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精选12篇)
1.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篇一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教育类的书籍给教师带来哪些思考?下文是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一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二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三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2.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篇二
一、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
由于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内容广泛, 题材多样;无论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 还是细致精美的装饰画, 其共同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上大多以鲜艳夺目的色彩为主, 画面整体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之感。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所决定, 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不同之处。这些充满形式美的画面, 不仅能使儿童爱不释手, 还能激励儿童保持学习的兴趣。从中可以得出,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
1. 在色彩体系中, 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 达到活泼跳跃的动态感。
以红、黄、蓝等明度均高的颜色为底色, 具有重感的色彩排列其中, 两者渐次混合刻意营造出可爱的卡通效果, 从而丰富了设计的手段与内涵, 给画面带来活泼跳跃的动感。
2. 巧妙利用三原色的对比色, 红绿、
蓝橙、黄紫对比搭配的方法, 选择多种颜色表现画面, 不要以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思维。使整体画面色彩给人以更加丰富、鲜明、绚丽之感。
3. 以鲜艳的色彩吸引儿童。
由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 天真活泼的儿童喜欢鲜明的色彩。它会使儿童感觉积极兴奋, 感觉事物的美好;强而有力的色彩更加吸引儿童的阅读力和探知欲。儿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是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感知周围世界, 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 这是培养儿童敏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色彩的定位
对于作为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设计师来说, 在设计中要明确色彩的定位。根据儿童审美的喜好, 我们可以得出儿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定位有以下几点:
1. (书籍类型设计定位) 根绝儿童书籍类型的不同进行色彩定位。
2. (主导色定位) 以少为主 (一至四种色为宜) , 若使用两种以上的色彩, 可按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
3. (辅助色定位) 不宜太多, 也不宜太少 (以四至八种色为最佳) 。
4. (循环比较, 同气相求) 将主导色加上辅助色的各种组合方案与主要色彩搭配。
首先, 儿童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要针对儿童单纯、活泼、可爱的特点, 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 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 强调柔和之感, 儿童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研究认为, 多色彩、高亮度对儿童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 在设计中, 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色彩, 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 据研究, 他们对颜色的喜爱程度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白、黑、紫。
除了以上几种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外, 还有几种色在儿童书籍封面中常用的色彩, 白色给人以纯真、洁白一尘不染之感, 多用于书籍的背景。黑色可于任何颜色搭配, 给人以安全、深沉之感。灰色比红色、橙色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 则显得较为低调, 它传达了一种中庸的氛围。有彩色与无彩色的组合, 集两种色系之精华于一体。在设计中, 通过面积大小不同的比较, 给人以多方面的视觉享受。无彩色的利用, 缓解了有彩色系的视觉冲击, 使两者更加协调, 使画面显得柔和精美, 给人以无限丰富的想象。相同的封面版式配以不同的色彩, 通过不同明度、纯度的表现, 以及不同的图案形象, 使书籍在保持其丛书系列感的同时, 又不失其活泼、丰富之感, 整体效果极佳。
其次, 应该考虑到封面整体的色彩的和谐。有人说“色彩是另一种使设计师能在一幅作品中创造对比效果的相当复杂的工具。”但是, 一些极其亮丽的对比色不容易协调, 要在这些对比强烈的颜色之间介入中间色调和, 使画面统一。
再次, 我们知道, 书籍封面设计根本法则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 要表现书籍的主题和创意, 充分展示色彩魅力, 不能依靠设计者凭空想象。儿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感知周围世界, 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 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能力。
最后, 设计者应该能够通过儿童书籍装帧封面的色彩设计在购买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书籍的封面是装帧设计师所精心营造的一方圆地, 小小书本自成一体, 封面及插图中人物的形象、版式材料色彩定位等的处理, 都能烘托出这本书特有的文化意境。优秀的设计师善于塑造整体气氛, 让儿童仅凭外观形态就沉浸其中, 去体验、想象书籍的内容。色彩设计所蕴涵的情感正是装帧艺术不可或缺的灵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于情。”我们重视色彩装帧, 是因为它能利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儿童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 他们不仅懂得选择美的形象, 也能体会到真挚的情感。一个优秀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师能将书籍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融入设计中, 并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童心依旧、情感细腻的设计者才能设计出受儿童欢迎与喜爱的书籍封面。
摘要:作为儿童类书籍装帧重要组成部分的封面, 在现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俨然已成为了吸引儿童眼球的一种方式, 随着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对于封面设计的要求不是停留在堆砌文字和图形、按部就班地传达信息之层面, 更需要结合书籍的丰富内涵传达意境和视觉艺术美感, 形式上做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简而不空。其中色彩的处理正是直接影响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一关。
关键词: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装帧设计,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6) .
