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024-10-2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共20篇)(共20篇)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初中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每个人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2、让学生初步了解正确的面对心理压力的发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压力的能力。

3、每个学生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在压力面前不退缩,不逃避,合理控 制住自己的心态,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方案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但是在 21 世纪人才济济,面对社会竞 争的压力,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中学生 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将会对学生们的以后造成 巨大的影响。因此探索学生们压力的来源并研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压力,合理释放情绪的方 法,关系到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意义的。中学生的压力来源:

1、从学校方面来说,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型时期,学校仍片面追求“重高”升学率,因而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就是围绕着分数,学生接受的讯息也是分数重于一切。因而在学业上竞争更大,压力更大。

2、从家庭方面来说,中国历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这极概适地说明了父 母的一种共同的心态。很多家长把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的期望值 过高,学生越是理解家长的苦心,心理压力就越大。

3、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心理压力的大小。

4、从同学之间来说,目前的中学生,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性 很差,而且心理脆弱,在学校一旦受到同学的讥笑,便感到委屈和愤怒,还有很多同学不知 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有心理压力很正常,如果压力过大,学生会出现攻击、自责、退让或者放弃追求,甚至 通过轻生来逃避压力,因此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压力,合理释放情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意识到压力有两面性。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学校也是一样的人生 不可能是到处美好的,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压力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痛苦的情绪,行为失措; 另一方面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他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压力。其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压力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 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 “若不是掉眼泪吃过 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 从逆境中奋起。最后合理的宣泄。人们在承受压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 否 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心理异常。如果遇到实在无法排解 的压力时,不妨寻求心理工作者的 帮助,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二、方案实施的过程

(一)用例子引导思考 1.老师给学生讲述三个有关心理压力的故事。

A、某高校一名高三的学生在高考时神色匆匆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在老师发了草稿 纸以后,不停地在上面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后精神失常,昏倒在考场里,因 为压力太大,自己连高考的机会都失去了,实在是非常不值。

B、某城市重点小学的学生因被老师罚写作业,作业太多了,让爸爸帮他一起做,结果 都做到夜里一两点,可见作业的压力别说孩子,连家长都受不了。

1、引导学生思考:

(1)假如你是这两名学生,当时的心态是什么?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2)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放错误时,会不会布置这么多作业?

(3)两名学生的举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4)这两名学生应该怎么来应对这种压力?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观看视频激情兴趣

1、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

2、学生仔细 观看

3、学生讨论

(四)、把自己的压力在班级上分享 学生自愿上讲台把自己的压力主动说出来,其他同学当他的参谋,给他出主意,提建议,如何去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老师指导。

(五)、写自己的感受 小结: 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学会正确缓解压力,合理释放情绪才能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反思: 了解每个学生们不同的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认识到压力处理不当会给自己和家庭带 来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合理释放压抑的情绪,避免心理疾患的造成,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压力。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二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以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为主,对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个别具有心理咨询需求又愿意到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好的作用,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方式单调,途径单一,没有很好解决教师所“供”和学生有“求”这一矛盾。(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形成统一,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几个讲座或几次辅导就能达到,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成长过程。(3)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校园文化最终是一种校园精神的体现,在大学生身上其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还要把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称体验式心理教育活动,是根据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况,并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宗旨在于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丰富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控能力,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它主要是由心理辅导老师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出发,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通过专门设计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沙龙、校园情景剧、心理游戏、心理漫画展等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自我,及时察觉自身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培养良好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的方法,使心理行为问题得以解决,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补救性辅导向预防性、发展性辅导的转变。

3 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3.1 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分析与活动辅导主题设计

高职高专学生最基本的活动单元是班级,从学生入校学习全过程入手分析,根据班级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采取多种活动的形式,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感悟性,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

一年级,处于班级团体初创期,学生个体有很强的可塑性,但由于高中阶段的经历和环境也会造成个体之间的冲突性,此时的活动设计的辅导主题应以适应入学新生活,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重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从而营造融洽的班级气氛,加深同学间的了解为主。

二年级,处于班级团体发展期,此时磨合期通过,班级团体整体凸显稳定性,而学生个体对前途比较迷茫,此时的活动设计的辅导主题应以增进友谊,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学习专业知识,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自信心等为主。

三年级,处于班级团体成熟期,班级成员具备组织性、自我调节性,此时的活动辅导主题应以倡导自主管理,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就业求职教育,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为主。

3.2 案例设计

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处于班级初创期。

本次活动核心目标:实现参与者的个人成长,从而在班级中营造相互关心、互助互爱的良好心理氛围,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次活动的指导者:班主任、特邀心理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其他学生干部等通过专职心理辅导师的培训后,到班级指导开展。

活动主题:适应大学新生活。

活动对象: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

活动形式:圆椅会议、做游戏、讨论、交流。

活动要求:

(1)手机关机,全身心的投入。

(2)活动中,不要评价别人,相信每一个人由衷说的每一句话,真诚的开放自己。

(3)活动后,不要背后议论别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言语,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询问大家是否可以做到以上三点?然后开始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一:热身运动

操作: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一起向右转,边走边给前面的人按摩肩膀;大家向后转,继续按摩肩膀,然后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其余同学认真听。

活动二:微笑握手

请大家在教室里自由漫步,见到其他同学,就微笑和他握手,说声你好。每位同学都要尽可能多的和别人握手,握手的次数越多,说明你越开放自己。时间是3分钟,开始。鼓励大家尽量放开自己,多与人握手。

活动三:滚雪球,沟通练习

(1)微笑活动3分钟,心理委员喊停,每两个握手的同学就面对面了,两人一组,找板凳坐下,开始自我介绍,时间3分钟。活动完成后,请部分同学谈感受。

(2)4人一组介绍他人

刚才自我介绍的两个组自由组合,形成4人一组,每位同学将刚认识的朋友向另外2人介绍。

(3)8人一组自我介绍

两个四人小组合并,8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开始,每个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包含三个内容:姓名、籍贯(来自于)、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当第一人说完,第二人(左边的)必须先从第一人说起,再说自己,第三人直到第八人都必须从第一个人开始讲起。

(4)小组展示

请每小组为本小组起一个最能代表小组的名字,并选一名组长。每个组长轮流站到讲台上,由组长介绍本小组的名字,并把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一一介绍。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专注集中,并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并在重复多次后不知不觉记住其他人的信息。

结束活动:全班一起唱《朋友》在歌声中结束。

在活动中班主任的作用:

(1)让学生平等的参与活动,营造安全温暖的活动氛围。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感受活动的内涵,自我体验、自我探索。

(3)让健康、自信、快乐的积极理念融入活动中。

(4)注重催化、互动和分享总结。

总之,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依托专职心理辅导师对班主任、学生干部群体或心理协会会员的培训后,以点带面,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是凸显大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观点,并给出了教育活动实例设计。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曼华,杨凤池,张宏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J].

[2]陈向贵,杨永锋.高职高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探讨[J].

[3]谭春芳.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J].

