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2024-09-03

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精选13篇)

1.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一

四月的**,碧海蓝天,生机盎然。**的黄海水域一改往日的平静,这里成了世界的焦点。这里,聚集了世界多国的顶级海军军舰,准备海上检阅,这是中国庆祝60年国庆的一个重要庆祝活动。一则报道风趣地写到:当今世界有两个海域世界海军云集,一个是索马里,另一个就是中国**。这是一次和平与友谊的交流,是一次平等与和谐的沟通。世界各国海军在这那一世小说网 http://里相聚,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欢乐,表达人们对和平友谊的珍惜。各国的战舰彩旗招展,军人表演着具有浓郁风情的歌舞,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欢舞,此时人们不再把它们当成冰冷的杀人机器,而是爱好和平与友谊的人们手里的正义之剑。

这次阅军,中国海军在世界各国面前勇敢亮相,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自信。一个大国在他充分自信的时候,会敞开胸怀,自信的与各国交流,慷慨地拿出自己的好东西与人分享,更能虚怀若谷的接受别人的优秀成果,这就是一个真正强盛的大国的风度和气质。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海上探险,但更多的是屈辱。早在明代中国就屡遭来自海上倭寇的骚扰,清代后期国门更是被来自海上的列强用铁舰轰的粉碎。没落的清王朝也曾拥有过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强大水师,但是,这支水师仍然不能捍卫自己的海疆,仍然不能免于被摧毁的命运。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如果没有真正强大的国家实力,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切仿佛建立在流沙之上。新中国建国60年,也走过许多弯路,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审时度势拨乱反正,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勇敢的打开国门,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自信的解放自己的思想,解放人们的思想,给人们表达思想的自由,自信地接受人们的批评并改正之。只有自信的政党才能领导自信的人民,只有自信的人民才能建设自信的国家。过去的一年,中国经历了从自然到政治到经济的不小的困难和**,正所谓疾风知劲草,中国人民以自己前所未有的信念和自信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的中国,展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

值新中国诞生60年,世界会继续看到自信而且更负责任的和平正义之国!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二

为贯彻《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及云南省建材工会将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卡拉OK歌咏比赛, 以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发展新风貌的演唱曲目, 抒发建材职工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大赛面向云南省建材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 由各企事业单位组队, 也可由各州市建材主管部门组队, 每个代表队选送3个以内的参赛曲目, 于2009年9月21日在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参加比赛。大赛采取独唱、对唱、小合唱3种演唱形式, 设立团体奖和节目奖2类奖项。团体奖将对组织工作及参赛成绩突出的5个单位进行奖励, 并从中评选出3个单位授予"云南省建材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节目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颁发奖金和奖状。

为了做好组织工作, 大赛组委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党组书记、会长马列任组长, 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省建材工会主席缪沾, 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孙谋营任副组长, 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为了保证大赛的公正性, 大赛组委会将聘请云南省文化厅推荐的专业人士担任评委。

3.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等 篇三

反帝批封成伟业,改天换地建丰功。

脱贫致富小康路,转弱为强大国荣。

两奥辉煌歌壮举,一轮花甲颂飞龙。

游梵净山感怀

胡丰庆、

自然馈赠美山崇,天地精华臻太空。

形影声光织灿烂,青蓝紫绿染黔龙。

诗仙词客抒绝境,燕舞莺歌竞演隆。

锦绣江山添异彩,建功立业铸国红。

临江仙·引资项目开工感赋

马朝山

巡看人间真善美,几如民富天安。为招灵鸟驻桑田。明堂筹漏夜,志士闯津关。

汗水浇成春绚丽,更得云雨承欢。却须经意细周旋。千家歌舞起,才是赏花天。

虞美人·荷花

王光弟

灵花玉藕迎骄阳,频频日夜长。红绿丛丛映荷塘,引来蜻蜓粉蝶传香忙。 污泥不染气清扬,着意笑炎凉。亭亭玉立馥芬芳,任凭风雨侵袭亦无妨。

临江仙·时感

张亚平

舵手贤能开福路,成功两制三通。群楼竞秀耸云空。学资农税免,专课助三农。

迈步太空千载梦,还欣奥运雄风。金融海啸我从容。世人多叹羡,举措有神功。

贵阳森林公园

王海潮

春光洒林间,山影映日艳;

樱花附风落,茶树连成片。

拾级登高处,结伴皆休闲;

放眼看机场,跑道在云端。

喜迎建国六十周年

莫文

祖国华诞一花甲,炎黄子孙庆华诞。

民富国强昌盛世,神州载人游宇环。

赞夜来香

王封贤

意态盈盈花穗长,青枝绿叶夜来香。

好花开放满庭馥,未艾方兴锐气扬。

百日何须谁问顾,夜间自会吐芬芳。

不求名誉图呈献,留得馨香给故鄉。

六十抒怀

吴维福

岁月蹉跎六秩秋,须臾小子已苍头。

欣得孺稚多书信,幸遏知音几泛舟。

常把文章为伴侣,总将诗句当朋俦。

笔耕不辍添拙著,仰望百年志未休。

春日农家

陈少芝

大地明媚和风吹,柳枝吐绿送春归。

农家忙完拜年客,即商今春新作为。

黔灵春早

叶海增

花香蝶舞翠满山,潭清鱼戏水潺潺。

钟鸣古刹瑞霭起,鸟歌猴嬉伴晨练。

凯里下司游

杜必成

古街洁净井然明,清水江湲载景丰。

惊喜行舟摩岸宇,频逢钓客网鱼丛。

沙洲踏步三千米,月亮岛迎万里朋。

踏上台亭嘹远近,星辰花木碧波融。

词二首

杨敏修

天净沙·为三钓翁题照

躬腰曲背秃发,秋霜弦月晚霞,耋耄古稀花甲。老有所乐,钓竿鱼篓玩家。

题石刻《暮归》图

牛乐人欢闹昃辉,黄桷浓郁隐柴扉。

4.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四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同庆,祖国到处呈现和谐繁荣的喜人景象。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迎祖国60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主题活动以来,勾起了我对电的无限记忆。与电的情缘让我万千感慨,思绪漫延开来,在脑海中就犹如回放着一部经典的生活片。

