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精选5篇)
1.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篇一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1、在会计模式上,实现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结合确立国际化与国家化相结合的会计模式,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环境决定的。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而市场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必然是内外开放的市场体系,这里,对外开放就是实现市场体系的国际化,使我国市场融于国际性的商业交易网络。适应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走向世界,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即实现会计国际化。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修正和完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能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和使用;其二,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会计应在努力实现国际化的同时,还应体现国家化。首先,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任何一个国有资本(即公有资本)的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适应这一要求,我国会计一方面要在强化核算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在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充分满足国家检查国有资本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要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要求在国民经济各层次之间实现快捷、灵敏的信息指令与反馈,并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适应这一要求,我国会计在目标上,应确立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为主,兼顾各方信息用户需要的多元会计目标体系;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报告上应坚持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在职能作用上,实现会计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的转化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具体说,企业作为商品价格形成的主体,其商品价格只能以商品的社会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为基础,结合市场供求来制定。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动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适应这一要求,财务会计除要准确核算和真实报告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外,更要能合理预测和揭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即实现会计从事后业绩报告型向事前业绩预测型转化。
3、在会计结构上,实现从二重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在结构上主要由以经营资金为对象的企业会计和以预算资金为对象的预算会计两大分支构成。适应新经济体制下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企业会计领域引进和吸收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使企业会计一分为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近年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理论界纷纷展开了有关社会责任会计、宏观会计、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因素(如会计观念、会计手段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的限制,有关这些会计分支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在实务领域尚未获得用武之地。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与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随着会计观念、方法及手段的日益改进,我国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将会获得多元化的拓展。因为:(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扩大社会贡献。为适应反映和监督各市场主体的社会贡献程度以及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必将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在会计实务领域发挥应有作用。(2)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作为反映和监督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宏观会计必将在我国获得用武之地。(3)适应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工具日益创新环境下会计充分揭示的要求,金融工具会计必将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获得广泛应用。(4)适应健全与完善我国人才市场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要求,作为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成为现代企业会计不可缺少的分支。
4、在理论研究上,开拓和强化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现代会计理论按照认识的哲学基础不同,可划分为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两大类。我国传统会计理论大多是规范会计理论,这种会计理论在指导人们正确确立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向与目标,以及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却缺乏作为科学理论所应具备的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解释现实、预测将来的功能。事物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环境,因此要求寓于上层建筑领域的会计,在理论上既要有反映规律性与必然性的一面,又要具备与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一面。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决定了我国会计在理论上除应进一步完善规范性理论研究外,一方面要确立和完善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以便指导和解释这一阶段的会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在对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理论解释和逻辑推断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可见,在完善规范性会计理论研究的同时,开拓和强化实证性会计理论的研究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5、在会计行为上,实现规范与能动的统一会计行为规范化就是会计人员所执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统一化、公允化和合法化。会计行为规范化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首先,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各信息用户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这里,满足需要的同义语就是确保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充分,在质量上“可靠”、“相关”、“可比”和“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由此将产生大量的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的会计事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然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使得会计人员不断地面对新的会计事项。对于这些新的或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如果由会计人员凭各自的理解、估计和判断进行处理,就可能因理解、估计和判断上的`差异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人员必须执行统一、公允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其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由于对立性的存在,企业会计人员出于增进企业局部利益的考虑,有可能做出有损于国家整体利益的会计行为,如为少缴所得税而多计成本、少计收益,为少缴增值税而实行无证交易或少记收入等等。因此,要维护国家利益,并实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即确保会计行为的合法化。再次,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市场形象日益重要,并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出于树立市场形象的需要,有可能采取各种欺诈行为,如制造虚假业绩,提高虚假财务信息等,从而导致社会有限资源的不合理流向,损害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因此,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考虑,也要求会计人员执行统一、公允、合法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实现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会计行为的能动性就是会计人员在效益观念的驱动下,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会计行为的能动性是优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会计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职能是内在的,其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的会计行为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因为各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其管理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并自觉执行和积极运用这些制度、程序和方法,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应有作用。
