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2024-10-09

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精选15篇)

1.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一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蔡晓(化名)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性别:男

性格特征:自卑、孤僻

二、个人背景资料

祖父在家务农,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 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在国外务工。

三、对策

(一)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亲戚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识,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想到找人打群仗。

(二)父母之爱的缺失

我积极与蔡晓的母亲加强联系,要求她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沟通的内容上,我还要求他的母亲不能只谈学习、考试成绩,要更多的关心他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让他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鼓励蔡晓多与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交朋友,有心里话可以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因缺少家庭温暖而出现的孤僻心理。

(三)转变爱的方式

我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经常和孩子的爷爷联系,告诉他的爷爷一味的娇纵孩子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及时调查,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的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母爱。在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孩子出人意料地得了八十六分,这着实让他高兴了好几天。他把这个好消息及时告诉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打电话主动和我取得联系,共同分享孩子进步的快乐。我还让同学们选他做了纪律委员的助手,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蔡晓:“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 里怎样想的?”他说:“我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很想让他们快点转变。但就是不知道让他们怎么做才能转变?”“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遵守纪律,做个文明学生。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来转变自己,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的!”听了我的话,蔡晓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确实看到蔡晓不再打人了,大家也愿意服从他的看管了。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增强自信心

为了让他有足够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积极鼓励他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并敏锐发现他的“闪光点”,珍视他的点滴进步,利用一切机会让同学们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也有足够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评价,鼓起进步的风帆。我还鼓励班内好学生多与他交往,向他提出一系列规定,都是阶梯式的,由易到难。因为规定不是太高,加上老师的监督和同学的鼓励,他慢慢地能做到。只要他每天能完成作业,表现良好,我就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并在同学面前真诚地表扬他,渐渐地,他的信心加强了,与同学的交往也日益融洽。这时,我告诉他,他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告诉他学习对于他一生的重要性。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蔡晓已经有些进步,自卑、孤僻现象 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五、小结与启示

缺乏关爱和自信是该生及同类学生成绩差的关键,他们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信心上。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展现,一次次鼓舞就是一次次肯定学生的努力,就是一次次地把“我能行”的信息输入学生的脑中,学生的脑中也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属于成功者,成功的自我意象就会形成。成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代理父母关爱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信心他们就会迎难而上,成功需要战胜许多挫折,有了自信才会愈挫愈奋,多找学生“能”的地方加以鼓励、表扬和肯定,把“你不行”变为“你行”。

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得好:合格的老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她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她什么地方不行。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创留守学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2.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二

那天, 下着中雨, 教室外面天色阴沉, 地面有少量积水, 我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应付着一年级的孩子们, 家长在门外走廊上焦急地等待着……终于该讲的都讲完了, 把孩子们像小鸭子一样“赶”出教室, 少部分家长迫不及待地找我沟通。其中有个妈妈长得很漂亮, 她的儿子是个憨头憨脑的高个子男孩, 我记得刚刚把他分在了教室最左边。此时这个男孩正依恋地抱着妈妈的腰, 脸埋在妈妈的胸口, 似乎在呢喃着什么, 而妈妈摸着他的脑袋正低声安慰着。突然, 这个男孩推开了妈妈, 跌跌撞撞地冲出了教室, 跑入了雨中……我愣了一下, 紧跟着跑出去找他, 可他人已经不见了。回到教室, 发现他的妈妈气定神闲地等着我, 然后拉着我说:郑老师, 你别急, 外面有他爷爷, 他不会跑丢的。我疑惑地望着她, 教室里几个家长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搞懵了。也许是看出这位妈妈有重要的事情告诉我, 不一会儿, 教室里就剩下外面两人了。那天, 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 我知道了这个“自闭儿”的故事:他刚一出生就做了心脏手术, 没多久大人就发现他对声音没有反应, 开始以为他听不到, 但做了一系列检查证实他听力正常, 最终, 他被确诊为“高功能自闭”患者。

接触这样的孩子并不少。我很清楚自闭儿童的特点: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 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 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 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 , 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20%的智力在正常范围, 约10%智力超常, 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 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在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 , 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8.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9.兴趣狭窄 , 行为刻板重复 , 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10.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高功能自闭症属于自闭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属于自闭症的高功能人群, 患者自我封闭, 但智商高于其他自闭症患者甚至远超正常人。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有了这样的认识, 我也算是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之后的相处中, 我经常在QQ上、电话中跟他妈妈联系, 在教室里、校门口跟宠爱他的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告状”。

他是个恋家的孩子, 第一、二周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 下课就扯着腿往外走, 一分钟都不想在学校多留, 老师想留他下来多做几分钟发音, 他就会用号啕大哭来对付。记得有次课堂上我们做归类, 他不想学习, 一开始趁我没注意背上书包偷偷从教室后门溜了出去, 结果被我一眼发现了。当他被我抓住的那一瞬间, 他开始掉眼泪, 企图博同情, 无果, 便开始惊天动地地哭号,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我站在他面前看他哭, 时不时跟别的孩子说两句, 只把他看成隐形人。哭了十几分钟后, 嗓子也哭哑了, 没什么力气了, 我很严肃地跟他说:***, 哭是没有用的, 今天你必须完成归类。他回答:我要回家。我严词拒绝:不行。此时, 他奶奶想替他求情。我把他奶奶挡在旁边, 认真地说:***奶奶, 今天他要在课堂完成归类才能下课, 你先别急, 等他完成了, 我就让他下课。***看到奶奶的身影, 刚歇下来的哭声又扩大了几倍。奶奶心疼地坐在座位上等他, 但在我的眼神示意下还是狠狠心不去看他。至此, 我的心理战术才见成效, 他很快就把归类任务认真完成了。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

