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孩子家长必考(精选7篇)
1.如何管教孩子家长必考 篇一
父母带孩子出门,难免会碰上小孩不受控制,各种哭闹戏上演,简直就是“人来疯”,把父母气得够呛,也让无数爸妈为此伤透脑筋。
在公共场合,父母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呢?
1、要提前做好预防
带孩子外出玩耍,先提前跟孩子说好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定格约定:到了之后不要乱跑乱跳,也不能乱发脾气,如果做不到这些要求我们就不去了。比如说:我们去朋友家做客,到了要有礼貌,不能人来疯等。
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之中,孩子很是兴奋才会表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好动,父母提前打个预防针很有必要。
2、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
所以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3、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
天气太热最好带一些水喝小风扇之类的出门。
4、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带孩子去商场购物,孩子非要吵着买买买,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哭闹,管教他们闹得更厉害!
人来人往的,自然不好。这时候想个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包包里放着孩子平时最喜欢的故事书,小玩具。拿出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马上离开现场
如果孩子在人群多的共公场合大发脾气,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带着孩子快速离开现场。而不是让所有人群看到大人和孩子在对峙,这样子很难解决问题。离开之后,父母再进行管教。
6、听孩子的解释,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当小孩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也可以把孩子拿到一边人群较少的地方,蹲下身来,和孩子好好沟通,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也听不懂的小屁孩,很多时候他们还是讲道理的。
孩子哭闹原因无非就几种,家长们要了解原因,及时作出回应和关注,教孩子用恰当方式解决问题,只要你认真讲,孩子是听你讲道理的!
2.如何管教孩子家长必考 篇二
一、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
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孩子通过不同途径多了解国内外的历史人物, 学习其中人物好的方面, 做到优而吸之, 劣而弃之。家长绝不能钻入学习成绩的牛角尖, 单纯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自身其他方面的成长, 要正确引导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 不要不闻不问, 不要责怪孩子坏的学习习惯, 应引导他们纠正, 重新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 善于分析难题等;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不要死记硬背, “读死书, 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 家长不仅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而且要主动挖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 家长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 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 孩子渴望认识新的事物, 探求新的知识, 久而久之, 孩子的好奇心就演变成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学习毅力。孩子的兴趣广泛了, 求知范畴就扩大了, 知识经验随之增多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 还要设法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妥善安排好做作业和课外读物时间, 选好书籍指导阅读, 逐步提高读书兴趣。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看、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扩大生活范围, 增长见识。学习必须有恒心, 重要的不是一两天, 而是天天如此, 要坚持不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般要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深受鼓舞, 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要把握好尺度,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考试考得很好, 家长既要肯定成绩, 又要指出不足, 引导孩子找出不足的原因, 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 “谦受益, 满招损”。孩子考得不好, 要找出原因, 帮助孩子总结教训, 增强孩子的信心, 促使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易被忽视。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坎坎坷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家长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引导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给孩子讲述“勤劳是良好的美德, 懒惰是万恶之源”的道理, 不要学习古代的“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的陈蕃。还要培养孩子树立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念, 学会随机应变, 只有不畏风暴的海燕, 才能在广阔的海洋上自由地展翅翱翔。
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是一本书, 家长只顾往后翻, 但真正读懂十分不易。家长要与孩子勤交流, 以好朋友的身份关注、帮助孩子。家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 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 家长也读懂了这本书———孩子, 那么家长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 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 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责骂, 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 家长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 有效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努力配合学校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这是我最近通过学习得到的体会, 比较以前的种种做法, 我深感惭愧:客观方面, 由于工作太忙有时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 只有在周六周日才能给予辅导, 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主观方面是占大部分的, 个人脾气比较暴躁, 孩子淘气不爱学习时不能平平静静地讲道理, 而是责怪她……通过学习, 我明白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做成功的母亲……希望我的体会会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摘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很多家长都加强了对子女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何教育子女呢?