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24-09-14

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

1.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习。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占中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范文网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业务提高计划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2.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1 倦怠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安排2个学年进行授课, 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堂往往很难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这个时候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倦怠心理, 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排斥心理。从笔者的教学经历及课后广泛地与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到, 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倦怠心理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导致:

1) 学习英语以通过四级考试为目的, 通过四级考试以后, 觉得没必要再花时间学英语了。

2) 觉得从初中 (或者小学) 到大学, 英语课的基本形式没有变化, 学习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和吸引人的地方。

3) 将来工作不会选择与英语相关的行业, 觉得英语课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4) (小部分仍没有通过四级的同学) 认为自己本身英语基础很差,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 仍没有长足的进步, 已失去提高英语能力的信心。

根据迄今为止的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总结出:外语是在真实的语境体验里, 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 通过长期的大量接触学会的 (王初明, 2006) 。鉴于学生已对英语课程产生倦怠心理的情况, 教师首先应当通过调整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笔者有以下的教学体会: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现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国内外的各个方面的前沿资讯。因此, 他们希望在课堂所传授所讨论的内容也能够更贴近当下的流行趋势和社会热点。虽然, 笔者所在的高校三年就更换一次大学英语教材, 但毕竟教材所选用的文章, 不可能在文章时效性上做到完全是近3年内所创作的。所以, 如果想让学生对这些在他们看来已“过时”的文章产生阅读兴趣, 就要把时下的热点与流行话题与课文联系, 通过二者之间的共性, 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以2007年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五单元为例 (该册教材建议为普通高校二年级下学期使用) , 该单元的主题为“Fame and Success” (名利与成功) 。笔者在教学该单元课文内容前, 让学生先观赏了由美国导演Kevin Tancharoen于2009年执导的电影Fame (中译名《名扬四海》) ;电影中的主角和学生的年纪相仿, 同样怀揣着青春的梦想, 对未来的理想, 对名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在对电影进行介绍并观赏过影片的主要片段之后, 笔者对学生就电影的主要情节进行发问, 并展开相关讨论。由于受到电影的视觉冲击与影响所产生的共鸣,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讨论中, 而在之后的单元课文《Fame》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没有表现出丝毫地不感兴趣。同时, 利用电影经典片段台词的听写, 学生不仅使自身的听力能力得到了训练, 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语感。

2 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 交际需要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驱动力。儿童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流利地使用母语表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发现语言可以满足自己表达意思的需要, 从而完成事情 (Halliday, 1975) 。换言之, 实际的交流需求, 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 英语教师在大多数学生已通过四级考试的情况下, 更应该以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交际需求为出发点, 来组织课堂活动。各种类型的外语学习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将正确的语言形式与贴切的语境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保证外语准确、流利和恰当地使用 (王初明, 2006) 。所以, 学生们虽然在近10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短语, 以及语法知识, 但是,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感到无法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和使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有心理实验表明 (Marian&Neisser, 2000) , 当我们说话时, 如果当下的语境同记住某事时的语境吻合, 所记住的内容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因此, 笔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十分注重现实语境的语言运用训练和模拟现实语境的创造。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四单元为例, 该单元的主题与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 在该单元授课环节的口语联系中, 笔者模拟了现实的求职应聘语境, 不但进行了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示范, 还对可能在现实中产生的常见面试问题进行示范性的问答。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 在小组口语练习时先进行模仿, 再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模拟的现实语境中的问题;因为应聘中的面试环节是今后学生都会遇到的现实语境, 所以学生们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不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很快掌握了知识。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不仅复习以往所学的常用交际表达, 也掌握了新的、更为规范的语言表达。

3 英语基础知识巩固与专业英语学习双管齐下

当然, 对于学生们来说, 仅提高他们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增多、科技医疗艺术交流的日趋频繁, 使得人们对各个领域内的专业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主要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掌握和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 大学英语教师由于自身学习专业内容的限制, 特别是对理科和工科知识的欠缺与不了解, 使得许多理工科学生很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找到与自身所学习专业的共鸣。因此, 笔者利用现在互联网上十分受追捧的美国常春藤名校的网络开放课程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从2006年开始, 美国各大常春藤名校,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均在其学校的网站上免费公开自己学校的热门专业课程, 这其中从人文历史到音乐艺术, 从数理化基础知识到计算机编程, 同时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乃至心理学等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内容, 所有的课堂均由各校的知名教授主讲。以笔者所教授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为例, 《物理学原理》是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必修课, 也是核心基础课程, 而耶鲁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就有关于这一门课程的公开课视频。笔者利用每一次视听说课程的部分时间, 为学生播放带中英文双语字幕的耶鲁大学《物理学原理》的公开课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 学生们既能巩固已经学习的物理学专业知识, 又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英文术语, 还能够通过正式的课堂讲授内容, 学习到标准规范的英文表达。这样, 既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4 结束语

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形式与课堂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以及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笔者在开展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不过, 笔者的教学资历尚浅, 教学经验仍不够丰富, 前文中所归纳的, 关于四级英语考试过后的大学英语课应当如何开展的要点, 均属于个人在实际教学经验中的总结, 这其中肯定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不足之处。但是, 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措施来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都应当以语言学习的目的与需求为前提, 万万不可因为需要提高过级率而改变了语言学习的初衷, 扼杀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该文主要探讨在大学第二学年下学期, 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情况下, 授课阶段应当怎样提高那些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心理的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Learning How to Mean[M].London:Edward Arnold, 1975.

[2]Marian V, Neisser U.Language-dependent Recall of Autobio graphical Mem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2000 (3) .

