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

2024-08-25

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4篇)

1.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一

宁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总 结

2009年末,我站对以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了一下统计,总结如下:

一、居民基本康档案的建立

我社区为所辖区域内居民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其中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率为100%并为绝大多数流动人员、租房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调查了居民的基本身体状况并将其会同每次就诊记录在健康档案中,现有健康档案4114份,活档率为

二、健康教育的普及

我社区针对居民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全年12次,活动涉及到了慢病、流行病的预防,健康活动方式指导,常年开展了免费测血压、用药指导,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三、预防接种

我站为初生婴儿及适龄儿童接种了,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现有儿童在我站接种疫苗。

四、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发现并按照规定上报,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宣传传染病知识及防治知识。

五、儿童保健

3周岁以内儿童保健手册人数为,每年进行新生儿访视人次,体格检查岁以内每年每人4次,共人次,2~3岁儿童每年每人2次,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价次,常年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份,开展了孕期保健服务人次,产后2次随访共计

人次,每位孕妇均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里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共计651人,并均登记?册进行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了疾病预防自我保健伤害预防,突发事件自救等指导。

八、慢病管理

高血压人数应为296人,实际随访150人

糖尿病人数应为人,实际随访人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异常者记录人次,高血压糖尿病人定期随访。高血压每月随访,糖尿病每季度随访一次。

九、重型精神病管理

精神病患者登记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治疗和康复指导。对于慢病管理中我们遇到了入户困难

1、长期入户随访,部分居民产生了反感心里

2、大部分患者因工作时间无法随放到患者

2010的工作计划

1、继续大力发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加强活档率建设。

2、普及健康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使广大慢病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

3、加强初生婴儿级适龄儿童接种国家规定疫苗的接种工作。

4、法定传染如有发现及时上报,并宣传传染病相关知识,让社区居民群防群治。

5、将儿童保健及孕妇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6、60岁以上老年人中开展每年1次的免费体检工作,并继续普及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

7、慢病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希望能有好的起色。

对于辖区的精神病患者应当结合相关专业指导进行简单治疗和康复指导。

2.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二

1 管理模式市场化, 打造合作伙伴型服务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站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和社区内的其他特需卫生服务三大板块责任, 服务任务重, 服务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实践中,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仍然处于按政府指令办事, 市场活跃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现状, 管理模式市场化, 以合作伙伴型的姿态进入市场运作是激活社区服务供给机制的可行途径, 在实践中, 该类型模式和团队的打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服务供给采用市场化结构

服务站应当主动与公共医疗物品的生产单位和供给单位建立联系, 并且逐步开发稳定的服务供给途径, 在政府、消费者和服务供给者的三角关系中重新寻找角色定位。通过提升采购效率, 明确供给对象,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供给效率, 节省成本开支。

1.2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 参与服务站服务供给环节

民营资本有着较强的费用意识和质量意识, 能有效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在主导中应当对民营资本甚至私营卫生服务站从税收政策、采购供给等方面给予和公立卫生机构同等待遇, 鼓励民营资本为政府分担部分卫生医疗职能, 缓解供求矛盾。

1.3 内部管理市场化

对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建立完整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人员选拔上, 遵循“能者上, 庸者下”的原则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在人员考核上, 遵循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全面客观的人才考核体系;在人员的聘用上, 采用长期工与短期工、固定工与临时工、熟练工与初学工相结合的灵活机制, 以便让卫生服务站对社区医疗保健状况随时做出敏锐反应, 根据需求灵活适应变化的服务需求形势。

2 医疗网点一体化,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医生、护士等员工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供给队伍的主体, 其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供给质量。从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情况来看, 人才匮乏、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以余姚市基层人员情况为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岗人员共200人, 其中127人为执业 (助理) 医师, 35人为乡村医生, 剩下38人为尚未取得医生资格的工作人员, 专职护士和药剂师空缺。从学历构成上看, 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中专学历高达109人, 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 社区卫生服务站运作模式不成熟、工作环境较差、薪酬编制制度不完善成为了阻碍优秀人才进入的主要障碍。

余姚市计划到2011年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基本建立“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针对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在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方面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应充分利用医疗网点一体化契机, 从以下方面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2.1 充分利用城乡医疗卫生统筹中的人才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通过高级人才借调、兼职聘任、短期服务等方式扩大高级人才来源, 一方面让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才能, 实现“人尽其才”, 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服务站的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2.2 充分利用城乡医疗卫生统筹中的资源共享机制

第一, 延请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和专业骨干力量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卫生服务站开展关于医疗保健工作的专题培训, 增加站内人员的受教育范围。第二, 拓宽人才实际操作渠道, 为站内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中实习、见习、挂职锻炼创造机会, 在站内人员得到锻炼的同时, 也保持了卫生服务站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有利于服务站的可持续发展。

2.3 充分利用城乡医疗卫生统筹中的服务联网模式

在人员素质提高上可以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现有服务渠道和消费群体, 为其提供补充性的全面卫生服务。通过该类服务开展, 可以让站内工作人员进一步认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 为特色服务供给打下良好基础。

3 公益服务特色化, 明确服务供给的社区定位

首先, 服务的场所必须在社区。这决定了卫生服务站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应当因地制宜, 立足社区, 放眼社会, 根据社区现有条件开展相应的活动。其次, 服务对象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主。这就要求社区服务站在开展公益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情况, 开展活动。笔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在社区空巢老人多、外来人员多, 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公益服务的开展中把空巢老人和外来人员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先后开展了“送药到床前”和“送医到个人”的公益活动。对身体较差, 经常卧病在床, 子女又不能常在家中服侍的老人, 服务站通过上门探问了解老人情况, 为老人送去常用的保健性药物, 对于市面上难买到的或者价格较昂贵而家庭难以负担的, 为老人建立档案代为搜寻药物或者药物代替品, 为老人负担部分医药费, 缓解空巢家庭的燃眉之急。社区中外来人员较多, 合租住房的现象较为普遍, 以居住单元为单位开展活动不切合实际。为了做好外来人员的卫生保健工作, 服务站将卫生保健知识印发成公益传单在社区内发放, 以传单的方式让住户前来接受卫生保健药物发送和疫苗注射等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S].2006.

