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电影分析小点

2024-08-01

活着电影分析小点(精选10篇)

1.活着电影分析小点 篇一

用蒙太奇的角度分析电影《活着》

《活着》转变了以往我们关于人类存在的种种思考,它抛弃了传统意识中的那些崇高的使命,把活着的目的从外面拉回来,将其转而指向了活着本身。作品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是为了除去活着本身之外的任何目的而存在,而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张艺谋导演将《活着》拍成电影,但该片一直被禁止上映。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认为这部片子是张艺谋最为成功的影视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之一。本影片大量使用了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具体可见以下几个例子:

当福贵把钱都输光了,家珍抱着凤霞离开了他,徐老爷子去世,福贵他娘重病在床,福贵搬出徐府之后在街上没要到钱,为了表现福贵当时痛苦绝望的心情,天下起了皑皑白雪,地上积满了厚厚的雪,福贵坐在雪地上靠着柱子发愣,这里使用了隐喻式的蒙太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福贵从徐府搬出来后,家珍听说福贵再也不赌了,便带着凤霞和在娘家生下的友庆回来,福贵大受感动,去请求龙二帮忙借钱打算开个小店好好过日子,只是这龙二并不想真的帮他,只是给了他自己以前用的皮影。从此,家珍在家里带孩子,照顾生病的娘,福贵唱皮影戏讨生活。这里用的是平行式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以家珍,福贵,还有蒋介石军队进军这三条线索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交代了所发生的事。

当福贵去跟龙二借钱时,龙二边敲着边说:你们家这房子的木头可真好啊。后来,福贵投奔解放军,回到家后听说龙二因被戴上地主的头衔,又因舍不得那大宅就动手打了干部,又烧了老宅,所以成了反动阶级。村长对福贵说到:你们家那房子的木头可真好啊,整整烧了五天呢。这里使用了对比式蒙太奇的拍摄手法,用同一句话把龙二在赢得老宅子时的得意和被共军当成地主阶级时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区长来校检查,福贵为了在大炼钢全民动员中不落后,不得不背着几天没睡觉的友庆去学校炼钢。在路上,福贵对友庆说:“等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等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在影片的最后,福贵给外孙馒头买了几只小鸡,跟他说了同样的一段话。这就是重复式蒙太奇的拍摄手法。

从影片一开始,福贵在赌场里赌钱时,嫌弃龙二手下皮影戏唱得不好,只为了露两手而去唱皮影,从此,皮影跟他结下了缘分。福贵还债后为了生活而去唱皮影戏;福贵投奔共军时为了活着回家,给解放军唱皮影戏;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每一家都献钢铁,福贵和家珍舍不得那一箱从乱战中活着带回来陪了大半辈子的皮影,就提议给炼钢工人唱皮影;福贵因友庆惹事很生气,就动手打了友庆,却不知友庆是为了保护他姐才将含许多辣子的面倒在欺负凤霞的那个孩子的头上,福贵心里愧疚,就给友庆唱皮影;六十年代,大家反对旧的东西,福贵本想留住皮影,和家珍想了个法子,成立一个毛泽东思想皮影宣传小组,却遭到反对,因那箱皮影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认为是典型的四旧,福贵见留不住了,便叫凤霞将其烧毁。这其中运用的是连续性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以皮影戏为单一线索,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情节。

福贵从徐府搬出来后,家珍带着孩子们回家,福贵看着自己的儿子充满欢喜,问家珍孩子取什么名,家珍赌气的说:叫不赌。当凤霞生孩子时,福贵和家珍在外面焦急等待着,为了使紧张的心情平稳下来,福贵提议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字,福贵打趣地说:叫不赌。一个相同的名字,却在两代都提及,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截然不同。这也是应用了重复式蒙太奇。

影片中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最后,这几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个相同的画面:一个铺就石块路面的巷子。但是在巷子中的人却改变了,用巷子作为切换的镜头,体现了时代的转变,这也是应用了重复式蒙太奇。还有影片中那首相同却播放了好几遍的音乐,每一次播放都营造了不一样的感情气氛。这也是重复式蒙太奇。

