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考察报告

2024-08-31

植物配置考察报告(10篇)

1.植物配置考察报告 篇一

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为了解欧盟植物检疫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法规建设,学习检疫隔离温室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管理经验,3月10至23日,结合中英农业科技交流项目,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农技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英国、荷兰及法国对欧盟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欧期间,考察团拜访了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考察了英国农业部中央科学研究院、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及其检疫隔离设施,参观了荷兰温室公司、法国瑞奇公司等温室制造企业,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简报如下(检疫隔离温室技术报告附后)。

一、欧盟检疫基本情况

农业在欧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服务农产品贸易,欧盟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

(一)有效的管理模式

欧盟是一个由15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合体,奉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包括检疫政策,这种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而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

在欧盟层面,欧盟理事会负责植物检疫基本法规的制定及重大检疫问题的最终决策,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实施细则、提出经费预算、协助成员国开展检疫检验、核查疫情发生及处理情况、与非欧盟国家签订检疫协定并组织农产品进口预检等。为加强协调,欧盟成立有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参与检疫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重大检疫决策,先由专门委员会讨论评议,取得一致后,组织实施,否则须提交欧盟理事会做最终决定。

在成员国层面,通过将欧盟检疫法规本国化执行统一的检疫政策。根据欧盟植物检疫法的要求,各成员国均设立或指定了一个中央职能部门即国家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植物检疫事务的协调,并统一管理本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尽管各国的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名称不尽相同,有植物检疫局、植物保护局、质量政策局等,但无一例外均隶属于农业(农渔食品、农林)部,并通过在各地设立下属机构垂直管理全国植物检疫工作,既无内外检之分,也无农林业之别。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欧盟十分重视检疫法制建设,形成了完备的法规体系。依法检疫是欧盟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

一是体系完备。欧盟检疫法规体系由基本“法”、行政法规和双(多)边协议三个层次构成。针对全局性检疫问题,制定严格意义上的基本“法”,其核心是植物检疫法,也包括马铃薯癌肿病、胞囊线虫等10多项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法令。为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基本“法”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具体办法和程序,包括委员会令、决定及建议等110项,既有行政法规,又有技术标准。欧盟委员会还与各国签定了相当数量的双边、多边协议。

二是制修及时。欧盟检疫立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据检疫工作变化情况,不断修订行政法规,并对基本“法”做必要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尽可能符合实际需要。以植物检疫法为例,1977年颁布,其后23年内进行了大大小小39次修改,2000年又归纳历次修改,制定颁布了新的植物检疫法。

三是要求极严。欧盟检疫法规是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成员国有权通过本国立法确定高于欧盟的具体要求。如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传带某些病虫的允许量比欧盟低、发现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的禁种年限也长于欧盟。发生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欧盟分别禁种马铃薯5年和10年,英国则要求禁种6年和12年。

(三)科学的检疫做法

在农产品检疫方面,欧盟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根据疫情发生分布,将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列入名录进行检疫,确保符合既定的检疫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理事会经常对名录进行修订补充。

欧盟检疫名录分6大类,包括《禁止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随特定植物或植物产品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进境前必须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需采取特殊检疫措施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录》等,涉及有害生物、植物、植物产品及栽培介质等多达351种(类)。部分名录还根据有害生物在欧盟有无发生、植物(植物产品)是否源于欧盟、对象物关系整个欧盟还是特定保护区等,进行了细化分类,操作性极强。

欧盟各国围绕《进境前必须进行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开展农产品检疫工作。一是对名录中源于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疫。各成员国植物检疫机构委派植物检疫人员进行产地检疫,每年或每茬不少于1次,必要时作室内检验。对农产品加工、储存场所、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也要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输往其他成员国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二是对名录中来自非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验。进口农产品不管最终销往哪个成员国,原则上要在进入欧盟的第一个成员国口岸进行检疫,核发植物检疫证书(即统一的植物护照)后,才能在欧盟境内流通,以确保输入欧盟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

为确保各项检疫要求落到实处,欧盟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作物生产者和进口商进行注册登记,相关信息要伴随其生产或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力求每一批农产品都可以回溯到它的源头;二是根据需要实施市场检疫,带有植物检疫证书的农产品跨成员国边境流动时无需检疫,但在市场流通时要接受必要的核查;三是对进入保护区的农产品提出特殊要求,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保护区;四是欧盟委员会可组织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原产地预检。

(四)严格的疫情处理

欧盟要求,成员国发现新的有害生物,无论是否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只要是首次发现,都要立刻报告欧盟委员会,并通知有关成员国采取紧急调查和处理措施。必要时欧盟委员会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成员国采取紧急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予以认可或提出处理要求,采取包括染疫植物(植物产品)销毁、栽培介质及包装材料处理、生产工具、包装储存场所及运输工具消毒等处理措施。一旦确定疫情随某一批农产品传入,欧盟委员会将对其流通过程进行回溯,并通知相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调查处理措施,加强对该类农产品的检疫检验。

(五)可靠的经费保障

鉴于植物检疫的公益性和重要性,欧盟委员会适时提出增列检疫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购建检疫仪器设备。适应建立内部统一市场需要,欧盟十分重视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疫检验所需仪器和疫情处理设备。在经费分配上优先考虑进口农产品集散地、与非成员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特别是对处于农产品进出口通道位置的成员国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力度最高可达实际支出的50%。二是补助植物疫情处理。成员国一旦发生疫情,威胁欧盟整体或局部,可向欧盟申请疫情处理经费补助,用于保证检疫措施的落实和弥补检疫处理的直接经济损失,支持力度可达50%。如进一步处理关系整个欧盟的安全,还可追加部分经费。

二、欧盟检疫隔离设施

由于种苗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最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引进种苗的隔离检疫工作,将其作为防止疫情传入的最重要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隔离检疫设施,并对国外引种隔离检疫作出严格规定,配备专门人员,实施隔离检疫。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

欧盟对种苗进口十分慎重,明确任何作物都不允许大规模生产性引种。生产试验和为科研、育种目的少量引进禁止进境植物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检疫检验。如马铃薯种薯一个品种最多只能引进5块,种薯入境后必须直接运到植物检疫隔离场,进行种植和整个生长期检疫,证明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进行组织培养,只有健康的一代组培苗才能提供给引种单位使用。

(二)先进的隔离设施

为严防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装备检疫隔离场[见图1、2、3]。以英国为例,农业部在约克建有2000m2的大型检疫隔离设施,专门进行进口种苗隔离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其中检疫隔离温室耗资300万英镑,选用高质量材料保证温室的密封性,通过调节进出气流实现正负压差,用水采用封闭循环,温度、光照、湿度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隔离检疫操作程序严格,人员进出严格管理,隔离检疫废弃物如实验材料、栽培介质等均要经过高温消毒或焚化处理,确保隔离效果。