[4]张斌.活动、体验、分享——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体系的三要素[J].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三

1.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是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动,价值选择出现功利性倾向,价值评价出现多样化倾向。价值观的演变使传统的德育体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学校不再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来源,而且,校外的影响大于校内的教育。

困境之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用某种抽象的政治原则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灌输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困境之三: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压抑、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动荡不定,升学、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带给学生的紧张、恐惧、悲观等种种心理冲击都不是传统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决的。

时代要求我们改革现行教育中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自然载体,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是人才素质高低的标志,心理素质是二者的中介。换言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物体上。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接纳学校的一切教育。

3.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与造就学生健康的身体同样责无旁贷,两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对德、智、体、美、劳都能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同步而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干预学生心理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应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他们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迷惘与心理困惑及时洞察并给予疏导,对学生生活及学习中最为敏感、重视的问题要予以关注,对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冲突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妥善的解决,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强竞争。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施加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有无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这也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效果达成目标,它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1.总体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学校教育目标

(1)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干预,使其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唤起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识,着眼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3)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

3.效果达成目标

(1)从教育思想的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即学生人格的优化。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迁移将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要明确其心理训练目标,使心理训练的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

三、实验假设

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完整的理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模式、操作和评价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方法

1.被试

以24所中小学5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为样本,以原有自然班为单位。

2.具体实验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文献法。通过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考察被试的变化,与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因果分析,验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

3.实验的变量

(1)自变量

A.课程体系:以《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为自变量。

B.辅导体系:通过活动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调适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品质辅导及心理卫生辅导。

(2)因变量

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身体、品德及心理卫生情况。对实验班学生施加刺激变量,经过三年的三轮实验后再进行后测。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验成果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实验校包括城市、郊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实验以中等水平的学校薄弱班级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实验班一切自然条件与对照班等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五、实验的实施范围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的。它能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化解心理问题。

2.过程性教育

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活动训练、辅导讲座、个别谈话和学科教学渗透等多种形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补救性教育

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绪偏常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问给予解答或疏导,对心理卫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原则

1.协同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基础地位,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2.活动训练原则

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3.人本主义原则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创新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突破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增或删选修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验过程

2001~2002年,参与总课题组网络课程教材的建设。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2003~2004年,在本地区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

八、成果方式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贯彻学校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我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体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校决定对高中部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二、活动时间: 6月24日15:30—17:20

三、活动地点:多媒体3(实训楼三楼)

四、参加人员:

周良山、程千里、李道伍、李齐星、高家宇、黄德兵、陈莉、许涛、汪钰梅、胡代宝及高中部全体学生和各班班主任

五、主持人:李道伍校长

六、主讲:高家宇主任

七、主办部门:姚李职高教科室

八、活动要求:

1、要求各班同学,准时参加讲座,不得无故缺席。

2、各班应到学生由班长指挥有序进入会场,不得大声喧哗。

3、在讲座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和思考。

姚李职高教科室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各二级学院:

为落实陕西省高教工委和教育厅有关会议精神,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学校决定开展第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季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宣传季主题

阳光护航珍爱生命,心理育人激扬青春

二、活动时间和宗旨

(一)活动时间:2018年3月25日(善爱我)---2018年5月25日(我爱我)

(二)活动宗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树立求助和助人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塑造积极平和的健康心态,学会合理规划生活、学习和职业。

三、活动内容架构

(一)学校心理健康宣传季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由学生处、校团委和基础课部组织开展,二级学院配合落实“八个一活动”:参与一次启动仪式、了解一份倡议书,诵读一次誓词,参加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推荐一个心理剧,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联系专兼职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多途径的澄清学生认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与调节,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二)宣传季本着“发挥学院主体地位,彰显学院工作特色”的原则,开展“一院一品”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二级学院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精心策划和开展至少1项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活动可以选用主题辩论、征文比赛、影视赏析、趣味运动、游戏拓展、展板宣传、心理手抄报、心理漫画、心灵诗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表彰奖励

2018年6月,学校根据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效果、创新性进行评比,评选出宣传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心理剧和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予以表彰奖励。

五、要求

(一)辅导站要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在各班落实“八个一”教育活动,达到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

(二)辅导站按照学校活动和学院特色项目设计,指导心里委员履行职责,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组织发动同学积极参与。

(三)辅导站要通过学校网站和其他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和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四)辅导站要认真梳理总结,积累活动项目开展的图片视频、网络微文、师生反应、效果评估、新闻报道等资料和经验,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和效果。

(五)二级学院发展部部长于3月25日前,将本学院特色教育活动项目报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

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六

时 间:3月28日~4月25日,每周1次,每次2小时。

地 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参与人员:各学院业务教师、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各学院心理专干、心理朋辈辅导员、研究生

形 式:理论讲授、现场模拟、团体辅导相结合

(五)“爱自己,从表白开始”宣传活动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激发大学生用文字、心声、照片和实际行动表达对自我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热爱。

时 间:4月8日

地 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形 式:

1、“私信·I LOVE ME”活动(现场活动)

2、“爱自己,爱睡眠”活动(现场活动)

(1)“我要早睡”早睡宣言留影活动

(2)“寄给夜猫子”明信片投递活动

(六)“你最珍贵电话传情“活动

承 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

目 的: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爱意与歉意,使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自身更加乐观开朗,帮助同学传达爱意、解开心结。

时 间:4月16日

地 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形 式:参与活动的同学在背景墙上选取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上自己想对同学说的话,落款标明自己的姓名及对方的电话号码,完成后将照片交还工作人员,写完话语的同学要到另外一位工作人员所在的背景墙上选取一张已写话语的照片,拨通照片背面的电话转达上面写的话。

7.班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班级活动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 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舞台。 因此, 只有在班级活动中, 班主任才可能真正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 全体性和主动性等原则,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我主要就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探讨。

一、班会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更充实, 形式更生动、有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促进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 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 使班会课达到“德”“心”双收的效果。

班会课可以采用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形式多种多样, 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三种: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和主题讨论。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助人活动”。 游戏是儿童、少年的天性, 在游戏中, 学生能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境界, 流露出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 在游戏中, 他们人格上的优点能得到表现和张扬, 人格上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 此时班主任应加以引导:或现场进行指导, 使学生在游戏中改变不正确的态度, 形成良好的习性;或在游戏结束后提出话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所反省, 不断改进, 最终克服人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同时, 在游戏中, 学生能增强合群性, 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另外, 游戏中的规则可以使儿童对规则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态度, 进而认同并接纳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 养成遵纪守则的行为习惯。

角色扮演是指通过心理剧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在对各种不同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 站在他人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 对他人、对自身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察觉和体验, 对周围的人与事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从而更好地校正认识、调节情感、调整心态, 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色的体验中强化积极的行为方式, 改善消极的行为方式。 比如, 班主任可以为那些平时不擅长交往、 有社会退缩倾向的学生设计一些主动交往者的角色, 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改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态度, 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 这样, 通过多次扮演同一类角色, 学生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人格得到优化, 心理品质也会获得提升。

主题讨论是指通过学生对一些涉及人生的问题的讨论, 使不同的理想观点相交流和碰撞, 从而达到融合。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 主观性和幻想性, 而这些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恰恰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讨论中, 每个学生通过倾听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 了解他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更形成了对他人、对社会多元的、全面的认识和体悟, 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敞亮, 心灵变得更加澄明。

二、课余时间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性质的教育活动, 校园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这种闲暇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放松、 玩乐活动, 它应该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属于广义的“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使之免受不良活动的诱惑和干扰, 而且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一些自身平时被书本和作业遮蔽了的多方面才能, 有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研究表明, 学生参加有竞争性的运动并取得成功, 可以促进其竞争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同样, 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呈现正相关。 为此, 班主任通过组织一些班级文艺活动, 可以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 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 恢复精神, 陶冶性情。 如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臂力, 而且能培养人的审美意识, 陶冶人的性情。 再如郊游、远足等活动, 可以让学生呼吸清新空气, 领略秀丽景色, 从而令他们忘却忧郁和烦恼。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8.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篇八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活动性、预防性、发展性、教育性等特点。本文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做些探讨。

一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活动性、针对性、激励性等原则要求的活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确立活动目标

