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2024-08-31

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精选15篇)

1.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一

10分的选择题;20分名词解答;30分简答;30分计算(8个题);10分论述

1、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2、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3、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4、管理幅度

指在一个组织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署数目

5、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6、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

7、当今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重心两级化,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网络化,无边界化,多元化,柔性化,虚拟化

8、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需要可比原则,消耗可比原则,价格可比原则,时间因素可比原则

9、差异化战略特点

企业决定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的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都加以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各子市场的需要。

10、管理的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11、专一化战略(集中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

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它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低成本集中化,另一种是差异化集中化。

12、市场细分

按照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的过程。依据:顾客需求的异质性(内因),企业资源限制和有效的市场竞争(外力)

13、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14、内部收益率(IRR)(计算重点)

指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若IRR≥ i0,则项目在经济效果上可以接受;若IRR< i0,则项目在经济效果上应予否定。

15、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也被看成资金使用成本。

16、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的核心问题,就是从许多不确定因素中找出敏感因素,因为敏感因素的不确定性会给项目带来的风险性更大。然后针对敏感因素,采用相应的对策措施,使风险力求减至最低限度,提高分析可靠性。

1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原理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标准化原理

4、差别记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

18、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及阶段性策略

(1)引入期——新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市场销售增长缓慢。

策略:提供基本产品价格,建立分销渠道,在早起使用中建立知名度,加强促销

(2)成长期——该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额迅速上升。

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适时降价;巩固现有渠道,开辟新渠道;着重树立产品形象。

(3)成熟期——产品被多数消费者接受,市场销售额达到顶峰。

策略:开发新市场;增加人均使用量;改进包装;增加新特点;争取更多消费者

(4)衰退期:产品销售额迅速下降,利润也急剧下降

策略:逐步退出,降价,减少无利润渠道,广告低至维持绝对忠诚者水平,降低促销费用。

19、简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举例

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及其组合能力,它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且反应企业特性。

特点: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

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自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诞生以来,已保密达120年之久。截至2000年,知道这一秘方的只有不到10人。而在与合作伙伴的贸易中,可口可乐公司只向合作伙伴提供半成品,获得其生产许可的厂家只能得到将浓缩的原浆配成可口可乐成品的技术和方法,却得不到原浆的配方及技术。

20、市场营销观念的主要观念,主张

市场观念:生产观念(在销售增长中获利),产品观念(用高质量的产品推动销售增长),推销观念(在扩大市场销售中获利),市场营销观念(在满足顾客需求中获利),社会营销观念(维护社会长远利益,满足消费者需求),大市场营销观念(进入特定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21、市场营销4p, 4r, 4c 的内容极其根本导向的区别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C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

(Communication)

4R :关联(Relevancy)反应(Respond)关系(Relation)回报(Return)

多想顾客满足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而不是价格;多想顾客获得满足的便利性,而不只是在什么地点;多想如何与顾客沟通,而不是促销。4p以企业为中心,4c以顾客为中心。

22、全面质量管理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1、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是指质量的含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是指产品的质量策划、形成和实现过程。

3、全员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人人有责。

4、全方法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23、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观察现实 改善心智模式——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习发扬内心世界的图像,严加审视,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建立共同愿景——将组织中个人愿望整合成组织整体愿望。

团队学习——目的充分发挥整体协作的力量。

系统思考——培养人与组织进行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

24、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包括哪些内容(图略)

25、简述产品整体概念的层次划分及现实意义

核心产品——为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

形式产品——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产品的基本效用必须通过特定形式才能实现。

期望产品——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延伸产品——顾客在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潜在产品——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

26、举例说明市场定位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市场定位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特殊形象,从而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使得顾客感受到这种差异。

比如海尔公司对市场准确细分,让世界认识到海尔的独特性,提高了自己的营销的针对性,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海尔公司找到了其他同类品牌的弱点。

27、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2.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二

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连续多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稳步上升, 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令人堪忧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全球变暖等社会问题,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使气候变化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减缓气候变化,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旨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法规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1];并且在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17%等约束性指标, 以及要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目标[2], 这对企业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对于企业而言, 节能减排技术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 通过技术改造能否给企业增加直接的营业性收入还不能完全判断, 企业能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与相关部门的监督密切相关, 因此, 环境监测部门与企业就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

进化博弈论是对经典博弈论的一种完善和发展, 突破了现代主流博弈论中博弈参与人“完全理性”的前提假设, 在国外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即生物学家引入博弈模型, 生物学家为了自身目的修正了博弈论中的相关定义和内容, 如进化稳定策略、复制动态模型等, 到最后经济学家将生物进化博弈推广到一般经济研究领域[3,4,5,6], 我国对于进化博弈论的相关研究从近10年前开始[7], 目前已较为广泛的用于经济管理研究领域[8,9,10], 本文拟运用进化博弈理论,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环境监测部门群体与企业群体的进化博弈模型并分析稳定状态, 根据进化稳定策略分析结果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1 进化博弈模型建立及假设

《中国企业碳战略制定指南》对企业的碳战略发展进行了规范和准则, 要求企业对自身当前的经营活动进行碳排查并进行整改。企业是否能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可以看作是环境监测部门 (简称“环测部门”) 和企业的博弈结果。根据进化博弈理论的假定, 由于信息不完全对称和博弈双方的有限理性, 环测部门和企业在为自己作决策时很难断定其选择是否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因此, 环测部门面临两种选择策略, 即采取监测策略 (以下简称“监测”) 和采取不监测策略 (以下简称“不监测”) , 与此同时, 企业面临两种选择策略, 即选择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策略 (以下简称“改造”) 和选择维持现状即不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以下简称“不改造”) , 双方的博弈策略组合如表1所示。为了有利于进行环测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进化博弈分析, 本文作如下假设及参数说明。

(1) 假定模型局中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环测部门可以任意选择监测和不监测策略, 企业可以任意选择改造和不改造策略;

(2) 环测部门的隶属关系具有双重性, 即一方面受地方政府的领导, 同时也受上级环保管理部门的领导, 现实中诸多监测部门都是如此, 如煤炭安全检查部门;

(3) 假定企业一旦选择了“改造”策略, 我们认为企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即技术改造后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符合要求;

(4) 假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了产品的碳足迹 (产品上可以标明碳足迹) , 因消费者的环境偏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市场份额, 从而增加企业销售收入;