[2]朱金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的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5 (09) :589-608.

[3]卢祖询.中美两国社区卫生服务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05 (04) :292-294.

[4]吕勇.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学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01) :42-43.

[5]李文, 叶振辉, 王国奇.立足镇情创新机制实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09) :697-699.

3.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几点认识 篇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41-02

随着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多数群众的就医需求。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确实体现了它特有的优越性,顺应了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需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也应有一个新的认识。

1 要有合格的领导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我所在的单位实行的是院长、服务站站长二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服务站的工作都是站长负责管理。站长是服务站的管理者、领导者,是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传递着、宣传者。站长实施的是面对面的管理。有计划地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作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服务站站长在完成服务站管理的工作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院长在使用站长时,要对其进行全面考察,要做到有才无德的不能用,有德无才的可敬不可用,德才兼备才能用的原则。一个站长的德、行、能的好坏牵涉到服务站今后的发展和前进。一个站长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可能领导同志们搞好站里的各项工作。作为站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各项工作,要求同志们做到的事,自己要首先做到,处处起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做人处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团结周围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下属,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站长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与外界服务站的沟通,再有就是与所在辖区的村(居)委会之间的沟通,服务站站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服务工作汇报 篇四

对社区的广大居民主要以健康问题,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劣确立健康行为为目标,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健康教育热线、办宣传专栏等方式,开展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宣传免疫接种、疾病预防、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控烟等。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十余次。通过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科普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树立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就近、在病就好的观念。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对各种疫苗规范管理、规范接种.为辖区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等。

积极推行全科、全日、全程服务,鼓励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亲情式的服务关系,在所辖的每个居委设立一名责任医师、一名责任护士和一名责任领导.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主劢走出医院,融入社区。社区居民已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意识。

抓好重点人群的社区保健,对辖区内儿童建立档案,对 体弱儿进行重点监测和营养指导的专案管理;对孕产妇进行了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对社区精神病人,定期跟踪服务,实行劢态管理。

社区

5.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 篇五

新的一年,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相关标准》,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我站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障本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为原则,并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2、做好社区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5)、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本院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6.社区卫生服务站规章制度 篇六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责制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负责全面工作。

(二)负责社区卫生站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安排责任医生、协管医生的日常工作并进行管理考核,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完成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基本医疗服务综合业务指导,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站内会诊、双向转诊、中医药管理、医疗业务培训、医疗纠纷处理、药品采购计划编制及药品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各项档案收集与整理。

(四)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工作,负责房屋、水、电、通信等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负责安全保障工作,负责环境卫生管理,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有关文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管。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责

(一)承担辖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制定辖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三)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四)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三、社区责任医生职责

(一)负责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对体检中查出疾病的患者认真给予治疗。执行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定期对辖区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会诊,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

(二)管理辖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根据体检、平时诊疗、妇幼儿保工作、无偿献血、上门访视等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为居民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保管、研究、使用,实行计算机管理。

(三)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针对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为辖区居民的预防和保健医生。

(四)改变服务模式,以上门服务为主,对有健康问题的应开展连续服务,对确有疾病需要住院的应负责联系住院,出院后做好恢复期的康复工作。

(五)认真履行好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包括管理健康宣传栏、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协助做好妇儿保工作、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环境卫生协管、卫生监督协查等。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责任医生健康教育制度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订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结合季节特点、重点传染病流行态势、本地疾病谱,及时编写健康宣传资料。每年至少4次更换健康宣传栏内容,并保存宣传内容。

(二)社区责任医生上门访视时随带常见病、慢性病、重点管理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分发到户,不能理解的居民,社区责任医生要逐项解释健康教育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

(三)结合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或当地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门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传,让社区居民掌握防控疾病和防止事件危害扩大的方法,维护社会稳定。

五、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要进行跟踪,直至将该病人交由社区责任医生管理或病愈。

(二)接待病人要热心,问病查体要细心,诊治疾病要精心,要处处方便病人。

(三)熟悉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急症的诊疗与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扎实。诊室要配备一般抢救药品、器材,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四)按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处方、出诊、随访服务、转诊等记录。

(五)危、急、重症病人优先就诊,对首次不能确诊的病人应组织会诊和讨论,确需转诊的做好转诊前紧急处理,并由首诊医生和社区责任医生亲自陪同转院,随带健康档案。

六、社区病人双向转诊制度

(一)社区责任医生在上门访视、门急诊疗等过程中发现的急、难、重、危病人,在站内无法治疗的情况下,应及时与上级医疗机构联系转诊。转诊前向病人和家属讲明转诊的理由,征得病人同意。

(二)病人转上级医院住院时,随带健康档案转诊。病人出院后由社区责任医生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健康档案,并做好康复期的医疗保健工作。