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要达成的最后结果。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展性目标或调适性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等,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团体动力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学科中有关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购买这些方面的书籍或订阅相关的专业刊物进行学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制定明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为了使活动目标便于实施和检验,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做法是:

(1)以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为依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没有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大纲,各级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很快就将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见面。这份文件正式出台后,各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大纲中应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阶段分目标、各年级的分目标及相应内容,以便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队整体上把握某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2)活动前进行专项的心理调查

为了使活动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在设计活动前可进行专项的学生心理测验或调查,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如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某班开展的一次“如何给人保留面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事前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应激事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①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通过讨论、评议,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3)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在设计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平时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家校联系中、个别心理咨询中.心理信箱来信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普遍关心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参考有关书刊中相应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确立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确定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必须以一系列活动内容为载体来实现。活动内容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具体的活动单元。因此,活动项目确定得是否适当,活动单元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实现。为了使活动项目和活动单元的选择与区分更加合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期,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还可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进行活动单元的设计

单元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制定实施的计划。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定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体现活动的主题,具体地标志着活动的特定内容:在确定活动名称时应注意:

(1)中性表述 活动名称最好不要有太浓的政治色彩、过强的专业性或明显的结论性。

(2)紧扣主题 活动名称要与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密切联系,并且应明确地反映它们。

(3)新颖别致 一个新颖别致的活动名称本身,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作为活动的名称。

2确定活动对象

为了使活动便于实施和提高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般以全班学生为对象,有时也可以全年级学生或同质小组为活动对象。

3确定活动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是指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确定活动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心理素质,以及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如针对以“送你一缕阳光”为活动名称的这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①初步体验人的复杂情感,懂得有些情感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②初步学会控制情绪的—些方法;③尝试一下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情感表达之一——学会称赞,从而使学生获得一次愉悦的体验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努力做到:

(1)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真、小、实: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健全的人格”、“完善的自我”作为一项单元活动的目标,而应把这些抽象的概念明确具体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活动目标。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肯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等。

(2)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对公民创新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尽可能地在活动设计时予以考虑。

(3)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使中小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以及各种媒体的信息污染使个别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扭曲。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解决。

(4)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如,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坐标等,这些目标如果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设计就太难了,最后只能落空。

4设计活动过程,选择实施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起始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要有一个“热身运动”,以便创设一种团体活动氛围,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可安排自我介绍、澄清活动目的等内容。

(2)主题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设计各种由学生(或教师)主持、参加,组织的自主式的小组活动,如小品表演、讨论交流、游戏活动、观看录像等。

(3)结束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可安排回顾总结、谈收获和感想、布置跟进性的课后活动、祝福和道别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小组讨论法 如配对讨论法、脑力激荡法等。

②价值澄清法 如完成句子、项目选择、假设性问题讨论等。

③角色扮演法 如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陕、改变自我扮演、双重角色扮演、魔术商店店主与顾客的扮演等。

④游戏活动法 如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探索陆游戏、建设性游戏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中低年级。

⑤讲述故事法 如讲述战争故事、案件故事、创造发明故事、伟人成长故事、富有深刻寓意的东方故事等。

⑥行为改变法 如行为训练法、示范法、奖赏法、心理契约法等。

⑦认知改变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理性的观念改变行为。

上述这些方法,教师可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活动的目标选择使用。

5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单元设计应对活动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安排:

(1)对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估计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以2节课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体验不多,练习太少,达不成共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容易走过场。时间太长,活动会偏离主题,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2)对活动过程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合理安排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实施活动时出现赶进度、草草收场等情况的发生。

6准备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教室进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1个班级以上),可选择较大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如果是野外拓展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场所。同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如各种印刷品、道具、影视录音、电脑课件等。

7拟订实施的程序

拟订活动的程序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活动团体的组成。

②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

③活动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④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

⑤学生主持人的挑选和训练。

⑥活动过程的调整。

⑦活动过程的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好,才能实施得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小学只有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九

月系列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实现健康成才的教育目标,学院拟于5月初至6月初举办XX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本届心理活动月主题为“幸福有你,梦想同行”,旨在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提高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提升自我价值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谱青春美好时光。

二、活动内容

本届心理活动月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活动覆盖面为切入点,结合我院实际,组织安排以下活动:

(一)首届心理游园会活动暨活动月开幕式

、活动时间:五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活动地点:中心广场

3、活动内容:

在学院心理活动月开幕式结束后,各系围绕本届活动月主题自主设计开展系部特色活动,要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积极健康,有完整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序,学生参与度高,活动效果明显。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系列展览活动

、活动时间:五月上旬

2、活动地点:中心广场

3、活动内容:

心理中心制作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及教育活动系列展板进行集中展示。

(三)幸福随手拍

、活动时间:5月20日止

2、活动地点:随处可拍

3、活动内容:

用镜头发现生活之美,以照片记录幸福时刻。系部进行筛选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像素较高的电子版至心理中心。择优评奖,专栏展出。

(四)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活动时间:五月上旬

2、活动地点:校园操场

3、活动内容:

针对院系特定学生组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五)“青春呐喊,机电声音”脱口秀大赛

、活动时间:5月25日止

2、活动地点:无

3、活动内容: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成长路、寻知己、未来梦”为主题的脱口秀大赛,参赛作品要求以个人脱口秀的形式制作“个人秀小视频”,以此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青春魅力,传播青春正能量。

(六)心理绘本设计大赛

、活动时间:5月28日止

2、活动地点:无

3、活动内容:

运用绚丽丰富的色彩和图画,形象生动的文字和话语,针对活动月主题,编写、绘制宣传材料,编制一份份传递心意的心理绘本,能让学生们在爱的互动及传递中帮助彼此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学习压力,敞开心扉,抛开烦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系部进行筛选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像素较高的电子版至心理中心。

(七)心理健康知识有奖竞猜活动

、活动时间:5月17日中午

2、活动地点:食堂前

3、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回答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问题中,树立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认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

(八)首届十大“心灵卫士”评选活动、活动时间:5月30日止

2、活动地点:心理中心

3、活动内容:

结合广大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采取现场材料评审的方式,评选出学院十大心灵卫士,展现学院心灵卫士的“护心”风采。此项活动师生皆可参加。

(九)心理委员专题系列培训

、活动时间:活动月期间

2、活动地点:心理中心

3、活动内容:

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学院心理委员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心理咨询基本技巧,提升心理服务能力与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

(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评选

、活动时间:六月初

2、活动地点:心理中心

3、活动内容

心理中心将集中组织特色活动评选,各系以PPT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具体事项另行通知。本次活动评选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将给予获奖系部活动经费奖励。

三、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心理活动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系应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2、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各系要结合实际,根据学院各项活动要求和时间安排,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探索创新,打造品牌。各系应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水平,努力打造各系特色品牌性、精品传承性活动。

1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

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

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了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形成环境友好、持续协调发展意识,培养学生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实践中,积极创建绿色和谐家园。本活动以关注节能减排、大气环境与健康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更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健康知识,对能源利用、大气污染状况有直接的了解和体会,以求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活动组织

本次由组委会统一组织安排,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三、参加对象

全省中小学在校学生。

四、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宣传阶段

确定活动组织构架,落实执行人员、宣传发动、布置安排等工作。在六月初开展“大气环境与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环境与健康一堂课和进校园活动。参加“中

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网”()的宣传画征集活动。

2.暑期社会实践与征文

安排中小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和协调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要求和征文撰写等工作,并完成优秀作品的初选和推荐工作。

3.评选总结阶段

征文省级评选和表彰、成果汇编和公告、活动汇总和总结。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1.开展环境健康排的宣传活动。

