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2024-09-16

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精选20篇)

1.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篇一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总而言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书本教学上,也不能机械地全由老师讲解,而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做个快乐的学生。

2.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篇二

一、教师要学会赏识

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 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师德修养等密切相关,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 首先, 必须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重新以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自信心的缺失主要缘于教学中缺乏民主平等, 对学生专制、压抑, 渐渐淹没了学生的活力、自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双方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 把学生视为“伙伴”, 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待教育”的心态, 真诚地接纳学生, 以平等对话者的态势参与到学生的世界中, 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感情、观念。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的亮点, 懂得赏识学生;在同学互动中发现同学及自己的亮点, 懂得赏识自己和他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也应发生根本上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决定了其评价必须重过程鼓励参与;重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对“标准答案”的质疑;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有志于改革的教师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评价,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反思、发现自我、赏识自己、赏识别人的过程。

二、赏识学生的学习, 满足其自尊心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中, 学生最珍重教师对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 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 教师批阅小学生作业, 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 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

例如, 在作文的教学中, 小学作文教学大纲, 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 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 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 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 怎么说就怎么写。”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 观察的顺序不同, 内心的体验不同, 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 描摹景物, 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在作文的批改时, 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 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 就是再差的作文, 也要“沙里淘金”, 挖掘闪光点, 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 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 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在课堂上, 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 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同学。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 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 会有亲切感。

三、在教学中把握赏识的时机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当学生遭到失败时, 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 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情时, 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 告诉他:“你能做好, 老师相信你……”有了我们的鼓励, 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 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劳动时, 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 哪怕是很小的成功, 我们也不要吝惜表扬, 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我们可以竖起大拇指, 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 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 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 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 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扬, 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3.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数学 篇三

一、营造快乐课堂氛围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描述理想的课堂:“眼睛放光,小手高举,嘴巴常开。”这生动的形容正是我们期待的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静悄悄”,就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情绪饱满、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两位数加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课时,我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探讨,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兴趣盎然地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师生情感,让学生在无形中进入和谐快乐的数学世界。

二、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伴随任何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可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信奉“师道尊严”,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其实,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导致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事先准备好一只大箱子,里面放上各式各样的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圆、圆柱、球等图形模型,然后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花”落到谁那里,谁就上讲台抽取一个图形,若对了,再抽,当出现错误时,换另外一名同学;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要想正确区分面额不等的人民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组织学生“逛超市”“超市”有营业员、导购员、收银员、顾客,“顾客”拿着早已准备好的人民币去“买”东西,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长期以来就是教师一人的评价,这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诚情感、真实思想、真切个性,让学生参与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的一项权力。因为一节没有学生评价的课堂,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课堂评价成为多边互动、民主参与的过程。例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等课时,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学生正是在多元化评价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合作,产生了学习热情。

4.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篇四

平阴县孔村中学

邮政编码:250403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导生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案的制定、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导生导学”“成果共享”、课堂检测四个方面介绍了导生制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都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而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提高。为此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在导生制的引领下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学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制定一个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自己制定学案绰绰有余。可是有时我却发现自己挖空心思,查阅各类资料,精心编写的学案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对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都认真探讨,精心设计。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预习”“体验达标”“巩固提升”的每一环节都集思广义,选择最优,力求每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讨论后的初稿各任课教师再与所教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导生,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再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案。这样因为有了学生参与,内容体系更适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习也更高效了。

二、预习——不再只是空谈

以前总会听到老师们生气地唠叨,“学生一点也不听话,让他们预习,有许

多学生都不预习。”“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乎许多老师跟着埋怨。现在你可听不到埋怨声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们几乎全都做到了预习,为什么呢?首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有章可循,预习不再是漫无目的;其次有各组总导生地监督、敦促,个别懒学生想偷懒都不行;再次课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导生,展示自己,若不预习,一怕丢自己的脸,二怕影响本组荣誉。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叶圣陶有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从各种信息渠道查阅信息,作出解释,这样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课的前几天我先发下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的同学在家自己做,有的学生或小组干脆带到学校课余时间做实验,做观察记录。这样等到学本课时,学生因为亲手做了,亲身体验了,再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不必讲学生几乎人人都会。再说“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几乎每人都能脱离教材把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叙述下来。以前认为的难点。“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学生在课前实验中都已观察并做观察记录,教师稍作点拨,学生便可牢记于心。这样,预习不再是空谈,而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三、生教生——不再只是梦想

华盛顿大学有条宣传用语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前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可讲后却发现,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那时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现在明白,不是学生不认真听,只是听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那教师还有必要喊破喉咙地讲吗?更何况,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在“导生导学”和“成果共享”中,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自我。在“导生导学”中,学生共同交流质疑,互相解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当导生,为其有疑惑的同学解疑,学生也愿意在平等的氛围中听取同学的讲解。如果组里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

请教其他组,由组内合作变为组间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导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导生指导。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专注于此,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再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剖析自我和表现自我。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于是在“成果共享”中,我们也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板演,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课前分配还是课上抽签,只要分到任务,小组成员都投入极大的热忱讨论,力求把分配到的任务用最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如在学《鸟的生殖与发育》时,有个小组抽到了讲解鸟的求偶。他们组中两个同学扮演雄鸟,一个同学扮演雌鸟。两雄鸟使出浑身解数,比外表的漂亮,比歌喉的嘹亮,比舞姿的优美,以获取雌鸟的青睐,而雌鸟却迟迟不表达。通过他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鸟类求偶行为的多样性及意义。这样不仅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此法完成。除此之外,有的通过列表对比,有的通过挂图、生物标本、模型。没有挂图,他们就动手自己画;有的直接绘声绘色地讲解。总之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原本认为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享受。在参与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记得班里有个叫高丽丽的同学。刚教她时,上课让她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她竟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我以为她口吃,就让她去黑板写,她竟抖抖缩缩,大汗淋漓一个字也没写上来,很长时间我没敢再叫她。最近我惊奇地发现她课上开始抢答问题了,而且能对答如流,不仅如此,更可喜地是她还当导生,上讲台板演,不但语言流畅,表情也自然了。且不说她的成绩变化如何,但说她的这一转变就足已让我们兴奋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了,老师干什么呢?蔡澄清先生认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