这部影片也是导演张艺谋最为朴实的影视作品之一。后来张艺谋也曾说:“用最通俗的方式叙事,这是第五代导演们或者说我本人过去最不屑于做的,可我认为我们总得甩掉过去的拐杖。”“从《活着》中再也找不到张艺谋,张艺谋躲到了幕后”它没有华丽的场面,只是恰当地选择了恰当的演员饰演了恰当的人物,给这部影片还原了作品本来的哲学元素。葛优以其细腻的演技,真实再现了余华笔下的主人公富贵。对诸事小心谨慎,却不乏对生命博大的包容。唱皮影时,刻意夸大的表情,令观众觉来滑稽,又不失凄恻。枪毙龙二时,吓破胆尿裤子的背影,洞穿了观众的心灵,似乎有颗子弹集中了屏幕前面的你我。穷困潦倒的生活里,他竭力为家庭制造安宁。在特殊年代下,他拙劣地周旋着家庭与外界的关系。另外,巩俐饰演的妻子家珍也还原了一个由旧社会转变而来的平常妇女。她代表了新时代下,随遇而安的拥有旧思想的普通老百姓。

总之,《活着》小说自身和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另有电视剧《富贵》),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它消极沉闷,以黑色幽默讲述历史,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过于暴力的场面。也正是这部作品,因为它内在的不同,给观众对于“活着”的不一样的思考。

2.电影《活着》影评 篇二

2014年12月25日 电影《活着》的影评

——人生如戏

张艺谋导演的《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小说《活着》,与小说倒叙的方式不同,电影采用的是按时间顺序播放,其中时间标识十分明显,从最开始的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再到文革后期,各个年代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剧中男主人公福贵一开始是一个纨绔子弟,有些家底,却整日沉迷于赌博,最终家破人亡(其父因其败光家底,一气之下身亡),妻离子散。后痛改前非,妻子也带着子女归来,唱起了皮影戏,以此来谋生活。在一次下乡唱戏时,被国民党抓了去打战。后被共军抓了做俘虏,为共军唱了一段时间的皮影戏,后返还家乡,而与福贵一块被俘虏的老乡春生跟着共产党南下开汽车去了。福贵回家后只见母亲已因病逝世,小女凤霞也因病致哑,内心十分内疚。时间前进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大跃进时期,每家每户都要献铁炼钢,并建立了公共食堂,福贵一家都参加到了炼钢活动中。福贵之子有庆,在一次区长检查学校炼钢中,不幸被推到的墙砸到,身亡。而这倒下的墙恰是此时已成区长的春生开的汽车所撞倒,福贵及福贵妻子家珍痛不欲绝。时间到了文革时期,福贵和家珍已老,凤霞也长大成人。文革批判旧事物,故福贵家唱皮影戏的工具被烧,而春生也被判成走资派,生活惨淡。不久凤霞嫁给了城里腿有残疾的万二喜。不久之后怀有身孕,在医院生产过程中意外死亡。凤霞产下一子馒头。电影的最后在福贵,家珍,馒头和二喜的吃饭的场面结束。

贯穿整个电影中的皮影戏是我们理解这部戏的关键。皮影戏,既是福贵一家的戏,也是皮偶的戏,更是整个社会的戏一场。人本身是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玩偶的牵引者;另一方面,也被这个社会的强大力量所牵引。电影中的福贵并非只是一人,而是当时那个时期的所有像福贵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一开始是玩偶的牵引者,最后却变成了别人的玩偶。

戏中,有多处暗讽那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是多么荒谬。首先,福贵把家产输光,无家可归,父去母病,妻离子散。这点出了当时那个时期的中国人隐藏在人性当中的惰性与残忍。而在文革时期,因为拥有福贵的祖屋的龙二而被判成了地主,被枪决。这似乎又交代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道理。