[2]布雷顿.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3]张群胆.平面设计色彩配色应用.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3.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篇三
亚马逊公司表示,在亚马逊小说类和非小说类的电子书中,触动读者并使其利用电子标注笔进行标注的段落竟惊人地集中。
亚马逊统计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市场的偏好。标注率最高的段落来自《饥饿游戏》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星火燎原》:“因为有时事情在人们还未做好准备的时候发生。”关于宗教类和能够提高自身修养的书籍也经常受到关注。总的说来,最受欢迎的选段还是来自商业和管理类的书籍。
出镜率最高的段落中大部分来自《纽约时报》商业记者 Charles Duhigg所写的《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其中最受欢迎的段落是:
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保持原有的“动机”(cue),同时能获得原有的和触机直接相关的“奖励”(reward),但调整你的“惯性行为”(new routine)。规律如下:如果你保持原有的触机和所获得的奖励,但改变你的惯性行为,你的习惯就会发生改变。这样你就能在动机和奖励相同的情况下改变任何习惯。
在1990年首次出版的畅销书——由Stephen R. Covey所著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同样有很多段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例如:
管理者把事情做对,领导者做对的事情。
最近在Walter Isaacson的《乔布斯传》中关注度最高的段落是在1997年乔布斯所写的电视广告的旁白:
致疯狂的家伙们。他们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他们桀敖不驯,反叛忤逆。他们麻烦不断,惹是生非。他们像方孔中的圆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你尽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赞美或者鄙视他们。不过你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着寻常事情。他们推动人类向前。也许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的另一句名言是:
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人,不需要PowerPoint。
在排行榜中也包括来自Susan Cain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引发读者思考的一段话:
研究显示,当团队人数增加时,团队的表现却因此下降:6个人组成的团队与9个人组成的团队相比,能想出更多更出彩的新点子。而4个人组成的团队则更胜一筹。组织心理学家Adrian Furnham写道:科学证据表明运用头脑风暴小组的商业人士是极其愚蠢的。如果你拥有极具天赋和热情的员工,从创造力和效率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他们单独工作。
Linked网站的创始人Reid Hoffman和企业家Ben Casnocha共同完成的《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一书中,同样有两段很受大家欢迎:
在这个世界上,你如何能比想要和你做同一件事的人更先行动,效率更高,做得更好或是所花的成本更低,同时又能做到独一无二?你所能提供的是别人很难得到的吗?你所能提供的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吗?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大胆冒险去完成伟大的事情吧。构建一个有益于你运用智慧、资源以及有利于集体行动的人际网络。瞄准一个突破的机会。
同样出现的还有Brian Tracy所著的《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及的关于截止期限的重要性:
第三步:为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期限。任何一个目标或者决定,如果没有最后期限,就不会产生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行动也就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拖延时间,工作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第四步,将实现的目标,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来。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是由Joshua Foer所著,文中所提供的对生活的建议如下:
一成不变消磨时间,创新却能够让时间延伸。你可以每天锻炼,健康饮食,一生长寿,也可以匆匆度过短暂的一生。如果你的时间都在沙发上翻阅报纸中度过,那么每一天都将不会被铭记——它们来临,然后消失。这就是为什么要经常改变惯性行为,去其他地方度假,尽可能多地增加新的经历来巩固我们的记忆。在物理时间外延伸出新的记忆,延伸我们对生活的感知。
在这段摘自 Kelly McGonigal的《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一书中,突出了冥想的作用:
神经学家发现当你要求你的大脑进行冥想时,大脑除了冥想外还能够拥有许多自我控制的技能,包括集中注意,调节压力,控制情绪和拥有自我意识。经常冥想的人不单单在这些方面胜人一筹。长期以来,他们也会有更强的意志力。经常冥想的人在前额皮质有更多的灰质,同时大脑也有更多部分用于自我意识。
对了,还有,在EL James的成人三部曲《格雷的50道阴影》的许多桥段中,有一条有价值成为商业的黄金法则:
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是领导力的最高追求。(编辑/立原)
4.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论是父母和孩子围坐在餐桌上共进晚餐,还是老师和学生相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促膝谈心,这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卷。然而,我们并不常这样表达,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馨了。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要学习的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分为十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希望每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争辩、战争。可是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亦或是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因为语言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在沟通中发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与孩子沟通应该学会把孩子像客人一样对待。
