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2024-12-05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8篇)

1.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篇一

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既是人类活动的表现,也是人文化的结果;作为存在方式,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相互作用,不仅反映了人类旅游实践的结果,还包括创造成果的活动本体。

游子:通常指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化分出来的,与单纯防御作用的城墙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市: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

建筑:是人类的发明创造,为了生存的需要与更好的生活,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地构建自己的安乐窝。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医家、农家等各种学派的统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传统的四大特征:稳定性、模式化、排他性、发展性。

文献: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历史和经验,并且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

中国旅游文献学:以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有关旅游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其形式载体、发展历程。内容鉴别、分类编目、校勘整理、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山水文化:来自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是以大自然的山和水为对象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山水文化实质上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形成的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文化现象。

五岳: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西湖名称的由来:地质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唐”的说话,西湖才有了“明珠”这雅号。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的生产、加工、消费以及习俗和艺术等的多种文化的综合体。

五谷:稻、黍、稷、麦、菽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酒诰:是周公为了阻止饮酒之风蔓延,特令康舒在卫国向殷人后裔宣布戒酒的诰词,《酒诰》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殷商戒酒兴国和纵酒亡国的历史教训,阐述了戒酒对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酒的成语:酒池肉林,花天酒地,灯红酒绿,酒囊饭袋,酒肉朋友

茶文化:是人类在种植、加工、饮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广义的茶文化是指该文化在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是指专指其人与茶的“精神财富”部分。

《茶经》:作者,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马互市:“茶马互市”起源于唐 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撮泡法:陈师撰于十六世纪末的《茶考》记:“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

释迦摩尼: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四圣谛:指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教教义的核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八正道:指一个人从人生的苦恼中解脱出来的八条正确道路。具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天台宗:是智yi在陈、隋之间创立的佛教宗派。因智yi住在天台山故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国教,作为目前国内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之一的宗教,是指以“道”为最高信仰、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的中国本土传统宗教。

洞天:洞中之天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它脱胎于中国人的书写工具,同时与中国的文字及书写方式有关。

四堂:

中国画的三大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石窟造像:

旅游文学的分类:文赋,诗词,对联,游记,碑文,传说等几大类等。

对联:以其特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很强的实用性,成为一个个旅游景点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旅游文学与旅游史学的比较:

2.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篇二

关键词:旅游产业,揭阳文化,分析研究

在这种大背景下, 揭阳市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特色文化光大传承的滨海城市, 必须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联动, 打造揭阳文化旅游精品。

1 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揭阳旅游产业发展

揭阳市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 赋予揭阳地方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享有“小戏之乡”、“国画之乡”、“海滨邹鲁”之美誉, 市区榕城是广东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普宁英歌、潮剧、木雕、普宁嵌瓷、阳美翡翠玉雕、乔林烟花火龙、铁枝木偶、青狮、竖灯杆升彩凤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淳朴, 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包括潮汕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桥、“营老爷”等潮汕文化民俗。

揭阳市虽然具备了山川毓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和交通区位枢纽这些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先天优势, 但它也同时存在着很明显的后天不足之处。其表现在: (1) 缺乏科学而持久的发展战略定位, 缺乏旅游名牌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 产业规模狭小; (2) 旅游形象不够清晰, 特色不够鲜明, 旅游产品弱、散、小, 吸引力低; (3) 旅游景区 (点) 建设滞后, 生态保护环境意识不强, 经营管理不规范; (4) 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揭阳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 (5) 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和旅游营销策划的优秀人才……这些都成为制约揭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的揭阳要实现好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的“把旅游业打造成揭阳市新的支柱产业”的核心目标, 就必须积极突破制约揭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 内联外引, 加强与汕头、潮州、汕尾、梅州、河源、珠三角和其他周边地市的旅游协作, 积极招商引资, 促进资源互补、市场互补。

揭阳要以“走出去, 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加强与东南沿海地区旅游业界的联络沟通,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有效地推动揭阳与兄弟城市的旅游合作, 拓宽客源市场。一是通过精心做好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和招商推介, 让各地的投资者看到揭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希望, 增强信心, 参与到发展揭阳文化旅游产业中来。二是全力推进对外开放, 与东南沿海地区各市建立友好关系, 形成揭阳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项目的品牌化、产业的互动化机制, 以此助推东南沿海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的联动, 更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揭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 打造独具匠心的揭阳文化旅游精品

2.1 打造榕城古镇——岭南水城旅游平台

揭阳必须凭借“潮汕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的美誉, 把潮汕文化引入旅游市场, 充分利用这些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潮汕民俗、潮汕饮食文化、民间节庆、潮汕工艺美术、潮汕民居、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优势, 通过榕城这个文化古城, 以它独特的“水上莲花”风韵, 凭借“东方威尼斯”的魅力, 依托城内具有浓郁潮汕文化特色的揭阳学宫及其周围的释、儒、道景点来演绎潮汕特色文化风情, 打造东南沿海的另一个“周庄”——榕城古镇。在这个榕城古镇, 我们极具特色的潮汕文化都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着, 就象潮汕的古典美人——丽质天成、古色古香、恬静大气, “城中竹树多依水, 市上人家半系船”是古时榕城水乡的真实写照。附丽于此的潮汕独特人文景观——具有860多年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行彩桥”, 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2.2 凭借玉都美誉, 打造商务休闲旅游示范区

阳美人长期坚持“纯天然A货”的诚信经营理念, 坚持诚信交易、一诺千金, 精心打造“阳美玉器”品牌, 使阳美玉器产品在国内外玉器珠宝市场享有独特声誉, 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今日阳美, 已成为揭阳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阳美玉都旅游景区已成为广东省首个4A级购物主题景区。凭借玉都的美誉, 揭阳正在积极地打造“美玉之旅”旅游精品路线, 将旅游资源与商业贸易资源相结合, 把重点产业串联起来,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擦亮揭阳城市品牌, 打造“空港经济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旅游聚集区”。

2.3 依托揭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致力打造“三色旅游”

揭西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 也是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南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县。揭西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 是潮客文化交汇处, 打造“三色旅游” (即绿色、古色、红色“三色”之旅) 品牌, 是揭阳旅游精品的一大亮点。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资源整合起来, 做到“红”、“绿”、“古”三色和谐的围绕在揭西这座生态小城, 让人在遨游山水的同时, 回望历史的千年积淀。

2.4 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

揭阳地处沿海地带, 应大力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 提高海洋旅游业整体质量和效益。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 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产品, 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以及广东特色的滨海度假旅游示范基地。依托惠来滨海优越的自然条件, 打造“海港经济滨海度假观光旅游聚集区”。

2.5 凭借华侨文化优势, 打造国家5A级“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因东南亚八国华侨归来而成立, 其历史渊源和现有居民的生活、文化都与东南亚八国文化息息相关。其地理位置独特, 受到海港经济区的辐射较强, 地缘优势明显。大南山周边的公路、铁路网将构筑起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的“黄金走廊”。凭借这个区位优势和华侨文化优势, 揭阳必须以风情文化为基底, 发挥原生态优势, 打造集“异域风情、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体育运动、农业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开发出新的都市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农耕文化—慢生活—耕读茶—影视—基于传统文明的视听艺术。

