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共14篇)(共14篇)
1.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一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校本培训,探讨
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让教师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需要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大力开展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性措施。在大力开展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和指导下,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以学校为中心,为其开展培训活动,这种“以校为本”的培训活动,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贴近教学实际、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多样、易于操作,在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成本压力大的情况下,格外适用。校本培训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已有十余年,已成为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的重要模式之一。然而在边远的农村牧区,由于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偏僻寒冷,交通不便,仍存在着一些薄弱学校,这些学校由于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欠缺、缺乏外部环境支持,尤其是缺乏优秀培训团队的指导,在相对较封闭的条件下开展校本培训,容易导致校本培训流于形式。如果不缓解这种资源条件的差异,就会使区域内师资差距逐渐加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地级市的师范院校,理应承担起为其区域内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所以以当地高师院校为主导,联合区域内的各所学校,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建立学习型共同组织,构建区域内的校本培训体系,为继续教育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师院校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教师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是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现代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高师院校既是教师培养的摇篮,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导者,高师院校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任,有利于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避免重复课程学习的浪费和学习内容的断裂。高师院校教师处于教育链的顶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首先在其中产生与使用,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知识结构对中小学教师起着引领、示范作用。所以高师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师院校,在社会发展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有着示范、引领、服务的重要责任与义务,以高师院校为核心建立区域化的校本培训体系,是发挥高师院校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高师院校在区域化校本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需采取有效措施
(一)送教上门
边远地区由于地域广,各所中学分布较分散,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交通不方便,因此开展集中培训会产生巨大的交通费、消耗较长的路途时间,工学矛盾较突出。而目前大部分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欠缺,专家学者又不可能长期驻校对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所以,以“送教上门”的形式开展培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高师院校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专业学科知识、科研素养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优势。送教上门前,针对区域内各所学校进行需求调研分析,确定培训主题,制订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学者送课上门,受到各所中学的欢迎。例如,开设“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指导”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校本培训教师了解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类型和研究特点;明确基础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掌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一般方法,懂得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等。
(二)建立交流平台
校本培训“以校为本”的特色往往是教师间校际交流的枷锁。在相对封闭的范围内组织培训,不利于教师主体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即使校外的专家学者在此方面弥补了一些缺憾,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是明显感到教学实践知识不足,尤其是区域内的薄弱学校,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将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上的感性认识,更缺乏教学技能技法上的专业指导。区域内的各所学校如果各做各的培训,恐怕在时间和精力上要耗费许多。这就需要高师院校在区域化的校本培训中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区域内的各所中学搭建学习平台,组织校际间的学习交流。这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做的教研交流,在这里高师院校发挥着专家引领的作用。高师院校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产生与使用地方,高师院校一般会通过交流平台将这些优势资源传递给所有教师,并通过他们向周边进行辐射。例如,在“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中,名师能够提供示范课,各校可以提供展示课,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在同课异构中研讨,在专家的引导下交流,校本培训教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持续的支持服务与评价
高师院校对校本培训学校要进行长期的业务指导,履行服务的义务,同时适当地行使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监督功能,建立跟踪服务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的时间和质量。高师院校依据各校的校本研修计划及教师个人参与校本研修的原始材料,分批对各校每位教师逐一审核认定学时;对培训工作不落实、培训效果差、管理不规范的学校,将不予以认定学时。建立长期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各校在制订培训计划、考核培训结果、评定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有计划性、系统性与执行性。
(四)网络培训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络培训。网络学习平台要综合利用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在线考核、动态分析等方式建立学习环境。包括统计与管理各类信息的数据库系统、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共享交流平台、成果展示与评价反馈平台。开展网络培训,能够有效解决校本培训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校本培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闲暇时段,在校、在家,只要是可上网的地方,就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模块、选择专家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对校本培训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方式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这种方式使区域内校本培训学校教师形成了一个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学习氛围。开展网络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培训者、学习者可以在线互动交流,达到知识、经验、情感的共享。例如,参训教师就某个主题,可以在网站论坛上发帖,参与讨论交流;可以借助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交流群组,或发文件,分享学习资源;也可利用博客,撰写研究日志、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所有参与者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受现场氛围的影响,避免面对面交流中所生的顾虑。开展网络培训,有利于高师院校发挥主导地位,节约培训成本。
二、地方高师院校在区域化校本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需加强自身建设
(一)高师院校要转变教育理念
在教师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不少高师院校仍在承袭普通高教的人才培育导向,重知识轻实践,教学流程依然是强调知识的传承。所以地方高师院校要将培养和培训两大任务纳入共同建设和学科发展体系,扩展教育实习的内涵,结合教师教育中的入职教育,为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条件和机会,为整个教师教育过程服务,加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二)高师院校要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
高师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一大批不同特色的中学教育实习基地。通过教育实习,既可以全面检验师范生,同时也能够反馈出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这些经验都能为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教育实习,高师院校的专家、学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能够深入进行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关注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全面研究各学科课程,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成为推动与实施新课改的领军人物。
