在的体会是~”、“我今后应该~”、“使我感到疑惑的是~”几个角度来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洞察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薄弱环节在哪里以及疑惑点,从而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2.122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二

本学期, 学校为提高教师应用“学展导练”教学模式的能力,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出示一节体现该教学模式的研讨课。我自己对于这堂课的初步设想是:这堂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展导练四环节要齐全, 要体现高效课堂的要求, 加大课时的容量。我选择的出课题目为“感受大自然之美”。具体来说, 我对“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课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 出示教学目标。 (2) 学生自学。自学时, 学生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大自然之美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什么是自然美? (3) 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3) 展示交流。 (4) 探究质疑。 (5) 课堂训练。 (6) 目标检测。 (7) 补充延伸。

在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积极参与阅读、讨论和练习, 课堂检测巩固率达90%。于是, 我暗自庆幸, 这几天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可是接下来的磨课, 给我泼了一头冷水。其他教师纷纷对这堂课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 但是没有体现学科特色, 没有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放在首位。”“把政治课上成了语文阅读课, 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也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由于自然美唯有在情境中感受才为真实, 而理论性很强的鉴赏美的方法, 对初中生来说太抽象了, 所以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明白鉴赏的方法。”“师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

其他教师诚恳的建议, 给我指明了方向, 也使我对于怎样上好这堂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 对这堂课的再设计, 我们统一了意见: (1) 贯彻“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 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依据这次磨课的建议, 我对“感受大自然之美”这堂课的设计重新做了调整: (1) 关于“美丽的大自然”的教学, 课前发动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题, 搜集资料。课上让学生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体验。然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精选的资料向全班展示, 使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眼中美丽的大自然”。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 播放多媒体视频, 引导学生从“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优美的自然风光”等方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关于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的教学, 因为本层次理论性较强, 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这部分教学时, 选用“石老人”、四季艾山、山洲水库等学生熟悉的风景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感悟, 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 (3) 最后, 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总结性环节, 审美交流:谈一谈艾山美在哪里, 将本项目的学习落脚到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上来。

我运用新的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授课,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备课组的教师们对这堂课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本节课能够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灵活运用“学展导练”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 联系生活实际, 引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同时, 他们也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 如检测环节题量有点少, 不注意兼顾考试。

3.感受大自然之美导学案 篇三

主备人:

审核: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感情,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3、知识: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美丽的大自然

(1)美丽的大自然美在哪里?(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成长的益处?

2、访谈:怎样欣赏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分为哪两类? 举例说明

(2)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呢?

(3)怎样鉴赏自然美?

(4)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反馈检测

(一)选择题

1、这里是关于“保护环境”的模拟网上论坛,请你以“绿色卫士”为网名加入论坛进行评判。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碧水蓝天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②天晴朗说:“我们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花草香说:“非常赞同,我们还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不毛之地:“管他呢!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无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想要观赏西湖“三潭映月”的美景,最好是选在中秋佳节的明月之夜;而要看到黄山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则需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注意观察的角度,才别有一番风味。这说明()

A、观赏自然美景,必须在秋天

B、欣赏自然之美,只需距离、时间、角度即可 C、欣赏自然美景,必须离得远远的才能看清楚 D、欣赏自然之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时间、角度,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3、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A.明月松间造,清泉石上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下列诗句中,属于人们歌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有()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有一个女孩终年生活在优美的景色中,感觉不到它的美。有一次,她离开家乡,乘船在江上行,极目远眺家乡时,她才发现家乡的景色非常美。薄雾、帆影、夕阳、落霞,好一派令人心驰神往的湖光山色。于是这位女孩即兴作了一首诗:“依家住在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鉴赏自然风光时,要注意()

A.观赏风景的距离.B.观赏风景的角度.C.观赏风景的时间.D.观赏风景的方法.6、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审美对象,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人类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前者的是()。

①、寥廓的星空 ②.浩瀚的大海 ③.绚丽的朝霞 ④.北京奥运场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写的景色有

①宇宙之美 ②生物界之美 ③自然风光之美 ④劳动之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大自然内容丰富,有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美景如画的秀丽风光,它给我们的感受是 :