有时候还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本文以教师身份从几个方面探讨子女的教育方法:要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3.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篇三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3. 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样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4.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5. 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6.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抱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 7. 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这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10.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1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13. 先关心孩子 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 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4.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 篇四
关于管教的一般原则我们已经说完了,现在应该更进一步考虑一下更为详细的管教方法了。我之前一再谈到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教,也许大家会认为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幼小的年龄和娇弱的身体所应得到的对待。不过你们只要再听我说几句,这样的误解就会消除了。因为我也觉得,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没有什么好处,不,或者应该说这样做在教育方面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到目前为止我所主张的只是说,无论需要怎样严格的管教,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应该多用,一旦运用得当,取得了效果,就应该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在子女记事之前,父母如果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子女的意志变得顺从平和,那就可以让这些品质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天性,而不会引起子女的反抗和怨恨。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管教要尽早开始,中间不能有任何通融,要让他们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形成习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没有一点勉强。这种心理习惯一旦形成之后(这种心理一定要及早培养,否则,就要付出辛苦,还得通过体罚才能恢复,而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就越费力),孩子就不会过分任性,等他们长大成人,比较明白事理之后,只要依靠这种心理,不需要鞭打、责骂以及其他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就能约束得住了。
我们只要想想,教育的真正目的以及其关键之处在哪里,这种道理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第一,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去抵制当下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就是缺乏德行和勤劳的真正原则,就有陷入一无所能的危险。这种自制的品质与人桀骜不驯的本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及早培养。同时,这种习惯也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尽早,在孩子刚能懂事的时候就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任何一个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想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
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精神受到过分的压抑,如果由于管教太严而使其精神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就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糟糕。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通常都是生龙活虎,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轨,往往会成为能干的、杰出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胆小羞怯、郁郁寡欢,很难振作起来,难以成就事业。要避免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可真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我看来,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又能使他克制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那么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调和这些表面的矛盾,掌握教育的真正秘诀。
一般的老师所知道或想到的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惩罚和棍棒,这是人们在惩罚孩子时通常所采用的简单粗暴的方法,但其实是最不适合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存在着两种弊端,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这两种弊端会让人们对其进退两难,最终使这种方法失去效用。
