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2024-08-26

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精选9篇)

1.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一

齐心协力 共创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在教育局领导,尤其是教研室高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回顾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我们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成绩的取得,靠的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脚踏实地与真抓实干。今天,在座的都是英语教育教学界的前辈和精英,很高兴能有这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感谢高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下面仅就中三这一学年英语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多多包涵。

一、高度重视新授课阶段

1、把握好节奏,不抢进度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丝不苟的做好每个环节,绝不盲目赶进度,而是扎实地落实课本的教学目标,落实每一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把好语音关,每一个模块的词、词组都落实到位,每一篇课文都以阅读的要求来训练学生,使得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2、重视新课的训练

每个模块都安排一个训练,把每个模块的词、词组和重点的句子都要让学生掌握,每个模块话题都要写一篇作文,让每个模块的知识在学生的脑子里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是在为复习阶段做好了基础的准备。

二、掌握信息、把握方向,制定好全面的备考复习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是教学的一个导向,有一个能够站在中考高度的计划,就能

避免我们中考备考的无序化。认真听取市教研室领导在中考备考研讨会给予的备考建议,充分领会并掌握其中的中考信息,了解命题方向,根据近几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命题特点,弄清大纲中对学生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明确中考复习方向,并制定出周密而全面的中考英语备考复习计划。

三、立足学情,注意方法,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复习分为四个方面,四个环节交替、穿插进行,杜绝孤立地单搞某个方面,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个别学生的厌学情绪。

❤课本知识复习

❤ 《中考说明指导》

❤阶段随时检测

❤中考试题模拟

复习时做到四个结合:

❤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专题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技能点拨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在指导复习时,特别注意内容上必须讲清、讲精、讲少,注意实效;方法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为了赶进度,由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坚持以人为本,劳逸结合。

1、课本知识复习

晨读:坚持以“本”为本,从头到尾始终兼顾课本的复习。初中三年五本教材的复习安排在晨读。由老师带领学生,做到定任务,定时间,有检查,有落实。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个别学生偷懒,效率不高的不良现象。

2、《中考说明指导》

课堂:以济宁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与指导》为核心,坚持课上做,课上讲。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课下抄袭的坏毛病。虽然进展缓慢,但效果良好。

3、阶段随时检测

落实 :对于某一段时间的复习内容,老师根据情况,为学生谋划试题,随时检测学生对该段时间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补漏。

4、中考试题模拟

模拟:收集近三年来的各个地市的中考真题,结合本市中考题型,进行有选择的定时模拟训练。让学生真正熟悉中考题型,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四、冲刺迎考阶段

1、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临近中考,心中不免会产生畏惧、担忧情愫,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经常找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谈心,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减缓他们的学习压力和畏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但不慌乱的备考冲刺中去,力争以最佳的状态,做好最后的冲刺。

2、做好答题卷的模拟指导工作

由于今年是第一次采用电脑阅卷,所以做好学生中考答题卷的模拟填写指导,很是重要。因此,在进行中考模拟测试时,特别强调答案卷的填写一定要规范、到位,禁止粘、涂等影响电脑阅卷的因素,确保卷面整洁。

批改试卷时,严格答题要求,发现不合格的,当面指点;对于普遍现象,班内集体说明,力争每个学生都不在这方面造成失分。

3、做好学生应试技巧的指导工作

考前的应试技巧指导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依据中考题型,逐一进行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的指导,以确保学生发挥最好的水平,考出最佳的成绩。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就会有理想的回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为我们邹城教育事业的辉煌贡献力量!

2.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二

课程背景:

作为零售银行理财经理,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遭遇和困惑:

■销售工作仍旧是产品推销导向而不是客户需求导向,沟通成本高、客户感知差,成功率低!■客户貌似总是不太相信我们,生怕被我们忽悠,到底应该怎么做? ■“你这个产品都不保本,我个人觉得风险太大”——客户总是这么说,然后拒绝购买; ■“保险都是骗人的”——客户总是这么拒绝你推荐的银保产品;

■产品呈现不专业打动不了人,太专业客户又未必听得懂;部分产品客户强烈抵触,根本不给呈现机会;做了呈现之后客户总是“再考虑一下”,然后再没有下文,无奈!■“其他银行的收益比你这边高很多呀”——这句客户频率老高的话直接让人吐血;

训练目的:

★让理财经理学会用客户需求导向的销售模式取代产品推销导向的思维模式,建立一种值得客户信任的行为模式,展现客户期待的角色形象——理财顾问而非推销员,从而构建值得客户托付一生的服务关系;

★让理财经理学会营销自己,迅速建立客户的好感与信任;

★让理财经理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电话约见流程与约见话术,学会在客户的良性感知下展示能另客户心动的约见理由;

★让理财经理学会如何在电话中获得客户认可与好感,并有效敲定见面时间;

★让理财经理掌握电话后续跟进技巧,强化客户良性感知,为面谈或下一次电话做好铺垫„„ ★让理财经理学会在客户面谈中针对不同的客户背景策划能够建立起真诚且专业顾问形象的开场白脚本

★让理财经理懂得如何进行低风险的顾问式需求探寻,让客户感知从“你觉得我需要”转化为“我认为我需要”;

★让理财经理懂得处理理财产品营销中客户的典型异议,收获理财产品高效成交7大绝招 ★让理财经理懂得如何给客户导入理财观念,产品成交之后的压力得到有效化解

★让理财经理学会构建客户的金字塔结构,提高销售业绩的可预测性及沟通过程的可控性。

课程特色:

◆落地性——课程内容一听就懂,一懂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无须二次转化,拿来即用

◆针对性——为理财经理量身定制,课程内容100%贴合理财经理的工作实际。◆实用性——培训突出实用效果,结合典型工作情景,聚焦理财经理在客户营销中遭遇的各种疑难和困惑,给出解决要点和话术,学习之后,学员不需要转化并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生动性——采用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交流的培训形式,突出课堂生动性。

课程时间:5天,6小时/天(共30小时)授课对象:零售银行理财经理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分析篇

一、知己——为什么营销工作这般艰难 反思:角色认知测评,我工作的角色是什么?

1、我们竞争对手是谁?

2、理财业务三类营销角色分析

a)“托”——短暂业绩带来客户的终生流失

案例分析:“XX国有银行银保产品营销之后的静坐大事件”

b)“推销员”——与巨大的工作量成绝对反比的低成交率以及低客户感知 案例分析:“柜员一句话顺势营销的无限悲剧” c)“金融顾问”——能赢得客户托付终身的专业伙伴

案例分析:“面对竞争对手买存款,不仅留下客户的钱,更留下客户的心”

3、理财顾问角色的特征

a)基于客户的金融现状与实际需求

工作情景分析:“当我们面对主动来网点咨询产品的客户” b)时刻以客户利益为中心

工作情景分析:“当我们面对从未接触过基金却要大额申购基金的客户” c)懂得为客户负责

工作情景分析:“当我们面对他行期限74天、保本,预期收益率8.2%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4、客户到底在拒绝什么

案例分析:“理财经理抱怨自己不是销售人员”

5、如何传递理财顾问的专业与动机

视频分析与话术示例:我们需要怎样的营销模式才能留住客户的心,并有效提高重复购买率与客户转介率

总结:我今后的工作该如何定位?

二、知彼——客户心理与行为分析

1、客户的终身价值与成交价值

建行十大金牌客户经理案例研讨:“1500万的趸交保单,来的就是这么自然”

2、客户的理财行为分析

3、营销终止或失败背后客户心中的干扰因素分析

案例分析:猜猜客户的心里话——看看客户是如何忽悠我们的

4、客户如何看待我们的信用价值与专业价值 讨论:客户需要银行带来什么?

5、“杀死”客户的8种行为

总结:我今后该如何识别和排除客户心理的干扰因素

第二单元:电话邀约技巧篇

一、让客户期待我们的电话——电话邀约准备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制定客户联系计划的?

1、制定联系计划对工作的帮助

2、客户信息的提前收集与分析 3、5W1H联系计划制定法 案例讨论:看看别人的联系计划

4、短信预热

“电话未打,约见便已经成功一半”

案例分析:这个刁难的客户为什么会期待理财经理的电话

5、电话目标的设定与排序

练习:典型客户的约见准备——制定联系计划表、设计预热短信

二、打开客户的耳朵——低风险电话开场白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做电话开场的?

1、客户对陌生人的信息需求

2、传统电话中的信息效用分析

3、开场白的三个关键点 a)确认客户 b)告知电话内容 c)约定电话时长

4、电话开场白的脚本策划

话术导入:陌生客户开场白示范、熟悉客户开场白示范 改进思考:今后我应该怎么做电话开场?

三、邀约理由呈现与时间敲定

1、职业化的言语风范

2、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语言意识

3、客户约见理由的选择与包装

工具导入:《“牧之牌”约见客户的150个理由》 工具导入:《约见理由包装要点》

4、高度客户化的语言内容

话术示例:办理贵宾理财卡的约见理由呈现

5、时间敲定死循环与传统技巧误区

6、时间敲定三步曲

a)欲擒故纵——让客户自己敲定 b)主动出击——时间限制法

c)有张有弛——退求其次,约定下次电话时间 话术示例:时间敲定三步曲参考话术

四、电话后续跟进

1、跟进的作用分析

2、跟进的方式与要素

3、跟进的核心内容 a)针对约见成功客户 b)针对未成功客户

案例分析:第一次邀约成功之后的跟进短信 案例分析:三次邀约失败之后的跟进信笺 练习: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短信跟进

第三单元:电话邀约实战演练篇

一、符合办理理财贵宾卡条件的客户如何约见 【零售银行真实个人客户背景信息】

1、导入本类客户约见要点

2、学员按流程设计邀约话术

3、学员现场演练

4、演练点评与讨论

5、参考话术提炼

二、基金亏损客户如何约见 流程同上

三、未买过理财产品的客户如何约见 流程同上

四、打过电话但是未成功的客户如何约见 流程同上

第四单元:营销面谈技巧篇

一、销售是可以设计的——客户面谈准备 反思:我之前的客户面谈做了哪些准备?

