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20篇)
1.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 篇一
小时候,我曾经望着一个粗大的树桩上面那些圆圈儿,天真地嚷道:“是谁画上去的?”
后来,老师告诉我,那叫年轮,是树的年龄的记录,一圈,便是一岁。
再后来,便有一个傻乎乎的女孩,一见到树桩,就喜欢跑过去数上面的圆圈。她知道,那些圆圈儿,不是人画上去的,而是一棵树生命的轨迹。
一棵树的一生,都写在了这一圈一圈的灰褐色的线条上――一生度过的日日夜夜,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一生的喜怒哀乐,一生的奋斗拼搏,直到生命不复存在时。年轮,便是一棵树的历史的.全部记载。
每个生命,都是一部历史,一部不可重写的历史。每个生命都必须经历诞生、存在和死亡。然而,死亡之后,是不是每个生命都能像树那样,把自己经历的沧桑记录下来,把生命的轨迹留在世间,作为自己生命的见证呢?不!古往今来,有多少默默无闻的人,静静地诞生,默默地存在,又悄悄地死亡,不留一丝痕迹。他们的历史随着他们生命的终结,被带进了坟墓,消失在天地之间,不会有人再看见,也不会有人重新去读。这是为什么?难道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仅仅如此吗?
一圈一圈的树的年轮,到底是什么?是日的赤足走过的脚印?是月的银丝编织的花环?是风雨灌制的唱片?还是历史刻下的印痕……或许都是,因为年轮并不仅仅是一棵树生命的记载,更是时光的凝结,是风雨的杰作,是生命拼搏的永恒!它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经历无数次狂风暴雨,冰雪霜冻,尽管曾经飘摇颠簸,甚至被打成枯枝败叶,树,总能坚强地傲然挺立,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年轮,便是见证。
有时候,人比树脆弱。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渴望能够青史留名,然而很多人的一辈子,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沉浮飘渺,空乏虚无。人死后,倘若不留下些什么,是会很快被别人遗忘的。也留下一圈年轮吧!用一生的拼搏和奋斗,用一生的执着和热情,用一生的仁和爱,去换取一圈年轮,也作为自己生命的见证!
2.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 篇二
笔者一直在思考,教师应该怎样创设课堂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主动思考,积累思维活动的经验,达到学会思考的目的呢?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以下题为例: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 CD,延长线段CB到E,使BE=AD,连接AE、AC。(1)求证:△ABE≌△CDA;(2)若∠DAC= 40°,求∠EAC的度数。
当在黑板上写完已知条件时,笔者想到,如果不把要求证的结论和所求的角度告诉学生, 他们能不能自己根据已知条件推出这些结论呢?
于是笔者对学生说:“这道题如果老师不告诉你们要求证的结论,同学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一些正确的结论?”
新颖的问法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纷纷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
“∠DAC =∠ACE”,“∠ABE=∠D”,“AE = AC”……
通过探究,不管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能探究出一两个正确的结论,连平时懒得动脑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了。
最后的结 果是 , 学生们不 但探究出 △ABE≌△CDA,∠EAC与∠DAC之间的关系,还有学生进一步得出△EAC是等腰三角形,S△EAC=S梯形ABCD等结论。在这样一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明显高于以往,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有了这次教学经历之后,笔者发现,将问题的问法由“封闭”变得“开放”,学生便很容易能参与到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去。后来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尝试将提问的方式“开放”,让学生自主推导结论。
一、提问“开放”的价值
1.以一个问题的代价,换一组问题的效果。
练习题一般有评价的功能,其设计一般有着明确的解题目标,这样才能评判出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如“求证:AB∥CD”,学生只有证明得出AB∥CD,才能得到分数。即使是开放性试题,其解题的目标也很明确。如“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四边形APEF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必须探究得出点P所有可能的位置,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没有明确解题目标的试题,会给解题者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答题,也不知道答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
然而课堂上的例题却不一定需要明确的解题目标,课堂例题讲解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这和练习题的评价功能是不一样的。解决一道有明确解题目标的问题,学生也只能掌握一道题的解法,理解一个知识点。而没有明确解题目标的例题,它的解题方向是多元的, 解到什么程度也是多元的。所有能够被它推导得到的结论都是它的解题目标,其中也包含了“原题”所要证明的结论。看似解决了一道题,实则解决了一组题,提高了已知条件的利用率,以一道题的研究成本换取一组题的效果。
2.提问“开放”后,更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
首先,对一道结论确定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当某个小组解决了问题,而其他小组还在为结果努力时,这个小组就会处于一种没事可做的状态,干等别的小组完成任务。但如果这个问题的结论不确定,同学们探究出一个结论后,还可以继续探究有没有其他结论,就不会出现解完题后无事可做的状况。
其次,学生们解决一道结论确定的问题时, 受平时独立作业和独立考试习惯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各自为战,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若研究的这个问题有多个成立的结论时,周围同学就有可能探究出一个和自己不同的结论。出于好奇的心理,学生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一个互相讨论的情境之中。所以开放的提问方式,更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
3.开 放 的 提 问 方式 ,更容易让 学生 参 与到 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由于这类问题学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学生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由已知条件一步步往后探究。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由那个条件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还能进一步得出哪些结论?这就不知不觉强化了思维过程的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经历了思考,从而达到学会思考的目的。
4.开 放 的 提 问 方式 ,能 激 发大多数 学生的探究热情。
太过简单的题目不能激起优秀学生的兴趣;而太难的题目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没有了“求证”以后,学生不管成绩好与差,总能推导出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结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问方式如何“开放”的尝试
方式1: 已知条件逐一给出, 逐一推导结论。
教师给出已知条件或给出图形的时候,将已知条件一个一个给出,图形一部分一部分地画出,然后让学生逐一思考,由这些已知条件分别能推导出什么结论。最后给出结论的时候,再让学生寻找刚才推导出的结论与待证明的结论之间的距离。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每给出一个条件,就让学生思考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培养了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习惯。
这种设计有其缺陷。首先,当只给出一个或很少的已知条件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当已知条件很少时,确实也推导不出太多有价值的结论。其次,这样的教学流程太费时间,很多时间浪费在对一些无意义的结论的推导上,留给关注重点内容的时间很短。最后,条件逐一给出,实际上割裂了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零散,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一道题。
方式2:将条件一次性给出,让学生自由推导结论。
教师一次性将题目所有已知条件,包括图形都给出,只保留结论不给出,让学生自主探究所有可能的结论,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讨论。
学生可以由已知条件推导出所有可能成立的结论。对单个例题来说,花费的时间可能多了点,但用这种方法理解了一个例题,相当于解决了一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讨论。有些结论看似比较复杂,也许学生一时不能推导出来,但让结论在课堂上“多飞一会儿”,有利于拉长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三、拓展研究的案例
有了前面成功的体验,笔者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中,还进行了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尝试。
案例1.学生根据几何图形自己出题,体会试题的由来。
在学习菱形的判定的时候,笔者准备了下面这道例题: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D、AB、BC、CD的中点,求证:EFGH是菱形。
在黑板上画完图,我想到,这道题目这么简单,学生能不能根据图形,自己编出道题目呢?