1.提供给自闭症儿童多元化融合、友爱、温馨的教学环境。 教师必须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2.对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目标和策略主要是融于集体。具体做法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始终对自闭症儿童提出同样的教育要求 (应根据其情绪、认知水平做出相应调整和妥协) ;二是对自闭症儿童要有一定的宽容、等待和耐心, 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创造一个温馨、关爱的环境。

3.对低幼年龄的自闭症儿童 , 需要通过个别训练培养互动、沟通、接受指令的能力, 启蒙遵守规则的意识。但必须逐渐减少个别训练, 代之以融于环境的个别化教育。

4.生态环境中的个别训练为最佳训练方式 , 助教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式, 学校要加强助教的配备, 同时要注意助教方式的层次, 以逐渐退助为目标。

5.每天有规律的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干预策略。

6.适时地为情绪过度紧张的儿童提供情绪放松与疏导, 如进行音乐治疗或脑电波治疗 (还有待深入探索) 。

3.山区留守儿童转化教育案例 篇三

一、爱心浇灌,倾情培育花苗

1.思想上交流沟通

上课之余,我尽量多抽一点儿时间,跟小猛接触、交流。我终于了解到:其实小猛的本性不坏,他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做个好学生,只是因为自己的自制能力低,加上父母外出工作,家里无人看管,所以就形成了这种恶习。在弄清楚这些原因后,我就利用课后时间多与他谈心,讲一些与他同龄孩子的故事,和他一起阅读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传、思想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或电影,描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唤醒他内心的向往。

2.生活上关心帮助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待进生更是如此。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对待像小猛同学这样的待进生,我更多的是从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发现他衣服穿得不够整齐时,我就悄悄地把他拿拉到一边来,帮他整理好衣服;有时衣服的扣子掉了或线头裂开了,我就及时帮他缝补好;有时发现他感冒流鼻涕了,我就拿出纸巾帮他擦鼻涕,严重的话,我还买药给他吃,并教给他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午餐时,我也时常去关照他,询问他饭菜合不合口味,有没有吃饱;遇到下雨天,他没带雨具回不去时,我就顺路护送他回家……

二、真诚关爱,精心呵护花蕾

1.利用集体力量帮助他

待进生更渴望在学校被教师肯定、被同学认同。我充分地利用每次班队会,开展一些有关乐于助人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号召全班同学共同关心帮助小猛;同时鼓励学习成绩好而又有威信的优秀生主动接近他,和他交朋友,让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放弃和排斥;另外,我还特意安排一个性格开朗且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同桌,让他在优秀生的潜移默化下,在集体力量的影响下,较快地学会了很多规矩,走上正轨。

2.创设参与机会改变他

为进一步帮助小猛找回学习的信心,在集体活动时,我就留心根据他的实际能力,设计一些他能独立完成的活动,让他有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时,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答;课后练习时,总让他做最基础的题目……小猛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心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心灵深处的自卑感也慢慢消失了,继而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多次家访,我建议其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对孩子要多关心、多照顾,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三、耐心教育,从容等待花开

1.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待进生的信息反馈,降低要求。如,布置给小猛的作业可以从易到难,逐层推进,让他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在课堂上可以优化学法指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针对各人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改善自己的心理,把学习上的思想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会自我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对于小猛的这个转化过程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这就需要老师宽容、耐心等待,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中稳扎稳打,逐渐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2.以生为本,关注差异

对于我班的这些待进生,我把他们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之间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点来进行相互竞赛,互相促进。在这样的你追我赶的氛围下,不仅产生了竞争意识,也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小猛同学在班级的待进生中较有号召力,于是,我把他们组织起来让小猛同学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上的管理,遇到难题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春节前夕,小猛用他母亲的手机给我发了一则这样的短信:“老师,您就是一朵美丽的山百合,在大山里静静地开放,芬芳了整个山谷,洁净了我们的心灵。”温馨的话语,让我有勇气继续大踏步地行走在支教的山路上……

转化待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用一颗平常心,从容等待花开。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篇四

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王玉玲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羁。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教育呢?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了如下探索:

一、学生情况:

姓名:马佳鑫

性别:女

年龄:10岁

目前就读于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二、案例分析

小姑娘是个降级学生,在一年级时,上课经常向外凝视,好像在期盼什么。作业不动脑,有时家庭作业抄袭同学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记得我在一年级刚刚接这个班时,这个小姑娘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比其他孩子都大一岁,也就高一些,所以坐在教室的后面,总是不声不响。远离我的视线,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时,该她了,她站在那里却哭了起来,我急忙走过去我帮她擦去泪水,揽在怀里问她:“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是你

忘记了吗?不要紧,今天回家问一问,明天再告诉老师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趴在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和我在一起!”“啊?”我惊讶的叫了起来,心想:好可怜的孩子啊!“那你和谁生活在一起呢?”我接着问道。“和姥姥。”她仍然在擦拭着眼泪。

于是,我开始关注她了,同时也在计划着如何改变她的心态,但更多的是在过多的给她关爱的同时,要教会她如何自理和自立。更要知道感恩姥姥。

三、案例对策

(一)观察、沟通、了解。长辈关心不当。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她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和她姥姥沟通。姥姥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生活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据姥姥讲:“孩子的父亲自从离婚后,就没有给孩子一分钱,孩子的母亲在外地打工,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孩子缺少的何止是亲情,同时也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诸多缺欠。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在了解之后,我对马佳鑫的姥姥提出了几点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她接受正确的批评,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她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她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③要让她母亲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她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她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二)接近、信任、爱抚

