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7页例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做一做”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和第98-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复习:
师:我们学过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那怎样来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呢?
生:
①画纵轴和横轴;
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写类别,画直条。
2、导入:
师:好,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吧。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新课讲授】
探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
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
生:两个。
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
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学生展示。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纵轴和横轴;
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写类别,画直条。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质疑
师:我要想知道1980年这个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看一张图行不行?那怎么看?
生:不行,要两张图一起看。
师:你觉得这样操作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可以将两张图拼成一张图,我在电视上见到过。
(2)实验
师:把两张统计图并成一幅图,这个主意真不错,想不想实践一下,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一幅统计图。(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读懂你做的统计图的意思。
2.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平均数(1)
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教学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手拿8支铅笔,并指名四位同学起立。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要怎样分?
学生发表意见后顺势导入课题,板书:平均数(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提问: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 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4+12+11+15)÷4 =52÷4 =13 3.教师小结;13就是4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每人收集了13 个。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求出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想一想:为什么会是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1、2题。
板书设计:平均数(1)
(14+12+11+15)÷4 =52÷4 =13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课题:平均数(2)
教学内容:教材91-92页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
学生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
板书课题:平均数(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三、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
四、课后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4-6题。板书设计平均数(2)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19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3.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板书: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6、小结
三、巩固练习:9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1-3题。
课题:营养午餐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101-102页。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
教学重点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轻松导入
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广播教学)
(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4)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
二、探究新知
(一)分析菜谱
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系统广播)
2、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及相关的数据。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点出自己所喜欢的
(2)通过热烈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三)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系统广播)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1)学生阅读并汇报: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
(2)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
(3)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有冲突。(4)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
(5)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充分表述和理解,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6)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 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五)制作条形统计图
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广播教学)
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
3、绘制条形统计图。
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三、总结作业。
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3.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P94-95 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可真阴冷啊,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那你们认识天气符号吗?我们一起来看下。”(过渡到本课教学)
2.出示2018年10月杭州市的天气情况图。3.猜一猜图例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
4.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
示出来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
(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出示各种方法,指名说一说各种方法的特点,对比后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二、指导探究: 1.出示课本条形统计图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我们一起来看看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条形统计图除了均匀涂色以外,还可以画斜线。(演示)2.完成P95页做一做。出示统计表。
请你根据这个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提示:涂统计图(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画斜线)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生日统计图
课前我们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日,完成了一张统计表。现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吗?
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四、拓展提升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指名回答。出示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分组活动,出示三组题目,说明活动要求。
第一组:统计喜欢的运动项目 跑步 篮球 足球 羽毛球 游泳
第二组:统计喜欢的水果 苹果 草莓 桃子 杏子 葡萄 第三组:统计喜欢的动画人物 米奇 柯南 樱桃小丸子 灰太狼 机器猫
小组选出统计员和记分员,统计本小组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展示评价作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和你的同桌一 起分享。
4.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四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 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能根据条形图中的数据回答
并提出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8月渭南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情况的 各种符号。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画统计 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2)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一)
(3)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象形图的方法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 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
我们组是用象形图来表示:
【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
(设计意图:为什么不能一眼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利用这一冲突让学生明确面对
凌乱的数据首先应该整理数据,即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绘制条形统计图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象形图和条形图的比较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想一想:怎么能让图形变得规范美观呢?
2.引出方格图
3.明确涂条形图的规范
4.明确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5.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6.比较象形图和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和象形图表示数据哪个好呢?
小结: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条形统计图并不是教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想办法一步步引出的,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将课堂还给学生,使新知识水到渠成的引出,并且在比较中明白象形图整理数据的局限性。)
四、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比较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图和统计表都能反映数据的多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的特点。
4.小结:统计表能清楚的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可以根据条形的高低判断数据的大小,直观、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看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师出示又多又大的数据,通过视觉冲突让学生明确条形图可以直观的通过条形的高低判断数据的大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五、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二)
2.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画的又快又好,我们请她上来分享一下她的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画统计图的方法。
4.师:同学们画的真不错,你们会读图吗?
