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五

2024-08-19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五(共8篇)

1.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五 篇一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

(一)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园丁”是指

2、联系上下文解释:

(1)炫耀——

(2)夜以继日——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黎明()平凡()培育()

反义词:黑暗()平凡()短暂()

4、在原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5、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线画出来。

6、用()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7、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参考答案:

1、露珠露珠

2、夸耀,展示。

形容连续辛勤劳动

3、清晨普通培养光明伟大永恒

4、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5、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6、表达了作者对露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的赞扬和钦佩。

7、略

二)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 “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的描写。

2、作者抓住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愁眉紧锁的()

没精打采的()爱唱爱跳的()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老人()狗()

禾苗()小河()树()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

二)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 “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生物 的描写。

2、作者抓住 知了.老人.狗.树.禾苗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潺声,.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知了)愁眉紧锁的(老人)

没精打采的(狗)爱唱爱跳的(小河)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鸣叫)老人(愁眉紧锁)狗(没精打采)

禾苗(无力)小河(爱唱爱跳)树(没精打采)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为开头写一段话。

今天天气真冷啊!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失去了踪影,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衣,也安安静静的伫立在风中,像小姑娘一样,顶有气质的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呢?此时都躲在家里烤火,只剩一个个雪人,微笑着守着这个寂寞冷清的世界。三)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再写太阳花的,最后写太阳花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四)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三)

1、像、似、若。

2、茎、叶、花。

3、首尾照应。

4、因为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5、美人蕉。叶子大,花朵鲜艳。

(四)1、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狐狸说:“ 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

2、乌鸦被骗之后

3、狐狸把乌鸦的一块肉骗去了。

4、眼珠一转:指在动脑筋,想办法。

5、乌鸦记住了第一次的教训,却没有记住一张嘴就会失去肉的道理。

6、面对狡猾的人,任凭他是赞美还是诅咒,你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5、简单地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7、乌鸦可以把肉衔回洞后再与狐狸理论。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

()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

()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的肩膀。“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说。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作为本文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文章第二节的五句话顺序混乱,请整理一下,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短文中为什么采用前一种写法?(2分)○1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2一支队伍正在行进着。

(4)文中划线句子最恰当的解释是:(1分)

A、战士感到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

B、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感动了。()

C、危险之中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

(5)按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示。(1分)

(6)读了短文,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经过努力,你一定找到了答案,请回答出来写在下面。(2分)

(7)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神情等的语句,如“艰难的步履”、“严峻的神情”、“魁梧的身材”等,请你按要求再写出三个及以上的词语来。(3分)

①形容神情的:

②形容步伐的:

③形容身材的:

(8)读了短文,对照红军官兵的英雄事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及评价建议:

十一、(1)几块青稞饼

(2)4 3 5 1 2

(3)略

(4)B

(5)一段(1-4自然段)二段(5-6自然界段)

(6)略

(7)略(8)略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字的含义或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

答案:

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2.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五 篇二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语言训练现状

1. 过于注重分析文章

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 往往是将阅读课上成了分析课程, 而忽视了阅读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 也就是说:理解、积累、学习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词语以及各种各样的表达句式。

2. 盲目追求“主体”

由于新课标背景下, 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 目前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小手举得欢, 发言不着边际, 课堂气氛高涨, 似乎学生已成了课堂的主体。细细听听, 学生的不少发言要么隔靴瘙痒, 要么游离文本, 要么毫无价值取向。试问这样的课堂我们又能给学生什么?

3. 缺乏有效的语言训练

在阅读课中, 教师将课堂时间及注意力过于侧重在感悟方面, 而缺少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语言训练。例如, 一些必要的构段和句式等训练却很少, 有的虽有却往往成了课堂的尾巴, 往往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 而缺乏让学生总结规律, 提升认识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开展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开展语言训练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去感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中的情和意, 学习其合理的言语表达形式, 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组织水平能力。然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往往是看到一些教师津津乐道于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分析与讲解, 将一篇生动的文章分离成多个部分, 枯燥无味, 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少之又少。其实,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 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因此, 语文归根结底就是语言训练。语文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 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 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目前, 由于学校重文轻语, 再加上方言影响, 小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一般, 所以小学阅读课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言语训练。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进行语言训练时, 教师要注意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将学习文本语言作为参照, 更好地扩充学生使用语言的渠道,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精髓。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语言训练的高效性策略分析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相关知识, 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 在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语言训练有效性方面, 强调教师首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摸式, 在教师指导下以读书、思考、交流、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并总结了几方面对策, 具体如下。

