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2024-10-1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精选8篇)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篇一

中学生怎样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一)计划要全面思想、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进行社会服务、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如果计划里只有饭、睡觉和学习,那么这个计划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二)进行有效的自我分析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身的学习特点。个人的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做的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计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等等,需要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自己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常用“很好、好、中、稍弱、弱”来评价。二是和自己过去的学习成绩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三)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

对于即将进入新学年的学生来说,既要有整体的学习目标用以鞭策,又要有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用以实施,虽然一开始并不是十分明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确定和达成近期的学习目标来不断进行调整。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回顾学习目标,更清晰的强化自己的需求与理想,满怀信心地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因而,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 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改为: “数学、语文两科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便于检查是否达到的结果。

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误地背出来,并理解推导过程等等。

(四)科学安排时间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

全面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也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同学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儿语文,就做几道应用题,然后再复习外语等。若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以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而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比较容易的可以放

到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所谓常规学习时间就是学校的作息时间和用于完成学校教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在学校学习的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一天中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中午放学到下午上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应该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一般可以做两件事:补充和提高。补充,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由学习时间是我们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部分。同学们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将会给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突出重点,也就是说,要根据自我分析中提出的学习问题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②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得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实现的。

订了计划,一定要执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订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自己制订计划的能力逐渐增强。

(五)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的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但是实际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故长计划不可太具体。但上个月或下学期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心中应该有数,进而每个星期做什么要具体些,每天做什么应当更具体些。这样把一个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体的行动计划,长计划的目标靠短安排来实现。

(六)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计划终归不是现实,只是一种可能性。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所以制订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就是目标脱离实际的缘故。

实际是什么?①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②时间的实际:指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有多少?⑧“欠债”的实际:自己在学习上的“欠债”应该心中有数。④教学进度的实际:了解老师的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不至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⑤学校、班级计划的实际:个人制定的学习计划要与所在学校、班级的计划结合,充分考虑到学校、班级的一些集体活动安排,尤其是学校里的一些大型的、必要的活动计划。如果制订学习计划时,不考虑这些必要的安排,我们会发现最终还是要拿出时间来参与,从而影响学习计划的执行,进而质疑学习计划的有效性、必要性。

(七)注重效果,及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及时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习反思是学习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策略。学习得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怎样提高效率常常是通过反思来实现的。因此,会不会学习,就表现为会不会反思。现代学习理论中,1学习反思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学习反思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它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策略。大家都知道会学习的同学他们学得十分轻松,原因就是他们会通过计划与反思来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

反思内容包括: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学习效果如何?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什么地方安排太紧或太松?怎样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再修订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把一天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认真记录下来,以便反思、改进。有位同学在一篇学习反思中说:“我学习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不能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没有敏捷的学习力。面对众多学科,大量的讲义、笔记、作业,自己不能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不具有快速处理作业的能力。”找到问题之后,他的学习效率捉高很多。

(八)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则思”,思维要靠大脑,学习是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思维活动正常进行时,脑细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篇二

一、回顾:学习目标的制定究竟有多大的成效

崔允漷教授说:“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 或者说, 它是教学的灵魂, 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在一节课中, 教师制定合适、可行、有价值的目标尤为重要。

然而, 在诸多课堂中, 学习目标已变成了单纯“教”的目标, 忽视了“学”的目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目标定位过高, 有所偏差;目标笼统, 不明确, 不具体, 随意性太大;错将教学内容当做目标, 习惯照抄“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制定流于形式, 缺少自己的思考等。这些就导致确立的学习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行为脱节, 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实, 教学目标中既包含了“教”的目标, 又包含了“学”的目标。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 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 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 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

二、学习目标制定的现实意义及重要价值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心理作用, 能催人奋进。

心理学家认为, 目标之所以对人在学习过程中起激励作用, 其原因是:第一, 目标的确定犹如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方向, 就更能使人集中精力完成当前目标。第二, 目标能增强一个人做事的持久性, 锻炼一定的意志力。第三, 目标能激发人的灵感, 能使人在豁然开朗的情况下, 开拓寻求新的策略, 改进学习方法, 优化学习资源的配置, 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目标制定的策略

如何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是关键。教师要制定好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自主意识得以强化, 并用目标来促进学习活动, 达成学习目标。