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三

1. 下列词语中,加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诚(qián)匙(yào)

首(qǐ)永(jùn)

B. 间(shùn)铿(qiāng)

羽扇巾(guān)跌(dàn)

C. 哮(páo)守(gè)

(bìn)废(tuí)

D. 人(huán)浑身数(xiè)

(yè)一(piē)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的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了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 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D.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不但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

B. 具有创新思想,是能否发现新事物的关键。

C.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北平还差点事儿。

D. 获得教养,能改善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 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幸福是”开头,写一组排比句。(5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团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予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6.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靠近,接近

B. 予乃摄衣而上摄:整理,整顿

C.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危:危险

D.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使任意行动

7.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项的是()(3分)

A.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8. 下面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 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隆冬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 《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鉴赏(8分)

10. 阅读下列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1) 上阕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哪一个人物来暗讽什么?倾诉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

(3)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过秦论》)

(4)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5) 携来百侣重游,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 现代文文本阅读(28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10分)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它对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正在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代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牛群也是如此”中的“此”指狼的消失导致鹿群的数目增加而使草场受到严重损害。

B. “正因为如此”中的“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懂得像山那样去思考。

C. “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的“这”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D. “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中的“这”指这个世界启示人们不要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要回归田园,善待自然。

13. 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三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18分)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苏艾和琼珊——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看到窗外那片叶子掉落的时候,我也该走了——告诉了老贝尔曼。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有删改)

15.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而在前文已有多处伏笔。具体有哪几处伏笔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请依据这两处描写,分析贝尔曼这一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张旭鸿顾卉宇)

参 考 答 案

1. D(A项“隽”应读juàn;B项“宕”应读dàng;C项“恪”应读kè)

2. A(B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此处应改为“一文不值”之类的成语。C项“夙兴夜寐”多形容做事很勤劳。此处写的是读书的勤奋和快乐,应改用“废寝忘食”。D项“安土重迁”指的是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此处应改用“叶落归根”之类的成语)

3. C(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知识渊博的人”和“不但”调换位置。B项一面词和两面词搭配不当,应在“具有”前加上“是否”。D项动宾搭配不当。宜将“改善”改为“提高”)

4. (1)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5.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6. C 危:高

7. A(A项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B项 时:名词用作状语,这时;C项 东:名词用作状语,从东方;D项 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

8. C

9. (1)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了,为了等待您随时的(意外的/预料不到的)需要。(2)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

10. (1) 神州在哪里?意思是说整个中原都沦陷敌手,已经非我所有。(2) 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11. (1)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5)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2. D(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与“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这”指代的内容相同,即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13. 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14. 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以此推测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省。

15. (1) 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2)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的“贴”字。(3)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4) “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5)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 答: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它的存在将燃起琼珊与病魔抗争而勇敢地生存下去的希望。(2分)最后的藤叶之所以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是因为历经风雨的藤叶并未像琼珊想象的那样凋零,而是依然挂在窗外的藤枝上,这让琼珊找到了与病魔抗争的理由,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4分)

17. (1)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2分)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2分)(2) 再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贝尔曼平凡得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他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2分)

4.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语文教学计划 篇四

孟翠翠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习启蒙阶段,小朋友们都经过幼儿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但总的来说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因为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计划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1周 入学教育 2课时

第2周

1、a o e 2课时

2、I u v 3课时 3、b p m f 3课时 机动课 1课时 第3周

4、d t n i 3课时 复习一3课时

5、g k h 3课时 第4周

6、j q x 3课时

7、z c s 3课时

8、zhchsh r 3课时

第5周 复习二

9、aiei ui10、aoouiu

11、ieueer 2课时3课时2课时2课时

第6周 复习三

12、an en in un un13、angengingong机动课 2课时3课时3课时1课时 第7周 复习四拼音总复习拼音部分测试并讲评 3课时3课时3课时

第8周

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

3、在家里

4、操场上 2课时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9周 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单元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0周 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

第11周

1、画

2、四季

3、小小竹排画中游

4、哪座房子最漂亮 2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2周

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单元复习测试及讲评 2课时2课时1课时3课时

第13周

6、静夜思

7、小小的船

8、阳光

9、影子

10、比尾巴 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第14周 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单元复习及检测讲评

1、比一比 2课时1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5周

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5、语文园地四

6、我会拼图 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

第16周 单元复习及检测讲评

11、我多想去看看

12、雨点儿 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7周

13、平平搭积木

14、自己去吧、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单元复习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

第18周

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3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9周

5.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高一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趣味性、基础性和能动性

教育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

注重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研究所教课文的重要基础知识,争取抓得准,不遗漏,落实好。要以后娘之心狠抓基础落实不放松,基础基础再基础,落实落实再落实。这个基础性还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性,要注意培养学生必备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抓好落实。

注重落实“学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教师占据课堂时间过多的弊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去读,去背,去写,去讨论,去总结,甚至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去组织,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视师生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表演空间,把气力花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上。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要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学习的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学校设立的工作目标,我们学科的总目标是:一线和二线县市第一名。

为此,各层次班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为实现这个总目标添砖加瓦,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届时,我们将为每个层次班分解奋斗目标,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基本想法是一线要保持600人以上,二线1200人以上,小班一线保持100的优秀数,二线保持110的优秀数,12个A层班优秀数一线25,二线45,12个B层班优秀数一线11,二线26 ,21个C层班优秀数一线5,二线12.各层次班要齐心协力,弥补短板,促使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

因此,设立高一语文组的作风目标: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协作,特别能落实,特别能奉献。“四风”目标是我们语文组的境界。这就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各位老师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高一教学重点要抓好落实,对边缘生要特别花大力气促其转化,实现我们的总目标。

三.工作思路及具体安排

高一教学三条主线:基础知识线、课文讲读线、阅读写作线

1.很抓字词、背诵、翻译等基础知识的落实。

(1)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既然我们的主要学习材料是课本,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三大基础知识——字词、背诵和文言翻译,利用背诵、默写、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以落实,一定要抓牢抓死,不留死角。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可以在和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背默基础知识,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一起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练习中练习基础知识。这是保证高一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利用“基础知识天天练”搞好基础练习。

语文基础重在积累,语文能力重在运用。积累要天天进行,运用也要日日实施。

为了强化基础学习,我们设立“基础练习组”,由张彦芝、谭金燕、宫立老师具体负责。组长为张彦芝。

“基础知识天天练”系列材料,用B5纸印制,保证每天一张,涵盖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翻译、默写等基础知识,训练时段10分钟以内。按照分总的思路编排,先对各个专项进行分解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在各类材料中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进行综合训练,检验其综合能力。

2.积极开展读书、纪念、战争、自然、艺术、科学、社会等专题阅读,做到读写一体化。

读书能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毋庸置疑。课程标准要求选好书,读好书,明确要求至少读5本以上的名著及其他读物。高一就要完成这一任务。上学期至少读完两本名著。目前,海量阅读已取得上上下下的共识。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搞好阅读。

基本有三条战线:

