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学目标(共13篇)
1.怎样写教学目标 篇一
怎样叙写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目中有人
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步步深入,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明确精准的教学目标对课堂定位的重要意义是日益深切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把教学目标置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不得不腾出时间,潜心学习,努力钻研,尽快学会写出明确精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是站在“以师为主”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经过学习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否能观察与检测是没有设定的。
经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逐步了解:如何设定教学目标,除了内容以外,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格式的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即,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行为词语,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学目标定位来源于课程标准。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在具体制订课堂教学目标中,除了基于课标外,还要注意教本的特点(包括单元的绪言、课文后的习题、教参)和所教班的学情。
对于一个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来说,要其能明确说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就能做到的,需要老老实实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多次说过,我们是实践者,不能停下来不上课专门去,不可能熟稔了庖丁解牛的技术再去解牛。我们只能在做中学,一边学习教学目标的写法,一边叙写眼前要用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制定时,便用两个问题追问自己:
1、是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
2、如何观察、测量这个变化呢?这样做未必科学,也未必完全符合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但至少可以使笼统、模糊的目标向具体明晰靠拢,也起码可以说明你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是目中有人的。
二、目的与目标的区别 “目的”,常常是一种指针和方向;“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可界说的。而我们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往往会把二者混淆不清,需要弄清楚。
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要,其中关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二者的区别: 目的:
通过电子与电学课程的学习,旨在:
1、提高学生对电子与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应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电子与电学作为一实用科目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电子与电学科上发展有关技能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安全的意识。
4、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目标:
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1、描述课程提及的电子器件和元件的特性。
2、描述电子器件和元件在简单电子线路上的功用。
3、运用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
4、设计、制造及测试一简单电子或电路装置和报告该装置的制作过程。
5、选择适当的电子或电器元件和仪器来有效及安全地去完成设计作业。
6、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
细读上面的叙写后,由此回顾多少年来,我们走进课堂开始教学的时候,预设教案可能只是整体的“目的”,而不是具体明晰的“目标”。这是否也应该视为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呢?
三、让教学目标可观察和测量
前面说过,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来源于课程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需要一个规范的叙写方式来支持,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来有效解构。规范的叙写方式,问题不大,较难的是把一个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并在一定的情境下,将之重构为课时目标是较难的,难在这样做深究起来就要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这一套经院化、严密科学而又显繁琐的理论向大家推广运用,未必有效,也不可能有时间,我们只要不限于学理的论争,致力于探索一种便捷的应用形式,拿出以前的教案对比分析传统叙写方式的问题,展示给老师们,以帮助大家掌握具体操作的方法。
现代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说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测量。例如:
有位政治老师在新课程改革期中,利用一次对外公开课的机会,他在教研组内展示了“时事沙龙——聚焦伊朗核危机”一课的教学目标。叙写如下:
1、学生在时事沙龙的活动后,能了解伊朗核危机的发展概况,初步分析核危机的背景,懂得国际政治生活的一般知识。
2、活动后,学生能掌握一些时事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国际热点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学会用国家利益的基本原则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活动后,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
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这位政治老师自认为是一个突破传统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但在讨论中,同事们却提出了以下疑问:
(1)知道多少才算是“了解”呢?(2)“初步分析”应分析到什么程度呢?(3)政治生活的一般知识很多,这一节课都能懂吗》(4)“时事沙龙”是一个怎样的课?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力表现和参与度有评价目标吗?
这些疑问都说明这样的目标叙写有着明显的弊病:叙写语言使用不当,目标过大,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目标功能错位,目标叙写并没有突出其活动课程的特点,无法区别于一般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正是这些疑问帮助了他,经过对教学目标叙写的再学习和再认识,新的教学目标就叙写为以下三点:
1、为学生提供沙龙式的课堂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能通过相互间沙龙式的交流阐述自己关于伊朗核危机的观点,展示自己时事分析的能力,表达自己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愤怒之情,以及对伊朗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是这节课的表现性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应能表现出其本身的素养与才能。)
2、在活动中,学生能做到100%的参与,或阐述观点,或提出问题,或提供材料,或其他方式的参与。(这是本节课参与性目标,这一目标的叙写中不仅表与了参与的度,也说清了参与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因此,这一目标也是这种活动课的基础目标。)
3、活动后,所有学生都应能说出伊朗核危机的一些基本要素:时间、地点、重要人物、事情经过,各方包括我国的基本立场;所有同学能够分析出“国家主权”与“世界霸权”之间的关系,能够用“国家利益”的基本原理分析国际关系的实质。(这是本节课的结果性目标。从这一课程的特点来看是一种附带性的目标。)以上目标叙写的共性有:
首先,以学习者行为主体描写学生的行为。
其次,行为动词选用了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再其次,叙写了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最后,说明了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那位政治课老师明白了:原来,教学目标是应该这样写的。例2 如老教案中《难老泉》的目标是这样叙写的:
1、使学生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状物散文“意蕴其中”的特点。
3、提高学生写景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
且不说目标3、4多半只是空话而已,就还具体的目标1、2而言,问题就不少。在此“理解”、“掌握”都属于“内部心理状态”,怎样才算达到目标,怎样才算达到“理解”、“掌握”甚至“进一步掌握”,我们都无法知道。经研究以后,对1、2进行了这样的修改。
1、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
(1)学生能够依次找出课文选用了哪些材料。(2)能够找出体现文章意旨的句子。
(3)能够说出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4)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难老泉”文题的意义和作用。(5)能够说出对本文行文顺序的评价。
就集中性和达成的可能性而言,一课时内完成目标已经不错,目标2可以删去;如果要保留,作为第二课时用,目标2用外显行为可以表述为:
(1)学生能够结合初中学习过的两篇同类文章,具体说明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2)能够结合本单元其他文章,具体说明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3)阅读所提供的新篇目,能够准确概括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目标3应该转化为具体的作文题,并通过作文来评定写景能力问题。至于目标4,属体验性目标,可以转化为某个有目的的具体活动。比如,参观家乡的一处古建筑,写一篇周记,主要写出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
2.怎样写教学目标 篇二
