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2024-07-18

笔算除法教学课件(15篇)

1.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一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于是我决定给学生补充一点商9和5的小窍门,具体操如下:

一、笔算下面各题,做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423÷47219÷22317÷35589÷59516÷53

笔算竖式如下:

99999

4742322219353175958953516

423198315531477

02125839

(3)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

生1:商都是9

生2:被除数都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商都是一位数。

生3: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

生4: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最高位数相同。

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共同点?那这些被除数与除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商却都是9?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机密让我们去找一找?

学生先是一阵沉默,渐渐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知道他们的被除数了除数的最高位数一样,商一定是9。

这名权威学生一言其他学生不再做声。

师:是样的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

生:我们每人动手举一个例子,看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学生马上动起手来,只听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我让认为不对学生把自己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看看问题出在哪。

生:800÷80396÷39它们的商9小,应商10。

师:对呀。用刚才那位学生说的举出的例子说明不了问题。

生:不对,我举得第二位数字比被除数的第二位数字大,也就是前两位不够除,商必须商在个位上,而他的例子前两位数够除,所以不对。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商在个位上。

师:看来,这一点很重要,那我们重新来验证。

学生又一次沉津在规律地验证中,我也准备在这里把商9的规律来个小结,进行下一环节。可学生并不想放过这个问题,只见又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表达什么,我只好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让他们先来:

生:我觉得还是不行。

听这话我当时也为之一震,不会吧,课前我还举例子验证过,问题会出在哪?还是先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生(接着说):我举得例子是312÷39,商9大应商8,

生2(迫不及待地说):我的也是商9大应商8,我的例子是512÷57。

还没等我回过神,一个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嘴里说:“我,我,我知道问题在那。”

生3: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和的现在的式子,除数和被除数的第二位数相差不超过5,所以商9,而他们两个举的例子第二位上的数相差超过了5,就只能商8。

学生都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也迅速对黑板上所有的式进行了排查,还真是这名学生所说,我笑了,说:“对于刚才的探讨过程你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什么情况下商9,商9必需符合(1)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2)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并且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不超过5。

生:我还知道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当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当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超过5时就商8。

……

[学生从发现问题――验证――再发现问题――再验证――又发现问题还不完善到重新审视问题,终于获得什么情况下商9的知识。而且还让我也意外的收获到商8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话实说,虽出乎意料,但我并没有不知所措,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精彩的事实说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们亲身经历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索和发现的东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我认识自己在备课上不足:备课上没有尽心,表现在对知识探究的完善上,如果本节课不是学生的执著探究和验证,我是不会想到商8这种情况。]

二、学生自主探究商5的规律

做一做,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8643522117341789648378391

有了商9规律的探究,这一次学生没有那么急于去说,而自己不动生色地在“观察――发现――验证”中,把符合商5的条件总结好了,才举手和大家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

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商9的“窍门”,不是告诉学生商9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去死记、重复练习,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以“做”而非“听”“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规律的探索中,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探索算法时,我充分做好旁观者的主导角色,适时适度的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了规律,得到了答案,这时,学生既有交流的内容,也有交流的需要。

2.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二

我校教研组确定此课为集体备课、磨课的内容. 笔者参与后,把两次教学过程及思考简单整理,与大家交流.

首次教学:大气沉闷

【课堂实录】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课本主题图和信息:图书室有92本连环画,每班需要30本.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可以分给几个班?

2.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决. 生独立尝试后汇报.

生2:我用估算,92≈90,92÷30≈3(个).

生3:我用口算,92÷30 = 3(个)……2(本).

师:你不但知道了分给几个班,还知道剩下的本数. 真了不起! 有没有用竖式来计算的?

生4:我用竖式笔算(师板书):

师:你们同意吗?

生5:不同意,商“3”应该写在个位上. 因为“3”写在十位上表示30,30×30 = 900,被除数只有92,不够减.

师:说得真好. 理解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来看看小棒图(多媒体出示课本小棒图).我们把92本连环画用小棒来代替,谁能通过分一分小棒来说明他的意思?