第一,我们人类的本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极力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给予其鼓励,使其增强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产生一切邪恶和罪过的根源。一个孩子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刻苦攻读;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挨打也不吃了,这种行为不就是因为贪恋肌体的快乐,害怕受鞭挞而避免遭受痛苦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肉体快乐,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孩子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要我说,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让他们根除并摧毁的本能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的任何惩罚,如果不能让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令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第二,这种鞭打的惩罚自然会使孩子对教师希望他们爱好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本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鞭打和责骂后,就对这些事物产生了痛恨。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形,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爱好任何事物。无论是哪种正当的娱乐活动,假如他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毒的言语去骂他,非要强迫他玩,或者是正在玩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经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不会让他对那种娱乐感到厌恶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令人不快的情境通常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例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让人反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看见那个杯子就会感到恶心,哪怕杯子洗得很干净,样子很漂亮,材质也很名贵,里面的东西也不能让他提起胃口。
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只能是一种奴隶式的性情。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孩子是会屈服,会假装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惩罚时,他就会放任自己的天性。这种天性不会由于体罚而有所收敛,有所改变,相反会在他身上不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束之后,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更加凶猛。
5.爸爸管教孩子的小建议 篇五
1.坚定
为孩子设定合理的限制,对他们解释这些限制,并且严厉地监督他们。
2.统一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在管教孩子方面不统一,孩子会很容易就钻空子。比如,你允许孩子在床上跳,而你的爱人不允许,那么这也许会引起你俩之间的争吵。当然,你自己的管教也得做到始终如一,如果你今天同意孩子在床上跳而明天却不允许,这将损害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你的命令他将不再遵从。
3.妥协
小孩子不具备分清大事和小事的能力。所以有时候你需要在一些小事上进行妥协(比如在他的生日聚会上使用一些你觉得很傻的装饰)。这将给孩子一种暗示:他们有自己做出决定的能力,并且能够掌握“大事”。
4.精确
“停止浪费食物”比“住手”好得多。
5.给予孩子选择
《Redirecting Childrens Behavior》的作者KathrynKvols建议给孩子多种选择。例如,当孩子把书房书架上的书弄得乱七八糟时,你可以这样说:“你是愿意吧书整理好,还是离开书房去你自己的卧室呢?”如果他无视你的话,那么温和且坚定地把孩子带到他的房间,并且告诉他,当他准备好听你的话时,就可以回到书房。
6.不威胁
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你最好告诉他为什么他做错了,而不是威胁他。威胁会使孩子畏手畏脚,没有创造力。
7.不忘初衷
还记得那个笑话吗?某人想找一颗钉子固定墙上的画,最终却因此买了一大车的东西。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别忘记你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8.及时奖惩
为了让孩子知道他究竟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不好,你需要及时奖惩。如果你只在一天的末尾做这件事,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不知道究竟哪些行为才是值得表扬的。
9.就事论事
一旦惩罚结束,就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没有必要反复总结、引申、回顾以确保你的孩子真的明白了他的错误。
10.保持冷静
尖叫、咒骂以及其它暴躁的举动会伤害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损他们的自尊。
11.换位思考
当和孩子谈话,特别是批评他们时,你需要通过他的眼睛和思想去看待这件事情,才能够说出令他信服的话来。
12.别教训
教育不是教训。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引发孩子自己的思考,并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结论。“你乐意别人抢走你的午饭吗?”、“当别人侮辱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开心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很快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答案。
“我告诉你一千次了……”;“每次你都”……甚至是这样简单的评价都会给孩子负面信号:他们令你失望了。
14.表扬
事实上,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批评孩子,但对他们的.表扬却远远不够。表扬能够让孩子走的更远。
15.玩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将大大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使你和孩子更亲密。
16.不发脾气
发脾气会伤害孩子:他们并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如果只是发怒而不去解释的话,孩子仍然会再次犯错——可怕的恶性循环!
17.不体罚
这对你和孩子都是有害的。经常经受体罚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不自信和沮丧。更可怕的是,他们会认为,当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同样可以对他们进行体罚。
18.不摇晃他们
这似乎比体罚看上去温和许多,但事实并非如此。猛烈的摇晃会使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大脑受损。
19.不贿赂
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做家务是有风险的——也许他会同样给同学一些钱,请他们帮忙写作业。
20.像个大人
打孩子或者抓头发是不成熟的行为,你要学会克制。
21.抵制诉苦
告诉孩子诉苦或者赖皮是没用的,他要有理有礼的提出他的要求。
22.以身作则
6.浅谈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需求 篇六
