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籍管理论文(共11篇)(共11篇)
1.关于地籍管理论文 篇一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办
法》的通知
京国土籍〔2010〕597号
市国土局各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为构建我市地籍管理规范体系,推进地籍管理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地籍管理服务水平,市局拟定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办法》,并经2010年第16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予以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地籍管理,规范地籍管理行为,更好发挥地籍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地籍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籍管理的各项制度、标准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依照有关规定对本辖区内地籍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籍管理是指土地调查、权属审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籍成果应用等行政管理活动。
第四条
地籍管理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认真履行地籍管理工作职责,确保地籍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现势性和合法性。
第二章
土地调查
第五条
土地调查是指依法对土地的权属状况、利用状况和土地条件进行的调查。
第六条
土地调查包括下列类型:
(一)全国土地调查。是指根据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确定的内容,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二)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每年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三)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
(四)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耕地及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用地规模等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测。
(五)季度新增建设用地调查。是指国土资源部门应用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或遥感监测等方法,对辖区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以及批而未建用地情况按季度进行的调查统计。
(六)日常地籍调查。是指在土地总登记后进行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其他登记时进行的地籍调查,以及在土地征收、征用、农用地转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储备、土地划拨和出让等土地行政审批前进行的地籍调查。
第七条
土地调查按下列情形组织实施:
(一)全国土地调查: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国土地调查方案编制本市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二)土地变更调查:建立土地变更调查月清季累年更新机制。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实施,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配合;
(三)土地专项调查:由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分别组织实施;
(四)土地动态遥感监测: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实施,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配合;
(五)季度新增建设用地调查: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实施,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配合;
(六)日常地籍调查:由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实施。第八条
全国土地调查应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调查单位。其他土地调查可以采取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调查单位。
第九条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承担土地调查任务单位的管理,并公布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级土地调查单位名录。
国土资源部或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土地调查单位可承担本市的土地调查任务。
第十条
土地调查人员应当经过国土资源部或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领取全国统一的土地调查员工作证。
第十一条
土地调查人员对涉密单位进行土地调查时,须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行调查。
第十二条
各项土地调查应执行国家标准或本市的地方标准,执行统一的技术规程,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
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
土地调查成果依照《土地调查条例》的规定予以公布。第十四条
土地调查上报的成果质量实行分级负责制。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当对所组织实施的土地调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上报的土地调查成果必须经过认真核查。
市国土资源局定期对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调查成果质量进行抽查和检验。
第三章
权属审查
第十五条
权属审查是指在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对土地权属等状况所进行的审查。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权利的法律属性,包括土地权利类型及其相关内容。
权属审查是各项土地行政管理业务活动中明晰土地产权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第十六条
权属审查划分为因土地权利登记而进行的审查、因项目用地审批而进行的审查、因权属争议调解而进行的审查和因权属界址鉴定而进行的审查。
第十七条
权属审查应当做到审查程序合法、事实认定清楚和适用法律准确。权属审查应按统一格式出具书面审查意见,并加盖土地权属审查专用章。审查意见是有关土地登记和各项土地行政审批的依据。
第十八条
市国土资源地籍管理部门应制定权属审查办法,对权属审查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规范。
第四章
土地登记
第十九条
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的行为。土地登记包括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其他登记。
第二十条
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人、土地坐落、界址、面积、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和使用期限。
第二十一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依据《土地登记办法》开展土地登记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统一的土地登记规范和工作流程。
第二十二条
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本辖区土地登记工作。中央在京单位土地登记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土地登记结果实行汇交制度,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在登记后30日内将本辖区土地登记结果汇交市局备案。具体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制定。
第二十四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从事登记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登记上岗证书。
第二十五条
本市从事土地登记代理的工作人员,须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具有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章
土地统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统计是指以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主的调查成果通过数据、图形、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的整理、分析并逐级汇总上报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第二十八条
对依法涉密的统计信息,应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根据土地统计结果,对本辖区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定期报告。
第三十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依照国家规定公布统计资料。
第六章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地籍档案管理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
地籍档案主要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具体包含文件、图件、表册、磁带、磁盘、录音和录像等。
第三十二条
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对本辖区的地籍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和归档。
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对各区县地籍档案信息进行备案和更新。
第三十三条
地籍档案应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地籍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必须进行异地备份。
第七章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四条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地籍信息,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的信息系统,是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十五条
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城乡地籍管理的需要,建立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开发、数据建库、系统应用、更新与维护。
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本辖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应用,并具有满足系统运行环境的固定场所。
第三十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县)国土资源分局须设立专门的岗位、人员和管理制度,负责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三十七条
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联网,实现地籍数据的实时交换,保证市和区(县)两级数据的一致性,按照相关规定实现地籍信息共享。
第三十八条
建立地籍信息反馈制度。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事务,涉及地籍信息应用与变更的,其相关信息应及时反馈,并进行数据库维护和更新,保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第三十九条
建立地籍信息安全制度,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第八章
地籍成果应用
第四十条
地籍成果是在地籍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
第四十一条
地籍成果须依法提供和应用。具体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制定。
第四十二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建设用地报批、土地综合整治、土地供应、土地储备和执法监察等所使用的基础数据,应当以依法确认的地籍成果为准。
第四十三条
地籍成果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施行。
2.关于地籍管理论文 篇二
1.1 使地籍管理更加规范化。
地籍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 不仅包括土地登记、砍树、调查、监测和统计工作, 而且还包括地籍信息化建设和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可以使地籍管理工作与当前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对照和完善, 从而使地籍管理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进程。这不仅有益于实现耕地的保护, 同时也是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从而确保地籍管理工作的到位。
