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2024-07-02

驻村第一书记职责(精选8篇)

1.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篇一

驻村日记

2012年4月15日晴

今年全区开展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活动,我有幸被组织选中,挂任高岭镇合旺村第一书记,四月中旬县举办了驻村指导员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前两天,高岭镇府也举办了民政扶贫工作培训会。我在培训班学到了一些基本知识,作为自己驻村的一些基本知识。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发了,迎着朝阳直奔高岭镇合旺村。车子在盘山公路缓慢行驶,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作一名驻村干部,尤其作为一名女同志,不仅要在生活上抛下年龄较小的孩子,放下柴米油盐的繁锁家务,还要克服在工作上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少,基层工作经验严重不足的困难。工作的角色变了,身份也变为——贫困村第一书记,但是担子也不轻,我如何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呢?

正想着,“嘎”一声,车子已到了村委会前面。一下车,我就和合旺村蓝天汉书记一同登门走访农户, 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叙感情,有时候一聊就能达上半个多小时。经过调查走访后,我认为造成合旺村贫困落后的因素有几个: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缺乏保障。全村23个村民小组,20户以上未通公路有五个自然屯, 大部分村民小组在深山之中,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二是村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致富能力有限。三是村干部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四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养殖业比重

偏大,劳务经济、非农产业发展还没得到充分发掘,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

晚上,忙碌了一天,带着一身疲倦, 辗转反侧的在想。当今社会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驻村入户、蹲点调研,更能及时掌握基层的工作动态。正如李源朝部长在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领导机关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合旺村银玉川

2.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篇二

农村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现在农村普遍进行了新农村改造,村内主要道路基本上实行了硬化,用农民的话说,和城里一样,下雨天出门也不用担心弄脏鞋。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基本上修建了公共活动中心,村民有自己的活动场地,有的地方是祠堂,有的地方是文化中心,有的地方是村图书馆,有的地方兼而有之。

一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指的是农村本身的广播电视网络,更指的是国家加大了农村的信息普查力度,农户信息普查、贫困、低保、社保、医保、计生、征兵、种粮补贴、农村各项事业保险、干群联系走访名单等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农村的各类信息得以逐渐汇总,构成大数据系统,这使得上层对农村基本情况更加把握到位,更有利于中央宏观领导和驾驭地方基层政权建设。

二是农村各项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目前涉及覆盖农村的各项民生保障主要有医保、社保、低保、五保、大病保险、危房改造、60岁以上老人生活津贴、种粮补贴、保险、贫困村扶贫专项资金等各项农村福利事业。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村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基层政权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后,中央加强了各个领域的腐败查处和监督力度,八项规定、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大力宣传和推行,带来了党政、政风、作风的初步好转;农民权利主张、维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也倒逼基层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现在基层干部更有耐心俯下身来倾听老百姓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存在的问题农村进一步留守化

在我所挂职的村,总人口3165人,外出务工人员青壮年1200多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倾巢而出,留在村里的主要群体是老人、妇女、儿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8、61、99”部队。主要原因是县域经济不发达,吸纳劳动就业人口有限,农产品价格低,个人自有责任田有限,水田人均才0.9亩,荒地0.7亩,加上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加速了农民进城。

一是环境卫生仍然堪忧。随着化工产品使用量的提高,农村的环境卫生存在恶化的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水资源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以前水田里经常有泥鳅、黄鳝,现在基本上绝迹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生活垃圾的制造,废弃的旧衣物随处可见,田间地头常有随处丢放的农药瓶、塑料袋等,在一些偏远的角落,常有未经处理的成堆的垃圾。去年以来,全省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效果很好,但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仍然需要一长段时间,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还需要各项综合配套条件的提升。