1. 提倡学生进行朗读, 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多多朗读, 并在朗读的过程中, 用心体会, 并思考其中词语的涵义, 领悟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及写作情境, 对于优美、富含含义的文字应当多加积累。例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 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尝试想象自己已置身于此美景之中, 还可以提问学生们, 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游的话, 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小兴安岭在各个季节的特色进行思考、朗读。例如在夏天的小兴安岭是怎么样的, 让学生体会树木的茂盛, 抓住词语来理解, 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等, 教师可以问问谁来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促使学生多加朗读。或者通过提问, 冬天的小兴安岭哪一方面吸引了你们呢?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 并进行自主举手回答, 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的学生回答:“喜欢那里的紫貂和黑熊, 它们真是憨态可掬呀!”这时, 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能否读出紫貂和黑熊有趣的样子? (指名读出紫貂和黑熊句。) 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美, 语言美, 并将作者所描写的季节景色特点的景物进行朗读, 细细品味, 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2.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积累

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 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 为充满自己的生活, 都非多读不可。”因此, 教师除了上好阅读课之外, 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积累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扩大阅读量, 这对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充实语言仓库,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 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 从学生年龄出发, 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 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 如历史故事, 民间故事, 科幻小说, 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 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将相和》时, 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绘声绘色地讲几段将相和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 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 教师嘎然而止, 然后告诉学生, 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 课外书里都有, 只要自己去看书, 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 向他们推荐《史记》等。以巧妙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广泛积累语言文字。

3. 引导学生勤思勤记, 加强语言训练

教师在阅读课的语言训练教学中应当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让学生将优美词句记录下来, 平时多加翻看, 学习如何组织优美、形象生动语句。写日记, 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 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 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 所闻, 所感, 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 在日记本上, 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或一段话。因此, 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此外,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 让学生每天至少摘录一句优美语句。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为学生制定相关仿写或改写的训练, 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优美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音, 从而灵活运用于日后的写作之中。

第一, 语言对比训练, 进一步感悟如何准确、合理的用词。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 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 但用得精妙传神, 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 挖掘其蕴含意义, 从而有所感悟。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 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语言文字与直观媒体相比, 其优势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 牢牢抓住语言文字去说、去想、去感受和交流。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 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做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因而,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 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 品味语言文字, 启发想象, 达到“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的境地, 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 感悟课文的意境, 获得丰富的语感。

第二, 品评中训练, 体验语句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单靠翻字典, 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聚集起来, 积聚得越多, 了解得越深切。可见, 语感的培养, 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 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 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对于一篇优秀的言语作品来说, 语言表达的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 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言语, 并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对这具体而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 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他的语感, 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这种多彩的语言文字积累资源, 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身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当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各种情形都与学习相联系, 进一步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如:小朋友们都爱看动画片, 老师不防允许他们在晚上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看10分钟的动画片, 让他们在动画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另外学生还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 和小伙伴们分享, 真是其乐融融, 语言文字积累的兴趣马上激发起来了。电视广播媒介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 而积累这些语言文字, 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 玩玩具, 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 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 很多好的广告词, 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优美语句。平时让小朋友们多关注这些语句的话, 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对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结合文本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 文本拓展训练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文本, 看看哪些语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大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 这样对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中好的拓展训练方式, 能将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化为语言实践的能力, 能将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 将个性化的感悟表达出来, 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直面语言的表达形式, 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 包括: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等等, 并让学生学生模仿与创新, 学会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外貌、形象等描写手法, 通过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 融会文意, 展示想象, 模仿借鉴, 抒发感受, 产生情怀, 从而达到了“工具”与“人文”和谐统一。此外, 教师应当丰富语言实践训练活动形式, 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 制定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策略。例如, 通过改变角色, 让学生尝试着重组课文语言;或改变文章结局, 让学生尝试创新表达, 将语言实践训练基于趣味十足的实践活动之中。

四、结语

由此可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语言训练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提倡学生多读、巧记、乐说、善写,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最后将积累的语言文字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增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意识, 采取适宜的训练方法, 促使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文字, 增强学生的语感, 最终实现高效性的语言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C].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金毅.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篇三

【关键词】兴趣;精讲多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方洲.阅读能力阶梯训练-六年级

[3]方洲新概念: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阶梯训练(1、2年级)

4.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三 篇四

特殊的点名

①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 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呵!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于相聚了。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整个教室一片安静。

④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

⑤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⑥马教授愣怔了半响,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⑦“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⑧“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续站起又端正坐下。⑨“马国政!”

