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校内安全用电及消防知识教育

2024-09-05

9.17校内安全用电及消防知识教育(共2篇)(共2篇)

1.9.17校内安全用电及消防知识教育 篇一

五里桥幼儿园学生校内外活动安全知识

教育

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学生安全学习的关键。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以讲道理为多,辅以实例教育学生,效果会比较明显。那么我们小学生在校内、校外及课间休息时要注意哪些呢?

一、校内课间活动时要注意:

1、课间休息时不在楼梯、走廊、楼道间逗留玩耍。

2、在楼梯、走廊、楼道上行走时,应礼貌让路,不得抢先、拥挤,靠右慢走讲秩序。

3、在校园内不准追赶打闹行至拐弯处要小心,避免碰撞慢慢行。

4、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到学校里玩。

5、不乱扔果皮纸屑,注意安全讲卫生。

6、下楼梯不跑不跳稳步走,更不能趴在扶手上面向楼下冲,要保持距离不推拉。

7、在教室里休息不要追逐、推拉、打闹,防止课桌椅的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事故,不准在走廊上蹦跳。

8、严禁趴在走廊的围栏上,不准放东西在围栏上,不准从楼上往下扔东西。

9、严禁在走廊上奔跑、追逐、打闹和游戏。

10、中午午休时要做到安静,不打扰他人。

二、校外安全要注意:

1、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横过马路时要左右看,安全时方能通过。凡未满十二周岁得学生不允许骑车上下学,一公里以内学生不得骑车上下学,不乘坐机动车上下学。

2在公路上一定要靠右边行走,禁止在公路上追逐打闹。

3、禁止任何同学到沟塘河坝捉鱼摸虾或下河洗澡。

4严禁到公路边上建筑工地玩耍。

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上面几点,时时刻刻将“安全”牢记心中。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里桥幼儿园

2016年5月12日

2.9.17校内安全用电及消防知识教育 篇二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我国八省市(天津、山东、福建,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四川)城市、县城、乡镇计55所中小学学校的部分学生(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2.调查方法

(1)结构性访谈。自行编制访谈大纲。参照城乡、年龄、性别等多个纬度对334名中小学生、245名中小学学生家长以及3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结构性访谈。访谈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别访谈或集中访谈。

(2)问卷调查法。自行编制学生、家长、教师三种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配对发放;考虑到性别、科目、任教年级的平衡,教师问卷随机发放。问卷由当地教育局通知各学校协助发放给学生和教师,家长问卷由学生转交给家长,然后由学校收回交给当地教育局统一寄回。共计发放问卷14800分,回收问卷11467份,回收率为77.5%,有效问卷11243份,有效率为98.1%。

3.数据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主要采取的方法:频数统计,非参数检验。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得途径

学生访谈的资料显示: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家长叮嘱、学校教育、电视节目,社区宣传,课外书籍,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比较而言,县城及乡镇学生更倾向电视节目,城市学生还依赖网络。

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在学校上过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给我讲过;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见表1)。

比较而言,城市学生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学生自己主动看相关书籍的比例较少;乡镇学生的家长讲过安全知识的比例较低,因此,更多的乡镇学生是通过自己看书和同学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县城学生从学校安全课和同伴互相介绍的途径获取安全知识者较少。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学生主要从品德(历史)与社会课、体育与健康课获取安全知识,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科学课,其他课程的有效人数的选择在10%以下。

2.安全教育的形式

(1)学生喜欢的安全教育形式。访谈学生的资料显示,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教师举例讲解,演习,看相关电影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主要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有详细例子,或亲身体验到的教育形式。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与生动的实例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学生所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学校通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形式有:班会、队会、升旗仪式上教师叮嘱,黑板报宣传,专家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图书,广播宣传,参观消防表演,学生自编安全情景剧,心理咨询的开设,相关影片展播等。其中出现最多的三种形式为:教师在班会、队会上的主题讲解或升旗仪式上的叮嘱;专家讲座(警察,火警等);各种相关资料的展示(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影片等)。