我从记事开始,家中使用的是煤油灯,全家人挤在不足20平

方米的两间木质瓦房里,1976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十个电力施工人员,帮我们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尽管电杆是木质的,变台是土墩子,但用上电的感觉真好,心想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但那时候由于电网很差,电压极其不稳,电线还经常断线,弄的村民都望电兴叹。父亲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村里的维修电工,由于当时设备、线路、工具都比较简陋,父亲忙前忙后也无法改善村里的供电质量,但是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赏,一家人都觉得在村里很有面子。

时光如梭,1986年我已从不知愁滋味的懵懂少年,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这年11月,受父亲的影响,我进入刚刚组建的小镇水电管理站工作,这在当时引起不少同龄青年的羡慕。在电管站上班可是“金饭碗”,那时小镇电压逐渐稳定,停电现象不再频繁。但当时,农电属地方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管理跟不上,甚至存在一些“电霸”作风。记得上班一个月左右,父亲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人要厚道一点,对村民一定要好。”父亲的这句话,我知道份量,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已记在心间二十多年,并且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了。当初,只知道做电工很“吃香”,参加工作后,经常和师傅一道翻山越岭,涉水淌沟,进行野外作业,而当时的施工工具非常简陋,这时我才知道当一名电力工人是多么的辛苦。但每当我看到山村傍晚次第亮起的灯光时,看到劳碌的村民忙了一天围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时,我心中的骄傲就油然而生,我也体会到,电工这一职业既辛苦又神圣,打这以后我对电工部门埋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已是一名电力员工感到无比自豪。

1999年,国家农村电网改造的春风吹到小镇,我参加镇上所有的农网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在农村,我目睹了电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日渐坚强的电网给老百姓带来的喜悦。现在,以前家家备有的小油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式样的电灯,空调、冰箱、洗衣机在农村也随处可见,电力给广大农村创业致富装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再次为自己是一名电力工人而自豪。

5.现代人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五

最近,大哥从重庆捎来一份厚礼,那是我父亲在1962年开始到2001年底去世前给大哥的300份家书复印件,足足600多页。

闲遐时,我认真翻阅了这跨度40年的慈父手迹,简单疏理分类并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从小家庭的变化中也折射出社会变迁,让我对解放60年的变化有了更好了解。

1962年大

哥从溱潼中学以高分录取西安交大,当年正值地方发大水,由于水利设施缺乏,溱潼地区人们生活很困难。我18岁的大哥上大学,大姐16岁上初中,二姐13岁、二哥9岁、我7岁,都刚上小学,我四弟才1岁。这时候大哥给父亲来信要添置一件衬衫,这也作为他当年的奢望。父亲回信给他,尽量帮助解决,但要大哥面对困难,渡过难关。据我了解,就是这件衬衫也是在几个月以后才给大哥买的。想过去、看现在,农村人真正是吃油穿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别说是大学生要买一件衬衫,就连小学生提出来买个什么也都是有求必应,再说当年“十年九涝”水荡子溱潼如今水利设施固若金汤,旱涝保收,人们安居乐业。

1967年我大哥西安交大毕业时,本当可以分配到解放军某研究所,可当时时尚“唯成份论”,父亲搁置近40年的党籍悬案让大哥分配时受到严重影响,他只被分配到四川绵阳东风工具厂那个100多人的小企业当工人技术员。为此,大哥没有少发牢骚,可是父亲忠贞不渝,坚定信念,写信告诫大哥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工作。在父亲的勉励下,大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搞技术研究,设计出辊锻机,在1978年就得到“全国科学大会”奖,父亲尽管自己受过批斗冲击,身处劣境,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是对大哥严格要求,写信督促大哥相信群众相信党,他自己还是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向组织积极申诉自己的党籍问题。

1983年,父亲还不足60岁时,就被单位限令提前退休,月工资只有26.4元,但他对党对事业仍是积极追求,退休了还在继续干。1987年,在他办理退休后的第5个年头,经扬州市委批准,父亲的党籍悬案有所着落,恢复党籍,党龄从1940年5月起算。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下,这时候我们姐妹弟兄6人中已有5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且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较好成绩。用父亲给大哥信中的话说,我几十年的悬案得到落实,说明了党是英明的,党实事求是的好传统没有改变。1997年经姜堰市委批准,父亲也被改办离休待遇,长时间的几十元月工资变成了一两千,生活条件好了,但父亲仍然写信要求大哥以及我们儿女要艰苦朴素,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教育我们,人都要有一个好的本质,要做到穷不厌志,富不颠狂,过上了好日子也不能忘记根本。

300封来信的信纸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的还是当年父亲小诊所的病历纸,但从62年至72年再到82年、92年,直到2001年。信纸质量的变化上都不同程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我也认真反思,当年自己向新闻单位投稿,寄出的信件许许多多,而如今写信已成为现代人“遗忘的角落”,打电话、发信息、电子邮件已基本淘汰了“寄信”那老土方式,这不也正是解放60年的巨大变化吗?

现在不用说是300封家书,就是更多更多,一个“u盘”也可以拷下来,一台电脑可以把它完整地存起来,那多方便啊!即连我手上这厚厚一大叠的父亲手迹,也照样可以把它用现代化手段好好存储。

6.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六

一、科学技术队伍不断壮大

**市科技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既有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教学、卫生等各条战线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涌现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已成为今天**科技力量的中坚,很多科技人员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科技、经济发展的指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市的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1950年—1975年,在民国时期的5个科研机构基础上增至24个,科技专业人员达228人;1978年—1984年全市科研机构增至62个,科技专业人员增加到471人,到2008年全市有市以上政府部门专业科研开发机构8个,从事科研的专业人员502人,全市拥有各类技术人员(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8.0万人,比上年增长2.6%,比建国初期增长了300多倍。

1994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918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09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为42.2%;发展到2008年,**市独立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中共有科技活动人员485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883人,分别比1994年增长153.1%和256.4%,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为59.4%,提高了17.2个百分点。1994年**市共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以下简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401人年,到2002年增长到1445人年,比1994年增长260.3%;2008年达到1688人年,比2002年增长16.8%,比1994年增长近4倍。