可见,实现会计行为规范与能动的统一,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6、在会计教育上,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现代企业经营呼唤现代会计人才,而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赖于实现会计教育的现代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会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确立并实施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目标上只注重“应知”、“应会”,即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应有作用,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其缺陷也日渐暴露,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等。适应我国会计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例如:(1)随着会计手段的全面电算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应熟悉电脑操作,而且要能进行电脑内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2)随着会计发展的日益国际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3)随着预测决策会计的形成和实施,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预测和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4)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不确定性的加剧,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合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而且要能分析、判断和解决企业经营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等。可见,确立并实施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相关操作技能和相应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目标势在必行。
其二,实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有失合理,即会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比重太小,甚至空缺;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还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应改革以法规制度解释会计实务的传统体系,代之以从理论到制度的新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其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这种方式对于会计基础课的教学是必要的,它能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入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但随着入门课程的结束以及学生“会计头脑”的基本形成,“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内在缺陷将逐渐显露,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因此,要适应现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应强化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7、在会计手段上,实现全面电算化首先,与企业规模日益大型化以及经营结构日益多元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业务量、信息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为了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客观上要求采用准确、高效的会计手段,即实现会计电算化。其次,随着预测决策型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会计领域必然要建立大量的预测、决策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显然,这些复杂的数学运算与分析仅凭手工操作是难以完成的,而必须借助于电脑。再次,随着信息市场的发展,以电脑为载体的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会计信息网络必将形成,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和传递信息,以适应参与竞争、优化决策的需要,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和电脑联网。
参考文献:
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版。
②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第12期。
③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年第9期。
④李心合:《现代会计发展的五大趋势》,《当代财经》1997年第10期
2.21世纪初的日本数学教育改革 篇二
一、2003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
1.人才价值观的转变与新大纲的出台
现在的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技术强国,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有现成的样板可以模仿了,它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日本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诸方面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新路子。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日本力图进行新的教育改革,确保其世界强国的地位。因此,日本传统的人才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它迫切需要一大批富于人性和构想力、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国际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领导组织能力的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在90年代末,日本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方案。在1997年11月进行的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中间报告》中提出了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①要培养富于人性与社会性、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自觉性;②要培养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③在宽余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充实个性教育;④各学校要开展能激发创造方法的教育。按照这个指导方针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于1999年3月颁布了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新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人才价值观。就数学教学大纲说,新大纲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减少了授课时间,小学减少142学时,初中减少70学时,高中的授课时数也有所减少,增加了数学实践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2.新的数学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中,对现行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调整后重新确定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有关数量和图形的算数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活动的乐趣和数学处理的好处,进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用于日常生活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加深理解关于数量、图形等的基础概念、原理和规律,获得数学表达和处理的方法,提高对事物的数理考察能力,同时,了解数学活动的乐趣、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好处,并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的态度。”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加深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的理解,在提高用数学方法考察和处理事物现象的能力,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的基础,同时,认识使用数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好处,培养积极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的态度。”