2.6 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精品,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揭阳是粤东古邑, 潮汕文化发祥地, 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 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如全国规模第二且保存最完好的揭阳城隍庙、潮汕三大古刹之一的双峰寺、香火远播海外的揭西三山国王祖庙。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揭西县三山祖庙, 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神庙, 也是全世界三山国王文化的发祥地。三山国王一直是台湾粤籍移民拓荒台湾、建设家园的精神支柱, 也是粤东先民移垦台湾的“见证人”。随着时间的发展, 它现已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桥梁, 除亲情之外的处于时间、空间之中的联系原乡与异乡的精神纽带。可以说, 它是一位以神的面目出现的增强海峡两岸同胞情谊的友好使者。近期, 揭阳已计划把三山国王祖庙建设成集宗教、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这将有力地拉动揭阳与台湾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

3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联动, 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3.1 对接深圳、厦门

揭阳与深圳、厦门两大经济特区之间, 既有较深的文化渊源, 又有很强的旅游资源互补性。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城市旅游经济, 但是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揭阳有厚重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缺少人才、资金和现代化管理。两地之间, 在旅游产业要素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且每年有大批量的揭籍旅深人士往返, 随着厦深铁路的开通, 往返两地间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些因素都为两地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揭阳与厦门颇有渊源, 潮汕人历史上曾被称为“福佬”, 皆因大部分潮汕人是从福建迁入潮地的。至今, 两地讲着相同的语言, 有着共同的信仰。揭阳应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上实现与两地的对接, 通过旅游企业间的合作, 形成统一的旅游市场。既可以借助深圳、厦门的旅游市场推介揭阳, 也可以借鉴两地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揭阳的旅游业服务水平;同时, 也可以拓展深圳、厦门的旅游线路和产业腹地。在东南沿海旅游产业联动中, 可以深圳和厦门为龙头, 推动区域内的旅游线路和旅游资源的整合, 规划跨城市的旅游线路, 构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带”并进行整体营销;同时在深圳和厦门建设散客集散地, 与各地旅游行联合, 形成一个市场、资源、信息共享的机制。

3.2 潮汕三市联合发展

揭阳要借助汕潮揭同城化的契机, 推动潮汕三兄弟在文化旅游业的协同作战。潮汕三市同根同源, 但是三市的文化差异也比较明显。汕头作为明清后期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商贸城市, 以“百年商埠”闻名海内外, 在改革开放后又列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代表着潮汕人的现代文明;潮州在近千年里一直作为潮汕甚至是粤东的首府, 以古城、韩愈、湘子桥为核心的人文景观代表着潮汕的过去;揭阳是最早出现在史料记载里的潮汕地名, 是潮汕、粤东、乃至兴梅、闽南等地最早的建制县, 饶宗颐老先生曾考证榕江地区是中原汉人迁潮汕的首站, 所以揭阳代表是潮汕的历史。三市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战略合作, 进行错位发展、协作发展。揭阳现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 在机场附近准备兴建“南方文化创意园”。机场位于三市的中心点上, 且近厦深铁路, 所以机场周围被看作是“潮汕金三角”。可以借助“南方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为契机, 三市制定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框架, 以“南方文化创意园”为载体, 集中展示潮汕文化的魅力, 以“南方文化创意园”为平台, 搭建三市共同的旅游市场。

3.3 积极探索与梅州的旅游合作

梅州是“天下客都”、生态旅游城市, 旅游业且有相当的规模。揭阳境内兼具潮、客两种文化, 且在地源上与梅州接壤。可以考虑与梅州共同打造一条“潮客文化体验之旅”的旅游线路, 在线路上实现对接, 在客源上实现共享,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实现共赢。

3.4 以宗教文化资源为平台,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精品, 提升揭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经过1400多年历史的发展, 三山国王文化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岸三山国王文化的互动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更为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当今民间社会架在海峡两岸民族团结的桥梁。“三山国王”的共同信仰对沟通海峡两岸的乡土情谊起到了难以被取代的特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一信仰的背后透露了海峡两岸的文化渊源, 即文化同根同源。作为全世界三山国王文化的发祥地的揭阳,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宗教文化资源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积极因素, 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精品, 提升潮汕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海洋信息, 2011 (01) .

3.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篇三

关键词: 中职对口单招    《中国旅游地理》    专题复习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1]。《考纲》规定的教材是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自2009年起,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纲没有做出变动。目前,旅游管理类专业使用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材,由陈锡畴、王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

经过一、二年级新课、复习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笔者通过对2010~2014年连续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时,开展了以名山、建筑等为主题的专题复习,在学生历次测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题分析

(一)《考纲》分析

2009版《考纲》中,《中国旅游地理》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概述,了解中国旅游区划,理解中国八大旅游区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同旅游区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点[1]。总结来看,内容共有10章,8大旅游区,91个景点。《考纲》中虽然有掌握、了解、理解之分,但就近五年高考题内容来看,只有中国旅游区划这一章每年占一道单项选择题或一道填空题,共2分,其他章节分值平均,且基本是需要掌握的内容。

从高考所占分值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试卷300分,《中国旅游地理》占17%,即51分。从2010~2014年的考题类型来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辨析题和简答题六种,且每年考试的题号固定(表1)。简答题以读图填空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读图完成10道与图相关的填空题,2014年的简答出现填空与简答相结合的形式。

表1    2010~2014年《中国旅游地理》考题类型分析

(二)2010~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

在《中国旅游地理》历年考题中,笔者将考题按照知识综合程度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知识点的考核,另一类是综合知识点的考核。

所谓单个知识点的考核,指考题就考纲、教材中提到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句教材原文进行单独考核,知识点的考核以教材原文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比较简单。如2010年高考题单选第14道题:

“(    )被称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A.丹霞山    B.罗浮山    C.西樵山    D.鼎湖山”①

所谓综合知识点的考核,以某个主题为题,将教材中所有与该主体相关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以选择、辨析、填图题为主。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却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主流。如2013年辨析题第67道题:

“云南石林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林,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②这道题中,将与岩溶地貌有关的云南石林、重庆万盛石林和贵州的织金洞三个景点的别称、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等知识放在一起考察,内容相近,容易混淆,难度较大。

笔者针对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进行了五年高考内容分析,发现在2010~2014年期间,选择题总共20道题,以单个知识点出现的5道,以某一主题出现的综合知识考核15道(表2)。

表2    2010~2014年《中国旅游地理》高考选择题内容分析

(加下划线部分是单个知识点的考核。)

二、专题复习设计

针对高考试题中将某一主题的知识串联起来考核的特点,笔者以中国旅游资源的概述为主线,参考历年高考试题内容,结合八大旅游区中要掌握的91个景点,设计出单招三年级上学期《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复习专题16个(表3),对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总结,并通过试题加以巩固练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明显提高。