二是村民矛盾有复杂化的趋势。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拜权主义盛行,农村原有的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一切问题都用金钱解决助长了物化主义,宽容、理解、和谐、尊重变得更加困难。农村利益的调整,农村个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村民之间的互相攀比,“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一些网络媒体的助推,无事生事,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微小的事情扩大化,这使得农村各项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调解调和难度增加。例如我村有两户村民是隔壁邻居,且是舅甥关系,但因为贫富差距、道路水管等问题,经常争吵,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不足。随着分田到户,山林、土地确权等各项政策的推行,村集体几无任何公产,也就几无任何集体收入。村集体现有的收入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每个村委会6.5万,但主要是用于村里6个村干部的工资和村委会支出。由于基层财政收入有限,村集体又无经济能力,面对村民的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力不从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和矛盾,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问题发生,乡村干部就像救火队,急匆匆奔赴各地,疲于应付。

四是农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前农村各项费用的征收、劳役的征调、各种证明的开设、加强了乡村两级之间的联系,也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了政府对农村基层的掌控能力。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减负、管治的放松,分山到户、土地确权等政策的推行,农民个人化、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许多农民主张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自私自利的想法趋于膨胀,乡村传统文化凝成的情感共同体在逐步消失,乡村伦理亲情淡漠,农民自由化程度过高,农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和建议农村改革要综合统筹、全盘考虑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举行的乡村改革建设之路就是政教养卫全方位一体式的通盘考虑,虽然他对中国社会的性质认识不一定正确,但他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来思考的路径却是正确的。现在的农村改革扶贫,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一是要加强农村的社会教育,培养农民的公德心。教育永远是改造社会、塑造社会、整合社会、凝聚社会的最有效手段。农民的业余生活必须良好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丰富起来,传统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固然能让农民激动一阵子,但长久的文化生活空白,缺乏引导,容易导致农民的心灵荒漠化。为此必须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培养文艺骨干、组织文艺团体、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发挥村里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祠堂寺庙村委会等平台的作用,培养农民身心和谐,增强其公德心。

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打下良好发展基础。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很多村民在外读书、打工,看了世界,开了眼界,他们对农村也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转变对农村普惠式、撒面糊式的补贴方式,这种补贴方式对于农村单户家庭实在是起不到很大作用,但全村聚集起来,则可以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发挥更大作用。对于这类资金,要思考改变转移支付方式,集中起来办大事,但同时又必须加强此类资金的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3.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篇三

【关键词】三都县;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建设现状

1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干部

通过走访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资金和能干实事干部的短缺,“农村发展需要钱,可没有好干部,再多钱都会被挥霍掉。”通过网络等途径,我们不时看到部分农村干部贪污腐败的新闻。通过座谈了解个别村派性严重,村支书和村主任争权夺利关系不和,或搞小团体主义,严重影响班子团结;二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少数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作风漂浮,群众意见较大……。它们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得很多村工作开展如一盘散沙。因此下派第一书记的工作是我县农村建设的关键。

2基础设施落后

在2016年5月全县第一书记培训班討论会上全县各镇的第一书记谈到经济建设时都提到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包括道路建设、饮水问题、农业灌溉问题、办公设施陈旧、农村的规划性比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山区村组,由于地势特殊,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对于山区的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设施建设都缺乏长远的打算,建筑物排列无序,随意修建房屋,缺乏意识等等,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滞后,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民主形式和实现途径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县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目前我县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能力不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思想僵化、志气退化、组织弱化倾向比较严重,致使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农村部分党员素质偏低,积极性不高,甚至丑化党员形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和民主建设的开展遇到很多困难。

(三)人口流动使村民自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素质较高的村民的大量外流,严重地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一方面使村庄中可供民主选举的高素质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减少直接导致村委会工作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留在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不懂民主的程序及意义,使得民主决策异化为少数村干部决策。

二、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

1内在问题

“第一书记”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难以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直接与基层党员群众打交道,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多数经济落后、村情复杂的村,要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有开展基层工作的能力和办法。由于受单位人员结构和干部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单位无法派出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导致部分“第一书记”因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难以把握要领,推进工作有心无力,甚至好心办坏事。