在这次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宽余的作业、操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充实感,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数学课程改革的实例为说明问题简单起见,这里只介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某些内容。高中基本上在维持现行课程结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兴趣、关心和特点,全面地考虑到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学生选择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重新检讨了数学课程内容,并在安排课程日本把小学数学叫做“算数”。
内容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数学实践的重要性。从2003年开始使用的高中《数学基础》、《数学I》、《数学II》、《数学III》、《数学A》、《数学B》、《数学C》是对现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地调整后产生的,它更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兴趣、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实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
首先,在高中增设的《数学基础》必修课是这次改革的一大特色,它更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态度、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数学与历史文化、社会与数学的关系、考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数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中指出:“使学生理解关于数学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关心,同时,去认识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好处,养成灵活应用数学的态度。”按照这个目标在《数学基础》中安排了如下内容:
(1)数学与人类活动
理解数量与图形的概念等在人类活动中的发展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关心。
①数与人类、②图形与人类
(2)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考察
通过社会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和数理地考察周围事物,了解数学的有用性,丰富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
① 社会生活与数学、②身边事物的数理考察
(3)周围的统计
根据目的收集资料,用表和图象整理它们的同时,理解用代表值掌握资料倾向等统计观念,并能够灵活应用它。
①资料的整理、② 资料倾向的把握
(4)对《数学基础》内容的处理方法:
①关于内容(1),以在数学中概念的形成与原理、法则的认识过程和人类与文化的关系为重点,采用数学史的内容。
②关于内容(2),考虑举出与社会生活和数学有关联的身边的事例。
在制定指导计划时,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以下总要求:
(1)学习《数学II》、《数学III》时,按照《数学I》、《数学II》、《数学III》的顺序
进行。
(2)对于《数学A》,可以和《数学基础》、《数学I》同时进行或学完(《数学基础》和
《数学I》)之后进行学习。对《数学B》,学完《数学I》之后进行,对于《数学C》,学完《数学I》、《数学A》后学习。
(3)学习各个科目时要注意它们内容的相互联贯性和系统性。
(4)指导各科目时,根据需要,适当地灵活应用计算机与信息通讯网络等技术,以便
提高学习效果。
二、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第一、在课程改革中,为按照学生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效地进行教育,特别注意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数学内容的一贯性和系统性。各学校阶段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同时,更注重了正确理解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提高数学地考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灵活应用数学的态度。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中有“加深对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有“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有“加深有关数量、图形等的基础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的要求。在小学采用“数量、图形”的说法,而高中采用了“数学”的说法。因为对高中数学来说,这些并不是数量、图形的单一知识和概念,而是图形和数量已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体系。
第二、特别地强调了学生的数学态度的培养。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提到了培养数学态度的要求,这是在以往的数学教育目标中没有的。在现行教学大纲中,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有培养数学态度的要求,而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是没有的。在这次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教学目标中均提出了培养对数学的态度的要求。这主要是针对不少日本中小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根据数学能够培养良好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而提出的要求。
第三、格外地重视了学生数学实践。日本教育一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次改革中,进一步强调了数学实践的重要性。数学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习新概念、新定理时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某些探究活动,并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第二是利用计算机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和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第三条款中明确指出:“在各科的教学中,要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网络等,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设置《数学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自身的密切联系。在这次改革中,除小学、初中数学中有重视数学史知识的要求外,在高中专门设置了《数学基础》课程,决定安排数学史的有关知识、数学与人类社会关系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基础》,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数学问题如何被发现和最终如何被解决、数学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相互影响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更好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关心,更好地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也更好地树立人文精神。
第五、减少授课时数,减轻学习负担。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提供宽余的学习时间和充实个性教育,新大纲中又减少了数学授课时数,同时也适当地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
第六、新大纲是教育的危机感和改革的超前意识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日本政府提前四年研究制定数学教育改革方案并以教学大纲的形式正式颁布,反映了它教育的危机感和锐意改革的超前意识。这样使广大数学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指导精神,从而使他们有条不紊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三、比较与借鉴
由上述可知,日本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人文素质。这也体现了日本的现代数学教育意识。在这次数学教育改革中,他们既发扬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的尊重个性、注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日本的这种把他人的优点有机地融入到自己传统中并弥补自己缺陷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我们也应该象日本那样科学地学习吸收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存在考试中心主义、教育的刻板划一性等一般弊病外,也有数学教育本身的一些缺点:
第一,计算机、信息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没有具体要求,数学
教育和已经来临的信息化社会极不相称。在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但教材缺乏通俗性,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失去信心或不感兴趣,同时很少涉及到利用计算机去指导一些数学教学活动。日本则不同,它不过于强调计算机的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使用计算机重新探究已经学过的内容、或某些新内容、或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数学实践、数学态度方面,在我们现行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了一些数学实践的具体要求,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任课教师也不大习惯实践性教学,仅仅为了考试和升学率而教学。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到大阪地区的若干中小学考察过数学课堂教学,令人惊讶的是课堂教学和国内不同,经常把全班分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考察事物或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踊跃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最后把学生的想法或解决问题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并加以鼓励。另外,日本的师生之间在平时显得很严肃,但课堂上非常自由平等地交流。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精神、数学态度和健全的个性。