表3    《中国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设计

三、专题内容设计——以四大佛教名山为例

进行专题设计时,根据专题内容和考纲规定合理安排。

专题三四大佛教名山

(一)位置(读图、填图)

1.四大佛教名山所在旅游区、省(简称)市

2.在地图上读出四大佛教名山的位置。

(二)填写表格

(三)重点知识提炼

1.四座名山的位置:最北—五台山、最西—峨眉山、最东—普陀山

2.四大佛教名山的主峰及海拔:最高—峨眉山、最低-普陀山

3.主要寺庙

(1)五台山

五大禅处——显通寺、罗睺寺、菩萨顶、殊像寺、塔院寺;

显通寺——五台山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时独立为寺,舍利塔是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相传为文殊菩萨的住处,也叫文殊寺;

殊像寺——因供奉文殊像而得名;

罗睺寺——是一座喇嘛庙;

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

南禅寺(大佛殿)——唐代木结构建筑,内部雕塑是唐塑中的精品。

(2)九华山

化成寺——九华山的开山寺庙,寺内有《华严血经》,梵文贝叶经,明代印刷的全套藏经;

月身宝殿——又名肉身殿,相传地下有地藏的肉身;

百岁宫——又名万年禅寺,明崇祯三年为供奉无暇禅师真身而建,江南罕见木乃伊。

(3)普陀山

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

普济寺——普陀山规模最大的寺庙,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多宝塔是普陀山三大宝之一;

法雨寺——九龙殿部分构建从明故宫拆迁而来,九龙盘拱的殿顶造型堪称一绝;

慧济寺——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寺内鹅耳枥树是稀有的观赏树,全国无双。

(4)峨眉山

报国寺——峨眉第一景,万年寺——主殿是无梁殿;洗象池——相传为普贤菩萨洗象处;

洪椿坪——又名千佛庵,金顶舍身崖是观“日出、云海、宝光”的理想之地。

4.赞誉

五台山——清凉山;

九华山——明清两代,九华山的佛教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佛国仙城;

普陀山——海天佛国;

峨眉山——峨眉天下秀,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

(四)巩固练习

1.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是?摇?摇  ?摇?摇的道场。

A.观音菩萨    B.地藏菩萨    C.文殊菩萨    D.普贤菩萨

2.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全山最大的寺院是?摇?摇?摇?摇。

3.下列关于四大佛教名山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五台山───晋───文殊菩萨───南台

B.普陀山───浙───地藏菩萨───佛顶山

C.九华山───赣───观音菩萨───十王峰

D.峨眉山───川───普贤菩萨───万佛顶

4.辨析:普陀山是一座巨大的佛教文化宝库,其密集之程度和内部陈设与佛像保存之完好居国内四大佛山之首。(    )

注释:

①选自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②选自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参考文献:

4.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篇四

1.旅游资源学概念

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分类、分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任何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地吸引性因素。

3地域分异

就是6大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着确定的方向(纬向、经向或垂向)发生分化而引起的差异。

4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古人类遗址、建筑、园林、陵寝、墓葬、文学艺术、伟大工程、名人遗迹、宗教文化等

5.地文景观

是指由地质地貌因素所造成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

6地震遗迹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由破坏性的地震作用,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遗迹景观,此外还有人造的纪念性的地震标志物。

7褶皱

褶皱是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8节理 :岩石受力发生破坏后,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 9.断层;

岩石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0.海蚀崖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海蚀崖。

11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岬角两侧海蚀穴蚀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拱门状形态,称海蚀拱桥。

12文物古迹

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两者统称为文物古迹。

13坛庙

坛庙为古人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山岳河川、祖宗英烈、昔哲先贤的建筑物

14牌坊

牌坊是古代用于标识、纪念、装饰的建筑物。一般用木、石和琉璃瓦等材料制成。根据牌坊的型式,可分为牌坊和牌楼两种形式。

15华表

是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装饰、纪念之用的立柱 16神道

是通向祭殿方城笔直的大道,神道两侧的石刻人物和石刻动物等

17崖墓

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空穴或利用崖壁的自然平台岩洞或岩缝安放棺木。

18宗教

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礼仪、教团组织等要素构成。

二、简答。

1.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手段

 1.野外考察 2.社会调查 3.历史分析 4.资料统计  5.区域比较6.利用地图 7.遥感技术的应用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2.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功能。

3.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旅游资源的概念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

3.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地球表层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2.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动力基础 4.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5.气候的区域差异 6.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4.自然地理环境六大要素

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

5.地域分异规律按规模和作用范围不同,可分为

①全球性规模的分异规律,如全球性的热量带,一般划分为寒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

②大陆和大洋规模的分异规律,如横贯整个大陆的纬度自然地带和海洋上的自然带 ③区域性规模的分异规律,如在温带从沿海向内陆因干湿度变化而产生的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山地所表现的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垂直带性,也是区域性的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有两类:一是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和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系列性地域分异;二是由地形的不同所引起的坡向上的地域分异。6.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历史遗存 2.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

3.社会文化的现象的影响5.思想政治因素(红色旅游)6.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7.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观赏性

二、区域性

三、组合性和整体性

四、时代性与季节性

五、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8.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1.山岳景观旅游资源2.峡谷景观旅游资源 3.岩溶景观旅游资源4.海岸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5.风沙地貌景观旅游资源6.丹霞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7.黄土地貌景观旅游资源8.冰川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9.文物古迹的旅游功能

(1)文物古迹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2)文物古迹是反映古代科学技术的镜子 3)文物古迹成为令人遐想的景观。(4)符合当前人们寻幽探古的时尚 10.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1)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保持构架制原则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7)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8)建筑风格的地域性明显

9)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1.西方古建筑的特点

(1)是建筑材料主要是石料,(2)是多采用围柱式建筑结构。主要的建筑结构是拱券和各种复杂的柱式,如古罗马剧场、罗马角斗场等。

(3)是布局的独立性,注重个体的艺术效果和建筑风格。

(4)是建筑内的装饰以雕塑为主。建筑装饰华丽,色彩以灰色为主,辅以红色、黄色,鲜艳华丽。

12江南三大名楼和历史文化四大名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为古代江南三大名楼。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13陵寝建筑中的祭祀建筑主要有

祭祀建筑。主要有祭殿、配殿、廊庑、焚帛炉、祭台、大门、围墙。14古代陵墓的旅游功能

(1)雄伟的建筑。帝王墓有着华丽的地宫和富丽堂皇的地面建筑,其巨大的建筑规模、精湛的建筑技艺,都是游人乐于观赏的对象。

(2)珍贵的文物。在帝王陵中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丝绸、陶瓷、书法绘画、各种典籍,可谓是无所不有,其种类和数量十分人。如秦始皇兵马俑、西汉双音编钟、金缕玉衣等。(3)优美的自然环境。帝王名人的墓地总是选在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而且禁止砍伐陵园内的树木,同时人工栽植松柏等常绿乔木。

(4)名人的魅力。古墓葬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爱国将领,他们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5.列举5个我国著名的陵寝旅游资源

