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2024-10-24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一

《经济生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课题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4.12规定的“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目题,共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目题,公有制为主体。教材以文字、图片、图表和正文穿插出现的方式,呈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第一目重点阐明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含义、范围;各种公有制形式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从而说明了我国为什么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如何更好地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

第二目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目以图文形式引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类型,进一步阐明了其含义、地位、作用,从而说明我们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和完善我国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从理论上看,这一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实践上来看,这一制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教学难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怎样理解各种所有制的关系,怎样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掌握。高一新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很强,但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知半解,又难以做到准确领会,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然后自觉转化成为

1自己的正确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些困惑仍然存在,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学教材,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资料,挖掘深层疑问。

教师:挑选、整合学生的资料,针对学生疑问,选择典型材料,制作课件。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以及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概括各种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辨识和判断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

 教学活动过程

【整体思路】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搜集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现状的资料和数据,并进行整理。

课上:按照“创境激趣——关注经济现象;引思明理——领悟经济观点;体验导行——解析经济问题”三个步骤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播放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一.【创境激趣】——关注经济现象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来到历城二中与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现在都还沉浸在建国六十周年的喜庆气氛当中,感受祖国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我国的基本制度,大家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有人认为,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跟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谁能说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我们的生活怎么息息相关?

学生回答:略

既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跟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我们就必

须要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以非公有制为主体?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还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二.【引思明理】——领悟经济观点

(一)落实基础 掌握知识

教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利用教材进行了自主学习,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大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分成两大阵营,来进行一个知识接力活动,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看同学们能不能答的又好又快。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接力,解答学生的疑惑

点。

(二)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国庆前夕,我布置山师附中高一年级的同学搜集整理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资料,前几天他们将一些的资料汇集到这张展板当中。但是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产生了这样的困惑: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什么关

系?

1.播放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国有经济需要控制哪

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视频解说词:目前,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世界最大的北海吹填陆运行程工程——曹妃甸,等大型国有企业。

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国有经济需要控制哪些重要行业

和关键领域呢?

学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重

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等。教师:大家看这些领域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教师:对,因为只有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才能够更有力的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或者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就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

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只有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二,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一方面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结构和布局的合理,加上挑战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国有经济凭借在市场经济中的科学定位和明晰的功能,有效促进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其中

核心就是能源。只有加强国有经济对资源的控制,才能真正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过渡:在展板里面有一组很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教师展示课件:2007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思考回答: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师过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实

力得到充分增强,我们来看这段材料:

材料一:2009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

中,中国有43家企业上榜。其中内地企业34家,国有企业

占到33家,比去年增加了4家。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成长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海尔集团、浪潮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成为它们中的优秀代表。

思考回答: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学生回答: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教师:在改革和实践中,通过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师利用课件,进一步展示教学结构框架。突出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内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举措: 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过渡,师生合作探究:

高一某班同学欣赏了校园中展出的基本经济制度展板后

同学甲说:“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还要大

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同学乙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不会动

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存在的这些困惑吗?

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请学生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略)

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引导。)

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性。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

格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还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呢?单纯强调单一公有制,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律。要看到,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问题,光靠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也可以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肯定,如果搞私有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蜕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人阶级和大多数劳动人民势必会基本或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势必出现贫富差距,导致少数人拥有大量资本,而多数人陷于赤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主义制度难以继续存在。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早晚有一天会为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

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谈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现状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材料,证明,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知识回归 巩固升华

(知识体系)三.【体验导行】——解析经济问题 历城区的李强承包了村里的十亩地搞蔬菜大棚,妻子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商店,儿子是济南炼油厂的工人,女儿在中

德合资的力诺瑞特公司当技术员,组成了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和睦相处的家庭。

问题:指出李强一家存在的“经济成分”,说明“多种经济成分”和睦相处在一个家庭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课后实践

分组调查历城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一篇社会实践报告。

2.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反思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海南华侨中学

