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2024-10-12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精选14篇)

1.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一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 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 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 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 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 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 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 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 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 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 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 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 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如何提出假设, 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进行科学解释,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 通过参加这类活动, 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 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 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 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 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 把握新教材的框架, 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 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 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 形成备课小组, 发挥集体智慧, 共同钻研新教材, 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 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 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 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 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提供机会和平台, 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 以竞赛促提升。此外, 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 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 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 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 精心地设计教学, 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 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 这就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 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方法, 规范实验操作, 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 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 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 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 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 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 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 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 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培训策略初探 篇二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进行科学解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通过参加这类活动,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把握新教材的框架,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形成备课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共同钻研新教材,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供机会和平台,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以竞赛促提升。此外,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这就有必要针对l生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针对现在小学科学教师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结合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及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到“科学”的完整含义并准确把握科学的本质特点,从而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明确科学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2 根据科学教育的新理论,准确认识与理解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3 熟悉包括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并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操作、实验、建立模型等的科学过程构建,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4 清楚认识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结构、编排方式与设计思路,理解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验教学中处理好教材使用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5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理解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性,并能够结合本地现状与有利条件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能够进行基于本地的科学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以及进行利用网络环境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策略研究。

3.科学发展观培训方案 篇三

组织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基层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黄冈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麻城实际,现就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和原则

培训目标: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根本,以大规模、多形式、立体化培训为抓手,通过集中轮训,使广大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建设“五个麻城”奋斗目标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开展培训;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市、乡分级负责,各大口单位分类组织实施;体现特色,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基层干部工作特点和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灵活选择培训方式,着力破解基层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二、培训对象和范围

市直机关和乡镇办科级及以下干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等。

三、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特点,在坚持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训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围绕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党的基本理论武装为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

2、紧扣麻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

3、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加强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

4、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关要求,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加强党性教育;

5、着眼增强基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职业操守为重点,加强道德品行教育。

培训内容实行“5+X”模式。其中:“5”为按照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黄冈市委组织部统一要求,结合麻城实际确定的上述五项基本内容;“X”为各单位结合实际自行设置的个性化内容。

每名基层干部在两年内参加脱产培训、集中教育、在线学习、外出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培训要达到160学时以上,其中集中轮训不少于3天。

四、实施培训的主要措施

根据基层单位类型多、差异大,行业分布、职业构成多样的实际,在培训时间安排上要更加灵活,步骤设计上要更加科学,内容方式上要更加实用,工作要求上要更加严谨。科学统筹部署,分级分类、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1、骨干培训计划。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直有关部门,依托市委党校等培训基地,对市直单位、各乡镇办股级以上干部、村主职、大学生村官代表,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组织举办12期骨干培训班;各大口要结合实际,举办类似的骨干辅导培训班,为整体推进主题培训培养师资力量。

2、系统推进计划。将培训任务按系统进行分解,由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精心制订本部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本部门培训活动。

3、主职示范计划。各乡镇办党委书记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一次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方案,精心挑选专题为所在单位的基层干部及管理人员作一次专题辅导报告;报告内容要及时上报组织部备案。

4、青年读书计划。以举办青年干部读书班为载体,大力开展青年干部和管理人员科学发展主题读书活动,着力搭建学习知识、交流体会、研讨问题、加强修养的平台,倡导人人爱学习、人人比学习、人人争学习的氛围,培养“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作风,充分激发青年干部和管理人员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

5、实践教育计划。依托产业型新农村示范点彭店村、历史文化名村示范点杏花村、低碳产业园示范点中驿镇伊利牧场、市域经济增长极示范点屯仓管业建设现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西畈社区、旅游产业示范点龟峰山风景区龟峰山村等特色基地,组织基层干部到现场进行研究式、体验式参观学习,让干部培训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干部能力培养和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的课堂。