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因此教师的点拨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我们课前精心组织与小组导生商讨分板块汇报交流。课堂交流中既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把学生讲错的地方及时纠正,把遗漏的重要知识做必要地补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整。此外教师还要就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热情,活跃气氛。

四、检测——不再让学生畏惧

洋思中学的“当堂检测”,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当堂课知识的落实情况。我们的体验达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后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巩固学习效果,重点是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想不全的,想不深的。我们会采用随堂检测评出优胜组或“小组对对碰”、“小组对抗”等形式把紧张乏味的检测变成了竞赛,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检测不再让学生望而生畏。

5.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快乐成长 篇五

当我看到到新课标有关“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这些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当年我组织学生学习《心声》一课生动的课堂情形,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深有感受:成功的课堂得益于先进理念的指引。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精心设计教学主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成功的运用对话,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体验平台,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放飞思想,在对话中快乐成长。以下是《心声》一课的主要教学思路: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最想倾诉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问题导读: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复述故事大意吗?(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3、探讨:《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感悟心声)

4、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亲人或者朋友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倾吐心声)

(三)学习交流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导读”),先组内交流后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订正。

6.快乐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篇六

我很欣赏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具备再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结合教育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工作体会:

一、用最诚挚的真情,为学生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教师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带他去看病;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二、将笑容送给学生,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笑容不仅使自己心情愉快,更给别人带来愉快的心境。谁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可是笑却经常被人忽视,尤其是面对班中的那些学困生,许多老师都会扳起面孔。可是那天我却意识到了微笑的重要性。

每天都要给孩子们上课,每天都要在课上提出问题,而每天都有许多同学回答问题。那天数学课,照例的是这样上。同学们的兴趣盎然,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我意识到问题比较简单,所以我就将回答问题的同学,锁定在班里的一名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身上。这名同学平时不善言语,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今天却例外,她将她的小手举起来了,且自信的看着我,于是我也将机会让给了她。当我点到她的名字,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因为她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小女生。她说话的语速有些慢,显然许多同学有些着急了,都举起了手。她更加紧张了,这时我稳定了同学们的情绪,让孩子们认真地听这位同学说,然后我对这位女生微微一笑,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最后终于圆满地回答出了问题。但她坐下的一刹那,我感觉到她的成就感,心中有一份不敢笑出来的喜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男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 比如,爱劳动,每次我班的餐厅值日工作怎么也少不了他。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7.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篇七

我校是黄浦区的一所普通公办初中。我们在课程建设中以“儿童立场,快乐学习,自能发展”为理念,开发了独具校本特色的“嘉年华”拓展课程,满足了不同特性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愿望,并引领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一、“嘉年华”课程的模式

本课程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让师生在课程中受益、成长,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爱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具体目标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基础型课程中构建学科教学的校本课程标准,让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跨学科专题类和模块类的微型校本课程,使学生能了解和学会基础型课程以外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给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学相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评价中利用“嘉年华游园会”、学生问卷调查、生生互评等策略,给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赋予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话语权;让学生形成“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选择意识,从而能喜爱学习,喜欢学校。

二、“嘉年华”课程的设置原则

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提供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来源的开放性。

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合性:加强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三、“嘉年华”课程的科目设置

“嘉年华”课程分为限定拓展型课程与自主拓展型课程两大类。历经十年的摸索,我校已经在自主拓展型课程中陆续开设了五十余门科目,限定拓展型课程分三个模块开展。课程结构如下页表。

四、“嘉年华”课程的管理模式

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分管主任组成,职责是策划并拟订课程方案,制订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课程教研组由全体任课教师组成,职责是参加区、校各级课程教研组活动和学习;设计自己承担的科目的教学,开展该科目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本科目设计,努力开发校本教材。我校通过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和提高课程实施;通过“我最喜欢的科目”评选、师生互评制、星级教师评选等多元激励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院校合作,为教师成长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导和展示平台。

五、“嘉年华”课程的意义

1. 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

“嘉年华”课程所有的科目确定都来自学生的自主选择。每学年开学,我校就以“嘉年华游园会”的形式开展选课活动。每次的游园会都把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课程的几十个科目演变成了几十个专题游乐场,学生们可以在会场里参与互动游戏、知识竞猜、节目欣赏、技能体验等各类活动,进而了解科目内容,熟悉任课教师,结识学习伙伴,最终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科目直接报名。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游园中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科目”。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科目展示、推介和评价的过程,又是学生体验和选择的过程。这种看似无序,没有组织性,却充满活力的互动选择的过程,恰恰是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正是课程哲学的核心所在。每学年,我校学生100%参与这样的选课活动,选课的心仪程度高达98%以上,真正做到了“我的课程我做主”。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以学生的课程需要为核心,还学生真正能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我校根据对课程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需求以及对课程的建议。通过自培师资、借助校外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先后创建了茶艺、十字绣、木工制作、陶艺制作、动画设计、舞蹈、器乐、话剧、素描等多项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目。教师不仅自编讲义或教材,还积极创设充满灵动与互动的课堂。于是,“嘉年华”课程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课堂。在“嘉年华”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地和教师一起谈古论今,一同探究生命的奥秘,一块儿鉴赏名著经典。他们在课上自由地进行陶艺设计、扎缬创作、平面创意构想。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茶艺技能,讨论科技创意,弹上一曲古筝,甚至跳上一段“江南style”等。一个学生在学校四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至少四门以上的拓展科目,在嘉年华般的多元、自主和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他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赢得了自由学习的权利,收获了学习上的自信,挖掘了自身发展的潜力。在学校生活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也获得了健康成长的正能量,这必将成为他们一生温暖的回忆。