根据技术健身教学论的思想,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体育素养可以归结为对体育操作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实践成果。体育操作性知识主要是指运动技术,表现出典型的外部运动特点的知识,而体育认知性知识则表现出典型的对运动的思维特点的知识,它是一种心理、思维运动过程,在心理学上称认知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连基本的体育素养都没有,却又怎能言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事实上,学校体育之所以越来越不被重视或者说其始终得不到提高,除了体育界领导层面、传统观念以及学校体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外,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个人素养了。教师上课似完成任务般,粗讲滥教,给学生带来了思想和情绪上的错位,同时,也造成了恶性影响。而其间种种,最明显的当属高中学的体育选课,(以盐城市文峰中学为例),一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而另一类学生,则在选课之前进行明察暗访,哪个教师的课容易过,就选之。另外,高三的学生已不开设体育课了,学校掌控学生体能状况仅仅根据一学年一次的五项达标:50米、800米 (女) 、1000米 (男) 、立定跳远、实心球 (女) 、铅球 (男) 、仰卧起坐 (女) 、引体向上 (男) ,现如今似乎连这五项测试也已取消了,而此类现象也并我校所独有,有的学校可能较其更为严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00米跑,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越想拼命往前跑,其重心就会越低,而受伤的几率就越高。《时间简史》总序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3.怎样关注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79-02
现在的初中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是学习,学习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不管是否喜欢学习的课程,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制下负重前行。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情感目标,这与新课改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们达到一个发自内心的想达到的目标。我们应努力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怎样能使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呢?怎样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快乐学习插上翅膀呢?
一、呵护中学生“爱玩”的天性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遵循孩子的天性是最科学的教育形式。基于此认识,我总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陪学生一起玩,边玩边学。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让同学们课下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同学们都纳闷,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是什么药。等到上课,我笑着问同学们:“会玩吗?”同学们不知该怎么办,然后我告诉他们玩的方法。于是,大家都忙着动手把正方体沿不同棱裁开得到好多平面图。设计这个小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得到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类型。然后,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得到的不同种的展开图轮流贴到黑板上,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11种情况。整堂课学生一直兴趣盎然,从他们的笑脸和积极的发言中,我知道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语言要清新自然、生动有趣
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风趣的语言,生动的讲解,会使学生非常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强技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快乐学习。例如,在讲二次根式时,我出示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同学们容易丢掉后面的条件,我举了一个例子,把二次根号看作一座房子,负数看作病人,也就是说病人不能进屋子,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当然,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态、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交流,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课堂是学生的空间,应多些学生的声音
上课是一种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更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让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点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让教育由“全权代理”转而成为“导路人”。而每一次主动学习、主动探索都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把一根7厘米长的小木棒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盒,问能否放进去?就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事先准备了一根木棍和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自己演示,得到结论,能否放进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可以放进去的木棍最长。同学们踊跃发言,互相争论,得到了怎样放最长,然后大家很快就知道上题应该如何动手了。在同学们不断地探索中,引发了探究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让学生多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方案,通过反思与自评,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具体建议。
四、创设问题情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知识产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活,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画一个圆内接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画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每个外角,观察一个外角和内角之间具有什么关系?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什么关系呢?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用测角仪测量,探究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下,整节课完全可以用“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来形容学生的表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真实的情景结合同学们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喜悦和艰辛,并享受合作的快乐,动手测量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五、选择考查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曾经是学生中很流行的口头语。不可否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考试还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法,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底线,那就是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为了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我坚持不搞单元检测,只在整章结束时做一次综合考查,在每章测验时,大部分内容都是课上讲过的重点习题。经过稍微变化数目或问法,结果试卷发下,个个兴高采烈,强烈的成就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怎样写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反思的意义大而言之是为人生留痕,这里有青春的舞蹈,有激情的火焰,有智慧的灵光,有思想的挣扎;中而言之,是酿造精神的营养,孩子们原始本然的天籁之音、师生间至真至纯的交融互感无不蓄储着人生的力量;小而言之,教学的情理智趣在此沉淀、升华,教师因此确证教育的尊严与欣悦„„
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反思,更多的是生搬硬套援引什么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教育专家言论„„没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灵的律动。自然而然的,教学反思成为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又一种“检查材料”,许多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如此一来败坏了教育教学的趣味,也败坏了教育研究的旨味,与教学反思的用意大相径庭了。教学反思这一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此也就显得索然无味、黯淡无光。
马克思曾说过,精神的太阳不能只有一种颜色,只有黑色。课堂的丰富多彩、生动多姿就意味着教学反思与之相应要五颜六色。我们的教学反思不能无动于衷地抄录一些完全没有自我体验的“名言及理论”了。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可采用以下几种形态:
一、感悟体验式:一节课上下来,常常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此中忧、喜、气、恼、乐、疑六感并具。许多情绪在心里波荡着,腾跃着:或兴奋不已,或欢欣鼓舞,或沮丧不已„„因情生文,我们便随笔把这些缠绕于心收藏在文词中。如我曾经在教后记中写下诸如此类的“如同回到纯净的童年,书声琅琅中,快乐潮涌般淹没了忧伤!”„„
二、提炼格言式: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反思中时常运用这种方式,如他写道:“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提炼出的一些格言式的语句成了他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在回想课堂的一幕幕时,偶尔会有一些奇思妙想纷涌而来:关于教育的理解的、关于学习的本意的、关于课堂管理的意义的„„如电闪倏然一击让人有豁然贯通的感觉。确实,思想本天成,随手偶得之。但,如果不即时写下就稍纵即逝。
三、故事叙写式:课堂是由无数的细节与故事组成的。教育的许多秘奥和真谛潜藏在教学的故事之中。细致描绘课堂的一些情节与师生间的应对,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理念在细节处敞亮,真理在故事中透射。
