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楼

2024-07-05

大学教学楼(12篇)

1.大学教学楼 篇一

一、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

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安全各种制度及防范应急预案,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帐,对校园内外安全状况做到每月检查,对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及时到位。

(二)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明确安全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管理到位。安全值班专人负责,检查到位,门卫出入登记记录详实。签定安全责任书,发放告家长书,以此夯实了安全管理的责任。

(三)抓好安全常规工作。

1、安全工作制度的落实。

学期初,学校制定出安全计划、安全活动月主题活动安排、学校安全会议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安全课及活动宣传的开展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要求各班上安全课,以学生安全集中教育大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主题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与宣传。这些既增强了学生的安全知识,也为我校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好安全检查工作本学期各班班内组织了管制刀具及危险器械排查活动,学校组织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集中检查,确保将危险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4、有效开展传染病的预防群策群力,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工作。

(四)落实节假日安全值班制度。

每次放假前,学校都对学校假期值班进行详细安排,确保学校平安。

二、教学工作

(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

1、首先从常规教学抓起。规范教案,定期抽查,坚持提前备课。一直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学校定期检查。

2、教学为中心,管理是根本。在教学工作中,实行量化管理,科学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通过考核,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研教改持续开展,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1、提升教研教改理论修养,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2、围绕课堂深化教研,依托教研优化课堂。

3、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德育工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创建“平安校园、文明班级”为基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德育工作。

(一)健全和强化德育领导机构。

成立德育领导机构并夯实各负责人的职责要求,加强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安排与落实,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本学期以来,坚持班主任例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业务得到进一步提高,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学生的方法明显转变,学生受到了教育,学习得到了提高。

(三)扎实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开学初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主题活动安排,学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工作,避免德育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开展先进班级检查评比工作。学校本学期开始把卫生、纪律、两操等检查作为常规化,每天检查,每周小结,每月考核,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每周班会,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在班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了班风,促进了学风。

(四)强化落实德育考评工作。

1、以先进班集体的评比为抓手,认真检查,严格考核,从而强化了班级管理,促进了班级进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教师师德的考评,促使我校教师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陶冶师生的品德修养,发挥公示专栏的作用,及时公示学校事务。

(六)组织学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镇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七)阳光体育方面

依照上级部门精神,坚持每天学生教师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

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崇德尚美、才高艺精的教师队伍。开校初,学校对教师集中进行校本培训,首先是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培训教师必须具有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学校领导、优秀教师认真开展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思想上引导。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师德规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在活动中指导。学校开展一系列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业务能力。榜样激励。学校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彰。

总之,在镇教育办公室的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学期以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2.大学教学楼 篇二

1 加强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2004年1月,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005年教育部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四、六级改革目标都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侧重听说方面的训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听说教学,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已成为主要的教学课题之一。

2 具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开设视听说课程

2003年末我校大学外语部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成立英语第四教研室。

2004年,英语第四教研室抽取03级非专业的12个班级的学生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并辅以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期望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对非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要求”标准,即:能够开口进行日常基本会话,能够表达连贯的思想和主题。

随之,开设视听说课程的班级不断增加。至2012年,所有大一、大二的不同层次的英语班级均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教材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教程》

目前,我部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总结不足,对视听说课程实施分级教学模式。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学习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回答和复述,逐渐掌握最基本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等。第二级为中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能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回答问题、概述大意、描述、复述短文、观点讨论、角色扮演等。第三级为高级阶段,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讨论、演讲、访谈等能力的训练,能够就一般话题进行讨论、演讲、访谈,并掌握讨论、讲演和访谈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技巧。教学方式主要是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2.2 开设口语课程

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关于口语的要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部于2008年选派骨干优秀教师加入第四教研室,组建英语视听说教研室。除继续在其他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大力协助下负责全校的视听说课程之外,开设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立口语班。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本课程的适用学生为英语基础较好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我们通过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入学成绩以及口语面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遴选)。目前11级共11个班级,每学期64学时。本课程的宗旨是多种技能综合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在日常情境中,如学校、社会活动、工作和休闲活动中,流利、正确使用英语。通过学生三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更高要求”标准。该课程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一体,利用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课堂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练习,从而保证了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真实性。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对口语班采用分级教学制,分为基础阶段(一级)、中级阶段(二级)和提高阶段(三级)。

第一级,注重于基础英语会话,着眼于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思维清楚,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第二级,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从听说写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当添加辩论和演讲方面的训练。