(5) 环测部门对没有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可以代表政府进行罚款, 对所得罚款可以拥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支配权;

(6) 因环测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企业进行检查, 而被上级主管抽查到企业没有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则环测部门将会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惩罚, 同时企业也将被停产整顿, 导致企业受到经济损失。

根据如上假设及表2的参数说明, 可得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为表3所示。

在环测部门和企业双方博弈的初始阶段, 假定环测部门群体选择监测的概率为x, 则选择不监测的概率为1-x;企业群体选择技术改造的概率为y, 选择不改造的概率为1-y, 令环测部门监测的期望收益为U1Y, 环测部门不监测的期望收益为U1N, 环测部门群体平均收益为U1, 根据表3的博弈收益矩阵可得:

U1Y= (1-y) (t×f) =tf (1-y) (1)

U1N=ys+ (1-y) (s-p×m) =s-pm+ypm (2)

U1=xU1Y+ (1-x) U1N=xtf-xtfy+s-pm+ypm-xs+xpm-xypm (3)

由 (1) ~ (3) 式可得出环测部门选择“监测”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 (x) =dx/dt=x (U1Y-U1) =x (1-x) [ (tf+pm-s) -y (tf+pm) ] (4)

令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期望收益为U2Y, 不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期望收益为U2N, 企业群体平均收益为U2, 根据表3的博弈收益矩阵可得:

U2Y=x (r+b+z-g) + (1-x) (r+z-g) =xb+r+z-g (5)

U2N=x (r-f) + (1-x) (r-p×h) =-xf+r-ph+xph (6)

U2=yU2Y+ (1-y) U2N=yxb+yz-yg-xf+r-ph+xph+xyf+yph-xyph (7)

由 (5) ~ (7) 式可得出企业选择“改造”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 (y) =dy/dt=y (U2Y-U2) =y (1-y) [x (b+f-ph) - (g-z-ph) ] (8)

2 进化博弈的稳定性分析

对于环境监测部门群体, 由 (4) 式容易看出:

(1) 当y= (tf+pm-s) / (tf+pm) 时, F (x) =dx/dt≡0, 即所有x都是稳定状态, 如图1-a所示。

(2) 当y≠ (tf+pm-s) / (tf+pm) 时, x*=0和x*=1是x的两个稳定状态。但对于监测和不监测两种策略, 哪一种策略是环测部门的稳定性策略选择, 需要做如下进一步讨论, 进化稳定策略要求dF (x) /dx<0[11], 即

dF (x) /dx= (2x-1) [y (tf+pm) - (tf+pm-s) ] (9)

对于tf+pm-s的取值范围, 分如下两种情况讨论。

①如果tf+pm-s<0, 即 (tf+pm-s) / (tf+pm) <0, 恒有y> (tf+pm-s) / (tf+pm) , dF (x) /dx (x=0) <0;dF (x) /dx (x=1) >0, 所以x*=0是进化稳定策略;

②如果0< (tf+pm-s) < (tf+pm) , 即0< (tf+pm-s) / (tf+pm) <1时,

当y> (tf+pm-s) / (tf+pm) 时, dF (x) /dx (x=0) <0;dF (x) /dx (x=1) >0, 所以x*=0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图1-b所示;当y< (tf+pm-s) / (tf+pm) 时, dF (x) /dx (x=1) <0;dF (x) /dx (x=0) >0, 所以x*=1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图1-c所示。图1给出了上述3种情况的x动态变化相位图和稳定状态。

对于企业群体, 由 (8) 式容易看出:

(3) 当x= (g-z-ph) / (b+f-ph) 时, 所有的F (y) =dy/dt≡0, 即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 如图2-a所示;

(4) 当x≠ (g-z-ph) / (b+f-ph) 时, y*=0和y*=1是y的两个稳定状态, 对于企业的改造和不改造两个策略, 哪一个策略是企业的稳定性选择策略, 也需要做如下进一步讨论。

①当g-z-ph<0时, 恒有x> (g-z-ph) / (b+f-ph) , dF (y) /dy (y=0) >0, dF (y) /dy (y=1) <0, 所以y*=1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图2-b所示;

②当g-z-ph>b+f-ph, 即 (g-z-ph) / (b+f-ph) >1, 则恒有x< (g-z-ph) / (b+f-ph) , dF (y) /dy (y=1) >0, dF (y) /dy (y=0) <0, 所以y*=0是进化稳定策略;

③当g-z-ph<b+f-ph时, 如果x> (g-z-ph) / (b+f-ph) , dF (y) /dy (y=0) >0, dF (y) /dy (y=1) <0, 所以y*=1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图2-b所示;如果当x< (g-z-ph) / (b+f-ph) 时, dF (y) /dy (y=1) >0, dF (y) /dy (y=0) <0所以y*=0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图2-c所示。图2给出了上述3种情况的y动态变化相位图和稳定状态。

进一步, 把上述两个群体类型比例变化复制动态的关系用一个坐标平面图表示, 如图3所示。

分析图3所示的环测部门与企业博弈群体复制动态和稳定性示意图可以得到不同的均衡状态:

当初始情况落在A区域时, 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 (x=1, y=0) , 即环测部门博弈群体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监测策略, 企业博弈群体都会选择不进行技术改造的策略;

当初始情况落在B区域时, 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 (x=1, y=1) , 即环测部门博弈群体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监测策略, 企业博弈群体都会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策略;

当初始情况落在C区域时, 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 (x=0, y=1) , 即环测部门博弈群体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不监测策略, 企业博弈群体都会选择进行技术改造的策略;

当初始情况落在D区域时, 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 (x=0, y=0) , 即环测部门博弈群体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不监测策略, 企业博弈群体都会选择不进行技术改造的策略。

3 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气候变化已逐步威胁着人类生存的严峻形势下, 对企业经济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强制减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节能减排也必然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运营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 对企业当前节能减排技术的改造已上升为公司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本文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 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 环境监测部门群体与企业群体的进化博弈的构建, 分析了不同情况下进化博弈的均衡结果, 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 tf+pm-s<0→tf+pm<s, x*=0是进化稳定策略, 即环测部门对企业的监测成本大于对没有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的罚款 (按一定比例提取) 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罚款之和, 环测部门群体最终会选择不监测的策略, 显然这导致了环测部门工作人员的严重失职。为此, 为充分调动环测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政府可以购买先进的监测设备,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以降低监测成本;②对于不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 国家应加大惩罚力度, 同时可以适当提高监测部门对罚款自主支配的比例;③作为代表国家执行环境监测的部门, 理应坚守自己工作职责, 对于偷懒的工作人员或部门,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其惩罚力度, 同时提高随机抽查的范围和比例。

