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4-08-09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选12篇)

1.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一

01年国家教委出台《新课程标准》,之后《新课标》在全国各地逐步扩大影响,它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有力的挑战。身为教师的我,学习、感受了新课标,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几年前的一些尝试教学与其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觉得只要多留心,到处都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作为普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1、利用好教学内容本身

1) 课本中选用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记住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达文中渗透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同样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 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介绍或推荐类似的文章、书籍,让他们有更广的涉猎。

3) 根据课文的作者,给孩子们推荐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 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给孩子们进行表演的机会。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而这些延伸其实是很好的教材资源的开发,它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在教《乌鸦喝水》,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会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十分捣蛋的孩子插嘴说: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放石子进去也喝不到水呀,因为水在石头缝缝里呢。这孩子答非所问,加上我当时也未认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吗”便没再理会他了。两年后,有次我在洗鱼池,将鱼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见底时发现,鱼池虽有水,可都在石头缝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对的!若当时让孩子们回家试一试,孩子们收获会更多。

3、课本插图的利用

中、低年级的课本,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本,有大量的生动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与课本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教师亦可以利用插图进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册时,就利用其中的插图编儿歌教给学生:

木字旁,爱树木,

松树、杨树来聚会,

伸展绿叶空气新。

我们要爱护树木,

绿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师教导不忘记。

在读儿歌中,学生认识了生字,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级,教师则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观察、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如讲《捞铁牛》一课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捞铁牛的过程,并利用此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观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朗读、看图复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进行想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从而体会那个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给孩子们机会自己给课文画插图,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

4、利用预习课文开拓

2.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二

1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深入挖掘学生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 各类信息无处不在, 社会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各种信息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正是信息活动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主动或者被动的应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所以, 学习者的各种生活经验, 特别是其学习经验, 恰恰就是一种较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学生自身拥有且每天都在应用的生活学习经验这一课程资源如果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 将是对这一高效课程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学生在进行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 其头脑里并不是处于空白状态, 而是以其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作为基础建构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接受现成知识信息, 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实现的概念转变。现实中,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 尤其是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生活的经验。这些隐性资源都能够作为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 学生已经逐步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信息有了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并完成了前科学概念的构建。这些前概念将对学生的感知和概念起到指导或决定作用, 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注意关注课堂点滴, 努力把握生成资源

生成性课程资源通常指在实施课堂教学与教学过程相伴产生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学生发表的观点、意见、建议甚至包括学生给出的错误回答, 均可以作为一种崭新的课堂资源, 这些资源是随机出现并稍纵即逝的, 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生成性资源对于激发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开发生成性课程资源, 也会因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引入变得更加活跃, 教学也会由于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变得更具生命的灵性。

比如:在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中《网络技术应用》关于“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授课前我事先进行了两种方案的预设:一是介绍的添加网卡, 来实现通过代理服务器的贡献上网。二是通过添置宽带路由器实现共享上网。在组织学生对这两组方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一名学生的方案让我眼前为之一亮。该学生提出的方案为双网卡方案, 采用无线路由器进行启发, 在不必进行任何设备添加的基础上, 就能够实现两台笔记本电脑的同时上网, 这一方案经过演示和实际操作后, 大家都觉得十分好。这一动态生成的隐性课程资源的使用和捕捉, 不但十分高效的实现了本可的课堂教学目标, 同时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主动思索能力, 推动效果显著。

3 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 全面对系列资源进行整合

研究性学习通常是指在教师的正向指导下, 学生从生活中自定研究专题, 并通过研究过程实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2]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的一项必修课程, 占有15个学分的比重, 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类信息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的信息技术来说, 研究性学习可以说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始终,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十分丰富的工具软件、网上资源以及网络平台能够给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研究性学习所包含的选题、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撰写报告等环节也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现实中, 很多高一新生对研究性学习往往缺乏必要的认识, 因此教师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

4 建设应用校园网, 积极进行校内资源开发

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均可作为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隐性资源, 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不仅可以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教学的典型案例, 还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较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

很多学校的校园网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兼职进行管理,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有着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校园网资源的有利条件, 然而要更加有效的发挥好校园网这一重要的信息技术隐性资源的相关作用,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应用和建设之中,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还应坚持对学生实施正确地引导, 防止在校园网上出现不良信息。可通过开展网页制作等电脑作品比赛的, 让学生有动力尽力完成好自己的作品实现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 校园网也会因为有了满足学生需求的资源的不断注入而保持持久的活力, 达到促进校园网应用的目标。

5 改变教学理念, 发现利用资源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资源的利用效益, 优秀的教师善于积极地发现、引导和开发学生拥有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相互交流, 及时发现动态生成的新的隐性课程资源, 从中寻找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切入点, 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本身也是一种隐性课程资源, 有利于更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是普遍存在, 不断生成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瞬时即逝的尤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观, 确立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立足校内资源, 促进校内外无形资源的整合、优化, 重视主体内在资源, 挖掘师生自身的教育价值,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和深刻影响。本文从课堂资源、生活经验、研究性学习以及校园网开发和建设等四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指出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对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资源,隐性课程,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 , 2000.