(1)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开展阅读活动。

做到课时有保障,阅读课就是阅读课。阅读时间要有保障,不少于三课时,在规定的课时内不能干其他事情,就是一项任务:阅读。对不能进行阅读的,级部将进行通报,收回课时。除了专题阅读外,还要鼓励自由分散阅读,利用零碎时间,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十月一国庆节、元旦和寒假等放假时间读书,放假期间每天读书两小时以上,读《名家散文》《读者》《青年文摘》《青年报》等书报,读自己手头的书籍,读同学们交换的书籍。不能认为只在专门的阅读课才能阅读,课内也要阅读,要把阅读向课内转移,尤其是语文的早读绝对不能完全用来解题,课堂时间也不能完全沉迷在题海之中,要调剂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诵读。

做到人员有保障,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由崔桂静、张新平、董珊、姚晓敏、任金红组成阅读组,具体负责高一年级阅读活动,组长为崔桂静。

做到本子有保障,跟进措施要得力。学生要设立阅读笔记本,按缤纷校园、我爱我家、心灵家园、社会万象、时事评论等分专题积累,摘录相关阅读内容,可概述情节,评析事件,点评人物(任务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主题,品评语言等,积累生活、思想和情感。每周不少于两面,约1000字。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素材根据地,形成自己独门专攻、研习精透的题材,写他人所不能及处。在这项工作上不能打折扣,要强调:每读必抄,每读必写,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消化吸收所读的精美内容。教师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读书笔记的检查和指导。一要定时,如每周一早自习后交,老师查阅,记录情况,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措施,督促进步,表扬先进,榜样激励。二要重点批阅评点和读后感,找出优点和佳作,在班级推广表彰。或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复印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或印发,或推荐参加读书交流会。无论什么读书活动,对所积累的重要内容都要强调背诵,强调形成读书报告,报告必须是学生在整理读书笔记基础上形成的,有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只有记到脑子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才能提升境界,滋养心灵,促进写作。年级要一月进行一次大型的读书交流会,具体由崔桂静负责。

做到活动有保障,力求实效。适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基础知识竞赛、课本剧等语文活动,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本学期安排四次语文实践活动。第一次“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目的是激发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创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第二次“诗歌朗诵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第三次“‘校园心声’作文竞赛”,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次“‘读书是否有用’即兴辩论赛”,目的是锻炼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多项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与争鸣的良好风气。

做到材料有保障,力求多样化。集体材料有语文导报等报纸、教师编辑的专题阅读材料、课本等。各班级要形成自己的班级阅读库,要求每个学生手头至少要有本名著(多者不限),同学之间的名著要有差别,在此基础上形成班级阅读书目表。根据现在的条件,学生找一部名著来读不是难事。学生自报数目,由语文课代表汇总成班级阅读书目,贴在前边或者印发给学生。几个班级也可以联合形成小范围的阅读库。高考有注重考察名著的倾向,几个省份已经在高考题上体现出来。山东阅读题和作文题就体现了这一点。自主招生的语文题,题量大,考察面广,更需要优秀学生扩大阅读面,比如阅读历代文选,坚实文言底子,汇聚经典力量。因此我们现在开始就要注意弥补学生名著阅读不足的问题。

师生皆有一份部颁推荐书目。学生的那份可以贴在教室里,或因在相关材料上;教师的则由备课组发放到手,做到读有所向。由阅读组印制发放。

(3)阅读材料和途径有三:

课本有些现代文完全可以当阅读材料使用。比如第一册第二单元,就可以进行“纪念”主题专题阅读,学习各篇文章纪念了什么,是如何纪念的,而第三单元现代文完全可以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这里可以精读一文,带起其他,做到精读泛读相结合。这是讲读课要完成的阅读任务。各位老师在利用学案学习中务必要从阅读角度搞好引导,学会各类材料的阅读理解。精讲课文的负责老师要负责设置阅读目标,提出阅读要点,在教研活动中加以阐明。

配合课本学习的专题扩展材料阅读。高一上学期主要开展读书、纪念、自然、战争、艺术、科学、社会等专题阅读。至少两周开展一次专题,在阅读课上发放阅读组老师精心搜集整理印制的专题阅读材料,或者组里统一订的报纸、书籍等阅读材料。让学生按照阅读材料的提示进行专题阅读。这些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将进入平时的课文学习、月考试题和写作中。每周一次的随笔写作就可以写作专题阅读内容。阅读组的老师全权负责材料的搜集整理,阅读问题的设置,阅读活动使用材料的安排,不能阅读课上无材料,无提示。此项内容主要由姚晓敏、任金红负责。

积极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由张新平、董珊具体负责。精选《弟子规》、《论语》、《诗经》等经典背诵内容,合理分配到每天的诵读中。精心编印每日经典诵读系列材料,用B5纸印制,保证每天一张,要编上具体使用时间。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和下午第一节预备铃响的时间段,甚至每节课前,各班统一起立诵读,做到站立整齐,诵读一致,声音洪亮,不怕重复,真正入耳入心。各位老师要做好指导,检查落实相关内容。经典诵读的相关内容也要进入月考。

阅读教学的教学要点:

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在于:在文本的诵读、体验、质疑和揣摩、研习、探讨中学习提高。

阅读课的第一步是深入挖掘文本的语文价值,据此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阅读要引导学生形成如下思维方式:

1、因言得意层次——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思考为什么写这些。

2、据意悟言层次——探究文章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比如传记文(记叙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都具相同特点)的学习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形象。在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人物。

2、分析手法。明确塑造人物的手法,弄清典型事件和环境、激烈矛盾冲突、动人细节、个性化语言、铺垫悬念、对比烘托、侧面表现、虚实抑扬等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并思考有何作用、好处。

3、探究精神。 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对人物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对相关事实和人物关系作出分析,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体验传主的精神世界,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获取有意的人生启示;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3.搞好记叙文、散文的阅读与写作,学会写作记叙文。

传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这样教:1.教写作知识,2.教写作方法和技巧,3.展示佳作,4.评判习作,5.训练应试套路 。到底有多大的效应值得深思。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要明确能够教什么,不能教什么。1.让学生感受写作的过程可以教。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默会知识很难教,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写作特点。2.可以体悟写作的规律。“写什么”“怎么写”的程序性知识和如何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的策略性知识都是默会知识,知道但说不出来,那就多体验好了。3.形成作经验,这经验只有在独立的写作实践中才能总结出。 4.丰富写作积累。可以直接体验生活,从社会从自然中体验学习;可以通过读书间接积累生活、感情与思想,丰富自己的经历。