①给我们精神享受 ②没有什么美与不美 ③带给我们快乐 ④陶治我们的情操

⑤丰富我们的知识 A、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9、大自然的美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过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景观中属于后者的有()A、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的福建土楼 B、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 C、麦浪滚滚,金黄的麦穗此起彼伏 D、拉萨的布达拉宫宏伟奇特

10、作为一名泰安人,很早就知道泰山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云海玉盘”,虽然也多次登临泰山,却一直没有能够全部欣赏到这“四大奇观”,这是由于 ①欣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 ②欣赏自然风景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③欣赏自然风景要花时间、金钱 ④欣赏自然风景要注意欣赏的时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下面关于美丽的大自然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B.精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不属于大自然 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D.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12.下列属于自然美的对象有()

A.长城 B.秦兵马俑 C.泰山 D.故宫

13.下列关于生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无处不在 B.生命世界多姿多彩,美丽神奇 C.人类就是整个生命世界 D.尊重生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4.风无形,风无色,但风有性。“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风文雅的温柔;“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是写风的绵延无尽;“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写风的伤感,是被萧萧而下的落木之声所触动的愁苦不堪;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放逐和高尔基“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的把它们摔倒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与碎末”的任性„„同样是对风的描写,却赋予了风不同的性格。这是由于他们观察风的 的不同造成的。

A.距离 B.角度 C.时间 D.想象力

15、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山水的感受,反映了人们鉴赏自然界美景、品味自然界事物的趣味。下面诗句不反映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A.回看天际下中游,沿上无心云相逐 B.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C.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6.对自然美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美包括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②.自然美还包括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③.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 ④.自然美就是自然的、不经过任何人工改造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说明鉴赏的自然风景会()。A、因观赏距离不同而有所变化 B.因观赏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

C .因观赏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D.因观赏者想象力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填一填(1)神秘的 使大自然魅力无穷。构成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奇妙的 世界精彩纷呈; 也构成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丰富我们的。(3)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

4.感受自然之美作文 篇四

夏天最美是夜间田野。夜晚的田野,虽然没有白天那么多姿多彩,但是依然迷人,躺在银杏树旁,瞭望着下方,是连绵起伏的田野,那潺潺的流水,仿佛唱着一支动听的歌,曲曲在草地中叫,风吹过沙沙的声音,合在一起是多么美妙啊!

秋天最美是小路。秋天就像一位妙手青丹的画家,给小树旁边的梧桐树画上了新衣,给小路画上的地毯。走在小路上,一片落叶落下,你仔细看上面的纹路,好像包含着各种奥秘;你仔细听,小鸟在树上唱歌,那声音动听极了,可慢慢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慢慢地变小了,也许是它的母亲在找它回家。

5.感受文字之美 篇五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

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

阅读,与书同行;悦读,与书为友

走进书香乐园,品味多彩生活

畅游书香林,读书伴我行

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读书每一天,快乐无极限

遨游书海,润泽心灵

人人结书缘,书香满校园

沐浴书香,放飞心灵

品味书香,陶冶心灵

阅读经典,书香罗外

多读好书,丰富人生

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开卷有益,读书快乐

小小书籍,大大世界

书海泛舟,其乐融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书香伴随我们成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感受国学经典之美 篇六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的主要体会是:

1、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2、不自私,互相帮助

3、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集体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可以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集体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能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保持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领略经典国学教材《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7.感受花之美作文 篇七

闲得无聊,到校园里转悠转悠,在教学楼的角落里意外地发现了一株开得正旺的栀子花。好白,好纯,纯得空气里一丝杂质都没有,心里的燥热一扫而光。微风拂过,她摇动纯纯的花朵,在感谢我吗?在欢迎我吗?淡淡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顿时觉得身上36000个毛孔没有一个不舒畅的。

傍晚的太阳还是那么毒,我想看看栀子花向太阳“低头”没有。她不仅没有“低头”,反而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若有若无的光。太阳渐渐西斜,颜色愈来愈艳丽,柔软的红色铺在花瓣上,朦朦胧胧。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将月下荷花写得那么美,在没有池塘,却有月光的晚上,栀子花会比月下荷花逊色吗?自习结束的铃声刚响起,我飞奔而去,我要知道月下荷花与月下栀子花到底谁美。轻柔的月光洒下来,洒在洁白的花瓣上,呈现出柔和的乳白色,像在牛奶中浸过一般,特别美丽!