到了国民党奔溃阶段,福贵与春生被国民党抓进部队。遇到一个叫老泉的老兵,在遇到共产党冲锋时,老泉告诉他们俩,遇到共产党只要把手举起来就行了,共产党优待俘虏,管吃管喝还发光洋。战争中犹如蝼蚁的生命就是如此,胆小懦弱,退却。为共产党唱过戏的福贵归家后社会地位从此不一样,因为全中国解放了,可是福贵身不由己的命运仍在继续。他的身不由己致使自己的亲身儿子死去。在大跃进时期,身份卑微的福贵,希望能够好好表现,不落在大家的后面,于是把本该可以在家里睡一觉的儿子有庆背去了学校,过度疲惫的有庆因躺在墙角落睡觉而被倒下的墙砸的血肉模糊。福贵其实就是导致有庆死亡的间接谋害者,而在得知有庆死亡的消息时,福贵正在唱着皮影戏。在无法抗拒的命运面前,福贵本人多像被他玩弄在手间的皮偶,受人操控却又无可奈何。而在张艺谋戏剧性的安排下,福贵其后又间接性地导致了其女儿凤霞的死亡。文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思想错乱。医院也由学生当班,凤霞在生产时大出血,本该可以救凤霞一命的王教授因吃了福贵买的7个馒头而无法行动。这是多么的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也讽刺了文革的错乱使多少生命遭到了伤害,使多少个家庭遭到了破坏。命运又是多么的捉弄人。电影中,家珍多次和富贵说,我只是想和你安身过日子。可是在那动荡的岁月,好好过日子其实也是奢望。因为生在大环境中,你会不由自主地被社会中那双无形的手所牵引,卑微的生命连存在都是那么艰难。福贵在看到国民党的士兵横尸遍野时曾对春生说,我是能活着回去,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这也体现了普通老百姓对活着的渴望,对生的希望。可是,可笑的是,他活着回来了,自己的孩子却一个一个都没了,命运是多么的反复无常。

电影中其实也不乏积极的东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福贵对有庆和馒头都说过的那句话“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就会过上好日子啦。”生活总是要充满希望的,无论所处的环境是多么让人绝望。最后被馒头拿在手上的小鸡其实也象征新生代的希望与力量,现实无论多么惨淡,都会迎来新的生命和有希望的未来。电影最后是一个全家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张艺谋把小说的结局进行了改变,他让家珍,馒头,二喜都活了下来,这也是我十分喜欢的结局,毕竟不会让人对生活太过绝望。

3.电影《活着》影评 篇三

《活着》影评

学号:2010940136班级:10财务管理(3)班姓名:徐家辉

内容提要:

从《活着》中我体会到了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两个理念——“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活着就好”。影片围绕着主人公富贵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死去来展开故事。先是富贵与父亲,因为好赌输掉家产把父亲给气死。接着是内战时跟富贵一起被抓壮丁的人。紧接着富贵与债主皮影戏班主,因为富贵祖上的房子,皮影戏班主被批斗死。儿子有庆被当年一同患难的兄弟春生的汽车撞死„„身边的身一个个离去每次都给富贵带来刺激,也正是因为此“活着就好”深埋在富贵心中,使他在解放初期能放下少爷身架积极的可以说是诚惶诚恐的去完成村长给他的任务;也正是因为此,在撞死有庆的春生要去死的时候,富贵不计前嫌的去劝说他。努力活着,活着就能过上好日子是富贵一直坚持的,女儿死后他对孙子说的话深刻的体现出了这一点,富贵不算幸运的一生也终于算是迎来了转折点。影片中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让人有点沉重的话题,就是尊严,活着的尊严。我认为富贵是有尊严的,他的懦弱,他的胆小,恰恰就是他的尊严,他为了家人活着的尊严。

正文:

《活着》这部电影首先吸引我的是主演葛优,一直都很喜欢葛优的表演,幽默风趣,低调中往往给你想不到的爆发,一直以来都觉得他是一个很成功的能把人逗笑的喜剧演员。而《活着》这部电影确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风格,它所反映描写的是中国早期的社会情境,可以说是一部社会题材的悲剧。两种风格的反差之大是我静静的投入到了电影中去,细细琢磨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所能给我的提示和教育。

影片开始主人公富贵给我的印象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富二代,每天赌博喝酒抽鸦片。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的生活。悲剧就从这时开始了,富贵身边的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因为种种原因的死去,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每死去一个人富贵

1都是感叹一番,虽然由于关系的不懂,富贵的悲伤程度不同。但通过这一个个死去的人很好的从侧面映画了富贵活着的不宜。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想向我们表达的:乱世中,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宜,被各种势力剥夺着,压迫着,牵制着。同时普通百姓也在做着自己的抗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富贵败光父亲留下的家产,靠唱皮影过日子。解放后,得到富贵房子的皮影戏班主却因此被划为地主阶级受到迫害,而富贵虽在别人的算计下,输掉了财产,却赢回了自己后半生的性命。富贵知道后一直大喜,感慨自己当初输的好。还有一幕就是,富贵从部队回来后,村上要搞阶级划分,富贵就很着急的去找身份证明,找到后让家珍用境况裱起来挂墙上。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普通百姓对政治的畏惧,对革命工作的畏惧。也让我体会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好毒输掉了房子时哭的稀里哗啦的富贵在日后却会感慨自己输的好。

