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2024-06-17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17篇)

1.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一

一、序言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日益增多,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善于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和能力。但越来越多的独立封闭的商品房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独生子女家庭游戏伙伴缺乏,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充满了孩子们的游戏时空;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导致幼儿自私,任性,忍耐性差,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交往的含义了解不够,导致幼儿缺乏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为了使他们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必须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氛围,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成果。为此,我在所教的中三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与周围人们特别是同伴交往的机会,积极保证幼儿与同伴及其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增强幼儿的交往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他们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以达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指出,要改变中国人在团体活动中缺乏的合作的精神,必须从小训练他们能合作能团结。在他的家教故事中又提出关于“培养群体知识和交往能力”的主张,即交往和合作。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实际情况的分析,探索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及个案指导,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按照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发展幼儿个性的要求,积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激励性原则。对幼儿交往以正面教育、表扬鼓励为主,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感受到良好交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3、发展性原则。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全面、更进一步的发展,以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去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整体优化原则:在研究中统筹考虑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等几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这些因素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以获得最大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转变教育培养观念。我深深地认识到,理论是实验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引导,工作往往会走弯路。所以,我认真学习《幼儿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课程》、《幼儿社会性教育》、《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文章,进一步掌握了各年龄段幼儿的交往特点;进一步了解了幼儿社会交往所包含的内容、《纲要》中的社会交往目标;懂得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需要很多的技巧;学到了多种奖励孩子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验中,我结合工作实践,对身边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其正确与否,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次组织幼儿玩区角游戏时,一个孩子用积塑插好枪后,便带领这组孩子玩起了打仗游戏,我发现后为防止危险发生,马上制止,并把这个孩子带到了美工区进行活动。当区角活动结束后,我让幼儿讲讲今天玩的高兴事,这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说:“今天我玩得最高兴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了,偏让我去画画,我非常生气,玩得一点也不高兴!”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应站在尊重幼儿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用幼儿的眼光和行为方式看待幼儿的一切所作所为,用幼儿能接受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幼儿,多份理解和宽容,真正感受到了教研带来的好处。

2、改善教师教育态度,创设文明交往平台。孩子入园后,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是让幼儿放松的第一良药,让幼儿打消顾忌,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把对爱和安全需求放到老师身上,适应幼儿园集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至关重要,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诱发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才能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言行表现得高兴、鼓励、欣赏,幼儿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轻松、愉快,即便幼儿做错了什么,也不能轻易采取粗暴的态度,训斥、责怪孩子,要坚持每天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主态和每个幼儿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谈话,这样可以使孩子变得尽兴,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交流习惯。

初来幼儿园的新生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只会自己玩,大部分幼儿不拿别人玩具。但经常会有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争执和纠纷。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幼儿礼貌地解决问题,让他们懂得一个人有没有礼貌是受别人喜欢不喜欢的最大区别。在日常活动中,我不仅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还利用自己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来影响幼儿。让幼儿了解礼貌文明的重要性,感受礼貌用语的“美”。在大一班《我们长大了》的主体活动中,教师提供机会让大班幼儿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游戏。幼儿通过照顾年龄小的幼儿,不仅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在鼓励幼儿与比自己小的幼儿交往的同时,他们也是以一种全新的身份与别人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的交往技能,交往中能充分展示自己,并且通过对小孩子的关心、爱护,培养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及互助互爱、热情待人的品质。

3、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正确交往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各种游戏中,幼儿有着交往的需要,并在游戏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种既简单又随意的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友好相处,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良好关系的建立。

在幼儿熟悉环境、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后,我在班上设置“娃娃家”,让孩子“家”中模仿角色,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生活的开心点。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增设了“图形宝宝找家”等活动区,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我利用现有的空间建立了“儿童社会活动室”。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特别是平时在班里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他们到了社会活动室中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游戏,仿佛真的置身于“银行”、“商店”之中。这种完全放松的交往方式使这些孩子愿意去说,愿意去与伙伴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很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尝试了怎样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以及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使全园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在活动游戏设置上,我设置“找朋友”等活动,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如在手工活动“好玩的泥”中,我们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和泥、捏泥等,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一件泥制品,幼儿不仅学会了手工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到成功的快乐。在语言活动《小猴过生日》上,发展了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了幼儿同伴间要相互关心,友爱相处;谈话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我的一家人”、“我的好朋友”、“玩具大家玩”等,通过谈话,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增进幼儿间的了解,增加了相互间的友谊,初步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4、加强家园联系沟通,同步培养交往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在家园栏中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和方法,向家长宣传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指导家长在家或平时社会交往时注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平时家长接送幼儿间隙,与家长交流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为孩子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允许孩子到小伙伴中去,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努力做到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新生进行同步培养。

四、课题研究成效

经过三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初步探索出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能够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的特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幼儿与教师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与家长互动,初步探索出了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如专门的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相结合,立体布置墙饰、创设活动区、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吸收家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把家长请进课堂,家园配合、积极互动,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等等。总结出多种有效、幼儿喜爱的培养方法,促进了幼儿正确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获得成长

通过几年来的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既锻炼了我学习探索的意志和能力,又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道德素养获得提高

经过实验与训练,我班幼儿在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大多数幼儿能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需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在交流中协商解决问题,合作能力及集体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四)家长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大部分家长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幼儿一日活动,并积极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有的家长还把自己的感受及认识写成文章,代全体家长学习、参考、交流,家长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持续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着手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1.如何更好的做好个案研究,做到因材施教;2.如何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3.在幼儿交往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发展幼儿的个性。

2.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二

一、从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培养幼儿对交往能力的认识, 提高教育的自觉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 社会、幼儿园和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 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尽快立足于社会、适应于社会;在幼儿园要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必须组织幼儿交往活动, 首先要解决教师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幼儿园范围小, 天天见到的就是这几块地、几间房和几十个十分熟悉的面孔, 幼儿可交往的对象太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大都是集体活动, 统一要求, 统一内容, 幼儿交往机会太少, 幼儿年龄小。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 交往的渠道太窄等等, 这些都是开展幼儿活动的思想障碍。为此, 通过学习新纲要, 增进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 并不断提高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 丰富幼儿交往活动内容