第一章分多个方面解释了和孩子对话的这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首先,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孩子们看似没有完结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单纯的想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沟通应该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与孩子沟通应做到换位思考,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学时代老师通常对有情绪怒气的学生的做法是: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我想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除此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同样适用与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因为或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老师与家长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此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
5.管理类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五
——10本管理类经典书籍读后感
摘要: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而对于个人来说,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就要不断的追求卓越,这样,成功便会在不经意间向你走来
关键词:追求卓越成功管理经典书籍
西点军校的主要要求之一是无条件服从,它强调的是一种纪律,即员工应该严格遵守纪律,无条件听从指挥。我认为坚决服从、不找借口是自信与勇敢的表现,是勇敢负责与果断执行的表现,这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一个服从命令、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高度负责和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不打折扣的去执行。
忠诚是一种义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缺乏的恐怕就是忠诚了,忠诚强调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正如爱人有了忠诚,爱情才会牢固;朋友有了忠诚,友情才会长久;员工有了忠诚,事业才会成功!忠诚是一种职场操守,初入职场的我们都需要用忠诚来打造我们的职场名片。
做到尽职尽责。尽职尽责就是对于岗位的坚守、职责的完成。得州大学校长詹姆斯.克拉克说过:“责任重于生命,我们的一生也许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任务,履行我们的责任。尽管有些任务不可能完成,但只要尽责,那也是一种荣誉。”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勇敢的承担责任。
树立职业使命。我们要敬业,要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唯有视其为使命,对它充满尊敬之意,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胜任。聪明的员工懂得追求卓越要从尊重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开始。另外,管理就是责任,是使命,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种实践,不是独裁,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者的权利是企业所有者授权的,是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所以权利也就意味着一份责任,管理者管理员工不仅仅是对员工分配任务,业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制订跟组织目标一致的目标,或是将员工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下员工克服困难,让他不断成长起来,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这里帮助并不是代替)总之,管理是管理者被授权完成组织的目标,而权力又来自于责任,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责任完成企业组织目标的实践。
现在就去执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制定了很好的行动计划,但是就是不去落实。现在就去执行强调的是行动,是一种执行力。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执行,一个行动胜过一切计划。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在企业中行动力更显得尤为重要,老板需要埋头做事积极认真的实干家,而不是那些侃侃而谈的理想家。马上行动,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保证完成任务。这是目标导向的体现。企业只有拥有出色的业绩,才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与品牌效应,才能获得更广大的市场与资源;一名员工只有做出杰出的业绩,才能获得老板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赏,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近。
方法也是能力。这强调的是思考,如何更高效的去更好的完成任务。世界上
唯一可能的事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方法,从
而实现事业的突飞猛进。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就更容
易取得成功。方法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合理地使用方法和技术,他们就会成为动力的加速器而非创造者。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
新技术,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时,你才能更好地
应用技术。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本身永远不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要善于创新。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
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各种
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之前,我都是认
为企业的生存的目的就是利润,哪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利润。不然无法生
存,更不要说是发展。经济理论上的基本假设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
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明白了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
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才能
