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精选6篇)
1.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篇一
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第五章前后教学设计
课题: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黄蒙蒙 教材分析:
前后是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一节课,这部分的价值在于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前后作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型,为以后孩子学习“辨认方向”打好基础。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出三个递进的问题。首先是能用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前后是相对的,进而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前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具体的情境中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准确的判断出前与后,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跟前后相关的知识较为抽象,想要让学生非常熟练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则需要设计出一定量的活动,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谁在前谁在后并深刻体会前后是相对的。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深切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序数解释或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考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联系学习法、思考学习法、循序渐进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具演示〗出示课件:
(一)在这幅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想跑在最前面还是最后面?为什么?(点出前后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运动会图片,为学生展示了一幅较为熟悉的画面,运用问题: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想跑在最前面还是最后面?唤起学生想要跑在最前面的想法,继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观察交流,初步感知 〖教具演示〗出示课件:
1.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都有谁参加森林运动会,初步了解情境图中的角色。
2.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最想当谁?为什么? 3.说一说小兔和乌龟谁更棒?为什么?小兔的前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小兔的后面还有谁?
4.谁能帮帮公鸡裁判为赛跑的小动物们排个名次?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眼球,获得对情境图的熟悉感,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说出谁在前,谁在后,为后面学生对动物准确地进行排序扫清障碍,初步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二)多种活动,深化理解 1.初步介绍面对的方向是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2.通过“伸手摸背部,回头说你好”环节让学生感受前后。3.请班里两名最守纪律的学生站起来给我们做示范,A(前)和B(后)起立,A在B面对的方向还是背对的方向?所以A在B的?B在A面对的方向还是背对的方向?所以B在A的?请其他三组学生示范,全班练习。
预设:在环节(2)中,由于全班学生都参与此活动,又结合一年级学生较为活泼好动的特点,此时部分学生会因为操作时这一轻松有趣的氛围而走神或开始玩耍,脱离活动的目的。
教师应对:活动结束后,及时运用平日所学的课堂对接口号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回归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初步细化前后的位置关系,会通过面对或者背对判断前后。并通过具体环节加强对前后感知的印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学习。
(三)辨别应用,体会相对性 〖教具演示〗出示课件:
1.你来看看几号车排第一?为什么?1号车排第几?为什么? 2.具体阐述4号车的位置,并详细说出为什么一会说4号车在后面,一会又说4号车在前面?引出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请学生讲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3.在游戏中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如师:我们班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在甲的后面,在乙的前面,她是谁?教师示范后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出题,其他学生猜一猜,增强学生间的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阐述4号车一会在前一会在后的原因,知道4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在3号车的前面,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再次抓住学生眼球,在游戏中巩固学生对相对性的认 识。
(四)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小朋友们,敢挑战自己吗? 〖教具演示〗 出示课件:
2.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① 前+中+后=总共 ② 联系实际生活渗透德育知识:有序排队)〖教具演示〗 出示课件:
预设:
在求总人数时,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我用的是数数的方法?
教师应对:你用的是最基本的方法,真聪明。除了数数,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二:4+1=5或2+3=5 教师应对:这个同学思路很清晰,他是将小朋友归到了前面(或后面)这一组,将整体分为了两部分再相加,那如果我把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单独作为一部分,这一行共有几部分,应怎样列式呢? 生三:3+1+1=5 教师应对: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三部分,小朋友前面3个人归为一部分,小朋友一个人是一部分,小朋友后面一个人是一部分,共三部分。)
〖设计意图〗初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前后问题,在求这一行共有几人时,前中后三部分为突破点,并在此渗透生活中有些场合应有序排队这一德育知识。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班同学不但认识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还体会到了谁在前谁在后有时候是相对的,最值得表扬的是我们同学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清楚地分辨出谁在前谁在后。
〖设计意图〗通过全课小结,重现本节课的重难知识点,促使学生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对知识点进行再记忆,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四.作业布置(评测练习):
〖设计意图〗题目设置由易至难,有层次的对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测。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内推的方法,正确解决与前后相关的问题,并将此类问题拓展到生活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板书设计
前后
小鹿 离终点最近跑在最前面
蜗牛 离终点最远 跑在最后面
面对 前面
背对 后面
〖设计意图〗将课题展示于最中间,直接点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在板书中以离终点的远近、面对或背对这两个不同的标准对前后进行判断,较为直观地为学生出示应如何判断前后,整体居中不紧凑,给人简单大方的感觉。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3.浅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兴趣;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学习數学的兴趣,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身边个数在10以内的人或物体,或者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人和或物体的数量。教会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例如,10只鸟,5只鸡,6把刀,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要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一年级的数学教材,要让学生用图形,圆柱、圆圈、三角形、正方形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及填写统计的方法,学会简单的统计。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分别根据和是8、8减几、和是9、9减几的要求选卡片、写算式。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把学生说出的算式适当加以整理,以使学生对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让学生看教材的主题图用小棒进行演算,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他们很快就计算出来了,这样一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5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再让学生想一想,5还可以怎样分?“5可以分成1和4。”左手拿1根,右手拿4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1和4”,利用5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5的组成分解和5的加减法。7可以分成4和3,7可以分成5和2……用类式的方法分别写出其余各数的组成,还要熟记1~10各数的组成,熟记后学生就能够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后,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就会计算了。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药盒、手电筒、罐头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把这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有哪些,让学生带这些学具进入课堂,在堂课上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圆柱和球,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就高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能运用于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一年级学生很好动,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听不进、记不住,打瞌睡,教学效果就不好。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教学效果就好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形。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9添上1是10,10添上1是11,10添上2是12,依次类推,10添上几,就是10几,明确了各数的来源。横着摆一根小棒,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摆3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3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教学0的认识,引出“0”的认识,使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棒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1在0的后面,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4在3的后面……9在8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4.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篇四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 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 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从 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 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快乐的家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通过一幅小山村的图画,把孩子引入一个硕果累累的乡土风味的情 景。这对久居城市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新鲜。我适时的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 察图画,在叙述图中物体数量关系的同时,让学生理解“1”即可以表示1个个 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还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还可以表示很小 的物体 玩具