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友好交往教育时, 就要把启发引导作为经常性的方法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化的目标意识, 就能尽可能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 丰富交往活动的内容。因为环境是可以被人充分利用和创设的, 群体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以学科教学为主体, 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幼儿年龄小, 是非观念差, 而且好模仿。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可有意识地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 使孩子树立自信心;提供机会, 学习交往技能。常有家长说, 他们的孩子胆子怯懦,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表现退缩, 不主动, 见到生人不肯打招呼等, 主要解决方法是: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 引导其学习交往技能。如请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来家里玩, 或带孩子一起到公园里玩, 放手让他们尽情交往, 并在相互交往中提高交往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中,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是社会性的核心, 在幼儿阶段, 这种社会性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实现的。我们首先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规划活动角区, 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游戏, 让他们通过区域间联系和角色的扮演加强交往和合作。其次, 形成良性师生互动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模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示范功能, 再次, 指导扮演社会性角色。社会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幼儿能否成功扮演适应一定社会规范或要求为标尺的角色, 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儿童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地位、责任、义务、权利等等;在广阔的社区环境中,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社区既是幼儿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 更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三课堂。幼儿来自一定的社区, 又必然走向一定的社区。其社会性的品质可以在社区的大千世界中经受检验、磨砺。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 从而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幼儿社会化的首任老师。特别是双休日, 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 所以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幼儿园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做好家长工作, 争取家长配合。

三、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从幼儿的交往活动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是交往活动的主体, 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种愿望出发,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人交往, 只有这样, 幼儿的交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知道, 教师在交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于:为幼儿创设相互交往的教育环境, 设计丰富多彩的便于幼儿交往的教育活动, 提供交往必需的材料, 引发幼儿交往的内部动机;以朋友或以角色的身份, 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 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交谈, 帮助和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获得交往的成功, 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 并适时给予提示, 并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交往艺术, 给幼儿以积极的暗示;同时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或交往结束后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性的过程性评价等等。在幼儿交往活动中教师应永远是他们的朋友和促进者, 任何强加给他们的言行或干涉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教育者把交往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定能使每个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提高, 作为个体只有学会交往, 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永远自主自强于世界东方。

摘要:早期教育目标的建构应从人类个体本性出发, 其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合个体发展的实际水平, 并注意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在素质。从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认识, 提高教育的自觉性, 拓宽幼儿交往渠道, 丰富交往活动内容, 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等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着力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篇三

一、拓宽交往渠道,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1.在区域活动中学习交往

为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我们结合教育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在班上设立谈话区、娱乐区、游戏区、表演区等区域,在这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区域进行游戏,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例如谈话区:幼儿可以边玩边说,或几个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还可以有的讲述、有的当观众等。又如在“开商店”区域中,性格内向的林韵灵小朋友想当“售货员”。经过几次游戏之后,她不仅会卖东西了,还会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的名称、基本价格及用途。这样不仅培养了小朋友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满足了小朋友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而且,还锻炼了小朋友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游戏规则意识。假象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他们可以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如“公共电话亭”,幼儿就很喜欢在里面像大人一样,与同伴互打电话,面对面地打电话。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愉快地说着、谈着。特别吸引了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往的幼儿,他们在电话亭里可以大胆表达,体验了交往的情趣。

2.在分享中进行交往

现代的幼儿有很多时间是在家中看电视、玩玩具等度过园外生活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少。增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除了要让幼儿有较多的交往机会外,还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往方法。严格地说,交往是一种技能技巧,它需要借助适宜的练习来获得,如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图书与同伴交换玩、看,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在玩之前,我要求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性能或图书的名称,并让幼儿讨论,你要和谁交换玩或看?拿到别人的玩具应该怎样呢?从而让幼儿明白做什么事应与同伴商量。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对于胆子较小的幼儿多给予帮助与鼓励,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信心。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如: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这样做等等,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幼儿主动交往

教师在幼儿交往的游戏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引导。由于幼儿社会经验少,交往技巧不成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常常说话方式不得当,在交往中出现矛盾,作为教师则应善于观察和了解矛盾的根源,适当地进行引导。比如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些幼儿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并在交往中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这时他们就会把矛盾“告诉老师 ”。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地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来寻找矛盾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们学会交往。例如,小朋友李泽斌不小心踩了李丽蓉的脚,李丽蓉因为李泽斌没有对她说“对不起”,就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这是由于幼儿在交往中语言运用不当而引起的矛盾。在幼儿发生矛盾时教师不

应以解决者的身份介入,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引导幼儿们一起来共同解决。

三、密切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活动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且与父母最亲近。努力与家长达成共识,在家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培养幼儿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敢于交往。同时,适当地把孩子带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本领。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或欢迎孩子邀请其玩伴到家里来玩。幼儿在一起自由玩时,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游戏,如:为幼儿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或幼儿感兴趣的合作材料,让他们在玩游戏中不由自主地扮演起角色,在一起交谈、争辩中去发挥想象、去设计创造他们的游戏,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平时,则鼓励孩子运用电话与同伴交往,使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个全新的大家庭。这样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交往的经验。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必须从小抓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贵在坚持,坚持不懈,不断诱导,不断巩固。作为一名教师,我衷心地祝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处理和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4.谈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四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

(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性语言,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5.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五

关键词:幼儿; 交往能力; 培养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是每一所幼儿园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发展。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其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积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交往的要求,我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帮熊猫拾玩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第三,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与此同时,多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我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建立幼儿活动区,明确了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例如: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让幼儿合作分发餐具、课堂用品等;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穿脱衣服、系扣子等。

二、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家长也越来越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更少,独门独户的家庭居所也使得孩子生活空间变得更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变得害羞,见人不说话,以自己为中心,处处盛气凌人,无法去和别人友好交往。

2、教师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而且每天照顾管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教给他们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孩子都把老师当成心目中的权威。他们把老师当成学习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去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模仿中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性知识。

三、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1、利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使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从而产生的安全感。教师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为孩子增加交往的机会。比如,对刚入园的孩子教师可以让孩子之间自我介绍一下,使他们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教师引导孩子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如:一个孩子跌倒,教师可以让其他孩子把他扶起来;一个孩子在画画中,一个图形画画不好,教师可以让会画的孩子教他画。教师还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谢谢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过节的庆祝会、生日会等活动来使孩子增进友谊。如: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另外,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个性腼腆或者孤僻的幼儿,平时不知道怎么跟同伴表达想交往的意愿。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创造各种机会让这些孩子与同伴广泛交往,如在班内的一面墙上,我们布置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主题墙,请孩子们按意愿选择想要结交的朋友,然后把自己和好朋友的自画像放在一起贴到墙上。这种孩子能看到的交友方式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暗示,使他们大胆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如让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画画等,使他们在交往中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同伴。

2、培养交往自信心

交往能力弱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交往等发展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多鼓励和肯定(当然肯定和鼓励应该适当、具体、有根据),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对害羞胆小的孩子,教师要随时关注他,可以把他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他多谈心,对他喜爱的东西也表现出兴趣,不要摆出教师的权威对他下结论,平时也不要强迫他去干什么说什么,利用一些活动方法来具体帮助他,增强交往自信心,克服害羞的心理,参与同伴交往,敢与同伴