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
创新是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当今世界中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只靠效仿或是吃
老本都不会长久的,也许投机取巧一时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是不会长久的,无
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你不创新和发展,你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创
新可表现在各方面,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
需求上;有时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也是创新。创新可出现在设计上的创新,或产
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
上的创新也可能是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新保险方案。开发新的顾客需求,开发
新的市场也是创新,也就会脱离红海的激烈竞争,开创出企业自己的蓝海战略。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细节处要用心。不管是多么琐碎的事情都要以同样认
真的态度去处理。一颗不合格的螺丝可能导致一列火车出轨,一瓶多余的药水肯
能会夺去病人的生命。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把握了细节就是把握
了关键,重视细节的人,在成功路上也一定会走得更顺畅。
集体荣誉至上。每个人都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荣誉可以增强团队的向心力,每个人都应该把企业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平台,珍惜它的荣誉,重视它的成败,从
心底对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形象。
重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很重要。在生活中,一加一等于二;在职场中,一
加一却可能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一百,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在当
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团队合作更是愈来愈重要了。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
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
才是。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
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
车”,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
人品才是关键。我们必须讲究职场品德。做人不是一个定下几条要求的问题,而是要从自己的根本开始,把自己变成一个以德为本的人,否则你就绝不会赢得
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拥有成功的人生,反而会让人生塌方。树立有德之人的品
牌,才能成大事。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必然是品质高尚的人,《从优秀到卓越》一
书将公司经理人分为5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
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
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
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
尚的思想修养,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
生目标中,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这是做人,特别是做一个卓越的人的基本原则。
尊重每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理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们都有一种“身份”意
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只有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你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在相互尊重、融洽的环境里我们能去的更大的进步。
为自己而奋斗。人必须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傲立
于世,才能力超群雄。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锦上添花者居多,而雪中送炭者少。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一个人如果顽强拼搏,那他必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帮助;反之,别
人只会冷眼旁观。
不断提升自己。这个强调的是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不进
则退的年代,么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终生拼搏,才能保持永远胜利。
以上司为榜样。我们要学会向老板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善
于发现上司身上的优点,并学习,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
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
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
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
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当我们处在领导的位置上的时
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积极主动一些。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重要,不要总是机械地去服从、接受
安排,而要自己主动出击,积极接受挑战。叶圣陶先生说:“许多真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学来的。”一个优秀的员
工也必定是个能够主动工作、自我学习的人,而非事事等着别人催。
充满战斗激情。对待工作要热情、激情。美林&埃德加投资公司总裁埃德加.爱伦.坡说过:热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热忱源自内心,它不是虚伪的表象。热忱使人充满魅力和感染力。在一个积极有力的人面前,纵然是坚冰也
不再冷漠。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原本乏味的工作也会变
得如此有趣,成功也会离我们更近。
大胆迎接挑战,面对困难,要勇敢的承担。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怀疑和畏惧失败,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勇气,这世上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遇到