二、科技投入力度迅速增大

1978年以前,**市对列入中央和地方计划的重大科研项目,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以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市“一五”时期,科技发展经费仅为3.6万元;到“六五”时期已发展为729.45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在逐渐加大。1994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为13240万元,2000年增加到26314.1万元,比1994年翻一番,到2005年已经增长到46418.8万元,比2000年欠翻一番;截止到2008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达到53763.2万元,比2005年增长15.8%,比1994年增长了近4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与国际接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已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用以反映科技投入情况。1994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仅为1161万元,2000年增加到18922.1万元,增长近16倍多;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102036万元,比2000年增长5倍,比1994年增长了30多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已成为考评地区创新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1994年**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14%,到2000年增长为1.1%,截止到2008年,**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增长到1.5%,自主创新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科技项目全面落实

“七五”期间全区承担国家、省、地、县四级星火计划项目69项,总投入462万元,累计产值2.9亿元,创利税2833万元,创外汇1262万美元。“八五”期间,承担并完成国家、省、市三级攻关、推广、星火、火炬四大科技计划170项,实现产值13.5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九五”计划期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市共安排各类计划项目246项,累计实现新增加产值18.2亿元,新增利税3.7亿元,创外汇7000万美元。建立了永济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芮城国家级星火支柱产业和临猗省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三个具有较高集成度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计划172项,总投资达3.2亿元,新增产值12亿元,新增利税2.6亿元。2006年—200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3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2116万元。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31项,下达科技研发资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金866万元。别外,绛县、永济、万荣、新绛四个县(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争取专项资金451万元。这些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对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科技活动深入开展

(一)星火计划惠及三农

“星火计划”是引导农村经济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轨道和提高农民素那一世小说网 http://质的一项计划。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经营观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五”期间,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及优势产业,重点组织实施了70项省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300余项市级农村承包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了9个星火科技培训基地,4个星火学校(永济、闻喜、稷山、临猗),3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时以市果业发展中心和永济晋农芦笋基地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了两个星火专家大院。通过星火学校专业技术协会、星火专家大院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并完成了5万名星火技术推广能手、5千名星火科技带头人的培训与培养任务。2007年,闻喜县郭家庄被评为山西省科技示范乡镇、稷山县桐下村、临猗县王井村和夏县圪塔村被评为山西省科技示范村。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需要,通过高新技术开发,我市涌现出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市以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为依托,重点支持了一批对产业升级具有带动作用、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核心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了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南风、亚宝、关铝、三联、永济电机厂等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规模化效益。至2008年底,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2家,其中永济电机厂和山西卓里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年总产值达到160.9亿元。

(三)科普活动成绩斐然

50年代,**地区的科普活动只有简单的科普讲座和放映科教片,60年代,普及推广农业增产技术和经验,在农村普及推广曲耀离、吴吉昌等植棉技术和经验,以及闻喜县东官庄旱地小麦增产经验。文化大改革中,科普活动几乎停顿。1978年后,科普活动全面展开,科普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基层的科普活动进入昌盛时期。全市科普活动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群众,以推广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普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急需的科技知识,取得了实效。科普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科普报告、科教电影、录像,科普画展、编写出版科普刊物和资料、举办科技活动周等。

自2001年开始,确定每年5月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了8届。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密切配合,成立“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对各县市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全市13个县(市、区)也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围绕活动周主题,汇聚各方力量,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开展科技法规政策咨询宣传、举办技术讲座、组织科技下乡等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科普活动专兼职人员共28294人,科普场馆6个,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8个,出版科普图书18种。

(四)科技交流日益增强

**地区科学技术市场成立于1985年3月,科技市场的成立,为加强**地区与外地联系、沟通信息、扩大技术交流交往开辟了新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国际科技考察、国际项目合作、国际技术交流日益增强,政府主导作用明显,民间交流合作加强。全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余项,出国考察活动130余人次。通过国际科技项目交流合作,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4月芮城福斯特化工有限公司与捷方达成聚苯醚产品开发技术合作协议,并签订了技术转让及工程设计合同。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的成功建设不但打破了外来产品的垄断,填补了空白,而且为我国在该项目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经验。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与美国宝洁、英国联合利华、日本花王、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拥有专利两项,液体增白剂cbs-l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颗粒荧光增白剂ams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在产品结构、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五)知识产权与专利工作取得实效

1985年,成立**地区专利代办处,为专利申请者办理专利合同,审定专利内容,贯彻专利法等。2005年7月,**市知识产权局成立,与市科技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全市知识产权与专利的管理及协调工作,标志着**市知识产权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成立以来,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工作取得了实效。目前,我市专利申请总量近3000件。2007年专利申请量为278件,每10万人申请专利达到5.6项,年申请量居全省前列。

(六)民营科技创出新路

1984年,在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科研单位开始打破单一的官办模式。在**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各个县市开始出现了一批民办科研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及开办最早的是于1984年7月15日成立的夏县冯宏章家庭农科所及1987年2月成立的临猗县食用菌研究中心。这些民办科学研究机构的成立,作为在科学技术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作为全区科学研究机构的一种补充形式,为**地区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条途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由弱到强,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28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30家,居全省前列。有7家企业入选“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9人获得“山西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称号。山西礼铭铝电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贺仙娥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奉献奖”。1999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仅有8家,到2008年底已达到54家,长期职工人数19948人,资产总额83.55亿元,总产值79.31亿元,总收入106.4亿元,利润5.26亿元,缴税7.63亿元。

五、科技成果令人瞩目

1949—1978年,**地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科研项目11项。1979—1997年,**地区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5项。“七五”期间全市承担国家、省、地、县109项科研攻关项目中,72项通过科研鉴定,29项达国内先进水平,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星火科技奖,96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山西省星火科技奖。“八五”期间,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25项,“九五”以来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46项;“十五”期间,共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进步奖1项,山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1项。其中由我市万荣县农民、山西建华化工厂王衡同志发明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地铁、煤矿、桥梁、隧道等重大工程,为国家挽回了近百亿元的损失;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技术创新利用与应用”项目,对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基因工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十五”以来,全市以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为载体,通过科技项目开发,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其中永济电机厂承担的“石油钻井电机”、山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造纸黑液资源化利用”,金鼎种业承担的“晋棉35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年新增产值均在1000万元以上。**恒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n45高牌号稀土永磁材料”与金宇粉末冶金公司承担的“粉末冶金汽车同步器锥环”两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争取国家创新基金150万元,吸引投资达亿元以上,在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建国60年来,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展望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今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营造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创新氛围,科技事业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

