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024-06-14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精选9篇)

1.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一

谈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及改进设想

请欣赏:《谈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及改进设想》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杜兴强

由于会计环境的急剧变化,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效用正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一点已经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取得了一致的认识。本文将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和具体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1、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观点,“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为“要使会计资料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但长期以来,到底是“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而且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并以此指导会计处理。例如,①在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之中,由于各国税法的重大影响,会计实务依然按照稳健性而不是“持续经营”原则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②按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会计人员并未真正按照现值而是按照历史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③再如,有退款权的产品销售,会计人员进行处理时,往往在交易发生时就完全确认为一项收入,但是经济事实却是,与该商品相联系的风险并不完全转移。

2、重成本而轻价值。由于会计主体假设的存在,采用成本或者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在同一时点上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立足点的不同:成本是会计主体对“投入”的核算,而价值是会计主体对“产出”的核算。笔者认为,以资产为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代表了资产的存量特征,而价值则代表了资产的流量特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重成本轻价值是由于立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主要考虑到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以成本尤其是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只能反映资产的取得或投入,并不能够反映“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与资产的定义相违背,资产概念在质和量的规定方面就是相悖的。

3、侧重于企业历史的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看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但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此外,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仅重视历史信息,也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要求相背离。因为权责发生制原则本身已包含了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环节。

4、侧重于利润的核算。FASB的概念框架力图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不是以收益表为重心的收入/费用观,但是在财务报告中却并未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例如:①过分注意盈利的核算,强求收入、费用的配比而忽视资产的计价;②过分注意最终的利润数据,对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状况长期忽视。

5、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固有弊病。试想,以交易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必会拒绝确认乃至报告某些虽然与交易无联系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控制(监督)不能令人满意。例如:①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因为不直接与企业的交易活动相关,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却有着深远的影响;②那些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发展意义深远的项目,更是得不到反映;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也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④对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商誉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很少披露;⑤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殊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6、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例如FASB关于资产定义中的“可能”一词,就含有“不确定性”,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但问题在于,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单一、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到底向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即使加总可以抵消单一会计数据的不确定性,但也掩盖了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难道我们不能从个别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和分部报告同时并存不悖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那么我们就要提出质疑――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它按照自己的需要予以分解并进行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分了又合,会计人员到底起着一种什么作用?对整个社会资源是否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为什么不对此状况加以改进呢?此外,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重要局限性之一。

二、对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几点设想

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则有以下十点: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

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

3、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财会月刊》第4期

2.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二

关键词:会计财务报告,局限性,策略

0 引言

财务报告是一种书面文件,通过它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其经营的结果。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投资人、政府和相关部门、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是财务报告的最重要的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他们可以评定企业的业绩,详细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并且以此作为制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的依据,是决策时的重要的参考因素。所以,财务报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的财务报告是所有使用者的共同的需求。

我国目前使用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方法为通用财务会计报告模式,这种方法和国际接轨,报告单位通过多种财务会计程序,比如收集、整理、计算、加工、汇总等,根据会计准则制定标准化的财务报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比如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尺度容易把握,减化了报表编制者的工作,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容易对信息进行阅读和比较。但是,这种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不断受到质疑,特别是在暴露安然丑闻之后,对财务报告进行改进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理论界的学者们开始阐述现行财务报告的弊端,并提出了很多改进策略。

1 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分析

1.1 财务报告的内容完整性欠缺

财务报告的内容完整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分别为预测性信息不足、非财务信息的不足、风险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

预测性信息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重心是财务状况和财务资源,只是对企业过去的和现在的财务上的相关的情况进行了报告,没有涉及企业的未来的财务评估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二是,现行的财务报告的利润仍然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要领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这种报告形式适用于市场经济活动稳定并且面临风险极低的经济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呈现波动不定的情况,因此物价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利润仍然以历史成本计算,使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预测性及前瞻性信息,甚至还会误导投资者,做出失误的判断。

非财务信息不足主要变现在报告中的信息都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的知识财务信息和成本的信息。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企业除了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在财务报告体现,并且这些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比如,技术创新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无形资产的信息如出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等。

风险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主要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在招股说明书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及未来财务情况产生重创。但是,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问题。假如没有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时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

1.2 信息披露的方式单一

我国现在使用的会计财务报告采用固定财务报告模式,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随着经济环境的该变,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债权人、投资人、政府部门、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顾客、合作伙伴等。不同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需求的具有差异性,但是采用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改变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式。

1.3 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

我国目前会计财务报告采取制度是定期报告,比如年度财务报告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即可,由此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报送,出现明显滞后的现象。现代社会朝夕万变,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实时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预测,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报送滞后的财务信息可以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从未给公司或者是个人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提高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的风险。

2 财务报告改革分析

2.1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报告中心为企业资产,报告内容为企业财务,主要表现形式为财务报表,主要是对财务信息如企业的收益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等进行披露和表述。从整体来看,这份财务报告体系只是综合概括了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不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企业各项信息的需求,应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他们详细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总体的竞争力、未来的发展空间、抗风险能力等,从而可以制定出更加准确的经济决策。

2.2 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

由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局限性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扩大财务报告体系势在必行。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增加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主要是财务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形中忽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因此,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事项的各项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比如人力资源信息等。

(2)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综合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得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的预期信息。预测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情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