2. 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实践中成长

“嘉年华”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的专业发展基础是课程建设的依托,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嘉年华”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达到100%的科目占科目总量的95%以上,没有出现一门淘汰科目。全校大多数教师都能承担“嘉年华”课程的教学,从中也涌现了一批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

8.让学生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篇八

一、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蒙台梭利曾这样说:“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它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可以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魏书生曾说过:“教师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教师的昨天,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教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的更具体一些。”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然后再推心置腹地去做工作,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的。

记得有一次,班级的卫生委员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发现有一位女同学的手指甲很长,同学们都在责怪她不讲卫生。我见此情景,马上找其了解情况,得知她父母经常不在家,自己不会剪指甲。了解了情况后,我并没有斥责她,而是拿出指甲刀为她剪指甲,从她感激的眼神中我能体会到理解与尊重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与尊重他们,才能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二、真诚与宽容是支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宽容不是教育的最后环节,在宽容学生所犯错误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错误,鼓励学生勇敢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坚决避免重复犯错。如果教师都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名学生,就会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闲暇时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成功的公司董事长在谈到他青年时代时深情地说:“没有我的老师的赏识,可能我就是一个贼。”这位先生中学时曾经有过不好的行为:偷东西、打架、顶撞老师……他评论自己“是个不知羞耻,臭不要脸的家伙”“班主任看不起我,拿我没办法,只能放弃我。然而,改变我人生的却是我高二时接任的班主任黎老师”。黎老师刚刚接任他的班主任,他就偷了体育老师的钱买烟抽。黎老师找到他,教育他,启发他认识和改正错误。“黎老师把我当人看,我第一次不再顶撞老师。”最让他难忘的是,黎老师眼里含着泪水问他:“你说,我应该相信你吗?”这种真诚打动了他,他后悔了,难过得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就往自己左手背上切下去……黎老师的真诚与宽容感动了他,他开始痛改前非,进而走上成功之路。

三、激励与赞美是关键

激励与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面对学生,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扮演着家长、朋友等多种角色。教师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新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要随时注意赞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

我班有一位很有个性的男生,他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而父亲在外面打工,小小年纪的他住在别人家里,每周只能和父亲见一次面,缺少父母的关爱。开学初,我发现他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小动作多,下课经常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较冲动的事,课余时间总是给同学们捣乱,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心理有问题”。但是我发现他很有才能,画画很好,每次学习之余我便鼓励他画画,支持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对绘画的兴趣更浓了。基于他好动的特点,这学期我选他当纪律委员,可很多同学不满意,我怕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单独找其谈心,了解他的想法。他诚恳地表示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我通过班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并让他在同学们面前表态,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他当上了纪律委员。他在担任纪律委员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稳步上升,而且在各方面都能竭尽全力地严格要求自己,可有时还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针对他的表现,我抓住教育的机会,单独找其谈心,教育他要做一个合格的班干部,先管好自己,才有权去管其他同学,才能在同学心目中树立威信。经过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跨跃,学习也更积极了。

孩子的进步使我感悟到:对待问题学生,多一点真挚的关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激励与赞美,就能让他大步向前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留意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去表扬他们,让学生在激励与赞美中走向成功。

赏识的教育理念是班级管理的一把金钥匙。赏识能让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让学生去追求、去拼搏、去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让学生在赏识中快乐地成长!

9.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与发展 篇九

——白城市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张丽敏办园记事

赵春侠

张丽敏,热衷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女性。2005年,她开始创办幼儿园。几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以一颗拳拳之心教育、关爱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为数以百计的家庭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学生时代的张丽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初中二年级时,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会干部,并作为白城地区唯一一名初中生代表参加了省学联第五次联合会。

学生时代,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命运偏偏作弄了她。当年,她和妹妹同时考取了通榆一中,当这两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她们家的时候,她的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三天三夜没说话,本来不会吸烟的父亲一个劲地埋头抽着闷烟。她深深地了解父亲的苦衷:贫困的家境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就是姐妹俩只能有一个人读高中。懂事的她含着眼泪做出了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让妹妹读高中”,自己去白城商校。

在白城商校,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报名参加了湖北教育学院“婴幼教室”的函授学习,邮购了全套教材,开始了幼儿启蒙教育的研读。

2000年,她应聘到实验小学代课,教幼儿学前班。在教学过程中,她曾几次随幼儿园教师前往松原、大安、白城、县实验幼儿园等

地参观学习,不断积累幼儿教学经验。她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学习劲头,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验小学,她曾几次走上全校公开课的讲台。她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她的课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因此,她的课很快得到了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并被评为市级幼儿骨干教师。

2005年暑期开学后,由于某种原因,天生自尊要强的她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几天当中,很多家长听说她不再教他们的孩子了,都纷纷打电话或到家中找她。看着这么多信任自己的家长,她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办园,办一个让家长和幼儿喜欢的特色园。但想自己创办一个幼儿园,对于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她来说谈何容易呀!天生不服输的她决定自己闯一闯。于是,她四处找朋友、找同学筹集资金。最后,在开通镇育才社区的帮助下,租用该社区一楼的活动室,在北京“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理念的启示下,经过短短1个月的筹备,“快乐与发展幼儿园”办起来了。

当“快乐与发展幼儿园”的牌子挂起来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名园长,她深知,办园不仅仅是有了场所就行,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一定的教育管理水平。因此,每次外出去长春、北京等地,她都要想办法到国办园参观学习。有时人家不让进园,她就在外面看园内的室外设施建设。只要有空闲,她就到书店寻找幼儿管理方面的书籍。为了节省钱,她总是拿着笔和记事本,随手记下有用的知识。在不断加强幼儿园的教