2外部因素

首先,农村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困难重重。不少党员长期不交党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思想涣散,观念落后,对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其次,村工作计划需要真实性。县里要求的驻村工作计划时间太短,不能很好地摸清村情以有效地开展计划;再者,集体经济建设困难大,使得清除空壳村的的难度提高。主要是资金短缺、群众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大、集体经济成果销路的保障困难等问题;最后,个别单位对该工作不够重视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工作开展遇到的困难,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要提升境界,高度重视挂职工作。帮扶单位、帮扶村、挂职干部本人必须高度重视挂职工作,把组织部门的所有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以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帮扶工作;要把帮扶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述职述廉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作为单位领导、挂职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帮扶单位真心帮扶、用心帮扶,让挂职干部以挂职为荣,真正沉得下、驻得下、干得好,实现帮扶单位和帮扶村的双赢。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挂职干部素质。挂职干部是连接单位和帮扶村的桥梁纽带,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帮扶工作的成效。各级党校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培训力度,从开展挂职的意义、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对挂职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为挂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篇四

小麦、玉米、花生等,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苹果、桃等经济林为主。

上任四个多月来,***与村“两委”成员一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村民谋福利。村委大院里不锈钢旗杆上飘扬的国旗,村委墙上悬挂的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廉政建设制度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是***到***村任职以来带来的新气象。***村有三位建国前老党员,***了解情况后,经常走访慰问,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七一”前夕,他陪同区政协领导走访慰问老党员,并为他们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

去年,***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余万元,修建硬化了1.6公里道路,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水果的销售,但由于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工程款一直未结清。***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实地查看道路硬化情况,争取补助资金2万元,为村里减轻了包袱。

***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协助村“两委”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使上访案件消化在镇村范围内,做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村庄稳定。

5.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计划 篇五

xxx村位于河曲境内的半山区,距离沙坪乡政府9公里,距离河曲县城28公里。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富硒糜子、脱毒马铃薯等。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种植、碳补、煤补、光伏收入、植补、退耕还林补贴等。

全村村民参加了城乡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十户农村危房改造,达到了安全住房标准,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硬化,变压器有二台,一台100千瓦,一台50千瓦,自来水全部到户并符合饮用水标准,有达标的村级卫生所一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一处,互联网到村,移动通信畅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处。

本村的亮点之一就是光伏产业,有占地2.5亩的光伏电站一处,容量106千瓦,于2017年6月份并网发电,仅此一项,一年就有13万元的收入。亮点之二就是帮扶单位xxxx单位领导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积极为xxx村捐献了价值9500元的粮食加工机械一套,解决了村民的粮食加工难题,受到村民的好评。

xxx村共175户,总人口346人。截止目前:已经脱贫54户94人。包括五保户10户10人,低保户19户30人,一般贫困户25户54人。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履行好驻村的工作职责,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切实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主题,围绕党的建设、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推进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努力帮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村“两委”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尽力帮助村里落实一些具体实在的实事,促进群众增收。

2、围绕帮助村里增强发展意识、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和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培养致富带头人。

二、帮扶措施

1、加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致富信心。一是按照乡党委和乡政府决策部署要求,积极向xxx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到每份文件要贯彻到群众。二是努力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文件,使群众真正知晓、理解文件、会议内容,增强群众致富信心。

2、抓好基层党员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抓好村级两委的组织建设。其次,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最后,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3、多措并举助农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是抓好春耕生产,促增收大力发展群众做强做大我村种养殖产业。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增收,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第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增收。第四是积极实施惠民项目。确保各项惠农富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促进农民增收。

4、推动精准扶贫。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在瞄准扶贫对象、明确帮扶责任、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因户施政,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完成好“六个一”帮扶任务;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 选准发展路子,培养长大农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5、民生、教育等工作。(1)农村低保做到位。(2)全面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3)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4)做好控辍保学工作。(5)关注上访人群,将上访调在低压态势,做好稳定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2、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落实帮扶工作精神,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服务。

3、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善于思考,找出好的帮扶致富方法,扎实开展工作,建全帮扶工作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6.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计划 篇六