(三)医疗机构应为转诊病人提供预约服务,杜绝转诊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化验,以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七、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掌握辖区内目标儿童底数、变动信息,开展体弱儿专案管理,对体弱儿进行随访。

(二)妇女保健: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底数、变动信息。根据孕产期保健管理工作要求,开展婚前保健咨询,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负责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开展产前筛查及对诊断阳性病人的追踪。结合育龄已婚妇女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开展常见妇女病检查,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三)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底数和变动情况,每年4次免费上门随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发生疾病的给予连续访视。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干预。

(四)收集掌握辖区内重点疾病底数和变动情况。按各项疾病的规范管理要求,做好结核病、艾滋病、精神病、主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肝炎病人)的防治工作。

八、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

(一)执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人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各种途径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记录。

(二)社区责任医生应收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重大动物疫情、集体中毒、职业危害、农村集体聚餐、饮用水污染等相关信息,2小时内上报区防疫站和卫生监督所。

(三)及时准确收集、核实、汇总和报告当地以下相关信息:辖区人口出生、死亡信息,出生缺陷、早孕摸底,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死亡信息等,按规定填写报告卡,发现孕产妇死亡的必需写出调查报告。

(四)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安排社区责任医生、护士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

(五)鼓励社区责任医生和协管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九、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制度

(一)严格把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医务人员应着装整齐,不戴戒指、手镯,不留指甲,不涂指甲油。

(三)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擦手毛巾每日更换,接触特殊感染或传染病人后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四)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垫一擦手。

(五)经常开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治疗室空气每日消毒1次,各种操作台面每日消毒液擦拭1次,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随时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消毒液拖地1次,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在清洁的基础上用消毒液浸泡,凉开水冲净擦干备用。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晾干备用。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

(六)注射器、输液器用后毁型分类装箱送固定回收点。

十、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安全管理制度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员工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药品管理人员要严格依照规范管理和使用药品,特别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心主任要严格把关,定期检查,作好记录。

(三)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自我防护,防止自我损害的发生。

(四)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五)搞好内部水、电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值班和防盗工作。

(六)严格计算机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

(七)按规定要求进行医疗固体废物处置,防止外流造成污染。

7.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七

(1)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阳110001(2)沈阳市卫生局沈阳11000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苏家屯区、大东区和棋盘山开发区6个区及其所属的14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由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选择专人负责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2006年全年和2007年上半年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收入及构成情况。其中包括总收入、门诊总收入、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4项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0,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总收入

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收入及其构成情况。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为17.48万元,远低于全国均值52.77万元。比较各区,平均每个站总收入较大的2个区为棋盘山开发区和沈河区,分别为55.00万元、23.78万元,苏家屯区和大东区总收入相对较少,平均每个站总收入分别为1.24万元、17.2万元;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为10.09万元,低于全国均值32.53万元。比较各区,平均每个站总收入较大的2个区为棋盘山开发区和沈河区,分别为32.00万元、12.20万元,苏家屯区和皇姑区总收入相对较少,平均每个站总收入分别为3.46万元、8.78万元。

2.2 门诊总收入

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总收入为14.14万元,远低于全国均值44.33万元,平均每个站门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90%,该项比例略小于全国比例83.45%。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收入为7.96万元,低于全国均值29.10万元,平均每个站门诊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8.95%,该项比例低于全国比例86.32%。

2.3 财政补助

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补助为2.15万元,低于全国均值5.54万元,平均每个站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2.32%,该项比例高于全国比例9.60%。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补助为1.46万元,低于全国均值2.29万元,平均每个站财务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4.45%,该项比例高于全国比例7.72%。

2.4 其他收入

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收入为1.68万元,低于全国均值2.91万元,平均每个站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60%,该项比例高于全国比例6.95%。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收入为0.66万元,低于全国均值1.15万元,平均每个站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52%,该项比例高于全国比例5.96%。

3 讨论

3.1 2006—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略低于全国均值,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高于全国均值。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与全国相比,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收入2年来呈现增长趋势,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运转工作良好,市政府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落实为社区卫生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项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为中心带了收益的增长。

3.2 业务收入

主要包括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占总收入70.00%的业务收入仍然暗示着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药养医”的收入补偿模式的存在,社区卫生服务是开展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为避免及纠正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药养医、重医轻防、以医养防”的补偿模式,应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体系,体现人员的技术服务价值,逐步削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1]。本次调查显示,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收入略高于全国均值,但平均每个站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却低于全国比例,2007年上半年沈阳市平均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比例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正在逐渐改变“以药养医”的收入补偿模式,转变“重医轻防”的发展思路,走向正规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受益于百姓,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3 2006—2007年上半年财政补助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2006年沈阳市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补助为93.96万元,低于全国均值。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6.42%,与全国水平相当。2007年上半年,为64.39万元,高于全国均值53.51万元,所占比例为17.75%,高于全国同期比例13.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沈阳市政府2007年比2006年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的力度,投入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沈阳市各区平均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在1.00%~46.00%之间,财政补助严重不平衡。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没有专项投入,或只给予启动资金,无后续补充资金。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医疗服务项目有经济收益外,卫生防疫、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普查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无偿服务,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到有效补偿,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以为继[2,3]。提示政府应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改变投资拨款的方式和力度[4]。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并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基础的不同、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等对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财务补助,对财政困难的区应有倾斜和转移支付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初炜,侯文,姜希连.社区卫生服务站运营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0,13(13):7-9.