1、面谈准备——以“二变”应“万变”

2、“菜园式”规划营销的核心——客户信息的收集

3、客户潜在理财需求分析 案例分析:资深CFP的工作困惑

4、善假于物——销售工具准备(人民币理财、基金定投、银保等)案例分析:“温州动车事故带来的高额银保产品营销业绩”

5、善假于物——客情关系建设道具准备

案例分析:“一个杯子两个月为私人银行带来的3亿AUM增量” 改进:今后我会怎么做?

二、第一时间打倒竞争对手——面谈开场白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做面谈开场的?

1、开场白的三大忌讳与三大目标

视频研讨:神医喜来乐——师傅与徒弟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遭遇

2、迅速建立信任与好感——顾问式开场白的流程与要点 话术示例:客户感知非常棒的开场白

3、顾问式开场白的脚本策划

实战演练:货比三家的咨询客户如何用开场白迅速留住

三、变“我认为你需要”为“你认为你需要”——需求探寻技巧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做客户需求探寻的?

1、需求探寻行为与销售动机的关系

2、个人理财客户的典型需求

工具导入:《“牧之牌”客户理财生命周期产品配置地图》

3、顾问式寻求探寻的四项关键任务

4、顾问式需求探寻流程四步走 案例分析:一个赞美切入带来的300万人民币理财

5、需求探寻的脚本策划 案例分析:客户主动需求的陷阱

讨论:如何识别客户对具体理财产品的评估能力

6、本环节典型异议处理

实战演练:对银保产品有偏见的客户如何做需求探寻

四、让文盲也能听懂我们的产品——产品呈现技巧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呈现产品的?

1、产品呈现关键技巧

客户化、结构化、情景化、双面传递

2、一句话产品呈现技巧 话术示例:网银一句话呈现话术

练习与话术提炼:贵宾金卡、手机银行、“日日升”的一句话呈现话术设计

3、产品讲解FABE9步呈现法 话术示例:结算通卡FABE呈现

练习与话术提炼:“基金定投”FABE呈现

五、让成交成为必然——交易促成技巧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做成交促成的?

1、临门一脚应该怎么理解

讨论:一个好的求婚技巧,就可以娶到心仪的女孩么?

2、成交的潜在好时机——透视客户心理

3、成交的风险控制

4、“牧之牌”高效成交7大法宝——让成交成一种必然 实战演练:客户很想购买,但是又担心风险,怎么做? 实战演练:客户想买,但表示要跟家人商量,怎么做?

六、攻心为上——后续跟进与客户维护 反思:我之前是怎么做后续跟进的?

1、后续跟进直指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2、基于产品利益本身的跟踪如何做?

3、基于情感关系本身的跟踪如何做? 案例观摩:写给高端客户的一封信 实战演练:成功营销的客户该如何跟进?

4、如何收集客户的意见,并予以处理?

5、如何再次深挖需求并要求客户转介绍 讨论:后续跟进的“3个1”工程

第五单元:客户面谈实战演练篇

一、基金亏损客户如何面谈

【零售银行真实个人客户背景信息】

1、导入本类客户面谈要点

2、学员讨论设计面谈思路

3、学员现场演练

4、演练点评与讨论

5、参考话术提炼

二、只存钱不理财客户如何面谈 流程同上

三、主动来网点咨询的客户如何面谈 流程同上

四、对银保产品有偏见的客户如何面谈 流程同上

第六单元:互动总结篇

3.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三

为促进公司全体员工了解质量知识,提升质量意识,贯彻质量标准,改进工作质量,奉献优质产品,提升公司品牌的质量信誉,为达成“百亿机车”战略目标助一臂之力,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举办我公司首届质量知识竞赛活动,有关竞赛活动的具体布置如下:

一、竞赛活动主题

“我制造、我负责!”

二、竞赛活动时间:

1、竞赛筹备时间:2014年6月5日到2014年6月17日

2、竞赛活动时间:2014年6月18日下午2点-4点(备注:计划与质量月启动会一并进行)

三、组织保障

1、成立质量知识竞赛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机车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司总经理,负责竞赛活动总体方案的审批,负责质量知识竞赛题库的审批。

(2)副组长:体系运营管理部经理,负责竞赛活动总体方案的策划安排与组织实施。

(3)组员:各部门负责人-李**、徐**、杨**、罗**负责参与竞赛活动方案的策划,负责质量知识竞赛题库的审核,负责本单位参赛队的组建,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知识竞赛活动。

2、成立质量知识竞赛工作小组与职责

(1)组长:李**,负责质量知识竞赛活动各项准备方案的策划与实施组织。(2)副组长:

 体系管理课课长-李**:负责质量知识竞赛活动的总体方案的具体策划与组织实施,负责题库设计、题库审核与报批,负责主持方案编制。

 运营支持课课长-李**:负责竞赛活动场地准备、赛前准备、人员邀请等,负责主题视频制作,负责宣传报道。(3)组员-各单位主管

 张**:负责机车公司质量管理相关流程制度标准的题库准备  邹**:负责公司技术管理知识题库的准备  张**:负责公司采购执行知识题库的准备  江**:负责公司计划管理知识题库的准备  杨**:负责公司物流管理知识题库的准备  唐**:负责公司制造技术相关知识的题库准备  杨**:负责公司装配质量相关知识的题库准备  王**:负责公司零部件检验相关知识的题库准备  黄**:负责公司供应商技术支持相关知识的题库准备  李**:负责涂装部分的相关质量知识题库准备  何**:负责CKD部分的相关知识题库准备  熊**:负责包装部分的相关知识题库准备

 郭**:负责质量知识竞赛活动现场的准备、布置、赛前准备、人员邀请等  封**:负责摄影摄像机宣传报道

四、竞赛活动工作内容

1.6月5日,质量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体系运营管理部 2.6月6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会议 各组全体成员 3.6月10日起,质量月主题与相关活动的宣传 体系运营管理部 4.6月10日起,各部门通过早会宣传动员 各部、课、组 5.6月10日,各组质量知识题库报审 工作小组成员 6.6月12日,质量知识题库定稿,发布 体系运营管理部 7.6月12日,各单位组建参赛队,名单报批 各部门 8.6月15日,各单位参赛准备 各部门 9.6月15日,比赛现场主题视频准备 体系运营管理部 10.6月15日,竞赛现场准备完毕,彩排 体系运营管理部 11.6月16日,正式比赛 公司全体

五、竞赛程序与时间安排 1、13:30-13:58——主题视频、主题音乐滚动播放,观众、评委进场,参赛选手入座,工作人员就绪。2、13:58——主持人强调会场秩序 3、14:00-14:03——主持人登台,介绍会议议程,介绍嘉宾(两个主题)4、14:03-14:06——全场齐唱我公司之歌 5、14:06-14:10——杨总致辞 6、14:10-14:20——牟总宣布质量月活动安排 7、14:20-14:25——主持人宣布参赛队组成及比赛规则 8、14:25-15:40——质量知识竞赛正式比赛 9、15:40-16:00——颁奖仪式(颁奖音乐),比赛结束由公司领导对获奖小组颁发奖金和证书,并与所有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10、16:00以后——人员退场,活动现场善后。

六、相关工作安排

1、参赛队组建及相关要求

a)拟组建8个参赛队,技术部、采购执行部、质量工程部、涂装部各组建1个参赛队,生产部CKD课、包装课、生产课、物流课各组建1个参赛队。

b)每队4人,其中指定1名领队。c)参赛队员要求统一着工作服。

d)每个队可组建自己的拉拉队,抢答环节,可补充回答问题。

2、竞赛现场工作人员

a)主持人:李**、李**。

b)评委小组7人:质量知识竞赛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产业集团及机车公司相关领导。

c)计时、计分员2人:体系运营管理部安排人员。

d)竞赛现场工作人员:负责发放观众小礼品、麦克风传递等,体系运营管理部安排人员。

3、质量知识竞赛题目准备

a)题型:判断题、单选题、问答题 b)知识题目准备

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与工作质量、产品实物质量相关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要求梳理应知应会知识点,编制题库(含答案)。 各单位的出题数量要求:判断题、单选题不少于20道,问答题不少于5道。

 6月10 日前报体系运营管理部汇编后形成我公司质量知识库,报批后下发公司全体人员学习。

c)竞赛题目准备

 体系运营管理部根据知识题库,组织编制竞赛题目  竞赛题目制作PPT

4、启动会视频准备

a)拍摄每个部门全体人员的“我制造,我负责”的视频,剪辑成为开篇视频,可加上2013总结的片头,营造气氛。

5、竞赛会场准备

a)竞赛场地选择集团多功能厅

b)竞赛桌子、抢答题、积分器、标语等准备

6、彩排准备

a)组织各参赛队彩排,模拟比赛过程。

七、活动总规则

1、参赛小组不得带资料,凭记忆答题。

2、竞赛分必答题和风险题两部分,先进行必答题后进行风险题。

 必答题每支参赛队3题,每题答对加10分,不答或答错均扣10分,题目内容出自“质量基础知识”及“质量案例”质量月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等宣传资料中;

 风险题共48题,每支参赛队8题,每题10分。其他参赛队可参与竞答,具体得分则从答题的代表队中分得。题目内容出自“质量基础知识”及“质量案例”,参赛队现场抽取;

3、本次竞赛均以幻灯方式播放题目,比赛过程中,由现场主持人颂读题目、发出口令和时间的掌控,负责宣布答题的对错以及加、扣分值,产生异议的判定由评委小组裁定。

4、所有参赛队的基础得分均为100分,扣分扣到0分为止,不记负分。

5、最终按抢答和必答题两部分总分数由高到低排名次,排名前三名获奖。

6、必答题和风险题答题细则  必答题规则:

(1)每支参赛队的4名选手在此轮中必须分别回答一个题目,题目由参赛队员现场随机抽取。

(2)每个必答题的最长答题时间为2分钟。

(3)主持人发出“请回答”的口令即进入答题状态,同时,计时人员开始计时,当听到计时人员“时间到”的提示后,应立即停止答题。

(4)在有效答题时间内,答题选手只能自己回答,其他人不得提示或抢答。(5)参赛队员回答完问题,必须明确表示“回答完毕”。在未明确“回答完毕”前,可进行更改或补充,答题以最后更改和补充的内容为准,但答题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内,如在明确表示“回答完毕”后,不能进行更改或补充。