于是笔者先让学生猜测,这道题可能要证明什么?
由于那节课学习的是菱形的判定,很快就有学生说,“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
然后我又问,“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呢?
很快,一个冒失的学生想都不想,张嘴就说“AD∥BC”。
“证明四边形EFGH为菱形,需要AD∥BC吗?”
旁边立即有同学纠正,“不需要”。
思考了一会儿,很快有学生找到证明四边形EFGH为菱形的条件———AB=CD。
后来笔者梳理这个案例时,感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执果索因”的能力, 也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的直觉。
案例2.探究问题的多种解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学期第3周周末,笔者在周末作业中给出一道几何题,告诉学生这道题目有14种解法,让学生回去探究,下面是一位同学做完题目以后的自述:
这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让我们思考。题目是这样的: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BC,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 延长AD交EC于点F。求证:EF=FC。
老师说这道题有14种解法。当刚看到这道题时, 我想到了老师是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布置的这道题, 于是我尝试用那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解。但是图中并没有找到中位线,于是我想到了作辅助线。果然第一种解法很快被我找到了。 渐渐地,我发现只要作不同的辅助线,就会有不同的解法。虽然我没有找齐14种,但能想出其中几种,我也很有成就感。从这道题中, 我懂得了做题时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史宁中教授认为,智慧的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教育。多解问题在探究多种解法的过程中,必定要调用学生所学的所有可能用到的几何知识,不知不觉达到复习的目的。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特别重要。
案例3.代数问题也可以没有“结果”,让学生尝试探究。
除了几何例题外,很多代数问题可以通过去掉“结论”这个简单的方法,变得有探究的价值,这里以一道函数问题为例:
如图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2)在经过原点的直线上,过A作直线OA的垂线,交x轴于点B。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做些什么?
没有“求证”的例题教学应该如何开展?由于结论的多样性,此类问题教学,建议以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为宜。在学生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1.适时的提示点拨,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小组里的交流与合作,一些简单的结论一般能够探究出来。对于一些更深层次的结论,学生不一定能探究出来, 或者知道结论的成立,却不能给出比较规范的解答过程。此时教师如果适时点拨学生,就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此时的讲解就是雪中送炭,此时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
2.不断矫正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道几何题,它可推导得出的结论是多方面的,很多结论可能与当前所学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如果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就需要及时矫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讨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
3.及时梳理点评学生得出的结论。
3.学会思考,就学会了驾驭成长之舟 篇三
驾船在大海中航行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学习大量天文、地理知识的。思考中卓越成长也是一样,需要学会积极、正确、科学的思考模式、技巧和方法。
思考需要你持之以恒地学习和锻炼。必须反复训练自己的思考习惯,一直训练到在成长中一遇到麻烦和困难,你的思考系统便能迅速、积极、正确地作出反应并启动应急方案把障碍扫除为止。
思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思考呢?
要学会思考,首先必须培养自己乐于思考的意识。通常情况下,一般人会通过学习思考技巧去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素质。思考技巧虽然十分重要,但要真正学会思考,却不能从这里着手,而是必须首先培养思考意识:
善于思考来自乐于思考,用脑意识比用脑能力更为重要!乐于思考是态度,善于思考是方法。像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问题一样,态度是方法的基础。要善于思考,必须先乐于思考。
其次,学会思考,还必须培养脑意识的“聚焦能力”。长时间地关注、思考某一问题,是天才取得重大发现和伟人取得伟大成就的突破口。拿破仑在带兵横扫欧洲之前,早已在头脑中反复无数次的酝酿、演练他的作战方案和计划。如果他的征服行动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而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那么他是不可能战胜人员、装备强大他许多倍的欧洲联军。
第三是要保证思考的时间。在一开始训练阶段,要学会“逼迫”自己思考,逼自己思考就是逼自己有时间思考。每天思考的时间并不需要特别长,但形成凡事思考的习惯后,收获会非常惊人。
第四是独立思考。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有事,自己不独立思考,立刻想找人商量。当然这并不是说与人商量不重要,而是说凡事不经过你独立地思考,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就会很容易陷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地步。一个没有自己主张的人,很难想像他能取得自己事业的成功。
第五是思考时要保持情绪的绝对平静。刚学习思考的人最不容易控制的就是杂念纷飞,千头万绪。思考要进入境界,首先得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在中国古代兵法中,还有这样一条:“兵静乃胜。”连用兵都要保持“静”的原则,平常思考更要静心。为了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你必须:
1、一开始思考,就坚决斩断与思考之外的任何关联,只考虑与所想问题有关的事情。
2、当你思考遇到障碍时,要立即抑制自己想放弃的冲动,控制自己想走开或干别的事情的念头,逼自己端坐不动,再集中精力另想良策。
3、用重要感或紧迫感来强迫思考集中。假设你现在所思考的问题将决定未来的命运,你自然会调动全部精力聚精会神地思考,再也不敢马虎。
4、思考时学会放松。研究表明:紧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思考质量,而完全放松状态下思考,则有可能取得创造性的突破。
5、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干扰不一定能对你起作用。
但对于那些天生好动的人来说,思考问题时最好选择一个安静、不易被人打扰的环境,那样思考才能达到目的。
学会思考的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克服恐惧思考的习惯。为了战胜对思考的恐惧情绪,你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暗示自己:人人都能思考,我天生就具备思考的能力。现在我需要做的,不过是唤醒在心中沉睡的思考巨人。
2、先从容易的,很快能找到答案的小事情想起。
3、学习思考要有耐心。学习思考就如同学习开车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4、肯定自己。对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小发明、小构想、小觉悟,都要好好肯定。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小构想能变成蓝图,小成就会变成大成就。
5、结合你的成长目标去思考。如果你三岁就立下了长大要当总统的成长目标,你一直不断地想,边想边朝那个方向奋斗,四、五十年后你就能成为总统。
4.学会思考作文精选 篇四
从小到大 ,只要不会做的题我都会跑去问父母或老师,也许会有人说:“不懂就要问,这种方法很好。”可每当父母说我不爱思考时,我就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久而久之,我也发现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思考。