(1)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2)展出节能减排宣传图片、板报;

(3)开设一次节能减排讲座;

(4)一次关于节能减排的小演讲;

(5)学习节能减排的生活小常识;

2.开展小实验,参与节能减排的调查实践活动,形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理念。

(1)开展节能减排调查小实验:建立不同形式的学生组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各种能源为实验对象,制定可操作的“小实验”方案,进行实践调查分析,得出实验与调查的结论与认识。

(2)对周围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建立科学保护和使用能源的意识:认识当地能资源的现状,关心生活中树立

保护能源观念,深入了解保护能源的意义与作用。

(3)开展节能减排调查。组织学生深入家庭、社区宣传、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身边能源的合理利用情况,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4)对于环保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心得文章,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网等展示宣传。

3.举办节能减排征文活动:

(1)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学校要在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调查报告、小论文、小发明、小建议、小故事等优秀作品进行征文和评选。

(2)征文要求主题鲜明,视角独特,内容充实,文字精炼,表达流畅,切合生活实际,并具现实意义。

(3)征文要求字迹端正,用方格稿纸誊写(尽可能用电脑

打印),并在文末注明作者姓名、所在市县、学校、年级、班级、指导老师、联系电话。

六、征文报送要求

1.省级绿色学校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每校可直接报送征文5篇。

2.其他学校征文由各市(市本级)、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评选,以市(市本级)、县(市、区)为单位选送的论文不得超过20篇。

3.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负责汇总所辖省级绿色

学校报送的征文,与20篇评选出的优秀征文一并报送组委会(个人邮寄不受理)。各地须于2009年9月30日前将征文报送至组委会办公室,逾期不候。

七、评奖办法

1.征文评选分中学组和小学组2个组别进行评选。

2.征文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评选。

3.设立奖项:

(1)中学、小学各组别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2)优秀指导教师奖: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论文的指导教师即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3)优秀组织奖:

省级绿色学校:以学校为单位,以获奖作品的数量和奖项等级为基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评选出10所学校为优秀组织奖获得者。

县(市、区)教育局:以活动组织情况、开展的普及面及各县的获奖情况为基础,评选出5个单位为优秀组织奖获得者。

4.奖励办法:

组委会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并在《教育信息报》上公布获奖名单。

5.选择部分优秀征文在《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等杂志上选登。

6.编印获奖征文集。

八、活动组织

各级中小学校,尤其是省级绿色学校,应重视此次活动的开展,作为落实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实施环境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组织、推荐和选送工作,并及时反映组织实施工作中的情况与问题。

九、总结与反馈

荣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的学校应于活动结束后写出专题活动总结,全面反映活动组织的指导思想、执行措施、工作体会和意见建议,上报组委会备案。

十、其他事项

1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 篇十一

春暖花开时分,笔者有幸到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参加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通过一天半内容充足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许多地市的成果之花已经竞相开放。本次研讨会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与会人员两百多人)的交流创设了平台,让大家在此分享心得、探讨问题。这次交流引发了困扰笔者已久的疑惑,现将困惑及思考进行整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在高一主题为“应对挫折”的同课异构结束后,有教师认为其中一个活动教学环节氛围比较压抑,建议尽量在结尾处营造快乐氛围,让学生释怀后能够愉快地走出教室。而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必要每堂课都是快乐的,要因主题而定。这一争论引出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快乐课吗?近几年,许多校内外机构都在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幸福课程。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这些课程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重合之处。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分析以上问题,有必要厘清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厘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长久以来,受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主要采取问题或疾病模式的取向,即个体在生活中出现了困扰,心理咨询师针对症状进行辅导或治疗。这一价值取向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以本校学生出现的各类成长性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设计相应主题的活动课。这一做法无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任何措施如果只关注补救、纠正问题,而没有强化正面力量的话,都是不完整的。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性或个体性问题,将很容易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二为: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纲要》指导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以问题为取向进行预防和干预;也要从发展的积极取向入手,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挖掘心理潜能方面。显然,以不同流派为理论依据的两类取向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问题取向或是积极取向,而应该把这两种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地反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模式。

第二,学生的快乐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的体验,同时也需要其他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我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个体的成长性问题是必然会存在和发生的。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教师认为心育课就是做游戏、讲故事,大家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上课。很多人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视同快乐课程、幸福课程,甚至是梦想课程。该现状一方面告诉我们,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体能够按照《纲要》的理念进行;另一方面又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能被部分教师曲解了:过于重视快乐的体验而忽视了其他感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例如,在三年级主题为“‘外号’像颗怪味豆”的活动课中,教师从外号的两面性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优点、共促成长,这一教学思路相当不错。在交流中,教师表示担心学生因“负面外号”在课堂上受到二次创伤,因而有意避免让学生讨论“负面外号”,转而引导学生们互相发掘“正面外号”。值得思考的是,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负面外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也在不断提高。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约从小学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作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自我意识的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外部评价的影响依旧很大,家人、教师、同伴的不当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恰当性。有学者认为,自我评价恰当与否可能激发或压抑人的积极性。“外号”是外部评价中的重要形式,中低年级学生的“外号”几乎都带有消极性质。如何缓解“外号”外来的负面影响,是当下需要处理的迫切现实。因而,体验和分享“负面外号”带来的内心感受,在课堂中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回避。笔者认为,本课可以调整为如下三个环节:让学生从“取外号”和“被取外号”两个角度去体会“负面外号”带来的伤害;再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变“负面外号”为成长动力;最后让学生意识到“人各有长”,以“正面外号”为目标进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快乐成长”的理念,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诸如“焦虑、痛苦、压抑等情绪情感是不好的、产生这类情绪是不对的”等不良暗示。事实上,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人为定义的消极情绪情感和积极情绪情感都是个体发展和蜕变的必需品。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所有校内外教育中所提倡的“快乐”,并非意味着避免、无视甚至消除所有的“不快乐”,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在、关注自己当下的体验,挑战悲观信念,强化复原力等。那些消极、不快乐的事件和感受将丰富学生的阅历,关注这些感受、想法,并习得应对方法将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体的成长不仅需要快乐相伴;也需要痛苦、焦虑、悲伤、抑郁等其他情绪情感体验相随。所以说,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所涵盖的范围比快乐成长的理念要广。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体验并非只有快乐,而是多元且复杂的。

学生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内心体验绝非只有单纯的快乐,而是喜怒哀乐各有滋味。从个体层面而言,课堂活动的任何环节对不同的学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异掌同声”的热身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看、仔细听,能够跟上节拍,玩得很开心。小部分学生由于走神或自身的韵律感较差,节拍没跟上,遭到小组同学的责怪,感到既自责又难过。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基础,结合对活动的体验、对故事的感悟、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分享,其心路历程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安全快乐的氛围下,学生在活动中所体验的情感深度和侧重面不同,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

从群体层面来看,由于课堂主题设计不一,学生集体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异。教师从不同学段的辅导主题入手,可有所侧重地营造课堂活动氛围。例如,小学阶段可以主要以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成长,即使是问题辅导也应该以较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加多元、情绪结构更加复杂,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单纯以轻松快乐氛围主导的活动课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让他们觉得幼稚、无趣。另外,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如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因此,中学阶段可以适当加入较为严肃、现实的主题,以讨论、思辨等形式开展。随着中学生接收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负面信息逐渐增多,他们需要一些平静甚至严肃的氛围来思考、面对、反省内心的冲突,通过挖掘自身资源转化冲突,促进成长。课堂中不必非得有活跃的氛围、活泼的游戏和此起彼伏的笑声,只要对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其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论是从群体层面还是个体角度来看,心育课带给学生的体验不只是单纯的“快乐”二字可以代表的。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快乐课、幸福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目标的学科,落实到每一堂课则需要按照教学主题进行具体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变化,在不同情绪体验的触发下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龙岩,364000)