学与管理的同时,又自学了东北师大汉语言专科课程。这些年来,只要有时间她就多学、多看、多琢磨,这已成了她的习惯。

要办好幼儿园,就要不断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她不断扩大幼儿园的规模。2007年6月,在父母和妹妹的帮助下,投资10多万元,在父母的旧房处改建了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内设教室4间。开设大、中、小三个班级。2008年7月,幼儿园搬进了新园。她知道,幼儿早期性格与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优雅、舒适的环境,在新园的装修、装饰上突出了趣味性、童稚化。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了“风车转转”、“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家园”、“宝贝乐园”“小巧手”“瞧!我多棒”等板块和园地,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及美术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在此基础上,在园内设置运动区、益智区、构建区、美工区等活动区域,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性游戏的需要,使孩子们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有了好环境,还要有配套的玩教具才行,正当她为购买大型玩教具资金短缺发愁时,县妇联雪中送炭,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她解决了“巾帼创业小额借款”1万元,使她的幼儿园的发展有了资金上的保障。在原有一个铁滑梯、两个球篮架的基础上又购买了大型组合滑梯一个、跷跷板五个、羊角球两个、蹦蹦床一个、皮球10个。此外,还购买了儿童床25张,购买了插片、积木、跳棋、挂图,安装了电脑,更换了电子琴。

办园中,张丽敏始终坚持的宗旨是: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

乐中发展。她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用省编教材,还不断创设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孩子们所学的汉字以合辙押韵的小儿歌、小短文的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阅读和表达,使识字更轻松、更有效。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开设了特色课程——幼儿演讲与口才、儿童画、幼儿礼仪教育等课程。此外,每天要安排幼儿晨间活动,早操及户外活动。安排幼儿集中学习、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儿童绘画、语言训练、快速识字、礼仪教育等课程。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幼儿充满自信,快乐学习,快乐发展。

挥洒汗水,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辛勤耕耘,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

10.成长中收获的快乐作文 篇十

还小的时候,懵懂,常常以为玩小动物,给小动物建造一个小家就能感到无比快乐。玩是一颗天真的心,我在其中不仅快乐,更添加了我的人生的一笔。那时候我经常去池塘边玩水,捉青蛙,捞小鱼。我挽起裤腿,光着脚,在水边欢快地嬉戏。拿着捞小鱼的网,踏进水中,一捞便有三、四条,自豪而欢欣。把小鱼放进小桶后,我听到在远处吵闹的青蛙,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那边,小心翼翼地伸手一抓,便抓到了一只。看着可爱的青蛙,我仿佛登上胜利的宝座。于是带上小鱼,把它们都带回家中,养了起来。不过两三天后,鱼儿全部都浮在水面,它们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之前激动的心情被打破了,我依依不舍地将它们丢掉。心里想:鱼儿不属于我的,它只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在池塘中才能在生存下来。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也把青蛙放回了它的家。它马上活泼起来,我想自己真的错了。

隔日,我再也不捉鱼儿和青蛙,它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自由,而我是不能主宰的。我似乎长大了。我又来到池塘边,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鱼儿在水里与同伴嬉戏,青蛙和它的孩子在学游泳,风儿在为柳树梳头,园中的宁静和欢乐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我很快乐,是它们让我懂得了人不仅需要自由,各种生命都有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再也不带网,不带桶来到公园时,妈妈说:“你终于长大了。”我也正在发现自己正不断成长,我也了解妈妈说的话了,从此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了。经过那次的鱼儿的死,让我学会做人。虽然每次回想起都会伤感、心痛和不舍,但是它给我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成长。

11.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篇十一

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都知道: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那么想要努力改变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面狭窄的现状,首先应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多层次多维度地保障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关键词】

低年级 课标 快乐 朗读 阅读

在当下一再强调学习要学课标的强力号召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跃然纸上了。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无所谓,只要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就行。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不但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提高,反而会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排斥。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应该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在快乐的氛围中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填鸭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阅读教学的法宝。下面依照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肤浅地谈谈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供大家指导:

一、激发兴趣,点燃欲望

想让孩子们做事主动,那就必须得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孩子们学完《曹冲称象》这一课后,对曹冲这个角色很感兴趣,这是就可以让孩子们课外搜集更多关于曹冲甚至是曹操的故事来读,读完后必须抽空找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这样有始有终,不仅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不说,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从中学到很多,这样的安排效果极佳。其实很多课文都能这样的加以引导,比如《程门立雪》《鲁班造伞》《刘胡兰》等。

二、潜移默化,授人与“渔”

一直提阅读有多重要有多重要,但方法不懂或不对那也是白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针对其年龄及心理蒙昧的特点,必须先引导学生们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方法总的来说有精读和略读。精读比较适合文质兼美的文章,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一些精读课文《春天在哪里》《雨后》《假如》等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读的,甚至还要仿写,进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课标中就要求低年段学生必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谁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就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学生还需要学会略读。 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读物求其大要的阅读方法。所谓略读就是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粗枝大叶地阅读,当学生拿到一本课外书时就该教导他:先阅读书的封面、前言、目录、后记,从整体上了解书的内容和可读价值,进而快速浏览书的具体内容,粗知大意。只有教会孩子们阅读方法,让他们懂得精读与略读的方法相结合,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遨游浩海无边的书籍。

在孩子们还没掌握阅读方法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还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对话”是一个很好的构建桥梁。基本的对话就是生师、生生、生文(生画)的对话,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對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比如教学《猴子种树》,我让学生找出猴子与鸟类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只有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在主动中阅读,这样,阅读量才能达标,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升,同时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朗读”百遍,其义自现

作为一名长期的低年级老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我也常常对孩子们说:“读书读书,不读何以成书!”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中也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阅读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四、赏图读文,其乐无穷

低年级的课文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相得益彰。如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里面的插图很多,画上的人物也很可爱,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哥哥是怎样玩得庆幸的同时又关心着妹妹的?妹妹是怎样的“小心”又想摔一跤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自古至今的读书名言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应该在小学生阶段就引导学生进入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快乐的遨游,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引导孩子们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立项课题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研究》 FJJK15-280)