王仁政

在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中,我上了一节《价格变动的影响》,准备的过程很辛苦,但上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内容简介

1、以现实生活中H7N9禽流导致活禽价格下跌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H7N9禽流感导致活禽价格下跌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

(2)超市里大米,酱油等价格变动对顾客的影响与黄金价格下跌引致各地抢购风潮对比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3)禽类饲料市场与鱼、虾等海产品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以H7N9禽流感对禽类饲料生产的影响为例,师生共同探讨价格变动对生产

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4)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教材没有这个知识点,但学生可以推导出来)

二、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严谨,一环紧扣一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过渡自然,语言精练,问题设置合理,举例典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抓住社会热点,能

激发学生兴趣。

2、采取图片展示、问题设置、学生讨论、列举事例等多种方式来组织教学。

3、板书设计合理,能有效整合所学的新知识。

4、课后探求作业新颖、有效,抓住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兴趣。设置的思考题为,在H7N9禽流感的影响会对,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三、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学生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对琼大附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视野,了解不足,所以导致在问题设置,学生启发、引导等环节不是很理想。

2、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的广度、深度明显不够。

3、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启发不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4、德育目标未能充分实现和挖掘。

四、改进措施

1、将成功之处继续继承和发扬。

2、完善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新课改理念,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相结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三

一、选择题

1.(•江西南昌模拟)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2 782票赞成、30票反对、2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也必将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阶段。民法总则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对民法的需求。这( )

①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行使表决权 ②彰显了我国的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落实全面依法治国 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推进法治文明的体现 ④体现了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下列选项中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这一原则的是( )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某乡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某市市长在该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述职报告 ④某市市委决定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被市民视作“后花园”的郊野公园经常“受伤”,园内桌椅破损、健身设施失修、指示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北京市“两会”期间,东城区代表团的20位市人大代表集体就此提交了一份议案,提出应为郊野公园的维护和管理设立独立资金账户,保证其能够及时“疗伤”。此举反映了人大代表( )

①按法律程序行使提案权,为郊野公园“疗伤” ②针对郊野公园“受伤”,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行使立法权,为郊野公园“疗伤”提供保障 ④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与会代表将来自不同方面的民意,通过充分讨论、辩论、协商、审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提炼出共同意愿,最终以法律形式确认。下列活动在组织和活动原则上与此一致的是( )

A.H区政协聚焦自贸试验区改革核心问题,开展委员视察、提案督办等履职活动

B.北京警方根据“朝阳群众”举报的线索,屡屡破获明星涉毒、社会诈骗等案件

C.X市将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政务服务实践,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

D.某村就公用资金用途进行调研、听取意见,由组、村议事会成员进行投票确定

5.江苏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履职进行了探索。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创建“人大代表之家”、建立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和市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的广泛覆盖。“一个载体,两项制度”( )

①提高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②拓宽了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 ③扩大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④促进了公民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把每年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其中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或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 )

①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但限制了个人募捐的自由 ②让整个社会对慈善事业充满信心,激发了人们支持慈善事业的热情 ③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使依法治国方略真正落到实处 ④能极大地释放社会财富向善的力量,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因部门间监管职责不明、没有对口强制标准等,导致多地学校建设中先后出现“毒跑道”事件。直面“毒跑道”事件,人大代表可以行使( )

A.决定权,推动相关政策方案的通过

B.监督权,惩处相关部门失职渎职行为

C.提案权,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D.质询权,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质问

8.(2017•江西赣州模拟)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健全法律法规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这是因为( )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③人大代表有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 ④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一部慈善法,从提出立法建议到草案初步成型,从基层调研到修改审议,彰显了当代中国“开门立法”的法治理念。由此可见,国家( )

A.坚持协商民主,满足公民诉求和愿望

B.完善立法过程,提高立法科学化水平

C.坚持民主集中制,保障人大领导立法

D.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依法行使司法权

10.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序是( )

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11.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种子法。这一过程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C.国务院等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D.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在人大授权下行使权力

