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2024-11-18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精选9篇)

1.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一

颜色词青及其国俗语义探析

1.引言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这是因为颜色词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除了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语义上既相似又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颜色词的产生和使用与一定的民族及其历史相联系.一般认为,由于人类思维有同一性,且人类物质生产有其一致性,颜色词的命名和运用就有相似性.

作 者:王玉英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学院,831100 刊 名:修辞学习  PKU英文刊名:RHETORIC LEARNING 年,卷(期):2006 “”(5) 分类号:H1 关键词: 

★ 汉英语言中动物符号文化涵义差异对比分析

★ 谈blue, black… 等表示颜色的词

★ 从认知角度谈颜色词的模糊来源

★ 从年词族看词汇与文化的互动

2.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二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为它们的民族历史、道德信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不同。由于文化的因素, 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的理解存在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 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顺利的交流。

一、喜庆的红和残暴的red

中国人喜欢红, 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用红色装扮。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反映在语言上, 用“红”作语素的词一般都包含兴旺、发达、顺利、美满、受欢迎等意义:红利、红运、分红、红榜、红包、开门红、满堂红、大红人、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等。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的含义, “红”在中国近代又用来象征革命, 如红旗、红军、红领巾、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1], 如 (1) 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2) red revenge血腥复仇, (3) 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 如 (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 (2) 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 如 (1) red alert空袭报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3)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 如 ( 1)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红灯区) 。至于红色的褒义, 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 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 red envelope红包等, 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 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二、高贵的黄和低俗的yellow

在汉语中, “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所有中国人都叫做“炎黄子孙”。“黄色”在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色, 有“崇高”、“尊严”、“辉煌”等意思[2]。因此, 中国古代帝王多穿黄袍, 并禁止庶民百姓穿黄色的衣服。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都是用黄色琉璃瓦, 宫内的宝座及一切装饰均用黄色, 所乘的车辇也是黄色的, “黄色”成为了天子的专用色。因而, 汉语中的“黄色”与英语中的“yellow”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在英语文化中, “黄颜色” (yellow) 是最下等的颜色, 含贬义。在西方文化中, “黄颜色” (yellow) 象征“背叛”。基督教认为“黄色”是出卖耶酥的犹大 (Judas) 所穿衣服的颜色。因此“黄颜色”也就被烙上了“背叛”的涵义。因而英语中的yellow含有“背信”、“叛变”、“通敌”的意义。如: a yellow dog卑鄙的人。英语中的yellow还有“胆怯”、“懦弱”之意。如: a yellow-livered coward胆小鬼另外, yellow在英语中有“低劣”、“庸俗”之意, 尤指报纸等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 低级渲染且夸张歪曲事实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如: 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可见其中的yellow并不是汉语中的“淫秽”、“色情”之意。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 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 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 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 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其实中国古代的黄色已与“性”有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有《黄书》, 该书即重在“房中之术”;另有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之“房内补益”中有“赤日黄月”之说。张清常据此在他的《汉语的颜色词》一书中指出:“则中国古代之‘黄’与‘性’有关系。此说甚是, 只不过中断千余年, 人们早已忘记而已”。

三、深远的蓝和伤感的blue

蓝色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基本都与与它的本义相关。如“蓝天”, “蔚蓝的大海”, 透着“清凉与深远”[3]。而英语blue转义的更多一些, 多与心情有关, 表示“忧郁”、“沮丧”。如blue love (忧郁的爱情) ;blue mood (情绪低落) ;blue Monday (心情沮丧的星期一, 相对于轻松欢乐的周末而言) 。有趣的是英语里的blue joke就是汉语里的“黄色笑话”。可见这种文化差异的冲突是多么的明显。当然, blue movie就是汉语里的“黄色电影”。英语blue的另外一个隐含意义也是汉语所缺乏的, 那就是与血统有关。blue blood指的是出身名门或贵族, 源于某些自命血统纯正的西班牙古老贵族中的人的静脉较之其他深肤色的人更呈蓝色而得名。

四、结束语

在文化交流中, 了解不同文化的语用特征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各种文化差异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大小也是不同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点越多, 他们在交流里所遇到的严重挫折或文化曲解就越少;当文化差异增大时, 误解的可能性无疑更大。这从本文所阐述的基本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差异中可窥一斑。

参考文献

[1]李莉.浅析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中的体现[J].安康学院学报, 2008, (4) .

[2]石新华.英汉颜色词中的文化内涵[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7) .

3.汉英颜色词系统比较 篇三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差异性;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简介】黄柳青(1988-),女,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一、汉语颜色词系统

根据《汉语修辞学史纲》,汉语中最早出现“颜色词”这一名称的时间大约始于宋代。范晞文在他编的《对床夜语》卷三中说:“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字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绿叶新,是也。不如此,则语既弱而气亦馁。”这里所提到的“颜色字”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颜色词”。

汉语中,色彩词概念的外延中应该包括两类词,即具体色彩词和抽象色彩词。具体色彩词中的基本色彩词可以算作色彩词的母系统,以单纯词为主,而普通色彩词为子系统,以复合词为主。

汉语词的母系统,也是指单纯词,指的是加语素“色”后可以构成名词的单音节颜色词,如:红、白、黑、褐、绿等。关于基本颜色词的构成说法不一:刘钧杰、刘云泉先生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有10个,即黑、黄、白、红、绿、蓝、青、紫、灰、褐;刘丹青先生则认为有9个,去掉了“褐”。

色彩词子系统又为合成词,它可以分成复合式、附加式两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合成词:是指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词语。

