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2024-10-22

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共16篇)

1.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上期)

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五一班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学会自我保护

一、背景分析

一起溺水事件——课题的产生

去年九月,当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时,又一位同学却永远地远离了我们,他就是游伟,因为游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救能力,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还是去年,一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因轻信他人导致被挟持„„同学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对于如何保护自己非常茫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就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只有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明朗的心智才能更好地生存。面对这些,我们充满了忧虑,更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萦绕心头。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很简单,磨砺他们的不仅仅是学业,更是伴随成长的情绪自我管理、健康成长的自助意识和面对意外伤害的安全自救能力。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遇到暴力侵犯时,该怎么办?当我焦虑时怎么办„„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学会从容应付,增强和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理危险的本领,帮助学生从稚嫩到成熟,从单薄到宽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因此便产生了以“学会自我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健康、安全意识,获取一些基本的预防、处理方法,增强自助自救的能力。同时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自我保护为核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自我保护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

三、活动目标

1、认知和技能:

(1)通过活动学习食品、人体、药品、疾病等知识,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学会对水、火、电、刀具、煤气的正确使用,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2)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儿童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品质。

四、活动实施

本活动分六个阶段进行:课题准备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题总结阶段、课题成果展示阶段、活动评价阶段、活动延伸阶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活动时间:2课时

2、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确立总课题。

(2)教师以凝重的语调讲述暑假一位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惨事件?使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会自我保护”。(3)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

从学校大部分学生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校车的实际出发,从最接近学生的安全隐患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产生以下子课题,并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A饮食安全:调查绿色食品的有关知识,以及中毒的处理。B交通安全:了解交通常识,知道怎样正确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出租车。C用电安全:了解电的有关知识,触电的危害性和方法,学习一些触电救护的基本技能。

D预防传染病:认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以及怎样用药。E危急关头的安全:搜集相关案例,提高警惕性,掌握下列几种情况的自救自护措施:小偷撬门扭锁你独自在家,遇到敲诈勒索和暴力伤害,看见偷窃行为和行骗行为。

F运动安全:了解在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G网络安全:研究使用聊天工具时的安全,小学生进网吧和游戏房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绝网友的非分要求。

H心理健康:搜集一些调整情绪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和书籍。(4)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A、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以及调查形式。(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5)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6)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的培训。A、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B、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比如摄像机、录音笔、理论资料等。C、进行调查前的培训指导,学习采访记录技巧、如何制作幻灯片、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填写表格纪录、如何完成成果的反映形式。采访调查表

被采访者: 单位: 联系电话: 采访者: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预设问题 采访问题 采访记录 采访后记 学会自我保护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我们预期的成果和表达形式

1、调查报告、论文„„

2、文字、图像、图片漫画„„

3、小品、救护演示、知识竞赛„„

4、展示课件或网页、资料专刊„„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活动时间:课外1—2周

2、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3、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活动:按预定的方案走访超市、蔬菜基地,采访派出所、体育馆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2)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电视影像资源和校本材料《生活指导用书》等,获得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1、活动时间: 2——3课时

2、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3)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第四阶段 课题成果展示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 1课时

2、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2)各小组汇报,分享成果。饮食安全 交流形式

①剪贴文集:图文结合介绍绿色食品的概念、标志。

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权威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上访的太阳,下方的叶片,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思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②采访录音:天然食品是绿色食品吗?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一样吗?请听我们小组对申港东枝蔬菜基地负责人的采访录音。③表演小品:以一小孩吃了隔夜的食物引起中毒为缘由,处理方法先是喝些温开水,尽量将吃进去的东西吐掉,接着打120呼救电话,电话中要告知谁受伤,受伤程度,居住的具体位置。交通安全 汇报形式

① 知识竞赛:要求把基本的交通知识、《交通安全法》的有关知识,设计成一道道判断选择题,以抢答必答的形式进行。

②观看录像:把拍摄到的学生几种不良行走、骑自行车和乘车行为给同学们观看,请学生辨

析,指出不当之处。(乘车情景:不排队上下车、在车厢内追逐打闹、把手头伸出车外、不拉扶手、车没有停稳就下车等 骑车情景有:并排行使、车速太快、骑车是拉手搭背、骑车带人、脱手骑车、跟在机动车后骑车、闯红灯、乡间小路转弯不打手势等 走路情景: 跨越护栏、一边走路一边聊天、不留心马路上的意外障碍、不靠右边走等)用电安全 交流形式

① 知识讲座:把电和触电的有关知识,以及对人体的伤害由一名学生扮演成小博士向同学 们进行介绍。

② 课件演示:把拍摄到的一些不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画面和供电局的《关于触电防护》宣

传版面制作成课件向同学们演示。

③ 模拟演习:一是如何换灯泡,二是用仿真橡皮人进行触电救护。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

学会不能用手接触灯口内的金属片,不能用湿手巾擦拭灯泡。有人触电不能贸然伸手去拉中电者,应该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用木棍等挑开电线,然后打110或119等急救电话。运动安全 汇报形式

①图画讲解:出示人体关节图,了解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 ②观看录像:在运动中,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请听一听体育馆的几位教练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录像内容主要有: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出现扭伤挫伤怎么办;在运动中一不小心被硬物擦伤划伤扎伤仿生流血不止怎么办;游泳时耳朵进水或小虫钻进耳朵、飞入眼睛时该怎么处置? 预防传染病 汇报形式

① 课件演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可以吃食一份小组同学制定的健 身计划。

② 模拟用药:首先出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奎诺酮类四大类药品,告诉学生不能够用,一是氨基糖苷类。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二是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其霉素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对儿童肝脏损伤大,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三是氯霉素类。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使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四是奎诺酮类药。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普及的药物,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接着拿出再林颗粒冲剂,宣读说明书,请学生算算一个80斤重的学生一顿吃几包。网络安全 汇报形式

①漫画连环画:把保护家庭的通讯隐私,使用聊天工具时的安全,小学生进网吧会受到哪些伤害,如何拒绝网友的非分要求这些知识点制作成漫画连环画通过多媒体演示。

②酷站漫游:推荐绿色网站,http://.com 第五阶段 活动评价阶段

结合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成果,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步骤,给每个小组和个人评定等级。(附小组和个人评价表)课题小组成绩评价标准