生6:3捆一堆,每堆30根,分3堆,还多2根,所以商3应写在个位上.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请大家试着做一做.

生独立练后4生板演:

师:比较生9和生10,哪题对? 为什么?

生 11:生 10 对,生 9 错.

生12: 生9把商“4”写在十位上了, 表示40,40×30=1200,被除数只有140,不够减了 ,所以错了.

师:比较题3和题1,2,有什么区别?

生13:题3被除数是三位数,题1,2被除数是两位数.

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该怎样做? 同桌讨论.

生14: 14除以30不够除,要140除以30.

师: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 (板书)你觉得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生15:商的位置不能写错.

生16: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 巩固拓展 ,应用新知

多媒体出示:

(1)()里最大能填几. (口答)(题略)

(2)用竖式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学生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生评议)(口答)(题略)

(3) 在运动会 期间 , 体育老师 去商场买 球 , 篮球80元 /只,排球50元 / 只,足球30元 / 只,用200元钱,如果只允许买一种,你想买什么? 能买几个? 还剩多少元? (生口算解决)

(4)拓展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

生:(无应答)

师: 这题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思考解决. 笔算除法内容很丰富,今天只开了头,以后同学们会学到更多!

【思考一】

课后,我们反复琢磨着本课教学的得失,感悟到,上述教学流程折射出不少亮点:

1. 数学来自生活 ,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来自生活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思想之一. 教师通过“主题图(含例1)”“尝试练习(含例2)”“巩固拓展”三个板块的师生互动,形成了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纯数学”,又回归“生活中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主线. 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知数学来自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明确算理,领悟算法,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让学生感悟学以致用.

2. 把握学习起点 ,体现策略多样

两道例题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 学生用了估算、口算和笔算解决例1,体现了策略多样化,而且真实地暴露了学生在建构新知过程中的认知错误点:将商“3”写在十位上,教师就此组织学生进行了较有效的思辨.

3. 学生尝试在前 ,教师点拨在后

用竖式笔算时, 商的定位是本课教学重点. 两道例题的教学中,教师都采用让学生先尝试用竖式笔算,然后让学生4口头汇报,教师板书或学生板演的方法,利用学生的错误:商写在十位上,让其他学生找出错误,最后用分小棒的直观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商写在个位上的算理. 这一系列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处处让学生走在前面,教师在后面引导、点拨, 把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当作学生探究学习的宝贵财富, 凸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师生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原生态的课堂,大气的课堂.

在扫视亮点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些细节上的缺失,制约着本课教学的实效.

1. 课始直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1,学生固然用估算、口算、笔算解决了问题,但把三种计算方法放在同等地位,而且只有少数学生亲历了用竖式计算的过程,致使教学重点被淡化.

2. 引导学生得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 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这个结论时欠顺畅,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原因是学生只经历了一道尝试题的计算,体验不够充分.

3. 第三个环节中的第 (3)题 ,学生可以用口算解决 ,思维容量小,与本课教学目标不合拍. 第(4)题开放度过大,学生在课堂上无从着手,收效低.

通过上述思考, 我们在保留原来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对此课的三处细节进行了微调,再次进行尝试.

再次教学:精细活泼

【片段实录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呈现例1后,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生1:我用估算92≈90 92÷30≈3(个)

生2:我用口算92÷30 = 3(个)……2(本)

师:这名同学不但知道了分给几个班,还知道剩下的本数. 真了不起! 刚才同学们用到了估算和口算的方法来解决,数学中还有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笔算.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根据你的经验,92÷30应该怎样来笔算,请大家试一试.

全体学生独立用竖式尝试笔算后,师指两生板演:

师:商“3”究竟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 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

【片段实录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三道尝试题的教学过程同第一次,但加上了借助多媒体演示课本中的方格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师:这样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你也会做了吗? 请你再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后,两生板演.

师:我们已经做了6道笔算除法计算题,后面三题与前面三题有什么不同?

生5:后面三题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前面三题是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师:为什么这6题的商都是一位数? 同桌讨论.

生6:因为后三题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不够除,连个位也看进去了,所以商只有一位数了.

生7:因为后三题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所以商只有一位数了.