7.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七

一坐下,梁思谋就笑言,这次接受采访,促成此文,是他“交给建国60周年的一个作业”。而回顾梁思谋的人生经历,那赤子之心和为早日实现祖国现代化的理想和践行,真可谓是交给祖国60华诞的最好的礼物。

作为香港金宝岛集团公司、金宝岛电缆、金伟发展、金康保健经销中心、福懋地产、振隆贸易的董事长,梁思谋商界成就斐然,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香港许多爱国侨社和扶植弱势群体的活动中,联合更多的侨友参与各种爱国爱港爱侨爱乡的活动中。在接受采访的整整三天里,每天与记者对话10小时以上,毫无倦意。他记忆力惊人,言及年少时期为周总理献花的一刻,言及十几年间不求回报为国铺设电缆,言及为支持中国承办奥运会四处奔走“添砖加瓦”……的往事,他仍激动潸然,拳拳爱国心流露无遗。

为周恩来献花的华侨少年

1940年7月,梁思谋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他的祖父母当年就是因为贫穷无法生存从中国逃难来到印尼的,凭着吃苦耐劳的本性,在半饥半饱中累积起来的财富,终于有资本开小商店,然后生意越做越大。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这极大地鼓舞了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感。梁思谋的父母亲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当地的华侨小学,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

1955年4月,在印尼总统苏加诺倡议下,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排除了各种困难参加了会议。梁思谋以侨校优等生的资格,代表印尼华侨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并向周恩来总理献花。这给正值十五岁的少年梁思谋留下了一生永不磨灭的记忆。如今当梁思谋回忆起50多年前这一幕,仍不时会泪水盈眶,难以自持。他说:“那是自冥冥中触动了我的中国魂,震撼了我的中国心的永生难忘一刻。”

“回唐山”

1960年,梁思谋没有像父亲安排的那样去德国或新加坡念大学,而是与一大批有理想的华侨青年一道,回到了祖国,被分配到北京市华侨补习学校,开始了两年半的学习生活。在客家话里面,这叫“回唐山”,这个唐山不是河北的唐山,而是回到自己的国家的意思。

在中国的这两年半,改变了梁思谋的人生观。他积极地投身到这种崭新的生活中去,一方面参加哲学和政治学习,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一方面参加校方组织的下乡农忙活动。

这时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民食不果腹。周恩来总理亲自交待对这些华侨青年粮食配给不定量。但是梁思谋和许多华侨同学仍坚持要和普通中国人民一样,拒绝“特殊待遇”。

梁思谋至今仍充满激情地说:“这两年半的日子,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对我以后一生树立理想、分辨是非、艰苦奋斗,都是极具积极作用的。我学会了很多在海外无法学到的东西,在社会工作中培养了较强的工作能力,有清晰的头脑和懂得用辩证唯物论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对我以后在港驰骋商场和热心服务社会都受用无穷。这是祖国给我的人生第一课。”

创业香港

1963年初,梁思谋获准来到香港,但是他不愿意依靠家里接济生活,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

人生地疏,语言又不通,他去打工,首先想到的是推销国货。把国内的服装批发到香港,又利用业余时间去补英文,学商科,终于取得了国际贸易、商务会计、进出口条例和有关法律规例等多种文凭,懂得了商业贸易的操作规则。自力更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梁思谋好交朋友、谦虚好学的性格使其生意日渐红火。当时没有集装箱,香港的船只都是在海上抛锚停泊的。他和驳艇的艇主和码头工人这些人交朋友,打成一片,于是备受关照,他的运费成本时常比别人优惠。

在家人帮助下,在1964至1967年期间,他将大量国产的蚊香(白兔牌、公鸡牌和鹿牌)和上海产的拉链(555牌和蝴蝶牌)运到印尼,开拓了中印尼的贸易,填补了印尼市场的需求,又给祖国创造了宝贵的外汇。

在80年代初,中国经贸活动仍以农产品为主的时候,梁思谋每年将中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和中东等国家,这包括四川、山西、山东的辣椒干。天津、河北的红小豆,福建的香菇、花菇和罐头白蘑菇等,年出口产值达2000万元人民币。

到了1972年,梁思谋在印尼已是SONY彩电和SONY影音器材和录像机的制造商兼总代理的控股股东。

搭建中国-印尼贸易平台

通过自己的努力,梁思谋还认识了印尼驻港总领事,并筹谋帮助领事馆解决馆址问题,他的各种努力获得这位总领事的信任。通过这位总领事,他不仅取得了回印尼的短期签证,还建立起一个中印(尼)贸易平台。

梁思谋每年为印尼政府及驻外使节带头捐款,并发动华侨华人资助。在印尼受灾、机构或官员有困难时,梁思谋亦乐意激活他的财力乃至社会关系网,给予必要帮助。这也为他从事中印(尼)贸易带来了种种便利。

他还担任香港政府的外贸顾问,这个工作不仅获得了商界的尊敬,而且也为中国商品出口打开方便之门。

1980年,印尼副总统马立克、印尼驻美大使、印尼驻港总领事等分别签署了向梁思谋颁发“对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此时,他在印尼的生意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从而奠定了他在香港商界的地位。

为国家电讯业起飞助力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引进外资和先进科技的热潮席卷全国,国家计划在“八五”、“九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逐步建设适应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新通讯网络。

1982年,在一次国务院侨办的聚餐中,梁思谋得知中国向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购买了一大批48芯铜芯纸绝缘充气铝屏蔽铅包直埋式通讯电缆。可是他们的质量和性能都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国家两次不能收货,多次交涉无果,而已经激活的通讯改造工程却不能停下来等待。梁思谋立即敏锐地感到这是正在起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事业基础设施的一件大事,对他而言,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责任。他下定决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首先必须保证电缆质量和供货毫无问题的前提下,才能为国家克服难关。他以多年在目韩经营代理该产品的丰富经验和市场策略,无保留的向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作了汇报,赢得了大家的敬佩和信任。梁思谋被国务院侨办举荐承担这项工程的电缆供应商,并与中国邮电器材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销售通讯电缆买卖合同。