倾盆大雨下了一整夜,天亮的时候才停住。栀子花经过风雨的荡涤,显得更精神了。洁白的花瓣吸足了水,似乎一触即破。绿色的叶子经过洗刷后,更绿了,绿得发亮,绿得刺眼。水还未蒸发,整株栀子花都还挂着水珠,如刚出浴的美人!

8.感受道德之美 说课稿 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感受道德之美》。(点击)我主要从这9个方面进行说课。(点击)

一、教材分析 1.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焦宏昌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特色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点击)2.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必修的德育课程。

本教材在结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中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 教学内容

整本教材由引言和六个单元内容构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感受道德之美》,是教材中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点击)4.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

本课前承接职业风采,后接恪守职业道德,第一单元开展的是礼仪内容,由礼仪入手,礼仪中有德,讲礼仪更要涵养内在美德,因此引导学生懂得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对于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大主题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因此本次课既是对职业风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为后面恪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作铺垫,自然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她们在第一学期已经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积极活泼,乐观开朗,对课堂中的活动环节是个基础保障;她们理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在旁点拨、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学习、创新以及表演能力的施展。

三、教材处理

本次课对教材进行了部分处理:模拟导游身份和旅行情境带动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新课讲授时根据学生实际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进行了有侧重点的详略讲解,结合专业,模拟情境,进行情感体验,安排课堂活动;

第二课时即学生的活动内容。通过认知、情感以及运用的综合,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素质的体现。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把能说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作为本次课的知识目标

(2)能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作为情感目标(3)结合知识和情感目标把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践行家庭美德的各项要求提升为本次课的运用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色及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践行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六、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法方面,着重采用了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的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本次课中采用了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把整个教学情境模拟成一次“感受道德之美”旅行专线,教学过程分为导入5’、新课58’、活动20’、小结5’、作业4’五个环节,而在新课内容中三大主题道德、公德和美德学习环节分别是15、15、28分钟。

在课堂一开始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情景渲染和角色定位。我作为主引导人物及全程导游身份,学生代表作为地方导游,其他学生作为旅行团队团员身份,共同对“道德、公德、美德”进行一次为时90分钟的参观、学习和活动(在课堂之前已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并发放了图片资料)。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各个环节:

(一)导入

首先由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视频材料先带领大家走近道德,引出道德话题,由此导入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这样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为收益良好的课堂效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迈开我们行程的第一步。

(二)新课

接下来是讲授新课,新课内容包括三个主题----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先由“全程导游”推开第一扇门-----即道德之门,带领大家在整体的基础上认识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通过漫画分析归纳总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图文结合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第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一定的习惯,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点击)

1、首先由《为吃夜宵抢同学钱财》案例以及《卖火柴的小男孩》故事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做起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公民,这是重点学习内容。(点击)

2、补充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明确分辨是非和善恶,再次游戏互动学习《八荣八耻拍手歌》,以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加深巩固课堂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优良传统。(点击)

接下来让我们推开第二扇门,进行首次的环境变化以及角色转变,全程导游带领大家走进社会公共领域,去感受作为社会公共人士的个人道德修养。

播放《新峰志》视频材料,由小悦悦事件触及大家的心灵,让大家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公共生活领域中,学会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引出第二主题“社会公德”。(点击)(2)社会公德

先由短片初步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以这种直观演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短片的内容以团队为单位,在发放的图片材料中找出属于公德内容的范畴。在具体学习社会公德规范时,针对我校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把规范内容进行详略讲解,重点突出了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内容:

1、先由对常用文明用语“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的学习,并模拟4种情景,通过情境教学,让大家学会争做一个文明人,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用、善用文明用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然后由“三名学生入室抢劫案”案例分析以及结合展示“某校中职生违纪行为状况”调查表,让学生前后4人一组进行讨论,由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认识道德规范,学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且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点击)

