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精选9篇)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篇一
小学教学中的教学随笔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同时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不能不切实际的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小学生去理解他们无法认知的事物,这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 学案导学中的教案怎么写
★ 中教案
★ 教学随笔参考
★ 教学随笔如何写
★ 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 幼儿随笔怎么写
2.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篇二
教学中的“巧干”, 即在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必须行之有效, 必须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得轻松、教得快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在于让学生喜欢上老师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追求优异的教学成绩, 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 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你, 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关爱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师生感情, 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生命线, 关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品质。提示学生天气冷暖增减衣物, 教育学生注意各方面安全, 生病的学生给予照顾, 家境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008年, 我班里一名学生的母亲患了重病, 她面临升学的压力与母亲的重病, 为了帮她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使学生得到宽慰, 我买了水果去探望她生病的母亲, 给她买了学习用品鼓励她努力学习, 力争考上内地西藏班, 有时她中午放学不回家, 我就把她带到家里吃饭, 并给她进行课业辅导……毕业时, 她顺利地考上了内地西藏班。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带着对学生满满的爱意, 才能做好我们的事业。
2. 宽容学生
宽容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品质, 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去理解学生的错误, 用宽容去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让学生找回自我、学会宽容。记得有一次数学课堂上, 一名学生偷吃东西, 我用眼神几次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但她并未停止, 于是我点名批评了她, 而后在她的数学作业本中, 我发现了这样的纸条:老师, 对不起, 我不应该上课吃东西, 惹您生气了, 请您原谅。看完后, 我既高兴又感动。于是, 在她的作业本中, 我写下了这样的回复:课堂上老师叫你起来回答问题时, 老师就已原谅你了。每次班里有学生犯了错时, 批评之后, 我总会寻找各种机会向他暗示老师原谅了他, 使他知道犯了错的自己并未被老师讨厌, 如让他回答问题、叫他帮我的小忙、帮他整理一下衣服、碰面了主动和他打声招呼……在教学中,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学生宽容, 学生毕竟只是孩子, 哪有不犯错的孩子, 况且我们每个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 我们多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时也能得到老师的宽容。
3. 鼓励学生
鼓励, 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 教学中, 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学生的创新思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我常常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所教的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我常用的鼓励方式是我和学生们用掌声鼓励被表扬的学生。掌声鼓励, 简单、质朴, 6年级的学生, 每次被同学们的掌声鼓励时, 总是会充满喜悦地环顾四周, 眼里有情不自禁的自豪、有向对自己表示祝贺同学的谢意, 每次看到被掌声鼓励的学生眼睛里流露出的喜悦、自信, 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教育给我带来的幸福。
4. 赏识学生
赏识是光, 是一缕充满希望的光, 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可以让他看到希望, 让他不再沉沦, 在这一缕阳光的照耀下, 他可能会突然眼前一亮, 看到自己的前景一片光明;赏识是光, 是一道充满温暖的光, 它让学生感到无比温暖, 一个饱受“严寒”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突然有一道温暖的光照耀自己而备受感动, 或许从此他就开始发奋图强。在教学中, 每次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每次学生们突发奇想的作答, 我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 “进步真大、做得真棒、回答得真好、说得太好了、非常了不起、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赏识学生, 老师的一次赏识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这是人之所以区别动物的地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 是为人之道, 更是为师之道。
二克服语言阻碍的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几个注重
如何克服和学生间的语言阻碍, 在数学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学生们能尽早适应使用汉语学习数学是数学老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使我的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 又能提高他们的汉语听说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且教学效果显著。
1. 注重教学图片的使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习题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 让学生们观察图完成练习, 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课本上的图画在纸上, 涂上颜色, 制成挂图, 上课时, 首先让学生们把书翻到指定页数, 然后老师出示图片, 学生们立刻知道当天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老师让学生们观察黑板上的图, 完成练习。这样做: (1) 避免了有的学生本应观察甲图时, 却被乙图的内容吸引, 可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2) 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练习时, 结合图画内容,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效果, 增强对汉语词句的理解能力, 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3) 图片的使用与制作,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让他们喜欢上会制作图片的老师。教学图片的制作与使用, 我坚持了半学期, 到了后半学期, 学生们的汉语听说能力大幅提高, 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图片使用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2. 注重情境教学
有人说, 情境如同一盆美味的汤, 知识如同不可缺少的盐, 把知识的盐溶入情境的汤中让学生吸收,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 而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在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 由于很多学生刚接触汉语, 对课本中一些练习题的题意很难理解, 比如一年级的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 12只小鸡, 已捉住5只, 还有几只?如何让学生们理解习题题意, 理解“捉住”“还有几只”, 只有让学生们理解了题意, 他们才能正确解答。课堂上, 我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把习题的内容演示一遍。这样, 学生们不仅理解了题意, 同时汉语词句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汉语基础, 同时也增添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3. 注重解题方法小结
为了使学生们从小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从而达到轻松学数学的目的。每次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 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讨论解题方法, 而后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老师加以补充,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解题方法按条理归纳总结, 并让孩子们记录, 这样他们在解题时就有方法可依。比如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化简比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们分组学习, 并试着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而后老师引导学生们根据比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 比的前项和后项有一项是分数时,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数的分母。 (4) 比的前项和后项有一项或两项都是小数时,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倍数。
再如,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关于比例尺的教学, 学生们在解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总是搞混, 为此, 我引导学生们分别观察两个解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例题, 让学生们总结解题方法, 而后我们总结出方法如下: (1) 知道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求图上距离, 把图上距离设为x厘米, 把实际距离的单位换成厘米, 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写出比例。 (2) 知道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求实际距离, 把实际距离设为x厘米, 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写出比例, 最后把实际距离的单位换成米或千米。解题方法的总结, 使学生们在解答习题时变得轻松, 特别是对后进生, 使他们更容易跟上学习的步骤, 同时使学生们懂得, 学习是有方法可寻的, 在学习时我们既要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4. 注重教学语言的精准性