师:说得真好! 老师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板书: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

【片段实录三】巩固拓展 ,应用新知

(3)为参加体艺“2 + 1”活动 , 四年级三个班各带320元去商场买球. 篮球78元 / 只,排球40元 / 只,足球70元 / 只.

四(1)班买排球,可以买多少个?

四(2)班买篮球,大约可以买几个?

四(3)班买足球,能买几个? 还剩多少元?

生8: 四(1)班320÷40 = 8(个),用口算.

生9:四(2)班320÷78≈4(个),用估算.

生10:四(3)班320÷70 = 4(个)……40(元),用笔算.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11:我知道了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4)拓展题.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

生12:我有6种方法,

师:真聪明! 一下子把结果都想出来了. 向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生12:先确定除数,余数要比除数小,假如除数最小是30,可30×3 = 90,积只有两位数,所以除数最小是40,40×3 +25 = 145. 然后分别依次确定除数是50,60,…,90.

【思考二】

“数与代数”位于《数学课程标准》指定的四大领域之首 ,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老师们普遍认为计算课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是进行着机械的运算,第一次教学确实有这样的痕迹,课堂气氛略显冷淡;在第二次教学时,通过调整教学细节,这些现象几乎消失,彰显出计算教学的活力,体现出关注细节的价值.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全面参与重点知识的感悟

用竖式笔算中商的定位是本课的重点,自然需要学生的全员参与. 人人参与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活力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都亲历了例1(92÷30)的尝试;二是两名学生代表性地展示了自己的尝试结果; 三是组织四人小组、全体学生两个层面的讨论, 对一正一误两种尝试结果进行思辨,在尝试、展示、思辨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商的定位的正确方法.

2. 充分经历难点知识的体验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经历与体验.例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结论是否由学生自己领悟后得出, 是难点是否突破的指标. 在学生尝试例2的基础上,再次尝试两道类似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试商方法的体验,然后运用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两类计算题的表面区别,接着,教师一句“为什么这六题的商都是一位数? ”的提问,让同桌学生开展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知识的核心,于是,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由此得到提升.

3. 主动寻求应用知识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提供机会. 经过微调后的练习题(3)和(4),紧扣目标,情景逼真,适度开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练习, 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理想材料.课堂上,我们清晰而欣喜地耳闻目睹学生的表现,他们思维活跃,策略得当,说理透彻,思考有序,把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

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明确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口算,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900= 8400= 20000=

600= 6009≈ 9001≈

学生完成计算,说出计算方法。说说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回顾所学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祝? )< 85

40祝? )< 180

3.出示92张作业纸。今天,你低碳了吗?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每个作业本尽可能用完,没用完的几页可以裁下来重新装订再利用。老师积攒了92张写剩下的作业纸,每30张装订一个草稿本。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装订几本?

怎样列式:920=?

分析这是哪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引出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通过孩子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写剩下作业纸的节约使用,既渗透环保意识又很自然的引出要探究的题目。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探究建模

1.借助学具图片圈一圈、分一分来理解算理。

(1)小组交流,怎样计算?

(2)活动探究,借助学具图片圈一圈、分一分。

(3)把你的算法和组内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多。

2.交流汇报。

(1)920=3(个)……2(张)

方法一:通过圈分小棒图完成。

方法二:想乘算除:30=90 920≈3(个) 可以装订3个本。

方法三:利用估算: 92≈90 920≈3(个) 可以装订3个本。

方法四:笔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哪个位上?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可以装订3个本,还剩2张纸。

注意:①商的正确位置;②算理的理解;③横式后面的结果应根据商和余数的意义带相应的单位名称;④几种方法的融会贯通。

(2)尝试练习1780=

注意:①不够除;②试商过程;③商的正确位置;④算理的理解。

(3)方法总结: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把方法整理成顺口溜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记录了学生探究的笔算方法,容易理解,方便使用。)

三、练习巩固

1.森林医生找病因,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完成做一做1、2小题。先观察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特点,再笔算。

(第一题意在强调试商、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对算理的理解及笔算的规范过程。赋予森林医生的意义力求趣味和深刻。第二题巩固笔算过程,并继续帮助学生巩固。)