5.学生根据统计图完成填一填。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在学生汇报中明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的问题,生生合作,学以致用。)
六、明确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哪里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哪里都可以用到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七、欣赏条形统计图和其他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1.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条形统计图只是统计图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欣赏统计图。
3.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柱形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激情。)
八、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整理数据
表示数据
5.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五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课本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开始先让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6.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7.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
8.《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八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
9.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篇九
形
统
计
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王彩兰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是苏教国标版第七册的内容,包括教材第75的例题、第76页的“试一试”、第77和7 8页的“想想做做”。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读图和画图,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掌握收集数据、用相应的图形表示数据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并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认识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并掌握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想想做做”中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关注环境的,如“长江等四条河流的长度”,有关注社会的,如“我国运动员在第24-27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等),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分析。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和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大家知道世博会吗?
生:知道(不排除什么也没查到的学生)师:关于世博会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 生2:我知道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生3:我知道世界博览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生4:我知道2010年的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
生5:„„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
2、课件出示:例题主题图(欢庆场面)
师:2002年,世界5大城市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我国上海最终取得了举办权,人们欢欣鼓舞,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世博会的知识,介绍我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使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激发起学生了解上海市在申办过程中获胜情况的欲望,以及获得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第一轮的投票结果 课件展示例题条形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2、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小声交流)
汇报交流
生1:我看到了这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 生2:我看到它是“2002年12月” 生3:我看到了它的“单位:票”,还知道了有五个国家参加的
生4:我看到了竖的有好多数“0、5、10、15、20、25、30、35、40”
生5:我知道了“波兰弗洛茨瓦夫得了2票,俄罗斯莫斯科得了12票,韩国丽水得了28票,墨西哥克雷塔罗得了6票,中国上海得36了票”
生6:我看到了统计图上有5个涂色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上面都写了数 生7:我知道中国上海得票最多,波兰弗洛茨瓦夫得票最少 生8:„„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有绘图时间,如“2002年12月”;有单位,如“单位:票”;要有横轴、纵轴,横轴上有统计的项目,这里是参加申办的城市;纵轴上有刻度,也就是这里的“0、5、10、15、20、25、30、35、40”;要有表示数据的直条,也就是刚才说的这些涂色的长方形,直条上还要写上数据„„
3、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在这张统计图上,一格表示了5个单位 师(小结):在数据很多的情况下,一格可以表示多个数据。
4、这时我们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呢?
课件演示,结合教师叙述:如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2在0—5之间,将0—5
之间的一个平均分成5分,在2份的地方作个标记,对着波兰弗洛茨瓦夫的那一行,沿着标记画线定下2票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涂色,涂好后在直条上写上“2”,这样表示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就完成了(每叙述一步,课件上就相应的演示这一步骤),再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其他几个国家的,就行了。
5、看着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中国比韩国多得多少票? 36-28=8(票)生2:俄罗斯和墨西哥一共得了多少票? 12+6=18(票)生3:„„
6、大家再仔细看一下这幅统计图的标题,从“第一轮”,你想到什么?
生: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师:的确如此,虽然在第一轮中,上海得票最高,但并没有立即胜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投票选举的规则。学生打开到地76页,自学“你知道吗” 汇报交流
a每轮投票中,某个城市得票数超过半数,就能获得主办权;
b得票数都不超过半数,得票最少的城市被淘汰,然后进行下一轮投票。
7、那上海的36票有没有超过半数呢?咱们来一起算一算
师生共同计算,明确上海没过半数,因此没能在第一轮胜出
8、根据这个规定,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是什么?
生:波兰被淘汰,其他四个国家进入下一轮投票 师:谁能预测第二轮的结果?