1.2 是科学管理和用好土地的重要保证。
通过地籍信息化管理使土地资料更加完善和准确, 这是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所以要想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 即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 确保地籍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从而能够更好的将我国现有耕地数量和分布反映出来, 全面了解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 以便于作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1.3 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资源, 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则需要加强基础性的地籍管理, 这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 确保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得到全面协调的基础。而随着当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也对我国地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需要其在现有知识基础上不断的在挑战中进行创新, 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术, 为建立健全的地籍管理体系也不断的努力。目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工作, 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基础。土籍是对土地权属进行管理, 其管理的对像是土地及与土地相关的行为, 所以进行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是推动地籍管理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迈进的重要途径, 也是国土资源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2 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标准化建设。
地籍信息化建设并不是某一个地区的单独行为, 而且需要全国范围内树立统一的思想和意识,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机构的具体指示和要求, 加强各地的局域网、专线网建设, 加快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从而使各地的规划、技术标准和应用软件及管理工作等都要达成统一, 做到协调和配合, 这样才有利于地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不仅能够达到在少投入的情况下, 确保高效率和良性的运转状态, 而且由于各地都统一了标准, 这样为地籍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各地的局域内和专线网进行有效的连接, 不仅有效的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费的投入。
2.2 统一性和规范性原则。
即要保证地籍资料连续性和系统性, 保证地籍资料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资料完整性和现势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多用途性和高效性。
2.3 时效性原则。
在相关部门获得各个地籍信息之后, 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加以处理, 使其电子化、系统化, 方便获取和利用。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服务、光盘存贮服务、现代通信网络服务、公共信息网服务等为服务对象提供使用, 提高利用效率。
3 信息化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3.1 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交互检索。
利用地籍信息化系统, 可以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 利用自动检索功能实现用户搜寻的高效性, 而且在利用档案时, 还可以实现图文和管理信息的交互检索, 从而对所要查询的地区方位、面积和位置等信息都能通过图像和文字得以具体的展现出来。
3.2 有利于为地籍档案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将信息化应用在地籍档案管理中, 可以实现快速查询检索档案信息的功能, 能够极大地提升地籍档案编研效率, 为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 地籍档案可以利用可视化的管理功能, 对统计和空间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信息窗口分层次地显示汇总、整编的地籍信息, 进而为在庞大的信息资料中提取专题信息提供便利, 辅助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做好决策工作。
3.3 有利于实现办公协同一体化。
地籍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即能完成的工作, 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这样任何一个部门在工作上有延误的情况出现时, 都会使地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而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以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更便于获取各部门的工作成果, 从而实现了办公一体化。
3.4 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功能。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存储管理信息、空间信息和地籍属性, 并将各种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 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查询检索, 极大地提升了地籍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真正做到地籍管理工作为社会公众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
3.5 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共享。
信息化地籍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籍档案信息, 从而为土地规划部门提供重要的工作依据, 提高地籍规划的合理性, 而且信息还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共享, 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化和数字化。
4 加强信息化的应用措施
4.1 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充实人员, 特别是各分局地籍管理人员, 各分局要有专人与市局地籍处对接;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地籍管理人员地籍业务的培训和自我学习。切实做到法律通、政策熟、业务精;三是要加强作风培养。培养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4.2 完善国土资源政务系统, 构建统一的政务系统平台。
为解决现有应用系统相互独立, 不成一体的问题, 计划开发完成一套GIS支持下的, 能涵盖主要业务模块的适应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建设需要的系统, 并完成现有系统的升级和部署。
4.3 加强基础地籍数据管理。
目前, 我国用于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的基础数据库分别为“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是农村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核心的软件系统, 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和应用。目前, 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地籍调查, 并已建立管理功能完善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市县已过半数。另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建立了数字地籍图。同时, 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省、市已经开展或拥有省级和地市级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结束语
近年来, 各地地籍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大局意识和协调意识, 这对于统一的地土管理平台及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地籍管理工作开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近年来,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之在多个领域中都得以广泛的应用。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和用好土地,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地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应用优势, 并进一步对信息化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奎方.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2, 25.
[2]杨海丽, 张宏飞.新疆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新疆有色金属, 2012, 8, 15.
3.关于地籍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地籍档案;.NET框架;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
引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对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以及集体土地下一步上市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档案资料是土地权利登记发证的依据,在两权发证项目中涉及到大量的权源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这类工作繁琐枯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传统的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具软件均为单宗地逐个扫描录入档案资料,虽然解决了电子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工作,但是较为耗费时间。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一套批量化整理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方法,解决了数字化地籍档案必须逐个归类的问题。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的工作量,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笔者在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发现,档案资料的整理归类类型可分为三类,并且在同一时期内收集到的档案资料通常为同一类型。针对档案资料的这种特性,本文规定了一套数字化地籍档案命名规则,根据该命名规则,依托于两个归类字典和数字化地籍档案目录模板,可自动化地完成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文件目录生成、批量改名、档案自动归档、档案完整性检查、档案目录生成等工作,涵盖了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的每个工序,可以极大的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档案整理的工作量。本文将从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类型分析、命名规则设计、归类字典设计、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流程、关键代码展示和总结六部分阐述。
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类型分析
根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最终归档的基本档案资料有22类,分别是:县政府通告文件、本宗地指界通知书、本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邻宗地指界通知书、邻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法人身份证明书、指界人公示、地籍调查表、权属界线协议书、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请示文件、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批复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审核结果的公示、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相关规范文件要求根據统一地籍号分为市、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和宗地五级文件夹存放数字化地籍档案。存放目录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地籍档案存放目录
