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精选9篇)
1.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一
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东北大森林》
教材分析 栾城县楼底学区 苗秀娟 郄马学区 付珊珊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与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相呼应,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在文中,作者起笔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这也是品读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行文线索――东北大森林美丽的景色如瑰丽多变的“奇妙的海洋”,那是林海一年四季独特的风光与魅力;二是情感线索――无论何时的景物,它都会让你“沉浸”在其中。 随后,作者紧扣此基调,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景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 冬日的东北大森林石是一个雪花飞舞中树木挺立的世界。作者通过对树木、雪花、西北风、黑熊、松鼠等景物的描写,让你“沉浸”在银装素裹之中。“枞树上,压满了软绵绵的白雪”,不仅写出了东北的雪大,还从侧面反映出森林的密密层层;落叶松“粗大的树干,像一根根支撑天空的圆柱”,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里松树的坚强和伟岸。飞舞的雪花挺立的树木和雪地上各种野兽的足迹相映成趣,让你在寂寥中又感受到一种生机的萌发。此时喻林海为“奇妙的海洋,它会让你“沉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中。冬日的林海似乎在准备奏响“森林交响乐”热情的序曲。 第三、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热闹的`、活跃的:野草、树林、小溪里的春水、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小蚂蚁、黑熊、小鹿纷纷登上了作者笔下的森林舞台――五颜六色的野花、郁郁葱葱的绿叶是舞台的背景:树木舒枝展叶的嘎巴声、蜜蜂采蜜的嗡嗡声交替奏响;林间,黑熊与小鹿的背影更为春日里斑斓的森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和情趣。此时的林海会让你“沉浸”在花的海洋、绿的世界。 在这一段抒情的描述中,作者通过“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小溪里涨满了春水”等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描写,反映出东北大森林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如果说上一段冬日大森林的描写是让读者在静静品味大森林的冬韵,那么这一段的描写就是奏响了森林“春之声”的舞曲。 第四自然段写夏日的大森林时,作者首先仍然直接描写树木:“一层又一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使得“空气一点儿也不流动”。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地葱郁蓬勃!继而,作者笔锋一转,转而写雾:“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奶白色的浓雾里”。贴切的一个“浸”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晨整个森林浓雾弥漫的特点。课文此处,看似写浓雾,实则写树:联系前文,我们可以感受到雾之所以如此浓、重,是因为大森林里树的密密层层!也正是因此阳光须透过树梢,刺透浓雾。读至此,读者不仅会“沉浸”在一个浓雾缭绕的林海之中,更会叹服作者构思的严谨和用词的贴切。 第五自然段是整个“森林交响乐”的回旋曲。在热烈、抒情的冬、春、夏曲的描写之后,作者又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色彩的海洋”:在这个绚丽的海洋里,各种树木的叶子颜色变了,变得金黄、火红或翠绿,而“秋风吹拂着树林,发出哗哗地声响,就像海边的浪涛”,既表现了秋风飒爽的情景,又传递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松鼠忙着搬运果子的描写,在结构上又和第二自然段遥相呼应。 这篇文章语言洁净、明快,尤其是叙述线索清晰、有序,可以当作习作训练的范文。所有在教学中,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按照时间的顺序描绘景物的;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把景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脉络图: 冬天 树上白雪 熊在等待 松鼠迟钝 东北 春天 到处开花 蜜蜂酿蜜 黑熊偷蜜 小鹿长角 大森林 夏天 浓雾弥漫 小鸟鸣叫 秋天 松柏苍翠 山果成熟 松鼠忙碌 教学建议: 一、有条件的学校,师生可以在课前观看有关东北大森林四季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这样,将会为后面的教学作好感性铺垫。 二、这篇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些句子在用词上十分恰当、贴切。“词句积累”中所摘录的正是这些词句。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依托多种形式的朗读,仔细揣摩、体会。 1.“西北风呼呼地刮过,雪花便从树上飞舞下来。” “飞舞”描绘了雪花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雪花飘落,作者联想到了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二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雪花随着北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出了一种欢乐的情感,给冬日寂寥的森林增添了一份情趣。而“飘落”只表示雪花飘落的动态。 2.“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是用“抽出”就是把枝条快速、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是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出“抽出”,就非常贴切了。“冒”在这里也有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教学中启发学生准确理解上述关键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比较,再让学生说说书上的词语好在哪里。如:把“抽出”换成“长出”,把“封”换成“盖”等,从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贴切。 三、本课叙述线索清晰,第一自然段为全文的“文眼”。因此,教学时不要孤立地理解各个季节的景色,而要围绕“东北四季的大森林各是一个怎样奇妙的海洋”这是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从各个季节的相互对比中,体会感受四季景色的特点。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在理解每一个自然段时,都要回扣到“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这样,就使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既有对东北大森林各个季节的印象,又有整体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如何整体读懂一篇文章。 此外,这篇课文各自然段在结构和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可以在精讲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自然段。 四、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五、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 六、本课叙述顺序清晰,是写景文中较为典型的范例。因此,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在阅读中,通过对比《颐和园》一课的表达方法,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依托教材,在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感悟文中的表达方法,把习作训练中关于如何组织材料的指导“前移”;习作练习时,则要重点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材料。 《东北大森林》 教学设计 永安街小学 张景琴 预习作业设计: 1.掌握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并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在书中做好记号。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熟读。 