A、表性状或程度的形容词加颜色词,其中,前一个语素从程度或性状方面对表颜色的语素进行限定。能构成程度或性状的语素并不太多,常用的有深、浅、明、暗、纯、大、等。

B、表示事物的名词语素加“色”。这种构词方式中的前一个语素有比喻的意味,表示“像……一样”的意思。如:枣色、草色、砖色、肉色、米色等。

C、表示事物的名词语素或短语加颜色语素。这一类颜色词同样是有比喻的意味。后一个语素限定了具体的颜色范畴。如:月白、金黄、葱绿、铜绿、橘红等。

D、两个单纯颜色词复合而成。这种颜色词使用的两个语素都是表示颜色的,但前一个颜色语素表示辅色,后一个颜色语素表示主色,从而构成了一种修饰关系。如:紫红、绛紫、绯红、粉红等。

(2)附加式颜色词:指由一个表示具体颜色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的。

A、单音节颜色词加叠音后缀。如:红扑扑、红通通、白茫茫、白净净等。

B、单音节颜色词加多音后缀。如: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灰里叭叽等。

二、英语颜色词系统

英语颜色词的数量极为丰富,从词源角度来分析,大致可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两类。

英语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用于表达事物的颜色词,如:red,white,black,blue,purple等。这些大都是单音节词,其词源几乎全部是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即英国本族语(British NativeLanguage)。英语基本颜色词中还包括一部分外来语,如:verdant(翠绿色),crimson(深红色),scarlet(腥红色)等。

英语实物颜色词最初只是某种实物的名称。由于各种实物本身具有其突出的颜色,后来这种实物的名称就产生了新义。它们不但代表实物,而且也代表一种颜色。最常用的英语实物颜色词如:gold(黄金—黄色),silver(白银—白色),violet(紫罗兰—紫色),orange(橙子—橙色)。

三、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充分利用对比分析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对比教学,对比是语言教学的敲门砖。”在颜色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颜色词时会对本族语的颜色词概念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上文已经提到太多的例子来证明英汉颜色词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对比差异性着手,让外国学生从了解中国文化开始,学会正确的使用颜色词,并在日常交际中活学活用。

(二)恰当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对于汉语学习来说,亚洲学生的文化相似性较大,而对欧美国家的学生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性较大,文化的冲突很明显。教师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积极学习中国文化,以文化作为依托来学习汉语。颜色词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词汇,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特定的节日做启发,如中国人过年,喜欢红色灯笼,贴红色窗花和春联,结婚时,新郎新娘要着红色的服装,宴会布置也以红色为主,而丧礼一般以白色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语言文化的接纳能力。

(三)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对位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在寓教于乐中是学生掌握新知识。例如,在颜色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家庭,参观家庭陈设,感悟中国人对颜色的喜好,在特殊的节日,教师可在课堂上模拟中国人的过节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对颜色的感受。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二者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避免留学生文化知识的负迁移,以及汉语颜色概念的泛化,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找到差异性,自觉理解中国颜色文化的内涵,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是颜色词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吴东平.色彩与中国人的生活[M].

[3]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4]刘云泉.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J].语文导报,1987,(6).

4.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篇四

摘要

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形象色彩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上是相通的。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此时颜色词已不单纯是表示颜色的指称意义了,往往蕴含着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从英汉两民族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情感色彩等方面来分析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性,然后就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指出其共性与差异性,并对差异性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初步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的方式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等,以便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沟通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关键词: 颜色词;中英文化;差异 ;融合

一.引言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并且将它的涵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正因如此,产生于社会文化中的颜色词,由于其生成土壤的不同、所蕴涵的意义、承载的信息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文化差异。因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的障碍,所以了解其文化差异及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二、颜色词分类的不同

颜色词可以大略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前者是本来就描写事物颜色的词,后者则起先是某种实物的名称,由于这种实物本身具有强烈而突出的颜色,因而它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附加功能:不仅可以表示实物,还用来描述具有相同颜色的一类事物。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都可以划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但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划分并不相同。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考察了98种语言,并详细研究了其中的20种以后,认为英语中有11个

基本颜色词,包括:red, yellow,white, black, green, blue, purple, brown, pink, orange,和gray。这些词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红、黄、白、黑、绿、蓝、紫、棕、粉、橙和灰。

但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与英语中的却不尽相同。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七色彩虹———赤(红)、橙、黄、绿、青、蓝、紫;《简明类语词典》中列出了6个基本颜色词:白、黑、红、绿、黄和蓝;《同义词词林》虽也列出了11个基本颜色词,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分别是:白、黑、红、绿、黄、蓝、褐、赭、青、紫和灰。而王逢鑫教授在《英汉比较语义学》一书中提出汉语有白、黑、红、绿、黄、蓝、褐、紫和灰等9个基本颜色词。

这与英语中的基本颜色词数量上存在差异,并不一一对应,例如汉语中的“青”有时是“绿”,而有时是“黑”,在英语中要用两个词来对应,还要注意语言环境才不会张冠李戴。英语中pink是“粉”,或“粉红”,在汉语中归入“红”。基本颜色词以下再划分时,有时汉语划得较粗,有时英语划得较细。如红色再向下划分,汉语中有四十多个,如水红、肉红、大红、鲜红、绯红、桃红、洋红、金红、火红、血红、玫瑰红、嫣红、猩红、枣红等等,而英语中表示红的词却有一百多个,表示粉红的也有三十多个,仅以字母c开头的表示红色的词就有二十一个之多: cardinal, carmine, carmine lake, car-minette,carnation,carnelian,casino,pink,Chinesered,chromered,chromescarlet,cinnabar,claret,cochineal,congorubine,copper red, coquelicot, cordovan, cresol red, cramoisie, crimson,crimson madder.由此可见,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语言对颜色词的认知和划分的不同。

