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精选19篇)
1.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一
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赵树丛说,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还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发挥基础作用,承担重要使命。他表示,林业部门要紧扣中央部署,紧抓时代机遇,紧贴社会需求,切实担当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等重大职责和任务。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2.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二
关键词:作业设计,年度,问题,对策
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是关系到造林绿化成效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是指导造林施工的主要依据, 是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 河南省在造林作业设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不高、不按作业设计施工或不设计就施工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
2008年, 是实施《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第一年, 为了使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站在全省林业发展的全局高度, 充分认识做好造林作业设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切实把年度造林作业设计工作抓出成效, 河南省林业厅下发了《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做好林业重点工程年度造林作业设计工作的通知》 (豫林计[2007]311号, 以下简称《通知》) 。
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从上报作业设计材料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全面提升全省林业重点工程各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 本人发表以下看法和建议, 仅供参考。
1存在问题
1.1文本内容和格式没有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编制。存在着缺少内容或内容不够详尽, 甚至文不对题;文本中数据与附表不一致;格式五花八门不符合要求等。
1.2设计深度不够, 可操作性差。如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设计没有分级别、没有到具体廊道、没有分别新造、完善或更新等类型进行设计、设计绿化宽度不详细;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以1个行政村为1个小班设计, 没有具体到某1条林带 (段) 、没有分别新造、完善或更新等类型进行设计、设计绿化行数及宽度不详细;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两个侧重点截然不同的工程搞成一个作业设计等, 无法操作, 也无法按照作业设计进行县级自查、市级复查和省级核查。
1.3工程建设现状及特点、重点都不够突出。1个县 (市、区) 几个工程, 编制的设计说明书大同小异, 基本雷同, 只是换一下工程名称和数据, 各工程建设现状、特点及营造林措施设计重点不够突出, 缺乏针对性;有的县 (市、区) 1个工程建设规模不大, 却涉及十几个乡 (镇、场) 上百个行政村等。
1.4营造林模式太少, 设计树种单一。有的县 (市、区) 1个工程只有1个造林模式, 甚至仅设计了1个树种的几个品种 (或无性系) ;有的县 (市、区) 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和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全部是速生树种, 注重经济效益, 忽略了生态效益, 也达不到美化标准和景观效果;有些县 (市、区) 中幼林抚育工程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设计时, 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上百个小班设计的只有1种经营管理措施, 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
1.5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不合理。有的县 (市、区) 的某工程设计的全部是纯林, 根本没有提混交林设计;有的提到了, 但也很简单, 只是品系间混种或两个树种行间混交;有的混交林设计比例太小等, 这样都不能有效阻止病虫害的发生、传播或感染。
1.6不同年度或工程作业设计为同一地点, 重复作业。从作业设计图上发现, 少部分县 (市、区) 不同年度或不同工程作业设计的小班 (地块) 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重复设计肯定导致重复作业, 这明显是在有意套取国家资金, 这肯定是不允许的。
1.7设计图采用的比例尺太小, 仍相当于示意图。上报材料中多数采用的是1/50 000地形图, 经多次复印, 密密麻麻, 图上要素看不清楚, 拿着这样的设计图根本没法施工。
2对策建议
2.1切实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新思路, 确立了“抓好八大生态工程, 建设四大产业工程,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林业工作重点,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年度作业设计编制工作, 协调部署, 及时解决作业设计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2统一工作方法, 步调一致。省林业厅要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年度作业设计编制办法》, 统一方法, 统一标准, 规范设计, 步调一致。
2.3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河南省及各省辖市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大专院校的作用, 分期分批地对县 (市、区)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地形图的识别与使用、GPS的使用、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典型设计、营造林实用技术、年度作业设计、县级自查办法、质量管理等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知识, 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确保作业设计质量和工程建设成效。
2.4深入细致调查, 认真调研。外业调查是编制作业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各县 (市、区) 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山头、地块和农户, 充分掌握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严禁“闭门造车”。要认真探索和积极推行群众参与式造林作业设计, 提高造林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
2.5严格把握尺度, 精心设计。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在深入调查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的要求, 精心细致编制, 既要注重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又要注重绿化美化标准和景观效果。
2.6最近, 河南省林科院、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省林业厅科技处分别编制了《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 (品种)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等资料, 提供了很多已经专家审定且适合我省发展的优良树 (品) 种和造林模式, 各县 (市、区) 在编制作业设计时,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大胆采用或灵活运用, 提高工程作业设计的科技含量和可行性。
3.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三
会上,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作了题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重要讲话。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代表局党组通报了2012年林业工作完成情况和2013年林业工作安排意见。副局长印红、孙扎根,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副局长张永利,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何宏成,国家林业局老领导王志宝、李育材、赵学敏、江泽慧出席会议。
赵树丛说,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树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辟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要科学分析我国生态建设新形势,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赵树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林业部门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一定要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切实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这六大职责,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六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赵树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赵树丛强调,2013年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重点抓好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一是抓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林业改革起步较晚,任务艰巨,但是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继续探索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二是抓资源。要把林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基础。三是抓科技。要积极推动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加强重大生态灾害防控、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生物产业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真正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植树造林成本,降低林业资源消耗,提高生态建设成效,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四是抓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确保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生态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五是抓民生。要把改善林区民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让生态建设和保护者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着力解决林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彻底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林农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赵树丛要求,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夯实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保障。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规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林业部门的良好形象。一要用底线思维修炼作风。二要用实干精神推动工作。三要用公仆情怀服务群众。四要用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五要用优良传统力戒奢靡。六要用创新管理减少检查。
会议认为,2012年,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林业改革继续深化,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资源保护管理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取得显著成效,林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文化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林业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深入,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林业行政能力全面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11月底,13个省份超额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务,全国共完成造林9012万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共完成森林抚育1.236亿亩,为计划任务的117.7%。国家林业局下达2013年造林任务为9000万亩,森林抚育面积为1.05亿亩。在全球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国林业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预计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7万亿元,增幅21%,提前3年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万亿元目标。国家林业局提出,2013年这一数字要达到4.5万亿元,也就是继续保持21%以上的增幅。2012年,我国全年恢复湿地2万公顷,新增湿地保护面积9万公顷,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8处,并确认11处国家重要湿地。针对依然存在的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问题,2013年,我国计划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