在对档案的存放要求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每宗地档案文件夹下需存放的档案可分为三类。
1、本宗地的档案资料:本宗地指界通知书、本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法人身份证明书、地籍调查表、权属界线协议书、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
2、邻宗地的档案资料:邻宗地指界通知书、邻宗地指界人身份证明书。
3、本地籍子区共用的档案资料: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请示文件、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批复文件、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审核结果的公示。
本文将针对这3种归类类型的档案资料设计与之归类特点相对应的归类方法。
命名规则设计
数字化档案的命名规则由表示属性的字符串和分隔符构成。如下所示:
图2 数字化地籍档案命名规则
该命名规则要求数字化地籍档案文件名称中必须包含数字化地籍档案的类型和档案所属宗地的统一地籍号两部分,统一地籍号部分作为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归类依据,数字化地籍档案类型部分作为数字化地籍档案的检查依据。如果需要增加其他项目可自行增加,每个项目之间需要用分隔符“_”进行分隔,用户增加的项目同样可以作为检查依据。
归类字典设计
本方法依托两个归类字典对数字化地籍档案进行归类,分别为本宗字典和邻宗字典。本宗字典作为本宗地档案和地籍子区共用档案的归类及检查的依据,邻宗字典作为邻宗地档案的归类及检查依据。整理软件将档案文件的名称与归类字典中的记录进行对比匹配完成自动归类。本宗字典如图3所示,邻宗字典如图4所示。
图3 本宗字典
图4 邻宗字典
本宗字典仅包含一列统一地籍号。邻宗字典则包含两列,第一列为本宗宗地统一地籍号,第二列为邻宗宗地统一地籍号。邻宗字典可通过ARCGIS对宗地图层作spatial join操作获得。
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工作流程
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贯穿登记发证项目的始终,每个阶段通常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为同一类型。档案整理人员在对档案资料的扫描过程中,仅需将档案文件名命名为该档案资料所属宗地的统一地籍号,在该类型的档案资料全部扫描完成后,再使用批量改名工具统一添加档案类型字符串,完成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命名工作。
完成命名工作后,使用档案整理软件对本宗地和地籍子区共用数字化地籍档案进行自动归类。整理软件将档案文件名称与本宗字典中的记录进行比对,若档案命名中包含本宗字典中的记录或记录的地籍子区号,则将档案文件移动到对应的文件夹下。对于命名错误的文件,将不会被移动,作业人员可将文件名修改正确后重新归类。
对于邻宗地数字化地籍档案的归类,作业人员首先应该将宗地层的SHP文件导入ARCMAP中,使用spatial join功能生成邻宗字典,邻宗字典中的第一列的记录指定为目标文件夹,第二列的记录指定为源文件夹。然后,通过邻宗档案归类功能将作业人员指定类型的档案文件从源文件夹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下。各类数字化地籍档案归类完成后,通过检查工具自动检查,并根据工作人员指定的顺序生成EXCEL格式的档案目录文件。
关键代码展示
.NET平台具有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本文基于.NET平台开发了一套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系统为本方法提供软件支持。该系统提供了文件批量改名,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归类,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检查,档案目录生成,数字化地籍档案批量打印以及简单的图像增强功能。本节将对核心功能数字化地籍档案自动归类及检查的关键代码作简要阐述。
自动归类代码如下:
string SourcePath = tmpFolder.SelectedPath; //获取待归类的文件夹路径
if (Directory.Exists(SourcePath))
{
string[] filePath = Directory.GetFiles(SourcePath); //获取所有待归类的文件路径
foreach (string tmpFileStr in filePath)
{
string[] fileNameS = tmpFileStr.Split('\\');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S[fileNameS.Length - 1].Split('.')[0];
string[] tmpStrArr = fileName.Split('_'); //获取文件名中的统一地籍号
foreach (string tmpStr in tmpStrArr)
{
if ((tmpStr.Length == 19) && (tmpStr.Contains("JA")))
{
//获取文件需归类到的目标文件夹
string newPath = rootString + '\\' + tmpStr.Substring(0, 6) + '\\' +
tmpStr.Substring(0, 9) + '\\' +
tmpStr.Substring(0, 12) + '\\' +
tmpStr + '\\';
if (!Directory.Exists(newPath)) Directory.CreateDirectory(newPath);
//将文件移动到目标文件夹下
File.Move(tmpFileStr, newPath + fileNameS[fileNameS.Length - 1]);
}
}
}
}
自动检查代码如下:
Excel.Range tmpRange = wkSheet.get_Range("A" + i, Type.Missing);
string tmpStr = tmpRange.Value2.ToString(); //获取本宗字典中的统一地籍号
string newPath = rootString + '\\' + tmpStr.Substring(0, 6) + '\\' +
tmpStr.Substring(0, 9) + '\\' +
tmpStr.Substring(0, 12) + '\\' +
tmpStr + '\\'; //获取待检查的目标文件夹
if (!Directory.Exists(newPath)) continue;
string[] files = Directory.GetFiles(newPath);
//对用户指定的每项类型分别进行检查
foreach (string leixing in leixingArr)
{
int num = 0; // 记录文件夹下指定类型文件的个数
foreach (string file in files)
{
if (file.Split('\\')[file.Split('\\').Length - 1].Contains(leixing)) { num++; }
}
if (num == 0)
{
//若不存在该类型的文件,提示错误信息,记录错误日志。
}
else {
//记录相关检查日志。
}
}
总结
经过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数字化地籍档案整理的工作量,提高地籍测绘成果整理归档的效率,为地籍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便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权属调查阶段,难以确定下最终的宗地统一地籍号,此阶段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只能够通过预编宗地号进行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与最终成果提交的要求不符。因此,如何将该阶段的档案数据与最终提交的档案数据进行对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M],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8月
[2]《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M],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8月
[3]GB/T 18894-200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S] 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5]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地籍管理资料总结 篇四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
(3)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内容:(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2)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3)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9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基础图件比例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图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土地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
(1)任务:a基础延续: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延续 b更新资料:是变更调
查的核心任务 c纠错改错:在实际使用或监测中发现错误改正也是变更调查的任务 d补遗工作:调查中难免存在遗漏的情况,变更调查肩负着补遗任务
(2)内容: a地类的变化 b图斑的变化 c权属的变迁 d行政境界调整 e飞地争议地的调整 f单位更名的变化初始地籍调查的程序: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初始土地登记前对登记区的第一次普遍调查。程序和内容:a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收集分析资料、野外踏勘设计、制定调查计划、准备表格仪器 b权属调查:制定调查工作底图、划分调查区域预编地籍号、发放指界通知书、实地审查申请书内容、确定权属界线设置标志、实地勘察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c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细部测量(户地测量)、编绘地籍图、面积预算、制作宗地图d材料总结:编写调查技术报告、编写调查工作报告e资料整理:成果归档管理f检查验收:“三检一验”制度地籍的概念:p2地籍是国家为一定目的(如税收、土地规划、使用权流转房地产估价等),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薄册。12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13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土地他项权利:指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土地权利。它的实质是对其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行使使用权和所有权的一种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要无损于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正当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和方便对方的合理需要,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有好处。
15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对所辖区域或者特定区域的全部土地进行普遍登记。也称土地总登记。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主要任务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17 城市土地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1)城市规划(2)繁华程度(①商服中心位置、数量与范围 ②商服中心的商店总数、零售额)(3)交通条件(4)基础设施条件(①供水 ②排水 ③供电 ④ 供气 ⑤电信 ⑥供暖)(5)环境条件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1)收集调查资料,准备调查底图;
(2)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
(3)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4)实地进行调查、指界、签界;
(5)绘制宗地草图;
(6)填写地籍调查审批表;
(7)调查资料整理归档土地权属调查:(1)意义: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的前提和基础。鉴于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在权属调查明确界址点、线的情况下进
行的,因此权属调查对于整个地籍调查来讲是核心工作。
(2)内容: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1、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2、注销土地登记: 是指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因法定或约定原因消灭,或者因自然及人为原因使土地灭失,从而使土地权利失去效力,由土地权利人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注销该权利的登记。
3、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土地上新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4、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5、土地登记的性质?