三、颜色词构成方法的差异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有时是可以对应的,特别是基本颜色词,但实物颜色次就不同了。实物颜色词的构成差异之所以更加明显,是由于中西实物不尽相同,西方有的事物中国可能没有,反之亦然,因此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在另一种文化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如汉语中的“米色”、“荔枝色”、“鹤顶红”、“姜黄”、“墨绿”、“藕荷色”等,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而英语中的“oysterwhite”“avocado”“mistletoe”“Black currant”“Victoria”等词却是西方人熟悉的。当表示颜色的程度差异时,英语中常常在该颜色词前加上dark, pale, rich, dull, bright, light等来区分颜色的深浅、浓淡、鲜明、暗淡,这一点上中西颜色词是可以对应的,如dark blue“深蓝”,bright yellow“明黄”,light green“淡绿”,dull white“惨白”等等。但汉语中有一种ABB式的颜色词,构成与英语不同,是将修饰成分放在表颜色的词后面,并且重复,来加强颜

色的程度,例如:“黄橙橙”、“红艳艳”、“黑漆漆”、“白花花”、“蓝汪汪”、“红彤彤”、“黑压压”、“绿油油”等等,在英语中只能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来翻译这些颜色词,相比之下,汉语中这种ABB式的颜色词更加生动活泼,使人印象深刻。

四、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差异

颜色能使人产生联想,例如,当提到“红色”,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火”、“鲜血”,提到“白色”,则会联想到“冰雪”、“蓝色”会想到“大海”、“天空”。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同时通过这种联想又赋予颜色词固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了解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主要是深入研究它的联想意义的不同,下面就对几种常用的颜色词———红、黄、白、黑、蓝、绿的中西联想意义的差异进行探讨。

1.红色

中国人对红色是最有感情的。中国古代有阴阳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同时配以五色,即:白、青、黑、赤、黄。五行学说的创始人邹衍认为,南朱雀,属火,色赤,因此红色与火相配。在中国,红色是喜庆、吉祥、胜利、好运、受欢迎的象征。“红色”在汉语中总是同嫁娶相联系,新娘子要穿红衣,戴红盖头,坐红轿子,新郎也要披红;新房则更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幔帐、红被子、红箱笼„„亲友送的礼金要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连媒人都被叫做“红娘”。生小孩儿或过生日时有的地方要吃红鸡蛋。春节要挂红灯笼,贴的春联也是红地儿,甚至包裹鞭炮也要用红纸。到了本命年,为了辟邪,要穿红袜子,系红腰带。“走红运”是说走好运,“事业红火”指事业兴旺,某人事业发达,就说他“红起来了”,称为“大红人”,现在的歌星、影星受到欢迎,知名度高就可以说他(她)“走红”、“红了”。“红色”还可以使人联想到革命,如“红军”、“红旗”、“红色政权”、“又红又专”。文学作品中把容颜姣好,举止端庄的女子称为“红颜”或“红粉”,遂有“红颜知己”,“红粉佳人”之谓,又将“红闺”、“红楼”指称富贵人家女儿的闺房。戏剧中“红脸”代表的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式的英雄好汉。

英语中的red也可以表示神圣,如天主教中的“红衣大主教”,但西方文化对“红”的好感远不如中国文化。西方人从斗牛文化中联想到红色为不祥之兆,所派生的意义大都不佳,如:危险、警告、恐怖、流血、愤怒、困境等等。用red组成的短语也往往含有贬义:in the red(亏

损), red alert(紧急警报), red-light district(妓女出没的红灯区), red tape(官僚作风), red rag/flag(令人愤怒、仇恨的事), see red(勃然大怒), red-handed(残忍的), red ruin(战祸), red revenge(血腥复仇)。文学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红字》,女主人公胸前佩戴的就是红色的字母A(adultory,通奸的开头字母)。

2.黄色

黄,在五行中是土的颜色。中国古代有“黄帝”,中国人是地道的“黄种人”并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对黄色的解释是“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因此,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之色,象征着吉祥、神圣、富贵和权势,如皇帝穿的是绣有金龙的黄袍,并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升坐“金銮宝殿”;发的是“黄榜”;出行要选“黄道吉日”。总之,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的特权颜色,不能僭越使用。它对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崇高、尊严、辉煌的独特的联想意义,因此被推崇备至,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

但是黄色在西方则引起腐败堕落、卑怯、懦弱和病态的联想,如:yellow dog(胆小鬼;卑鄙的家伙),yellow 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press(低级报刊)等等。Yellow journalism是指以低级趣味的文字或耸人听闻的报道吸引读者的办报作风。最初,黄色的含义起源于1895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黄色印刷的连环画《黄孩儿》(Yellow Kid),其中夹杂着色情内容,后来成为低级趣味的代名词。

3.白色

中国古代的平民衣服不能施彩,所以称其为“白衣”、“白丁”,而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则称为“白身”。汉语中对白色的印象不太好,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白色为丧葬之色,即所谓披麻戴孝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白色在中国代表悲伤、悼念、不吉、恐怖等,如“白事”、“白色恐怖”。

而西方恰恰相反,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善良、和平、正派、诚实、可靠、吉利和幸运。英美国家婚礼的传统之一,就是新娘要穿白色的结婚礼服,戴白色的婚纱,手捧白色的鲜花,因为白色象征着新娘的童贞和纯洁以及新婚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再如a white day是“吉日”,a white war是“不流血的战争”,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是“幸福的日子”,a white witch是“做善事的女巫”。而汉语里“白”还可以引申为空白,徒然,无代价,轻视等等,如“白搭”、“白费”、“一穷二白”、“白眼”、“不白之冤”、“白卷”等等。

4.黑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口碑不错,特别是用于服饰,《诗经》中就有“淄衣篇”,对其大加赞美。

当时,淄衣是士大夫的朝服。黑色还是夏和秦代所崇尚的正色。可以说,黑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色。在戏曲中,黑脸代表刚正不阿或者是憨厚耿直,如李逵、张飞、包公等都是黑脸。但黑色还是较多地引起不好的联想,如恐怖、黑暗、阴险等,汉语中有“黑手”、“黑幕”、“黑帮”、“黑心”、“黑店”等词语,都是用的黑色的这种引申意义。