第三级,课程着眼于如何从真正意义上突破英语口语,彻底改变传统的单纯由口语突破口语的做法,从听、读、写、说全方位出发,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之在英语课交际中得心应手,最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口语班学生成绩由期末口试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口试为40分,占期末总评的40%,笔试为40分,也占期末总评的40%,平时为20分,占期末总评的20%。

从2006年至今,在校、院、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主办了延边大学英文歌曲比赛,延边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延边大学口语班汇报演出,并于今年首次举办了延边大学首届英语辩论赛,在各类比赛中选派优秀选手代表我校参加吉林省或国家各类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学校有关领导的认可和好评,也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做出了贡献。

3 问题与思考

3.1 教材的选择

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只在讲授重点和难点上有所区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二层次的学生觉得教材的难度大,难以听懂。一层次尤其是口语班的学生觉得教材过于简单,知识容量不够,不能够满足他们对视听说方面的知识需求。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教学。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管理

由于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一个英语教学班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专业,原有的自然班被打破,给教师和学校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再者,视听说课程每学期只有16学时,占英语课程的1/4,让部分学生觉得并不重要,无故缺席,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全校各院系之间应共同协调、合理安排。

3.3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生虽采用不同难度的考核试卷,但并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不同层次教学成绩的换算标准,使学生在奖学金评定或其他评优方面有失公平。因此,如何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深入研究并确立适合多层次教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估体系。

4 结束语

加强听说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校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们愿意同广大大学英语界的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大学英语改革中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外语能力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摘要:该文通过以延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阐明了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简要的介绍了我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听说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大学教学楼 篇三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一、引言

2014年10月17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于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和部分指导委员会委员出席并发言。

专家们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新的发展方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对教育出版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新时期的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研讨会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述: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从英语能力、学业/学术英语能力、英语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领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分级目标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多元教学目标决定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

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新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思路具有自主,分级和多元三个特征。

(1)自主性

自主性即自主确定起始阶段和教学目标。例如教育部直属院校,“985”和“211”重点院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高,英语基础普遍较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首次通过率较高。这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较高的起始阶段。如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基础目标,即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二学期教学目标为:完成提高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第三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发展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第四学期目标为:完成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所需的英语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分级性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有些省市,如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对英语教学投入较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有些内陆省市对英语投入相对偏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分级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有其必要性。分级教学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师资和合理配置。

关于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师情况自行制定适合的分级方法。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A、B级,或是A、B、C级,或是A、B、C、D四个级别。其中最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为A、B两级,并尽可能的增加A级班级数量,至少不少于20%,如果能够有40%的学生在A级班级,更加符合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性

根据王守仁教授的发言,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

重点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可以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六级考试可以认定为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在第四学期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英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应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以开设的课程包括;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如大学英语听说或大学英语基础翻译等;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基础。商务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语或外贸函电等。商务英语是学生在求职和就业中非常实用,是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如会计英语或计算机英语等和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英语类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测试评价类英语,如雅思英语或托福英语等,这类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英语学习需求。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应做到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

参考文献:

4.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成长 篇四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成长

国际化进程中激烈的竞争要求高素质的人才,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的.剖析,分析了其现存的弊端,以及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与课堂教学之间关系,为了完善大学教育体制,提出合理化教学建议;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认识到当今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 者:戚萍 朱杰 杨威 王晓  作者单位:戚萍,朱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21008)

杨威,王晓(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21008)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64 关键词:大学教学模式   素质   成长   教学改革  

5.大学教学楼 篇五

今天我方观点是,公立大学教学楼接受商业冠名的做法不可取。公立大学是指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冠名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一般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宣传策略。今天我们说公立大学教学楼接受商业冠名的做法不可取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我国的企业良莠不齐,虽然目前说来,那些进行冠名的企业大多都是有一定知名度、公信力和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经历过毒奶粉、地沟油、弹簧蛋等一系列食品问题后,我们怎么还敢把企业宣传引入学术的圣地,毕竟三鹿曾经也是免检产品啊。如果在出问题之后再摘掉冠名的牌子,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是覆水难收。