新中国成立后的富贵,早就没有了大少爷的派头,十分小心谨慎,为了不至于被别人误会,他硬拉着想睡觉的富贵去学校参加区长视察。在路上福贵背着睡眼朦胧的有庆说:“鸡长大了变羊,羊长大了变牛,牛长大了到共产主义了„„ ”看着可爱的父子对话,在朴实中渗透着那个年代的特殊印记。但到学校后想不到由于区长的开车失误,而导致儿子送命,而这位区长就是当年与他一起被俘虏,共患难,即使死也想开上汽车的兄弟春生。我真的无法体会富贵此时的心情,本知道区长就是自己共患难的兄弟后会有的高兴,却因为儿子的死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本应该去深深怨恨的凶手区长,却又是自己当初共患难的兄弟,这该是多纠结的一种复杂心情。这件事情到这还没有完。六年后,曾经害死自己儿子的兄弟,因为惨遭批斗,失魂落魄的站在门前要寻死上吊,而富贵抛下了害子的仇恨,跑到他门前,大声的对春生喊道:“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而这句话也喊出了富贵一生的写照。喊出了电影的主题——生着容易,活着容易,想要生活却不容易!说到这不能不提富贵的大女儿凤霞,看似不出彩的一个人物却经历了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年幼见证祖上家业被父亲败光,和妈妈一起经历了女人一生中最耻辱的事情--在夫婿家过不下去而回娘家。因为一次高烧从此成了一个失聪孩子,被同伴欺负,在弟弟因为自己被冤枉时也不能替他说话。凤霞长大后遇到了属于她的爱

情,本以为她会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却在生下儿子后大出血死了。看其一生无不是悲惨与不幸的化身。又让我想感慨那句话,生着容易,活着容易,可是生活太难了。

在影片中,导演张艺谋也一直给我们灌输着一种思想“活着就好”,古人有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回看整部电影,有几处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活着就好。第一处:内战时期,富贵被抓壮丁,国民党大撤退。富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什么都没有了。富贵只想跑回家,和孩子老婆相聚。遇到红军,富贵什么都没想,直接举手投降。他只想活着回家看老婆孩子。第二处:皮影戏班住因为富贵祖上的房子被枪毙。富贵吓得尿了裤子。回家后就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抱着老婆就笑,我想他是在感慨活着真好。第三处:撞死有庆的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杀,来找富贵道歉,富贵原谅了他。过去的都过去了,能活着就好。第四处:凤霞生下儿子后难产死了,富贵对孙子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好过了”富贵经历了太多,虽然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但他终于熬过了最苦的时候,他还活着能去过上好日子。

电影中另一个想要突出的点就是——尊严。对于富贵有没有尊严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记得观影后有位女生的回答是说富贵活的很没有尊严,当时她用了一个词苟且偷生。我很不认同这种观点。第一遍看电影时,富贵好赌输光了钱财还要去低声下气的向老板借钱继续赌时我觉得他很没尊严;因为好赌被人合伙骗走家产还得气的老婆跑回娘家,父亲被气死时,我觉得富贵很没尊严;被抓壮丁,靠唱皮影维系生活时,我觉得富贵很没尊严;沦为溃兵,见人就举手投降时,我觉得富贵很没尊严;惶恐村长怪罪,背着瞌睡的儿子去学校时,我觉得富贵很没尊严。等等一系列的表现,我完全看不出富贵的尊严。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不像个男人,是我对富贵的第一印象。

可当我一遍遍的去细细体味影片中的情节以及富贵的所作所为时,我觉得的这些却恰恰是富贵活着的尊严。富贵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那么多强加于人的主义,理想,信念,意思形态„„在生与死的时候,富贵只需按着生,只要能活着,做什么都行是富贵的理念。这不能不说富贵选着活着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人之所以活着,人之只好活着”这一句话道出了人活着的无奈和悲哀。关于偶然和必然、命运与意志、生与死、理性与情感、价值与非价值,在这里都变