4.东北大森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学生可能大都没有见到过大森林,但从电视里或书上能了解大森林的直观形象,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 (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也许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 师:东北大森林真是太美、太奇妙了,下面我们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到那里去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1.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2.在检查读课文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生词,找生解释,或共同解决。 3.同桌交流学习识字方法 4.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 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问题引导: 1.这句话在哪一段?(齐读第一段) 2.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什么样的感情?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五、总结: 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2.冀教版四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二
棱角
悲哀
诊断
肥沃
绷带 怔住
邮局
锐利
判断
拒绝 剂量
床垫
衷心
晕车
勉强 窟窿 别墅 摧毁 喉咙
县长 横贯 袭击 白昼 海豹 辣椒 秩序 拣起
椰子
祈祷
铲除 率领
战役
屡次
匍匐 巍峨
深渊
陡峭
狭窄 毅力
锻炼
第五单元
笼罩 屹立 昂头 鼎沸 霎时 涌来 号叫 末尾 人畜 肆虐 诸位 恐怖 厘米 俄国 朝廷 企鹅 腐朽 脂肪 翘起 掸土 包裹 澎湃 栖息 乍寒 犯人 菲律宾
食盐 崩开 投掷 细菌 抓贼 番茄 绅士
第四单元
庞大 澳洲 仁爱 榕树 覆盖 一亩 昙花 宵夜 空隙 花茎 叶柄 蜗牛 牢固 外贸 小摊 分析 耐旱 垃圾 贩卖 污水 承诺 措施 剥开 芦苇 开启 搜查 链子 戒烟 栗子 茸毛 薄荷 逼近停泊 木桩 抛开 依恋 的确
第三单元
书橱 贾府 杜甫 迁走 开拓 瑟瑟 毕业 诚恳 如醉如痴
压抑 唐代 僧人 妥贴 韩国 仪式 畏惧 车库 风俗 收拾 领袖 录取 凄凉 含蓄 奖励 墓地 有痰 涨潮 用刑 技术 贫困 斟酌 某人 草坪
高粱山岗桑树无暇岳飞流畅拜年面貌开创一寸鸟巢 暑假 作业 受益匪浅 第二单元
炊烟 红薯 蔬菜 腊月 宿舍 塞满 步履蹒跚
车厢 售票 气氛 岔路 夕阳 无限 弥漫 洛杉矶 杉树 废墟 昔日 疾病 发掘 不堪 砸坏 攒钱 特殊 一桶 蹲着 阁楼 挪动 呜咽 搂住 彼此 乳汁 哺育 暮色 络绎不绝
六旬 拐杖 报酬 俺们 道歉 陶冶
第六单元知识点
1.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写的。诗中的“将军”是西汉的(李广),诗中赞扬了他(勇武)的精神。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写的,表现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
3.被誉为“军神”的革命前辈是(刘伯承);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是(黄继光);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领导人(列宁);球王是(贝利)。
4.我们要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学习球王贝利(勤奋和善良的品质),学习列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5.一(针)见血(从容)镇定
喋喋(不休)一(声)不吭(头晕(目)眩 毅然(决)然 肃然起(敬)
第五单元知识点
1.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是(钱塘江大潮).2.在《龙卷风》一课,我们认识了(陆龙卷)和(海龙卷)。3.《准时的登陆表演》我们认识了小巧玲珑的(仙企鹅)。4.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齐(头)并(进)(风)号(浪)吼
谈虎(色)变(面目)全非 不(解)之谜(毛骨)悚然 前(俯)后(仰)
小(巧)玲珑 飘飘欲(仙)一身(绝)技 不(厌)其烦 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醉(如)痴 赞叹不(已)
5。对仙企鹅发号施令的是(它体内的生物钟),我还知道这种现象:(公鸡报晓)(菊花秋天开放)第四单元知识点
1.《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一是(色美),二是(形美),三是(动态美)。
2.《鸟的天堂》作者(巴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一是指(大榕树),二是指(鸟儿生活的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3.随(风)见(长)
奇趣(无比)
(五)光
(十)色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4.有关“花”的: 花红柳绿 花好月圆 含苞欲放 出水芙蓉 5.有关“根”的: 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 刨根问底 叶落归根 第三单元知识点 1.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小故事(草船借箭);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小故事(武松打虎);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小故事(大闹天宫);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小故事(查抄贾府)。2.《孔子学琴》一课,我们要学习孔子(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3.《和时间赛跑》我懂得了(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我知道的时间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5.(毕)恭(毕)敬 席(地)而(坐)
运用(自如)顺畅(自然)
悦(耳)动听 激情(洋溢)
如(醉)如痴 戛(然)停止
炉火(纯青)(月光)皎洁
不(知)不(觉)
犹豫不(决)杳无(人影)不(绝)如缕(言简)意赅 气象(万千)受(益)匪浅
6.读书的格言:(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单元知识点
1.《炊烟》一课我认识了(勤劳、好客)的山里人。2.《赏花》一课,我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和关爱)。
3.《古井》一课(借物喻人),讲了(古井为人们的贡献和乡亲们对别人的帮助)。4.(步)履蹒跚 难以(名状)(心)旷(神)怡 双目(失明)(春光)明媚 兴高(采)烈 不辞(辛)劳 络绎不(绝)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情)真意切 深情厚(谊)
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肝胆)相照
(一)往情深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第一单元知识点
1.《海上的风》一诗,作者把海风比作(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写得是(洞庭湖)的景色,其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两句运用生动的想象,把洞庭湖比喻成了一个巨大的银盘。
3.《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4.桂林的水的特点:(静)(清)(绿)
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桂林的洞的特点:(无山不洞,无洞不奇)。5.波澜(壮)阔(水光)潋滟
峰峦雄(伟)连绵(起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雕镂(精)巧 玲珑剔(透)
光怪(陆)离 色(彩)绚烂
屏(气)凝(神)翩翩而(至)
(窃窃)私语 驰(名)中外
变幻无(穷)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3.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熟悉情境中事物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或自己创造有规律的事物。
3、积极参与找规律活动,在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的探究、主动地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口念: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师:谁来接?一起接一次?