多年来,梁思谋与日韩著名通讯企业的董事局和决策领导人均有密切的商务来往。他与在韩拥有悠久历史

的通讯企业——大韩电线株式会社的总裁合作,以他多年在电讯业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广泛的人脉和令人信服的真诚态度,尽管当时中韩两国未建交,但终于说服韩方,以更优惠的价格专销中国。6个星期后,价值300万美元的通讯电缆运抵天津塘沽新港卸货,使得电缆可以及时铺设到上海郊区、江苏和浙江一带,解决了这一带通讯网络瘫痪的问题。这些电缆以其香港“金宝岛”公司出品注册,在经国际认可的SGS质量检验,使用寿命达五十年(国际标准是三十年)。

在他参与这场中国通讯业大改造的十五年中,梁思谋先生的认真负责及高度的信用感动了有关部门,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逐渐放弃与其它国家的电缆交易,而转向更多地用梁思谋的专销产品。这保证了国家能以优质的高新科技产品及时地更新各地老旧通讯电缆,前后为祖国节省了20亿人民币。

梁思谋在谈到参与中国电讯业改造工程的感受时,向记者说道:“参与中国的通讯改造更新,确实有一种要为祖国作奉献的责任激励我不分昼夜奔走,从产品生产、检验、包装、运输、配送到实地安装工程,几乎所有的程序和细节我都坚持跟踪到底,确保万无一失,我完全是低利润操作,我的祖国好了我会比自己赚了钱更高兴。”

为发动外商来华投资殚精竭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政治经济上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一些人的投资犹疑了,梁思谋心急如焚,他再次行动起来,带头积极促成外商来中国投资。

他先去说服老朋友大韩电线株式会社总裁进入中国投资。这时后者亦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广大市场,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因此,在双方努力下,组织了“韩国重工业界中国商务考察团”来北京考察,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仪组织四十多位领导干部出席了洽谈会,并成功地引进了一批韩国技术密集型企业项目,和总额达6000万美元的投资款项。这次考察活动的更大作用,是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掀起了一个韩国资金和高新技术进入中国和开展中韩贸易往来的热潮。

当国家要奖励梁思谋总投资额的1.5%时,他谢绝了他表示:“能有机会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尽一分力,是个光荣的任务。”

1993年1月,“青岛青大电缆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工厂走向健全成熟时,并通过了中国中技总公司的国际招标,获得为青海省提供通讯电缆的项目。同时,该产品同样获得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认可,顺利打进新、马市场。

热心公益,情牵祖国昌盛

梁思谋说,“胡主席曾说,我们国家在百年以来,总是有侵略者,有灾难,需要帮忙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华侨华人。”华侨爱国是一种传统,一种信念,更是与生俱来的品格。

梁思谋先生从六十年代回国投身祖国建设,到今天以杰出的商业成就支持和贡献祖国,始终如一地表现一种爱国信念。这些年,除了一直推动印(尼)、马、新等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及商贸活动,他更加关注中国的公共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并投身其中。

1997年香港回归,他积极参与和策划香港侨界迎接和庆祝回归的一系列活动,参与由国家部门主办的庆回归音乐作品征集组委、评委工作,并联同九大社团组织庆典以及迎接解放军进城。2005年先后参与和策划了“香港侨界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及“亚太战区华侨华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型活动,赢得广泛的赞赏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梁思谋更积极地参加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工作,还专门为“第二届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撰文《以人为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非典肆虐期间,他第一时间向北京市捐赠了价值18万元人民币的药品物资和2000套的防护用品。2004年又再向北京市政府捐款兴建、参与“国家游泳中心”的场馆建设捐款活动,积极参加北京市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不辞劳苦,飞遍东南亚各地,联络各地友人,一起热心宣传北京奥运,动员组织了约5万海外华侨华人的集资活动,作出重大贡献,并荣获中共市委统战部授予“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该项目在际奥委会监督下总共1.1亿美元的国际招标总额中,在2007年由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同捐了9.4亿元人民币。胜利完成了该项目招标总额的捐赠工作。

梁思谋先生为国家做过的事远不止本文所述,他亦不愿过多提及,只是说:“想到祖国,想到曾献花和握手的周恩来总理,总觉得他亲切的笑容、高尚的人格、一生贡献祖国的精神一直在鼓舞自己。”

许多人常问爱国是什么?梁思谋先生的回答是:“在我心中,爱国就是要勇于奉献”!

粱思谋简介

金宝岛集团公司总裁,1940年出生于印尼,1960-1963年回中国学习,1963年赴港创业并推销国货。

他还担任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还被委任北京市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全国侨联第四、五、六、七届委员等职务。

8.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篇八

--为新中国欢呼为新中国奉贤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也曾两次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次是1941年的“四一九事变”,日寇入侵**,时在初中三年级的我和几位同学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逃难,沿着瓯江徒步北上,日行百里,饥肠辘辘,到达**镇,又转至**大嶨镇,正在一位同学家中停留,敌机突然来袭,投下四颗炸弹,如果那次被炸中,这个世界早己没有我了。另一次是1948年1月4日的“一四事件”,为于子三同学出殡,反动军警封锁了校门,不久,暴徒冲入学校捣乱了出殡现场。据杭州解放后曾参加**干校学习的一位学员交代,他当时是校门口的机枪手,上级命令如果浙大学生冲出校门就开枪。结果是暴徒冲入校内捣乱了会场而未能出殡,否则,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总之,我们对反动政府恨之入骨,一心盼着解放。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了,我和许多同学一起参加了**干校第一期学习,结业后留校工作,1952年调到高等学校担任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使我从此能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正确对待现实、对待自己,直至欢度晚年。

我在旧中国度过了求学时代,在新中国开始了我的工作历程。当时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工作顺利,心情舒畅。但好景不长,“山雨欲来风满楼”,1958年,险些被补划为右派,然而所受打击还是不小的,下放农场劳动,下放中学任教,青春不再,但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不动摇,对祖国的热爱有增无减,认为这好比母亲错怪了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我对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屡遭挫折,但总的形势是好的、前途是光明的,深信不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我也如沐春风,如蒙甘霖,彻底恢复了政治名誉,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法学教育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党带领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面貌真是“日日新,又日新”。我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神舟上天、奥运百年梦圆、胜利抗击重大灾害和金融危机等等,不胜枚举。中华民族过去被歧视被奴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已为世界所瞩目。我也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誓以绵薄之力为国奉献。我自1987年离休后,参与**法律函授学院的领导工作、浙大法学院督导,现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工作。我认为,青少年一代的茁壮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教育好他们是我们老一辈义无容辞的责任,我要为此努力不懈,坚持到底。