1. 制定课堂学习目标的依据要有深度。

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确立, 首先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 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 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

一要依据课标, 明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标准是什么。二要依据学情, 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接受能力等, 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要依据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给学习目标的达成找到一个可依托的载体。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制定的目标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避免了盲目性与随意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 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 看课文插图后, 朗读课文, 识记生字新词, 然后说说月亮湾是在什么地方, 月亮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说月亮湾很美丽。 (2) 重点理解描写月亮湾景色的句子, 体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由“月亮湾”想到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 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以上目标既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性, 又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显得简洁、具体, 指令性强。

2. 制定课堂学习目标的内容要有精度。

有效的学习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明确、具体、合理、可操作。所谓目标要明确, 也就是目标要具体化。要完成什么任务, 达到什么标准, 必须清清楚楚, 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在一篇课文中, 在一节课上, 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 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 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 应达到什么程度, 等等, 都应尽量细化, 明确到位, 以便于自我检查与评价。同样,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一文,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读读课文, 把握文章语言特点,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种设计不够明确, 学生不容易操作, 更谈不上学习的效果了。可以改为: (1) 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 说说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段。 (2) 标出能体现作者对三亚落日喜爱与赞美之情的词句, 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并尝试着读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这样, 学生就能按照具体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了。

同时, 目标的制定要合理, 难易程度要适当, 要从学生的条件和能力出发,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便于操作的学习目标。

3. 制定课堂学习目标的要求应有温度。

目标设定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并且教学过程还是动态发展的,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要分层设定学习目标, 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制定一些个性化的目标, 使得分层设定的目标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成为“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如那些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 他们的目标应该是读出个性化的独特体验;而那些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 他们的目标就是读得正确、流利, 比较有感情, 有所进步。

二要关注动态与生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常出现偏离原来教学目标的情形。此时,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在紧凑、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 保持一定的弹性和保险系数, 对学习目标进行微调, 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 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目标, 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制定课堂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有效度。

确定好目标后, 还要考虑语言表述, 做到规范表述、灵活呈现。因为不同的表述与呈现会影响课堂的有效度。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构成要素:一个是行为主体, 一个是行为动词, 一个是行为条件, 最后一个是表现程度。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一定的成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服务的, 表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和学习的结果, 跟教师的行为关联不大。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的技能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尝试给课文分段, 粗知文章大意。 (3) 品读感悟课文, 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积累优美语句,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 要从认知规律出发来展现学生学习目标的形式, 包括学习目标的动机, 要站在学习实效性的角度, 不能呆板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学的内容不多, 也比较简单, 这个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就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抓住重点。而当学习内容比较多的时候, 可以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散出示, 在讲课中用语言进行描述,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建立了相应的知识结构, 还总结了本节课的目标。因此, 教学目标一定不能太复杂, 需要知道学习的内容以及怎样去学习, 还包括学习的结果。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习目标;对策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102

传统教育中主张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建设高效课堂,其目的在于突破传统课堂教育中的弊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当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中,高效课堂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时间、学习任务与学习效果,换言之,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学生为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能很好地进行沟通与合作,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有所减轻,双方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高效课堂建设中学习目标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化

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乏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因此教师的引导较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更不容忽视。但当前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却存在泛化、模糊化的现象。如教师在不同的课文中教学目标几乎都包括:学习、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或者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但是,这种教学目标并没有针对具体学习的课文中制定教学目标,尤其是课文中出现的难理解、难记忆的字、词应进行重点讲解。

(二)教学目标和年级段不相符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采取差别化策略,但当前的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却并不如此。部分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对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要求相同,但实际上低年级学生的能力与学习要求并不一致。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与低年级比起来速度慢、效率低,因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降低每一课时识字的数量。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应更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再对识字进行过分的强调。

三、高效课堂学习目标制定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一)对学习目标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

教师通过制定学习目标,从而展开有特点的教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制定明确的、科学的、契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更容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并未意识到学习目标的价值所在,其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存在东拼西凑,甚至出现全部抄袭的现象,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只是为了应付日常的工作检查而已。