(三)完善的配套措施

为满足隔离检疫的高技术要求,英国农业部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包括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部,下设昆虫、细菌、真菌、病毒及杂草等专业技术组,有60多位专家,年运行经费200万英镑。综合实验室装备先进,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可开展pCR、血清学检测、核酸杂交等检验检测工作。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高水准的检疫隔离温室,这些机构从事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转基因研究时,都要求在隔离温室中进行。

三、欧盟检疫借鉴及我们的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欧盟一些合理的检疫做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欧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建议农业部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欧盟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开展,与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各成员国合理的机构设置密不可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经验也证明,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量大面广,农业植物检疫任务繁重,1998年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划出后,国务院仍赋予农业部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政府间协定签署等职能,加强了农业部主管植物检疫的职能。我国加入WTO后,植物检疫作为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唯一可以经常运用、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合理合法手段,将发挥非关税技术壁垒的重要调节作用,提升农业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用。为此,建议农业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充实检疫力量,做好应对WTO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植物检疫隔离场建设

植物检疫隔离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抵挡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检疫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依托国家植保工程,农业部先后启动建设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北京)和成都、广州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年底即可竣工。目前问题主要是检疫隔离场管理模式和运行经费未落实。根据欧盟经验,植物检疫隔离场属纯公益性质,管理相对独立,技术力量雄厚,财政经费充足。为此,建议农业部将植物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管理摆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管理及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确保隔离场运行经费,以充分发挥其有效防止疫情传入和检疫技术壁垒的作用。

(三)保障检疫事业经费

与欧盟充足的检疫经费相比,我国一直没有固定的检疫事业经费,导致疫情普查、封锁控制等工作难以落实,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不全,检疫决策和对外谈判科学依据不足。植物检疫是国家需要、公益事业,我国加入WTO后,疫情调查监测、风险分析、官方控制、非疫生产点非疫生产地建设、应急措施研究和对外谈判等,许多基础工作急需开展。为此,建议农业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植物检疫事业经费纳入国家农业事业经费财政预算。

(四)加快植物检疫立法进程

欧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与之相比较,我国《植物检疫条例》虽然1983年已经制定,1992年又修订发布,但近些年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有些做法与国际并不接轨。为此,建议农业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法》纳入立法规划、组织立法调研并起草法律文本。

二OO二年四月

2.植物配置考察报告 篇二

1 古今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与象征

从原始人类把树木当成“神木”的原始崇拜开始, 植物就已经渗透着文化内涵。儒家文化的“比德”思想、古代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赋诗感怀, 影响造园文化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牡丹花预示着富贵, 杏花表达幸福, 木棉树代表英雄, 柳树意寓依依惜别以及桃李象征门徒众多等等, 不同植物的特性被古人赋予了良好的寄托和不同的情感含义。与此同时, 植物景观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种的不同地点也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人文内涵, 比如学校常常栽种碧桃、绿叶以表达“桃李满天下”;绿篱修剪成方圆形状以隐喻“无规矩不成方圆”来赞扬严谨的教学风气;书香世家多种植竹、梅、松这“岁寒三友”以表示坚贞节操的人品等等。

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时代赋予的人文内涵之外, 植物的文化内容有时还会融入诗文、碑刻、对联、匾额等“点景”, 起到点石成金、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欣赏者通过这些文字产生联想, 产生弦外之音、景外之景, 升华精神境界, 产生别样的游园情趣和想象。

2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的问题与特点

园林艺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最好的装饰品, 也成为了展现“城市新形象”表达新主题的最佳配饰。然而, 园林发展的迅猛势头在成为潮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市在进行园林配置的时候急于表达自身的进步, 没有做到真正的文化契合。设计师们为了展现城市的现代化, 往往在设计手法上崇尚所谓的后现代, 盲目跟风和抄袭西方的各种设计形式, 甚至东拼西凑, 不仅丧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 也没有表达出清晰的文化主题和民族或者地域风格。

再者城市园林的设计者在市场化的大潮中逐渐商业化, 为了所谓的建设城市“新形象”不断更换植物, 塑造不同的主题, 急于见效却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成为经典。设计师缺乏创新精神和设计理念, 在复古和后现代的幌子下进行所谓设计, 把抄袭当成继承传统、效仿当成时代表达, 造成园林艺术鱼龙混杂, 没有实质内容。

除此之外, 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在摆脱传统束缚, 创造新意的过程中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古典园林讲究统一和规律, 用单一的植物烘托出独特的主题, 用规律的设计来创造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现代园林在融入现代文化潮流时努力做到植物运用的多元化, 创造各种不同的搭配效果, 但也因此常常造成植物景观的配置不科学, 植物之间互相影响, 效果不能持久, 反而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 没有遵循植物的生态规律。而且, 园林设计也因为混搭而造成没有主题和文化氛围, 形成的只是石头与植物的胡乱堆砌。

3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与应用

首先,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配合城市建设,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城市的文化和民族以及地域特色。市花市树是每个城市居民投票选出并通过审议, 受到大众广泛喜爱同时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品种, 它的选择必须紧扣城市历史人文内涵, 并且是具有契合城市主题的象征意义和极具地域特色的常见植物。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和应用过程中应当参考城市的人文内涵, 将市花市树融入城市园林的建设中。

其次, 植物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 传统的古典园林往往是私人和贵族所有, 具有贵族的特性, 艺术性较强, 并讲究统一和规律。现代园林配置应当在参考古典园林的同时结合时代特色和文化要求改变配置的理念。城市或社区公园、开放性绿地逐渐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园林植物不能再一味的讲究高贵、艺术、统一, 而必须变得更加大众、科学而多元多样, 既满足普通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也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引进多元的植物品种从而创造出大量新奇有趣味的植物景观。

另外,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还可以参考公众的意见, 鼓励公众参与。园林是为公众建设的休闲场所, 设计不适宜太复杂、太艺术, 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植物造景时, 必须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感受出发, 考虑观赏使用的人的需要, 追求舒适自然、简单方便, 增加园林的亲和力。

4 现代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是力图通过各种园林植物的艺术搭配, 综合考虑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展现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美感, 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交相辉映的景观, 表达特定主题或意境并具有特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园林设计是以植物景观为主要元素, 而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 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搭配不当或者选择失误而导致的后期重栽或者浪费问题。可持续发展是针对植物本身的生态规律而言, 首先就必须运用生态原理, 遵循自然规律, 比如绿地设计就要求在平面上有系统性、空间上有层次性、时间上有相关性。与此同时, 植物造景还应当遵循自然界植物的群落发展规律并利用植物环境的资源价值, 最大程度的模拟自然界的群落搭配、实现生态的最佳平衡并力图构建生态保健型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环保和养身功效。