(2) g-z-ph<0→g<z+ph, y*=1是进化稳定策略。即企业因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了产品的碳足迹, 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而增加的销售收入与因进行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了企业停产整顿的损失之和大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的成本, 企业群体最终会选择改造策略, 显然这是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战略发展要求。为此, 为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范围和积极性, 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①政府和企业应努力宣传低碳产品消费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消费购买低碳产品;②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研发, 降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成本;③对于不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技术整改的企业, 作为一种惩罚措施, 可以延长企业停产整改时间。

(3) g-z-ph>b+f-ph→g>z+b+f, y*=0是进化稳定策略, 即企业技术改造成本大于企业因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增加的销售收入与政府的补贴和节约的处罚之和, 企业群体最终会选择不改造策略, 显然, 这是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因此, 除了上述的相关策略之外, 政府可以设置专项基金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补贴, 也可以从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以提高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摘要:为了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监测部门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过程中的博弈, 假设博弈双方在有限理性条件下, 建立了环境监测部门和企业在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时的成本和收益模型,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博弈双方的稳定性策略。博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改造成本和通过技术改造后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政府对企业是否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奖励和惩罚, 以及环境主管部门的重视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进化博弈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D].哥本哈根, 2009-12-18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R].2011-03-14

[3].付茂林, 刘朝明.煤矿安全监察进化博弈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 2007, 16 (5) :580~584

[4].Lewontin R C.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J].Journal ofTheoretical Biology, 1961 (1) :382~403

[5].Maynard Smith J, Price G R.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Nature, 1973, (246) :15~18

[6].Gilboa J, Matsui A.Social stability and equilibrium[J].Econometrica, 1991, (59) :859~868

[7].华立, 赵纯均.占座现象的演化博弈分析——兼论均衡演进与制度变迁[J].清华大学学报, 2001, 41 (4/5) :248~252

[8].吴炯, 彭飞.公司治理结构演进的进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4, 18 (2) :114~116

[9].敬篙, 雷良海.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管理的进化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 2006, 9 (6) :82~85

[10].邢乐斌, 王旭.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战略均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 (3) :17~19

3.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信息管理

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引发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在实体经济整合过程中产生了10倍的生产率。网络经济本身并不生产和创造人类物质形态的商品,而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依靠品牌、商标、信誉、技术、网络等知识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模式。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1.网络经济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网络经济是在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网络经济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籍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线上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

2.网络经济改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由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快捷、方便的购物为手段,从而使消费者的个性化、特殊化需要完全通过网络展示在生产厂商面前。为了取悦顾客,突出产品设计风格,制造业中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纷纷介入到网络经济当中来。

3.网络经济将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本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即透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4.网络经济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网络经济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机会选择,给企业更多的开拓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从而给企业提供了把握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是中小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不仅是普通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信息的载体,能有效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有形物品、服务、人员、地点、组织和构思等大量信息。而信息是不能脱离客户而单独存在,它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在互联网上,客户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客户一方面可以控制自己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潜在购买者的价值。但是客户却没有认识他们作为人口统计信息和交易史的价值,并没有从他们的信息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中得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投入以获得客户信息,因为信息不仅是企业资源,也将成为个人的一部分价值。

2.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将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管理模式。国家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的目标,这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责无旁贷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效益评价体系和成本、物资管理制度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管理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对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得技术或市场垄断地位去实现产品物质属性的差异化,但是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实现产品社会属性的差异化。消费者需求的显著变化,为中小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心理感受。网络经济环境下全面、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实现技术和手段,将是当代中小企业最好的选择。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策略

1.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充足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在全球经济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时候,中小企业成长一刻也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加大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以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2.政策指导要贯彻“灵活性”原则。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和资产经营能力差,客观上要求国家各级政府对它们实施扶持政策。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数以千万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所以对其政策指导不能“一刀切”,而要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3.实现过程要体现“渐进性”。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金、需要等实际情况,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身规律,科学地制定企业管理信息化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稳步实施。

4.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添置必要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新思路,努力创新现代管理与营销的新方法,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5.强化对信息人才乃至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培训。通过必要和有效的培训,促使大家学习新的信息知识,更新信息观念,掌握新的信息技能。对内要充分发挥信息的内在力量作用,使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员工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生产率;对外要充分发挥信息的推动力作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个性化的产品,以及更及时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2006年

4.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浅析 篇四

(一)加强资金预算制度,抓好资金控制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拓宽预算的覆盖面,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坚决杜绝计划外投资。具体做法为:一是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将银行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有效结合,统一货币资金收付。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三是将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一定要抓住内部管理这个根本。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逐步建立尽职调查、风险评审、授权操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增强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实行企业资金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强化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和全程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价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资金的监督机制。资金的监督重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监督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二是要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必须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要借助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企业资金风险识别、分析和计量的能力,逐步实行资金风险管理限额,实施风险管理对冲操作。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根据企业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广泛采集信息,开发分析软件,建立数据模型,科学高效地管理好资金风险。三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都要合理地制定资金定额和节约资金措施,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树立资金成本、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建立资金快速通报机制,要求下属单位及时通报资金风险。采取资金定额管理,对于预付货款超过定额标准的,必须层层审批,尽量防止资金不合理占用。避免资金失控和财务分散,加强企业对外承付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要强化资金使用时间价值意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考虑时间价值。在资金使用中,防止只顾投资,不问回收期的做法;同时,要采取各种方法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使用效率。树立较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可使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其次是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企业要明确现金流量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制定账款回收的激励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根据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对回笼风险的评估,将赊销业务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一定期间回笼金额任务,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清收,对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回笼任务的给予奖励;对责任范围内的赊销业务,未能按期回笼的,要扣减奖金,甚至暂扣工资。实行各自的责权利协调性行动,各负其责;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营销人员和职能部门清收的积极性,同时使销售人员能甄别客户的信用度和区别商品是否热销等,采取合适的、风险比较小的结算方式,如支票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银行汇票结算方式等。