其次,公立大学教学楼接受商业冠名,几乎都未征集师生意见,资金流向更是不公开透明。公立学校的确资金紧张,但是当务之急是合理利用资金,而不是盲目为教学楼冠名来敛财。

再者,人们之所以对于教学楼商业冠名有抵制情绪,是因为教学楼不同于食堂、体育馆,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地方,我国的公立大学更是以其浓厚的人文气息吸引无数学子为之奋斗,而在这样的地方通过商业冠名来做宣传,商业目的未必能达到暂且不说,很多与学院风马牛不相及的命名真的在校园里显得格格不入。大学校园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片圣地,商业冠名教学楼不但不会帮助学生尽早感受社会生活,反而让学术研究的圣地多了几分强插进了商业气息。的确,国外很多公里大学都有商业冠名的现象,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为食堂、体育馆等进行冠名,命名过程公开透明,审核严格的同时还有冠名期限,而教学楼更是几乎不接受冠名。反观我国现状,企业公信力严重下降,大学资金流向不明,冠名过程不公开透明,审核不严格,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证实了教学楼商业冠名并不能成为学校资金开源的好方法。企业、学校洁身自好,严格治理审核,合理利用资金,才是企业打造品牌形象、学校长久发展的良方。

6.大学教学的特点 篇六

大 学 教 学 的 特 点

【摘要】大学教育的性质、社会职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等与基础教育不同,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实现学习与发展的途径和手段等方面比基础教育复杂得多,因此,大学教学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教学目标有明确的专业性,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关系有学习的独立性,教学形式有更多的实践性,本文就这些基本特点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教学

特点

大学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校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规律,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意志品格的过程。大学教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1、专业性

大学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而,教学就具有专业性特点,即教学要传授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教学的专业性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的结合,需要处理好专门化与综合化的关系。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在这种科技发展的条件下,要使大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科学研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普遍出现加宽专业、加强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趋势,力图使专门化与综合化结合起来,对此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予以借鉴。

2、研究性

教学具有研究性,不仅表现在教学与科研结合,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方面。把科学引入教学过程,能给学生创造出全面发展智能的环境和重要条件。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不受约束地努力学习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且把已知理论同研究需要紧密结合,进行积极的思维。参加科学研究 1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论文:大学教学的特点

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之中,自学能力也在为完成研究工作任务而向理论和实际求教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3、相对独立性

高校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知识,培养其创造精神也是大学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辨证思维逐渐成熟,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等趋向稳定,独立学习风格初步形成。从教学方法本身来看,它有两方面的特征:⑴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佳的传递效果。作为信息“受体”的大学生,由于自主性增强,他们对教师提供的各种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总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标准进行选择,或接受、或忽视、或排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首先在于这种指导是能够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感受状态”、具备较高的处理信息的“能量”,并能引导他们独立地去获取各种信息。⑵教学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的自学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与此同时,教师教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即由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习的指导与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化,出现了课堂讲授时数大幅度下降,课堂讨论、质疑、实验等则显著增加。

4、教学的实践性和社会性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都应遵循的原则。因此,各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就必然要使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从中了解社会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改造世界的意识。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转型,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及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求大学生不能封闭地学习,而应该放眼社会,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的学习要求,而且还应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若不与实践紧密联系,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那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高等学校都普遍要求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实习考察等。

5、阶段性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论文:大学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学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比单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复杂得多,教学内容既深又广,需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因此,大学教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以经济、管理类四年制本科专业为例,教学计划中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大学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一般为一至三学期)。这是大学学习的开端。这阶段要学习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代科学技术概论等科学文化基础课。设置此类课程的目的是为大学生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②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一般为四、五学期)。专业基础课是公共基础课的深化发展,又是专业课的先导和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③专业课学习阶段(一般为六、七学期)。专业课所传授的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理论知识,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是未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最直接、最实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④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阶段(一般为第八学期)。这是非课堂教学环节,即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此阶段学生要运用前七个学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到业务部门进行锻炼,向业务人员学习,接触并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从实际部门调查了解到或文献资料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述或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这是学生由学习阶段转入工作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工作前的“演习”,此阶段成绩的好坏将决定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工作。以上各个阶段只是大致划分,不是截然分开的,课程之间也有交叉,各阶段联系紧密