6、服务延伸计划。围绕重大战略理论和前沿知识,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急需掌握的政策法规,通过统一组织讲师团、统一印发学习资料、赠送教学光盘等方式,开展“三送三进三促”(送理论、送知识、送政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促思想解放、促能力提升、促作风转变)活动。统一组织,分层实施,市级负责送教到乡镇办,乡镇办负责送教到村,大力延伸干部教育培训服务链,着力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7、网络学习计划。建设“麻城市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为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提供优质资源;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不定期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专题知识和实用技术。

8、结对帮扶计划。把推动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作为各地、各单位扶贫帮困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主题培训。

五、培训职责分工

1、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重点抓好骨干培训班次和重点系统培训的组织;其中:在市委党校举办的骨干培训班次由干部教育科负责;村(社区)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集中轮训由组织科负责;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培训由人才办负责;

2、乡镇办区场库一般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培训由乡镇办区场库自主负责;

3、市直单位公务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由市人社局负责;市直党政机关、群团、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的日常培训及在职学习,由相关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市直机关工委负责检查督办;

4、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集中轮训由市委统战部负责、工商局协助;

5、市委党校负责挑选优质师资,组建“讲师团”;负责编印主题培训教材;具体承担骨干培训班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统筹培训师资的安排;

6、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我市“科学发展主题行动计划”进展情况;推介各地各部门先进典型;将科学发展主题纳入干部理论考试内容;

7、财政部门负责将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项目列入预算,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8、各乡镇办区场、市直各部门要根据全覆盖的要求,对所属干部的主题培训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方案,经组织部审定后实施。

六、培训时间安排

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于2011年4月已经开始启动实施,今年的工作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0月)

分级分类举办集中轮训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主题培训活动;落实经费保障、培训载体、现场教学等相关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及时组织开展成果交流活动等。

2、评估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检;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提高措施,全面抓好行动计划落实;总结推广经验,进一步扩大行动计划成果;对实施组织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七、培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在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干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带头做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各乡镇办区场、市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要成立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科室)协调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精心制定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习要求,提供学习保障,认真落实全员培训任务。各乡镇办区场、市直各单位“行动计划”方案,于3月10日之前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机关工委。

2、强化检查督办。各乡镇办区场、市直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安排扎实推进,定期检查基层干部培训的进展情况,按月向市委组织部(干教科)上报培训进度。市委组织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阶段性、动态性地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培训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年底将集中进行 5

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学习典型,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适时通报培训检查督办情况,确保基层干部培训有序推进。

3、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集中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或者违反培训纪律的干部,及时通报,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将各乡镇办和市直各单位基层“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作为乡镇办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2012考核的重要内容。

4.小学科学教学方案 篇四

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

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5.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篇五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正文

(一)、实验设计意图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撩排开的水量”。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所需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量筒(量杯)、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盛水容器、接水桶、红墨水。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原教材中是以物体放入烧杯前后两次液面之差来理解物体“排开的水量”(见教材上一节),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太差,这样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太小,或浸入水中太少,那么物体排开的水量就不是很明显,再加之烧杯底面较大,导致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就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实验的直观效果就会差一些,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有难处。

2、制作的简易溢水杯,对于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以及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首先,该装置能让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排开)的水缓缓地流入烧杯中,让学生直观亲历、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理解浮力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准备。其次是通过量筒(量杯)测出每次实验排

开的水量具体是多少毫升,而不是用“少”、“多”、“较多”等模糊语言,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浮力秘“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器材:(1)溢水杯装满水;

(2)接水桶放在溢水管口下方;

2、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填入记录表格中。

3、将圆柱体分别以三分之一、三分之

二、全部(分两次,只是深度不同)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并用量筒测出每次排开的水量,填入记录表中。

4、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并讨论:

(1)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是什么原因?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吗?(3)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物体排开的水量与物体深入水中的深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5、先测出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的重力,填入表格中;再将三个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再用量筒测出每个铁块排开的水量,填入表中。

6、求出三个铁块在水中各自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讨论:

(1)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2)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6.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六

1 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的建设

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三十五平方米, 主要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可同时容纳两位教师和十四名学员。