第三,数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世界数
学史上曾经作出了杰出贡献,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秦九韶、杨辉等许多著名数学家。然而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数学史的内容,忽视了人文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积极因素。数学教师也缺乏数学史的有关知识和进行数学史教育的意识。日本则不同,在数学教科书中适当安排了一些数学史知识。在这次改革中更明显,还专门设置了《数学基础》课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不放过大数学家的生卒纪念日和重大数学事件,给学生介绍数学家的辉煌业绩和数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应该吸取他人的优点,在数学教科书中合理恰当地安排一些国内外数学史内容,更好地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遗产。
主要参考文献
[1] 文部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东京:大藏省印刷局,1998年。
[2] 文部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东京:大藏省印刷局,1998年。
[3] 文部省:《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东京:大藏省印刷局,1999年。
[4] 教育改革研究会编:《教育课程审议会〈中间まとめ〉解说と重点资料》,《学校运营研究》97年12号
临时增刊NO。473。东京:明治书店,1997年。
[5] 日本数学教育学会:《算数·数学カリキユラムの改革へ》。东京:产业图书株式会社,1999年。
[6] 横地清主编:《新版21世纪への学校数学の展望》。东京:诚文堂新光社,1998年。
3.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篇三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定位,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结论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应改革。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与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师资流动是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2)02-0225-03
Research on Dir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Chinese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in21Century WANG Zheng-yi1, Chen Li-zhu2, JIN Zhong-qiang3
(1.Dept.of PE,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2.Dept.of PE,CentralUniversityof 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China;3.TianjinInstituteofPhysical Education,Tianjin300381,China)Abstract:Bymethods of looking up literature, consulting specialist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21 century,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 the curriculum setup,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teaching, the standards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roop,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21 century were put forward.It was indicated that at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organizationforms and standards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are not adapted to the demands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It was proposed that corresponding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For the curriculum setup,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nature of body-building and skillfulness.For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the propor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should be increased.At thesame time sports clubs of individual events should be planned and prepared.Forthe teaching result evaluation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both obvious norms and recessive norms.Moreover, the teacher flow is a feasible way to optimize the staff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 troop.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health education;teaching system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精神,“健康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学校体育理论上的又一个进步。为了适应时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拟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体育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为尽快构建我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2000级大学生426人,其中男子229人,女子19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获取有力的论据资料。
1.2.2 专家咨询法 向体育界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咨询与高校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探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全体受试对象发放问卷426份,回收415份,有效问卷为40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42%和96.87%。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获取相关的图表资料。结果与讨论
2.1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定位 在新世纪中,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必将引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由此而出现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21世纪永恒的竞争准则。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世界各国都对构建新的教育体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使人们开始重视体育在培养知识复合型、思想开放型和能力综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21世纪,学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趋势,鉴于此,高校体育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范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性,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学习注重理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并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的技能的提高为其娱乐交往服务,使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追求体育文化的要求服务,使健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锻炼、自主评价服务,使身体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服务,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21世纪高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建立为增进学生现实与未来健康而教的“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的过去、现代和未来融为一体,并使教学重心向未来转移,如图1所示[1],高校体育从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向健身为中心转移,从而实现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此,21世纪的高校体育应该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的功能出发,确立以“终身体育”“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体育课程整体改革为中心,课内外一体化为基础,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走向,这是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高校21世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