交往。

四、借助家庭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和别人交往,但是只要大人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这个问题就能解决。父母虽然不能左右孩子社会交往的方向,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提高社会技能,这会对孩子未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作为家长应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每天下班后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游戏,唱唱歌,玩一玩,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家长应努力让孩子学会快乐地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寻找到快乐。家长更要注重身教,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家长平时还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父母是想听他说话的。尤其是那些平时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父母就要更加耐心,不要因为孩子说得慢而显得不耐烦并打断他的话,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且父母可以提醒他:“慢慢说,不着急,想好再说!”要尝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感觉和其表达的意思,帮孩子理清思路。

最后,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远离一些和暴力和不良行为有关的游戏,电视作品,书籍等。孩子的行为形成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对他人,对事物的观察学习模仿。而一些不良游戏和电视会给孩子提供了攻击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暴力凶杀画面的“污染”。父母对孩子所看的电视节目玩的游戏加以控制,从而使孩子成长在一个纯净的环境里。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通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6.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六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觉得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伙伴关系。如: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们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区角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尤其对那些不善言谈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创造机会与人交往。

二、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的扩大,使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到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三、积极与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惯,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放学与家长简单的交流或者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四、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锲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量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7.略谈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七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 因而被父母视为“小皇帝”、“小公主”, 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互助行为更为少见, 多见的是孩子自私自利、霸道、专断行为等。他们既缺乏语言交往意识, 又缺乏语言交往能力, 不会协商、不会语言交流, 在发生矛盾的时候, 往往采用告状和攻击性行为解决;在别的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也不会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而是不予理睬;而且幼儿语言交往意识及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语言交往意识越薄弱, 语言交往越少, 语言交往成功率越低。在对诸如此类的行为做了大量的观察、调查与了解后, 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存在这样的情况是以下因素导致的:

以自我为中心现象。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 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 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自我, 毫无旁人。如分配玩具时, 幼儿各自抢一大堆, 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时两人拉手, 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种缺乏语言交往精神的行为, 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语言交往机会的缺乏。因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 大多以独门独户为主, 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 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 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而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与同伴语言交往的过程中更以自我为中心, 更难谈得上与人语言交往。

语言交往意识的淡薄。在一些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如搬不动积木、不知道怎样搭建等) , 不知道求助别人或老师, 大部分孩子只是个人玩个人的, 只有很少的幼儿能以语言进行交往完成一件事情。还有的小朋友因为想玩一件玩具, 不知怎样和别的小朋友协商, 只好用攻击性行为解决。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对语言交往的兴趣呢?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让幼儿感觉到与人语言交往是一件有趣的事, 激发幼儿尝试与人语言交往的欲望,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 大胆与他人语言交往, 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进行语言交往, 对与同伴语言交往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 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奠定基础。部分幼儿已初步有了语言交往意识, 而在一日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教师可以多创设幼儿语言交往的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语言还是数学、音乐、体育活动等, 每一个活动几乎都为幼儿的语言交往提供了可能, 我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创设语言交往条件, 渗透语言交往教育, 逐步让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提升他们的经验, 我鼓励他们相互语言交往, 构想主题, 一起协商建构大的作品。于是他们有的尝试结伴搭动物园, 有的结伴搭长城, 有的结伴搭公园……孩子们对于能够自己创设主题, 并根据主题进行语言交往建构很感兴趣。

如果说树立语言交往意识、营造语言交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交往的前提与基础, 那么, 探索语言交往方法就是幼儿学习语言交往的关键。幼儿可能会在不需要语言交往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语言交往行为, 也可能不知如何进行语言交往。那么, 刚开始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语言交往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语言交往。

首先, 学习语言交往的语言。任何交往的第一步都离不开语言交流, 因此, 当幼儿参与到语言交往活动中时, 必须使用一些礼貌邀请语或商量用语:“我和你一起玩, 好吗? ”“你愿意到我们一组来游戏吗?”“我有个建议……你们同意吗?”“试试我的吧。”“借我用一下, 好吗? ”“可以吗? ”语言交往性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做好铺垫。掌握了语言交往性语言后, 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就会增多。

其次, 学习语言交往的分工搭配。针对情况, 我们一方面组织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 了解语言交往中的分工, 另一方面在活动之前, 引导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 怎样分工、语言交往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让幼儿在讨论中学习怎样与人协商、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愿, 从而明确分工的意义,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往。

再次, 学习处理语言交往中的问题或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动力, 同伴之间在语言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或矛盾并不可怕, 关键是怎样解决它。因此, 教给幼儿一些语言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环境, 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 减少限制性要求,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避免师生关系紧张。

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 活动成功, 事情做成, 增进友谊, 这对巩固、强化幼儿语言交往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语言交往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常常不能明显地感觉到, 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谈话活动, 如“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的人”等, 让幼儿评价同伴, 并说明理由。让孩子看到同伴因为语言交往而受到欢迎的成果, 体验语言交往的快乐, 激发幼儿进一步语言交往的内在动机, 使语言交往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教师在对幼儿语言交往后的结果给予肯定和激励的同时, 对语言交往不好的幼儿不仅要给予肯定, 更要鼓励, 以免对语言交往对方产生抱怨情绪, 从而挫伤继续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8.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八

一、幼儿期交往发展的特点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首先要了解幼儿交往的特点。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扩大了,交往对象也日益多起来,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行为常常会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涉,同时也发现别人的行为并不与自己的一样,于是他们开始注意到别人的存在,发展自己的交往行为,并且渐渐的与别人发生竞争与合作,友好与对立,攻击与逃避,接受与拒绝,支配与服从等交往关系,他们不断的重复某种交往行为并习惯化。幼儿的行为除了模仿学习成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从同伴中学来的,因此就像照镜似的,把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相互模仿学习和评价对方的行为。孩子在这一阶段体验到了什么性质的交往关系,会帮助他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从而会对他的人格发生长远的影响。

二、培养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的能力

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如有的小朋友本来是邻居,由于平时接触机会多,所以在幼儿园里两个孩子的交往也较多,所以他们的玩耍排队看书游戏也常在一起,于是成了交往频繁的朋友。在他们能交流的小天地里,没有其他人影响,在思维发展的同一水平上,他们有着自由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有一些幼儿由于某些方面发展较好,常常得到其他幼儿的信赖或老师的表扬,于是在幼儿群体中的,具有一定的威信,这些幼儿也容易被其他幼儿亲近选择为朋友的对象,那些思想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的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较迟缓,不善表达不善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单调贫乏,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师在组织幼儿和日常活动中,就要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随时随地调节幼儿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同伴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里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我在平时组织教学活动和游戏中,注重为孩子提供交往机会,多与幼儿交谈,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提供注重过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时,老师把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创设活动区域,利用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如通过开展“娃娃家”,“小商店”“理发店”“动物园”“菜市场”等角色游戏,以强带弱,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的环境里玩有所学,玩有所乐,玩有所得,取长补短互相影响,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幼儿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注意引导