四、问题追问式:困或即收获。疑问是学问的开端,胡适先生曾把问题丹作为防身药方之一。保持恒久的质疑问难的心态,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反思中也是不断地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兴趣的秘密何在”“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正是问题引领他走向教育思考的内核,并导引他获得伟大的成长。问题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5.怎样写教学案例 篇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更新时间:2006-6-25
曾经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视为一体,要么认为教学案例就是教学随笔和教后记,或者是把书写案例神圣化,觉得无从下手,逐步走出认识误区。明白了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案例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案例研究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案例研究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因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每天积累的教学经验其实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可我们往往都忽视了,认为撰写论文那是专家的事,是高难度的任务。事实不然!你听听一位专家对撰写论文的描述:“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特定价值的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和理性的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引发问题思考的过程。这就是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而几个案例的整合,就是最有价值的论文。”
难道不是吗?理论来源于工作实践。我们是握有最权威的一线经验的教师,我们怎会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我们被动撰写案例的过程中,其实已经隐约体会到,撰写案例的确有利于总结我们的教学改革经验。因为一个人的教学心得可以成为更多教师学习的榜样,更好地体现新时代资源共享的辐射效应。撰写案例,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学习运用理论,不让枯燥的理论脱离实际,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实践的累积提升,即为理论。撰写案例,还有利于我们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交流研讨等。看来撰写案例的魅力无穷啊!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1. 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 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 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 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 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许多启迪。这里为了举例的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 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过书本学习,我们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比如这几年来有关主体论的阐述很多,有的说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有的说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理,有时难以理解。如果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2. 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 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由于具有如下作用,正在引起普遍关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五、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6.怎样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篇六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把来自不同单位的五位老师各自设计的《皇帝的新装》作了一下比较。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教学目标确定得非常分散,罗列下来,可达12种:
目标
1、理解并能分析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五人)
目标
2、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一人)
目标
3、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二人)
目标
4、了解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一人)
目标
5、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培养想象力。(一人)
目标
6、认识本文讽刺假丑恶的思想意义。(一人)
目标
7、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二人)
目标
8、合作探究故事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一人)
目标
9、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敢于说真话。(一人)
目标
10、能初步分析皇帝被骗的原因并体会现实意义。(一人)
目标
11、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一人)
目标
1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一人)
综观上述12个目标,只有目标一被五位老师同时选中,目标
三、目标七各有两位老师选中,其余虽也有相似点,但毕竟不同,大多都是孤军奋战。
应该说,这12条目标都是由文章内容派生出来的,每一条的确定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在两三节语文课堂上达成所有目标是不可能的,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面面俱到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忌讳。那么,究竟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点抓起: 一、一、抓体裁
体裁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因此,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裁知识后再去学习课文,有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进而登堂入室。关于童话,学生在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已经接触过不少,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初中后,《皇帝的新装》作为本学段的第一篇童话,应该适当向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以便于孩子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比如什么是童话,童话都有那些特点等。因此,目标一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而到本单元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则应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当然,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涉及体裁,有些体裁很常见,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学生已经反复接触过,只选典型的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二、抓典型
典型是指一篇课文的独到之处,有特色的地方。《皇帝的新装》课文较长,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不容易一下子将脉络理清。因此,应该引导他们“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进而培养他们“把长文读短,把厚书读薄”的能力。所以说,目标三的确定也是非常必要的。
与之相比,目标七“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则相对欠妥。童话与小说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人物刻画,所以,我想还是把这一目标放到有关的小说中去达成比较合适。
无独有偶,有一次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将“学习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作为《三峡》的教学目标,心中颇不以为然。《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为《水经》作注的,原则上应该客观地进行描写和记载。虽然作者叙述生动,文笔绚烂,但搀杂个人感情成分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情景交融”的手法,在本文不能算是典型的,不宜定为教学目标。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则都可以看成“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三、三、现时意义
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样的课,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尤其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时时、事事站到“育人”的高度去进行教学。尽管在现在的语文教坛上,不少人在反对“把语文课上成物理课、化学课、思想品德课„„”要求“还语文的本来面目”。但我还是认为:课文的文本意义一定要挖掘出来,不管它是物理、还是化学、还是思想品德。惟其如此,才不失语文的“人文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够只交给“思想品德”课,具体到《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就完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就“讲真话”发表意见:什么样的真话应该说,而且要敢于说;什么时候则要讲一些“善意的谎言”、“美丽的谎言”。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去解决生活难题。因此,目标十一因为有“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前而比较客观,目标九则显得有点失真、矫情。
7.怎样写教学目标 篇七