成无意义。人活着就是活着,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福贵告诉了我们怎样去理解生命的尊严,告诉了我们面对苦难应该怎样坚强地活下去。他放弃所有的尊严,低三下四,低声下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贵分不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做什么,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尊严,他都不知道,这个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国,每个人都在喊着过幸福生活,但却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残酷的现实做激烈的斗争,没有尊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渐渐麻木,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初衷却只是想过个安稳日子。这就是富贵的尊严,一种活着的尊严。可以说他是小众的尊严,不被人认同的尊严。但这却是人最初的尊严。为家人活着,为自己活着,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活着。

4.中国电影活着影评 篇四

取的。也许终究无法彻悟为何“活着”,但只要还“活着”,那就好好“活着”!

1沙鲁克·汗/ Shahrukh Khan /SRK /king khan宝莱坞之王1965.11.2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沙鲁克·汗如同一个“印度梦”。他双亲早逝,出身平凡,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宝莱坞近20年来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1992年进入电影圈,第二年,1993年开始拿最佳男演员奖,此后凭着努力敬业的态度,出色的演技获奖无数,成为印度头号男影星。本世纪初,《阿育王》和《宝莱坞生死恋》成就了他的国际巨星身份,曾被《时代》评为“影响亚洲的人”。他每次去英国出席颁奖典礼都如同一场风暴来袭,2004年前往芝加哥取外景时曾造成万人围观交通堵塞,2008年被《商业周刊》世界最具影响力50位人物排名41位(唯一入围影星)。2010年出品《我的名字叫汗》更像是他代表宝莱坞向好莱坞发起的一次宣言。推荐!2010 《我的名字

叫可汗》宝莱坞电影海外票房纪录保持者2009 《好运理发师》2008《天生一对》2007 《宝莱坞传奇》/《轮回》/《爱在宝莱坞》《加油印

度》2006《追踪再现》/ 《夺面煞星宝莱坞》《永不说再见》看的次数最多 2004《爱无国界》《宝莱坞不可完成的任务》《故土》

2003《爱没有明天》 2002 《宝莱坞生死恋》 2001《阿育王》《花无百日

红》/《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情字路上》 大家熟悉印度歌曲《女友嫁人新郎不

是我》就出自里面 1998《怦然心动》《迪尔·瑟》/《发自内心》 1997《烈

火恩仇》《缘来是你》/《我心狂野》1995 《勇夺芳心》一

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 向800周冲刺2 阿米尔·汗 Aamir Khan宝莱坞完美主义者

1965.3.14出身演艺世家,8岁时就是国民童星。随后却坚决不愿从影,但最终在九十年

代初重返影坛。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印度影坛最具才气和创造力的明星,2001年还以制

片人的身份获得了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印度往事》),就艺术成就而言,他甚至高于沙鲁

克·汗。他是片酬最高的印度演员(约2000万人民币),也是唯一主演一部电影时从不接受

其他工作的明星,2007

年至今每年只有一部作品,《地球上的星星》、《未知死亡》、《三个傻瓜》,却都是全年票房最

高、口碑最好的佳作。推荐!2009 《三个傻瓜》/《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

2008《未知死亡》 2007《地球上的星星》 2006《为爱毁灭》《青春无敌》/《芭萨

提的颜色》 2005《抗暴英雄》2001《印度往事》奥斯卡外语片提名 3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宝莱坞坏小子1965.12.27父亲是印度电影界最著名的剧作家,1988年出道,凭

借《家庭秘密》和《我的爱人吉娅》中的出色表演而成名,一直是印度最有人气的演员,2010

年出演的史诗片《威尔》也取得不错口碑。萨尔曼·汗的人气也来自于他银幕下具有争议的私生活——他脾气暴躁、放荡不羁,1998年他因在猎杀濒危动物瞪羚而入狱,2003年又因

醉酒驾车导致一死四伤;他和印度第一美女艾西瓦娅·雷分分合合、比皮特朱丽更具肥皂剧

5.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五

汉语0902 孔祥昕 1501090205

对苦难的承受力

张艺谋用一只悲悯和满溢着黑色幽默的笔,在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将小人物风雨飘摇、悲欢离合的一生展现出来。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个人的苦难和时代的荒谬像一支悠远的牧歌,没有控诉,没有反抗,没有埋怨,只是一种隐忍的生活,默默承受,努力生活。