6、创造性

大学教学的创造性特点,是由大学的教育目标决定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掌握现代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专门人才。大学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学知识,还要发扬、还要创造、发展文化科学知识。因此,大学教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3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论文:大学教学的特点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学教学的创造性特点也是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分为模仿性学习、接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三个层次。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日趋成熟,正处于旺盛期,为由模仿性学习、接收性学习过渡到创造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性知识,宽厚的综合性知识又为大学生过渡到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7、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相对要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要表现在:①大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大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因此,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②大学的学习中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学习的途径多,学习的内容选择性大,学生思考的问题也深。大学生要适应这些变化并且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必须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具有驾驭学习的能力,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学习的自主性。③大学生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期,他们的独立个性和心理品质逐步成熟,情绪的稳定性、学习的持久性、自信心和自我调控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大多已形成具有独立个性的学习风格,在学习中乐于独立自主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7.大学教学楼 篇七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 其学习和教学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 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要在充分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2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1) 调查内容

为了总结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更好顺应课改要求, 深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工作, 教育部在2009年-2010年对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重要性、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设置;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教学评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曾小珊, 2013) 。调查采用的方式是网络问卷以及抽样调查, 全国共有550所高校参与了此次调查, 调查对象多, 涵盖面积特别广。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程重要性、教学目标与内容方面。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的高校认为应该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 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很少部分的高校觉得大学英语课程地位应相应降低。半数以上的高校都一定程度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大学英语教学, 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这些高校之中既包括工程类高校, 也包括非工程类高校。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在各类高校中展开。几乎全部的高校都将提高和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本校的主要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上, 听、说、读这三项技能被认为是大学英语基本技能中的最主要内容。

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高校阶段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而全面的提高 (隋晓冰, 2013)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都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必修课程, 一部分是选修课程, 并且必修课程的学分比例正在逐步减小。在课程设置时全校都采取统一的形式, 一部分高校希望可以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设置。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的结果显示, 为了保证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 教学模式都会采取分类型的课程教学。不同高校其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侧重和比例也不相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教师面对面讲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面。从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 几乎所有的高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之中都普遍应用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但所应用的软件都是由学校以外的出版社提供, 过于依赖外部技术的支持, 缺少自主研发能力。

教学评估方面。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评估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评估, 以便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本次调查对于各高校的教学评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结果显示, 大部分高校都将学生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但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网络平台的教学评估方面还参考很少。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参加调查的高校之中,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过去相比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和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刘晓娟, 2006) 。但是, 与其他学科相比,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高学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发展也很不平衡。

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各个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 大学英语教学的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具有网络机房,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大学英语课程, 但是很多高校与教师却并没有十分重视大学英语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敷衍的情况 (余丽, 2014) 。很多高校并没有将英语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来进行培养, 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 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只是多余的负担, 学不到实质的内容。

3.2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

大学英语课堂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的授课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 没有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 必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是这种师生关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之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队伍的结构中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中, 大部分是女教师, 在80%以上, 只有很小部分的男教师, 女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细致耐心, 但由于女教师面临怀孕生子的问题, 会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大学英语教师的年龄都偏低, 与年长教师相比, 虽然热情充沛, 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冯茹, 2013)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中的教授很少, 大部分都是刚参加工作的讲师, 很难完成学科的科研工作, 并且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明显短缺, 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深入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4.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紧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突出位置,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提高英语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利用互联网络信息资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通常可以分为专业类英语、普通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 除了专业类的英语, 其他英语的综合应用性都不高,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非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很强 (张家政, 2010) 。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建立更加全面的课程体系, 不但要对英语知识进行传授, 还要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4.3 加强特色课程设置

根据区域的不同, 我国大学生以及社会对于大学英语方面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别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适用性。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 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英语课程, 避免每所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十分趋同, 毫无特色可言。

4.4 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合理化教师结构, 适当聘请经验丰富的年长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并且推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化,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养出能够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5 总结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十分复杂, 改革取得的进展和程度也不一致。我们应该在全面总结以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规划, 建立健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 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率, 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茹.网络环境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 2013.

[2]刘晓娟.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4]余丽.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自主性研究:课程创生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5]曾小珊.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8.大学教学楼 篇八

摘  要: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战略调整

引言:2013年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研究,推动全国 630多所1999年后升本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方向转型发展。全国有36所高校成为改革试点的学校,成为首批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这就意味着这些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走一条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道路,即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突出产研教协同,建立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近几年以来,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国内众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变革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育已由硬性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指导的时代进入到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发展的“后大学英语时代”。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模糊,应试导向严重。《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图。这些目标其实比较空泛,并没有明确界定“学习、工作和交流”的类型,加上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将考试目的定位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大纲被当作考试大纲,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应试导向严重。其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相对滞后。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不少后续课程,但总体上来说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出的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老师的岗位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围绕着为语言而学习语言,从而造成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学习的严重脱节。

