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2024-08-27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精选17篇)

1.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一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激发起学习动机,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注重技能训练的开展,提高创新能力等几方面,对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作 者:何春燕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职业高级中学,贵州,荔波,5584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育 创新能力

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二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研究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科技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计算机软件上,其发展进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我国很多中职院校中计算机课程却依旧还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编程语言为基础,计算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以往教材而言并无太大区别,教材的编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差距越来越大。其次,计算机教学目的主要是对计算机的应用方法进行学习,其主要核心并不是基础教育而是在“用”上。但是,由于很多中职院校机房数量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往往只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操作课则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很多理论都无法得到有效实践。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授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内容,甚至有些教师会运用几年前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只能够单纯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无法做到更新创造,从而使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做到合理选择,多运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模式,教授学生的知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增强。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造性重视起来,不应该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展现教师的权威性,而应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使自身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性不单单只是指上好一节课,而是应该学会怎样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获取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二)灵活取舍教材授课内容

教师不仅要对计算机传统应用以及现在的应用做到充分掌握,更要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不但要让学生能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思路和过程进行亲身体验和感受,同时还应该在学生进行新知识记忆和掌握的过程中,指导并倡导学生扩展并延伸所学知识。总而言之,就是合理结合起教材内容及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需求。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之后,其学习动力就会不断增长。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使其创新性思维方式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应该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运用任务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安排一些相关任务,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将问题找出来,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然后,在设计一些与创新能力开发相关的教学目标,如:在Flash动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个Flash动画,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主要责任就是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有效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创新性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培育,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性综合型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青睐。中等职业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培养目标存在不同,其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计算机这门公共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就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楚珊.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7):133.

[2]沙比热古丽·吾加.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4):221-222.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重要意义;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学生发展必须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通过转换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计算机教学,并且应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计算机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成不变的应用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处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宗旨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些学生将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创新能力,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各种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高,从而促进各项技术的发展,进而不断满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且拥有了良好的创新能力也会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就要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难被激发出来。除此以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重视对计算机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比较被动,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重视理解和应用。在这一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减小,并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计算机教学

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还是延续着传统模式,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转换传统的课堂模式,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要在计算机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计算机课堂建设方面,也要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课堂的意义,并不断发挥课堂主体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优势。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之初,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关的资料,并在课上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对于日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同样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然而很多学生却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了解的比较早,但是在具体问题进行细化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对基础知识进行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且要通过耐心地讲解,让学生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进行基础知识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对网络的应用,在网上有大量信息和资源。学生也在很早就接触到网络,但是对于网络的正确使用,却不是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细化。

3.应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手段

只有在创新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激发。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中,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少,所以,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该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创意的幻灯片内容,用这些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参考播放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份最特别的幻灯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4.定期开展计算机创新能力竞赛

要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更要在实际中对学生进行促进和提高。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检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之后,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整理出重点的可创新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并且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的考查内容。

例如,在学习过“超链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超链接内容,对教师所给的材料内容进行创新完善。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新颖程度对学生进行打分,并且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以鼓励所有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竞赛的总结,教师应该选出一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并在今后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对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发展为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柏楠.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内江科技,2012(7).

[2]卢正芝,洪松舟.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4).

[3]仲兆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J].考试用刊,2010(21).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探究式教学、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FZDJ2014A08)研究主要成果。

4.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四

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可欣

邮编:512700 电话:*** 邮箱:308757998@qq.com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兴趣;激励探索;教学灵活;联系实际;实践;创新 《机械制图》 是中职学校工科类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它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生产实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们不通晓机械制图这门 “工程语言” , 就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 也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中职进校生的总体素质严重下滑,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无实际经验,没有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很难,不容易掌握,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惧学情绪。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制图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一)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他接受你的为人,对你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有比较高的兴趣,但如果他对你产生厌烦感,在学你的课时也会产生烦躁感,不太愿意学了。在《绪论》的讲述中,在介绍了本课程的大概内容和特点后,要多准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图样,让学生由图样猜测实物,并说出理由和根据。教师当堂大致说明原因,为以后的课程讲授留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机械图样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其他国家的人尽管语言不同,仍然能看懂图样所表达的内容,是国内外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新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教师对第一课教学过是否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感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在绪论课老师要讲得贴近实际,要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接受你,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