作文训练基本原则:

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讲为辅。以文章示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

以微观指导为主,宏观指导为辅。以方法点拨为主,提要求或者标准为辅。

以“基础级”为主,以“发展级”为辅。以结构为主,以语言为辅

以指导细节为主,以轮廓为辅。以引导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主,以张扬个性特长为辅。

真正把写作课当做一种课型去研究,力求多样化。

优秀作文欣赏课。可以单独分解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领悟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提高鉴赏水平。①开头写法欣赏②结尾写法欣赏③中间写法欣赏。课堂授课方式: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书面点评,15分钟课堂交流。师生、生生互动。

写作讲评课。作文提纲式和考试式交替进行,作文批改和讲评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每个月要有重点地讲评一次作文,另外的作文可以采取面批和略讲。重点讲评课两课时,具体安排:对本次作文的不同层次进行归类。把学生的作文选出上中下三类各两三篇,然后印发给学生。讲评课分四步走。第一步,让学生把这些文章读一遍,将他们分成上中下三类。第二步,让多个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优秀作文好在哪里,差作文差在哪里。第三步,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评价分类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中等和差等的作文改成优秀作文或相对优秀的作文。第四步,让学生从中选定一篇,做修改尝试。每次讲评要有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材料的丰富、新鲜;等等。

作文批阅课。作文批阅采用快速浏览,抓主要问题,抓重点学生,一定要当周解决,不能越周。

A互评互改。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两个班交叉进行。目的:体验作文批阅过程,提高认识水平。把握评价尺度。注重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探索评改升格的新路子。变累老师为累学生。①提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中的特征。②综合分等打分;分项分等打分。③每人四篇,一课时完成。④交流批阅情况。⑤批语,必须签名。

B三层批阅法。写完作文后,对照测试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把问题(比如圈划错别字、用错的例子等)用红笔标出来,写出感想。然后找可以帮助自己的同学再修改,写批语。然后小组交流修改成果,选出最好的全班宣读。老师收上来的作文是学生两次或多次(积极地学生会找好几个学生评改)修改的作文,检查作文主要看改的情况。然后再重写一次作文,解决存在问题,务必人人过关。把握评价尺度。

C、问题作文的面批。面批的作用:学生被关心的感觉;找出不同学生作文的不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促使学生作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面批的原则:(1)一对一原则。(2)针对性原则。问题作文。群体方面:作文问题大(甚至书写)、问题多的同学的作文。每个班15——20人。个体方面:抓住一篇文章的关键问题,忌面面俱到。(3)时间性原则。首先是效率:第一时间,完整的时间;趁热打铁;根据一学期的作文次数,确定面批的次数。(4)实效性原则。下一次作文能起到面批带来的作用,体现出学生作文的进步。面批的六点内容:思维方面的(写作角度方面),内容方面的,材料方面的(新鲜程度,或者使用恰当性),构思方面的,结构方面的,语言方面的,文体选择方面的。面批的要求:(1)姿态:平等交流(2)语言:亲切和蔼,娓娓道来(3)问题:指出文章最大的缺陷或者不足(4)准备:提前作好记录。(5)预约:面批的集中性和效果的保障。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写作者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残酷打击。每一个评价者在下笔给分数写评语的时候都要根据写作者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在引路、纠偏、鼓励和否定中找准切入口,激励引导并重,提高写作效能。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请每位老师针对各种课型认真思考,灵活运用,给予你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智慧和能力!!

高一年级写作的重点文体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设想: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探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课堂作文训练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使作文教学真正走上系列、优化的健康之路。

为了系统训练,更好地开展工作,设立写作组。由张德起、刘艳丽、荆翠翠具体负责所有写作事宜,张德起为组长,王红军作学术指导。

每周进行一次写作课。保证进行写作训练,学习训练记叙文的各个方面。大小作文结合训练。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每次作文都要有学案。学案要提前编辑,印制,及时发放,绝不能误事。每周一次的写作课可以和阅读指导课有机结合,做到读写一体化,让学生读有所得,练有收获。写人记叙文由刘艳丽负责,写景文由荆翠翠负责。每次写作,“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明确到位,决不含糊。

两周一次大作文训练。基本放在周测中。写作组负责确定写作题目,写作题目一定要和最近的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起到检验训练效果的作用。每次大作文训练后,写作组负责收集优秀作文,编印高一年级优秀作文,最好用扫描版,原汁原味。责任人:张德起、荆翠翠。

每天要进行规范书写训练。用B5纸印制,书写内容与经典背诵材料挂钩。字太大或太小,行距不齐,不工整,连笔,涂改,标点拐弯,卷面混乱,直接影响试卷的扫描效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书写不过关学生要利用各种手段促其改正,有所提高,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务必下死手抓好。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对不过关的要具体到人,一个个去堵,和学生一起研究改正措施(如每天练字200),狠抓落实,决不能放过。年级将各班的优秀书写可在《一中报》、规范书写展评中加以展示,促进规范书写。责任人:刘艳丽。

积极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平时老师们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搜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文,适时作文比赛,浓化写作氛围,促进写作。责任人:崔桂静

写作与口语交际双管齐下。本学期口语训练的重点是两个:一大胆开口,快速思维;二文明应答,得体应和。

4.课文讲读要灵活,基础与阅读并重。

注重课文研读。上学期课文主要为鲁人版一二册。重点篇目为:《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荷塘月色》《荷花淀》等篇目。重点放在文言的学习上。现代文和阅读课有机结合。教研活动一项主要内容为课本研读。

对学案要进行二次加工。学案已经在暑假进行了整理。学案组的老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成更精致的学案,更适合课堂使用,更实用。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学案,要引导学生充分自学,该读的要读,该想的要想,该写的要写,该讨论的要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充分展示,充分训练。学案目标要小、全、透,真正到边到沿,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不能大而空。当堂测试题主要针对每课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训练,精心设计,适当拓展,巩固延伸,真正使学案与学生完整的学习流程相吻合。按排序表及时精心地制作学案,定稿前组内讨论,定稿后须经备课组长审核。