⑩“?”同学们蒙了。

⑾“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⑿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在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勾。

急骤(zhòuzòu)发颤的声音(chànzhàn)憧憬(chōngchǒng)

怅然(zhàngchàng)凝望(níngyí)

2.本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在正确序号后的括号内打“√”)?

A.语言描写()B.场面描写()C.表情描写()D.景物描写()

3.下面几个句子中,哪些词表现了同学们和马教授依依不舍的感情?用横线画出来。

⑪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⑫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

4.本文的事件背景是()

A.四年的大学即将毕业B.毕业后的同学会

C.大学生活的一个小插曲D.练习点名

5.第⑩自然段的“?”的含义是()

A.同学们蒙了B.同学们问问题

C.同学们感到很突然,心中疑惑不解D.同学们质问马老师

6.为什么马教授点出自己的名字并回答“到”以后,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7.第⑥自然段中,“马教授捧起花名册”,如果把“捧”改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8.马教授为什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儿子说家里有两扇门:一扇铁门,一扇防盗门,母亲说家里有三扇门。儿子问母亲,母亲只是笑笑。

停电的夏夜,屋里闷热难熬,打开铁门,外面似乎有一丝分溜进来。母亲说:“干脆把防盗门也打开

吧!”儿子问:“这样安全吗?”母亲说:“不要紧。”风果然大了很多,顿时觉得凉爽不少。

三个人席地而卧,儿子偎着母亲,母亲靠着父亲,竟都睡安稳了。

又是个停电的夏夜,父亲出差未归,屋里依然热得很,儿子吵着要把门打开,凉快凉快。母亲说:“晚

上有坏人,把门打开不安全。”“那天晚上怎么没事?”“那晚你爸在家坏人不敢来!”尽管儿子哭着闹着,母

亲还是关严了那两扇门。

这一夜儿子哭了多久,没人知道;母亲手中的蒲扇要了多久,也没人知道。

儿子渐渐长大了,上了高中。

一晚,刚写完作业,又停电了。儿子说:“把门敞开吧,兴许会凉快一些。”母亲说:“这不太安全吧,你把又不在家。”儿子拍拍胸脯:“怕什么,有我在家呢!”母亲看了看儿子笑了笑。

尽管儿子鼾声很响,但母亲还是睡得很熟,因为她知道,家里又多了扇门!

1.指出下面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用同样的修辞手法造句。

外面似乎有一丝风溜了进来。

修辞手法是:

造句:

2.给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选择恰当的词语。

闷热难熬席地而卧

(1)他真不是一个讲究的人,到我家来住宿,晚上便(),让人哭笑不得。

(2)夏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于是全部把床铺搬到了天台上。

3.读全文,天空。

(1)停电的夏夜,为了解除闷热,母亲很放心地说可以把所有的门打开,是因为

(2)父亲出差的夏夜,母亲固执地不肯打开门,是因为

(3)儿子上高中的那个夏夜,当儿子要求打开门时,母亲笑了笑,表示同意,并且睡得很踏实,是因为

4.母亲说家里有三扇门,是分别是哪三扇门呢?

幸运抽奖

每年我们公司都会为全体员工举办一个联欢活动,虽然形式和地点每年各异,但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的抽奖游戏叫“幸运波多黎各”。游戏规则很简单,开会前每人拿出10美元作为奖金,公司200多人,因此

奖金有2000多美元,足够一个人去波多黎各群岛旅行的花费。庆祝会结束的时候,每人都把自己的名字

写在小纸条上放进一个空的玻璃鱼缸里,再由主持人随机叫一个人上台,从鱼缸里摸出一个幸运者的名字,被抽中的人就可以用这笔奖金在波多黎各享受两周的假期。

今年的庆祝会如期举行,唯一不同的是,今天也是看门人维利·琼斯退休的日子,他从20岁时参加

工作,已经在公司当了40多年的门卫了。维利因为小儿麻痹而下肢瘫痪,不过他性格很开朗。上下班的时候,人们都能看见老维利在轮椅上微笑招手。想到这次将是维利最后一次参加新年庆祝会,大家心里不