1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二

(一) 国家政策对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2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的通知 (教思政司[2011]1号) [1]。文件从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标准。其中,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要求全国各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 (系) 、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在此之前, 很多高校已经在运用三级网络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次是教育部第一次以政策下达的方式要求各高校开展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 可见该模式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以及专家学者对该模式的认可。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三级网络模式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政策的出台和工作实践中收获的成效, 说明了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 理论研究不足

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 国内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数不胜数, 涵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就业心理、挫折应对、心理素质训练、贫困生心理、团体心理辅导等内容。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实证讨论、个案分析等, 也有从心理咨询角度谈论大学生心理健康, 但是没有关于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章。究其原因, 院 (系) 心理健康工作是心理健康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体, 心理学学者更注重专业内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者认为心理学是很专业的学科, 涉入研究较难, 因此院 (系) 心理健康工作成为研究中空地带, 很难看到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文字描述, 学习交流和理论提升无从谈起。

(三) 实践工作缺乏系统规范

在工作实践中, 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上下通达、双向反馈的作用, 既要面对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又要面对广大学生群体。是直接面对现实、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心理健康指导者, 也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获取学生重要资料的收集者。虽说高校已经在运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模式, 但是, 很多教师认为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需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对于担任专职负责教师没把握、不自信, 也不会尝试制定职责规范和工作体系, 造成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成成效弱化。因此, 提高教育者整体专业水平、制定系统化的工作规范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二、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一) 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从教育功能来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性、限制性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性、发展性功能, 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影响, 共同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从教育目标说, 两者都促进学生健全品格、良好品质, 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教育。从教育方法来看, 心理咨询中的尊重、平等、倾听、共情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 教育对象是全体大学生

一直以来, 有的大学生、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仅仅是一个针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提出的概念, 这样的错误认知容易引起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误读, 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 而与其他同学无关。其实院 (系) 心理健康工作属于普及性教育, 工作重心是解决特定年龄阶段经常发生的一般性问题, 诸如新生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等发展性问题。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

(三) 实现个体健康发展是基本工作职责

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活动, 不是“治病”, 是提高心理素质, 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知识学习, 实现每个个体心理调适能力增强、个性品质优化、使用恰当方式解决自身困惑, 从而促进个体成长和健全人格形成。对于需要个体咨询的少数同学, 可以通过初步判断估计心理问题严重程度, 进行转介。

(四) 辅导员是教育的中坚力量

院 (系) 辅导员是工作在学校思政教育第一线, 自身具有良好的政治观念、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群体, 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三、形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活动

(一) 设立院级心理健康社团作为活动平台

院 (系) 社团在心理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活动, 例如: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组织院、系及班级心理健康活动, 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及朋辈辅导, 社团的设立在客观上明确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人员, 主观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归属感、使命感。

(二) 校园文化活动注入心理健康元素

校园文化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载体, 它用无声的话语传递大量信息, 对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有很大的隐性教育功能”[2]。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像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一样, 用非课题授课形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教师将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心理学技能迁移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或者用校园文化活动常见的讲座、征文、观看影片、辩论赛、报刊刊登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活动者的参与、体验, 达到教育目的, 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 更直观感受心理健康带给他们的成长。

(三) 活动选择符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

按照发展心理学对于年龄段的界定和特点分析, 大学阶段面临的人生课题主要是恋爱与性、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对于特定大学生群体, 会有特定的心理困惑:如新生适应、学习适应、学习压力、宿舍关系、生涯规划、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年龄阶段遇到的一般性发展问题和特殊群体的经历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活动选择提供了依据。

四、重视心理危机的预防与预警

(一) 建立心理档案

新生入校后, 学校会进行心理筛查, 院 (系) 根据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筛查结果和建议,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年龄、个人联系方式、家庭联系方式、家庭人均年收入) 、爱好、新生筛查结果、与同学发生过的矛盾、突发事件、心理委员对其状况描述 (课堂学习状态、参加的课外活动、作业完成情况、业余生活安排等) 、辅导员对其状况描述。

由于大学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筛查时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如果有较强的社会支持系统, 能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 那么他的心理问题可能解决。因此, 心理档案是有时效性的, 要分阶段跟踪记录, 保持动态更新。另外, 若学生突遭变故, 如双亲去世、就业压力等, 也是心理危机预警的对象。

(二) 掌握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我们根据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常见的心理行为表现, 把人的心理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分为五个等级, 即心理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者能够在理论上熟知各自特点和界限, 能在实际工作中鉴别。

一般心理问题, 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保障有效的信息通道, 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向学生了解情况, 同时与家长了解情况保持沟通, 能够经常观察并记录, 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防止不良情绪积累引发心理障碍。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要及时转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给予专业咨询, 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协助专家开展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是严重的心理异常, 要及时转介医院, 避免给其他老师和同学带来伤害。

五、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的职业能力提升

心理辅导老师做好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基本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 但目前绝大多数心理辅导老师所学专业都不是心理学或相关学科, 这就需要心理辅导老师通过系统学习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包括心理教育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资质培训、讲座报告等。着重了解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用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尊重、正常化技术与学生沟通, 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用团体辅导方法开展主题班会、讲座, 提高同学的参与度;透过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六、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设计

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具有时间规律特性和相似性, 即在同一时间段出现类似的心理困惑, 因此, 本文以时间为轴线呈现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做到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如下表) 。

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Z].2011-2-23.

1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三

青铜峡市五小 庄萍

主题:《面对困难 我能行》 时间:5月24日(中午)主讲:庄萍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负责组织人:班主任

附: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

教学目的:学会对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努力

教学难点:从活动中真正的体会到挫折的感觉和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活动、讲授、讨论 授课地点:操场的跑道上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已经事先了解学生想到室外上活动课)

师:听说很多的同学都想去室外上活动课?以前阿里巴巴都有芝麻开门的秘诀,所以你们若对我问的这个问题:人为什么会不开心、会有烦恼?的回答让我满意的话,我们就上室外课。(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上课的主题——挫折)师:这节室外课主要有三个小活动。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进行吧。

第一个活动是:数字反应。时间15分钟。

规则是你们先围成一个圈坐好,进行报数。陷阱也就在报数的过程中。假设你们坐的是数字6的倍数反应,则所有的有关数字6的倍数或含6的数字你们都不能报,而应该击掌表示。若哪位同学错了,我们则要请他“出局”,明白吗?(学生随机的分两组围圈坐好)

数据是“4”:4、8、12、14、16、20、24、28、32、34、36、40、41、42、43、44、45、46、47、48、49、52、54、56、60 数据是“3”:3、6、9、12、13、15、18、21、23、24、27、30、31、32、33、34、35、36、37、38、39、42、43、45、48、51、53、54、57、60 总结:请刚才不小心“犯”下错误的同学跳到右边来,你们是A组,而在数字反应中幸存的人坐到我的左手边,你们是B组。请你们大家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A组的同学你们先来说说吧。你为什么会 “不小心”地跳出来?B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在活动中有没有把握什么技巧?(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些归因上去。比如:紧张、口误、不够专心所以错了,而幸存则归为运气自己正好报的数都不用击掌,没有风险等偶然因素。)第二个活动:单脚跳。时间也是10分钟。