(6)在有效答题时间内,答对的加10分,答错、不答均扣10分,超出时间答题的无论对或错,均扣10分。

(7)如主持人觉得回答不全或错误可由众席上人员回答,回答对了获得礼品一份。

 风险题规则。

(1)每支参赛队8道风险题,题目由参赛队现场随机抽取。

(2)风险题有效答题时间,参赛队首次回答时间不超过3分钟,竞答时不超过2分钟。

(3)主持人发出“请回答”的口令即进入答题状态,同时,计时员开始计时,当听到计时员“时间到”的提示后,应立即停止答题。

(4)风险题每支参赛队有8次抽题机会,抽题后可以回答,也可以选择直接放弃,在主持人发出“请回答”的口令即进入答题状态,30秒内不答题,则视为放弃。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放弃不得分也不扣分。参赛队宣布“放弃”或主持人发出“时间到”时,其它参赛队可举手参与竞答,由主持人确定参与竞答的代表队。若到10秒钟时,仍没有人举手竞答,该题终止,由观众席上人员回答,回答对了获得礼品一份。

(5)在风险题回答不全或答错的情况下,其他参赛队均可以参与竞答,由主持人指定一支参赛队参与竞答。如果其它参赛队答对了可得10分,同时,原参赛队只能相应扣10分。

(6)风险题由原参赛队自己回答,若答题不全,但在10秒钟内无其它参赛队竞答,则视同答题正确,得10分。(7)其它参赛队竞答答错不扣分。

(8)答题过程中,同一支参赛队的四名选手之间,可以进行补充回答,但总答题时间不得超出。

7、比赛要求和赛场纪律

 竞赛活动于6月16日14时正式开始,参赛人员和观众须提前15分钟到场,并做好签到。

 比赛时参赛队员须用普通话回答。

 队员在答题时,场下人员不得喧哗,提示或干扰。

 评委小组对参赛选手有监督权,参赛队员不得在比赛期间打电话、发信息或向场外人员询问答案等不良行为,如出现赛场观众不遵守纪律回答问题,一经核实,出现一次扣相应参赛队10分。

 比赛期间所有人员手机调到静音,并不得喧哗和频繁走动。

8、其它未尽事宜,由评委小组或主持人另行决定。

八、奖项设置

 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  二等奖1名,奖金800元;  三等奖1名,奖金500元。

九、活动总费用-6500元,费用明细预计如下:

4.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四

未来社会健康发展,取决于未来一代人精神风貌,良好成就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而在教育内部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因而家校合作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熟,追求成为“理想的教师”。

2、通过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实践,学校组织家长进行学习,改变家长的家教观念,学习家教知识,改善家教方法,提高家教能力。从而使学生家长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3、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教育优势力量。

三、“家校合作共建”具体实施分案

1、开放课堂

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走进课堂,感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体会班级的学习氛围,了解孩子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有进一步的感悟。

2、开展讲座,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就家庭教育、学习技巧、作业辅导、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接受家长的咨询,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希望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在平时家长和教师密切联系,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就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家校合作对学生的这些表现做一个积极正确的评价,及时鼓励孩子。

3、积极运用校讯通通和家长及时联系

5.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五

一、活动主题:“心怀感恩,情暖初冬”感恩节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成长。也为了营造社区文化氛围,丰富业主的业余生活,拉近社区邻里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让业主感受到物业的关怀。

三、活动时间:2016年11月26日(14:00-16:30)

四、活动地点:各项目活动室

五、活动邀约人数:不少于20组(1个家长+1个孩子为1组,可多邀约老人)

六、活动流程:

1、入场分发黄丝带;

2、主持人开场白;

3、“感恩节由来”小视频欣赏;

4、游戏环节;

5、温馨互动环节;

6、结束语;

7、分发礼品并合影;

8、活动结束。

七、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

八、活动总结。注:

1、提前确定人员分工(主持人、互动游戏负责人、影音负责人等);

2、提前准备物料(活动宣传横幅、黄丝带、小红桶、乒乓球、气球、假花、明信片、信纸、儿童剪刀、树叶、彩色剪纸、彩笔、签字笔、小礼品等),并列明清单和费用预算;

3、提前准备好活动现场要放映的小视频、背景PPT;

4、活动前需通过微信公众号、管家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单元大堂通知、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活动宣传及业主邀约。

附件(活动方案示例):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入场:设专人在活动场地门口迎接参加活动的业主,入场的业主每人分发一条黄丝带,系到左手腕。

二、主持人开场白:

世上有一种情怀、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智慧,是成就我们阳光人生的支点。它的名字叫“感恩”。

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一次次牵扶下,让我自信的放飞理想;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开无知,懂得思考,在学习的历程中实现自我;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富而厚有;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把这份善良延续。感谢天地,化育之恩。感谢祖国,保护之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同伴,帮助之恩。感谢大众,付出之恩。感谢万物,共存之恩。

在美国,自1941年起,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今天,我们迎来了2016年的感恩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谨代表XX物业全体员工对参加活动的业主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三、感恩节由来小故事欣赏:

说到感恩节,大家知道感恩节的由来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从里面寻找答案„„

四、游戏环节:

看完了感恩节的由来,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家长和小朋友,你们平常都为自己父母做过哪些温暖的事?

下面,让我们的小朋友来给父母做一段按摩操。(座椅排成一横排,家长就做,小朋友跟着主持人给父母做按摩操)游戏一:看谁接得多 游戏规则:准备5-10个小红桶,若干个乒乓球,家长与孩子距离5米相对而站,家长用小红桶接孩子抛出的乒乓球,接球最多者获胜。(可5-10组家庭一轮,分2-4轮进行)游戏二:蒙眼吃水果

游戏规则:提前准备好水果,洗净切块分盘装。孩子蒙着眼睛,家长将孩子背在后背上,孩子由家长指挥拿筷子喂食水果,必须全部吃完。用时最短者获胜。注意过程中孩子和家长都不能用手触碰。(此游戏不必全部参与,可分两轮进行,一轮5组家庭)游戏三: 瞎子背瘸子

游戏规则:家长背孩子,家长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孩子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假花,须拾起,递给孩子。

(也可进行其他互动小游戏,不局限于以上三种)

五、温馨互动环节:

1、找父母:

家长坐成一排,孩子蒙眼睛,通过用手触摸家长的面部辨识父母,看谁能辨认出自己的父母。最后让成功辨识的孩子说一下自己的辨识依据。

2、手工制作

利用树叶、彩纸等现场教做手工作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活动结束后可在园区宣传栏或公示栏做“感恩节活动专栏”陈列展览)

3、互送祝福:

将准备好的明信片发给小朋友,让小朋友亲自动手绘制明信片,在明信片上用稚嫩的语言与最可爱的画表达自己心中对爸爸妈妈最真挚的感恩和祝愿。家长要以《宝贝,写给年后的你》为题,用“写给未来的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最后,将这些留有甜蜜回忆、写满美好憧憬的信件,投递到物业工作人员准备的“时光邮箱”里。(活动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整理、保管,等到相对应的日期,让这些信件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参与者手中。让忙碌的业主在不经意间多些意外的美好。)

4、集体唱《感恩的心》手语歌:

组织活动现场所有人员一起唱《感恩的心》手语歌。

六、结束语: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一颗感恩的心,就像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人生也正因有了爱心、孝心和感恩而精彩起来,生动起来„„

为全面提升业主的居住感受,XX物业一直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着力建设综合性社区服务体系,在今后还将不断举办这类温情的社区活动,与业主携手,打造出一座温馨和谐、蓬勃向上的“美丽社区”。

七、分发礼品并合影留念:

感恩节活动到此就结束了!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业主朋友们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也为各位准备了一些小礼品,下面请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发。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八、活动结束:

工作人员负责现场卫生的打扫。九:活动总结

6.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六

《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章

变革的时代 An era of change

一、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1)官僚制,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2)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循(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于公众是大公无私的

(6)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够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7)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

1)The first of these was that of bureaucracy.2)Secondly, there was one-best-way of working and procedures were set out in comprehensive manuals for administrators to follow.3)The third principle was bureaucratic delivery.4)Fourthly, there was general belief among administrators in 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5)Fifthly, the motivation of the individual public servant was assumed to be that of the public interest.6)Sixthl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a professional bureaucracy, neutral, anonymous, employed for life, with the ability to serve any political master equally.7)Seventhly, the tasks involved in public service were indeed administrative.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 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后官僚制典范(post-bureaucratic paradigm)=企业化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二、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Differences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行政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1)实现结果;(2)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人责任。

Administration essentially involves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nd service, while management involves: first, the achievement of results, and secondly,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by the manager for results being achieved.三、变革的紧迫问题 Imperatives of change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The attack on the public sector.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Changes in economic theory: Public choice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③私营部门的变革

公共管理导论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private sector.④技术变革

Changes in technology.第二章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诺思科特—特里维廉报告》标志着公共部门以功绩制为基础的任命制度的开始和恩赐制的逐步衰落。该报告强调人事问题,虽然它的建议推行的较慢,但是它确实代表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产生。通过考试择优录用、行政中立、不受任何党派控制等原则都来源于《诺思科特—特里维廉报告》。

Northcote-Trevelyan signals the start of merit-based appointments to the public service and the gradual decline of patronage.The Report emphasizes personnel matters and its recommendations were implemented slowly, but it does represent a beginning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From Northcote-Trevelyan derive appointment by merit through examinations, and non-partisan, neutral administration.2.文官法案(the Civil Service Act)的名词解释

(1)根据职位分类,为所有申请公职者举行竞争性考试;(2)根据职位分类,任命考试成绩最高者担任公职;(3)在正式任命前,插入一个有效的试用期;

(4)在华盛顿的任命按照某些州和其他重要地区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

 The holding of competitive examinations for all applicants to the classified service. The making of appointments to the classified service from those graded highest in the examinations. The interposition of an effective probationary period before absolute appointment. The apportionment of appointments at Washington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of the several states and other major areas.3.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名词解释