(2)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家长访谈的资料显示,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孩子离家出门前,家长一般会提醒孩子不要在路上骑快车,不要追跑打闹,不要吃路边摊的食品;孩子上网时家长一般会强调不要到不健康的网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家长使用电器时会教育孩子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电视节目,一起读安全知识小册子,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安全问题。家长认为一般孩子(尤其是女孩)很喜欢案例教育和电视中的教育,这样的效果也非常好。还有些家长主要根据学校发的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或者专门为学生买一些比较适合他们的青少年作品。所有家长认为,通过看书看报的形式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如学校的效果好。

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安全教育形式的选择依次为:“多进行操作练习”、“设专门课程”、“请专业人员讲解”以及其他教育形式(见表2)。

(3)教师采取安全教育的形式。教师访谈的资料显示,教师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有:说教、讲座、播放专题录像片、图片、展板、黑板报、发放手册或规则、实践、专门课程及其他一些形式。其中,说教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老师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可以很灵活的采用说服教育的形式,既可以在专门的班会、周会时间段里,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也是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多数学校定期请交通、消防、法律专家做安全专题讲座。播放录像片也是比较常用的教育形式,可以比较系统地呈现安全教育的内容,如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抵制毒品、反邪教等。条件较好的学校会自己做一些关于安全的图片或展板,摆放出来供学生学习和参观。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去外面看安全图片展。具备条件的学校还会开展一些实践形式的安全教育,如:有些学校组织过消防演习,还有就是去消防大队参观,或者去劳教所听少年犯的现身说法等。有的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定期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城乡学校在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受条件限制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农村学校很少采用播放录像片、做展板、演习等安全教育形式,多是简单说教。学校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也体现了年级差异。如某小学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观写感想,而对高年级学生主要采取实地演习等活动,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安全学习。

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通常采取的安全教育形式依次为: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见表3)。

比较而言,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特别是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体验教育方式城市教师的选择高于县城和农村教师,而县城和农村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等教育形式在城市、县城以及乡镇教师中都比较常用。各学段教师的教育形式有所差异。小学教师经常采用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模拟情境训练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中学教师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

三、 讨论

1.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半数以上的中小学学生选择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在学校上安全课,看电视、听广播,家长讲,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1996年初,教育部、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等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之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开始将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同时要求,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从本次调查来看,中小学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在学校的安全课上”,排在第一位,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也证实了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条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途径。途径之二是“看电视、听广播”,电视与广播的优势在于内容生动,学生喜见乐闻而且印象深刻;途径之三是“家长给我讲过”。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其优势是无人能取代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关,城市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比较强,经常给孩子讲过安全的问题,乡镇学生的家长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给孩子讲过安全问题的家长不到半数。途径之四是“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带着问题找书看,是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比较常见的自学方式。途径之五是“同学互相介绍”,同学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很容易引起深入的探讨,既能相互开拓视野,同时也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他途径还有:社区宣传、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网络等。

2.安全教育的形式重“说”轻“做”

家长一般采取交谈、说教的方式,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教师经常采取的教育形式依次是阅读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阅读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者举办安全展览、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进行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无论小学或初高中教师,他们都同等喜欢采用联系案例来进行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法。整体看来,学校安全知识教育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叮嘱为主,以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为辅,而实践性活动较少。教师的叮嘱、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与重视。但反复讲解也存在两大缺陷:首先,反复的叮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初、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对教师的反复叮嘱产生抵制心理,结果是恰恰忽视安全知识。其次,教师叮嘱缺乏一致性与系统性。它完全依赖于教师主观意愿,有极大随意性。因此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安全知识是相当零散的。相对初中和高中教师而言,小学教师安全教育形式更显得丰富。相对县城和农村教师,大中城市教师采用的安全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性。对于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使用,小学比中学多,城市比县城和农村多。这些学段和地区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与经济条件的差异有关。

四、 建议

1.处处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以及习惯养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在安全课、品德课上进行的安全教育,还包括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实验课和劳动课的安全教育,外出活动时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的安全教育。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2.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紧急事故的演练,通过逃生、救护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自救的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主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主题活动,包括演讲、小品、游戏、角色扮演、竞赛等,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抓紧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

观看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阅读安全规则或安全读本、张贴安全宣传画或举办安全展览,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教师较常用的几种教学形式。但现有的资源较少,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影视作品稀少而且内容零散。分析现有的关于安全教育的读本,虽然版本不少,但质量不高,知识较陈旧,没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也没有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特点。要组织专家抓紧对安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作为学校必备的教学材料。

4.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上一篇: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