刚才不小心被请“出局”的同学,你们有一个重生的机会,那就是在单脚跳的过程中超过B组的同学。规则是只能是一只脚在跳,半途不能换脚,一个接一个,本组的前一个同学没到,后面的同学不能提前跳,否则回到原地重新跳。

总结:同样要求两组的同学谈感受,并对自己的输赢做归因。其实这个环节我们更多的是比体力和大家的小组集体感。针对体力不好,那我们就只能是加强锻炼了。若考试时有个头疼脑热也会影响自己发挥,所以身体还是很重要的,还是要多锻炼的。第三个活动:哭笑大比拼。时间10分钟。

刚才的A、B组各派出3男2女来参加最后的一个环节。输与赢的两队同学分别表演“哭”“笑”,互相感染对方,直到对方哭变笑或笑变哭为止,成功感染对方者为胜。

1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一、参赛选手

以系为单位,自主组建表演团队(含一名指导教师、一名学生导演),每系选送一部校园心理剧参赛。

二、大赛时间

决赛时间:20xx年5月21日晚20:00

三、大赛地点

二教演讲厅

四、比赛流程

本届心理剧大赛赛制分半决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半决赛需各系在4月22日之前以录制视频(MPG格式)的方式上交参赛作品,通过评选,将以“9进6”的淘汰方式选出6支参赛队伍参加决赛,决赛将在5月21日以现场舞台表演的形式在二教演讲厅进行。

五、大赛要求

1、本届大赛的心理剧剧本以我校第xx届“11.25”心理剧剧本征集活动中评选出的9个获奖作品为主,各系可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进行二度创作。

2、心理剧作品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注重心理矛盾冲突的展现与协调。

3、心理剧以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主线,可结合表演艺术(造型、独白、哑剧、舞蹈、唱歌)等形式进行表现。

4、每个参赛作品表演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表演所需服装、道具、音乐等由各参赛单位自行准备。

6、评分标准:主题内容40%,表演效果50%,学生精神面貌10%。

六、奖项设置

1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五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面对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在遭遇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二、活动过程

主持人A: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主持人B: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大山,挫折就是人在攀登大山中难以把握、难以预期的崎岖山径。只有经得起考验,受到了挫折的磨砺,甩得脱挫折的梦魇,勇于征服攀登中的所有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主持人A、B:不要让挫折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挫折点燃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火,让我们的心灵充分感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吧!

主持人A:我宣布××中队“战胜挫折,走向成功”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B:同学们你们记得在2003年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情吗?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记得)。

主持人A:谁来说说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的过程)。

主持人B:看完这段片子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主持人A:其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不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科学家、艺术家,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经过逆境与挫折的磨炼后才走向成功的?

主持人B:下面请听同学们讲的故事。(同时录像播放名人画像)

同学A: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旷世名著《史记》。

同学B: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她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实验。最后她终于成功地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主持人A: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请听快板《勇做生活“小勇士”》。(表演快板“勇做生活小勇士”)

主持人B: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长征》吧?长征是红军在遭受重大军事挫折之后的一次战略性大转移。面对失败,红军没有被压倒,他们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下面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播放电视剧《长征》主题歌)

主持人A: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征途中,或许领略成功的喜悦,或许遭遇失败的痛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相信也有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过不要紧,今天我们的“知心姐姐”刘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倾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掌声欢迎“知心姐姐”(掌声响起。学生提问,知心姐姐帮助解决)

学生A:知心姐姐,你好!在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太高,考试考不好动不动就打、就骂,导致我现在一看到课本就恶心,一提到考试就迷糊,知心姐姐我该怎么办?

学生B:知心姐姐,您好!我的父母早在一年前离异了,我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由于工作的压力,爸爸每天都喝得大醉,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拿我出气,拳脚相加,我现在特别讨厌回到家里,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

主持人B: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欢迎“知心姐姐”的到来。同学们我们要时时牢记“挫折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是前进的阶梯”的道理。我们都要时刻准备战胜挫折,迎接挑战。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诗朗诵《失败与成功》。

主持人A:“人生逆境十之八九。”的确,从出生伊始,挫折始终与人相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程,那么挫折便是伴随着航程的大大小小的浪花。当生命之舟驶离温馨的港湾,等待我们的将是风浪的搏击!最后,请让我们用心聆听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吧!

班主任寄语: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们遇到挫折时,就该正视挫折,永不言败,努力走向成功。林肯不也是经过九次沉重的打击,最后才当上总统的吗?同学们,我们要对成功说:你不要来得太快、太容易,笑在最后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对挫折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面对成功,请一笑置之;面对挫折,请绽放从容的笑脸,挺直坚强的腰板吧!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真正的勇士怎会畏惧失败与挫折!

主持人A、B:有一首歌中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我们宣布××中队“战胜挫折,走向成功”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摘要:<正>一、活动目的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使

参考文献

1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六

一、体育活动中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的过度保护或打击

有人说:“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较强的幼儿,大多生活在家庭气氛比较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父母能够常常带着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做出的反应比较关注。当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成功时,父母能够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也能够及时充分地鼓励孩子不气馁,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而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摔伤弄脏,不让跑、不让跳、不让爬,过度保护造成幼儿运动能力差,三四岁了还不会蹦,不敢走平衡木,不会上下楼梯,一遇挫折就畏惧退缩,对外界的态度消极、被动,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

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往往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幼儿,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多,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独立性也较强。相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动作迟缓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遭受失败,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较少。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否定的“自我”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体育活动常常会有竞赛性游戏,当某个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因为他的参与致使小组每次都落后,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比赛中,这名幼儿会找借口逃避比赛,这样自卑感急剧上升,自信心急剧下降。

(三)成人的评价和态度

幼儿年龄越小,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其中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积极的评价使得幼儿感到快乐和满足;相反,消极的评价更容易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质疑。长此以往,幼儿认为自己是个没有用的、很笨的人,将自己在活动中的长处隐藏起来,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二、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宽松、积极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

幼儿对于教师给予的评价都非常敏感,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教师可以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言语与幼儿交流,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在活动中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用目光注视孩子的活动,或提醒孩子,或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暗示、同意等。教师应该多注意和关心那些活动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幼儿,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激励他们运动的渴望,增强自信心。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会逐渐增强自信的态度。

在组织竞赛性游戏时,教师要淡化输与赢,教育赢的幼儿不要骄傲,更不要为了赢而违反游戏规则;教育输的幼儿不要服输,特别是不能自卑,要想方设法转输为赢,特别是要让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努力,总是会获得成功的。当幼儿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更加关心幼儿,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让幼儿明白失败了可以通过努力再次成功。

(二)创设自由空间,利用晨间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早晨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器具幼儿都是那么兴奋,如:羊角球、滑板、竹梯、轮胎等等,这些器具都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这段时间里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器具、选择伙伴,自行规定游戏规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不能放任自流,要鼓励他们在自由结伴的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幼儿在被同伴接受的气氛中,会以积极的情绪获得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了被人接纳和受人尊重的体验,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如:我们用竹梯和滚筒拼搭成天桥,活动中个别孩子就显得胆小、退缩,教师多加鼓励,请个别孩子示范,再加以辅助的方法,使孩子的自信心得以加强,胆小、退缩的孩子也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三)利用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等。由于有冒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其活动的能力就更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挥。