12.(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203月,国务院出台并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程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次序是( )

①国务院部署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任务 ②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听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③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④国务院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大数据已是互联网应用的大趋势。大数据分析是指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其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V”:数据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Value)、真实性(Veracity)。在人大代表履职方面,大数据也大有可为。大数据服务有利于代表从过去主要是通过开会、调研等方式获取履职信息,到享受“大数据服务”保障体系履职,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获取更多履职信息。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大数据时代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同时请你就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支撑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国家机关 促进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4月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确立了按日连续处罚等新规;8月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解决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府 20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和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环保部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形成了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

14.(2017•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16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D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反映了时代对民法的需求,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阶段,②④观点正确;①混淆了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材料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③不符合题意。

2.C 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属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的民主选举;市委属于党的机关,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属于党内民主,虽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但不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范畴,故排除①④;②③符合题意。

3.B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可以针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提出议案,①正确;政协委员参政议政,②错误;人大具有立法权,③错误;人大代表提出应为郊野公园的维护和管理设立独立资金账户,保证其能够及时“疗伤”,此举正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可以让人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④正确。本题选B项。

4.D A项不符合题意,开展委员视察、提案督办等履职活动,体现的是人民政协发挥的职能;B项不符合题意,北京警方屡破案件,体现出我国政府积极履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也体现出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扬主人翁精神;C项不符合题意,X市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体现政府转变职能,坚持科学行政;D项符合题意,某村就公用资金用途进行调研、听取意见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5.D “提高法律地位”的表述错误,①不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并没有使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扩大,③表述错误;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6.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不是限制了个人募捐的自由,而是规范和保护个人募捐的自由;②④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规范了慈善行为,保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让整个社会对慈善事业充满信心,激发人们支持慈善事业的热情,能极大地释放社会财富向善的力量,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③错误,“使依法治国方略真正落到实处”的说法,夸大了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作用。故选B项。

7.D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B两项都不是人大代表的职权;针对材料中“毒跑道”事件,人大代表应通过质询权发挥其监督作用,D项符合题意。

8.B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属于民主监督,排除②。材料强调人大代表参与决策和法律的制定,没有涉及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排除③。故选B项。

9.B “一部慈善法,从提出立法建议到草案初步成型,从基层调研到修改审议,彰显了当代中国‘开门立法’的法治理念”说明了我国在不断完善立法过程,提高立法科学化水平,故B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错误;C项“人大领导立法”表述错误;人大代表不能行使司法权,D项错误。

10.B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可知,全国人大制定法律,国务院负责执行相关法律中有关行政部分的内容,由此可见③在④前,排除A、D两项;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正作准备,故①应排在③前,由此排除C项,选B项。

11.A 本题考查民主集中制。A项符合题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体现了我国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B、C、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

12.D 国务院首先应该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民意,然后提交政协讨论,再由人大审议通过,最后国务院颁布实施,故答案为D项。

13.答案 (1)如何履职:①借助数据量大、速度快的大数据分析,人大代表可以密切关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转变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从而提升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②借助类型多、真实性的大数据分析,人大代表可以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使决策更加科学,同时能够有效地监督相关部门的工作。

具体建议:完善代表履职APP平台,使其成为代表运用大数据履职的一个重要扩展平台,方便代表与代表、代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使之成为人大代表之间及人大代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推进本地政府的信息公开。

(2)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环境保护和防治立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政府:①政府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方案,落实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②政府环保部门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依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解析 第(1)问,通过审设问可知,知识限定为政治生活,设问包括两小问,一是要求说明在大数据时代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二是就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支撑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组织第一小问的答案时,可通过审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结合人大代表的知识,从人大代表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更好地履行义务,提高履职能力,为决策机关提供信息、促进科学决策以及监督相关机关等角度入手。组织第二小问答案时,可以从完善人大代表履职APP平台,更好促进人大代表与各方面的交流角度入手。第(2)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人大加强环境保护和防治立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政府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方案,落实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环保部门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依法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14.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4.高一政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熟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准确理解两条基本原理: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并能结合具体材料背景加以分析说明。