2012年,我国社会造林和工程造林齐头并进,企业造林、大户造林、专业队造林快速发展,义务植树、身边增绿、通道绿化、森林进城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国义务植树24.94亿株,为计划的99.8%;还营造了珍稀储备林165万亩、速生丰产林981万亩。与此同时,我国完善了森林抚育规程,启动了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森林抚育经营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
nlc202309011138
为2013全年完成营造林9000万亩,抚育森林1.05亿亩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在《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林地、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水系防护林、路网防护林、城镇绿化等用地的潜力,进一步争取加大后备资源培育力度,争取尽快重启退耕地造林工作,认真实施三北五期工程,加快长江、珠江、沿海、平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森林抚育样板基地建设,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大力培育良种壮苗等。
近10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用了57年,从1万亿元达到2万亿元用了4年,从2万亿元达到3万亿元仅用了1年。2012年的全国林业总产值是2002年4634亿元的8倍。目前,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
2012年,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全国主要林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木材产量达808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2.07亿立方米,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量达1.46亿吨。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536万亩,销售额达到1068亿元,出口创汇4.8亿美元。油茶种植面积超过5500万亩,茶油产量超过37万吨,实现年产值245亿元。国家级森林公园达764个,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突破5.1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5%,直接收入超过45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3500亿元。
2012年,我国编制了人造板、特色经济林、花卉、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林业产业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中央财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资金增加到37.9亿元,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增加100个。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签署了支持林业发展合作协议,中央财政贴息达14.7亿元。
2013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一是制定实施《林业产业倍增计划(2013-2020年)》,开展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国家标准化示范企业、现代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工作。二是继续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形成林业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三是规范发展林业会展经济,实施林产品品牌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四是加大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和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扶持力度,支持发展森林旅游、花卉、竹藤、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五是加强林产品质量监测,建立林产品信息预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
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国家林业局将在实施现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新的工程,切实增强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据悉,虽然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布局不平衡、生态承载力低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森林分布碎片化和质量不高、功能不强的问题尤为突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还有一半尚未得到保护,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依然在持续。荒漠生态系统问题更加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土地沙化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
会议指出,林业实施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是生态修复工程的重中之重,明年,林业系统应该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在认真实施现有重点工程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一批新的工程,切实增强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当前,国家林业局将争取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力度,争取尽快重启退耕地造林工作,认真实施三北五期工程,加快长江、珠江、沿海、平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做好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准备工作,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同时,继续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大力培育良种壮苗。
今后,国家林业局希望尽快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工程,并针对一些特殊的生态区位、特殊的生态需求,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建议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谋划实施一批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健全和完善生态工程布局,形成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的生态修复工程体系,以重大工程推动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
为期两天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于28日闭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代表局党组对会议作总结讲话。
张建龙说,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国林业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分析林业形势、总结部署林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对推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张建龙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林业工作成绩和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完全赞同林业工作思路和各项工作安排,为我们开好这次会议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赵树丛局长的讲话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了林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系统归纳了林业应切实履行的6项重大职责,科学谋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总体思路,明确指出了林业要着力构建的六大体系,着重强调了当前应突出抓好的5项重点工作,并就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6条要求。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林业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尤其是赵局长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央对林业建设的新要求,顺应了林业发展的新趋势,契合了各方面对林业发展的新期待。讲话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当前;既有总体思路,又有具体工作,非常全面、深刻,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 篇四
——不断发展壮大的蓟县国营苗圃
多年来,蓟县国营苗圃在县委、县政府和林业局的大力协助和积极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求实创新,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蓟县林业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在林业产业建设上闯出了一条集苗木生产、花卉生产、绿化养护工程及观光型生态园(即天管渔阳绿食基地)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之路,在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体制建设、绿化工程及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一、生产经营不断发展
目前,国营苗圃的经营面积已扩大到了1500亩,比2000年以前增加了1300亩,下设小屯、青甸、店子、李庄子、兴林、开发区六个基地。年新育苗面积发展到了100亩,栽植和定植苗木达30多万株,苗木生产直接投资60多万元,培育国庆节用草花10万盆,扦插培育美洲槭树、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卫矛、月季等花木15万株。
到2008年年底,经营品种已由过去的20多个增加到了目前的60多个,而且重点培育了白皮松、雪松、元宝枫、皂角、国槐、石榴、紫薇等适销对路的高档次、大规格的乔木、花灌木及珍稀彩叶树种。
为提高科技水平,2007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培育和驯化蓟县野生园林植物,现已筛选出孩儿拳、叶底珠、黄荆条等10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同年,又合作开发引进瑞典能源柳项目,到目前已扦插50万株。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到2008年全年收入已达到了500万元,销售各种苗木30万株,是建圃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其中:苗木收入250万元,绿化养护工程收入150万元,绿化工程收入10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60万元。
绿化工程收入逐年攀升,从2004年至2008年共承揽了蓟县飞播区人工造林、天津钢管公司绿化养护、塘沽水景花都小区绿化养护、天津铁路沿线绿化等十几个工程,收入达到860万元,绿化养护面积达500万平米。
目前国营苗圃实现了三个超千万即: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05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拥有自动化智能温室4000平米,日光温室2000平米,东风运输车一部,绿化用喷药车两部,面包车两辆,桑塔纳汽车一部,丰田汽车一部,机械设备、绘图仪、模具、模板等设施齐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设备齐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三、经营思路快速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国营苗圃在围绕 “创收”和“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跳出苗圃看苗圃,用战略眼光谋篇布局,靠不断创新为苗圃发展提速,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林业产业,实现了经济新的腾飞。
(一)转变观念,拓宽销售渠道