[2]姜润生,李军,祁秉先,等.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状况及支出流向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4):18-19.

[3]王虹,杨兴华,尹娜,等.浅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06.

8.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篇八

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从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和整个人民健康体系,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体系药物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代医院的“非人性化”趋向,使得医生必须走出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回归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能够承担80%的基本医疗,门诊费用也比较合理,与健康保险两者协调发展可以大大提高风险性。在国外卫生服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在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等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卫生事业面临了众多的矛盾,从1994-2000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4.01%。其中政府和社会的支付比例很大程度上的减轻,取而代之的是个人自付的部分,约占到了60%;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极不合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们却只享有少数的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的就诊率、住院率、病床使用率都有所降低。

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比过去提高了许多,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成为了人们主要必须面对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的引进对于解决当下的卫生问题有极大的作用。

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探究

从1981年中美专家在上海市的卫生服务调查开始形成雏形到9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开始推广到现在,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各个地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文件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快速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并且开始向农村扩展。

从一定层面上应该肯定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工作。但是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1、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和居民没有认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有一小部分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然人为垄断和局部的行业保护,限制外部资源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单一,部分居民就医也不会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了解和相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因为社区在大多数人眼中都较为低级,不被整个社会普遍看好,所以大多数比较有能力的医生也都不会选择就业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了社区的人才缺乏现状。

3、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也还不是很完善,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工资情况相比医院等机构还很欠缺,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看,人们必然需要先满足基础的需求,衣食住行性的满足,所以经济基础对于留住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

4、卫生资源在整个国家的分布极不合理,没有下放到社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大中小城市的资源分布也很不合理,应该把资源与人口需求不应该呈现出倒金字塔型的分布,而应该把基础建立在最为广泛需求最为庞大的社区。

以上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传统观念的转变,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服务方针上面来,回到社区,从医学-心理-社会的模式出发,回到社会中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总方针,把基础医疗建设好。这需要我们把第一步的健康教育做好,让人们转变就医观念,也需要国家卫生政策的支持,建立逐级转诊制度,使得人们首先就医于基层社区,也可以调节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可及性较为重要,能够保证人们常见病的诊治,对于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至关重要,和新农合相辅相成,两者分别解决城乡的医疗问题。然而我国的医疗制度还很不完善,健康保险业在中国还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还很粗浅,面临着人口众多的现状,从公平性考虑对于基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把社区做好,保证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保障力度,一个较广的覆盖面,然后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保障的力度逐步提升,再在这个力度之上,由个人选择承担额外的医疗保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心在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管理措施和人才,全科医师和人民大众的支持,可以学习国外经验从政策上规定年轻医生必须到基层实习才有提升的空间,等到公立医院建立完善以后也必须规定医生在公立医院的坐诊时间,医生应该转变成相对自由的职业,到哪一个机构就诊不应成为束缚因素,这样也利于医生的流动性,将眼界拓宽,不至于局限于周边环境,相互交流也才能够有所进步,这样也不至于让患者对于大医院的医疗水平过分的盲目相信,比较能够转换医院之间,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口罗雀的情况,然而这也会损及大医院的利益,需要有关部门从宏观上调控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吸引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让社区的资源多样化,引入管理型人才,对于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一定的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虽然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建立了许多的机构,具备了一定的设施和能力,已经基本上成型,但是社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慢性病的护理,康复的能力等等还很欠缺,我们应该把观念转变过来,卫生事业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事业,而是以人群健康为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社区层面把医疗放在次级地位,而把预防工作提高,把六位一体的工作做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从宏观上把握,交流总结,使得我国卫生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卢祖洵 ,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0月.

[2]王光荣 ,龚幼龙.小康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李红玲.社区卫生服务的展望.泰山卫士,2009年第33卷.

9.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九

一、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中心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95份,其中高血压管理档案210份。糖尿病管理档案100份。儿童保健管理档案565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档案18份。老年人管理档案199份。

(二)健康教育

我站紧紧围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以及预防、保健、慢性病人管理为重点。服务站门前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及不同季节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并将健康知识讲堂深入到社区,截止目前累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6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9次。发放各种健康知识宣传单2千余份。

(三)儿童健康管理

加强了对辖区内0―6岁儿童管理工作,对565名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按照要求共对565名儿童进行免费体检工作工作,并及时将随访情况进行电子档案信息及纸质档案的录入工作。

(四)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199人,截至目前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99人次。

(五)慢性病管理

对辖区内35岁以的人群的高血压和二型糖尿病筛查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共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7人,并先后进行了随访管理,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并进行面对面随访工作,共随访417次。高血压患者免费体检210人次,糖尿病患者免费体检100人次。

(六)重性精神病管理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要求,将重型精神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档案,并对已发现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共随访12人。

(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条例》,,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并积极配合区疾控加强死因调查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八)卫生监督协管

建立各项基本资料,认真按要求开展巡查工作和信息上报工作。

(九)死因肿瘤病例

认真收集死因和肿瘤的病例并及时上报。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站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考核、督导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职责分工不明细,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是措施不够扎实。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方面工作滞后。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柜宣传资料混乱、不全,质量较差。

四是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尚需规范。慢性病人管理有的随访不及时。有的在随访的同时未做随机血糖检测。有的未对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实施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

三、20xx年工作计划

全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我站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指标。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

加强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三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特建立门诊测血压制度,对18岁以上的初诊病人一律检测血压。对高危人群进行登记:通过门诊、体检和咨询等方式,发现血压正常高值、一级和二级亲属、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高血脂、超重/肥胖病人、进行登记。尤其对类病人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期检测以及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如发展成高血压和糖尿病,则列入慢病管理。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

