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小草作文

2024-06-22

会说话的小草作文(精选6篇)

1.会说话的小草作文 篇一

我们高大的教学楼前,有块碧绿的草地,草地的四周用粉红的瓷砖镶着。草地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有三条弯曲而别致的水泥小路从不同的方向通向花坛。花坛里长着高矮 一致的杜鹃和红季木,花坛周边镶着四季盛开的鲜花,中心是棵粗壮的铁树,那锐利的叶子显示着不屈的生命力。花坛很美,可我更喜欢这草地。你看,满地。你看,满地充满生机,绿得耀你的眼,密密层层挤在一起,好像天然的绿丝绒毯。她柔柔的,静静的,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的宁静和亮丽。

这天傍晚,我和好朋友----周老师的女儿在一块儿玩耍,看到这绿得让人想抚摸的草地,在夕阳下闪着迷人的光。我们情不自禁地踏入绿毯,就地一滚,伸展四肢,把草地当作柔软的温床,美美 地躺着,任初夏的凉风轻轻地吹着,舒心极了!

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哥哥,别这样,小草会受伤的!”

我们一骨碌爬起来,这才想起这是观赏草地,学校是不允许随便进入的。

说话的是一位大约二三岁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的.连衣裙,手上带着银手圈,头上扎着一个美丽的蝴蝶结,白净而红润的脸蛋,漂亮得像个小天使。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正望着我们俩,看我们不好意思地溜出草地,小姑娘甜甜地笑了,转身一蹦一跳地往前去了,头上美丽的蝴蝶结一蹦一跳的,还有手上的银铃声好听极了。不远处,她的爸妈正在散步……

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咀嚼着那句话,“小草会受伤的!”是啊,小草也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她。多么纯真的话语呀!我仿佛看到了她那颗充满同情的心,充满了关爱的心。亲爱的伙伴,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小草会受伤的!”让我们更加关心、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物。

2.会说话的小草作文 篇二

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 笔者一直用地图来“说话”, 学生学习地理轻松愉悦, 教学成绩越来越好。每节课开始, 笔者都会先让学生观察几幅图, 看看每一幅图想告诉我们什么, 留时间让学生揣摩, 然后小组交流, 再把合作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学生读懂图片后, 笔者再提出更深层次的地图对话, 让学生解读。以下是笔者用地图“说话”的实践举措, 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借助地图导入新课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中的《世界灯光影像图》:

吓坏你啦!睁大眼睛看看我, 你总能看出点什么?

观察后展示:灯光的亮暗反映了所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灯光最亮的地区, 城市发展水平最高, 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反之, 灯光最暗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

很有创意的一张世界地图, 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展示得清清楚楚。

这些会“说话”的地图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可加深学生对课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题的印象, 又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跌宕、充满魅力。

二、借助地图传授新知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第十章极地地区”的新课教学, 笔者先让学生看课本第92页的图“南极地区”:

你看, 我银装素裹, 多纯洁!但我很富有, 猜猜我在哪里?有什么?

学生认真读图就能根据右下角小图标圈出矿产资源, 结合课本归纳得出: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 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完成上述要求后, 针对南极地区的考点要求, 笔者提高读图难度:1.在图中找出南极圈 (66.5°S) , 补充南极地区的气温降水图, 分析得出南极地区位于高纬度, 气候严寒;2.圈出包围南极地区的三大洋, 可知南极地区受海陆位置 (洋包陆) 影响, 气候严寒;3.观察南极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 分析得出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是“天然实验室”;4.观察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圈出中国的4个科学考察站, 介绍建站时间, 分析得出到南极地区进行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1月至次年3月。同样方法对比学习“北极地区”, 接着展示表格让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完成得非常好。最后展示:两组企鹅 (污染前后) 图片, 两组北极熊 (污染前后) 图片, 学生经过对比, 就知道该义不容辞地保护这里的一切, 老师顺理成章介绍极地地区的保护。就这么几幅图, 南北极地区的基本知识就巩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地图设置问题来启迪学生, 加强思维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扩散, 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图像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 从形象的、感观的具体事物入手, 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三、借助地图突破难点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经线和经度是本册的难点, 课本第7页补充了“经线和经度”图, 形象、准确、清晰地展示了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能一目了然, 突破难点。

我是经线地球仪, 仔细观察, 希望你顺利填表!