官员应当负责制定政策,行政部门则应负责执行政策。

Wilson put forth the view that politician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policy, while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it out.4.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一般是通过各种规则——法律或行政规章——来加以规定。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这意味着一种稳定而有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较低职位受到较高职位的监督。3)现代公职管理是建立在保留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之上。

4)公职管理,至少是所有专门化的公职管理——而这种管理显然是现代的——通常以全面而熟练的训练为先决条件。

5)当公职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官方活动要求官员完全发挥其工作能力

6)公职管理应遵循一般性规定,这些规定或多或少是稳定的、全面的,并且是可学习的。 The principle of fixed and official jurisdictional areas, which are generally ordered by rules, that is by laws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he principles of office hierarchy and of levels of graded authority mean a firmly ordered system of super-and sub-ordination in which there is a supervision of the lower

公共管理导论

offices by the higher on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office is based upon written documents which are preserved. Office management, at least all specialized office management – and such management is distinctly modern – usually presupposes thorough and expert training. When the office is fully developed, official activity demands the full working capacity of the official. The management of the office follows general rules, which are more or less stable, more or less exhaustive, and which can be learned.5.泰勒的科学管理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 Time-and-motion studies to decide a standard for working

 A wage-incentive system that was a modification of the piecework method already in existence  Changing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一、一般管理的职能Functions of general management STRATEGY战略职能(首要职能)

1)Establishing objectives and priorities确定组织的目标和重点

2)Devising operational plans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 MANAGING INTENAL COMPONENTS 管理内部构成要素

3)Organizing and staffing人员组织和调配

4)Directing personnel and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人事指挥和人事管理制度 5)Controlling performance 控制绩效

MANAGING EXTERNAL CONSTITUENCIES管理的外部要素 6)Dealing with external units处理和组织的“外部单位”

Dealing with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s处理与其他独立组织的关系 8)Dealing with the press and public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7)

二、管理方法的产生

富尔顿报告的名词解释 the Fulton Report(1)在政治指导下制定政策;(2)创立政策执行的“机构”;(3)行政机构的运转;(4)对议会和公众负责。

Formulation of policy under political direction

 creating the “machinery” for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

 ope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chine  accountability to Parliament and the Public 1978年《文官改革法》的目标是使管理者对结果负有更大的责任。它的内容包括中层管理

公共管理导论

者的绩效工资和设定“高级行政职务”以在高层形成一个精英团体。虽然其关注的焦点在于人事问题,但是其意图却在于改进似乎已滞后于私营部门管理的公共部门管理。

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 of 1978 aimed at giving managers greater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It included merit pay for middle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nior Executive Service to form an elite group at the top.Although focused on personnel, it was an attempt to improv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which seemed to lag behind the private sector.三、新公共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涉及的主要论点(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理论)1)A strategic approach一种战略方法

2)Management not administration管理而非行政

3)A focus on results关注结果

4)Improved financial management改善财政管理 5)Flexibility in staffing人员的弹性

Flexibility in organization组织的弹性

7)A shift to greater competition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6)

8)The new contractualism 新合同主义

9)A stress on private sector styles of management practice对私营部门管理实践方式的重视 10)Relationships with politicians与政治官员的关系

11)Relationships with the public与公众的关系

12)Separation of purchaser and provider购买者与提供者的分离 13)Re-examining what government does重新检视政府的所作所为

第四章 政府的角色 The role of government

一、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不同 Differences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management 1.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而私营部门不具备这一特征。2.公共有不同与私营的责任制形式。

3.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4.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有其固有的困难。

5.公共部门的规模和问题的多样性使得任何控制和协调都很困难。

 First, in a way no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ivate sector, public sector decisions may be coercive. Secondly, the public sector has different forms of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Thirdly,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r must cope with an outside agenda largely set by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Fourthly, the public sector has inherent difficulties in measuring output or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Finally, the public sector’s sheer size and diversity make any control or coordination difficult.二、“政府”与“治理”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所谓治理,我们指的是过程与制度——既包括正式的也包括非正式的——它们指引和限制一个团体的集体活动。而政府则是依据权威行事并创设正式义务的组织的集合。治理并不必然专门由政府来操纵。

公共管理导论

By governance, we mean the processes and institutions,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that guide and restrain the collective activities of a group.Government is the subset that acts with authority and creates formal obligations.Governance need not necessarily be conducted exclusively by governments.三、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as the basis for public policy 1.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2.外部性 externalities 3.自然垄断 natural monopoly 4.信息不对称 imperfect information

四、政府工具 Instruments of government 1.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与服务;

2.补贴,这实际上是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是指政府通过资助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个人以生产政府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3.生产,是指政府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4.管制,是指政府运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允许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活动。

 Provision, where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goods or services through the government budget. Subsidy, which is really a sub-category of provision and is where the government assists someone in the private economy to provide government-desired goods or services  Production, where governments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for sale in the market  Regulation, which involves using the coercive powers of the state to allow or prohibit certain activities in the private economy.五、政府干预的阶段 Phrase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1.自由放任的社会The laissez-faire society 2.福利国家的产生The rise of the welfare state 3.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sm

 个性假设理论

The assumption of individual rationality  精心构筑基于上述假定的模型

The elaboration of models from this assumption  市场角色最大化

A maximum role for market forces  政府角色最小化

A minimum role for government 4.政府的回归 Government makes a comeback

六、政府的基本职能 Basic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每一个政府的核心使命”包含了五种基本的角色。这些角色是:(1)确立法律基础;

(2)保持一个健康的政策环境,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公共管理导论

(3)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

(4)保护弱势群体;(5)保护环境。

 Establishing a foundation of law  Maintaining a non-distortionary policy environment, includ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Investing in basic social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 Protecting the vulnerable 

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第五章 公共企业

Public enterprise

一、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Reasons for establishing public enterprise 1.纠正市场失灵

2.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

3.推动中央集权的长期计划

4.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

 To ‘correct’ market failure  To alter the structure of pay-offs in an economy 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long-term economic planning  To change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y, from capitalist to socialist

二、公共企业 Public enterprise 公共企业的定义

公共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法人机构:它向公众大规模地出售商品和服务,赢利首先归其自身所有。

A public enterprise is a particular kind of statutory authority: one that sells goods and services to the public on a large scale, with the financial returns accruing in the first instance to the authority itself.公共企业的类型

1.公用事业

public utilities

2.陆上运输和邮政系统 land transport and postal service 3.竞争性环境中的企业 enterprises in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4.管制机构 regulatory authorities

第六章 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d policy analysis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可以被描述为不同个体所构成的一种分散过程的产品,这些个体在一个立式组织占主导地位的小群体中相互作用。这些组织运行于一个由政治机构、规则和实践组成的体系中,它们都处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之下。

Public polic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output of a diffuse process made up of individuals wh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small groups in a framework dominated by formal organizations.Those organizations function in a system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rules and practices, all subject to societ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公共管理导论

二、经验主义政策分析的方法与途径 Empirical methods used in policy analysis(1)benefit-cost analysis 成本-效益分析(2)decision theory 决策理论分析

(3)optimum-level analysis 最佳水平分析(4)allocation theory 配置理论

(5)time-optimization models 时间最优化模式

三、政策分析的步骤、政策过程模式 Policy process models Step 1:Verify, define and detail the problem核实、计划和描述问题 Step 2:Establish evaluation criteria建立评估标准 Step 3:Identify alternative policies界定可选的政策方案

Step 4:Evaluate alternative policies评估备选政策

Step 5:Display and select among alternative policies列举并选择备选政策 Step 6:Monitor policy outcomes监控政策结果

第七章 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一、私营部门的战略 Strategy in the private sector 1.战略计划演变的五个阶段

Hax and majluf argue there are five stages in the evolution of planning    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control Long-range planning 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 Corporate strategic planning  Strategic management 2.企业战略计划的构成要素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

企业任务包括对现行与预期的企业范围、产品、市场以及数年时间内的预期做出明确的界定。任务涉及对组织所从事的业务内容的审视。

环境监测包括了对组织内部的优势、薄弱环节、机会和威胁进行的详细评估。

目标是任务和环境监测基础之上的更加具体的指向。

The mission of the business includes a clear definition of current and expected business scope, products, markets and expectation over a period of a few years.The environmental scan involves the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organization’s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Objectives are more specific aims resulting from the 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scan.3.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的区别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战略计划关注的是制定最佳的战略决策,而战略管理侧重的则是产生战略结果:新市场、新产品和(或)新技术。因此,战略管理更具综合性,它并非仅仅制定计划,而是旨在使计划与组织的所有部门结合起来。

Strategic planning is focused on making optimal strategy decisions, whil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focused on producing strategic results: new markets, new products and/or new technologies.Strategic management, therefore, is more comprehensive;rather than merely drawing up a plan it aims at integrating planning with all the other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公共管理导论

4.私营部门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旨在将战略愿景贯穿于组织的所有部门,并涵盖每个行政体系。它不是机械地运作,而是“承认个体与群体所扮演的中心角色及企业文化的影响。

Strategic management aims to extend the strategic vision throughout all units of organization, encompassing every administrative system.Instead of being mechanistic, it ‘recognizes’ the central role played by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此次有两个要点。首先,计划、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之间需要更好地整合;沟通和信息系统之间也需要更好地整合;同时还要有一套激励与奖惩系统。其次,组织之间需要关注其自身的组织文化。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in this.Fist, there needs to be greater integration between planning, management contro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greate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and with the motivational and reward systems.Secondly, the organ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its culture.二、公共部门的战略 strategic planning models 1.公共部门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在宪政框架内,为制定那些影响政府行为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性决策所进行的专业性努力。

Strategic planning is a disciplined effort to produce fundamental decisions shaping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within constitutional bounds.2.布莱森的战略计划模式 the Bryson model of strategic planning 1)2)3)4)Initiating and agreeing on a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开始战略战略计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 Identifying organization mandates明确组织权限

Clarifying organization mission and values阐明组织权限

Assess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评估外界环境(机会和威胁)

5)Assessing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strengths and weaknesses)评估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6)Identifying the strategic issues facing an organization确定组织面临的战略性问题 7)Formulating strategies to manage the issues制定处理问题的战略