(二)学习目标制定背离课程标准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应该是由语言到言语,由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任何超过或者低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基于课程标准,但部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对课程标准一知半解或者片面理解,甚至还出现对课程标准都不屑一顾的教师,因此,学习目标制定不合理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四、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目标对策研究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识学习目标价值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是教师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之本。教师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不仅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还取决于教师对自己教授学科所形成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因此,学科课程标准等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部分,教师都应仔细研读,在整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下设立自己课堂的教学目标,才不至于相冲突。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中任何一者皆不可偏废。而且,在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目标都不一样,教师需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班级内存在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可等量齐观。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接受系统化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多久,理解能力差,对语文的知识也知之甚少。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放慢教学速度,并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将课本上复杂的内容联系到具体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知识。

(三)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然基于对教材的深刻了解,任何脱离教材的学习目标,都缺乏实际价值。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前,对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作者的生平轶事、近义词、反义词、易混淆的字、重点词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可将当时所学的课文与此前学过的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语

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是否能否在计划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又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当前,高效课堂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及教师也正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当前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不合理现象亟待解决,同时,高效课堂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多方合作和系统化的构建。唯有建设高效课堂,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祖国的明天才更有希望!

4.中学生学期学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四

教课书上的古诗文言要会背,重点段落要会翻译和默写.生词表上的单词要会写. 这是前面基础的10分. 后面的阅读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首先要多读好的文章, 注意积累其中的词汇. 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仅是读了就完了,要像在语文课上一样做分析,分析一定要透彻,这样才有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

数学学习计划​

数学平时如果作业不多的话,自己多做一点题吧!一定记住:熟能生巧!这一点致关重要!!!去年中考我考了117,也是粗心...所以对于理科,做完了都要检查.检查的时候如果时间还多,那么把答案蒙起来,重新做一遍吧!有的时候上课老师讲的,同学不能完全接受,也有可能会忘,可以到明远教育辅导班或者学远一对一这些补课效果好的教育机构补习一下,这样可以节省学习的时间。时间紧就把你认为你没有把握的题目做一遍.最后加一点:切忌骄.

英语学习计划

英语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关键看你有没有兴趣啦!上课注意听讲,语法不仅仅要背得,而且要熟练(这点跟数学一样),学习了语法就多用用,练习相信老师布置的已经够的多了.单词也一定要努力背诵,不要一次性背诵,要反复巩固,多学多背多用才是硬道理!也不要忽略课外的培养,多看一点适合自己的英语杂志电视等等,并且我个人认为不要看中文了,这样有一点适当的压力未尝不是好事.语感的培养同样重要,有了较强语感可以大大加强速度及正确率.这全依赖与课外培养.

物理学习计划

物理是一门理科,但同时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某个角度所,物理就是生活的学科.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周围的物理现象,比如打篮球的时候篮球飞了起来那是因为人的手对它做了功,它依靠惯性飞行;飞行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又转化成为动能等等.物理的公式定理也要像数学一样的理解并且记忆,并且懂得举一反三的道理.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不能马虎,注意观察,并且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政治学习计划

政治考试的时候应该是开卷的(至少我们是).这样题型会相对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考试之前对教材一定要熟悉,我是采用通读教材的方式熟悉教材的,挺有效的.另外做题的时候要好好审题,答偏了可是一点分都不给....答一题的时间不能太长,简答题答清要点即可.如果闭卷一定要背得各个概念.

生物学习计划

生物还是挺简单的,是开卷考试.但是对教材也要熟悉,同样可以采用通读的方法.答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发散.

历史学习计划

5.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五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你的字如何洒脱,只是要求你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可以说,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6.中考语文学习计划怎么制定 篇六

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虽然多,但却绝对不是零散的,知识点之间也会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出这样的联系,把握知识点内在的规律。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的复习时,有很多同学会毫无头绪摸不着头脑,一篇一篇的记忆往往会导致知识点的混乱,所以在这时候,我们不妨就可以找找它们之中内容上是否有些联系,把相同类的文章放在一起,例如《小石潭记》和《三峡》都是写山水的;《曹刿论战》和《陈涉世家》都是纪传类的等等。