困难和挑战,不要退缩,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充分发
挥自我潜能。
勇敢面对失败,告诉我们要坚强。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我们遭受失败时,只
有鼓起勇气走上去,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接成功的到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
里爬起来,要相信,成功是失败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
绝不轻言放弃。强调的是一种决心。一个人想干成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和毅
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做一点事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
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英国思想家塞.约翰生说过: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
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勇于面对,保持坚定信念,从而走
向成功之路。面对现实的关键首先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
永远追求第一,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全力以赴,100%投入,也只有这样才能自大限度的激发你的潜能,让你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强化必胜信念,要相信自己。生命中或许会有失望,但一定不能有绝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不了大人物,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成为大人物的想法。100%的成功源于100%的梦想!决心就是力量,自信就是成功,拥有必胜信念的人永远比别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制度才是根本。说的是原则与纪律的坚持。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健康稳定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作为后盾。作为企业的一员,必须要学会尊重企业制度、遵守企业纪律,这样才能让企业办得更好,从而在成就企业的同时成就自己。
我们应该培养奉献精神,担负社会责任。员工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赚钱上,而应该着眼于整个企业,甚至是社会和国家。正如亚洲工商界第一名嘴张锦贵先生所说的:“一个只知道赚钱,不懂的回馈的人,自然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他只是有钱的贫穷人。”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积极主动地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这一点再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培育企业先进的文化。实现跨越的公司建立了一贯制度,但他们也给予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他们聘用严于自律无需管理的人,公司只需管理系统,而不需管理这些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大多数组织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他们缺乏严格的训练有素的文化规范自己。
看完了这些书,我明白要成为职场中的精英,应该在品质、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走向成功。而现在的我离那个目标还很遥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好好努力,加油!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受: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向你走来!
阅读书目:
1、《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杨立军编译,2006年01月,学林出版社
2、《组织行为学》(美)罗宾斯著,李原译,200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的实践》(美)德鲁克著,徐世祥译,2009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德鲁克著,徐世祥译,2009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5、《从优秀到卓越》(美)柯林斯著,俞利军译,2009年11月,中信出版社
6、《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美)圣吉著,张成林译,2009年10月,中信出版社
7、《公司的力量》公司的力量节目组著,2010年8月,山西教育出版社
8、《大败局1》吴晓波著,2011年5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9、《大败局2》吴晓波著,2011年5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著,2010年12月,群言出
6.教育类书籍 篇六
大夏书系·年度最佳 华东师大、中国最佳教育随笔 张文质
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华东师大10、玫瑰与教育 窦桂梅 16.80、坚守讲台 商友敬 22.0012、我的教育苦旅 高万祥 22.0013、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 19.8014、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薛瑞萍 22.00大夏书系·名师课堂 华东师大
1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窦桂梅 29.80、听袁卫星老师讲课 袁卫星 29.80、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李镇西 29.8018、听韩军老师讲课 韩 军 29.80
大夏书系·教育讲座 华东师大、走向优质教育 沈玉顺 28.00
大夏书系·教育反思 华东师大
20、班主任兵法 万 玮 22.0021、学校管理实话 陈桂生 20.0022、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上官子木 25.00大夏书系·教育走进发展 华东师大
23、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 19.8024、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王晓春 24.8025、教师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 24.8026、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 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张万祥等 19.80大夏书系·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张文质等 28.0028、迷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 张文质等 24.80大夏书系·教育观察 华东师大、教育的国际视野 上官木子 22.00、我在美国教中学 方 帆 24.80