(三)整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专家资源库
校本培训学校最需要高师院校提供的是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支持,高师院校可根据这些需要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组建成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库,把全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组织起来,组建成校本培训团队,并根据需要和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使资源库的教师能满足校本培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并能提供服务。高师建立起教师教育资源库后,要树立主动为基地学校服务的思想,经常派资源库的教师深入基地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基地学校的建设情况,为基地学校的发展提供诊断、评估,给基地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以专家引领,或给基地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培训服务、给基地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技术支撑等。这种主动服务的做法不仅使高师赢得了实习基地学校的信任,还有利于实践基地的稳固,对高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地方高师院校是地方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地方高师院校构建区域内校本培训体系,有效地与中学对接,不仅利于高校服务地方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二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校本培训 教育测量
G620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特色就是学校特色,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一所学校。当前农村初级中学由于教育资源缺乏,与城区先进学校的交流不多等原因,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视野不够开阔、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2)学校教师队伍中缺少领军人物,专业榜样的缺失;(3)以经验型教师居多,专业发展找不到突破方向。很多农村地区的初级中学都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校本培训来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由于缺乏教育科研的资源,没有有效的教育测量监控,只凭借经验很难对培训的成效作出科学的评价。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明师工程”为例谈谈教育科研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
一、教育测量的背景和意义
李海林先生认为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过程:一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名师的指导【1】。根据李海林先生的“教师二次成长论”,我校与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团队合作,于2015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狮峰中学“明师工程”,通过 “双导师”培养方式建立协同机制,与学员形成合作共同体。
狮峰中学“明师工程”采取“双导师”模式即“导师Tutor+教练Mentor(T+M)模式”。其中,专家(理论导师)以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研究专家为主体(高考阅卷和中考研究)。名师(实践导师)以广州市各重点中学骨干教师与教研员为主体。专家组分工明确,专家(理论导师)重在对学员在备课观、上课观、评价观与素养观等教育理念、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结合评课与讲座提供指导;名师(实践导师)为“教练式”指导,重在对学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优化等方面提供指导,学员还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上课录像反思成长。怎样科学地评价该工程的效果,进一步了解该校本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了学员本身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教育测量来验证。
二、测量工具及相关指标解读
《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唐圣权老师编著,该量表是依据2012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教师标准为依据建立的一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量化规则,是一个具有较高信度的测量工具。本校以《教师专业发展量表》为工具,在项目开展前于2015年1月做了前测,在项目结束后的2016年6月做了后测。具体操作是采用唐圣权老师编著的《教师专业发展量表》一书中附录的《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对自愿参加专家进课堂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共12位学员进行了问卷测量,根据唐圣权老师《教师专业发展量表》所附的数据模板计算出12位学员的综合性专业发展指数D,第I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发展指数D1,第II维度(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指数D2,,第III维度(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指数D3,同时对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常模(广东·2012)》查出其P值(D值对应人数累计百分比),并依据伯利纳的观点划分学员的专业发展阶段。美国学者伯利纳以综合性发展指数(D)为依据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入门前期(D≤50),入门期(50
三、测量数据及分析
(四)各维度发展指数D分析
1、综合发展指数D。12位学员的综合发展指数D均值由前测92.58到后测98.92,增加了6.33分。短短一年的时间,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学员专业素养提升明显。进入成熟期的老师由原来的二人增加为4人,综合性专业发展指数的均值(98.92)已经非常接近成熟期的下限(100),有三个老师得分在97-99的区间,已经非常接近成熟期了。
2、第I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发展指数D1。均值由前测91.08到后测97.83增加了6.75分进步明显。
3、第II维度(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指数D2,。均值由前测89.67到后测100.42增加了10.75分,是进步最大维度,可见大学教授的介入对学员的影响是巨大的。
4、第III维度(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指数D3。均值由前测95.67 到后测98.58 增加了2.92分,虽是几个维度中进步最少,但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在短短的1年多得时间取的这样的进步也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术,从教师专业发展发展指数及各维度的指数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明显。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行为等都得到较大提升和改善,在汇报课上,各位学员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好评。
根据教师能力三维度理论,教师能力由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三个维度构成【3】。本培训项目创新地由一名理论导师,一名实践导师组成双导师制的专家团队。理论导师主要从教学理论解释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导师主要从课堂实践的角度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教学实践以钱扬义教授的“1+8”套餐为抓手,专家引领的始终从教师能力的三个维度出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专家反馈和学员的反思,实验前后实验教师在以下方面提升明显:
1、理念提升明显。体现在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明显,学生主体地位凸显。项目开始初期课堂上教师以灌输、告知学生的形式上课情况居多,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沉闷,学生参与度少。现在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2、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明显。体现在:对课程要求及教学目标的把握明显加强。由初期时,学员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有写,但基本上是形式上的,不具体,不可检测。经过专家的多次指导,学员的教学目标意识有所加强教师紧紧抓住课程标准要求,准确地设置了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能指向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厘清教学过程中几个教学内容关系,对教学内容从模糊理解到逐渐区分之间联系和相互整合。
3、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明显。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增强、课堂的组织方式合理、课堂的驾驭能力增强。项目开始前,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拘谨,内容单薄,没有达到设计的初衷。经专家、名师指导后,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教学步骤清楚有效,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训练有实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狮峰中学“明师工程”是一种农村初级中学专家引领型的校本培训模式,从整体看培训效果较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员教师专业综合发展指数及其各维度指数的变化给予了有力的验证。
结束语
农村初级中学的校本培训质量直接关乎到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虽然当前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校本培训,但是,只凭借经验是很难对培训的成效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时候,教育科研的介入校本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农村初级中学无法向科研机构一样开展大型而严谨的研究,但可以采取一些信度较高的《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及其常模进行有效的监测。相信教育科研走进农村学校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对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今日教育 2015年 1月 李海林 教师二次成长论 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48-50页)