或者我们可以根据词性的不同来划分具体文言语句中的文言词汇,我们知道,一个“之”字,不仅可以做虚词,还可以做实词。我们可以先把小的类别分好,再往里边填适当的语句。例如“之”字为代词,可以有“公与之乘”、“学而时习之”等等;而当实词讲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动词,如“辍耕之垄上”中的“之”便是动词“到”的意思。这样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能腾出时间给其他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在分类过程中不可能只涉及到文言文,小到字音字形,大到作文,我们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合理安排知识点。很多孩子会说:“老师,您讲了半天记叙文阅读中的理解题,我只是拿它来做阅读,那其他的题还是不会。” 新东方聂贝淘老师相信这也是现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的普遍误区。大家都以为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就只是针对于这个知识,其实不然。聂贝淘老师在讲记叙文阅读的理解题的时候,总会让孩子们关注两个方面,就是我们要找到让你理解的这句话的“原因”和“内容”。

我们试想一下,“原因”和“内容”就仅仅存在于记叙文里吗?我们有没有试着把知识去迁移呢?比如答议论文论证过程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答呢?当然可以!对于论证过程来讲,所谓的原因不正是一段中的分论点吗?而内容,就是论述分论点的各种论据。如果我们弄清楚分论点和论据中间的关系,论证过程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当然,理解题的知识点还能不能应用到别的题型上呢?一定是可以的。

比如基础知识中的理解性默写,无非就是在考我们理解题的知识点嘛。如今年海淀初三期中统考,理解性默写的问题是:当听到人们聊起田园生活时,你想起的古诗文名句是什么?这道题虽然很简单,但实际上就是在考察我们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还有的考题出的是《陈涉世家》中体现陈胜“明能见机”的语句是什么?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但是这就是再考我们陈胜发动起义的原因。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天下苦秦久矣”。所以,记叙文阅读中的理解题知识点,是可以迁移到很多题型中的。无非就是对“原因”和“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知识点分类中,我们要做到“精”,而这个“精”,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点的细化,同时也体现在知识的迁移上。懂得细化和迁移的孩子,在知识点的分类中,一定能发挥得游刃有余。

二、巧记忆,不死背

其实每年听到孩子们抱怨最多的不是“考题有多难”或者“题量有多大”,而是“语文真麻烦,为什么有那么多需要背的!”很多孩子会被“背诵”这个词折磨的不能自已,而实际上,“背诵”真的有那么难吗?接下来,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聂贝淘老师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三种背诵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语文复习能有所帮助

第一种:当然是自然背诵法,这也是很多孩子现在使用的背诵方法。就是通过多读达成记忆的目的。众所周知,每天早晨是一个人记忆神经最为敏捷的时候,如果你肯早起半小时,用这半个小时反复去朗读一篇古文或者文章,实际是很容易背下来的。聂贝淘老师老师曾经上学的时候就用的这种方法,每天早晨起来,拿着书去操场边走边看,所有的背诵篇目基本都是在操场背诵下来的。当然,你也可以坐在你家窗前,这样,看累了还可以眺望一下远方的风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第二种:其实我们可以刻意的去恢复诗词等背诵篇目中的场景,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比如背诵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本来就是一句比较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当时那种百姓凄惨,山河破碎的战争场面,也能感受到那种花鸟凄凄,怀念亲人的悲痛场景。用这些图画的联想,在脑海里指引你去背诵,也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

第三种:如果你很有才,如果你音乐技能各项ok,那么你不妨可以把诗词做个曲子,聂贝淘老师身边有个实例: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四岁,他会唱各种各样的中英文歌曲,问其原因,原来是我朋友的车上有很多的车载音乐,每次开车出门都会放,孩子听着听着自然就会唱了。经证明,富有节奏的声音记忆性确实要比单纯的朗读记忆性强。所以曾经我让孩子去背诵《水调歌头》时,全都用唱的去背,这样子记忆起来确实很快。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编成一个顺口溜,这也是记忆的方法之一。

当然,不论你选择哪一种,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记忆速度。保证基础的背诵和默写不再丢分。

三 、改错题,不敷衍

很多老师都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回去要准备一个错题本,错的题都积累上,下次不要再错了。”但是很多学生做了这项工作,结果再考同类型的题还是做不对。这时候学生或是家长就会过来质疑:“老师,这方法真的管用吗?”这时候,不妨问问孩子,有没有真的按照老师要求做?