对一个数学老师的语文素养要求绝不低于对一个语文老师的要求。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它要求数学老师的语言必须力求发音准确、表达合理、用词精准简明、语句通顺连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这样才能向学生正确传递知识, 使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同时数学教师的语文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们适应使用汉语学习数学, 我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尽量放慢语速, 用词尽量简明, 学生们回答问题时只要说出答案即可。在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们的汉语能力已有所提高, 在教学语言上语速适当加快, 用词适当丰富, 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 不仅要求他们正确作答, 而且回答问题时的语句必须连贯、用词准确、语序合理。在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教学语言在前面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多彩, 语调尽量抑扬顿挫,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共鸣, 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 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今,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 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已能做到对答如流, 完成习题时对题意的理解也不需老师过多帮助。教师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汉语学习数学的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要” 篇三
一、要“背得熟”
所谓“背得熟”,并不是死记硬背,而应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熟记熟背。背什么?背乘法口诀,背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等。学生背熟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应用。背数学时要注意对比区分,切忌混淆模糊。有经验的教师,都习惯在教学新知后指导学生整理笔记,把一些课堂上总结的真知灼见、概念、公式抄写整理,再要求学生背诵。
二、要“讲得清”
所谓“讲得清”,就是讲清楚解题的思路。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首先得把学生的口打开。如果学生养成了开口讲的好习惯,解题的步骤方法能用语言有条理地讲解出来,解题也就不难了。教师在上课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讲、大胆地讲,讲给同桌听,讲给同小组同学听,讲给教师听,讲给大家听,讲清楚了再做,做了再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口说做法。这样,既在数学教学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讲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最主要的是切实了解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情况,做到一举多得。数学教师的早读干什么?该背的背熟了,可让学生讲数学题的解题思路。
三、要“善画图”
所谓“善画图”,就是善于画图辅助解题。可画图的就引导学生画图;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题目就根据题目意思画出相应的形或体的草图;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工程问题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了辅助图的帮助就一目了然,看着图再去讲做法,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四、要“勤操作”
所谓“勤操作”,就是勤于用实物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对于一些抽象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时讲十次不如实际操作一次,教师不要“吝啬”在准备教具学具上花费的时间,有了教具学具的辅助,往往能减少很多效果不佳的讲解时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一年级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大多要借助小棒等实物摆一摆,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物体到抽象的数字、算式转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算式的含义。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让学生把拿来的实物或自制的学具摆在桌子上从不同方位观察,从而得出结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观察中更容易完成。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先让学生准备学具,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完成练习,学生动起来了,解题也就容易了。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讲到角的大小,形的周长、面积,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操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上内容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化虚为实,在多次的操作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自然能得到培养,就算丢开学具,脑海中也有个具体的印象,完成题目也就不难了。
五、要“练得到”
所谓“练得到”,就是多练习做题,做到举一反三。如果说“背得熟”、“讲得清”、“善画图”、“勤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法宝,那么“练得到”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至宝。学生数学学得好不好往往是由计算的准确程度决定的。多做多练计算题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根本保证,这得从低年级口算抓起。低年级加减法计算中凑十法的应用、乘除法计算中乘法口诀的应用是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石,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基础的计算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的重点。凑十法必须在做题中练到学生看到9很快想到1,看到8很快想到2,看到7很快想到3……乘法口诀的应用要在熟背的基础上多用多练,达到不混淆、不出错。贯穿小学阶段的计算题,学生练得越多,错的概率就会越少。在批改学生试卷时,教师们常常会发现:列式计算或应用题的解答,学生的思路对了,可惜计算错了。碰到此类问题,教师往往会推脱责任,“归功”于学生,说学生粗心大意。殊不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计算功底差、训练不到家。
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篇四
一提到“听”、“说”、“读”、“写”,人们很容易想到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同样很重要,同样需要重视。
所谓 “听”,一是指听老师讲,二是指同学讲。听老师讲,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听讲,学生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同学讲,听同学的发言,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难点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生可以从同学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为自己解题提供思路,或者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搞清楚。
一般来讲,学生对老师讲课听得比较认真,但对同学的发言则不够重视。这是因为一些学生错误的认为同学的发言与自己无关,可听可不听。要使学生学会听,能够认真的听,首先需要教师从思想上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引起重视。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听。如:利用提醒、暗示、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认真听,一方面维持了课堂秩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效率。
所谓“说”,主要指学生的发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发言反馈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对自己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发言,来自清晰的思维。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来自经常的锻炼,课堂发言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发言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积极的活动,对思维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首先,教师要确立三个原则:“知无不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知无不言”就是要鼓励学生发言,不能错误的认为发不发言无所谓,或者“发言是‘好学生’的事,与我无关”。“言者无罪”就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发言时,无论对错,都要对学生积极发言的这种表现给予肯定、表扬。“闻者足戒”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对与错的判别,这种判别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其他学生指出,使其他学生能够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在指名回答时有所选择,尽量照顾全面,适当照顾差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最后,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这在教学中也很重要。适当的点拨,能使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有一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所谓“读”,既包括朗读、背诵概念、定律,也包括默读题目要求、题目内容等等。
概念、定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理解抽象概括的概念、定律,除了形象的演示、举例、讲解之外,朗读背诵也是一个办法。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遍的朗读,可以使学生逐渐明白概念、定律的意思,达到理解的目的。