教育名著推荐你读
1、《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4、《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5、教师人文读本(上中下册)张民生等主编 上海辞书
6、基于新课程的教育案例(新课改教师必读)[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 12.007、中小学校长通用管理100例 [干国祥等编] 四川教育 28.00)
8、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丛书)[杨全印等著] 教育科学 21.009、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李镇西教育文丛)[李镇西著] 四川少儿 20.0010、小学语文教例研究 [方亮辉等主编] 宁波 20.0011、学生第二 [李希贵著] 华东师大 19.8012、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
13、不做教书匠(新教育文库)[管建刚著] 福建教育 18.0014、互动---生成教学 [蔡楠荣主编] 上海三联 25.0015、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董洪亮主编] 教育科学 16.8016、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彭钢等主编] 教育科学 15.0017、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万伟等主编] 教育科学 16.8018、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周勇等主编] 教育科学 16.8019、基于新课程的教育案例(新课改教师必读)[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 12.0020、中国教师缺什么 [黄燕编著] 浙江大学 20.0021、当代学生课业评价 [蔡敏著] 上海教育 18.0022、步入诗意的丛林(新教育新理念)[周益民著] 长春 25.0023、破译教育的密码(干国祥)
24、参与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 18.0025、对话教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郑
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 15.5026、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徐建敏等主编] 教育科学 19.8027、问题教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 19.0028、我所理解的教育 [朱永新主编] 海南 19.8029、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英语卷 [周成平主编] 中国科技 19.8030、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周成平主编] 中国科技 19.8031、牵到河边的马(新教育新理念)[闫学著] 长春 25.0032、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教育家成长丛书)北京师大 28.0033、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 [张文质主编] 华东师大 24.8034、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余文森等主编] 华东师大 20.00
7.儿童教育类书籍 篇七
华德福教育十二年一贯,从幼儿园阶段教孩子”善”,至小学阶段以”美”教育孩子,到中学阶段教孩子实事求是的”真”的过程,并在各年段如何配合孩子身心发展与四种气质,以艺术融入各领域教学的方式,配合恰当的`主副课程穿插安排,带领孩子从情感出发去学习与认知的过程,适合想了解华德福教育,喜爱艺术,并有兴趣尝试以艺术方式带领孩子各科学习的老师或家长参考阅读。 主要书单如下:
1 《教育的艺术》
2 《善、美、真的学校》
3 《日本华德福幼稚园》
4 《彩绘童年》
5 《幼儿的工作与游戏》
6 《探看幼儿的涂画世界》
7 《我来了》
8 《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9 《迈向自由的教育》
10 《让孩子与数学真实相遇》
1-10均为台版书
12 《是什麽给我力量》
13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14 《迈向个性的教育》
15 《我在英格兰学师范》
16 《教育之道》
17 《解放孩子的潜能》
18 《自由地学习》
19 《学校是一段旅程》
黄河赤子(51359087) -10-9 13:41:07
孩子他妈!(393715254) 2011-10-9 13:45:21
这几本书是不是放在三楼教育栏?
孩子他妈!(393715254) 2011-10-9 13:46:29
请问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是放在三楼教育吗?
图书馆傅卫平(619022927) 2011-10-9 13:46:43
对
图书馆傅卫平(619022927) 2011-10-9 13:47:04
有关家庭教育都是分在G78
孩子他妈!
(393715254) 2011-10-9 13:47:37
G78在三楼?
8.十本家庭教育类书籍 篇八
但是,又不能不推荐,所以,就找了一些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共情书籍来推荐一下吧。
首先,当我们想要去阅读某方面的书的时候,一定得知道,我读这个方面的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聊家庭教育,我们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让孩子过得好,对不对,所以,我的推荐就是如何让孩子过得好,过得好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开始。
1.《幸福的方法》
那如何让孩子过得好呢?
那什么样的孩子才叫过得好的孩子呢?
我想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幸福,对不对,那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呢?
我们可以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
这本书有同名课程《哈佛大学最爱欢迎的幸福课》在网易上可以看到。
这本书告诉你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想我们教育孩子,希望孩子成绩好,希望孩子学习多才多艺,无非就是希望孩子过得好,过得幸福,对不对?
如果你的回答是对,那么这本书一定要读。
知道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幸福,那想要获得这些幸福,我们需要哪些能力呢?
以下9本书就是围绕着培养幸福的能力的具体技能展开,包括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正确的金钱观,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动动改造大脑》
首先,应该是健康的身体。
所以,推荐看看这本《运动改造大脑》,人们做某件事都喜欢找找理由,那如果说运动可以让你更聪明,而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且还能提高成绩,那家长愿不愿意呢?