黑色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示深谋远虑、智慧和坚定,如:Jack knew black from white.(杰克精明老练。)。黑色还表示哀悼、绝望和死亡,如参加丧礼的人都穿黑色的丧服;法官判处某人死刑时要在头上蒙上黑纱;死神在西方的形象是身穿黑袍,手执镰刀的骷髅;就连黑猫都是不吉利的象征。此外,英语中black主要的联想意义是“阴郁”(be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愤怒”(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不妙”(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和“非法”(black market黑市)。

5.绿色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因此也是生命的颜色。但汉语对绿色也不青睐,很多带“绿”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如:“脸都绿了”意思是脸色难看,“眼睛都绿了”也是贬义。中国古代认为绿色不是正色,因而赋予它“低微”、“不名誉”、“下贱”等含义,如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这是因为唐代规定官位七品以下的穿绿服。在之后的宋元时期,绿衣、绿帽也是身份低微的服装。中国还有一种很难听的说法,就是“绿帽子”,其意为自己的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商店中从来都没有绿色的帽子出售。

英语中的green给人以新鲜、新近、精力旺盛的印象,如:fresh green memory(清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在西方,green还常常带有贬义,表示“幼稚无知”、“没有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缺乏训练”、“嫉妒”、“眼红”的意思,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greenwith envy(十分妒忌);green-eyed(妒忌的);greenhorn(涉世不深)等等。

6.蓝色

中国人不太在意蓝色,汉语中常用它来描绘海洋和天空,很少用于带有文化内涵的语境。英文中,blue代表悲伤、忧郁、沮丧或皮肤发青,如the blues(布鲁斯音乐),指源于美国南方黑人中情调忧郁的慢速爵士乐,又称为“蓝调”;to have the blues(觉得伤心);to look blue(愁眉苦脸);to be blue about the pros-pects(对前景悲观)等。蓝色还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或者是荣誉,例如:blue blood(贵族出身);blue ensign(英国政府部门的旗子);Blue Book(蓝皮书);blue book(名人录);blue ribbon(授予竞赛优胜者的蓝绶带);blue stocking(女才子)等

等。但blue coat和blue-collar则与上述意思相反,前者指穿蓝制服的人,后者则是蓝领阶层,即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都不高。此外,英文中blue还有色情的意思,汉语中的“色情电影”,英文要说blue film,“猥亵的笑话”是blue jokes,这种意思的来源可能是过去表演脱衣舞时常打蓝色灯光的缘故。

五、中西颜色词语言色彩的差异

语言色彩是指语言意义的褒贬和中性。颜色词也有语言色彩,也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中西颜色词的语言色彩并不对应,汉语是褒义的颜色词,英文中却是贬义,反之亦然。如前文所述的“红色”,汉语中大部分都是褒义,而英文中的red却偏重贬义;汉语中的“黄色”尊贵,英语里的yellow却懦弱;汉语中的“蓝色”呈中性,而英语中的blue却时而高贵时而低贱。由于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个民族的审美观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种颜色的态度有时可谓天壤之别,各个民族都有颜色禁忌,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一点必须重视,否则,交流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不但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六、中西颜色词的政治色彩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颜色词很早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尊卑贵贱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依据主要是各朝各代对官服颜色的规定,如红色和紫色为高官的服色,因此象征高贵、权威、势力和吉祥如意;黄色为帝王所专有,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白色是平民百姓的服色,地位也不高;绿色为下级官员的服色,因此不被视为正色,并有“戴绿帽子”之说。又如红色象征着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红宝书”、“红卫兵”等。

西方的颜色词却大都没有什么政治色彩,除了表示尊贵的红色与紫色,但他们更多的是与宗教有关,而不像中国,将颜色都划分成三六九等,有严格的等级,泾渭分明,不能随便地僭越。可见颜色词的政治色彩中西存在较大差异。

七、中西颜色词文化差异的融合

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也开始出现了融合的现象。颜色词为人类语言所共有,本来就存在相似的成分,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使彼此之间的差异慢慢缩小,融合开始慢慢扩大。颜色词在一个民族中的联想意义也渐渐出现了转变,如白色,在中国并不看好,受到西方的影响后,也具有了纯洁、忠贞的褒义,现在中国的新娘也时兴穿白色的婚纱了;再如蓝色,中国对它的联想意义并不丰富,近几年却受到西方的潜移默化,也渐渐赋予它忧郁、沮丧的含义了。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颜色词在分类、构成、联想意义、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同时这种差异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广泛和深入也在逐渐地融合。但应该清楚地看到,差异是主要的,只要存在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颜色词的差异就不会消失,在特定的环境中还会相当重要。颜色词是各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掌握了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5.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翻译 篇五

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在汉英语言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各种颜色词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翻译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该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这一角度,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作 者:刘静波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颜色词   汉语   英语   象征意义   翻译  

6.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象,文化是语言的本质,任何语言的释义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关于颜色的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既是人类情绪和感受的体现,又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汉语和英语都是色彩词汇很丰富的语言,但同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使得相同的颜色词可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都反映出其丰富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内涵。

2. 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涵义比较

2.1 红色(red)

红色,在汉文化中,多被赋予积极的涵义,象征着热情洋溢、喜庆欢乐,如欢庆节日贴红对联、红福字,挂红灯笼,男婚女嫁贴大红喜字,新娘穿红色礼服,等等;也象征着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运”,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红人”,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生意兴旺叫“红火”,等等。在英语语言中,由于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红色也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 days可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又如the red carpet可表示(铺红地毯)隆重的欢迎和接待,此外,paint the town red这一短语在英语中也表示狂欢作乐。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红色也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从政治角度讲,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常用红色来象征国家、革命和社会主义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褒义词。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相比之下,西方人却将红色常与激进、血腥、暴力、恐怖、危险及情欲相联。如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handed man(一个双手沾满血腥的人),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red flag(危险信号旗),red-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明显地含有贬义。