【参考文献】

12.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篇十二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会方法与策略,享受快乐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成正比例的。学生们只有对数学产生热爱才会愿意上数学课, 自主的去做数学题。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对数学充满热爱, 才能不断的取得好的成绩。以下将通过自身对数学教学的领悟, 来探讨几点体会: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每位学生们的眼中都伴有不同的角色, 有着不同的观点, 学生们完全凭借自己对老师的主观看法来界定于是否喜欢哪个老师, 只有他们喜欢这个教师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他的课程。为此, 学生们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老师?学生们比较亲近那些善解人意、富有幽默感、魅力十足的老师。伴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 老师们摆脱掉了传统严厉的教学风格, 而是与学生们做朋友, 站在“同一个平台”相互尊敬、相互热爱。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们自身的特性, 将乏味的数学课程变为了孩子们喜欢的一门课程, 反之会愿意自主的去学习。一名优秀的老师, 不论其相貌与否、年龄与否, 而是作为一名教师, 是否能够容得下每位学生, 处处为学生们着想, 实实在在地、发自内心的对待自己的学生,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二、对学习数学产生自信心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有意的去创造在学生们答题过程中成功的亲身体验, 从而让学生们热爱数学, 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激励的教学方式不断的让学生们对学习数学产生自信心。比如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准确, 或者有进步时, 应对他们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很聪明!你的声音真好听!”等;当学生回答不够完善时, 教师也要首先肯定他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他分析, 寻找答案。除了语言性的激励之外, 还可以用一些自制的小奖励来激励孩子们, 例如:图片、笑脸等等。这些的激励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信任和肯定, 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对学习产生热爱。

对于老师来讲, 洞察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善于发现学生们自身的优点, 不断的表扬他们, 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大胆的去面对更多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不断的实施创新, 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热情

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随着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被打翻, 新的教育方式逐步凸显出来, 主要通过课堂传授来激发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的发展。只要老师不断的去摸索挖掘, 选择一条适合的教学方式, 才能让学生们轻而易举的掌握教学内容, 将被动变为主动。

我会依照课本上的授课能容以及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安排复习课、改错课、自学可以及讨论课。我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留不同的作业,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会有学习的负担, 轻轻松松的就学到了知识。

四、建立有效的教学情境

建立有效的教学情境极为重要, 老师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可以结合一些情境教学, 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的问题中发现数学、热爱数学、理解数学并且愿意去学习数学。

例如:乘法的简便算法, 本身讲解起来非常的枯燥无味。我就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我对学生说:“同学们, 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 大家想听吗?”同学们觉得很奇怪, 怎么老师今天不上数学, 改讲故事了啊?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就一边讲一边用电脑配图, 这样学生就被漂亮动感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所吸引。事情发生在古代年间, 有个人有两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都想去同一个地方拜师, 但是只能一个人去, 这时, 这名老人就想了一些题, 有谁能答对了就让谁去。这就解释出了课前复习题的重要性, 最终由于大儿子的勤奋努力, 最终选择了大儿子去上山。大儿子在学艺中发现了很难的问题, 问题是要将35*5*2的算法解决明白, 这时有个神鸟送给大儿子一个盒子。同学们都想知道这个神秘的盒子里到底是什么, 其实里面就是讲述由2位数字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字的简单方法。当学生们清楚这个规律之后, 以小组为单位再帮助大儿子解决另一个难题。这样一来, 学生们就将自己变成了主人公的角色, 对数学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兴趣, 很快的并且很容易的就学到了知识, 同时也明白了要想掌握本领就必须要勤奋好学才行, 学习大壮的精神。

五、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实践

在传授知识的时候, 老师必须要开发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思维你能力、要让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相融合, 要让学生们认为自己从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自己每天的生活琐事是相关联的, 从生活的点滴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们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例如,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 知识本来很抽象, 再加上它和长度单位容易混淆, 所以不好掌握。我在课前首先让学生对比数学书与文具盒面, 课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并告诉学生这些物品实际的面积。接着我让学生准备一些纸, 亲手剪下边长为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 了解这就是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进行拼图, 自己拼出8平方厘米和4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与此同时, 学生们就会非常自然的了解到面积单位是什么了。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实践, 能让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将无形的资本转变为有形的知识, 将枯燥乏味变成兴趣学习了。

六、趣味活动的融合

在巩固练习中, 我会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老师可以有效的通过教学内容, 将趣味活动及游戏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 譬如:过桥、送信、放风筝、苹果、捉老鼠、配钥匙、拔萝卜等等。在游戏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 不仅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还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13.让学生做快乐的收获者 篇十三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钻研学习、总结用法、改正教法,从各个方面力求让学生得到最全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成绩。但是我很少思考过一堂英语课真正该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还是能力?为什么我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很有限,甚至有的学生觉得英语课是“负担”,学习英语也渐渐地成为了“最没兴趣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只有在不断地体会到成功之后学生才会兴趣不减。新的英语课标也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可见“成功感”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是多么重要的动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呢?

一、将兴趣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让学生直接体会开口的成功。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需要渗透交际理念,首先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这体现在课堂上开口,让他们大声朗读,回答问题大声用英语回答,和周围的同学进行对话练习,甚至课外鼓励学生说英语,为他们搭建英语角,等英语互动平台,让学生有练习讲英语的机会,重要的是开口就是成功,能说英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就是成功!成功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学生当然会感受到成功的作用。

二、将激励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功。教师上课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适当进行不同的评价。除了用“good” “very good”,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 “你的发音很标准。”、“你的英文字写的非常漂亮。”、“你上课坐的很端正。”、“你的背诵能力很强。”等有针对性的语言,这样可以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中的优点。当然评价要全面,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不忘指出缺点,让学生明白今后发展、努力的目标。优生和差生兼顾,都要鼓励,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感觉到被老师肯定的成功感。

14.让学生快乐成长 篇十四

——教学随笔大邑县安仁镇学校杨萍萍

最近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充满激情,虽说自己身体有些不

便,但只要一但投入到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中,我似乎也变成了小孩子似的和他们又唱又闹。一节课下来已经是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孩子们如此积极快乐地学习着,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下课了他们总是能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为自己当初给他们制定的这个计划而感到喜悦。当看到他们用那双专注而又清澈的眼睛盯着我,认真倾听我给他们讲有关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文化知识时,我看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常常在想:做一名小学教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莫非是看到

自己所教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品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很多老师迷失了方向,有的变得麻木不仁,有的不在状态,对学生没有耐心,放任自流„„不断地打击让很多学生走不出失败的大门,在班上抬不起头,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学习没啥意思„„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敢问凡是有责任心的老师们能这样做吗?