经过细心观察,多次沟通、了解之后,我便主动接近这个白皙、干净的小姑娘,课间不回办公室,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唠家常,同时用信任的目光关注她,时常问她冷不冷,需要什么,她总是摇头,一直以来,生活用品我会主动的,无声无息的为他准备好,她总会感激的向我笑一笑。讲课的时候,会用探寻的眼神回望她,直到她懂了为止。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刚刚学习拼音,孩子们 不识多少字,为了改变孩子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我到书店自费为他们买了一些书籍。其中有一本是《爱的教育》,每天利用午休的时间,给他

们读一段。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沉浸在其中。时常忘记了上课、下课的时间。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杜绝了乱打乱闹的现象,免除了安全隐患。

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再也不抄袭了,期末取得了100分。开学的第一天,她和几个同学就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红花,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我看到后眼睛湿润了。孩子的明显进步,让我欣喜若狂,真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随即被当选为班长,每天早上,我坐车到校,她已经站在讲台前,大声领读黑板上第一天学习的词语了。班级各处摆放整齐,玻璃脏了,有人擦,教室的地面再也不用老师亲自去拖了。家庭作业也有组织的检查了。老师不在的时候,仍然井井有条、鸦雀无声。姥姥也经常反应她在家里越来越懂事了,能主动帮助姥姥洗碗筷了。我会心地笑了。

二年级上学期,由于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光荣的被评为梅河口市优秀班级。她也被评为优秀班级干部。

人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随着和煦的春风,今年三月,一项社会个人爱心捐赠活动,荣幸地光临了我的班级,同时也光临了这个小姑娘。开学初,我们班迎来了两名新同学,其中的一位罗明娜同学是她爷爷、奶奶的老板送来的。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善良、和蔼的王心敏大姐!在过后的了解、相处中,知道了她的工作、家庭及为人处事。她

向我求一件事:就是帮助她寻找一位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来做为捐助对象。我欣然答应,并承诺我们会共同努力。

三月20日早上,心敏大姐出门办事刚刚回来,就来学校找到我,问及寻找捐助对象的事落实得怎么样?并询问:“一个孩子一年大约要多少钱的花费?”我推算车费和饭费大约要一千元左右。她顺兜慷慨拿出1200元钱,我真的很感动。随后,我召开了班会,讨论了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情况,大家一直推选中队长马佳鑫合乎捐助对象的要求。孩子们都清楚马佳鑫的生活困境和个人变化。这无疑不是又给她一次继续努力的希望吗?

捐助对象定下来之后,我又急忙上报校领导,校领导感动之余表示要召见捐助人及家长。我又随后打电话给心敏大姐,她婉言谢绝了感谢。并说:“这只是出了一点点微薄之力。何须表扬。那样就会失去意义的!”我无话可说,只能替孩子及孩子的家长祝福!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心人,是她们的福分!希望马佳鑫同学能够珍惜这次机会,把爱心化作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关心你的人,回报社会。

这一举动,让我看到了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责任心。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援助的手、献出一点点爱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乃至我们的社会笑声会更多一些!让爱化作和煦的春风,轻拂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案例反思

马佳鑫个案只是全国亿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当前,留守儿童的教

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打工族的宗旨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为下一代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了这一目的,外出打工的父母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让孩子脱离留守的境地,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美好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界条件都无法取代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经常打电话与孩子加强沟通,加强感情交流,随时和学校联系,掌握孩子的教育、生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矫正。打工族自我能力的提升,是彻底消除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途径。

5.留守儿童帮扶案例 篇五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上学,这样就有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教育,我要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吴振颖,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少言寡语的小女孩,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祖辈们觉得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总是有求必应,言听计从,日积月累使她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找她谈心,开始她不言不语,后来我有同感的说:“是啊,爸爸、妈妈离那么远,见不着面,说不上话,给再多的东西也不觉得快乐。”没想到,一句普通的话,却让一个孩子打开了心扉,她告诉我她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她哭了,我也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从此,她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妈妈”,性格也开始有了变化,我觉得我的工作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裴志强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在练习按绰号填人物时,就出现了填不出来或张冠李戴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我带她到图书室借一些适合她阅读的名著让她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辅导,他不仅能说清人物的绰号,还能说出故事的情节或精彩片段。又如在一次劳动课上:学习编篮子,我发现这孩子编了一个篮底就编不下去了,我轻轻走到她身边,给了一个提示,这孩子悟性很好,一点就会。很快她就编好了篮子。令我没想到的是,她把编好的花篮送到我手上说:“老师,母亲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编的篮子送给你,祝您节日快乐!”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农村的孩子,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居然能送礼物给我,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经常给学生讲故事,让她明白事理,我们那融洽的交谈气氛和亲密程度不亚于亲母女。有一次,她突然生病时,我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并立即带她到医院看病,端汤送药,切实让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6.儿童教育案例 篇六

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铭铭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铭铭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实行短时间“冷处理”。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铭铭,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抓住时机,及时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铭铭的正确行为。要求铭铭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铭铭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活动中情绪稳定了,对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铭铭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7.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七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 此时的课堂充溢着感动与温暖, 就像一个充满了吸引力的磁场, 紧紧地扣住每个人的心, 一种情感在每个人的心底荡漾……