学习中,解答问题需要要根据题目要求来进行。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其实并没有真正明白题目要求,就匆忙的进行解答,从而出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细心”。“不细心”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题目要求的重要性,忽略了它;其次,有的学生也许读了题目要求,但是读得不仔细,漏掉了某些关键的字眼,如题目要求找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误以为要找出“正确”的答案,结果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应用题教学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同样的一道题目,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然而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认真的读了几遍之后,不用提示,自己就解答出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而纠缠于所求问题,即没有理解题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说的是读文学作品,但对数学学习同样有借鉴意义。
所谓“写”,指对学生的作业的书写要严格要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思维缜密,反应敏捷,而且还要细心认真,一丝不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的书写习惯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板书认真设计,用优美整洁的板书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5.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篇五
本学期开始,为了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我校要求各年级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构探讨,先确立课题,然后集体备课,讨论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然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每个老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示范。我们学校先确定了一位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再观看专家是怎样上这节课的,结合专家的设计与老师们的研究,再重新设计,由另一位老师再上,下面我就以三位老师上课的教学片断(导入新课)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
校本教研,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案例:《图形的特征》的情境教学片断
张老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窗子没有
师:真能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门没有。
生3: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烟囱
…….这是一位从师范院校毕业两年的老师,她设想让孩子们从小房子中发现平面图形,可孩子们想到的却是小熊的房子中还缺什么,一次次偏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以至使“预设”与“生成”越来越远。
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是这样设计的:(观看录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回答略)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提问的转换,却凝聚了钱老师对提问恰如其分的把握,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学生思维引向自己的“预设”。
龙老师:
看了专家的课,龙老师深受启发,她想:钱老师的提问方案,固然是无可挑剔的,如何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的提问既广,又有针对性,经过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于是第三节课又有了如下的创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小熊在房子上没有窗子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生2: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正方形,因为我觉得正方形方方正正的,很漂亮 生3: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长方形,因为我家的窗子就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你们用小棒把你设计的窗子的形状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再引导学生探究所摆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门设计成什么形状呢?(方法同上)
反思:
1、教师要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预设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展现,蕴涵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的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如:在本次教研中,张老师的预设,老师眼中的“小房子”,就是一种虚拟的摆设,是导出此节课教学内容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方式和途径,而学生呢?学生心中的“小房子”就是把小动物
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言语: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我还发现了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与教师“预设”差距甚远时,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将自己的“预设”巧妙地转化为“生成”,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任意放飞,不着边际的回答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
2、机智引领,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不同,课堂上往往会生成这样或那样与预设不相符合的“意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顺学而导,而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强扭过来,朝着自己预设的方案前进。这时,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机智地引领学生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或通过另一条通道达到目的,而不是完全被动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钱老师的预设: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一句简单的话,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的预设,学生朝着教师的思维而探索,从而很好的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学生学起来既有趣,又达到了预期目标。而龙老师与张老师的问话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没有窗子时,张老师没有将自己的预设抓住,学生的任意回答,让“预设”目标越来越远,而龙教师一句:“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的”看似平常的话,却机智的将学生的回答引到自己预设目标上,从而达到“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所以,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时,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
3、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精彩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在张老师的预设中,她是想让学生通过小房子抽象出平面图形,可学生却因教师的问题过宽,而生成了许多的“非预设”,由于缺乏经验,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的意外,所以,当学生出现与“预设”不一样时,教师就显得束
手无策。作为有经验的教师,会立即转变教学方式,想到门、窗的物体表面都是由一定的平面图形组成,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另一种预设的教学流程,就像龙老师那样。
“预设”与“生成”既矛盾又统一,当学生未按老师“预设”的情景进行学习时,而教师又缺乏有效引导,就不会按预期目标达到“生成”,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真实水平往往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不可能一切尽在预设中,其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会有许多“非预设生成”。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加大对教材的理解力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多观看专家示范课,从中感悟技巧,提高教学的智慧,使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无限。如:龙老师的教学,她没有生搬硬套钱老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张老师和钱老师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方式变了,既达到了“预设”,又使“生成”更加精彩。
6.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篇六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新 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最新要求,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游戏化教学 综合了游戏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它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和 游戏性两个特性为实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本论文以小 学数学课程为例,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并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探索出适用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游戏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 使游戏非常完美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论述了游戏和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以及支撑该教学方式的理论,并通过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揭示了游戏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依据,以冀州市第三小学 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了教学案例,通过实施案例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以及对 教师访谈的结果,对游戏化教学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证明,游戏化教 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 面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是有意义的,希望这种教 学方式得到普及,同时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也持有乐观的态度,这些结果表明,应 用游戏化教学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最后,对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过 程进行了反思,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教学效果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游戏化教学的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很多教师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如何能够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和教学活动达到自然完美的融合,却成为了游戏化教学在学科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最终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那么就需要探讨如何用游戏的感性去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既可以玩游戏,又可以从中获取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就能使游戏和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即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背景下,将游化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热情,另外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层次性,这样有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获取知识。