2.师:小朋友们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二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出示课件)【讲授】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师:“元旦”快要到了,同学们都布置好了自己的教室,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到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红红的教室,瞧!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
xiaoxue.xuekeedu.com
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2、小组汇报:(让学生充分说,教师适当点拨)
生:画有小朋友、小旗、花、灯笼。师:灯笼是怎样排列的呢?请你仔细观察。
生:灯笼是按照紫——黄——紫——黄——紫——黄的顺序排列的。师:象灯笼这样紫——黄——紫——黄——紫——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小旗、花、灯笼的排列有规律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3、小结
像我们找出的灯笼的一紫一黄,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还有小朋友的一男一女,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当我们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看是不是按照一组组重复的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4、师: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后面应该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5、打开课本97页。盒子里面左边第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盒子里可能有几个珠子?(小组交流)
【导入】涂一涂,巩固升华
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个联欢晚会,竟让你们找到这么多的规律,青蛙小博士也忍不住想考考你们,它想请你们给图形涂颜色。
1.请学生拿出涂色卡,四人小组涂色,边涂边思考:你为什么这样涂?有什么规律?
2.集体交流(展示学生涂色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练习】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找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规律呢?老师为你们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雪花片,请你们选择喜欢的颜色有规律地拼一拼,看哪组创造出来的东西最有规律且最美。(四人小组合作,每组分给颜色相同的雪花片若干片)
xiaoxue.xuekeedu.com
1.集体汇报。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问:你们发现的图案有什么规律?相互评价。
2.师: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表扬自己好不好?(学生拍出×× ×××的节奏)再来一次好不好?(连续拍三次)从刚才的拍手中发现什么规律?原来用声音、动作可以创造规律,你也能用声音、动作创造规律吗?(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跟做。)
3.师:原来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规律,找一找你们身边有什么规律? 【练习】欣赏规律的美。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欣赏规律的美。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只要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重复出现
颜色 形状------为一组
4.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四
20以内的减法—玩扑克 做数学
教学目标:
一、能积极参与生动的数学运动,阅历数学游戏运动的全过程。
二、能对比熟练地口算20之内的加、减法。
三、感受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加强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并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准备
同桌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小黑板写出游戏规则。【讲授】创设情境
师生发言,说出一副扑克牌有甚么花色,各种花色有几张等,引出玩扑克的游戏运动。
【活动】数学游戏
一、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老师请同砚小声读一遍。
二、树模游戏规则。老师与某位门生配合树模游戏的进程并进一步商讨游戏规则。
三、同桌两人玩扑克。依据运动的要求同桌两人一组玩扑克。边玩边记载每次游戏中说出的算式,写一张白纸上。
四、展现门生写的算式,交换各组玩扑克的情形,重点说一说在游戏进程中碰到的题目和解决方法。
五、提出继续玩的要求,让门生从扑克牌中抽出
10、十一、十二、13几张牌,继续玩扑克,并把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中。
【练习】课外延伸
下课前,老师提出建议,激励门生制订其他多种游戏规则进行扑克牌的游
戏。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课上玩扑克学生会更感兴趣。交换扑克牌的基本情况,为下面的运动做准备。
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便于门生理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预到运动中去。培育浏览、理解语言文字的本领。
使门生进一步弄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进程。培育门生自主参预意识和关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适应性。
使门生阅历游戏运动的进程,感受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实习、巩固数学计算,进步口算本领。
展现玩扑克的效果,学习分享别人的学习成果和法子,雄厚自己的知识。给门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加强学习数学的信念。
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使门生在玩的进程中学会数学知识,培育门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
师:今日咱们一块来玩扑克,谁来说说你对扑克牌有哪些认识? 门生对扑克牌可能有如下认识:
●扑克牌有梅花、方片、红桃、黑桃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牌。●有一张大王、一张小王。●扑克牌共有54张。......师:同砚们对扑克牌这么熟识,看来都市玩扑克牌。今日这节课咱们用扑克牌玩一个特其它小游戏:玩扑克,做数学。(板书)
师:游戏以前要先看游戏规则。
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
一、同桌两人一组,每人摸一张,依据扑克上的数,说出加、减法算式,并且计算出来。也可以把说出的算式统一个数对比,用>或<示意。
二、谁的数大谁先说,一人一句。
三、把你每次说出的算式记载下来。
四、谁说出算式多,谁就获得扑克牌。
师:下面,教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和教师一块儿给人人做个树模。在树模时,要提示其他同学当真看,并分外说出大于几或小于几的例子。
师:看明白了吗?对游戏规则还有甚么建议吗? 生:要是两小我说出的算式一样多,怎么办?