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定土地权利人对土地权利的法律措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它又是按规定用途,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的有效措施,是对国家税收实现的一个保证,也是保护土地合法的使用权买卖、变更等的法律保证。
6、土地登记的主要法律依据?
土地登记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来实现的。即通过国家法律承认的各种权益,由代表政府管理土地的部门严格依法审核后,依照法律程序并记载入案的一项工作。
现阶段我国与土地登记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关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有《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7、土地登记的基本种类?
土地登记种类的划分,可以按照登记的时间、对象、内容、目的、效力等进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的划分,分为初始土地登记与变更土地登记两种类型。
8、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所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及的土地坐落、界址、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等。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
9、权属审核的步骤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权属审核是土地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资料和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登记机关的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和权利变动事项,是否准予登记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2)对宗地自然状况的审核;
(3)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审核;(4)审核两个阶段,初审和复核。
10、初始土地登记形成哪些主要文件?
(1)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材料;(2)土地登记收件单;
(3)地籍调查表,地籍图;(4)审批表,土地登记复查审批表;(5)土地登记卡(簿);
(6)土地登记归户卡(册);(7)土地证书,土地证书签收簿。
11、变更土地登记的特点及类型?
1)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I.分散的、个别的登记;
II.经常的、及时的登记;
III.一宗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申请者;
IV.申请人直接依法申请。
2)根据《土地登记规则》规定,变更土地登记分为四种类型: I.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II.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III.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5.华容地籍管理的成就范文 篇五
华容区地处武汉、黄石、鄂州“金三角”的中心,全区所辖六个乡(镇),108个行政村,自然湾984个,13355个村民小组,农村宅基地56789宗,全区总土地面积49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808.8亩,人口27万,人均耕地0.9亩,近几年来,在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区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紧紧围绕近年来地籍工作的要点目标任务,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为我区宏观调控、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奠定了强实的基础,推进了我区土地管理地籍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土地法规赋予地籍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职责。1991年,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到1992年止,全区进行了农村宅基地初始登记,距今已有十多年。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方面对土地需求俱增,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宅基地变更工作没有跟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初始登记资料、图件、数据残缺不全,与现在现状很大差别。2005年,我区根据部《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中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要求,在市局的领导下,区局成立技术专班,领导挂帅,制定方案,筹措资金购设备,提出争创“全市第一,全省最优”的口号。全面部署加快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各乡镇所克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量大、面广、分散又无专项工作经费的困难,截至2006年10月,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全区56789宗地的登记造册、权属调查、图件绘制、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并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45431本,发证率达80%。我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不论在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绘制精度、微机管理上,经省、市地籍工作检查,全部符合农村宅基登记的规定、要求,受到了省、市土地部门的高度表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提供科学依据。
(二)华容区辖六个乡(镇),近几年来,在区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下,各乡镇城镇建设飞速发展,投资建设单位增多,城镇面积不断扩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也是摆在我区地籍管理工作的难题,无资金、无技术、无设备,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是土地管理中的重中之重。04-05年间,在市局指导下,我局与市国土局测绘院协商,借助测绘院的技术力量,利用卫星遥感高科技术,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葛店、华容、段店、庙岭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调查面积10平方公里共4477宗地,其中国有集体单位361宗地,居民住宅4106宗地,做到了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户与户之间权属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权属争议,全方位数字化成图,微机管理,为我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土地更新调查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04年6月,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296号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省鄂土资发(2003)3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土地利用现状,全系统干部职工从上到下,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工作,全区49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无不留下调查者的足迹,05年6月,仅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108个行政村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变更图斑2000多个,外业记录手薄100多本,调查成果经省、市验收,符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05年我区在完成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依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湖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全面开展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制定调查方案,成立调查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伍,收集资料,开展权属调查,宗地划分,权属界址的确定,05年底全面完成全区108个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了村与村权属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无其他权属争议、图、表、册及调查技术符合《湖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实施细则》,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农民集体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所有权及其范围,保障了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同时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依法对存在的土地争议进行调解、确权,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权属纠纷,消除影响农村稳定的消极因素,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保护耕地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关于基本农田数量落实到地块,我区从上到下,层层签订保护基本农田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依照《华容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保护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农产品需求而确定的最低需求量。