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小学数学为支撑,探索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力图为今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当前虽然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中都已经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
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学校中能够真正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并不是很多,也 没有真正意识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强大功能对于教学的影响性。至今,大多数中 小学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调 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需要广大的学者 和教育专家们通过不断努力力图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乐 于学习,其中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进教育游戏,并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发挥游戏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既可以玩 游戏又可以获得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这一过程也会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让他们在理性的看待这个较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并在教学中
不断的去探索教育游戏与教学的规律,逐步使教师和学生适应这个新的教学模 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体验创造乐趣和经历,能够在数学课程中学会反思和成长。
1.2.2 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小学生 的自身素质,很显然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这个要求。在这样 的情境下,游戏化教学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关注,然而 如何才能将教育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并为教育教学很好的服务,是当 前游戏化教学的最大困境。
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该研究 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今后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指明方向,教育游戏作 为一种特殊的游戏,既具备教育的特性,又有游戏的特点。丰富了教学活动 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前景非常好。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步入研究教育游戏的行列,特别是在西方 国家更为突出,是最初将电视游戏与教学整合在一起,在这一基础上
使得后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研究如何将电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其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Driskell,Bracey 等。总之,国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即理论与实践。其中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著名游戏设 计师、教育专家 Marc Prensky,他一直强调改革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不再 伴有痛苦,而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实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
乐”是教育游戏的价值所在。至于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外相对国内来说比较火爆,国外主要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目的是为了开发出各种类型的教育游戏。此外,国外在教育游戏的市场操作上也是相当的专业化,教育游戏的操作流程也是非常正规的,首先 是与教育专家达成合作。目的是与教育专家达成共识以后再进行游戏的开发,开发后直接由代理商进行发行。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如何使教育性和游戏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育游戏研究专家,这也一直是他们力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Fabricator 指出,要想使教育与游戏达到完美自然的融合的程度,那么学习任务 就必须成为游戏化教学中的一种关键的游戏要素被学习者所感知,与此同时在对 游戏进行设计时,还应该开发与游戏相关的学习原则和学习结果,使游戏和学习任务自然衔接起来。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者在游戏化教学方面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如何才可以使
游戏化教学的教育性和游戏性达到完美的融合以及平衡的发展,但直到现在,游 戏的设计与开发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和实践。这说明游戏化教 学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1.3.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游戏教学,主要是研究教育学习的 理论基础,设计开发,评价管理等方面。在理论基础方面,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 漪和恽如伟,他们从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和需求层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为设计教育游戏提供了理论指导
。汤跃明和张玲等人将游戏与教育融合,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五项构思
。万力勇从心理学的角度积极参加到设 计教育游戏的活动中,并加以探究,对体验式的游戏学习模型形成意义建构。实证表明,王陆等人开发的名为“悟空”的教育游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 维想象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爱上学习,同时也对 知识的意义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国内在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起步比国外要晚,游戏的研究只是从个别
侧面展开进行的,存在的局限性很大,而且创新度也不高以及实证研究也非常少,另外游戏的研究方法也很单一。但近年来国内在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成果也 颇有收获,成功建立了许多教育游戏实验基地和网络教育平台,如“K12play 教 育游戏平台”。目前教育游戏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推广,尤其是在原来主 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而在现在已经具备对多媒体教育产品的学校中更为显 著。
总之,游戏化教学在我国仍然是处于起步的阶段,研究面也过于狭窄,主要 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而且已经应用教育游戏的学校,也主要是用传统的游 戏应用在传统的学科上面,缺乏创新性,实践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本文首先解释了与游戏化教学相关的一些概念以及支撑游戏化教学的主
要理论,然后再对如何将游戏恰当地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两者的切合点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2.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3.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依托,探讨合适的游戏方式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 案进行实施。
4.对小学数学课堂引入游戏化教学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结 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对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为游戏 化教学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得参考和借鉴。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为了使该研究更具有科学性,笔者通过利用网络、图书馆,对有关教育游戏 的科研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归纳和总结,对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理论有了 深入的了解,特别是通过查阅近年来的学术论文,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 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2.案例分析法
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 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得借鉴和 参考。3.问卷调查法
为了证明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化教学的可行性,也为了得到学生、教师 的认可,本研究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前期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 得出的结果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找到实施游戏化 教学的切入点。