1.1 硬件建设 (配置如表1) 。

是以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架构、以随时随地面向全体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为原则。本实验室使用了世界上先进的Leica数码荧光显微镜, 与计算机连接后可以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画面以数码形式时时传输到计算机内。在实验过程中音频、视频等多项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是同时进行的, 多核中央处理器 (CPU) 的诞生成功的解决了单台计算机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响应问题, 这为信息化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硬件保证。大容量存储设备和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的应用为实验室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持。高性能视频处理器为实验室人员提供高清昕、流畅的画面, 高清视频必然导致存储空间巨大, 因此TB级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实验室内还包括两台摄像头、一台分频器、十四台液晶显视器和十四台普通显微镜及其它辅助设备, 各设备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1.2 软件开发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应用软件开发。主要以JAVA7.0为开发平台, 以SQL-2000为后台数据库, 包括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在教师和学员的显视器上有三个窗体, 主窗体显示教师的数字显微镜所观察的现象, 学员们可以随时从面前的显示器上观察到教师显微镜的实验现象。从而可以随时了解、对照自己的实验现象是否正确。另两个窗体分别显示1、2号摄像头从不同位置捕获到的教师手上的动作。学员便可以准确跟随教师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 从而避免学员遗漏实验步骤和误解教师意图, 同时增强学员对实验内涵的理解。

另一部分是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主要以Dreamweaver2003为前台设计工具, 同样以SQL-2000为后台数据库。这一部分可以在现有的馆网站内加设新的网站版面, 此版面包括网上直播连接模块、在线论坛模块、实验视频录制在线观看连接模块和一个语音同步互传模块 (类似语音聊天系统) 。

此外我们安装了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模拟软件。如:《物理仿真实验室》仿真模拟教学软件V2.3, COREL Chem Lab化学实验模拟软件, 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软件Insight II。

2 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2.1 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最大特点就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科学科技馆本身就是一个以普及科学知识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性场馆, 作为场馆的一部分青少年培训实验室自然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开放的, 凡是在适龄范围内的青少年都可以随时报名, 随时参加实验。无论是实验资源, 还是师资力量都是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技术为实验室插上了翅膀, 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实验室不仅向本地区开放, 而是面向全国, 甚至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与网络连接的用户。信息化实验室不再受空间、地域限制。而那些传统的学校类和其它类实验室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2.2 互动性。

实验室可以与多个科技馆和学校、普通的家庭电脑用户通过因特网连接 (如图2) 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的教师在与现场学员作实验的同时进行网上直播, 不仅可以和实验室内的学员进行现场互动, 还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和其它科技馆、学校的实验室或者某一个用户进行视频、语音互动, 让每一个学员都觉得教师就在身边指导一样。而且实验过程中学员能通过语音同步系统向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时时解答。

2.3 共享性。

在因特网上进行现场直播的同时, 通用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同步录制工作, 然后将视频连接到网站上。其它科技馆、学校和普通用户可以在方便时间进行在线观看。培训实验室会尽量安排一些在生活中可以方便找到实验品的小实验。允许小朋友在家长陪同下, 跟着视频里的老师作个小实验。大家还能在论坛里发表各自对实验的看法和新观点, 而且可以给培训实验室留言, 提出本人希望作的实验。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视频上传到论坛里, 与大家分享实验过程, 交流实验经验以及结果。青少年朋友们就可以在自己方便时随时点击网页上其它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视频。总之, 实现所有实验资源最大化共享。

2.4 丰富的实验模拟软件。

青少年信息化培训实验室软件系统内已初步安将了七套国内外先进的模拟软件。随着新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实验模拟软件将随时增加、更新。学员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做的实验, 也可以大胆的而且在没任何危险的环境下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还可以利用实验模拟软件大胆创新, 作一些“异想天开”的实验。这势必击发青少年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馆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设施,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性科普教育重要阵地。科技馆始终坚持服务公众、服务科普的办馆宗旨, 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在开放型的信息化青少年培训实验室内, 无论是现场的学员还是网络中的学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开拓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培养青少年学习科学, 实践科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摘要: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青少年培训实验室工程建设为例, 论述了其设计方案。