现在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非常不稳定,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关于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信息。所以随着经济的变化及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预测信息的需求逐步增加。预测性信息可以为投资者指明一个方向,可以帮助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估未来净现金流入的时间、金额以及不确定性,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

(3)加强风险信息的披露。在财务报告中添加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

2.3 财务报告方式的创新

通用报告模式比较适用于经济稳定的情况,因为我国现在使用的财务报告体系正是为通用报告模式,所以一旦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模式的决策有用性。所以,在保持财务报告合理性的同时,还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报告的模式,解决财务报告的滞后性问题。实时报告制度更加符合企业现代的财务报告需求。

解决财务报告的滞后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 方面,一方面是 提高财务 会计报告的次数,缩短其周期间隔 ;另一方面,定期报告 和实时报 告的模式 并存。既要保证 定期定期 财务报告 质量的,同时还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审计报 告储存在 因特网上,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网络进入企业的网站,查询相关的财务报告,及时获取他们需要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他们决策的正确率。

2.4 加强财务报告的监管

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除了要解决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之外,还要加强财务报告的监管。加强财务报告的监管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的内容。

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讲,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及道德水平,同时还要明确员工的职责,责任到人,并且他们的表现直接和工资挂钩,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监管作用。从企业外部的角度讲,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制定更加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修改信息披露不完善的地方。做好企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为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

3 结束语

3.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三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趋重要,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披露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应随之不断变化。本文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要求,并从信息披露、真实性、滞后性、人为性等方面分析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改革建议。

關键词:财务报告;局限性;需求变化;改革建议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表现

1、信息披露的格式化

第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所揭示的信息都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第二,被纳入会计报表的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货币化或非数量化信息则无法反映。

第三,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 方法,无法反映 企业 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目前 会计要素出现的新的表现形式,如企业商誉、人力资源价值、绿色资产等,由于缺乏合适的会计规范,从而使这些价值无法确认,致使企业堆积大量隐形资产。

2、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等,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披露内容不完整是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监督的效果。这些事项或情况在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内容中却没有得到反映。随着社会 经济 发展速度的加快,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但现行财务报告中却忽视了对企业的环境信息,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决策的效率以及决策的正确性。

3、信息披露的历史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 内容 的充分性。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会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

4、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会计报表上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值来列示所有的信息,但货币形式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部内容,因此有时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并不能够代表真实的情况。

5、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根据传统会计惯例,现行财务报告一般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企业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变化非常快,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较长的报告周期也为企业进行幕后交易制造了时间条件。

6、信息纰漏的人为性

由于会计制度给上市公司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留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致使信息披露的人为性无法克服。同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受财会人员的学识、经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差异的制约,使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差错,如有舞弊行为,信息披露将会严重失真。

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1、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注重未来预期信息

过去,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成果,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另一方面,许多与企业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衍生性金融工具、信息技术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等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有效地充分披露。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正在日益削弱。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来预测性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

2、格外关注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信息

分部报告信息,对于确定和分析从事多种业务的企业的机会和风险是一个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投资决定是否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

传统的财务报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充分披露分部信息,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使用者越来越认为分部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同等重要,表现在按行业提供的分部信息能深入说明一个企业的机会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横向之间的有用信息;按地区提供的分部信息能够分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各个企业的机会和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企业纵向之间的有效信息;而对于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法律实体提供的分部信息,则给债权人提供了法律实体的财务和经营活动。

3、关注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

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数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求与期望不断发展,使用者已不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现状,他们希望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企业分部信息等。就现行财务报表的结构和性质而言,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财务报告局限性的改革建议

1、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在突破上述限制的条件下,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不仅揭示财务信息,还应扩大到非财务信息,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纳入披露的范围,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项目”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财务报告”的名称也需要更改,因为到那时已不仅仅是“财务”的报告了。

2、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企业应丰富财务报告的披露途径和手段,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为体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企业可以适当简化财务报告的周期,编制临时财务报告,或者采用季度财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财务工作中的推广,使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企业可以通过 计算 机 网络 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使信息使用者能够随时查询到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其他重要事项,有效改善了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状况,对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

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信息,如企业“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等,这对提高财务报告整体有用性大有帮助。

四、结语

4.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四

第十章中国现行税制及其改革综述

1、我国现行的多种税的复税制体系状况。P3582、选择复税制的原因。P3593、我国现行税制多层次的调节作用。P359-P3604、我国现行税制多环节的调节作用。P360-P3615、生产条件课税与生产成果课税的含义。P3606、我国现行税制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调节作用。P360-P3617、我国现行税制对产品流转的调节作用。P3618、我国现行税制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结构。P3619、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P36110、流转税的作用与重要性。P36211、所得税的作用与重要性。P36212、其他辅助税种的重要性。P36213、决定我国现行双主体税制结构的原因。P362-P36514、我国税制改革的“三个台阶”。P365-P36615、改革后我国新税制体系的框架。P36616、“费改税”的定义。P36617、税收与收费的不同。P36618、公共收费制度的基本内容。P366-P36719、行政性收费的概念、实质与分类。P366-36720、事业性收费的概念、实质。P36721、费改税的必要性。P367-P36822、费改税的总体设想。P368-P36923、费改税的具体措施。P36924、推行“费改税”的方式。P369-P370

5.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五

1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1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主体过去的交易事项为基础, 对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确认。然而, 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发展, 像期货、期权之类的衍生金融工具所蕴含“以小搏大”的无穷机会与风险, 及其以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 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其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1.2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 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 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 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