著名的有秦始皇陵、汉武帝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元代成吉思汉陵、明代的明孝陵、十三陵,清代的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1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3)诗画情趣(4)意境的涵蕴 17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 园林地貌:叠山、理水 2园林植物,以其枝、叶、花、果的色彩与姿态构成园林中丰富多彩的景观。3园林建筑主要有亭、台、楼、阁、轩,18文学艺术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1)以“文”扬名(2)借“文”造景 2.文学艺术增加了旅游景观美的内涵

3.欣赏旅游景观要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基础 19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

1.文学艺术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2.文学艺术与其他旅游资源相辅相成 3.文学艺术旅游活动的灵活性 20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1风景诗词2游记3书法4神话传说5绘画6戏曲、影视 21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1)宗教景观是极其重要的旅游吸引物(2)宗教名胜具有极

高的观赏性(3)宗教艺术魅力无穷

22佛塔的类型

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座宝塔、亭阁式塔花塔、傣族塔 23请简述道教的主要节日

主要是纪念道教神仙的诞辰,如农历正月十九为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二月十五为太上老君圣诞,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圣诞等,宫观中都举行隆重的斋醮。

三、论述

1简述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

 北京故宫按照“前朝后寝”、“五门三朝三宫”和“左祖右社的”形制和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 外朝是行政区,主要建筑有布置在中轴线上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东西两侧对称布置的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前方有五座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又称奉天门),它们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构成了“五门三朝”格局。

 外朝的后面是内廷,又称后寝,主要包括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左祖右社”即在皇宫的左前方设祖庙(太庙),右前方设社稷台,祭祀土地神、粮食神。

2.简述卢浮宫的建筑特色

卢浮宫是世界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原是法国王宫,现在是国立美术博物馆。它是一个带有角楼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宫内西面的建筑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主体是长柱廊,气势宏伟,简洁严肃,被视为“古代理性美”的典范。3.浅析西方园林的特征

(1)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空间布局,2)总体布局具有明确的对称轴线,在主轴线上巨大建筑物前面,多有一个适宜的广场,(3)讲究几何图案的形态,包括草坪的布置、花草树木的修剪、水面形态等等均要一丝不苟的按照几何形态布置。

(4)追求形似与写真,如喷泉周围常布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裸体和半裸体的人像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4浅析东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是写意的自然山水园林,各种景物自由分布,道路迂回曲折,树木、花卉以自然形态为主,水景多样;景物之间的组合讲究因借关系;具有浪漫的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属于写实的几何园林,景物呈几何形规则分布,道路呈笔直林荫道,植物整形对称种植,花卉多栽种为图案花坛,水景以喷泉为主,多配有雕塑,空间开阔,以大草坪铺展,一览无余。

5浅析岭南园林的风格

岭南园林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吸收了江南园林之秀、北方园林之雄的特点,近代又吸收了西方园林的造园技法,形成了综合性园林特征,同时地方特色十分浓厚。主要特点是: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建筑物较高而宽敞,但体形简练,很少有复杂的轮廓组合;装修典雅而华丽,门窗、隔扇、花罩、漏窗都精雕细刻,富于民族风格。

6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构景的主要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有地形为主,进行适当改造。二是师法自然,即以自然地貌为蓝本,塑造园林地貌,作假成真。

三是顺理成章,在布置山水时,要作通盘考虑,全园山水地貌要符合自然规律。四是统筹兼顾,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造景方面,山水需有建筑、植物点缀。7.浅析佛教文化内涵

5.《旅游区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B)

A.旅游地居民

B.旅游资源 C.旅游者

D.旅游设施

2.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照规划范围所划分的规划类型的是(A)A.地方旅游规划

B.旅游发展规划 C.旅游总体规划

D.旅游概念性规划 3.最早把生命周期理论用于旅游科学的加拿大学者是(C)A.L.V.贝塔朗菲

B.克里斯泰勒 C.巴特勒

D.巴伯 4.一般规划评审人员专家组的构成人数是(B)

A.5—7人

B.7—9人 C.9—11人

D.11—13人 5.五级风景区的得分域是(A)

A.>=90分

B.>=85分 C.>=80分

D.>=75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区主要的专项规划的是(D)

A.度假区规划

B.风景名胜区规划 C.国家公园规划

D.国际旅游规划 7.区域旅游开发具有的特定原则包括区域性原则和(C)

A.整体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选择性原则

D.可持续旅游原则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市场细分原则的是(D)

A.可衡量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实效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9.下列城市属于军事重镇的是(A)

A.甘肃武威

B.山西大同 C.山东曲阜

D.西藏日喀则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的是(B)

A.综合协调原则

B.弹性原则 C.方便安全原则

D.保护环境原则 11.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涉及众多的行业部门,这体现出的旅游产品的特性是(C)A.无形性

B.不可转移性

C.综合性

D.供给与消费同步性 12.风景区核心区景区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D)A.10dB

B.12dB C.13dB

D.15dB 13.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包括(B)

A.人本管理

B.形象管理 C.差异管理

D.团队管理 14.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中的陆点轴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A)A.陆大道

B.戈曼森 C.辽曼斯克

D.吴必虎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态—虚拟类旅游信息的是(C)

A.照片

B.广告牌 C.电影片

D.宣传画 16.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A)A.人文旅游资源

B.水体旅游资源 C.气象旅游资源

D.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17.用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C)A.问卷调查法

B.电话访问法

C.定量预测方法

D.原始资料收集法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地空间结构要素分析的是(D)A.点要素

B.线要素 C.面要素

D.网要素 19.旅游区划的基本特征为地域性和(B)

A.特色性

B.层次性 C.周期性

D.波动性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商品的类型的是(C)

A.旅游核心商品

B.旅游有形商品 C.旅游产品

D.旅游无形商品 21.桂林漓江的旅游资源的展布特征是(B)

A.点状展布型 B.线状展布型 C.网状展布型 D.面状展布型 22.旅游区开发、规划得以正确、顺利实施的关键是(D)A.当地政府 B.当地居民 C.旅游者 D.管理机构

23.到1996年,我国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达到(C)A.21个 B.20个 C.19个 D.18个 24.按照属性分类,西湖、泰山、黄山等属于(A)

A.风景型自然旅游资源系列 B.原始自然型自然旅游资源系列 C.固态型人文旅游资源系列 D.动态型人文旅游资源系列 25.旅游资源的容量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即容人量和(A)A.容时量 B.开放度 C.辅助设施的面积 D.科学价值

26.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黄河漂流、长江漂流和青藏高原登山等属于(D)A.观光旅游地 B.宗教旅游地 C.科学考察旅游地 D.探险旅游地 27.国际旅馆协会的英文缩写是(B)A.WTO B.IHA C.ICCA D.ETC 28.旅游客源地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C)A.越均匀 B.越小 C.越大 D.难以确定

29.影响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设施等级、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关键是(C)

A.既有旅游容量 B.合理旅游容量 C.极限旅游容量 D.期望旅游容量 30.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发达国家大量人口外出度假,欧亚非之交的地中海沿岸地带和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旅游者人如潮涌,许多旅游地出现饱和、超载。这种饱和被成为(B)