行程仍然继续中,跟随全程导游推开第三扇大门,进行再次的环境变化以及角色转变,带领大家走进家庭生活领域,去感受洒满亲情、充满阳光的家庭美德。

通过播放公益广告《family》视频材料来剖析“家”的寓意,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家的组成、父母的呵护以及孝敬长辈,引出第三主题“家庭美德”。(3)家庭美德

同样也是由短片整体对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了解,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家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我们应关爱家人,承担责任。(点击)

再次在发放的图片材料中找出展示美德的内容。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1.尊老爱幼:由名言警句以及孝敬老人的画面引出尊老爱幼,这种直观展示让学生懂得尊老

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

结合“子路”孝敬父母的故事及“孔融让梨”动画视频,懂得尊老爱幼必须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单单在物质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真正做到尊老爱幼。(点击)

2.邻里团结:接下来以“你知道‘邻里节’么?”引出邻里团结,让学生观看几幅和谐邻里关系的图片后,请讲讲你与邻居的故事,学会相识、相知、相帮、相爱,增加沟通、了解和友谊,共同营造稳定、和谐的邻里关系。

仍然以“邻里节”为话题展开深入实际,创设情境,“如果你所居住的街道或社区准备在今年的金秋九月举办“邻里节”,请每户家庭出一些活动,你有哪些好点子呢?” 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展开邻里关系,营造和谐氛围。(点击)

新课讲授的同时引导解决本课的重点内容,此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点击)

通过以上内容,已完成了本次道德旅行专线的参观和学习安排,即由全程导游带领整个团队对“公德、道德、美德”中各“景点”进行参观和学习,接下来是自由活动环节,然后结束我们今天的行程。

(三)活动内容

1、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以4位地方导游为核心,全班范围内自由组队,并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具有特 色的队名,制定一条激励本队能力的响亮口号。

2、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安排以团队为单位,在老师下发的提供的可参考性材料里选择性的进行安排,由地方导游带领团队队员通过情景表演、计划方案、互动游戏和歌唱等形式完成内容。1、4分钟的准备时间,进行人员分配,形式确定以及内容安排

2、结合公德、美德开展活动内容,每组分别展示

A、同学之间误会动起了手脚,其他同学来劝架并且化解矛盾(来自第1团队的“团结友善”)B、公交车里主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来自第3团队的“助人为乐”)

C、邻居间因音响干扰发生矛盾,社区工作人员前来调节(来自第2团队的“邻里团结”)D、为工作了一天的爸爸捶背,带妹妹一起玩耍(来自第4团队的“尊老爱幼”)E、公共环境的打扫,让同学们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来自第1团队的“保护环境”)

3、综合活动展演对其他团队进行评分,并评出最佳团队

活动环节,围绕新课内容开展,结合专业,以团队为基础,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了他们的创新以及表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客观评价能力。活动环节解决了本次课的难点内容。

(四)小结

小结以畅谈的方式结束今天的行程,请每组队员相互间谈谈活动的感受以及今天的收获。用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来检查学生对本次课堂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从行动的层面上真正落实三大主题。

(五)作业

作业我排除了理论化的作业反馈,采用的是拓展方式,要求每位同学在课后接下来的一周内,从以下提供参考的范围内选择性的践行三大主题。

1、合理安排生活费和零花钱

2、给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3、免费公园内捡垃圾

4、帮助同学值日

5、上课不玩手机,不迟到不早退

6、去邻居家串一次门

7、开展“无垃圾日”

……

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培养一定的良好习惯,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真正从生活中的行动去落实践行三大主题。(点击)

八、板书设计

板书这块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梳理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和小结。

九、教学反思

1、特色: 本次课对教材内容、结构、方法都进行了部分调整与创新,课堂形式转化为以团队为单位,充分挖掘旅游专业的特色,模拟导游身份,教学情境模拟成一次道德旅行专线,带领学生通过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变去感受和体会公德及美德对于和谐社会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最大特色。

2、不足: 由于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现况,活动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践行家庭美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教学效果的检查需要持续性,定期进行检查。