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带动幼儿的激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对那些具有攻击性孤独不合群的孩子的孩子的消极行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调节自己的行为,与人友好相处。正如米德所说,儿童也是在冲突挫折和面临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的能有机会解决的自己的问题,就是对他们正获得的社会技能和态度和价值及其效果进行检验。

9.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九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避免以下错误做法。

1、凡是遇到孩子争抢玩具,都让自己的孩子退让。这种做法显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样容易令幼儿伤心:他会认为父母并不站在自己一边。幼儿的权利受到损害,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击。这会使幼儿长大后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也不知道如何去主动争取。

2、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幼儿之间的交往冲突是十分自然的。他们通过争夺玩具、相互追跑、扭打来了解其他的孩子,了解物我关系,从而能够客观、独立地看问题。过于袒护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使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以为自已什么行为都对,而别人什么行为都错,这样反而从客观上降低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强求孩子和所有的人交往,做朋友。在成人世界中,我们并不会和所有相遇的人都有很深的交往,成为朋友。儿童世界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和交友需求。在同伴群体中,有些幼儿会和你的孩子持续交往,成为很好的玩伴,有些则不会。在童年生活中,您的孩子和几个小伙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建立了自己的交友网,在群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他的同伴关系就是良好的。

4、只要孩子与同伴发生了纠纷,家长就代为解决。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冲突、纠纷,这是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他们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合理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纠纷

1、稳定情绪。孩子发生纠纷后,家长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皂白不分地说:“谁欺负你了?找他算账去”等等,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错觉。而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的?”“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鼓励孩子讲出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

2、分析情况。爸爸、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找到事情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解决纠纷。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爸爸、妈妈应指导他们明辨是非,独立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对于别的孩子的过失,应教育孩子宽宏大量,学会原谅别人;自己的孩子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从而培养孩子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良好品质。

4、互相交心。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5、鼓励交往。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相反地,更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更多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更好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应该怎样做?

1、建立良好的亲子联系。与父母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婴幼儿获取探索世界所必需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婴幼儿依靠父母提供的暗示去获得成功,去面对周围的环境。婴幼儿是在父母的精心护理之下才开始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许多专家认为,早期依恋会对婴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2、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意识,激发幼儿的交往愿望。爸爸、妈妈可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游戏,参观菜场、小吃店、商店等需要互相协调工作的地方。幼儿一个人玩的时候,可通过问,“你的汽车要加油吗?”“你的变形金刚会打仗吗?”来激发他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主动与同伴交往。

3、教给孩子社会规则。在和同伴交往中,孩子往往由于不懂社交规则而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特征。如被拒绝型儿童,有时他可能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看到小朋友搭好了积木,他也想玩儿,跑过去,一把推倒已搭好的积木,自然不受小朋友欢迎;对某个小朋友表现好感,走过去一拳把小朋友打哭了,其实他只是想同他有意交往的同伴打个招呼;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稍不如意就大加破坏,因此小朋友们不喜欢他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注意教给孩子交往的规则。如怎样和小朋友打招呼,怎么用语言请求和同伴一起玩,和大家玩时不能只顾自己。可以用示范表演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妈妈扮演同伴,表演不同的情景,让孩子看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然后交换角色。让孩子学会处事冷静、大度、合作、分享。

4、要教会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方式,学会为别人着想。爸爸妈妈应教育幼儿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招呼他们;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对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这样,可以使幼儿遇事想到别人,知道有了同伴,才能玩得更愉快。

5、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如让幼儿跟邻居的同伴玩“娃娃家”的游戏,幼儿可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履行爸爸或妈妈的义务。幼儿从一个人玩发展到与同伴共同游戏,也就发展了交往能力。

10.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十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本身就有渴求交往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我尝试从学习礼貌用语入手,教会学生使用文明交际用语,融洽感情;

引导参与课堂交往活动;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交往的氛围和成功情境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培养  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然而,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交往能力很差,几乎没有合作意识。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往往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家长不正确的引导,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体会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常因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斤斤计较,经常找老师解决矛盾;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但学生又是纯洁的,他们对老师充满信任。因此,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学会交往,我们责无旁贷。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我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学习礼貌用语入手,教会学生使用文明交际用语,融洽感情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人是在语言交往中成长的,语言沟通着感情,构建着知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语言性,人之成为人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人生长在语言交往的密林中。在与人交往中,礼貌是人际交往中表示友好和尊重的桥梁。今天的小学生长大后要进入社会,礼貌是一个人能否受到欢迎与尊重的重要方面。可以说,礼貌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在思维和情感上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在语言上表现出说话霸道、自私、不文明、不礼貌,从而影响了自己健康的交往。学生应从小学会简单的日常交际文明用语。我设置了礼貌用语系列内容,在班会上用演小品、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在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利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强化训练,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良好的交往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我觉得……”、“我认为……”、“我来试试”、“你真棒!”等。每天到校,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问好。每周评出“文明礼貌之星”,并在墙报中作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融洽,在交往中有理智、有情感,增强了学生交往的信心。这样,低年级的小学生也就跨出了成功交往的第一步。

二、具体指导方法,提高交往能力

学生光有交往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为其制定一些应遵守的准则。我利用以“你会与人交往吗?”为主题的班会来指导学生的交往。第一次在会上我让学生们谈自己在交往中的困惑,再引导如何交往的主题。我用齐国贤人受晏子钱粮之恩而涌泉相报的事例说明在交往中要以诚待人;通过小安迪守信用而受伤的故事和班中守信用的同学的故事说明做人要守信用。第二次的班会主题是“交往从尊重起步”,会上同学们通过张良捡鞋和牧师与小男孩的两则故事,谈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找出班中的“尊重之星”。最后谈到自己怎样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第三次班会的主题是“善于让步、团结协作”。针对学生中常常因为座位的宽窄而闹矛盾的事,给学生讲了清朝宰相张英写信让其母不为造房而争地,反而让出三尺的‘六尺巷’故事。教学生读张英写的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学生们听后边背诗边挪动桌椅为别人让出更多空间。在这次班会中学生们懂得让步是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诚恳善意的让步可以感动对方,化解纠纷,增进友谊。后来每当有的同学为个人利益而争抢时,总会有同学在边上背诵这首诗,听到这首诗的同学也自然惭愧地谦让起来。

三、引导参与课堂交往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从重视知识到“育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往活动。

1、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考的结果最终都会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养成敢于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过程中,要求逐步递进。先从要求学生发言声音响亮开始,达到这一要求后还要消除学生发言的顾虑,即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不怕说错。然后要求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提高自己的发言质量。学生不断地尝试,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欣赏。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的激发,便会向老师所希望的方向不断进步。期望到最后形成不受任何环境影响、不需附加任何条件都能大方、自然地表达自己看法,有助于学习的习惯。