关键词:家长,孩子,需求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要不断探索好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茁壮成长。了解孩子是作为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假如家长不了解孩子,就无从关心孩子,自然也无从教育孩子。家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停留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状况这个层次,就是只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需要,对孩子的饱暖、疾病、卫生等很关注,但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对如何了解孩子,同时也存在着主观、随意、缺乏沟通、专制、轻信等的毛病。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提高自己了解孩子需求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一、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
父母和孩子无可取代的血缘关系和密切接触的日常生活提供给家长不少有利的条件。日常生活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基本的途径,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因为孩子的内心常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比如孩子对今天老师给他的小五角星会喜形于色,到家后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说明孩子有成功的需求。对此,家长应充分给予肯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天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纸,也不要听音乐,而是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地加以引导。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诉说,不要孩子说什么都要评价几句,而是倾听,专心地听。听孩子诉说幼儿园的、班里的或孩子感兴趣的事。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都听,这样对孩子就比较了解。当然,主要在听,少些评价或教育。这样,孩子得到了宣泄,以后也愿意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家长也可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二、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分成几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孩子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游戏的内容有很好的灵活性,而孩子们可以得到的游戏启发式是一般教育所不能给予的。从游戏活动的出现与发展历史来看,游乐活动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交流平台,游戏中所需要的道具(玩具)其实很简单,可以是一个手帕、一个小板凳、一个小粘贴,孩子们玩的方法和发明是孩子天生的具备的,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游戏的平台,他们可以玩出各种新花样。因此,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其个性特点在游戏中暴露无遗,因此,游戏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观察到孩子是喜欢独自一人游戏,还是喜欢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游戏,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从而反映其交往的需要。孩子喜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娃娃家的爸爸”,还是“娃娃家的儿子”,这些角色游戏的内容可反映孩子对安全需要的情况。孩子在游戏中经常使用哪些材料,是用买来的现成玩具做材料,还是利用废旧物品做材料,从而反映孩子创造的需要……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家长就可进行及时的教育,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三、在劳动活动中了解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他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在家庭劳动活动中,父母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脸刷牙、穿脱衣服,从而根据孩子的反应来了解孩子成功的需要。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在孩子整理玩具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是如何整理玩具的,是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宽到窄排列,还是杂乱无章随机排列,从中可反映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分配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傍晚给阳台上的盆花浇水,看看孩子是否能按时去完成,有无责任心,从而反映孩子被信任的需要。
四、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孩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伙伴,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回家以后,尽量营造有利于其学习的环境,同孩子一起学习,能够使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孤单,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学唐诗,就和她一起背诵,然后再给她说说诗歌的意思;孩子体育课要学跳绳,就经常和她比赛,看谁跳得快,这些都对她顺利地学习知识起到帮助作用。再比如,在数数、识字、绘画、弹琴、讲故事、朗诵儿歌等多种家庭学习活动中,父母可了解到孩子创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如孩子画画,是临摹还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借助孩子幼儿园老师的评价和孩子同伴的反映来了解孩子。父母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别人的反映,也不能偏听偏信,而要注意从多方面来了解孩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孩子在渐渐长大,我们作为父母,得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变化,要不断地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去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和心灵的需求,通过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去当好孩子的暖心人。希望在我们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能使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因此,家长通过这几种途径了解孩子,就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淑.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浅谈家长如何陪同孩子学琴与练琴 篇七