物理教学目标, 通常是三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即与学生智力发展相关的认知目标, 与学习情绪体验相关的情感目标, 与学生实验技能有关的技能目标。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首先要明确怎样通过教学, 让学生在本节课、本章、本单元必须达到什么目标, 怎么去达标, 然后考虑对目标教学即时效率的评测和调控。
1.认知教学目标要注意: (1) 由于教学时间和知识体系所限, 期望学生在单元目标上达到较高认知水平是不现实的, 因此教师要选准重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 实现目标不一定就是由低级向高级推进, 应对课堂作系统设计, 除纵横深入外, 注意迁移, 简缩学生思维历程; (3) 因学生接受能力所限, 有时同一知识点往往会分阶段重复出现, 其难度、深度和复杂程度也会逐步提高, 应注意区别同一知识点课节目标和最终目标。如对“电流”这一知识点, 从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到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 各个课节以研究电流为主线, 各自应以不同研究重点使学生层层深入, 步步求实地学习, 因而教学策略要抓准电流全方位问题、落实各课节具体目标, 求得“形散神聚”之功。
2.情感目标教学涉及到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情感态度、动机兴趣、个性习惯、价值观念等, 仍是当前探索的重点。在教学中, 我们注重了以下策略: (1) 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大量情感因素, 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逐渐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直至“内化”成品质; (2) 发挥教师自身情感、言传身教, 教之以理、动之以情,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个性道德。
3.技能目标教学侧重于实验操作, 注重仪器原理、常规使用方法, 心智技能注重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观察去向、实验数据处理等。我们教学落实的策略有: (1) 在怎么做的指令上下功夫, 以规范动作操作、引导学生模仿并不断强化使学生趋于熟练; (2) 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么做、学会动手、观察记录、分析一条龙, 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并养成实事求是的品格; (3) 重视实验习题处理, 在习题解答中落实知识点, 在独立探索中获取新技能和方法。
我们不仅考虑落实素质方面的全面、主体、主动、效益, 还要在遵循常规原则的基础上, 努力探讨年龄特征与物理语言相适应, 实验引导与启迪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方式与情境思维相结合。
8.怎样写数学课的教学后记 篇八
一、把课堂上的成功之处记下来
教学之所以成功,就有成功的道理。或是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或是正确贯彻了某种教学原则,或是某一片断精彩,如教师在讲课中,或是各环节课的过渡性评议富有启发性,或是在激发学习兴趣过程中,运用了某一格言警句效果佳,或是一道数学题妙解,学生感觉良好,或是导入新课、突破难点恰到好处等等。教师在课后应把其中最成功的、感受最深的记下来,这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二、把课堂上的失误之处记下来
一堂课,尽管讲授前认真写了教案,但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案中的有些作法,不一定顶用,其不足或失误的地方可能在课堂中出现,其实,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应该正视它、总结它,把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成功的经验。所以教学后记要记这些失误之处,目的在于引以为戒,避免今后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把学生的建议记下来
教师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如:采用的教法好不好问题,讲课的快慢问题,讲授内容的深浅问题,作业量的多少问题,习题的难易问题,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问题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建议,先冷静地分析,再把问题写在教学后记里,以利于在今后的备课中提防自己注意这些问题。
四、把学生的灵感和思维火花记下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需经常提问学生。诸如这道题怎样解?这道题怎样证?有时学生思考后,出现灵感,方法简捷明了,比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更佳。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发现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问题,出现思维的火花,对教师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财富,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如果教师课后及时记录这些灵感和思维火花,在今后的课堂中渗透,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五、把课堂中的遗留问题记下来
教学过程没有完美无缺的。每授完一节课,老师应该静下心来,反思全过程的情况,特别要把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遗留问题记下来,如时间安排不准确,或有的题目的解法或证法,还有较好的方法解决等等。教师把这些问题记下来,这样能使今后的教学过程日趋完善,教学效果更好。
此外,教学后记应注意及时、精要和持久,不宜庞杂冗长,面面俱到,更不能高兴时写一写,忙时丢一边,这都是没有效的。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会收到成效。
总之,教学后记能积累教学经验,使教育教学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能控制教学失误,使教学过程日趋成熟和完善;能捕捉教育信息,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能迸发学生的思想火花,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一句话,写教学后记对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为再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一名出色的老师通常是一个会反思的老师。那么要写好教学 反思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善于搜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每每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也许超乎所想的顺利,也许不尽人意。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而且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要善于抓住灵感,创新教法
在教学之前我们都会会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花费大量的心思,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随着教学活动的一步步深入,常常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有时你也会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并且运用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或灵感,创造出与你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把自己这些教学中富有智慧的创新之举在教学之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就会使你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据上课情况,有针对性的适当进行二次备课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二次备课也就是写再教设计,也是写教学反思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教后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师
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在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再教方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二次备课——教学再实施等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已的课堂教学情况静心反思。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要结合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拟定出自己假如再教这一内容时的要求和做法,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帮助你对课堂教学活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在每一次的教学研讨中要善于取长补短
在教师的群体中,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所长。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如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教学之后.可以从听他人的课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对比反思。想一想别人的教学是怎样突破难点、是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或者可向别人请教自己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看看他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另外,要使教学反思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从理论的高度去解释它、发展它,而是就事论事,那将失去教学反思的意义。要用理论去说明、阐释教学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运用教学理论去分析、解释教学现象。让理论在活生生的教例中得到充分发展。经过这样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践充实理论的途径.不仅对教例的可取或不足之处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教育教学理论也会有更具体、更生动的理解。
总而言之,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它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是整个教学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和坚持,并不断地对教学反思进行回顾、分析、思考与总结,这样才能获得宝贵经验。让我们都来做有心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吧!