况且,想要过得幸福,没有健康的身体也不得,那如何才能获得健康呢,运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对不对。
所以,我建议可以读读《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
3.《心理营养》《看见成长的自已》
有了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那孩子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答案是丰富的心理营养,以及一个具体成长性思维的大脑。
这些丰富的心理营养是什么,家长又该如何给到孩子呢?
可以在《心理营养》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科学家发现,那些成绩好,抗挫力好的孩子,不是因为天生就有这些素质,而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拥有成长的思维模型,而不是固定的思维模型。
什么是成长的思维模型呢?
就是相信经过努力,我也能做得很好。
而固定性思维模型的孩子会认为,一件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我不够聪明,而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但是,对孩子或者我们成人来说,聪明是不可控的,努力是我们可控的,而很多事情,做不到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对不对?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呢?
答案在《看见成长的自己》这本书里。
4.《小狗钱钱》
说到幸福,没有有钱的保驾护航也不行,不说多富有,但至少要有一个跟平均收入水平差不多的能力,那如何拥有这些能力呢?
我认为跟三个能力是分不开的,第一个是赚钱能力,第二个花钱能力,第三个守住钱的能力。
那如何拥有这些能力呢?
可以从《小狗钱钱》开始。
5.《美的历程》
在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时候,会碰到这样的家庭,生活平平淡淡,感觉不到光,没有五彩斑斓,觉得身边的东西都差不多。
我给的建议通常是,在发现美之前,你要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有了这双欣赏美的眼睛,你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五彩斑斓的,不仅我们自己这样,也需要培养孩子审美能力,让他拥有审美的能力,一个孩子,只有觉得这个世界是美的,他才能够热爱并且包含深情的热爱这个世界。
那如何提高审美能力呢,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呢?
这方面的书其实不太多,推荐可以从《美的历程》这本书开始看。
6.《驱动力》
在做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这样跟我抱怨,我家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话也说尽了,就是不听话,就是不愿意学习,怎么办?
其实,不管是打,还是骂,又或是说好话,讲道理,这些都是外部因素,真正让孩子热爱学习是要点燃孩子内心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那怎么点燃孩子的内心呢?
推荐可以看看《驱动力》这本书。
8.《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一个幸福的孩子,一定会有好朋友,有好朋友意味着这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那如何拥有高情商呢?
可以看看《培养高情商孩子》这本书。
9.《朗读手册》
一个幸福的孩子,不仅要有群处的能力,也要有独处的能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呢?
答案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所以,推荐看《朗读手册》这本书。
10.《幸福的婚姻》
一个幸福的孩子也会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研究显示,幸福50%与婚姻相关,孩子在跟伴侣相处的模式更多的其实是从父母那里习得而来的,想让孩子幸福,做为父母必需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婚姻,那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呢?
9.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篇九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2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3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4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0.幼儿教育的书籍读后感 篇十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只要让自己变得足够有吸引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是那样),我们距离收获爱情就更近了一步。于是男人们追求更高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女人们则通过精心装扮和各种人工“打磨”,努力构筑一副更美的躯体。依作者所言,我们都在试图让自己变得“可爱”,“而大多数人所指的‘可爱’基本上是时髦和性吸引力的混合物”。的确,我们认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可爱”,的确很难抛开他(她)的社会属性来评价。譬如高富帅和白富美们卖个萌可称之为可爱,矮穷矬们丝卖个萌倒显得面目可憎了。
另一方面,我们告别了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决定婚姻的时代。自由恋爱带来的福祉之一,就是我们对潜在的伴侣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同一首歌唱到的“放手去爱不要逃”一样,情感专家们也鼓励年轻人勇敢去追求爱、体验爱,打怪升级,愈挫愈勇,直到足够牛掰去干翻一个大Boss,觅得金龟婿,抱得美人归。弗洛姆敏锐地指出,时下的婚配,更多关注“爱的对象”,而非“爱的作用”。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我们更多考虑如何搞定他(她),而忽视了如何去爱他(她)。