1.3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 除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 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 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 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

1.4 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不强, 真实性差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在历史交易基础上的有关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及其结果的信息, 就其相关性来说, 这种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也就较小。再者, 现行财务报告过于重视利润数据, 所以它并不代表企业收益的真实情况。

1.5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在期末, 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 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 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 因此, 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 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 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1.6 现行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

现在的社会公众不仅关注企业财务责任履行情况, 而且也关注企业在扩大就业范围、维护职工利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保护资源及提高环境质量等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结果。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各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 不能反映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2 财务报告改进的几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和知识化的发展, 一旦广大信息用户对无法跟上时代变革步伐, 不能提供有价值信息的财务报告失去信心, 或者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报表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 那么与日俱增的不满情绪无疑将会不断削弱会计的重要地位。当务之急是找出问题的症结, 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2.1 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创新, 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 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 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

2.2 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 不管金额多大, 一律作为当期费用, 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 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全面收益除了包括在现行损益表中已实现并确认的损益之外, 还包括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价盈余, 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净投资外币折算差异。若再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 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2.4 应重视公司对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

要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 可行性差。披露有关的预测信息, 应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 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 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2.5 应编制增值表, 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及其贡献额的分配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 所披露的内容主要为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 在这些报表中不能反映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 即企业所提供的增值额或增加值, 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状况。现在有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已开始编制, 有的甚至向社会公布。在我国应抓紧研究“增值表”的理论及其编制方法, 出台相关准则, 尽早将“增值表”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之内。

2.6 应重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方法和体系, 对我国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2.7 应揭示企业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

企业是人造财富的生产者, 又是自然财富的最大消耗者, 一个企业究竟对社会财富的增长有无贡献, 要看它所创造的人造财富能否弥补所消耗的自然财富。显然, 现有只计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盈亏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因此, 有必要对它进行改进。

3 结语

总之,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 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财务报告理论, 结合我国的国情,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报告模式。通过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 促使企业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目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J].财会探析, 2007 (1) .

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六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缘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由此引发了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广泛讨论。正是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美元难题;亚洲货币合作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以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一、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1现行国际货币体的不公平性

虽然在牙买加体系下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已经不复存在,持有美元也不能向美国政府要求兑换黄金,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其法定货币——美元由于有很好的流通性以及有美国经济作支撑,一直成为国际贸易支付、资本投资以及资本转移时最广泛使用和最被人接受的货币,美元在整个世界经济体中充当着世界货币的职能。正是由于美元的这种特征,使得各国的外汇储备里美元占了绝大部分,而各国的外汇储备又不约而同的往美国市场投资,如投资美国的政府债券和一些优质公司债券。这种情况在美国经济和金融业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一旦美国的金融业和经济发生问题,如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的的话,各国辛辛苦苦通过扩大出口所赚到的外汇将会成为美国金融危机或者是经济危机的牺牲品。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在美元主要充当着世界货币的情况下,一旦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就必定要为美国承担危机带来的相当一部分的损失。换句话说,美国可以把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转移给世界各国,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是相当不公平的。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种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各国都开始探索自己的货币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建立货币联盟,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同国家实行一种统一的货币。最具代表且最成功的是欧元的产生。另一种是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将自己国家的货币按照一定比率和美元挂钩,并努力维持汇率的稳定,广大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采用这种汇率制度的。这种汇率制度的优点是与美元挂钩后挂钩国的货币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缺点是一旦挂钩国和美国之间的国际收支间出现持续性的不平衡时,挂钩国货币由于钉住美元,而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整,即挂钩国的货币就可能存在大幅高估或是低估,那么一场货币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就不远了,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1999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人们越来越清楚看到,除了金融危机发生国自身的内部问题外,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危机发生以及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最明显的内在缺陷就是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汇率的剧烈波动性。汇率的剧烈波动性给各国政府及整个世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危害。

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问题

我们知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就是特里芬难题,其实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特里芬难题并没有得到根除。一方面美国为了保持其内部均衡,要将美元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水平,而这就要求美国政府得控制美元的大量流出;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并且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世界各国对美元的要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和其他世界各国对美元的要求形成了根本的对立,产生了类似特里芬难题的难题,由于学术界对此难题并没有一个名称,在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美元难题。其实只要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世界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时,都会产生类似的难题。欧元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美元难题得到了缓解,但仅仅是缓解而已,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美元难题必将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被新的货币体系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路

1对现行货币体系的根本变革

由于使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充当世界货币会带来‘美元难题,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上的缺陷,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必须创立一种超越国界的世界货币。其思路可以是:

首先,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组织和巴塞尔委员会进行整合统一,使其成为一个类似世界中央银行的机构,并且赋予该机构发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其次,世界货币可以由特别提款权(SDR)改组来充当。我们知道SDR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而且只限于政府之间使用。如果再赋予SDR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使其可以用于私人媒介国际商品的流通,那么改组后的SDR将会变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货币。改组后的SDR的计价方式同样是以‘一篮子关键货币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权数加权得出。同时各国须按照一定比例向该机构缴纳资金,作为发行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最后,建立以世界货币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按照其自身的情况以一定条件和世界货币保持一定的比例,当然这一比例可以在一定的条件进行调整,使其处于合理的估值范围之内。