(二)有效利用简单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制图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普高生,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需要改进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自制的模型让学生看了之后,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和两个小球,课上三个学生一组,小球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个不同的小球(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激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再仅仅传授书上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形式逻辑思维培养的弊端,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建立起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知识都是经过自己的思想劳动获得的。而不是“灌”进去的。在每次情景呈现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一般按前后座位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结论,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这种讨论有利于学生了解群体思维轨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训练说理能力,并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课堂结束以前,小结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补充。充分利用《机械制图习题集》,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思考,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后如有困难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这样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教师无论如何比划,学生总是想不出形状,这就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优势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3DSMAX 制作三维动画,可以任意摆放模型的位置,任意拆开分解,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可以一目了然。配合FLASH 课件将三视图的绘制按步骤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剖视图这部分内容时,运用3D 图像演示假想剖切位置,可以在屏幕多角度演示机件的内部构造,并结合剖视图的作图过程演示,学生可以轻松地看懂机件的内部构造。这样学生在比较直观和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电子模板作图的能力。

另外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手工绘图由于劳累、繁琐和效率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我适当地加入了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介绍和讲解,比如AUTOCAD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制图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测绘实践的教学(大纲要求1~2周)。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如准备测绘设备、工具、指导书等以及分好小组。小组间的教学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接着教师要明确测绘实践的要求、做法及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然后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测绘设备(较多用机用虎钳)的工作原理。示范拆装零件和测绘主要零件。学生模仿教师,一边测绘、一边画草图。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要具体研究各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我进行指导、检查。当小组的草图方案完成后,进行检查,评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绘制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主要零件图。当小组内都完成绘图任务后,最后由我和小组成员共同对各同学的表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各小组间的测绘内容不同时,还可增加以下一些环节:小组内总结,各小组代表按一定的顺序在全班介绍,共同讨论,各小组成果汇集成最终成果。

5.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篇五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作文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儿童头脑中常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扼杀在襁褓里,哪里还能有“新”的出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打破传统,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写作心境。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课是心灵的接触最微妙的阵地,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营造真正培养儿童创造性的环境,使师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明、博大的氛围之中。一次作文课上,我一走进教室便用粉笔画了条线,之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纷纷举起小手回答:“这是小姑娘的头发”“这是爷爷的胡须”“这是柳枝”“这是绳子”……一个看起来很寻常的问题,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的情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还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同学们排好队伍跟我绕校园走了一圈,几十双发亮的眼睛都充满惊奇,回到教室我让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话刚落音,大家就已唰唰唰地在写了。类似作文,改变了以往教师命题、确定作文的要点,用同一思路逼着学生就范的老套路,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二、置身挑战,培养良好个性。

许多小学生,由于个性受压抑,使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因而只会去说别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不敢去说别人没说过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这样窒息、压抑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又怎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很肤浅。依然用很多时间来指导《暑假里一件难忘的事》、《难忘的一个人》、《课间十分钟》等一些老套的千篇一律的题目,学生一看到这些乏味的作文,都赖得动笔,更无法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内容。导致了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丰赡的教学,本该富有感召力和雄浑浩博的教学变得琐屑、平庸、贫乏和沉闷。作文教学中,我常打破常规,设计些能唤起学生兴趣的作文题,如《相约2025年》、《我登上了万里长城》《2018年的我》,题目一出现,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展开想象:想象2025年相聚时的气氛和老师、同学们的变化;我登上万里长城时的心情、感受;想象自己2018年自己的外貌、职业……等一系列我意想不到的好文章。类似想象作文不仅唤醒学生对于未来幸福生活 的向往和憧憬,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许多老师由于缺少童心,竟把孩子们想象十分活跃的语句当作病句处理,这样做不仅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还扼杀了一颗颗刚出土的创新嫩芽。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功,渴望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次改作文后,我都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成课件,注上学生姓名,然后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从而激发他们的“创”的动机,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劳动的甜果,使写作成为学生渴望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们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径。批改学生习作时,我喜欢用“ ”“