(一)课题名称: 组长: 小组成员: 指标 权重 评价要素 分项权重 评价分值 分项成绩 开题 2分

1、选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

2、课题计划(内容、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表述等)1 过程 5分

3、小组成员出勤率 0.5

4、活动记录的完整、及时 1

5、活动记录的真实 1

6、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1

7、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率 1

8、材料的规范与完整性 0.5 结果 3分

9、研究成果(成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创新水平、成果表达形式与内容)1.5

10、现场答辩(全员参与情况、语言表达、仪态仪表、应答能力)1

11、其他收获与体会 0.5 满分 10 课题组成绩

评价标准

(二)(学生自评部分)评价要素 分项权重 分项成绩

1、主动组织和参与活动,表现积极。2

2、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 向大家展示。2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

5、通过实践活动,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2 合计

你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第六阶段 活动延伸阶段

1、给自己课题组的内容出好自我保护小报和《小学生平安100分》的小册子,在校内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全常识和急救常识。

2、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自我保护措施。

3、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大网吧整治力度》的倡议。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案

(下期)

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五一班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寻错行动”

一、课题说明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 如何通过课堂集中学习来让学生知道开展此类活动的步骤及要求, 以便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课外实施活动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再加上学生中写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难以纠正,这与学生被动接受订正有关。为此我特意选取一个小角度 ——“寻错行动”入手。这个课题可以集中在课堂实施,也可以延伸到社会上甚至可以延伸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研究的空间可谓不小。通过此课题教师能教给 学生一些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引起学生对写错别字的重视。这个题目小, 学生易操作,兴趣容易被调动,方法易被掌握,能引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路上迈开坚实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学习, 激起学生对错别字的重视明白写错别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写好字,写对字形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活动于无形中告诉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3、课题介绍通过一系列找错别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养成重视写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质疑,发现,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和方法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具体语境运用正确字词,练就一双发现“错别字”的火眼金睛。

2.学会辨识不同语境下的字词的运用区别。3.掌握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在调查访问素材分析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方面的能力。使整个活动既能完成共性的任务,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团结合作精神。4.通过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每一个汉字皆有不同含义不能写错别字。

2.引导学生明白汉字的丰富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者特征分析有影响的因素。)五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综合性学习, 对其既陌生又熟悉, 熟悉是因为之前接触过简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陌生是现在要接触的是怎么把整个活动开展下去。做为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同伴间的合作力量大,对社会实践怀有很浓的兴趣。他们的求知欲,思维开始活跃了,他们善于追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来达成这一目标)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其实与生活密切相联系。要能重视对写对字写好字的重视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字词。知道每个字词皆有其特定含义不可随便乱用。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展览交流、上网浏览等活动来达到目标。内容包括学生自己和同学的作业本、广告用语,各种身边的标语招牌等。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浏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最终成果将以采访笔记,问卷分析,倡议书(一封公开信),手抄报,调查报告等方式展现。

六、资源准备 1.相关的学习网站

2.评价量规。周围泛有资源:实地考察(大街小巷,校园) 访问相关人物。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各自的作业本,笔,纸,相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 动员和培训(初步认 题介绍)1.认真听课

2.积极思考,讨论答疑。激发兴趣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师讲述亲身感受激发理解研究性学习想法学生活动的兴趣的研究方法。)提出和选择课题向学生提出当前存在的写错别字的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明白错别字的“流行”范围很广,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写错别字的严重后果, 由此引导学生讨论, 形成子课题。教师要进行分组指导成立课题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结合范例引导学生学写活动计划。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各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组的特点写好活动计划

1.指导研究方法指导解决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主要要通过在学校内开展调查完成)2.指导活动心得体会的撰写方法: 及时撰写,真实反映。3.指导填写小组活动体会或小评论。

4.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 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 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1.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展示成果。2.学生自评 3.小组成员互评 4.小组之间互评

5.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不写错别字。(教师要总结本次活动全面情况, 师随时予以点评,要以描述性,过程性评价为主。)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 广告零距离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激发学习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个月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

2.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二

一、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1. 初期开展活动的要领

生物兴趣小组成立之前, 一定要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挑选骨干精英来组建, 相当于第一梯队。当核心成员组队完成后, 就可以开展活动了。刚开始时, 教师一定要跟进指挥, 活动内容一定要选择比较简单, 又容易出成果的项目。如结合元旦制作贺卡、开展叶脉书签制作、蜡叶标本制作活动, 通过展示交流, 扩大兴趣小组的影响力。此阶段我们并非搞精英教育, 而是打品牌, 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做准备。

2. 活动中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教学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活动,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 就给了同学们比较宽泛的留白。整个实验从取材、预设、自变量设定和控制、取样、对比组设置, 甚至所需的条件都可以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意见, 有的同学试着用吐出的唾液, 而不用无菌棉球提取的纯净唾液。在实验过程及其讨论总结时, 我根据实验情景引导和参与对学生探究的质疑和提升。

3. 中后期对小组的管理

学生做实验时, 要合理把握“放”的度, 进行必要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因为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当有更多同学想参与时, 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 即使同一个班级, 也不能只设立一个组, 分成几个小组, 让骨干学生担任小组长, 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班级、年段中营造人人搞活动, 人人有收获的良好活动氛围, 最终实现新课程的首要目标。

二、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个重要目标。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为生物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好平台, 才能有更丰硕的成果, 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 活动的过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因地、因人制宜

生物学课外活动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例如我以前在山区任教, 就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一个兴趣小组开展《关于巨尾桉生长对土壤水分和肥力的影响》的调查与探究实验, 活动的小论文还获得市级二等奖。现在在城区任教, 学生的总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城区学生对于动植物的认识程度并不比山区的孩子高。因此, 在城区学生中开展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小活动, 往往会带来一片惊讶。对此, 我开展了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 当种子萌发后, 又充分利用资源, 用纯水与土壤浸出液来培育幼苗, 同时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 根据季节变化, 而不是教学进度开展活动

万物的繁衍生息都有其规律。作为生物兴趣小组, 在时间、经验、设备等方面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因此必须用最有效的条件来为课外活动服务。例如关于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教学计划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课, 下学期的开学一般都是在农历正月, 而漳州地区家蚕的孵化期一般在农历三、四月份。对于家蚕的养殖, 可以在七年级或八年级下学期的农历三、四月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养蚕活动, 然后以阶段性的成果 (四个生长发育期) 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交流。

三、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的小小成功, 都将是极大的乐趣。

日新月异生物科技成果无时不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意无意听说很多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简单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学新成果, 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