学案分工到人。学案组总负责人:梁荣强。具体分组为:

宋桂娥、黄如苹负责《劝学》《归去来兮辞》《赤壁赋》《听听那冷雨》

梁桂萍、王明振负责《师说》《赤壁之战》《游褒禅山记》《张衡传》

焦照峰、李美玲负责《为了忘却的纪念》《荷花淀》《琵琶行》

宋振庚、刘向友负责《烛之武退秦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套中人》

霍明霞、梁荣强、李岩负责《荷塘月色》《荷塘风起》《故都的秋》《鸿门宴》

学案的编制人就是每次教研活动的主备课人之一。

优化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本着“程序性知识尽量不讲,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阅读性文本尽量精练,知识性知识尽量多看;利用元认知理论,立足诊断性教学,以学生为设计起点;根据目标和评价设计学习过程,注重课堂的探究性,让学生多活动多展示多表达,老师尽量少讲精当点拨;知识、方法、思维相结合,讲练考结合”的原则进行课型设计。

高一两种主要课型的要求:

新授课:

1.解读高考考点内容和考纲对考点的层级要求。

2.使用学案要讲求实效,杜绝知识搬家现象或不使用学案。

3.必须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充分体现诱思探究的特点。

4.落实三讲三不讲要求。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总结、归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5.必须有限时限量的明确要求,必须有督促检查环节,当堂内容当堂落实 。

6.当堂练习要少而精,能联系高考题的必须联系。

7.必须要有归纳环节。

8.老师每堂课的举手投足、表达书写必须规范、严谨、认真。

9.对学生要求严格。

讲评课:

1.必须有详细、具体的试卷分析,有表扬和批评,有及时的鼓励性语言。

2.必须归类讲解,回扣课本基础知识。

3.必须要与高考题相链接或在试题中体现高考题,高考题要有注明、要重点讲解。

4.必须对出错的学生有具体、严格的措施要求。

5.老师要少讲精讲,多让学生分析讲解。

6.初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六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初一学生本身比较好动,学习上不够专心,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较差,分班后思想上的波动也较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学中应注意这点。

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也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对作业抱着敷衍的态度。学生作文的基本功差,内容空洞,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写作上,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都急于提高。

三、教材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臵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 1

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

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四、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开学工作(3)

在山的那边(3)

第二周走一步,再走一步(3)

生命生命(2)

第三周紫藤萝瀑布(2)

童趣(3)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理想(2)

行道树(2)

第五周第一次真好(2)

人生寓言(2)

我的信念(2)

第六周论语十则(3)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七周春(3)

济南的冬天(3)

第八周山中访友(2)

秋天(2)

古代诗歌五首(1)

第九周古代诗歌五首(3)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

第十周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1)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化石吟(2)

7.自主教育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 篇七

可是, 当今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教师一个人讲得唾沫横飞, 学生机械地无聊地做着笔记。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 个性被压抑, 想象力被阉割, 创造力被扼杀。他们没有自信, 没有自尊, 没有生气, 没有快乐。

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仍被专制化、共性化的教师中心论的理念和行为统治。教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讲解效果, 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既浪费时间, 又学得肤浅, 不如教师自己讲解效果好。

特级教师宁鸿彬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很注意这一点, 他说:“文章要由学生自己读懂, 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要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 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而不是把教育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活动, 尽量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来激发学生的教育动机, 促进他们的不断发展。使知识生活化,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促使学生产生再次体验成功感的愿望, 进而使学生从“试着探究”逐步变为“爱探究”。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受教育, 这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效率提高, 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1、营造民主氛围

中国人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讲究师道尊严, 学生不能说不。教师要放下架子, 走进学生中, 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学生来说, 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 把学生视为朋友的那种教师。

2、加强学法指导

如果在使用该模式时不加强学法指导、不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会造成表面上热热闹闹, 很多学生只是滥竽充数, 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1) 、在规定时间内自己认真研习教材, 边阅读边画出关键内容, 将教材分成几大块, 揣摩编者的思路。

(2) 、整体把握教材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3) 、挖掘教材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框架。

(4) 、揣摩理解、记忆知识的方法、技巧。

(5) 、在研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6) 、发现问题后, 要努力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或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7) 、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上交小组讨论。

(8) 、小组交流时要做好记录工作。

3、要有自主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 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安排, 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上,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感悟、探究、合作, 每个环节给的时间都要充足, 不能走过场。

4、教学重点突出

“自主”模式操作不好, 最大的问题便是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这也就是部分教师尝试了一下, 就再也不用的原因。究其原因, 他们没把握住重点。

8.上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计划;问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59-02

“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也有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都在为其顺利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以提高“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讲计划”的应用效率呢?下面就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为教学案例,来阐述问答的教学模式对“学讲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

本节课讲解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课时,在经过第一课时的了解之后,我发现在第二课时中我可以试着融入“学讲计划”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坚持师生平等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对话模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师放到了一个引导的位置,而学生可以平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考虑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因此我想通过问答模式的引导方法逐步的引导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肖邦的爱国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生放松的心理,也为学生乐在其中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在问答模式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的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他们希望展现自我的愿望在问答模式的催化下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情景描述

教学目标:

1、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既然肖邦那么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国家呢?

2、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祖国的担忧和热爱都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之中呢?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并没有从上一节课的复习中导入,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

老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肖邦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

学生们不由思索的回答道:爱。

老师:既然热爱我们的祖国,那么谁能来告诉我我们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

学生们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五千年的历史啊!

教师:严格的说来五千年的历史是不准确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开始,中国的文明历史大概有4000多年了。

学生1:原来我们国家的文明历史没有五千年啊!

学生2:4000多年也是很长远的文明。

老师:看来你们对历史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哦!

看到学生思考的表情,我会心的笑了笑,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在近代史中我们的祖国被哪些国家侵略过吗?

我的提问在学生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激烈的讨论着,在讨论中像日本、英国、葡萄牙、法国、俄国这样的国家逐步的被学生们列举出来。

老师:你们知道第一个大规模侵略我们的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英国。

老师: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是哪一个国家?