靳媛媛
10.怎样写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
贾湾中心学校 朱朝秀
写教学反思记录,还要做到持之以恒。一篇好的教学反思,应该写些什么呢?
一、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人意。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二、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深浅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三、综合比较—写教、学
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一节课过去
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扣准要点—写特点
11.怎样写妊娠日记 篇十一
妊娠日记包括哪些内容呢?
1最后一次月经日期。这是判断预产期的重要依据。
2妊娠反应。一般在停经后6周左右出现,常见的反应有厌食、偏食、食欲不振。清晨空腹时易出现恶心、呕吐,有的头晕、疲倦,有时伴有失眠、便秘等,约在妊娠12周左右消失。
3胎动日期及次数。第一次胎动一般发生在18~20周,初孕妇女由于无体会可能感觉出现较晚。早期胎动感觉较轻,星蠕动状,晚期逐渐增强。胎动次数髓怀孕时间而逐渐增多,28周左右胎动次数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平均每小时胎动4~5次,胎动次数受各种因素影响,一日之内下午5~7点胎动最活跃。如果胎动次数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时,应去医院检查。
4产前检查情况。停经后作过妇科检查、妊娠试验、超声波、X光等,都应把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便于医生参考。
5孕期患病及用药情况。某些疾病和药物能使胎儿出现畸形,如风疹,流感等疾病,阿斯匹林、安定类、激素类、抗癌药等。万一患病,要记录疾病名称、起止时间、用药名称,药量及用药天数。
6孕期并发症。孕期常发生一些轻度不适,如便秘、腰背痛,静脉曲张、痔疮及下肢浮肿等。这些症状多属正常情况,经充分休息后即可自行消失。如果休息后症状不减轻或消失,且逐日加重,应去医院诊治。
7阴道出血及流水。早期阴道出血可能为流产等,晚期多量阴道流水可能是羊膜破裂,表示孕期临产或羊水早破,除记录时间外,应去医院检查。
8其他。包括生活习惯、工作情况、外出旅行,精神创伤、夫妇房事等,都是日记的内容。
12.怎样写数学课的教学后记 篇十二
一、把课堂上的成功之处记下来
教学之所以成功, 就有成功的道理。或是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 或是正确贯彻了某种教学原则, 或是某一片断精彩, 如教师在讲课中, 或是各环节课的过渡性评议富有启发性, 或是在激发学习兴趣过程中, 运用了某一格言警句效果佳, 或是一道数学题妙解, 学生感觉良好, 或是导入新课、突破难点恰到好处等等。教师在课后应把其中最成功的、感受最深的记下来, 这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二、把课堂上的失误之处记下来
一堂课, 尽管讲授前认真写了教案, 但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因此, 教案中的有些作法, 不一定顶用, 其不足或失误的地方可能在课堂中出现, 其实, 失误并不可怕, 关键是应该正视它、总结它, 把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成功的经验。所以教学后记要记这些失误之处, 目的在于引以为戒, 避免今后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把学生的建议记下来
教师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如:采用的教法好不好问题, 讲课的快慢问题, 讲授内容的深浅问题, 作业量的多少问题, 习题的难易问题, 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问题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 充分发扬民主, 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建议, 先冷静地分析, 再把问题写在教学后记里, 以利于在今后的备课中提防自己注意这些问题。
四、把学生的灵感和思维火花记下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需经常提问学生。诸如这道题怎样解?这道题怎样证?有时学生思考后, 出现灵感, 方法简捷明了, 比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更佳。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发现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问题, 出现思维的火花, 对教师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如果教师课后及时记录这些灵感和思维火花, 在今后的课堂中渗透, 对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五、把课堂中的遗留问题记下来
教学过程没有完美无缺的。每授完一节课, 老师应该静下心来, 反思全过程的情况, 特别要把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遗留问题记下来, 如时间安排不准确, 或有的题目的解法或证法, 还有较好的方法解决等等。教师把这些问题记下来, 这样能使今后的教学过程日趋完善, 教学效果更好。
此外, 教学后记应注意及时、精要和持久, 不宜庞杂冗长, 面面俱到, 更不能高兴时写一写, 忙时丢一边, 这都是没有效的。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才会收到成效。
13.化学教师怎样写教学论文 篇十三
一提起写论文,有些教师总觉得动笔很难,觉得高不可攀,实际上我们教师最有资格和条件写教学论文。我们天天上课,教室就是我们的研究室。那些师范大学和教科所的专家想要研究一些课题,还要专门深入到我们教学第一线来听课呢。(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反映我们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恰恰就是论文和科研报告。我们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然后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的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我们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它是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在,有许多教师(包括老、中、青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钻研业务也很勤奋,平时的工作可以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讲课艺术水平也都较高,教学效果较好,若让我们在办公室里谈起自己教学方面的体会,那更是滔滔不绝,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一要求落实在笔上,就很痛苦,难以写出文章,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甚至有的老师说:“要我拿粉笔教书没问题,但是要我拿钢笔写文章不好办。”那么“如何写好教学论文”也就成了很多教师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时,显得更为突出。每当评职称评骨干等关键时刻,有些教师总是愁眉苦脸:拿不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赶出一份教学经验总结,又往往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个性。其实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些什么内容,特别是有些想发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投。那么当我们真正会写论文了,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了,投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我想把它总结后写出来应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换个角度说,写论文和教学一样,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必备的专业和基本功。
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交流,能使我们对教学论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写好教学论文。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下面我们就从什么是教学论文,论文如何选题,怎样收集论文素材等七个方面来谈。
一、什么是教学论文
我们先简单介绍常用论文的类别有哪些,例如综合研究类论文,设计类论文等,这些都是大型的学术论文类的,像硕士毕业论文就属于这一类的,这种论文的项目很多,有开题报告,得导师批准后再开题,还有课题的由来、英语简介,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具体方法、步骤、研究的过程、结果、研究的结论、参考文献等等,非常啰嗦。好在我们现在如果不是继续进修研究生,就不必写这种上万字的大块头了。07年暑假我为了完成教育硕士论文,就整整写了一个暑假,还被导师要求改写了三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很辛苦。我们平时主要写的还是教学科研论文和一般论文。