A.偶发性饱和 B.周期性饱和 C.不定期饱和 D.事件性饱和

31.具有物质形态的因素组合,如能源、交通、通讯等属于投资环境的(D)A.软环境 B.一般环境 C.主导环境 D.硬环境 32.多因素评估法和关键因素评估法的提出者是(C)A.伊西阿·利得弗克 B.彼得·班廷 C.闵建蜀 D.罗伯特·斯托帕 33.庐山旅游区规划采用的基本空间标准是(C)

A.30m2/人 B.50 m2/人 C.60 m2/人 D.80 m2/人 34.下列选项不属于“三大效益评估”内容的是(B)

A.社会效益 B.政治效益 C.经济效益 D.环境效益 35.旅游区的用地规划按其功能分类不包括(D)A.旅游专项设施用地 B.公用设施用地 C.管理与居民用地 D.景区垃圾处理用地 36.下列线路类型中属于大尺度线路的是(A)

A.洲际旅游路线 B.国内旅游路线 C.区内旅游路线 D.城市旅游路线 37.对于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的先决条件是(B)A.资源特点 B.区位选择 C.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 D.当地政府的支持 38.镇江的金山寺、九华山的百岁宫的“尾包山”式的建筑属于(B)A.岗峦回围类型 B.山腰坡地类型 C.背枕高峰类型 D.河流交汇类型 39.下列不属于旅游专项设施的是(A)

A.公路 B.宾馆 C.赛马场 D.购物商店

40.用来表示旅游地图所标绘范围、方位和在地球上的相对位置的是(C)A.图名 B.方位 C.经纬度 D.图例 41.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著作出现于是(B)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规划基本理论的是(D)

A.系统理论

B.区位理论 C.生命周期理论

D.地理学理论

43.旅游系统中的任一组成成分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旅游系统的变化,这体现出(C)的旅游规划原则是

A.整体性原则

B.可持续旅游原则 C.动态性原则

D.引入市场原则 44.“从环境的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A.道林

B.纳尔逊 C.巴特勒

D.华尔 45.旅游规划编制步骤的最后一步是(D)

A.确定任务阶段

B.前期准备阶段 C.规划编制阶段

D.征求意见阶段

46.旅游资源同其它类型的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旅游资源具有(B)A.文化性

B.可观赏性 C.民族性

D.不可转移性 47.三大价值评价不包括的是(C)

A.历史文化价值评价

B.艺术观赏价值评价 C.经济效益评价

D.科学考察价值评价 48.区域旅游环境RLMP分析中的P指的是(A)

A.旅游知名度(popularity)

B.旅游产品(product)C.旅游人数(population)

D.旅游大众化(popularization)

4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量预测方法的是(D)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回归模型法

C.灰色模糊预测法

D.专家意见和销售人员预测法

50.下列属于自然风光城市的是(B)

A.山东曲阜

B.湖南张家界 C.广东佛山

D.河北邯郸 5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宗教文化旅游区的是(C)

A.伊斯兰教活动区

B.基督教活动区 C.云南少数民族旅游区

D.佛教旅游区 52.旅游环境基本容量体系不包括(A)

A.旅游活动空间尺度容量

B.旅游心理容量 C.旅游资源容量

D.旅游生态容量

53.旅游产品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经历、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经历体现的旅游产品(D)的特性是

A.无形性

B.易波动性 C.综合性

D.不可转移性 54.可供旅游者带走的的旅游商品实体是(B)

A.旅游设施

B.地方特产 C.景区

D.博物馆 55.旅游环境的观点不包括的是(C)

A.条件说

B.场所说

C.自然环境说

D.范围与内容说 56.旅游规划方法不包括(C)

A.综合法

B.系统法 C.分类法

D.社区法 57.由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所决定的旅游规划的特性是(A)A.区域性

B.特色性 C.选择性

D.地域性 58.世界旅游组织根据规划时期分类,将旅游规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B)A.中长期规划

B.长期规划 C.长远期规划

D.远期规划 59.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态,可分为有形的旅游资源和(D)

A.生态旅游资源

B.水体旅游资源 C.气象旅游资源

D.无形的旅游资源

60.基于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旅游资源质量的个人体验而进行的评价称(B)

为经验法,又称为

A.技术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体验性评价

D.综合评价

61.研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交通的空间格局、地域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旅游场所位置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论是(B)

A.系统理论

B.区位理论 C.经济学理论

D.生命周期理论

62.旅游规划要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体现出旅游规划的特性是(C)A.地域性

B.基础性 C.综合性

D.协调性 63.中期发展规划的时限为(B)

A.3—5年

B.5—10年 C.10—15年

D.15—20年 64.国家公园规划中居于第一位的是(A)

A.保护措施规划

B.旅游接待规划 C.观光旅游规划

D.科学研究规划 6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资源评价原则的是(D)

A.全面系统原则

B.三大效益原则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D.稳定原则 66.旅游调查与资料收集的方法不包括(D)

A.室内资料的收集

B.野外资料的收集 C.问卷调查法

D.实验法 6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资源展布特征的基本类型的是(C)A.点状展布型

B.线状展布型 C.面状展布型

D.网状展布型 68.下列城市属于名人故里的是(B)

A.江西景德镇

B.山东曲阜

C.广西桂林

D.甘肃酒泉 69.我国旅游区划大致起始于(C)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7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购物商品开发的原则的是(D)

A.就地原则

B.时尚原则 C.市场需求原则

D.稳定性原则 71.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环境基本容量体系的是(A)

A.旅游地域社会容量

B.旅游极限容量和合理容量

C.旅游既有容量和期望容量

D.旅游活动空间尺度容量 72.旅游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

A.综合协调

B.经济效益第一 C.方便安全

D.保护环境 7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服务设施管理的是(C)

A.单电设施管理

B.旅游游乐设施管理 C.图文导示系统管理

D.旅游商品购物设施管理

74.按照形态进行分类,旅游商品的类型不包括(D)

A.旅游核心商品

B.旅游有形商品 C.旅游无形商品

D.旅游消耗品 75.反映旅游地图内容的最基本要素是(A)A.图名

B.旅游要素的标示 C.方位的标示

D.图例

二、多项选择题

1.指导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A B C D E)A.系统理论 B.区位理论

C.生命周期理论

D.经济学理论 E.可持续发展理论

2.旅游规划的研究发展分为(A B C E)

A.萌芽时期 B.发展时期

C.鼎盛时期

D.衰退时期 E.成熟时期

3.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法中的三大价值是指(B C D)A.环境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艺术欣赏价值

D.科学考察价值 E.经济价值

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包括对旅游客源市场的(C D E)A.规模分析 B.吸引力分析

C.空间结构分析

D.时间分布结构分析 E.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5.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环节包括(B C D E)A.市场调查 B.招聘

C.培训

D.绩效考核 E.薪酬管理

6.旅游区规划的特点主要有(C D E)