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777.9公顷,保护区6个,保护片108个,主要分布在华容、葛店、段店、临江、蒲团、庙岭。各乡镇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设施,土质良好的耕地,各乡镇对基本农田保护定领导负责,专人管理,做到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6.《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 篇六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地籍及其含义:P1 地籍的功能:P3 地籍的类别:P3 地籍调查:P6 地籍调查的内容:P6 地籍测量:P12 地籍测量的特点:P5 土地权属:P14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P15 地块、图斑、宗地:P17 土地权属调查:P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P3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P3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P35 土地等级评价(土地分等定级):P59 土地税收:P66 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80 地籍图:P110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P112 宗地图:P120 房产图:P138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P132 数字地籍测量:P165 数字地籍测绘系统:P168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P151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P151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P151 地籍变更的内容:P152
7.关于地籍管理论文 篇七
1 地籍测绘的重要性
地籍测绘工作是管理地籍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地籍测绘需要确保土地信息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因此, 在进行地籍测量期间, 应对土地的使用类别、面积、所处位置等进行细致测绘。地籍测绘的专业性较高, 为后续施工、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变现为以下内容:其一, 具备较强的行政法律特性;其二, 具备较高的精确度, 可以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求;其三, 具有配套的资料, 包含图、卡、表、册等;其四, 保证地籍资料的实时性, 如果地籍的要素出现变化, 则需要相应对地籍测量予以调整。
一般来讲, 地籍测量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其一, 地籍的调查;其二, 地籍的平面控制;其三, 地籍的界址点详细测量;其四, 地籍的地物点碎部测量;其五, 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其六, 输出结果。地籍测绘工作是调查、测定土地归属、面积、质量、土壤情况等重要的方法之一。
2 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工作的方法
2.1 控制测量
对于地籍测量工作来讲, 其基础内容为平面的控制测量, 也就是应用精密、严谨的测量技术获取较为准确的平面控制点及坐标。伴随着当前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及全站仪的大范围应用,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三角测量的模式, 从而降低了测量的工作强度。在进行首级控制测量工作期间, 可以通过静态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实施工作, 同时采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在进行外业点采集工作时, 假如应用实时动态差分法技术进行操作, 并不需要设定控制点, 假如利用全站设备进行工作, 则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前提下设定控制点, 之后通过动态差分技术进行补充。在进行图根测量时, 多应用交汇测量与导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工作。
2.2 对界址点、地物点等进行测量
2.2.1 实时动态差分技术
在对一些地点较为开阔, 建筑物较高达的地籍进行测绘时, 可以应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进行工作, 从而提高测量的质量及效率。从业者把野外获取的资料信息, 记录在电子手簿中, 并且现场绘制简单的地籍草图。之后进行后续整理。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极大程度减小的作业的条件需求, 不需要确保两点必须满足光学通视效果, 仅需要满足电磁波通视即可, 同时操作较为简单、工作效率较快, 信息处理量较强, 精确度良好, 误差相对较低。该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很高, 集成度较大, 具备强大的测绘作用。
2.2.2 全站仪
如果界址点或者地物点的位置较为隐蔽, 可以先应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设定若干图根点, 然后通过全站仪, 依据图根点对地物点及界址点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自行记录数据, 并留存记录, 为后续工作提供方便。另外, 在进行地籍图绘画期间, 因为全站仪的测量精确度较高, 并且可以真实记录测量数值, 方便信息管理, 再配合全棱镜设备的应用, 极大程度减少劳动量, 操作更为便捷。因此, 应用全站仪进行地籍测量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推广的方法放在进行一些死角的测量时, 可以借助地物点、界址点同已经测量点的关系, 通过几何计算来明确该点的位置。
实施动态差分技术及全站仪都能够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完成内业与外业的一体化:其一, 借助内部安装绘图软件的笔记本电脑, 在观测站直接把测量的数据展开, 同时依据真实情况编辑地基要素, 进行绘图;其二, 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测绘对象, 将各个观测点的代码、数据进行记录, 之后录入计算机, 通过专业的软件生成草图, 对草图进行修正与编辑, 进而获取测量成果。
2.2.3 扫描数字化作业
如果已经存在地形图或地籍图, 可以把原始图利用扫描设备扫描到计算机内, 然后获取格栅图, 再通过专业的软件把格栅图变成矢量图, 进而实现地籍图的数字化。通过此方法获取的地籍图精确度会受到原始图的限制与作用, 再加之数字化期间发生的误差, 所以, 其精确度较原始图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补测、修测, 对一些地物点及分界点进行测量, 获取精确坐标, 从而纠正地籍图数值, 一定程度提高精确度。
2.2.4 全数字摄影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数字摄影设备在空中获取地籍影响, 然后内业利用特定的测量软件, 将影响在电脑上进行匹配, 创建地面模型, 之后借助专业软件获取数字地图。其也是未来数字化地籍测绘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技术的特点在于可以将外业的测量工作转移到内业完成, 有利于大面积成图, 资金投入较低, 精确度良好并且工作效率较快, 并不会受到季节、气候等作用。
3 利用已经测绘的地籍图实施室内数字化成图工作
3.1 手绘跟踪数字化
把电脑同数字化设备连接在一起, 利用特定的软件, 通过数字化游标对地籍图进行手绘跟踪, 进而获取数字化的地籍图。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纵览全图, 有助于对数据进行选择采集;并且此技术操作方便。缺点在于从业者需要站立操作, 并且成本投入较高, 工作量较大。
3.2 矢量扫描数字化
最近几年, 较为常用的室内数字化技术为矢量扫描数字化。其流程为:把原始图利用扫描设备录入电脑, 获取栅格图, 然后借助专业软件进行自动、半自动修改, 获取成图。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获取结果, 保证精确性;缺点在于受到屏幕的限定, 无法进行整体布局。
4 结论
总而言之, 对于地籍测绘工作来讲, 其是创建土地档案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后续施工、规划工作奠定基础。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地基测绘予以深入研究, 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从而更好的开发、管理、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贾乃娟.地理信息系统在小型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0 (6) .
[2]曹丽娟, 杨丽芬, 张玉强.基于组件技术的GIS数据格式转换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9) .
[3]王大荣.浅谈GIS技术在高速公路指挥调度系统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8) .