xiaoxue.xuekeedu.com
老师可以激励门生同桌两人自己商定好解决的设施。若门生没有提出,老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
生:抽到的两个数都超越10怎么办?如:
13、十二。师:人人讨论一下。
生:可以说出13>十二或十二<13。生:会计算就算出来,谁也不会就都不要。
师:我看这些主张都不错,要是你们还有更好的设法,可以自己制订游戏规则。
师: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入手下手做游戏吧!要把自己说到的算式记载在一张纸上。
老师要注重巡查和个别指点,也可以参预一些难度年夜的游戏。师:汇报一下你们在玩的时刻,碰到了甚么题目?是怎么样解决的? 门生可能会说到:
生:抽出超越10的数,咱们两人一块算的。师:举个例子。
生:譬如,十一和13。可以写成十一<13、13>
十一、13-十一=
二、13+十一>20、13+十一=24。
要是门生提出上面的情形,老师提出师生一块儿商讨。
师:适才同砚们在玩扑克中学习了很多知识。下面咱们继续玩,这回难度年夜一点,只拿出10以上的四张牌,看谁获得的牌多。把自己想到的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中。
5.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五
业题(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 25奇特的“钢琴”
【教学目标】
.会读“钢、抗、战、期、钱、买、瓷、器、瓶、罐、店、答、挥、敲、串、取、桌、支”等18个字,会写“苦、总、店、答、串、桌、完、支”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冼星海刻苦创作的执著精神,在条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是如何利用奇特的钢琴作曲的。
【教学难点】
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素材】
.作者洗星海简介
2.洗星海的作品
3.《奇特的“钢琴”》背景资料
4.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读“钢、抗、战、期、钱、买、瓷、器、瓶、罐、店、答、挥、敲、串、取、桌、支”18个字,会写“苦、总、店、答、串、桌、完、支”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各种大小不同的瓷器、筷子、细铁棍、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导课题。
.播放钢琴按键声,老师用筷子敲击瓷器,听听声音。比较两种声音,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2)
2.引入:我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就是用敲瓷器这种方法创作了许多有名的曲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用瓷器帮助作曲的故事。(板书:《奇特的“钢琴”》)(出示3)
二、初感知,指导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每个小组发一套生字卡片,由小组长带领自学生字,每个组员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4)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不正确的断句。
5.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5)
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事情。
6.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同学们查关于洗星海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三、学生字,读词语。
.(出示6)出示生字卡片,“纲、抗、期、军、艰、津、贴、钱、店、挥、敲、符、旧、桌、完、支”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四、韵律操,写生字。
.做韵律操
孩子们,又到写字时间了,先活动活动关节!
2.出示生字
好了,下边请出这课的生字宝宝。(出示7)
苦
总
店
答
串
桌
完
支
3.指导写字
观察范字(出示8)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同座互相讨论:每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②指名交流: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指导范写
①.讲解难点
苦、答、完:上下结构,“完”上宽下窄。
串:独体字,两个口都要扁,第二个口要比第一个口宽。
②教师范写。
(3)在生字本上各写三个生字,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以下5个生字“苦、总、店、答、串、”
二、给以下生字组一个词语
完()答()串()支()
三、我能模仿,我会填空。
例:(一朵朵)鲜花
()名曲
()音符
()小棒
()小草
答案:
一、苦
总
店
答
串
二、完成
回答
串连支出 三、一首首一串串一根根一棵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感受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2.在条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冼星海是如何利用奇特的钢琴作曲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出示10)
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学习
.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11)
(1)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板书:很少的津贴、总是、攒、买一些瓷器-----条件艰苦)
(2)你从“攒”字能感觉到什么?
生:体会这些瓷器的来之不易。
指名读。指导朗读:体会钱来之不易,重读“总是”、“攒”。
(3)品读第二句,体会这些瓷器的来之不易。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出示12)
生:知道了人们都不理解冼星海的做法,冼星海也不做解释。
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嘲笑洗星海的语气。
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13)出示插图: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冼星海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冼星海在一堆瓶瓶罐罐中陶醉的练琴。
生:从他的表情上看出来他很认真,也很执着。
(2)(出示14)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冼星海让“叮叮当当的响声”变成“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时的情景。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3)模仿冼星海的样子敲一敲准备好的瓷器,愿意把自己课前试好的音乐敲给大家听的就到讲台前敲。
(4)再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从“拉一会儿,他就趴在桌上写一会儿,写完后又接着敲哇,拉呀。”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每天:摆、敲、取出、拉、趴、写、敲、拉-----创作认真)
生: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顽强和执着。
4.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说说为什么奇特的“钢琴”要加上引号?(出示15)
生:奇特的“钢琴”指的是一些瓷器。这里的引号表示有特殊的意义。
三、总结拓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出示16)
生:冼星海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生:冼星海是个十分执着和顽强的人。
生:冼星海也是非常乐观的人。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动听 _______
_______
奇特 _______ _______
二、句子加工厂(用带点的字词造句)
(1)冼星海总是把这些钱攒起来。
(2)你买这么多瓶瓶罐罐,是想开饭店,还是想留着当古董?。
三、我会连
一些
功夫
一阵
音符
一串
名曲
一根
声响
一会儿
指挥棒
一支
瓷器
答案:
一、美妙
刺耳
怪异
一般
二、(1)小明总是我们班第一个到校的。
(2)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的天气,妈妈都会准时送接我。三、一些
功夫
一阵
音符
一串
名曲
一根
声响
一会儿
指挥棒
一支
瓷器
板书设计:
奇特的“钢琴”
钱少、总是、攒、买瓶瓶罐罐-----条件艰苦
每天:摆、敲、取出、拉、趴、写、敲、拉-----创作认真
【教学反思】
这课《奇特的“钢琴”》涉及到要让孩子们提前了解课文背景和主人公的资料。为此,我给孩子们留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查资料。不少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料的查阅,可就是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所查资料内容时,不会说,里面好多字不认识,就算家长给注上拼音,孩子读的还是不熟。这就需要孩子在家把所查资料读熟,做到真正的了解,将大大有助于孩子理解课文主题。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奇特的“钢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冼星海的资料入手,以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为基础,以理解重点词语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听写词语
.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课文感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行音乐创作的执著精神。
2.听写生字,学生进行表演读的展示。
二、再读课文,自主质疑
.自主学习
请自由地、轻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2.同桌合作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同桌注意听字音准不准,停顿正不正确。
3.小组讨论
在自读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再看图、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感悟。小组读读议议,如还有疑难则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言,探究学习
出示内容问题
.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
2.想一想:冼星海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乐曲创作的?