四、回顾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应该怎么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评价】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紧紧围绕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的确定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点拨,明白口算、笔算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初步理解算理巩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一般最多维持20分钟左右,所以设计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与自主探究的方法,通过复习口算除法,归纳复习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打好了基础,也为引导学生提炼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在新课的学习中教师始终围绕“如何试商?商应该写在哪个位上?为什么?”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用估算的方法思考可以分给几个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竖式探讨商究竟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师生共同分析,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儿歌的形式加深理解与巩固。既达到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又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三维目标。

【板书设计】

92张剩下作业纸纸,每30张装订一个草稿本。可以装几本?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4.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并且能用这种试商法进行相关的笔算;

2、培养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以及能运用此方法计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84页例

2、做一做。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笔算除法,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学得最好(出示幻灯片),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做在你们的草稿本上(抽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1、92÷20= 364÷40= 102÷50 =

2、说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22 34 46 52 63 79 87(追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结果呢?)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四舍”法试商

1、通过刚才的复习,老师发现上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真棒!那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了。(出示幻灯片)

2、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图中王师买了21本《作文选》,用了84元钱,那每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呢?同学们,该怎样列式呢?有谁愿意说一说?(抽2位同学)你们同意吗?

3、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但除数21不是整十数,那这个算式该如

何计算呢?小组讨论讨论在告诉老师你们的想法。

4、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再将4写清楚。所以84÷21=4

5、同学们听懂啦吗?那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下面的算式,看看谁做得最快、最好(抽2位同学上黑板来做)

69÷23=

245÷72=

324÷81= 445÷74=

6、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这3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总结:除数的个位数为(1、2、3)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探究二 :“五入”法试商。

1、同学们,刚才王老师买了《作文选》之后发现还有196元,她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谁愿意来列式呢?你们赞成吗?那这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呢?39可以看作多少来试商呢?(抽一名同学回答),他说得对吗?

2、归纳: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此时我们4乘39得156余40,余数比除数大,所以我们再调商为5,这时5乘39得195余1.3、同学们会做啦吗?好了,同学们,现在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个同学都会啦呢,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谁能够又快又好的做出来 练习:

90÷29= 185÷37= 272÷68=

4、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你是把除数看成什

么试商的?这3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总结:

除数的个位数为(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5、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当我们遇到除数不是整十的两位数时,该如何试商呢?(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总结

5.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笔算除法课本81页至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你们有信心吗?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 180÷90= 300÷50=

83÷40≈ 123÷60≈ 720÷81≈ 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 132÷6(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生2: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3: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还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同意)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学生估算

生1: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教师板书同步跟进:92≈90 92÷30≈3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A)生1:写在十位。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 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生1:十位 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3、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方格图:一行有10格代表10本书,这里有14行表示140 本书,请你借助方格图看看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 30×5=150﹥140 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一个十也没有,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我们就说不够除,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恩,通过我们刚才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92上画线)前两位,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三位(指140),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 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 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 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6.三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六

1、口算除法

(1)口算、(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除法。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4、会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根据以上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结合“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以及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扎实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究。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3、加强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4、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促进差生的转化,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5、多关注学生的展示,加强能力的培养。

6、特别多关注差生说的展示,让其说思路、说方法。

7、力求学生坐、站、说、写等方面的.规范化。

7.“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提出问题, 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并自主择优。

2.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交流, 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和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一、创境导学, 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观察图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

生: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算式:12×33×1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情境图呈现的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验证结果

师:12×3大约等于几?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12×3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 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有代表性的思路:

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评价每种算式的优劣, 发现拆数法最简便。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先让学生估算12×3的结果, 再让其尝试计算:12×3=?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思维空间, 获得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体验和感受, 深切感悟到知识的来源, 逐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自学讨论, 掌握算法

1. 自学思考。

师:能不能把拆数法的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 使书写更简单、计算更快呢?请自学课本完成思考题 (师巡回指导) 。

出示:

2. 思考并完成填空:

(1) 上列第 (2) 式先用3和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 (%%) 相乘得6个 (%%) , 把6写在部分积的 (%%) 位上, 再用3和10相乘得30, 30写在6的 (%%) , (%%) 加 (%%) 得36。

(2) 第 (3) 式先用3和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 () 相乘得6个 () , 把6写在 () 位上, 再用3和 () 位上的1相乘得 () 个 () , 把3写在 () 位上。

学生比较, 得出最简练的方法:

教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计算方法以及12×3中各部分名称。

同桌说说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再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关键性问题 (算理、算法) , 最后合作学习讨论算理, 逐步掌握算法。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又为其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四、应用拓展, 提升能力

1. 填一填。

2. 摘玉米 (出示玉米卡片上的算式) 。

3. 学校门前的公路一旁有342棵树, 两旁共有多少棵树?

4. 对口令 (填空) 。

一只小鸭2条腿, 13只小鸭____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 12只青蛙____条腿。

一只螃蟹8条腿, 11只螃蟹____条腿。

5. 张华用积攒起来的零花钱为

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买了一些学习用品, 请你帮忙算一算, 买每一种学习用品各花了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算出买3个文具盒要多少钱吗?

8.“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建议 篇八

一、以“用”引“算”

1.计算的兴趣来自于熟悉的情景。

新课标强调:“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如何使“算”和“用”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利用课件把“妈妈带小红去书店买书,一共要付多少钱?”的情景呈现出来。学生一看到熟悉的情景,就会马上想到用24×12计算。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自然引出数的计算教学,改变枯燥的呈现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计算的价值从情境的创设中感知。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简单、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技能后,能立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思想——算用结合。

二、以“算”激“算”

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如果合理地利用正迁移,找准所教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就能使学生对笔算和口算、估算有一个整体的联系。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样,教师就可将笔算的教学与口算、估算联系起来,先对列出的算式24×12进行估算,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实际结果的大致范围,同时也潜意识地渗透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口算知识基础来计算结果。学生大致有以下三种口算方法:

A.24×10=240,24×2=48,240+48=288

B.24×2×6=288

C.24×3×4=288

个别学生可能接触过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就提出了可以用笔算来计算结果。不教先做,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如果教师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就会自然地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乘一位数(如算法B、C),也能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加两位数乘一位数(如算法A),甚至个别学生列出自己理解的竖式。通过对不同口算方法的交流,引出新的计算方法——笔算。虽然这样费些时间,但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理解,想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效地沟通了估算、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把笔算教学纳入到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整体性,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三、以“理”促“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只有在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提炼出算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去发现算理,就会形成“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经历了理解算理的过程,但谈不上探究,思维得不到发展,更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把想法都暴露出来,对症下药,把难点一一突破。于是,可请会笔算的同学进行板演,其他同学思考他是怎么算的,看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

1.“2×4=8,十位上的4是怎么来的?”这是学生第一层次的问题,他们只知道从个位乘起,接下来该怎么算就迷糊了,思维停留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刚才笔算的同学解释这是因为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后还要再乘十位上的2得到48,随后再请几位明白算理的学生说,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能明白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这是学生算法第一层面的建构,也是对笔算算理的初步理解。

2.“不对啦!48+24怎么等于288呢?”这既是难点所在,又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揭示。对学生而言,用第二个因数中的1乘24得24,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学生思索了一下,马上恍然大悟,纷纷回答:“这个24不是24,它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乘24”;“24其实表示的是24个十”;“这个24就是240”。教师适时补上一个“虚写的0”,学生又开始质疑:这个0可以不写吗?他们又自我解释用十位上的1乘4得到4个十,4就直接写在十位上。教师把0擦了,学生立刻明白,其实是2×24与1个十乘24相加。通过学生的对话,他们已经把笔算的算理讲得很透彻,寓理于算,认识层层深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逐步解决,从而领悟到第一步就是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步就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数乘第二个因数,所以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此时学生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有了一个量的变化。这是对笔算算法第二层面的建构,也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理解。