”“

”替代“及”、“良”“优”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更喜欢用我的童心去和孩子们交流,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红色、黄色……,我却喜欢空白,在我的抽屉里就珍藏着许多洁白的纸,老师:您会笑话我吗?”面对孩子真诚的言语,我似乎看到一双渴望理解的眼睛,在作文旁,我工整地写下“你有独特的欣赏能力,艺术是没有标准的,有人欣赏它,它就是艺术,空白也是一种艺术,我国画中曾有“飞白”说。老师相信你长大后会成为一名艺术家。”还有位学生在《我想发明……》中写道:“我有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用自己的知识创造出一个用水作燃料的机车发动机。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把这个美丽的梦想告诉父母后,爸爸给了我两个巴掌,说我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同学们也笑我傻。老师: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读完这段心灵表白,我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拿起笔在旁边写下:“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爱迪生和牛顿小时侯也被人称是傻子,因为他们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所以能成为扬名中外的发明家。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有一天你会美梦成真。

6.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六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已被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传统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以培养学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为目标的,往往忽视了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目标加以强调,这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要求(http:///)。本人作为计算机教师,就如何在计算机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经验。【关键字】:创新教育;建构主义;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http:///)。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以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详细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你的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应该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我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班级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灵活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而且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Photoshop》课程,我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文件和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设计具有个性的photoshop作品,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共享给大家欣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

而对于《VB》之类的程序设计课程,我会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运用不同的语法完成同一道题。

对于《五笔字型录入》课,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Wwt)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7.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七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育理念

中职学校教学最大的特色, 是紧密结合产业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激励竞争中的产业界要紧跟前沿技术。在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不应是单纯的对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达到使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通过中职计算机教学, 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 营造创新的氛围, 采取素质教育, 交给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路径, 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 从而激发其创新精神。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老师, 可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路径, 使学生自主学习, 这比单纯传授知识本身重要的多。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创新教育中, 学生与老师要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 教师不要呵斥学生, 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排斥计算机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一) 营造学生的良好创新心理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该满腔热血的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去感染学生, 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 不压制、不歧视学生。当学生的思维想法与教师不符时, 教师不能强行的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思维模式, 应耐心的引导学生, 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 得出正确结论, 从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二) 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教师要及时了解其最新动态, 并应用于教学中。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相对灵活的课程, 它是一种工具的同时也是一种手段, 其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 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渗透, 提高中职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进行创新比赛来构建新的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比赛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化、创造性的平台, 进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及教学环节, 将知识与趣味竞答融于一体, 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一)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积极的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中,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法、悬念法、展示法、演示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 悬念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但不予作答, 通过留出悬念,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演示法

对于一个新知识, 求知欲让学生迫切的想知道答案。例如, 教师可以问学生, 为了方便日后查询, 如何将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电话等数据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存放起来? 教师通过计算机操作, 建立数据库, 并将答案总结出来。随之, 教师可以让学生上机建立数据库,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数据库里的内容, 让学生熟能生巧,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比喻法

针对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出现的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可以将文件名、扩展名、相对路径、绝对路径等抽象概念, 通过一棵树的结构来比喻, 教学中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二) 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科学实践性, 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注重技能训练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很强, 教师在集体授课时, 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魅力, 因此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不同的技能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相互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学法指导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个体的东西,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注重学法指导,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六、总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因子, 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成为创新型人才。

摘要: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中职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中职生通过中职计算机的学习, 可以将其培养成为综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如何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也是值得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创新能力,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戚胜林.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08) .