2.2 健身性与技能性项目将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的主流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对课程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提出来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的贯彻,还直接影响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课程主要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活动课程占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沿用竞技运动教材体系,采用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模式来给大学生上体育课,由于过分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标准过高,被相当一部分同学视为“负担”,从而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这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相“背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高校学生运动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再者体育课时少,因此应多选择同学们喜欢的、难度较低的、能够满足他们健身、娱乐需求的集体性项目作为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文对“活动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结果(图2)表明:
1)健身性项目(游戏、武术、健美操、舞蹈、形体培训等)的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竞技性和体能性项目(体操、田径等)。前者的“支持率”平均高达82.2%,而后者仅为10.4%和15.3%,分
析原因在于健身性项目难度小,易掌握,课堂气氛较活跃,健身、乐心的效果好,同时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2)技能性项目(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的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体能性项目(田径的长跑、投掷等),“支持率”平均值分别为68.3%和15.3%,原因在于体能性项目大多内容单调无趣,智力因素所占比重较小,同学们在中小学阶段早已对其“厌倦”了;3)技能性低的项目(游戏、太极拳、健美操、舞蹈、形体培训、散打、女子防身术)受欢迎的程度高于技能性高的项目(网球、篮球、排球、足球)。
而要提高学生对体能性项目的兴趣,则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既保持这些项目激烈竞争、团结协作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感”的有效手段,又要具有健身、娱乐的功能,例如,低网排球、软式排球、低栏篮球、三人篮球、小场足球、球类游戏、健身走等项目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改造而来。因此,活动课程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要出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的健康。
2.3 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与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所谓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为了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应确立终身体育为指导,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走向,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21世纪随着我国高校真正实现完全学分制,将引起体育课程的重大变化,一是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加大,活动课增多;二是逐渐俱乐部化,本研究反映出这两大变化趋势。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图3)表明:选修课的支持率(58.45%)明显高于必修课(12.33%),其余的为“必修或选修均可”,这是因为选修课能够较好地做到“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
调查同时显示,有76.4%的同学“赞成”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排在前五位的项目(表1)为足球(84.9%)、篮球(77.5%)、软式排球(72.3%)、健美操(68.2%)、台球(64%)。“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注重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注重现代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即强调体育教育要位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娱乐性、实用性、自我教育、健康性、身心双重性)服务,因此,“俱乐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较好的解决主动体育与被动体育的关系问题,是未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向和趋势,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最有效途径,它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
表1 不同单项健身俱乐部“赞成率”统计结果(前五位)项目 足球 篮球 软式排球 健美操 台球
赞成率/% 84.9 77.5 72.3 68.2 64
次序 1 2 3 4 5 2.4 “隐性指标”将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学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只对结果的评价。而现实中,我国大多数高校受传统教学思想模式的影响严重,只注重在校期间的学生运动技术掌握和完成达标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评价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7.6%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因为以往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而很少关注“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等),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仅仅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而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健身”效果在未来的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两部分(如图4所示)。现有评价体系之所以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显性指标”容易定量化,而“隐性指标”定性的成分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21世纪我们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对“隐性指标”的评价。此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的绝对标准评价模式,应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
2.5 师资流动是21世纪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可行性途径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形成的封闭、僵化的师资管理体制和教师队伍建设造成的。21世纪是资源“网略化”、“一体化”时代,师资流动将成为高校人才流动的一部分,它将冲破体育教师单位所有的旧框框,打破铁饭碗,确立在流动中优化队伍,广罗人才的观念。具体表现为:1)转变传统的单一的师资结构模式,建立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动态结构模式。2)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组成的固定编制队伍,是完成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处于流动状态的助教和部分讲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离退休学科骨干返聘人员等编外流动人员的作用或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3)体育部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关键岗位,均应通过竞争择优上岗,使聘任制名副其实;对于在岗的体育教师实行评聘制,规定一年的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实行双向选择,做出去留的决定,改变目前存在的“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做法[4]。结论
3.1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师队伍人员结构 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应改革。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促进师资流动是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可行性途径。
4.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篇四
http:// 2010-09-14 18:52
视频回放:全体会议“重新思考21世纪的公司”
[北方网]本网12点将直播全体会议“重新思考21世纪的公司” 2010-9-14 11:51
论坛全景
[北方网]本次会议概况:
会议主题:重新思考21世纪的公司
会议时间:12:00-13:00
会议地点:梅江会展中心达沃斯厅
概述:全球化、企业公民和公私合作市上世纪末新出现的一些商业词汇。
哪些功能、责任和风险将在21世纪重新定义现在企业? 2010-9-14 11:57 [北方网]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有:
Cynthia Carroll 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导师之一
Tarun Khanna 哈佛商学院Jorge Paulo Lemann教授;全球青年领袖;新兴跨国集团议程顾问