二、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调整

(一)推进课程设置改革。要通过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积极推进大学英语的战略调整,就必须要坚持避免将大学英语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纯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来教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也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方向:满足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要求以及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学生特定的学科有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只占整个教学过程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则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通过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来加以实现,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后果。

(二)构建现代化混合型教学模式。新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人们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互联网上的交流平台备受师生青睐。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课程资源共享、辅导、讨论、答疑、递交与返还作业、指导实习、指导论文等方面的交流均可以通过网聊系统实现。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中不断整合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MOOC网络课程的融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近乎于传统教学的MOOC模式中,学习者可以用较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学习过程更依赖于网络和群体的MOOC模式中,学习者主动研究探索的能力更能得到锻炼。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与课堂,方法手段比较单一。MOOC的来临是一次契机,鼓励他们掌握在线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传统课堂和网络学堂相融合。

将MOOC与大学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更加积极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做了练习能够得到及时反馈,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此外,运用多媒体软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学习内容易被接受。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浩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英语教师虽然难以承担起纯粹的专业英语教学,但是完全可以努力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大学英语从基础性向专业性和双语教学的转变,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木林. “后大学英语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9).

[2] 高琳琳. “后大学英语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企业导报, 2014,(14).

9.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篇九

大学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且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且能够对一些相关的软件熟练的掌握并使用等。大学计算机教学相对来说难度不高,但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操作。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加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已经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可是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仍然有着很多问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调整,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老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足够吸引学生的地方。因此,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应该不断的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的灵活生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就是当前很多大学在评价教学好坏和学生成绩的时候,过于看重分数,这样的评价方法并不全面。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上文可知,目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大学计算机教学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应该建立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老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不理想。很多大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已经全面掌握了,可是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创造学生进行实践的条件。

其次,学校并不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电脑的老旧,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由于电脑不断的普及,很多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这就使得学校错误的认为,每个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知识都了解,而且并不重视更新学校机房的电脑。而且严重的压缩计算机教学的课时。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灌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要对计算机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最后,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教学方法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每天计算机都会进行更新、改进。但是在大学计算及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而且伴随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讲解计算机知识,造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能够实时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三、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根据以上提出的有关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以及当前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改革,不被落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计算机发展速度十分快,可谓是瞬息万变,在进行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及计算机使用范围及相关内容对课程进行改革;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再次,明确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主要对象,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然后,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建立灵活的评价方法和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最后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论

10.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

究竟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合格的高校课堂?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对老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呢?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审思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并对其进行反思,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构成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孔兵兵等在文献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组织。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课堂管理模式已凸显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课堂管理虽不如中小学课堂管理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许多关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接踵而至,对其进行审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三、现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那是因为有大师所在。大师就是那些在学科知识上有所作为的老师、教育研究者。所以,从这个层面上就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术修养。这个老师不一定要是那些发表论文很厉害的学科带头人,也不一定是那些什么学术专家,但是我想他一定要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着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的,有着专业素养的老师。不然,就像是某位教育局领导说的那样,如果老师自己在十分的考卷中只是拿到七分而在教学传授的过程中还往往无法倾囊相授,那么学生岂有及格之理?所以,老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学术专业修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毕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总能够看得更远更高,不是么?

可是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任课老师其实并不专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由于开设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对接或者是工作任务安排,老师们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学习研究的专业领域。因此,他们有时候难免会心里没底,只能准备好课件,或者有些较为懒惰的老师就是直接对着课本,无论是对着课件还是对着课本,我认为这样单一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同时关乎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试问,如何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呢?要怎样才能保证不让老师也在混日子呢?我想,这也是属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在上大学专业课期间,遇到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数学老师。有些迷糊的几何学老师,她是那种没有做好课前备课的老师,在课上只要有学生提出突发问题,肯定会打乱这个老师原有的思路,然后马上变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讲着讲着就会说“等等,我好像也乱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顿时,台下一片无语。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头,完完全全的把课本的知识搬到黑板上,进行一片书法展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也没有所谓的技能传授。这在我看来,真的纯属的“搬书匠”一个。后来遇到一个更为奇葩的老师,这个老师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容易讲的,容易懂的,他讲。那些不容易讲的,难懂的,他不讲但是要考。以致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听还是不听的好。不过,很庆幸,在大学期间还是遇到了两个对于数学极为热爱的老师。一个是概率老师,一个是高等代数老师。前者对于关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几乎是信手拈来,问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觉得毫不吃力、费劲,其数学修养让台下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后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自信的老师,在课上把数学讲得眉飞色舞的,很自信、很骄傲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他讲的那些比喻让我们觉得十分冷场,但是他对于数学的那种敬业以及无限追求的热爱,还是把我们搞得服服帖帖的。现在的他还是十分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地学习着。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学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师的威信,让人信服。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听课学习的老师。像是这种老师,往往是课上讲的东西太没营养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语气语调过于让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来选择了补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看来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2)学生对于大学课堂的高度期望落差较大