A.综合性 B.一致性 C.地域性 D.层次性 E.客观性 7.按其内容,旅游密度可以分为(A B D E)

A资源密度 B.旅游经济密度 C.旅游时间密度 D旅游空间密度 E旅游人口密度 8.旅游投资主体的类型有(A B C D E)

A.中央政府投资主体 B.地方政府投资主体 C企业投资主体 D.个人投资主体 E.外国投资主体 9.人员调配的原则有(A B C D)

A.因事设人 B.协商一致 C.用人所长 D.照顾差异 E.量才择优 10.名山风景区的步行道路的布设功能不包括(A B C)

A.宗教活动的功能 B.交通运输的功能 C.组织景观的功能 D.摆摊设点 E.供导游活动

11.区域旅游开发的选择性原则是(A B D)

A.突出特色 B.突出精华

C.突出个性

D.突出时节性 E.突出季节性

12.旅游区的特性包括(B C D E)

A.生态休闲性 B.空间地域性

C.游览观光性

D.科学文化性 E.系统组合性

13.旅游资源调查按调查的范围、阶段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C D E)A.检查 B.略查

C.概查

D.普查 E.详查 14.旅游购物商品的特性包括(A B C E)

A.纪念性 B.民族性

C.艺术性

D.时节性 E.实用性

15.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原则包括(A B C D E)

A.特色原则 B.导向原则

C.尺度原则

D.系统原则 E.品牌 16.旅游规划的方法包括(A B C D E)

A.综合法 B.系统法

C.社区法

D.门槛分析法 E.其他方法

17.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包括(A B C E)

A.可衡量性 B.可接受性

C.实效性

D.周期性 E.稳定性

18.旅游购物商品的特性包括(B C D E)

A.经济性 B.纪念性

C.民族性

D.艺术性 E.实用性

19.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包括(B D E)

A.特征管理 B.人本管理

C.分类管理

D.差异管理 E.团队管理

20.旅游区的三大基本条件是具有(B C D)

A.一定规模的旅游者 B.一定数量的吸引力强的旅游资源 C.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旅游设施

D.一定的可进入性 E.优势区位条件

21.旅游地形象设计的要素可以划分为(A B D E)

A.理念识别设计 B.视觉识别设计

C.触觉识别设计

D.行为识别设计 E.其他感知识别设计

22.按照职权和职能的不同,旅游人力资源大致可分为(B C D)A.后勤人员 B.工作人员

C.部门管理人员

D.高层决策者 E.董事长

23.旅游资源调查按调查的范围、阶段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C D E)A.检查 B.略查

C.概查

D.普查 E.详查 24.旅游购物商品大致可分为(A B C)

A.旅游纪念品 B.旅游用品 C.旅游消耗品

D.旅游商品 E.旅游产品

25.按功能分,可以将旅游地图分为(A C E)

A.导游图类 B.司乘人员图类

C.旅游交通图类 D.旅游设施图类 E.旅游

三、名词解释

1.生态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需要而为其提供的各种(旅游)资源、设施等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

2.旅游规划---是一种长远的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3.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作的安排。4.旅游景区规划---是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的一种部门规划,是旅游未来状态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

5.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旅游企业为实现其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而对其人力资源实行科学合理地更新、配置、使用、开发和激励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6.旅游图件---是指旅游信息传播中非常流行、通俗、实用和便捷的图文资料,包括旅游导示图和旅游研究与规划管理图类两大类,统称旅游地图。

7.旅游投资---就是企业家把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上,以期在将来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的经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8.投资环境---是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等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

9.旅游资源---指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美感和吸引力,并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事与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10.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划、质量、分级及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区开发规划、开发主题、开发阶段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旅游区---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的、为旅游者提供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12.旅游商品---主要是指那些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能集中反映当地人文景观,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旅游生活和旅游情趣,并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商品。

13.旅游购物商品---是指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要可带走的商品。1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看作旅游发展的主体,使其进入到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

15.旅游饱和---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称之为旅游饱和。

16.旅游超载---当超过极限容量值时,就是旅游超载了。17.旅游市场

18.旅游市场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供需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作出预见和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9.旅游市场细分---是指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出发,根据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整个旅游市场划分为具有类似性的若干不同的消费群体——子市场,并据此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子市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市场的过程。20.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指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购物设施,以及旅游区的服务设施等,一般也叫旅游专项设施。

21.区域旅游开发---就是对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进行深入详细地调查研究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使之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22.可持续旅游 23.生命周期理论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原则。

(五)(一)整体性原则

(二)动态性原则

(三)可持续旅游原则

(四)引入市场原则

(五)优化产业结构

2.简述区域旅游开发的程序。

(四)(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二)可行性分析

(三)制定旅游规划

(四)技术建设与经营管理

3.简述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

(四)(一)与旅游地有关的因素

(二)与旅游者有关的因素

(三)与旅游经营管理有关的因素

(四)与旅游业经济效益有关的因素

4.简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

(四)(一)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二)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三)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四)参与旅游教育与培训

5.简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五)(一)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全面开发”新格局

(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四)实施紧缺人才的培养工程

(五)加快西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步伐,实现资源共享

6.简述旅游规划的特性。

(七)(一)地域性

(二)层次性

(三)基础性

(四)前瞻性

(五)综合性

(六)协调性

(七)多学科性

7.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六)(一)美学特征——可观赏性

(二)社会特征——民族性或文化性

(三)空间特征——区域分异性和不可转移性

(四)时间特征——时代性和变化性

(五)赋存特征——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

(六)开发利用特征——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8.简述旅游区市场调查的意义。

(三)(一)提供旅游决策依据

(二)有利于总体设计

(三)为旅游开发提供信息

9.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五)(一)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整体性

(二)地域文化的一致性或近似性

(三)主导因素原则

(四)层次性原则

(五)区域社会经济协调

10.简述旅游投资的特点。

(四)(一)旅游投资的整体性和跨行业性

(二)旅游投资的风险和机遇并存性

(三)旅游投资的高耗资性

(四)旅游投资的持续性

11.简述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六)(一)探查阶段

(二)参与阶段

(三)发展阶段

(四)巩固阶段

(五)停滞阶段

(六)衰落或复苏阶段

12.简述旅游规划编制的步骤。

(四)(一)确定任务阶段

(二)前期准备阶段

(三)规划编制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13.简述旅游产品创新的类型。

(五)(一)结构创新

(二)类型创新

(三)功能创新

(四)过程创新

(五)主题创新

14.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四)(一)客观实际与动态发展的原则

(二)全面系统的原则

(三)三大效益的原则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5.简述优化我国旅游投资宏观环境的对策。

(四)(一)建立健全旅游投资引导机制

(二)调整投资结构

(三)开拓融资渠道

(四)促进旅游投资外部环境的综合改善

16.简述旅游区背景环境分析的内容。

(四)(一)区位条件分析

(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三)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位置分析