1.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幼儿在挑战中获得自信。

传统幼儿体育教学的要求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幼儿,如果还用传统的要求来教育我们的幼儿,他们是“吃”不饱的。我们要打破传统,敢于突破,改变和提高要求,让幼儿面临新的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我园定期开展了运动“嘉年华”的活动,去年大班冬季运动“嘉年华”的项目是跳绳。在确定这个项目时,一开始我也有些顾虑,因为我班没有一个孩子会跳绳,而且现在的孩子都住在高楼上,受居住条件限制不能在家练习跳绳,而跳绳这项技能又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幼儿能学会吗?后来在教研组内讨论时,教师一致达成共识,开展这项运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得到锻炼,可以利用幼儿早上来园和户外活动等时机多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果然,第一天我教幼儿跳绳时,幼儿连甩绳子都不会,更别说跳绳了。于是我就从如何拿绳子开始,教幼儿双臂用力把绳子甩到前面,再双脚跳过去。刚开始,幼儿练得还很带劲,可过一会儿有的就不想跳了,偷偷去玩起了滑梯,或者拿着绳子追逐打闹。于是我就把幼儿分成了两组,一组练习,另一组休息观看,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幼儿,然后再交换,这一下幼儿练得又认真了。

两天后,幼儿大部分都学会了一个一个地跳,于是我又教他们用前臂连续甩绳,还用了一个比喻“双臂在身旁绕车轮”。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甩绳技巧,我教他们把绳子对折,在身体一侧练习甩绳,然后再双手甩绳跳。慢慢的,一两周后,幼儿有了明显的差距。有的学会了连续跳绳,我又教他们单脚跳、向后跳、跑着跳、跳花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有的幼儿协调能力较差,怎么也练不好连续跳,我就对他们多鼓励,比比谁跳得次数多、进步快,提高他们练习的信心。我班的勤勤小朋友是年底生的,还不到五岁,年龄最小,又比较胖,跳起绳来很费劲。可是他自从练习跳绳以来,一改平时好迟到的习惯,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园,练得一头汗也不嫌累。因为他肚子大,妈妈把他的裤子松紧都拆掉了,有时跳一会裤子就掉下来了,他就把裤子往上提提再继续练,真是又好笑又可爱。每一个新要求对幼儿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幼儿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幼儿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有了信心,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

2.区别对待,不同要求,让每位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冬季运动“嘉年华”就要开始了,有的幼儿跳得又快又多,有的幼儿还是只会一个一个地跳。一天,卿卿小朋友的妈妈对我说:“孩子昨天晚上回家练了好长时间,还是跳不好,她沮丧地说这次比赛输定了。”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充分发挥、积极参加,我们把幼儿分成两部分:跳得好的孩子参加一分钟快速跳绳和跳花绳,其余孩子参加分组接力跳绳,每人跳五个,比比哪组最先完成。这样既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得到了展示,又让能力较弱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运动“嘉年华”后,我又对他们说,我们的跳绳活动还没有结束,希望你们继续练习,放假前班级再进行一次比赛。几天后我去辰辰小朋友家里家访,他的爸爸妈妈高兴地对我说:“辰辰终于学会跳绳了,这两天练习的劲头特别大。”过了几天,我们班又有一些小朋友陆续学会了连续跳绳,这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不再对运动有畏难情绪了。从这次活动可以看出,幼儿的能力、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不一,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分阶段、分层次提要求,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和信心。

3.充分准备,灵活处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了解幼儿原有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做好相应的物质准备。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如:发现幼儿在练习时已显出疲劳状,就该立即调整节奏,改变练习的方式,让幼儿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幼儿休息几分钟,利用这一时间教师可进行讲解、示范,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加大幼儿的运动频率。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分组少,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可以调整队形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要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让幼儿通过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主地探索和思考,使得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并能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利用家园共育中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庭是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摇篮,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合作共同体,没有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也就是形单影只。因此,家长在重视幼儿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就必须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互听(互相听取幼儿在家或在园的表现)、互说(互相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做法)、互帮。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介绍经验,做到家园合作,使幼儿的自信心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为此,我时常建议幼儿的家长应该经常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带领孩子外出旅游,爬山、游泳等,经常与幼儿一起玩亲子游戏,与幼儿一起自制体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器械,如:沙包、钻爬用的网、飞盘等等。要解开束缚在幼儿身上的“绳”,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玩。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了解山川河流中孕育的知识和文化。

17.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 篇十七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与教育教学紧密集合,发挥推动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立足校情,定于2014年4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顺河中学2043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以下简称“活动月”)。

二、活动主题

阳光校园,快乐学习、积极进取

三、活动内容

1、利用校园网、大屏幕滚动播出“阳光校园,快乐学习、积极进取” 的宣传标语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主题讲话(国旗下演讲)

3、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展示:心理海报制作

4、心理辅导室负责向高三年级学生发放“考试焦虑的识别与预防”知识宣传

5、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园广播、家长会、校园网视频博客平台)

6、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网视频博客平台“中小学挫折教育”视频讲座,开展观后感征文比赛

7、以“阳光心灵,快乐学习”为主题召开主题班队会

8、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刊黑板报评比

四、具活动过程

(一)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具体定于2014年4月10日至5月6日。

总负责:德育处具体策划:心理辅导室

组织实施部门:心理辅导室、政教处、团委、各年级组班队

(二)营造校园宣传氛围,扎实开展活动

1.布置宣传环境

(1)从4月10日开始利用校园网、大屏幕滚动播出“阳光校园,快乐学习,积极进取”的宣传标语

(2)展示心理社团成员设计制作的心理健康海报和展板(学校宣传栏与心理辅导室内)。

(3)“心理健康专题板报评比”

时间:4月20日(周五)放学之前地点:全校各班教室

活动形式:黑板报

活动内容:各班级宣传委员负责于4月20日(周五)前,围绕“心理健康”主题,突出“阳光心灵、快乐学”内容,设计并出好宣传板报。

高三年级学生要面对高三升学考试,其黑板报主要围绕“考试焦虑的识别与预防” 设计并出好宣传板报。心理辅导室负责向高三年级学生发放“考试焦虑的识别与预防”知识宣传。

2.“心理健康月主题讲话”(负责部门:政教处、心理教师)

时间:4月21日(周一)地点:大操场

参加对象:全校师生活动形式:升旗仪式

活动内容:周一升旗仪式,由心理教师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主题讲话“阳光心灵、快乐学习”。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主题讲座”

利用每周三校园广播,面向全体师生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4月23日:主题内容是认识挫折、挫折的表现

4月24日:主题内容是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利与弊

4月28日:主题内容是面对挫折的反应、挫折的价值、战胜挫折

4月29日:主题内容是影响抗挫折能力的因素、提高抗挫折能力

请各班主任老师务必在中午自修开始时让学生在教室内安静地听讲

4.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负责部门:心理辅导室,政教处、团队、各年级组班队)

(1)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网视频博客平台“中小学挫折教育”视频讲座,开展观后感征文比赛活动

在5月份的几个星期内看完,并每人写感想,选择5篇上交政教处。

(2)围绕“阳光校园、快乐学习”为主题,在4月20日班会课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各班要有活动方案,上交政教处。

(三)总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工作并表彰优秀班级、优秀作品

丰县顺河中学德育处处 心理辅导室

18.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精神和《xx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意见》(内教学工函﹝XX﹞x号)精神,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全国第十六个“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特举办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我院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成就青春梦想

三、活动时间:

XX年4月22日-5月26日

四、活动对象:全院在校学生

五、主办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各二级学院,院心理协会

六、活动内容:

(一)校级活动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现场心理咨询活动

3、心理趣味运动会

4、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

5、心理电影展播

6、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7、心理健康知识答卷

8、学生心理动态调查

9、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培训

10、心理手抄报比赛

(二)二级学院活动安排

各二级学院根据活动主题,结合学院特点,组织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团会、主题宣传橱窗、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等形式,营造校园关注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围。