教师的责任,不光是培养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

培养一个合格的、身心健全的人。要让一个内心反复受到打击的学生从失败自卑中站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啊!只有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至少让他们看到自己还有一线希望。哪怕希望非

常渺茫,但他们拉住了一条能将自己从深井里拉出来的绳子。本学期我新接任了一个班级,其中有个男生以前在别的老师眼里就是个“调皮蛋”无药可救的。刚开学时我就特别注意他的一言一行,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是有些调皮,学习上也不太认真,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优点是为班级做事积极,说一不二,也有点号召力。我及时抓住他这个闪光点在班级中表扬他,单独找他谈话,帮助他树立做好学生的信心和决心。后来同学们还推选他当体育委员,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作为班干部的他随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进步。从一个问题学生转变成好学生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多月下来,他虽然偶尔还是要犯一些小错,但是我都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并且随时都在为他敲警钟。因为在我眼中他确实进步了许多,改变了许多。我也经常对自己说:“只要学生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这就是教育的一大好事。”回想过去,我面对“差生”,最多的就是抱怨、批评,很少静下心来找他们谈谈,关心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他们并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缺少前进的动力——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同学们的信任和理解。他们的苦恼和痛楚我们谁曾多想!他们也需要理解!

最近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感触颇多。他对“差生”的处理方法让我感悟到“情”的重要,“爱”的关键,“鼓励”的作用,所有的优秀都是鼓励出来的。他说:“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所以,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要学生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差生就变

成了优生。”王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很多老师学习和借鉴,他培养出那么多高分高能的优秀学生,我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学生本身的素质,但我们也不得不佩服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他独到的育人方法。

面对现状,我们一方面还得抓成绩,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伤心”,不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不能让他们的心理变得自卑„„哪怕他们的考试不及格,只要尽力了、努力了、坚强了,我们都应该为他们鼓掌加油,真诚的为他们祝贺,我们没有理由再训斥和责问他们。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痛,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既要像慈母一样充满爱心,积极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哪怕是微乎其微,也应如严父一般严格要求。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信心和决心,才能让这些问题学生知情、晓理,学会感恩。

15.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十五

1.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轻松愉快、自愿、自由的活动。幼儿总是在情绪积极时做游戏, 通过游戏获得更大的快乐。所以它是没有负担的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享乐过程。比如,幼儿在玩“沙”的 游戏时 ,刘思博 (化名) 小朋友推着小车说:“你们等一下,我先去把这车煤卸了。”他把自己想象成司机, 把沙子想象成煤, 将自己置身于运煤的快乐中, 平时爱哭的他此时完全沉浸在游戏的角色里。

2. 游戏不以结果为目的 ,而游戏的过程却快乐无比。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 他们沉湎于游戏过 程而不追 求明确的 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总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例如,在一次撕纸活动中,我班小朋友撕的纸片太大了, 我就问:“小朋友们下的面片太大了,可不可以下小一点啊?”为了使游戏更有趣, 我又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纸片, 提示他们做出丰盛的菜肴, 这样幼儿觉得自己在当小厨师,撕得更加认真了。

3.游戏中幼儿注重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幼儿提出来的而不是由个别人强加的,不需要别人批准, 活动的最终目标会随幼儿的愿望而发生改变。如,在捏橡皮泥时, 本来我要求幼儿搓面条,可他们搓着搓着就变了,有的将面条切成了小段, 有的团成了小蛇,各种形状都有,千姿百态。这离我的教学目标好像远了,可幼儿却玩得不亦乐乎。

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1. 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正处在意识、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 因而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如,在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中,幼儿的各器官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他们要用耳朵去听老师发出的口令, 要用眼睛去看要摸的物体, 还要参与跑步活动, 这不仅促进了幼儿各器官的发育, 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

2.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的过程,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 实践了社会道德行为规则, 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如, 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不能做到轻拿轻放,我就说:“有个玩具生病了 ,今天不能跟小朋友玩了,为什么呢?”再讲原因:“是小朋友把它摔倒在地 ,大声吵闹,它的耳朵听不见了,有的小朋友还咬它一口,它的身上流血了。等把玩具送到玩具医院治好病了再和小朋友们玩。”再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不会生病呢? 以后应怎样做?”形象化的语言幼儿更容易接受, 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改掉了不爱护玩具的毛病。

3. 能促进幼儿美感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反映着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形象,使用艺术语言从事着音乐与美术的活动,这些都是增进幼儿美感和创造力的活动。我在教幼儿认识“三原色”时,为使幼儿明白红、黄、蓝是三种基本的颜色,每次绘画时我都会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加黄是橘色、黄加蓝是绿色、红加蓝是紫色,还通过加水、加白让幼儿观察颜色的深浅变化。通过做游戏, 大部分幼儿能独立配色,对色彩的冷暖、深浅、明度、纯度等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力。

三、让幼儿真正“自由”游戏起来

1. 保证自由 活动时间 , 实行玩具开放。根据幼儿园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 组织幼儿自由活动, 让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

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发展幼儿的智能。如,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扣纽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还可准备一些旧报纸、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纽扣、缝衣裤等游戏, 通过这些游戏让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

3.对于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后,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另外, 还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16.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十六