弹钢琴, 是眼、耳、口、手同时参与的一种活动, 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 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通过弹奏的训练, 不但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常认为, 学琴的主体是琴童, 老师的指导是关键, 而常常忽略家长的作用, 其实家长在琴童与教师之间起到了纽带得作用。
一、认识音符, 培养视唱能力
1.期望值过高, 急于求成心切。
如果家长代替孩子视谱、标指法等, 这种“帮忙”其实忽略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 也养成了孩子懒惰依赖的习惯。
2.家长情绪切勿急躁。
孩子在学习中难免要遇到障碍, 一旦出现一些问题, 家长应避免急躁, 更不能打骂、惩罚。只要孩子比先前的学习有进步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表扬, 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3.在学生学完新课回家练琴的过程中, 家长不能撒手不管, 随孩子的意愿。
初学阶段的孩子对手形、视唱、识谱等基本能力还没有形成, 那么, 就需要家长听懂老师所说的重点、难点, 了解乐曲的弹奏要点, 回家后, 督促孩子正确的练琴。
二、与教师沟通
学琴与练琴都要以兴趣出发, 引导、启发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练琴方式, 不能硬逼着孩子。经常与教师沟通, 敏锐的抓住学生的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 避免学生走弯路。
在教学中, 教师会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 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学。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 将他们的想法和练琴时遇到的困难及时反映给教师, 与教师共同寻找正确的方法与他们共同克服困难。
三、正确的练琴方式
家长应该固定安排练琴时间, 要在孩子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 这样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并且能够保证练琴质量, 还能够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年龄较小的孩子 (5周岁左右) ,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所以每次练琴时间最好在20~30分钟以内, 每天可以多安排几次。
家长辅导孩子练琴要严、松有度, 快慢结合。家长只严不松, 会让孩子感到有压力, 强迫练琴;家长只松不严, 孩子没有紧迫感, 学琴成绩不易提高。值得重视的是, 家长要注意言行举止,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 会影响孩子学琴、练琴效果。
既然是练琴, 孩子的弹奏免不了会出现错误的音符和旋律, 每当这时, 家长不要马上打断演奏指出问题, 这样会使幼小心灵受到挫伤, 家长应当让他们像表演一样, 演奏完成后, 给予鼓励, 再将有问题的部分重新弹奏, 激励孩子更认真的练琴。一定要坚持天天练琴, 持之以恒, 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 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保证有质有量。
四、营造气氛
家长在辅导学生的时候, 要营造开心、快乐、轻松的练琴氛围, 不能强迫孩子, 不要用批评的语气说孩子, 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不能带着怨气弹琴、带着沉重的负担练琴, 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孩子心中更加不喜欢弹琴。“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能够提高孩子学琴、练琴的积极性,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初学者练琴时间不宜多长, 可以次数增多,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练, 家长也不要勉强, 让孩子停下来, 稍作休息调整后再练习, 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 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练琴的效果, 而不是计较练琴时间的长短, 孩子在练琴的时候, 家长切忌不要旁边大声呵斥, 甚至打骂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练琴总挨打, 时间长了会对学琴失去兴趣, 会讨厌弹琴, 甚至不想学琴,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增加, 可逐渐脱离家长的陪练。
五、乐曲练习
随着学琴的深入, 学习的乐曲会变得复杂, 每一首曲子会有一定的难度, 家长要陪同孩子攻克每一个难关。把难的地方拿出来单独练习, 左右手先分开练习, 熟练后再双手一起合, 一定要把速度放慢, 音符、节奏、时值都要认真看清楚, 以免弹错, 家长通过反复练习纠正错误的音符和指法、表情记号等。
如果家长不能陪同孩子练琴, 孩子可能会为了完成任务, 不注意音符和节奏快速弹奏, 会使手指越来越僵硬。在弹奏时容易造成吃音、虚音和折指等问题, 所以慢练是很重要的, 能够熟练弹奏后再加快速度。
六、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老师除了上课时和孩子在一起, 大部分的练琴时间都是由家长陪着孩子在家里度过的, 家长陪同孩子练琴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回到家先写作业再弹琴, 有的时候作业多, 到晚上就没有弹琴的时间了。学琴练琴要靠极大的耐力、毅力完成, 所以家长要固定每天的练琴时间, 如果遇到突发状况, 可以适当减少练琴时间和次数。
七、假期练琴的问题
在寒、暑假来临时, 由于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被打乱, 很容易变得散漫。其实寒、暑假正是琴技进步的好时机, 家长要重新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避免玩“疯”, 收不回心影响学琴成绩。
家长能否很好地陪同孩子练琴, 直接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进步。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在看电视, 就催促孩子马上练琴;看见孩子玩得正开心, 就催促孩子马上练琴;即使孩子勉强坐在钢琴前, 心里却在想着刚才电视的内容, 想着刚才玩的内容, 这样并不能保证练琴效果。如果时间一长, 孩子就会对练琴厌烦起来, 一旦家长不在身边或出差不在家, 孩子可能就会几天都不练琴。这种情况也有解决的办法, 可以制订计划, 对练琴时间和内容严格要求, 每天定时练琴, 制订的练琴时间之内必须练琴, 其他时间可以不必练琴, 可安排做作业等其它事情,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总之, 通过教师的指导, 家长的陪练, 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 从而具备独自练琴能力, 也培养了孩子的坚韧毅力。如果家长能够把“陪练”的作用发挥好, 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对孩子学习其它学科起到辅助的作用。
【如何管教孩子家长必考】推荐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07-24
生管教师工作手册07-27
正面管教拥抱读后感07-09
正面管教初中读后感800字08-2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复习07-14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早恋10-23
初中生不服老师管教检讨书06-28
教育孩子,家长该如何做07-15
家长该如何学会听孩子讲话10-22
家长如何辅导二年级孩子写日记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