可当我读到这句“新娘在那头”时, “新娘……新娘……”突然, 教室里传出一阵异样的笑声, 显得很不和谐。为了不影响既定的教学流程, 我只能故作镇静, 不予理睬, 继续朗读下去, “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坟墓……坟墓……多可怕……”在我朗读过程中不时有学生窃窃私语。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忍住内心的不满, 稍停片刻, 使劲地用眼神提醒那些学生……

课后, 我抑住内心的愤怒, 立即找学生了解情况。“我看到新娘这个词就要笑。”一个学生直截了当说出原因, “老师, 乡愁怎么会是一座矮矮的坟墓呢?”另一个学生也感到不解……

学生怎么会理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呢?教学预设时, 我没有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考虑到学生原先的理解水平。不少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首诗, 对诗的内容和情感一无所知, 毫无感受。但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的人, 并不是仅带着一个空白的大脑来到课堂, 总会不由自主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知识经验来感知信息、思考问题、解析文本。像诗中的“新娘”“坟墓”等词语“天生”就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听觉冲击力, 因为他们会想到在婚礼上穿着鲜艳、打扮入时的美丽新娘;会想到热闹喜庆、生动有趣的婚庆场面;还会想起田头地边小土堆似的坟墓……学生产生如此多的联想顺理成章, 不足为怪, 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出“异样”笑声。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如此难以预料的“尴尬”情景, 让我们懊恼不已、茫然无措。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时对教学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现象, 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这是在教学中客观存在, 不可回避的。我们把这种“影响教学”的经验不妨称作“负效”经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对待、化解这些“负效经验”, 并能使课堂教学出现“别样”精彩呢?结合这个教学案例, 我反复思考, 想到了这几点。

第一, 尊重——不可轻视儿童的知识经验

张文质先生说:“所有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一定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尊重的基础上的。”作为教学的设计者, 我们千万不能只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更不能剥夺他们的理解权利, 禁锢孩子的思想。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 尊重他们的学习心理, 理解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实际接受能力, 珍视孩子对学习产生的独特感受。处于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拥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个性心理, 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学习之间建立起的“丰富而崭新”的联系, 有时虽显得片面幼稚、偏离目标, 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 但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课堂上, 老师“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 朝向既定目标发展, 又要注重营造平等融洽的氛围以促进师生间积极的对话, 防止表面平等下的教师文化霸权”。只有充分尊重、理解、接纳和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动力机制,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师生感情关系, 才会让师生在“文化的对抗与磨合”中进行积极对话, 产生智慧的碰撞。同时, 我们要时刻理性地思考自身的教学预设, 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个体间的差异, 力求从容应对课堂上的“千变万化”,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二, 慎重——不可随意拓展语文阅读资源

在“拓宽语文课程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的课标理念下, 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拓展阅读资源的教学, 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文本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 催生课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明确, 拓展阅读资源不是教学的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要为优化教学设计服务, 为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发展能力服务。因此, 我们要努力增强阅读资源拓展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容量是否适度、素材是否合理、拓展的时间是否适当, 更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理解能力,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水平, 从而使拓展的阅读资源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信息, 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自主决定其积极意义, 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滋养丰厚的人格内涵, 进一步促使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有机地统一。

第三, 注重——不可忽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万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学习每一篇新课文之前, 我们都要让学生先预习, 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唤醒和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通常我们布置预习的任务显得简单枯燥, 如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等,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缺少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其实, 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 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 完成预习任务, 也不能例外。我们在制订教学预案前要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明确在新课文预习时须知的内容与方法, 如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相关联的主题文章等, 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所感知、有所接触, 形成一定的“有效的知识经验”, 对新文本的学习才能与已有知识经验构成有效链接, 才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吸收与内化。当然,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以及积累的知识经验, 不一定能直接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教学内容, 但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进入文本情境, 增强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正如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 “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 我们的教学起点不能总是在执教者的思维世界和想象世界中, 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生需要“准备些什么”“积累些什么”。只有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丰厚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从容不迫地在课堂上与教师、作者、文本等主体互动对话, 积极有效地建构自己的学习意义。

基于这样的思考, 重新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 我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充分预习, 特别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广泛搜集、阅读了表达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和文章, 和学生在课间相互交流欣赏。在第二次教学时出现如下的教学片段。

出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师:这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一首诗。请大家先自由朗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生:诗人从小到大, 不管身处何方, 都时刻想念自己的故乡。

生:我觉得诗人还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

(生自由朗读)

师:在诗人余光中眼里, 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人对乡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你了解的思乡诗句中, 诗人有哪些不同看法呢?

生:在李白的笔下, 乡愁是床前的月光。

生:在王维的心中, 乡愁是登高时的茱萸。

生:在王安石的眼里, 乡愁是皎洁的明月。

……

师:是的, 在文中母亲的心里, 乡愁就是故乡庭院的桂树啊。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 而这种故乡情结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播放音乐, 师生一齐朗读)

8.儿童重疾保险产品案例解析 篇八

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为了避免在孩子罹患重大疾病时手足无措,甚至倾家荡产,建议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一份少儿重疾险。

购买商业保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以微小的投入可以在孩子不幸罹患重疾时一次性获得保险公司的高额赔付,不仅有效缓解甚至免除巨额治疗费用造成的负担,还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减轻压力。

根据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定义,少儿重疾险是针对少年儿童设计的,保障少儿常见重大疾病的少儿保险种类。若被保险人(少年儿童)在保险期限内,一经合同约定的指定医疗机构确诊,其就可以按保险合同的相应约定向保险公司申请重疾保险金理赔,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财务支持。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少儿重疾险产品主要是两大类别——返还型重疾险和消费型重疾险。