2.2 白色(white)

与红色相反,白色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颜色,属于负面词,常伴有不吉祥之意。它可象征死亡、凶兆,如“白事”指“丧事”,丧事人家贴白纸,穿白衣,戴白帽,以全身缟素形象表示哀悼;也可表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的叫做“白忙”、“白费力”或“白干”;也可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为“白面书生”;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京剧里阴险奸诈的人用的是白色的脸谱。白色在政治上的隐含意义为“落后”、“反动”等,如称国民党军队为“白军”,国民党统治区为“白区”等。当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用于褒义的一面。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汉语中也说“洁白如玉”、“阳春白雪”、“白衣天使”等词语。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意义主要基于其本身色彩,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象征着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等含义。白色是有西方文明以来新娘所用的唯一颜色,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身着白色衣裙,戴白色面纱,称white wedding(穿白纱的婚礼),取其纯洁之义;西方格林童话故事中的Snow White(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在《圣经》故事中,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在英语词汇中:white day是“吉日”,white soul为“纯洁的心灵”,white man指“高尚的人”,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等。当然在一定场合,white也可用作贬义,如在用于形容人心理情感变化时,如white-hot(愤怒的);white feather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懦弱的意思。

2.3 粉色(pink)

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唐代诗人崔护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桃花与女人相比,究其根由,是女子为修饰自己而施用粉红色胭脂,脸色白里透红,可与美丽的桃花相比之故。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汉语词汇中,也有“红粉佳人”、“朱颜粉面”等,将粉色象征为女性;汉语中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也被称为“桃色事件”、“桃色新闻”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则象征极致、精华、完美,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事物),the pink of politeness(十分彬彬有礼)等;也可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lady(高格调鸡尾酒),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pink-collar worker(高层女秘书)等。

3. 结语

英汉语言中关于颜色的词汇非常丰富,文章因篇幅有限,只列举一二。两种语言中相同颜色的词汇很可能表示不同的涵义,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因这些汇汇所表达的特有的象征意义是在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所以其内在涵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尽管在目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许多关于颜色的词汇被赋予了相对复杂的涵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释义也出现了许多相似之处,但归纳和总结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于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于减少或避免文化误解或文化隔阂,都是十分有用的。

摘要: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 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汇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寓意。

关键词:汉英语言,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

参考文献

[1]肖蔚.英汉语颜色词语义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2]周力.汉英颜色词的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7.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七

关键词:颜色文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无论在泰国还是在中国,颜色词语都丰富多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频繁使用颜色词,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中必定具有其独有的文化涵义和民族特色。汉泰颜色文化中相异或相同的方面,都会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而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却往往会忽视了颜色词文化涵义的讲解释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颜色词的文化涵义总是一知半解。

本文以颜色白、紫为例对汉泰颜色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对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和看法。笔者之所以选择以白、紫这两个颜色为例研究,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崇红尚黄,轻黑贱白的国家,白色的文化涵义会相对更具特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泰国,代表星期六的颜色是紫色,这个颜色的文化涵义对中泰两国而言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研究汉泰颜色文化的异同点,可以为泰国学生学习颜色词和对外汉语教师对泰国学生的颜色词教学提供一个基础依据和参考借鉴,使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更具针对性、明确性和灵活性。

一、两个颜色词之汉泰文化内涵对比

1.“白”与“”的文化内涵对比。白色是较早出现的颜色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有褒有贬。

在汉语中,白色常常被人们用来象征纯洁、高雅、光明和清白等。如“白璧微瑕”、“洁白无瑕”、白雪阳春”、“洁白如玉”、“清白无邪”等词语就是取其美好的涵义。古代有迷信者把白色禽兽视为吉祥之物,如白燕、白鹤等;近代人们喜欢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这些说法都得益于白色好的寓意。

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白”与“黑”的对立。因此,白色成为“正义、光明、善良”的象征。①词语有“黑白分明”、“颠倒黑白”、“说黑道白”等。正义的东西干干净净,是完全不需要藏匿的,所以“白”也象征着合法、正当。如“白市”、“白色收入”、“白道”等说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从汉代到唐宋时期,“白”一直被默认为平民之色。普通百姓因此也被规定只能穿白色衣服,所以我们称普通百姓为“白衣”;“白丁”、“白身”是没有文化、没有功名之人的代名词;“白屋”则指穷人住的房子。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摒弃和厌恶。它是死亡和凶兆的象征。这与中国古代五方、五行、五色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西方属金,具白色,西方又属秋。秋天是枯黄死亡的季节,古代处决犯人一般在秋天,因而代表“秋”的西方白色是不吉利的颜色。②《礼记·郊特牲》云:“素服,以送终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亲人去世,家属通常要穿白色的衣服,设白色的灵堂,以示哀悼。民间称丧事为“白事”,称用于殡葬的消费为“白色消费”。此外,“白”还含有徒劳、轻视、失败、无价值、愚蠢等贬义,词语如“白干”、“白搭”、“白费”、“白痴”等。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也都是举白旗表示投降。

“白”与政治词语“红”相对,因此“白”也象征反动、腐朽。如“白军”代表国民政府军,“白色政治”代表国民党政府,“白色恐怖”代表反动派对革命者的镇压和屠杀等。

“白”还在中国京剧脸谱中象征奸诈和阴险,如京剧表演三国的曹操和秦代的赵高等人物都是画白色脸谱。

泰语中,“白”也有纯洁、清白等涵义,如“”(纯白)、“”(洁白无暇)、“”(清白)、“”(清白无邪)、“”(洁白如絮)等。

泰语中“白”也象征着合法、正当。如“”(白道)、“”(白色收入)等。

泰语中“白”也是死亡和失败的象征,泰国人参加葬礼也主要以穿白色衣服为主。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也是举白旗表示投降,称作“”。