4.访谈法
笔者通过访谈小学数学老师,认真记录了老师们对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意见和 建议,以此来完善本研究的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做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查阅大量论文及文献后,分析和总结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对部分单元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然后在 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相关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游戏
目前关于游戏的定义很多,通过搜索引擎“Google”我们以“游戏的定义”
为关键词进行有关游戏的定义的相关搜索,发现有关游戏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 游戏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其中柏拉图对游戏的定义是这样的:游戏是动物和人因 为了生存以及生活的需要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2.2 教育游戏
目前对教育游戏的定义非常宽泛,业界一直没有对它进行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普遍对它的定义是这样的,即教育游戏是一种专门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开发 的,游戏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以一些成熟的理论作为支撑,最终使教育与 游戏达到相互融合的程度。
总之,教育游戏是以教育为前提的,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 学习者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 学环境中,也有助于教师高效的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2.3 游戏化教学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它是 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采用合 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游戏化教学的过 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游戏主动的去学习教材内容,这 种教与学的方式比较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及注意力集 中的时间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小学生这些特点。教育游戏属于电子化 软件的范畴,而游戏化教学是教师以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为前提,在课堂 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轻松地获得知识和提 高技能。
教育游戏和游戏化教学主要的区别如下所述:
首先,教育游戏的对象要比游戏化教学针对的对象范围要广,教育游戏的使 用对象可以使社会大众特别是喜欢运用教育游戏来获得知识的使用对象,而游戏 化教学主要是应用于课堂中帮助师生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次,游戏化教学相对教育游戏来说存在一定得局限性,教育游戏可以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应用它进行学习,而游戏化教学 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最后,教育游戏的开发是由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根据教师教的需要和学习者 学习的需要进行设计与开发的。另外教育游戏侧重的是盈利,而游戏化教学只是 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以及结合学生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 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游戏化教学的以学生为主 体,利用游戏的魅力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达到高效 的教学效果。
2.4 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学习理论之一,它最初是由皮亚杰提 出来的,它主张学习的建构需要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而信息化时代 正是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就是学生要自 行建构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引发学习动机 的,使学生可以“寓学于乐”的娱乐性环境。目前教育游戏所提供的学习环
境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娱乐性学习环境,在这个娱乐环境中,学生是主要的角色,这种环境的设计是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来完成的。
2.4.2 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游戏 的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了,而且还有利于学习者牢固的记忆所学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 很大帮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游戏化学习理论侧重点在于实施游戏的情景、游戏中设计的任务、游戏所具有的趣味性以及存在的竞争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
游戏化学习理论符合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获取了知识与 技能,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游戏化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更加注重的是学 生通过游戏获得知识的效果。因此在使游戏化学习理论的思想应用于游戏化 教学中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游戏也是非常关键的。
2.4.3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支撑教育游戏的又一种重要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霍华德·加德纳认为,过去对人的智力分 的太过于狭窄,并没有完全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充分的反映出来,为了把人的真 实能力反映出来他把人类的智慧分为八种类型: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 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 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游戏化教学过程需要把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 多种智能,因此这个过程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2.4.4 转变式玩耍理论
转变式玩耍理论强调的是在游戏中要把人物、内容和情境进行结合,尤其 是要重视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式玩耍理论认为学生要具有改变事物的能力,当 在游戏情节中遇到困难时,学习者必须应用学科内容来有效地改变这个困境,该 理论认为学生不单是在情境中学习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能够运用所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情境,在改变这个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知自己运用 学科知识带来的变化。
转变式玩耍理论是与虚拟的教学情境相适应的,在这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中,首先将学科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再创建一个甚至是多个合理的困 境,学生要想解决这个困境,就必须准确的理解与应用学科内容,这样是为了促 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的过程。
2.4.5 沉浸式理论
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种活动进入完全投入的状态时往往就会忽略其他
一些不相关的内容,一旦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就会容易进入一种所谓的“沉浸” 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沉浸式理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沉浸的氛 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前就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沉浸 的环境,这个氛围要使师生能够以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情境中,让学 生主动去参与、亲身去体验这个学习过程,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另外,教师的沉浸也会使学生受到感染,还可以带动学生应用“沉浸式”学习方
法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为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 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活动是属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可以提 高教学效果。另外,师生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只有当教 师和学生共同处于积极地、和谐的和愉悦的氛围时,他们的潜能才可以发挥到最 佳状态,学习效果也会最好。总之,沉浸式理论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游戏 化教学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3.1 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游戏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是有理论依据的,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在课程理念上基本上是相近的,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
3.1.1 教育游戏走进数学课堂的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地 位,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为游 戏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本理念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数学学科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数学活动应该是由师生 共同参与,并使教与学有效统一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最终为学生设计 并实施一个充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的影响更为 显著,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与实施数学课程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 况。《标准》中提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努力开发数学教学资源,教育游 戏这一个课题也正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其中的一个,只 有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才能比较容易地开发出多媒体教学软件甚至是 教育游戏来辅助数学教学。