有一次,我正在做家庭作业,突然遇到一道数字很大的题。我立刻想到了爸爸:“笔算太麻烦了,去找爸爸吧!”于是,我便飞奔出房,爸爸正在看新闻,我连忙迎上去说:“爸爸,这道题数字太大,你帮我算算吧!”可爸爸却拂袖而去。我沮丧地回到房间,心想:“不做了吧,明天问老师吧!可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呀!”这时,我的脑海里似乎有两个小鬼在争吵,一个说:“明天问老师吧,别做了!”另一个却说:“不可以的,不能什么事情都不思考的。”经过我的再三考虑,做!我想:“这道题有可能有第二种方法,我来算算。”我认真地读了读题目,画了线段,做了对比,列了方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还是解不出。这时,我仿佛看见题目正在对我说:“切,就你?能行吗?算了吧~哈哈。”我心中很不服气,更加努力地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这道题解了出来。第二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高兴极了,比吃了蜜还甜。昨天晚上的辛苦全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俗话说: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只有认真思考,反复练习,才能在人生的赛场上赛出风格和水平。
5.学会思考作文 篇五
珍惜一本书,珍惜一句鼓励,珍惜一次磨练,珍惜一位好友,珍惜晨曦,珍惜黄昏。
珍惜一堂课,一堂也许了无生趣的课,因为错过了就不会再有,错过了这堂课也许就错过了将会影响一生的箴言,警句;错过了给你启发,给你鼓励,给你支持的良师,益友。
珍惜每次失败的经历,失败不意味结束。失败是下次成功的开始,是指引成功的灯塔。
珍惜每位值得崇拜的偶像,记住他的歌,他的话,他的诽闻,他的大红大紫,他的隐退,他的复出,他的人生浮沉。用他的曾经见证我们曾经飞扬的青春。
珍惜和好友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机会,流星雨稀有,好友珍贵,拥有这样的机会会让人倍加感动,难忘。
珍惜每位良师,他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指导你的发展,他用谆谆教导规劝着你的言行,他用像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关爱着你的成长,成熟,失败,挫折。遇上了是你人生的幸运,错过了是你人生的不幸。
珍惜与同学的点滴相处。也许毕业后的分别就是你与他,她的最后一次分别,你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她谈天说地,逛街,淘碟,买衣,看电影,打八十分;再也没机会和他,她欣赏美女帅哥,艳羡飞驰而过的奔驰,宝马;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她为一个论题争论的面红耳赤;再也没有机会与他,她分享彼此心中的秘密。而随着时间的流失,记忆会渐渐磨灭,那时美好的感觉却永远存留心中,让你回味一生,渴望一生。
珍惜与爸爸妈妈相聚的点滴时间,珍惜能够孝顺爸爸妈妈的宝贵机会,不要在喂他们吃药时才想起我们的年华流逝,爸爸妈妈身体的每况愈下;才不会哭泣爸爸妈妈的体弱多病,才不会自责错过了孝顺爸爸妈妈的机会,才不会后悔错失了与爸爸妈妈相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而时间的错过,是永远的错过。再也不会重来的错过。
只有珍惜,才不会错过人生最华美的时刻,人生最精彩的经历;才不会因为错过而后悔,而流泪,而自责。
6.学会换位思考作文 篇六
脚下的土地忘记了被践踏的痛苦,催生了朵朵艳丽的花儿,壮阔了垅垅绿波,成就了片片金黄,那是累累的硕果呵,还有那沾满着泥土的晨曦的歌谣……这是大自然之土地的愚蠢:将自己奉献给人类,换来的却是自己的干涸与沙化,得到的却是最后的苍凉和荒芜。我要化为花下的泥,我成了土地,来迸出我胸腔的热血沸腾。我讨厌人类的不屑与滥用。我要用行动来证明我的愤怒。我怒吼,海啸飓风;我骚动,火山爆发……于是,瞬刻之间,世界操纵在我手中。但为何如此伤感和心痛?看巨浪卷逝多少条生命,看强风刮开多少房屋,看火山熔岩吞噬多少个城镇……原来我的燥狂会是厄运的诞生。换到土地的位置上,我了解了它的选择:被践踏是为了幸福,践踏才是真正的痛苦。土地用土里土气的词语,形容着丰盈的田园、繁葱的森林……生存于田犁间的意义和力量,塑造了卑微而伟大的形象。
7.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 篇七
虽然开学两周了,但是小风的表现却总让我担忧。这是一个身体瘦弱的男孩,从其平时的表现看,除了学习差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外,也算是一个比较有礼貌而且懂事的孩子。虽然见到教师总有些害怕的样子,可总也忘不了“老师好”的问候;来我办公室时只顾把头垂得很低,还总爱拉着另一个学生一起去;平时说话不多,其他同学课间玩耍时经常只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下午第三节是班会课,一走进教室,我又注意到了那双充满忧郁而畏怯的眼睛。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又被老师批评了,还是被同学嘲笑了,或者又被父母训斥了? 为什么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调整了一下情绪,我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这节班会的主题是‘同学,我为你骄傲!’”我把题目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见大家望着发呆,我接着说:“虽然我们刚组成一个新的班级,但是大家彼此并不陌生。同学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姐妹;我想,你肯定得到过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你肯定从同学亲切、鼓励和赞赏的言行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有的同学刻苦努力,学习优异;有的同学特别热情,乐于助人;有的同学讲究礼貌,尊师敬长……别的同学身上肯定有许多优点、长处值得你学习。那么, 下面就请大家好好想一想你身边的同学,起来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点。”经过一番议论,我让班干部带头,班会一下子热闹起来。张华、刘庆……一个个被别人表扬的孩子,乐呵呵,喜上眉梢。 而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鹏程等孩子和那些经常违纪被大家批评的孩子,却很少被人提到,他们大都羞愧地低着头, 偶尔抬抬眼,似乎渴望什么。但他们渴盼的奇迹始终没有出现。
那些品学优秀的孩子正沉浸在被别人赞誉的欢乐里,我突然高声地把话锋一转,说:“今天,老师想谈一谈小风同学。虽然接触时间很短,但老师已经发现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谈一谈,好吗?”同学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竟在表扬小风?不知是谁在嘟囔:他还有优点?我有意先找了平日和小风关系最好的小强,小强说他特别有孝心, 每周末回家都是先去看望爷爷奶奶,并给他们扫地、接水、捶背等,乐得爷爷奶奶逢人就说“有个好孙子”。但是,令我吃惊的是,小强的发言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大家谁也不说话,互相观望着,等待着。见此情景,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就故意问:“既然大家给小风同学找不出优点,那么大家就谈谈他的缺点吧。”同学们好像松了一口气,我先点了一个想举手发言的孩子,“他每次交作业都很晚”。还没站起来,洪亮急促的声音已经结束。“打扫卫生时,他收拾物品很慢”“他背课文好像在唱”“他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他成绩很差,老给我们组坠分”“上周考语文,他的作文才写就交卷了”……
学生的发言让我心酸,我简直不敢想象,在这样所谓“一无是处”的氛围里,那些如小风一样的孩子怎么生活, 看来,我的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任凭大家怎样地嬉闹,我故意沉着脸什么也不说只在教室里一圈又一圈地踱步, 努力地思考着我将怎样改变我的学生的这种不健康的功利性思维。逐渐地, 学生好像觉察到了什么异常,整个教室慢慢陷入死一样的沉寂。无人再起来发言,大家充满疑惑地互相望着,沉默,沉默,空气也似乎已经凝固,只孕育着那一声振聋发聩的雷鸣。我要得就是这种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我苦心设计的教育或活动才有刻骨铭心的效果。我用低沉有力而分明又略带生气的声音慢慢地问:“有的同学虽然基础差, 但他坚持努力,不甘落后”,我刻意突然把语调变得急促高昂,接着说:“这是不是缺点?”大家似乎被我的声音震得一颤,短暂的沉默后,洪亮的声音齐声道: “不是!”“好,有的同学虽然不太爱说笑,但他为人忠厚诚实,做事一丝不苟, 这是不是缺点?”“不是!”“有的同学虽然学习不好,但他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为学校为班级增光添彩,这是不是缺点?”……我慷慨激昂的一长串反问, 把大家问得目瞪口呆,班级里又骤然安静下来。我刚要接着说,突然,一向快言快语的晓玲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且缺点在很多时候也可以转化成优点。许多人身上的缺点,其实并不是缺点,而是…… 是……”。几个聪明的孩子在这启发下, 也忽然明白过来,齐声补充:“而是特点!!”特点,我感觉眼前豁然一亮,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是啊,基础差,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在努力追赶;做事拖延,但他从没有偷懒不完成作业和值日任务; 写字慢,但他从来都是一板一眼,规范认真……可以说,慢,成了他的一个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成了他的一个优点。