3.“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一位女生突然惊叫起来,“我发现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这个有价值的发现是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乘法笔算也是先算几个第一个因数的积,再算几十个第一个因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笔算只不过把这三步计算合写在同一个算式中,笔算与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是笔算算理与算法的融会贯通。

纵观这一内容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新课标的“四基”目标,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更重视探究知识的过程性目标达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探索、发现,在认知冲突中自我领悟笔算算理、提炼笔算方法,又一层层在质疑、比较中思索,透彻地理解笔算的算理,促进笔算方法的正确养成,又沟通了笔算、口算和估算三者的关系。这样寓理于算的计算教学不仅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对今后学习多位数笔算有了新的认识,可谓“小课堂大收获”。

9.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九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10.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我们一直认为计算课有什么好上,只要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训练进行巩固就是了,教学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

笔算除法的教学中,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他们自言自语、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将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让学生学习,而这将算式赋予实际意义,让学生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算出来。在演算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让学生深层感悟竖式计算的算理。423,竖式该怎样列?当老师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佳作。但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衡量的话,有些学生的.竖式是错误的,这一矛盾出现后,我并没有回避这个矛盾,也没有轻易否定一种去肯定另一种,而是采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为什么除法可以这样(三种)竖式列法。

实际上是一种明确探究目标的过程,即除法竖式怎样列,怎样用竖式展示平均分的过程,通过教师边板书边用小棒进行操作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真正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

11.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一

教学过程:

案例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的表述

1. 课件呈现: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 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提问: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2.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3.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 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 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小组讨论: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最后算什么? (3) 小组代表交流。如:用竖式怎样计算?要求学生先自己表述算理, 多指名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学生表述算理, 教师配合出示表示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

4.沟通联系, 归纳算法。比较一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评析:在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算理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抓住口算———估算———笔算三个层次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引导学生先通过估算来判断笔算结果的范围, 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 表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及算法。抓住口算、估算和笔算相互结合, 相互验证, 经历算法多样化以及笔算算理的表述、追问竖式的构建方法的引导。

案例二:三位数乘两位数 (末尾有0) 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的表述

1.出示材料,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分析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评价, 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 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 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 怎样列式? (160×30=) (2) 怎样计算? (3)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a.写竖式时, 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 通过对比,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 构建竖式及表述算理,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表述算理) 多指名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学生表述算理, 教师配合出示表示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如:

4.质疑问难。 (1) 3为什么和6对齐? (2) 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3个十和6个十相乘得18个百, 就是1800。)

评析:让学生在分析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 交流和探索算理和算法;在探究交流和追问的过程中, 碰撞思维, 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 (表述算理) 与碰撞中, 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 进一步学习与思考竖式的构建。

案例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有0) 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表述

1.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

2.计算106×30时, 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 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3.学生交流: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学生独立列式, 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③明明3×0=0, 百位上却写1, 为什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表述算理) , 多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教师配合出示学生表述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具体如下:

评析:迁移类推的办法, 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 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本案例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并在探索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总评: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笔算的探讨, 使学生感受其必要性, 并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估算出得数, 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尝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探求笔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 特别让学生交流“用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认识, 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案例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

2.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把口算融入笔算教学中, 通过呈现两个案例的不同算法, 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 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乘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 的运算中去;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构建笔算的竖式。

12.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二

在上周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

为了准确把握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周五我提前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经过一节练习课后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掌握的很不错,打好了基础,相信本节课的教学一定很轻松。在课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出去度假,共采集照片238张,计划每6张照片做成一块展板,请问至少要做几块展板?你能帮老师算算吗?一说到帮老师忙,同学们的劲可真大!那小手高高的伸出了一片,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答案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程度好一些的孩子用估算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程度一般的也知道列式计算。

教学进行到这里,我调整了教学思路,顺势让那个程度一般的孩子到黑板上计算出238÷6的结果,同时又找了两个孩子一起计算,一个程度很好、另一个很差,其他孩子在练习本上完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法,我想通过学生自己去实践并尝试总结。3分钟过去了,看一看结果在我意料之中,三个孩子,一个顺利完成,一个在计算中遇到麻烦,另一个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让程度较好的孩子讲讲他的做题思路,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程度一般的学生好像也掌握了算法,而程度较差的孩子还是一盆浆糊。我又给这个孩子讲了一遍,她迷茫的眼神的再一次告诉我她不明白,这时候我开始着急了,耐着性子再讲一遍,她依然不会,我开始有些头晕,吵她?她肯定更迷糊,算了课后再说吧!