5 总结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3 000多年的历史, 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明, 也赋予了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华宝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和设计理念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借鉴宝库和珍贵文化资源。因而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一定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植物文化。在此基础上,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还必须与时俱进, 融入现代元素, 在保持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将文化与大众融合、内涵与流行交错、意蕴与特色贯通, 继续发扬中华园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并且严格遵循植物的生态生长规律和自然搭配效果, 让植物造景实用美观又环保健康, 实现园林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植物作为现代园林文化的符号在不断的传达创作者的理念或者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出现。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 植物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意境应当作为弘扬文化的最佳代表, 在现代园林配置中得到更为广泛而恰当的应用, 并适应时代的潮流,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实现配置的科学合理、多元大众, 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植物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鸣灿, 林萍, 潘耕耘等.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8)

[2]刘芳, 姚锦.园林植物文化景观特点及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 2008 (9)

[3]黎伯钢, 李德祥.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0)

[4]车生泉, 郑丽蓉.植物配置系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园林, 2004 (1)

[5]胡湛, 李斌斌.园林植物文化漫谈[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 2009 (8)

3.浅析园林植物配置 篇三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质量;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29-1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因此,作为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力求达到形和美的和谐。和别的工作一样,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有其特定的步骤、方法以及原理。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类园林植物的功能、特性,以便取舍,合理布局。其次要把握设计要点,重点研究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铺地材料以及园址构筑物的关系,制定配置方案。想要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园林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众所周知,从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而园林植物的概念更具有针对性,它指的是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根据植物功能和景观效果的不同,园林植物分为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两类。其中,园林树木因其观赏性能较强,主要应用在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它一般分为三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这三类园林树木各有其特点:乔木类植物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m),有明显的主干;灌木类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藤本类植物都有很多吸盘、卷须钩刺,缠绕性很强,多数匍地生长;而园林花卉作为园林植物的另一类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花卉指的是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狭义花卉则只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同时园林花卉也有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区分。只有明确了园林植物的概念,我们在实际的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尽情发挥。

2 营造园林植物层次感

园林植物配置为了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应避免造成不同植物间视角上的抵触。因此,营造园林植物层次感也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要达到更好的植物层次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做:(1)根据实地情况,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段体现植物层次。这里的手段一般指的是改造地形、整形修剪、加入创作技法等。在园林设计与施工中,很多地形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进行筑山理水、堆土造丘等改造。比如:在绿化屋顶花园的过程中,可将地面整成乌龟背形后再种植地被植物,既利于排水,也避免了同一平面中布局的呆板。此外,在修剪植物时,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将绿篱修剪成波浪形,将灌木修剪成球体等,通过这些措施控制植物的生长,达到植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效果。在施工中,经常会用到孤植、列植等布置方式,并结合组景、点景等造园手法,借助植物层次体现园林景观的特色和风格。(2)通过利用建筑、山水、园林小品衬托层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衬托植物层次的方法。总的来说,植物品种繁多,色彩各异,为了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将植物的叶色作为考虑重点;选择一种基色,其他颜色作为点缀,保持色彩的均衡;要与季节变化和周围的建筑保持色彩的协调。

3 挖掘植物特色,重视植物多样性

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很多植物千奇百态,本身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植物,科学配置,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发挥他们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设计师的配置使用。因此,我们应挖掘不同植物的特点,以便与其他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例如:某些落叶乔木色彩丰富,生长速度较快,我们可以搭配一些常绿树种,构成复层群落的上木部分。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季相配置植物。比如:春天可以选用迎春、桃花、榆叶梅、蔷薇、玫瑰等,夏天可以选用木槿、紫薇等,秋天可以选用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天可以选用油松、桧柏、龙柏。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一致,有的可观叶,有的可观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合理设计。此外,为了提高植物的观赏性能,我们也可以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使游人对景物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基础上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门学科,值得我们深究。它不是简单的植物堆积,而是园林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作为园林设计人员,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明确各类植物习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智慧科学配置,为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蘇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

[3] 赵世伟, 张佐双.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4.园林水景植物配置 篇四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

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 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如何移植北方地区大规格针叶树

移植大规格针叶树,首先应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和树形的完整性,经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

移栽时机

适合移植的季节,在不同区域略有差异。但是,原则上都应该在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春季移栽以3月初到5月之间为宜;雨季移栽最好在6月底到8月初进行;而秋季起苗,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

若在夏季移栽亦可以。要注意的是,移栽时要稍微做大土球,同时尽量选择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苗随

栽苗随浇水。

做足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苗地的踏查,踏查对象包括苗地的土质及含水量、交通环境和气候因子。

栽苗地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地、定点、挖坑,坑径应比土球直径大60厘米以上。苗木的筛选和分级。

运输工具、人员配备、起苗及栽种工具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拟定移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是移栽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苗木挖掘和包装

起苗前用草绳或麻布包扎树干及主枝,方便起苗并减少枝桠在装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有明显树干的要用草绳缠到分枝点,防止装卸时机械损伤。

移植时对树木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在起挖土球前应将苗木用架杆支撑,防止起苗过程中歪倒。

挖掘前还应该清除树下的腐殖质层和地表松软土,然后确定土球直径的大小。按照教科书上规定,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8至10倍,而行业标准则普遍规定,苗木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至8倍。

但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球直径。一般来说,决定土球直径的因素包括:移栽季节、苗木种类、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以及苗木地径大小等。当土壤含砂量较大或含水

量较大时,应适当减小土球直径。土球的深度为土球直径的0.8倍左右。土球的底部越小越好。土球包装应包紧、包密,以草绳不松,不露土为准。包装材料用蒲包、草绳、麻布、无纺布等易腐材料,栽种时不必将其拆除。

装卸和运输

由于苗木规格较大,大都采用机械装卸,所以在装卸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问题,杜绝人员受伤,尽量避免苗木机械损伤。

运输过程中,若长途运输,车速不宜过快,并给苗木用苫布、席子、塑料膜等加以覆盖,防止苗木失水风干。运输期间应检查包内温度和湿度,如包内温度高,应将包打开适当通风。

苗木栽植

栽植前可适当修剪苗木的干死枝、病虫枝和重叠枝,树头顶芽死亡的应换头。苗木入坑前,在坑穴内施以基肥,基肥以腐熟后的牲畜粪便为佳。苗木入穴之后,土球应该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后将苗木调直,填土,将土夯实,切忌夯土球。夯实苗木后,搭设支架,做树盘,树盘直径应大于坑穴直径。

由于运输过程中,苗木经常会出现严重失水的情况,所以在栽种时,要随栽随浇水。水要浇足,将土球泡透为止。5至7天后扶植并浇第二遍水。地干后锄地保墒,提高地温。

定植后苗木养护

相比阔叶乔木,针叶树的养护较为简单,即使是规格较大的苗木,采取正常养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针叶树的松蚜虫和松稍螟的防治要及时。松蚜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松稍螟以人工机械防治效果为佳。