教学科研论文是我们教师向社会汇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或成果的文字材料。一般来说,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样式。向社会汇报自己的工作经验、成果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二是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并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这两种基本的样式都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用论文呈现。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以介绍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作为自己的论文内容。这样的论文,我们通常也称之为“报告”。报告应该就以下几个问题要介绍清楚: 1.研究的题目(也就是说我做了什么事)。2.合作者(这件事和谁一起做的)。3.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4.课题研究的过程(即这件事是怎样做的)。5.课题研究的结果(事情做得怎样)。6.启发或体会(有什么感悟)。7.参考文献(所用的一些资料是哪来的)。在确定了报告的基本方式(是工作报告、调查报告、综合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设计报告等)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般论文的写作了。作为论文,它和报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更突出研究的成果(也就是结论性和理论性)。论文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写作中要努力把自己所取得的事实论据和现有的理论论据挂钩,或通过自己周密的推理、验证,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所以教学论文一定要有这样的三个要素。
(一)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过程与方法。
(二)分类:
1、按对象分 :研究学生的、研究教材的、研究教学的。
2、从内容形式分:理论探讨型
实证研究型(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型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
其中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会到的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个案分析是指对选择某一典型化学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然后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指出教学对策。换个角度,论文也可以分成其他的三种方式。
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例如,指出应试教育的缺点;提倡素质教育,论述它的优点及重要意义。又如,批评传统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机械训练等不足之处,倡导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国当前化学教学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掌握溶解度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三)获奖论文情况分析 化学论文评审的基本标准一般为:
1、论文的选题针对化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
2、论文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别人以启发。
3、论文结构合理,分类标准统一。(行文一般分三级标题如:
一、1、①)
4、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
5、研究思维与统计方法严谨科学。
6、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
(四)不要追求文章的量,要追求质。不要长篇大论。
二、论文选题
选题是撰写论文和著作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内容、范围及难度等三个方面。
内容: 往往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而定,通常选定自己熟悉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本职业务范围内或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内容。不能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评职称投稿,勉强东挑挑西选选,去找一些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东西。即使这样做了,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在选题时一般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互异性、准确性、突破性等等。那么常见的选题误区有哪些呢?例如
(一)选题误区
1、选题过大
我们写文章的多发病之一,就是题目定得过大。
例如,题目“试论中学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课题往往是一种研究方向,而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还比如:有个中学化学教师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论中学化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再有个教师写的一篇教学总结,题目是《论全面贯彻中学化学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些题目的“吨位”太大了,有点吓人。
写教学论文要讲实事求是。而我们学科的特点是两年一届毕业班,甚至有些把关老师常驻沙家浜,年年毕业班,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涉及面广的大课题。
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深怕人微言轻,似乎题目越大,论文的份量就越重,或者说就越像论文。其实,题目太大以后,往往会因力不从心,而导致失败。这里的“太大”是指:研究的问题“外延”太大,几乎是无所不在,其中--不是概论、就是原理、不是化学、就是物理!这种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很大气,可往往给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之感。
我们从本学科工作实际出发,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切中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把道理说清楚,有自己独到的新见解,有真情实感,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那论文就一定有份量。但题目也别太小了,太轻而易举,不费力气,那也不利提高。
一般来说,大题目写起来容易空泛,这往往是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入,写少了象蜻蜒点水,如浮光掠影;写多了则显得又臭又长。
2、选题追风
第二个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选题追风。
如何独树一帜?面对同类的资料,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3、选题过时
选题过时,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喜新厌旧决不是一个贬义词。市场上有新鲜蔬菜和枯萎了的蔬菜,你选购哪一种?商店里有新衣服和旧衣服,你中意哪一件?单位分配新房子和旧房子,你愿意住哪一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总是喜欢读那些有新意的文章。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人见人憎,嗤之以鼻。选题陈旧,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写了。
4、选题过难。
选题太难,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化学学科教学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这样的论题使人无从下手,最后演变成,有多少资料就用多少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哪里,写的论文不可能完整。
(二)怎样选题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许多教师对撰写教学论文深感头疼,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对“教学论文”畏惧心理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来选题呢?