8)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 vision for the future确定有效的组织未来愿景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旨在将计划职能与整个管理工作整合到一起。

Strategic management aims to integrate the planning function with the over-all management task

第八章 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

Personnel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一、绩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1.绩效指标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at is, some way of measuring the progress the organization has made towards achieving declared objectives 2.绩效评估体系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aims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staff, even to the extent of defining the key contributions expected over the year, which are then compared with actual achie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year.公共管理导论

第九章 财政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一、政府预算 the Government budget 1.预算的定义

“预算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一个包括了文字和图形并对某些项目和用途的支出提供建议的文件”在最一般的解释中,预算就是致力于将财政资源转换成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预算也就变成了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支出之间进行选择的机制。

A budget is a document, containing words and figures, which proposes expenditures for certain items and purpose.In the most general definition budget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to human purposes.The budget becomes a mechanism for making choices among alternative expenditures.2.政府预算的经济职能 Economic functions of the budget Allocation配置, distributor分配, stabilization稳定

3.项目预算的定义 Programme budgeting 项目预算旨在直接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实际政策目标的实现或产出上。在项目预算之下,政府活动被分配到项目、子项目、活动和组成部分。

Programme budgeting aims to direct funding more towards the achievement of actual policy objectives or outputs.第十章 电子化政府

E-government

一、电子化政府

电子化政府,作为一个术语可以指“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更加便利、顾客导向、成本一效益等这样不同而又更好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广义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对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采用。

E-government , as a term ,may refer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Internet, to deliver public services in a much more convenient, customer-oriented ,cost-effective, and altogether different and better way”.A broader definition of e-government is the adoption of an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y government.二、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某种意义上是涉及商业和付费服务交易的电子交换,在很多国家成为一个迅速增长的经济部门。

E-business in the sense of electronic exchanges involving commercial and fee-for-service transactions is a rapidly sector of the economy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附]专有名词

the spoil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政党分赃制 merit-based appointment 功绩制

the charismatic 魅力型权威; the traditional 传统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理论-法律型权威

merit goods 价值性物品 spill-over 溢出效应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导论

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

7.二〇一〇年工作总结完整版 篇七

二〇一〇年卫生院

年终工作总结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乌江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〇年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卫生局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题,以完成年初规划的各项工作为目标,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很好的贯彻了年度工作思路的整体要求,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又好又快,各项工作有了新突破、新进展:

一、以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为契机,行风建设效果明显 一是按照卫生局下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出了我院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二是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和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乱检查、乱收费、索要回扣、收受红包等行业不正之风。三是依据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的具体要求,设置了视频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购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十余台件,动员职工捐赠图书600余册,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激发了他们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四是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强化廉政意识,年内组织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五次。五是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惩治,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对不利于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人和事,绝不姑息迁就,年内查处严重违纪事例一起。六是认真组织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在传达过程中吃透精神,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施过程中不打折扣,职工学习有笔记,学后有心得,年内职工写出心得体会86篇。

二、以狠抓医护质量为重点,坚持诚信立院

按照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标准,以“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质量理念指导各项工作全过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医疗护理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二是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毁形、焚烧、深埋等处理原则,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三是紧抓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医疗风险教育,切实落实患者知情和风险告知制度。强调对一些特殊用药的管理,并对存在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的科室进行了重点要求,对重要岗位及工作环节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以确保医疗安全。四是加强对临床各科室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三级查房制度,定期抽查住院部病区查房情况及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情况。五是把“诚信服务,透明医疗”作为我院日常诊疗活动的核心内容,结合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活动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既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上措施分别落实到了各科室和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医疗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年度内无医疗事故发生,医院的诚信度大幅提升。

三、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乡村两级公卫组织体系日趋成形 依据我辖区村社的分布特点,认真研究和评估,依据项目支撑和单位自筹结合的原则,投资120万元,新建乌江中心卫生院安镇医院,同时根据西片群众对中医药认可度的优势,相应的增加了中医药特色治疗设备,有效的解决了乌江镇西片区群众看病远、住院难的问题。年内新建了东湖、管寨、敬依、元丰、天乐村五所卫生所,对乌江、大湾两所村卫生所进行了维修。在全镇十三所村卫生所投入健康档案柜、药品柜、病床、冰箱、检查床、中药柜、档案夹等基础设施设备十余台件,初步改善了辖区内医疗门点的基础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多功能急救车一辆,强化应急和急救演练,保障了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才梯队形成

一是政策性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目前我院职工取得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8人,占全院职工的92%,还有6名同志正在走读和自学本科学历教育。二是业务院长精心组织,年初制定本年度业务学习计划,每周指定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按时做好授课计划及内容,按学习计划组织职工进行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通过 学习,既为职工提供了学习锻炼的场所,又掌握了业务新技能。三是强化“三基”知识培训。把“三基”知识培训与临床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平时成绩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挂钩。四是选派4名业务素质好、上进心强的青年职工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利用查房、学术讲座、病例讨论、临床指导等形式提高中青年人员的业务素质。五是强化专业技能演练,不定期举行危重病人抢救演练和护理技能演练,提高了职工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医院重要科室的人才梯队已逐步形成。

五、以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为目标,狠抓公共卫生工作 一是随着卫生院服务职能的转变,我院已按照全面实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以“农民健康工程”为已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认真履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年内建立健康档案1320户,建档5280份,建档率达21%。对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分级管理。二是建立和规范发热门诊,开辟了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年初成立了公共卫生科,依据年度目标任务,把疾控、妇幼等公共卫生工作做以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四是切实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年度抽调5名专业人员专职负责具体工作,强化职能与管理,加强培训和指导。五是健全冷链运转机制加强基础免疫和扩大免疫,2010年我院接种卡介苗276人、接种率100%;乙肝首针接种276人、接种率为100%,第二针接种272 人、第三针接种239人、接种率均为98%;糖丸基础免疫投服687丸、投服率98%;糖丸加强191丸、接种率98%;基础免疫百白破接种968针次、接种率98%;加强免疫百白破接种313针次、接种率98%;白破二联接种244针次、接种率98%;麻风接种244人、接种率98 %;麻腮风接种258人、接种率98 %。A+C流脑疫苗三周岁儿童接种217人、接种率98%;六周岁儿童接种212人、接种率97%; 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263针次、接种率97%;第二针接种240针次,接种率96.3 %。甲肝疫苗接种166人,接种率97%;乙脑疫苗接种132人,接种率97%。六是在区妇幼保健院指导下,借“降消”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和加强了孕产妇保健工作,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诊治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今年共建孕产妇保健卡311人份,新法接生311人,住院分娩率达100%。积极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及时准确的完成了“降消”项目的补偿工作。七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从最基层进行工作指导,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纯母乳喂养率达95%。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辖区内社会卫生工作。

六、以稳定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为发展平台,效益提升。一是积极做好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工作。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对门诊小额补助我院及时先行垫付。2009年十一月至2010年十月享受合作医疗补偿住院患者864人次,其中本院住院827人次,总计医药费用1120562.2元,实际报销471932.8元,次均住院费用1354.9元,其中合疗住院次均费用974.9元,转外就医37人,住院总费用606478.9元,实际报销292095.2元;门诊就诊34864人次,总费用1159504.0元,报销55197.0元。全年业务收入3501602元,其中医疗收入1073558元、药品收1090855元、财政补助741670元、上级补助23417元、专项收入293448元、其它收入79918元;总支出4272359元、医疗支出3054974元、药品支出1179933元、专项支出37452元。二是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一个监督平台,在大厅走廊醒目位置悬挂农合就诊程序、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及补偿所需提供材料,每月对当月发生农合补偿信息进行公式,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随着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稳步推进,医院的发展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两个效益明显提升。

七、全力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让利于民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是下半年以来甘州区卫生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我院严格执行药品、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零差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执行药价“零差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了药品收入,但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从九月中旬至十月三十一日,共计零差价销售药品金额58897.4元,让利群众8834.6元。

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与强势医院相比,在人才建设、业务发展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医院的管理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底子薄、负债较大,制约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2、医疗质量还有薄弱环节,在例行工作检查中,发现有处方、病历书写不规范等情况。

3、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够平衡,院内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科室满足于做好日常工作,无科室发展及专业建设的远期打算及近期计划,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盲目乐观,缺乏创新动力,责任意识不强。

4、部分村卫生所的就医条件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薄弱。九、二〇一一年工作重点

8.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八

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

题目2

名词解释2.幼儿园游戏活动

题目3

名词解释3.幼儿园教学活动

题目4

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题目5

简答题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6

简答题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题目7

简答题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

题目8

简答题5.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题目9

简答题6.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题目10

简答题7.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题目11

简答题8.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题目12

简答题9.如何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题目13

简答题10.如何按幼儿学习的领域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题目14

简答题11.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是怎样的?

题目15

分析题1.案例分析: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幼儿园应怎样应对。

案例:

各种私立学校的兴趣班,家长都趋之若鹜,即使是高费用的学习班也阻挡不了家长报名的热情。家长间平时议论最多的就是:“你家报的是哪个?怎么样啊?要不我也报一个……”幼儿园放学后经常上演这一幕:家长急急忙忙将孩子接走,“快,快,快,我们要上油画课,还要学围棋……”

题目16

分析题2.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题目17

分析题3.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形考作业二(占形考总分的18分)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考作业二

(本次任务主要是针对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期末考试前完成,满分为

分。)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

一、目的1.掌握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具体设计的组成、设计原理,了解方案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正确理解和应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解年龄特点和课程的密切关系。

二、要求

1.针对所在地具体情况或所在工作园所、见习园所的幼儿园儿童,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符合当地具体实际的数学活动方案。方案应目标清晰、步骤完整、内容充实事宜、时间安排合理,提交的活动方案设计字数不少于800字。

2.以“平面图形认知”为内容设计一个幼儿园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年级不限;活动方案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年龄特点、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延伸等7个部分。

3.在进行“年龄特点”分析时,需要运用本课程第五章和相关章节的内容,以及专业课程《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应认真分析,以便正确定位和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对应的活动方案目标和具体设计。

4.“活动过程”中,设计者应以清晰的、条理的、概括的文字来加以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表述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即内容重点、形式重点和实施重点;下表中的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可视具体活动自行设计安排。

5.“建议”部分主要是对该活动设计推广应用的补充说明,包括材料准备、活动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可行性建议,如城市中可这样设计,在农村地区可由那些来替代。这些建议应表述清晰、简便易于操作。

6.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输入完成,当面或以E-mail方式提交本次形考作业。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特别应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

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

设计人:

活动方案名称(活动名称自拟)

幼儿园类型:农村/城镇

班级类型:小/中/大

人数:

年龄特点

1.生理方面

2.动作方面

3.语言方面

4.感知觉方面

4.思维方面

.............