还可以举办自己的成果展览会, 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 又能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如我参与的县级研究课题《生物课外探究活动》课题组在结题阶段, 把学生调查到的校园绿化树种拍成照片, 汇成两本相册, 在学生中展览, 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既让学生懂得了身边的植物名称, 又进行了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 这个课题在县教育部门专家组组织的课题结题评审会上被评为了县优秀课题。

3.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生物教学;优化学习;活动

可以说,在所有的中考科目中,生物的课时是最少的,一周只有两节课,在中考中占的分值也比较少,学生不够重视;并且生物课总是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是下午,学生上课状态较差,上课时往往会心不在焉,把生物课当成是放松课、休息课。我很是苦恼,精心准备的课,时常败了兴致。生物课本身涉及很多人体生理知识,我尝试着利用这些知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状态。

一、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教师本人应该是精神饱满,处于兴奋状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调动课堂。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鼓舞,兴致勃勃,如果激励或挑战不够,就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产生参与热情,自然就会因无趣或厌烦而精神分散,甚至睡觉。

例如,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学习中会涉及大量的举例。如果学生状态低迷,此时让单个学生描述与传染病相关的感受和经历,他就会感觉很被动,认为自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是件很倒霉的事情,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时可以设计全员参与的游戏。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卡片,其中仅有2~3个学生的卡片上做了不明显的标记来代表“传染源”,要求每个学生在3分钟之内找到其他5个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上签名。在所有的学生签完名后,教师公布卡片上的标记代表的含义,并请持此卡片的学生站到讲台上,让被他们签名以及给他们签名的学生都起立,进行第一轮计数。然后请第一轮起立的学生也站到讲台上,让台下被他们以及给他们签名的学生起立,进行第二轮计数。以此类推,若以签名方式代表“传播途径”,在进行几轮后,绝大多数就都被“传染”了。这样,不仅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体验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通过交流感受和分析,学生还能自己得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当然,教师还可以以此游戏进行进一步的提问和引导。

二、通过短时间的健脑活动调整学生的状态

有关资料表明,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能维持15分钟,要让学生整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不可能的,而学生处在疲惫、紧张的状态下以及产生的消极抵触情绪都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生物课的优势在于本身就向学生介绍人体生理知识和健康常识,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调整。

1.舒展运动——缓解紧张和疲劳

例如,呼吸系统相关知识比较枯燥,当学生状态欠佳的时候,可带领学生做几次深呼吸,向学生讲解,大脑需要氧,缺氧的大脑能量不够,不利于思维。同时,在讲解呼吸运动原理时,可以请学生将双手放在两肋的位置,体会呼气和吸气时肋骨的运动,加深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时胸廓体积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前,带领学生给相关器官以有效刺激,增强血液循环,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暗示。如,上课前引导学生用手轻轻叩击头部、眼眶、揉揉耳朵耳廓、伸伸手指,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教师可以用语言加以引导、营造轻松的气氛:这节课我们要充分运用大脑,仔细观察,细心聆听,让我们把这些器官都跳动起来,给他们充充电吧。这种方法,在下午的课程开始时使用,效果会更佳。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疲劳。

2.催化运动——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

例如,对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進行“反射”一节内容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反射活动的完成是离不开反射弧的,所以要重点讲解清楚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区别。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讲解,教师可以组织每两人一组完成膝跳反射活动。每人做两次,先做放松状态的,再做有准备的。请学生根据实验情况,结合课件上反射弧的模式图进行仔细分析,使学生对自己身上的反射活动有比较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举出学生熟悉的多种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让学生自己分析。此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充分理解反射的发生过程,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3.交叉运动——协调左右脑,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例如,在讲神经调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应灵敏度的测试,用不同的信号刺激不同的器官,让学生作出反应。此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讲到大脑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左右脑分别控制对侧肢体,由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由不同的大脑半球主控,因此交叉运动可以很好地促进这两种思维形式的结合,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如,左右肢体的交替运动、双手在空中画“8”字、两个人的双手同步运动等。这也可以在教学中,特别是观察实验归纳原理之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前进行。

当然,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首先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教师积极的态度可以影响学生,在教学内容充实而紧张的生物课堂上,当教师引导学生用少量时间调整状态,帮他们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领悟到在面临障碍时应积极调整身心状态,并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克服困难,最终跨越障碍。

4.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四

袁东哲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外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

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每月两次学生课外活动

参加人员:部分物理教师及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

四、程序:第一阶段通过操作、观察书中试验,分析试验失败原因。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做好总结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推广实施

案例:

(一)物理的实验很多,往往因实验前疏于考虑,试验中重视不足,导致实验的失败率很高,不妨将“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为课外探究的话题.“水的沸腾”实验简单易做,然而实验课上,接近下课时都不能达到水的沸点,有的小组水的温度超出沸点,仍不出现沸腾现象;以探究实验失败为话题:

(1)成功的小组、失败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探究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构成猜想于假设”

(2)选择实验、查阅、询问中某种途径,收集证据,验证“猜想于假设”的正确性。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方法、过程、操作、结果的分析、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在探究中学到物理知识,增进探究能力,培养实践意识,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为切入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生活中含有很多的物理知识,物理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家庭生活实践为探究学习的切口,不仅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且能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在“水的沸腾实验失败现象中”,又提出新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有生么关系?以“高压锅”为话题提出课外探究的任务:“水的沸点变化与高压锅”

(1)实际使用“高压锅”,煮饭或烧菜一次。

(2)观察高压锅,阅读说明书,弄清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使用注意点。

成果:阶段总结报告

《探究:水的沸腾》教案设计

袁东哲

教材分析:

《探究水的沸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沸腾现象引入,问学生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猜想,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特征,知道沸腾是剧烈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纸锅烧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仍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使用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的技能和探究能力。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相互评价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是物理课程总目标之一。《探究水的沸腾》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和体会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的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吸热。

2.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勇于探究、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茶,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怎样?

学生相互议论:“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水沸腾时,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继续上升呗。”“不,有资料介绍,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为什么?”