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情况,大部分掌握的不错,但是班里四五个程度较差的孩子没有学会。我又重新构思了我的教学设计,其实本节课内容在设计上跳跃性还是很大的,学生才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马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并且百位不够除,比较困难。如果我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先设计一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的题,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难度,而且可以加强本节课内容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联系。我相信如果这样设计教学,不仅可以照顾到程度较差的学生,而且会让程度一般的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13.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三

一、基础训练、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 9÷3= 6÷640÷2= 90÷3= 60÷6=

400÷2= 900÷3= 600÷6=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2= 9÷3= 6÷6=

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请在黑板演示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导入。

同学们能够用竖式熟练地计算出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如果商是两位数,你们还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主题图(将教材第1页主题图稍加改变,只出现三年级两个班在山坡上植树的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是植树节吗?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在今年3月12日的这一天,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你们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干得多带劲呀!

2.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3.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4.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为40除以2等于20,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种20棵树。

5.揭示课题:那么42÷2到底等于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2)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然后自己在本上试着写一写竖式。

(3)教师有目的性让学生将代表性的写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中大致有三种不同竖式。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①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三个竖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哪一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因为第一个竖式是有局限性的,第二个竖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没有意义,可以不写,40个位上的0也可以不写。所以第三个竖式的写法既合理又简便。

③指名说一说第三个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5)总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尝试试做、组内研讨、全班展示,得出了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结论: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并且对齐。

四、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24÷2=34÷2=44÷2=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4.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四

今天我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上,我是做了三个地方的修改:

(1)主题图的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画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然后由老师引出例题。

(2)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分小棒?再由学生说,老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结合分小棒图讨论:“3”应该写在哪里?(3)练习题第六关“问题我来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在我是小小口算家,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只写得数,让学生全员参与。通过()里最大能填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注重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引出例题92÷30,更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读图把生活化的问题提升到数学化的问题。

(3)注重算理与算法交融,算理为算法服务。

为了让学生明确商的书写位置,我借助分小棒这种直观的演示来理解竖式,做到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

(4)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精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出示例1:92÷30时让学生先进行估算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在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阐明商3是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这节课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1)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

(2)在课前复习用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3)没有照顾学困生,在抽问中,只关注中上生,极少提问学困生。

15.笔算除法教学课件 篇十五

由于这些知识是我利用上学期的一个星期时间给孩子们上的,而又经过了一个寒假,孩子们早已将学过的知识抛到了九霄云外。为了后面的知识能更好让学生接受,于是这两天我给孩子进行了复习。从“口算除法”开始。“口算”对于学生还是很简单的,“做除法想乘法”;而对于“除法估算”,将被除数估成整百整十数,学生也很快学会了。在这两个环节中,对于“九九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让班里的个别学生每天抽5分钟时间去背口诀表。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除法”,对于这个学生显得没其他两项那么熟练。于是,“多讲多练”成了这两天我与学生共同的任务。

我给孩子们总结了“笔算除法五步骤”。第一步“除”,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不够商“1”,再加后一位一起除;第二步“乘”,用除数乘以商;第三步“减”;第四步“查”,查查减出来的余数是否比除数小;第五步“放”,将后一个数位上的数放下来。

在第一天的练习中,学生的作业错误较多:

1、由于现在除法的商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位数了,有个别学生在笔算时,甚至不知道该把商写在哪里。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讲解题目时,特意用鲜艳的颜色来写“商”,告诉学生“商”就像是我们的脑袋,要写在最上面,以此让学生加强印象。

2、笔算时,将数位上的数字放下来时,造成数位没有对齐,或者将所剩的所有数字都一下放下来,以致结果算错。

3、没有除尽,特别是学生往往不把个位上的数字放下来,除到十位就结束了。

上一篇:县水利局党委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机电副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