3.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在实施案例之前,笔者首先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游戏化教学的使用情况 做了一次调查,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真实,笔者还对当地多所小学的数学 老师、学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3.2.2 调查的主要指标
本次问卷涉及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学习数学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课 前预习新内容的情况、学生对数学老师当前的讲课方式的满意度、学生对游戏化 教学的了解、学生对游戏化教学的态度。
3.2.3 调查结果
通过笔者实地进行调查的结果发现,目前的教学形式仍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 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这样就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大多数学校中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 教室,但真正有效利用起来的却很少。
3.3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化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笔者认为,要想使游戏化教学很自然的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具备 以下条件:一定的硬件设施、课堂结构的变化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因为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在课堂中顺利的开展,改善当 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1.硬件设施
游戏化教学具有教育性和游戏性两个属性,其中游戏性的体现需要一定的硬 件设施做支撑,如有些在线教育游戏时需要在网络教室中才能进行应用。因此,在将游戏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来支持教学 活动,随着信息化教育在小学中的大力普及,目前在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学校都配 置了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室和微机教室,而且几乎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工 具,这些条件都是游戏化教学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课堂结构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颁布与实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它的要求,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结 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单纯教 授学生知识,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课本内容,要 学会主动去探索知识,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结果上。
3.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想将游戏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 对于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因为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问题,教师在监督学生的行为的同时,对学生出 现的问题还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有 效地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最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另外,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想顺利完成游戏的任务同样需要会一些简单的 操作,如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小学生基本已经掌 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4 小学数学应用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学生一直以来的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许多新 的要求,所以探索适合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小学数学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去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 的习惯,游戏化教学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 师需要做的事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的教学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 还要能够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实验的设计
4.1.1 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冀州市第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且选取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的部分单元设计教学案例并实施该案例。
4.1.2 实验方法
该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冀州市第三小学的四(1)班和四(2)班两个班的学生,这两个班学生数学成绩相当,教学进度基本一致,而且均是由同一个数学老师赵 老师代课。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以(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 班,(1)班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四(2)班仍采取传统的常规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该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已经 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学校也为学生配备有机房和对媒体教室,所以 这些条件已经能够满足本次实验的要求。
4.1.3 实验软件
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发的游戏软件种类很多,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目的,该实验 主要利用了 flash 游戏以及在线的教育游戏这两种类型作为实验工具。
1.flash 游戏
对于 flash 游戏来讲,只要玩过网络游戏的学生都对它比较了解,它的界面 很美观,而且大多数都配有音乐,另外 flash 游戏操作时间都比较短,这样有利 于教师把它穿插在教学中,flash 游戏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
2.在线教育游戏
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开发的教育游戏平台,学生不需注册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完成游戏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从成绩的高低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
4.2 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方式
游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如 何将游戏恰当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教学设计者考虑的问题。它的应用方式 与教学的具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的硬件设施等都会 对游戏教学的应用方式起决定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境选用 不同的教学方式,本研究提出四种主要应用方式,具体如下:
1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主要是以提问学生问题来回顾上一节 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开始讲授新课。然而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简单,这种跳跃 式的衔接方式很难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就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简单的教育游戏,首先要让学生对游戏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亲自给学生演示一个 教育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用到学生还没学习的知识点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2.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都比较单一,而且小学生在课堂中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教育游戏,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采用这种方式的最多。
3.利用游戏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识以及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 况,就可以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来对学习效果 进行检测。
4.利用游戏进行课后练习
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来 完成,以此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游戏教学平台让学生 自愿完成学习任务。
4.3 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4.3.1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杜威指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比从听中学的学习方法更加有效”,要把学 与做有效结合起来,在游戏化教学中应该把从做中学的这种思想贯穿进去,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
4.3.2 实时监督,及时反馈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的是教师要实时监督学生的行为,而且学生 也要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必要的还要给予学生刺激强化,及 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因为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4.3.3 游戏引入课堂的“三适”原则