一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老师还没说完,就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直观现象、有猜想、有资料上找出的答案、有质疑。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敢于质疑有关资料上介绍的现象。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 继续加热,水温究竟是否变化? 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板书:探究水的沸腾。)

二、分组实验探究。1.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学生A:用煤炉加热水壶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学生B: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研究水的沸腾现象。学生C:煤炉加热钢精锅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现象,用温度计测水温。学生D: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学生踊跃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可以观察到部分或全部的沸腾现象,为了保证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建议同学们采用学生D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 2.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师: 实验台上准备了学生D的方案的器材,大家先不要动手。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具体、责任到人;装水、加热、测量温度、观察现象、记录、交流发言等要明确。分工完毕的小组,组长到黑板上写出组号,再开始实验。实验时间为10分钟。完成实验的小组里负责交流发言的同学,在本组号后面简要写出观察现象。实验中要注意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有条不紊,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3.分组实验。

全班学生分为14个小组,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检查落实了8个小组的分工情况,指导了5个小组的实验,并对其他小组进行巡视。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有的小组采用250ml的小烧杯。有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水面稍高于温度计液泡。有的采用温水加热,有的在烧杯口盖上一块硬纸板。学生们真是开动了脑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8分钟后,第二组在报告单上写道: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剧烈汽化。水蒸气,白气。

第六组写道:沸腾前加热、温升,沸腾时,加热温度保持98℃不变(并附图说明)。第一组,第三组等等依次完成。并开始写报告单。10分钟实验时间到,还有5组仍在进行。4.汇报交流。

师:时间到。绝大多数实验组已经结束,建议没有完成的几组也听一听完成实验的同学的交流,再继续完成实验。

各组代表交流发言,第六组展示了绘制的图。【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师: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可以看出,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特征是: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第六组绘制的图像非常形象直观。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大家看书中几种液体的沸点表。请找出水、亚麻仁油、液态氧三种液体的沸点,并思考为什么油条是黄色的,而水饺煮不黄?为什么自然界氧以气态存在?

学生E:油的沸点比水高,所以水饺不黄,油条黄。

学生F:液态氧沸点是-183℃,所以自然界常温下氧以气态存在。学生G:水的沸点是100℃。我们测量为98℃,表上的数值应修改。

师:很好!E、F两同学用沸点知识解释了生活和自然界的两个现象,G 同学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对沸点表提出了质疑,精神可嘉。请同学们注意沸点表所注的条件:在标准大气压下。我们今天实验时大气压可能不是标准大气压,所以数据不同。

教师演示:烧瓶中的水停止加热,沸腾停止;用瓶塞塞住,倒过来,在瓶底浇冷水。观察现象。(水再次沸腾)

同学们很惊奇!为什么?谁知道?

学生:可能倒冷水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水沸腾了。师: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看阅读资料知道的。

师:很好。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学会多看科学资料了解科学知识。当然,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上网,读书等等。像今天所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课本上在九年级才详细讲述。但通过查资料今天有的同学就已经知道了。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课下同学们可用这个知识点分析解释为什么不同组的水的沸点不同。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质疑精神】 5.实验评估。

师:现在我们还回到本次实验上,请大家帮助继续进行实验的两个小组查找分析一下原因。学生H:可能是实验用水温度低。

学生I:可能是没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的水。学生J:可能是烧杯中被加热的水过多。学生K:可能是烧杯上没有加纸片盖。

继续实验的第三组组长发言:“谢谢同学们,我们组开始时确实忽略了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后来发觉,进行了调整,现在水已沸腾,看到了和同学们说的一样的现象。”

【师生交往互动互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新知,促进学习】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时间不允许我们现在尝试,请同学们整理器材,然后各小组把实验过程、现象、结果或图表写成实验报告,在班上讨论和交流。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并交流其中的道理。

【培养学生实验后整理器材的良好实验习惯以及整理实验报告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教材中“想想做做”-------纸锅烧水,课后反思

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附:实验报告单

探究:水的沸腾

日期:班级:组长: 组员及分工:

组装人:观察人:计时人: 记录人:总结汇报: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2、3、分析论证:

5.高一生物课外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的目的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应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联系起来。

二、活动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2.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中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三、活动的内容: 主题:生物与生活

1.徒手切片及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3.还原性糖的鉴定 4.蛋白质鉴定 5.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6.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

7.探究不同温度及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8.校园植物挂牌 9.泡菜制作

10.葡萄酒(果酒)制作

四、活动的措施:

1.生物课外活动实施的场所主要在校内。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为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每周安排一定时间。

2.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制作的标本、自酿的果酒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4.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

6.高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篇六

-----昝巨川

一、活动主题:体验光合作用,自制有像树叶书签

二、活动对象:高二班级

三、活动地点:课室

四、活动背景

生物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立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基础之上,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学生已学习过光合作用的知识,利用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六、活动内容

(一)实验材料

1、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

2、碘酒;

3、酒精、镊子、牙刷、薄膜、黑纸、彩色丝带、烧杯等

(二)书签制作过程

1、实验前两天,取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用黑纸包住1-2张叶片。

2、去掉黑纸。取一张有形状的黑纸放在叶上,叶底托一张黑纸,再用夹子将两片薄膜上下夹住叶片,使底片与叶片贴紧,阳光下晒3-4小时。

3、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叶片成白色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4、在漂洗过的叶片上均匀地滴上碘酒,3-5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碘酒,就可看到像已印在叶片上了。这是因为光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由于有形状的黑纸的遮挡,叶片各部分的光照强度不同,制造的淀粉多少不同,加碘酒后产生的蓝色就有深有浅,所以叶片就显出像了。如将此叶片晾干、压平,系上彩带就成为一张有像的树叶书签。

(三)评价

同学们之前互相给分评价。

七、预期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理论知识,体验书签制作的过程。

八、活动总结

7.生物教师如何引领研究性学习 篇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以其活泼、生动、富有感性, 日益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开展研究性学习, 无论对学校的办学质量, 还是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新的机遇。作为教师, 如何结合教学过程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既是一个难题, 也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 本人对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启发感性认识

我们现在做的研究性学习事实上就是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在过去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要求和约束过多的状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亲自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中收获相关的知识, 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终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生活实践中处处用到生物知识。例如, 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大分子不能透过后, 我提出:腌制糖醋蒜时, 为何糖可以进入细胞内部?讲根对矿物质元素吸收时, 我提出种菜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 施肥后要浇水?讲酶的特性时, 我提出为什么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要用温水?这样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蕴含在实际生活中, 而很多生活现象都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源于生活的内容, 能使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诉说自己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困惑。

事实证明, 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学习的这一特征, 积极、及时地予以引导,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收获了知识同时也对于生物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选题

选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探究非常关键, 我们生物教师要发挥自己在新课改下的角色, 即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来投入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选题。原则上来说, 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只是需要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或者建议及可, 具体需要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题, 还是要遵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的需求, 原则上来说, 要告知学生他们所选择课题的价值所在和可行性, 以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特别是细节, 怎样做可能效果会更好, 这样学生就会明确努力的方向, 也能够避免少走弯路, 容易出成果。