我们发现建立这样的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完全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不公平性、不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很好的解决由一国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带来的‘美元难题,从而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问题。

但是这一国际货币体系却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问题,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大力阻扰而变得希望渺茫。因为在这个货币体系下,发达国家凌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特权将受到挑战,如单独享有发行通货充当世界货币带来的铸币税,当发生危机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损失等。但是世界各国之间本身就应该是公平的,所以发达国家的这种阻扰是自私的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一致,积极和发达国家展开谈判,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

然而,谈判是讲究实力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各自为阵,很容易被发达国家各个击破,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和发达国家谈判时不至于处于完全被动局面,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在这方面,欧元的产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使得发展中国家看到了货币合作的希望,发展中国家可以将欧元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其建立货币合作的过程之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从地缘上说,世界存在三大经济区域:美国、欧洲和亚洲。从经济总量上看,亚洲最大,欧洲次之,美国最小。但是,从金融方面看,则是美国最强,欧洲次之,亚洲最弱。更为严重的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亚洲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规模巨大的产品和劳务的出口,以及日益增加的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无论是计价还是实际的移转,都必须以美元和欧元为载体。于是,汇率的稳定与否,就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宏观调控难以回避的持续挑战。然而涉及汇率,就免不了要时时谨慎地处理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而且这这个过程中免不了要仰人鼻息,而且常常遭受无端指责。面对这些相同的事实,亚洲国家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积极广泛的货币金融合作,才能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但是考虑到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像欧洲一样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不太可能,至少现在还不行。但是在东盟10+3的范围内,可以借鉴欧元形成过程中欧洲货币体系中曾经出现过的联合浮动,又称为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在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可调整的稳定汇率,对区域外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汇率。由于区域内各国货币对外集体浮动犹如蛇行于洞(Snake in theTunnel),故这种汇率制度安排又被形象地称为蛇形浮动。并且,在这一汇率制度安排下,各成员国可以自主决定货币政策,而不必将主权转移出去,这为亚洲各国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现实性。

7.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七

1、财务报告的结构

财务报告主要是一种对外报告, 是用来描述企业在某一时期财务状况和这期间的会计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真实有效的会计数据, 可以有效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反应企业管理运作情况, 帮助报表使用者和投资人分析衡量企业价值, 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在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中,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需要披露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其中, 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在向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 主要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 简称“四表一注”。其中, 财务报表的核心部分即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2、财务报告及报表的作用

(1) 有助于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的主要任务就是真实有效的披露会计信息, 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 能够帮助企业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更为准确的判断公司的运营状况, 从而合理的进行投资决策。

(2) 反映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管理成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企业家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了许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也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部分。但是, 如果打破传统的家族管理的理念, 放心的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呢?真实有效的会计报告所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就可以起到监督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报表使用者和潜在投资人可以根据会计报告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

(3) 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企业经营状况

财务报告借助财务报表和附注, 能够全面系统的综合反映企业资金的各方面状况, 包括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性质、资金分布状态、资源的运用效果以及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等, 进而帮助相关人士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现状等。

(4) 有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也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国家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各家企业的财务报告, 掌握整个行业, 甚至是整个国内市场的运行状况, 以便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 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二、我国财务报告使用现状

在我国传统的会计体系中,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备, 所以很多企业在综合考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由此带来的工作成本以后, 都会忽略对会计人员做财务报告方面的要求, 加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外部人员, 关注财务报告质量的企业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更别提要真实详尽了。

同时, 由于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以股东为出发点、站在股东的位置考虑问题, 就或多或少的会忽略其他报告使用者。表现在财务报告上就是忽略了相关信息的披露。而且, 现行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所以, 对于资产的未来信息, 就会较少的照顾到。忽略了前瞻性的需求, 财务报告自然显得单一和脆弱。

三、财务报告及报表的缺陷分析

1、信息披露不完整

(1) 非交易信息得不到披露

现行的财务报告计量模式大多是以交易为基础的,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与交易联系不大但是仍然十分重要的信息得不到披露。且我国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财务报告都是同一种格式的报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会计体系面临着新环境, 纷繁多样的会计事件便需要有利于特殊信息表达的专用报表。

(2) 重历史而轻现实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分为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 而财务信息主要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货币化的计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环境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要求了。因为除了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等可以货币化的信息以外, 还有很多无法货币化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无法得到体现。另外,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 数字资产和相关金融衍生物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且企业品牌价值、声誉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就是无法用货币化的实物去衡量价值, 所以无法再财务报表中反映。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要去解决的问题, 但是目前为止, 还没有相关准则或条文限定财务报告应披露的具体范围。

(3) 资产类信息披露条件过于严格

在会计准则中, 对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资产要符合相关的几点要求: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以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几点要求是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中体现的, 所以是必要的条件。然而, 这些标准显得过去严苛。因为, 在现在我国的企业中, 还有很多的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对企业的经营前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些资源却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而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譬如人力资源信息。

(4) 非财务信息得不到披露

传统的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以财务信息为主。然而财务信息均具有短期性, 不能单单靠他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 财务信息良好并不代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就是可观的。

现在有很多公司为了股利、声誉等因素, 可能会通过牺牲长期价值的方式来换取短期财务成果, 为的就是让报表比较“漂亮”。要客观真实的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水平, 单纯依靠财务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要利用到非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业绩指标。