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论文研究的课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对于普通的研究者来说,限于自身的素养和客观的研究条件,并无能力来承担。有的又太过具体,缺乏普遍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兼顾各种条件,发现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问题。
选题是撰写教学论文的第一步。选题如注意避开了上述的一些误区,就具备了取得成功的重要且基本的前提。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写教学论文,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就可能下得透彻。其次是对象选择要就近避远。就教学研究论文的探讨对象而言,应当就近避远,由近及远,切不可舍近求远。第三,探索由浅入深。教育研究或问题探索的程度,当然是越深入、越能显出水平,做出来的越是好文章。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路是一步一步走。深从浅中始,有浅才有深。第四,选题要新颖,立意高,具有时代气息。
我们身边有着活泼可爱的学生,变化万千的现象;手头有着丰富多彩的事例、内容广泛的资料。面对这些我们相当了解、十分熟悉,完全可以说是俯首可得、随手能拾。只要做个有心人,只要善于观察,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中,从手头的图书或期刊里,找出一个适合的选题并非难事:现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1、在备课中发现教材错漏、矛盾、含糊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和阐述一些有效的传统教法,赋予传统教法新的内涵,或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有效的传统教法进行一些熔合。如启发式、温故知新、能力迁移、自学能力、小问题引路、难点突破、德育渗透、素质教育、信息反馈等等,可写的很多。
2、从处理练习中发现。如常见资料的错漏、某类新题型的分析、中考和高考题分析等。
3、在上课、学生提问和批改作业中发现。记下学生提问中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或许可以发现一类现象、一类矛盾、或一些从未有人思考过的问题,或从对学生典型错误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缺陷、误区、定势思维等,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颖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点方法,从而确定写作命题。说到这,我就多说两句,我们教研组就有个学生语录本,把学生的一些经典语句记录下来,积累一学期后仔细翻阅,不仅笑话很多,其中可作论文实例的材料也不少,推荐给同行们试做做。
4、从身边事实中、从阅读教学杂志中发现。教师容易从中得到体会,但关键是归类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述,形成带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5、从反常实验中发现。不放过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追踪到底,往往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6、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7、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8、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如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
9、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10、“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
11、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
12、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13、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
我们把刚才举的这些例子整理出来,大致就是从以下这些角度去选题,比较容易在论文中发挥。
1、从行动中选题 ①把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作为选点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选点 ③把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作为选点 ④把引起你警觉的现象作为选点 ⑤把震动过你的新理念作为选点
2、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定期查看教学刊物,上教学网站。
(三)选题的原则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选题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第一类是基础理论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如:“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类是应用性的课题。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如:“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法”等。
这两类研究课题都非常重要,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般应当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的课题上。
从课题选择本身的含义来看,选题也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广义的含义。研究课题的选择,即选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选择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还是选择应用性方面的课题。
第二种是狭义的含义。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中学教育、化学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刚才说的这些有点像绕口令似的,简单讲,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即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确定论文的中心论题。也就是在中学教育、化学教学的范围内,确定研究什么问题。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些原则:
1、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兴趣会产生热情,使人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去研究。
2、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研究者应从个人的条件、能力出发来选择和确立论题。有些题目值得写,但自己能否写好却是另一回事。在选题时,自己要考虑一下,你对本专业领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选择哪个论题。
3、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我们把上述归纳出来就是大屏幕上这些话:
1、角度要新,人无我有、人新我实。
2、角度要小,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3、立足实践,提炼新意——“冷点”、“热点”
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4、题目拟定,要突出选题的领域或重心、不能有多个中心词。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论文题目确立的另一方面是用文字表述论文的主题。论文写作是为了发表出来给别人看的。人们看论文,第一眼是看题目,论文是否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起别人的兴趣,就看题目起得如何。题目的最基本要求是确切,长短适宜。确切指题目能够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而不是题文不符。长短适宜指论文的题目不宜太长。
论文题目确定时还要注意题目不要太大,太泛。题目太大,必然会使论文空洞无物。即使问题单一的论文,题目也尽量有特色,不要过于泛泛。表达形式上,题目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一般要加副标题。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
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别人用过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题目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总局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三、怎样收集论文素材
收集整理材料,即准备论据。对照标题所涉及的方面收集必备的材料,如回忆记录自己关于这方面的体会要点、查证校对有关的数据、映证相关的教育理论等,同时注意取舍:取其最有用的、去掉用处不大的材料。有了这些内容,写作时才有话可讲,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收集过程中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先粗保存再归类保存,整理中顿生灵感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就化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化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班主任、教育方法,以及计算机等相关的题材信息,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采集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3)电子形式,比如网络。
这些信息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种方式:
(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
(2)做摘记,写在本上;(3)复印或收藏;(4)电子信息存盘。
收集的信息再归类保存。电脑的使用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全部化为电子信息存盘,并整理归类。整理归类的过程,即便是文字输入的过程都能够使你顿生灵感,我记得一位台湾女诗人创作了一首诗《一生都在整理一张书桌》,我想,做学问的人都应该“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张书桌”。这样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众多的珍贵例子,从而萌生对某一题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撰写成了论文。所以论文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有一点瓜熟蒂落的感觉,无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论文还自教研始,处处留心皆学问
“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
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或制做卡片,写教后感。相对而言,制作卡片方便使用,卡片积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多看多读,从阅读刊物中得到启发,写必先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一看别人的论文,就会写稿是不可能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刊物必须以平时教学实践中的钻研、思考为前提。思考形成思想,有了思想才能写出文章。在此基础上,多看一些化学教学刊物上的论文,可从中取得丰富的资料,更新观念和知识,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由此得到启发而创新。如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别人的文章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寻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选取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写作,写出刊物上常见的“也谈……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纠正”教学论文,这是其一;其二,阅读刊物可以激发或增强你的写稿动机。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想:“化学教学刊物上的许多论文仅仅是一般性的归纳或某知识点的深化和拓宽,这些问题我也想到过。”或许还会产生点“不服气”。这种不服气之感既是启发也是教训。启发是,写教学论文并不是大著作,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能写出有见解的论文;教训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潜心教学研究,及时捕捉灵感、勤动笔头写教学随笔,日积月累方能说理道文。其三,阅读刊物能了解各刊物的特色、栏目内容、论文的格式及语言表达等写作上的问题,还能获得有关撰稿、投稿的一些信息,以避免稿件的相似性和投稿的盲目性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科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2、课后反思,坚持写教后感;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还提示我们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试总结;