从我们生物学科的角度来说, 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自由选题,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潜在课题, 这样除了细心观察外, 平时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随身的笔记本, 随时记录下周围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当时的想法, 这样不断地积累, 到开展研究的时候, 可以选择的素材就会很丰富。

三、引导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 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创新思维更不例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有了问题, 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 大脑才能活跃起来, 创新思维才可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如在“细胞增殖”一节的教学中, 用引导式探究的方法学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象与鼠的对话图片, 象个体大是不是组成象的细胞大?引导学生提出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启发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然后进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通过类比实验推理得到: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 那么象的个体大应是细胞数量多。可见, 教师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做, 以开阔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四、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活动空间是有限的, 往往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则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支持。

实验法是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方法。但课题研究中的实验不同于学生平常按书本要求去做的实验, 所以, 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指导学生科学地设计好对照试验。如有这样一个课题组通过四种不同粒色 (红、黑、黄、白) 的玉米杂交实验, 研究相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他们在课本上学过的只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要设计出能同时验证四种性状显隐性关系的实验,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设计方案的初期, 学生感到混乱, 不知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有点顾此失彼。后来经过教师的点拨完善了方案, 实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五、指导总结报告

研究性学习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从认知上要进行总结归纳。要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确实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要撰写学习报告, 因为这是学生思想、个性、成果的一个表达方式:从问题的形式到选题;从制定研究方案到实施研究计划;从搜集资料到信息整合;从论文的拟稿、修改到最后成型, 都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总之,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符合新课改下学生主体的理念的,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 同时也能在无形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要立足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价值会更大, 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1) .

[3]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5) .

8.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八

2012-2013年度

一、指导思想

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生物兴趣、掌握生物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各种野外考察活动;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培育菊花新品种等。

活动方案

1、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这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个人活动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4.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

5.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局限,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的活动组织

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办法,按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自愿参加活动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积

极性。小组要有教师负责指导,并选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作正、副组长。参加小组应有连续性,可从初一到初三。

三、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课外活动的关键 开展课外活动,将碰到时间和经费问题,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活动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学、自习课、周末等空余时间,学生方面以自愿和兴趣为参加原则,教师择优组建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同时必须报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争得他们的支持和经济帮助。

9.学习雷锋活动方案 篇九

一、活动目的:

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我校感恩教育活动主题,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

二、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活动要求:

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学雷锋活动深入到每个班级,不流于形式。

四、活动时间:

2014年3月1日——31日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1、升旗仪式,政教处,德育组,团支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学习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倡议,开展学雷锋活动。

2、充分利用学校的版面、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各班围绕该“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主题出一期主题班报,团支部于3月14日前进行集中评比。

3、校园广播站播放学雷锋主题歌曲等,营造学雷锋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开展阶段

1、各班利用班会课举行“争当班级小雷锋”主题讨论会。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对自身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正,将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立足校园、立足身边,争做文明学生。

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

①日常生活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打架、不骂人、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破坏公物。

②学习生活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要树立“敢为人先”的信心,“不甘落后”的决心,带出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的成绩都有大的提高。倡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不仅是在学习上相互促

进,共同进步,也希望在生活和思想品德上互相影响共同提高,最终提升整个班集体、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3月底,各班级进行“学雷锋活动月”情况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于3月31日前上交学校团支部;学校将根据各班级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情况评选出“学雷锋先进班级”,每个班级推评1名“学雷锋先进个人”,学校集中进行表彰公示。表彰活动将和5月份的校园艺术活动表彰一同进行,学校团支部做好活动记录,将各班活动成绩计入班级考核当中。

10.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 地铁已经越来多的应用到城市中[1]。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 地铁列车的运行能占占城市电网的50%, 因此降低轨道交通运行能耗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目标。地铁系统的耗能占城市公用设施的较大比例, 列车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频繁的起动、制动过程, 这个过程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消耗和浪费, 因此如何在保证准点和舒适的前提下, 利用节能优化方案指导列车运行, 来降低列车能耗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Nag和Pal[2]通过对列车的站间运行时间和发车间隔进行研究, 最终调整时间来优化了时刻表。A.Nasri, M.Fekri Moghadam等人通过改进列车进出站的时间, 使列车能同步运行, 从而实现对再生制动能量的有效利用, 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得出结论。Gordon等[3]首次提出通过对列车牵引和制动顺序的控制, 来实现再生制动能量的转换和利用。G.Malavasi和F.Palleschi等人[4]提出了将再生制动与时刻表完美匹配达到最理想的清况这一概念, 但是这种模型在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中是无法实现的。而后Andres等通过调整列车的列车的牵引和制动时间来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P.Maite, F.Antonio等人实现了列车出站牵引加速和进站制动减速的时间同步模型, 设计了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 提高了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和时刻表的鲁棒性;陈勇等人[5]对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式进行了研究。石红国等运用遗传算法对列车运行过程进行优化[6], 优化运行时间表, 进行节能优化, 但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较弱, 而且有早熟收敛现象;Chen J.F.等通过优化列车停站时间来降低地铁运输系统能耗峰值[7], 但停车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人流量等其他因素会影响控制的效果。

因此, 通过调整列车的站间运行时间和发车时间间隔, 来提高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率。本文利用生物地理算法对停站时间增量表进行优化, 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更改列车的运行和停站时间, 使列车改变原有的时间运行方案运行, 使更多的列车在同一时间进出站, 以获得最小能耗, 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2 列车运行时间优化原理及模型

2.1 列车运行时间优化原理

如图1所示, 当列车B进站时, 列车制动刹车, 这时置于车底的电机会产生电能回馈到直流电网, 此时回馈到电网的电能被在同一时刻正在进行牵引运行的列车吸收利用, 若是不被利用, 那么就将这部分能量存储到储能元件 (比如超级电容) 中去, 这部分存储的能量可以为其他所需要的地方供能, 或者为以后列车的运行提供能量。若是这部分电量得不到存储, 那么这部分电能会被制动电阻吸收并且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掉, 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而当列车A出站时, 列车牵引加速运行, 电能从电网流到列车, 列车消耗这部分电能。因此如果同一时间内, 能使更多的列车同时进出站, 这样的话列车牵引启动的能耗就是制动列车刹车是产生并回馈到电网的电能, 因此这个能量相互吸收利用的过程就能减少整个地铁系统对城市电网能量的消耗[8,9]。