8.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八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创新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文化底子比较薄,造成其学习有一定的阻碍

因为中职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文化课的要求比较低,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对于课本中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容易造成在计算机学习中操作的失误。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存在一定的阻碍

中职学生一般是青少年,他们平日里接触计算机非常多,但是一般都用计算机聊天、看视频、玩游戏,而对一些办公软件或是图片处理软件使用较少。并且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宁愿实际操作电脑,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

(三)中职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意识不强,没有创新精神

中职学生习惯于教师手把手教学,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学习,对于创新就更加难了。有的情况下,他们遇到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的习惯,所以造成问题的堆积,知识难以全面理解。这样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二、依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培养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兴趣仅仅局限在玩乐的基础上。因此计算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到计算机实用的一面。

(一)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

学习观和学习方法不是一两天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监督和辅助。中职的学生一般自制力比较差,更需要教师的时刻监督和帮助。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教师一方面可以加大看管力度,规定学生在上机课不能够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比如聊天、游戏等等。另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抓住他们的心,了解时下的青少年文化,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能够以什么样的形式接受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的要求。这样在教师创新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因为现在的青少年更喜欢刺激、有趣、变化的活动,所以,计算机创新比赛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天性,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其实不得不承认,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创新能力可能会更强一些,只要教师能够善加引导,那么他们的潜力将会是无穷的。

(二)和学生之间建立及时沟通的桥梁,能够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创新能力是在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之后才能发展的潜力,所以,只有解决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才能够保证他们创新之路的顺畅。所以不仅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帮互助。教师也可以及时发布一些新的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进步、创造

计算机是时代的产物,而且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所以没有人敢说自己已经对计算机了如指掌。教师不断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教师的这一举动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其实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如果教师都能够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那么学生还有什么理由怠慢呢?

(四)带领学生参加计算机创新比赛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每学期教师都可以组织几位热爱计算机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创新比赛,争取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奖项,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学习计算机的风气,利于计算机理论的教学。即使没有取得名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中职计算机教学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摸清学生的秉性,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所在,就能够“投其所好”,将课堂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好。除了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努力之外,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重视计算机教学,将计算机教学摆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和联系,首先让家长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绝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监督和管理当然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也相当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学校领导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教师要做好学生和家长及校领导的沟通,这样多方面综合管理,一定能够将计算机教学推进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职业教育中心)

9.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九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 罗乃侃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的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而具备的综合适应能力,它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自学转岗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应用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学生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一些小环节而1 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但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正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综合职业能力是改革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语文课的运行一直陷于尴尬境地。一是语文课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常被任意剥减课时,降低评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又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弄得语文课成了“四不象”。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深入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中心内容,课改还十分滞后,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极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较强的语文基础能2 力,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它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业”,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实条件下值得职教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围绕语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做起。

1.字词句段训练。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词汇积累不多,许多人识字组词有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对字词的积累,笔者常用错别字改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填字组词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让枯燥的训练成为轻松有益的体验。句段训练方面,笔者则加强开放式的句段仿写练习,很受学生欢迎。这种句段练习比起单纯地讲解句子逻3 辑、修辞等更吸引人,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词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2.口语交际训练。首先是与学生做朋友,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千方百计开启所有学生的“金口”。其次笔者在选择说话内容上,由熟悉到陌生,由浅显到深刻;在选择说话场合上,由小到大,由轻松到严肃;在表现形式上,从自我介绍到情景对话,从美文朗读到课本剧表演,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再次是积极创设课堂交际情境,切实关注学生个体语言的展示。如采用讲故事、即兴演讲、朗诵、情境复述、讨论、辩论、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经过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双向互动,收效良好,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快提高。

3.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为职业人的素质打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他几乎很难与他人沟通,他对外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也较弱。所以,中职语文课应分梯度,分层次地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句段的重要信息,并能筛选、提取、整合、输出各种相关的重要信息。