有时候科目的吸引与否或许也与学生本身的期望值有关吧。记得对于“教育心理学”这门科目,我们大多数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发现那些教育的问题与现象。结果遇到了一个奇葩的老师。除了让我们看书就是看书,看完了书就抽问,典型的“试卷简答式”课堂。所以,后来在这门课大家学得都不怎么愉快。还有一门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认为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的。结果,每次上课老师几乎都浪费一半的课程在那里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感觉完全没有进行备课,不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说是学理论吧,理论知识又不系统又不完整。说是学实践操作写研究论文吧,又没有指导,没有批评修正。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来说,我们好像又白学了一门课。看到别的班跟着别的老师学完了这门课后写起论文来那种轻松劲真的让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羡慕嫉妒恨。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不过,或许学生心里对于某些课程有着较高期待,以致于会有所落差,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3)高校教师课堂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有些老师,选择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是较好的。上了大学后,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但是,这同时要求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的中国教育史的老师就是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补充。但是,后来,这样的方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版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课上小老师们的答案。似乎真的是为了分而争夺分了。导致后来大家在乎的是问了什么,问题答案在哪里,而不是这个同学讲的是什么了。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4)教师教与学生学目的不明确

大学的课堂对于老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要一再提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会干起来也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甚至白干活、瞎忙活。在大学课堂就有着这样可悲的现象,老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台上老师视若无人地把该念的念完,该放完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说声“谢谢老师”然后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试问这样的大学课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是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呢?这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要不要管?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还要学生一定要听确实是个伟大的折磨。或许,这是双向的管理。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做好备课,上好课。不然,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的声誉。

不过这也涉及到高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种对待以及学生上大学的目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说“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谁就是傻瓜”,那究竟高校中有多少个教师愿意当一个傻教师呢?或许等到那些教师功成名就的时候吧,把该评的职称都评了,把要完成的教研任务都完成了,把自己该操心的生活大小事都忙活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吧。可是,有多少学生如此幸运能够恰好遇到这样的老师呢?学生们熬过了十二年教育终于踏入了高校大门,是否明确了自己苦苦上大学的目的了呢?

(5)教学模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我们大学课堂不再流行粉笔字,或者是说只会单纯地在“讲授+课件”或者是“讲授+粉笔字”两者之间选择。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全被复制黏贴到课件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只能算是黏贴板,写字板。在我看来课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为其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制作课件,于是黑板上满满的一板又一板的板书,于是学生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手段,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说哪一种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种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那些无论是什么课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一昧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我相信一定是极其乏味的。

(6)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唱“独角戏”

有些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直接选择了逃课,有些则是人在心不在。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吃东西甚至是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当做自己正在上课而是毫无顾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则是有些心里顾忌,不敢公然对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小说,不影响课堂,但是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课堂。当然,还有些是较为沉默的乖乖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记着笔记,听着老师讲话,不做任何表态。似乎这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表演场地,而自己只不过是观众而已。需要表态的地方“哦”“恩”几个单音词便足矣,就像是给予了表演者掌声般证明了自己还在。当然啦,有些还是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的。不过,这种学生在大学课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师能够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们都变得冷漠了呢?当然,这也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随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冲动地表达自我。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开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创设一个很好的舆论的氛围,导致学生陷入了课堂的冷漠状态,不想参与课堂。或许,一个良好的课堂舆论气氛,会让学生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开始参与的。这样就不用老师自己一个人演着独角戏那么孤单了。