《活着》讲述了中国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主人公福贵无论是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还是自言自语“活着真好”,更有这一家子为了生活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有一种坚韧的向上的力量。

一位诗人曾这样说过:“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真实。”尽管有许多丑恶的事物总在身边,尽管对此我们有那么多的不自觉,但希望之光却永不泯灭。明知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最终都指向消亡,明知生命有欢乐,更有无尽的劳作与苦难,但仍迈着沉重而踏实的脚步走下去,并尽可能地使这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于是,活着就被赋予了无限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生命的张扬,不是来自于喊叫和进攻,而是一种忍受,一种踏实,关于生命的责任,关于庸俗的生活,关于千万次单调的重复,关于那些巨大的苦难和小小的幸福。

时间的方式

宋代词人蒋捷有词《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刻舟中,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活着》就是用“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方式来展现福贵的一生。

一切故事都在时间的延宕中展开,也可以说一切都是被时间创造。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生命和激情。就像那首小诗和那个美丽苍凉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因为它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创造一切。对此,余华曾说:“《活着》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平静。时间的方式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福贵一生窄如手掌,但也宽若大地。” 还记得余华在散文随笔集《灵魂饭》中的一段话,似乎可以拿来阐释主题:“我十岁时展望2000年,我显然是奢侈了|而现在回忆十岁时的情景,我充满了伤感|这是时间对我的迫害| 同样的距离|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时却如此短暂。”这段话也是在讲时间的力量,时间对人的迫害正是在它对生命对人生对世界的创造,时间是意味深长的雕刻家。或许爱与生活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不过是时间,年深日久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6.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六

“福贵啊,我们可得活着回去了”,“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呀”。而我们又是为什么活着呢?对生命的认识,也许只有在失去后才能体会。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悲剧而变态,在苦难深处,反而不知为苦。只有沉醉于苦痛,所有的伤口才会不药而愈。从影片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让我们了解到个体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太过渺小无力了。正如《活着》题目里所隐喻的,小人物力所能及的只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罢了,在那样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是“活着”二字;在当今呢,将之换成“自我”之后,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小人物呢。在时代的迷雾里看不清周遭险恶,我们无法寻找“自我”源头在哪里。作为底层小人物,我们也只有好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总说人要活得睿智、活得有“自我”,要学会宠辱不惊、留无意。被这样的价值观念劝说良久,我们却慢慢失表情,面对森多万象,只当在观看玻璃窗外风起云涌,不管是否内心暗潮激扬都不动声色。也许你可以对他人如此,不以他的言行动及任何情感,以为冷漠是自我意识强烈的前提。但是否想过,会有这样漠然冷峻的姿态的你我,正是被周围的一切驱使的结果呢。而作为生活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标准始终在不断放低,最后完全依顺于麻木与不幸的世界。而电影主人公则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人世,又赤裸裸地离去。影片中所展现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7.活着电影观后感 篇七

这部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富贵本是富家之弟,因为赌博,把家产输得精光,之后不得不靠唱皮影戏谋生。就在其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时,却被国民党的 军队拉去当了壮丁。在一个老兵的照顾下,侥幸活了下来。终于回到家里时,老娘已经过逝,女儿凤霞则成了哑巴。但他的苦难远远没有结束。几年后,聪明懂事的 儿子有庆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中年丧子,这样的不幸不论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从这次打击中挺过来之后,夫妻俩含辛茹苦地把哑巴女儿拉扯大,并给 她找了个了个老实本分的丈夫。就在以为这一家子终于能够过上好日子了,命运却把他们抛向了更深的深渊。

显然,整部影片不乏黑色幽默。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段:1、富贵游手好闲,因赌博输光房产,解放后被定为城市贫民。龙二赢了富贵的房产,解放后却被定为地 主。后又因放火烧自家房子,被当作反革命给毙了。2、区长要来学校检查炼钢,富贵不得不把还在睡觉的儿子送到学校,结果儿子在学校死于车祸。而肇事者却是 曾经与富贵一块唱皮影戏的春生。“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牛,牛养大了我们就进入共产主义。”听来更是莫大的讽刺。3、医生们被革命小 将当作反动权威关进了牛棚。可凤霞生孩子后大出血时,革命小将们又马上想到了医生,转而向他们求助。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确实值得一看。 当然,与小说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8.电影活着观后感精选 篇八