3.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三

[关键词]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54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取得实际成果的重要支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现成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数学教学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丰富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下面,我从情感资源、错误资源、差异资源、突发资源这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看法。

一、情感资源——爱屋及乌

“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一定要先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愿意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堂。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动作、一句肯定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信心倍增。课堂外,教师一个安抚的动作、一个热情的拥抱、一句关心的问候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进而拉近师生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学生自然就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你的课堂。当然,要让学生真正喜欢,教师还应该有能够让学生钦佩的品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从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和你所执教的学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主动学习,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使之积极参与课堂,将能显著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错误资源——变废为宝

对教学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同样是有用的资源。教师不仅要有发现“宝”的慧眼,还要有一颗“变废为宝”的玲珑心。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将错误像分类处理垃圾一样,区分类别,挖掘其典型性的错误,使其成为有教学价值的“宝贝”。

【案例1】

“圆锥体积计算”的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为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一位学生这样解答:“3.14×62=113.04(立方分米)。”其他学生一听,哄堂大笑,于是我请这位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学生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1 / 3,高是3分米,也就是底面积×3×1 / 3,3×1 / 3,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的面积。”其他学生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我也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同时提醒学生解题时不能这样省略。至此,一个看似可笑的错误,其实是一个极其清晰的思维过程。

【案例2】

“进位加法”的练习题:计算38+7。有位学生这样写:

评讲时,我没有直接修改他的方法,而是问他:“你为什么要写上这个点?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学生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从他的回答来看,他完全懂得该如何计算进位加法。他的讲述过程不仅是他个人理解和内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其他学生及时巩固进位加法算理的过程。在这位学生发表完以后,我才指出他书写上的错误,并告诉他如何正确表示进位加法。

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时,要给犯错的学生表述的机会,认真倾听,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保护好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变废为宝,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差异资源——共同发展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知识面的大小、学习水平的高低、认知能力的强弱等。这些差异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它,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和利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一桶油重55千克,用掉一半后,剩下的油连桶共重30千克,原来有多少千克的油?

学生独立解答后,我组织他们进行展示。一位学生说:“原来的油重(55-30)×2=50(千克)。”其他学生都肯定了这个解法,我追问:“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又认真地思考起来,然后给出了更多的解法,如55-(30×2-55)=50(千克)、55×2-30×2=50(千克)、55-(30-55÷2)×2=50(千克)、(55-30)÷1 / 2=50(千克)等。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出多种解法。这个过程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迎合了各层次学生的理解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四、突发资源——意外之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意外”发生,让教师措手不及。其实,对于直接或者经过处理后能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意外”,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并巧妙地转化和利用起来,使这些“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我曾看过两个案例,印象深刻。案例1:教学“9加几”时,一位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得出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很多学生都认同用“凑10法”最方便,这已经是教师期望的结果。可就在教师准备“鸣金收兵”时,一位学生举手提出了更简便的算法,于是教师就请这位学生具体说说他的方法。这位学生说:“计算时,一看到“9”,我在心里就已经把它当作是“10”计算,后面不管再加上几,只要少加1就可以了,比如9+7,就等于10+7-1=16。”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并把这一想法和“凑10法”进行区别与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凑10法”的认识。案例2:教学“认识乘法”时,一位教师让学生用连加法表示5个3相加,这时一个女学生大声说:“这道题还可以用乘法!”可这位教师却充耳不闻。当教师揭示了课题,并让学生用乘法表示5个3相加后,该女生又说道:“5个3相加可以写成5×3。”这位教师说:“你先坐下听老师说,等下叫你时你再发表你的看法。”这样的教学会给这个女生和全班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影响,我们可想而知。

案例1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处理起来有条不紊,不但化解了突发状况带来的尴尬,还就地取材,使课堂演绎出意外的精彩。案例2的教师对课堂中的意外不置可否,一方面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会打击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抓住开展教学的点,无法使得整个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错失创造更多精彩的良机。如果后者能抓住契机,同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及时表扬和引导,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我想这堂课一定会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象。巧用突发资源,这就好比发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要处处留心,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更多的资源,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4.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四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诸多学校与教师却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就目前来看,我们可以将课程资源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从广义上来说,课程资源是为了课程教育开展而组成的各种辅助因素,如社会文化、教师的知识储备等等;从狭义上理解,课程资源就是指语文教材、多媒体等教材工具的使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要通过不断寻找生活中的资源,将资源与语文内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要是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被汉语言文化包围的,所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较为乏味、枯燥,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一直在课堂上按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难以提升,所以教师必须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更加有趣味的学习环境。

5.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五

濉溪县五沟中心学校李平

内容题要: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对完成历史教育的使命,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的出来,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那么,究竟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几种常用课程资源的看法和认识。

一、历史教科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是进行历史课程活动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就开发的基本途径而言,我个人认为以下两条应当具有普遍意义。

(一)充分用好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源

用好教科书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是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的重要途径。各版教科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选用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除了正文的文字叙述,还有精心选择的地图、文物或历史遗迹照片等,并设计有“想一想”、“比一比”、“材料阅读”、“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栏目,不少栏目都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历史资料。因此,历史教师不但要重视正文中的文字叙述,还应高度重视编者在其他栏目中所提供的史料。

比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一课时,教材安排了“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和“社会经济繁荣”三目,前两目实际上是交待了“盛唐气象”的成因,第三目则是从农业、手工业、人口、疆域等角度较为具体地介绍了“盛唐气象”的表现。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唐朝的疆域?教材配置了《唐疆域图》,并在正文中介绍了唐朝的疆域四至。我先让学生看了《唐疆域图》后,然后让同学们找出七(上)中的《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并让大家用彩笔在三幅疆域图上分别描出疆界线,比一比三朝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通过学生的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的办法,将不同章节中的三幅疆域图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更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判读历史地图的方法。这样较充分地利用了历史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源,教学效果自然比较理想。

(二)重新整合教科书资源

重新整合教科书资源主要是指对教科书的内容或顺序安排进行调整,这是每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

重新整合可以只是对教科书内容顺序的调整。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是这样做的。“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共有三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课文结构是总---分---分,第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第二目介绍了农村的改革,第三目介绍了对外开放,这一课在整本教材中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量也很多,我在教学时把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拎出来,放在这一课中讲解。而本课中的第三目再用一课时讲解。

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呢?因为这样调整后,学生的思路很清晰,先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我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接着就是讲解对内的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也就是第二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是讲城市的改革,就是第14课的第二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思路学生会很清晰,不至于摸不着头脑。讲完对内改革以后,就是对外开放了,再利用一课时讲解对外开放,即本课的第三目“对外开放的窗口”。事实证明,这样的调整学生易于接受新知,教学内容衔接紧密。