四、借助地图突破重点

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中, 描出河流、圈出城市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河流所流经的城市和国家, 轻松完成填表题。

五、借助地图渗透环保知识

寓环保知识于图中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环保类的示意图,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71页的图展示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解读它们的心声, 做理性中国人。

六、借助地图渗透爱国情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湾”一节, 在图中圈画台湾省领土组成, 圈到钓鱼岛时可严肃自豪地讲中国领土的完整性, 再适当补充近期与日本、菲律宾的领土之争方面的新闻事件, 感染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胞们:我是台湾省, 日本和菲律宾虎视眈眈地盯着我!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必须搞清楚台湾省的领土和位置: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众多的岛屿组成。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 东临太平洋, 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临东海, 南临南海。

七、借助地图进行全面复习

展现一幅图, 首先, 学生应该知道图像的名称, 明确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图像;其次, 熟悉图例, 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 它可引导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再次,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同时指导学生注意图像的观察角度和整体性;最后, 利用显性信息挖掘隐藏信息, 培养提炼重要考点的能力。例如, 复习“台湾”一节, 可根据“台湾地形图”读出地形、地势、河流、资源、交通等信息, 再挖掘分析气候、植被、水文、人口分布、城市布局等信息。还应该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力求理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人们给我取名为“美丽富饶的宝岛”, 我美在哪?富在哪?

交流合作后展示:台湾岛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 温暖湿润利于耕作。西部平原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森林、矿产、农产品、水产品等资源十分丰富, 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王国”“森林之海”“水果之乡”“东方甜岛”“海上米仓”“东南盐库”之称。真不愧为“美丽富饶的宝岛”!

八、借助地图进行图文转换

教材上的图文材料是相互转换的。图转文, 将图中信息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文转图, 把通过语言描述的文字转化为图形。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南极地区气温降水图”的阅读, 全年平均气温都在-50摄氏度以下, 大部分时间降水不到5毫米, 分析得出南极地区终年气候严寒干燥, 只有11月至次年3月 (暖季) 气温上升。看图读出“酷寒、干燥”, 读“酷寒、干燥”又可呈现南极地区气温、降水图, 实现图文转换。

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

海陆位置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 终年冰雪覆盖, 反射强, 吸热少放热多。北极以海洋为主, 海洋释放热量慢。

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2350米, 气温较低。

洋流影响:北极有大西洋暖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等。

3.“会说话的眼睛”作文 篇三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胳膊上,腿上都流血了,疼得我直掉眼泪。妈妈赶紧抱我去诊所。妈妈心疼地看着我,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关爱,好像在说:“孩子,如果你的疼痛转移到妈妈身上就好了!”看着妈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的疼痛减轻了很多。

前几天,陈老师让我给妈妈带来一张喜报,说我学习有进步了。妈妈高兴地笑了,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鼓励,仿佛在说:“容容,你真棒!希望你继续努力!”妈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

妈妈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爱意,充满着温暖,给我安慰,给我希望,给我力量……

4.会说话的眼睛作文 篇四

有一次,我考试考了89分,回到家后,妈妈拿过试卷一看,马上向我投来了目光,像对我说:“怎么考了这么点分数?下次一定要考好点!”

记得还有一次,我去上围棋课,老师讲了一个问题让我们回答,我虽然想出来了,可又不敢确定,手放在下面迟迟不敢举手,这时妈妈又向我投来了目光“举起手来,不要害怕,你一定行的!”我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回答,我回答的既流利又好。

回家时,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正站在车上没座位,我虽想让座可想想站着腿又很酸,两面为难,怎么办呢?妈妈的目光再一次向我投来“小龙,尊老爱幼是做人的本质,老奶奶站着腿不也酸吗,而且老人体弱……”我马上把老奶奶扶到了我的座位。

5.会说话的眼睛作文 篇五

贺老师的眼睛是犀利。有一次上课时,我看见同桌买了一支新笔,想去拿来看看。可我刚伸出手,就被贺老师发现了,贺老师生气地看了我一眼,彷佛在说:“邓子涵,你怎么又开小差了,上课就不能专心一点吗?”还有一次,晨读时,同学们读得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突然,贺老师走了进来,同学们一看,马上大声地朗读起来,贺老师严肃地看了同学们一眼,仿佛又在说:“你们也真是的,看到我来了就读一下,难道你们是帮我读书吗?”