总体来讲,大规格针叶树和阔叶树的移栽区别在于六个方面。

1.针叶树移植相比阔叶树移植,其季节范围更广,阔叶树的移植应在发芽前和落叶后进行;2.大部分阔叶树移栽前需要进行修剪、疏枝,展叶后则需要做疏叶、喷防蒸腾剂等工作,而针叶树完全可以不修剪;3.部分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法桐、国槐等,在移栽季节裸根即可成活,针叶树则必须带土球;4.栽种时,阔叶树宜栽深以抗旱,针叶树宜栽浅以抗涝;5.大多阔叶树对水肥要求较高,更讲求对树冠的修剪,而针叶树更耐贫瘠、耐旱,也不需要过多的修剪,所以在养护方面更简单,更节省成本;6.部分阔叶树如法桐、紫薇、马褂木等在移栽之后,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做越冬保护,针叶树除雪松之外普遍不需进行越冬保护。

街头小游园设计

兰芳芳

摘 要:街头小游园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城市公共绿地,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好坏,并反映城

市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阐述了街头小游园的规划要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街头小游园;设计

近些年,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各个城市纷纷选择了大的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和城市中心公园为突破点,而接近居民生活的多样化街头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和漫步道的建设却相对乏力。城市街头小游园作为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媒介之一,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园林绿地,成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满足休憩需求、放松身心、就近赏景、融于生活的最佳场所,同时也对场所小气候有所改善。1 概念

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引自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 ])可以看出,街头小游园属于城市公园绿地,它是介于市级和区级公园之间的和居住区小游园中的一种,也称微型公园。街头小游园是独立的城市公共

绿地,一般面积较小,布置灵活,不拘形式,设施简单,多以植物种植为主[4 ] ,可供居民短时休息、散步之用,面积约为5ha 左右,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0.75km ,10min 即可到达[5 ]。常见 的街头小游园应当全部或部分包括:园林花草树木,安静的休息空间,儿童游戏空间,适当的体育活动空间,可以开展集体 活动的较大的空间。街头小游园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空间,为城市增添自然景致,提高城市景观的艺术效果,给人们提供游憩和交流的场所,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整合性和凝聚力[2 ];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当地经济。2 设计要点

一个有生命力的、受居民欢迎的街头小游园应当尽量做到:位置应在能看到并易于接近的地方;园林空间内部和外部都应美观、具有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各类使用者活动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保证一个群体的活动不会干扰其它群体活动;充分考虑日照、遮荫、风力等自然因素,有效组织空间,结合植物种植,保持街头小游园环境在生理上的舒适;令使用者有安全感;进行无障碍设计,让残疾人也能同健康人一样享受游憩生活;通过适当形式使居民参与到街头小游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中。2.1 选址

街头小游园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周围的任何因素都会决定公园的用途、使用者的类型、使用时间和活动内容。总的来说,街头小游园的选址应使周围0.75km 半径范围内 的使用者可以步行抵达。此外,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建设地的小气候对其利用情况的影响。2.2 入口和边界

街头小游园的入口需要精心设计,应当突出其位置,使路过的人都能注意到它,例如在入口处采用引人注目的铺装、种植醒目的行道树和特殊的植物、设立报刊栏和公告牌、设置座椅等方式来突出入口。由于街头小游园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其边界应当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禁止游人进入的绿地可以作为边界种植,既可以起到保护绿地的作用,又减弱了街头小游园的封闭感;对边界处的建筑物

立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尽量加以利用,如进行各种形式的竖向设计,丰富园林空间。此外,对临街边界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2.3 功能区和游戏区

街头小游园较小的面积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其使用空间应比观赏空间更重要,观赏空间应具有双重功能。在远离街道的地方,提供一些与主要活动空间分隔的较为隐秘的小空间,形成供居民私下交谈和独处的较为安静的空间。将喧闹活动的场地安排在其产生的噪音可以被附近交通等噪音掩盖的地方,即靠近街道的空间,以降低这些活动对街头小游园内的其他活动及附近住户的影响。儿童通常是街头小游园的主要使用者,设置游戏区是十分必要的。在条件的允许下尽量为不同

龄段儿童提供分开的游戏区,充分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最好在儿童游戏区周围为提供座椅,以方便家长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提供小型喷水池或水塘,满足儿童亲水、爱水的天性;设计时应该考虑给儿童提供可躲藏的空间,用于儿童游戏、闲坐和交谈;对各种游戏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4 种植设计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植物种植设计在许多城市开敞空间设计实践中被进一步强调,作为现代城市开敞空间的街头小游园,当然不能缺乏植物的合理种植与安排。总体来说,街头小游园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如:雪松、玉

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柿树和应时花卉等,使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呈现较为强烈的色彩、形态等变化;还应乔灌花草相

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植物的选择要遵守适地适树原则,选择耐久、耐踩踏、没有毒性、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可迅速成景的植物;兼顾立面绿化,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景

观效果。最终应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的目的。儿童活动区内的种植设计要求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与儿童身高适合。一般采用生长健

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使

他们在娱乐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实践活动对奇妙的自然界有所了解,并且增加对自然的热爱。老年活动区应选择高大的乔木为老年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对于大多数中青年户外活动的人群要通过自然流畅的林缘线,与丰富的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草坪和繁茂的行道树最好布置在临街的一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共同构成美丽的街景。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街头小游园面积较小,园内应当尽量不设置禁止游人入内的纯观赏性的绿地,以提高街头小游园的实用性。2.5 地面及公共设施

街头小游园的地面铺装应当在尽量简洁的前提下,做到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标示出不同用途的园林空间,尽量少的使用观赏性的草坪,提供一定面积的可供人们进行某些活动(如滑板、旱冰、球类运动、武术舞蹈等)的硬质地面。街头小游园中园椅、园桌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一般成年人的使用需求,还应当充分考虑并重视老年人、儿童的使用需求;

5.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篇五

关键词: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生态保护

一 启开历史长卷,纵览西溪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湿地风貌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时不超过 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6公里。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的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一期面积3.2平方公里,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

西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历史上有“副西湖”的美誉。西溪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1600多年来,西溪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

清雍正《西湖志》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由宝石山背陆行,绕秦亭山,沿山十八里,为宋时辇路,抵留下……,水道由松木场进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以后,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西溪在历史上书写过辉煌灿烂的华彩乐章,曾有庙108座,寺院60多处,坞18个,桥18座,名泉18处,还有50多处名人别墅及诸多名人古墓。