错题的积累在学习提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形成记忆,精析解题方法,打到攻克这类题型不会再错的目的。所以,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聂贝淘老师建议当错题出现了,我们一定不能敷衍了事,积累错题要经历以下三步:

第一步:发现错误,合理书写。通过考试或者平时的练习反馈给自己做题错误的信息,我们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错题的修改过程呈现到改错本上。比如用黑色的笔抄题、蓝色的笔圈画重点和关键词、用红色的笔进行解析、用黄色的笔书写解题心得及反思。这样就能做到重点分明,复习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自如一点。

第二步:精致解析,步骤全面。我们在抄完这道错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再审题,把提示你知识点和答题内容的词语在题干中用蓝色的笔圈画出来;接着就要对这道题进行解析了,根据老师的讲解和你对答案的研读,这道题你错在哪了,在解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不能重复犯一个错误,步骤的书写一定要清晰,每一步骤占一行,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些许批注,提示自己这是易错点,下次不能再犯了。

第三步:反思到位,下次必对。解析完成之后,还要对这道题进行反思,用黄色的笔把这道题的错因和改进过程全部体现出来,达成对这道题再一次回顾的目的。

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篇七

一、目标的整体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 性, 首先要确 立教学的 系统化意识, 从课程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教材,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为例, 如果教师有目标系统化的意识, 就不会单纯着眼于文本内容, 而会根据所教年级、对象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它是高一下学期要学习的课文, 教师就应根据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程目标, 即“侧重于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 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 探寻人类应 恪守的共同准则”, 结合文章内容特点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其时、其景和其情, 品析人物对话, 感受人物形象;2.探讨爱国真谛,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只有从课程的高度去审视课堂教学, 结合课程的总体目标去设置课时目标,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目标的整体性, 一要将它放在 课程目标、阶 段目标、单元目标的系统中进行考虑;二要将它放在教学设计的体系中关注它的落实。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发挥其对教学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从而让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高效有序。

二、目标的具体性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 更常见的问题还表现为目标陈述的草率和泛化。那么, 怎样来改正教学目标的表述呢?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美国的罗伯特·马杰 (RobertF.Mager) 教授在《准备教学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行为目标叙写模式, 有人将之称为ABCD模式, 即对象 (audience) 、行为 (behavior) 、条件 (condition) 、标准 (degree) 。 (1) 对象, 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 是教师。 (2) 行为。目标 陈述要明确、具体, 要可以观 测。尽量用确 定的语言, 避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词语。 (3) 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 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 或范围。 (4) 明确表现 程度。表现程度是指 学生产生 学习结果 的一种程 度或要求。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明确分为体验 (或感觉、感触、了解) 、感悟 (或领略、激发、懂得) 、形成 (或区别、识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 三个层次。

三、目标的分层性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 有效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既着眼于课程的阶段目标, 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高二的议论文 教学为例, 既要讲究 作文教学 的序列性, 从审题、扣题到学会辩证分析走一个来回, 分点解决学生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层批改。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就定为能在高二阶段写出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又有点思辨性的作文;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则降低要求, 只要观点明确, 紧扣材料, 条理清晰就可以了;对于写作水平差的学生目标则定得相对较低, 只要作文扣题, 字数足够, 像篇议论文就可以 了;而对于一 些极个别 放弃学习 的学生, 则只要每次作文能交上来就给予鼓励。这样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既增加了作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使学生写作训练目标明确, 容易获得成就感, 又可以节省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 腾出时间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 同时不打击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可谓一举多得。

四、目标的生成性

我们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有弹性, 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调整, 即具有灵活的现场生成性。笔者在教学《河的第三条岸》时, 根据读本编排特点将它置于“人物”的话题下进行教学, 并将教学目标定为品析人物细节, 概括人物特点, 体会现代派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点, 从而提炼人物的象征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 有学生质疑了人物类型 化, 这使得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文本, 通过讨论, 将目标调整为提炼人物的个性与共性, 多元解读“河的第三条岸”的寓意, 体会现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生成, 使课堂无比精彩。这堂课假如没有学生的质疑, 虽然教学过程流畅, 但是由于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走, 他们的集体智慧就没有发挥出来, 他们对现代小说的特点的体会也难以如此深刻。但是, 假如没有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刻钻研和成熟的框架构建, 就难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疑做出积极的回应, 因此预设是保障生成目标的有效性的前提。预设与生成, 一静一动, 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教学的进步。

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计划制定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三维目标;制定与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28-01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中的归属。可以说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我们探究三维目标的价值在于: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①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3、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4、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5、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上一篇:养路机械工人先进事迹下一篇:李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