生:我预测第二轮会淘汰墨西哥,其他三个国家进入第三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第一轮投票情况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读图活动中,明确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对直条高度的特别关注,可以预防学生作图中常犯的错误。通过让学生猜测后几轮的结果,使学生体会统计图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三、学画统计图,加深认识
1、第二轮究竟是什么结果呢,咱们一起来看第三轮的投票情况
课件出示第三轮投票情况统计表
有哪几个国家?
生:有 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中国上海
2、跟大家预测的一样,预测的真准!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完成统计图吗?
①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②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没有的,课件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注意点:a直条高度要准确;b要有日期;c直条上要写上数据 ③ 检查订正,完善各自的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一轮中国上海是44票,韩国丽水是32票,俄罗斯莫斯科是12票
生2:从直条的高度看,可以看出得票上海最多 生3:„„
4、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很清晰的看到谁最多、谁最少
(师:条形统计图能够更形象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5、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
生:这一轮淘汰俄罗斯
6、第四轮的结果呢?
生:中国上海获胜 师:在第四轮中,我国上海获得了54票,以高与韩国丽水20票的优势取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自豪吗? 〔设计意图:“试一试”的素材与例题相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可增加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与统计表的对比,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统计数据的比较。〕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统计图还可以统计日常生活中的数据
1、小芳学习条形统计图后,自己收集数据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 她统计的是有关什么的内容?
生:小芳统计的是几座电视塔的高度
② 仔细看一下,小芳的这张统计图与我们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张统计图没有了表格,只有直条,每1格表示100个单位 ③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知道每座塔的高度吗?
生:青岛电视塔高232米„„ ④ 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
生: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405-318)87米 ⑤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2、在今年的十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显示了不凡的水平。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健儿还会更出色。现在咱们来看看前几届奥运会上,我国各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统计表 ①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各是多少枚吗?
生;我知道第24届获得5枚金牌„„
②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画图情况,汇报交流结果(投影与课件展示结合)③ 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从统计图中,我发现直条高度在上升,一届比一届金牌多 生2:25届、26届一样,其他越来越多 生3:我感受到我们国家正越来越强大 生4:„„
④ 谁来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会获得多少枚金牌?
生:(预测结果在45左右)
师:究竟谁预测的准呢?2008,我们拭目以待
3、统计图是不是只能用直条表示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幅统计图上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圆柱体的
师:统计图可以用直条表示数据,也可以用圆柱体表示,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式
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生:2004年棉花产量最高,2000年棉花产量最低。② 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生:632-442=190(万吨)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90万吨。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4、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这些都离不开河流给人们提供的水资源。我国四条主要河流是哪些?她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呢? 生:四条主要河流是:长江、黄河、珠江、淮河
生:我们查的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①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的统计图
提问:这里的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这幅统计图刻度在横轴上,统计的项目(长江、黄河、珠江、淮河)在纵轴上,它的每1格表示500个单位 师:绘出的直条是什么样的? 生:直条是横的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纵式统计图,前面的都是横式统计图 ② 请根据我们查到的每条河的长度,完成这幅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③ 交流绘图情况
课件展示完成图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在
格子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题中的素材来自学生身边,有的从新闻媒体中来,有的需要查阅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同时,还主义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更加全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五、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10.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十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思南县塘头小学 任雪梅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归纳来整理数据,认识并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方格纸上)。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将提前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直尺,彩笔等。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天气预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
号。
2、问题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情景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二)、归纳运用、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因为数据整理的方法、表示数据的方法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采用小组交流,以引起知识的再现,使学生运用自如。)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 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搜集的数据,并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5、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
图的结构特点,为以后不在统计方格纸上作图作准备。)
进一步观察,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个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一般是有标题、制图日起、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的。
(5)、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三)、归纳梳理、系统整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而发现在已有的知识上自己的心得,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
(四)、知识升华:
1、导学案上的习题。(正字法)
2、试着完成ppt上的习题,展示评价。(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3、95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让同学们经历)
(五)、能力提升: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08-10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例3教案09-15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学反思07-12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10-08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光与生活教学反思09-29
新版二年级下册看图说话写话教学计划07-24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07-16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总结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