二、历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仅决定了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资源。历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师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一)增强亲和力,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客观上讲,师生之间是有一定的心理距离的,如果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到这一点,每接一个新班,在上第一节历史课时,我都会花十几、二十几分钟和学生“套近乎”。比如我会问他们“你们想象中的历史老师是什么样?”“你们认为我们的历史课应该怎么上?”等等一系列这样的问题。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马就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促成体验,帮助达成主要的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的,开发与利用好教师资源是提高达成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教学“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目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几张我自己家的照片,“低矮的草房”、“简陋的摆设”、“明亮的瓦房”、“三居室精装修的楼房”、“汽车”。通过这几张照片,让学生深切体会改革开放后我们生活的变化,从而更加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一政策的正确性。通过对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资源也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好学生资源,不但可以打破唯教材为本的陈旧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利用学生的兴趣、特长或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讲故事、演课本剧(角色扮演)、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分组讨论、历史知识竞赛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或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是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课中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班是否有对抗美援朝战争很感兴趣、比较熟悉的同学?

生:有,王涛。

师:是吗?(面向王涛)你能讲讲吗?比如朝鲜战争中的一个事件。王:行,我就讲讲“上甘岭战役”吧。(略)

师:很好,你讲的绘声绘色,很精彩,那么,你对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表现是如何理解的?

王:在这场极为艰苦的战役中,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志愿军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用生命和血肉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其事迹可歌可泣,永载史册!

生:鼓掌。

在学习战争、历史人物、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内容时,学生们常常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时空,让他们有机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挑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发的疑问,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历史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会很容易的就解答出来,反而学生还生发出很多让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该怎么办呢?有些老师会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以此搪塞过去,但这样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质疑的勇气。我们应勇敢、真诚的面对学生生发的问题,甚至有时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学生实际上已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历史教学。因为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特长或能力的培养,最终有利于促成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九年义务制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六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深入挖掘资源,全面开发与创造性的利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全面的发展体质健康,项目的广泛,也有利于符合不同味口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起兴趣爱好,资源丰富,时间分散,更有利于学生的多样选择。我们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资源、时间(课外和校外)资源、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座谈法、第一线实践工作总结

一、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起来其实就是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老师平时所说的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体育课程改革初期曾一度困惑着我们一线教师。因为在改革前,我们都习惯了原体育教学大纲给我们安排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详细的教学步骤。这样我们教的省心省力,几乎不用太动脑筋。其实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用心发现,还有很多的内容可利用。首先,是现有的各种教材,比如:田径类、各种的球类项目、体操类等。其次按照课改的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现有的一些项目进行改造、再开发。第三可以是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定向运动、拓展运动、轮滑等。第四就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

(一)现有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以适应和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和改造场地和器材等办法来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我们可以从现有项目的利用与改造、开发,以及新项目的引进等等。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现有项目的利用与开发。我们这里的现有项目指的是在过去的体育课堂中已经被采纳的常规项目。

1、中置足球

中置足球是江苏省沐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徐大从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和开发出的一项运动。中置足球是将传统的足球比赛场地及其规则进行改造,由规范化长方形场地改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场地,一条中线将场地分为两块半场,球门设置在中线的中心位置。其优点是:足球的进攻过程是围绕着中置球门进行,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接触球的机会的,为身体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了双方比赛进攻得分,提高足球比赛的趣味性;足球场地中间设置球门,对足球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在简陋的场地进行比赛,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活动。

2、网式足球

场地只要羽毛球或排球场大小,宽度在4米至8米,长度在8米至12米,场地画法与网球场类似。比赛方法类似排球,但发球用脚发球,接球时除手和手臂以外,队员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根据水平的高低,允许足球落地进行调整的次数是1次、2次、3次,一般要求3次以内将足球击过网,落入对方的场地上,就这样一来一回,直到有一方将球打出界或没接到球为止,算另一方得一分。当得分时球为死球必须重新发球。网式足球其实很早就有,适合进行高中选项教学,很受学生喜爱。

(二)新兴运动类项目的引用 1、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现在已经成功走进校园。定向运动就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定向运动场地可大可小,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进教学,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比赛。

北京蓝靛厂中学和浙江海宁高级中学都已成功开设了定向运动课。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双重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

2、校园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也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兴项目,其初主要是从事企业等一些人事的培训,因为其中培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培养协作和团队精神,在激发个人潜能强健体魄的同时培训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阳光体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也适合走进我们的校园。

案例1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002年苏州大市级体育公开课 李波老师 体育课拓展训练-信任背摔

案例2 广西合浦廉州中学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关于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开设的子课题《校园心理拓展训练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探索》,开发出适合高中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轮滑

轮滑 作为当今在年轻一族中时尚流行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也都纷纷走进了我们的体育课堂。当然这项运动对场地设施条件要求较高,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学难以实现,但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学校完全可以引用。轮滑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的平衡、耐力、力量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好多的城市学校也都在实施或正准备尝试这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了。案例1 哈尔滨第82中学 轮滑 校本展示课

4、社区体育进校园

案例: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在开设女生选项教学课时成功地把风靡大中小城市的社区广场健身舞进入体育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她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

(三)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五禽戏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 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整编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付龙老师创编的五禽戏尤为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练习效果很好。

2、三门球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的三门球运动,这是他们根据地方的人文特色发掘、创造的带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三门球运动的场地为圆形,直径可大可小;球的形状象我们民间吃的粽子,球体滚动时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可有效促使学生活动过程的反应及变向跑动的能力;参与活动人数上是三方对抗,可有效促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及三方相互制约的运动智慧,从而突破了传统球类两队同场竞技或游戏的形式。三门球运动已经成为了江苏省中小学地方体育教材,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3、南拳

享有“南拳北腿”的南拳也走进中学校园,中国武术由南北两个大的派系组成,而福建则是南拳最为兴盛的地域,作为福建的省会,福州的南拳因此也最具代表性。

4、安塞腰鼓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对安塞腰鼓校本化的大力开发,通过一年的时间,已基本形成适合该校的校本课程。