7.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七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本质;本质观;现状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50-01

小学科学学科是初中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对于学校来说,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对于科学教师而言,要做好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提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在科学教育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性,而我国在最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对这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过,若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首先教师自己必须要对科学本质观具有深刻的理解。鉴于这点,本文调查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现状调查

科学本质的定义有很多,最常见的定义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内在价值观与假定。本研究以科学本质观量表为主要理论依据,编制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了七个项目共29道题。以城市分级为分类标准,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共对100名小学科学教师发放了问卷,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然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最后,抽取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与课堂观察。

1、总体发展水平

调查中发现,小学科学教师的整体科学本质观平均評分为103.71分。总体来说,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本质观方面比较弱的几个得分项分别是:科学方法的多样性、理论与定律的联系与区别、科学的负载理论本质;而最高的得分项则是:科学包含观察与推理。这表明,小学科学教师对传统科学本质观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对现代科学本质观的理解较为不足。

2、各维度的平均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本质观各个项目中的主要得分分布情况,笔者根据其平均总分和标准差而将其划分为五个水平等级:水平一(81分以下,很差)、水平二(81-97分,差)、水平三(98-112分,中等偏下)、水平四(113-128分,中等)、水平五(128分以上,良好)。调查发现,在100名小学科学教师中,处于水平一的共有5名、水平二的共有16名、水平三的共有68名、水平四的共有11名、水平五的共有0名,各占总数的5%、16%、68%、11%、0%。由此可见,处于水平三的小学科学教师的人数最多,而没有教师达到水平五。

3、在各维度上的具体分析

分析发现:①在“科学知识的相对性”这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师都认同这一观点,不过仍有36%的教师保持传统观点,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绝对的真理。其次,传统科学观与现代科学观的并存不仅表现在小学科学教师群体的两级分化认识上面,同时也表现在教师个体内隐的观念中。抽取个别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发现,虽然有的教师也认同科学知识具有相对性,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向学生强调课本知识的唯一准确性。②在“科学是基于实证的”这方面,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认同这一观点,然而具体到对观察、实验及测量的理解上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抽取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与课堂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观察、实验及测量的个人化理解比较模糊,对其目的与使用要求认识不足。③在“科学的负载理论”这方面,小学科学教师的总体得分较低,仅有50%的教师认识到了“观察是受观察者心中的理论所指引”,54%的教师赞成“在科学研究的每个阶段都需运用想象力”。④在“科学包含观察与推理”这方面,小学科学教师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仍有部分教师对科学推理的方法理解不足。⑤在“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方面,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理解较好,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和标准的”,也能够认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都必须进行反复验证”。⑥在“理论与定律的联系与区别”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解都比较缺失,尽管能够认识到定律和理论是分属不同类型的科学知识体系,但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⑦在“社会和文化对科学的影响与渗透”这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学都比较缺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对其的研究也相对不足。

二、对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思考

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仍旧持有传统科学本质观。教师把科学知识当做是客观真理,即以知识为科学的本质,而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掌握得不够清晰和全面,同时对科学方法多样性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虽然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测量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却认为观察是绝对客观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这反映出了其对科学本质深层次理解的缺乏。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稳定的现代科学本质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其主要教育目标,也是广大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更是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由于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数都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本质观,所以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程愚;;试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08期

8.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篇八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2.教学难点

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

提示:适合学生观察月相的时间是在农历初三到农历二十,一般在晚上九点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9月为例,9月12日(农历初三)到9月29日(农历二十)这个时间段适合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学生诵读古诗《古朗月行》,引出对月亮相关的认知,激发兴趣。

2.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月相的认识。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欣赏月球图片,提问: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这几幅图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自由发表。

2.出示概念:月亮其实是个球体,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月相》。

三、探索(预设18分钟)

1.观察连续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变化。

学生充分表达。

2.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

(1)展示学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记录照片、图画,师生进行点评。出示班级记录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记录时发生的小故事。