9.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篇九

上传: 宋和路 更新时间:2013-1-6 16:11:41

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语言之美

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领悟语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提高领悟语言的能力呢? 1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词语之美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到理解,到文章整体的把握,再到情感的感悟,最终到情感的升华,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济南的冬天》,把结 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改为和标题一样“这就是济南的冬天”,通过比较,就会发现两个虽都是偏正短语,但中心语不同,改前中心语是济南,改后变为冬 天。文章主要内容是在描述济南冬天的景物,所以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非常合适。文中描写的那如画的山水,让作者对这块宝地情有独钟,不由得触景生情,把 对济南的喜爱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结尾加以强化,这样通过调换词语位置来品味语言,能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用词。《社戏》一文中通过“跳、拔、点、磕、架、踊跃”等动词的品读小伙伴们的特点及看戏心情。《散步》中作者介绍一家人散步时写道:“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去掉“我的”,也很通 顺,但语意有何改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文章开篇基调就定得很庄重、很严肃,作者是借散步这件小事讲一个生命传承的大道理。2品味阅读芳香 感受句子之美

优美的句子不但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能使读者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组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优美句子,培养学生欣赏和运用优美句子的能力,是教师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江南的春十分细和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给予人力量。《故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是说,我很吃惊,甚至是达到了震惊的地步。“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是说,作者已经深深地体会到 了作者与(他)之间已经有了隔膜,而这种隔膜正是鲁迅所不愿意看到的,封建观念,等级之分。《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双重否定句的运用都 在文章的表情达意上取得了特别的效果,教学中可借用为品读的途径

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中 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优美的文字。我们小学教材选用的课文,其中的语言文字美更是好似涓涓细流随处可见。无论是叙事时的 娓娓道来,还是描绘景物时的华丽词句,更有古代语言文字的厚重朴实。这些语言位子文字着学生们的情操,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

可是在语文课上,我们 常常看到,许多学生慵懒的不愿意去读课文,还有些学生读课文的时候生硬毫无情感,更有些学生一听到上语文课就会头疼不已。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切 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没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新课标上指出,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当 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随着情节冲突的进行,常常会有伴随剧情的进展在我们耳盼响起动听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如果在平时听起来也许平淡无奇,正是有了情节的 进展,在配合入情入理的音乐,把情节更加烘托得深入人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情境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面对无生命的文字,无动作的语言,自 然不会极大限度的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就如一部优秀的电影,总会诞生一段动人心魄的音乐一样,一篇精彩的文章,总要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其 中。比如:在教授《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课前谈话时,我请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背诵优美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感情的背诵中,渐渐进入秋 天,一起聆听了秋的声音。课文改编版小诗的出示和美读,把学生进一步带入到飞舞着丝丝秋雨的秋天中去,就这样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秋意。然后让我们一起走 入文中,去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美。这些情景把学生灵幼的灵魂,带入了五彩斑斓的秋的世界。情景就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课文,融入 其中,自主的探究语言文字的美。

二、引导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 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 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恰如其分的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 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这些词语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从而进一步感受壮观场面。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三、启发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美。

如 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把文 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 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 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 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 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穿插于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让想象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起到了事半二功倍的作用。

总 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到了语言文 字的美,就等于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秘诀。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利用这些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美的同时利用美

让中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摘 要: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爱上语文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手段,包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爱听语文课。充分开发和利 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时刻不忘语文。学生听语文课应当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语文之美无处不在。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 美

初 中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展,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如 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语文课要有诗意,要有美感,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堂优美的语文课能吸引人、召唤人,能感染人、激发人,能教育 人、改变人;能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 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和值得大力探究的。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语文书处处闪耀美的光辉。

语文教材在不断地变,但万变不离其衷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三者又可以统一为一个更大范畴的“美”之中。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向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在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美的资源,正待你引导学生去开采。

打 开语文书,你要让学生领略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面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象,明确这是诗与美结合的典范。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听”到春天的风声、雨声和鸟儿婉转的啼叫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映日荷花别样红”透出了自然美;而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显示出社会美。屈原的忧国忧民,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情激荡,无不表现出了一种气 势磅礴的雄壮美;王维的松间明月,李清照的红瘦绿肥,陶渊明的东篱秋菊,杨万里的尖尖小荷等却透露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

中学课文中很多 的诗文还展现了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自古及今,有“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的杜甫;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在教材中,一大批先 辈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献身科学、忘我工作的美好的思想,无数艺术家献身文学艺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在时时放出夺目的光辉。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留心挖 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通过鉴赏,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心灵美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的心要细,细到对教材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乃至每一幅插图,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要去细心体会,把其中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品味和欣赏,以至爱上语文书。