(7)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态度

可是课堂管理毕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导致了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理、不愿学。有些老师害怕管理不当会招致学生的埋怨、给予低评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师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会如何管理好学生,要不就是大骂点名批评,要不就是要求不恰当,管跟没管一个样。有些老师则是认为上课只是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任务,并不愿意过于投入,甚至上得好与坏其实与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区别。于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有太过分的举动,老师都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管理。这样的话,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课堂的秩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学生,同样因为老师的这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而变得“不愿听、不愿理、不愿学”。因为老师的不在乎,学生也不想过于在乎,不想理会。

(8)高校扩招让学生对大学课程缺乏“安全感”

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课上是在看书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课的这个科目的书。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期间,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看一些教师招聘或者是考证之类的书。这些就是出于他们对于课程的选择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或许会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更大的帮助,对于正在上课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于是,在课上看那些计算机考级,看那些普通话培训书籍,看那些会计书籍等等的不在少数。其实,或许这也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学生在现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再吃香,说句难听的,或许正在扫大街的那个都是大学本科学生。所以,仅仅一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够向学生们保证些什么东西,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学生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筹码,证书无疑就是最为大家关注的一种战术装备。无论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只要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够拿到这个证书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个报名费、有时间去参加考试都愿意去试试,那几个额外证书回来作为备用。本来在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时间里,就不一定能够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懂学透,还额外的去考取那些证书,无疑就是在干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坚持干着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大学学习制度的了解。知道大学的考试无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两个星期便可以应付了事,平时就是人在心不在也无所谓。认为读大学就是来这个撑着要个文凭的,上课的额外的,参与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试问,这样的心态下,课程的开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么?我想,没有人会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9)学业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湛江师范学院的学习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够开放,不够严格。似乎这样看来有点矛盾。如何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让同学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呢?这或许要从我们的学分制入手进行调整。在我看来,其实我觉得湛师的学分制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是对学生的,我觉得对于学生,除了设定那些我们必修的科目外,应该给予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其它的科目的选修,让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而且应该在学校设置一个课程表,把全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张贴,欢迎学生进行相关的旁听。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总以为在大学期间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个课室进行旁听与学习的。结果因为无法查询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以致于无法好好地安排去听课的事情。当然,有的人会说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听课,就算是问同学也能够把课程表给借回来。当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全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的学校学习氛围怕不是一个名校应该有的好的学习的氛围吧?所以,或许学校可以改变一下其学习氛围。随时的旁听也可以让那些上课的老师有所紧张,而不是觉得就算照本宣科班里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样,以为他们拿我怎样或许我就会拿他们怎样,还边想边奸笑几声。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于这种想法,从来不敢给老师们打出自己真实想打的分数,即使是对于我刚刚说的那些奇葩老师。

(10)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

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个较为潇洒的老师,他不在乎有多少人来听课,他在乎的只是听课的质量。所以,对于他的课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不你不来,来了你就得好好听。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极其潇洒与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师都不敢如此大胆吧?不过,我一直都有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我觉得能够让我一直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会结合事实来讲课,可不是脱离课本的进行乱谈。而且,他会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同样的,在他的课上也会实行评分制,但是这种交流式的评分没有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疯狂,所以似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的感觉。唯一可惜的是,能够一直坚持来上课的人也不多。以致于我开始疑惑,讲得好的课同学们不愿意来,讲得不好的课同学们也不愿意来,那么同学们究竟愿意听的是什么课?难道真的只有用学分来压制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够自觉地学习么?从这一个层面看来,高校学生的学习确实缺乏了一定的自觉性。

(11)师生之间缺乏人文关怀

11.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篇十一

一、听写存在的问题

(一)辨音能力不够。

听写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并非与听写速度或听写水平成正比,能读懂的语言材料不一定听得懂、写得出来,哪怕是极为常见的词也有可能听错。其原因在于语音知识掌握不牢固、辨别能力不强,严重影响学生对所听语言信息的获取,妨碍听写乃至整个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瞬时记忆不准。

英语听写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才能把所听信息记下来,并根据上下文语境快速推测有歧义的同音词,从而写出正确语义的单词。在听写过程中,只记得所听句子的一部分,无法完成听写任务,影响听写水平。

(三)语法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听写时,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精力非常集中,难免不会出现因笔误或笔漏而引起的语法、语汇错误,听到某个音会有可能理解为其同音词或近音词,还有可能碰到生词。要使听写的内容尽量准确无误,就必须运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知识,许多学生听写完毕后并没有运用这些知识去完善听写内容,因而只能降低听写效果。其实,听写中的很多错误非常明显,只要稍加分析、判断就能明白。