在市场经济思潮席卷的今天,互惠互利的契约成为了维系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看上去一切都可以成为被交易的对象。我们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品,自己的脖颈上也被套上一个无形的价码签,走入婚恋市场待价而沽。“绩优股”、“潜力股”、“经济适用男”、“招商银行”等辞令常被用来比喻男性和女性在婚配上的显性或隐性价值――原谅我竟使用了这么多经济学术语,只因婚配的过程实在是一场双方价值精确匹配的过程。
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应该是一种不损失个人“完满性”和“个性”前提下的结合,是人类的一种积极力量。我们的日常活动,绝大多数都是目标指向的,其动机通常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工作为例,我们可能是为了养家糊口,可能是为了填充时间,可能是为了积聚财富……大部分人是被动地从事工作。至于我们无需鞭策和驱使,也自发地在每天完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篇文稿、每一个行程之类,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地被动接受变成了习惯而已。如果有人对此提出异议,那么去问问身边的人,有几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其真正喜爱的,或许就会理解一二。
爱则不同,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给予”,而非“接纳”。弗洛姆认为“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现”。在给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财富。譬如两性关系,只有双方都进行给予,才能是一场酣畅漓淋的鱼水之欢――如果男性没有献出雨露恩泽,如果女性没有充分开放门户和尽心配合,这场交融一定是欠缺快感的。而且,女性更多的付出还在后面,孕育胎儿和哺喂婴儿的阶段,不正是展现世上最伟大的母性之爱的美好时光。
于是作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或者说建议:发挥爱的艺术,除了坚强信念的支撑,还需要让自己保持能动性。既然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必须积极调动起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勤于用眼、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感知。这往往和我们的生活态度有所关联――不会有这样的人,在爱的方面长袖善舞,而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如果一个人在其他的方面不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么在爱的方面,我们很难指望他(她)会付出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行动。
爱是两个人情感之纽带。无论是恋人,还是亲人、同事乃至陌生人,人们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伦理观的框架下运行。我们所公认的最理想的社会关系之一,就是完全遵循公平原则――不仅在市场里如此,社会生活中亦如是。我们都赞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法;但对那些舍己为人,做出牺牲而不求回报的做法,通常是敬而远之的。这说明,像《感动中国》里宣扬的那些无差别、不设置任何前提的爱,虽然被我们所敬仰,但尚未成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觉悟――虽然那是更接近爱的本质的状态。
弗洛姆在书的末尾,略带悲观地指出,“在现有的制度下,能爱人的人,是例外;在当今西方社会中,爱是一种边缘现象”。他所希冀的,是在那种纯粹的爱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伊甸园,人们战胜了人性中的自私,停止对自身利益的追逐,更加公正无私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这注定是一段遥远的征程。
人类能自洪荒岁月到达繁荣的今天,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爱的史书,个人、族群、城邦、国家、民族,因爱而团结或分离;因爱而争斗或和平;因爱而生长或消亡。回顾历史,我们能在很多故事中,找到爱在各个社会层面上的、以各种形式表现的事例,我们能看到,那些偏激的爱、狭隘的爱、自私的爱甚至变态的爱,都在上至英雄伟人、下至贩夫走卒的身上上演着――但是,如果爱不是一种理性的坚定信念,那么我们的祖先也许早就灭亡在某一此战争中了。我们还在这颗蔚蓝星球上繁衍生息,那就是爱存在的最好证据,她还在维系和供养着我们。
11.教育书籍读后感 篇十一
这个学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12.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十二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心得一:读《守望教育》心得体会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心得二: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的心得体会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心得三: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心得四:《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心得五: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大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1.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2.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6.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教育书籍读后感500字08-11
书籍《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感触10-03
策划类书籍06-28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08-12
精选的著名书籍四世同堂读后感08-21
人一生要读的经典书籍读后感札记10-14
励志书籍读后感作文07-29
读科技书籍读后感10-11
品质管理书籍读后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