免有些失落。

庆祝会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催促大家把写好名字的纸条放在鱼缸里。我灵机一动,在自己的纸条上

写下了“维利·琼斯”。虽然被抽中的可能性不大,但总算给维利增加了二百分之一的希望。如果我运气好的话,老维利就可以在海滩上度过两周美好的时光。想到这儿,我开心地把字条卷成一个小团放进鱼缸里。

五点钟,抽奖正式开始了。没想到主持人竟然让我负责摸纸条。我把手伸进鱼缸,在一群小纸团中间

摸索了半天,最后捡出一个跟我的纸团手感最接近的纸团递给主持人。她展开纸条,大声念出上面的名字:“维利·琼斯!”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摸到的真的是自己的纸条,实在太幸运了。这时台下也一片欢呼

雀跃,全体员工都拥向维利,大声祝贺他,跟他握手拥抱。每个人都异常兴奋,比他们自己中了奖还高兴。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把手再次伸进鱼缸,悄悄抓出四五个小纸团。展开以后,每张纸条上都有不同的笔迹,但却写着同一个名字――“维利·琼斯”。

我终于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开心,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纸条被抽中了。得到免费旅游固然值得高兴,但能送给维利一个惊喜更令人激动。施与的快乐比获得的快乐要大得多!

1.本文的优美词语很多,在文中找出适合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各异()纸条()的快乐()的时光

()各异()纸条()的快乐()的日子

2.请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为wéi()看kàn()

wèi()kān()

3.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这次将是维利最后一次参加新年庆祝会,()大家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4.仔细读短文,判断下面的句子,和短文意思一致的在括号里打勾,不一致的打差。

(1)每年我们公司的联欢活动,都会有传统的抽奖游戏叫“幸运波多黎各”。()

(2)维利·琼斯是个普通的看门人,他却中奖了。这仅仅是幸运。()

(3)只有我一个人在纸条上写下了维利·琼斯的名字。()

(4)大家开心是因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纸条被抽中了。()

5.如果你也可以写一张纸条放在抽奖的鱼缸里,你会写谁的名字?为什么?

转折

木村事务所这几年发展顺利,就是有一桩事不顺当——近郊的一块地皮对于建造齿科材料厂太合适了,可是,前后半年内木村董事长不知见过地主多少次,费尽口舌,但那倔强的老寡妇丝毫不为所动。

一个下雪天,老妇人上街时顺路来到木村事务所。她本意是想见到木村后并告诉他:“死了买地这条心!”推开门,老妇人自觉穿着肮脏的木屐进去不合适,就在那儿站了一会儿。“欢迎光临!”这时一位年轻女职员出现在妇人面前。她一时没有拖鞋可给老妇人换,就把自己穿的拖鞋脱下来,整齐地摆在老妇人脚前,笑着说:“很抱歉,请穿这个好吗?”

女职员不在乎脚底的湿冷,对踌躇不前的老妇人说别生气请穿吧我没什么关系 等老妇人穿好拖鞋女职员再问道老太太您要找谁呢

“谢谢,我要见木村先生。”

“他在楼上,我带您去见他。”女职员像女儿扶母亲上楼梯那样扶老妇人上楼。

老妇人穿在脚底的拖鞋是温暖的,而更使她感到温暖的,是这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温暖的心。

突然间,老妇人恍然大悟:“是啦,人不能只求自己的利益,也该为别人着想呢。”于是她改变主意,决定把土地卖给木村。

1.请把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找出来画上勾。

倔强(juéjuè)转一转(zhuǎnzhuàn)..

不为所动(wéiwèi)一会儿(huìhuǐ)..