在泰国,与中国恰恰相反的是泰国人普遍喜欢白色,如泰国学生的校服普遍都为白色,正式的上班族的制服也以白色衣服为主,因为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和清白的体现,是比较得体有礼貌的颜色。此外,泰国国旗上也有两部分为白色,象征着泰国人民对于佛教的信仰。

2.“紫”与“”的文化内涵对比。紫色是红和蓝以相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颜色,虽然不是中国人意识里的正色,但其在中国文化里也是寓义美好的颜色。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天帝居于天上的“紫薇宫”,故而以天地为父的人间帝王也以紫为瑞。③因此紫色在中国是祥瑞高贵的象征,多为封建帝王将相所使用。词语如“紫禁城”代表皇宫;“紫气东来”的“紫气”代表祥瑞之气。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统一官服以后,紫色官府成为公侯才可以穿的服色;唐代时期,官分九等,官服的颜色也有等级之分,三品以上的官服才为紫色,这种以服色显官位的做法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沿用。词语如“大红大紫”、“腰金衣紫”“带金佩紫”等就由此而来。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紫色曾是佛教僧侣禁穿的颜色,但是在唐宋时期,朝廷有时也会将紫色赐予有功的高僧,以示其在佛教传播上的贡献,紫色的袈裟也就由此产生了。

在我国京剧脸谱艺术中,紫色代表着沉着稳重的人物性格,如京剧中扮演常遇春、专诸等人物就畫紫色脸谱。

在古泰国时期,因为紫色是较难染成的颜色,因而成为极其有价值的颜色,所以紫色被视为权利和高贵的象征的同时,也被视为神秘和奢华的象征,也就只有王室和贵族才有能力穿紫色的服装。

除此之外,在泰国,紫色的使用的文化涵义与中国几乎完全不一样。国王、王后、王子和公主等王室成员分别有代表他们自己的旗子,旗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由于诗琳通公主出生于星期六,而代表星期六的颜色是紫色,所以代表诗琳通公主的旗子就以紫色为底色。

在泰国,女生可以穿紫色的服装,但是男生通常不穿。因为紫色被视为代表男性同性恋的颜色,所以正常男生通常不着紫色服装。

在泰国,泰国航空公司宣传的主打颜色也是紫色,这里他们所选取的也是紫色象征神秘和高贵的涵义,以示泰国航空公司异于其他航空公司的高端和大气。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导入方面也是一样,我们还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首先要把颜色词的本义和文化义区分开来。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是以传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为主要任务,这个阶段就只需要采取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所学颜色的本义即可。而对中高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进行颜色词的本义释义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个阶段就要恰当地进行相应的“文化义教学”。当然,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学生也要有所区分,针对中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就只需要对会影响日常生活交际的“文化义”进行释义,帮助他们在用词上避免误解和冲突。而针对高级阶段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帮助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现状。(2)针对性原则。对外汉语文化涵义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障碍,最终确定文化涵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文化涵义相差较大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导入和教学,对于相同点就可以简单带过,不深入解释,但是对于它们的不同点要适当强调和解释说明。(3)趣味性原则。无论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欢“寓学习于娱乐”。所以汉教老师在进行颜色词的文化涵义的教学时,必须采取活泼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展示为辅,努力促使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一旦提高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了排斥的心理,那么对于颜色词文化涵义的教学也就会相应变得容易。

2.教学方法。有了以上教学原则的支撑,当然还得配合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颜色词的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建议在对颜色词进行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对比分析法。“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对比教学,对比是语言教学的敲门砖。”⑦在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对比所学颜色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在自己母语中的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教学过程中可以不着重讲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对比之后的不同点或者词汇空缺,着力于帮助学生理解汉语中与自己母语中不同的文化内涵,抑制文化负迁移。(2)典故或故事导入法。在汉语中,特别多的词汇是来源于典故或故事,而且还通常含有一定的寓意。通过演说典故或故事,从而导入颜色词的文化涵义。这样的方法便于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义,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所学颜色词语。

三、结语

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适时的进行文化内涵教学对于词汇教学而言绝对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颜色词在汉泰两民族中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发掘汉泰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异同点,归纳总结颜色词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引起汉教老师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的重视,漢教老师在备课时才会有意识的加入文化内涵教学这一内容,只有词汇教学的课堂在实践上真正具有完整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才能很大程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有卿.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吴丽君,崔瑛.论颜色词及其文化联想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10).

[3]常敬宇. 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薛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英汉颜色词比较[J].科技信息,2009,(29).

[5]谢婧怡.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颜色词文化内涵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7.

[6]刘淑芬.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释词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J].语言教学研究,2009,(4).

[7]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8]田伏礼. 颜色词与文化[N].丹东师专学报,2000-06,22(2).