2、积极开展交往实践活动:

⑴ 课堂上,重视四人小组的讨论学习。每星期换一次座位,使学生协作、交往的面更广了,能和许多同学“搭档”,使他们学着听取、补充意见,使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⑵ 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训练言语交际能力,为交往活动奠定基础。如语文课本中每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教师都应尽量创设情境,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⑶ 编排课本剧、音乐剧、集体舞。学完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自导课本剧、音乐剧、集体舞、力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起学生的交往能力,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础。

⑷ 参加班级故事比赛。故事大王的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及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比赛中发展个性,扩大知识面,创新意识和言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培养。

⑸ 抓住生活提供的言语交际的机会进行说、写训练。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们学生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论是家庭的,学校的 ,还是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口头的,书面的交际会越来越多,也为我们的言语交际训练提供了素材。

3、协调课任老师,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任老师的信任、鼓励、关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作用。充分发挥各课任老师的这种作用,可以使课堂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比超的良好氛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自信心,心里才会有安全感,学习才有积极性,从而增强与他人交往的兴趣。

4、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热情和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的热情和期望能化作亲切的鼓励和有力的督促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发展。所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要真诚热情,让自己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表达出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废除一些过细的规范和限制,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脚 ,让学生获得参与学习的自由, 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读就读,想写就写,从而使教学氛围趋于民主和谐。

四、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

1、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实行“小班主任制度”和“值周班长制度”,使每个学生在自己上岗的那一天充分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发挥其个性。从实践、记录到总结,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去思考怎样与同学更好地交往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这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舞台,创造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是,低年级学生一般还缺乏协调的管理能力,需要班主任做过细的工作,悉心帮助指导。

2、除原有的班委会职务外,还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状况,因地制宜设置合适的职务和岗位。例如“环境管理员”、“安全监督员”、“节能大使”、“先行者”、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组长等,使每一个学生既是集体的一员,又是管理者,从组织体制上确立每一个成员的主体地位。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活动。平时对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实行“红花奖励”,两周评比一次,对红花最多的小组发给“流动红旗”。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互相取长补短,合作互助。

五、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交往的氛围和成功情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开展了“打电话”、“过生日”、“竞选班干部”、“小小辩论会”等活动,消除了同学间的隔阂,使其对集体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交往,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能力,我还设计了“给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给爷爷捶背”、“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等活动,创设情境,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关心长辈、照顾家人技能,使学生体验亲情,学会关心家人。鼓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孩子们体会到家长们的辛劳和来自长辈们夸奖的喜悦,使小学生逐步形成关心家人的意识和主动合作的行为,学会与家人平等交往,在家庭生活中丰富人生体验。

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体味到合作的乐趣。形成和谐融洽的生生、师生平等的交流氛围。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尝试。如果我们能唤起学生的交往意识,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消除交往中不良的心理因素,培养他们交往的兴趣,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我们的学生就有望成为新世纪真正具有独特的个性,能终身发展,幸福健康的一代。

11.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交往;能力

G611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分享活动,通过分享活动,幼儿能学会与同伴主动交往,友好相处,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设立“分享日”

教师根据季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让幼儿从中能够懂得如何跟其他人交往。

1.玩具分享日:孩子本身有喜新厌旧的心理,自己的玩具玩时间长了就玩腻了,举行玩具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家里的玩具带来,与同伴进行自由交换。孩子们不仅让自己的玩具再次发挥了功率,还利用旧玩具换了自己喜欢的新玩具。幼儿要跟自己的伙伴进行书面记录约定。我们教师制定出玩具互换表,幼儿从互换时间、互换玩具的名称、互换人、归还时间进行记录。能力强的幼儿还会用汉字记录,对于能力弱的幼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想出的办法,用各种符号来标记。只要彼此能看明白对方记得“小火箭”和“大象”的图画是什么意思就行。孩子们都遵守自己的承诺,准时履行自己的约定。这样会让孩子不仅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守约意识,锻炼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

2.阅读分享日:我们结合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的特色,尽量加大幼儿的阅读面,丰富幼儿的阅读量,这一天我们安排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放在阅读角。以“向您推荐”的方式,由推荐幼儿和家长共同提出问题,与其他幼儿产生互动,进行阅读交流。如:佳佳带来了一本《植物的秘密》,她提出的问题是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有的幼儿认为是地球的引力把叶子吸下来的;有的幼儿觉得是风儿把叶子刮下来的;有的幼儿认为是虫子咬下来的……这样在阅读角里,幼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幼儿之间共同分享阅读的经验与快乐,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3.快乐情感分享日:在日常活动中,时时都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想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节日是幼儿最期盼的日子,“六一儿童节”“元旦”“新年”等等。幼儿利用各种节日,都会外出旅游。我们为幼儿举办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将自己的外出游记的照片布置成摄像展、还有自己的见闻和趣事以口述日记、画画剪贴的方式向全园幼儿展示。通过一个幼儿的讲解,全园的幼儿犹如身临其境。真的看到黄山的美景,真的听到那么躲得趣事。还有幼儿很关心我们国家的重要盛事,如近期在多哈举行的亚运会,孩子们都很关注我们中国的运动健儿获得了几枚金牌?在哪个项目中睡获得了金牌?我们班中设立一个金牌奖,关注盛事的幼儿轮流给大家讲解每天的赛事情况。在每次的幼儿分享中幼儿的到快乐的情感体验。二、举办“分享会”

大班幼儿的能力都很强,同时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会向我们老师提出要求。为鼓励幼儿积极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定期举办幼儿的分享会。

1.生日会:大班幼儿由于在幼儿园是最后一年了,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生日能和小伙伴一起度过。在“生日会”上,蛋糕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通过举办生日会,幼儿可以体验快乐的社会性交往。

2.故事会:每个幼儿的童年都是在经典故事的伴随下成长的,尤其到了大班,幼儿不仅有听的需求还有讲的欲望了。我们就为幼儿举办了故事会。在“故事会”上,孩子们都希望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当听到同伴们的掌声,幼儿还会主动地回家阅读图书,以便有新的故事与同伴分享。我还会评出“故事大王”、“最感人的故事”、最具表現力的幼儿“、”语言最生动的幼儿“等等。幼儿还互相点评,选出“最佳评委组”。所以孩子们为了保留自己精彩的演讲,就会回家阅读大量的故事,有的从家里找来了一盒空白录音带,把它录下来。有的小朋友对于故事《小猴打电话》,简直讲的惟妙惟肖。大家都称他为“美猴王”。久而久之,“故事会”成了孩子们最期待显示的时刻。幼儿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快乐、自信、健康的交往着。