2.读读下面的多音字,然后给它们组词。

脏zàng()着 zhuó()

zāng()zháo()

3.请你仔细读读文中第三自然段,然后加上适当的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判断下面橘子,和短文意思一致的打勾,不一致的打叉。

(1)一年内木村董事长不知见过地主多少次,但那倔强的老妇人都不肯卖地皮。()

(2)老妇人上街时顺路到木村事务所是想把地皮卖给木村。()

(3)木村董事长的热情感动了老妇人。()

(4)老妇人终于改变主意,决定把土地卖给木村。()

5.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老妇人恍然大悟的内容,然后谈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同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被给予拯救,那更是一种幸福。

1.请你动脑筋,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把意思写在横线上。

不慎:

犹豫:

2.短文中有许多描写海洋的成语,请你找一找,然后抄下来。

3.想一想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面打勾。

(1)一艘货轮在大西洋上行驶。一个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大西洋。()

(2)一个搞勤杂的黑人小孩掉进了大西洋,坚信老船长会来救自己,在水中坚持,老船长果真回来救了他,并被他的信任深深感动。()

(3)老船长救了掉在大西洋中的黑人小孩。()

(4)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种幸福。()

4.当船上的人劝老船长不要返航的时候,老船长犹豫了一下。你知道老船长在想什么吗?想一想,写在横线上。

5.短文中有两次下跪,孩子给老船长下跪是因为。

但是老船长又给孩子下跪,这是因为。

6.请给短文起个题目。

永不凋谢的玫瑰

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地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是啊,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布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 认真读短文,从文中找出下面两个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去世——()凋零——()惊异——()、2.请你根据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不停地称赞:

(2)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3.短文共有()自然段,第()自然段是写小女孩摘花的。

4.请你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苏霍姆林斯基摘下两朵大玫瑰花。一朵送给,因为 ; 一朵送给,因为。

5.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短文专项训练 篇五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的原因。

5、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6、用“-------------”和“”从文中分别画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比喻句。

7、“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8、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3.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 做得很专心 很认真 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 他拿起我的作业 说 我看看你的作业 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顿时(近义词)

马虎(反义词)严厉(反义词)

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的手,一双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又用那温柔的手。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又想到。

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6、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这句话?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4.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知道么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a ya wa na)。”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名声大振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3、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心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他的心情。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8、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么?谈一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5.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下来了。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好,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知难而进 B、知难而退 C、适可而止 D、勇往直前 E、无所畏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知难而退:

(2)适可而止:

3、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4、你是怎样理解短文的最后一段?

6.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因为我信奉这句话,所以受益匪浅。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考起来并不费力。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什么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个100分。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啊,我这个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鞭策(cè chè)熟悉(shú shóu)似的(sì shì)告诉(shū)

2、找出文中的五个成语,并说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

3、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可举例说明。

4、你喜爱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1、(1)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2、(1)美在有声(2)美在有色(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3、惊喜、高兴、激动。

4、提示:写出能代表春天的特点的句子。

5、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答案不唯一)

2.参考答案:

1、A

2、(1)可从“每天跋涉30里路”、“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刮风下雨”是常有的事、“年龄最小”等方面抓住“十分坚强”这个词语来回答(2)可抓住“十分感动”“感染力”“打动”几个词语

3、专心 渴望 讲述 唤起

4、对知识的渴求 艰苦 知识 忧郁

5、(略)

6、(略)

7、第6自然段

8、如果学生只答出其中一个问题,也可给满分

3.参考答案:

1、温和(温顺)霎时(顷刻、立即、马上)仔细(认真、慎重)和蔼(仁慈、慈祥、亲切)

2、。,:“。”

3、的 得 地 的

4、(1)勤劳、充满爱意(2)通红的手给我刷鞋,温柔的手鼓励我。(3)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想到妈妈那一切都是为了我。

5、C

6、应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以降低难度

4.参考答案:

1、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即可)

2、shǎng ya zhèn

3、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4、“。”,“ ?。”

5、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很悲伤 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 很开心,悲伤顿时一扫而光。窗子的含义:“窗子”喻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心态。“第一扇窗”喻消极悲观的心态,“第二扇窗”喻积极乐观的心态。

6、“开错窗户”是指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小男孩看到的就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

7、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清自己,要这样认为,我自认为不如人的地方,也许正是自己的闪光点,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乐观的对待人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即可)

8、(略)

5.参考答案:

1、B C A D E B C

2、知难而退:知道事情的难度而退缩。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

3、(见下表)

4、(略)

6.参考答案:

1、cè shú shì sù

2、日积月累 迎刃而解 受益匪浅 胸有成竹 别出心裁

3、(略)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六

厂溪乡中心校

江 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扎实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呢?结合近日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精神,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合作 ”、“ 探究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 》 的有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 ,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 ,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论文格式 》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知识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完成 ,必须依赖适当的方法 ,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强记强训。另外 ,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过程应积极主动 ,重视情感体验 ,才能转化成素养 ,因此三维目标必须整体推进。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一)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