补丁可以绣成一朵花,天才往往曾经是丑小鸭。后来,我根据小风的这些特点,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门的跟踪教育和辅导,积极创造一些机会让他在班级活动中锻炼和展示;还让他参加了学校的毛笔字和绘画特长班。慢慢地,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鼓起了自信的风帆。至今已在班中小有名气,并且成了学校板报小组的骨干成员,令大家羡慕不已。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刻苦;有的孩子果敢,有的孩子怯懦……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有的孩子爱说爱笑,但可能轻率浮躁;有的孩子行动迟缓,但可能很有条理;有的孩子比较沉静,但可能做事周全……其实,对孩子的每个特点都要有双重的视角,我们很难做出优劣的判断。有了物种的差异,才有了地球的美丽;有了文化的差异,才有世界的神奇。 我想,正因为孩子们个性的差异才赋予了教育深厚的内涵和创新的精彩。新课程要求我们尊重孩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承认孩子的差异。只有承认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孩子,科学地培养孩子。
8.学会思考 抓住关键 篇八
一、探究是学会思考的方向
1.探究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让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就这节课笔者上了三个班级,这三个班级的学生的思维都各不相同,每上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感受,深刻意识到数学是一个活动的教学,针对前一次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修改,然后再实践到另一个团体中,融合新课标的理念力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2.探究的方法
在“数学也是一门语言”这一环节中,笔者直接截取了问题,在部分提示下学生先和同桌说,接着叫生回答,若有卡住的时候就要用言语鼓励他们,帮他们回忆怎么思考,有了教师的期待学生会表现得很出色。通过采用独立说、小组说、齐说三种形式的结合,笔者发现说能让学生更会思考,更有前进的勇气,无形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师生的互动也就这样达到了,不求精华,只求真实。
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及时反馈,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笔者主要做到与全班一起探讨,抓住问题的本质,思考问题更深入,那么这样的判断题就有意义了,不只是对与错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有时候数学不只在于笔头练习,教会学生在头脑中练习也是相当重要的,再加之语言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第二类型是应用题,采取比较实际的问题--小明去逛家电,这样增强学生的经济常识,并由此提出了与本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采取口答、笔头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较好地完成了。笔者开始启发:你们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这又是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地方,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让其余学生解决该同学提的问题,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充满体验成就感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二、细节决定数学思考的习惯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于不断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不断挖掘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
(1)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要的预习对课堂新授的进行有一定帮助,而且学生也能易于吸收消化,但还是存在部分主动性不够的学生。
(2)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转化能力不全面。
(3)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欠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大力提倡学生要敢说、会说、能说。虽然数学与语文的侧重点不同,但达到的教育目的是一样,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这门课充满着理性美,它需要严谨的语言,每一句话都蕴含密切的关系,它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要简单的几句就能诠释,但这简单的几句话是需要周密的思考后才形成的,它需要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其中的联系,头脑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就能较容易解决,需要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去思考。通过想、说、写等方法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对于少数认知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需在课后进行辅导,应当来说对于这样的应用题做不同形式的练习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解决能力。
三、预习是学会思考的点缀
为什么要鼓励学生预习?一是因为六年级教材有一定难度,预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教材的重点,从侧面来说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未教授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智力水平。二是在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开始点拨,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使学生的思考更加周密,并且能时时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展开、延伸。针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则要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在整个知识探索的过程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9.学会思考作文 篇九
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由新兴的封建制取代腐朽的匈奴制的大变革时期。那时的秦国,经济落后,内乱不断,要想振兴国家,只有变法。商鞅到了秦国后,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有奖有罚。有奖有罚,一切改革就容易了。”他深知,推进新法的成败在于民心。他怕老百姓不信任他,
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举到北门,就奖他50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起来,好久都没人敢举这根木头。就在这时,一个中年人请求举木头,他把木头举到北门,商鞅叫人奖了中年人50两黄金。从此,老百姓都相信商鞅,因此,商鞅成功的实行了变法,秦国开始强大起来。
是的,想竞选班干部什么的,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你竞选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呢?不妨学习商鞅变法的策略,换一种方法、变一种策略,这样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商鞅正是换了一种角度去思考,赢取了百姓对他的信任,才最后使秦国繁荣富强,百姓对他百依百顺。
10.学会思考避免盲从作文 篇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一个学生,就要学会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做一个学生,也要学会质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人如果不会思考,不会发出质疑,只迷信书本,是万万不能的。