10.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十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切实加强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切实做好公共卫生经费的发放,促进相关机构的工作开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为规范和加强我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全镇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卫生局有关要求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结核病防治、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与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3、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本补助。

4、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要体现两个结合,一是经费管理采取预算和项目管理相结合;二是经费核拨以工作数量和质量相结合。

5、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第二章

资金拨付

1、根据本上级财政部门对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数额,结合我社区实际服务人口,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总额。

2、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到拨付资金后,根据每个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下发到具体工作人员。

3、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检查制度》,由项目实施办公室组织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内容为服务项目完成质量和数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改进情况等。根据考评结果拨付项目资金。

第三章

资金使用

1、我卫生服务站对下拨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不得相互混用,确保全面、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2、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与其他经费混用。

3、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4、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信息化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第四章 资金监督

1、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2、要建立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考核到人。

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

11.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及其破解 篇十一

关键词:集体行动理论; 集体行动困境; 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追求与发展困境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发展旨意是,通过构建相互衔接的卫生服务分级网络,把常见病、慢性病诊治与疾病预防等个人和公共卫生问题,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含着两个互相渗透的目的追求:一是满足城市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实现居民个人健康权利;二是满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利益。换言之,在社区范围内,共同实现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权利和社区公共卫生利益,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理想状态。毫无疑问,政府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担负筹集资源的责任。然而,由于政府所掌控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需要付出一定的筹集成本,因此,出于效率考虑,社区居民为实现个人健康利益与社区公共卫生利益,必须分担一定程度的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这就是说,假定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是均等的,那么,根据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收取一定的成本补偿,不仅合乎效率与公平的要求,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良性运作的前提与基础——即政府投入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收益共同构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顺利运转的资金来源,为社区范围内个人健康权利和社区公共卫生利益的共同实现提供了保证。一个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城市社区居民,出于种种原因(如对个人健康的重视或者对疾病的恐惧、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技术水平的不信任等),避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叫好不叫座”[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运转起来岌岌可危,最终使得以社区内个人健康权利和公共卫生利益共同实现为目的追求的社区卫生服务陷于发展困境,并在社会层面形成卫生问题不可治理的混乱局面: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大量闲置,医院的基本卫生服务利用过度拥挤,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居民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来实现个人健康权利;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么因缺乏资金补偿而无法全面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使得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利益无法实现,进而又威胁居民的个人健康,与前述“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一起形成恶性循环;要么转而寻求政府的全力支持,转型成为功能单一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从而加大了全社会卫生支出,损害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的集体行动逻辑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集体行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普遍存在,直到20世纪才有学者开始研究并提出相关理论。一般认为,是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打开了通向正式研究集体行动之门”[2]。他的《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正式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系统地论述了集体行动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并将经济学方法引入到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之中,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

奥尔森以理性人假设为依据来分析研究公共事务中人们缺乏合作的现象,得出了个人理性往往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论,颠覆了传统的群体理论。传统的群体理论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其逻辑推理是,只要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自私的,他们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因为形成集团的目的在于增进其共同利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则认为,个人总是存在着机会主义心理和利己主义思维,助长了其“搭便车”和“偷懒”偏好的滋生。这种偏好会促使人们做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强制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3]这种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便是集体行动的困境。[4]

集体行动逻辑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实困境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正是社区居民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保证个人健康权利充分实现)的个人理性,避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基本卫生服务,借以逃避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利益)贡献补偿资金的责任,从而损坏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顺利运转的资金基础,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无以为继,进而妨碍了社区范围内个人健康权利与社区公共卫生利益的共同实现。

三、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探索

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学者们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 第三方强制。这是一种试图借助权威的强制力量来突破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方案。其基本设想是,每一个理性的个体都将权力让渡给一个权威机构,进而依靠这个权威机构的强制力量来组织集体行动,保证集体中的个人合作得以延续和完成。通常,第三方就是指政府。“纤夫的寓言”形象地描绘了第三方强制力保证个人合作的图景: “由于追求他们各自的利益,每一个纤夫都不用力拉纤,结果没有人能拿到报酬。只有在纤夫们同意雇用一个工头用鞭子抽打他们,船只才能被拉动”。[5]然而,正如Gambetta所言,这种方案“严重依赖暴力,往往缺乏效率,成本昂贵,让人感到不愉快”。[6]此外,如何保证第三方保持公正、可信也成问题,否则就会陷入“双重困境”之中——在诺斯看来,如果第三方拥有强制力,第三方就可能使用这些力量,在牺牲其他成员利益的基础上,谋取自己的利益。[7]

2. 新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主义。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不仅仅是激励或约束个体行为的一种机制,更重要的是一种规范或规则。适当的制度结构和制度设计可以解决个体偏好问题,可以使个人行动的可选择范围变得狭窄,排除了个人行动的某些可能性,从而解决个人机会主义和逃避义务等问题。[8]理性选择理论则假定决策人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的最大化:处于集体中的个人, 是否“搭便车”的决策,总是在计算参与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后做出。理性选择理论以奥尔森为首,之后经过McCarthy and Zald、Axelrod和Taylor等多人的拓展而不断得到完善[9]。奥尔森设计的“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1],就是一种制度规范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有效结合。所谓“有选择性的激励”, 就是制定出一套规章制度,区别对待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于那些为集体利益的实现和增加做出贡献的人,除了使他能获得正常的集团收益的一个份额之外,再给他一个额外的收益以作奖励,并且贡献越大,额外奖励越多,而对于搭便车者,要使其不能得到收益,甚至对违背集体收益的行为还要做出相应的惩罚,比如罚款、通报批评或开除等。然而,这一解决方案也非尽善尽美,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来源和制度本身的公正性问题何以保证?毕竟,不偏不倚的“立法者”同霍布斯最高统治者一样,都是成问题的;二是制度的实施受到成本困扰,即对全部的成员都做到“赏罚分明”,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包括有关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信息成本、度量成本以及奖惩制度的实施成本,当这种成本极高而使之不可行时,集体行动的困境依然存在。[10]