8.军队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篇八
关键词:军用土地地籍档案档案管理
军用土地是军队依法使用和管理的国有土地,军队地籍档案则是部队各级后勤机关在对军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历史记录。后勤机关的营房部门是具体承办军用土地及其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旅团级部队的营房科(股)是实施地籍档案集中管理的基本单位,本文从旅团部队营房部门的工作实践出发,在对军队地籍档案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
一、军队地籍档案的特点
(一)法律地位重要
旅团部队的驻地通常位于农村、山区等非人口密集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开始将原本偏僻之地纳入建设规划并逐步征用、开发,带动了周边土地价格的攀升。一些不法分子和单位企图伺机侵占或蚕食军用土地以牟取私利,部队在依法维权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地籍档案提供完整规范的法律凭证。
(二)归档范围较广
旅团部队的地籍档案主要有土地来源凭证、沿革变化、纠纷处理、地籍调查、申报登记、土地统计等材料,还有与地籍管理直接相关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统计报表、检查验收记录等文件资料。在载体形式上,凡与地籍管理有关的文字、声像、图纸、照片等资料均应列入归档范围;在形成时间上,从军用土地依法征收前的论证、调查到依令依规转让、置换,各个时期形成的有关材料都是地籍档案的组成部分;在形成主体上,归档材料不仅来自主管单位的营房部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测绘机构、勘察设计公司等单位提供的。
(三)立档层级较高
虽然军队的条令条例没有明确指定地籍档案的立档单位,但是根据总后勤部1992年颁发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规定,地籍档案的正本统一存于大军区级单位后勤机关营房基建部门,其中部分重要资料还应以复制件的形式报总后基建营房部备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旅团部队形成的地籍档案材料应逐级报送到大军区的营房基建部门,由其内设的专门图档库统一管理。
(四)保密要求特殊
军队地籍档案有一定的保密要求,这是其不同于地方单位地籍档案的重要特点。在保密要求上,它不同于通常的军事秘密,部队的编制体制、演习方案等涉密档案在工作中利用较少,利用者也严格限定在军队内部;而地籍档案由于其来源和发挥法律凭证作用的需要,必须妥善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确保军事秘密安全,又要便利与地方单位的信息交流。
二、军队地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原始材料质量不高
军队现有的地籍档案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的作业设备和技术条件,作为地籍档案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宗地图、红线图等测绘成果均依靠皮尺丈量等手工作业形成,成图精度较低。同样,有的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宗地面积、经纬度坐标并不准确。
(二)归档范围不明确
地籍档案的管理在规章制度的建设上除了总后勤部《地籍管理办法》中列举的原则性、总体性的规定外,再无其他详细的依据。这种具体标准的缺失会导致日常业务工作的随意性,加之旅团营房部门担负繁重的日常保障任务,往往造成地籍档案材料的流失,为后续军用土地管理带来隐患。
(三)保管环境尚不达标
在纸质地籍档案的保管上,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档案的用纸存在质地松散、粗糙的缺陷,油墨、圆珠笔等字迹或线条也会逐渐洇化或褪色,这对长期保管的库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旅团级单位受经费和现有场地的制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地籍档案容易老化变质,或者遭受霉菌、虫害、鼠类的侵蚀,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在数字化地籍档案的保管上,许多档案材料以图形、照片、视频等电子文档为原始形态甚至唯一形态,其存储载体还需要加强防静电、防电磁干扰等保护措施。
(四)队伍建设不得力
地籍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熟悉本单位地籍工作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又要懂得档案立卷的原则和方法;既要掌握档案归档的操作规范,又要清楚档案管理的保密要求。目前,旅团级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地籍档案管理员,而是由营房助理、营房器材保管员兼任,他们一般没有参加过档案专业的基础业务培训,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作战部队人员的流动性强、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短,他们往往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刚刚适应就面临着提升交流或换岗锻炼,使得地籍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的状态。
三、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协调,提高档案质量
对于传统的地籍档案中以手工作业方式而成、数据精度较差的部分,特别是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等,旅团营房部门要在部队党委首长的领导下,加强与驻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抓住国家统一组织的土地资源普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以及驻地城镇建设规划等有利时机,通过卫星遥感、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更新测绘数据,并适时换领新的土地使用证,以逐步提高地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对于新形成的拟归档材料,应前移关口,即在军用土地管理活动之初,督促承办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填报数据、制作图表,从根本上保证归档材料的质量。
(二)完善制度,明确归档范围
旅团单位在制定地籍档案材料的“两表”(归档范围表及保管期限表)时,应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档案类和土地管理类法律法规为依据,参考地方县、镇(乡)土地管理部门的地籍档案材料归档制度办法,并根据军队地籍档案的特点加以取舍。同时,还应充分吸收本单位和友邻部队军用土地管理工作的经验,明确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归档范围,以避免应归档材料的流失。
(三)统一规划,改善保管环境
在旅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保密档案主管部门牵头,包括营房科(股)在内的各业务部门参加,按照适当的技术标准,建设综合性档案库房,配齐防盗、防火、除湿以及除静电、抗电磁干扰等设备器材。
(四)加强培训,建好人才队伍
对档案通用的基础知识、一般技能,旅团本级可将其列入年度教育训练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中授课、示范交流、考核验收等多种方式确保学习教育的效果;对地籍档案独有的业务理论和技能,应由上级营房基建部门或院校统一组织专业集训,进一步提高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人才保留方面,从短期看应实行必要的“超训预储”,即旅团应根据本单位的编制体制、当前任务以及队伍流动等多方面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适量超额培训预任的地籍档案管理人员,做到预有储备,以确保新任管理人员能较快地胜任;从长期看,地籍档案管理不应照搬照抄军政指挥员的培养成长模式,而应遵循职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EB/ OL].[2015- 03- 04].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Wnm6835n95dSDynmi_qR8NgmejFrW6g2PFtoJ62Exz? Te9G5PjzPorNF_6gaMYrWz1DnsSi2WMtzOUacxnry? OuG1m7ZzlHPtK-4S8HmYW6M7.
[2]林辉.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的质量控制[EB/OL].[2016-01-12].http://www.dangan.ningbo.gov.cn/daxh/ lwjl/200712/t20071227_6996.html.
[3]余晓榕.基层地籍档案管理规范化探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24.
[4]徐德仲,李鼎,王静.浅谈地籍档案的特点[J].才智,2012(10):159—160.