(四)区域旅游资源竞争分析

17.简述根据产品存在形式和表现类型,对旅游产品的分类。

(七)(一)观光旅游产品

(二)度假旅游产品

(三)康体健身旅游产品

(四)商务旅游产品

(五)文化类旅游产品

(六)专项旅游产品

(七)特色旅游产品

18.简述旅游环境保护与规划的内容。

(五)(一)大气环境质量规划

(二)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三)森林生态环境规划

(四)环境卫生规划

(五)声环境管理规划

19.简述旅游规划的特性。

(七)(一)地域性

(二)层次性

(三)基础性

(四)前瞻性

(五)综合性

(六)协调性

(七)多学科性

20.简述区域旅游开发导向。

(四)(一)基础形象导向

(二)旅游资源开发主题导向

(三)市场功能导向

(四)总体功能导向

21.简述旅游环境容量的特征。

(五)(一)客观性与可量性

(二)综合性

(三)季节性

(四)可控性

(五)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

22.简述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对策。

(四)(一)教育为主的原则

(二)以旅游承载力为依据制定规划

(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四)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对旅游区环境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23.简述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

(六)(一)“核心—边缘”理论

(二)旅游中心地理论

(三)陆点轴结构理论

(四)地域游憩系统理论

(五)旅游区位论

(六)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

24.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六)(一)美学特征——可观赏性

(二)社会特征——民族性或文化性

(三)空间特征——区域分异性和不可转移性

(四)时间特征——时代性和变化性

(五)赋存特征——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

(六)开发利用特征——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25.简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五)(一)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全面开发”新格局

(三)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四)实施紧缺人才的培养工程

(五)加快西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步伐,实现资源共享

五、论述题

1.论述我国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现状

(三)及生态旅游设施规划原则。

(三)开发现状:

(一)景区城市化建设非常突出

(二)景区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三)景区建设材料异地化 规划原则:

(一)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三)保护景物资源,提升文化内涵

2.论述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原则

(五)及其功能。

(五)原则:

(一)特色原则

(二)导向原则

(三)尺度原则

(四)系统原则

(五)品牌原则 功能:

(一)促进旅游地自身发展

(二)为旅游决策部门提供发展方向

(三)为旅游者提供出游信息系统

(四)为旅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五)能够增强公众的旅游意识

3.论述旅游产品创新的类型

(五)及旅游产品设计创新的途径。

(三)旅游产品创新的类型:

(一)结构创新

(二)类型创新

(三)功能创新

(四)过程创新

(五)主题创新

旅游产品设计创新的途径:

(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三)加强旅游产品组合

4.论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内容

(四)及旅游规划中社区参与的必要性。

(三)主要内容:

(一)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二)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三)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四)参与旅游教育与培训 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

(二)促进当地社会文化保护与发展

(三)有利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5.论述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四)及过程。

(四)意义:

(一)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二)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精心的保护

(三)为自然旅游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合理地路线布局和科学、精彩的景点设计

(四)为旅游用地提供科学合理的布局 过程:

(一)大区域性旅游资源概查

(二)区域性旅游资源普查

(三)路线景观的系统调查

(四)区域主要景观点的详查

6.论述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六)及所遵循的原则。

(四)影响因素:

(一)区位条件

(二)旅游资源

(三)旅游客源市场

(四)旅游交通

(五)社会经济因素

(六)旅游地屏蔽因素 原则:

(一)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二)特色性原则

(三)先导性原则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7.论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七),并例举生态旅游产品形式

(六)(至少三种)。

原则:

(一)保护第一原则

(二)综合决策原则

(三)科学规划原则

(四)市场导向原则

(五)合理承载力原则

(六)特色原则

(七)参与性原则 生态旅游产品形式:

(一)滨海湿地生态旅游

(二)自然地貌生态旅游

(三)森林生态游

(四)野生动物观赏游

(五)山水名胜风景游

(六)田园风光游 答出三点即可

8.论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

(五)及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三)开发方法:

(一)结构功能法

(二)“倒金字塔”开发法

(三)“二八”开发法

(四)显能与潜能相结合开发法

(五)“请进来”与“送出去” 管理的特点:

(一)人本管理

(二)差异管理

(三)团队管理

9.论述旅游区市场调查的意义

(三)及内容。

(九)意义:

(一)提供旅游决策依据

(二)有利于总体设计

(三)为旅游开发提供信息 内容:

(一)市场环境调查

(二)技术发展

(三)市场需求调查

(四)旅游者与旅游消费行为调查

(五)旅游产品调查

(六)旅游价格调查

(七)销售渠道调查

(八)销售推广调查

(九)竞争结构调查

10.论述旅游产品开发所遵循的的原则

(六)及其过程。

(六)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二)市场导向性原则

(三)综合效益原则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不断创新原则

(六)“大旅游产品”原则 过程:

(一)旅游产品开发构思

(二)旅游产品开发构思的筛选

(三)产品概念的发展和测试

(四)市场分析

(五)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6.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六

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旅游业的综合性意味着不同供给部门或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个旅游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0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0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0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3.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一)需求管理

(1)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和宣传(2)控制游客进入量(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通过为

到访旅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二)供给管理

01控制土地的用途02行使建筑物管制03市场管制04实行特别征税05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4.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又饿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0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0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

5.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0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0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和控制0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0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0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0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6.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时至今日,不仅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普遍设置了旅游局或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行政辖区内的很多地区,市,县也都根据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也因此而主要有这三个层次组成国家旅游局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0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7.简述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目前状况

(1)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目前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等,但由于后三者的业务工作开展都要接受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所以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旅游协会CTA

(1)地方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大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系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上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8.你对WTO PATA WTTC有哪些了解?

(1)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

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中,世界旅游组织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旅游领域中的利益

(2)WTTC是一全球性非政府间组织,是全球旅游业中唯一代表私营力量的团体.成立于1990

年,由世界上逾百家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所组成,使命:一是促使人们深入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二是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一边通过制定相应的额=政策去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目的他的活动可以归纳为:1.全球性活动2.地区性活动3.经济研究

(3)PATA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组织,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

平洋周边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发展促进和便利该地区内各国居民在该地区内发展国际旅游

第七章

1.解释下列概念:旅游市场,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通常是用于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货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必要性;01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他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02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可能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向国有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意义:有助于选择和确定理想的目标客源市场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1.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地理因素 旅游消费者特征,需求或购买行为特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旅游供给形象

2.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求量收入水平价格同类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兴趣和偏好

1.你如何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

01距离欧美重要客源地较远02.周边国家激烈竞争03.开发旅游产品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0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2.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0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02.短程旅游所占比例大03.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04.消费总额增长快人均低

3.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拓宽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港澳游份额最大

4.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国旅游(公民自费旅行团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旅游活动)边境旅游(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旅行团形式)港澳台旅游(港澳自由行 组团形式)

1.解释下列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旅游乘数,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平衡 旅游出口: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

旅游乘数:使用一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旅游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2.试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正面:0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0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0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0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05增加政府税收0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07.增加就业机会000000消极:0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0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03过度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3.是否对一个大国经济不应过度依赖旅游业

01.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自恋限制或者严重失业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02.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接待地很难保住扩大市场0.旅游需求还收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4.解释旅游城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公式