(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大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逐步推进实施ERP系统。ERP系统更着重于供应链的管理、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业务流程的优化等,企业顺利推行ERP系统将为资金流的管理提供优质管理平台。

(六)将EVA模型应用于企业资金管理 经济增加值即EVA,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它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和现状,运用EVA模型、价值链理论和资本成本理论,剖析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企业EVA模型考核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应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及手段方法,重新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明霞、李淑兰:《浅谈化解资金链断裂危机的融资方法》,《中国农业会计》第4期。

5.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 篇五

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务必注重在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为此,本文论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重大意义,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意义;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牵涉到多个方面的内容,这重点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科技等。

在不断实施企业管理的影响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与此同时,当前形势下的企业正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科技和经济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分析 篇六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的特殊性,使得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任务。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并不是知识经济的产物,而是来自于劳动分工的国际化大趋势以及其带来的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但知识经济的萌芽显然外在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无意识地推动了跨国投资以及多元文化综合体企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发展,欧美国家跨国公司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欧美等国经济繁荣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内市场的未开拓空间日益缩小,国内资本严重过剩;闲置资本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国际资本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世界已逐步地转变为单一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知识经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工业时代的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与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并以此来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而知识经济的出现则对传统的大生产方式带来了剧烈冲击。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由于企业规模的十分庞大,为了有效收集与传递信息,企业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中层经理。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代替了中层经理收集、传递、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的或低创造性的工作;而且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瞬时互动传递成为可能,这些都使得中层经理的存在变得多余。

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企业的出现。虚拟企业又可以称之为动态联盟,有时也称作为敏捷虚拟企业。作为虚拟企业,其本身具有动态性与变化性,当市场本身条件发生变化时,虚拟企业也将跟随发生变化。对于虚拟企业而言,组织管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虚拟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资讯关系网和内部组织网络。建立有效的敏捷的资讯关系网络,虚拟企业才能灵敏地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而快速调整虚拟企业本身的构造。随着网络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开始走向虚拟化。

知识经济同时引起了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变化。组织结构模式决定了组织的任务如何分配、组织成员向谁汇报工作、沟通与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决策按什么程序由谁做出并如何实施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了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决策的集中化让位于分权化,管理的规范化让位于创造力,管理的纵向构造让位于横向构造。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1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地位的影响

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并不相同。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企业管理方式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随意性管理阶段,制度化管理阶段,柔性管理阶段。在随意性管理阶段,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只是全体员工无条件接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的“文化”。制度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业文化表层的制度文化,但由于制度管理强调严格的控制,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并不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快速变化成为现代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理论,柔性管理的优点是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与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强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但又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依靠制度来形成法治的环境,但又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柔性管理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在柔性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企业员工的行为。其次,企业文化可以起到方向指示灯的作用,它可以为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3.2 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的具体内容总是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同样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下,企业文化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的取而代之,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将有所改变。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内涵变革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表1:传统经济时代与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传统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形成时间长短形成过程积累/提炼设计/借鉴文化表象一元多元文化设计排他性兼容性学习态度进修/培训学习型组织文化类型封闭性开放性生产类型规模/差别/效率灵捷/定制/效益文化空间区域性全球性道德观企业/社会个人/企业/社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特征变化的根本点在于对文化要素的“整合”上。具体表现为文化要素的“元”的数目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而其实质即是公司文化是“统一的个性”还是“个性的统一”。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后者。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文化教育与学习

由于不同民族、地域在历史过程中分别形成并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造成不同语种文化之间进行沟通时的语言障碍。因此,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手段,可能还在于加强文化教育与学习,尤其是加强非母语语言的教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环境之中,加强非母语语言人才的培养,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投资与贸易,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4.2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文化认同

不同文化之间沟通障碍的根本生成原因,就是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可认同。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多种文化共存的企业之中,每一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员工都希望能保持自己的母语文化的存在从而拒绝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此时,有效的解决文化沟通障碍的方法就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好处在于: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多文化综合体企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利沟通,促进企业的团结一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多种文化的共同存在,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满足感。

4.3 促进差异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文化认同所不同的是,文化融合强调多种文化的扬弃。从结果上看,文化融合也可以认为是文化的发展,因为多种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就是一种综合了多种文化精华的新文化的形成,这与文化认同中保留多种文化的共同存在是不相同的。从解决文化沟通障碍的效果看,文化融合是所有对策中最为有效的一种。知识经济形态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多文化融合,突出时代特色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带有经济全球化的属性,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时代特色,采取多文化融合的基本策略。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历来都是先天欠缺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相对更为迫切与艰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更应该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多文化融合策略应该以儒家传统文化的精要为本,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中西结合,互为补充。

5.2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工业经济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是工具”的这一事实,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得以突出以后,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等非工具性作用才真正开始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知识经济中企业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企业文化中对人性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人的作用与地位,并最终在企业中建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只有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才有可能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执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革命。

5.3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在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企业中,制度是企业维系存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有效工具。在知识型、学习型企业中,加强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企业内部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的正确制度,企业管理者就不可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虚拟企业赖以存在的所谓的企业的灵敏性、柔性也就不会存在。企业柔性与灵敏性都是以健全制度为前提的。在我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5.4 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企业没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建成有效的企业文化。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决策权也趋向于分散化,这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对其自身职责负责,甚至于可能要求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外,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并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社会主义内涵的企业。

5.5 强化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

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想要参与某一组织,获得组织认可,并寻求在组织中实现自我的心理。这种渴望在传统工业经济社会是得不到实现的,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人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影响之下,企业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特定条件之下,员工的彼此协调与沟通成为必要,共同工作成为可能之时,员工的组织归属感才能得到满足;此时在高度精神满足的驱动之下,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潜能被充分挖掘,企业也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6 建设竞争合作与共赢的企业文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体现出明显的竞争合作性。知识的共享特性决定了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合作性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知识经济社会,单个企业独自开拓市场的情形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某一市场的开拓。显然,知识经济表现出了竞争合作与多方共赢的特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设一种合作与共赢的企业文化。

5.7 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

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企业文化是不存在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抛弃传统工业经济中盛行的“集体主义文化”枷锁,建立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新企业文化。如果企业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则是组织和扩展“人类合作的秩序”,借助于各种可供利用的手段将其协调为一个“自给的组织”。即使是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的“团队精神”,也是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意志的基础上达成的默契,也就是说,“团队精神”也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