4.写作训练。在中职学生看来,写作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交上来的作文,只是老师催逼胡乱涂鸦而成,学生痛苦,老师烦心。怎么让师生都能摆脱苦海呢?笔者曾尝试用分层写作的方式来缓解此困境,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分层写作方式主要从分层写作要求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梯度要求,比如对机电、电子、汽修、数控等专4 业班,注重作文的书写工整,遣词造句通顺合理,表情达意有一定中心,字数要求略有降低,对于写作特别有困难者,各方面指标均再降低,这样随着他们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文要求逐渐提升。对会计、文秘、学前教育等专业班,注重作文中心内容明确,有一定思想,并具有一定文采,能真实抒写内心世界的体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当然,对于能力稍差者,灵活调整训练要求。

(二)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所教专业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一是吸收现有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比如部分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如学前教育专业侧重教育教学的个案分析,活动设计,方案操行评语撰写,音乐、舞蹈的简单评析等;计算机专业的侧重仿宋体的书写与考核,计算机专业的侧重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的解说等;机械专业的侧重产品加工程序说明,图纸设计说明,产品特性解说等;会计、电子商务专业侧重销售合同、产品营销、广告设计、财务报告等。这样,灵活机动的教学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发掘专业技术“项目课程”教学现场或社会实践的语文资源。这是建构在专业技术“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与专业技术“项目”教学程序同步进行。如计算机专业的“电子邮件”项目的专业技术教学训练,激发出如下语文课程资源:1.电子邮箱申请及邮件发送解说,培养分析整合信息能力、口头表达与书5 面表达能力;2.电子邮件内容书写,培养书信书写能力与交流能力;3.现代通讯方式(电子邮件、QQ、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调查,培养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表的制作与填写,调查报告的文字表述及合作交流协调能力。4.“电子邮件”项目学习的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促进反思,学会总结,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三)在模拟职业情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从学校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与实现以素养带技能的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通过活动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学习语文规律,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一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体面”地站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说话”,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谓是生生做到“我的说话我做主”。甚至6 是早间新闻联播、字谜、IQ题、讲故事等等都进入了语文课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既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在教师适当点评下,激起学生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仪态、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与专业相结合,创设模拟职业情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专业讲授学写《求职信》一课时,笔者就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微机室,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直接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变成了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驱动项目,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四个大组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后得出最佳应聘方案。教师的角色巧妙地转移到了学生之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语文教学也要“走出去”。图书馆、企业、电影院、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赛、校园文体节等等都能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连接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深入学生自己的生活,把阅读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改变成课内外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把辩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活动,贯穿于课堂7 内外的始终,使小课堂通向大世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尚文主编,吴克强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 徐越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职语文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周建华,《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10.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篇十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

3、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

4、缩短理论课讲授时间,强化上机训练。

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5改革考试办法,加强教学评价。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毕业生,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外,考试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11.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创新方法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利用计算机课堂环境,创造教学问题情境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由于课程内容单调、枯燥,授课方式缺乏实际经验,使得学生们不仅对于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还严重打击到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我们知道,问题的提出是促成学习讨论的基础起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关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相关问题,利用学生们对待事物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解决问题进而了解计算机的始末。这种关于学习中职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创新手段,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带动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心理认知上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我在教授如何利用Excel来求和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以一份考试成绩表为范例,要求把两个人的成绩总和求出来。提出问题求两个人的成绩总和,按照以往的数学知识就是依次累加求出结论。这是两个人还少,但要求出20人或者更多,如何去解决?学生于是在思考,在发生疑问,刚才那个方法会不会太繁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摸索,通过实践,发现Excel软件中有“∑”求和公式,从而很快地完成操作。我然后就及时提醒,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函数,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求20人的平均分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应用,在应用中产生疑问,从而可以创新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应强调的是,创新学习需要以一定的自学或接受学习为基础。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点拨,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有着引路人的作用,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加以爱护,并要和学生搞好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逐渐从传统的灌输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并且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勇敢的表达,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引导出来,鼓励学生去钻研,去尝试,去实践,尽量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话动中来。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与后,还应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步骤与方法进行实验。如设计一份个人简历表格,就可让学生用Word、Excel等不同的应用软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教授要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恰倒好处的兼顾到。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指导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一定有所掌握,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计算机教学也要多注意结合实践并且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并且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幻灯片制作,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简单的Flash及网页等。计算机教学要为学生进入大学、进入社会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打好基础。