其 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形式美。各种体裁的文章,其语言都独具特色。如诗词讲究节奏与整齐,对称与均衡,表现为整齐美;散文表现为一种自由 变化之美;议论表现为一种严谨缜密的雄辩之美等等。李廷扬说:“语文王国最根本的矛盾是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矛盾,能够真正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规律是美的 规律,所有话语,一切文体,以及语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种格式安排,语气停顿,甚至于非语言因素的包装点缀等等,在表达内容、接受信息的交际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美的规律的制约和检验”。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语文中这些美的形式,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之美,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手段,让听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中 学语文教学的对象较之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传统的抽象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却是语文教学的大敌。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和美,语文教 学就是要创造一种让学生“喜之不已、爱之不尽、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思索品味而又思之无穷、味之无极”的境界。

一些优秀教师总能创造出动 人的情境。比如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解释“幽静”一词时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 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幽静的境界。”这里,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唤起儿童的思维表象,让他们充分地感知“幽静”这个词所表现的境界,从而更为 具体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在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注意选用那些表现具体事物的直观可感的词语和句子,运用比喻、比拟、摹 状、换算、形示等形象化的修辞方式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知识。如于漪讲《春》,仿佛把春天带到了课堂,又仿佛把学生带到春天 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正是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把听语文课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朗读教学。

声 情并茂的课堂语言或动人心魄、或耐人寻味,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美丽的图画,能让学生得到美的薰陶。教师的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 率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音量、音调、音速,变换声音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爱听、乐听,高效省力地接受教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成为萌发 学生思维之芽的春风,激发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成功的教学语言,或巧置矛盾,适时点拨;或迁问曲答,引而不发;或欲露先藏,曲径通幽;或故没迷津,暗中指 点等等,总是能有效地诱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避免被动地接受。

在学校中,教师的语言客观上都在起示范作 用。学生对教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都非常敏感,它无疑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习的范型。我国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也都非常重视这教师的语言的示范作用。特级教 师于漪说:“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自己饱含感情的范读,精彩的讲解,(也可辅以播放名家朗诵的录音),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能力是这一切的前 提。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和晨读时间,或利用活动课、朗诵赛、演讲会、报告会,反复练习,要求学生努力 做到朗读字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节奏,使学生借助于自己的声音,体味作品的情趣及内在意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2、教师板书设计与书写教学。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结晶,起着提纲挚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准确、简洁、新颖的板书设计,字体端正美观,行款整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板书,不仅便于学生迅 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对学生形成美的愉悦和熏陶、感染,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可根据需要,变换课题字体,变换表 述形式(格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汉字的干变万化,提高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

教师还可将千百年来的书法名家和名作搬进语文 课堂,作为教学的内容,进行并加强写字练习,要求书写认真,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求善求美。这不仅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之美,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细致耐 心,严肃认真的学风。《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把“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作为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提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这是一项非常切合实际的素 质教育内容。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 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教师可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也可借助图文互换,激 发美的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现代课堂将更加凸现综合美感,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 受”又有了更具新时代精神的表述。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之美无处不在。

除课堂教学外,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开发 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表演,图书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利用自然风 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 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教师在上课时创设的情境意趣,能使学生产生各种审美趣味;授课知识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喜爱和向往;教学形式的巧妙和谐能时 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形式之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更轻松愉快,充分感受信息时代学习乐趣。此外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 性,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濡染,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和对假、恶、丑的厌弃,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独到的见 解,精彩的口语,能使学生心里佩服,自觉不自觉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模仿教师的风度,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对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更 加喜欢语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学语教学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出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眼前。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艺术》傅惠钧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无锡市勤新小学 荣蔚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育实施》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曹金鑫

《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吧!》江苏省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朱学坤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我们学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书源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在班级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读书的益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明白了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刚拿到手的文章读三遍:仔细的读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标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地浏览全文。到了第三遍可以让学生先把要完成的题目读一读,带着问题读。这样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四、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10.关于友谊的作文:感受友谊之美 篇十