返还型重疾险是指在保障期内提供重疾保障并且在保障期满后返还保费或者保额的两全保险。返还型重疾险的几十年保障,本质上是一个将重疾风险从最初的风险转嫁过渡到风险自担的过程,也就是说,最终赔付的理赔金实际上是出自保险购买者。

消费型重疾险指的是在保障期内提供重疾保障但保障期满后无返还的保险产品。传统意义上消费型重疾险更多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消费型重疾主险,其主要销售渠道就是互联网。消费者购买消费型重疾险后,在保险期间若出险则获得赔付,若未出险,保险期满之后保费不予返还。这类保险的特点是纯保障,前期保费较低,是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保险产品。

本文选择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根据各自优势和差别来选择合适的少儿重疾险产品,优选对比产品见下表。

1 定期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

举例产品:昆仑健康少儿重大疾病保险。

关键字:定期重疾保险、消费型、重大疾病。

参考案例:3岁女孩,365元/年,交1年保1年。为孩子规划50万元保额的定期重大疾病保障,可续保至18周岁,覆盖13种儿童高发重大疾病。

此类产品的优势是保费便宜,杠杆高,一般家庭都负担得起。

不足之处是只可保障至18周岁,无法解决成年后的健康保障,且保障的疾病种类仅13种高发重疾,无轻症保障。

建议作为终身保障的补充。

2 定期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

举例产品:中英人寿优越人生B两全保险。

关键字:定期重疾保险、返还型、重大疾病。

参考案例:0岁男孩,1745元/年,共交20年,保障至30周岁。为孩子准备50万元定期重大疾病保障,30年满期时,如果孩子平安健康,领取所有已交保费,合同终止。

这类定期重疾保险优势是保费便宜、保额高,且在平安健康的状况下,保险合同到期时可领取满期保险金。此方案保障28种少儿重疾和38种成人重疾,保障10种少儿轻度重疾和10种成人轻度重疾。

不足之处是无法解决30岁之后的健康保障。

建议作为终身保障的补充。

3 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举例产品:华夏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

关键字:终身、重大疾病。

参考案例:0岁男孩,4530元/年,交20年,保障终身,为孩子准备50万元终身重大疾病保障。这款产品提供的保障相对全面,覆盖77种重大疾病、33种轻度重疾、疾病终末期、身故/全残保险金、轻症可赔付5次,且确诊轻症即可豁免后续保费。

这款产品还可附加投保人轻症豁免,如果父母作为投保人,那么投保人确诊33种轻症,孩子的保单后续保费也不用交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双豁免设计让这款产品备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的保单现金价值也比较高。现金价值是指未来如果保单退保,可以领回的金额。以0岁、50万元保额的计划为例,年交4530元,共交20年,合计保费90600元,孩子70岁时的保单现金价值为333500元,达到总保费的3倍多,孩子晚年时如果有资金需求,可以将这笔钱提取出来。

4 终身重大疾病保险附加防癌保险

举例产品:中英人寿守护一生重大疾病保险计划(尊享版)。

关键字:终身重疾保险、重大疾病、防癌。

参考案例:0岁男孩,6115元/年,交19年,保障终身。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最高发的重大疾病,也是理赔率最高的疾病,治疗费用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是否有针对癌症提供较高保额的保险?本款产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预算6115元/年,为孩子准备50万元终身重大疾病保障,10万元轻症保障,75万元恶性肿瘤保障。其中,重大疾病涵盖50种高发重疾,轻度疾病涵盖14种疾病。被保险人60~70岁需要时可以提取现金价值补充养老。

这款产品的优点是一步到位,呵护孩子终身的健康,保额高,并对目前最高发、治疗费用最高的癌症给予高额保障,且60~70岁现金价值高,可用于补充养老。值得一提的是,此产品的交费年限为19年。

5 结语

以上各个案例均为50万元额度的重大疾病保险,是优选市场上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后给出的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建议为孩子一步到位配置终身健康险,尤其是表中第3、第4种产品,可获得轻症、重疾、癌症全方位高额保障。第1、第2种产品也各有优势,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通过险种之间的组合,还可达到低保费高保障的目的,如将产品1和产品3组合,仅需5000多元的保费,即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儿童重疾保障。

收稿日期:2016-05-10

9.儿童职业体验馆案例 篇九

追溯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历史,儿童城市及儿童职业体验项目起源于墨西哥,而后于21世纪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研究所特与比如教育机构合作,根据中国儿童研发出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职业体验项目;中国的第一座儿童模拟城市,比如世界,出现在首都北京。

1999年9月1日在墨西哥诞生,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儿童设计的儿童城市。公园内的设施有实物3分之2大小、足以以假乱真。儿童可以扮成身穿笔挺制服的警察去搜查遗失物品,或者当上消防员亲身参与灭火活动,可以体验的工作总共有50种。

对象是2至12岁的孩子。成人免入,但是可以通过监视器和玻璃窗关注自家孩子实实在在体验工作的情景。儿童通过就职工作可以赚取在Kidzania称为“Kizzo”的钱币,使用“Kizzo”可在“Kidzania”园内的百货商店购物、往银行存钱、从自动提款机取钱转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的乐趣。

2006年10月在日本东京落户;

2007年11月进驻印度尼西亚;