关键词:兴趣;数学活动;成长

数学教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人人参与,主动经历有个性、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享受数学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一、寓学于玩,感受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激发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结合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搜集的各种物体“搭积木”。在学生“玩”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如:将手中的“玩具”按照形体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去发现物体的秘密,积极思考,既感受到“玩”数学的乐趣,又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设疑、猜谜语”等形式进行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便会乐此不疲。

二、人人参与,在实践中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动”的舞台,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经历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来交流学习,增长技能。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了实验用的相关材料。课堂上,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等方式自行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大胆参与,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各个感官去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得到发展、提高。

三、解决问题,走进身边的数学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面积之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计算教室的面积。学生在测量前让学生先进行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交流:方法一,测量出教室的长、宽,然后进行计算。方法二,测量出教室地板砖的边长,计算出面积,然后数数教室一共有多少块地板砖,再进行计算。学生交流完之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共享合作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组,选出有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要及时进行观察,进行指导,使小组活动高效、实效,不流于形式。活动中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活动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小组间学习的竞争意识。

“好学,乐学”一直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浓厚的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供人人发展的学习平台,实现人人学数学,人人用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鑫.科学兴趣的培养[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0.

[2]徐国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7.

17.自由阅读让学生快乐成长 篇十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乐于读书,自愿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读书本身是一种享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语文课本作为阅读的主要内容。虽然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篇章,但毕竟是有限的,让学生天天读,天天背,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定会逐渐地衰减。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这样的一个范围内,学生就会越来越提不起兴致。其实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大可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本班每周五早读课就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在课外读物的量上,至少做到学生人手一册,鼓励家境贫寒的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课外的时候相互借阅。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一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外知识大大地丰富了,而且己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己经不局限于周五早读课阅读课外书,双休日及假期还会到书店去购买和阅读课外书籍。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而然读得十分用心了。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一)常读常记。要求学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阅读笔记本,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词句或是自己认为写得非常好的语句记录下来。对不懂的词句通过查字典、查阅有关资料或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并在一旁加上注解,加强记忆;对于精辟的段落或句子,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或理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写作能力。

(二)展评笔记。每周利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在课堂上开展阅读笔记展览,并评选出1-3名记笔记比较认真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全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就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三)体会交流。阅读课上,让每名学生选出自己在本周通过课外阅读记录的认为最好的段落,进行朗读并作出解释或谈一下自己对这段语句的感受,进行资源共享,以达到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解疑释惑。对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没有弄明白的词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解决。仍未

解决的,我再进行启发诱导,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问题的也多起来了

二、搭建阅读平台,让学生提升阅读。

为了促进学生阅读,我们可以举办各种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使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好书推介”图书展评。要求每位学生在班级读书交流过程中,推荐一本以上自认为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图书,摆放在学校指定位置,参与全校性的图书展评,拓展学生图书接触面。

讲,“书香人生”百家讲坛。班班开展讲故事大赛活动,选拔3—5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活动,交流学习成果,展示个人风采。

诵,“经典回响”美文诵读。以诗词、散文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配音诵读。每班在诵读活动中选拔3—5名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

演,“书与人生”课本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课本剧光碟,学习课本剧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并让学生自选故事改编课本剧,在班级进行表演,每班选送精品节目3—5个参加学校组织的课本剧表演大赛。

评,“读书博客”有感交流。要求学生坚持书写读书小评论,不定期在班级开展交流活动,建好学生交流档案,从中选拔3—5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书评交流活动。

捐,“爱心书屋”捐书建站。倡导师生捐献图书,每生捐书2—3本,教师捐书数量不限,在每个班级都建设了图书角。学校组织评比,既评比书的数量、质量,又评比学生的阅读量。

奖,“读书成才”典型表彰。学校评委会根据评价标准,对个比赛环节进行认真评定,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先进个人授予“演讲家”“朗诵家”“评论家”“表演家”等荣誉称号,并奖励一定数量的书籍。

18.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 篇十八

摘要: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关键词:快乐 自主的空间 自由 合作 交流 感知能力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

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想:“感觉到了什么,还感觉到了什么”?结果他们真的什么也没感觉了!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的到位要求很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从何获得?

新纲要颁布后,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活动,重新审视音乐活动中的幼儿。我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应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蓝猫》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蓝猫》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蓝猫》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

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蓝猫》的歌!”“我想用《蓝猫》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蓝猫和淘气!......”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音乐创意室”、“小画廊”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音乐,喜欢这些表现形式,但表现还停留在对活动形式本身感兴趣上,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幼儿表现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该怎样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呢?儿童的创造表现往往是由环境和材料引发的,通过环境、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的内心冲突,进而引发幼儿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图谱、操作卡、舞蹈道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

人们常说幼儿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幼儿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幼儿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积极性呢?这说明,幼儿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满足。陶行之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创造宣言》时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时时处处创造的重要性;南师大屠美如,楼必生在《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关“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的相关论述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特质,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南师大许卓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中强调了“应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模仿,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创造活动;孔启英教授在《新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纲要》指出,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现代艺术以创造为前提,其基本特色是求新求异的创新。所以,幼儿艺术是发挥年幼儿童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我这里说的创新并不高深,而是指最初级的,简单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是儿童把已掌握的音调、节奏、动作等重新加以组织,形成新的形式和内容。它强调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是幼儿能完成,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欣喜。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教师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等。然后教师参与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于是,提议让孩子们用小雨靴来唱歌,孩子们尽情的在积水中玩耍,踏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孩子们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但孩子们并未感到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反而觉得”原来下雨在外面是这么好玩呀。“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