在原有的基础上,苗圃确定了多条腿走路,多种收入渠道的基本方针,积极与天津钢管公司、天津大方集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合作,从过去单一经营苗木的模式中迅速解脱出来,走联合路,打工程牌,使经营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营理念有了很大增强,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在与天津钢管公司合作的同时,全部承揽了厂区绿化养护工程,全年绿化养护收入达到了150万元。2008年,合作开发了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这一项目将成为苗圃今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使苗圃真正实现了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二)调整布局、改良品种,增加发展后劲
根据绿化市场的发展变化,苗圃及时调整布局,在青甸苗圃发展培育大规模落叶乔木生产基地和内部苗木供应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减少因年年外购苗木受市场价格的冲击和影响,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李庄子基地是我们的窗口,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苗木精品,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苗木生产、劳务和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很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狠抓苗木质量,实现了三个转变,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实现了由过去小而全向高档树种的转变,重点发展了白皮松、黄金槐、金叶槐等树种;二是实现了由过去自然生长向培育高质量工程苗的转变,重点是使苗木的粗细一致,高矮一致;三是实现了由过去小垅密植向培育大苗的转变,重点是加大了株行距,实行机械化作业。使苗木生产达到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良化。
四、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全面启动
2008年国营苗圃和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绿食基地的合作意向。国营苗圃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新机遇,本着“谋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原则,通过一年的努力,该基地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270万元,单位自筹30万元,共完成14项工程:
1、果品采摘园建设:建设果园15亩,栽植梨、红果、枣、葡萄、柿子等1200株。
2、景观垂钓园建设:总面积8000平方米,放养白鲢、花鲢、鲤鱼、鲫鱼5000多尾,护坡3000平方米,建造木桥40米,木制亭子1个。
3、智能温室建设:建钢管结构智能温室一栋面积2000平方米。
4、蔬菜园建设:建蔬菜园10亩。
5、配套工程建设:在景观垂钓园四周及果园架竹竿篱笆2000米,修路500米。
6、林中散养鸡1000只。
7、建警卫室20平米,水冲卫生间25平米。
8、餐厅装修改造250平米。
9、楼房改造装修640平米。
10、伙房建设120平米。
11、建日光温室3栋总面积1000平米。
12、修建竹制绿色走廊2000平米。
13、建宿办室200平米。
14、建小游园500平米,建竹亭子1个,藤架200平米。
目前,整个基地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已经达到了集休闲、旅游、渡假、吃住娱为一体的观光型生态乐园。
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国营苗圃将继续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以生态建设、环境绿化和科技兴林为主线,为今后的发展开创一条大开发、大发展、大飞跃的健康振兴之路,为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
蓟县国营苗圃
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篇五
【摘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存的森林覆盖面积正以逐年增大的速度减少,而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全面展开,作为生态工程建设的主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来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作了些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见解。
6.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考评办法 篇六
为进一步巩固我县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结合《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规定,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各乡镇、办事处植树总面积,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
二、评分标准(100分)
(一)植树面积完成情况(总分50分)。按本辖区内区域面积与实际植树面积的比例计算分值。
(二)造林质量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20分)。结合县政府下达的重点工程要求,按苗木规格,栽植标准及重点工程的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评分标准为:
1.苗木规格5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达到规定苗木规格的计5分;达不到苗木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栽植标准5分。
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计5分,不按照栽植标准要求栽植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重点工程完成情况10分。
按照《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重点工程,全部完成重点工程的计10分,没有完成重点工程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管护机制的落实及成保率的完成情况(30分)。管护机制的落实按照各单位在造林过程中制定的管护措施及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计算分值;成保率的完成情况按照各单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分值。
1.制定管护措施5分。
按照规定制定管护措施的计5分,没有管护措施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2.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5分。
管护责任制落实的计5分,管护责任制没有落实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3.成保率完成情况20分。
达到《xx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效能监察工作方案》要求的成保率标准的计20分,达不到成保率标准的按比例扣除相应分数。
三、人员组成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监察室及县绿委相关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组成三个检查组、利用10天时间进行考核。
四、检查时间
7.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七
1 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
1 年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兰考县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全民造林绿化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展林业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即突出了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又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大大地增强了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全社会各方面更加关心和支持林业建设,人人参与植树造林,林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年来共完成合格造林面积4 257 hm2。造林面积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创造了该县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林业生态网络初成体系。在原来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全县林业六大生态工程建设一起上,林业生态网络“点”、“线”、“面”植树造林同步推进,其中完成村镇绿化371 hm2,农田防护林改扩建2308 hm2,防沙治沙215 hm2,日圆贷款项目工程832hm2,生态廊道绿化464 hm2,城市林业生态建设67 hm2。初步构成了以林业生态网络形式的国土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形态。
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林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板材加工业已成为兰考县经济支柱产业之首。该县现有板材加工企业300多家、个体加工户2 000余户,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主要产品有桐木拼板、装饰板、家具部件、成品家具等,产品远销国内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对木材的需求量亦将会随之增加。经过5年的林业生态省项目建设,不仅为板材加工业提供了后续储备资源,而且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增加就业、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2 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明确思想,科学规划。把林业生态省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本县实际,确定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基本框架是,多项林业工程齐头并进,“点”、“线”、“面”建设相结合,形成林业生态网络的形态,即以城市、乡镇、村庄绿化及森林公园绿化建设为“点”,以沟、河、路、渠绿化建设为“线”,以小片造林、农桐间作、农田林网建设为“面”,建立全县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并编制了《兰考县林业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说明书》,用以指导全县林业造林项目的实施工作。
深入发动,全面推进。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以及省林业厅的工作安排,2007年10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由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参加的林业工作会议,对实施林业生态省项目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然后在全县层层发动,层层制定规划,落实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宣传上级有关林业政策,让群众自觉参与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并与群众签订林权协议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同时严厉打击毁林盗林违法行为,发现1起,处理1起,用法律手段保护造林成果。
3 任务落实,责任到位
面对繁重的生态林建设任务,各乡不等不靠,相继成立了植树造林专业队,并签订栽植协议,实行工资和栽植质量挂钩,确保栽植质量和栽植效果。林业部门严把苗木质量关,对所有栽植苗木实行“三个统计”,即: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同时,各乡还成立了护林专业队,签订管护协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乡与村、村与户签订协议,明确责、权、利,责任到人,“三夏”期间护林专业队人员日夜巡逻、守护,对所分管地段的树木进行严加管护,起到了良好效果。
典型引路,强化指导。逐级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分级管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县林业局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专家指导组,在全县范围内分片包乡,进行检查指导,抓好典型,进行观摩学习推广。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和加快了全县林业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进度。
4 存在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个别乡、村对新造林地仍存在管护不力现象,致使田间生产路个别路段所栽苗木由于人为因素遭受失败。
4.1.2 有的廊道绿化建设地段处在水稻区,因树苗长时间被水淹和人为因素致使造林损失。
4.1.3 有的乡造林树种多为杨树,树种较为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4.2 建议
4.2.1 加强领导,制定管护制度和建立护林组织,实行目标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落实管护人员和报酬,实行奖惩制度,对林木的管护要长抓不懈。
4.2.2 在今后营造林过程中,要遵循生物学规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营造混交林,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2.3 加强种苗建设。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种苗生产和培育良种基地,大力培育乡土树种,多出良种壮苗,保证项目建设有足够的良种壮苗。