【2】教师专业发展量表 2013.3 唐圣权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2011.2 朱旭东主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篇三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21世纪学校改革的主题。为了给广大教师开辟多种教育途径,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立足学用结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措施,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为提高本校的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三、教师培训总体思路:有目的培训,朴实而有效。
四、培训原则
1.坚持全员参与制原则。
校本培训要面向学校的全体教师。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校本培训的对象,校本培训的内容要适合教师的实际,满足教师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进一步强化全校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目的就是总结教育经验以建设我校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理论学习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真正把教育理论学习落实到实处。
3.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坚持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本,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结合实践,构建我校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同时教师不断反思、转变教育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学习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以市推行的读书活动为锲机,开展阅读教育书籍活动,积淀文化素养。组织每月一次的读书研讨。师生共读,共写随笔,要求每位教师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着力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1、内部挖潜,校本培训。
努力培育本校名师,以他们来带动一批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今年在本校教师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派出一位骨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今后将以点带面,带动一批教师成长。
2、走出去,更新观念。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如到教育城初中和实验学校进行学习,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汇总材料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3、请进来,享受外来优质源
本学年,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与珠海市容闳书院的“帮扶”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抓住容闳名师来我校指导工作的机会,加大研讨力度,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容闳书院,充分利用名师名校的优质资源,为本校教师培训服务。
4、扎实开展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备课、公开教学、评课、讲座,学习体会交流,评优引领等。
5、总结汇报、找出得失。
让老师及时总结,记录他们学习过程及取得成就,找出自己一学年来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以便以后更好的学习。计划在期末进行公开评估,奖先罚后。
4.中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学段教材教法过关训练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向课堂效益要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强化科研课题引领,切实转变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三、训练对象
所有学科专任教师
四、训练内容
1、教材知识训练任务:
(1)、画出九年级教材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第一页:单元知识结构图。
(2)、画出九年级教材各单元内各节课文知识结构图;
(3)、完成九年级课后练习题。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课后习题)的书写。其中,理化生教师除完成课后作业外,每学期还要完成教学中涉及的5个实验操作。
(4)、完成任教年级64道学生作业或考试中错题积累与分析,积累的错题书写在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学生错题记录)上(每周2道,每学期16周)。
2、教育理念训练任务
(1)、本学年所有学科教师观看八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即《孩子不坏》、《为了霍洛维茨》、《叫我第一名》、《三傻大闹宝莱坞》、《我和我的小鬼们》、《蒙娜丽莎的微笑》、《尘封的日记本》、《为生命奠基(讲座)》。
(2)、教师观看电影后,每部电影要记录对自己有启示的三句台词并叙述一个有启示的情节,并就八部电影中的一部写1篇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学年末考核时交)。
(3)、已经参加过教法集中培训的英语、理化生教师除完成上述训练任务外,还应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①全学年完成任教年级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设计40节,其中上册教材20节,下册教材20节,导课、讲课、提问、板书、结课分别8节,要求设计的类型与方式不重复。设计结果填在专用本(课堂教学技能)上。
②全学年完成任教年级教材8个单元知识内容分析,其中上册4个,下册4个,结果填写在专用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知识类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测验题等栏目下。
(4)、已经参加cc年中小学语文、数学高研班和全员班的教师除完成上述训练任务外,重点运用知识结构图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①积极参加省市以“说课标、说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活动。围绕2011年修订版新课标,画出两份本学科新课标知识结构图,其中一份为自选某一专题知识结构图。
②应用知识结构图改进课堂教学,选取任教年级三篇课文,每篇课文分别选取一种知识结构图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最后提供三篇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材料(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图作品)
五、训练时间
全学年训练从xx年9月开始到xx年8月底结束。
1、教材知识训练各项作业任务随学期按教学进度逐步进行,上学期进行上册训练,下学期进行下册训练。
2、xx年8月进校继续组织教材知识笔试考核。今年已经参加考试的教师要保存好准考证,明年继续持证按原考场参加考试(准考证号码不变)。
六、训练形式
我校校本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七、教研组集中学习时间安排表
教研组
成 员
时 间
负责人
辅导人
语文组
本组教师
每周一午自习
xx
数学组
本组教师
每周一第五节课
xx
英语组
本组教师
每周一午自习
xx
理化组
本组教师
每周一午自习
xx
政艺组
本组教师
每周一午自习
xx
八、几点说明
1. 本次训练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主要以个人学习为主进行训练。
2. 已经参加过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培训的教师做好本教研组的训练辅导工作。
3.各教研组长要认真的履行职责,及时做好同志之间的信息沟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富有成效。
4、八部电影通过网上下载进行观看,按要求认真完成教育理念训练任务,不得抄袭或网上下载。
5. 各同志必须高度重视,按时按要求完成训练作业,不得集中突击,每学期期中、期末学校将组织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纳入量化考评。
xx乡初级中学
xx年九月
附件:
xx中学校本培训行事历
月份
工作内容
xx月
1、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制定校本培训各类计划
2、统计校本培训人数,统一印制校本培训作业本
3、制定教研组培训进度及计划
4、学习“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文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
xx月
1、发放校本培训作业本,教师按进度认真完成作业,月底进行分年级检查,全干会通报
2、观看电影《孩子不坏》,教师写心得体会及对自己有启示的三句台词
3、召开教研组会集中解决实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xx月
1、校本培训作业检查
2、召开“说课标、说教材”教师交流会
3、观看电影《为了霍洛维茨》并进行点评
xx月
1、观看电影《叫我第一名》并进行点评
2、校本培训作业检查
3、举行“说课标、说教材”课堂展示活动
4、优秀培训作业、观后感专栏
xx月
1、观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写影评
2、对各类检查结果进行汇总
5.中学校本培训方案 篇五
为了很好贯彻落实县局校本培训精神和相关要求,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特制定以教师为主体、以实现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校本培训方案。
一、校本培训领导机构
组 长:党x 全面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 姚x 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
成 员: 边x 负责班主任、师德、心理等培训工作
周x 负责资料收集、汇总、检查、考核工作
李x 负责后勤保障等工作
宋x 负责文科组校本培训工作
靳x 负责理科组校本培训工作
赵x 负责信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
程x 负责检查八部电影观后感等收集检查工作
张x 负责知识结构图收集检查工作
张x 负责校本培训专项训练作业检查登记工作
二、校本培训主要内容
八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即《孩子不坏》《为了霍洛维茨》《叫我第一名》《我和我的小鬼们》《蒙娜丽莎的微笑》《尘封日记本》《为生命奠基》《三傻大闹宝莱坞》。
九年级单元、单节知识结构图;九年级课后练习题;64道学生作业或考试中错题积累与分析;40节课堂教学技能设计;8个单元知识内容分析。