妹妹的眼睛是圆溜溜的。记得在妹妹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人问她十减七等于多少,她听了后,一边数着手指,一边转动着她那对圆溜溜的眼睛,好像在说:“到底是多少呢?怎么这么难算呀!”忽然,她回答说是不是三,那个人点了点头,她开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6.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翡翠史话 篇六

据文献记载, 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中有词曰:“翡翠大齐, 含耀流英”,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也在《西京赋》中有:“翡翠大齐, 络以美玉”之句。另外, 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徐陵编选的《玉台新赋》中记述:“琉璃砍匣, 终日随身, 翡翠比床, 无时离手。”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 这样描写翡翠:“余家有一玉罂, 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 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 尝以示僚属, 坐有兵马铃辖邓保吉者, 真宗朝老内臣也, 识之曰:此宝器也, 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 皆藏宜圣库, 库中有翡翠盏一只, 所以识也。其后, 予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 金屑纷纷而落, 如砚中磨墨, 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除了有文献记载可以证明外, 还有实物可以证实翡翠传入我国并被人们使用的时间, 真是源远流长。大地湾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 坐落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 总面积110万平方米。1988年1月,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78年至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连续性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大地湾考古出土陶、石、玉、骨、蚌等文物近万件, 发现大量的房址、灶址、窑穴、窑址、墓葬、壕沟。在我国新石器考古中, 无论是规模、遗迹遗物丰富程度, 还是研究价值均超过西安半坡遗址。

大地湾文化遗址目前公布的遗存包含五个文化期, 据测定距今7800-4800年, 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第一期即前仰韶文化, 距今7800-7300年, 它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彩陶艺术。第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 距今6500-6000年, 这里发掘出被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村落。第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 距今5900-5500年, 彩陶艺术达到鼎盛阶段。第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 距今5500-5000年, 形成中心聚落, 建有数座会堂式建筑, 以占地420平方米的F901为代表。向西扩展, 后形成马家窑文化。第五期即常山下层文化, 距今5000-4800年, 为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时期。

在大地湾文化遗址五期遗存中, 分别发现了以白色石英、汉白玉、蛇纹玉、大理石、翡翠、绿松石等不同材质制作的装饰品和权杖头饰等玉器。在大地湾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 发现了以蛇纹岩、大理石、翡翠等材质磨制的装饰坠。这些坠饰都经过开片、研磨、钻孔、抛光等工艺制成, 已经完全具备玉器雕琢的特点, 即“玉不琢不成器”的要求。

由此可知, 翡翠传入我国甚久, 历代均有, 但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前并没有形成使用的气候,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翡翠产于缅甸北部深山密林之中, 交通不便, 运输十分艰难;翡翠在清代中期以前尚处于被动的拣采阶段, 开采工具落后, 产量不大;翡翠与玛瑙、水晶一样硬度较大, 以当时的制玉设备, 不便于雕琢成器。二是主观方面的原因。翡翠的市场需求不旺盛。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传统玉文化对翡翠的排斥。

中国传统玉文化对玉的界定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人们区别玉与石的主要标准是美与丑、神与俗等两种人文标准, 即美的神物是玉, 丑的俗物是石。第二阶段:大致发生在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三个时期相近的玉文化群体间。第三阶段:始于夏, 完成于周代, 即选定西北的球琳———昆山之玉, 认定为帝王玉, 经秦汉至清代。第四阶段:始于东汉, 止于南北朝, 西北球琳最终被认定为真玉。其他玉材为珉, 即玉石。

中国玉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建立在人们对玉内涵的理解日趋深化和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这也是玉器文化独特的特色。玉被华夏民族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承载着华夏民族太多的情感、代表着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哲理思想和文化内涵, 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寄托。在第一阶段玉主要被赋予神权, 是自然崇拜, 是神灵的化身, 是先民心目中的神物。在第二阶段玉主要被赋予族权, 是祖先崇拜, 是先人与后人沟通的载体, 是可以通达祖先的灵物。在第三阶段玉主要被赋予王权, 是礼制崇拜, 是王权天授的瑞信, 是尊贵不可侵犯的礼器。在第四阶段玉主要被赋予人性, 是道德崇拜, 凝聚着君子对最高美德的追求, 是君子的化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玉云:“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 即仁、义、智、勇、洁, 最终确立了玉的定义, 并为后世遵循。这是汉儒先贤批判地继承先秦儒家的玉德观, 并对其提炼而得出的结论。

通过对玉的简要分析, 使我们了解到:在我国古代, 玉是美石与神权、族权、王权、人性等因素的结合体, 并且精神属性是主要的。它被注入了华夏民族的情感, 反映了华夏民族的理想与追求, 它的价值源于华夏民族对自然的“人格化”。翡翠, 诚然是华美的玉材, 但它并不具备和田玉的上述精神、文化内涵。故此, 翡翠虽然传入我国已久, 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只是在清代中期乾隆年间, 因西北战乱, 使距今6000多年前就已开通的“玉石之路”受阻之后 (翡翠是和田玉的替代玉材) , 才兴于清代中期, 盛于清代晚期, 昌于现代社会。翡翠能拥有现今的地位, 是华夏文明与多种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8.

[2]程晓钟.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

[3]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M].北京:禁城出版社, 2002.

[4]杨伯达.古玉史论[M].北京:禁城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教学反思下一篇:邹平黄河河务局制定关于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