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2、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区分

3、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疑难探究

教师指出学生在课前导学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分。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区分,同时把握联系。

1公有制和国有范围不同。公有制的范围更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表现不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等。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强调比例,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强调对经济发展方向和性质的作用,强调控制力。

4、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需要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指明两者的联系。

流程二:走进教材 合作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走进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决教材中出现的五对容易混淆且必须区分的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作出点拨。

1、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

2、公有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3、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

4、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公有制与非公有制

流程三:走进生活 体验感悟

1、让学生观察一组画面,对各种经济成分作出区分。画面中既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让学生体验感悟在画面中出现的各种经济成分,并从整体上让学生明白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生产力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我国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这一制度在根本上符合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流程四:构建体系 形成网络

作为一轮复习课必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体系,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先自行构建,形成网络,教师呈现体系。

流程五:综合演练 巩固知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做导纲上的题目和江苏的高考题,通过练习和分析,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

课后小结

5.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五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 刘秀珍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目“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是讲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夏商的政治制度及其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影响;第二目“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最大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

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大屏幕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3.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5.布置作业

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

六、教学总结

6.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节)

学校名称:邛崃市第二中学校 授课教师:陈树容

教材分析:

课标规定:“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课标要求我们通过了解各个朝代商业活动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本课内容共分为三目,第一目,通过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二目,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叙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发展;第三目,引用历史文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其年龄层次为15—17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该年龄层次已基本具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并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自发走向自觉。对于古代中国商业经济这部分知识,学生因在初中阶段基本未涉及过而感到陌生。因此,本课学习需要教师展现图片和文字史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课堂问题的讨论中总结学科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概述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业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了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通史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完成学案,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课时:1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活动史实和“市”的发展演变 教学难点:

理解概括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债、贷、财三个字)请大家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偏旁部首都有贝字,且都与钱有关 教师:为什么与钱有关的字,含有“贝”呢? 学生:因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就是贝壳。

教师:对,这就涉及到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教师:把昨天发给大家的预习学案拿出来,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检查学案)不错,基本上都完成得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下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大概情况,在我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你们手中的表格。首先,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物物交换。商朝时,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就是“贝”。西周时,出现了“骨贝”和“铜贝”。接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这里,我们来看两个人,大家认识吗? 学生:(产生兴趣,纷纷猜测)

教师:范蠡弃官从商,被称为商圣、民间的财神爷。吕不韦通过经商赚钱之后,在仕途上也是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秦国的丞相。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经济方面就着手于统一货币,铸造“半两钱”。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 学生:方便交易。

教师:换句话说,就是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好,到了汉代商运变得很活跃,注意这个时候,我们走出了国门,开通了海、陆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其中,最主要、最发达的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大家可以看到,一直通到了西亚乃至欧洲。交易物主要以什么为主? 学生:丝绸、土特产。

教师:当时,欧洲那边最强盛的是哪个国家,就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贵族们都以能够穿着来自汉朝的丝织品为荣。这是汉代,接着来到唐朝,水路和陆路商运十分发达,教材上介绍了一条商船“俞大娘航船”,规模非常宏大。除了商运发达以外,唐朝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什么是柜坊?