三、校本培训形式
集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组织教师完成指定的专项作业任务、集体研讨、课堂教学实践和观看教育电影的形式进行。
四、校本培训对象及任务
对象:凡参加县局组织的教材教法过关培训的教师。
语文、数学教师教材知识训练任务:
1、画出九年级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第一页
2、完成九年级课后习题,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课后习题)的书写。完成当年1份该科中考题分析即可。
3、完成任教年级64道学生作业或考试中错题积累与分析,书写在学生错题记录上。
4、完成任教年级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设计40节,其中上册20节,下册20节导课、讲课、提问、板书、结课分别8节,要求设计的类型与方式不重复、设计结果书写在训练专用本(课堂教学技能)上。
5、完成任教年级教材8个单元知识内容分析,其中上册4个,下册4个,书写在专用训练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知识类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测验题等栏目下。
6、积极参加省市以“说课标、说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活动。围绕2011年修订版新课标,画出2份本学科新课标知识结构图,其中1份为自选某一专题知识结构图。
7、应用知识结构图改进课堂教学,选取任教年级三篇课文,每篇课文分别选取一种知识结构图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时提供三篇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材料(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图作品)。
8、观看八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即《孩子不坏》《为了霍洛维茨》《叫我第一名》《我和我的小鬼们》《蒙娜丽莎的微笑》《尘封日记本》《为生命奠基》《三傻大闹宝莱坞》。每2周看一部,上交1篇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三句经典台词、一个感人情节。
英语、理化生教师任务:
1、画出九年级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第一页
2、完成九年级课后习题,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课后习题)的书写。同时每学期还要完成教材中涉及的5个实验操作。45岁以上教师可不做课后习题,完成当年1份该科中考题分析即可。
3、完成任教年级64道学生作业或考试中错题积累与分析,书写在学生错题记录上。
4、完成任教年级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设计40节,其中上册20节,下册20节导课、讲课、提问、板书、结课分别8节,要求设计的类型与方式不重复、设计结果书写在训练专用本(课堂教学技能)上。
5、完成任教年级教材8个单元知识内容分析,其中上册4个,下册4个,书写在专用训练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知识类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测验题等栏目下。
6、观看八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即《孩子不坏》《为了霍洛维茨》《叫我第一名》《我和我的小鬼们》《蒙娜丽莎的微笑》《尘封日记本》《为生命奠基》《三傻大闹宝莱坞》。每2周看一部,上交1篇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三句经典台词、一个感人情节。
政、史、地、体、音、美、微教师任务;
1、画出九年级各单元知识结构图,<莲山 课件>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单元课题知识)中的第一页
2、完成九年级课后习题,即完成学段教材教法训练专用本(课后习题)的书写。完成当年1份该科中考题分析即可。
3、完成任教年级64道学生作业或考试中错题积累与分析,书写在学生错题记录上。
4、观看八部反映教育题材的电影,即《孩子不坏》《为了霍洛维茨》《叫我第一名》《我和我的小鬼们》《蒙娜丽莎的微笑》《尘封日记本》《为生命奠基》《三傻大闹宝莱坞》。每2周看一部,上交1篇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三句经典台词、一个感人情节。
五、校本培训要求
1、八部电影每2周看1部,每双周三晚集中观看,当场写一篇影评,由领导检查所有同志完成后,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大约30分钟,然后各同志带自己写的影评回办公室,找时间通过网络再次点击观看该影片,完善好自己的影评,写下自己喜欢的3句经典台词及一个感人情节,于全干会时交教导处,学校安排专人检查登记。
2、教材知识训练不得突击进行,上学期进行上册,下学期进行下册,每次常规月查时,学校安排专人检查登记。
3、每周交1份知识结构图,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4、每学期要进行至少1次知识结构图展评、1次观后感展评,以此促进校本培训活动向课堂教学领域深入发展
5、各同志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校本培训任务,学校将校本培训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于评职晋级直接挂钩。
6、明年8月份继续持准考证按原考场参加考试,准考证号不变。
7、要认真学习下发的知识结构图一书,领悟、领会、学会画、使用知识结构图进行教学。
本培训行事历
2、xx镇中学教材教法专项作业检查登记表
(一)3、xx镇中学校本培训作业检查登记表
(一)4、xx镇中学校本培训作业检查登记表
(二)5、校本培训教材教法专项训练作业检查登记表
(三)xx镇中学校本培训行事历
时间
内容
要求
4——5周八
部
电
影
观看电影
《孩子不坏》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6——7周《为了霍洛维茨》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8——9周《叫我第一名》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12——13周《三傻大闹好莱坞》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14——15周《我和我的小鬼们》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16——17周《蒙娜丽莎的微笑》
1、写1500字观后感。
2、三句经典台词。
3、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
12周15周19周教
材
知
识
训
练
教材知识培训专用训练检查。
1、查5个训练本。
2、查观后感。
18周、知识结构图展评。
1、所有参训同志参加。
2、展评一周时间为阳光
体育。
3、评4名优胜者。
19周、观看电影竞赛。
1、所有参训同志参加。
2、以书面形式展开。
3、周三阳光体育进行。
4、评4名优胜者。
注:
1、每周上交1篇课文知识结构图。
6.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篇六
1. 立足教学实际, 走适合的校本教研之路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研究必须立足以下现实:一是中学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学校的教研资源;三是教育教研的时间。中学教师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 他们没有接受过类似研究生的专门研究指导, 缺乏理论知识, 学校图书资源相对缺乏。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班级多, 周课时也多, 有升学压力, 进行教研时间相对较少。因此,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校本教研, 不宜搞太大的课题。课题研究或者教研对象, 应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出发点。教研成果以经验性文章为主。如果能这样,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一定能做到教研促进教学发展。
2. 注重教学反思, 走研究共同体的发展道路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内在的专业自觉,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应该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每一节课后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导入新课如何?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过程与方法是否呈现?情感教育是否体现?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同样道理, 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最好能写写教学反思日记, 日积月累, 专业肯定有长足进步。事实上, 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发展资源。
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教研由于受教师教研能力、教研资源以及教研时间的限制, 学校的历史教师一般就3~5人, 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 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组织学科老师进行学科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教研组就是最好的载体。教师每个工作日在教研组生活工作的时间有好几个小时, 教研组见证着教师全方位的生活, 所以, 以教研组为载体, 集中几个人的智慧有助于克服分散的单打独斗, 有助于共同关注课程标准、教课书与教学内容的深入阐释, 有助于共同关注教学任务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等等。通过探讨学科上的问题, 老师之间容易形成合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就能取得学科满意的成绩 (这当中骨干教师的学识、智慧与人格感召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教研组作为一种研究共同体, 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共同理解和协同创造的集体, 只要这样的共同体走向和谐共生的道路, 肯定会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3. 体现学科特色, 与校园文化的形成相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有着自身学科的特性。历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 要密切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史学动态、关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等等。历史教研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比如,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 不少文化名人曾经在学校工作过, 比如梁漱溟、何香凝、莫乃群等等。我们教研组利用学校有利的传统文化开展了校本研究, 编写了《广西社会·贺州版》, 就把梁漱溟等名人在学校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后人的勉励整理到乡土教材中。学生阅读乡土教材后, 深受鼓舞。由此, 我们的教研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7.泰州中学校本选修课题文本 篇七
1从宇宙学讲起
1.1爱因斯坦的静止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这是局限在欧氏空间.球面就是一个二维的有限无边空间.而我们居住的宇宙是三维超球面空间.