3.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围绕“奇特的‘钢琴’”讲了四个意识:
第一自段段讲冼星海把很少的津贴攒起来,用来买瓷器。“每个人只能领到很少的津贴”,“很少的津贴”说明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冼星海总是把这些钱攒起来”,由“总是”可见他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
奇特的“钢琴”引起了人们奇怪的猜测。
第二自然段讲人们不理解冼星海的做法,冼星海也不作解释。
奇特的“钢琴”有着特殊的作用。
①出示插图: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冼星海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再读第三自然段,把描写这幅插图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
③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冼星海让“叮叮当当的响声”变成“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时的情景。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4)第三自然段讲冼星海把这些瓶瓶罐罐当作“钢琴”勤奋创作。“每天晚上”说明创作的勤奋。“敲敲这个”“敲敲那个”“拉一会儿,他就趴在桌上写一会儿,写完后又接着敲哇,拉呀”反映了创作的认真。“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说明冼星海有很高的音乐才能。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做适当的点拨,冼星海能用瓶瓶罐罐做钢琴,你觉得冼星海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怎样读一读。
(5)奇特的“钢琴”立下了大功。
四、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这奇特的“钢琴”有什么作用?
2.你还能知道那些冼星海的作品?课后查一查资料吧!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洗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少年时期: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
冼星海6岁时随母亲黄苏英去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
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法国求学:
冼星海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期间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被迫退学。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冼星海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救亡创作: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延安生活: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于是,他高兴地对妻子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说走就走,这年11月,两人携手离汉去延安。他们在途中结成了伴侣。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病逝苏联: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x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虽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批示,在苏联国际救济总会协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家医院,但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李立三夫妇为其料理后事,与苏方一起为其举行隆重安葬仪式。致悼词的是后来为《莫斯科——北京》谱曲的苏联著名音乐家穆拉杰利。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2.《奇特的“钢琴”》背景资料
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
冼星海是中华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练习:
.读拼音写汉字:
jiān
kǔ
zǒng
shì
huí
dá
shū
zhuō
wánchénɡ
shū
diàn
2.给下面的字组词:
钢
抗
期
艰
符
桌
3.我能把词宝宝带回家。
①发明发现
(1)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之一,这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2)我()了一个隐藏的山洞。
(3)爱迪生()了电灯。
(4)牛顿()了万有引力的现象。
②挂桂
(5)树的枝头()满了红色的苹果。
(6)八月()花香。
③成城
(7)万里长()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8)放学回家后,我认认真真的完()了作业。
4.读一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每天晚上,冼星海就把这些瓷器摆好,用一根小小的指挥棒敲敲这个,敲敲那个,瓷器发出了一阵丁丁当当的声响。慢慢地,这响声变成了一串一串动听的音符。然后,他又取出那把惟一的旧小提琴拉了起来。拉一会儿,他就趴在桌上写一会儿,写完后又接着敲啊,拉啊。
(1)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2)冼星海为什么成为音乐家?
答案:
.时期
军民
饭店
指挥
新旧
拉琴
完成 奇怪
玩笑
回答
生活
艰苦
2.钢
抗
期
艰
符
桌
3.(1)发明
(2)发现
(3)发明
(4)发现
(5)挂
(6)桂
(7)城
(8)成
4.(1)摆、敲、取出、拉、趴、写、敲、拉
(2)因为冼星海在条件特别艰苦的环境下还积极进行音乐创作所以能成功。
课
6.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六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六单元比例尺
■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会解比例方程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现实生活中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按给定的比例尺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认识比利尺,画简单示意图和按给定的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本单元中,把比例尺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学习比例尺的目的首先是认识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其次才是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认识了比例尺以后,让学生亲自测量真实的地图上的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知识。
本单元内容注重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除把比例尺作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外,还增加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内容,强调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图形的相似。本单元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做”的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如,通过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来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先认识1:l,再通过给较大的镜框设计示意图,需要把长和宽按比例缩小,在按比例画简单示意图的基础上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体会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建立起原图形和示意图之间的相似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力目标: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特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正确计算比例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问题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难点
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特点。
■
教学建议
一、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数学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常是不同的。生活中会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为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数学里的放大与缩小,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二、以图形的放大、缩小为基础,教学比例尺。
平面图形是把现实的平面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制成的,从平面图想象实际平面的数学活动是把图形放大,比例尺刻画了平面图和实际平面之间的放大、缩小关系。教师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
三、重视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比例尺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有许多作图的知识,比如:在放大与缩小中就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在比例尺中就有让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出桌面、黑板和凳子的示意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在作图过程中强化对比例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在交流探索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放大与缩小
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提示
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应明确: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在生活中,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属于放大现象;而照片,复印机缩印等属于缩小的现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原图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二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三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时,对于横纵格线上的斜线,可以把它的两个端点作顶点连接长方形,使此斜线成为长方形的对角线,先将外面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再确定对角线的长度。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小棒,方格纸。
学生准备:小棒,直尺,圆规,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创设,隋境,激趣引入
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用鼠标拖动图片得到下图:
师:原来的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原来的图片被放大了。
师:继续用鼠标拖动图片:
师:现在图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片缩小了。
师:电脑中的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那你们说一说,在生活
中,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生1:我爷爷是老花眼,读报时,他用放大镜把字放大后来读。
生2:我妈妈复印一份文件时,文件被缩小了。
生3:复印机还可以将文字或图片放大。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电脑操作,使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二)新授:
二、探究新知
.摆图形。
摆三角形,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小棒,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学生独立操作。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学生汇报。
师:观察自己摆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用6根小棒摆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是用3根小棒摆的三角形的2倍。
生2:三个图形的大小虽不同,但形状相同。
生3:用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是用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3倍。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三个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边长怎样变化可以得到由6根小棒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呢?