2、一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一次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室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剧创作比赛、心理电影展播、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互助等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一次心理健康调研活动,对全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开展心理关爱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七、工作要求

1、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心组织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等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发挥各单位优势推出精品,创造佳绩。

2、各二级学院要以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契机,借助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各项活动产生实效。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交流,推广新的做法。

3、活动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将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活动相关的新闻报道、文字、图片和工作总结于5月29日前报送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求纸质、电子(上传群文件)各一份。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九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幼儿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幼儿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好动、易焦虑、自私、攻击性强等。 下面对几个主要的心理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 好动。

幼儿处于一个好奇心特别浓厚的时期, 活泼好动是他们的主要特征。 很多小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十分好动, 注意力难以集中, 导致教学活动成效不高。 而且, 幼儿的自制力较差, 不能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完成需要的学习任务。 好动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绪波动大, 情绪变幻莫测, 幼儿一会儿哭, 一会儿笑, 这对于他们心理成长极为不利。

(二) 自私。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所以他们大多数不懂得分享和合作。 研究表明, 自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中的心理问题。 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对于零食和玩具不懂得分享, 受到委屈就只会指责别人, 这些都是幼儿常见的自私表现。 如果不对幼儿的自私心理进行纠正, 他们就会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进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 攻击。

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有些幼儿会用攻击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 这种心理问题在男生中较为普遍, 攻击性较强的小男生经常会发生打架事件, 有些攻击心理很强的学生甚至会不服教师的管教, 有时还会攻击老师。 攻击心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爱搞破坏, 破坏玩具、课本等, 用恶作剧欺负同学……如果不对幼儿的这种攻击心理进行校正, 他们就会逐渐养成易暴躁的坏习惯, 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在攻击心理的影响下越走越远, 严重的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幼儿的心理与遗传有很大关联。 人的情绪受基因影响, 基因决定了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情绪波动大还是小、行为退缩还是攻击……遗传因素决定了幼儿心理, 教师在分析幼儿心理时, 要对遗传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结合遗传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

(二)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的心理状况与家庭环境有关, 家庭环境和睦, 幼儿心理问题就出现得相对少一点。 如果家庭不和睦, 父母经常吵架, 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攻击的心理, 人际关系也很有可能处理不好, 孩子以后的生活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 幼儿园环境。

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环境影响, 尤其对幼儿而言, 仍处于懵懂时期, 极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与善人居, 如入兰芷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如果幼儿园中教师和蔼可亲、孩子们相处融洽, 幼儿在其中就容易形成健康的心理。 反之, 幼儿间关系不好, 教师不负责任, 幼儿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采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尤其对于会动的事物和一些色彩鲜艳的物体, 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所以, 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短视频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用多媒体展示多种教学资源, 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帮助他们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让他们克服好动的毛病, 学会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件事, 养成良好习惯。

(二) 巧用体育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学生的自私心理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纠正。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活动的方式,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克服学生的自私心理, 一举多得。 举行小型的拔河比赛、多人跳绳比赛, 通过这些需要团队协作的体育活动, 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并懂得分享和合作, 克服自私的心理, 理智面对竞争和合作, 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与他人有效合作。

(三) 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 与学生家长一起研究良好的教学方法。 家庭中出现问题, 学生的心理会受到波动,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对不正常的学生进行必要家访,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与家长探讨学生心理问题, 鼓励家长参与进来, 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必要时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 与家长一起出谋划策,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心理健康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可以让幼儿在良好心理的指引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时, 要循循善诱, 投入耐心,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并与家长一起, 寻求良好的解决措施,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纠正心理问题, 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赫崇波.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华章, 2011 (31) .

2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二十

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第一类情况显然比例很小,而二、三类情况才为多数,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对于这类主流问题的解决途径,除了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以外,比较直接的、有明显效果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它能针对当前学校学生多、心理教师少的特点,对一些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大面积转化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上好心理活动课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执教标准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

心理活动课的标准如何确定?能否继续沿用一般学科课程的逻辑标准?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学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心理活动课则不同,首先它不是心理学课程,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其次它也不是为今后更深入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或相关科学奠定基础。若将此课程定位于心理学课程,哪怕仅仅是普及性的,无疑也将会给学生增加新的负担。比如现行的初一思想政治课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的教师仍沿用政治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讲授诸如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意志”,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还要对其进行考试,这就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对此,有两位学生这样评价初一心理课:“心理课充满了不要、不许、不该,与其说是心理课,不如说是道德课、纪律课更贴切。”“心理课是初中‘最严肃’的一门课,老师讲的是一些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的概念,比如什么是‘意志’、什么是‘动机’,还总要和英雄人物挂上钩。”心理课上得让学生如此怨声载道,绝对不是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愿望。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不在学生,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的执教思路和观念。

但同时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尽管不是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不主张直接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其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的。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的,而是以经过处理了的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而出现的,是始终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

我们以小学三年级的一堂心理活动课《多变的情绪》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按照学科课的思路,可能会讲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两极性等等,但讲课老师却较好地处理了这一课。首先,她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人有哪些情绪吗?”结果三年级的小学生非常踊跃,说了很多: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嫉妒……随后这位老师通过游戏让一些同学即兴表演,其他同学猜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即做到能正确识别情绪。第三步通过模拟几个典型情景,如爸妈吵架时,考试没考好时,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情绪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找他人倾诉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却让小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第二,在内容选择上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

许多老师,尤其是兼职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常常不知怎样安排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和主题。因为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师缺少执教的蓝本。当然这一点反过来想,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老师更有了自由发挥、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时甚而自己选取的主题更有启发意义,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共鸣,引发大家的话题。

此外,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中采集他们所思、所想、所关注的问题。如成都某重点中学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就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一些一手资料,了解到现在的高中生心理的一些困惑和烦恼,并把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作为上课的主题及素材。我们来看看这些中学生的烦恼:为什么我长得很丑;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仍然事与愿违;如何正确面对他人的误解和不信任;优秀的人如何面对压力;如何使浮躁的情绪平静;如何克服性格中的阴暗面;如何从压力中走出来……如此鲜活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可成为教师的教育主题和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运用。

当然,仅仅设计一两节心理课是容易的,难的是一学期、一年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学安排。从这一点来讲,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接受系统、专业的心理学培训。

第三,教学方式要强调“活动”,重视“体验”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我们以小学三、四年级“我是谁?”一课为例,引入新课时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填写个人档案”的活动,让小朋友根据问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个人小档案:我的姓名,我的样子,我的喜好,我的优点,我的不足,我认为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看我的,我的愿望……通过这一步活动让学生从外貌、喜好、优缺点、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三步则设计了一个心理小品《小动物学本领》,由几名同学来捞演“兔子学鸟飞;鱼儿学松鼠跳;鸟儿学马跑;松鼠学鱼游”,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接着,执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交流“说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学会自己肯定,自我鼓励。最后,教师以精彩的一段话结束了本课:“我就是我自己。我有自己的特点,我有自己的优势。这五彩的世界因为人们的不同而更加精彩。我因为认识和接受自己而更加自信!”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肯定的心态和情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活动,并且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大胆地站起来发了言,尤其是那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寡言少语的孩子更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鼓舞。

另外,心理活动课还须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留足思考、体会和表达的空间,并在学生似有所悟、似有所感的时候相机组织交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大胆地说出来,把自己的体验、情感与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分享。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灵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从而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某些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心理活动课要达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自我宣泄等,最终达成助人自助,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提示,在最后时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使心理活动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还需要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实践、共同探索,特别是心理辅导教师在自身素质、观念更新、专业知识和辅导技巧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上一篇: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概况下一篇:温州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材料(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