(年龄特点还可以有很多,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归纳)

活动目标

1.2..............

(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性)

活动准备

知识:相应知识的准备,包括专业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

材料:各种活动材料的准备及说明

环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空间场地、位置等

人员:人员配备情况、是否需要助手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教师启发、演示、讲解

3.幼儿操作、体验、归纳发言

4.教师总结

.............

(活动过程灵活多变,上述流程仅供参考,同学们可视情况自行组织设计)

活动建议

1.2.3..............

活动延伸

1.2..............

形考作业三

题目1

名词解释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题目2

名词解释2.行为目标

题目3

名词解释3.生成性目标

题目4

名词解释4.表现性目标

题目5

名词解释5.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题目6

名词解释6.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

题目7

名词解释7.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题目8

简答题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分别是哪三种?

题目9

简答题2.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10

简答题3.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理。

题目11

简答题4.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原理。

题目12

简答题5.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哪些?

题目13

简答题6.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题目14

简答题7.如何做到使幼儿园每学期或学年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平衡?

题目15

简答题8.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题目16

简答题9.如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题目17

分析题1.案例分析: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案例:

某园一日活动安排:

7:45-8:45

来园、桌面游戏、吃点心

8:45-9:00

生活活动

9:00-9:15

集体体育游戏

9:00-9:45

生活活动、集体学习活动

9:45-10:15

分散体育运动

10:15-11:00

区角游戏

11:00-11:30

午餐

11:30-12:00

散步

12:00-14:30

午睡

14:30-15:00

生活活动和吃点心

15:00-15:30

户外活动

15:30-16:00

个别化学习

16:00-16:15

生活活动

16:15

离园

资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10级夜大学员提供

第二次

话题讨论(占形考总分的20分)

本课程共提供了6个话题讨论供讨论,要求你至少完成其中2次讨论(1~3章至少完成1次,4~6章至少完成1次)。

本讨论区汇集了第二次讨论,即4~6章的话题讨论

第四章

话题讨论:请根据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分析“吹泡泡”活动

第五章

话题讨论: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乌龟》优点及不足

第六章

话题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活动时间的安排存在哪些问题?

请:

(1)点击“开启一个新话题”按钮进行回复。

(2)针对其中一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具体的讨论主题由辅导老师指定,若辅导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请直接针对其中一个话题发表看法。

分隔小组:

泸州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部_2020年秋季一键分班

第二次

话题讨论(占形考总分的20分)

本课程共提供了6个话题讨论供讨论,要求你至少完成其中2次讨论(1~3章至少完成1次,4~6章至少完成1次)。

本讨论区汇集了第二次讨论,即4~6章的话题讨论

第四章

话题讨论:请根据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分析“吹泡泡”活动

第五章

话题讨论: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小乌龟》优点及不足

第六章

话题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活动时间的安排存在哪些问题?

请:

(1)点击“开启一个新话题”按钮进行回复。

(2)针对其中一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具体的讨论主题由辅导老师指定,若辅导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请直接针对其中一个话题发表看法。

分隔小组:

泸州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部_2020年秋季一键分班

提交案例分享(形考附加分5分)

请将你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案例,提交上来,我们会根据你提供的案例质量给予1-5分的加分鼓励。该加分项不完成不扣分,加分项成绩仅计入过程性考核,不计入终结性考试成绩,加分项计入成绩的原则是形成性考核成绩不超过50分。

要求:

1.字数不少于200字;

2.案例内容与学前教育实践和本课内容紧密相关;

9.交流活动总结完整版范文 篇九

【毛中特】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

毛泽东思想最早是 1943 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 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 1945 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 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 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 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 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

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以毛泽东发 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 谁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 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 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是 在与 20 年代后期和 30 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 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新理论的 提出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别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写出。

★ 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多方面的发展和成 熟的时期。

1945—1956 年,解放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 期。

1957—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文革时期,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发展。1976—今天,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特点:

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②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即将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将苏联的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③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具有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③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 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⑤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 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党的建设的核心是思想建设

2、毛泽东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② 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 ③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⑤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 重要阶段

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它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理 论

2、完整性 它有多方面的内容

3、独创性 源于马克思又高于马克思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认识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开始——《南京条约》的签定 加速——《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定 加深——《马关条约》的签定 正式形成——《辛丑条约》的签定 B)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为了中国的“太上皇”,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②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④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⑤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支持封建势力,连年的战乱不断,造成中国实际上 长期不统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极端不平衡。

⑥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 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C)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D)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民族出路的斗争 以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其中辛亥革命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历史意义有:

① 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制度 ②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 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① 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②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 ③ 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⑤ 领导其进行的中国同盟会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 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③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④ 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⑤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 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完整提出是在 1948 年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原因)

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证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 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而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 上。

②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1)中国 无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2)中国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容易组织 形成革命力量;3)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③ 中国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人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 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由地主、商 人、小官僚、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 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7、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

3)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4)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1947 年 10 月,民盟解散就是 例子);

5)中国人民不允许;

6)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 第三条道路。

8、反对两种倾向: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和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这两种倾 向都是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注意材料题)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详见《宝》P298)① 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 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③ 它有了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马克思主义。④ 它有了新的社会前途——社会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 主主义的国体);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不同时期的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专政,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但不包括民族资 产阶级。

1935 年瓦窑堡会议,党决定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民主共和国的主 张。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主要公式、主要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最早在 1948 年由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 1949 年《论人 民民主专政》中做了全面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对外抵御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侵略、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与 安全;对内保障人民权利,发展社会生产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 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B)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 到 1931 年,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政策——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 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③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④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 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方针 实行公私兼营、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 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详见《宝》P300)

1939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A)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①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主要指工人阶级)和地 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的中间阶 级。中国无产阶级不能单靠一个阶级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

② 敌人的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农村 薄弱,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B)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国家,它们 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被利用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带来了建立统一 战线的可能性。

②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可以结成同盟,中等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在一定时期可以到向革命,可以争取。

③ 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参加统一战线。C)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内容和特点

1924—1927 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特点是党内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 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联盟。

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民主联合战线,由于错误的估计,不包括民族资产 阶级。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包括卖国贼汪 精卫。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四特点:

① 统一战线极其广泛和复杂(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 大资产阶级);

② 国共双方都有政权和军队并带有阶级对抗性;

③ 国共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组织又没有共同的纲领,遇事协商; ④ 统一战线存在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反对美蒋反动派,特点是广大和巩固。1949—今天 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爱国者、爱国华侨、社会主义劳动者,形式是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①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政治上有两个条件:(ⅰ)领导同盟者跟共同的敌人作斗争;(ⅱ)给同盟者物质、福利,不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

②两个联盟:以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为基础,是主要的;劳动者同非劳动者的 联盟,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是必要的,是次 要的。

③ 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有联合又斗争的策略。④ 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⑤建立抗日民族同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地 主实力派、开明绅士)、孤立顽固势力(亲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蒋介石集团,同顽固派的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E)争取中间势力的三个条件①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② 团结他们,尊重他们的利益; ③ 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2、武装斗争 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① 中国革命的的特点就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②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ⅰ)对外,中国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对内,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没有议会可供利用,没有组织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只有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ⅱ)反动势力异常残酷,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

(ⅲ)在敌我力量上,敌强我弱;中国政治经济不平衡,要打破这个不平衡就必须坚持长 期曲折的斗争。

(ⅳ)并不排斥其它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如果没有其他斗争的配合也难以取胜,其它斗争 必须以武装斗争为后盾,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

③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ⅰ)农民是中国最大的革命派,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ⅱ)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ⅲ)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农村战争,战争在农村进 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现靠农民。B)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① 提出 1928—1930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② 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ⅰ)对外,中国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对内,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没有议会可供利用,没有组织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只有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并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众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最广大的同 盟军,所以共产党必须进入农村发动、组织农民,去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在农 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把农村的革命根据地作为战略阵地。

(ⅲ)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次实践认识到先夺取城市的可能性不 存在,而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到农村去积蓄、保存、发展自己的力量,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巩固的阵地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夺取城市乃至全 国政权的道路。

③ 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

(ⅰ)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ⅲ)全国革命形势的 发展;

(ⅳ)有良好的群众基础;(ⅴ)有相当正式的红军;(ⅵ)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 策正确。

④ 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

(ⅰ)实现了我党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这样不仅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 地发展了革命力量;

(ⅱ)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ⅲ)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的暴 力革命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⑤ 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实现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一切从实 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想结合,因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因此,我们现在建设社 会主义也需如此,不能照搬他国经验,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 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人民军队的建设

① 基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人民军队的性质: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任 务的工具。人民军队的任务:打仗、做群众工作、开展生产建设(筹款等)、开展政治工作。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归宿,也是人民军队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术上积极防御,开展游 击站、运动战,作战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党的建设

① 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基本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② 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ⅰ)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一个法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小资产阶级众多,共 产党的建设处在小资产阶级包围当中,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把他们思想带 到党内来,这就造成了党的建设的艰巨性。

(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主要注重于工、农运动后来又从事国民革命战争,于是在理 论上准备不足,对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还认识不清。

(ⅲ)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封建思想的余毒对我党的影响比较严重。(ⅳ)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是一个浩 大的工程,而最主要的是思想建设。

★ ③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与“三个代表”联系)

(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加强党的思想 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必须时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建设的中心 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

(ⅱ)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主要是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方法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学习党章,树立信念。

(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 中央。)

(ⅳ)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党必须在制定并坚持正确的 政治路线、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斗争中锻炼自己的队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 把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只有坚持这三大优良作风,克服各种歪风邪气,才能把党建设好。