8.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八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不可译性,拼音音译

引言

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 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 (包惠南2004)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因此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针对文化负载词这一不可译性, 人们就汉英翻译策略已达成基本的共识———采取拼音音译, 但是这一翻译策略还是受到部分人的质疑, 例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就曾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虽然人们最终还是选择了Fuwa, 但是也说明人们对于拼音音译并非完全认同。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拼音音译, 解决文化负载词不可译性的合理性及其具体应用, 以此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拼音音译策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文化趋同性和平等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该遵循物从主人、名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 凡是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大多宜采用汉语拼音音译, 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金惠康2003) 。这一翻译策略受到了广大外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这充分反映出文化发展的趋同性以及外国读者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和认可。例如备受国人青睐的“豆腐”的英译为beancurd, 而外国人更愿意接受tofu, 还有饺

子 (dumpling, jiaozi) 和中国武术 (Chinese Martial arts, Wushu)

等。如果在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中我们一味地追求在目的语中寻找对应词语, 那我们就会跟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另外如果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 一味地在目的语中寻找对应词语, 也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是对另一种文化的屈从, 在文化交流中就会始终处于弱者的地位,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 也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

二、奥运吉祥物英译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的启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说到跨文化交际活动, 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奥运会, 因为奥运会是全球范围内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体育盛会, 其宗旨是公平、公正、公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吉祥物的选择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英文翻译对我们解决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不可译性给出了不少启示。自从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首次出现吉祥物以来, 国际奥委会就对奥运会吉祥物作出明确要求, 奥运会吉祥物必须有广泛的文化内涵, 必须体现主办国民族特色的要求。因此它的英文翻译也应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色, 因为奥运会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国际体育盛会, 其英文翻译对本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组委会就没有使用英语中表示“海狸”的现成单词beaver, 而是坚持使用具有浓郁加拿大文化属性的印第安语Amik。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虎娃”英译也没有选用Tiger Boy, 而是按照韩语发音把其称为Hodori。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翻译不仅没有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被人们所忘记, 相反其因为这些民族特色而被人们牢牢记住, 更好地促进了外国人对其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充分地说明拼音音译是解决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不可译性有效而合理的策略, 这一策略不仅不会阻碍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反会更好地促进交流。

三、拼音音译具体例证和应用

当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Friendlies和Fuwa PK之时, 不少人对Fuwa存有顾虑,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文化负载词采用拼音音译这一策略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 因为汉语文化负载词包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而读者对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文化预设。由于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不熟悉, 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去理解, 从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 甚至误解原文。但这并不能说明拼音音译策略应该被全盘否定, 其实只要在拼音音译的基础上对音译词语加以补充解释, 就可得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这样既通过音译策略弘扬了本民族的文化, 也可以避免外国读者的误解。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压岁钱”英译为Yasuiqian, 可以用词汇补充解释为gift money or blessing money, 也可以用句子补充解释为the newly printed cash which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presented to children as a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这种翻译方式既完整地

传达了“压岁钱”在汉语中的独特含义, 保留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又避免了外国人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这样成功的译文数不胜数, 例如汉语中的“关系”、“粽子”、“气功”等英译为Guanxi, Zongzi, Qigong等。这些译文随着具体语境, 或者在标题中直接用汉语拼音音译, 或者在文章中必要时在音译后加以补充解释, 非常灵活, 因而深受广大媒体的欢迎。

当然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采用拼音音译这一策略也并不是盲目排外,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既能够弘扬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又可以减少外国人的误解, 帮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异国文化, 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拼音音译当然可以与英语相互借鉴, 进行文字中的中西合璧, 其实那些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成功的翻译例子早已数不胜数。在中国“神五”和“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 一个中西合璧的词汇Taikonaut就迅速诞生, 而且媒体的反应是一片好评。例如2003年美联社10月的新闻

标题:China’s First Taikonaut Safely Returns to Earth.11月的新闻标题:China to Send Two Taikonauts Next Time.还有2005年10月新华社的英文报道: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talked to the two taikonauts on China’s Shenzhou-6 spacecraft Saturday afternoon, praising their performance and wishing them a triumphant

return.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中外人士常常挂在嘴边的北京人Beijingnese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

其实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再贴切不过了, 因为除了汉语外没有任何一门语言可以更好地体现这种民族文化, 另外这种翻译策略也跟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或许它有些不足, 但是我们对其在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中的主导地位不应再持有任何怀疑态度。

参考文献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 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9.浅析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 篇九

一、红色

(1) 汉语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是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追求的体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红”是喜庆、吉祥、成功、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征。如“红红火火”、“开门红”等;得到上司赏识的人叫“红人”;形容某人得到较大的权势或名声叫“大红大紫”、“红极一时”或是“走红”。过年时家家户户挂大红灯笼, 贴红对联, 红福字, 小孩子会收到红包, 都表示喜庆与祝福, 就连贫寒的杨白劳也在过年的时候都不忘给女儿扯上二尺红头绳。过本命年时人们要系上红腰带祛灾辟邪。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 还出现了红袜子、红色内衣、红色饰品, 以满足人们在本命年求吉利的心理。古代新娘要穿红袄红裙, 头戴红盖头, 坐红花轿, 洞房花烛夜用红蜡烛, 家里贴大红喜字。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尊贵、地位、权势和富有的涵义。古代的富贵人家爱用红色装饰门庭, 因此, 汉语中也常用“朱门”来指代豪门;古时皇帝使用红色的墨来批阅奏章, 因此皇帝的批示也叫“御笔朱批”;而古代的建筑物中, 凡是属于地位较高的人的建筑, 一律是以红色涂抹墙壁, 例如北京的故宫。

此外, 红色在现代汉语中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为革命的象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到中国共产党的党旗都是红色。同样, 还有“红色政权”、“红军”、“一颗红心”等说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关于红色表示革命的说法就更多了, 如“又红又专”、“根红苗正”、“红卫兵”等等不胜枚举。

(2) 英语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 红色有受人欢迎, 热烈之意。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 (纪念日, 喜庆的日子) , 因为日历上这些日子都是印刷成红色;“to paint the town red”则作“狂欢, 痛饮”理解。此外, 英国人认为红色表示信仰和博爱献身, 因而有了“红十字会”。