爱因斯坦写出了在空间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假定下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2脉动宇宙模型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了脉动宇宙模型,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为三种情况:负曲率、零曲率、正曲率的三维空间.其中前两种情况,宇宙不停膨胀.后一种情况,宇宙先膨胀,后收缩,再膨胀,循环往复.
1.3宇宙:正曲率,零曲率,还是负曲率?
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以上情况的哪一种呢?广义相对论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ρ,如果宇宙中物质密度ρ>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表示它们远离我们.观测表明它们的远离速度是减慢的.如果减速因子g大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
看起来我们能知道宇宙究竟是正曲率还是负曲率的了.很不幸的是:前一个证据表明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后者表明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有人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为可靠,为了消除两种判据之间的矛盾,他们作了如下假设:宇宙中有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这样ρ值就不准了.
2暗物质
2.1什么是暗物质
近年来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人们发现从60亿年前宇宙开始加速膨胀.这很匪夷所思.加速膨胀的动力来自哪?排斥效应来自暗能量,它约占宇宙质量的65%.发光恒星的质量只占全宇宙质量的0.5%左右,那些由普通重子形成的气体、尘埃甚至黑洞,总质量也不过占全宇宙的4%.如果中微子有质量,会成为所谓“热暗物质”,也只占宇宙总质量的约0.3%.而研究表明,宇宙中还应该存在占宇宙总质量29%左右的、透明的、产生引力效应的未知物质.
“冷暗物质”冷暗物质不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即光通过暗物质时,如入无人之境,直接穿过去,不会发生散射、折射等现象.
如第一部分所述,暗物质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因为在天文观测中发现一系列和引力相关的物理效应,只能用引入存在着绝对透明的物质的观念才能加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证明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美国天文学家小组在长达几个月对距太阳系1亿光年处“子弹星系团”的观测后宣布“看”到了暗物质.“子弹星系团”实际上是两个星系团的碰撞、融合形成的.两个星系团以每小时近两亿千米的高速撞到一起,他们内部包含的发光物质由于相互之间存在除引力之外的其他作用力,在相互挤压过程中速度减慢了.但是两星系团中的暗物质之间没有这种作用力,它们并不减速,而是畅行无阻的直接穿过对方.结果暗物质跑到了发光物质的前面,于是每个星系团就分成了两部分:暗物质在前,发光物质在后.
2.2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1E 0657-56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黑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最新发现:美国科学家在地下废弃铁矿中捕获暗物质粒子.
2009年12月2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最新实验发现0.75公里深的铁矿中存在着暗物质,强有力地证实了暗物质的存在.物理学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一个废弃铁矿中发现暗物质,这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发现暗物质证据.暗物质被认为占据宇宙90%的质量.
2.2引力透镜效应
我们很想知道,天文学家究竟是怎样探测暗物质是否存在的.大体上有:(1)星团、X射线方法;(2)大尺度结构观测;(3)直接观测;(4)引力透镜效应方法.我想简单介绍下引力透镜效应.
广义相对论预言,一束光通过均匀和不均匀介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处于一个大质量天体后方的光源,其亮度和形态都会受到放大和变形.这种“引力透镜效应”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它的放大作用,使得宇宙深处较暗天体得以增亮进入我们的观测,起到“望远镜”的作用;二是它的变形作用,使得原来背景光源发生强烈的扭曲,若不进行“复原”,则会带给我们错误的信息.
而引起引力透镜效应的是透镜天体的引力质量作用,它在概念上不同于动力学质量,它既包括发光物质的贡献,也包括不可视物质的贡献.通过引力透镜质量与发光物质的质量的比较,可以直接给出暗物质的分布特性及质量.简单来说,引力透镜效应就是宇宙中的“海市蜃楼”.
2.3解释暗物质的新理论
8.鱼塘中学校本教研及培训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以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明确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理论基础、任务,增进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
(2)培养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3)建设一支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确立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体系,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理解编者意图,掌握教与学的要点和特点,能够承担在本校乃至本市范围内担任师资培训、新课程推广的研究和培训者队伍。
(4)使各界人士与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理解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动员社会舆论力量,为课程改革创新良好的社会环境。
(5)不断总结和积累培训经验和成果,逐步构建有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内容: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理念的建构背景、新课程的创新点、新课程理念与现实的碰撞)、新课程的教与学(动态的知识观、建构性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情境性学习于问题解决、探究与发展等教学模式的运用条件、目的、策略)、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构建适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象棋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
(2)学科培训内容: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与新教法、教材分析与研究、教学个案分析与研究、学科专题讲座、旧教材与新教法。
四、培训方法:
(1)外派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地参加课程改革知名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当前的课程改革的发展现状,学习《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课程标准》,使培训对象了解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掌握新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增强实施新教材的信心和能力。
(2)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培训。面向全体教师播放专家讲学的录音、录像,播放示范课录像和评点,直接收听、收看各级各类培训内容。
(3)召开座谈会,通过对话,为题解答,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讨论,使教师、社会各界、家长了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之积极支持并参与课程改革实验。
(4)小规模、参与式、体验式学习。主要面向教师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主体性。围绕某个学科、专题、个案、研究课等营造宽松活泼繁荣气氛,引导培训者主动参与,在活动、参与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观念,在交流和研讨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思想,实现自我发展。
(5)专业性、互动式、研究性学习。坚持“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科性教学的系统分析与研究,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部分课题或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策略等,可由参加市培训教师作集体讲解,再由各备课组讨论、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全体讨论、评价,最终形成较为满意的方案,使问题在研讨中得到解决,实验教师在培训中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
9.中学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篇九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奉化市教研室“初中语文学科研修计划”和“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行动指南,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例为平台,立足教学,聚焦课堂,抓实常规,积极创新,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给广大教师以极大的挑战,因为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变革。为此,教研组将围绕研修主题、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轮流作为主讲人、定地点组织一月一次的学科专题理论学习活动,互相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尽可能达成认可和共识。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并在工作之余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理论书籍和专家论著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组兴我荣,争创一流”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二)严抓常规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完善教育教学五认真,进一步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价。
(三)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公开教学,认真搞好校本研修活动
1.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根据校本研修计划我们本学期推出3个形式不一的公开课例,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研修活动。
活动程序:确定主题—个体备课—交互说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正—达成共识—组内推广—建立档案。
活动主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总目标,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追求教学实效。为此,确立本学期的研修主题为:七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八年级-----怎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九年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靓起来(写作的开头艺术)。