三、“一分钟”分享

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在这一时间段,幼儿尽可能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可以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让他们尽展才华。它不仅有利于胚芽把那个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自信。

四、家庭教育分享

我们与家庭(社区)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精神提供了多方的信息。具体方式如下:

1.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

2.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如“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他需要帮助”等。

3.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4.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

5.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

6.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12.谈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会一起游戏、学习, 如一起玩桌面游戏、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区域游戏, 等等。于是我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机会, 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促使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 碰到幼儿鞋子掉了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的情况, 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忙”;在进行语言活动时, 我让幼儿间结伴进行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活动时, 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承担角色, 交换材料, 相互检查、相互协作;体育活动时, 开展各种相互合作的活动, 如接力比 赛、拔河比 赛等 ;艺术活动 中的歌舞 表演、节奏 乐等, 都是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能力的好途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中, 幼儿可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 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 、互叠被子 , 还有大带 小等交往 活动 , 为幼儿提 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

二、通过活动, 教会幼儿如何合作

3~6岁的幼儿不知如何合作 , 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时 , 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如何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如在玩点心店的游戏前, 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 分配角色, 谁当营业员, 谁负责做点心等, 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时, 引导他们如何解决;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让他们学会相互谦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鼓励他们用语言、行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 能够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 等等。同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他们怎样倾听别人说话, 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向他人说谢谢和抱歉, 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 当然要学会统一当前不同意见等。只要没有危险, 我们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矛盾与冲突, 让幼儿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 在适当的对话中, 帮助幼儿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教师应减少限制性要求,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促进幼儿相互间友好相处。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 学会更好地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 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教师应充分挖掘游戏本身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培养幼儿合作行为。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合作, 往往会产生很多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 事情的顺利完成, 彼此之间友谊的增进。这对巩固和强化幼儿合作行为, 进而产生更多合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 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身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受到, 因此, 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相互配合时, 如相互间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协商问题, 抑或者给予他人帮助时, 就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 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 让幼儿知道这样的开心是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得到的, 从而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稳定、更自觉化。

四、在一日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 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口头赞美“你们俩配合得真棒”。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神情, 以及对孩子亲切的点头, 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等, 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能够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 愿意自觉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 给予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啊! ”“你们都想当妈妈, 没有爸爸, 不能玩了, 怎么办? ”“一个娃娃, 两个人都想要, 该怎么办? ”“你也想玩这个玩具啊, 那你和她说说, 咱俩一起玩, 看看她会不会答应! ”“你可以帮他一起搭!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幼儿, 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 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五、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 的攻击性 习惯。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候 , 经常有幼儿间发生矛盾, 如打架和争吵等。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 就向孩子灌输“别人欺负你, 你一定要欺负回来”等意识。这样导致发生矛盾时, 幼儿只会用打架解决。因此, 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 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 要与同伴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幼儿间打架行为的产生, 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 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对待突变环境的能力, 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成长为一个宽容、有修养的人。

2.克服幼儿 “以我为中心 ”的心理特点。 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在玩游戏时, 提醒孩子邀请他人一起游戏;家长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 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用规则游戏引导 幼儿形成 规则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孩子在与大人的交往中, 经常表现得很任性, 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成人和孩子游戏时, 要特别注意按规则进行, 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 减少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家长鼓励 幼儿多与 他人交往。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 , 要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多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 为 , 强化幼儿良好 的交往技能、合作 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幼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合作, 家长可运用如抚摸、拥抱、奖励等方式鼓励孩子。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的良好行为, 以及教会幼儿如何自我表扬, 以刺激正确行为, 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13.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 篇十三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但同时由于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具体的原因如下:

第一、大班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同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第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第三、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VCD、电脑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第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处于形成期,其同伴交往具有群体性和稳定性特点。大班幼儿已具有稳定的同伴关系,他们主要在自发形成的小群体中进行交往,交往对象比较稳定,对同伴的喜恶也趋于稳定。因此处于不同类型同伴地位的幼儿之间的社会偏好差距较中班幼儿小,互选小群体的幼儿人数最多,占到了班级人数的一半左右,一般型的幼儿人数最多。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稳定的互选朋友关系,同时开始出现了自发的小群体。大班幼儿选择朋友的标准与中班幼儿一致。喜欢同伴的理由也是因为他(她)能陪伴自己一起活动,略微不同的是,大班幼儿更多提到的是“我们是一个小组的”“我们是一个小队的”。大班幼儿在选择不喜欢的同伴时往往凭借以往形成的固定印象,而不是同伴在当前交往中的表现。大班幼儿的冲突多发生在小群体中,大多是由缺乏合作技巧导致的,但是在来自小群体内同伴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14.小结-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篇十四

小结-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人际交往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他们的语言仍在发展中,当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会用语言表达来解决,容易出现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动作,比如,孩子们在活动时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别人友好,总是通过动作与同伴接触,有时拉拉衣服,有时摸摸头发,有时拍拍手臂等。可是有些小朋友不喜欢别人碰他,总以为这是小朋友在打他、欺负他,有时甚至回家告诉家长,弄得我们每次总要解释,让家长们理解孩子们的行为,爸爸妈妈还好说,碰到爷爷奶奶时真是不好办啊。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做,来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我们是这样做的比如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刚入园的几天里我们总是以小动物的口吻和幼儿交往,问问幼儿的名字,和他们拉拉手,消除他们对我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还有就是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和小朋友们聊一聊,早上来的时候亲切的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拉拉他们的小手,问问他们今天是谁送来的,开不开心,喜不喜欢上幼儿园等等;游戏时抱抱他们,说说话,可以说说心情,也可以说说开心的事,或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吃饭前聊聊今天的小菜;午睡时边帮助他们脱衣裤边和他们亲亲热热说说话;拉裤子时抱一抱表扬表扬。一两句简单的交流无形中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变得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第二个就是让幼儿在各类游戏中积累交往的经验: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是一个皮球两人玩,一起滚,一起踢,有时是一条尾巴一起抓,有时是两个秋千大家一起玩,在运动的游戏中,幼儿的互动增强了,交往也密切了;区域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有效的,同一个操作材料大家一起玩,一起想办法完成,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特别是在娃娃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不仅可以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带到游戏中来还能增进朋友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各个活动游戏中幼儿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我们应当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与同伴交往。