9.农民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九

在儿时的记忆中,那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尽管村里群众住房简陋,无一有新房可举,但是龙王庙虽谈不上有什么太大规模可言,可也有好几十间的,早已被群众粉刷一新,而且都是砖木结构,红瓦铺顶,窗明室亮,是全村中最牛气那一世小说网 http://的一所建筑物。或许群众对于当地恶劣的生存自然环境无可适从,面对干旱、风沙、缺水、十种九不收、饥饿、贫困……为了祈求所谓的神灵保佑,故尔建起了这所龙王庙。这座庙据说解放前就有,究竟何年始建,已无从考证。据当地老人讲,他们当孩子时就有,可能是在清末民(国)初闹灾荒时建的,或许是闹瘟疫之类时建的,加上解放前后经过不断翻新改造,已具一定规模。

记得,龙王庙在那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依然保护的不错。当时庙里供奉的一尊土地神最显眼,还有一尊龙王爷大塑像也供在中心位置上。每年的清明节里,群众上完祖坟后,一定会三三两两来到龙王庙上香磕头的,祈求两位大神爷(土地神、龙王爷)保佑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全家平平安安。尤其一到大旱降临时,全村老老少少都会集体聚集到龙王庙祈求老天爷开恩降下甘露。不知是这种法子根本不起作用,还是何缘故,天旱粮食歉收的现实始终得不到改观,即使如此小村的群众仍我行我素。如此的民风习俗,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无法改变的定规了。

改革开放后,有些年青人率先向这种传统的风俗习惯叫板,大声疾呼求神还不如求己,告诉人们改革开放政策这么好,我们面对恶劣自然环境不应该求神拜鬼,更应现实些,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丢掉一切幻想,也不等靠要,而是积极发展生产,或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或外出打工做生意,总之,依靠勤劳脱贫早富快富,才是唯一出路。可这些年轻人的话一出,立即招来非议,尤其那些老人反对最强烈,说勤劳致富他们不反对,但不祈求神灵的保佑,不上香敬神拜佛,那是万万不可取的。甚至威胁道“一旦神灵发怒不高兴了,又是旱又是冰雹霜冻什么的,再来几场大风沙,乱中添乱,还有一些不幸的灾难降下来,比如疾病、火灾、洪水等等,这可了得”!年轻人听了一笑了之,不去争论,带头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有的打工,有的办砖瓦厂、米面加工厂、毛皮粗加工等等。渐渐的这些人腰带鼓起来了,有了新房,日子红红火火的。在事实面前,群众开始觉悟了,就连那些老人也心动了,纷纷加入到改变自己命运的勤劳致富的行列中来。

从此,在党的一系列支农助农惠农政策感召下,小村群众生活不同程度有了可喜变化,有的群众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冒尖户。比如,王大爷一家,改革开放前全家由于人口众多,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一直穷的叮当响,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王大妈往往怀里揣个盆东家子进西家子出,找米下锅,由此获得“王讨吃”的雅号。可改革开放后的王大爷一家将以前人口多劳力也多负担也重转变为优势,根据他家人口多劳力多的特点,连借带贷办起了米面加工厂和随后增添的油房,如今,他家成了全村最富有的人家。他逢人便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王讨吃’的今天呀!我们这些人都得感恩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并且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当初一味求神拜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脱贫致富,一是要靠党的好政策做保障,二是要靠自己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大干快上呀”!

在一个个变化面前,在一个个事实面前,小村群众再不特别看重龙王庙的事了,渐渐地香火也少了,即使有香火,也是象征性地到庙上略表一下自己的心愿而已罢了。倒是哪里有钱挣,哪里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身影最多。今年清明节群众自发地聚集到龙王庙,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聚会,大家商量将龙王庙按原摸原样另找个地方安顿下,将这块风水宝地建起一所“农民书房”。并决定将龙王庙移位与建“农民书房”同时动工,争取今年10月份将“农民书房”建成,向国庆60周年献礼。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大家感到,农村越发展越离不开科学,农民也是离不开知识更新的。此时,在农民的眼里,觉得“农民书房”是知识更新的好形式,哪么建“农民书房”自然是一定少不了的。同时,大家免不了对龙王庙移位多少有些遗憾,觉得委屈了龙王庙,但大家又觉得龙王庙真有灵感的话也会支持这样做的。

10.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啊,桥! 篇十

解放初期我们乡间的桥,更多的是那种人走在上面就一步三摇的木桥。

由于父亲早亡,我与母亲一起生活在外婆家。当时,我所在的老泰县,全县仅有三所高中,我要到20多里外的溱潼中学去读书。

与我同道去学校的有一位从小学一

年级就是同学的y君。1963年秋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要返校,步行到远在二十多里外的学校。那时,从家到校,哪有路啊?在田陌间寻找着路向前走。

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案返校。一是,先步行向东,大约十多华里,到达一个轮船码头,再乘轮船向北,也是十多里,共经历约30里吧,方能到达学校。船票不算太贵,也有二毛钱了,这两毛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在那时,可是两天的早饭钱呢。所以有时为了省钱,就实行第二套方案。直接沿另一方向步行返校。

虽说是长期生活在农村,但对我这从没离家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来说也感到新鲜。

“啊,桥!”同学y一声尖叫,让我一惊。

这路,或是田间小径,或是沿河的高低不平的圩埂。其间,难免会有小河挡道。我这同学是位“老学究”,架着一副近千度的眼镜,走这小道,还真的为难了他了。遇到眼前这种木桥,人一走上去,它便激动起来的桥,他就没辙了。这不,眼前这桥,就简直让他害怕,难怪他要发出尖叫。这是座什么桥呢?只一根圆木,长约3米多,两头搁在河岸上。要是两头的地面稍微向下凹陷其截面的一半或小半直径倒也罢了,可它就那么圆滚滚地搁在地上,只是由于走的农民多些,“桥”两头那地面仅稍微有点下陷。

看着他那眼镜,那高我一头的身材,我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道“我先为你开路!”说毕,我就试探着走了上去,那木头在脚下直颤悠!我很后悔刚才的轻率逞能,直接从水面上游过去也成啊,反正也就是公历11月底吧,如果不幸掉下去,只要掉得文雅些,不摔伤身体,水温低点,谅无大碍的。

凭着自己平时练就的平衡感和下定决心,我还真的走了过去!