乘数=1/s+m或者乘数=(1-L)/(1-c+m)

5.是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0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0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03.有助于促进横祸环境的改善0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0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0000消极:01不良的示范效应0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0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6.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01是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回复和休整02.是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03是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04是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 消极:01只是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02.只是人口密度变大交通阻塞03是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受到威胁0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05是当地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7.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7.旅游文化学复习题 篇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对策

丰富的开发模式

以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来看, 逐渐趋向丰富多样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的主题式旅游开发模式、实地村落式开发模式, 模拟景观式开发, 到90年代中期流行的节庆式旅游开发模式、公园式开发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探索, 当前的旅游开发模式又有了很大的创新, 比如近些年出现的实景舞台式旅游开发模式、情景体验式旅游开发模式等, 极大地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理论, 比如还有张捷对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的研究;吴承忠对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的研究;鄂东禅文化旅游区、东山五祖旅游景区开发。

深度的开拓资源

就民俗旅游为例, 从民俗旅游从形态构成来说, 将其开发成“民俗精神旅游”、“民俗行为旅游”、“民俗物质旅游”和“民俗语言旅游”等;然而从民俗分布的空间方位来说, 民俗旅游又可以分为“西南民俗游”、“西北民俗游”、“东北民俗游”、“华北民俗游”等;从民族种类来说, 又可以推出“壮族民俗游”、“藏族民俗游”、“苗族民俗游”等旅游产品, 使得开发的深度日益加强。除此之外,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诞生后,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广度逐渐扩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外, 文学类、医药类、舞蹈类、音乐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专项旅游开发相继出现, 比如:张艺谋策划的大型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轰动了全球, 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旅游的开发提供了经典的例子。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工作的进程

要想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 使得其尽快受到保护, 就须迅速地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研究中心, 主要任务有, 第一要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特点、分布状况, 绘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图;第二要建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开发效果的评价体系;第三要确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资本运作理论、战略模式选择理论、市场开发理论;第四要负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与宣传以及组织策划工作。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学科

人才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动力来源, 为了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 应该尽快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学科。学科项目建立的设想主要有:1.课程类别:国家普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2.课程级别:本科生、研究生;3.课程目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不同类型的文化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特点以及能够运用所学旅游开发学科的理论, 进行科学开发, 更好地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缺乏必要的科学开发理论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功的基础是要有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已明确的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含义、类型与旅游开发模式, 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 而系统科学的开发理论体系却尚未建立, 阻碍了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缺乏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方法;第二是缺乏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第三是缺乏科学系统开发实践理论。

品牌意识不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跟其它物质产品的经营一样需要上高层次的市场运作, 要有“商业包装”, 要树立品牌意识,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打造成旅游的精品, 然而这一切需要从深处挖掘, 进行创新与时代结合。目前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产品档次都是比较低的, 比如湖北黄梅挑花, 许多民俗村的民居只是在房檐上挂着玉米、几串辣椒, 房内摆一台织布机, 有几个挑花女在装模作样地挑花, 使得游客进门三件事;喝茶、跳舞、坐花轿, 这些简单和重复的旅游产品, 不仅缺乏独特性, 而且会令游客感到厌恶, 因此导致非物质文化旅游在旅游市场竞争中, 缺乏相当的竞争性和效益性。

开发广度与深度不够强

虽然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类型比较丰富、数量众多, 但是当前的旅游开发仅仅局限于民俗旅游活动, 像“黄梅挑花”具有民族特色、充满奇趣、富有审美和科学文化价值等的其他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往往成为民俗旅游的点缀, 并没有深入地挖掘其旅游价值, 在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需要大幅度地扩展。

湖北“黄梅挑花”艺术特色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 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工艺,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又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妇女的精心细作, 使得这门工艺日趋完善。它主要是以清新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显现出独特的艺术, 而且其内容丰富、图案精美、品种繁多、色彩富丽等具有淳厚的地方风俗和民族特色。传说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 成熟于明末清初。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 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 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致, 花样丰富多彩, 地方特色浓郁, 尤其是孔垅、新开、蔡山等地的挑花工艺最为旺盛。

黄梅挑花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的家机布, 又叫大布, 这种布是以青色作底, 黄梅挑花是用彩线挑绣的, 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 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黄梅挑花富于变化, 各种团花、填花、边花、角花构成图有千百种之多。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戏曲人物造型。

黄梅挑花于1938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 亲自选了黄梅挑来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自改革开放以来, 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 到世界各个国家去巡展, 受到广大的观众和顾客的青睐以及各方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把它誉为“无声的抒情诗, 立体的中国画”。

近些年湖北黄梅挑花这种独特的艺术模式, 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接受, 并且成为文化品牌被利用开发, 对旅游经济市场来说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第三届湖北省旅游商品大赛中黄梅挑花就获银奖。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名录。2007年6月5日,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湖北省黄梅县的石九梅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0年8月中旬, “黄梅挑花”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国家质检总局即将予以批准。

结语

8.旅游英语教学与旅游文化知识 篇八

关键词: 旅游英语;旅游文化

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不断的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全球一体化,区域旅游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的各种需求也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旅游市场的热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更好的能够适应区域旅游市场对人才要求,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进行了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动又有一定的迁移性,文化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动机,而这种旅游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意义所在,该种旅游文化的存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更具内涵和发展潜力。

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或者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财富及其精神财富的综合,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愉悦感或者能够起到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有着文化的共同属性,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传承性及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旅游文化的上述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旅行者本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旅游文化的存在,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而它也是旅行者所要追寻的一种思想或者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了旅游业不断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课程的目标

从该课程的设置来看,培养既有旅游方面知识又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鉴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该方向的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旅游从业人员接触到的是来自天南地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应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上,更要强调学生充分锻炼职业素养,树立某地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三、旅游英语的课程设计

我认为,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1.以练为主,以讲为辅;2.中英文讲解并重,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3.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走出课堂;进行实战演练。

旅游英语课程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陈旧模式。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讲为辅,发挥教师的辅助职能。教师可选择某一景点作为教学内容,在让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对景点做讲解。应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讲解完毕,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价,也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讲解与评价中掌握技能。在上课过程中,中英文讲解应该并重。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是旅游英语课程,就应该突出英语,为何要中英文并重?事实上,该原则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双语技能。要把英文说得好,首先要精通母语。同翻译一样,只有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才能胜任。对于导游来说,没有良好的中文功底,没有丰富的景点知识,很难在讲解导游词时游刃有余。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应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美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道德品质的融入应该成为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鉴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质,开展教室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将课堂搬到景点进行实地演练,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现场,对所学知识能更加深刻地体会。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旅游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等,从中获取并理解一些文化元素,增加学生英语的使用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的推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接触渠道,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更多的认识。同时注重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在旅游景点的亲身感受下来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文化为基础来提高其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旅游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视野,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 唐飞.《旅游英语》[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昀.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大众科学》;2007年第10期.

[3].李幸、曾宪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 第04期.

上一篇:笑猫日记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下一篇:建立自信心的五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