他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安塞腰鼓表演中较为简单的一些动作作为校本开发的重点。如:小缠腰、缠腰过档、马步横移、路鼓、丰收步等等;而对其中表演难度大的动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或者简化其动作。如二踢脚、三点不落地,拜四方等。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很高,不仅通过学习自己身边最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增强了体质,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5、媒体报道普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进校园

为使民族体育文化不遗失,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贵州省普安县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进了课堂。在中、小学中开设了射弩、抢花炮、高脚竞速、徒手羽毛球、抛绣球等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和芦笙舞、海马舞等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该县还将具体根据各学校开展的情况,还拨给一定的专项资金。民族体育文化课程在学校开展后,深受教师、学生、家长喜爱。

二、时间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会打篮球的人不是在体育课上学会的。”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体育课上的各种运动技术的教学,但体育课上的教学、练习时间毕竟非常有限,我们按高中体育教学每周2节课计算,每节课40分钟,每学期20周实际教学时数。我们满打满算,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篮球教学,就这样整一学期的篮球学习时间还不足27小时。一个学期应是2个模块的教学,假如仅这27小时要完成2个模块的篮球教学,实在是难为我们体育老师了。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时间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内的时间

有效地利用课内的有限的时间45分钟,就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能随意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上成放羊课。

(二)、课外活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

案例:徐州市郑集中学大课间、课外活动做到8有:

有课表、有内容、有场地器材、有辅导教师、有考核、有奖惩、有评价(健康评价)、有亮点(老师每周二节体育课)

2、体育课外运动俱乐部

案例1: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校园吉尼斯 案例2.深圳市高级中学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案例3.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在2003年的时候就进行在体育课外活动中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活动

3、校外时间:

(1)家庭式体育活动(2)社区体育活动(3)体育的夏令营、冬令营(4)体育俱乐部

国外案例:芬兰的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普及,在荷兰大约有7800个体育俱乐部,每年大约有35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参加这些体育俱乐部的锻炼。

三、健康教育资源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开设了一个健康教育模块,占1个学分。

(一)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在健康教育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高中学校都是由我们体育教师来担当的,其实在我们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开设这一专题模块也应该有着相应专业的背景,有时我们感觉到在谈到某一健康话题时的确也感到力不从心,如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心理健康等,我们只能从表层上泛泛而谈,因为我们的专业背景不足,从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方面看,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不是可以请有关话题的专家,如专业心理医生、学校校医等来做些专题讲座,也算是开发此方面的人力资源了。

由于高中采用选项教学,通常是几个老师同时上几个班级,而且健康教育课程要安排在高中三年内完成,所以我认为采用“集体备课--专题负责--资源共享”方法有利于教学。

四、其它资源

(一)信息资源类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信息类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获取十分重要,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网等获取。

(二)政策信息资源类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6年12月20日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联合颁布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200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七号文件。意见再次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五、总结与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对于我国大部分学校师资不足、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人力资源、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其中既有有条件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条件不足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由于时间关系,所举案例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主要是起到抛砖引玉,启发思路所用。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对于各位老师在任何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所帮助。

资料文献:

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田菁

7.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七

一、通用技术课程信息化资源利用的问题

通用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很强, 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 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高效、便捷地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是课程研究者和通用技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缺乏有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保障

调查显示, 现有的信息化资源难以满足通用技术教师实施课程的需要。这不仅体现在信息化资源的适切性上, 也体现在教师选择、利用资源的能力上。在调查中, 有8 3.3%的通用技术教师认为, 现有的信息化资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8 3.3%的教师认为, 开发或利用信息化资源缺乏外部保障;另有5 0%的教师认为, 现有的信息化资源难以充分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而认为自身开发或利用信息化资源能力不足的教师则占调查总人数的3 3.3%。研究发现, 由于部分通用技术教师对课程的价值和地位缺乏准确的定位, 他们在课程实施中所选用的资源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 教师主体开发意识薄弱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累积和利用的质量。调查/邢志芳解月光

显示, 教师自主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 在他们看来, 这是教育行政部门或课程专家的事。

3. 信息化资源利用重形式、轻效果

目前, 对于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 还没有判断的标准。为了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价值的实现等角度综合考虑。但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 教师在利用信息化资源时, 形式化倾向严重, 仅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 教师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教材一直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资源。通过访谈结果和课堂观察可以发现, 通用技术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会使用多媒体课件, 但基本不脱离教材的内容选择和顺序安排。教师即使补充了一部分材料, 也是为了说明教材上某个抽象的概念或原理。

目前, 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制正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其编制方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 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5. 信息化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调查发现, 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很少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元进行资源的集体开发, 造成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也是教师们在教学中最希望解决的困难。

二、影响信息化资源有效利用的因素分析

1. 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念、专业、教龄、个人技术素养等都会对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对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资格还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通用技术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实践知识, 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 缺乏将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只是把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利用, 偶尔想到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也很难从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此外, 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 也影响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学校因素

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中不受重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们认为, 影响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不是经费、场地和人员问题, 而是学校领导的认识问题。调查表明, 教室中普遍存在通用技术课程“缩水”的现象, 学校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掉技术课, 导致教师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意愿很低。

3. 评价因素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由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 对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 客观上使得教师在资源利用中缺少科学的依据。教师们难以判断自己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符合课程理念的要求, 因而影响了资源利用的效果。

三、促进通用技术课程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对策

1. 应从信息技术教师中选用通用技术教师

为了尽快扭转通用技术教师学科知识贫乏、教育技术能力低下的现状, 建议多从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选用通用技术教师。这是因为,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同属于技术学习领域, 遵循相同的课程规律, 有共同的课程价值, 并且从信息技术学科转行而来的教师更能够让学生了解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 信息化资源开发应考虑教师现状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从本质上讲, 是借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究每门学科在相应领域中选择些什么、怎样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组织与利用的问题。因此, 它是和具体学科密切结合的。要有效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作用, 无论是以教师还是以校外各种教育机构作为资源的开发者, 都应该重视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技术素养的整体发展状况, 重视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技术专业知识的普及工作, 多提供关于通用技术的原理性知识。