3. 意识形态理论。哈丁、诺斯等学者注意到,现实中往往有足够的没有搭便车的个体组织起集体行动。他们进而对集体行动困境提出置疑,认为奥尔森等人大大地夸大了集体行动的难度。这些学者,普遍批评奥尔森等人忽略了许多能有助于克服搭便车行为,从而顺利走出所谓集体行动困境的因素,认为在研究搭便车问题时,仅考虑狭义的个人经济利益和自利性,使得本来极其复杂的个人效用函数设定得过于简单,以致于不能捕捉到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其他因素。[9]事实上,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会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包括一些非经济的因素,例如,家庭和教育灌输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都会导致人们限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意识形态在起作用。因此,道德因素等意识形态在集体行动中很重要,需要构造一个意识形态理论,利用社会习俗或道德规范,促进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有助于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9]然而,有关学者没能进一步就意识形态、社会习俗或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构筑路径等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诠释。

4. 社会资本理论。美国学者帕特南提出了用社会资本动员机制来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方法。与意识形态理论不同,社会资本理论认为,面对集体行动的困境,仅靠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等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作为社会资本重要形式的规则体系或制度的有效运作,否则搭便车或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克服。[11]所谓社会资本,是指能够推动集体中的个人协调行动、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内生在人们关系的结构中,一个人要拥有社会资本就必须与其他人有联系,正是在这些不断联系的过程中产生了社会关系网络,逐渐生长出相互间的合作性规范与互惠准则,促进了社会信任增加。社会资本及其积累过程,可以拓宽参与者个人的自我意识,将“我”发展为“我们”,并提升参与者对集体利益的“兴趣”。这就鼓励了社会信任与合作,减少了背叛集体利益的动力,为未来的合作提供支持。[12]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包括的内容很宽泛,对社会资本促进集体行动的作用持谨慎态度。奥斯特罗姆以信任、声誉和互惠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涉及集团规模、沟通交流、信息、共同规范等因素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利益集团成员合作、形成集体行动的情况。他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信任、声誉和互惠等社会规范的演进,能有效约束人们只按短期的自利考虑而行动,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但是,情况也并不总是这样。[11]政治学家汉斯·科曼则认定,“社会资本被看成是公民社会的黏合剂,许多集体行为的问题只通过个人行为无法解决,……,社群的自我调节,结合民主国家及其机构的威权,倒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13]

至今为止,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相关理论仍在探索与发展之中。上述不同视角的集体行动困境解决方案,虽然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如国家公正问题、制度公正与成本问题、概念界定问题等等,但同样具有各自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案,是破解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选择。

四、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的几点建议

现有集体行动理论的相关成果,虽然各自都不能完美地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所有问题,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分析和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中用作借鉴。笔者认为,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全面理解社区居民的“个人理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吸引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集体行动理论以个人理性为基本人性假设,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是个人行动的原始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个人理性并非仅指经济利益,而是一个包括了“经济理性”和“非经济理性”在内的复杂概念。这就是说,社区居民在寻求基本卫生服务利用、实现个人健康权利时,并非仅仅考虑价格因素。因此,价格低廉只能是吸引居民利用社区基本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是否适当、是否有效等经验性评判,常常是居民利用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与否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用适当有效的卫生服务效果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与放心;其次才是用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笔者认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的当前重点领域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配置机制,用执业准入制度、持续培训制度和激励性薪资保障制度等,促进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二是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规程、质量安全和服务态度管理。

2.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形成机制,协同政策制度和居民自我约束,引导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集体行动理论不仅注意到第三方强制和正式制度对于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积极意义,也考察了他们各自的缺陷。奥斯特罗姆在考察了大量的公共问题治理经验后认为,动态的、建立在居民同意和参与设计基础上的法规、制度形成模式,能够促进持续合作,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如果来自政府的法规和其他正式制度(如建立社区首诊制度),能够建立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讨论并最终同意的基础之上,那么,这些外在的强制力与制度规范,不仅可以确保其公正性,而且会内化为居民发自内心的自我服从,使得居民避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基本卫生服务的个人主体性选择得到自我约束,从而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制定机制,是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的一个可行途径。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大力培养社区居民的公民健康权利意识、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二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对社区居民利益诉求的回应性;三是畅通社区居民及其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沟通的渠道。

3. 借力社区社会资本培育,增进居民的社区责任意识,促进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如前所述,社会资本及其积累,可以提升个人对集体利益的“兴趣”,鼓励社会信任与合作,减少个人行为背叛集体利益的动力。城市社区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社会资本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区发展,其存量也受到社区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镶嵌在社区发展之中的社区卫生服务,如果能借力于社区发展,持续增进和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则有利于促进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利益的重视,进而乐意于为社区公共卫生利益担当责任,使得居民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基本卫生服务成为可能。换言之,发展城市社区、积累社区社会资本,有利于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困境。学者们考察了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以及社区社会资本的基本状况,提出了培育和重建社区社会资本的大量举措。[14]笔者认为,以下举措对于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困境有着突出意义:一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二是促进居民利益的社区化,建立居民利益与社区责任的关联机制;三是发展社区传媒,倡导社区道德规范,引导居民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激发社区参与意识。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折不扣地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担当社区公共卫生责任,既是社区社会资本积累的客观结果,也是其融入社区、积累社会声誉、获得居民信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亚东,黄绪凯.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困境探析.卫生软科学[J],2007,(4).