适当、适时、适度这三个原则被称为游戏化教学的三个原则。适当,就是教 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不要把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强加给所有的教学内容;适时,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引 入游戏化教学的方法时要选择好时机,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引入的;适度,所谓度 指的就是难易程度和时间长短。总之,游戏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所以利用 游戏的方式做教学设计时,掌握三适原则是有必要的。分析与评价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
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 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5.1 设计调查问卷
本研究中,为了提高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并实施 了调查问卷。问卷中共包含 8 个问题,重点是从学生对游戏化教学的态度、游戏 化教学的发展前景、课堂中使用游戏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游戏化教学应用于课堂
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实验班四(1)班的 56 个学生,问卷采用统一填答的方式进行,收回率为 100%。
5.2 教师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游戏化教学的看法,笔者还对该 校的 10 位数学老师进行了访谈,主要是访谈的问题是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了解 程度、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态度、游戏化教学的利与弊以及教师对游戏化教学 引入数学课堂的建议。
5.3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我们发现通过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积极性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游戏来实 现教学目标,学习氛围变得相当浓厚。另外,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体验,可以加 强他们之间的协作精神,以及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精神。调查数据的统计主要是在 收回问卷的基础上,将其放在 Microsoft Excel 中进行录入而得到的。
6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的总结
本文主要是通过实验验证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以及教育
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素养通过这种方式都有了明显的 提高。另外,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对比中,也可以发现实验班的优秀率 和及格率都要高于对照班,而且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明显比对照班 高,这些验证结果都再次证明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还是比 较乐观的。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第一,由于这个实验仅仅是针对四(1)班和四(2)班两个班实施的,参与 调查的人数有限,这样就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说服力不够强。第二,本实验的数据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进行总 结的,并且在设计的问题上可能考虑的不够全面。
第三,由于这是第一次在微机室使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受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时会觉得对新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所以在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四,由于自己也是初次设计并实施本实验,加之自身水平有限和水平不足,使得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会发生。
7.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见面引趣
师生初次见面很重要, 老师的言行, 包括衣着打扮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尽管小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还不是很清晰, 但是会对新老师会产生一种或好或恶的心理。此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如果学生对新老师产生了好感, 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就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曾接手一个三年级新班, 学生来源成分复杂, 大多数家庭都是做点小生意或摆地摊或赶乡街 (家住在县城, 适逢哪个乡镇赶集天就往哪个乡镇跑) , 学生在家中无人看管, 对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定时的检查, 学习兴趣不浓, 成绩始终赶不上其他班级的同学。针对这一情况, 与学生第一天见面, 自我介绍完后, 我发现学生有进一步认识老师的愿望, 我马上出了一道来源于生活且与数学有关的题目:小永的爸爸昨天上街用50元钱买了一条狗, 过了一会儿, 他又将这条狗60元卖掉, 可是没过多久, 他又觉得这只狗很可爱, 于是有花了70元将这只狗买回来, 但又有人向他买这条狗, 小永的爸爸又将这条狗80元卖掉。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小勇的爸爸昨天是赚了钱还是赔了钱, 还是没赚没赔?如果赚钱, 那么赚了多少?如果赔钱, 那么赔了多少?于是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都想表现一下自己。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 有的积极思考, 有的展开激烈的讨论, 但都没得出确定的答案。这是我顺势引导同学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其实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 只需用两次卖狗的钱相加再减去两次买狗的钱就知道小勇的爸爸是赚钱还是赔钱。”学生马上列式算出了答案, 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还想要老师再出一些这样的题。从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起来, 对我这个新老师也产生了好感, 学起数学来显得特别有劲。
二、课中激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打破僵硬、呆板、生硬而无趣的课堂。无趣的课堂, 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学情绪, 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 适时掀起课堂高潮, 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的奥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老师不仅要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老师们也要特别注重挖掘其知识的趣味性, 不断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譬如,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属于概念课, 趣味性低, 动手探索的机会不多, 很容易上成“满堂灌”。我在教学的起始阶段, 就创设了一个“参观动物学校”的童话情境。通过解答学校大门上的连加算式, 再分类, 让学生认识到连加算式里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相同数连加,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特殊的连加算式上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 为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扫除了障碍, 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童话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有趣情境中认识乘法、理解乘法、运用乘法, 学得轻松, 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三、提问揭趣
“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 我也深有同感, 在课堂上能提问题, 会提问题的学生, 上课都比较专心, 思维也较活跃, 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 教师不能把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看成是捣蛋, 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敢于提问, 还要学会提问。学习的动力因问题而产生, 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没有学生提问而一味只有老师的问题的课堂总觉得空落落的, 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就显得不够积极, 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激发。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善于利用课堂中的即时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 当讲到每次除得的结果余数都要比除数小的时候, 一个学生就提出:“老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无疑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马上利用这一课堂生成, 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 大家很快找出了答案。我同时表扬了这位同学, 让同学们向他学习, 要善于向老师提出问题。随后我的课堂经常有学生向我提问, 虽然有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 但我从不打击他们。还有的问题, 没有预料到一时难以回答, 我总是谦虚地向学生解释, 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答案, 再回答他们。这样融洽了师生关系, 也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动手尝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 教学过程中,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 才会知道得更多, 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 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 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开展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 独立思考, 发表见解, 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 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 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 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 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 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五、练习增趣