学生: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几十年里,日本屠杀了我们几千万的同胞。

老师:那侵略我们领土最多,并造成永久性瓜分的是哪一个国家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是俄国,现在的内蒙古国家在以前也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在一步步的追问下,我发现已经逐渐的撼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

老师:如果同学们处于当时的环境,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们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讨论中,他们完全把自己代入了其中,想象了无数种的可能。

学生3:我一定会站起来反抗,绝不屈辱的投降。

学生4:我会把祖国的存亡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多。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正是由于有那么多爱国人士的流血牺牲,才让同学们可以安稳的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啊!

学生5:老师我知道了,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受欺负。

老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正确。那么作为学小学生,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6:作为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学习,长大之后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7:我们不能因为处于安逸的现代生活,就忘记了耻辱,我会学好历史,时刻不忘历史的耻辱。

学生8:我们一定要收复台湾。

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充满斗志,我相信此刻无需我多言,学生们心中必定是万千感想,我也相信学生们此刻也是真正的理解了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相比,问答模式的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它要求语文教育要把学生的想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的转换教学的角色,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我在本节课实施的问答模式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也都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我本以为问答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的并不是十分的成熟,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也毕竟有限,但是在问答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没有感觉到新教学方法的陌生,相反,他们很快的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并在

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惊喜,一些我本以为小学生不知道的问题,他们也都能对答如流,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还做出了完整的总结,确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总之,问答模式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思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中尽情的遨游。

参考文献:

[1] 罗宗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J];新课程(上);2013(02).

[2] 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9.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九

任课老师:成丽华任课班级:高一(4)(5)班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不断克服语文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旧观念、旧方法、旧体系的影响,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要为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抓住更换大纲、教材的契机,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摆脱流传已久的“以讲读为中心”的***惯,探求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创新学习”的新途径。

二、教学要求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的妙处,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的品位。

(2)放弃文体教学的旧路,探求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新路。本册书四个单元的现代文应各有其阅读能力训练重点,要和第一册中已经形成的阅读技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单元教学中的能力训练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教材中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2.文言文阅读: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

(3)了解中国汉唐散文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3.写作和口语:

(1)钻研教材,适应有序的写作教学。

(2)五个写作单元主要是用来给学生读的。要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是写作的本质属性。

(3)写作能力实践性很强,训练中要抓好每个单元中一段文字和一篇文字这两种练习,要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1

(4)紧紧抓住课外练笔这个环节,务必收到成效。每周坚持课外练笔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篇三四百字,要写在专用的课外练笔本上,每学期期末装订成册,作为作文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重视《语文读本》的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探索延伸性、鉴赏性和知识性等不同类的文章如何和课内教科书配合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语文的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拟重点探索以下几种模式:A.自读(默读、诵读、背诵),B.评点、C.讨论(分组讨论、全班汇报、教师总结),D.练习。讲读篇目和写作的教学以上四种模式都适用,自读篇目的教学用A、B、D三种。

三、教材简析:

1、本教材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分开。

必修一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第二单元:传记;第三单元:散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必修二: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第二单元:诗歌;第三单元:散文;第四单元:文言文。

2、内容分布合理,学习目标明确;现代文约占课文总数的55%,古诗文约占教材总数的45%。学习目标: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有大量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有部分是高考必考篇目。较初中,高中的古诗文难度加大,篇幅较长。

四、教学重点:

1.阅读教学重点,依次为:

散文:(1)整体感知,揣摩语言(2)把握文意,理解思想(3)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古诗文:(1)准确翻译课文,熟读或背诵课文(2)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写作教学重点

(1)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叙文以及规范议论文的能力。记叙文写作突出“细节”教学。议论文写作突出“条理”和“内容充实”两方面。

(2)各单元教学重点依次为(每两点为一个写作训练的重点)

①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培养思考生活的意识

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⑤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 ⑥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想象和联想

2⑦如实再现客观事物 ⑧熟练运用叙述、描写、论明等表达方式

⑨增强对表现主观意识的认识⑩提高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一)阅读教学难点,依次为:

1.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学会抓关键语句进行揣摩。

2.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3.学会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4.学会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注意文言的实、虚词,总结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

5.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实、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根据语境猜度词义。

(二)写作教学难点,依次为:

1.写作教学的难点

①如何感受生活,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

②如何做到叙、议、抒情相结合③运用想象、联想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④“我手写我心”针对当前的社会生活写作

⑤ 议论文素材的积累

六、教学主要措施:

1.加强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预习能力等)

2.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

3.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4.注重情感熏陶

5.精心设计课堂40分钟,搞好课堂教学

6.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七、课时安排:(预计,不含考试、作文、练习等课时)

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一

第一周:军训

第二到第五周:第四单元(21课时)《诗经》两首(5课时)《离骚》(3课时)《孔雀东南飞》(4课时)(小结一课时)

17汉魏晋诗三首(4课时)(小结一课时)

18汉乐府两首(3课时)(小结一课时)

19南朝诗两首(2课时)

第六周:第一单元(7课时)

1、我很重要(2课时)

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2课时)

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1课时)

4、作文(2课时)

第七周:第二单元(6课时)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2课时)

5、《华罗庚》(2课时)

6、《罗曼.罗兰》(2课时)

第八周到第九周:第三单元(10课时)

9、《荷塘月色》(5课时)

10、散文两篇(3课时)

11、《拣麦穗》(2课时)

第十周: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之后,完成必修二(不含练习、检测、作文等时间)

4第十二周:第一单元(6课时)

1、《我的母亲》(2课时)

2、《冰心:巴金这个人》(2课时)

3、《故乡的榕树》(2课时)

第十三周到第十四周:第二单元(16课时)

4、毛泽东词两首(3课时)

5、中国现代诗五首(7课时)

6、外国诗四首(4课时)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2课时)

第十五周:第三单元(5课时)

9、议论散文两篇(2课时)

10、《菱角的悲剧》(2课时)

11、《渐》(1课时)

第十六周到第十八周:第四单元(16课时)

14、《阿房宫赋》(4课时)

15、《赤壁赋》(4课时)

16、《项脊轩志》(3课时)

17、《与妻书》(2课时)

18、《逍遥游》(2课时)

19、《论毅力》(1课时)

第十九周到二十周:复习

10.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十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教学时要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掌握一些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应高考要求。

2.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

3.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在二十周前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一)《语文必修5》“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设想:

课文共分为四个单元。要领会单元的编排意图,加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把握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个性,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要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预想,做到启发性灵活性实用性并重;要把“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向学生解析清楚,借此启发学生开拓多维,巩固知识,训练能力。

第一单元小说,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训练小说阅读试题的应考能力技巧。

主题理解:通读中透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精读中要由三要素窥探小说的主题,研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情节设计: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以及合理性。注意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重点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以落实小说主题和情节的教学目标。

《边城》作为课外自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影视手段使学生加深对主题和情节的探究。可以在视后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在主题或情节方面的所得。

课时安排:8课时。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3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用3课时。练习2课时。

第二单元是文言抒情散文,学习的重点是在继续积累文言实虚词并了解文言常用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和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注意文章的诵读。

关于感受古人真性情:引导深入理解抒情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抒情方式,以求感受作品深蕴的情感。关于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关于诵读:诵读中体味深厚的情感和骈文有声韵之美。

要求背诵:《归去来兮辞》《陈情表》《逍遥游》(全文)《滕王阁序》(2-3段)。

重点学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和《陈情表》。

课时安排:《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逍遥游》各用3课时。处理习题5课时.

第三单元为文艺评论和随笔。它们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其中《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和文字用语的原则。《说木叶》则是“咬文嚼字”范例。两篇课文可以以《咬文嚼字》为主结合起来学习。

《谈中国诗》是从比较学的角度分析中国诗的特征,采用的是总分结构。要注意阅读论说性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即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拟出提纲——找出重点(段落和词语),抓住主旨——判断观点,阐发评价。

课时安排:《咬文嚼字》和《说木叶》(结合练习)各用3课时。

第四单元为科技说明文(又名“自然科学小论文”或“科普文”),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关注和兴趣。学习此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学习时要激发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把握它们的特点,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归纳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

课时安排:《中国建筑的特征》2课时,处理习题1课时.

(二)表达交流部分教学设想

本册在前四册文体和表达方式学习的基础上,从综合写作能力的角度,设置了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四个专题,作为高中写作的的总结。

其中重点是写得深刻。写得深刻的方法是“以小见大”“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它靠联想逻辑和推理;而“丰富”“文采”主要靠积累,要继续通过对《素材套用》一类的辅导书或晨读教材大量阅读,并加强写作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快速结构等训练。创新,则宜小范围推广,训练应该谨慎。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用1课时;《讴歌【您现在访问的是由提供的语文教学计划,请勿或建立镜像】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用1课时。《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用1课时。《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用1课时。《文言词词语和句式》用2课时。《古典文化常识》用2课时。《有趣的语言翻译》课外自读。

(三)名著导读

1、关于《三国演义》的导读(使用影像资料,利用晨读或晚自习时间)

2、关于《堂吉诃德》的导读

11.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两次跨越 篇十一

一.从平面语文走向立体语文

刚毕业时我心不在焉, 没功夫静下心来教语文, 满足于所教班级成绩在同类平行班中不落后, 一点不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直到八年后, 一个偶然的事件激发了我作为语文人的良知。

1998年秋, 我偶然读到了《北京文学》中《误尽苍生是语文》一文, 该文给之前的语文教学掀起了波澜。看了文章之后, 我先是愤怒, 继而冷静反思:“误尽”一词, 决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理科化的程式教学, 已经不断地把语文推向了极端:语法分析代替了形象感染, 抽象社会学的说教代替了崇高美的鉴赏, 零敲碎打代替了艺术整体的把握, 条分缕析和逻辑推导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 文章本质属性固有的灵动和韵致几乎扼杀殆尽。

从此以后, 我不甘于像过去那样教语文了, 便不断尝试进行改革, 力求教出“我”的语文出来。

我潜心研究当前语文教学的各种流派, 力求把准语文教学的脉搏。2002年, 我写成《大语文教育研究综述》, 发表在《扬州大学学报》上, 以此为起点, 标志着我的语文教学视野由小语文到大语文的转变。在此理念的支配下, 我力求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 成立了“未名”文学社, 组织社员参加各种语文竞赛, 如组织学生参加“语通杯”全国中小学生读写创新大赛, “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还有校内各种演讲比赛, 诗词书法比赛, 手抄小报比赛等等。在“大语文”旗帜的感召下, 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大为高涨, 视野得到开阔。

我尝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一个全新的概念, 当时南师附中搞得比较出色, 从报刊上读到相关报道后, 我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尝试开设“研究性阅读”课程, 利用每周一课时的时间, 组织学生确立课题———查阅资料——开题论证———研究总结———论文答辩——成果刊印, 通过一年的努力,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荒原上的一片绿叶———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阅读课的尝试》获得民进中央主办的“中华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在大语文教育的尝试中, 本人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教科书, 而是生活。而生活又是多元立体的, 因此, 语文教育也应是立体化的。基于这个认识, 我提出了“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 该课题2003年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十五”立项课题。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教师通过教材“教”和学生借助教材“学”两个方面所形成的教学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而“立体化”的语文教育则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专修课与校本课相结合,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纸质媒体教育与网络媒体教育相结合的手段, 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全面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围绕这一思路所开设的相应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就是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语文教育立体化”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悟的能力, 从宏观的、立体化的角度切入, 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的综合能力。这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综合延伸。这三方面的研究以课堂为指导, 课后为实践, 这样也使得学生将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在较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探索, 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语文立体化学习模式, 即:

(一) 关注生活课

一是以“时事”为内容的关注生活。如班级自订《扬子晚报》, 学生从晚报新闻上提供教材, 在语文课上讨论写作, 借对话的机制, 引发学生的关注、思考、评价和辩论, 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此课型的研究总结在《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4期上全文发表。

二是以“时文阅读”为形式的关注生活。针对现实生活的需要, 安排课时, 推荐时文 (报纸摘录、网上下载) , 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实用性阅读。

三是以实践为特点的关注生活。利用现有生活中的有利时机, 组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 为生活服务, 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 研究性学习课

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 (活动) 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 具体包括调查、实验、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 (活动) 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其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的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 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向同学们介绍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意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向家长发出公开信和意见调查表, 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制订免考计划, 鼓励学生投入研究性阅读;制作“课题申报表”和“研究计划表”, 对学生选题和制订研究计划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控;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例, 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阅读方法示范, 对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阅读给予基本方法的指导。