妈妈给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学校有一名男生学习特别棒,一次老师讲公开课时,讲到某道题,这个学生觉得不太对,然后在课下思考了很久,最后得出了结论,他马上去告诉老师说出了这个质疑,老师谦虚的听完了学生的讲解,学生也说明错误的原因。最后,这个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为国家做了贡献。”我听完了妈妈的话之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品学坚优的学生所具备的条件就是要学会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所质疑的地方。
同学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断的发出质疑。科学家爱因思坦也正是具备这种条件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来成就我远大的理想,为祖国做贡献。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幸福、安康!
11.课堂,让学生学会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以思之“乐”;以生之“问”;以生之“疑”;激生之思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在对数学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的思维惰性较严重,对于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时、主动地思考,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被老师或小组成员逼到无奈时,才去思考;浅显的问题回答比较踊跃,稍有难度,就不思索了。
另外,课堂发言中,学生普遍存在从众、依赖现象,一个学生发言了,就完事大吉,不做分析,不再思考,不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云亦云,把另一种乃至几种思维抹杀掉,使思维不能形成全面性、深刻性、创新性。学生的这种学习现象是与新课标的要求完全相违背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思考呢?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思之“乐”激生之思
所谓思之“乐”,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学生只有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才会真正进行主动思考。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思考是一种快乐呢?
1.摘到“果子”的快乐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的解题思路十分灵活,一道题的最后答案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了让学生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我在教案预设时就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我往往对一些解题思路进行梳理,其中有导向性的解题思路由教师把握,还有一些巧妙的解题思路就留给学生思考。
2.思考“趣题”的快乐
平时学生不愿意思考,主要是对要思考的问题不感兴趣,或
觉得没意思,或觉得太难。长此以往,学生的惰性就产生了,也就越来越不愿意思考了。为了让学生感到思考是一种快乐,我采用每两天布置一题的方法,分三步让学生爱上思考。
二、以生之“问”激生之思
所谓生之“问”,就是让学生针对这段时间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再由学生共同解决,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
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提问,再由学生共同解决这一方法是开学初我在参加汤春燕老师组织的课题培训会议上一位老师介绍的,我觉得对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回来后,就马上开始了尝试。
介绍的老师是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在作业本上提一个问题,我觉得好像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我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教师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一个星期中提问最多的给予更大的奖励。
而对于学生提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就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也可以在课后解决。
三、以生之“疑”激生之思
“疑”——疑什么?我认为让学生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产生怀疑,有怀疑才会去思考、去求证。
记得在一堂数学课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梯形的腰总是比它的高要长。在判断过程中,全班学生的意见十分统一,认为是对的,其实他们忽略了直角梯形这种情况,直角梯形中梯形的一条腰和高是相等的。是现在就纠正吗?不,我想看看集体通过的答案会有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而发现问题吗?于是课堂上我表示赞同:的确(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一般梯形)梯形的腰要比它的高长,因为斜边大于直角边。课上完后,我等了又等,没有一位学生来反映这题教错了。这使我明白学生对老师所教的知识是毫无半点怀疑的,也就不会进行再思考,从而间接遏制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所以这天的课业整理课上,我出示了这道判断题,指出了它的错误,还谈了我在等待过程中的一种失落,然后让学生谈谈这时的心情。学生普遍认为:平时他们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都是正确的,不可能出现错误,就是出现错误了,老师在课堂上也都纠正了,没想到今天老师故意教错了知识,他们觉得以后上完课后,也要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思考,看“老师是不是故意教错了”。我接着说:“是啊,以后我的课上说不定会教错一些知识,希望你们在课后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作一次认真反思,凡是发现错误的都可以奖“小果子”。(小果子是我们的竞赛果,能得到小果子是学生梦寐以求的,学生当然很开心)
这以后,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课后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疑”我是不是又教错了。有些我没有教错的知识学生也会与我来争辩,通过争辩学生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在六年级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数除以1/2,就是把这个数扩大2倍。在上课之前,我觉得学生可能会思考“0”的问题,其实0也是扩大了2倍,只不过0扩大2倍还是0。充分预设后,我自信满满的进入课堂。果然不出所料,学生提出了0的问题,我就用课前预设告诉学生,0其实也扩大了2倍,只不过0扩大2倍还是0,学生表示信服。可中午的时候,有学生又来跟我争辩,那么負数呢?负数除以1/2就不是扩大了,结果是缩小了。哎,真是的呢,结果变小了,难道这题真的错了吗?我也不敢马上断论,去请教了其他的老师,最终明白,负数也是扩大了2倍,只不过负数是越扩大越小的。
课堂上教师的故意行为让学生产生“疑”,从而学会了对知识的再思考。
总之,以思之“乐”、生之“问”、生之“疑”来激生之思,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促进“数学思考”的真正落实。
12.结合数学教学督促学生学会思考 篇十二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新课伊始,我给学生念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说到这,学生哈哈笑了,有的同学还接下说道:“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我故作惊讶:“你们怎么知道我下面要说的话呀?”“老师,你的童谣里这几句话总是重复这样说,所以我就知道老和尚讲的就是这几句话.”就这样,学生在故事中理解了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什么叫“循环”,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在问题中思考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出示一块月饼让学生把它平均分给两人,学生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每人一半.”我说:“大家想想‘一半’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可以用一个图,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还可以用一个数.把你的方法表示在本上.”