(5) 忽视相关风险的披露

风险和不确定性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难题, 但是它们的真实披露, 才能让报表使用者可以综合分析企业的价值。因此, 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理所应当的该是财务报告主要披露的信息之一。但现实情况是, 财务报告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部分。现行的财务报告在内容上, 主要披露的是有关金融市场的风险和相关信用风险的披露;在形式上, 有关风险只是在附注等中有零星的一些体现, 根本无法完整的将所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展露在报表使用者面前。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这类信息往往会成为最重要的也最容易忽视的信息。

2、信息披露不准确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准则, 所以会计资料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但是事实上, 人们在遇到经济实质违背法律形式时, 人们却往往更倾向于遵从法律形式而忽略了经济实质。同时, 会计信息通常是以绝对值为表现形式, 而众所周知的, 这些数据正是用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然而, 绝对值的表现形式并不实用。在投资者做一项投资决策时, 为了将可比性原则贯穿信息使用的始末, 从而更好的满足决策的需要, 都会采用相对值这一表述形式。这样一来, 差异就出现了, 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数据便成了不实用的“摆设”。

3、信息披露不及时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最短的周期是1个月,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般要求在下一年的4月30日前对外提供。所以, 现行的财务分析均是历史资料分析, 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数据也都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 这些都是对过去的经营状况所进行的评定。而使用者却是要面向未来、对企业的未来状况进行预测和决策。尽管历史信息对预测未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然而, 对历史资料的过分依赖, 并不一定能帮助企业解决一切现实问题。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前瞻性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显得日益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物价变动的因素。以原始成本为基础的财务分析, 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作用下, 原始成本就失去了衡量作用。因为物价的变动, 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就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相关的成本费用以及收益状况。因此, 以原始成本为基础的分析, 如果完全撇除其他因素, 就会失去应有的现实意义。并且, 报告周期的延迟, 必定回味许多内幕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因此, 财务报告披露的滞后, 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4、信息披露不真实

在现行的财务会计系统还不完备的影响下, 许多公司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但不够完整, 甚至存在虚假错报的情况。我国的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比例曾一度达到13%, 同时该报不报和隐瞒信息的比例更甚至高达70%!更不要说中小企业了。设置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进行客观、公允的反映。有失公允的虚报漏报甚至虚假错报, 都会使会计信息失真, 失去现实意义。

四、关于财务报告的合理化建议

1、适当扩大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范围

现行的市场机制对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 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 尽量的拓宽信息披露的范围, 尽量满足各种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在披露的信息方面, 不仅要报出财务信息, 还要兼顾非财务信息。当然, 非财务信息的信息量是很庞大的, 在挑选的时候, 应该保证那些报告使用人关心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等可以被披露出来。用这样的方法维持和法则这些对公司有利的集团或个人, 这是构建财务报告框架、改进财务报告内容的首要任务。

同时, 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同时, 还应该适当增加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来说, 他们更关心的是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因此, 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以及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于一体的新的会计体系。因此, 财务报告在未来的发展中, 应注意增加一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 以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有用性。促进财务报告能够更加真实完整的披露的信息, 体现企业价值。

2、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财务报表的发展趋势表明, 财务信息的可靠程度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实用程度。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和基础, 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实质重于形式”也是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因此, 兼顾其两者固然重要, 但是在我们无法兼顾的时候, 应将经济实质放在法律形式之前, 真正的做到“实质重于形式”。在现行的发展中, 要更注重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度。这样才能防止财务报告变为空设的“摆设”。

3、及时披露财务信息

传统的会计记量模式中, 财务会计工作是要绝对保密的。因此在会计期末的时候, 财务会计人员会不会因为想要报表“漂亮”就私自改动, 外人并不容易察觉。因此, 会计信息的同步是很重要的。及时公布会计信息, 除了可以让财务报告使用者能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的财务信息之外, 还有一点好处就是, 信息即已公布, 就不可以再做修改这对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4、加强内部控制, 加大惩罚力度

现行的财务报告有很多虚假错报的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 公司内部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来制约和防范公司内部的违规操作。而为了防止内部管理机制的短期性醒悟, 这个约束机制需要是多元的股权结构约束机制。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提高违法违规彩妆的成本。各方面一同努力, 杜绝财务报告虚假错报的现象。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 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势必受到影响而发生巨大改变。而作为工业经济衍生物出现的传统财务报告及报表, 其弊端和缺陷渐渐凸显。因此, 财务报告及报表的变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财务报告及报表的弊端和缺陷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及报表,缺陷,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2]张新民, 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评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崔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8.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八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种类

(一) 基于价值法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

基于价值法的财务报告模式是现代企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企业使用通用财务报表模式可有效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算以及整合等一系列工作, 并为决策层提供一份详细记录各类数据的财务报表。虽然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较为常用, 但其中依旧存在明显的缺陷, 具体表现为: (1) 在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 整理出来的财务信息并非全部真实准确, 而信息的不真实则会降低对该信息评价的准确性。同时, 财务信息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出上一阶段企业的经营情况, 而财务信息评价失真会使得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及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来的情况和实际存在一定偏差, 从而对企业决策产生严重的误导。 (2) 通用财务报告模式呈窄型结构, 这一结构加大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了解的难度, 而不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就无法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效率和投入精力, 使其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3) 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 报告信息不充分还会导致这些未披露的信息被少数人利用, 并以此来进行私下交易, 使市场难以维持高效率和公平性。