[建议:本节课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用照片和画图的方式同时进行记录,并标明每幅照片和画图的日期。老师也要完成观察任务,有条件的班级或教师可以做一个班级记录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组做好记录。]

(2)观察方法指导:记录下观测的时间,观测的地点,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子,没有看到或忘记观察了,就不要凭空想象。

(3)记录方法指导:在前期至少连续一周的观察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从教科书的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即可。(“描阴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画斜线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阴影。“剪纸法”,根据月相剪白色纸片,把剪好的白色纸片粘贴在黑色纸片上。农历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时,因为明亮的部分很少,对学生剪纸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单的部分内容,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记录,自己当天没有记录到的,可以根据班级记录单上的进行记录。

四、研讨(预设10分钟)

1.请部分学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动手册,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分享交流: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②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天气晴朗时一整个月的月相图,教师小结月相的变化特点: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形,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慢慢地圆盘形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相变得越来越小。

五、拓展(预设2分钟)

9.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 篇九

一、李健梅老师——创建科学课堂中的思维场

李健梅校长是我们山东省的名师,在我们临沂兰山非常的有名,可以说是科学课堂的引领者。在这次培训中,她提到的科学课堂,对我来说收获很大。

1、科学课堂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

2、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关键。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引发问题,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有三个要素:一是情境要指向新的未知的事物。二是情境要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愿望。三是情境要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3、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猜想与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猜想环节,二是假设环节。

4、制定方案: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为科学验证做好铺垫。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已的计划或方案。在本步要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点拔的作用。

5、实施探究:是探究的重要环节:保证时间、效果。引导学生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验证猜想假设,得出科学结论。依据方案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假设。在活动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让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活动起来。

6、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加深对科学结论的理解。一般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展示与交流,在统一思想、得出结论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对探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个步骤是组内展示与交流。主要针对本组内共同进行的探究活动,对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个体收获)

第二个步骤是全班交流。是在各小组汇报各自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班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学生主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主导作用)在展示与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展示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

6、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发明、创造活动,关注与本课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等。

二、孔令强老师——科学教学中的大节和细节

1、坚守教育的大节: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个杜绝负效:不要给予孩子有害的东西。不要将学校变成禁锢孩子发展的牢笼,不要把课堂变成缺少生命尊严的屠宰场,不要让老师成为磨灭学生人性、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屠夫。

第二个:删除无效。

第三个:减少低效: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浪费孩子的生命。一节课40分钟,而每个40分钟都是从孩子生命链条中截取出来的,浪费孩子的时间,就是浪费孩子的生命。我认为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教学行为,认真反思每节课,是否让孩子确实学有所得,确实让孩子学有发展,确实让孩子学有提高。

第四个:追求高效:要教给孩子终生发展有益的东西,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确立高效的目标

“一举多得,一箭多雕”。体现在全面育人方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雕”。在智育里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二个层次的“三雕”,然是整我。天哪!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根本就不知道猪草是什么,我又没有养猪的书,能不能找贫下中农请教呀?又不行!想来想去,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好了,有办法了。第二天不到一个上午我把猪草打回来了。其实方法很简单:把猪赶出去,看猪吃什么草,就打什么草,吃什么菜,打什么菜,不就行了吗?显然,猪吃的草是猪草,猪吃的菜是猪菜,这是逻辑关系。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科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变得更聪明。从这儿,我知道了我们的老师在关注教学的时候,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行为。

10.浅论小学科学课教师语言 篇十

小学科学课教师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然课”已经在全国38个实验区改为“科学课”,进行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笔者反思自己在试教《科学》三、四年级的经历以及在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科学课后发现,尽管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在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些语言,而这些语言则体现了科学课的基本理念。

一、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是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学生置身于当今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inter网等信息渠道,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的个别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对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应当了解学生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当然,也不能仅靠课堂上的一句“你知道哪些?想研究什么?”就算是“了解”了学生,我们还要和他们交朋友,深入他们的生活中去,这样才算是真正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些年,我们广大教师欣喜地看到,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的执教者正越来越深入地关注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少有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的场面了。