师生互动:就是在这个城市里面代客商保管财物,然后可以凭票物支取款项,这是今天银行的雏形。举个例子,比如你是邛崃的一个商人,邛崃产什么啊?最著名的是酒。好,邛崃的酒在外面卖得很好,于是你就拖着几大车的酒去京城(长安城)贩卖,到了以后,你得联系买家啊,可拖着这么多东西行动不便,怎么办呢?可以把东西寄在哪儿?对,柜坊,你可以给它交点钱,让它替你保管,等找到买家,再从这一托,买卖就做成了。接着,又出现一个新东西,飞钱,顾名思义就是会飞的钱,类似今天的汇票。比如,你要到远处,长安城嘛,进货,可是你身上得拿着大把大把的钱,路上不安全,怎么办呢?就有些商贸活动往来很频繁的城市之间,会开设这样一个飞钱业务,比如说,我是长安的一个大老板,我到邛崃设一个点,向有需求的客商,就是你,提供一张票据,你就把钱存到我这来,然后你拿着这个票据,就可以到长安领取在邛崃存下的本金,拿去做生意。所以,无论是柜坊还是飞钱,它们都是商业经济活跃的一个结果。接着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表现在海外商运迅速发展。不仅如此,在北宋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对,交子。在什么地方,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交子是全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也是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产物(一个标志)。

师生互动,共同读图:再来看这幅图,沿海有一些虚线代表着路线,你看,沿着南海到了东南亚、南亚、印度,进入印度洋,然后再来到波斯湾,甚至往非洲的方向,这是什么图,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图。刚才,我们提到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来到唐宋时期,这条路就变得非常发达了。上节课我们讲手工业时,提到唐宋年间制瓷业非常繁荣,我们的瓷器就是通过这条路卖到海外去的,所以,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又叫“瓷路”。到了元朝,我们在今天的福建省,这有一个沿海城市,叫泉州,它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大量来自内地的瓷器都是通过泉州这个港口,沿着这条海上丝路卖到海外去的。师生互动:最后,我们来看明清时期,出现了会馆和商帮。比如这个,自贡的西秦会馆。自贡很有名的一个物产,大家知道吗,对,井盐,所以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商人来到自贡买盐,来的人多了以后,就出现了会馆这样的一个东西。西秦指的就是陕西,意思就是,来自陕西的盐商在这儿修建了一个供本地(就是陕西)来这(自贡)贩盐的商人休息、交际的场所。看到教材17页,勾下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不仅自贡有会馆,全国很多大都市都有。接着是同一地域商人结成的商帮,最著名就是晋商和徽商,比如晋商代表乔致庸,徽商代表胡雪岩,零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就叫《红顶商人胡雪岩》,红顶商人就是官商,有官员身份的商人。大家知道,晋商、徽商这些古代商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吗?就是做生意讲求信义,诚信经商,我想,这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商人学习。教师:实战演练一下,选什么?

二、古代“市”的发展

教师:好,这就是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总的情况。其中,我们有提到商业包含的一些要素,比如商人、货币、交通,那么商业还与什么相关? 学生:市场„„

教师:也就是交易需要有一个场所,中国古代商业的交易场所“市”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学习的一个内容。

师生互动:什么是“市”呢?看这句话,在都市的某一部分指定的商业区域,我问大家,在哪里?都市、城市,不是农村。谁指定,说明什么?政府指定,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管制、干预,所以注意了古代的“市”不是我们今天的城市,它是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干预的一种产物。好像有点抽象,没关系,我们来看汉代的的长安城城市规划图就好理解了。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长安城的西北角,有两块区域,被称为东市、西市,就是政府所划定的交易区域、商业区,其他地方能不能交易?不仅不能交易,而且有高墙隔开。在东西两市里边,政府还设置了官员,专门管理交易的地点和时间。所以,汉代市的特点就是“市坊分离、设置官员管理交易地点和时间”,市就是商品交易区,坊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被高墙隔开了的。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看到教材18至19页,想想从南北朝到宋朝“市”.有什么变化。

师生互动:南北朝出现了什么?圈下来。草市,什么是草市,民间集市,还有呢?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在不在城里面,不在,是离城镇比较远的郊外、农村,因为附近居民有交换的需求,民间就自发形成了这样一个交易的场所,草市,政府有没有对草市进行管理?设了一个“草市尉”的职官。接着,往下看唐朝,有什么变化?对,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夜市。那么,宋朝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看到这两幅图,分别是唐代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再结合材料,思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不同:唐代城市布局规范,像什么,像围棋局、菜畦;市坊分开,商业受到空间限制(只能在划定的那块区域交易),此外还要受到时间限制(看材料,体现的就是日中为市、日落而退,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交易,过了这段时间后商铺就必须关门)。而宋代的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了繁荣的街市。(就是你想去哪儿卖就去哪儿卖,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看宋朝的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注意,唐朝夜市虽然比较繁荣,但由于才出现,再加上有时间限制,不像宋朝这样通宵达旦)