4.2.4 强化科技支撑。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林业科技含量水平,加强林木管理,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4.2.5 落实执行农业相关政策,兑现对稻农的补助和补贴,还要因地制宜,研究新方法,制定新措施,确保工程造林绿化成果。
8.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八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關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
[2]左月玲.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赤子,2009年第14期.
9.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九
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相容,不可调和,虽然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但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矛盾与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本就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轻工业要求,扩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势必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而林业生态建设则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开采程度,二者之间本省就是一对矛盾,相互之约。二、依存与促进。要想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长远的未来,森林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需要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加强保护恢复,以期实现可持续再生,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源泉。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间固然存在冲突,仍然可以协调。林业产业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实现林业产业大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两全其美,互利共赢。
4小结
总而言之,不管任何工业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目光短浅,要纵观全局,清晰认识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谋得更久远的未来。本文只是就林业产业现状,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希望为林业产业正确发展提供一点建议,也为其它工业产业树立典范与案例。
10.林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总结 篇十
根据《》安排,结合本部门工作开展,现将我局X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X年X月X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成立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为X县林业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核定事业编制X名,设局长X名(正科级)、副局长X名(副科级)。X月X日在县林业局挂牌成立了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X月份从下属事业单位及各乡(镇)借调X名技术骨干进行县级保护区筹建工作。制定了《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筹建工作方案》、《X县县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勘界工作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X月X日批复从X县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资金中安排X万元用于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筹建办公室正在进行县级保护区外业联合勘界、界碑界桩设定、设备采购等工作。
X.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低效林改造等重点工程。X年,我局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X.X万亩,天保工程造林X.X万亩,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异地造林X.X万亩,珍贵用材林建设X.X万亩;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项目X万亩,国家森林抚育面积X万亩;义务植树X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X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X%,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营造林任务。
X.开展森林灾害防控行动,加强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防控体系建设。X年,我县顺利完成森林防火工作,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为X,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受害率、火案查处率、火灾当日扑灭率,均在州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做好红火蚁、薇甘菊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除治工作,完成调查发生面积X亩,防治面积X亩,防治率X.X%,无公害防治率达X.X%。
完成调运检疫木材X.X万立方米、药材X吨、苗木X万株、其它X吨;苗木现场检疫X株、产地检疫X.X亩X.X万株,复检苗木X万株、木材X立方米,签发检疫要求书X份,发放除害处理通知书X份。继续坚持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疫病监测工作,并实行每日一报制,X年,未发现重大疫病疫情。
X.加强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X年,一是积极协助太平洋保险X分公司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堪现工作,完成公众责任保险资金的兑现工作,共兑现理赔资金X.X万元,涉及X个乡镇X个村小组,受灾X户,亚洲象肇事死亡X人,伤X人,预估损失X万元;二是查验进口石斛X吨,交趾黄檀X.X立方米;三是对特种种养殖业开展日常检查X次X户,办理“三有”动物省内运输证X份,省外运输报件X份。四是积极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监测、极小种群保护、亚洲象保护等项目,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X.认真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X年,全县共签订工作责任状X份,限伐协议X份,划分落实管护责任区X个,落实管护人员X人,签订管护合同X份。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工作,利用结余资金将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到X年水平,全县共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X.X万元。
二、存在问题。
X.亚洲象肇事日趋频繁,防范工作压力大。X.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群众保护生态意识不强,盲目开发,侵蚀侵占林地的问题仍然存在,盗伐滥伐林木等林业行政案件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X.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X.继续开展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11.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生态辽宁 篇十一
辽宁北临科尔沁沙地,东西两侧为山地丘陵,南部是2290多公里的海岸线,中部为辽河平原,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这样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林业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改善辽宁人民生存状况、促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能源消耗、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指标,还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辽宁,让辽宁天蓝、水清、地绿,山川更加秀美。
近年来,辽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着力加强了林业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2328.3万亩,比“九五”期间增加了809.3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高,实现林业产业产值957亿元,比“九五”增加一倍。目前全省有林面积已达到7900万亩,比“九五”增加了100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了2.4亿立方米,比“九五”增加了60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13%,比“九五”增加了3.17个百分点,林业建设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辽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工业污染负荷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很突出。辽宁林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水土流失面积达6000多万亩,还有近千万亩荒山亟待绿化,1300多万亩沙化土地需要治理。辽西北地区与科尔沁沙地接壤,目前尚有2000多个村屯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建设生态辽宁,必须把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充分认识林业建设在整个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森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重要生态功能,实现林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生态辽宁、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林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林业作为一项产业,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辽宁的苗木、花卉、山野菜、中药材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不但为城市绿化、荒山造林、美化环境提供了条件,也给农民带来了丰富的财源。“十五”以来启动的林业重点工程,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省实现林业产业产值260亿元,对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5年来已使57万户农民直接受益,退耕农户由垦荒种粮转变为种树育林,得到的国家补贴累计达20多亿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农村绿化摆到重要位置,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今年已将“绿化村屯,美化家园”作为义务植树的重点,开展了“绿色小康村”创建活动,通过完善农田林网,扩大四旁植树,增加村屯林草覆盖,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生态建设没有产业发展的林业是不完整的林业,只抓生态不抓产业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树立现代林业的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既使山川增绿,也使群众增收。
“十一五”期间是建设生态辽宁的关键时期。林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确保全省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到2010年林业产业产值实现150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确定了辽东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核心区、辽中南地区集中搞好沿海防护林和村镇绿化、辽西北以荒漠化土地治理为重点的战略布局,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努力实现辽宁林业的跨越发展,构建以绿色辽宁为主体的生态辽宁。