(二) 基于事项法的理想财务报告模式

基于事项法的理想财务报告模式在现代企业中也较为常用。该财务报告模式是以具体的经济事项为导向, 从中收集关于该经济事项的各类信息, 并加以整理。在事项法的财务报告模式下,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化财务报告设施。财务会计人员把企业历史经济活动以具体事项来进行单位区分, 再收集整理具体事项的其他相关信息并按照一定格式输入该单元中, 如具体事项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收支数额、相关负责人等。在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时, 可自主从数据库调取具体事项的信息单元。企业想要发挥理想财务报告模式的实际作用, 还需要建立三个基本库, 分别是经济事项数据库、数据加工方法库以及信息使用目的库。经济事项数据库就是指前文所说的对经济事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合, 并输入到该数据库中。而信息使用目的库则是指不同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具体使用需求, 如企业经营者需要利用财务信息来提供经营效益并拓展业务, 决策者需要利用财务信息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而数据加工方法库则是针对不同的使用目来进行不同的数据加工, 从而使数据输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种财务报告模式, 比起通用报告模式更为便捷, 效率极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 由于经济事项信息实时输入至数据库中, 有效地解决了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由于历史成本和实际成本偏差导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2) 有效满足了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如企业决策方面, 决策者不再需要对复杂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 而是直接输入目的获取更加简单明了的财务报表, 也突出了使用者需要的重点信息。 (3)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避免了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未披露的信息被少数人掌握, 从而增加市场效率。 (4) 丰富了财务信息的内容, 使信息使用者在查阅财务报表的同时, 还能有效了解非财务信息, 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决策。

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 在核算工作中不重视经济实质

经济实质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现行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 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经济实质来进行, 这一点就已经说明, 经济实质在会计核算中远大于法律实质。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并没有认清这点, 分不清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的优先级, 导致在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产生冲突时, 往往会选择以法律实质来进行核算工作, 使其背离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同时, 会计人员对资产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而资产核算方法也和实际需要存在偏差。体现在产品出售后立即进行相关收入核算, 而忽略了该批销售产品中是否存在可能被退货产品, 在出现退货时, 就会导致实际收入低于会计核算结果。

(二) 计量属性选择存在缺陷

现行企业财务核算计量属性大多都是历史成本, 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决定会计核算结果和实际是否存在偏差。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指企业在获取某一资产时实际支出的成本费用。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 企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有效避免通货膨胀下的各类经营风险, 以历史成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 更能反映过去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但这点特质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 在反映过去经济效益的同时, 无法对未来经济效益进行正确的评价, 并使核算出来的企业价值与现阶段企业的实际价值不对等, 这些不对等的信息作用于企业决策中, 会降低决策的准确性, 不仅会阻碍企业发展, 甚至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 不能准确评估企业未来价值

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大多都是以过去阶段的经济事项和各类活动作为出发点, 以此来进行会计核算及信息编制, 这种模式下, 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阶段的企业经营活动, 让企业决策层找出过去经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 但仅仅只有这样是无法支撑起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企业想要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了解企业未来经营情况, 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对企业未来经营、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分析, 这样不仅加大了成本, 还增加了整个财务报告流程的复杂程度。

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对策

(一) 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

只有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 才能使财务报告真正的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息使用者往往更容易读懂反映经济实质的财务报告, 从中更能够快速找出自身需求的各类信息, 提高使用财务信息的效率, 同时也增加了评价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而法律实质的财务报告, 其结构较为复杂, 信息使用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该方面的知识之前, 很难读懂。所以, 在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 一定要明确经济实质, 从而提高财务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并保障财务报告简单明了。但明确经济实质的前提是遵守相关税务制度和财务监督对于财务报告结构的要求, 避免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二) 优化计量属性的选择

结合上文所述, 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中,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不仅会阻碍企业发展, 甚至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财务报告计量属性的选择多种多样, 如大数据技术下新型的财务报告模式, 它的计量属性就更加全面、真实、准确, 是信息时代企业财务报告主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务报告应该进行有效的细化, 具体到各个细节, 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详细情况。

(三) 补充财务报告内容

补充财务报告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 补充财务信息内容。现行的财务报告内容大多都只反映了企业历史经营情况, 而没有准确评价未来经济活动。所以, 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可增加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正确评价, 分析市场环境变化趋势、货币升贬值趋势、企业资产负债趋势等。 (2) 补充非财务信息内容。如人力资源的充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财务报告中可补充对未来人力资源是否充盈的评价, 为企业做出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四) 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现行的财务报告大多是按照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编制的, 并且由于计量属性和报告模式本身的缺陷, 导致报告周期越长, 其报告信息质量越差。较长时间跨度会造成财务信息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 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变化、货币升贬值等。某些企业由于财务报告编制周期较长, 导致财务报告评价结果和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有着显著差距, 一旦企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决策, 可能就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发生。所以, 企业需要积极进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企业可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报告工作, 制作相关程序来实现整个财务报告过程的信息化, 这样就可以实时输入新的财务信息来替换旧的财务信息, 并有效提高财务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四、总结

只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最终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 不断优化计量属性的选择, 补充财务报告内容并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报告模式。

摘要:财务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并非那么简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务报告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这些不足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种类, 其次探讨了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并根据这些挑战提出了几点改革对策, 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玉晶.基于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探析企业财务报告的改革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4 (31) .