负责人及参与对象: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备课组成员共同参与。
2.坚持科研兴组的原则,继续搞好科研活动,动员鼓励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公开课例的基础上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论文、案例,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
3.努力搞好与松岙、裘村、纯湖的“城乡联动,区域协作”教学活动,加强跟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构建彼此学习、互相探讨的研修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积极争创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
(四)以“职称评审”“教坛新秀评比”“优质课评比”三次活动为依托,促成全组教师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1.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辅导工作,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市第十届教坛新秀的评比”和“市优质课的评比”活动。
2.做好案例、论文的征集工作,要求每个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交一篇。
3.利用理论学习时间,在组内进行“说课、评课”竞赛活动,促进专业发展。
4.每位教师都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及时记下日常教学中的收获和反思,并填写“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表”和“教学日记表”。要求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一学期各填写5份,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各填写16份,使教师逐渐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多想、多记、多总结、多反思的好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专业素养。
5.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对试卷的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完善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必须编撰一份单元测试题,命题要求重质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6.进一步建设好校本资源库
校园网内建立教学反思栏、教案栏、课件栏,各年级组有统一的电子教案、统一的习题库,每节公开课的录像资料、教师的论文、课例及点评等都上传资料库,形成语文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7.继续做好“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3月:
1.传达市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2.研讨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及制度
3.九年级主题研修活动(王培军负责)
4.推荐参加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
5.各备课组长制订备课组计划
4月:
1.“城乡联动,区域协作”教学活动
2.推荐参加市教坛新秀评比活动
3.八年级主题研修活动(王幼辉负责)
4.组织校语文教师说课竞赛活动
5.征集“我的一次教研经历”教学案例,参加市案例评比
5月:
1.做好期中复习、命题、批卷、反思工作
2.组织实验中学学生现场作文竞赛
3.七年级主题研修活动(金小芬负责)
4.各备课组进行小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6月:1.小课题总结、整合并形成文字
10.关于中学化学校本教材选材的思考 篇十
关键词:化学教学;校本教材;选材误区;选择原则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教材改革的宗旨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实现此目标,对教材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教材管理,改变国家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地方和学校教材留有一定空间,以增加教材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利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由此,校本教材的开发被提到了教材改革的核心地位。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了,有的学校和教师也积极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校本教材的普及和落实情况仍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效果。有很多的教师依然不知道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什么,甚至他们还产生了不少误解;有些学校的领导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校本教材的开发没有认真地对待。因此,我们对校本教材的选材的意义、校本教材选材的理念、校本教材的选材组织、校本教材的选材落实的评价如何进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我们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以及我校校本教材的选材经历,谈一下化学校本教材如何选材。
一、校本教材选材的意义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选择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从而增加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多元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校本教材选材的误区
1.选材的无目的
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随便无目的地选择一些素材,这样就失去了选材的意义。
2.选材不切合学校的情况,选材没有针对性
选材时不考虑自己学校的条件,又不考虑师资力量和学校学生的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选材而只是使用别人的现有的素材,就会因别人开发的素材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缺乏针对性。
3.选材不具可进行性
学校对一些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见得少的、用得少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好处的内容;还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也不能实施的材料,也作为选材的内容。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浪费了教师和学生非常的宝贵的时间。因此,只有认真对校本教材的选材的探索和实验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准思路,才能走出选材的误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校本教材选材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本地区的特色
校本教材的选材是对现行教材起到补充作用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够突出本地区的特色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学校现用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通过“生活中的化学”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学习,对我校粤教版化学教材的教学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粤教版九上化学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教材中选用的实例都与南方城市有关,我们在校本教材中则选用了本地的河流和水资源的分部以及污染情况,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深切知道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适合学生现有的能力
校本教材的选材,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此,在选材时,我们遵循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获取知识的原则,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地区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把这些问题都融入校本教材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坚持选材以学校及周边环境为主
校本选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以学校周边取材的原则。例如,在我校的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化学》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我们所选的实例就是畜牧业带给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额尔古纳市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城市,很多学生都有这个体验。
4.选材要有实用价值
校本选材的过程是一个研究、探讨、交流、反思、拓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在选材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有关校本教材的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教研室领导和师生的意见,对所选的素材进行筛选,以此使所选的素材能够更完善。
5.体现选材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很快乐的事。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选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同时教材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以图代文,图文并茂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校本教材中选材的内容,作业要以化学手抄报、调查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校本教材的选材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工作。校本教材只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新教材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和鸣.课程目标问题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
[3]钟启泉,高剑男,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浅谈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篇十一