2.2 列车运行时间优化模型

为了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 在研究列车节能运行策略的同时, 也将时刻表的优化问题进行考虑, 将二者相结合运用一个双层模型建模, 设计一个整合算法优化列车驾驶策略的同时也对全局时刻表进行优化, 从而获得更好的节能策略。

因此, 要求消耗最小的能量, 对整体耗能控制的目标函数如下:

式中, E (Ti) 表示列车运行区间的总能耗, 单位为k W·h;Ti为第i辆列车运行的时间。

根据供电指标、能耗指标、容错率指标、运营指标、安全指标等因素添加约束条件或者将其中几个指标进行加权处理, 以获得最佳的节能目标。而本文暂只考虑安全指标和能耗指标, 因此基本约束条件的设置如下:

(1) 对于部分客流量较大的站点, 停站时间只增不减;

(2) 同一时间, 进出站列车的能耗全部被利用;

(3) 列车运行周期的总时间变化限定在-12s~12s之间;

(4) 列车运行过程中, 不考虑能量以各种方式的损耗;

(5) 列车的运行最小间距不能小于800m。

3 BBO算法对时间方案的设计

3.1 BBO算法简介

生物地理学这门学科为生物地理算法提供了基础, 在这个学科中, 通过对所在栖息地的生物种群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在20世纪四十年代, Eugene Munroe就将生物地理算法运用到数学模型中, 这时第一次将这种算法与数学建模联系起来, 为后面算法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生物地理优化算法是通过种群中个体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竞争的关系来进行全局优化的。这种算法的鲁棒性能好, 算法的过程相对简单, 易实现。一般多用于解决多目标高维度的问题[10]。

3.2 BBO算法的优化流程

BBO算法对时间方案优化的基本步骤[11]如下:

(1) 设置算法参数;

(2) 生成初始栖息地维度, 即停站时间修正量初始矩阵X0, 先根据约束条件进行有效性筛选;

(3) 计算每个栖息地的适宜度Hi, 针对不同适宜度Hi, 将栖息地从好到次进行排列, 一般取栖息地的更新率i=1;

(4) 通过比较, 判断是否为所需的最优结果, 如果是最优结果, 则输出值, 流程结束。否则继续步骤 (5) ;

(5) 计算每个栖息地的迁移率和突变率, 进行迁移和突变操作, 重新计算栖息地的适宜度Hi, 返回步骤 (3) 。

4 仿真案例分析

4.1 武汉地铁二号线

武汉地铁二号线全程27.7km, 总共21个站点, 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得知, 有16辆列车同时并联运行, 因此构成了一个16×21的矩阵, 面对这种过于高维度, 计算过于复杂的问题, 不适合仿真操作。因此将模型简化, 在计算方便的同时也可以验证优化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故简化地铁二号线模型, 简化后的模型为:模型由5辆车并联, 6个站台组成, 线路为汉口火车站-范湖站-王家墩站-青年路站-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 未包括首末两站, 则可形成一个6×5的时间分配矩阵, 一共30个元素。每个元素表示一辆列车在一个站点的停站时间修正量, 根据每辆列车的停站时间的波动范围, 最终可以确定所有列车的停站时间修正量的范围为[-5, 5], 单位为s。

4.2 BBO算法对时间方案的优化

初始化BBO算法的基本参数, 设定栖息地数量n=20, 栖息地种群最大容量Smax=50, 对每个栖息地的最大迁入率I=1, 对每个栖息地的最大迁出率E=1, 迁移概率Pmod=1, 最大突变概率mmax=0.05, 优化维度D=30的维度向=量

初始矩阵为最开始的没有调整前的停站时间修正量, 即按照实际没有调整的时间来生成:

将初始矩阵导入Matlab仿真平台, 进行优化仿真, 得到牵引网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如图2所示。

由图中可知, 列车按照优化之前的运行, 牵引网功率有部分时间趋近零, 也就说明有部分列车的制动功率被吸收利用, 有部分时间的功率很高, 说明了这个时间内有更多的列车在制动运行, 此时车制动能量将反馈到电网, 也有部分时间的功率较低, 说明了此时有更多的列车在进行牵引运行, 需要消耗电网电能, 使电压降低, 功率变小。

经过20次迭代产生新的优化矩阵, 最终得到的优化时间修正量的矩阵如下:

将最终得到的列车运行时间优化方案导入到仿真模型中, 得到BBO优化后的牵引网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如图3所示。

由上图可知, 相对优化前的牵引网功率, 优化后的功率有更多的地方接近零, 说明列车制动能量相互吸收的过程变多了, 也就是说更多的制动能量被启动列车给利用了, 达到了节能优化的效果。

4.3 结果分析

通过对列车运行停站时间增量表的优化, 得到的列车运行优化前后的能耗值对比图, 如图4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使用生物地理算法对时间方案进行优化, 能耗减少了, 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5 结语

利用BBO算法对多列车运行的时间方案优化, 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但是实际列车运行中, 列车运行的线路, 复杂的工况以及人流量等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使得这个过程更加复杂化。在对时刻表的优化, 是按照整秒的情况来优化的, 所以优化的结果也不会特别精确, 与连续时间上的优化还是有差别。理论上要是精确到小数的话优化的结果也是较为精确的, 但是实际操作的话以整秒为准, 故而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中如何进行优化调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Lu Huapu.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China City Press, 2012.

[2]Nag B, Pal M N.Optimal Design of Timetables to Maximize Schedule Reliability&Minimize Energy Consumption, Rolling Stock and Crew Deployment[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3.

[3]Gordon S P, Lehrer D G.Coordinated train control and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strategies[C]//Railroad Conference, 1998.Proceedings of the 1998 ASME/IEEE Joint.IEEE, 1998:165-176.

[4]Malavasi G, Palleschi P, Ricci S.Driving and operation strategies for traction-energy saving in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s[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Rapid Transit, 2011, 225 (5) :475-482.

[5]陈勇, 罗锐鑫.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式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2, 15 (8) :157-159.Chen Yong, Luo Ruixin.On 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 Absorp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J].Urban Mass Transit, 2012, 15 (8) :157-159.

[6]石红国.列车运行过程仿真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Shi Hongguo.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 process[D].Southwest JiaoTongUniversity, 2006.

[7]Chen J F, Lin R L, Liu Y C.Optimization of an MRT Train Schedule:Reducing Maxi-mum Traction Power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5, 20 (3) :1366-1372.