9.xx县地籍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九
XX县县地籍管理工作,在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和技术指导下,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一)集体土地“三证”发放情况
我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发证X宗,已发证X宗,发证率100%;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发证X宗,已发证X宗,发证率100%;宅基地使用权应发证X宗,已发证X宗,发证率95.62%。
(二)未确权登记发证原因
我县集体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率100%,已全面完成发证任务,所有证书均已发放到权利人手中,农村宅基地发证率95.62%,宅基地证均已发放到农户手中,尚有X宗宅基地因农户长年在外务工或整体外迁无法联系,未确权登记。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X宗未确权登记宅基地,已将任务分派到基层国土中心所(分局),要求国土员与村组进行对接,掌握外出务工农户的相关信息,趁农户回家探亲之际,积极为农户办理宅基地
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土地登记发证已纳入基层国土中心所(分局)日常土地管理工作中,要求国土所(分局)结合农户旧房改建,对已登记发证的及时予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新增农村宅基地,按照程序在农转用审批手续批准后,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办理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再确权登记发证。
(四)迎接国土部抽查准备情况
按照国土资厅发[2013]41号文件要求,我县已认真准备了相关档案成果资料,并形成汇报材料迎接国土部的抽查。
三、城镇地籍调查完成情况
我县现有X个建制镇,目前X镇和X镇已完成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同时仁里镇完成了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4个乡镇未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因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我县县级财政比较困难,难以安排专项资金。近几年国土基础业务工作量大,经费支出比较多,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金安排比较困难。因此希望上级部门能安排专项经费,以便能及时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四、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情况
我县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正按实施方案拟定的步骤有序推进,现已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业务承揽单位,作
业单位已完成工作底图制作,下一步将开展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工作。
五、抵押融资情况
近些年,我县抵押登记在逐年递增,一些工业企业及开发企业因资金周转需要将所属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融资,少数企业以地上附着物(房屋产权)抵押,其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我局依照抵押登记程序为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手续。
六、2013年1-8月份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安排
(一)1-8月份工作总结
1、认真开展2012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工作,核查2012土地变更调查“二下”图斑,对土地变更调查用地管理信息套合标注结果进行复核,配合作业单位做好2012土地变更调查管理信息标注入库,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工作。完成2012地籍进度汇总工作。
2、配合执法大队开展2012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土地报批地类进行认定。
3、做好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全县中小学校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扫尾;完成供销社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情况调查摸底;常规土地登记发证。
截至8月份共确权登记发证512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18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474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20宗。
4、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成立组织,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和业务承揽单位,收集资料,编制工作底图。
5、对完成的地籍工作成果资料及2012土地登记发证档案整理归档。
(二)下步工作安排:
1、继续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
2、认真开展并完成2013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完成2013年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及2013年地籍进度汇总工作。
3、做好常规土地登记发证及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〇一三年九月六日
10.浅谈地籍资料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篇十
地籍资料是进行地籍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按制度保存起来以备考查利用的地籍、簿、册、图件等资料,因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要素成为我们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和相应管理的重要的基础资料。.地籍资料在土地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土地管理实施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管好、用好土地的基本依据。地籍资料翔实有效,能更好的促进土地管理,减少土地纠纷,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土地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效益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地籍资料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重要依据
地籍资料是用地单位取得土地权属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文件、协议、记录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等等有关方面的资料,它是地籍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建立地籍图、册进行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的一系列工作体系中政策性、技术性均很强的地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地籍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的权属问题。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而且可以为确权及权属变更提供依据。是土地权属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一项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土地信息,进行土地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体系。
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确认国家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力。土地确权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有关条文,同时必须以合法的权属证件、历史档案资料和调查勘测记栽的事实为依据。这里指的历史档案资料实际上就是地籍资料。由此可见,地籍资料在土地确权中的作用。土地确权的中心内容是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和土地权属来源的合法性。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就是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判断一宗地的土地所有权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主要查实所有者和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权力的方式有无法律依据。而地籍资料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土地位置、地界、四至,权属来源、土地用途,利用状况、面积等基本情况,它涵盖和包括了土地确权所需要的所有文件、内容,是确权的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所使用的土地就可以顺利的通过土地确权。
二、地籍资料是单位管好、用好土地的依据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管理最基本的职能是国家对土地占有、利用进行的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实现国家用地的宏观控制,保护耕地,制约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们石油企业管好、用好土地,就是要使用好、保护单位的土地资产。做到明确权属合法,面积准确,四至清楚,?Y料齐全,不丢一寸土地,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2000年,我们北区供电公司大院部分土地被当地老百姓侵占,我们单位油地工作科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维权,但当地老百姓以当年征地没有办理手续为由,说此宗地的部分土地属于违法用地,拒不搬离该宗地。我们通过走访当年办理宗地使用权的经办人,并到市、县、油田档案室和相关单位档案室查找到了该宗地的所有征地的地籍资料,明确了四至,在这些最原始、最基础的地籍资料面前,通过县、乡油区部门的协调和当地公安部门配合,侵占土地的老百姓撤出了该宗地。维护了我们企业土地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事实证明地籍资料对于我们管好用好土地的起着基础性作用。