生: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或3倍后得到由6根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师:你真棒!用到了“放大”这一词来描述,叙述得非常正确。
师:同学们再想想怎样由用6根或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呢?
生1:把用6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就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生2:把用9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就得到由3根小棒摆成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摆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叙述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准备。
议一议: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三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样说。
交流学生观察、思考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第三个三角形;也可以说第三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得到第一个三角形。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讨论:每个图形的各边用了几根小棒?各边缩小为原来的后是几根小棒?然后再用小棒摆出各图形。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
2.画图形。
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
①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请同学们说说“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生:原长方形长3个格长、宽2个格长,把它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长方形的长为6个格长、宽为4个格长。
师:你分析得很正确,同学们就按这位同学分析的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吧。
学生独立画,投影展示一名学生作品,全班评价。
②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师:先同桌之间说说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专是什么
意思,然后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投影学生作品,全班交流评价。
巩固练习。
①把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②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3题。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认识、掌握画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巩固新知:
.一组风景画如下图,从左往右看,图形;从右往左看,图形。三幅风景画虽然形状,但是大小()。
2.将下列物品进行归类:
照相机
显微镜
放大镜
投影仪
图形被放大的有
图形被缩小的有
3.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最小的正方形,再把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用小棒摆出来。
4.用火柴棒摆一个最小的正五边形,再将它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5.按要求画出下面的图形。
把各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
把放大后的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6.把下面梯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答案:
.放大
缩小
相同
不同
2.显微镜,放大镜,投影仪
照相机
3.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一根小棒,把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所得正方形的边长由2根小棒摆成。如下图
4.最小的正五边形的每条边是一根火柴棒,将它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正五边形的各边是2根火柴棒。图略。
5.按放大2倍后各边的长画出放大图形,如下图。
如下图。
6.分析:原梯形的上底、下底分别为12格、21格,缩小到原来的后分别为4格、7格;左边的腰是一个长6格、宽3格的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缩小到原来的后变为长2格、宽1格的小长方形的对角线;右边的腰是一个边长为6格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缩小到原来的后变成一个边长为2格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
画图步骤:先画下底,再画左边的腰,再画右边的腰,最后连接上底。
(四)达标反馈
.填空。
⑴可以把字放大。
⑵照片可以,也可以。
⑶分别用同样长的4根、8根和12根火柴棒摆成三个正方形。第二个正方形的每条边长都是第一个的倍,我们就说第一个图形的边长后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倍后能得到第三个图形。
⑷观察两组图片。
上面的两组图片说明图片可以或。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
⑸把一段长4厘米的线段放大到原来的6倍后,长是厘米。
⑹把长30cm、宽15cm的长方形各边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长方形的长是cm、宽是cm。
2.判断题。
生活中的照片是可以放大的。
放大镜可以放大所有的东西。
3.仔细观察下面的正方形,我们发现了:
①扩大到原来的2倍是。
①扩大到原来的3倍是。
4.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把它放大到原来的2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十后的图形摆出来。
5.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的各边放大3倍后的图形。
放大后的长方形周长是原来周长的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面积的倍。
6.把下面的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
答案:
.⑴放大镜
⑵放大
缩小
⑶2
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⑷放大
缩小
用放大镜看书,照相等
⑸24
⑹6
2.√
×
3.②
③
5.画图略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不仅能全面归纳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六)布置作业
.用12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再用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使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的长方形,一共需要根小棒。并把示意图画出来。
2.把梯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3.把下面正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4.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每条边的比。
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比。
图形A是按怎样的比放大得到图形B的?