二 打响“双西”品牌,精心建设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绿化工程

近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西溪湿地受到城市建设和开发的严重侵占,同时,随着湿地内居民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展,湿地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周边地区的快速开发也严重威胁着西溪湿地的生态和环境质量。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遭到了破坏,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特别是在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管理这对矛盾中,由于开发的快速挺进,造成城郊环境和文化的大幅度衰退屡见不鲜。我们遗憾地看到,自然风光在消失,生活污水在横流,湿地和柿子树在消失,绿地与绿地之间似曾相似,那些几千几百年业已存在的特征逐渐丧失,视觉、空气等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不让成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了不让成片的柿子树轰然倒下,为了不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妙景致成为幻想,为了不让成片的水塘消失殆尽,参照国外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等科学研究成果,恢复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

自2004年8月,经公开招投标,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未来几年内,将在约11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设立五大特色保护区,即生态保护培育区、民俗文化游览区、秋雪庵保护区、曲水庵保护区、湿地自然景观保护区。

根据调查,西溪湿地共分布着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 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香樟、枫杨、柳、柿、桑、构树等等。区内陆地绿化率达85%以上,除水稻、蔬菜类外,种子植物以分布多少为序,在岸上的主要有:胡桃科的枫杨,杨柳科的河柳,柿树科的柿,其中盆柿较多,方柿较少,油柿极少,禾木科的早竹,桑科的桑,楝科的楝树,玄参科的泡桐,樟科的香樟,榆科的白榆、榔榆,锦葵科的木槿,蔷薇科的野蔷薇,梧桐科的桃等等。水中蔓生着苋科的喜旱莲子草,少量雨久花科的凤眼莲等等。浅水池塘有睡莲科的莲,菱科的四角菱,零星分布的禾本科的芦苇等等。树林中有夏候鸟,如杜鹃科的大杜鹃,雨燕科的针尾雨燕等。

为切实打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农耕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寺院文化和水乡文化,集中展示西溪湿地春夏秋冬“四时幽赏”,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西溪湿地植物配置中,运用“三保”原则,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了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了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

主要树种选择有:

1.基调树种:梅花、香樟、柿树、杨柳、枫杨

2.主绿化树种:

上层木:大乔木有香樟、紫楠、天竺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广玉兰、雪松、枫香、银杏、无患子、金钱松、香椿、珊瑚朴、垂柳、水杉、池杉、栾树、杂交鹅掌楸、七叶树、乌桕、山毛榉、青冈栎等。小乔木有红枫、樱花、山茶、鸡爪槭、红叶李、山玉兰、红玉兰、木笔等。

中层木:花灌木有碧桃、海棠、杜鹃、月季(包括月月红)、红花继木、紫薇、木绣球、金丝桃、棣棠、石榴、含笑、紫荆、金钟花、火棘、杨梅、香泡、早园竹等。引进植物(园艺类)有八仙花、溲疏、山梅花、金雀儿、金缕梅、金叶皂荚等。

下层木:莲类、水芹、水毛茛、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荞麦、野豌豆、玉簪、姜花、鸢尾、矢车菊、荸荠、菱角、蒲公英等。

至于统称为芦花的芦苇、芦荻、芦竹、白茅作为主要地被,以片植为主。

具体对策与措施:

展示农耕文化 在详尽了解水草、本草、竹、木等野生植物和鱼、鸟等动物资源分布和农田耕作、灌溉的基础上,力求勾画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图象。用桑树、桃树、柳树,体现“千条弱柳垂青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恢复了桑基鱼塘,在田埂地角,纤陌纵横之处种植了时蔬叶菜。尤其是采桑时节,罗敷女采桑忙的农家情怀尽情彰显。

为了达到总体效果,主要配置香樟、柳、柿、枫香、银杏、紫楠、水杉、枫杨、大叶柳、木荷、白栎、麻栎、栓皮栎等等,起到烘托景区的作用。特别是作为蒋村特色树种——柿树,我们又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与原有的柿树进行更新,更充分地保持西溪湿地的特色。在桑树的种植上,也是采用老桑与新桑夹杂种植,既体现植物的观赏多样性,又集中体现了采桑文化。

适当地种植一些果树,也体现湿地与人的和谐共存。在房前屋后以及田埂上种植果树,与原有的果树相得益彰。

弘扬名人文化 保护古树名木,特别对位于五标段民俗文化区的百年古樟树进行保护,体现其古树参天,苍劲虬枝。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在植物配置和叠山筑水中,涵盖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侧重于文人园林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治性情、表现隐逸者,从单纯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树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出现了诸如“壶中天地”、“须弥芥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趣,可以说,每一个布局都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都将之视作一幅作品来体现它的风骨神气。尤其是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渲染寺院文化 在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处选址复建寺观。根据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的特性,在主要殿堂栽植了松、柏、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适当烘托宗教的肃穆气氛,而在次要殿堂、生活用房和接待用房的庭院内则多栽植花卉以及富有画意的观赏树木,有的还点缀山石水局,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情趣,使其成为文人吟咏聚会、游人驻足留连的理想休憩场所。主要配置了梅花(体现香远)、竹(体现清深)、松(体现不畏严寒)、桂树(体现清新芳香),茶树(体现清妍)以体现寺院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嘉树夹牑,森树烟凝,石迳苔生,芳杜匝阶,庭列修竹,檐拂高松的幽邃静谧,也体现了城市湿地闹中取静的立意。

凸显民俗文化 作为民俗文化工区的标段,如何集中展示民俗文化是重中之重。对于亭阁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凋的处理,我们深知大俗大雅乃一线之隔。在实践中,我们参照了许多造园个例并现场踏勘,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梨、杏、梅,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而沟渠水边则片植柳、榆、槐、椿等乡土树种,使之榆柳成荫,青槐绿椿。尤其是在平缓之处植梅万数,种桃千株,春风沉醉之时,绿萼红嫣,粉白鹅黄,芬芳馥郁,景致绚丽。

传承水乡文化 为体现“石磴礁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的意境,在道路布设、景观组织上力求朴素雅致,体现园池平衍、果菜葱青、折藕浮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的自然风貌。在村落特别是庵堂附近配置早园竹、雷竹、箬竹、水竹等竹数亩,表现水乡灵性。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造园主旨 在筑山理水时,考虑湿地地势多为平缓低洼,少有起伏,难免单调。因此,随地形及景色之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利用洲、岛、桥、堤、荡、滩、木栈道等手法将大水面划分为若干不同形状、有聚有散的水域,使江南水乡湿地烟水迷离、亲切幽邃的气氛尽现,应合“一曲溪流一曲烟”和“西溪之胜,独在于水”的特点。

西溪的建筑式样繁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牌楼等建筑。力求达到室内外空间通透,木构件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均工艺精致。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多样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建筑房舍力求疏朗,叠坎驳岸力求简远,总体结构讲求起承转合,疏密有致,轻重急徐的韵律,呈现清水涟漪、曲水流觞、林茂花繁、绿野松啸的自然环境。参考文献:

[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制订,1982修正 [2](明)计成.园冶

6.园林植物绿化配置 篇六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 (1) 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 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 (3) 多种植物配植时, 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 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 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5) 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起到突出植物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2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