教师:从南北朝到明清“市”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就是商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这幅图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十分繁盛的街市景象,你看,街上各种挑夫贩卒,挑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往来穿梭买卖,反映商业经济空前繁荣。请看这段文字,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找找哪些情形是不可能会出现的。再看一道题。学生回答,预计效果较好

过渡:胡适曾经说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小村变成小市镇了。这段话说明什么?徽州人住进来来干什么,成立店铺,就是从事商业活动嘛,然后小乡村变为市镇。说明商业会带动城市的产生,并不断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所以,接下来,我们学习商业都会的崛起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教师:注意了,商业都会指的是那些商业性的大城市,不是小城市。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和手中的学案,我们一起来填填这个表格(师生互动)。这里,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扬州和益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有一句说法是“扬一益二”。

教师: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城市是怎么产生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多是由于政治或者军事需要,就是你打仗,需要在这个地方修建一个城墙、堡垒之类的,来的人多了,不断发展,就变成了城市。现在这些商业都会呢,主要是商业经济发展推动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在不断增强,对不对。教师:这些商业都市都分布在哪儿呢?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我们从地图上来看看。这幅地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商业城市和货币的一个分布,右边这幅图是汉代商业城镇的分布图,来,看这两幅,告诉我,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商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都在什么地方?都在中原地区,很集中,对不对。还有呢?都在大江大河沿岸,意味着什么?水运交通比较便利,还有呢,这两图是不是整个中国的地图啊,不是,是其中大部分,从东西南北的方位来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东部沿海,从南北方向来看呢?北方,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所以,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中原地区,大江大河沿线。再来看明朝主要商业城市的分布图,这是清朝主要的工商业城市、市镇的分布,看,明清时期又有什么特点?还是主要分布在沿海,还有呢?与前面的两幅地图比较,比较分散,怎么理解这个分散呢?就是它扩展到更多的地区了。还有呢?我们特别从清朝的这幅图来看,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看这一圈,东部沿海,这是什么河,长江,所以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这就是古代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来,记下来。商业中心先秦到汉朝主要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唐宋以后多集中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 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形成以下认识: 1.从城市功能来看,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从城市商业活动看,政府限制逐渐放松,“市”逐渐多样化 3.从城市布局看,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总共四点,分别是1.商业活动2.市(商业的场所)3.商业都会4.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

板书设计: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二、古代“市”的发展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设计反思:

7.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七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根据下图,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C.②③ 【答案】C B.①④ D.③④

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①将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改变农业的形态 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③是经济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④将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选C ①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故排除;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③说法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3.“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B.②④ D.③④

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国重视扶贫开发工作()①能够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 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C.①③ 【答案】B B.③④ D.②④

4.近年来,我国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这种生态综合补偿试点()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③体现劳动者多种方式就业的观念 ④践行了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A.①④ C.②③ 【答案】D 【解析】选D 推动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排除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是政府促进就业的表现,④符合题意,入选;“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入选。

5.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为顺应这一深刻变革,我国提出到2025年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家。上述举措旨在()①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②实现创新载体的多元化 ③扩大制造业的生产规模 ④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新优势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B.①④ D.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为了适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改变的需要,这种行为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①④符合题意;建立2~4家创新中心不等于载体多元化,与扩大生产规模无关,②③与题意无关。

6.2017年3月29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博览会以“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聚集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装备、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与绿色电力创新技术与产品的展览展示。我国积极发展、消费清洁能源的意义在于()①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引导消费行为,降低居民消费价格 ④促进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②③ C.①③ 【答案】B B.①④ D.②④