友谊之美,仿佛虚无缥缈,实际随处可见。只要将感受融入心灵,就会发现,友谊之美早已弥漫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友谊,仿佛是一架钢琴,只需把感受化为乐谱,即可弹奏出动人的乐章。

友谊之美——鼓励

体育,本该是尽情欢声笑语之时,却不知为何,成为我的梦魇。不知何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很难完成前滚翻这个动作。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可在一次体育上当众出丑以后,一种不安的情绪就悄然在心头弥散,从此,上体育就生怕这节有关于前滚翻的程。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担心也渐渐消失。

直到一次公开,我无意间看到了老师的教案。瞬间,我的目光凝固了——这节竟然是前滚翻的程!,听到了这个消息,我的朋友们都热情地教给我要领,可我始终没有勇气翻下去。公开时,面对那犹如天堑般的体育垫,我的信心早已鸿飞冥冥。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翔加油!”顿时,我的耳边回荡着震耳欲聋的鼓励声。。。它们化为一座友谊之桥,助我登上了成功彼岸,它们化为了无尽的勇气,助我翻出了那成功的前滚翻。

难道没有了同学的指点,我能成功?难道没有了同学的鼓励,我能成功?我感受到友谊的力量是无尽的。

友谊之美——互助

自从数学“五连冠”之后,我便成为班上当之无愧的“学霸”,就算曾经考了93的低分,也无法动摇我的地位,我们班德同学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互助。自习上,我旁边的同学都经常向我请教难题,而我来者不拒,总是细心地向他们讲解解题思路。而我有什么问题,同学们也乐得帮我解决。长此以往,我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在飞速上升,我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上升。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成了挚友。

友谊之美——团结

步入五年级,我们的程表上多出了一门心理,心理早已取代了大多数人心里最喜欢的程,因为它实在太有趣了!

又一次心理到来了,心理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将玩一个:“抓统领”的游戏:选出一个统领,五个敌人,五面镜子,游戏开始时,五个敌人是不能知道统领是谁的,而统领需要做一个动作,镜子则要站在讲台上,跟着统领做动作,而剩下所有人则要一起做动作,而敌人要指出谁是统领?当然,统领几秒就要换一个动作,而敌人的指认次数也是有限的。我想出了一条妙计:统领做一个指人的动作,其他人也跟着模仿,就会搞得敌人晕头转向。着需要我们无与伦比的团结,集体采纳了我的办法,提高着团结,我们撑到了下。

11.感受文章之美 篇十一

邢台市第七中学 范丽华

俗话说:“文如其人”,每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作者意识的表现。如果你认真地去品味,便会发现里面蕴藏着许多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之美。

一、语言美

《爱莲说》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方法,赞美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贵品质。文章的长短句结合,句式多变,读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声韵和谐,流畅自然,琅琅上口,富于音乐性,使人获得听觉上的美感。教师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可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引起学生听觉上的美悦,使他们在品味祖国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情节美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的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认定小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六次改变其态度,时而为小狗辩护,时而骂小狗是“下贱胚子”,时而又称赞小狗是“名贵的狗”,如此一波三折,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专制统治者的忠实走狗的形象。教师在讲读中可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种起伏跌宕、摇曳多姿的情节美,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意境美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用了28个字,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西风古道的天涯行旅图。作者将无形的、抽象的,化入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瘦马这些有形的、可感的景物中,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本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教师在讲读此文时应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神,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凄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这种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契合交融之美。

四、景物美

朱自清的《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草的鲜嫩、花的娇艳、风的柔和、雨的清新、人的欢快,一幅幅春景图充满了鸟语花香,使我们也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作者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使这些动物,植物散发着顽童的气息,让我们聆听着天籁的声音。教师在讲读此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把各个图逐个显示出来,最后为学生绘制一副栩栩如生的春景图,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大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五、情操美

爱国情怀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见得轰轰烈烈,也许是一举一动一件小事,都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颤动。在《最后一课》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小弗郎士眼中大人门不寻常的言行。从韩麦尔先生服饰、动作、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痛恨。最后的无声的文字“法兰西万岁”道出了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其中的一片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从而培养其高尚的爱国情怀。

上一篇:2016关于学习党内两部法规心得体会下一篇:简单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