因而, 若要开发出有效性和可行性较强的语文校本课程, 需要开发者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含义和性质, 准确设置课程的目标定位, 科学分析环境特点与对象特征, 合理安排实施过程。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从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性质出发, 开发对语文教材有补充作用的课程内容
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 但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 国家课程开发忽略了差异性和独立性, 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 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
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 (新课标) 的前提下, 明确学校办学的教育思想及目标, 最大限量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 满足教师业务拓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 使语文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既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又能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例如, 目前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时, 均重读写轻语法, 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国际语言教学潮流的。但是这也有明显的弊端, 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避而不谈, 但是实际上在高中阶段, 有很多教学内容是需有运用相关语法知识的, 如对病句的辨析, 对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归纳等;同时, 不学语法, 怎能用理性的语法理论指导语言实践, 从而达到高效地运用语言的目的呢?有鉴于此, 可以开发适当范围和难度的“中学生实用语法”校本课程, 可以给学生谈谈词类、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复句等, 相信这对于理解文本会有很大帮助, 对于分析病句、文言句式等更有直接的作用。
二、从满足对本校学生的需求目的出发, 开发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帮助作用的课程内容
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 进行内容选择与设计永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当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也可以分析现行高考中考的要求与现行教材之间的脱节情况, 考虑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缺陷;还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
例如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科学生就明确要求加试名著名篇阅读题, 涉及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雷雨》、《哈姆雷特》等十部之多, 且不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名著是没有完全读过的, 其实读过也不一定能领会的, 所以不少学生对名著的导读与分析是很渴求的, 因而我们可开发“中外名著导读”课程。课程可设置“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片断选析”、“模拟试题”等栏目。名著导读不仅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名著, 从容地参加高考。
三、从利用环境资源、有利于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功能出发, 开发有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利用和开发。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会有差别的, 可能是拥有资源的量的差别, 也可能是资源种类的差别。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资源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如《标准》在“课程举例”部分“社区文化专题”中说:培养社会参与意识,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在城市或农村展开社区文化的调查, 搜集整理材料, 对社区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文化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采用多种形式,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实施本课程, 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 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阅读有关书籍, 了解关于文化及社区文化的知识和资料;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 向社区干部、中小学生、市民或村民等进行调查, 整理分析资料, 写成调查报告、关于社区建设的建议书等。
再如, 很多学校在打造“诗意校园”、“书香校园”“诗教先进校”等特色时, 可以结合本土文化开发如“古今诗人咏XX (地名) ”、“整合诗歌资源, 优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课程。
此外, 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的作用出发, 还可以开发诸如“名篇选读”、“校园优秀作文选评”等校本课程。“名篇选读”可按不同文学作品的类型分别开发, 形成系列, 既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个体爱好作个性化的选择, 以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校园优秀作文选评”既是对优秀作品的创作者的鼓励, 同时, 因有教师的推荐与点评, 所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一定锻炼提升的作用。
12.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 篇十二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让教师群体形成有共同学习的愿望,改变教育
教学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目标。
2、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为目标,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能独立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使我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
二、教师校本培训内容:
1、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按照钟祥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本年学校将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继续参与教师业务水平考试。组织教师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以及及时参加上级机构组织的各种培训。
2、业务理论学习方面
学校教务处针对教师教学岗位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以此强化提升教师业务理论知识,且列入教师考核管理中,即每学期进行检测,具体学习内容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荆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钟祥市教育工作者必读》。以及上级机构下发的各种教育理论等文件。
3、微机培训方面
结合当前教学实际需要以及学校“班班通”建设的需要,教师微机操作与运用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因此,有计划地加强了教师微机学习与培训,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具体培训内容为:
(1)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会用电子表格的求和、求平均值,会用升序、降序排列成绩表,会调整列宽、行宽、合并拆分单元格,会用自定义函数等,能够自己设计学生成绩单、制作常用表格。
(2)幻灯片的制作,能熟练应用幻灯片的各项功能,会插入声音、视频,能够根据自己课堂需要自己制作图文并茂且美观实用的课件。
(3)图片编辑软件ACDSee的使用,会用ACDSee进行图片的简单处理,如图片大小调整、图片的裁剪、图片明暗对比度的调整等常用操作。
集中培训时间为隔周一次,以尽快提升教师计算机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结合,扎扎实
实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指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亢朝仁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部门工作。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校本培训主阵地作用,各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13.中学校本培训制度(本站推荐) 篇十三
一、教师自学制度
1、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学期自学计划。
2、教师要苦练基本功.3、每学期上公开课一节,教学论文一篇,上交一篇最佳教案,听课15节以上。
二、教师面授制度
1、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将教师面向新的境界。
2、每周一个课后,学校统一安排组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3、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均要有一两个重点内容,每周并有具体安排。
4、每学期举办教学教改经验交流会一次。
5、教师培训学习的形式有:
(1)专家指导。教育科研和教改专家、有成就的同行来校组织培训,开设讲座、开展咨询。
(2)外出取经。带着问题到先进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加强兄弟学校的联系。形成经常性的工作考察和交流研讨制度。
(3)师资培训。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
三、作业制度
1、每次集中培训以后,学校组织受训教师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
2、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规范。
3、对每次作业上交者进行记录,有作业缺交者,过程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四、请假制度
每次学习研讨活动均有专人负责进行点名,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须经分管校长同意,无效缺席者,继续教育学分不予登记,还要扣相应项目的考核分。
五、奖励制度
14.中学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篇十四