但是, 红在英语中的用法是贬义多于褒义。由于在基督教传说中, 魔鬼撒旦通常都是以红色或者黑色出现, 所以对于红色, 西方人往往联想到的是血腥、暴力、恐怖和危险等。如“red revenge” (血腥复仇) 、“red battle” (血战) 、“red hands” (血腥的手) 、“red alert” (空袭警报) 、“a red flag” (危险信号旗) 。西方商界中赤字和负债都是用红色墨水书写, 因此红色来用来表示财政赤字 (in the red) , 以示经济状况紧急、危险、需要加以注意。如“go into the red” (负债累累) 、“red-ink” (原意为“记账用的红墨水”, 后引申为“亏本”) 都是英语中用“red” (红) 来表示经济处于危险状况的典型例子。

二、黄色

(1) 汉语中“黄色”的文化内涵

黄色曾经是皇帝的专用色, 被视为庄严、神圣、正统的颜色, 在汉语中具有“光明”、“高贵”、“豪华”的意味, 引申为“权力”之义。自隋唐以后, 皇帝都穿黄色龙袍, 皇帝所下的圣旨写在黄色的绫子上。宋朝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一件黄袍加身宣告自己成为了皇帝。而在藏传佛教里, 黄色几乎是活佛专用色, 活佛穿的衬衣是黄的, 而喇嘛们则穿枣红色的藏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黄色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含义。就褒义而言, 黄色通常指“吉利”, 因此有“黄道吉日”之说。黄色是土地的颜色, 中国又有女娲捏黄土造人产生了黄皮肤的中国人之说, 所以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 黄河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此外, 我国还有黄海, 黄山等。从贬义来看, 人们往往把它与“失败”、“落空”以及“色情淫乱”联系在一起, 如“买卖黄了”、“黄粱美梦”、“黄色书刊”、“黄色电影”。同时,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青涩、幼嫩、不成熟”的含义, 如“黄花闺女”、“黄毛丫头”、“黄口小儿”等都是表示年轻, 不成熟。

(2) 英语中“黄色”的文化内涵

在英美黄色喻指“胆怯”、“卑鄙”, 如“yellow dog” (卑劣的人) 、“yellow looks” (阴沉多疑的神色) 、“turn yellow” (胆怯起来) , 这些意义的产生是因为黄色是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此外, 黄色还可象征“疾病”、“警告”、“危险”, 如“a yellow flag” (轮船上挂黄旗表示船上某些水手染上了流行病) 、“a yellow carol” (亮黄牌) 。

三、白色

(1) 汉语中“白色”的文化内涵

白色,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一种颜色。白色代表纯洁、纯真等意思。人们往往从“雪”、“玉”、“冰”等联想到“白”, 并用它们来表示心灵的坦荡, 或是人格的完美, 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中, “冰心”和“玉壶”都是白色, 诗人就是借此来比喻自己的心地纯洁, 思想高尚。同时, 白还可以与黑相对, 此时用来表示“光明、正义与善良”, 屈原就在《九章·怀沙》中写道“变白为黑兮, 倒上为下”。在诗中, 屈原用黑白不分来比喻他所处的善恶难辨的政治环境。同样, 汉语中还有“黑白颠倒”、“黑白混淆”、“黑白分明”、“清白”等说法。此外, 在褒义方面, 白色又可象征“正当、合法”, 如正当渠道就被成为“白道”。

然而, 在汉语中, 白色不完全为褒义, 它还有以下几个负面意义:

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白脸”代表奸臣, 例如曹操、秦桧。此时, 白色就是“阴险、奸诈”的象征。于是, 在生活里, 就有了“唱红脸”和“唱白脸”之说, 意为“扮好人”和“扮恶人”。另外, 在政治方面, 白色也常常象征“反动的、反革命的”。比如“白色恐怖”、“白军”、“白匪”等。

最后, 古人认为, 西方为白色, 属秋。古称秋为“白藏”, 秋天又叫“素秋”, 风也叫“素风”, 故白色象征“不祥”、“不幸”。因而,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 亲人去世后家属要“披麻戴孝”, 白衣素服来表示哀悼之情。

(2) 英语中“白色”的文化内涵

西方人对白色非常崇拜。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纯洁、幸福、美丽、善良”等。英美国家的人结婚时, 新娘总是身穿白色婚礼服, 戴着白色面纱, 故而有“white wedding”一说。在《格林童话》中, “snow white” (白雪公主) 是纯洁、美丽、善良的化身。此外还有“a white day” (白色的日子, 即为“吉日”) , “white moments of life” (人生白的时候, 喻指“人生最为得意之时”) 、“white hope” (可望给一队、一集体等带来成功的人) , “white knight” (救星, 救急的人或组织) 。

与此同时, 白色还有“公正、正直与诚实”的意思。如“They treated us white” (他们公正地对待了我们) 、“white light” (白光, 比喻“公正无私的判断”) 、“a white spirit” (正直的精神) 、“white man” (高尚有教养的人) 、“white hand” (廉洁、诚实) 。但是白色在英语里有时也用作贬义, 如“show the white feather” (示弱、胆怯) 、“white-flag” (白旗、投降旗) 、“a white sepulchre” (伪君子) 、“white elephant” (昂贵而无用的东西) 、“bleed sb white” (榨取某人所有的钱) 等。

各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色彩, 各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英两种古老语言在其各自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得这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可谓变化多、活力大、使用率高、表现力强, 并且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 我们在理解与颜色词有关的词汇、短语、习语或句子时, 要特别注意它们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习惯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 并把握和细究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语言交际, 不断促进和加强中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要:各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色彩, 各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英两种古老语言在其各自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得这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可谓变化多、活力大、使用率高、表现力强, 并且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 我们在理解与颜色词有关的词汇、短语、习语或句子时, 要特别注意它们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习惯表达方法。

关键词: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

参考文献

[1]、郑帅.浅谈译文中颜色词的对应问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陈军.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A].《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编委会.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已经上大学的祝福语下一篇:2022市场策略研究调研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