为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综合治理等工作,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康,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把西栗岗村建成幸福美丽和谐的新农村,本人对2019年的驻村工作特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西栗岗村基本概况。西栗岗村距镇政府东北8公里,北与开封相邻,东与中栗岗接壤,西边是牛角岗村,南边为陈寨大队。全村共十二个村民小组,645户,2543人,4000余亩耕地,村两委班子共计7人,其中村委4人,支部3人,村民主要以传统种植和农闲务工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蒜,花生,豆角,经济作物面积达60%。全村共有党员61名,645户中有五保户8户9人,低保户65户,106人。按照四个必到原则,通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出12户贫困户,共计19人。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大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帮助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努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进位、党员晋星机制,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帮助开展“一事一议”和党务村务公开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一)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继续加强西栗岗村两委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团结全村党员干部,使村两委班子正常运转,更好地发挥村两委为民服务的作用。具体要做到: 1、定期走访村老干部、老党员、征求他们对全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定期召开入党积极分子、科技带头致富示范户、回乡务工人员以及愿积极参与村级经济发展的青壮年人士座谈会,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大计。3、定期和不定期调查民情村情,把握社情民意,把西栗岗村百姓谋发展,求致富,过小康生活的诉求、愿望努力变成现实,发挥驻村工作最大潜能作用,把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做实做好。4、定期开好村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会上,作为第一书记要做好表率,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敢于拿出桌面剖析,同时,更要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增加同志们之间的团结,加强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二)定期开好三会一课,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除了利用定期开好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上党课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更要充分运用村委宣传栏、广播站、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村民会议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月组织一次以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我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部署等,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激励广大基层群众为全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培养后备党员,利用开展驻村工作机会,积极发展、培养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的有闯劲、有思想觉悟的青壮年,引导鼓励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推动西栗岗村经济建设发展(一)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积极收集群众发展愿望,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对村里基本情况、村民生活环境、农村政策落实情况、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农村经济收入消费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教育卫生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人文地理概况、发展重点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工作实施方案。引导群众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二)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引导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做好西栗岗村经济发展规划,把西栗岗村的大蒜,花生,豆角等种植基地再次扩大规模。

四、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联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每个帮扶人、前任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让西栗岗村尽快实现脱贫,需要加强做好如下工作:(一)加大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根据国家扶贫政策,加大力度,在资金、种养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以帮扶,做到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二)结合本村实际,在朱砂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下大力气抓好产业脱贫,做好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致富奔康。加大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做好工作服务,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使用。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1、定期与村两委班子召开稳定和谐会议,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2、积极配合朱砂镇派出所开展扫黑除恶、整治赌博活动。3、认真开展走访群众、矛盾纠纷排查,了解掌握本村的群众矛盾、邻里纠纷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建立维稳工作相关机制,做到“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7.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篇七

他是“行政级别高”的第一书记

杨登平, 男, 1964 年1 月生, 中共党员, 本科学历, 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驻上饶分行高级经理、经济师职称、副处级干部。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主动请缨到横峰县新篁办事处崇山村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 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几个月以来, 杨登平同志带队克服生活条件上的各种不便因素, 认真贯彻上级部署, 落实驻点扶贫各项制度, 扎根崇山, 迅速工作, 得到了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他是“驻村时间长”的第一书记

每周一的早晨, 他都雷打不动地早早出发, 驱车几小时如期抵达崇山村;每个月, 他驻村的时间都在20 天以上, 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他自己带来, 包括一个水杯、一个暖瓶、一把雨伞、一个衣架;老乡家吃什么, 他就跟着吃什么, 住的、吃的、用的, 只要是老乡的, 他都付费, 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不给群众添一丝麻烦。

驻村不驻足, 在村里, 他从来都不闲着。为确保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年过半百的他, 在泥泞的山路间穿行, 一走就是一天。崇山村人居分散, 杨登平第一次在半山源自然村上户走访时, 认识了一名失孤老人, 生活十分艰苦, 之后便不止一次徒步1 个多小时, 携带物资回访。又如, 在白果园走访时, 了解到一位年近八十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卧病在床, 无人照料, 他便前去慰问, 当得知其三个小孩在赡养问题上相互推诿时, 他便连夜驱车挨个面对面劝导, 老人被接走时, 紧握他的双手, 泪流满面。