2000年建立,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Sawgrass Mills Mall,是一座大型室内儿童城市。沿袭自Kidzania的理念,儿童同样可以在场馆里进行职业扮演,完成职业任务。场馆立意是 “where kids can do what they wanna do”。在这个微缩版的城市里有微型剧院、医院、电影院、录音棚、法院、面包房、牙医诊所、书店、矿场、考古场地等等。

在Wannado 儿童城市里,孩子可以录制自己播报的新闻、可以加入城市消防局或警察局、可以担任《迈阿密先驱报》的少年记者,也可以加入航空公司做飞行员或者空乘。

10.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篇十

一、用母爱换起美好生活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

代理家长:吴红梅

职务:黄茅完小教师

留守学生: 吴友丽

吴腾

年级:六年级

出生年月:2005年5月

家庭住址:邓元泰镇中山村

现寄住地:黄茅村12组

代管人:王华国(外公)

(二)事迹回顾

两姐妹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只有来自外公的关爱,但是隔代教育带给两姐妹的影响很大,两姐妹读书经常迟到,穿衣打扮也不行,见人不打招呼,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在班上算差的,即使和别人说话也表达不清楚,更不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是没有遇到现在的代理家长陈华老师以前的现象了。在2013年秋季学期,吴红梅老师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安排下,成为了她俩的代理家长。第一次与她们结对是,吴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后,第二天便到她俩的(现在的外公家)家访,由于是两女结扎户,父母这些年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在广东打工找钱上了,没有顾及孩子的成长,即使回家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一回。针对这些情况,吴老师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经常和她们聊天,几次过后,和她们成为了无活不说的好朋友。在吴老师的带动下,她们从自身打扮开始,衣服穿干净了,人也活泼了,也敢大胆的和别人说话了,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过年她父母回来时看到她俩的表现,还差点没有认出来呢!今年年初她们父母又外出了,开始几天都有些舍不得,但是在吴老师的开导下,两姐妹逐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两姐妹由以前怨恨父母不在身边转变成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三五几天就要和父母打电话聊天,还在电话里也要撒娇。就这样,吴老师用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的关爱,让两姐妹的生活得以焕然一新,并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

2013年10月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为了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从二〇〇五年起我校就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多年来,我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从事这项工作的。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使学校真正成了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名册

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和联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相隔千万里的“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能进行情感上的交融,让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父母亲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

三、成立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每周选 派 1至2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到工作室工作。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四、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针对这部分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现实,我们把留守儿童分派 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让任课教师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负责的“父母”。各年(班)级在日常的活动中都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在课外辅导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在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也让留守儿童能全面参与,在实践活动中耐心教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例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单独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展“六一”游艺活动,给他们赠送一些学习用品和文艺书籍,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温暖。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和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教师组织学生播放室、会议室、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数学兴趣小组,体育活动等。双休日,组织结对老师上门指导学生看书,读报,作业,游戏。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之中度过双休日。

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们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向周围的百姓宣传,还发动了村队干部,以及退休教师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通过我们努力,许多热心教育工作的从士积极响应,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的生活。

2013年10月11日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我是学校99班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某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某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某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高某父母离异后,父再婚长住黄石并又生一子,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学生邓某,父母都在广东珠海经商,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单独住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送往太和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臵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母子,他对我依赖极大。

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我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无厌无悔!

2013年5月25日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教师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每逢节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还将结对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过节。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所有学校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职工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或年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2年甲班学生刘某桦深有感触地说:“我父母长期在外地开超市,学校老师辅导我学习,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非常开心。”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11.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学前阶段的儿童社会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是一项核心、专业的课程,属于必修课的内容,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掌握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社会综合能力,同时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社会教育的内容适当地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教育措施,构建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就这种情况而言,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强调提升学生可持续性发展、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水平渐渐地已经变成了教学改革当中非常重点的内容,适当地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对学生们学习的方式进行调整、督促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乐于去动手探究分析,锻炼学生们搜集并处理信息的实际能力、取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这都是新课程理念当中的内容,需要实际教学的实践当中进行落实。学习单单学会了书本上的刻板知识,但是却不会将它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那么即便能够熟练地背诵书上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老师不但需要将书本上刻板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怎样去学、怎样去用。

二、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完善儿童社会教育课程

(一)创建广阔的案例教学法的发展空间

进行学前儿童方向的社会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走出社会之后可以自行设计面向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课程,并且能够展开适当的社会教育探究,针对本科层次同学们而言,需要将实践和研究融合在一起来看。不过因为以往在教学当中,更多的是需要让同学们了解怎样进行幼儿园当中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工作,严重忽视了对社会教育进行研究的力度。真正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教育都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研究基础之上,所以,有关社会教育所展开的实践性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让学生们在充分掌握并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理解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以及情况,并处理一些在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比较简单的研究和调查,设计这种活动也能够促进老师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使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问题。

在我国的俗语当中曾经有“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作为老师,需要让学生们保证充分理解知识基础之上,保证在实践活动当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利用,并对所学知识展开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理解,进而得到新知识,包括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调查分析的方式。而这也是案例分析法最终的内涵。

将教育寓于活动当中去,从实践活动当中汲取理论,在具体且可感的调查实践活动当中,保证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调查的过程和对应的结果,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随时抓住身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升他们的见解。

(二)借助案例教学法指引学生们展开实践性的活动

通常来说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范围都是在校内的,和外界产生的接触并不是非常多,处于这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学生们对于信息进行接收的能力比较强,拥有的课外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往往对社会的接触面比较狭窄,而且不能清楚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很难独立将知识运用在实际活动当中,要求老师恰当地借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当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反馈给实践活动。