(ⅴ)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延安整风运 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 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形式:学习—对 照—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改正措施)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A)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 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B)经济上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 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过渡社会,它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 年 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1952—1956 年,既土地改革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

① 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② 国营、合作社经济;

③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带有若干社会主义因素;④ 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 想为指导的,也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非社会主义因素:①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 小商品经济;④ 农 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断增长,克服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以保证向社会主义 过渡。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②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③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 保证;

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苏联对中国建设的 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2 年底 1953 年初最早提出,1954 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中央政治 局提出的这条总路线。

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即“一化”与“三改”的关系:同时并举。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

①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就 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就没有社会主义农业,也不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更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②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当家作主,生活有了改善,但是农村中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为了避 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御自然灾害,避免两极分化,也为了采用农业机械 来发展农业生产力,加上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可以发展农业和满足生产力的需要。

③土地改革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矛盾,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要求就必须对畸形的、唯 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原则、步骤、经验原则:① 自愿互利② 典型示范③ 国家帮助 步骤:① 互助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② 初级农业生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③ 高级 农业生产社(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性质)经验:

土地改革以后,我党实行了“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② 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逐步过渡; ③ 在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一整套方针原则、路线——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的原则,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步骤、经验 原则:和平赎买 步骤:

① 加工定货、统购统销、经销代销(初级国家资本主义)② 单项公私合营(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③ 全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经验:

①把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取缔、没收;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这就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提出,列宁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② 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从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③ 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放在企业改造之中,让他们和职工一起 劳动,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④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他的政治权利,量才使用,发挥 其一技之长,这就避免了由于生产关系的突变引起生产力的破坏,减少了社会的动荡。

五、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①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② 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建立(1954 年 9 月,一届人大通过了新中国 的第一部《宪法》,规定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 “一五”计划(1953—1957,提前完成并且是超额完成)的胜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④ 到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 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苏为鉴,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2、1956 年 4 月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结: 经济方面

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政治方面

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⑦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⑨是和非的关系;

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处理这些关系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之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的性质:这些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既相适应有不相适应。可通过内部调整来改善不相适应。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 1》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

2》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这两个不同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见材料论述题)。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确定:

①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论联合政府》中;1964 年 12 月,三届 人大上,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四化”的目标,其关键是实现科学技 术现代化。

②两步走战略的提出:1964 年 12 月,三届人大上,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第一步:用 15 年的时间建设完整、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化”、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①处理好“五种”关系;

②处理好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的关系

③认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中共八大,周恩来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进入比较发达的社 会主义需要一百年)

3、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正确解决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①发展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一定意义上,在中国发展农业就是发展工业; ②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③国民经济安排必须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

4、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探索 A)经济体制:全民所有的单一的公有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①毛泽东,新经济体制——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②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营上,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 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生产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 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国家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 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③在纠正 1958 年出现的“共产风”过程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要重视价值规律的思想。

④邓子恢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⑤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管理体制:“一长制”不行。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改正 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三结合”: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三结合。1961 年中央颁布的“工 业七十条”正式确认了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并确定把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这种制 度的有效形式。

5、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①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一届人大;(Ⅱ)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构;

(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物的领导;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参与讨论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方针政策。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创建“六又”局面: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就一 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七届二中全会)

(Ⅰ)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四种情绪”。(Ⅱ)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④统一战线

⑤不断加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友党、没有组织关系、法律上平等;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⑥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实行民族自觉和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民族内部事务;

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6、文化建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总结,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必然的选择;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意识形态,是立国、建国之本;

3)坚持马克思主义有要实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马克思主义要在与多 中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②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起先锋桥梁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 最早提出,1935 年 5 月,《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1941 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实事求是。2》 实事求是的主要内容:(如何实事求是)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本本出发、原则出发;

②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吃透理论、吃透实际——要不唯 上,不唯书;

③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路线

1》 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 我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上的; 3》 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独立自主

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一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主要是 依靠本国的力量;

2》 无产阶级的事业是相互支援的事业,我们不但不反对外援,而且还要争取外援,但我 们不能依赖外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自己的军事、组 织等问题的会议)这三者的关系

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它在这三个方面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的理论基础。

②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它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也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 求。如果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群众路线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③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从事一切工作的立 足点,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是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群众,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离开了独立自主就不是实事求是,离开了从实际出 发独立自主就是一句空话,三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泽东思想

1、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

①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 功大于过。他是毛泽东思想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贡献最大,毛 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②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以其个人的思想代替毛泽东思想,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 设中急于求成“左”的思想,这些都严重背离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所以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①打倒四人帮以后,国内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两个凡是”,另一种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 地位,主张以后不再提毛泽东思想。针对这两种错误倾向,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作出了《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的评价。② 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1)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国际国内的 很大的政治问题;

2)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思想就是如何看待我们党几十年来奋斗的成就,否认毛泽东思想 就是否认我们党光辉的历史;

3)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到我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安定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 未来发展道路的问题。

3、邓小平对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① 他坚持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② 他坚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

③ 他主持、起草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④ 在实践中,他继承、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并给出了回答;

⑤ 在新的形式下,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而且今天和将来都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① 历史不能割断;

②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许多原理、方法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 ③ 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毛泽东思想要进一步发展。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① 在基本任务上,他们是一致的,马克思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提出在新生产 关系下要保护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② 在思想路线上,他们是一致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在他们革命和建设中贯穿了一条 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 他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都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④ 毛泽东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⑤ 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的,又是方法的; ⑥ 毛泽东思想既是有体系的,又是发展的。

【哲学】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1、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全部运动:人也成为机械

2、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

3、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 得到保存和留传。

2、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3、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 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如: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如;绝对理念

三、哲学上的对立和斗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发展观斗争:古代的辩证法是朴素的:以门巴尼德为代表。近代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以黑格尔为代表,表现:不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 展就是重复,是增加或减少。

现代的辩证法是唯物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代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的理论体系;

3、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结合 的严整的科学体系。

五、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1、最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

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2、重要特点: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之上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批判精神上: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事物,本质上唯物主义辩证 法是批判与革命的。

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僵化。科学性:指它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提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 与特殊: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的革命:

1、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并将其贯彻到社会 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与结合,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学问题的各门学问与自然科学一样,具有 精确性;

3、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提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剩余价值学说披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 二者共同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4、第一次正确性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摒弃了以往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的观点;摒弃了把哲学凌驾于科学这上,当作科学之科学的幻想;明 确指出:一切具体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指导作用,而不能取 而代之。

八、物质的定义:列宁---物质是樗着客观存在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为我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有四层含义: 其一,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 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 其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 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不能为人的 感觉所感知 其三,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就与主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主观 唯心主义也有一种客观实在,但是他们认为感觉是第一性的,主观产生了客观实在 其四,这种客观实在能被意识所反映。这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如 果有一种存在不能被人们所认识,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客观实在

九、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性的形而上学的 缺陷。

3、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 法,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代表一般、个性代替共

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一是指事物相对某参照系没有发生位移;二是指处于量变 过程中的物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十一、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内容、实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 式。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无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十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运动都是运动的绝对与运动的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绝对运动反 对相对静止的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只承认相对静止反对运动的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的观点。

2、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4、相互渗透的关系:运动有静、静中有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十三、承认静止的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理解事物的多样性。相对静止的含义之一,就 是承认事物的稳定性,即事物之间质的区别。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相对静止是运动的参照系,即使是简单的机械 运动,也要确定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加以描述。第三,相对静止是物质文化的本质条件,因而是生命的本质条件,没有相对静止,就不会 有生命现象。

形而上学不能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其中一种倾向是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另一种倾向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 止,陷入了相对主义诡辩论。中国古代的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就是相对主义 的思想。

十四、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即一维性可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即三维性。

十五、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与物质不可分,因为物质是客观的,所以时 空也是客观的。承认时空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否认时空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承认时空客观性又否认时空同物质运动的联系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观点。

十六、时空的特点:

1、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 分离性,无条件的、绝对的; 化。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具体时空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时空的具体特 性随物质运动的状态的变化而变

2、时空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 的无边无际。时空的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时间上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无限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 是相对的、短暂时

无限与有限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十七、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层含义:

1、一是实践 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 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以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十八、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有是客观的; 之 一。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 创造性。这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九、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 动的根本前提。斗争。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 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义要表现阶级 科学实践——是从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 动。

二十、实践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二

十一、对世界与人的关系的两种对立的看法:

观点:旧哲学中,人与世界被看做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从 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唯心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某种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外化了的产物,人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存 在或精神的工具。缺陷:

1、一个抓住精神、各持一端,始终建造不起沟通人和世界关系的桥梁;

2、人和世界始终是抽象的、贫乏的、空洞的。二

十二、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客体的范围: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 客观事物。

2、客体的含义有二层:一方面: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另一方面:客体不能与客观事物相等同,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 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决定客体的因素:一是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二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水平。故客体也是历史范畴。

3、客体的类型: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二

十三、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实质看:⑪它不同于一般物质之间、精神与物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包含了这两种在内;

⑫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 质实体相互作用 没有的新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⑬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与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又不断地发展并打破 客体的限定,越 客体。这种主客体之间限定和超越及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实质。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与客 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⑪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化成果得 以保存。结果:造成人的活动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自己本质力

量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使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⑫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 的因素,客体推动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结果:人通过客体主体化这种形式占有、吸收对象(前人的活动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提高主体能力,有新的更高的水平去改造客体。

⑬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 媒介,人类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和发展现实世界的矛盾,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 质内容。

⑭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实践又形成了人的主观世界、创造出属人世界(即人类世界),从 面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和实际把握。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 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它们分化统一的基础。二

十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⒈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 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

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特点不同-----客观世界特点:①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 之外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36 ③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着

基础不同-----外部自然存在的物质基础在其自身,人的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

主观世界则以人脑为物质基础,以意识等要素及运动为机理。

⑫二者不完全同步-----主观世界可以背离客观世界,发生幻想、错误,也可能超越客观世 界,对未来作超前反映。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⑪在内容上同构; ⑫运动规律有同一性; ⑬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因为: ⑪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⑫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点;