为主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 ,“ 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 ,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 ”。因此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 ,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 ,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 ,语文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 ,不着痕迹 ,同时又扎扎实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 ,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 ,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 ,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 ,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 ,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加以想象 ,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我要的是葫芦 》 一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 ? 可爱在什么地方 ?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 ? 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 ,最后让

学生结合图 ,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 ,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 ,教师把握不好 ,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如《白杨 》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习白杨树特点时 ,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 高大挺秀 ” 一词 ,引导学生看一看白杨树 ,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 ? 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用“挺立 ” “挺直 ”“ 挺拔 ” ,而用“ 挺秀 ” 这个词 ,是作者夸赞

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这个“ 秀 ” 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教师提示学生一个“ 秀 ” 字也写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才会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完整的理解,才能谈得上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 留白” ,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如《坐井观天》 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再比如《曼谷的小象》 中阿玲指挥小象为我们排忧解难,是通过“ 拍拍”、“ 摸着” 它的鼻子,“ 贴贴 ” 它的耳朵,“ 指指 ” 车子等动作来完成的。其实这是阿玲和小象多年来形成的默契,是他们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阿玲的这些指令变换成我们的语言,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清指令,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思维与语言的目的,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4、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符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的新课改精神, 所以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病句默然置之,一味用激励性评语:你说的真好!你真行!你真棒!只是有明显发音错误,才给予纠正。在学生说的训练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客观指出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抓住契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抓住契机,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造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

积累,必须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比较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进行着枯燥的训练,使训练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7.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五 篇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 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 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 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理念和依据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但不是盲目机械的, 它应该有理有据。

1. 依据课程标准, 加强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 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而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就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 依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课后的练习, 合理选择语言训练点

单元教学目标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真解读, 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本单元的训练点。课时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的练习, 也是教师确定语言训练点的主要参照。课时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 是根据文本的内容、课后的练习而确定的。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借助语言训练的手段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3.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

叶圣陶说过: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在教学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阅读课变成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 在指导学生阅读《小铃铛》时, 给学生两幅图, 其中一幅是故事的开头, 另一幅是故事的结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 展开联想, 编写故事的中间部分, 把首尾连接起来, 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然后, 用幻灯片出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开头: 有一只美丽而又骄傲的小猫, 她有一个很好玩的小铃铛。这个小铃铛是大象伯伯送给她的。结尾: 小猫羞愧地拿出小铃铛说: “我们一起来玩吧! ”小松鼠接过小铃铛, 对小猫和其他两个小动物说: “让我们做好朋友, 一起玩吧! ”这样的语言训练,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个学生参与了训练, 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还培养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1. 树立新的知识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为主,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 “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 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因此, 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 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 语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 不着痕迹, 同时又扎扎实实。

2.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

任何教学理念, 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 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 才能取得实效。

( 1) 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 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 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 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加以想象, 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 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 2) 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词, 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 教师把握不好, 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

( 3) 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 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 这种“留白”, 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 4) 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 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 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不符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新课改精神, 所以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病句默然置之, 一味用激励性评语: 你说的真好! 你真行! 你真棒! 只是有明显发音错误, 才给予纠正。在学生说的训练中,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准确客观指出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 抓住契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5) 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必须要立足文本, 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 了解语言的丰富性, 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 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 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 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当前, 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尽量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上下功夫, 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成。

摘要: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已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分析了语言训练的现状, 探讨了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的思路和对策。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6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正所谓阅读是语文之本,是学习之母;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致力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取得更佳的语文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浮现语文意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阅读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充分的朗读能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的内涵,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重点。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角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朗读,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制造矛盾,鼓励质疑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四、以人为本,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人”决定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心理自由”的感觉,也才能积极地思考和赏析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训练,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光教会学生一系列的所谓“方法”和“绝招”,不去引导学生加强训练,那就没有意义了,。作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就算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也并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因为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维,自我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除了欣赏、吸收作品的优点之外,还要探究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鉴赏,从而体现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熏陶。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和思考,在学习中感悟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正文.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2007

上一篇:2021优秀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青岛世园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