3.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开发和利用资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也是教师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 依据课程的价值定位开发多样性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要把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

4. 跨校协同建设共享平台

要跨校协同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 应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的热情, 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各类信息化课程资源。为此, 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新树立课程价值观, 不能把通用技术课程看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在课程评价上要严格把关, 督促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积极备课。其次, 要重视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这就需要师生积极利用各类音像资料、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课程资源, 构建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库。再次,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是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 教师要以其为阵地共享优质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钟启泉, 崔允,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八

一、当前制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

1.器材资源配置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般来说,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是为满足课程活动的需要而配置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来源以及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因此,体育课程的资源涵盖三要素配置。逐一描述三要素的所有特征,难免出现一定的片面性。简而言之,三要素含有构成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因素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决定体育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从物力的配置因素看,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借助校内大量体育器材完成。然而,根据调查发现,与数量庞大的学生锻炼群体相比,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呈现相对不足的现状。一方面现有的校内体育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健身的需求。比如,校园篮球场地的配置,由于人多场地少,有些学校竟然出现了非上课学生与上课学生争抢场地的现象,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另一方面,在现有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上,出现了部分学生无法使用该器材从事体育锻炼行为。例如,有些学生由于长期选择社区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而这些体育设施学校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相应配置,结果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凸显出学校、社区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问题。

2.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因素

倘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主体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他们自身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果开发得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进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并且反过来亦会激发体育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同时这种积极因素自然而然地会“感染”学生,以较快的速率在学生之间“传导”,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刺激”—“反应”通道。可事实上,较多学校体育教师由于多年严格坚决“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授课的思维惯性,使得他们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思维意识薄弱,难以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潜力。这种固化的体育教学思维模式反映到学生的体育感知觉上,极易诱发学生排斥体育课,使本来可以通过体育课获得愉悦感的理念成为学生的一种“奢求”。由此可见,在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上,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是制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

3.资金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

根据访问调查发现,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各类学校领导也同时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年度经费拨款。应该说,从理论角度剖析,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年年创新高,现实中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仍时时面对财力不足的窘境。尤其是对一些体育资源本就较为滞后的农村学校而言,这种资金供给不足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解决。这样,显然是无法具备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此形势下,即使是某些体育教师本身具有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想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比如使用投影仪、电脑、摄像机等媒介进行体育教学,却往往很难如愿。可以说,除了人力资源因素的制约以外,资金供给相对不足是影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思路

1. 因地制宜,实现器材资源配置多元化

毋庸置疑,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依据新课程标准,国家详细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配置目录。按照配置目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有效匹配不同体育项目器材时,应本着科学、灵活和适应性的原则多元化配置体育资源,充分考虑各地学校经济、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体育器材辅助体育教学。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利用校内和校外自然资源个性化地设置体育课程。这样,既能缓解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授课,解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例如,对部分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龙舟运动是其自小钟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果开设龙舟课程,显而易见会有益于这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因此,对周围拥有广阔水道的学校而言,应该高效地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突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限制和思维定势,创新性地拓宽体育器材资源的使用范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当然,在多元化配置体育器材资源的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体育器材的“多面”用途功能,做到一物两用甚至是一物多用功能,来提高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

2.加强培训,转变体育教师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观

任何行动均来源于思想的指导。学校欲大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并且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主体因素入手,即从广大的体育教师开始。具体措施可通过培训的方式,使用“头脑风暴法”对体育教师进行“快速充电”,改观以往体育教师的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观,让其意识到体育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单纯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动作示范、讲解动作的技巧等,而是包含体育教师的体育文化价值观、体育技能观以及体育伦理观等因素在内的多种体育要素综合体。这些综合要素或者以内隐或者以外显的方式存于体育教师的体育素质之中。所以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一是要加大培训的力度,激发和唤醒具备这些体育综合素质的体育教师之潜能,提高他们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二是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对综合体育能力有些欠缺的体育教师采用“多条腿”走路的策略,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学历层次,进而让这部分体育教师再生式地创造出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

3.努力扩宽经费来源渠道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一些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学校经费紧张是这些学校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继而学校体育的投资也不可能乐观。有些学校的体育设施、师资条件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这类学校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相当欠缺,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事实上,这类学校更需要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么如何解决这类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呢?具体的措施应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扩容”已有体育“资源库”,可通过师生自制体育器材和“升级”原有体育器材的方式,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2)采用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统筹兼顾,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3)多开展一些不受场地限制的体育课程项目,比如添加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像毽球、跳绳等。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任重而道远的客观现状,以及从宏观层面上亟待构建多种综合的、适宜的和行之有效的学校体育战略发展体系的事实,促使学校内部体育第一线管理和教学的工作者愈来愈意识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其日益凸显的价值性。

目前制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器材资源配置方面的制约因素,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因素,它是制约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资金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可以说,除了人力资源因素的制约以外,资金供给相对不足是影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实现器材资源配置多元化;加强培训,转变体育教师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观。一是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二是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努力扩宽经费来源渠道。具体的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扩容”已有体育“资源库”;采用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统筹兼顾,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多开展一些不受场地限制的体育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宝玉.新课程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

9.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九

一、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题名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三、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形成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社会淘汰。那么充分开发和课程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四、课题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用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均可成为课程资源。例如教科书、光盘材料、社会与自然方面可以调查研究的各种资源环境,各种可以的条件等;从狭义上来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材料,能否成为课程的内容,取决于教育者对课程目标任务的组织、资源素材的加工处理,例如网络上的案例和光盘等。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与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的前提,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2、课程资源的特性

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具体说来,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课程实施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证,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对课程实施必然起着促进或限制的作用。