5.下图1格代表1平方厘米。
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得的图形边长应该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面积是原正方形的倍。
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言,所得图形的边长应该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面积是原正方形的。
6.方格纸上的图形分别是和,先画出把它们缩小到原来的的图形,再画出把原图放大到原来的2倍的图形。
7.把一个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的各边长度缩小到原长度的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6 2、3.图略
4.各边的比均为2;3
4:9
略
5.4
6.梯形
三角形
画图略
7.3×=
2×=l
×1=
板书设计
放大与缩小
.摆图形
2.画图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交流探索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并且在集体交流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图形缩放的意义。与现实相结合,不仅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图形的缩放,而且使学生了解到学习本节课的实际意义及学习本知识的应用背景。
2.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堂导入流畅自然。课堂导入时,没有用以往的模式,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来导入,而是利用图片的放缩直接进入主题。
3.充分利用自学,调动学生的自信心。课前资料准备充分,并且布置了自学,给学生一个预知本课主要内容的时间,加之内容不难,稍加引导与提示,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处理主要内容,回答正确给予及时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拿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引出“放大”概念。
2.让学生观察教材第71页内容,引出“缩小”概念。
3.师生举出生活中放大或缩小的事例。
教师:由此说明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放大镜这一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数学资源
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好。
分析:本题要求将图形放大,放大倍数没有规定,但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放大时,可以先通过几个点来确定放大后的图形。也可以将每条边都放大,例如将其放大2倍,小半圆部分放大后长应占2格,高占1格,竖着的两条线段应占4格,横着的两条线段应占6格。
答案:
点拨:在做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不是把图形的面积放大或缩小,而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
三、资料链接
比例的概念为什么没有了
教材中没有给出“比例”的名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比例可以由比来定义,学生只要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就能解决有关比例的简单问题。第二,不希望学生记忆过多名词,而希望突出“比”这个重要概念。
比如在图形的放缩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张贺卡,让学生思考怎样在较小的纸上画出这张卡片。这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比的有关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提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研究。注意研究每名学生画的图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为什么侦探员只要量出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
成人身高=脚长×7-3cm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正常人的人体器官各部分具有一定比例。
我国古代就有“立七坐五盘三”之说,即以头长为一个单位,人的身高一般为七个单位。而每个人的脚长和头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身高与脚长之比基本为7:1。但是也有极少数,由于遗传、种族、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结构不在正常比例中,如矮个子大脚、高个子小脚等,这属于较特殊情况。因此,正常情况下,只要能较准确地测量出赤足长,就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大致身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其身高与脚长比例也有所差别,近年来,许多地区的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居民的身高与足长的关系进行测量统计,得出有规律的参数,如上海人身高为足长乘以系数6.75;东北地区的人系数为6.876;重庆人系数为6.856;陕西人系数为6.734。因此根据足迹推算身高除了要准确测出赤足长之外,还须考虑地区因素。
第2课时
比例尺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4~80页。
教学提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或列比例式解答,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要统一。
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随意选择两个地点,让孩子根据比例尺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可分别用城区图、省区图和中国地图以及世界地图,多角度训练,强化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l:l画图以及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图的过程。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比例尺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按比例画图的作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
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地图,多媒体。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平时喜欢读书,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老师为了能读到各类书籍,在“诸葛亮希望读书社”办了一张“孔明卡”,它长8.5cm、宽5.4cm。你们能自己制作一张“孔明卡”吗?
生:能制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并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孔明卡”?
生;我制作的孔明卡和原卡同样大,长为8.5cm、宽为5.4cm。
师:其他同学是怎样制作的?
生齐答:和原卡同样大。
师:像这样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也就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孔明卡”活动,使学生经历按比例画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比例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
(二)新授:
.认识比例尺。
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镜框的示意图。
师:能像画“孔明卡”一样按1:1的比例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吗?
生:镜框太大了,按1:1的比例在练习本上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呢?你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此问题吗?
生:可以把它按比例缩小后画在纸上。
师:自己试着画一画,画出后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比例画的。学生独立画示意图,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
生1:我把镜框的长和宽分别除以10,缩小到原来的,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0厘米。按1:10的比例画示意图。
投影生l的示意图。
生2:我把长和宽分别除以15,缩小到原来的,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5厘米。按1:15的比例画示意图。
投影生2的示意图。
师:按1:10的比例画示意图,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按1:15的比例画示意图,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5。
强调:书写比例尺时,比例的前项写1,表示图上1厘米,后项写几,表示实际的厘米数。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画的镜框示意图标上比例尺。
2.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教室黑板长4米、宽1.5米,请按1:5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示意图。黑板示意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师:比例尺1:50,是指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多少厘米?
生: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50厘米。
师:根据黑板的实际大小和比例尺,那么黑板示意图的长和宽应是多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画出示意图。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出示意图,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了解按比例画图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确定比例画镜框示意图的活动,加深对按比例画图的认识,由此引出比例尺的一般书写规则。
3.教学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意义。
师: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l:平面图中画了教学楼、语音室、操场、办公楼、图书室、微机室等。
生2:教学楼和语音室在学校的西侧、办公楼、图书室、微机室在学校的东侧,学校的中心有花坛和操场。
师:同学们从图中不但看到了这所学校的建筑有哪些,还说出了各建筑物在学校的方位。真棒!
生3:这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XX。
师:比例尺1:XX表示什么意思?
生:l:XX的意思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XX厘米。
师: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平面图的过程中介绍比例尺,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有全面的认识。
比例尺的应用。
师: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我们可以求出实际距离。
师:我们怎样求校园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用直尺量出图上校园的长度,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知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长。
生2:可以用图上的长直接乘XX求出实际长度。
生3:求校园的实际长度,还可以把XX厘米化成20米,再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实际长度,注意实际长度的单位用“米”表示。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师:接下来同学们自主求出校园的实际宽度,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测量图上宽和求实际宽度。
4.教学比例尺的应用。
出示教材第79页北京至郑州铁路线路示意图的一部分。
师:我们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那如何求出石家庄到郑州两地间的实际长度呢?