(三) 名著阅读课

一是开列课外阅读书目。课外阅读书目是学校的一种潜在课程 (隐性课程) , 它担负着文化传递、人格陶冶、价值选择和精神提升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在书目的选择上要注意几个结合:第一, 古今结合, 中外结合, 既要将打着民族精神烙印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又要注意借鉴吸收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外国优秀文化;第二, 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 也不忽视科学意识的渗透。

二是课堂渗透, 课外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穿插、渗透与名著有关的知识、背景、情节、人物等等, 拉近名著与学生的距离, 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

三是建立班级名著小书库。挖掘全班学生的名著资源, 每人为班级奉献一两本名著, 建立班级名著小书库。

四是开展名著阅读达标活动。为了保证高中三年学生阅读名著不少于10部, 实行假期阅读名著的制度。即要求学生:寒假至少阅读一部名著;暑假至少阅读两部名著。为保证阅读质量, 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或摘录, 或写读后感, 或写文学评论。

(四) 语文实践课

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语文研究专题, 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语文研究, 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是调查研究类 (观察调查, 获取信息, 分析评价) 。如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学习、思想健康等影响的调查分析。个人伙伴群体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调查分析。对任课教师教学风格、特点、方法的观察、调查分析。观察研究本班班风的现状、新的动向, 预见其结果, 提出新的策略。观察一位特殊学生 (品行、家庭、学习态度、方法等) 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并向他提出好的策略。阅读一部字数10, 000以上的文章 (以新大纲、新课标所列篇目为准) , 写一篇评论文章, 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

二是实践活动类。自办班报或校报 (组稿、编辑、排版、打印) 一期。组织一次有关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演讲。向杂志社、报社、电台投稿, 并在县级以上发表。在语文教师指导下, 准备一节课, 并执教一节课。独立组织一次征文比赛的全过程 (启事、组稿、审稿、评奖、总结) 。对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评论, 在上完该课后宣读, 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编、自导并参加演出课本剧。

这些课型的尝试与实践, 已完全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用教材教的范畴, 引领学生回归生活, 回归兴趣, 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 使我在用语文教语文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

在这八年中, 本人被评为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03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至于“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于2006年9月顺利结题, 其成果在2010年3月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那都是后话了。

二.从传统课堂走向“五生课堂”

2005年暑假, 我面临一个选择。当年学校组织去西安游学, 作为语文老师,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很有必要的, 况且西安也是我神往的地方。而与此同时, 《语文报》社又在连云港举办全国名师大讲堂, 有唐江澎、黄厚江、李卫东、董亦菲等10多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开设展示课, 这更是一次难得的走近大师的学习机会。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我选择去连云港学习。

后来证明, 我那时做出的选择是我以后教学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到连云港听了名师的课, 聆听了大师的讲座, 让我眼界大开。我这才认识到语文真是广袤无边, 以前所谓对语文的认识真是坐井观天。此次连云港之行似有股神秘的力量, 将我带进了语文教育的另一个天地。

正好这一年秋, 江苏全面进入新课程, 学校让我牵头语文学科的新课程实践。我便在学中干, 在干中学, 带领着全组同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

2008年, 我从媒体上读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蔡明老师关于生态语文的系列文章, 深受启发, 觉得语文课堂就应该告别花架子, 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真上来。于是我在立体化语文的基础上, 提出“语文五生课堂”的理念。

“语文五生课堂”的基本理念是:

(一) 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

常规意义上的生动课堂是对教师授课而言的, 它除了取决于教者的情绪外, 还取决于教者的语言、板书、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教学素养。除此之外, 生动课堂还可理解成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它表现为新课程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场景。生动课堂是师生围绕教材进行对话交流的一个场。这个场涉及到教与学双方的表现, 要营造生动课堂, 不光备课时要预设好上课的情境, 而且要考虑到教法, 积极引领学生在这个场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 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课堂

生活课堂是“五生课堂”的一个资源载体, 这个资源包括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生活课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力求以教材为内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再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氛围生活化。这点与生动课堂有所交叉, 它侧重于创设生活情境, 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的学习融于生活, 使师生基于各自的生活体验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的生活密切挂钩。

练习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在编写课堂练习时, 选题尽量注意往这方面贴近。

(三) 顺应思维发展的生成课堂

生成课堂是课堂教学中对以往强调的目标预设性、过程计划性、结果规定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其实施的过程巧妙、没有丝毫矫揉造作, 没有任何硬性灌输。在生成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被调动起来, 从而产生灵感, 发挥出无穷的创造力, 达到意想不到的新境界。“动态生成”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广大教师关注程度最高的词语之一, 它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 营造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本。生态课堂是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 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的、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 畅通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和交流知识的生态环境。

(五) 尊重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

生命的涵义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课堂可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 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为阵地, 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生命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仅是为了知识和技能而教学, 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

生命课堂有三层内涵, 一是对学生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 尊重他们的个性, 善待他们的差异。二是对教师生命的体验, 以教师的生命体验感染学生。三是视文本为有生命的个体, 尊重教材, 解读教材, 让无声的语文教科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语文五生课堂”刚提出, 有些老师不能理解, 认为这是在搞花架子。然而实践下来, 事实胜于雄辩, 2008年第一次新课标高考, 我所教的班级语文均分高出同类10多分, 陈志远同学以语文142分总分426分 (满分480) 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2010、2011、2012年, 我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 每年都获得省一等奖以上的奖励。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多, 尤异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版了个人文集。

时至今日, “语文五生课堂”不但深入人心, 而且还辐射到其他学科, 全校各学科都在研讨“五生课堂”。《五生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该课题成果被盐城市作为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候选者推荐上报。个人也应邀到广西、云南等地作“五生课堂”的研究报告, 并执教示范课。

在第三个八年里, 我收获了“盐城市名教师”、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标兵”等荣誉, 职称上也晋升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赴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回想自己走过的语文教学之路, 这二十四年间有两个转变:一是由平面语文向立体语文转变, 这个转变使我的语文的视角由窄变宽;二是由传统语文课堂向“语文五生课堂”转变, 这个转变使我的语文视角由粗变为精。由窄到宽, 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了, 手脚放开了;由粗到精, 语文教学的思维深刻了, 使得语文教学更能接近语文的本质。

上一篇:食品监管工作计划下一篇:家长会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