二、你想研究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学生按老师讲的内容学,以至于出现了“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不够”“外国学生基础不够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中外教育差异。近20年的自然教学改革,在自然教学改革的先驱刘默耕老师的倡导下,自然教师正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在2002年湖北省首届科学(自然)优质课竞赛活动上,宜昌的一节《纸的研究》,以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争鸣,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三、你打算怎样研究

传统的教学观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做,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局面。

我们常说,要磨炼学生的思维,而思维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听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说做法,也许他说不清,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维障碍,但这一说的过程,正是个体学生的认识转化为全体学生共识的一个信息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磨合的过程、修正的过程。路培琦老师曾说:“越是说不好的学生,我越是让他说。”因为你不让他说,不给他机会,他就永远不会说。同样,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说研究方法,开始可能是为难他们,但若长期训练下去,他们一定会在各种纷繁冗杂的事物现象面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四、谁还愿意说出你的发现(意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學,全然无视其他学生的意见和认识。我们要面向全体,就必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认识。让每一个学生说,则正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尽管一节课不可能让六七十个学生都在班上发言,但他们应该有机会在小组说,还应该在全班讲述他的与众不同的发现。而他的这一发现,说不准就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发现。在近年自然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优秀教师已走出了这一巢臼,他们在教学中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说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历程中,必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孜孜以求,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在实验时有“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领悟,在研讨时也有“集思广益方法多”的感触。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凸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如路培琦老师在《连通气球》课中让学生谈体会,四年级的孩子竟然说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一件事不能想当然”“只有小组内的成员团结协作才能做好实验”等具有哲理意义的语句,但这的确又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

六、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看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教师往往是不相信学生,怕出乱子,就越俎代疱,自己归纳总结,“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内容,致使“整理分析事实”的环节落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要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的教师怎么可能会注重“学生主体”呢?如在《鸟》一课中,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得出了关于几种鸟共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零乱的,无序的,如果老师提出“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再如,在《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中,教师在8组学生分别描述了自然界里的8类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之后,不失时机地提出:“根据以上同学的讨论,谁来把水在自然界的变化联系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变化,学生“探求意义的经历”显得特别清楚。

11.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十一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这些素质合起来可以称之为“科学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 能够有效促进一个人内塑其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对教师而言, 能够增强其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而改善综合能力,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所有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从教育角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 应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时刻知晓自己“教什么”和“怎么教”。授之结果———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 自身也在教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起为人师的科学精神 (何丽, 2006) 。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与学生的科学素养密不可分。即,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 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出什么样的科学素养。换句话说, 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 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教师的思想、思维和行为方式, 价值、教学理念、看待事物的观念以及对科学的态度等, 都是其科学素养水平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育当中, 无论这些形式是有意还是无意表现出来, 无论是以何种水平呈现给学生, 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教师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的。由此可见, 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对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都非常重要。

2 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

2.1 缺少系统培训, 导致科学素养不高

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 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即迈入教师这个行业。有的教师是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教师招聘”等途径进入学校, 从事教育事业, 而在大学期间并不是师范类专业, 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因此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方式方法不一定能够适应实际需要, 教学初期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严炯, 2006) 。由于刚刚参加工作, 年轻教师本身也有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的适应和熟悉阶段, 因此工作中容易忽视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2 教育观念转变不明显, 导致科学素养不高

我国教育的发展赋予中小学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而科学素养方面对教师的实质和核心要求是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科学素养。这是21世纪我国的人才要求的最基本出发点。因此需要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升学率”等思想的影响, 教师不敢完全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不少教师在教师角色转换、教学管理等观念上还是比较保守, 甚至认为升学率和教育质量完全挂钩, 认为升学率低, 教育质量就低, 培养出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低, 这种错误的认识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

2.3 缺少教育理念, 导致科学素养不高

谈到“理想”, 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理想, 但是如果问到“教育理想”, 不少教师会认为自己作为教师的自豪感不足, 社会地位不高, 成就不大, 似乎以前的理想都谈不上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理想的缺失, 导致自身科学素养不够高。