植物配植的视觉效果与植物的外形有密切关系。植物外形的类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纺锤形与圆柱形植物可以引导视线向上, 突出了空间垂直方向和高度感, 该类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以超过实际高度的感觉, 如果与低矮圆球形植物和展开形植物种在一起, 会形成强烈对比。水平展开形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 宽度和高度几乎相等, 展开形植物的形态使植物构图产生宽阔感和外延感, 并会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展开形植物与纺锤形植物和圆柱形植物配植形成对比效果。

3 植物群落配置

自然式园林造景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艺术再现, 其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也应是自然群落的提炼与再现, 并与其它自然环境结成整体。然而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其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由于具体园林的地理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大多与所要再现的原型的这些条件不尽相同, 因而适于在其中生存的植物群落形式也不可能与其自然原型完全相同, 而且从艺术的角度要求,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不应该是对自然群落的简单模仿, 而应该在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了解当地具体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4 植物造景

4.1 孤植

在园林绿地中配置单株的树木, 以其姿态、色彩构成独有的景色。孤植树往往位于构图中心成为视线焦点, 形成优美的形态, 而且在植物学上还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孤植树应该选择寿命长、体形壮观和枝叶姿态或色彩上有特点的树种, 并要有别于附近其它树木。孤立树一般种于草坪中、林缘外、水边或建筑物的一旁, 最好能有背景衬托。种植地点要有相当的空间, 在几个方向保留适于欣赏的距离。

4.2 对植

在规则式庭园中, 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把两株或两丛同种树对称栽植起来便形成对植。在构图上对植能起到烘托轴线上主景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门口的两边, 进行对植具有庄严、宏伟之感, 还能起到夹景的作用, 增强景物透视的纵深感。

4.3 丛植

用一定的构图方式, 把几株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配植在一起称为丛植。丛植起来的树叫树丛, 它外缘弯曲, 内无行列之分, 是一个造型优美的综合体。树丛布置在庭园中心, 它不仅有遮荫的作用, 也可作为主景或配景使用。

4.4 行列植

行列植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 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成行栽植乔、灌木。行列植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庭园中或道路的两旁, 作为绿柱、绿墙、绿篱等专用, 是庭园中比较整齐、单纯、有气魄的景观。在较大的住宅庭园中或小块绿地四周常用行列植的绿篱来分隔空间, 防止噪音;行列植可以保护内部绿地、草坪、花卉, 并可与花台、座凳结合创造适用的庭园景观。

4.5 树群

也称树丛, 在植物配置中选择几株至十几株同一种树木或种类不同的乔木、灌木种植成相对紧密的结构, 以表现出树木的群体美, 其中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称为孤立树群;以一种为主, 配以适量的其他乔木、灌木、常绿树称为混合树群。

4.6 林缘

7.园林植物配置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配置;园林功能;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8-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逐渐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审美观。而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必要材料,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和趋于完美的配置方案,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的配置设计,是园林设计师的结晶,也是我们园林文化艺术的直接体现。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合理选择植物

植物的选择,是园林配置设计的首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同的园林植物,生态和形态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因地制宜,掌握不同植物的特性,物尽其材。总体来说,植物配置依据有以下几种:

1.1 本地的环境条件

这里所说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和土壤两个方面,其中,气候是考虑首选,因为气候会影响植物的生存,进而影响植物的配置。选择园林植物时,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晰,乡土植物是主要的配置对象。这样可以为园林植物提供正常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地区植物风格的不同。另外,土壤环境主要是指当地的pH值,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条件不同,pH值范围也是不同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酸性土壤,其土壤成分含有较高的氢离子和铁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偏少,而碱性土壤是指那种含有较高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而氢离子较少的性质的土壤。据调查,我国北方多是中性偏碱性土壤,适宜柽柳、枸杞、锦鸡儿、榆叶梅等植物的生长,而南方多中性偏酸性土壤,适宜种植山茶、杜鹃、米兰等植物。

1.2 符合环保要求

近年来,环保作为社会的主题,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园林配置作为一项和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样要响应环保的号召。在众多的园林植物中,有的具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有的具有防沙固土、防火杀菌、隔离噪音、拦截有害气体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熟悉每种植物的功能,根据当地的环境需要,合理配置。

1.3 了解绿地的性质

在街道绿地、庭园绿化时,应提前掌握绿地性质,以便选择适当树种进行配置。最后,园林植物配置中,不能只求数量,不关注效果。用于种植配置的植物种类,要按照园林设计的原则,合理分配,以求园林布局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巧妙配置,增加园林建筑空间层次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拥有层次感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分层配置,可以让不同的植物合理搭配,扬长避短,以达到观赏的效果。例如:很多植物枝繁叶茂,其交织成的网络网络稠密到一定程度,便会给人一种界面的视觉效果,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只要巧妙利用,同样可以达到和谐之美。例如:园林植物适当配置,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周围建筑相呼应,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园林植物离不开建筑环境,所以配置植物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周围的建筑因素。如果园林建筑围合的空间,面积比较大,但是高度有限,不进行适当植物配置,就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而枝繁叶茂的林木则可以補偿园林建筑高度不足,提升空间感。这时,可以考虑广种密植的乔木,让它们在园林建筑之上再形成一段较稀疏的界面,可以起到围合空间的作用。

3 合理搭配植物形态和色彩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以便配置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避免造成视角上的抵触和繁杂。例如: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要相互搭配,互相结合,这样不至于出现植物色彩单调的现象。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些组合大大提升了观赏性能,延长了观赏期。而观叶树作为景观的门面,应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除此之外,很多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也是不错的配置方式。我们应在视觉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争取将园林的观赏性能发挥到极致。

4 结语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巧妙的技艺的结晶,也是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的直接体现。园林植物配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需要科学的设计,严谨的施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在提高自己欣赏水平的同时,为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增砖添瓦。

8.浅谈园林植物与山石配置 篇八

摘要:山石与植物是园林中的重要造景要素,在园林中经常组合造景。分析了园林的设计原则,植物的配置方式和植物与山石的配置形式,以期望对园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园林植物;山石;配置

在园林中,当植物与山石组织创造景观时,不管要表现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还是植物,都需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组合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一、园林的设计原则

1.全局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有全局性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2.景观性原则

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均衡性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过繁多、枝叶过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二、园林设计的植物的配置方式

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观花和观叶树均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

2.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阴、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三、山石在现代城市园林中应用

1.可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园林尤其重视这一点。或以山为主景,或以山石为驳岸的水池为主景。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为基础来变化。

2.可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中国园林善于运用“各景”的手法,根据用地功能和造景特色将庭园化整为零,形成丰富多彩的景区,这就需要划分和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手段很多,但利用假山划分空间是从地形骨架的角度来划分,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特别是用山水相映成趣地结合来组织空间,使空间更富于性格的变化。