1、[英]乔恩特:《跨文化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

3、Mullin.R:Knowledge management: A cultural evolu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Vol.17, No.5, September/October, 1996;

4、petrash.G:Dow’s journey to a knowledge value management cultur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4, 1996;

7.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七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开放, 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能抓住机遇, 同时也要能接受挑战, 对困难要能采取应对措施。要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与国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 设计出与自己的企业相契合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进而提高现代管理的水平,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随着各行各业企业的增多, 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加, 再一个就是由于处于市场经济大的背景下, 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 还有网络的发展, 企业将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而是与外界时刻发生联系的一个成分, 因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很开放, 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 这些因素都在给企业带来压力, 同时也在给企业的发展创造着机会, 所以企业应该从这些方面来下手, 将压力变为竞争优势, 积极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 再与自己的企业进行结合, 摸索出时候自己企业发展的一条途径, 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较量的时代, 知识作为无形智力资源已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知识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大的知识社会背景下, 就要求企业管理从知识创新上打基础, 主动去迎接挑战, 而不是等挑战来找上门。其次, 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这就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抓销售和生产的时候, 也必须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 思维的转变就需要不断的学习, 特别是企业里的干部们, 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对当前形势和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和应对, 从企业的自身出发, 创新理念, 重新安排作业流程, 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要从知识的提高上去创新, 来应对重大的变革。

(一) 知识经济会将企业管理的基础推向知识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发展, 经济形态不断变化, 使得管理方法也在随着不断变换, 直到现在, 企业管理经历了五代管理阶段, 分别是;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当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运用知识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及其规律, 用知识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各类资产同时增值。企业分为内部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 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手段, 建立公司与外界的联系, 进而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建立专业的知识储备仓库, 建立专家访问制度,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创新的, 知识所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正是各个企业所重点关注的, 这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管理中, 必须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作为基础, 将知识创新作为主线来发展。

(二) 在知识经济管理时代, 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越来越重要

在知识管理的领导下, 人才是主要因素, 只有人掌握了知识, 才可能对知识进行应用, 从而使企业在知识发展的时代利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将个人与企业联系为一个整体, 更好的发挥人的力量。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 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 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 知识经济将导致企业管理战略发生变化

表现在投资战略的改变和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的改变, 这两个战略要以知识为武器, 将知名度和信誉提上来, 完善个人形象, 使企业永不落伍。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整合资源, 将资源、人才以及资金有机的结合, 树立自己的企业核心, 在国际化的影响下, 改变其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使其与国际接轨。

(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网络的建设

建设高效、便捷的网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否则企业在信息上落后, 就把握不了经济动态, 就会是企业遭受很多的损失。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必须建立自己战略联盟

通过合作, 使大家互相取长补短, 创造优势劣势互补的竞争优势, 这种双赢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日益重要, 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要走的道路。

(三) 在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的管理上也日益困难, 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再是国内的标准, 而是要与国际化接轨, 紧靠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维持企业发展的需要了, 必须广泛的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要给自己重新进行定位, 不论是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上, 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的标准都必须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个正确的定位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 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否正确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 并不断的将自己进行完善。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网络的发展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而是变成一个透明的, 不论在管理制度上, 还是在经济上, 都是和外界随时发生联系的, 网络的发展同时加速了信息的传播, 信息具有时效性, 因此企业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最新的信息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人员的培养, 提高网络意识, 并且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 这种变革将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内外兼顾

目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不是对内部进行控制, 而是更好的去适应外部环境, 一个好的企业环境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世界上长久存在, 还得看其是否加强对外开发, 因为一个企业的能力和资产毕竟是有限的, 必须从外界引进资金, 引进技术, 来壮大自己。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 也使企业外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组织内部与企业的关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 人才竞争

目前企业的竞争已不是设备的竞争, 而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才知识的竞争, 因此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 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以知识为载体有利于科学的提高效率。

(三) 资本增值

现在企业已不是单一的经营一种产品, 而是对资本的经营, 这有利于资本增值, 当今企业已经深深被网络影响了, 这就预示着了虚拟的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交融的规模制胜的分配原则的失效。

五、结语

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供应链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设计, 提高反应速度;加强客户管理, 提升顾客满意度, 将其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最后要加强知识管理, 积聚知识资本等方法。总之,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 把国外的管理思想引到国内, 与本国的国情进行结合, 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 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高其竞争力。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企业发展的道路, 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 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宏轩, 唐瑶瑶.论新经济形势下产品设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1 (18) :90-92.

[2]何雄浪, 杨继瑞.企业异质、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差异——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释与拓展[J].学术月刊.2012 (07) :82-89.

[3]邱湘煜.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科学之友.2011 (06) :82-83.

[4]夏铭翊.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 (18) :170.

[5]骆雪峰, 李海龙.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中国商贸.2011 (08) :40-41.

8.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一、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存在经济管理认识误区

许多企业认为经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事实上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涵盖了企业诸多方面的活动内容。对企业经济管理认识有误,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受到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落后,整体经济管理观念缺乏

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粗放型经济管理现象严重,片面追求生产和销售最大化,盲目追加投资,造成投入多,效益差。企业内部缺乏完善整体经济管理制度,企业内各个部门分工及目标较为明确,但是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协作及工作衔接联系却不顺畅,出现各自为政,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率提升,无法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单一化,沿用传统的早已被淘汰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制式;主管或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过宽,对无法对管理范围内的事项做出专业及精准的管理决策;经济管理工作中所收集的各类信息和数据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导致高管无法据此进行科学客观的决策,失误率较高;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适应新情况的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下。

4.企业的文化与信息化建设落后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许多企业没有形成与企业自身定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无形中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偏离了方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导到了各类信息及数据的采集不全面、不精确,以及信息及数据处理不能做到实时处理,导致据此做出的经济管理决策不能准确及时应对各类变化,反应迟钝。

5.不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不能适时和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在职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必要培训,导致其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思路及工作方式跟不上形势;不能适时引进急需的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应技能培训;不能适时对急需人才的岗位聘用相应的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工作开展受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及绩效评估机制,企业员工没有凝聚力、向心力,调动不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新经济形势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1.企业应理顺经济管理的整体思路