[2]温燕.浅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财务报告模式[J].商, 2015, (40) :140.

[3]饶方圆, 李琴.中美财务报告的比较及启示[J].中外企业家, 2015, (24) :9-10.

[4]唐小明, 唐彬.互联网+时代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当代经济, 2016, (19) :38-39.

[5]梁敏.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 (6) :138-139.

[6]黎明, 寇恩华, 王晓宁等.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探析[J].商业会计, 2012, (3) :101-102.

9.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篇九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挑战,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需求,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且与国际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对我国财务报告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接国际发展的挑战,进而实现财务报告的准确化、合理化。对财务报告的模式进行变革就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模式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类型

(一)交互按需模式

这种报告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为决策者提供其想要的财务信息,可以是根据需要编制好的,也可以是按照需要进行加工的财务信息,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不同的使用者得到其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交互按需模式与通用报告模式的内容是相对应的,信息的使用者能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从加工到提炼、生成的全部数据。这种模式能够打破固化模式下对账簿的登记形式以及对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而实现更多方法的提供,通过这种模式,财务人员就能够在多种报告途径当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再通过目前发达的网络手段实现财务信息的处理工作,进而使得各方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工作需求。

(二)通用报告模式

通用报告模式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模式。通用报告模式经过价值法的指导,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地实现收集、汇总等环节。但是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这种财务报告模式生成的财务信息带有失真性。主要是由于这种模式提供出来的财务信息存在缺陷,使得投资商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于投资对象所提供的报告信息无法做出最全面的评价,同时财务报告委托者也无法判断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无法了解,也无法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2)很可能会误导决策。这种模式下的财务信息在传导的过程中会受到会计信息局限性的影响,使得传导难以完成,获取的财务信息基本上是不对称的或者残缺的,不对称的财务信息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甚至会误导信息使用者。(3)很可能使财务信息失去控制。委托人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由于信息的结构为“窄”型,因此对于经营状况的评价往往是不容易完成的,而且委托人对企业的投入精力状况也无法准确地进行判断,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存在偏差。(4)降低市场效率。当报告单位在对财务内部信息进行公开时,如果没有做到充分公开或者公开度不够,一些人就可能利用这部分未公开的信息进行私自交易,从中谋取暴利,降低市场对财务信息的使用率。

(三)理想报告模式

在事业法指导下的财务报告模式为理想的报告模式。事业法主要指以所从事的具体经济事项来对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说明,在说明的同时对财务报告模式进行重新的建立。在事业法指导下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该以主体所从事的经济事项为核心,构建财务信息处理库,不但将各种经济事项进行存储,还能将经济事项的各种特征存储进来。在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工作核心就是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事项进行掌握和收集,包括这些经济事项或者会计事项发生时的地点、人物、时间等信息,并能够将这些信息全部输入到信息处理库。把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就给信息的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当使用者想要获得某一事项信息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构建到相应的财务报告模式中,这样就达成了将企业经济事项转向企业决策过程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在事业法的指导下,理想报告模式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数据库与数据应用系统的分离,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财务信息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理想报告模式的建立标准——以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为建立目标。理想报告模式的建立是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升级,建立的过程避免了传统报告模式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的局限,这种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度,还能够避免在通用报告模式中的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并且对于目前的现代社会来说还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一些非财务信息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财务信息的实效性问题,这样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最为全面的评价信息,也使得企业进行项目决策时依据最为准确、全面。

要实现最为理想的报告模式,就要提供相应的决策系统作为支持手段,数据库和方法库是理想报告模式的两大基础库,数据库的主要作用就是将会计各项交易进行详细的记录,而方法库的主要作用是将多种计量以及确认规则进行收集、整理。当企业外部人员要使用信息库的财务信息时,财务系统就会根据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自动选择,匹配出与其最为适合的计量规则,并通过组合形成适应信息使用者的财务信息以供使用者决策,进而形成了最终的多样化报告模式。这种理想报告模式的建立,不但为信息使用者更加方便地提供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而且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用者能够在空间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同时对于会计信息的数量以及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构建的关键

(一)能够对报表信息准确判断

在企业依据财务状况进行决策之前,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加工、分析等,以实现将报表的数据转换成企业决策过程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成果进行分析,不但保证了财务分析实现其最基本功能,而且也减少了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决策更加准确。财务报表并不能将企业的全部资产计算在内,反映的只是一部分经济资源,这一部分经济资源都是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设计时,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或者受会计数据处理惯例的约束,企业的很多经济资源并没有在报表中有所显现,而且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往往都是将自己的良好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展现给外部,并且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也会采取对于企业利润最有效的措施及手段,当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没有达到目标时,就会进行人为操作,这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甚至相距甚远,这样的结果只能使财务报表失去了最本质的作用。

(二)能够对财务报表的附注信息加以使用

财务报表的附注信息,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有效的补充,将企业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更加全面地统计进来,使得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能够全面的了解,附注内容包括企业的现金流、负债情况、利润信息等方面,也包括在报表中无法进行充分表达的企业一些项目的解释与说明,这种通过报表附注的形式将企业一些资料进行文字说明,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进行全面性的反映,弥补了财务报表信息不全的问题,同时确保了报表的完整性。在附注信息中对企业有关事项的影响进行披露能够保证企业信息的完整性,为决策者提供最可靠的决策依据,这种信息披露能够使得外部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又不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部分企业事项受发生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不能将其划分在内,要等到这些事项可以进行有效预期或者已经达到可靠程度时进行附注信息的披露,但这时的信息很可能因为丧失了及时性而使信息的相关性受到损伤。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财务报表以及附注信息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并做深入的研究,才能够对企业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理解,实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完整呈现。