7.2017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6.9%,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比下降,外贸出口增幅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但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这一加一减反映出我国()A.经济的发展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B.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C.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D.消费贡献率的提高缩小了收入差距 【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C项;消费贡献率的提高与缩小收入差距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

8.2017年8月29日,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与ofo小黄车达成战略合作,以“僵尸车”置换ofo骑行代金券的形式,回收城市废旧自行车。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对回收的自行车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资源再利用。这一举措()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②使废旧自行车变成共享单车 ③有利于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④保证了每个市民都使用ofo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所述举措,有利于实现的有效资源利用,①符合题意;以“僵尸车”置换ofo骑行代金券,鼓励居民使用共享单车,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共享经济发展,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选D。

9.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国家正在相继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任务,要携手推进经济优化升级,共同实现长远发展。为此要实现()①发展模式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变 ②发展理念从侧重速度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③经济结构从均衡合理向相对单一转变 ④经济增长从扩大内需向主要依靠出口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0.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2017年7月9日,我国南海可燃冰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①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为取代传统能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④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①③符合题意;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不是取代传统能源,②错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1.2017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9和6.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约为49 135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6.7%。这说明我国()①经济增长的质量开始提升 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 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 ④深化改革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2.2017年8月由环保部牵头成立,中纪委、中组部参加的环保督察组,已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督察组通过信访受理群众环境诉求,转办督办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问责党政领导,整改环保问题。开展环保督察有利于()A.发挥多方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 B.政府进一步坚持依法执政

C.集民意、汇民智,实现决策的科学性 D.强化环保主体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D 【解析】A中“基层治理”材料不体现;依法执政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B不符合题意;环保督察属于监督而不属于决策,C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中国国际绿色建博会于2017年7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出,简单、安全、创新,引领绿色建筑新潮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简单、安全的绿 色建筑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以推动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化运用为宗旨,以搭建销售、展示、品牌与技术推广为手段,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的中国(上海)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已打造成为“亚洲绿色建筑建材第一展”。材料二 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还体现在国际关系当中,中国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得到国际社会“点赞”。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低碳发展的系列目标,“中国承诺”作出表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请你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意义:①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②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能源保障。

措施:①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制定绿色发展的经营战略,抢抓发展机遇。②要增加绿色低碳发展的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③要诚信经营,生产经营绿色低碳产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零排放,自觉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

8.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八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感知数学,体验数学”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因此我在教学“交通与数学”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样就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提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和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交通”为主线,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在整个设计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因此学生始终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乐于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积极性很高。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版A)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证明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情与教材分析:

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九

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6年12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全部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各民主党派新一届市委,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民主党派都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 ②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由广大人民选举产生 ③各民主党派成员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④各民族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1月3日下午,牡丹江市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就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人选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进行民主协商。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 ②各民主党派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 ④我国在野党对执政党具有民主监督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2016年12月26日,重庆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成果汇报会举行。重庆市市委书记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采纳,更好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这折射出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关系 ②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执掌国家政权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坚持和完善基本执政方式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是

①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②让各民主党派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③完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的制度

④保障公民依法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

②完善执政方式,扩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利

③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④坚持正确理论指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④

6.党中央强调,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 D.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这是因为()①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

②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人民政协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决定权

④政治协商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2016年,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协商议政,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②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

③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④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2017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和联合执政 ②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③它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在过去的2016年里,人民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人民政协

A.对国家重大事务有决定权 B.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可以依法直接处理行政事务 D.是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机构

11.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说明()①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新形势下党的干部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必须把保持清正廉洁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就要

①增强党性认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依法执政,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一、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纷纷发言建言献策。他们赞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 形势的分析和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鼓励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完善基本住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保障创新,对动员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

请结合材料运用关于政党的知识,分析我们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的理由。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课时训练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由此可见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民主党派的组织不少人民选举产生的,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相互独立,②④观点错误。