企业经济管理要想得到改善,在管理层要正确认识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内容,而是涉及到企业活动的诸多方面,从各个方面影响企业总体目标的达成;要向企业的每个成员宣传经济管理,使其认识到自身在企业从事的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广大员工配合贯彻执行才能从整体上增强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及达成效果。

2.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定一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总体目标、新经济形势相适应。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就要充分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让企业各个部门协调起来,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制定企业整体的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各部门依据企业整体计划制定部门计划,并由企业高层对各部门计划进行修正,使各部门间计划能协调一致运作,增强部门间的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3.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创新

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模式要从纵向转变为横向,管理模式扁平化是发展趋势,提高反应速度;合理调整主管及高层领导的管理范围,合理设定管理幅度,使之能对管理范围内的事项做出专业、精准的判断及决策;管理组织加强信息和数据收集处理工作,去伪存真,使之能成为企业科学决策的依据;管理组织架构根据形势适时调整,适应新形势,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建立起一套与企业自身定位、发展相符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全体成员行动的指针;还要构建起经济管理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经济管理创新文化氛围,用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感召全体员工,来增强企业内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使得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长远发展的动力。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需要构建与企业规模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全面收集、分析和处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与数据,可以实现对企业经济状况及外部相关经济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准确分析实时的经济信息或数据,统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

5.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9.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九

在当前新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面临变革与调整,即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摒弃传统的职能部门制观念,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拓展到企业的整体层面,并倡导员工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知识型管理的理念,即在新经济环境下,要充分发掘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并有效改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环境,创建系统高效的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另外,企业还要关注该群体的特殊性,研究并满足管理对象的需求,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益性,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二是,要树立柔性管理的理念,柔性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活力,并增加运营的灵活性,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快速调整的机制之上,此外,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调整情况,对自身的适应性、创新性及反应能力作出优化;三是,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发展渠道,在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2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新经济时代使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信息总量也实现了有效扩容,为了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员工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企业人才优势的建立,一方面依赖于引入综合素养较高的知识型员工;另一方面则依赖于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为获取综合素养较高的知识型员工,企业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将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优的员工纳入考察与培养范畴,充分发挥外部人才优势。另外,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也能够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增值。为此,一是,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积极的投入多样化资源,支持内部培训体系建设,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新经济环境下发现、分析与处理问题的专业能力,还应包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增强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思想认知;二是,企业内部员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组织,倡导员工在工作中持续性学习,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更多地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2.3确立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

当前,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成为企业取得未来优势的关键。为保证人才的有效供给,企业必须制定与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为此,首先,企业要根据总体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级,可以以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分别制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规划与安排,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企业要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任用,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效用,做到人尽其才,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作出成绩;最后,企业应增强人员配置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即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时,企业要主动进行人力资规划调整,并拟定相应的策略,从计划、程序及预期结果等方面进行规范,以提升人力资源的作用力。

2.4建立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不同的经济实用价值,且认为物质资本的价值要高于人力资本。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两种资本的认知发生改变,人力资本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促进企业持续性获益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物质资本属于被动性资本,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主动性资本,这决定了这两种资本形式的不同形态。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价值,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为现实所需。为此,一是,要逐步完善实物资产激励,通过增加薪资报酬、津贴、奖金、福利及其他各类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等,对企业内部员工形成有效吸引力;二是,给予内部员工适当的权力,增加管理的幅度,让员工感受到精神型激励的特有作用;三是,培育企业文化和精神,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并通过强化思想认知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团队精神和内部忠诚。另外,企业要通过法律、制度及规章等手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监督,以减少存在的内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赵飞.新经济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J].经济师,(9).

[2]彭立新.新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J].中外企业家,(27).

10.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十

2012年11月21日 15:35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2期 作者:庄玲秀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对象发生了变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求企业管理者更新观念,进行管理创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和行为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高企业实施战略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一系列新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新生代农民工、Y一代崛起、“刘易斯”拐点、员工结构的变化。为人力资源管理赋予了“以人为本”全新的内涵;e--HR、ERP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沟通平台,迫切要求人力资源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及时升级转换;“风战争”、“雾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面对的是知识与网络化环境。需要从根本上重构赢利模式,提升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构造起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环境,使企业在21世纪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人力资本,已成为克敌制胜的核心竞争力;转型,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部门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传播人力治理技术,担当起员工群体的沟通、宣传和倡议者角色,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一、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取代物质资本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与重要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企业治理最终就是人力治理”,这是美国企业管理先驱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名言。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全球领先企业纷纷推进人力资源转型,强调人力资源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塑造和深化,能够对企业运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有效地把人力资源角色重新定位于专业中心、业务伙伴和共享服务,成为人力资源转型的关键。作为CEO战略伙伴和直线经理的策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时时关注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聚焦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结合市场和企业本身实际,通过剖析企业内部动力的合成,对绩效成果给予准确判断,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将团队成员的激情点燃,让每一个人对企业高度热爱,让每一个岗位都有科学规范,让所有部门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协同作战,让整个企业肌体健康和谐高效运转。

在企业中,人本管理中的“人”指的就是企业员工。也有国外学者曾指出:管理不是管物,而是开发人才。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从满足企业员工作为劳动者的需要出发,以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高和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诺基亚提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包舍了“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市场竞争思维”。因此,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社会个体由于个人条件各不相同,需求的层次也不相同,但受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活动中,要充分尊重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企关键词:知识经济,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 业对人的重视与尊重,企业要建立真正地能够落到实处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让这种文化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使人成为企业的主角,特别是大型企业,尤为如此。要打破官僚体制的企业文化,引入人力资源的竞争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制度。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次才能得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转变才能实现。

二、心理契约在劳资关系中的作用

心理契约是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最早提出的,它的定义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是组织与个人双方彼此要付出什么同时又期望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它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的隐形的契约,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越高,心理契约越牢固,对企业就有比较深厚的忠诚感和依赖感,工作投入且关心企业及所在部门的整体利益;反之,心理契约就比较脆弱,对企业没有什么感情,员工在工作时不认真负责,不积极主动,也不关心企业利益,在企业危难的时候往往是“树倒猢狲散”,而不是同心协力,共闯难关。因此,心理契约是员工在企业中各种行为的基础。了解心理契约,就能对员工的行为做出台理的预测。