三、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大大地改变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得许多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会合作。幼儿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赏识和自我满足,对于怎样与朋友合作,怎样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欣赏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乐的体验较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在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门》中,教师和幼儿在充满童话色彩的环境中,一起欣赏了一段充满神奇的音乐,并随音乐创编了小动物探险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必须想办法搭建神奇的门才能逃出森林。”孩子们在老师故意设计的冲突中开始了自己的创意,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热烈讨论起来,并开始迫不及待的自由组合开始用身体搭建了许多有趣的门:与同伴坐在地上,双脚靠拢塔了“脚门”,与同伴手脚着地用屁股搭起“连环门”,两人后脑勺靠后脑勺,手向后牵手,取名“人字门”......许多的想法在和同伴的商量和尝试中获得。在活动中给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参观的空间,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也分享了同伴的快乐。教师重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重视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愉悦,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让更多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教师引导幼儿不要一味强调自己技能的表现,不要一味追求自己创造的数量多少,而应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关注自己的创造所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同时同伴的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

19.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地成长 篇十九

从教二十余载,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赏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逐步走向成功。《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想这就是“赏识”———欣赏肯定。“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从而使学生有被发现、 被认为、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自信,继而不断进步。

作为教师对待你的学生要有这样的意识“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要经常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坚信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

作为父母要有这样的想法“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赏识不同于一味地无条件的表扬,它是被赏识者卓越才能的真实表现,也是赏识他人者对被赏识者能力的积极肯定。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几乎全部为独生子女,家庭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大多数孩子在家庭中被两代人所宠爱, 听惯了夸奖和赞扬。当他们离开家庭走入学校,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迫切想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宠爱,并且每一个孩子也都在刻意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呈现给老师,渴求从老师这里获得肯定,从教二十载,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科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学习好却不爱劳动或者爱劳动却不爱学习的学生,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又了解到有上述倾向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并不一样,细究其原因,有的孩子成绩不好在家里也比较懒惰,但在学校里孩子为获得老师对他的肯定和赏识,从行动上克服自己的懒惰,变得非常勤快,同时因为自己的表现获得了老师的赏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勤快人”,老师的赏识让它愉悦,使他获得积极的肯定信号, 并在老师的肯定中快乐的成长。

赏识者在赏识他人的同时获得的是友谊,被赏识者在别人重视的目光中获得了自信。我们常说自信是人通向成功的基石,可见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尤其是世界观即将初步形成的青少年,内心充满足够的自信,会使他们健康地生活,从而努力地获得成功。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来越坏。曾经有一个在八十多人中成绩排名末三的一个孩子,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清爽利落的小男孩,交流中语言表达脉络清晰,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愚笨顽劣的孩子,细聊一会,我才发现这个孩子由于在低年级时比较贪玩和家长的疏于管理,孩子成绩始终不理想,随着所学知识难度的加大,知识链条脱节,成绩更不如从前,孩子在学校因成绩不好多次被老师找去谈话,渐渐的对班主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心想反正也不被老师赏识,索性不去理会,学习更不求上进了,自信心也逐渐减弱。 这是一个多么失败的教育案例,究其原因,错不在教师使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而是用同一个标准赏识每一位学生,这样相比较表现差甚至一般的孩子始终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始终看不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也就始终不能获得自信、肯定,更难以获得成功。针对所教学生的千差万别,作为一名为孩子未来成长、获得成功而铺路的教师而言,要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个孩子树立“最近目标”,使孩子抬抬脚、伸伸胳膊就能够到树上的苹果,而不是望果兴叹,使每个孩子都因自己不同程度的成功表现获得喜悦,获得老师的赏识。

20.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二十

前段时间,我曾经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发现,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心理上存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情绪失常、易紧张、忧郁、注意力不集中、偏执胆小、自我为中心、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意志薄弱;行为孤僻不合群,缺乏合作精神等。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不适应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教学研究,从而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

一、研究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不适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一些信息来推断和了解掌握现在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哪些心理不适应特征。

2.观察法。观察法是一项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在体育课上会玩游戏、锻炼身体、掌握体育课上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学生的心理不适应特征。

三、研究对象

我校某個班的所有学生。

四、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及观察,我发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

1.自负型。自负型主要是学生有一种优越感。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条件好,运动细胞发达,在体育课上生龙活虎,在学习的速度上比一般的学生掌握得快而且也好。由于先天条件的优越,容易让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于教师的教导听不见去,夜郎自大。

2.懈怠型。这类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胆怯,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精神状态不佳,对体育课程也提不起兴趣,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发自肺腑地喜欢去做,而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锻炼和联系,做起事情来消极懈怠。

3.娇气型。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很多,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没有自己面对过挫折。而体育课上一些项目的艰苦性就要求学生独立、坚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克服困难,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而娇气的学生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就退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五、分析讨论

为什么学生会出现以上问题的心理不适应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1.学校方面。由于考试大纲的要求,学校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锻炼。所以体育课一向是被学生忽略的一门课程。在体育课上,学习内容也是非常单调。体育课上,常常是教师讲解,学生盲目模仿,学生学习被动性太差。

2.家庭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是千依百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唯恐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非常容易让他们养成骄傲、自负、胆小、娇气的性格特征,让他们难以克服体育课上的一些比较苦和累的项目。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也有误导。和谐融洽的社会人文环境,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必然会培养出一代有教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很多媒体宣传报道,充斥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对于这些分辨力差,自控能力弱的学生来说,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六、结论与建议

那么,怎样改变一下学生的一些不好的心理特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体育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型作用,带领学生走上一个健康、良性的循环轨道。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想象、多一份信心。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新颖、生动、活泼,利于学生接受,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发展。

2.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从上学期开始,我已开始探索在体育理论课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初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怎样与同学相处等等,及早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3.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主要是由三方面引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做一个总结归纳,然后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于先天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难的学习项目;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应该给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

4.创设愉快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课是一个活跃、自由的舞台,当这个舞台气氛活跃,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时候,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在和谐、友好的体育课堂上感受到愉悦的气息。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优势,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消除自己类似恐惧、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胜利的激动和快乐。

5.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能力的修养。体育教师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当前高效率的体育课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体育技能,而且还要认真钻研与体育课程有关的心理学科知识。有些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而且粗暴,一旦认定学生不听话,就会用一些体罚的方法来管制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从而抗拒体育课。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要想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品质,需要体育教师拥有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从而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项目施工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下一篇: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