张家鑫到黑板写出2/1表示自己心中的一半.
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张家鑫说:“1表示一块月饼,2表示被分成的两半月饼.”
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思考,懂得一半如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就会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为了让大家明白,所以统一用1/2表示.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的含义.
三、在倾听中思考
在同学发言的时候,让学生当个倾听者,想一想发言的同学会怎样说,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这样培养学生听中思考.越往高年级,课堂气氛中沉默的机会多,但沉默不等于停顿,恰恰是倾听的核心———带有思考的高层次倾听.
四、在观察中思考
如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的练习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开火车送信游戏,当学生完成了送信.
我让观察1号信箱算式,说说发现什么?
朱瑞岩说:“除数和被除数相同,商是1.”
“你的眼睛真亮!”“再来看看红色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
宁若甫:除数等于1,被除数和商相同.
我连忙伸出大拇指:“你真有一双慧眼.”
我将学习内容于游戏中,不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我又出示以下算式:9÷9=20÷20=100÷1=300÷1=
没想到连特困生季家宇都算对了最后一题.这就是观察的结果吧.
五、在探索中思考
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下“统计”一课时,当学生已经把班级同学出生在四季的人数统计出来后,我放手让学生在格子纸上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涂色,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反映:“老师,格不够.”“那自己想办法吧.”我在同学间巡视,这时我发现有的同学把不够的格涂在下一列中,还有的在表的上面又添加了几个格,还有的干脆又画了一张统计图.后来我发现杜欣泽同学把1格表示1人,改为1格表示2人.我把这几种情况用展台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看看自己与哪种方法相同,并指名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表示.最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从而认可了杜欣泽同学的方法.此时学生明白了1格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或者5、10、100……
这样通过学生探究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结语
教育学生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教师要特别注意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发展,在拓展中不断让思维得到创造.
摘要:教育改革三个五年计划中,我们数学课堂由填鸭式到今天的高效课堂,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一直在一线的我个人认为,无论教育方法怎样改革,我认为让学生在学习中怎样学会思考是最重要的任务.学生学会思考不仅能准确地解决问题,而且让学生养成一生受用的良好习惯.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3.要学会换位思考的作文 篇十三
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了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智者的四句箴言好比一帖快乐处方--把自己当成别人,受到挫折、屈辱时,把自己当成别人,便能置身事外,不快自然减轻;功成名就、取得成绩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就不至于得意忘形,让胜利冲昏头脑。把别人当成自己,与人交往,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事碰到自己头上,我会怎样想,该怎么办?对别人多点同情心,多给点帮助。把别人当成别人,做人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任何时候都不应怠慢别人,不能强求别人怎样做,怎样做是别人的自由,你无权干涉。把自己当成自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个性,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但有时你又是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时,就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该把自己当成别人时,就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这样就不至于自我封闭。
朋友们认真品读以上故事,使我们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多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社会,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14.高中生学会独立思考作文 篇十四
这一两日,紧张和兴奋,便已不再独属于那900多万参加考试的学生,而是全民的盛宴。当他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时候,我们也在键盘和手机上指尖飞扬……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选拔体系里,绝大多数的问题和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唯独语文的作文不是!所以我觉得语文作文,应该是高中乃至高中以前的所有学习生涯里,最能帮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的作业和考试题目,不是吗?
今年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是:山顶的风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什么说作文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最好题目呢?因为每一个考生,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的理解、立意和叙述都会是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命题作文也是这样。
一篇好作文的作文材料,可以启发考生多角度思考立意,从而写出有自己观点和风格的文章,这便就是学习和锻炼独立思考的过程了。
今年的湖北卷的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行文呢?作为一名早已远离高考的老90后,我写了几个立意点,供大家探讨。首先,我想这篇作文的出题者最希望考生选择的也是最容易入手的仍然是夹叙夹议的形式。我想到的立意点如下:
一、不要为了达到终点,而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下一站不一定有比落脚之处更美/活在当下
游客们来到山脚的时候有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来到山腰的时候有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来到山顶,有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但人们似乎总在问上面有好看的吗?
二、永远不要轻信别人的结论/我们总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没有人可以替你做选择
每一次游客的提问,总有人回答有,有人回答没有?有的人信了,便留在的原地,有的人不信继续攀登。最终,那些坚信自己的人用行动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山登绝顶我为峰/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
每一个游客来到山脚的时候,内心都免不了要登山山顶的冲动。有人无信了别人的结论,有人沉醉于沿途的风景,总之他们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最终没有登上山顶。
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切的存在都各有使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山脚有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有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有云海茫茫,群山隐约,都有各自的游客懂得欣赏他们,也有不懂欣赏的总在追问下一站……美的标准也不是统一的,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应当允许这个世界多元的存在。
当然,或许你可能还想到更多更惊奇的立意点!在此祝福考生们都能如愿以偿的取得领自己满意的成绩,开启新的航线。
今天是6月7日,是高考的日子,也是我认识秋叶大叔一周年纪念日。感谢秋叶老师和他的伙伴们为帮助青年学会独立思考而做得一切,我感恩秋叶老师这一年里带着我成长和教给我的一切。我愿且将继续跟着秋叶老师,在学会独立思考的.道上继续修行!