去年冬天, 崇山村经受了近年来最大的冰冻雨雪天气考验, 杨登平带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多次深入农户, 排查房屋隐患, 组织就近安置23 户41 人、转移安置15 户38 人、村委会安置7 户20 人;为了不让村民挨饿受冻, 他自己花钱买来大米、油、被子、手电筒、蜡烛等生活物资, 与老百姓一起渡难关, 把温暖挺进了大山;大雪封了路, 他和工作组的同志都被“困在了”村里, 每天都只是吃方便面, 但始终与群众在一起;雪停了, 为了及时恢复交通, 方便群众出行, 他又号召大家一起动手, 融冰铲雪……大雪无情人有情, 在他的有力组织下, 最高村落崇山村的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

以时间换空间, 以党心换民心, 在他的身上, 像这样的“琐事”还有很多。村里的干部都自叹不如, 群众更把他当成了一名“新崇山人”。

他是“扶贫工作实”的第一书记

扶真贫, 必先识真贫。为精准识别每一个贫困户, 他带领村组干部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召开群众民主评议大会, 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 挤出“水分”, 防止真正的贫困户被“屏蔽”。同时, 按照市委的要求,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建设, 逐户调查摸底, 完善录入信息, 精准到户、到人, 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真实的资料,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制定好“精准扶贫”规划, 他认真研究上级政策, 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组织党员召开支部大会, 利用晚上分片、分村落、分小组召开群众大会, 集思广议;频繁进村入户, 听取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意愿。如是种种,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扶贫规划“识天气、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 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让精准扶贫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里”。目前, 在他的办公室, 真正做到了“挂图作战”, 将精准扶贫的每一项工作进行了量化, 倒排时间, 落实责任, 全力推进。

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 是杨登平反复思考的重大课题。刚驻村不久, 他便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党员赴贵溪市白田乡姚家村考察, 学习竹荪种植技术;并带队到横峰县岑阳镇王家新农村参观, 学习产村融合发展经验。在“走出去”的同时, 坚持“请进来”相结合, 专门联系市农业专家到崇山村调研指导, 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等条件, 寻求产业发展方向。工作中, 他鼓励崇山村有条件的村民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 在种养、加工、旅游等方面大胆探索, 并在资金上给予积极支持。目前, 在他的带领下, 崇山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将7 个贫困户25 人都纳入其中, 如今已经备足了杂木等原料、订购了菌种、流转了土地, 预计今年10 月份可以产菇;同时, 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 争取省工行的项目资金扶持, 崇山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筹建原生态油茶作坊, 将村里闲散的油茶资源聚集起来, 进行有序地开发和销售, 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 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引来了今后村级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心挂着发展, 一心念着民生。他的扶贫工作就从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当得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清洁家园”行动时, 他更是积极参与、亲力亲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他又牵头召开村民大会, 成立了理事会, 结合全县殡葬改革的要求, 大力实施公益性墓地建设, 清明节前已经竣工, 加快了乡风文明的进程;当得知崇山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 他便向省市工行争取资金援助。驻村以来, 他还帮助解决了一名9 岁适龄儿童的户口和入学难题, 展养羊户郑兴旺1 户, 养猪户郑泉林1 户。

8.妇联派驻第一书记下乡记(下) 篇八

对沾化古城镇王见南村和罗场村的村民来说,“上头”来个“第一书记”,就像小石子儿扔进河沟里,没砸起啥大动静。

第一书记么,好几个村都有,没啥稀罕的。就是这回来的一老一少,说是两年都待在村里,村里后生们连娶媳妇都难,她们能吃得了咱农村人的苦?

连王见南村村支书贾志昌都不看好她们,自个儿努力了好多年都没能帮乡亲们把贫困的帽子摘了,这俩人一个30来岁太年轻,一个年纪大,又不怎么熟悉农村生活,怎么能让负债累累的王见南和罗场富起来?