(四)文化背景知识不够。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经常听自己熟悉的事件的材料时理解得就很顺利,遇到不熟悉的或是专业以外的材料,就困难重重,这往往是由于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有些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听写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应多加强该方面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

二、改進措施

(一)强化读音训练。

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系统传授语音知识、英语国际音标知识、连读中的变音及辅音等知识,通过这些练习可提高学生听写能力。另外,在实际听辨过程中,听辨速度还取决于听辨意群的能力。如果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多按词组、短语、句型等更多的意群去听读,听辨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二)加强记忆训练。

任何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强化记忆训练。记忆分为输入、存储和输出3个阶段。在言语听辨过程中,不仅要把听到的语言形成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还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信息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理解。如果输入的材料有意义或输入听者比较常见的内容,则记忆内容会增多,检查时间就会缩短。同时,理解和记忆相互作用并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对话语的理解、语境的认识和先前经验知识都在记忆中起一定作用。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用强化手段对学生进行记忆训练,才能确保听写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课外多听、多写。要培养听写能力光靠听力课显然不够,还应在课外多听多写,不断练习和实践。

可按照由易到难、由单词到短语,再逐渐到句子、短文等,速度由慢到快。也可在网络上搜索BBC和VOA台的英语节目,听的同时把播放的内容录下来,选用内容比较清晰的录音听写。结束后相互对答案,没听懂的地方反复听,尽量模仿标准英语的语音语调。听写是一项综合性语言技能测试,涉及听悟能力和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是诸多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也离不开其辨音能力的增强。

(四)改善听练方法。

作为听力训练手段之一的听写,常规方法是将缺词的书面材料发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边听边写,这样可以有计划地训练。如日期、年月、数词及单词连读的听辩能力,而且要着重进行以句或段为基本单位的听写,使学生能够在听第一遍时就了解梗概,并记下一些简单、具体的“符号”。在正规测试中,听写形式一般分两种,即填空听写和逐词听写。填空听写是指在一段文字中有若干空白处 ,每处约5~8个单词,要求考生要听录音过程中将所听到的句子或意群填入空白处。逐词听写是指考生在听到一个句子或意群后要一词不落全部写下来。这两种形式的听写录音设备都放三遍,第一遍为初听,第二遍为听写,在必要的时候有适当时间的停顿。第三遍为核对。录音语速按每分钟120词。主要考核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和一定的书写能力。要考好听写题,除平时加强基本功,认真训练外,还要认真研究听写对策,做到边听边写,胸有成竹。

1.第一遍理解梗概。听第一遍通读时,要集中精神弄懂文章的大意和篇章结构,还要争取记住文章中的难点和疑点,以便在听第二遍时更加警觉和细心,由于通读的速度较快,即使能全部听懂也根本无法写下来,所以千万不要听第一遍时就匆匆下笔。

2.第二遍写下全文。听第二遍时要逐句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住并写下来。写时务必心细手快,以能让人辨认的字体,迅速将句子记下来。接着准备听写下一句,依此类推,直到第二遍听写完毕。考生在听第二遍时千万不要依赖第三遍。如果在听第二遍时抓而不紧,写得很少,则寄希望于第三遍是无济于事的。

3.最后的检查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第三遍进行核对,改正词尾的s或ed,纠下文中的标点符号,还可澄清某些疑点、克服个别难点等,从而使全文的听写进一步得到完善。所以千万不可忽视第三遍的核对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玉冰.标准听写瑜部分听写测试对比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4,(3).

[3]董敏.试谈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 (编辑徐褀琛)

12.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之反思教学 篇十二

反思一: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反思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而通过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文学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2)文学作品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日本从1985年开始,就筹划实施了一项“四合一”人才培养计划,即在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十年来,日本已在培养“四合一”人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丰田”、“东芝”、“三菱”、“松下”、“三洋”等这些驰名全球的跨国公司里,都拥有半数的“四合一”人才,他们个个以通才的能力和风貌,打入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反思三:语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传统英语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proficiency)。

当然,目前人们重新强调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人们现在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grammar awareness),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这一目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们的任务是寻求和设计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者语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他们主要想通过一些由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法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法日益多样化的今天, 反思教学为教师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只有将反思教学阶段性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反思性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 既能改善教学效果, 又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本文通过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的活动。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性任务教学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防汛抗洪演练报告下一篇:大数据发展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