生:我们首先需知道这两个地点间的图上距离。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图上的线路都不直,可以用细线先测量,再用直尺量线;并且比例尺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错可把21000000厘米化成210千米。
生:再用210乘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即可求出。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可以从网上搜索北京到郑州、石家庄到郑州的铁路线路长度,再和你们计算的结果比一比。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让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全面认识。
(三)巩固新知:
.出示教材第78、79页“试一试”。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第78、80页“练一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和平面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达标反馈
.填空题。
比例尺1:1000的意思是的1厘米表示的1000厘米。
画出的图形与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画的。
:=比例尺或=比例尺。
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5)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9厘米
80千米
2.5厘米
l:XX00
250千米
:5000000
2.选择题。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60:1,它表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
A.160
B.61倍
c.60倍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5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100
B.1:100000
c.1:10000000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0:1,这说明。
A.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
B.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c.不能比较
(4)把一幅长60厘米、宽36厘米的画按1:20画下来,应该是下面的图。
3.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按比例尺1:4000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4.动脑又动手。
课外活动时,小明到操场练习跳远。下图是小明某次跳远留下的脚印,请测量并计算出他这次跳远的成绩是多少米。
9.在一张比例尺是10:1的精密机器零件设计图上,量得某零件长5厘米,这种零件实际长多少毫米?
答案:
.图上
实际
l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4)比例尺
(5)1:XX000
5千米
5厘米
2.c
c
B
(4)A
3.图上长:120×=0.03=3
图上宽:80×=0.02=2
平面图略
4.图上距离为1.6厘米
成绩:1.6÷=160=1.6
5.5÷10=0.5=5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根据比例尺画示意图和求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的掌握知识。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南青小学平面图
量出平面图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长和宽的实际长度。
算出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2.按1:10的比例尺画出一块长64厘米、宽30厘米的玻璃的示意图。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小芳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图书馆在小芳家的正东方向500米处,图书馆到小芳家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在图上标出图书馆的位置。
4.在比例尺为l: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4厘米,如果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在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那么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时?
5.用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和宽的比是4cm的长方形。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画在比例尺是1:2.5的图纸上,那么这个长方形在图纸上的面积是多少?
6.下图是用l:1000的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请计算出它的实际面积。
7.甲、乙两村相距1000米,准备在两村间修一条笔直的水渠,画在设计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8.按l:500画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图上量得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
9.一个精密零件长4毫米,用20: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上应画多长?
0.下面是学校篮球场的平面图。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400,表示。
如果测得图上长7厘米,实际长为。图上宽为3.5厘米,实际宽为。
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
.图上长5.5cm、宽2.8cm
实际长:5.5÷=110000=1100
实际宽:2.8÷=56000=560
1100×560=616000
2.略
3.图上距离:2.2厘米
实际距离:2.2÷=44000=440
500×100×=2.5
略
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5.4×5000000=27000000=270
270÷60=4.5
8:00+4:30=12:30
5.80÷2=40
40×=32
40×=8
32×=12.8
8×=3.2
2.8×3.2=40.96
6.3÷=3000=30
2÷=XX=20
30×20÷2=300
7.4厘米:1000米
=4厘米:100000厘米
=1:25000
8.6÷=3000=30
4÷=XX=20
30×20=600
9.4×20=80=8
0.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
28米
4米
28×14=392
7.2013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词汇 篇七
第一单元
bathroom浴室 bathtub浴缸 dishes盘子 kitchen厨房 living room客厅
refrigerator冰箱 room房间 shower淋浴 sink洗涤槽 stove炉灶 toilet马桶 clean干净的 dirty脏的 cook做饭make做 wash洗
clean干净的dirty脏的umbrella雨伞 boots靴子
mine=my+名词 我的… yours=your.+名词.你的…
第二单元
dry干的 wet湿的bus stop公交车站 school bus校车 bus driver公交司机fall降落(动词)shape形状 line线 circle圆 square广场,方形 triangle三角形
(频率副词always一直 usually经常 sometimes有时 never从不)
第三单元
mittens/mitts手套 rain雨 scarf围巾 ice冰 snow雪 spring春
summer夏 autumn=fall秋 winter冬 sun太阳 wind风 learn学习skate滑冰 ski滑雪 teach(taught)教 think认为 put on穿上 take off脱下why为什么because因为
第四单元
Christmas圣诞节 holiday节日,假日 lights灯
yesterday(一般过去时)昨天 today(一般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今天 tomorrow(一般将来时)明天 card卡片
Santa圣诞老人 something某物 thing东西 invite邀请 song歌曲 star星星special特别的open打开 toys玩具
long ago很久以前 grow into a man 长大成人be going to=will 将要 Christmas tree 圣诞树
bring(brought)带来(give物 to人)invite邀请card卡片
8.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八
雨山中心小学 刘丽华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们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7、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 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改革措施;
1、创设情景教学,给予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趣去学习。
2、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等良好品质。课时安排:
9.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篇九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xiaoxue.xuekeedu.com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xiaoxue.xuekeedu.com
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冀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_冀教版-2019最新文档11-06
冀教版五年级上教案12-11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07-21
四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06-26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08-22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0-27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试卷12-23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2-28
二年级数学上册 米的认识教案 冀教版11-11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