15.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十五

一精心选材和设计游戏情节, 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不稳定, 而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 音乐游戏本身就是生动形象的, 它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因此, 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的兴趣,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我在选择游戏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使小班幼儿能够接受, 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使幼儿产生兴趣。我对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情节化, 并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的语言进入音乐游戏, 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 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我还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使我的教育方法力求生动形象, 充满情趣。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 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 拉手转圆圈游戏, 再过渡到跑步拍手找好朋友, 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 用动作来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既能吸引他们, 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又如教师设计的小班音乐游戏“蝴蝶和花”, 就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蝴蝶, 一部分幼儿扮演花儿, “蝴蝶”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 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儿”, “蝴蝶”和“花儿”在一起做亲一亲、抱一抱、拍一拍的动作, 然后互换角色继续表演, 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愉快地交流, 既满足了情感的需要,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样, 在学《袋鼠》的音乐游戏时, 我先给小朋友编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相亲相爱的故事, 设置游戏的情节, 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内容, 从而产生游戏的兴趣。我还让幼儿两人一组, 自己商量谁扮演袋鼠妈妈, 谁扮演小袋鼠, 全班幼儿在欢快的音乐节奏里, 积极地投入游戏中, 促进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二积极引导幼儿参加游戏, 提高小班幼儿合作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 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 或者只和自己熟悉的同伴游戏, 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缺乏合作意识和交往经验造成的, 因此, 教给孩子们一些合作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 教给幼儿简单的交往技能, 再融入到游戏中

第一, 我经常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 要求幼儿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 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 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 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第二, 我注意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与小朋友分享, 和老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喜欢看的动画片, 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 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在幼儿来园过生日时, 有意让过生日的孩子分发蛋糕, 并提醒全班小朋友表示祝福和感谢, 共同分享生日的快乐, 体会幼儿在一起互动交往的愉悦之情。

第三, 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 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游戏活动中, 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 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 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 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如在玩音乐游戏《找小猫》时, 我就扮演猫妈妈适时加入游戏中, 增加找小猫、抱小猫、爱抚小猫的游戏情节, 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 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如在玩《开火车》的音乐游戏时, 我先当火车头让幼儿模仿学习, 再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火车头继续游戏, 当个别幼儿不知怎么加入游戏时, 我会及时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 好吗?”“那好, 你看看我是怎么跟大家说的。”让他尝试着和小朋友商量, 也加入到游戏中, 在我的带动下, 小朋友们愉快地接纳了大家, 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

2. 让幼儿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往, 并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有的幼儿开朗活泼, 有的幼儿乖巧、内向, 不同的幼儿合作交往的意识不同。那些积极开朗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 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却因害羞而不敢表现,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也为了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地合作交往的机会, 在游戏前, 我们总是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游戏, 而且经常会看到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在请性格较内向的小朋友一起游戏, 还主动、亲热地拉手一起准备游戏, 以此来带动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 并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来商量扮演的角色。这样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 还给了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

如在《两只小鸟》的音乐游戏中, 我就先让幼儿自己找好朋友, 然后与好朋友商量, 谁做丁丁, 谁做东东。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 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时, 我会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某某某小朋友, 他们俩配合得非常好!”或“你们能商量着一起游戏, 很不错!”小朋友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会得到极大的鼓励。游戏中, 我还经常会对合作较好的幼儿轻抚肩膀、亲切地点头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等, 这样能使小朋友们受到极大的感染, 因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愿望, 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那些不善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 我会更加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针对不同情况, 给予不同的建议。通过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之后, 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 游戏得更带劲, 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在音乐游戏中, 鼓励幼儿从两两合作到多个合作

针对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 我们班刚开始玩音乐游戏时, 主要采用了两两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如《办家家》、《两只小鸟》、《小鸡小鸭》、《袋鼠》等游戏都是两两合作的。而在两两合作中我还鼓励小朋友与不同的幼儿合作游戏。只有两个小朋友在合作中有了一定的协调性, 与不同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才能过渡到与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幼儿合作。

如音乐游戏《逛公园》, 我首先请男孩子当爸爸进行表演, 然后邀请一个他喜欢的女孩儿当妈妈, 抱着娃娃 (小弟弟) 一起表演后, 再请一个好朋友当他们的宝宝 (我) , 共同来玩这个游戏, 从两两合作逐渐过渡到三人合作。

又如音乐游戏《学螃蟹》, 在刚学游戏时, 也是两个幼儿合作, 学螃蟹横着走。在熟悉了游戏玩法后, 我再让多个幼儿一起学螃蟹横着走, 并要求遵守横着走的游戏规则。在让幼儿自由组合时, 有好几组幼儿的人数都超过了5名。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 看着小朋友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以及他们愉快地合作游戏, 我更加确定音乐游戏能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 并获得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游戏中鼓励幼儿合作的同时,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游戏中, 我们不仅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 而且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因为音乐游戏中也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 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 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放弃模仿, 在音乐游戏中模仿是需要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模仿尤为重要, 在模仿的同时, 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 通过努力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 当找到了好朋友敬个礼, 握握手, 然后用亲热动作来表示“我是你的好朋友”时, 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做不同的亲热动作:如有的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有的小朋友双手拉着双手;有的小朋友脸碰脸, 手搭着同伴的肩膀等等, 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 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音乐游戏中, 教师还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在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着小朋友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 我就说:“天黑了, 小动物要睡觉了。”同时, 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 在音乐游戏中, 我不仅仅是老师, 还是大灰狼、兔妈妈、老猫、袋鼠妈妈、小鸟丁丁等等, 通过扮演角色, 逼真地表演, 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中。

16.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篇十六

1 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从家庭扩大到学校由于活动范围的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如;幼儿那玩具带到幼儿园后,他们互相交换玩具,有的小朋友教同伴怎样玩,还介绍玩具的功能。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狐狸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样玩的?等等,让幼儿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 举办节日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且自新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权,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开放日活动,让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是主角教师是陪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3 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医院,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钟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循社会角色范围的一种字我活动,如:让幼儿扮演售货员、警察、教师等角色,使他们能生动的表现出了售货员坚守岗位、热情待客的工作状况,警察捉人拿坏人、维护交通的精神气概,教师严于律已、热情关怀的良好形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将角色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还要有意识第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

4 善与发现优点,创作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纲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叫包婉匀, 她不爱说话,可见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与其她小朋友玩耍,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为了让她荣辱到集体中来,我们通过家访,得知孩子出生后,是在农村外婆家长大的,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比较内向。了解原因后,我们对她给予特别关注,有一次,小婉匀主动把摔交的小朋友扶起来,我看到后即使在班集体表扬了她,见她露出了笑容。之后我们又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上课时多让她回答问题,多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逐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第能主动与我们交谈,其她小朋友找她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

5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家长积欠给孩子提出的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

17.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论文 篇十七

栅瑶

一、问题提出

在 21 世纪 这 个竞 争 与台作 并存 的 社 会背 景下,“学会共㈣生活,学会与他人~起生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它具有典型的社会性,是对现实社会的再现。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可以实现与同伴 的交往活动,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 .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但从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及幼儿社会交往现状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1.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中的问题。首先,提供的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 单一。目前幼儿园开展较多的只是积塑拼插游戏。调查表明,游戏的开展远未达到多样化,尤其 是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多地区还是空 白。其次,角色游戏的材料是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材料单一一,满足不 了幼儿的需要,难 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而且游戏材料的准备不够科学,都是塑料制品,且体积大。另外,教师 的指导欠灵活,指导方式程式化。指定角色、固定方式、情节套路陈旧。