课程资源又具有具体性的特点。任何可能的课程资源则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不同。因而,不同的地域,可以开发与的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的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的课程资源必然也是千差万别。同样是制定旅游计划,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制定的方案和视角是不同的。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例如,动植物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学习环境学、生态学知识的资源,还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统计的资源。学校附近的山,既可用于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用作调查动植物的种类。当有的乡村教师慨叹自己的家乡没有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单调的树木、一片片土地的时候,有的教师却能

看到家乡美丽的田野、广袤的高山,这正是熏陶孩子们美好情感的宝贵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多质性,要求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多种价值。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不会有课程资源缺乏的困扰,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变无用为有用,使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

3、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度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度和效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不能仅仅局限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如何开发并充分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当地的自然、人

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信息技术。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4、如何开发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与开发,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基础设施与设备、教学信息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际情况。㈠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和

教师不仅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而且是课程资源开发和的鉴别、积累、使用者,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和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发教师的课程资源。

①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开发和课程资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课堂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然而,信息技术教师有他们自身的优点: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思想前卫。这样可以时间相对宽裕、上网时间长的优势,通过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论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教材,开发新课程、新资源,逐步理解、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资源开发意识。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才能在实践中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下面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教师成长网,信息技术教师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全国最新的教育理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提高的教学案例。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教师博客。②更新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发展、更新。不同发展时期,对于信息技术老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新课程标准中除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外,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其中蕴涵了部分信息学、传播学、系统论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还渗透了人文、艺术、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原来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老师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基础上,不但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努力开发自身的资源,才能更好地驾驭本学科的教学。“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需要一壶水”,这一条在新课程中仍然是教师们提高自身水平应该追求的方向。但是,在新课程中,不能再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收的水杯,而是有自主意识的发动机,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储存到更丰富的能源,产生更大的能量。因而教师还必须要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③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群体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群体,缺乏的是老教师的经验和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虚心向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老教师学习,积极申报课题,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做到年年有课题,人人有科研,把参加教育科研作为提升自我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才能让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快速成长,形成具有个性的、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教师才能成为新课改中最具有活力的课程资源。下面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学校教师就信息技术学科主题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进行研讨。

㈡关注学生,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 , 教学内容更新 , 教学方法更新 , 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非常重要。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①科学、合理的开展实践活动,张扬学生个性 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特殊,有大量需要学生实践的内容,因此,让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走入了误区,以为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活动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目前,学生水平差异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其它可用资源,有创造性地完成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从而,也能为新课改提供大量的、宝贵的课程资源。②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因此,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表面上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充满了兴趣。只有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最清楚,掩盖在这种兴趣下的,其实是一种浮躁的心理,对什么都有兴趣,但都不会长久。因此,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挖掘、不断发现。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育对象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所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下面看到二幅图片就是课堂上我们捕捉到的老师与学生就操作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上课积极踊跃地发言。

③善于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比如课件的制作、设计等大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㈢加强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同时,基础设施与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必须科学、合理,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对此,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

①合理投入、充分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购置设备时,要遵循“合理投入、充分、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投入进行全面规划;切忌目光短浅,设备配置低端,导致重复建设,或者,一味地追求设备配置 , 随大流,“盲目攀比”。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校的硬件设备与软件 ,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结合本地或本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因地制宜。②科学管理、有效保护 在管理和使用已有设施和设备时,坚持“面向教学”的原则,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效服务;注意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率,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图书室或电子阅览室等要尽可能向学生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掘和当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电视台、展览馆、信息中心以及其他可供的校外资源。

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好有关设备的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设备更新。㈣教学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资源包括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

充分开发、数字化资源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连入互联网,因此,数字化资源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形式。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成为开发、数字化资源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发数字化资源。.建立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系统,提供信息技术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信息技术教师间的交互; 2 .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 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 3.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合理开发、使用非数字化资源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而忽视传统的媒体形式资源,如图书、报刊等纸张印刷品。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传统媒体目前在我国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出于版权方面的考虑,并不通过网络传播。因此,合理开发、使用非数字化资源,也是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

5、开发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①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以往大家往往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其实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一切有

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②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努力发挥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建构地方或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北京可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人文资源,延安可围绕这一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来创设建构地方课程,海南岛则可海岛、大海、热带景色风光等自然资源开发课程,北方冰城哈尔滨可以充分北方的冰雪资源开发课程。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校,可开发和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则可以现成地当地的山川、江河和动物等自然资源。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各自的角色功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③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课程的方式来呈现的。有些课程以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心智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有些课程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有些课程则可以训练人的动作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联系,还要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这里有三点应该注意:一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不盲目仿效其他学科教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往往容易弄巧成拙;二是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因此,应提倡课程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三是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如果没有最适宜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

④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和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也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方式。还要加强实践的研究,并且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五、研究现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在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一直是课程研究的主流,体现着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基本以校本研究为主,重视学校教师的参与。西方国家对课程开发的研究取得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自建国后就已开始,但进展不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课程资源的来源、范围、形式和采用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再认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再将教科书、教参、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课改先行研究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存在问题等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开发了一些课程资源文本。国内各大网站也几乎都有关于课程资源的内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观点。

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更是一项新的尝试。国内部分省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资源,但这一工作在我省尚未开展。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将面临着研究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紧迫问题。

六、理论依据

1、依据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和讲解上,不会花费大量时间,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上,使学生在资源时更为便捷。即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比如学习资源),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开发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促使学生知道如何资源开展学习。

2、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课程资源。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生活和经验进入教育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二是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是新课程得以成功推行的保障。

七、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误认为教材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所以,各地各校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就局限于对教材的修改、更新、补充上。这样不仅放弃了大量鲜活的课程资源,错失了开发潜在性课程资源的良好机会,还使原有教材的传授显得格外枯燥乏味,过于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传统的课程开发制度规定全国通用的统一教材往往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教师的任务只是不折不扣地理解教材并贯彻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成了教育专家、学者们特有工作,而师生却失去了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力。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们被忽视、闲置起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也未能得到极好的展现。这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校内外、课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这必将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教育内容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全社会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全民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得到提升,推动学习化社会的来临。