比方说,老师在指引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白色垃圾”的话题,作为老师,可以适当地举出一些白色垃圾的类型以及常见的处理方式,再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例如“白色垃圾从哪里出来的?”、“白色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做出不同的猜想,再凭借这些猜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获得结论。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但理解了白色垃圾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提升了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三)指导学生勇敢质疑、探究

所谓质疑,指的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习方法当中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如果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而且能令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当中得到适当的解决和处理,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够从其中掌握学生们的独立学习习惯,将被动地位转化成主动地位。

老师想要让学生们在实践当中学习,就必须要引入适当的案例,锻炼学生们大胆地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在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课程当中,如果单纯凭借老师进行活动设计,那么即便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也不会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而最受学生们喜欢、且最适合学生们进行的活动还是自己进行设计,他们能够严格尊重自己所制定出的计划。

比方说,在我国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针对学前儿童展开的社会教育课程当中,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和学习内容、日常生活有关的案例,比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家长对学前儿童的交通守则、社会公德的了解情况等,并从案例当中引出一个课题,保证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们布置社会调查的小组作业,借助这种活动,学生们不但能够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实际任务,同时也基本了解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进行研究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巩固关于设计问卷、设计提纲、测试可信度等方面的技巧,同时还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结语:

新世纪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地发展,案例教学法借助让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形式打破了在学习上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拥有非常直观且形象化的特征,很容易激发学生们进行学习的动机,打造出民主且开放的课堂环境,令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调查活动当中去,提升其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从整体上来看,案例教学法优势和学前儿童社会课程相互融合,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覃丽.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07).

[2]杨平.高校思政教学中如何使用“典型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探讨[J].华章,2014(08).

12.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的315例进展期阑尾炎儿童患者均为发病初期即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将这些患儿按照改良后的Alvarado的评分准则分为典型组、不典型组、疑似组。典型组患儿62例, 其中男35人, 女27人, 年龄跨度0~15岁, 平均 (7.3±2.6) 岁。不典型组患儿60例, 其中男29人, 女31人, 年龄跨度0~14岁, 平均 (7.6±1.6) 岁。疑似组患儿193例, 其中男96人, 女97人, 年龄跨度0~15岁, 平均 (7.2±1.4) 岁。且患儿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 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院儿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5例儿童进展期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将315例进展期阑尾炎患者按照改良后的Alvarado的评分准则分为典型组、不典型组、疑似组。观察总结典型组、不典型组、疑似组进展期阑尾炎儿童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体重分布情况、患病部位分布情况。总结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患病的临床特点, 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以便更好提高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差异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儿童患者, 多易发生与5~10岁。而且肥胖患儿较多, 患病位置多处于盲肠后位和回肠后位。具体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儿童患病时, 患儿多不自知而且在就诊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患儿, 其患病特征较为模糊, 给我们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多的困难。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儿童患者, 多易发生与5~10岁。而且肥胖患儿较多, 患病位置多处于盲肠后位和回肠后位。当初步怀疑患儿可能患有阑尾炎后我们要注意患儿是否有这方面的特征以便确诊。进展期阑尾炎是指阑尾腔内出现化脓、穿孔的严重的病症, 只有很好的诊断才可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缓解患儿的痛苦病情不再恶化[2]。诊断手段我们首要选择Alvarado的评分准则联合B超, 因其诊断准确率高, 且操作方便, 有利于对患儿的检查。但是有的时候, 上述两种方法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诊断, 此时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或实行腹腔镜进行检查, 切不可贸然切除阑尾。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以便更好提高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院儿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5例儿童进展期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将315例进展期阑尾炎患者按照改良后的Alvarado的评分准则分为典型组、不典型组、疑似组。观察总结典型组、不典型组、疑似组进展期阑尾炎儿童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体重分布情况、患病部位分布情况。总结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患病的临床特点, 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以便更好提高儿童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的儿童患者, 多易发生与5~10岁。而且肥胖患儿较多, 患病位置多处于盲肠后位和回肠后位。结论 对于不典型的进展期阑尾炎患儿, 其患病特征较为模糊, 给我们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多的困难, 经本次试验可证明此类患儿患病多易发生与5~10岁。而且肥胖患儿较多, 患病位置多处于盲肠后位和回肠后位。当初步怀疑患儿可能患有阑尾炎后我们要注意患儿是否有这方面的特征以便确诊。而且可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以便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不典型,进展期阑尾炎,诊治

参考文献

[1]唐晓辉.儿童急性阑尾炎86例的诊治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1) :151.

13.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篇十三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我校作为县“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开展亲情活动;完善代理家长职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关爱等。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和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王翔、王浩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历史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历史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王翔、王浩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王翔、王浩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他们班的历史的缘故,王翔、王浩同学特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王翔、王浩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历史,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王翔、王浩,和英语老师赵佳佳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王翔、王浩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王翔、王浩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王翔、王浩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王翔、王浩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七年级的王翔、王浩,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历史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王翔、王浩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14.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十四

租的房间面积不到十平方米,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是房里仅有的摆设。每天一放学,郑建宇就和姐姐一道,在这个房间里做作业。然后,收拾好桌子,铺上桌布,开始吃饭。

今年8月,郑建宇特别开心。妈妈从厦门赶回来,接他和姐姐到厦门玩。坐在火车上,小建宇总是笑个不停。这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小男孩,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在厦门的日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小建宇感觉特别温馨。“从出生到现在,这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爷爷告诉我们,小建宇出生不到一个月,其妈妈就将儿子放在老家。