如果你也想学习独立思考,你可以去关注公众帐号“幻方秋夜青语”,推荐大家读秋叶和黄鑫老师的《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
15.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 篇十五
2尝试即兴练习。这样不仅让热身不枯燥,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耳朵去倾听和感受音乐,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口令游戏。建立特殊的游戏规则, 带领学生尝试做出和视频或口令相反的动作, 例如在喊出“向左”口令时, 所有人须向右一步。
4空间挑战。让学生在一个较狭窄的空间中自行设计变换动作。这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在表演中适应不同大小的场地。
5独立练习。要求你的学生轮换带领练习课, 讲出正确的术语, 喊出正确的拍子。
6不要马上回答问题。再示范一次, 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答案, 给他们自己思考的机会。
7即兴编舞。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个组合后, 放一个意想不到的音乐, 给学生来编排配舞。你的学生需要在瞬间做出选择, 并展示他们对这个舞步的掌握、运用程度。
16.学会战略营销的思考方式 篇十六
战略营销,是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对于市场本质的深刻认识,也是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对于营销方法的有效把握。传统的4P营销理论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它更多地强调产品的作用;4c营销理论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市场营销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然而,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更强调满足顾客的当前利益,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竞争者的干扰,往往使企业陷入困境。战略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观念和思维方法,它认为,市场营销是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的统一,是系统营销要素的整合。战略营销强调,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如果企业只关注了产品和顾客,而忽视了竞争对手,企业往往就会在市场营销中失利。战略营销是—种基于竞争的思维方法,其目的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它要求企业上升到自身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市场、管理营销,要求企业把营销战略当做企业的核心战略,把营销问题视为企业的核心问题。战略营销从不排斥传统的营销理论,并认为,企业要更好地为顾客创造价值,就需要把4c作为价值思考和创造的起点,把4P作为价值创造和交付的终点。战略营销是一个精细化的营销模式,它包含传统营销的所有过程。不同的是,战略营销的所有活动都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客户价值为归宿。
中国市场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二元结构市场,其东、西区域差别较大,南、北市场十分不同,城乡之间更是迥异,消费者的成熟度大相径庭。因此,研究中国市场环境下的战略营销理论与方法,成为当前学界及企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际上,所有的理论都有—个本土化的问题,原样照搬国外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在营销界,有专家将中国化的营销理论与方法称为“中国式营销”,这是对西方营销理论的中国化改造。在笔者看来,战略营销与中国式营销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中国式营销更强调短期有效性,是现实的现实主义;而战略营销更关注中长期效果,是理想的现实主义。或者说中国式营销关注的今天是现实的今天,是今天的今天;战略营销强调的今天是未来的今天,是明天的今天。—家明智的企业应当把短线和长线,把今天和明天结合起来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正是凭借市场机会的大量供给,凭借对中国市场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准确把握、快速应对,以及诸多“中国式”的独门绝技,有效地阻击了跨国公司的快速扩张。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全球化竞争格局在中国市场的纵深推进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本土企业自身的弱点逐渐显露,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而且,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中国市场也在不断加速自己的本土化融合。由于跨国公司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练就了自己系统的营销能力,包括它的人才、技术、资本等综合实力都使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超越。当金融危机把世界的目光引向中国,更多跨国公司加快了在中国市场屯兵布阵的战略。面对跨国公司的长驱直入,中国企业靠什么与之竞争?一方面,中国企业应继续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避免与跨国公司正面较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跨国公司的营销模式,并将之迅速本土化,以增强自己营销竞争的双重优势。同时,中国企业切不可因循守旧、盲目自捧,因为今天的市场已经不是昨天的市场,在大的国际环境和全球贸易走向越来越开放的趋势下,中国企业必将面临外来企业全方位的同台竞技,而且经过在中国市场数年、数十年的历练,更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变得更加强大。
17.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作文600字 篇十七
生活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这些问题每个人处理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比如就如何学会思考这个问题,有的`人在脑子里过一下就没有了,有的人就会思考下去:思考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思考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答案?我为什么没有?我的差别在哪里?等等直到自己寻求到满意的答案。
由此看来,学会思考在于自己是否用心。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心去解决问题。并坚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会思考,在于我们的行动。
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每天选一个问题进行练习。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对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深入的去思考。所以我们每天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练习。去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练习多了,自然会有感觉。到时候,你再去看有关思考类的书也比较容易理解。
思考是本能的,但这种本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修正,才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效。
第二,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能解决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处理好你人际关系的问题,能让你解除焦虑的问题等,对你有实际的价值。并对对提出的问题,概念要明白,思路要清晰。
每天都有很多念头出现,我们不能控制它们的来来去去,但我们能让思想集中在某个问题上,把这些问题问清楚,想清楚,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18.学会换位思考作文 篇十八
一天,我在食堂吃完饭回宿舍。刚跨进宿舍门不到半步,“啪”的一声,门关住了。我没反应过来,脸直接撞到了门上。我捂着鼻子进了宿舍,问刚才关门的人,她说自己没有注意后面有人,我也没说什么。可后来的一个星期,这种事在我身上发生了三次,都是她的“杰作”。其中有一次,她在门外和别人聊天,我准备进宿舍,她转身把门关住了。一次两次我可以忍耐,这都第三次了。我踢开门,问她怎么回事。她的理由和上次一模一样,说完之后就走了。我坐在床边闷闷不乐。
这时,老师过来查宿舍,问我怎么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对我说:“说不定人家真的没有注意,才撞上了,别那么介意,你要学会换位思考……”然后,老师让我去叫她。到宿舍之后,老师对她说:“你以后关门注意些,别老撞到别人……”
经过老师的调解,我们的关系和好如初,心里隔着的那层纱也被揭开了。
19.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 篇十九
关键词:辅导员,换位思考,就业辅导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 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同时, 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任。大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系统学习, 储备了一定的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已经具备择业能力。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就业, 对大学生成功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现阶段高校逐年扩招, 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下降, 出现了大量的“校漂族”、“蚁族”、“毕剩客”的情况下,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引与辅导作用更加突显。在指导学生就业中, 辅导员若能运用多种就业指导形式和指导方式, 一定会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其中,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学生就业, 站在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想学生之所想, 急用人单位之所需, 在就业辅导中往往能够一语中的, 开出医治毕业生就业症结的良方, 解决学生就业困惑, 实现成功就业。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 换位思考具体说来即是指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时, 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通俗点讲就是把自己当别人, 把别人当自己, 将心比心, 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增进理解。