韩丽和陈璇起初也是犹豫的。她们的犹豫,是没想到真实的贫困这样让人心酸。

2015年2月,寒冬,她们来到沾化,任期两年。头一晚,住在罗场村的“客房”里。虽然屋里生了炉火,带的衣物也足够厚,然而,她们还是不太适应薄皮砖头房里,冬天清澈的冷。

看到村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小脸冻得通红,俩人更是心疼。

调研开始,才发现这两个村,尚有黄泥麦秸搭建的土坯房;厕改还没进行,厕所多数建在大街上,都是老式的蹲坑。村头巷道,路面硬化也没完成,下雨沾鞋,晴天扬灰。

带队的是老党员韩丽,她去的罗场村,主通道没有硬化,村里倒是有个健身广场,只是地面坑坑洼洼的。

三四公里外,陈璇入驻的王见南村有个农贸大集,也是条泥巴路,两旁的商店只在逢集时才会都开门。村子里有三个池塘,早就没了水,成了村民的垃圾“处理站”。

都需要升级改造啊!改造好了,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应有价值。

不仅这些,更让她们焦虑的是村民的发展和收入。

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幼。收入来源,只有土地。但沾化多是盐碱地,人均只有一亩多,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不过收入几百块。最有名的冬枣,因为很多外地枣会抢先一个月打入市场,牌子又挂的“沾化”,所以常常是本地枣上市了,市场价格早就被压低了,卖不动,也卖不上价。

换“脸”

原本,她们应该听组织的话住在镇上,相对舒适。但她们不想做“一阵风”第一书记,“村里有人说我们是来镀金的,我们想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是真心想来做事的。”陈璇说。

为了掌握一手资料,她们在村里坚持住了5个多月。没有路灯,晚上七八点,村里漆黑一片,一个人走路,不时的狗吠叫得人心慌。而此时,才是她们工作的黄金时段。此时,村民才会在家。

对她们的到访,村民们起初也不是很欢迎,“无事不登三宝殿”。但人家跟咱掏心窝子啊,总不能把笑脸人往外赶。一来二去,慢慢地,这两个村也接受了两位“第一书记”。

尽管每家啥情况掌握了,但扶贫怎么开展依然没头绪。不过有一条,村里的基础设施都得升级。

她们自筹资金,动用机械,清理垃圾,整理乱放的柴草堆、粪堆,将垃圾坑改造成鱼塘;利用专项资金,修建洋灰路,改造老化的自来水管,更换变压器、电线杆,安装LED路灯,还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

罗场村,韩丽领着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党员出义工,扛着扫把,拎着铁锨,干起活来,几个包子就是一顿饭。

不过,韩丽最焦虑的,还是出村那条泥巴路。她想赶在麦收前修好,可施工队不乐意:钱还没到账呢。

“要不,把我押这儿?”韩丽玩笑着说,“反正我也跑不了。”

施工队长乐了。几次谈话下来,他很敬服这个军旅作风的老大姐,“得,我们先修吧。钱啥时候到了啥时候给。”

公路修好了,进村,出村,打麦,收玉米,方便多了。

王见南村,治理村居巷道,陈璇带着党员们,搬砖和泥,铺了“先锋道”,“跟风干”的人也不少。但也有几个“钉子户”,不愿铺“公家的路”,觉得铺上砖倒是好看了,但是垃圾沤不了……”

看来,得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才行。

正好,滨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每个村都摆放垃圾桶,聘请环卫工。陈璇积极争取,很快,满村铺上了红砖道,垃圾处理也规范了。

这些,一点一滴,都被陈璇用相机用心地记录下来,并且做成了一个对比图的展板。前来“围观”的村民很震惊:变化真是大呢!

在山东省妇联的支持下,她们在村里开展送温暖三下乡活动,为王见南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爱心音乐教室,为特困户送煤炭、棉被,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组织妇女健康查体,为村里的孩子送护眼台灯、书包、书籍、羽毛球拍等。一系列重教育惠民生的活动,拉近了她们和村民的距离。

不知不觉间,村里越来越像个“小县城”了。路铺好了,路灯装好了,村里干净了,健身广场升级改造了,韩丽大姐带着大伙儿开始学跳广场舞了,陈璇领着大伙儿出去参观学习了,王见南村还盖了两个大门楼,村里的小青年,越来越容易说媳妇了。

项目致富

在韩丽和陈璇心里,一直有块石头,那就是:到底用什么项目,带着大伙儿致富?