5、解题分析,常见解题错误分析。或某些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6、调查反馈,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发现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10、做好随记,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都作一简单的小结,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去寻找,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独立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
四、材料要充分
选材是否合理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写论文从整体构思,到题目确定,到论证过程等等,都不能离开选材--客观的资料。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材料的运用,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持,就无法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1、从文献资料中获得。目前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中教育学专著,教育发展史料,教育教学专业刊物上的经验介绍和工作总结文章,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和考卷,其他学科对教学研究有启发的资料。
2、教学调查。教学调查是通过考察教学现状进行的研究工作,通常是为了系统地了解教学中的某些事实,在调查中获取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调查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1)问卷法。问卷即使用事先印制好的调查表与被调查者进行书面形式的谈话。(2)谈话。谈话是一种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得客观事实材料的方法。(3)观摩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是教师获得教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另一种方法。(4)测试法。测试法应用的对象一般是中学生。调查者通过让学生完成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的目的。(5)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教学实验已不单纯是了解教学现状,而是将研究者对某一教学问题的设想付诸实现,以检验自己的假设。
选材的目的,是采众家之长,成一已之见。因而,在材料的准备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如何确立论点:即通过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把与自己的想法吻合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挑选出来,并且从新的视角,予以新的观察。
2、如何独树一帜:同类资料中,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3、如何表现自我:不少文章大同小异,因而,有关资料内容的交叉争议之点,往往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关键之处。如果我们注意把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对于形成自己的主见,确定文章的论证角度和发展方向,则大有裨益。
4、如何精耕细作:不少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原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未作详细而中肯回答。如将文中略写部分归拢在一起,加以扩充分析,我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修正原有的选题方向,对问题作出定向、适度的思考和研究。
总而言之,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去作大而无当的联系和比较。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找一些与我们的论点有关的东西来作对比研究,以便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
五、论文写作:
材料收集整理完毕,就可以开始成文。论文的写作是有一定格式的,调查报告式论文和教学实验式论文是我们经常运用的论文形式,其写作格式一般比较明显,也容易掌握。
1、教育调查和教学实验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撰写:
第一部分是引言。这部分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即调查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引言可以作为同其他部分并列的独立部分,也可不另加标题,放在文章的开头。引言比较短,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第二部分是调查或实验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调查或实验对象的选取,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控制,调查或实验的实施过程等。这部分要让读者了解调查或实验的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以考察所用资料是否可靠。
第三部分是讨论,即对由第二部分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研究的结论。这部分要反映研究者的论点,写作时可以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做到论点鲜明。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结论的得出要与已有的材料吻合。
2、论述性论文的写作
从目前看,教师写论述性论文的较多,而且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划分。实际上,论述性论文也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大致也可以分为三部分: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和结论。与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不同,这里的结论有时与引言一起放在文章的开头。
对中学教师论述性论文格式要求不很严格,但作为学术论文,第一,观点要明确,而且要有自己的观点。第二,要用适当的材料说明观点,从事实材料中得出结果,而不是相反,为了证明某一
观点去拼凑材料。第三,文字要简明、清晰.四.遵循基本的写作和出版道德
六、思路要清晰
在写论文之前,我们不妨先拟好一个写作提纲,如有可能最好是来一个初稿,然后再动手。
提纲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细节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展现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个部分、每一环节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等等。
初稿 :提纲只是论文的大致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周密完善,因而可以先写一个初稿。有了它,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有不恰当之处,这时就应加以调整或修改;对于有错误的论点、论据,或发现新的论点、论据,还应及时抽掉与增补,使之逐步完善。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修改润色
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初稿的写作通常有两种写法:
(一)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它可以使文章的格调、风格前后保持一致,前后衔接紧凑、自然,避免旁逸斜出,防止语言、文字上的重复;
(二)按内容的熟悉程度分段进行,这种写法有利于作者积极思考,便于捕捉创作的灵感。
七、表达要准确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有理,易于理解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采用科技文体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这种术语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
(2)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3)语言:理科文章,虽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4)语法、语句要完整,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造成意思不完整。
(5)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简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避免。
(6)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画图时,要用碳素墨水画,线条粗细均匀,对图上所有的注字(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如图
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7)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当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8)为了说明问题,适当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意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重视修改,即论文的后期制作。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只有反复推敲和字斟句酌,文章才会显得具体、准确、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自己的教育、教研成果。
修改的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来一个“亡羊补牢”—就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通过材料的增删,使文章血肉丰满,使观点立之牢固,并与材料达到和谐统一;又可以“彻头彻尾”—就是发现问题,该舍就舍、该去则去,决不估息。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
修改观点 :在初稿形成后,要再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它的若干个从属论点,是否有失偏颇、带有片面性或表述得欠准确;同时还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类似或雷同,有无创意与新意等等。
修改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不仅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处置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能使主题内容得到顺畅合理的表达,还要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主次、详细等各个环节合理紧凑。
修改语言 ;要在语言的准确性、学术性、可读性等方面下功夫,文字力求准确、精炼、简洁、专业,努力做到字字珠玑、句句充实。
【怎样写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11-27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11-27
教学反思怎样写01-12
教学案例怎样写11-06
怎样写英语教学设计12-18
怎样写小学教学论文01-10
怎样写初一目标计划书07-09
怎样写好写人的作文教学反思06-15
怎样教学生临帖09-09
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