2.4 缺少研究探索能力, 导致科学素养不高

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 人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 许多教师仍不能彻底改掉自己死板教条、按部就班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 缺乏创新意识, 学生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出现这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少直接影响到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素养水平不高的教师教育下的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不高, 自身也缺少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张飒英和朱敏, 2008) 。因此, 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研究与探索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缺少教育研究的常识, 缺少探索研究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不思改革, 教学活动低下, 不注重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培养。

2.5 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欠缺, 导致科学素养不高

中小学教师在年龄、性别、教龄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别, 导致教师对科学素养的认识程度和深度不同, 对科学素养内涵的正确认识程度不高, 无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 其内涵是不断扩展、丰富和发展的, 已经不再局限于掌握传统学科的重要概念和规则, 还要求理解社会科学范畴的相关知识、概念和规则。

3 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思路

3.1 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经常性的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满足教师之所需。要通过合理的培训内容来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 能够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现状和真正所需而设计培训内容, 能够保证通过培训使他们实实在在有所收获。具体而言, 在知识层次上, 要求培训的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培训形式上, 要做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教育职业理想与信念相结合 (刘富河, 2006) 。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的体验、理解和领悟 (刘洪翔, 2009) 。

3.2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理念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这种模式体现不出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科学思想, 则会促成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品质, 形成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意识。因此, 本文认为, 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十分有利于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提高中小学教育理念需从他们对教育的兴趣做起, 从他们喜欢学生, 对学生友好和善入手。这些是中心学教师具有良好教育理念的前提条件。提高教育理念最好的方式是教学实践。所以在教学中, 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应, 不断注重解决学生的问题, 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教学和学生要有很高的热情, 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3.3 加强培养教师的研究和探索能力

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探索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研究探索能力的重点在于培养其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只有勇于探究, 敢于探究, 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其对科学理论的深层次认识, 对教育科研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 中小学教师要不断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在教育科研中不断积累知识, 总结经验, 创造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同时, 还应不断从理论上对知识和经验加以归纳、提炼, 不断自我提升。

4 结语

总之, 中小学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 解决起来也并非易事, 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多途径、多方位的, 需要客观力量和主观力量共同起作用。客观力量是催化剂, 更重要的还要靠主观力量作为内燃剂, 即中小学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要发挥好主客观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摘要: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缺少系统培训、教育观念转变不明显、缺少教育理念、缺少研究探索能力、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不够等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理念、加强研究能力培养等角度探索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科学素养,教育理念,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严炯.浅析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及其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 (3) :87-90.

[2]张飒英, 朱敏.农村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 2008, (11) :91-92.

[3]刘富河.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 :33-34.

[4]刘洪翔.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素养: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 2009, (8) :3-4.

12.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十二

府河高小余功海

2013年7月12日至2013年7月20日,我参加“华科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期间,让我感觉到学在“天堂”,身接“地气”。十多位科学教学专家都来自一线科学教师,他们把引领科学教学最前沿理论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学员一起分享,为我们注入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心智启迪、情感熏陶和精神享受,让我们饱享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更重要是为我们今后的科学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向榜样学习、更好地坚守教师岗位。

我在华中大光谷体育馆,倾听了师德教育讲座,深深的被孙杰、邓丽两位老师的高尚师德所震撼,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岁月,为大山里的孩子搭起一座座通往山外的桥梁,也实现了自己人生更高的理想。师德在他们人生轨迹上得到诠释,师魂在他们执着追求中如鲜花绽放!我将以他们为榜样,深爱教师神圣职业,在这个岗位上,要“施爱”,讲“师爱”;要有“师德”,不可“失德”。我要用一生去践行师爱与师德,追赶榜样,与榜样同行。

二、转变了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我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只要尽心尽力搞好本职工作,比同行教学工作不差就行了,学不学没必要了。通过王处长对《教师专业标准》详细解读,我认识到人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教学步伐,不学习,停止不前,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的表现。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作为一位科学兼职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对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积极构建切实可行科学课堂文化。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构建“对话文化”;从“记忆型教学” 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从“应试型教学”向“素质型教育”转变,构建团队文化。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次我听到的最多频率的一个词就是“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