近一个时期我们将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长效机制,是“十一五”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探索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新形式。加快建立以林权交易为核心的林业要素市场和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大對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个人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开放式林业投入新机制,谁投资、谁营造、谁收益,使广大造林营林者从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调动城乡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千军万马植树造林的新局面。三是努力促进管理进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确保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对林业建设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管,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基础性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具有社会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事关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因此,我们把发展林业作为“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绿色辽宁的一项重点任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同志切实把林业发展工作抓实抓好。要坚持把林业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全面落实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充分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要千方百计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把公益林建设、管理和主要基础设施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要加大林业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全省人民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决心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推进我省林业大发展、快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和谐的新辽宁,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不懈奋斗。
12.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十二
世纪之交的1998年, 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 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 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 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 (区、市) 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2.3亿人, 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 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 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 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 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a.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表现在总量不足,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b.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c.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d.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e.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 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 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 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可能是负效益) , 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 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 增加森林的数量, 提高森林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 没有森林资源, 就没有林业产业, 更谈不上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b.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c.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 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68-69.
[2]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286.
[3]曹建华, 王红英.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602-606.
[4]王兆君.关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协同运行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01, (1) :43-49
[5]雷加富.关于相持阶段的林业产业发展问题[J].绿色中国, 2005 (8) 12-17.
13.京山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篇十三
近年来,京山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京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京山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特殊防林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强化封育管护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封育管护。一是严格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2004年,我县被纳入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
围。严格按照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标原则,择优聘请专职护林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管护责任状,强化检查监督,严格奖惩,二是加强特殊风景林的保护管理。三是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实行业务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技能。四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防火领导责任。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成立了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扑救火灾能力,使全县有限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三)严格林地使用管理。一是放活林地使用权。深化林地资源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偿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打破对林地占而不用、用而不管、荒废林地的管理模式,保障转让、受让双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投入到搞活林地上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批制度。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序开发、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使产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三是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活动,针对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等非法征占用林地现象,逐项逐类立案登记,依法从严查处。
(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造册登记,加强对野生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严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积极开展“绿盾行动”和“绿剑行动”等专项整治斗争,对全县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野生动物的窝点进行严厉查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效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停止了全县所有野生动物经营、加工、销售的许可证发放,并对现有经营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收回证件重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效保护了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坚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我们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创新营造林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一)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全面推进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我县积极启动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推广速生杨、栾树、马褂木等新品种,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经营主体,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推动防护林工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共绿化荒山荒坡1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5万亩,水土保持林5万亩。
(二)以重点工程为纽带,推动造林绿化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长开展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好长江中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已完成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二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于2002年-2009年全县共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25.6万亩。三是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权,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深入开展诚信生态招商,积极引进外商和境内外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林业产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商品林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以杨树、外松、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板栗、银杏、鲜果为主的各类商品林基地100万亩
三、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指针,立足当前,努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能源性消耗仍然是我县森林资源消耗的重点。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乡镇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四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未解决,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森林法》及《森林实施条例》等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组织有力、精简高效、廉洁奉公的林业护林队伍。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按照生态林业建设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劳动用工新机制,聘请护林人员充实到护林队伍中来。同时,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护林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
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加大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
14.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十四
1 正确面对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不可估量, 对大自然索取的多, 保护的少, 产生的价值解决了人类发展的需求。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缺少环境的保护,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对环境的破坏不成正比, 造成现在的林业生态系统十分的脆弱, 林地退化、荒漠化、湿地减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减少, 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