考点:民主党派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2.【答案】A 【解析】材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就重大事务主动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体现了民主执政的方式,也是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政治协商的体现,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我国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④观点错误。

考点: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政治协商职能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3.【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重庆市委与各民主党派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通力合作,体现了我国的政党制度,①④正确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执政的方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②观点错误。

考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4.【答案】B

【解析】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 提出建议制度,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但不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选的协商。②表述不准确。④阐释的是选举民主而不是协商民主,排除。

考点:协商民主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5.【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扩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利”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是参政党,排除④。

考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6.【答案】B

【解析】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是基本方针,C是根本活动准则,D不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考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7.【答案】A 【解析】①②是对政治协商的正确认识。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职能,但不具有对重大决策的决定权,③观点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观点错误。

考点:人民政协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8.【答案】A 【解析】“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协 商议政,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①②。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排除③。人民政协不少执政党,④观点错误。

考点:人民政协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9.【答案】B 【解析】③④是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正确理解。①观点错误,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夸大了民主党派的作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只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不能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考点:我国的政党制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0.【答案】B 【解析】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作贡献是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的体现,B项正确切题。AC观点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没有这样的权力。D观点错误,缩小了政协的外延,人民政协不仅仅是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机构。

考点:人民政协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1.【答案】B 【解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执政,排除①。经济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②观点错误。

考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2.【答案】A 【解析】保持清正廉洁,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依法执政,贯彻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①③符合题意。执政的主体是政党而不是党员干部,排除②。“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排除④。

考点:加强党的建设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二、非选择题。

【答案】13.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答案】14.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党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题中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和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结合教材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本题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拥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0.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篇十

为了配合学校推行“六步导学法”和“课堂观察法”,推进生物学科的教研活动,2012年6月12日我讲了公开课--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三节课—细胞呼吸,自我感觉整体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对学生难理解的利用挂图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总体上还是相当好的一节课。其中是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回答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讲台上说图、对比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备考意识也作了一些尝试,为学生细胞呼吸概念图和数学模型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效果相当不错,基本达到了“投石问路”的预期目的。

讲完《细胞呼吸》,经过听课老师的评课,我稍加琢磨,就感觉有许多不足。一直以来工作忙碌,今天要上课,明天要听课,后天要开会,大后天要检查,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占着我的头脑,想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思考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像都是种奢望。本打算细细地琢磨后把教学反思发上来,毕竟教研室也要这个书面材料,可是始终感觉有一种压力,趁今天有空暂且把一些零散地感觉记录过来吧。

学情:上课高二理(3)班的较好的学生,学生本身有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上课互动性较好,平时教学也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上课时我注意对高考备考思想的渗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心理,加强学生听课的关注度。

考纲中的教学目标:1.能写出相关反应式,准确说出其含义。2.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3.说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考纲中的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考纲中的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我的教学目标:1.能写出相关反应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准确说出其含义。2.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析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3.解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4.通过我的教学力求给老师们展示出一堂结构完整的生物有效课堂。

(1)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确定教学目标后大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材,让教材为我服务。避免一节课上得空大全,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西瓜芝麻一把抓。我尽量贴近于现实生活。(而我的教学目标过多,如果想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等能力,压堂也完不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计划)

(2)有氧呼吸过程的教学

有氧呼吸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呢?课堂上我采用的学生自学、对照图表讲解、上讲台示范等的方法,课堂上我发现,一下子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阅读完并填写好学案也不是很简单的。可以通过动画放映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下有氧呼吸过程的复杂性,后再利用任务趋动让学生依次学习这三个阶段,并写上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式。

最后是让学生写出总反应式,让学生根据总反应式讨论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为后面有氧呼吸的应用做好铺垫。原来设计的有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填补卡片,卡片我画了一个大细胞,里面有一个线粒体,可以准备上许多写有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及ADP等的小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遗憾的是,课前由于准备不充分,这些设计都没有用上,而是以改错的方式让学生来巩固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定向越野协会简介下一篇:省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