3.可用作驳岸、挡土墙、护坡、花台和室外器设

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在坡度更陡的山上往往开辟成自然式的台地,在山的内侧所形成的垂直土面多采用山石做挡土墙。自然山石挡土墙的功能和整形式挡土墙的基本功能相同,而在外观上更显曲折、起伏,凸凹多致。

四、植物与山石的配置形式

在园林中,当植物与山石组织创造景观时,不管要表现的景观主体是山石还是植物,都需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与植物组合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富的植物配置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界高山与植物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1.植物为主、山石为辅

以山石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通常是将多种花卉植物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转角处以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可形成花境,这样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头的镶嵌使景观更为协调稳定和亲切自然、更富有历史的久远。现在一些城市的许多绿地中都有花境的做法。

2.山石为主、植物为辅

在园林中,可以在庭院的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看到特置的大块独立山石:在现代的绿地和公园内,山石也经常被安置于居住区的入口、公园某一个主景区、草坪的一角、轴线的焦点等形成醒目的点景。在山石的周边常缀以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形成了一处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这样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方式因其主体突出,常作为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具有多重观赏价值。

五、结语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宜人、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石是叠山的材料,也是造景装饰材料,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山水自然景观。由于山石浓缩着自然山川的灵气神韵,包含着强烈的自然特性,又有着奇特丰富的外表,坚硬刚韧的内在特点,它们和植物相互搭配可以相得益彰,提升二者的综合景观效果。山石和植物合理搭配种植这种造景模式,正逐渐成为现代庭园设计中的一大主角。

在园林中,植物已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植物,山石也已不矿物学意义上的山石,它们已由纯自然的客观存在物转化为园林的主观存在物。“位置得宜”就是说必须将一花一石安置得当,使它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的性灵,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从而创造出园林美。因此植物与山石的配置要体现出整体美、自然美,要注意形式与神韵、外观与内涵、景观与生态的统一,让人们在欣赏和感受外形的同时,能领悟到深邃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梁伟勤.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J].广东建材,2005,(10)

[2]李会萍,任玉江.常见园林小品及其植物配置[J].河北林业科技,2005,(S1)

9.植物配置考察报告 篇九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6)

10.植物配置考察报告 篇十

关键词:色叶类藤蔓植物;分类;选择与应用方式;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07-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我们周围由于发展而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为了构建良好的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和增加绿量,我们经常在城市绿化和室内美化中运用藤蔓类植物来增加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运动性和净化空气的能力。色叶类藤蔓植物既作为藤蔓植物又作为彩叶植物,它的应用逐渐广泛,为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景观色彩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目前对于色叶类藤蔓植物的研究却没有。本文通过对彩叶植物和藤蔓类植物的研究,综合其特征,提出了色叶类藤蔓植物的概念和应用等方面,相信会对色叶类藤蔓植物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

1 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应用概况

人们希望生活在既舒适又美丽的环境下,色叶类藤蔓植物一直是室内和室外良好的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调节植物。色叶类藤蔓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极具观赏价值。色叶藤蔓植物通过攀援、匍匐、垂吊方式向周围生长,生长速度非常快,很适合道路、房屋、围墙、阳台等地方栽种,虽然我国的色叶类藤蔓植物资源丰富,但是我国应用的色叶类藤蔓植物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例如可利用的种类少、适应性差、色彩单调、搭配不合理等等。如何使色叶类藤蔓植物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应用的品种更多、色彩更多更丰富、覆盖更加全面、生态适应性更好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为此色叶类藤蔓植物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2 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分类

目前对色叶类藤蔓植物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当前我们把它定义为植物自身不能直立,只能以多种方式借助于它物向上生长,或匍匐于地面生长或垂吊生长,并在生长季节全部或部分叶片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具有柔软而长的茎,叶或特殊器官的一类植物。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它是一种叶子不是单纯绿色的藤蔓类植物。例如叶子全部是黄色的金叶华中悬钩子,中间叶子为白色的金心吊兰, 也有叶子边缘是黄色的花叶长春蔓等等。

2.1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分类

2.1.1 攀援类 攀援色叶类藤蔓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缠绕或具有特殊的器官而攀援,少数植物具有两种以上的攀援方式, 称为复式攀援。这类植物通过对林缘、岩石、假山、树干等周围环境的适应,不断的进化变异,形成了不同的向上生长器官。如扶芳藤依靠吸附作用而攀援向上生长。

2.1.2 匍匐类 此类植物不具有缠绕能力或攀援结构。茎有时虽细长或柔弱,但缺乏向上攀升的能力,通常只匍匐平卧地面或向下垂吊,是地被、坡地绿化及盆栽悬吊应用的优良材料。叶面上布有白色网脉的白网纹草,叶脉清晰,叶色淡雅,纹理匀称,在花盆里栽培,通过匍匐平卧地面生长,置于桌面或案头,显得格外雅致,深受人们喜爱。

2.1.3 垂吊类 此类植物既不攀援也不匍匐生长,植株或因附生而向下悬垂,或因枝条生出后向下倒伸或附垂,在园林中一般用于岩壁绿化,盆栽或悬垂应用。如吊金钱叶面上具有白色条纹,其纹理好似大理石,多作吊盆悬挂生长,可放置于阳台、窗臺、居室等处,使茎蔓绕盆下垂,飘然而下,非常漂亮。

2.2 根据植物叶片表现出来的颜色分类

2.2.1 单色类 在正常生长过程中,整个叶片在某个或全部阶段表现出一种稳定非绿色颜色的藤蔓类植物。如佛甲草在生命过程中叶片表现出金黄色,紫竹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紫色等。

2.2.2 双色类 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叶片本身或叶片与叶脉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两种不同稳定颜色的藤蔓类植物。如叶片边缘为黄色的花叶长春蔓,叶片中间的白色的金心吊兰,叶脉为白色的白网纹草等。

2.2.3 多色类 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叶片本身或叶片与叶脉在正常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多种稳定颜色的藤蔓类植物。如多种颜色的吊竹梅,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为紫红色。色彩斑斓的花叶络石由红叶、粉红叶、纯白叶、斑叶和绿叶所构成的色彩群,极为好看。

2.2.4 变色类 叶片在某个阶段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叶片的颜色也发生改变。扶芳藤,爬山虎等,在灰白色或白色的墙面上,爬山虎到了秋天,叶子变红,展现其深秋的风采。晚秋叶片变黄的扶芳藤,叶片能够长久不凋等等。

3 色叶类藤蔓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方式

3.1 色叶类藤蔓植物的选择

色叶藤蔓类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地点具体要求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来选定色叶藤蔓类植物,色叶藤蔓类植物选择好坏直接关系到色叶藤蔓类植物的配植,也直接影响其整体观赏效果。色叶藤蔓类植物的选择既要符合藤蔓类植物的立体化设计,提高三维绿色生物量,又要符合彩叶植物的生态习性原则和美学原理。在墙壁上栽植爬山虎,实行立体化设计可以提高墙壁的利用率,还符合爬山虎的生长环境,也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3.2 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应用方式