目前, 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我县三年清收林地19.6万亩, 并全部设计还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 还要进一步开展林业生态工作, 对流失的林地进行清理还林, 打击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进行严肃的处理, 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力度, 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
2 林业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责任
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对生态建设予以重视。我县也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人员、资金配备的投入, 成立了罗通山森林公园、三仙峡森林公园、哈尼河保护区、大甸子湿地保护区,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对林业生态进行保护的同时, 也加大了对林业科技的利用和发展, 以林养林的思路发展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资源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要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 大力发展木材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林业生物、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 玄武岩开发利用。通过各项绿色产业的发展, 带动生态林业建设保护开发和利用, 建设美丽的家乡。以绿色生态建设为本, 努力为大地铺绿、加快荒山绿化、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森林的碳汇量, 使我们生活的土地山清水秀。
3 林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
15.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十五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发展;美丽中国
1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开放。社会各界重视经济发展的程度提高到了历史最高点。各个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只重视了如何快速的发展,往往忽略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近年来,从那时积累的生态问题逐渐暴露,我国内蒙古,宁夏等西北地区,沙漠化日趋严重,都是由于过度放牧,滥砍滥发造成的;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都是由于过度进行有色金属的开采,林业破坏导致的。除了我国,整个地球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全球变暖也越来越剧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在科学发展观中着重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林业生态的发展,通过林业生态发展水平的提高,实现美丽中国的最终目标[1]。
2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1)生态林业建设在北方有助于防风沙固土,防止沙漠化加剧,减少沙尘暴。在北方,由于天气干燥,降雨量较少,加之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北方沙漠化严重,并且导致了严重的沙尘暴。在北方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非常有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而固定尘土,同时,生态林业还能够净化空气,是城市的空气净化器。
(2)生态林业建设在南方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南方空气湿润,降水量较大,加之南方地形奇特,山地较多,又处于地壳交界带,容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生态林业建设有助于固定山地上的松散沙石,进而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说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生态林业的建设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净化空气,进而减少酸雨的生成。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是大自然的“调度师”,生态林业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同时还具备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是社会稳定的外部保障。由此,生态林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必然要加强生态林业发展,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三位一体的,同时这三者必然要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将这三者的关系进行很好的统筹,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建设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相关措施
建设生态林业與民生林业是当今社会的需求也是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必要举措,建设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究竟如何建设生态林业,提升我国精神文明?笔者总结以往经验,对此进行分析。首先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的方式建设生态农业[2]。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取得的成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的功劳都是改革所带来的。虽然相对刚才所说的几个方面来说,林业改革现处于初级阶段,任务十分艰巨,但是一旦做好林业改革的规划,那么不仅可以惠及每个中国人民,而且将会给整个中国带来长远的利益。所以,紧抓林业改革,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积极的准备。其次,建设生态林业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推动整个林业产业的进步。遵循科学的指引,借助科技的力量推进林业生态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可以有助于预测和解决生态灾害,进行新型的生物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科技还可以减少建设生态林业时的成本与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升生态建设效率。最后,建设生态林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保障人民生活。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在提高林业水平的同时,必须注重林区人民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林区人们的生活远远不及其他城镇农村的生活,经济发展还很落后,而在建设生态林业的漫长过程中,林区人民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面对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我们不能不予顾及。建设生态林业,不能够将其建立在林区人民的痛苦上,不能以牺牲林区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所以,在推进生态林业的过程中,要首先解决好林业人民的生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林业的建设铺平道路,提高人民自觉进行生态林业管护的热情,为生态林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总结
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精神文明的追求与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当今面临严峻的生态形势,建设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刻不容缓。关于生态林业的建设,我们已经做了积极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认识到建设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重要性,它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一并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树丛.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 年12月27日).中国绿色时报.
16.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十六
天道酬勤,30年来杭锦旗几代林业人步履匆匆,精彩不断。消灭“四荒”、绿化山川;创新产业,兴林富民;改革机制,引企强林。30年的艰苦创业,30年的团结进取,杭锦林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忠诚和奉献,在鄂尔多斯高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谱写了一曲曲播绿撒翠的雄壮乐章,演绎着“绿色主题”的艰辛跨越,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杭锦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全旗总土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土地面积较大的旗区之一,也是自然条件最严酷,生态最脆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地形、地势、地貌复杂。特别是全旗分布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面积20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2.8%,除北部黄河冲击平原以外,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带,年降水量不足280毫米,其中西北部仅为15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十年九旱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林业生态建设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杭锦旗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杭锦旗历届领导年复一年,倾其全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专门制定了
方针,以建设“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为目标,先后承担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 防护林四期及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并动员组织全旗干部群众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生态建设大会战。1998~2008年全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98.8万亩,飞播造林178.8万亩,封沙育林126.5万亩,种苗基地建设6.6万亩。其中:天保工程完成飞播造林115万亩,封育11万亩,种苗基地建设4.8万亩;退耕还林完成人工造林66.45万亩,封育1.5万亩;日元贷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6.5万亩,封育114万亩,飞播造林4.8万亩,种苗基地1.8万亩;“三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地方完成飞播造林59万亩,人工造林184.1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24.58万株,四旁植树411.1万株。截至2008年底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13.07%,全旗林业用地达1 315万亩,其中有林地18万亩、灌木林344.12万亩、疏林地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40.3万亩、固定苗圃地0.17万亩、宜林地812.01万亩。
生态状况急剧恶化的趋势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许多昔日的荒滩、荒漠、重现草木葱茏,繁花铺地,流水潺潺的景象,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禁牧令》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并实施标志着杭锦旗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保护与建设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把加强林沙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林草覆盖度的重要途径,全力扩大加工规模,打造大型林业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据2008年底统计:全旗共有杨柴原料林141万亩;沙柳原料林67万亩;柠条原料林197万亩;红柳原料林2.6万亩;枸杞原料林0.9万亩;梭梭基地0.5万亩,接种肉苁蓉380亩。引进北京源丰生物质热电项目,计划建设50万亩原料林基地,每年收购23万吨生物质原料,可为当地农牧民增收5 000万元左右;并在库布齐沙漠大面积推广梭梭嫁接肉苁蓉项目,此外还对东达蒙古王纸业,晨鹤枸杞,通九生物饲料及沙柳切片生产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以此壮大生产规模。继续加大对沙区大漠神光响沙,夜明沙和七星湖旅游区等沙漠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五、造林质量全面提高