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于受到项目、统计方法等要素的制约,在报表内部不能够对企业真实、全面的信息进行呈现,需要采用附注信息这种灵活的手段来加以补充。财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报表统计时,不会把一些能够影响决策的信息统计在内,但是如果忽视这些信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准确性。因此,要想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并提高其整体水平,就要在报表中对那些无法统计的信息进行完整披露,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状况的完整呈现。

(三)需要高素质、强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

不同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解读结果是不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以免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差异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分析结果。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指标计算以及存在的关系不够了解,对指标的深刻含义就难以把握,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准确加工。因此,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财务的实际工作中对理念正确地分析、对数据的收集和运用准确地把握、对企业财务的分析等方面工作游刃有余,以便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报告模式受到外部多元化与不确定性的影响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向前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进入转型期,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结构也面临着调整,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化解产能过剩产品、降本增效、处理僵尸企业等都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于企业财务发展的步伐。对于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财务报告将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缺乏科学的财务信息计量方法

在实行经营控股运作模式的企业中,母公司与子公司都有各自独立而完整的财务经营体系,但在对双方的财务状况进行合并时,就要将双方作为独立的法人来看待,并且在进行会计考量的同时要将其当作会计主体,将两者进行合并考察,进而实现组织结构经济状况的系统反应,但是两者之间会因为地域以及行业不同的局限性,使得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会比较笼统,缺乏财务状况详细说明,这样就会使财务报告的部分功能失去效力,使集团在各地的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不能有效、全面地反映出来。

目前企业的财务计量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这种计量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企业当前或未来的经济状况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财务报告在分析财务信息时采用的也只能是过去的企业经营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因此财务报告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我国在财务报告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种计量方式的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中内容缺乏全面性

我国会计主体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环境下,实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使得各个组织之间在网络平台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增加了会计主体工作的灵活性与弹性,但这也导致了在目前多元环境下,财务报告预警的不确定性,这将给财务信息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在淘宝上的运营组织,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考察与监督是很难实现的,这种财务模式就给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财务人员对报告的经济实质缺乏认识

财务工作的最本质要求就是注重实质性的业务工作,不需要考虑工作的形式,依靠的是实际发生的事项以及交易过程的实质计量与记录等工作,也就是说在财会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出现经济与法律相冲突时,需要根据经济的实质进行财务核算工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经济实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但目前一部分财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实质缺乏一定的认识,当冲突发生时只考虑法律的因素,造成财会人员的工作与经济实质相背离。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财会工作形势下,企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实质就是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财务报告模式却往往忽略这一状况,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评价与预测机制,不能将风险进行及时的预估,而是将其作为固定的收益,这就使得财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的管控作用。

五、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对策

(一)增强组织财务敏感度

在当前市场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各个运营组织应该对财务报告模式进行积极改革,在内容、方法等环节上实现财务报告的高精准性发展,建立应急机制,以防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实现企业组织对财务状况高敏感程度。除此之外,还要对先进的网络加以合理利用,在网络强大处理系统的支持下更加形象和直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以便于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更易于操作和理解。要在企业中建立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企业与网络的完美对接,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对企业的全局实行全方位的管控,在企业管理的作用下,不断实现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二)综合运用计量方法

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形式日益多元的形势下,单一的成本计量方法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当今经济时代,无论是何种财务信息的处理办法对于财务报告的模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所以,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应该采用多种计量办法,实现财务信息的科学计量。在当前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各个组织与企业要不断增强财务报告模式的科学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其能够对企业各经营事项进行全面的反映,使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财务信息。

(三)实现全面性的财务信息披露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组织往往会趋于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状况进行披露,在计量方式受到限制、一些财务信息无法进行计量的情况下,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盲区,因此,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时,要增加财务报告之外的信息收集与呈现,关注到报告附注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对财务状况的有效监控,使得各组织财务体系更加完整、规范。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系,更新各个部门相关的网络管理系统,加强网络运营的管理和控制,改进财务报告网络管理的手段,提高网络对企业运营与财务状况的反应能力,不断缩小财务报告盲区,将社会与各组织的经济风险降到最低,使得财务报告所反映的组织及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更高。

(四)注重财务报告经济实质

推行财务信息报告的主要宗旨就是,在各个企业经济实质的指导下,将企业有用的发展信息呈现给信息使用者的过程。但是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目标是与国家经济环境共同变化的,财务报告不但能够为各个投资者提供最为有用的参考信息,还能使得税务机构获得他们需要的相关财务信息。总之,财务报告信息不但要关注所收集信息的总体质量,还要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加以足够的重视。

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我国各个组织、企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国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推进着财务改革的前行,在不断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的基础上,实行多种财务计量方法,提高企业财务敏感度,注重财务经济形势,并逐步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全面性披露等,这些都是我国财务报告模式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变革报告模式,才能使相关组织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证,并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最为及时、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娜娜.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

[2]刘雨婷.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

[3]武向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市场,2011,(19).

[4]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上一篇:机动科生产经营工作总结下一篇:某小学开展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