六、发展创造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进行示范教学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清实验的原理、方法,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示范,还要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观察,进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另外,在进行计算机的考核考试时,要采用适当难度的试题,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融入到考核中,实现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科学的讲解对操作知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让学生积极思索、大胆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冯丽娟.探究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培养,2009,(12).

[2] 郑睿颖.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3] 谢庆胜.浅谈有效实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4] 贡炜博.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写算.2012 (16)

[5] 林楚珊.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7).

1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十二

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遵从的教学原则, 这个“三主”原则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主动性没发挥出来,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我在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 先把问题提出来, 由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直至上机验证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学生思考、上机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学生遇到问题, 我就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与合作, 通过带着问题上机操作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在旁边作一些点拨, 这样,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就能很快掌握运用。

这一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教学设计,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以学生动手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质, 才有利于创新。

二、在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 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 而教师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诙谐幽默、态度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大方, 与学生平等交流, 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这样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泼, 教学氛围就显得宽松、愉悦。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就能表现出来, 他们就会在学习中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教师不仅要教好教材所承载的课程内容, 同时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 并把它及时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其教学应该从课堂扩展到课外, 使学生感觉计算机就是最好的工具助手, 它的运用无处不在,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达到游戏中“闯关”“升级”的地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使他们在知识的不断“升级”中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 提高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兴趣与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了解对计算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如比尔·盖茨等, 了解计算机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从而使学生喜欢计算机、热爱计算机、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有一种“为计算机而生”的信心与自豪, 产生学好计算机的强烈愿望, 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有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交互性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巩固发展, 这就是实践。通过实践, 不断地解决问题, 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开阔视野, 打开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对计算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在Excel教学中, 可以本班学生个人信息作为主线, 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据与计算机的信息一一对应, 把操作结果与实际结果一一对应,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的情况,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 通过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 有很多快捷键是可以在各个软件中通用的, 如存盘、复制、剪切、粘贴、撤销上一步操作、全选等。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动寻找这些快捷键, 并与以前学过的软件相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进而动手验证,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记忆。

1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十三

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

参加人数 → 达到目的 → 活动形式 → 胜负规则 → 场地、器材、时间 →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

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3.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4.迁移提高

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5.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14.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十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2、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3、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关键字】学生;创新能力;教学

【正文】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充满新奇幻想、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喜欢问问想想,经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刮风时为什么会呜呜作响?”,“早晨的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来?”等等。其实多问就是儿童思维主动

性的表现,是其求知欲的萌芽。“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喜欢刨根问底,有时问得别人无话可答,他还要问:“你为什么不知道?”可见,他的巨大创造力就是从这种寻求根究的精神中迸发出来的。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发问,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发问,应尽量不厌其烦的予以形象、准确、浅近的回答,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悟出其中的道理,那是更好。另外,还要让他们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事例分析):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 老师问:“小皮球掉进洞里怎么办?” 孩子说:“用小手掏出来。”

老师又问:“洞很深,小手掏不到怎么办?” 孩子说:“用夹子或其他工具夹出来。” 老师又为难他们说:“洞是弯的,夹不到。”

孩子动了动脑筋说:“向洞里灌水,皮球就浮上来了。” 老师还是不放过继续问:“洞是漏水的,水一灌下去就流走了,怎么办?”