一、研训一体化的提出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 教师更是如此, 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想化的职业。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总是向着自己认为可能的方向行进。如果这种理想是基于自己经验而不是基于学生的变化发展, 那么这种理想“行进”就有可能与教学的实际目标背道而驰。为了使教师的“理想”目标与教学实际保持一致, 学校对教师做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但教师又不只是被动接受直接给予的“理论导向”, 他们总在以自己的经验为接受理论的基础。因此, 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学问题, 在研究中渗透相应的理论, 让教师在问题研究的体验中感悟和解决问题, 同时感悟理论的指引。事实上, 每个人都只有在真实的体验中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并接受“理论”的影响。
基于以上实际, 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化的设想:只有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研究才能促使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 才会有意识地反思。当教师需要较为系统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时, 才会寻找理论的支持, 这时的理论渗透才能使教师有所感悟。只有在教师反思和感悟之后才能理解教学理论的意义, 才能逐渐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观。
这个设想实际上涉及两个实际层面:一个是对教学问题的研究, 一个是理论培训。
教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再一次分析和反思。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不可能尽善尽美, 总会有些与自己原教学目标中设想不一致的地方, 这种教学目标与设想未能达成时, 问题也就形成了。教学问题研究主要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理论培训就是把相应的教学理论浸透在教师的研究过程中, 使教师能应用相应的理论系统反思、领悟和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我们的理论浸透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由专家教授或者教师向教师单向传递, 而是针对教学问题进行理论化的分析。使教师在分析教学问题的同时理解教学理论的意义。
从实践意义来说, 研训一体化就是把具体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理论培训联结在一起, 研究真实的教学问题, 在研究中培训, 在培训中让教师体会理论的价值。我们研训一体化最大的特点主要是直接进入课堂观课, 观课后即进行议课, 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教师实践与理论水平的提高。在观课、议课的实践中, 我们是通过微格教研进行的, 也就是将研究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化为课堂的观察点和议课点。在课堂中做研究, 即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观课点, 对观课点进行定格、扫描, 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 课后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 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 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是我们的观课、议课达成研训一体化的程序。我们的教学研究并不是对理论的思考, 而是对某一特定课堂教学现象的共同探讨;培训也不是一人在讲众人在听, 而是通过对特定的某一教学现象的探讨, 把教学原理和教学思想融入共同探讨之中, 使老师更容易理解教学理论。
研训一体化只是一种校本教学研究和培训的模式, 没有固定其研训的内容。在我校进行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自主—展示”课堂教学改革, 把以“教”为重心的课堂变为以“学”为重心的课堂后, 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后, 在展示中暴露其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引导, 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方向,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习惯了以教为主的大多数老师来说, 改变他们“教”的观念是首要任务, 研训一体化就成了最有实践意义的方式。
二、研训一体化的实践及意义
研训一体是基于一种什么情况下达到其目的的呢?笔者认为是基于个人的体验和有效的沟通, 在体验和沟通中理解和体悟, 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下的沟通, 毕竟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来的。美国人库伯在这方面有较为独到的理解:“只有当个体的价值观和组织的舆论支持建立在有效沟通、自由选择和内部承诺的行动上时, 学习才可能发生。”[1]我们用一个实践案例来理解研训一体化及其意义。
时间: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下午第7节
主持人:罗老师
参与者:参与微格教学的三位教师分别是刘老师、郭老师、赖老师
活动内容:观看每位老师的两次导入录像
活动过程:
1. 罗老师对小组老师的分析是都利用了自身的资源。
刘老师是“老” (五年左右教龄) 教师, 对教材知识比较熟悉, 能够利用这点优势导入, 如果坚持并能找好切入点, 也是一种风格。郭老师关注身边的资源较多, 从身边资源引出问题, 较适合实际, 同时也考虑到了复习旧知识的导入。赖老师从假设的角度引导并调动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效果是不错的。
2. 老师的研讨
在研讨中发言较多的有刘老师和郭老师。在研讨过程中谈到了如下问题:
第一, 每节课没有明确自己的本节课内容, 这样使导入点不太清晰。第二, 四周才有一次集中观看录像和讨论, 这和原来的计划不符, 原因有许多, 是不能控制的因素。第三, 刘老师的导入尽管可以使知识系统, 但必须考虑现实问题, 那就是每周两节作为“副科”出现的课, 学生能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如果能加入更有趣的内容进行引导, 可能更适合学生学习。郭老师想利用旧知识和身边资源两种导入, 实际上把导入分割了。其实导入有一个导入点就可以了。如果想把这两者糅合起来, 只能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 这问题包括利用旧知识、结合身边资源和引出新问题。赖老师的假设导入是一个“趣”的问题, 但在如何引“趣”入新, 这点过渡不够自然, 有脱节之嫌。所以也需要在提出问题时, 使导入的过渡更自然。
3. 罗老师的建议 (培训的具体体现)
第一,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如果引用或提出的问题只是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而没有触动学生的思维点, 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的。学生的学习是在他们进行积极思考中才真正发生, 老师的责任就是要使学习发生并维持这种问题的态势。那老师的任务就是从设计问题和从学生的学习困惑中提炼问题。
第二, 老师要时常保持对教学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的真谛。一个人如果只有常态的工作环境, 对自己的提升不大。应该多一些提出问题, 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之法, 即给自己创造一种非常态的教学生活。当问题解决, 非常态教学又回到常态。教师就是在这种常态与非常态的教学中螺旋上升的。
第三, 依靠集体的力量, 个人的发展会更迅速, 因为在共同的研讨中, 每位老师都有一点收获 (希望) 。集体研讨实际也是明确自己的优势, 进而强化自己的优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 集中集体的智慧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罗教师的引发讨论和“建议”都有一个可支持的前提:一是两次观课的比较分析, 二是教师的充分讨论后对讨论的分析。也正有了这样的前提, 参与培训的教师并不只定位于自己是受训者, 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参与了学习。也正是有了较为开放的研讨气氛, 也才有了教师较为客观的反思。正如库伯所说:“在一个开放的气氛中, 受训者的直接经验与培训者的概念模型之间发生了观念的相互碰撞和相互激励, 从而产生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2]
研训一体化最大意义是教师能在结合自身的经验中领悟教学理论, 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当然要使这种意义得以落实, 再回到课堂观课。所以, 我们的研训一体化的实践对每位教师都需要经过一个循环, 即确定观课点———进入课堂观课———议课———再次进入课堂观课———再议课。再次进入同一位教师的课堂, 目的就是检查在议课中教师领悟到了什么, 再议课就是强化这种领悟。在这系列活动后, 参与研训一体化活动的教师有了自己的反思: (刘老师) 虽然说现在的尝试是在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中一起开展, 由于学科特色的差异存在和自身知识的有限, 感觉很难讨论得起来。但是, 罗老师总是能够在三个学科当中找到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组织大家讨论, 并能从理论角度进行引导, 使大家对教学都有所领悟。所以我们的活动, 使我们对理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也能从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课堂似乎也有了新的活力。
三、研训一体化的展望
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怎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各学校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 在教学的实践中获取经验, 在理论的引领下, 将经验上升为思想, 再运用于课堂, 并反馈课堂实践, 促使经验提升以形成相应的观念和教学风格, 形成一个这样的循环系统, 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要完成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研究一体化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研训一体化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长, 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我们“自主与展示”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 研训一体化表面上是关注教师, 实际上是转向了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度”, 即通过对教师的关注间接帮助学生进步。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度如何把握, 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将不遗余力。如陈大伟老师所说:“教育研究的目的, 也就在于寻找有效的教育学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 追求目标最适合, 手段方法最有效, 总体效果最合理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是少犯错误的教育, 也可能是对学生成长进步帮助更大的教育。”[3]
参考文献
[1]库伯.王灿明, 朱水萍等译.体验学习[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9.
[2]库伯.体验学习[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8.
【海子中学校本培训计划】推荐阅读:
经典语录海子08-06
读海子诗二首10-28
海子的诗歌代表作10-29
海子的诗读后感10-20
海子你去了哪里的散文07-12
小海子垦区水利设施研究论文06-25
中学学期校本研修计划10-01
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1-03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计划11-20
鱼塘中学校本教研及培训计划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