(1、2、3、4、5)
教学反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 “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白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 见,应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 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 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 生亲切感。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 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 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 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 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 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 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 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可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小猫钓鱼 0、1、2、3、4 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 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 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 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 确的进行互评。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 会“0型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 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 “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文具 6、7、8、9、10 教学反思
5.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6.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及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观察、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学习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体验,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因而我在本节课中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具体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是这样导入的: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
2、对!小兔子骄傲自满,结果输给了小乌龟。今天,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又召开了,它们正在参加比赛。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看一看。
(多媒体演示森林运动会场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运动员入场。)师:参加赛跑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那你们知道它们要朝哪个方向跑吗?(生:朝前跑)
师:我们通常把面对的方向称为前方,背对的方向称为后方。那你们的前面是哪儿呢?用手指一指,后面呢? 师板书课题——前后(意图:这样由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以出乎意料的结果激活了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揭示了课题,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教学起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在这一环节中,我力求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极富亲和力的运动场景,以便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激起儿童创造的欲望。我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1、百米赛跑,认识前后
(1)、认识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a、运动会就要开了,我们赶紧去看看,首先进行的是一百米短跑比赛。看,都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
b、比赛开始了,它们飞快地向前跑去。瞧!① 在最前面; 在最后面。② 松鼠在小兔的 面;蜗牛在乌龟的 面。③ 乌龟的前面有,它的后面有。④ 松鼠的前面有 只小动物,后面有 只小动物。⑤ 从前往后数,乌龟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小鹿是第 个。(预设 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填空,也为下一环节“比一比”奠定了基础)同学们有的会说第几,有的会说前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板书:——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这里,我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规范的语言,及时提出质疑:比如说,同样是小兔,为什么有人说在前面,有人说后面?让学生讨论,从而认识“比较对象不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不同”,初次渗透前后的相对性。(2)认识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a、比赛继续进行,它们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b、它们每个人心里都憋足了劲,拼命往前跑。看!此时,场上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c、这时,小兔心里可急坏了,它着急地想问问大家:“我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谁来告诉它?
d、你们能不能告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有谁,有几个?后面有谁,有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的前面有——,——的后面有——。这里我重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把前后的小动物说完整,从而让学生感知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意图: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亲自观察、比较、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思维在情境活动中引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交流活动中建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充分认识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
2、赛车道上,学会提问
(1)、刚才我们观看了精彩的短跑比赛,下面将要进行的是卡丁车比赛。看!比赛刚刚开始,起点上已经不见了车影。它们已经到这儿了,裁判员给我们提了几个问题,你们会吗?(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意图:我觉得问题是认知的起点,又是认知的升华。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车号所代表的车并不一定与它的顺序相一致。)
(三)、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数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一环节,具体是这样引导的:
(1)、看一看,想一想。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前后的知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的周围都有什么,谁能用前后来说一说?请大家向后转,再仔细看看周围都有什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
(意图:这样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方向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再次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经历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四)、拓展迁移,内化升华
为了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紧接前面的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练习。
1、同学们表现太好了,今天儿童乐园开业,老师领你们看看去。(课件出示意57页2 题)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精彩的的体育比赛结束了,小动物呀想请大家到美丽的动物园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好,让我们先来看看去动物园的路线。出示站牌
(1)、师:这是一个站牌,请你仔细观察,站牌上都有什么呢?(生:火车站、公园、太平路„„)
你说的这些是站名,还有吗?(有用红色写的公园),那谁知道“公园”为什么用红色写吗?(表示汽车到的这一站,本站站名)
(2)、下面呀我们就从公园出发,那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后一站呢?(3)、你知道到动物园还有几站?
3、猜淘气在哪里。
4、数学故事(出示57页数学故事图)
师:里边呀有一些小朋友正在看图讲故事,我们也去参加好不好?大家知道,小白兔和小乌龟曾经进行过赛跑,由于小白兔睡了一觉,结果让小乌龟得了个第一。今天呀,小白兔和小乌龟又遇到了一起,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同学们就看图讲故事,听清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后”这对好朋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9-2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学反思10-0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8-08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09-26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计划07-18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6-24
2015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