不断加大营林科技含量是杭锦旗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生态建设成效的关键。杭锦旗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服务,实现作业设计、整地方式、造林模式、树种配置、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在工程实施中,重点抓好种苗质量和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所需种子、苗木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两证一签”(合格证、原二号行动”、“飞鹰行动”等严打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森林公安和林政执法人员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打击效果,有效震慑了违法分子,教育了群众。
七、防火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护林防火机构和相关制度。实行了行政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包片负责制和联防责任制等护林防火制度,使各项防火措施得到了落实。二是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在重点防火林区增设护林员,成立义务防火扑火队,同时开展一系列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森林防扑火知识培训班。三是实行护林防火值班制度,加强了火源管理。防火机构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在“清明节”等重点防火期间,护林防火人员全部出动,各级防火组织和重点防火区实行全天候防火值班制度,严密监控。四是防火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防火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杭锦旗自上而下重视防火工作,逐年加大投入,添置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加强防扑火队伍建设,制定详细的防扑火预案并狠抓落实,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八、依法治林顺利实施
17.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篇十七
林业作为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的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一、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是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一)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三)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18.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问题 篇十八
一是林业生态建设有助于社会生态经济发展。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来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让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质的转变提供了可靠保障。林业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及能源, 推动第三产业升级转型。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我国的经济必须要符合生态学理念才可以说和谐。生态经济已经发展成一种环境革命。利用好自然资源, 让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将引发新的环境革命, 反过来也为生态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三是林业生态建设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科技的发展因为有生态物质作为基础保障而变得越来越先进。以生态化推动科技化可以促进资源基本生产率不断提升, 让投资的边际递减效益得到抵消, 最终因此而防止生物圈的进一步恶化。生态化还使得仿生学迅速发展。人们根据生物特性来研究工业材料, 并将其运用于生产中, 为科技的发展而服务。而生态化又使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经济不断重组, 服务经济、流通经济发展迅速, 对生态系统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四是林业生态化建设有助于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及消费。人类的生活因为可持续发展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注重质量, 重视绿色消费, 更加热衷于使用天然无污染的食品。在人居环境方面也更重视生态化, 这也深刻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而且, 生态环境服务是为了更有价值的消费品。人们的消费观因生态旅游以及生态补偿而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2 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2.1 重视生态效益补偿
为了进一步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并将其作为服务于子孙后代的公益工程来对待,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生态效益补偿体系,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的生态化发展。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了林业产权改革, 重新审视当前的生态林业发展问题。在林业产权改革中,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基金。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来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森林生效益补偿基金”, 对林业开发者明确生态保护责任, 规定受益人也是补偿者, 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断拓宽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基金募资途径。对于本地的得益于旅游、水利电力、矿山等资源的利益单位, 需要他们按规定缴纳部分资金, 并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及保护工程。对于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 应该给予经济赔偿惩罚, 以便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
2.2 改进生态应用技术
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合作, 联合研究生态系统, 监测本地的林业生态体系。认真做好本地区的林木苗种的培育工作, 调整本地林业树种结构, 以高科技提高林木质量。利用高新技术来改进林木加工产业结构, 要以发展木材工业整体水平为主, 不断挖掘林木资源及相关工业产业的附加值, 以便适应激励的竞争环境。加快本地林业经济结构调整, 以优质的、符合本地生态系统的林业资源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2.3 树立社区林业思想
所谓社区林业, 就是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 将林业作为对象, 引导农民开展林业建设。这种林业发展模式会让农民负担一部分责任, 但是也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变过去那种“就林论林”的落后思想, 利用农村社区, 宣传人和自然的重要关系, 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林业建设, 并将此作为本地的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这样一来, 以农村社区为主的新型林业生态建设关系由此确立。农民群众在林业的改造及管理中积极实现预期的生态化建设目标。这种调动农民主动性的林业发展机制主要以主动参与为主, 更体现了社区林业生态化建设的自主性。
2.4 发展生态旅游业
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而且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进一步为林业生态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也让国企的经济增长途径更加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注重森林生态旅游。所以, 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制定生态旅游战略发展对策, 提高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质量。结合林区优势来发展较为全面的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各地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从国家的环境发展规划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净化环境污染, 美化生态环境, 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发展生态林业就是体现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措施, 保证社会环境稳定发展, 是本文的主要探讨之处。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 王建林.天然林紫燕经营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19.探索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新路 篇十九
作为林业企业,露水河林业局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精神实质,义不容辞肩负着生态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按照吉林森工集团确定的“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抓思想,建立生态文化“入脑、入心”的人文环境体系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提高员工的素质。只有使生态文化在员工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才能使生态文化理念时刻体现在员工行为中。露水河林业局把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强化员工对生态文化的广泛认知,作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是围绕提高干部员工素质,开展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化生态文化建设的学习活动。在广大员工中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低碳绿色生活等知识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员工了解生态文化知识,感悟生态良好,生态文化对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教育效果。林业局每年都将结合实际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开展生态文化专题宣讲,使全局员工人人都能接受学习教育,并使其深入人心。并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和学者前来做专题讲座、培训。先后邀请了吉林省社科院院长邴正、吉林日报社张平等专家教授到局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和更新员工的相關知识。同时每年都安排专业人员到国内生态文化和生态建设先进示范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三是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环保文化活动等,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引导广大林区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结合“争创转型发展先进、争做绿色产业先锋”活动,印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局掀起了远学杨善洲,近学赵希海的热潮。逐渐在员工中形成了践行生态文化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大家在践行生态文化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对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突出表现的一线员工作为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
抓载体,建立生态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体系