[8]彭赛庄.基于SVPWM控制的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的仿真研究[J].新型工业化, 2015, 5 (3) :20-27.Peng Saizhuang.Simulation Research on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of Metro regenerative braking based on SVPWM control[J].Journal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2015, 5 (3) :20-27.

[9]谢少华.基于Matlab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新型工业化, 20150, 5 (3) :28-34.Xie Shaohua.Simulation Research on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of Metro regenerative braking based on SVPWM control[J].Journal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2015, 5 (3) :28-34.

[10]许秋艳.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Xu Qiuyan.Research on 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D].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1.

11.党员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和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当前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的以“贯彻《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工作,进一步搞好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发挥优秀电影的育人功能,加强党员的党性党史教育,组织我校党员观看反映共产党人优秀事迹的电影。

二、活动形式1、2010年8月26日晚集体组织观看电影《女检察官》。

2、个人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反腐倡廉的相关电影。

三、活动总结

党员写一份电影观后感,在党员生活会上交流。

这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高考1977》的活动,通过看电影受教育,是我校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掌握我们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轨迹,因此,电影《高考1977》对于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也是十分必要的。从同学们观影过程中和观看以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体会到,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有的同学流了眼泪,说明影片中传达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12.读书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二

1、实现有效积累。通过阅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读书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校园学习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

3、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朝着有智慧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二、活动主题

创学习型校园、做知识型教师

三、参加人员

全校所有在职教职工

四、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选择书籍,制定计划。每位教职工从教育局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书目见附),并制定出个人读书计划。(截止时间4月1日)

第二阶段:快乐阅读,自我学习。读完书后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读后心得并上交。(截止时间月1日)

13.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环境

一个好的活动环境, 可以使学生主动、有效地接受来自各种途径的信息, 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具有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和喜欢创新的精神。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要重视创设以下几种环境:

1. 开放自主的环境。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 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 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 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2. 合作互动的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几种, 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 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 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 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 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 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 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3. 探究问题的情境。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课题中, 先布置学生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 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环境污染?再进一步设问: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 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这样, 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开展各项研究性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展开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已有知识, 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 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 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 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 这一点是创新的前提。我们知道, 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 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例如研究“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遗传学知识作为铺垫, 如何来思考相应的问题?那么, 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像上题中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 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调查、走访专家等等。

二是加工处理信息, 这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对信息 (资料) 的加工处理过程, 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 (资料) , 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 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 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 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 (资料) 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的整合。如在“鲜花保鲜手段的研究”课题中, 在综合所查阅的各种资料后, 可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对各种保鲜方法以及保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生物现象或事实的研究, 进行分类或重组, 发现内在规律。可见, 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

三、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1. 归类整理。

即把每位学生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报告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归类, 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质疑、补充, 让每一个学生接触整个研究活动的各个方面。

2. 总结交流。

对本次活动中有创新意识的、方法科学的、可行性强的、预期效果显著的, 环节齐全的、步骤严格的等代表性的题目, 单独整理撰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 形成典型材料或案例, 采取展示会、答辩会、报告会等各种方式在全体同学中交流、推广,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升华, 也借此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学习《弟子规》活动方案 篇十四

xx强调,道德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弟子规》为切入点,以争创“红领巾先锋中队”为依托,特制定《弟子规》学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意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目的《弟子规》这本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比《三字经》更通俗易懂,更易让人接受,是一本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活动形式和方法

1、由班主任老师充分强调诵读《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联系本班实际,选择《弟子规》的有关内容,利用班队会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2、把《弟子规》作为学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校本课程,每节课中必须有《弟子规》的内容(查教案)。

3、把《弟子规》的学习与争创“红领巾先锋中队”活动相结合。

4、把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与小作文相结合,语文老师要加强“心得体会”的写作指导。

5、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各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诵读《弟子规》成果展示主题班会,如:吟诵、歌舞、演讲、诵读日记、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

6、回家以家庭作业形式布置诵读内容。建议家长在家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陪孩子读几分钟经典,与孩子进行诵读比赛,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诵读经典的乐趣。

7、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期末评选“读书小明星”

和“优秀读书班级”。

8、成果展示。

12月份举行全校性的集体诵读大赛,诵读“弟子规”。

四、活动要求

1、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利用橱窗、广播室等营造诵读氛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各班利用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书写、张贴经典语句,使孩子们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激发他们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3、注重家庭诵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家长会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认识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从而使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

4、活动时间:从xx年11月开始学习。把诵读《弟子规》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常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

15.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五

一、主办单位:****森林动物园

二、活动时间:5.22日上午9:30

三、活动地点:动物园中心广场(遇雨转生态教育馆)

四、媒体:省市媒体

五、出席嘉宾:

**市科协常务副主席 陈小浒

**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傅健

**市旅游园林局 副局长 赵永艳

****森林动物园 园长 沈志军

****森林动物园 副园长 秦小斌

保护生物多样性儿童绘画比赛获奖小朋友

省市媒体记者朋友

六、活动流程

1、主持人秦小斌副园长介绍出席活动的来宾及主要活动内容

2、**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致辞

3、**市旅游园林局领导为红山动物园揭“全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牌

4、**市科协陈小浒主席 致辞 并为动物园授“**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牌

5、保护生物多样性儿童绘画比赛颁奖仪式:宣布获奖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6、获奖小朋友发表获奖感言

现场仪式结束

7、手偶剧表演:明天,它们的家在哪里

8、动物园保护教育现场活动

1)、“生物多样性是生命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主题展览(中心广场)

2)、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少儿绘画优秀作品展览(中心广场)

3)、发放生物多样性宣传册页(中心广场)

4)、森林生命网(中心广场)

5)、栖息地游戏(中心广场)

6)、大自然探秘:找到两块活动地点。一个地点要有多样性和丰富的植物,另一个是植物很单一的地方,仔细地检查搜索圈内每一寸土地上的.植物和动物。在表格里填上找到的所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长颈鹿馆附近)

7)、大自然调色版(放牛山)

在硬纸板壳上贴形态各异的树叶作画,可以是小动物,或者贴成其他植物形状,用自然的元素表现自然之美。

****森林动物园

16.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篇十六

问题一: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认识模糊

有些学校教师认为,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只要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探究性、在学习形式上体现合作性就行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然要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依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依然要致力于培养智力超群的学科竞赛精英。这种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的片面认识必然会导致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忽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而全力服务于应试教育。