2、有利于克服国家课程弊端,呼应新的课程形态。开发好课程资源,不仅对拓展课程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对课程学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改进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化学知识的传承中的具有导引、链接、固着的功能,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好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弥补国家课程教学中的种种不足,促进学生对国家课程的掌握。

3、有利于提高研究者教育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每一个参与教师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固定的格式或步骤能模仿,可以说课程资源的每一次开发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和探索。所以,要保证课程资源内容的成功开发,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自己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扩展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中,还可以促使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长、挖掘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风格。另外也可以促使研究者更加注意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达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目的。

4、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掌握先进的课程 理论,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成为编制、组织、实施、评价课程资源的主人。②.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整理一套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资源的方法,以指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③.通过研究和和实践,开发一批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为教学一线老师提供教学素材和资源支持,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主动理解课程,形成实践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与探讨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以及开发的意义;探讨如何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研究新课程资源开发与的原则、途径、方法、存在问题和困难;探讨课程资源开发与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间的关系。

②.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及相关关系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基本类型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调查与分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研究;探讨总结因地制宜开发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基本做法;研究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的协调机制;探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的误区与盲区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

发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等。

③.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与。

3、本课题选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途径与方法及资源建设的研究。

难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效的研究。

九、研究原则 立足现状,关注学生,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

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学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十、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注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注意吸收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1、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现状资料,从而获得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一些思路,形成我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调查报告。

2、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实际,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改进教育方式,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3、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充分拥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尽可能地搜集当代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文献,总结他们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研究少走弯路,避免走老路。从而开发出适合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运用观察和个案研究法,通过把传统课程资源与新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影响的比较研究,把有关研究结果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把理论转化成实际操作原则,在实验中检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张建全,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呈报,以及课题研究信息综合处理等工作,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和研究文本起草。

李娟,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与编印,开展日常工作,主持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等。开展课题研究、起草课题研究报告和资源研究论著,撰写研究文章。负责信息、资料收集和处理。

十二、课题研究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方案制定。(2009年11月——12月底)第二阶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上)(2010年1月——3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中)(2010年4月——5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报告(下)(2010年6月——7月)第三阶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本(必修)章节资源开发建议》(2010年8月——10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课本(选修)章节资源开发建议》

(2010年11月——2011年2月)第四阶段:撰写结题报告,准备验收材料。(2011年1月——3月)

十三、预期研究成果

10.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篇十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人教版《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分别简称为新课标、新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丽丰富多样的需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对于长期习惯于传统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这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作好观念、心理的调适和素质、能力的准备。

一、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新课标的新视点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途径

11.浅谈农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8-01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改变以往的“难、繁、偏、旧”的特点,编制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课程。[1]作为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环境、人力、网络等各种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服务。在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独特课程资源。笔者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把教材当蓝本,适度进行拓展学习

教材是由课程专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挑选、合理编排的教学材料,是核心课程资源。它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所凭借的文本,还对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丰富经验、提高修养、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实践创新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扩充和修改,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比如,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都在报道灾情和救援。这时讲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去实施救援的精神,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再如,春天来临,百花盛开,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描写农村春天美丽风景的文章,引导他们去观察春天的田野,记录春天的变化。

二、把变化当起点,灵活利用生成资源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情况,在上课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回答、变化。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作业,每一句回答,都是一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主动地利用这些教育时机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用心把握,机会无处不在。利用课堂中的情形进行即兴造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能够增加幽默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提问用“争先恐后”造句时,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可以根据班内的情境进行造句示范:“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希望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把社会当课堂,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在上个世纪,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教育。[2]在广大的农村,广袤的田野风光、各种不知名的动物、传承千年的农村习俗等都是生的的课程资源。比如在寒假里结束后,可以设置一节作文课——《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了解民风民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可以借用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的机会来进行语文教育。校园中的一些提示牌可以写上富有诗意的语言,比如,在草地旁边写上“别踩我,我怕疼。”拟人手法的应用可以给学生一种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活动照片、手抄报、书法专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个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广播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浓郁的听说氛围,使环境中充满真、善、美。

四、把网络当工具,学习甄选海量信息

在信息时代里,网络已经成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可供利用。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上网知识,比如如何使用搜索工具寻找相关网址,如何进行网上咨询等。网上的信息虽然很多,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如何在信息的海洋里抽取出自己需要的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当学习过《种瓜得豆》一文后,教师可以在布置一项需要互联网查询的作业:“请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知识,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这项作业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在面对各种不同声音时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引导他们树立批判性吸收的学习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拒绝网络沉迷、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也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任务之一。

五、把活动当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活动很多。一场文艺晚会,里面会含有文学性的节目,主持人要有精彩的发言;一张手抄报,里面要有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功底。像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一类的活动更是以语言应用为主。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开展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的指导,拓展其知识视野,触发他们对语文的思考。

教师只要从根本上转变旧的课程观念,立足教育实践,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可以冲破拘囿,迎接农村语文教学的灿烂明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2.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十二

一、农村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必要性

(1) 农村初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比较少,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体育场地和设施,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 以使学生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2) 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由于担心学生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 所以拆掉了单双杠, 卸去了组合架, 山羊跳箱锁进了库房, 这就大大限制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课程内容单调且匮乏, 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 传统的体育课内容主要是以竞技项目为主, 场地器材设施也都是按照国家比赛标准配备, 很少顾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因而导致体育课程内容单调和匮乏。

(4) 课程结构过于死板, 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 在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时, 先学习助跑技术, 然后是起跳技术、过杆技术、落地技术, 按部就班,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 很乏味。而新课程理论淡化了技术的学习, 强调了兴趣的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 自主学习, 然后通过展示、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方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途径

1. 体育教师资源的合理使用

农村中学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很多学校存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师资质量不高, 教学水平偏低等现状, 这已成为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合理地开发体育教师资源是体育教改成败的关键所在。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 总结了一些经验:

(1)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为了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们极力向学校争取每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教研组每周业务学习时间都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学习;每个月都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互听互评课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全国体育优质课教学录像,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努力创造条件, 争取承办体育优质课、公开课评选活动, 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 强化集体备课, 建立流动机制。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这种形式, 组织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先确定主备人, 然后全组所有老师进行集体研究讨论, 确定备课内容, 由主备人进行一次备课, 相关成员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最后实施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采用老师的合理流动机制, 由于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师资水平相对较差, 有些教师技术很不全面, 存在专项较强而其他项目能力较弱的现象, 因此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请进来、走出去”就尤为重要。比如说我们在教武术时, 就专门聘请了武术学校的教练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优化班级组合, 专业教师执教。在开学初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时, 打乱班级界限安排教师主教自己的专业。我校共有三位专职体育教师, 一位老师擅长舞蹈教学, 一位老师擅长球类教学, 一位老师田径专业毕业, 我们就安排擅长舞蹈教学的老师教全校的韵律操与舞蹈, 擅长球类教学的老师教全校学生的篮球和排球, 擅长田径教学的老师教全校学生的田径内容, 让学生接受相对较好的专项教育, 学生学习起来, 热情很高, 效果很好。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自己去想方设法创造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游戏, 改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如三人乒乓球擂台赛、端乒乓球接力跑、栅栏羽毛球、路牙石平衡木等, 不仅有效地开发了体育课程资源,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 积极培养有体育特长的老师或学生参与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应该积极地培养利用有体育特长的老师, 让他们做兼职体育教师, 或兼任课外活动辅导员;对于有特长的学生, 可以安排他们做老师的小助手, 参与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4.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提倡自制简易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农村中学由于体育器材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 体育器材都具有多种功能, 例如, 跳绳不仅可以做绳操还可以做角力、两人三足游戏等。栏架可以用来做跨栏, 还可以用来做足球门、钻越的障碍物等。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平时多思考、勤动脑, 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多种新功能, 切实做到“一物多用”来解决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问题。另外, 农村中学还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制作简易器材, 改善教学条件。

5. 改造现有的场地器材, 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

由于长期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大都具有标准化、成人化的特点, 这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 难度很大, 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对场地、器材、设施的改造, 来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真正把学校变成学生运动的乐园。

6. 改造课程内容, 优化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竞技化、成人化的特点, 所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体育新课改———“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精神, 我校专门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对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的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 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场地器材安排时, 偏重于学生喜爱的项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引进了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 如三门球、轮滑、软式排球、有氧搏击操等;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7. 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过去, 我们只把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视为课程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外体育也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要求体育教师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的组织、管理和辅导。如成立锻炼小组、培养课外体育骨干、安排分配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组织班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检查评比等。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养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组织措施要严密, 安全工作第一位

音乐教育, 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 在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进素养、提高智力方面, 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怎么样进行音乐教学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很明显, “刺激”和“兴趣”成了这句话中的两个关键性词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的确, 人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事物, 总会主动愉悦地去学习、去探究, 而不会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变得那么令人畏惧。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 如果不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 那将抑制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活活把学生潜在的音乐资质给埋没了。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只有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地去学习。那么, 到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氛围, 诱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 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可见,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开学初, 我和学生一起布置了一个新的教室:墙上挂着音乐家的画像、各种音乐符号和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图片。教室的右前方有一个可灵活变化的“音乐天地”, 用来发布学生收集来的音乐信息……这么一布置, 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 弥漫着音乐氛围的教室环境。因此每当学生步入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 亲切、温馨感油然而生, 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精心制作教具,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对新事物和色彩鲜明的东西很感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 我经常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用形式多样的绘画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唱歌曲《两只懒乌鸦》第一段歌词时, 我精心准备了一幅画:在高高的杨树上, 有一个铺满了草的窝, 里面住着两只乌鸦, 看上去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另一幅是两只乌鸦的“窝”被北风吹走了, 它们冻得直打哆嗦, 一副“惨”样儿。课上, 我采用拼图的形式, 把这幅图画制作成可分解开的一个个小图块, 并让学生拼好图后说说图画的内容。在玩拼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工作中, 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安全问题。“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学校主要领导应该亲自挂帅, 体育老师应该强化安全意识。在体育教学时应重视组织措施、在场地器材设施的利用和开发上, 应加强检查督促, 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 所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皆成空谈。

2. 激发兴趣最重要, 主体参与别忘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一味地为了追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忘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将使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课程本质是关键, 健康第一是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时, 应该图的过程中, 我播放《两只懒乌鸦》这首曲子的主旋律,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然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拼图的内容, 懂得了做事情要及时, 不能浪费时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歌曲的第一段, 很快就会唱了……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 唱出了优美的旋律。可见, 教具的运用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利用童话故事, 增强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总是感性地对待问题, 思维、语言等各方面还处于幼稚状态。可孩子毕竟是孩子, 一颗童心注定他们活泼好动, 喜欢模仿, 也善于模仿。在音乐课堂上, 这些“小家伙”不喜欢呆呆地坐在位置上只用歌声来表达感情。他们好动, 喜欢在演唱的同时加点动作。对于儿童来说, 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

在教唱《大鹿》时, 我在学生已会唱这首歌后, 就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 一群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 有小狗、小熊、小羊……”讲完后, 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去表演, 并为他们戴上了一些小动物的面具, 小朋友们边歌唱, 边表演, 开心极了!这既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四、开展小组竞赛, 保持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荣誉感强, 好胜心强, 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采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刺激”学生。当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 就会有成就感,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竞赛的方法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男生与女生之间的, 等等。在学生比完了以后, 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参与评论,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音乐,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又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歌唱带给他们的枯燥感, 我相信这对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总之, 兴趣是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 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处于朦胧状态, 所以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但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一个细致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主动学, 成为学习的主人。

(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面向所有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上一篇:有趣的金鱼作文下一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