Oki Matsumoto 日本在线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
Vineet Nayar 印度HCL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
魏家福 中国远洋集团总裁及首席执行官;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导师之一
主持人:Rober Greenhill(中文名顾润贺)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首席商务官 2010-9-14 12:01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首席商务官:Rober Greenhill
[顾润贺]中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论坛,今天我们在此邀请精彩的嘉宾。我们探讨随着发生变化,每个行业当中的技术变化以及经济当中的数字化,对于现代企业的期待值会发生什么变化,包括角色以及行为。2010-9-14 12:03 [顾润贺]另外,21世纪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又有哪些模式?有什么社会意义?他们才可以发挥社会功能。我们要探讨的是很广泛的问题,邀请到富有影响力的全球领袖,我们请每一位先简单的做一些简单的介绍。2010-9-14 12:03 [顾润贺]第一位发言人,英美资源集团Cynthia Carroll,他是世界经济论坛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领袖。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对21世纪企业的理解。2010-9-14 12:03
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Cynthia Carroll [Cynthia Carroll]谢谢罗伯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也许几分钟的时间没有办法进行解释,我想用几个词解释一下,第一个是问责度。今天我们需要为广泛的各方负责,而就在近期采矿行业觉得他们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一个是股东,另外一个是所在国的政府。而今天情形是大不一样了,本地的社会、非政府组织、员工、客户,所有的人其实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企业当中永久的利益相关方,每一方都希望能够在企业的运作当中有自己的发言权,更多是一种协作上的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概念就进一步的加深了。2010-9-14 12:04 [Cynthia Carroll]尽管这个行业反应稍微有点慢,但是大型的矿产企业都能够充分的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运作的环境,就问责制而言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建立多方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因为我们的逐渐会用完,就意味着我们会在其他的一些国家进行运作,而这些国家可能他们还存在着社会不稳定或者是社会责任的建立时间不长的问题,中国也是最先支持联合国契约,这个契约是提供在资源基础上的人权准则,这就提出了最高的标准,同时也提出了企业做生意的准则。2010-9-14 12:07 [Cynthia Carroll]另外,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是全球准则和全球软件运作的一个时代。也就是说,全球的准则应该是用在世界各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全球各地民众越来越多的需求,为了能够在新的世界当中取得成功,我们觉得跨国企业必须要得到接受、必须要得到信任,不仅要得到政府的信任和接受,而且应该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接受,如果没有本地的支持和信任,如果不能够在广泛的层面上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采矿,我们也不可能给我们的股东带来福利。2010-9-14 12:07 [Cynthia Carroll]在实际角度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衡量对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企业并不是政府,我们也不希望去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是我们是跨国企业,就像英美资源集团,我们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业务,因此我们有责任不仅对员工,而且对本地的民众也承担着责任。2010-9-14 12:07 [Cynthia Carroll]在很大程度上,这意味着我们是需要去帮助满足本地的各项需求,包括健康、医疗、基础设施、教育等等,当然还有就业需求。英美资源机构已经被人们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好的工具,我们把一些新的企业家纳入到了主流业务当中,在南美1998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一个发展倡议,这个倡议的目的就是要求本地的民众能够自给自足。2010-9-14 12:08 [Cynthia Carroll]二十多年来我们给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3000多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也通过这些企业的努力,比如给本地的提供一些资金、提供培训,帮助他们进入供应链以及进一步的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在去年我们购买了本地企业大概20亿美元的产品,其中整体消费当中40%是在南非,现在又进一步的将这一项倡议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包括智力、巴西、委内瑞拉、秘鲁,我们此地提供就业机会。我们又在联合国的倡导之下,提供15000名就业机会,在2015年实现。2010-9-14 12:08 [Cynthia Carroll]我很自豪的提出,英美公司是所有矿产公司当中唯一做这样承诺的公司,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在其他方面的做的事情,比如在HIV艾滋病方面的事情,比如像水资源、水节约、维持水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采取的其他倡议,因为时间比较有限,我们没有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没有给大家介绍21世纪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但是我可以跟大家说各种各样的例子。2010-9-14 12:09 [Cynthia Carroll]比如说自然灾害、税收等等,我可以跟大家说要针对挑战、针对风险,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要在各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是可持续的,今天所有的大型的项目要获得政府的认可,或者说要能够启动就必须要各方努力,因此对于每一个CEO来说必须要领导并且管理合作的进程。谢谢!2010-9-14 12:10 [顾润贺]谢谢!你很简短的介绍了一下21世纪的企业,以及能力和可接受度。我们也提到,不断的改变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脆弱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同样也是因为您大力的参加了全球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下面请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Tarun Khanna介绍一下现在21世纪企业的作用。2010-9-14 12:10 哈佛商学院Jorge Paulo Lemann教授:Tarun Khanna [Tarun Khanna]谢谢!我给大家简单说几点: 2010-9-14 12:11 [Tarun Khanna]第一点,像刚才Cynthia Carroll所提到的,企业的作用不能脱离社会,一个企业的功能是什么?即便是这个企业对它的股东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仍然是需要去行使其他的职能,就像Cynthia Carroll提到的。2010-9-14 12:11 [Tarun Khanna]对于英美资源集团来说,在艾滋方面做一些工作对他们本身来说还是有帮助的,不是说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在发展中国家我的嘉宾都会同意我的观点,必须要参与到发展中国家的培训当中,在美国并不是特别的必要,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部门,那么其实你就违背了自己的利益,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问题,我们还要认识到一个企业能够发挥的作用,企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功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起点。2010-9-14 12:12 [Tarun Khanna] 第二点,再强调一下Cynthia Carroll所说的,允许我就着您的观点说一下,这样我讲话就稍微容易一点了。您开始说,在过去你们主要是关注股东和政府的利益,而现在你们也意识到在这个全新的、复杂的世界当中有很多的利益相关方都是我们要打交道的。2010-9-14 12:13 [Tarun Khanna]我想看一下世界各地各个类型的公司,比如说软件企业,其实世界上很多行业人们一开始并没有和政府建立关系,但是他们也发现必须要和政府建立关系,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推动方,也是一个纳税人。2010-9-14 12:13 [Tarun Khanna]就像Cynthia Carroll刚才所提到的,在过去你可以执行一些正常的业务,比如说和既定的利益相关方打交道就可以了,这样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分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今天这样的会议上有不同的论坛,有不同阶层的人参与进来。2010-9-14 12:14 [Tarun Khanna]我们也认识到,正是不同的力量集思广益才可以推动发展。当然,它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不过也更有趣。2010-9-14 12:14 [顾润贺]您说的很精彩,大家注意到CEO面临的挑战,除了要经营自己的公司之外,还有一个挑战就是要更加全面和其他的社会各方进行合作。我觉得这也是一大挑战,也就是说现在的CEO应该是全能的,要和企业、要和政府、要和公民社会、要和社会打交道。要做这种铁人是很困难的。2010-9-14 12:14 [顾润贺]Vineet Nayar,你是HCT的首席的执行官,您在运营当中有没有创新性的模式?在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您如何看待21世纪企业的问题。2010-9-14 12:14