可我那同桌还在那边呢。我向他微笑着,示意他上桥,他迟疑再三,终于迈步上了“桥”,他只跨了两步,第三步刚迈出一半,便“扑通”下河了!我笑着看他爬上岸,笑着看他赤条条地拧衣服,笑着听他那走路时两条湿裤腿相互摩擦而发出的“卡卡”声……哈哈,我笑话他,脚下一不留神,跌到路边的稻田里去了。这回,又轮到他在笑话我了。

由于走了三年,到后来,竟然还真的让我们练出来了。那水平,就跟现在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杂技演员走“浪桥”似的。

时光过去了四十年多年。

去年,在外地工作的他,回故乡探亲。在我家玩了半天,他说,想找找当年“扑通”处的影子。我道,这回怕会让你遗憾了。

我俩坐在一辆的士上路,从**沿溱湖大道一直向北疾驰。这是一条怕有60米宽的高等级双向六通道公路。从中央路岛向两边看,每侧都可供三辆汽车并行。路侧,每隔一段距离便高高地耸立着一根华丽的钢质路灯架,那灯具都是清一色的乳白色的外表,一根根路灯矗立着,像俊俏的士兵接受检阅。

“啊,桥!”发出尖叫的,还是40多年前的那副嗓子,只不过,声调已经没有当年的惊恐,好象是突然发现一座富金矿似的欢愉和惊讶。他已经记不清在这溱湖大道上,通过几座桥了。因为沿途上的桥面差不多与路面等宽,车速又快,往往是一闪而过,用他的话说,就是“已经搞不清哪是路,哪是桥了”。偶然注意到一座桥,不禁勾起我们的联想……

11.庆祝建国60周年母校回忆征文 篇十一

面对胡锦涛总书记1951年和1953年在**市大浦小学两张毕业证书存根影印件,看到高级部毕业证书存根上,盖着校长唐斌蓝色的印章,唐校长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眼前。

唐斌是总书记读小学时的校长,也是我读大浦时的校长。

1958年至1964年,我在大浦小学读书。进校前,就听说学校有个女校

长,学生乃至老师都有点“怕她”。但进校后,我常见到着一袭短发架一副眼镜的校长在早上学生进校、中午下午放学时,站在校园过道上,面带微笑,守望着来往师生。她和她姐姐一起生活,并住在学校内,以校为家。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和校长不应该有较多接触。小学六年中,随着我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角色,到了三四年级,唐校长与我的接触超过和一般同学,她应该比我母亲大得多,我感觉得她有着祖母般的慈爱。看到她,总觉得她在微笑。

1959年秋天,因台风刮断电线,我放学后在校外不幸触电,手指严重灼伤。出院后还留有明显痕迹。大约一两年后的一天,唐校长叫住我,说哪天送我去医院检查有多大问题。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她找到我,陪同我步行到市人民医院。记得她对医生说:“这是我们一个好学生,两节课能写千把字的作文哩。手指很重要啊!”,当时她还带着我到另一处去做了x光透视,告诉我说,医生讲指手指关节没太大问题。

我第一次听到“两节课,千把字”这评价,反过来也激励了自己。从四年级起,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作文分和同学拉开了差距,80分是低分,85、90分是平常,偶尔高至95分。当时大浦的语文兴趣小组和作文教学在全市颇有名气,学校把我和其他一些同学写的作文用钢板刻印,组织班际、校际交流。扬州的一个亲戚还告诉我,在一本《小学生作文选》上读到我的文章。**市首届小学生作文比赛考场设在大浦,我是校选手之一,唐校长一直守在考场外那棵银杏树下。我下笔千言,很快交卷。下楼后校长问情况,我介绍了写作思路,经验丰富的唐校长说,“你审题可能有点偏”,果然我仅得了三等奖,本校另一同学得一等奖。我很内疚,而校长见到我仍然微笑着,鼓励我好好学习,写好作文。我也没有辜负校长老师的期望,在小升初考试中,作文成绩为全市最高分90分。

有一年寒假,我到学校,被唐校长喊住到她家作客,让她姐姐炸春巻招待我。那是困难时期,说实在的,炸春巻是一年中都难得享用的美食,校长此等礼遇一个普通学生,现在想来都不容易。

其实,唐校长的爱,也包括严格要求。四五年级时,有位失业却爱好文艺的教师,到我们学校帮助排练节目,我和本班不少男女同学经常下午放学后去他家接受辅导,且为一些师生议论。唐校长问过我情况,很严肃地提醒我:这么多同学去,要注意影响,不要太晚,不要影响学习。我当时还有点纳闷。以后我体会到,这是校长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啊!

在大浦,许多老师都像唐校长那般关爱学生。我们在小学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营养状况普遍较差。老师家访,给我母亲具体建议,怎样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关心如此细微!虽然回想起来,那个年代,生活那般清贫,但校长老师像辛勤耕耘的园丁,呵护我们成长,我们的心态是那般快乐和阳光!

**城河的春风一年一年吹拂,受到唐校长关爱的学生一代又一代。若干年后,我又回到大浦小学,这是该校90周年校庆时。老校长早已不在。校史陈列室里包括她的照片在内的珍贵资料。我看到胡锦涛给母校师生的信,还有一大批院士、教授、政府干部对母校的题词、寄语,应该说包括他们,还有大批普通劳动者,从小都受到了包括唐斌校长在内师长的良好教育,奠定了走向未来的基础。当时,一位老教授发言引用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话,说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而是幼儿园。教授说,自己没上过幼儿园,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大浦小学。因为读大浦,让他学会了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五爱”影响了他一生!

从大浦走出胡锦涛,非是偶然!