[2] James Alt. Thoughts on Mancur Olson’s contribu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1932—1998[J].Public Choice 98,1999.

[3]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4] Mancur Olson. Increase the Incentives for International Coperation[J].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71,(4).

[5] [美]格林·沙皮罗.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政治学应用批判[M].徐湘林,袁瑞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

[8] 吴光芸. 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东南学术[J].2006,(3).

[9] 冯巨章. 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与进展.财经问题研究[J].2006,(8).

[10] 高春芽.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08,(4).

[11] Ostrom.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t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J].92, 1998.

[12] 展丽丽. 对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认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8,(11).

[13] 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 孙璐.缺失与重建: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探析.理论导刊[J].2007(5).

12.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十二

截止目前, 南京市所有区、县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7个,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4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7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已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0%以上。作为城市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普及国家基本医疗政策、实现公共卫生广覆盖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中型医院更明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一务主要是“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除此之外, 还承担着12项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 免费向居民提供。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根据机构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服务的项目、数量、质量, 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核定补助。2008年南京市、区财政将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每年不低于20元/人的标准,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同时列出7

(1) 南京市玄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南京210016项63个指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政府作为社区卫生投入的主体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

2 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健康的含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统计, 全国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病, 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 城市地区高达85%以上。而且, 慢性病病程长、费用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居民对防治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这样的预防控制工作靠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要靠社区卫生服务来实现。通过医疗、康复、心理、行为、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照顾与协调, 可以逐步提高全体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全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是社区全体居民, 以社区全体人群为对象, 而不仅仅是病人, 包括社区中的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同时提供服务的内容为综合性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医疗外, 还提供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模式是连续性、全程性的, 对居民来说, 从出生到临终, 不论其性别、年龄或身体、行为及社会层面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对人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提供连续性、周期性的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和病人及家属保持情感的交流, 还可以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联系卡, 通过社区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对居民实行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 从而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状况。

4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成本更低

相对于大医院较高的诊疗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是基本药品, 技术是适宜技术, 这种服务价格比大医院低得多, 居民能够承受得起。目前, 我市多个区、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已经执行药品的零差价销售, 其门诊费用只有同城大医院的1/2或1/3。据统计资料表明,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同一种病每一门诊人次可以节省费用45元, 每一出院病人可以节省费用990元。

5 社区卫生服务更具便捷和可及性

人们在患病时往往有诸多不便, 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 所以, 医疗机构方便与否, 成为社区居民日常就诊的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于社区, 合理分布于各街道, 位居于社区居民的家门口, 无论您在何地、在何时都能在15分钟内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及时得到诊治。同时, 医务人员可以按照您的需要, 预约上门诊治、访视或建立家庭病床等, 全方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其完善的网络、合理的定位、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健康保障的首选。但是,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是由原来的街道、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 基础较差。如:医疗质量还是得不到患者的信任;软、硬件建设跟不上老百姓的就诊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全科医师极度缺乏等等, 成为目前社区卫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然而, 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程度的不断加强,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将不再是梦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成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摇篮。

13.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 、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为适应当前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中心采取周一门诊例会的形式,将一周来存在问题进行全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新上岗的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强化培训,并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同时选派2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参加全省中医药骨干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为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基础;改进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了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就医输液环境,我们在输液大厅配置了电视机、空调等一系列便民设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和效果到位,并在门诊设置合作医疗一站式窗口报销、导诊服务、代煎中药,努力营造温馨的诊疗环境,为病人提供便捷、满意的人性化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今年1-5月份门诊业务量由去年的380100余元元增长到724857余元,比同期增长了90.7%。固定资产收入由去年的85.6万元增长到130.969万元,比去年增长53.7%。

二、星级卫生所、服务站的创建工作

对照“星级”卫生所、卫生服务站的创建标准,对全处2个卫生站、8个卫生所进行了分类,明确各个单位争创的“星级”目标,将各项内容细化分解到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定期对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调度,督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前灌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年将争创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年上半年,栗家庄村委投入6000余元,为卫生所粉刷了外墙,用不锈钢框架为卫生所制作了钛金字标识,更换了高标准的宣传栏,还配备了彩电、洗衣机等高档电器,卫生所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五星级标准。目前,万家庄卫生所扩建房屋主体已基本建成。

三、一体化管理健康运行

中心投入5万余元为各卫生所(站)均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完善了各单位内部设施,实行包包责任制,责任到人,分组对每个卫生所(站)逐一进行清产核资,将药品库存数据全部录入微机,并与中心联网,加大一体化管理力度,实行网上监管,网上报帐,处方、合作医疗报销随时打印,彻底杜绝私自进药、两笔帐现象。1-5月份一体化收入881342.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2%。