这部电影拍摄于1994年,获法国嘎纳电影节大奖,在中国却一直被禁演,我们至今才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

这是个不断讲述死亡的故事,最后却告诉我们生存的永恒。

这部电影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的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中国社会世态变迁。30 年的历史进程——国内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改及发生在 50-60 年代的大跃进和_两次_——每一重大事件都直接撞击到这个家庭的生活神经。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可爱的葛优饰)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后来,新中国建立了。福贵一家因没了家产,万幸的成了城市贫民,而赢得福贵房产的龙二因为是地主,又不肯把房产交公,被枪毙了。大跃进大炼钢铁,福贵的儿子太困,在学校睡在墙根,被区长春生的汽车撞倒墙给压死了;_,镇长,区长相继被打到,春生意图自杀;福贵的女儿长大了,终于嫁了个城里人,怀孕了,生孩子时难产,而由于_,医院被红卫兵们占领,根本不懂医,福贵的女婿从牛棚里带了一位牛鬼蛇神教授,可是教授因为饿坏了,一下吃了福贵买来的7个馒头而差点撑死,没能救护福贵的女儿。就这样,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悲剧。

看第一段时,心中就开始为这个家担忧,尔后每一段故事都让我提心吊胆,可谓一步一心惊,一幕一胆战,生怕不幸再降临到这个家,却还是太多的灾难降临了。唯一让我喘口气的情节是镇长(牛犇饰)还是个有良心的好人,没有给福贵一家更多的苦难;家珍是那么坚毅的一个普通妇女,在那么多的灾难中与福贵同甘共苦,无怨无悔的活着。―― 是啊,无怨无悔,其实是没有选择,无法逃避!

看这部电影,深深的痛埋在心底,我欲哭无泪!它反映了中国几十年里严酷的社会环境,严酷的人际关系,描述了在社会面前,个人的渺小,在政治面前,个人的无能为力!这部电影唤起我长久存于心底深处的对社会的恐惧!

9.《活着》电影观后感精选 篇九

“活着”一词出现在不同年代主人公不同处境的口中,这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人物形象,还从侧面表现小说的主题。“活着”如前4次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福贵和春生被抓去当兵,当国民党军溃败时,他们看到战场上躺满了国民党人的尸体,他们渴望活着回家,见到自己的亲人。这是他们面对死亡时对生的渴望。他们这种求生的欲望也反映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表达了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苦难的主题。“不想活也得活”则表现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春生和福贵本是战场上患难生死的朋友,然而生活阴差阳错,因春生开车不慎撞死了福贵唯一的儿子,春生也由此成了福贵一家的仇人。然而在中,春生被定为走资派,因此受到迫害春生的妻子因不能忍受打击而自杀,此时的春生不仅失去了亲人,而且备受迫害,这些困难和痛苦几乎把他推到了人生的谷底。此时的春生已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他在临走之前,表达了自己对福贵一家的歉意和愧疚。当福贵和其妻家珍得知春生的处境时,他们为春生担心难过。昔日把春生视为仇人的家珍放下了过去的恩怨,鼓励春生好好活着。家珍的话像春日和煦的阳光温暖了春生。这也是家珍对“活着”的理解。这也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丽。

10.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十

曾经在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无知的我们除了毫不吝啬的浪费生命以外,也曾试图去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在那时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也渐渐的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里某一页上用简单的语言就标注出答案的简单问题。因为这不是个简单的为什么,当然也不会有简单的什么。这样的答案需要人们用活着去寻求,当不用再活着的时候,或许这个答案就出现了。因为它诠释的不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种崇高而简单的意义所在。

皮影或许更能代表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代,连皮影上的铁丝也要拆下来取炼钢,“制造解放台湾最关键的两颗子弹”,于是才有了福贵去工地上的唱戏,才有了妙趣横生的小有庆的形象生动地刻画。陪伴福贵几十年的皮影终于还是在文

化大革命中烧掉了,但是皮影的箱子还在,小孙子的小鸡还是可以放在里面的,就像福贵的人生,不断经历惨痛的种种的打击,命运已经千疮百孔,福贵依然平凡,依然活着,依然坚持了太过卑微的希望——活着。

上一篇:名著的英语下一篇:班级的感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