2.幼儿社会交往行为在现实中的问题。幼儿强烈 的好奇心和好模仿,使其在不成熟的认知上耳濡 目染许多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发现和总结 出了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社 会交 往行 为 :

(1)“小霸王”型,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非常强硬 .喜欢和成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带有攻击性,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

(2)“小强盗”型,这类型的幼儿给人的印象是不明事理,甚至是 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 “我的”和 “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喜欢的都是 “我 的”。(3)“受气包”型,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 面对 困难 的勇 气和 方法。

(4)“含羞草”型,这类幼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 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这样的幼儿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缺少与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5)“独行侠 ”型,这类孩子在家、在外表现出的截然不 同,民间俗称 “双面虎”或 “洞里老虎”。基 于上述 问题,笔者根据角色游戏的相关知识和作用,提 出通过角色游 戏来改善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和发 展。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社会学价值

当今 社会是一个 竞争 与合 作的社会,学 会合作,与他人友好和谐交往显得尤 为重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集体活动形式的一种,可 以让幼儿聚在一起,形成活动群体,幼儿在其 中体验 团队的力量,为 了共 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幼儿通过 自主的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和游戏材料,同时为 了能将游戏很好 的进行,必须履行幼儿所扮演的 “社会角色”。由此以来,幼儿的行为不仅在角色中受 到了限制,同时也会受到其他伙伴 的监督。这样,幼儿 的某些不 良社 会交往行 为就会受到抑制,其 良好 的 作意识、分享行为、谦让他人的行为就会得到凸显和保持。可见,角色游戏让 幼儿逐渐成 为社 会的人,具有 独立人格 的人,从而推动了幼儿社会化 的进程。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作用

1.角色游戏强 化幼儿社会交往意识 和社会角色规范。角色游戏是幼儿 自己锻炼 自己承担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 的一种 自我教育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 戏 表 现 出一 种 积 极 参 与 社会 交往 活动 的 主动 性,培养 自己的角色意识及对角色规范的认 同。如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小花和她的伙伴们开了一个 “小卖部”,能够热情而又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个 “顾客”。笔者通过参与游戏和小花进行交流,“我今天忘带钱了,可我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小花一脸的稚气,笑着说 “没事阿姨,您先拿去用吧。”不 过她又想,我得先记下来。教 学 园 地 /降 育 ·游 载在游戏中,她也主动的帮助其他的伙伴,表现出了坚守岗位、热情待客、友好合作、乐于分享的 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2.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互助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当儿童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有所归属 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 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一起计划、建构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 分配角色。所以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等。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保持双方协调一致。游戏结束后,幼儿还往往就个人 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讨论。可见 .角色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无形 中培养 了幼儿 的互助精神。

3.角色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 “自我中心化 ”学会理解他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乐于交往,甚至出现固执、争抢东西等行为,逐渐形成 了以 “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但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 由于担任了某个角色 .他必须以别人 的身份出现时。他既是 “别人 ”又是 自己,即“观点取代”,以他人观点来看事情的能力,它包含了解他人看到什么、他人的想法和感觉。在这种 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学会发 现 自我,发现 自我与他人的 区别。使 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四、角色游 戏 的设计 思路 和教 学设 想

1.自主交往的 “社会”环境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合作、分享快乐、遵守 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首先,应为幼儿提供 良好 的心理环境。和谐、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的交往能充分展开。其次,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扩大 了幼儿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强化幼儿在交往 中形成的积极 的社会交往行为。如 :“小医 院”游戏中,为 了抢救 “病人”,“医生们”急 “病人”所急,从 “这一科”转到 “另一科”通过几小时的紧张“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们”也都开心的笑了。

2.角色游戏的规则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规则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角色游戏有它 内在的规则,幼儿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本身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 自己的行 为。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小 组游戏和集体 游戏之 间,幼儿可以相互协商,并能模仿成人 的言行对游戏进行评价。从而在 “成人”的世 界里,学会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所以,幼儿对游戏 规则 的首先关注正是他们积极学习社会法则的反映。如 :在 “小司机”游戏 中,由幼儿教师提供特定的游戏环境和规则,“红、绿灯亮 了”该怎么走? 有行人的时候怎么做? 对旅客的态度应该怎样? 等问题,使幼儿充分联 系现实生活,并能积极准确的作出回答,最后能正确的模仿成人进行 活动,完成游戏的开 展。3.适 当丰 富的游戏 素材 帮助幼 儿练习社会交往行为。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 内容来源。教师可以在上课、日常生活、节假 日活动等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社会生活印象。还可 以引导和组织幼儿走人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如观察警 察叔叔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角色游戏 的开展使幼儿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观察 到的在游 戏 中再现。其次,提供合适的场所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可 以激发幼儿的想象 .满足幼儿对 “成人世界”好奇 .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真实的情景。同时,教师还 可以调 动幼 儿参与游戏场地 的布置,制作游戏材料等,这样 也可以在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练习幼儿的社会交往。另外,教师要提供充足 的游戏时 间,保 证幼儿角色游 戏 的 深 入 开展。只 有 在适 当 的时 间 里 .幼 儿才 可以找到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准备材料、计划游戏等。所以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4.教师参与、指导并逐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首先,教师应教会幼 儿分配和扮演游戏 的角色。游戏最初,幼儿只热衷于对某一角色动作、语言、行为的模仿。而通过教师 的指导,幼儿能够置身于 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与同伴进行良好 的社会交往。其次,教师可以直 接以角 色者 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根据游戏 内容来选择介入 的形 式 :① 语言介 入。如 :幼儿在玩 “小厨师”时,有些幼儿就什么都不做。在一边玩。或是占用所有的 “厨具”。这时教师可用语言引导 “客人都等不急了,你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是不是帮帮忙啊?”或其他语言的暗示。②行为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以及通过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 儿的游戏 行为做出反馈 .从而塑造幼儿 良好的游戏行 为。这种方式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行为。幼儿进行交往时,最初表现较好,但一段间后,幼儿就会表现出追逐打闹、抢夺玩具等不良的交往行为 .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 .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引导和个别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掉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 良好 的

社会交往习惯。

5.重视游戏的评价,以巩固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 的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哇,你做的真棒”、“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但对于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所存在的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来 引导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如采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 交往 的知识,对故事或其他内容中 “角色”(人物)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正确的交往方法,来改进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巩 固幼儿 良好的社会 交往行为。

五、结束语

上一篇:《小老虎过生日》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一篇:专业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