孩子们这下被难住了,这时有个孩子就说:“这个皮球我不要了,再买一个。”

当然这个孩子的回答不能说正确,但从求异思维来看,他的回答非常好,因为他突破了问题的情境,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幼儿学会灵活改变思维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使孩子们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意识,甚至成为习惯。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心理学家早已指明:“想象力是人脑中对已有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即一个人事物表象越丰富,提供想象的材料也就越充足。反之,表象贫乏,想象力就会受到局限,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培养儿童创新实践能力,除有意点拨、启迪之外,还得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充分活动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吸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储备丰富的表象。所以说经验的积累是创造首要条件,而观察又是丰富知识、技能最好的途径。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正确的认识客观的事物,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比如课外活动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为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孩子在这种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展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有必要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留心观察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他们看到人们是怎样劳动和创造的,从而大量的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探索、创造的欲望,并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

知识、技能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新的设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当“新、旧知识相互延伸、碰撞,进而优化组合”时,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使故知发生转化,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事例分析):我在组织学生自编《母鸭带小鸭》的律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鸭子的三态(形态、动态、神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律动的创编。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展开想象,从自身兴趣出发,把鸭子的不同特征揉合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学生表现小鸭在水里游、有的表现用嘴整理羽毛、有的表现小鸭在陆地上一摇一摆的走路。可见,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越多,但是却为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成人在平时一定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打好创新的根基,并鼓励幼儿多动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来活跃孩子的思路,进而出现创新的可能。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他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材料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质疑。

(事例分析):在美术活动《手指印画》中,我先不讲手指印画 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猜一猜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并让动手尝试自己的想法,再讲一讲你是怎样画的。有一位学生提出:“用棉签画。”课堂上有的觉得是,有的幼儿觉得不是。此时,我没有学生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在听取了孩子的发言后,首先肯定了他的画法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验:对于他的这种画法,你有什么意见?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质疑:“用棉签画,点子小,而且点子上没有‘花纹’?”这时又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用纸球画?”“是不是用手指画的?”教师最后也请学生一一尝试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幼儿从有疑到敢问,从敢问到敢想,是积极思维、创新求知的表现。可见,质疑、设疑能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参考书目:

1、刘以林主编 《实用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 华语教学出版社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行之杯征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太和县城关镇第六小学

张 丽

15.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十五

首先,对教师自身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并努力提高创新素质。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而计算机教材版本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教材理论学习,更新教学方法。而且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结果,要使学生不局限于现成的结论,而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比如在PS教学中,让学生在 做手提袋 时,发挥自己 的想象,创新性地去做各种不同类型的手提包装袋,而不应强调必须按课本上的要求去做。

第二,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 身的创新 素质。课堂教学是培 养学生创 新能力与 创新意识 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发展史 及计算机工作原理内容时,要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先进事迹。同时要抓住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适当地补充与延伸、扩展我国计算机科学家的相关经历,以此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气。

第三,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恰当而灵活地选取“导 学式”、“启发式”、“自学讨论 式”、“精讲多练 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习 惯,“着眼于受 教育群体”、“面 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学生方面: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设计课中,我首先在课前给学生展示以往学生做好的小动画,比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金鱼在海里游来游去,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等动画场面,学生们观看后都被这些画面所吸引,由此他们展开了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动画制作。在学生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再给学 生概括讲 解完成该 动画需要FLASH中哪些知识点,于是学生们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设疑导引,探究创新

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所以在平 时上课时 可设置一些具有引 导性的问 题,由此引发 学生的积 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备课时尤其注重问题的设计,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只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在教授Word软件时,当学生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我并不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又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的电子板报,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版面上漂亮的背景是怎样设计的?2版面上一些好看的图形是怎么设计的?3页面上的花边是怎么插 上的?4怎么就能使文字覆盖在图片的上方?对这些课本上不做详细讲解的内容,教师没必要一一讲明,应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教师也是稍加提示。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较好 地应用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和演示教学的学习模式,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导引。

三、激励评价,巩固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计算机课与其他 学科不同,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而且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在讲到PS案例教程时,学生在设计易演唱会海报中,自己设计了一些广告语,教师就应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你设计的广告真好”、“你是个设计能手”等等。

当然,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新颖、多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摘要: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职的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师和学生方面,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路径。