12.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和平真好 篇十二

当时我们国家和苏联老大哥友好,大炮和炮弹头皆来自苏联,二个炮连200多人和大炮从**坐火车直那一世小说网 http://达**,对于在海上移动的军舰而言,海军和陆战队的区别主要是:射程远;准备性强;发射程度快,一分钟可以发六发炮弹。另外,当时我们海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熟练炮手多,仪器多。由中央统一指挥,可以十门大炮一起发射,射程既远且准。

当时**的干部少,兵力少,国家从北方调集大量兵力和干部南下支援,以至于出了一个特殊政策:**干部只准进,不准出。本来想当兵几年就退伍回老家,没想到一当当了近三十年,大半辈子都在**生活。转眼儿孙都在**落地生根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的对台政策,刚开始二岸对打,炮来弹往,台湾因为有一定的防御工事基础,大炮打一下就拉回山底下深藏,而我方只能在地面上原地不动的进行反击,很无奈的事实。枪弹不长眼,伤的都是骨肉同胞,可是毕竟是同祖同宗,二岸人民都是华夏五千年的子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在炮火的强势下,二岸终于达成共识,历经几大曲折的和解之路:从天天打改为单号打,双号不打;再发展为节假日不打;经历多年的疲劳打战,和平的念头在二岸人民心头强烈产生,于是,达成一种新的默契:没有过来舰艇护航不打。

炮弹来往的结果,我方牺牲了一个排长,伤了七个战士,还好问题都不大,经过抢救,皆无大碍,伤好后都回到部队继续工作。

当年我们这机动炮,哪里有命令就往哪里赶,走遍**的山山水水沿海各地,闽南、闽北、闽东,长乐、晋江、**……海防前线,到处有我们北方干部,南下子弟兵熟悉的身影。我们住民房,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生活,言语不通成了军民沟通的最大障碍,当时,**农村,我们驻地,就只有一个老师会说普通话,百姓要看病,都要老师在旁边当翻译。为此,我还特意学了几句经常遇到的闽南话:肚子疼,脚疼、腰闪之类。

将近60年,**的变化太大了,原来的一个海边小岛,火车站是郊区,整个**只有三路车,一路从火车站到厦大;一路从厦大到轮渡;还有一路从轮渡到火车站。二相比较,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原来没有湖滨北、湖滨南,只有思明南北路、中山路、厦禾路三条。很窄的厦禾路到处是板车,整个**人口20万不到。

台湾百姓很多是从大陆过去的,很多是从**东山沿海到南洋讨生活,到台湾去开发山地,而早先的**又是北民南迁而来,正所谓同祖同宗,一脉相承,二岸一家亲。如今,台湾和大陆交好,二岸三通,台湾领导人和大陆领导人搞好关系,那是二岸人民的实惠、福祉!很好!毕竟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争,和平是大家的渴望,战争是最大的祸害,对人民幸福生活绝对没有好处。民进党太过无聊,不懂得战争是最大的祸害,战争或台独,对台湾绝对没有好处.

枪炮不长眼,当兵的苦,当兵的难,把脑袋提在手上,在枪林弹火中冒险,这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所能体会,并深有感触的.最苦的是那些被炮火包围的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邓小平有魄力,这三十年变化最大。以前台湾为什么看不起大陆?穷!邓小平同志讲的好,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文化大革命十年,经济停滞十年,而台湾在那时一心搞经济,成了亚洲四小龙,差距从这里产生.这近三十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开始改善,国力渐渐加强,我们富了,台湾就不敢看不起我们了。经济发展了,战争就减少了,经历过战争的伤痛,战火的浸淫与苦痛,相信广大人民会越来越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已近耄耋的我们,经历过战争,炮火,经历过改革开放,经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能够在和平的岁月里逗孙怡情,安享晚年,真是一大幸福.60年,和平真好.国家强盛真好.

13.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十三

深化,**自治区电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综合通信能力、网络技术装备水平、电信服务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越。今天的**电信业已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实现那一世小说网 http://开放和竞争,从当初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转变为拉动经济社会前进的先导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服务。目前,全区已经建成一个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覆盖全区、联通世界、天地互补、立体交叉的现代化信息通信平台,为电信业快速发展和“数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经拥有1518万电话用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3.6部/百人。

纵观**电信业6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全区电信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电信业的历史始于1913年归绥电话公司的成立。到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只有长途线路1400公里,使用磁石电话机和莫尔斯人工报机。新中国成立后,**电信事业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里,全区电信业发展较为缓慢。到1978年,全区长途业务电路仅有416条,市话交换机只有3.1万门,电话普及率仅为0.53%。

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到1998年底邮电分营的完成,这是全区电信业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全区电信业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国家优先发展通信政策,实施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通信建设和发展步伐。“八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是“七五”投资总额的20.8倍。一批具有现代通信水平的建设项目相继投产,1991年9月移动通信网开通,1993年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机自动化,1994年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交换自动化,1995年又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几年间全区电信网便完成了由人工向自动、由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八五”期末,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3.5部/百人,通信紧张的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九五”的头三年,全区电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1996年10月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到1998年底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1.3万户(其中移动用户25.9万户),普及率达到7.5部/百人。

1986年7月8日,**卫星地球站开通典礼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与自治区主席布赫通过卫星电路通话。

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以来,全区电信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竞争不断深化,行业发展和行业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进一步发展的成功道路。新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电信市场活力,行业发展又实现了新一轮的飞跃。电信业基本满足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时期,全区基础电信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92.61亿元,其中用于村村通电话工程7.4亿元,确保了村通目标的实现;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66.74亿元,年均增长27.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27.8亿元,年均增长18.3%;电话用户规模呈加速度、跳跃式增长态势。经过全行业两年多的奋力攻坚,农村通信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从根本上解决了边远农牧区通电话难的问题,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电信业务市场进一步开放,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大量涌现,繁荣了电信业务市场,促进了电信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网上证券交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得到逐步推广。

进入“十一五”,全区电信业着眼信息服务大行业,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全行业继续稳步发展。2006年全区基础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6%;电信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4%,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村通电话目标开始向乡乡上网目标演进,全区又有463个自然村、662个林牧场开通了电话。全区新增电话用户103.1万户,总数达到1518.08万户,普及率为66.62部/百人。

今天矗立在呼伦贝尔的基站

展望“十一五”,**电信业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加快技术业务创新和行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农牧区通信发展,为新农村新牧区和信息化服好务。到2010年,力争使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39万户,全区100%乡镇(苏木)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上网普及率达到19%,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为建设“数字**”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和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市户户多媒体、服务移动化,农牧区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的宏伟目标和美好愿望!

上一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总结下一篇:谈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