3.1.1 阳台及窗台 阳台及窗台是城市及家庭绿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对植物材料的选择就要注意与建筑物协调和谐,特别是临街的阳台,在布置时更要注意建筑绿化的整体效果。利用花盆栽种吊兰、金边常春藤等植物披垂或悬垂于台外,起到绿化、美化阳台、窗台外侧的作用。

3.2.2 树穴或单株乔木下地被 在道路绿地及广场绿地中经常出现树穴式行道树或庭荫树,为了避免黄土露天,其下除了用非生物地被覆盖以外,也常种植色叶类藤蔓植物以丰富视觉感受并增加绿量。园林中常见在香樟、银杏 、雪松等下面种植花叶长春蔓、花叶扶芳藤、金边常春藤等。

3.2.3 围墙 墙面绿化的色叶类藤蔓植物,能展现整齐格调、层林尽染的磅礴气势。色叶类藤蔓植物有较强的立体感、色彩感,其美化效果好于单纯的绿化植物。运用爬山虎、络石等具有吸盘或气根的植物,沿墙面攀爬,不需要任何支架和牵引材料,其绿化美化高度可达五、六层楼房以上。

3.2.4 护栏及篱垣 护栏和篱垣不仅有围墙的功能,而且外观上具有通透性,是人们目光所及最多的地方,最能体现城市的绿化水平[14],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绿化美化尤为重要。除选用单一品种外,还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叶类藤蔓植物进行绿篱组合栽植。如花叶长春蔓、吊兰和茑萝搭配,花叶长春蔓和吊兰具有浓密的彩色叶片,又能满足篱垣所需要具有的私秘性;茑萝优美的羽状复叶及奇特的五角星花点缀在花叶长春蔓的背景上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观。

3.2.5 柱廊及棚架 柱廊及棚架美化是城市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使用藤蔓植物覆盖易形成独特的观赏效果。可以使用爬山虎、扶芳藤等色叶类藤蔓植物进行攀爬,达到绿化美化效果。

4 环境对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适合我国栽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色叶类藤蔓植物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但由于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引进有一个区域适应性的问题,引进的品种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要符合色叶类藤蔓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否则会失去观赏价值,使绿化得不偿失。从外地引进色叶类藤蔓植物,要综合考虑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病虫害等多方面因素。

4.1 光照

光照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色叶类藤蔓植物叶色变化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色叶类藤蔓植物一般较耐阴,忌烈日,散射光照射最好。如花叶冷水花怕阳光曝晒,在疏荫环境下叶色白绿分明,节间短而紧凑,叶面透亮并有光泽。在全部蔽荫的环境下常常徒长,节间变长,茅秆柔软,容易倒伏,株形松散。

4.2 温度

同一种色叶类藤蔓植物对于温度的反应有一定的差异,温度不同会影响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从而引起叶色变化。如白网纹草喜欢高温,在一定范围温度越高,白色的网纹越明显,观赏效果也越好,温度低了白色叶脉不明显,难以识别。所以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一般植物的生长适温15-25℃。冬季室内越冬,温度在10℃左右。

4.3 水分

由于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叶片不全是绿色,要保持叶片色彩艳丽,就需要保持植物叶片有充分的水分。所以浇水时我们要保持土壤叶片湿润,夏季要保持盆土湿润,每天应给叶面喷雾和淋水。

4.4 土壤

色叶藤蔓植物在大自然中生长有着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我们在利用时总是要考虑到土壤因素对它的影响。例如据研究指出花叶长春蔓在地栽时比在盆栽时的地径要粗2-3倍,生长得更好,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盆里的养分就会变少,而地栽的要好很多。我们在选土时最好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壤土、河砂、腐叶土混合配制。

4.5 病虫害

色叶类藤蔓植物喜欢在湿润弱光下生长,这也是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地方。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后期养护工作,增强其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绿化、美化、防护的功能.根据不同色叶类藤蔓植物所处的环境、季节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合理运用农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病虫危害.色叶藤蔓类植物容易发生病害有叶斑病、茎枯病、灰霉病等病害。茎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施;叶斑病和灰霉病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连喷2次。

5 色叶藤蔓类植物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应用在现今城市绿化中尚未受到高度的重视,主要是国内研究少、植物适应性弱、可利用的不多等,这在国外都呈现同样的情况。但是色叶类藤蔓植物在绿化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用价值。

5.1 加强色叶类藤蔓植物的研究

只有对色叶类藤蔓植物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才能知道它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湛江常用的紫竹梅在南非种植时,却造成南非生态破坏,而且入侵情况严重。所以要从色叶类藤蔓植物的种类、生态环境、适应性、应用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研究。

5.2 重视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引种

目前色叶类藤蔓植物种源主要是栽培种和外来种,这与世界各国的情况基本一样,为了加大色叶类藤蔓植物的应用与推广,我们必须增加色叶藤蔓类植物的種类,在更多的地方进行应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在南方种植的植物在北方也可以种植。

5.3 加大色叶类藤蔓植物的推广

色叶藤蔓类植物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那些适应性强、绿化美化能力强的种类,是值得我们去推广应用的。色叶类藤蔓植物的推广以书刊杂志、博览会、节日庆典等形式向公众推广,只有这样色叶类藤蔓植物才会被大家所认可接受。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 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31(5):113-116.

[2] 吴泽胜.绿量概念在城市绿化的应用[J].内肛科技, 2006(2).

[3] 黄志萍.浅议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J].广西轻工业,2009,127(6):96-130.

[4] 于艳邱.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8,28(6):23-25.

[5] 鲍思伟.藤蔓植物与城市绿化[J].防护林科技, 2005,68(5):66-68.

[6] 徐恩凯,田国行,秦佩.彩叶植物在郑州地区的种类及应用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191-197.

[7] 莫江婷,严贤春,刘晓琴,等.重庆缙云山野生藤蔓类植物及其园林应用调查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9(4):27-35.

[8] 文瑞清.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5,(1):35-36.

[9] 邱志奇.垂直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8-20.

[10] 吴雪梅,李荣秋,赵庆峰.彩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0,(4):274-277.

[11] 郝喜龙,苏福才,齐秀丽,等.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增刊):185-186.

[12] 甘小洪.南充市藤蔓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调查.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41-144.

[13] 宁仁松,汤楠,唐东芹.景观地被在上海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27(3).

[14] 林秀香.攀援植物及其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热作科技,2002(2):33-35.

[15] 陆明珍,徐筱昌.高架路下立柱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6(2):63-64.

[16] 赵茜.欧洲常春藤南京地区引种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4):115-116.

上一篇:论文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下一篇:共青团组织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