露水河林业局不仅要求生态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上扎根,更追求生态文化转化为贴近员工群众生活的精神层面文化。为此,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载体,使其拓展和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文化阵地。为了适应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给员工开辟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文化需求。投资兴建了占地文化活动广场2处,使广大员工群众在工作生活闲暇,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2007年投资500多万元,将原有的文化宫、俱乐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了具备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并增设局史展室,回顾展现建局50年以来的创业历程,满足了员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08年,为将生态旅游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林业局在露水河狩猎场建设了以长白山文化为主的“和露园”园中以石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书法、篆刻、剪纸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打造成凝聚生态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文化的精品力作,成为陶冶情操,升华生态文化理念的重要场所。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更新了电视采播设备、对局网站进行了整合升级、成立局报社复刊了《露水河林业报》、在主要公路沿线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36处。整体打造了“四位一体”(电视、报纸、网站、公益广告牌)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文化阵地,形成了立体动态的生态文化宣传模式。二是将生态文化同森工集团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吉林森工集团的企业文化是集团精心提炼的森工特色文化。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为国效力、为民造福”;集团精神“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林业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同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确定了以“十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六项工程”建设为平台的基本工作思路,开展了以“弘扬集团文化 践行绿色宣言”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全局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生产实际,围绕员工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分别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月,生态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今年集团企业文化繁荣年活动中,其中,探索资源节约型、生态良好型发展道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生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三是将文体活动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该局把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林区员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和谐林区的全面发展上,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营造了浓厚的具有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氛围。为把生态文化理念付诸实践,先后连续五年举办了冰雪旅游节,通过冰雪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新闻媒体、艺术家前来观光、创作,在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传播了企业的生态文化。他们还先后创作了《露水河,红松的故乡》歌曲,制作了长白山系列电视风光片《红松故乡》,展现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理念。2010年著名摄影家林铭述等来到露水河林业局就生态和森林资源进行摄影创作,从多角度充分展现了生态建设发展概况。2010年我国首部反映森林警察及林业工人可歌可泣事迹的30集电视剧《又是一年山林绿》剧组来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红松王”等景点采集外景及拍摄,进一步体现了该局良好的生态环境。2011年举办了《为绿色而奉献》大型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林区群众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生态意识。另外,该局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员工运动会,每年都组织各类球赛等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情操,促进了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广大林区群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经常举办的演唱会、演讲比赛、员工书画展,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日、爱鸟周、林业法规宣传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吉林省2010年和2011年“关注森林”活动中,连续两次获得“关注森林活动优秀组织奖”,体现生态文化建设的作品获得“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十几个奖项。2009年被省精神文明办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1年有四个基层单位被评为白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露水河狩猎场被评为白山市文明景点。四是打造绿色家园,推动林区生态环境建设。建局5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露水河林业局投入近2 0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绿化、美化。全局各单位房前屋后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8.8万株,铺草坪12.4万平方米,种花草近120万株,小品318座,营造了生活与生产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林区社会环境。2007年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优胜杯”竞赛(绿色生态单位)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目前全局先后有14个单位被上级评为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场区。
抓机制,建立生态文化长足发展的保障体系
林业局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精神生活不断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文化建设的绩效纳入各单位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结合“文明森工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主题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大繁荣”活动,建立专项检查综合评比的考评制度,细化工作目标,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实施了有悖于生态文化的责任追究制度,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确立目标,使文化建设每年都有新起色、新进展。每年都按照要求,制订符合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明确文化建设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求员工主动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促进发展绿色产业,在全局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化开展“四节”活动,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三是把建设繁荣的文化体系纳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之中。近年来露水河林业局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教育、生态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行为,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爱护绿色,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抓产业,形成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体系
多年来,露水河林业局一直把发展生态建设作为立局之本,通过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开发、利用、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奠定基础,营造环境,使生态文化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科学经营培育森林资源。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在森林经营上就提出了“大伐区、低强度,伐成熟、保健壮;清病腐、补珍贵,短回归、常产出”的24字方针,经过30多年来的严格管理与合理采伐,目前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材种蓄积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凸显优势。2005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4月正式通过森林认证(FSC)。森林认证的顺利通过,将引领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走向生态环保、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模式上来,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同年,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不断深入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红松育种、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红松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走在了林业科研的前沿。近年来,局林科所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果梢斑螟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我省大面积推广,确保了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作为国家重点良种基地的宏伟种子园,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拥有红松分布区南、中、北亚地带的1 012个家系,实生与无性并举、基因储备最丰富的特点,其红松果林嫁接苗木已成为名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首先利用企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长白山大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几年来,自筹资金加大了以国际狩猎场和红松母树林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建设,建成了融森林狩猎、森林木屋、长白山“红松王”“连理树”、原始森林观赏、森林氧吧、碧泉河漂流等项目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2004年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目前整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 000余万元。近期与卡森集团达成合作开发意向,将进一步发掘科学运用山、水、洞、峡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其次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森工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率先开发了森林空气产业。于2010年12月申报注册了吉林森工森林空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制订产品标准等工作。这一产业的确立和发展是保护生态与开发资源理念完美结合的杰作。此外,森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有长足发展。2001年我局的红松果仁和黑木耳两项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AA”级认证,并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的保护,红松果仁已成为建局以来第一项享有国家独立知识产权和国家强制执行标准的产品。
【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推荐阅读:
南沙区林业生态建设09-06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07-30
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12-24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01-13
封山育林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运用论文10-20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规划10-17
县级供电公司应急体系建设探讨10-23
加强县级党委政法委建设11-14
村创建县级文明村实施规划08-20
县级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