⑬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与途径。二

十五、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产生于人类世界之,是人类世界产 生前的先在世界; 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接触到的自然界,即未被人化的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即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⒉区别:

⑪自在世界独立于人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

的,一切乾处在盲目的运动中;

⑫人类世界与人的活动不可分。人化自然是----①被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②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 ③ 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④人类世界的独特性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⒊联系:⑪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反过来又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

⑫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参与到整个自然中去,出现了 两种情况:

①一是自在世界的运动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淡化和消 失;

②二是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与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特别是生物 圈内的物质、能量的流通与变换,出现生态失衡。

二十六、联系:含义---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和相互依赖。指导意义:

1、要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处于与其他事物 和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2、每一事物和现象自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各个部分、要素、成分和环节,也是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

二十七、联系的客观性---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是事物本身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立观点:唯心主义:

1、不是一味地反对联系,有的还特别强调联系,但它所讲的联系 只是观念的联系;

2、它不是把观念的联系当作事物的联系在思想中的反映,反而认为事物的联系是由观念 的联系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

1、联系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联系。

2、并不抹杀事物之间界限与质的区别,相反,承认联系是建立在区别的基础之上的,没 有区别就没有 形而上学宇宙观:只看到事物质的区别,没有看到联系,从而把事物孤立起来。二

十八、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这样那样的 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指导意义:

1、人们在实践中,全面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反对孤立和片面的观点。

二十九、联系的具体性---任何事物的联系都由该事物所含的特有矛盾决定的。具体性决 定了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与现象的联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形成极为复杂多样的联系图景。主要联系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直接联 系与间接联系

十、系统--是指一个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是标志事物整体性的哲学范畴,事物都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是事物最本质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深刻地提示了系统和要素 的关系;

2、结构性:考察系统特别要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性,只有通过结构的作用,才能形成系 统的属性与功能,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3、层次性:系统都是分层次的,层次不同,功能与作用也不同。

4、开放性:一系统与它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三

十一、发展与运动的关系: 区别:

1、运动包括事物的一切变化及过程,包括发展在内;

2、发展是事物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是事物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无序向有序前进 的、上升的运动。联系:发展和运动都离不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都是以联系为 基础。三

十二、质、量、度:含义:

1、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特点:①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质不变则事物存在;②每一事物有多方面质的规定性; ③事物的每一属性是事物与它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质。

2、量---事物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各构成要素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的数量规 定性。

特点:①量与事物存在不同一;②每一事物有多方面量的规定性。

3、度---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同时有质与 量两个方面,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三者关系:

1、质是量的基础,对量起制约作用;

2、量是质的必要条件;

3、事物的质有上、下二个数量规定。指导意义:

1、质是区别事物的根据,认识事物的起点,只有把握事物的质才能正确认识

和改变事物;

2、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数”;

3、度,就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在实践中,一方面就要遵循适度原则,保持事物在一定范围的稳定;另一方面,在条件具 备、时机成熟时就要勇于打破旧的度,把事物推向新的阶段。三

十三、量变与质变:

1、量变---指事物的数量与场所变化。特点①不显著、微小;②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连续、渐进的变化,因此量变阶段事物面貌 是静止、平衡、稳定的。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特点:①显著、突发 ;②是事物连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因此质变阶段事物的面貌是统 一的分解、平衡、静止、稳定的打破。

3、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不可分,相互渗透。

①量变中的质变,包括:局部质变,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但一部分或局部发生了质的变 化;

阶段性质变:事物------------------,但由于本非本质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事物的发 展呈现出阶段性。

②质变中有量变。事物从质变开始到质变的结束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新质的量 变。

十四、质变量变规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变 化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内涵及指导意义:即,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准备----一方面,要想做一件事,必需脚

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另一方面,坏的事变也是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要求防微杜渐,防串于未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 细小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3、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广阔的道路和前景。三

十五、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通过否 定之否定规律而实现的。其含义为:

1、一切事物都包含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 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

2、一切事物都是肯定与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每一事物都包含内在的否定性,即趋于灭 亡的必然性。指导意义:

1、我们要懂得一切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类似于波浪的前进运动;

2、在实践中,要有经受曲折、挫折的思想,不要贪走直路;

3、既要反对循环论,否定事物发展的观点;又反对直线论,否定事物发展曲折性的观点。三

十六、否定观上的对立观点: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形而上学认 为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

2、---------联系与发展的环节,-------------------------联系与发展的中断与停止。

3、-----------------------------是扬弃,即批判与继承、克服与保留的统一;-------------------------等同于简单的抛弃,完全取消、消逝。

辩证的否定观的指导意义:

1、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中,我们懂得任何事物都包含否 定自身的方面,要全面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

2、-----------------联系与发展的环节中,我们知道,否定意味着联系与发展,并非绝对 地坏;

3、---------是扬弃,我们知道,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不可兼收并蓄,也不强一 笔抹杀,而是批判与继承、克服与保留辩证统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三

十七、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1、抛弃了一切消极无用的东西,吸收积极有利的因 素,有强大的活力;

2、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取代旧事物是由否定这否定规律规定的,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 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宇宙间新陈代谢不可抗拒。

3、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故得到广大人民拥护。新生事物也不是一帆风顺,总要受到旧事物的阻碍,甚至打击,我们要增强创意识,促进 事物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新事物;一方面我们要勇于支持新事物,爱护新生事 物。

十八、规律的特性: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三

十九、是否承认规律问题上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决定论认为事物和现象有规律性,处于一定因果关系之中。决定论又分为三种:机械决定 论、神学决定论、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非决定论认为事物和现象不具有规律性,都是随机的、偶然的。四

十、必然性与偶然性:

1、定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必然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的趋势,由事物内部非根本矛盾和外 因决定的。

2、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二者产生原因与依据不同。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不同。统一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指导意义:①由于必然性与规律是同等程度的的范畴,所 以在科研中,要努力掌握必然性,减少盲目性;

②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因此实践要善于通过偶然性去发现必 然性,在必然性的指导下,研究发现新的偶然。

③反对两种倾向: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敌人”,导致机械 决定论与宿命论;

夸大偶然性,否定必然性,认为一切都是偶然的,导致非决定论。四

十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

3、全面与片面的对立;

4、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这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对立的根源:

1、辩证法承认事物矛盾性,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事 物和研究问题;因而将事物看作是联系、发展、全面的。

2、形而上学不懂得事物的矛盾性,导致孤立、静止不变与片面的世界观。四

十二、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1、含义:内因指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与条件,即本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

2、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与源泉,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规定事物发展的趋势与方面; 用。

外因是-------------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的作用是二 重的,对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

②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指导意义:①在实践中,要坚持事物运动的观点,着眼于事物 发展的内在根据,反对外因论;

②注重内因同时注重利用外部条件,具体到现代化建设,既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又 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利用好的国际环境。四

十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在人脑中 的反映。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最本质的对立。

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有两层含义:①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渗透、------贯通,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及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①对立体现在---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

斗争是无条件的、贯穿于矛盾的始终的,是绝对的。对立的同一。

②统一体现在---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不是二者完全合一,而是包含 对立差异和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意义:①提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与动 力; 化与发展。

②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一 切事物的变

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①要懂得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与 斗争性的绝对性,前者是指一切事物的静止、稳定如团结、统一、联合、安定都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易逝的;后者指斗争贯穿于矛盾的始终。

②要懂得斗争性与矛盾性不可分,只有通过正确的斗争,团结、安定、统一才能巩固和发 展,不能夸大某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

③对立的双方相互渗透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双方的区别,但也不应抹杀对立的东西之间的 联系; 不仅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条件,而且矛盾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 条件。矛盾双方中的一方不能脱离其对立面孤立地发展,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四

十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定义:普遍性----矛盾存在的绝对性,包含两层含义: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 矛盾;

------------------都有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

特殊性----每一矛盾及矛盾的每一方面都有各自特点,都各不相同; 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或阶段以及过程与阶段不同方面特点各不相同。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体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和一般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6--------特殊性-----------个性和共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统一体现在: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存在,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绝 对存在于相对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⑪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由特殊-普遍、个别-一般又由普遍到新的特殊、由一般到新的个别的方法。

⑫事物矛盾各个特殊,必然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阶级社 会,矛盾按斗争形式分为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矛盾,要根据矛盾的具体性质选择适当的斗争 形式和解决方案。

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四

十五、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现实基础是实践因为: ⑪劳动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起了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 识结构和图形,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人的交往和语言,符合认识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 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⑫劳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了认识向前发展;

②-----为认识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包括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和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强化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2、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 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表现; 选择、重建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具体环节,它不是否定反映,而是进一步说明如何反 映。(如对同一图的不同认识)

3、认识的本质的哲学意义:

①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②提示了人的认识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③强调了能动性和反映论在实践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中介。四

十六、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根本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四

十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过程也是检验趔正确与否的过程:

1、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包含认识的因素,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

2、认识活动及成果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本身特有的逻辑,表现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 用上有两种情况:

①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使之顺利进行,达到目的;

②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影响乃至破坏作用,使实践失败。

十八、认识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辩证关系:

1、定义: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三种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包括五种形式:概 念、推理、判断、假说、理论。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二者关系:

⑪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⑫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

⑬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互相渗透,可以相互转化。

3、反对两种倾向: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夸大理性 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教条主义; 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导致经验主义。四

十九、现象与本质: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因就是因为客观世界是现象 和本质的统一体:

1、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是 事物本质、直接、下面的反映; 但假象不一定就是错觉。假象是反面的、歪曲的、颠倒的表现本质的现象的一个方面或环节,会引起错觉,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2、二者的辩证关系:

⑪对立表现在:①现象是表面的、外在的、易变的,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把握;

本质是内在的、深层的、稳定的,只有通过人的思维来认识;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方面; 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是事物的主体。

⑫同一体现在①相互依存,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现象背后有本质,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任何现象都是从一 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五

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条件是:

1、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五

十一、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重要的飞跃,因为:

1、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成现实,使精神力量化为物 质力量;

2、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 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飞跃的条件:

1、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2、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与需要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 理的实践观念;

3、理论必须为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五

十二、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的作用:

上一篇:2016成都会计继续教育网上考试答案下一篇:问题整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