心理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感情契约,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围的一种无形的手段,与制度契约相比,心理契约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了企业管理效果与经营效率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制度契约的成本。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埃德加·沙因(E·H·Schein)指出,尽管心理契约是内隐的,但它却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正式的经济契约不可能涉及雇佣关系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约可以填补经济契约留下的空白。心理契约的暗含条款能够弥补雇佣关系中正式文本规定的一些不足,降低员工与企业双方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个人与企业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同时,在心理契约构建和维护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变量。除了要正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问题,而企业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感受问题,也是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内容。

心理契约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实现员工对组织较强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高度投入,进而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心理契约同经济契约相比。主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定量比较困难,一般只能进行定性或简单的定量研究;变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契约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进行必要的维护。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者要正视它的存在和影响,让无形的心理契约变成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的有力工具。

三、转变思想,突出战略地位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不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首先是对人力资源定位的不科学、不准确。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更多地将人视为一种成本,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应当更多地强调人力作为资源而不是成本;其次,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人事管理不能够以市场为基础,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严重浪费;第三是人力资源组织模式落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基于权力驱动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比较刚性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强制性和命令性的,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于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表现为专业性不强,没有一套专门的完整的体制和规范;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才短缺、结构单一。

因此,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必须首先从体制上进行变革,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以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一个员工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也就是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员工的需要,并将每个员工视为有价值的人,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是要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影响力,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优秀的管理技能,与员工关系也不再是领导与命令,而是协作和共同参与。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经理。再者就是要招聘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优秀人才、有效培训开发人才等。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更重要的是将员工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只有这种思想深入贯穿于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只有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更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因而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将其纳入企业战略的范畴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著作中提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强调要不断深入学习并加深个人的愿景,超越过去,超越自我,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励组织成员,通过“深度汇谈”寻找有碍于学习的因素,培养组织形成系统观察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培育集体的学习能力,将这种学习优势转化为创新能力,并形成核心能力。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所指出的: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使员工在这个组织里获得成长。战斗力更强,生产效率更高,从而使整个组织的能力随之增强。

创建学习型企业,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团队的知识、技术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要以强化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为手段,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以现代管理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为重点,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分析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掌握每个员工的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并根据企业整体和具体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训、学习计划,不断完善企业教育体系,创造出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及相应的激励体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

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高级人才和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促进全体员工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水平。提供有利于开展学习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营造求知好学的氛围,促进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拓展和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的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

在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组织中的团队精神至上,知识共享成为人人都遵循的价值观。在知识的共享过程中,企业成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加快知识的传输。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促进组织成员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形成集体学习的文化氛围。建设以知识为核心,鼓励学习、鼓励知识交流与分享以及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正所谓一流的企业源于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效益源于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源于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员工源于一流的学习型组织。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需要学会如何相处,寻求合作的新形式,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的和谐。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在21世纪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更新管理观念,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及企业发展现状,积极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打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兴盛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的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规划.大众商务(财经版),2011年(4)

2.李恩平,党盛豇.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2010(8)

3.单文娟心理契约在员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12)

4.张菊霞.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1)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11.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新范式 篇十一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经济管理;新范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我国市场的自由度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企业也都致力于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的推动,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来实现企业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快,而且逐渐实现全球化发展,企业要想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认清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组织机构不合理

纵观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可知,一些企业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企业对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的建设不重视,使得企业只有管理的空架子,而缺乏实际管理的建树。部分企业管理组织虽然对组织机构的划分比较明确,但是却存在严重的组织臃肿的状况,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人浮于事。由此可见,无论企业结构简单还是臃肿都会造成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从而制约着企业的经济发展。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虽然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逐渐转变为生产管理模式,但是其管理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惯性的缓冲下,管理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管理效率降低。通过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分析可知,多数企业仍然以产品作为企业的发展中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产品的生产上,没有树立起品牌意识,对产品的质量追踪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等都比较忽视,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经济管理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建立起了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通过对这些制度的分析可知,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多数都是对其它行业或者国外企业管理制度的生搬硬套,与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实用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使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势难以有效的发挥,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进展。

二、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机制

在传统的组织理论结构中,组织机制的高效性需要刚性的结构来支撑,所以企业领导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组织的稳定性。虽然这种理念下构建的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严密性、系统性以及层次性都比较强,但是其在信息的传递、部门协作以及思想维系等方面却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这种组织结构过于刻板,缺乏应用的灵活性。新常态下,这种组织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面临着被淘汰的形式。现代的企业结构不应该仅有刚性的功能,同时还有柔性化的管理作用。柔性化的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用感情来维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即对纵向管理进行压缩,从而提升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效率。

2.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目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比较严重,创新经济管理的落实需要以管理理念的转变为依托。围绕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创建和谐的经济管理氛围,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也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要树立科学正确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树立起危机意识,从而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3.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规模、资金、技术方面的竞争,人才竞争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并使这些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要在全国范围的高校内招聘一些综合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储备人才,并对人才的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使企业的人才能够得到梯度性的发展,为企业的长效发展储备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企业组织机制不合理,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经济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其优势。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常态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需要从企业的经济管理入手,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组织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潇潇.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探讨[J].经贸实践,2015(8):70-70.

[2]魯钰莹.刍议新常态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路径建设[J].当代经济,2015(16):92-93.

[3]贾春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7):15-15.

12.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十二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经济将极大地影响各国综合国力,对各国的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而言,新经济也将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新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对于企业适应环境、迎接挑战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经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

新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经济的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

1、理财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即理财环境,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企业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更多地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主要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这些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新经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假设的动摇

新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传统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完全竞争假设的适应性和存在基础发生了动摇,因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必然要进行变革和创新。现行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以下基本的基础上的: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假设、技术不变假设、资源稀缺性假设、边际收益率递减假设。在新经济时代,以上假设与社会实际相去甚远,失去其存在的合理基础。

3、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叭例如,我们在预计一个投资项目的报酬时,不可能十分精确,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些事情的未来发展我们事先不得而知,例如价格、销量、成本等都可能发生我们预想不到并且无法控制的变化,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它使企业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在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

新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经济越发展,簿记越重要”。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新经济时代的特点,进行适应新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向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形势,主动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必须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改善财务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价值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创新,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质的飞跃。

1、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新经济是高风险的经济。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把风险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目标,使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的放矢;二是要从制度上进行治理,消除制度缺陷带来的财务风险;三是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从技术上防范财务风险;第四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实时处理系统,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就可以按程序进行处理,使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化。