三、地籍资料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现代化基础
实现地籍管理现代化,首要的就是实现地籍资料的建立和健全。因为,只有翔实的地籍资料才能为土地管理、地籍管理提供最基础的手段。工作中,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向地籍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努力。高度重视地籍资料的积累和收集,使我们公司土地资料不断健全、完善。在此基础上,探索土地管理的好办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手段管理土地。把所使用的土地按地籍管理的要求和时间先后,征地面积、征地费用、用途、批准文号及宗地使用档案等基础资料,逐一整理输入微机,初步实现微机化管理。根据需要以及参照历年土地统计报表内容,建起了土地管理数据库,绘制土地图表、图纸,做到宗地情况数据详实、可靠完整,一目了然,查阅方便。实现土地管理现代化,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为此,我们把公司所使用土地及时录入土地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土地管理现场、证书、数据库数据“三统一”,做到了土地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
土地的边界使用大地坐标界定,为地籍资料充实了更加精确的内容,它使原来的界址点由粗放的界桩成为一个数据点,使之更加细致化、数据化、永久化、精确可靠,为解决和避免土地权属或边界纠纷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学的数字依据。坐标系全国统一,而且是永久的,界桩丢了,坐标永存,是我们维护油田利益的强有力证据;也为科学业管理、科学规划使用土地提供了直观的图形。利用程序、闲置土地以及其他地籍资料的要素等情况都有一目了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更好的服务。
管理上的现代化,也带来土地使用上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坚持牢固树立“效益土地”观念,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挖掘土地增值潜力,千方百计为企业获取良好经济效益“添砖加瓦”。近年来,我们通过查阅土地资料,根据区块的整体布局、道路规划选择上拿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尽量少征地,少投入,避免重复赔偿现象的发生。在变电站等工程施工选址时,在不影响项目整体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尽量考虑周围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利用闲置的站,这样使土地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存量闲置土地的作用。
11.关于地籍管理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地籍管理;三维城市模型;三维宗地图;宗地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城市发展中,利用三维城市模型来表达城市内所有固定对象已十分普遍,特别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更使现实世界对象及城市景观利用三维模拟和仿真成为可能,通过自动或是手动的方式构建三维模型来将城市的景观展现出来。而且三维城市模型在表达上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交互操作上灵活性较强,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因此在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三维城市模型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意义
地籍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措施及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目前主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及办公自动化的图、文一体的办公信息系统,属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城镇宗地空间位置进行测定,查询土地权属信息及宗地图输出。但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下所输出的宗地图,由于线条简单及界址点表观不直观等,从而极易引发宗地图在面积及界址上产生纠纷。宗地图主要是对现实世界中某块宗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反映,二维宗地图主要是由二维线划及平面符号来表达,由于线条十分简单,无法准确反映出自然界的本原情况,而且在表达上缺乏直观性,容易引发土地纠纷。三维城市模型是利用三维形式来对城市真实空间的情况进行描绘,能够将城市地形、道路、建筑、围墙及周边环境直观的表达出来,实现对可视化多维数据的有效管理。因此将三维城市模型引入到城鎮地籍管理工作中来,将界址点的位置有效的标注在三维城市模型的相应位置,实现对宗地的形象化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界址不明而引发的土地纠纷发生。
二、三维城市模型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一)现场勘测
目前在城镇土地管理工作中,对于城镇建设项目用地在现场勘测过程中主要由前期的勘测定界及后期的现场测绘两个阶段组成。首先,在前期勘测定界工作中,对采用征用、划拨及使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建设项目,需要实地对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进行勘测定界,从而为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次,后期的现场测绘工作。这部分工作通常是在用户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领取土地证时进行,是对前期勘测定界图的复核和验证,并依据权威信息来进行宗地图的编制。基于前期勘测定界及后期的现场测绘工作来制作城市三维宗地图,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该宗地及其周边的底座信息,同时还需要将本宗地及周边建筑物、围墙等高度数据、本宗地及周边环境的纹理数据、本宗地及周边地块的权属信息等测调内容补充进去。
(二)三维城市模型的制作
在制作三维城市模型过程中,由于空间数据获取方式及表达形式都存在着差异性,这也使其制作模型具有多样性。对于国土部门来讲,其在宗地图中利用三维城市模型能够更好的对宗地及周边的情况进行再现,确保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这就决定了在对宗地内及周边三维城市模型制作过程中不能利用示意性纹理和火柴盒状简易模型的自动化生成方式,需要利用三维建模型工具来详细进行构建。在制作三维城市模型时,需要以现场实测的地籍图作为底图,建筑物及围墙等的高度需要利用全站仪来进行测定,宗地及周边的外观纹理数据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在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坐标原则,道路、河流、绿地、建筑物、围墙、界址点、界址线等对象严格按二维地形图的底座坐标来构建三维模型。2)合理取舍原则,受制于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模型制作成本的制约,如果想将宗地周边所有地物的全部细节信息进行重建具有不现实性,因此利用三维城市模型可以在表达对象特征时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信息进行简化,将最能代表地物显著特征的部分进行保留。3)模型、纹理简化原则,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三维城市模型在可视化软件中的运行效率,则可以在确保模型几何形状及纹理外观的基础上,充分的减少模型使用的三角面片数量和纹理尺寸,对于几何模型中无法表现出来的详细信息,可以尽量使用纹理来进行弥补,从而起到更好对几何图形细节和材质属性丰富的目的。
(三)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与管理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将各种通用格式的三维城市模型数据导入其中,从而实现模型数据的三维交互浏览。而且三维城市模型与实地的空间坐标完全一致,这样在三维场景中工作人员就能够直接对界址点位的三维坐标进行读取,并对界址线圈定的宗地面积进行量取,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功能,为地籍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四)制图输出
三维城市模型软件具备高分辨率的制图输出功能,可以将一处宗地的三维城市模型导入到三维城市模型软件中,并对观察角度进行合理的调整,而且所输出的宗地图精度能够达到屏幕分辨率的十多倍以上,能够有效的满足大幅面图纸打印关于像素的需求。
三、结束语
利用三维城市模型来进行城镇地籍管理工作,能够构建宗地三维城市模型及界址点模型,同时将这些模型导入到三维城市模型软件中,从而在软件上即可实现对宗地浏览、查询和量测。在对三维宗地图进行制作时,需要对其角度进行有效调整,从而输出满意的宗地图。通过推广和使用三维宗地图,能够使民众更好的理解地政管理工作,同时减少宗地纠纷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文小岳,李志文,李光强,王振兴.二维地籍模型到三维地籍模型的转换方法[J].测绘通报,2010-04-25.
[2]张照杰.城市三维地籍管理的研究[J].北京测绘,2014-12-25.
【关于地籍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浙江省2016年土地估价师《管理基础法规》辅导:地籍管理考试试卷06-14
地籍个人工作总结08-11
地籍测量学复习要点07-30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11-12
最新—地籍调查法人身份证明书08-19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09-05
地籍处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07-24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中权属调查方法研究08-04
关于企业文化管理论文06-13
关于财务管理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