印度HCL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Vineet Nayar [Vineet Nayar]首先看一下有哪些难题,我们是一家软件公司,刚才已经说到了,其实经济的数字化已经更加的复杂了,比如我们面临着价格市场拘泥,所有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在21世纪必须讨论的问题。另外,权利的平衡和全球经济离开一些大的国家,比如说美国,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挑战。2010-9-14 12:15 [Vineet Nayar]城市化以及每周有150万人进入城市来工作,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三大挑战。2010-9-14 12:15 [Vineet Nayar]每年中产阶级的人数增加7000万人,这也是21世纪要应对的下一个挑战,另外就是谈到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匮乏、水资源的枯竭,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这是第五个挑战了。2010-9-14 12:16 [Vineet Nayar]所以,我坚信对于公司来说,这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要想应对这些挑战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而唯一创新的方法是让人再重新到企业当中发挥核心作用,真正把人作为人力资源来用,让他们去发挥创造力。2010-9-14 12:16 [Vineet Nayar]同时,我们会看到新的领导者、新的思维、新的管理能力的体现。21世纪的问题会由公司将之转变成为机遇,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增加的机会。今天谈的是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合流,也就是我们如何确保在这样一个三者之间的界面上实现价值的转变,如何确保这三者携手合作,由谁找到这种激励机制,促使这三者来合作,而且由谁先走出合作的第一步。有的时候是政府做第一步,有的时候是企业做第一步,有的时候是社会作出第一步。2010-9-14 12:17 [Vineet Nayar]但是我们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当中,我们的挑战是更大的,所以我们需要全面的协作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为了从结构性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和今天的社会相比,企业对于社会平衡带来的压力是更大的,在印度、中国、美国,我们看到由于企业的作用,使得社会的平衡变得更加紧张。2010-9-14 12:18 [Vineet Nayar]随着21世纪的进一步展开,我们也要进一步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用结构性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2010-9-14 12:18 [顾润贺]讲的非常好,我们要促进不同的团体之间战略性的协作,要有激励,而且谁来作出这一步,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谁先伸出手来。2010-9-14 12:19 [Vineet Nayar]对,我们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经常给政府和社会好的建议,反过来社会也给企业很多建议,就是看谁能走出第一步。2010-9-14 12:19 [顾润贺]下面请Oki Matsumoto先生发言,作为首席执行官来自日本,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就是政府、企业、社会的三方合作,您怎么看待? 2010-9-14 12:20 日本在线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Oki Matsumoto [Oki Matsumoto]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的大、非常的宽,我前面的人讲的很好,我也没有多少可补充的。现在合作的环境在一天一天的变的更加复杂,我们有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也接管很多房地产资产,日本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就使得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谈到利益相关方,我们要和他们打好交道。2010-9-14 12:21 [Oki Matsumoto]所以说,今天我们要实现合作,这样的环境和过去相比是要复杂的多,但是最终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创造财富,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才能够使引擎充满生机,能够不断的提高生产率。2010-9-14 12:21 [Oki Matsumoto]为了让公司保持其活力,公司必须要找到不同未来发展的形势。比方说我是在日本做企业的,但日本只有一亿人,而且日本的人口在减少,我们必须要找到更大的市场。比方说我们要拓展中国的市场,而且要想企业做大的话就要融资,我们特别要在一些比日本更好的市场上市,帮我们筹到更多的资金。我是日本东京证交所的董事,我不能讲的太多。2010-9-14 12:22 [Oki Matsumoto]我们要雇佣更多的员工,我们要纳税,在世界的范围之内,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出发点是要获取更多的利润。正是环境的变化,今天的公司需要做更多的沟通,要和纳税人、征税机构、财税机关在其中有业务的国家建立起更多的沟通。2010-9-14 12:22 [Oki Matsumoto]如果我们要界定什么是21世纪的公司,这个定义太多了、太大了,我们应该允许不同形式的公司存在,允许自由度。21世纪会看到多种多样的公司,在这里有一点,就是公司对于社会、对于人民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公司一定要透明、一定要沟通、一定要披露自己的信息,想干什么一定要说清楚,这是21世纪公司必须要做好的。除此之外没有哪种模式能够去界定21世纪公司的应该是什么样的。2010-9-14 12:22 [顾润贺]在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要解决好,在全球化的环境当中,我们还要纳税,要和当地社会建立好联系,很多问题同时要考虑好。今天我们谈到全球化、新的技术的出现,“金砖四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崛起。魏先生,中远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化的进程,您代表中国领导力的模式,不仅是中远集团的员工,您认为重新思考21世纪的公司面临哪些问题? 2010-9-14 12:25
中国远洋集团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魏家福
5.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选人、用人、育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时代发展对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最后指出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观念滞后
1.效益观念不强。表现为政府部门领导者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普遍淡薄,意识不到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使用,导致公务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益低下,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法治观念淡薄。我国虽然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受传统封建专制和集权主义影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容易形成裙带关系,造成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甚至还受到政治排挤与人身迫害。
(二)体制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科学。我国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但因为我国实行党政双轨制管理体制,党的领导权、干部领导权与政府人事管理难以完全划分清晰,党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造成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重叠,分工协作关系也不够通畅。
2.法规体系不完备。虽然国家公务员法已出台并实施,较国家公务员条例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全面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难免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法规的延伸、补充或解释。
3.职位分类不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分类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分类过于简单、笼统、范围太小,职位分析不严谨;二是一般行政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没有区分。
(三)机制不健全
1.选人机制缺乏民主。由于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和透明度,在公务员的录用、调配等工作中,存在着“内部输血”、“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竞争激励机制乏力。作为职务升降制度的竞争上岗的完全落实还有一定难度。在薪酬管理方面,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很多时候,公务员的晋升、加薪完全由“一把手”说了算,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提供重要依据,对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对公务员监督和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标准,就很难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作出全面且公正的评价。
二、时代发展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管理理念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将公务员视为一个个单独的人,他们只是作为一种成本或者说生产技术要素,领取工资、奖金、津贴,不断地消耗组织资源,按部就班地履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政府人力资源理念则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力巨大、增值率极高的资源,是一种比其他物质资源更加优越的资源。只有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政府的改革和进步;只有实现公务员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管理理念必须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