16.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观念

一、背景

中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对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要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教学理念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观念、创新意识、教学形式的培养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旨在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中职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谋求职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实践环节,学生主要是在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中职院校主要是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制能力差,因此,创新能力也比较弱。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2.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专门的实践教研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部分院校受资金、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设立完善的计算机实践教研室,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练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空间。计算机教学不仅是教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往往只安排理论课,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课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上课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较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习任务不达标,更不用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了。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解决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结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计算机教学不仅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创新教育体系中,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学习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质疑,只有产生疑问,才会有求知欲和创造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味讲解的方式,根据学习任务适当地对学生提出要求。例如,在学习PPT制作時,让学生自主设计幻灯片,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一定的操作技巧和制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教授知识,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各项计算机竞赛,包括PPT制作、网页设计等,鼓励学生设计创新,通过比赛或者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讨论学习,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学校应开设计算机课程设计,利用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例如,C语言中常见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

17.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初探 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业性、综合性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更是如此。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应用工具之一,其发展和实践都对各行各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快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实践能力

培养现阶段,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精英化,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更是种类繁多,因此,可以说现在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计算机、互联网的社会。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打造出一个具有专业化素质、超强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当然也离不开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生将来的社会竞争力,中职学校必须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一、面向就业的方向设置计算机的课程

教育实践性的应用就是为了日后就业相关应用能够熟练的进行使用,因此,课程教育实践性的培养与实际生活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对于中职技术学校而言,学生的日后发展基本都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故而,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例如电气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教师就需要教授学生日后都能够运用到的计算机软件,例如组态、PLC、MATLAB、CAD等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教学。例如动画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一些制图的软件,像是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3d软件、maya等等专业性的计算机教学,以就业岗位所需要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学生日常应用学习的软件,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结合起来,还能够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计算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计算机实践教育一般都采用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WORD、EXECL、PPT的基础想计算机能力培养,第二步是,专业的软件培养,即AUTOCAD、MATLAB、FLASH、3D软件等专业性较强计算机软件的教育,第三步是计算机人才素质的培养,即通过一些小训练来使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得到提升,第四步是能力的完全掌握,即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以及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中的软件,通过这四步来使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够得到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创新思想得到释放,既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

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有机计算机的发展十分的迅速,所以,教师应该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虽然仍是当今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那仅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育,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教育则并不适用了,因此,对于计算机教育,教师要实时的掌握最新科技的动态,并通过授课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然后要分层次的进行教学,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要求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软件,在演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听、说、看、用的方式来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方法,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三、不断更新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法

课程的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动力之一。目前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弊端,仅是对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既不能够检测出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实践性,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计算机成绩考评机制。首先是笔试,即考察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笔试与传统的.成绩检查方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却可以从考试的题目上进行着手,以抽签的方式来减少学生的投机性,增加成绩的真实度;其次,以项目考核的方式作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方式之一,即给学生一个较为新颖的题目,让学生针对题目进行计算机的操作、设计以及实物的拼接;最后将资格证与考试的成绩进行绑定,以此来鼓励学生认真的进行学习,这种绑定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四、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教育及实训力度计算机的课程是基于实际操作的基础上的,而计算机素质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应对方法之上的,故而,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时,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是前期,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的保障,让学生的创新性得以发挥是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最终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授课时,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加强学生的实训力度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可能进入的最终工作地,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以此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课本与实际的差距,岗位的计算机水平,进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训力度。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是从六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的,第一,从实际出发,面向就业的方向设置计算机的课程,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在未来职业上的计算机能力;第二,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能力的高低是由教学质量来决定的,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第三,不断更新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法,以此来减少中职对考试内容的僵化理解,以多变的考核方法来检验学生真实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第四,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教育,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故而,在对中职学生记性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教育;第五,加大实训的力度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六,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以新的学习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乐萍.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32:153.

[2]江卫胜.试论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2:217―218.

[3]柏雪.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87.

[4]李在昆.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16:194―195.

上一篇:暑假传菜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突发死亡事故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