2、加强和改善无形资产管理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和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

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己经不容忽视,它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以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所以,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这就要求企业调整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的建设

新经济是信息经济,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基础建设的进程。信息化不仅仅是实现电算化和网络化,还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提高财务文件的信息含量等,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有一个质的提高。

三、结论

经济的出现,对于每一个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只有创新,才能够使一个企业迎接挑战。创新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很多方面都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完善。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就是基于此探讨新经济发展的对财务管理的挑战,提出在财务管理领域应该进行的创新方向,为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提供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秀峰,张春兰. 试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 8: 10

[2]、明文聿,徐莉芹.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16-18

[3]、李光.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刍议[J]. 商业研究. 2007, (365): 150-152

[4]、赵学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07(9):17-19

13.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十三

(2)对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得企业守法成本能够降低,在循环经济上,我国的法律还是比较多的,但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所以,对于法律体系,要从操作性、权威性与执行力度上进行加强,进而让企业对法律责任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将守法成本减少。

(3)在企业当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循环经济氛围,这样也能够将循环经济成本降低,这需企业的自律以及法律与制度的约束,与此同时,还要将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观给塑造好,将企业的绿色消费理念给培养好,这样才能保证顺利的推进和进一步的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生产资料的质量和价格对此,实现生产成本有效管理

在以往乃至目前的一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在原材料的购买上,选择哪一种可以达到最大的性价比,这需照最新的市场经济变化进行改变,在生产岗位上,在有必要的前提下,能够取消一些没有什么作用夫人职位。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要综合的考虑可能会对工程造成停滞的情况,如天气因素,对于这类情况的处理能力,管理人员是必须要具备的,在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减少支出,节约成本,将工期缩短。总之,对可抗拒因素以及客观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将更优方案选出。生产成本能够采用零基预测分析法,即为以零为基础,对以前成本情况不进行考虑,只将影响现今和将来的成本的有关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对可能的成本水平进行考虑,同时将目标成本给预测出来,这样和实际会更佳的吻合。

14.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十四

在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下,财务行为实际上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网络,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将个人和团体的财务行为都归入到财务工作中,在整个网络内的人员都要监理非常强的大局观和整体观,在实际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保证企业和集体的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将企业的概预算管理放在三个维度上去执行,将三个维度的管理工作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得三者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从而也使得企业的概预算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价值的联动增长。

2.2重视个体、团体和企业预算管理的博弈

传统的经济社会学实际上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博弈,但是社会经济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当前更加重视的是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将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概预算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概预算工作在机体权力中的制约和纵向配置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远的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将个人成员退出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也更好的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社会责任的压力是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承担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压力,实际上,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社会会给其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企业运行或者是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无形的资产变得更加有形化和物质化。

2.3改进企业预算管理的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经常会打乱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否定现有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应将完美实现计划,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随机应变,充分发挥预算控制能力作为关键要素,加以执行。

3结论

15.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十五

1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意义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调节、整合的手段,这样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企业管理有很多方面的改革,应该根据企业特有的生产模式、办公环境、经营特性等进行改革。总体来说,企业的改革都大同小异,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改革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一样的,都是出于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二是企业管理改革的经济背景都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体系变得越来越整体,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双刃剑;三是电子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会涉及互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资源可以共享。企业管理在新经济形势下需要改革,而改革的原则是求同存异,走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特色之路。

2 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企业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更有来自国内的竞争,管理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其建立时间长、规模大、生产技术也比较先进,但是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生产,导致企业效率逐年减低,走下坡路。比如石油资源生产企业,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企业是一个大型企业,是每一个城市得以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以石油企业为例子,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组织机构规划不够明确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很好地管理,对所属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分工不够明确。正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够全面,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不协调,以至于拖慢公司的发展脚步,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浪费和工资发放不合理。

2.2 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制度没有参考标准,对员工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这严重地打乱了企业的运转秩序。企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利益进行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严重消退,员工没有努力的动力,公司的生产力大大降低。

2.3 企业目标的确立不够明确

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济目标,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的石油公司是一个大的企业,石油单位的工作人员多,岗位复杂,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公司的发展将寸步难行。利益是企业的核心,但是核心之外企业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无法将企业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结合,企业只追求利润就会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更不要谈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2.4 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重视

现代大部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陈旧,思想也不够先进,对待很多问题都是遵循一贯的套路。再加上企业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整个企业中,经济管理没有准确的定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企业无法正常地运转。此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素质,他们的素质将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经济问题。由于在行政管理部门的都是老员工,缺乏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到各个大学里发掘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

3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利益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得以体现的灵魂人物,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在适时的改革创新过后,新的体制要想顺利地实施,员工是关键,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员工的需求,企业要尽量地满足,不可以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打压。对于新的员工,更不能打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老员工刁难新员工是常有的问题。毕竟刚走出社会的大学生正是发挥才干的时候,也是最富有热情的时候。如果在大学生刚踏入公司的时候,就打压大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就算他们以后留在了公司,对公司投入的热情也不会很高,积极性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消退。企业偶尔发放福利,还可以增加办公室的乐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繁荣。

3.2 企业内部的成本额度控制

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利润空间,还应该节约企业内部的预算成本,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成本合理利用,不浪费公司的一分预算。企业的采购、销售、出差,如果不合理地控制成本,就会造成公司的成本超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整的、确实可行的制度,运用信息技术的控制,减少成本的支出,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3.3 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是主要手段,公司的制度需要创新,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那么企业在管理方面就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管理的观念是企业有所行动的前提,各个岗位的员工如果都能转变观念,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地说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具备危机意识和战略意识,管理的观念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是都应具备相同的管理理念,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4 财务信息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比如远程系统,可以远程地查询财务和审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先进技术使财务管理更加严谨,减少成本流失,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率管理。

4 结论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加强企业的管理措施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员工对待管理创新和改革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能源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尤其是石油投资单位,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就要把握自身的优劣势,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整体结构,转变运营方式。管理是企业不变的原则,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大难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兴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公司的创立在现代既是把握了时机,也是面临挑战的时期。文章通过分析了新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的重视,借鉴了国内外企业的管理文化,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希望对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有效途径,新经济形势

参考文献

[1]宋旭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12(7).

[2]周湘云.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对外贸易,2012(6).

上一篇:IT部人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与高山有关的歇后语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