(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冲破传统的单一模
式,在职位分类体系基础之上实行多元化的分类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其内容。在宏观上,增加了政府人力资源的宏观预测和中长期规划,加强了对于整个国家以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人口、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国际智力交流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微观上,注重每个部门内部人员测评和人员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本身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引入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分析机制,讲究交易成本观念,内部协调管理成本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真正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实行的是以上级意志为核心的“人治”式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要求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公务员管理法规,摒除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依法管理。
(四)培训由单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向全方位的培训转变。在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下,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基本流于形式。通过党校的短期培训,除了拿到一纸文凭,在业务水平上并没有什么提高。而在这知识更新迅速、资源流动频繁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部门的工作对公务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改进公务员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基层公务员培训设计突出工作运作手册、处理人际关系、档案管理、接电话技巧、电脑软件应用等课程;中层公务员课程设计则把重点放在组织管理、信息交流、员工考核、面谈技巧、冲突处理、演讲能力等课程;高层公务员则侧重于政策起草、发展计划制定、组织形象建立、创新思维、领导与激励等方面课程。抛弃以往只针对某项工作的需要、应用范围狭窄,甚至不提供培训的做法,着力培养和提高公务员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影响政府效能的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要素,其本身就是作用于组织生产力的资本资源,是其他要素的掌握者和使用者。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高增值性和效益递增性同样是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政府部门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2.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不仅要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如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而且要积极推广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艺术。进行科学的职位分类管理,通过对政府部门当前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准确预测政府未来在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3.创建科学的组织结构。构建科学化、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回应性,以公民的满意为导向;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强调战略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倡导授权或分权,而非集权;重视组织成员的参与;网状沟通和联系;以团队精神而不是以命令和服从来达到整合与控制。这种组织结构能使民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也能提高政府部门自身的竞争力。
(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从公务员招考录用到公务员离职退休,政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涵盖从岗位、绩效、薪酬,到培训方案、保险福利、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模块。
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PE-HR)的建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政府部门内部网的基础上,可以选取市级政府这样有代表性的部门为基点,采用国家标准人事信息指标代码体系,规范数据形式,便于统一管理及与将来其他公共部门接轨。系统框架包括两个部分,数据交换中心和模块工作平台,这两个部分共同连接各个应用系统,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和业务整合。数据交换中心是系统中的中枢环节,通过中心,实现应用工作模块之间业务和数据的存储、交换、发布、订阅等功能,实现无缝连接。数据中心根据公务员管理的需要下设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公务员招考库、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库、薪资福利数据库、职务升降任免数据库等一系列支持数据库。工作平台提供业务处理、流程定义、个性化服务,设置了基本功能模块、业务处理模块、领导辅助决策模块,它们是数据交换中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3.拓展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网络化。电子人事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及其中的信息安全设施、数据采集与交换管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资源。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使公务员和行政领导能打破时间、空间的分割,随时随地相互连接到一起,管理者可以做到向全体公务员发布即时信息、实施在线培
训和交流,使政府人事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本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理是很多年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精华,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以人为核心,将公务员贯穿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全过程,在观念上、政策上、制度上、组织文化上、教育上、工作条件上等各项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务员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上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在管理的方式上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如成本核算、控制技术等)。把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机制融入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之中,使之无论在数量、规模的控制上,还是在质量的提升上,都具有成本意识和投资意识,都进行成本核算,内部协调管理和开发的成本核算不过于远离市场交易的成本,实现行政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五)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是指政府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调整与公务员的工作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人事行政管理权限,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约束公务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法制化的目的是规范政府部门人事行政管理行为,保证人事行政的良好秩序,开辟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逐步走向法治化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法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张“大牌”,是实行“依法治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实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律基石。它详细规定了公务员管理的总则、权利、义务,反映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权限划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等,是制定其他配套法规的指导和依据。
2.研究制定各种单项配套法律法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备,实现对公务员管理的现代化仍需要对现有单项法规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有单项法规便于具体操作,尽快制定与出台有关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竞争上岗、调任等单项法规,从而构建完整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06-17
21世纪的重要问题07-1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件06-09
21世纪的管理模式10-07
面向21世纪的世界炼油工业07-13
21世纪教子方法的读后感09-15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06-21
《21世纪课堂评价》回复学习内容06-13
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07-25
21世纪大学英语3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