小建宇的爸爸在厦门做保安,妈妈在工厂做工人,收入不算高。但是,为了儿子和女儿,他们还是尽其所能。休息日,他们带着儿女,到鼓浪屿冲浪,到公园里游玩,到大型超市购物,让姐弟大开眼界。

15.儿童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篇十五

一、“四维”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对儿童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以自身的文化意蕴滋养儿童的文化理解, 使之产生新的文化建构。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依据核心知识与背景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三方面关系, 建立了“四维”课程体系。其中, 我们以国家课程为主导,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补充, 使四类课程构成一个整体, 相互支撑, 共同育人。“四维”课程的有效落实, 大大提升了儿童生命成长的品质。

二、“四维”课程的实施

1.有效整合国家课程。

为确保开足国家课程, 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我们优化重组了课程结构, 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了有机整合。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平安生活” 是围绕交通安全展开的9课时内容。其中“遵守交通规则”与综合实践课整合, “远离危险”通过班队会完成, 整合后省下2课时落实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走入社会, 丰富感知, 实现知行统一。

综合实践课是生活类课程, 其组织体系是自由、开放、民主的;它又是经验型课程, 注重多样化实践性学习。鉴于此, 我们采取“两头在内、一头在外”原则:研究内容的生成与汇报总结在课堂, 活动过程在课外或校外。我们利用家乡抚顺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丰厚资源, 以“走进家乡, 魅力抚顺”为专题, 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按照“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形式- 讨论提出设想-开展探究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参与反思历程”等步骤组织活动, 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科学开设地方课程。

学校将地方课程纳入到国家课程中实施。

3.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 科学确定了目标与原则。以数学校本教材为例,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传统中教材是一种单一的不可改动的上课载体。首先, 我们认为把教材中的例子改编成学生乐于接受、贴近生活实例, 就是校本课程开发。

其次,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 我们希望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和办学思想融入教材当中, 2004年学校第一套校本教材《青苹果数学园》《数学课前训练集》与学生见面。

最后, 校本教材作为育人载体, 为使其体现学习特点及教学特色, 我们把落脚点放在思维训练方面, 2009年《青苹果数学智慧园》、2010年《青苹果数学特色活动园》进入师生视野。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在掌握典型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培养。

课程开发奉行的是双赢的策略, 不仅要开发出课程产品, 更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校来说, 通过课程开发促进教师成长, 是比推出课程产品更大的收获, 因为高度专业化的教师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 我们让教师亲历课程开发过程, 增长专业实践智慧, 在研究中成就教师, 又依靠教师的发展, 促进课程的发展。

4.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 我们把“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明确了自主学习应尊重学生个体元认知, 放开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 并把知识产生的灵感、创意、直觉和猜想过程充分展开。为此我们制定《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引进国内先进的课堂观察方法, 发挥评价促进作用。

其次, 我们强化教材的二度开发。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只有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还原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 还原到儿童真实的生活中, 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为此我校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达成课程资源的延展、重组和整合。

第三, 我们将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负增效是当前社会热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调整好课程结构能深化育人质量。如:我们研发了语文单元模块式教学法, 形成了单元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课程内容, 将语文课程内容分为:阅读篇目、语文知识、阅读方法、阅读表达。作文课程内容分为:语言积累、书面表达、评改鉴赏。采用:精读牵动-多篇并举-主线训练-专项实践-读写迁移-生活表达-读书推进-指导方法”的单元课程结构, 努力用“课文教语文”。通过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的“高参与、广互动、深思维、善表达、多实践、低负担、高效益”, 使儿童生命中的“文化基因”得以生长和外化。

三、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1.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特殊职业群体, 提升教师素养关系其自身生命质量, 关系学生成长成才, 关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课程改革十年来, 学校提出教师自主发展“四个一”目标、“三师”培养目标, 使教师具备研究儿童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改进教学的能力, 力争“华一”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优秀教师。

课程改革唤醒了教师生命发展意识, 教师的热情被激发了, 那种灵动的光芒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成长, 更为自身的成长奠定基础;课程改革提升了教师文化判断力, 自主阅读成为华一人的生活常态习惯、推荐阅读成为华一人传递正能量的渠道、主题阅读成为华一人共同思悟的分享园;课程改革彰显了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通过开展每天“十问”, 持之以恒进行反思, 提高教师改进工作的能力。让反思成为教师职业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课程改革引领教师在互助中发展自己, 例如:《一路同行》凝聚了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智慧, 印证了他们成长的足迹, 真正达到让教研团队成为一种资源, 成为激发教师成长的驱动力。

2.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成长。

儿童的发展犹如“树木生长”, 只要给予阳光、雨露、空气, 生长顺性而为。基于此, 我们将“行为自修, 身心自健, 学习自觉, 精神自励”作为培养目标, 开展了“小主人”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在自主建构中学会自律;在自主鉴赏中崇尚真美;在自主参与中学会健体;在自主反思中学会自我调适;在自主学习中形成优良品质;在自主实践中学会超越创新;在自主评价中学会自我矫正;在自主体验中享受成功幸福, 进而实现“树人”大计。

总之, 落实“四维”课程, 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先后研发了6本自主教育文化手册, 先后召开了顺城区办学特色现场会、辽宁省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现场会、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研究 现场会。近十年来, 学校培养的各级骨干占教师总数40%, 全校80%以上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 学生自主能力普遍提高,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单位、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百余项殊荣。

上一篇:假如今天无作业六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体育运动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