四、社区卫生服务扎实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居民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中心及站均已安装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电子档案软件系统,并印制了大量的电子档案信息表,进行了新一轮的入户查体建档工作,免费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共建档2075余份,其中建立电子健康挡案139余份。同时组织业务骨干,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到社区免费为居民查体。筛查慢病患者,并进行重点管理,定期随访。同时开展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幼儿园查体工作,夏家庄、万家庄幼儿园查体已基本完成。

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今年上半年,各卫生所(服务站)均已安装山东省新农合软件,并与全区联网,将参合人员名单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全区合作医疗“一证通”制度。参照山东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对在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所、卫生站就诊发生的费用一律现场随机报销。报销情况新农合办公室每月向各村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上半年全街道累计报销 元,其中门诊 人次,报销 元;大病住院 人次,累计报销 元。为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六、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今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把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首要任务来抓。(1)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具体事宜,并召开各村、社区,处直各部门、各托幼机构防治会议,下发有关文件等,进一步安排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2)广泛宣传,分别对管辖的12个村卫生所、服务站,6个厂企散居卫生所、21个托幼机构、5个中小学开展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知识分期培训,并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与村社区、卫生所(站)、各托幼机构负责人层层签订,以明确责任,强化防控措施。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防控意识。(3)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我们在疫情期间,实行了领导带班制,落实行政、门诊、预检分诊24小时在班在岗,确保值班电话、传真24小时通畅。设立预检分诊台、发热门诊、发热留观室,对来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实行专人负责消毒隔离,以控制院内感染。对手足口病新患病的患儿家庭实行流调跟踪服务。对辖区内各托幼机构进行每周两次的督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措施不到位的进行停园整改。目前,我街道手足口病累计发病病例23例,以散居儿童为主,托幼机构没有停班停园现象,由此看来,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我街道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达到预期效果。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对各托幼机构继续加强督导,对在园儿童进行逐一查验预防接种本,做好各种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与中心医院联合,开展居民集中查体工作。并充分运用电子档案软件系统,结合电子档案信息表,开展大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入户信息调查、重点人群随访工作。

三、准备近期完成14岁以下儿童的麻风腮、甲肝、乙脑的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对剩余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进行健康查体。

14.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老年人群。入选标准:神志清楚, 无严重的活动能力受限, 无急性或严重疾病, 居住地址固定。观察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观察对象共计334例, 其中男176例, 女158例。年龄58~76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74例 (22.2%) , 糖尿病62例 (18.6%) , 冠心病86例 (25.7%) , 消化系统疾病56例 (16.8%) 。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16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来门诊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保健建议, 平时不主动干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年龄、性别、病情、习惯、爱好等, 建立基本的健康档案。此后根据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 定期更新资料, 并保留原始资料。给每位患者设立相关的电子信息档案, 确保患者能随时查询。患者不会使用电脑的, 可由其家人操作, 或由护士查询后告知患者。并设立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达标标准, 患者可根据一段时期内的指标变化情况, 自行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

1.2.2 增强上门随访

许多老年患者由于性格和体质的因素, 不太愿意出门就诊, 对于此类患者, 应该加强上门随访。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 改善老年人群的孤独感受, 增加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和信任, 为增强依从性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通过实地观察, 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当前身心状况, 以及在相关调理、服药方面的不足, 从而帮患者制订更具可行性的护理方案。

1.2.3 增加专题讲座

对于相关的常见老年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可以不定期在社区开展专题讲座, 从发病、预防、治疗和调理等方面给予系统的介绍。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护理质量, 有效解决护理时间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 而且通过患者现场提问, 可以发现老年患者比较普遍的疑问, 对整个护理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是扩大宣传面, 虽然专题讲座的对象重点是相关疾病患者, 但不局限于此, 其他即使没有此类疾病的患者, 也欢迎参加讲座, 这对扩大相关疾病的保健和预防知识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1.2.4 提高针对性指导

从健康档案入手, 全面系统的分析患者的身心状况, 对饮食, 运动, 服药, 休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不同的患者, 给予分层次、区别化的指导。其相关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患者, 也给予电话告知, 个别有要求的可以上门指导。在健康指导过程中, 要注意态度真诚、温和, 尊重老年患者, 让其感受到温暖。1.3评价采用幸福感指数, 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量表[2]。用于测查幸福程度, 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由8个维度组成, 每个维度按1~7级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1个维度, 按1~7级评分。将两者按权重相加, 其范围在2.1~14.7之间, 得分越高, 幸福感越低。

2 结果

半年后统计护理效果, 两组情绪状态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统计如表1所示。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患者感受到更好的疾病方面的服务, 而且还包括让患者感受到较高的心理舒适度[3]。事实上, 对于社区老年人群来说, 相关的护理操作相对较少, 更多的护理内容在于健康指导。而老年人群一般并不缺乏相对较好质量的物质生活, 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欲望相对较低, 其明显缺乏的是精神上的关注。因此,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干预。一是护理人员加强沟通, 通过家访、电话、电脑等给予老年人群更多的关心。二是通过举办讲座, 让老年人走出家门, 有更多机会认识新朋友, 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之前我们也考虑过通过发动老年人的家属, 增强对长辈的关心, 因为毕竟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里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虽然大多数家属对我们礼貌客气, 但在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方面, 许多家属表示不具备实际条件。从临床统计来看, 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 如文化部门、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和合作, 在保证老年人群基本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进一步强化健康指导的效果, 丰富老年人群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褚亚华.浅谈社区护理工作模式[J].医学信息, 2011, 24 (2) :358.

[2]刘仁刚, 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8 (2) :73-78.

上一篇:唯美又有哲理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