罗场村有几户人家是养鸡大户,细细考察之后,韩丽觉得:有戏!恰好,陈璇跟沾化区的龙头企业雅士享公司刚刚开始商谈养鸡项目,两人一拍即合。只是,建一个高标准的鸡棚,专项资金30万哪里够?但如果,把两年的专款用在一处呢?

这个有创意的想法得到了省妇联党组的支持。很快,她们就与雅士享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两个村分别建立一处肉鸡养殖基地。由村集体注册成立养殖合作社,村支书担任法人、贫困户入干股、聘请村民养殖。

只是,盖鸡棚可不像以前,简单垒个屋子就拉倒。现代化的养鸡棚,是条自动流水线,不需要多少人工,但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贾志昌发挥了他干买卖的好口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最终建成的鸡棚,节省了50万元。

只是,贾志昌一心扑在鸡棚上,家里的生意扔了,孩子顾不上,难免家人会有一些牢骚。陈璇知道后,琢磨了半天,只好拿自家的事跟大嫂做比:“嫂子你看,大哥起码回家还能看到孩子,我这孩子发烧,都没法在跟前。咱都是当妈的,你也知道那滋味……”大嫂听得直心酸:“唉,俺都知道……”

nlc202309090614

设备安装时,陈璇更是毫不放松。一根管子从头盯到尾,发现粗细不一,当下就去找安装公司,要求立刻更换。

“叽叽喳喳”的鸡苗投进去了,两个人揪着的心却没有落地。这项目能否带来收益?谁也不敢保证。一批鸡苗见效益,得用40天。那40天,心就挂在鸡棚上。

罗场村第一批鸡出栏,收入只有3万元。心血不少费,收益却不高,村里有些干部动摇了,开会时有人提议,把鸡棚租出去。在部队锻炼过19年的韩丽一票否决:“我不信,别人能养好,咱就养不好?要不,我们住到鸡棚里,养几批看看!”

王见南村的鸡棚也不顺,第一批鸡就感冒了,后来请专家指导,陈璇和村干部24小时轮流照看,这个难关才渡过去。那一批,王见南村挣了6万多。

“前期投了60万, 4个月挣回15万元。”兴奋呐!陈璇说:“养鸡虽然很操心很累,但我们想给村里留下点什么,不能我们走了就断线了。”

从去年2月到今年6月,罗场村共脱贫93户157人;王见南村共脱贫72户188人。这两村的项目投入和产出效益比均在滨州市名列第一。

观念活了

村里有钱了,村民们的腰板壮了。

王见南村的闫会计,40多岁的汉子,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一年到头抓不了几个钱。一下雨,家里房子外头大雨屋内小雨。老婆说起他,白眼一个接一个。

第一书记们都很重视“能人”,为了请他出山,陈璇先是帮他家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又帮他们的孩子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夏令营”。

夏令营是省妇联争取的,从沾化到济南,共5天,200多个孩子可是开了眼界。回到家,闫会计的孩子跟他妈一描述,咦?外头这么多有趣的事呢……

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不管老少,村民们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王见南村的村支书贾志昌说:“我自个儿的生意可以不做,这个村支书我一定要干好,我要对得起我们的第一书记,对得起父老乡亲,为我的孩子传递正能量。”

闫会计到鸡棚出任“大总管”(之一),40多天就能赚6000块,家庭地位直线上升。

见鸡棚来钱,王见南村的不少村民动了心,自发筹资40万,也盖起了鸡棚。陈璇开心地说:“我们这次,总算从输血变成造血了!”

很多事,做一阵子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虽然,2017年的2月,她们就要离开沾化,但是,她们已经给沾化留下了一支“永远不会离开的工作队”。

上一篇:给长辈的元宵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手抄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