学会换位思考, 首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琐碎而繁忙, 可能导致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线条较粗, 不够细致, 更是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做到换位思考。辅导员指导学生择业经常是站在学校的层面上, 考虑如何落实学校的就业政策, 完成学校的就业目标。就业辅导也往往限于解读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搜集就业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 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就业率而不是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没能很好地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他们的真实想法。结果往往是辅导员所讲的并不是学生想听的, 学生所需要的辅导员又没有考虑研究, 导致就业辅导针对性不强, 解决不了学生心中存在的择业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 其次要学会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只有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才能得到认可, 实现成功就业。在换位思考中, 要认真思考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用人单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的毕业生。现阶段,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对人才的需求可谓适时而变, 几年前还是热门紧俏的专业, 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到如今可能成为产业更新换代, 行业人才饱和, 专业面临淘汰的局面, 出现了社会有效需求与人才无效供给的矛盾, 导致专业人才挤压,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因此, 除了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专业规模和教学内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以外, 辅导员要及时向学生传达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和新要求, 指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尽早准备自己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掌握所需技能, 为将来好找工作、找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呢?这需要辅导员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出发来开展就业工作。
一.要做到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辅导员要尊重关爱学生, 理解信任接纳学生, 与学生多交流,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的择业观及各种想法。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知识水平等来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通过与学生交流思想,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自我、帮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的职业规划。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 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一般, 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择业困难也往往出现在这些人身上。辅导员可多花些时间鼓励他们多学习身边成功择业同学的做法和经验, 不怕失败, 大胆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通过交流,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 不怕挫折, 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择业竞争和挑战。
要做到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辅导员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征集学生意见等形式获取、了解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意向和需求, 制定出相应的指导形式和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和收集的学生意见, 摸清学生对自己爱好和能力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毕业生需要什么样的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 包括政策解读、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就业思想、就业技巧和创业意识, 因此, 当毕业生就业时就缺乏相应的择业技能。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同时客观认识职业世界, 让大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职业世界的真实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 表现出表达能力不强, 沟通能力欠缺, 求职技能缺乏, 求职观念偏误, 甚至还出现一系列的心理不良反应等。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细致的系统指导, 以保证毕业生走入社会能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二.要做到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
要与用人单位多交流, 既要“请进来”, 也要“走出去”。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 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立场思考学生就业问题, 可使学校和用人单位“成功对接”, 培养的毕业生“产销对路”。在就业中与政府机构、社会人才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等进行合作, 将公司HR、企业成功人士请进课堂, 把最新、最实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以及发展趋势, 熟悉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因此, 学校应经常请用人单位来校座谈或举办报告, 让学生在座谈和报告中获得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感体验。同时, 高校辅导员还应主动“走出去”, 到用人单位走访和实地考察, 进行市场调研。直接到用人单位倾听他们对人才需求的心声, 征询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了解他们对求职面试的要求等。例如, 笔者一次去广州一知名企业走访,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 他们在开招聘会期间并不忌讳那些利用一切场合主动推荐自己的毕业生, 认为用人单位在面对成百上千的简历时, 恰恰是那些主动“推销”自己的毕业生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成功签约的机会更大。
要做到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 回访毕业生也是一种间接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好方法。毕业生离校时都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可通过电话、QQ、邮件等定期联系他们, 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也可请他们回校现身说法, 结合工作感受, 谈谈自己在择业中的观念转变和工作中适应性调整等, 这样的就业指导往往更具说服力和示范性力量, 也更能引起毕业生的心理共鸣。大学生以事业成功的校友为榜样, 激励自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塑造完善自己,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提高择业能力。
三.结语
学校定期聘请职业指导机构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很有必要。辅导员长时期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既定的工作, 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就业指导也容易陷入固有模式, 时间长了已不再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 辅导员需要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在不断的学习中接收新的职业指导理念, 时刻保持与学生的心灵畅通, 用先进的择业观指导影响学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 高校辅导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和就业服务之中去, 不断更新就业理念, 完善就业指导技巧, 在换位思考中做大学生的贴心人, 必定会将就业辅导工作做细做扎实, 为大学生好找工作, 找到好工作保驾护航, 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洪霞.毕业生就业情况与高校专业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2010 (12)
20.打造好人缘,先学会换位思考 篇二十
文化背景 主要包括交往的语言、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差异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交往障碍。语言不通的异国移民无法一下子在新环境中广交朋友,便是这方面显而易见的例子。
社会背景 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方面。悬殊的社会背景差异,必然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思想观念 主要包括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等方面。有关人际吸引的研究表明,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接近性、在行为特征和态度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需要和期望等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出众的能力和仪表等因素,都可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个性特征 受欢迎的人,心理学上称为“人缘儿”。据国外研究表明,“人缘儿”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聆听重于表达,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过分谦虚,犯错误时勇于承认及坦诚道歉,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不过分讨好别人,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不受欢迎的人,其阻碍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以及妒忌心强、自卑、偏激、退缩、内向不合群、充满敌意等。
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只有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交往的效果,才能改善人际关系。这学问包括人际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规范、礼仪、风俗、习惯,还包括沟通的技巧及谈话艺术等。例如,人际称呼要适当,登门拜访要有礼貌,喜庆节日要致意,谈话态度要诚恳,玩笑和幽默要掌握分寸等。此外,良好的交往态度和心理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首先在于学会换位思考:一是把自己当别人,即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把自己的得失荣辱看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二是把别人当自己,一个人只有设身处地通过角色互换,才能善解人意地去急别人之所急、痛别人之所痛。
其次,是把别人当别人,即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的隐私,做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
再次,是把自己当自己,这意味着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
【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学会换位思考的中考优秀作文09-14
教孩子学会思考06-25
学会批判性思考11-11
“学会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方案09-19
学会欣赏学会面对作文08-31
学会共享作文08-08
学会谅解作文08-24
学会享受作文09-18
学会做人作文10-31
学会坚强作文结尾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