在教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 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数字:600和2/5, 我说今天的作业同学们就用这两个数字根据前一段时机所学的知识去编一些自己会做的应用题, 能编几题就编几题, 看谁编得既准确又编得多。同学们看到这样的作业, 既惊奇又新鲜, 当天的作业同学们各显所能, 生怕自己落后于人, 每个人都编了不少。不仅巩固了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分数应用题,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环节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142-02
1明确意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让他们明白做作业的目的?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去做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培养自身的一些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素质,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开学初,我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这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大家明白,做好作业:一是可以及时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住知识,否则知识就会忘得很快,久而久之,也可能我们真的就两手空空,把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忘掉了,那我们又怎么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二是要想作业全部正确,得满分,这就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认真计算,认真检查,认真去做,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这种做事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具有这种素質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同学们在交流中也说到:如果一些科技人员缺乏这种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可能就会导致计算上出现错误,哪怕是一点点小的错误,我们的人造卫星就不能发射成功,这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比如一名医生,如果他缺乏这种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有可能因为他的不认真,不负责而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等等。所以,只有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素质,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在明确了做作业的意义后,在对做作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同学们就很愿意去做,并且愿意自觉地、较高质量地去完成。
2严格要求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完全必要的。这种严格要求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在作业方面我努力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这种充满爱意的严格要求:
2.1要“严之有理”
比如,我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要求就非常严格,特别是书写格式,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要求画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像等号、分数线一律要求用直尺画,所有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这样做,不仅作业看起来既清楚又美观,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如果有错误,学生会很快找到作业本上的题目在书上具体而准确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查找错误原因。开学初,我还要求学生在交作业的同时一同交草稿纸。这样做的目的是:①通过草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②便于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原因,也便于了解错误原因,这样学生在改错题时会有的放矢,不至于无从下手。③草稿也要力争书写整齐,这样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还养成了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当我把这样做的目的告诉学生后,他们都很愿意这么做。现在班上大部分学生认真验算的习惯已经形成。如,在测验的时候,他们都能很清楚、很整齐地在试卷右边的草稿部分进行验算,确实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2.2要“严之有度”
我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什么都“一刀切”。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智力发育也不同,往往提出要求后,总有学生做不到位,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我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一步到位,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第一步:我只要求作业格式书写正确就可以了。第二步:则要求其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正确率。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书写得整齐一些,美观一些。这样,把要求分成几步,把握好度,使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学生容易接受,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激励评价
3.1从正确率方面进行评价
作业全部正确可以得1个“100”分,“100”这个成绩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评价,是对其作业正确率的一个充分肯定。
3.2从书写习惯方面进行评价
书写规范,作业整洁可得优,书写较规范,作业较整洁得良,书写不规范、作业不整洁这一项没成绩。这样的评价不是很笼统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看到他的作业成绩是“100、良”的时候,他会明白,他对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在书写上还应下工夫,还应力求把字写规范;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是“优”的时候,他就会知道自己的书写还是很好的,但作业是有错误的。这样,他便会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原有知识的漏洞还是对新知识的不理解?是纯知识的问题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这样学生从每一次作业的评价中,能够明确自己要努力、要改进的方向,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3.3从情感方面进行评价
我认为对作业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一种简单的鉴定上,而应立足于让学生通过这种评价,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愿意继续努力。在每次作业的后面,我都会根据不同学生写上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话。如:有的同学学习有进步,作业完成得很好,我就写道:“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继续加油!”有的孩子解题方法很新颖,我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成绩一直很好,作业一直很优秀的学生,我写道:“真棒!继续保持!”对于个别学生我写道:“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仔细找找原因好吗?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评语感受到了: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老师对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从中使学生看到了希望,产生了动力,这大大增进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4交流评价
9.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 篇九
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方法的初探中刘老师运用了:(1)试题评价(2)作业分析(3)综合能力测试(4)成长记录袋(5)二次评价(6)课堂观察(7)合作学习评价;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用到以下评价方法:
激励评价法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例如教学“629÷63”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算,然后汇报交流,大部分学生汇报用竖式算的一般方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不是用竖式算,是这样想的,把629看成630,先算630÷63=10,因为629比630少1,要再算10-1=9 ,63-1=62。”我及时表扬他:“你真聪明,这样思考比用竖式算更简便。”同时鼓励全班学生要积极动脑筋,以便找到更好的方法。使学生希望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与评价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因此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如教学“确定位置”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说说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自己的前后、左右的位置上分别是哪个同学,由其他同学判断正误。学生很喜欢这种民主的评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
非言语评价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荐阅读: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26
小学数学日记500字:生活中的数学题09-1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论文10-0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22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讲座反思11-19
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1-14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07-11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种课堂策略09-06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09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