对策: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本质的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创造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从学习目的看, 它指向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应得到尊重, 学生的独立人格应得到发展, 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能够自由发挥,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空前高涨。从学习内容看, 其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和科学世界, 而不是把学科知识的接受、学科结构的强化作为核心内容, 因而它超越了学科的视觉和界限。从学习方式看,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问题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偏差

在我国, 由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由来已久,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因而在研究性学习中, 有些教师仍然充当权威, 事事包办代替, 处处居高临下;另一些教师则走向另一极端, 布置了某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无任何指导, 放任自流, 任凭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做法都有悖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控制和垄断,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动摇, 教师处于一种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对策:转变教师角色, 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性品质

经过多年的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实践, 教师应努力促使自己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逐步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教师身份的训导者、管理者逐步转向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服务者;从教学的实施者、劳动者逐步转向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从课程规划的从属者、执行者逐步转向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尽管教师的角色变化是缓慢的, 但却是难能可贵的。

问题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关系理解不清

调研发现, 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 理解片面。主要有:课表上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学科课程, 每周三课时的教学时间可分配给各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它跟学科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是面向少数“优秀生”的课程, 大多数普通学生只配做“观众”;有的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兴趣组”、“特长班”等完全等同起来。

对策: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着本质区别: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 其直接目的是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其直接目的是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者也有内在联系: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课程中, 也运用于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间接经验, 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生物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问题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单一, 过程流于形式

从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研结果看, 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仍以课堂实验探究为其主要模式, 较多的是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集体或小组探究, 因而显得形式单一、内容封闭。另外,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探究的“泛化”、“神化”与“形式化”, 也是目前研究性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为探究而探究的“泛泛而探”或是人为地把探究“拔高神化”, 或是只求课堂探究的“形式热闹”而无探究实质的收获等, 都是应该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对策: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特点,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下,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 不能僵化单一, 不能照搬国外或他人现成的模式, 更不应该有整齐划一的实施模式。其实, 真实情景下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不能也不应该回避社会、人文、自然、习俗等问题, 因而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采用文献查阅、网络搜索、课外走访、问卷调查、参观考察、实地调研、项目研究、案例探究等均是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方式。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应既重结果, 更重过程, 将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情感的发展统一起来。

问题五: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切实际

首先, 选择的课题题目过大。学生不知道选择的题目和他的知识背景以及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很难完成研究任务。其次, 选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过于抽象, 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 自己无从下手。再有, 不考虑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 没有考虑到自己、老师、学校或学校周围环境是否能提供课题实施的必需条件, 如信息资料、技术辅导、实验设备以及时间、精力和财力等。

对策:指导学生选择具可行性的自主研究课题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教师要主动参与, 精心指导。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周围环境、当前的科技热点和学生的专长等进行选题[3]。选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突出学习性、实践性, 注意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哗众取宠。把所要研究的内容和问题进行限定, 这样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就比较容易入手。

问题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品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调研中发现, 在自主选择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部分学生暴露出了在研究性学习品质方面的诸多不足和欠缺。如有些学生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过于简单, 对问题缺乏整体的思考;少数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还不强;探究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浮躁的情绪, 观察不细, 记录不全, 实验数据出生了人为的较大误差;少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不强;对信息的采集、整理、提取和分析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成果表达时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也存在不少问题等等。

对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努力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形态, 更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 其深层的理念是学生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在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 要不断促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激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 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学会分享和合作,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面达成研究性学习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问题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 不完善甚至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研究性学习实践亟待突破的瓶颈。首先, 评价目的有所偏离。有些教师忽视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轻视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甚至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其次, 评价取向缺乏鼓励。评价中缺乏指导性和激励性, 没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第三, 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不重视过程性评价。过分要求探究结果的标准化、惟一化, 忽视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非认识层面的收获。第四, 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未能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体, 没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对策:科学、客观、有效地做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层面, 依据现实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和他人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 对生物学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尤其要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如学生参与研究性活动的态度、所获得的体验、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项活动设计方案, 也可以是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等。同时也要考虑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注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问题八: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升学的关系尚未理顺

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传统学科教学思维的限制, 另一方面来自应付高考的“应试教育”。调研发现, 许多学校和教师均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对高考升学带来冲击, 会降低高考成绩。学生外出调研、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均需占用较多的课余学习时间, 与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所冲突,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作息制度, 而且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难度大, 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 必须每次都要参与他们的活动, 工作量大, 学生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等。

对策: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对中学高考升学压力的冲击

从表面现象看,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似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了少数同学的学业成绩, 对高考升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从本质属性看,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丰富了学习体验, 提高了学习效率, 应该说对高考升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近年来全国许多省份高考综合科目的考试, 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立意命题, 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所强调的能力, 主要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综合科目以及有些学科的考试改革明显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理念,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问题九: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综合素养存在缺陷

由于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实施上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因而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调研发现, 部分教师研究性学习理念不新, 教育理论素养不高, 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比较薄弱, 学科视野不够开阔, 平时对社会动态和科研信息了解不多, 有关文学、历史、艺术的人文素养尚有明显欠缺, 尤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策划、探究、开拓、合作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对策:全方位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为一种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的专项培训, 切实减轻教师低效无效的劳动负担, 积极开展专项业务学习和专题教学研究, 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 努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性品质和能力, 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教师个人, 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关注教改动态, 了解学术信息, 学会更新思维方式, 学会与学生合作, 与其他教师合作, 与专业人员合作, 努力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价值。

问题十: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和校际交流比较薄弱

调研发现, 目前大部分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比较薄弱。有些学校领导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活动经费、场地、教学资源、硬件设备等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学校缺乏相应的研究机制和研究氛围。有些学校也只是以教师个体研究为主, 团队合作与校际交流较少, 教研部门对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指导不够, 因而研究缺乏深度, 研究层次不高, 研究成果不多。

对策:加强校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 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特别重要。以校为本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研究, 就是强调各校建立以学科教师群体为研究主体、校内教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制度, 学校要形成有利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要培植一种富含“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学校教研文化, 营造求真、务实、严谨、高效的教研氛围。教师研究群体要加强团队合作, 注重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 切实提高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市、省和全国生物学科教学研究机构为平台, 积极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研讨和交流, 不断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促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伟.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育研究, 2002 (9) .

[2]吴剑峰.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生物学教学, 2003 (6) .

[3]吴剑峰.研究性学习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学生物教学, 2003 (3) .

[4]吴剑峰.“生物微核技术监测水质的污染”研究性学习案例.生物学通报, 2010 (11) .

上一篇:高中心理咨询室书籍下一篇:幼儿园合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