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力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都不同,因此他们的经验、感受、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情感都会有所差异,强迫这些学生学同样的内容,而且还要达到相同的理解水平,这是不现实的。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第四,科学课堂教学要具有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难点,以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二是改进科学探究方式方法,保证课堂有效。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但内在程序不能颠

倒,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比例。要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三是教学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使各个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虽然只有7天时间,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严格遵守培训学员手册要求,认真记笔记,写体会,与教育专家互动,收获颇丰,以上只把我体会最深的收获,向继教中心领导作简要汇报。我将带着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新的科学教学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把教学专家科学教学理念和科学教学方法传授给其他科学教师。

本次培训通过专家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受益匪浅,今后,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更专业的理念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

1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三

法泗小学

胡金

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渴望,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提高班——科学培训班的队伍。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引领教学实践。

聆听了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光椿老师的《逻辑主线的建构与高效课堂的生成。高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研讨,促进学生发展。

培训活动中,共欣赏到了几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几位老师展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中体现了科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或采用“关键字”记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或结构清晰、语言简炼,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或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或直入主题,直接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或设计开放,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检验鸡蛋保护器的性能,把学生引向了课外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或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每一位老师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科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着。

每一次教学展示活动,我都能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细心观察课堂流程,捕捉课堂亮点,用心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教师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培训活动中,我和其他学员团结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次研讨、交流活动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参观实践,开阔科学视野。

每一次的参观实践活动,开阔了我的科学视野。在陆渡的自行车厂,近距离看到了自行车从原材料到一辆整车的生产流程以及琳琅满目的自行车种类„„,为以后开展研究自行车的教学内容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背景。在昆山市城北小学的生态园和标本室,丰富的学校课程资源促进着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在东山三山岛,领略到了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体会到了当地人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理念,采集标本的活动,锻炼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当前开展的小学科学教育,使我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每一次培训活动后,我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为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再次研究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阅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课》、《细节决定成败》、《优秀是教出来的》等大量书籍。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论文《浅析科学课中探究材料的应用》在首届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培训活动也给了我一个锻炼的舞台,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为课堂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参加太仓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出线以后,参加苏州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五项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比赛结束后还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并以培训为契机,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培训内容,每次培训的收获都会和本校老师分享,并联系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次在校内执教示范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14.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十四

一、明确区域共同体核心理念

“科学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桥西科学教师共同体倡导做学习型与研究型的科学教师, 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教师发展路径, 通过“三专模式+网络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做中思·思中学”和“尚新·尚行”为行动理念, 秉持“行动就有收获”的信念, 通过构建理想课堂, 创新儿童科学课程, 与学生一起共读共写、同思同行、共同生活, 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教师团队。

二、组建区域共同体有效框架

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小组。桥西区以12所联合校为基础, 按照“1+N”联合体的实际情况, 以区域科学名师为指导, 以科学骨干教师为组长, 组建六个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小组, 搭建区域科学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

2.小学科学教师高研班共同体。桥西区以区域六个共同体小组的指导教师及组长为核心, 组建桥西区小学科学教师高研班共同体, 搭建更高层次的区域科学教师发展平台, 期待以核心团队的发展不断引领基础团队的发展。

三、指导完善区域共同体教研活动

(一) 活动计划

共同体小组每学年根据《活动文案》, 从有效课堂、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科学教室四个方面确定各自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二) 活动形式

1.课例研究。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课堂教学研究的形式, 针对有效课堂某项主题, 通过教师的学习实践, 通过共同体的团队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流程如下:

2.主题研读。采用同读共写、分读共享的理论学习形式, 结合研究主题, 通过学习专业书籍, 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进行实践, 记录实践过程、问题与思考, 同时结合共同体研讨交流, 不断地积累教学案例、随笔、论文, 不断地进行专业写作, 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流程如下:

3.主题交流。采用主题报告、专题讲座、主题展示等交流汇报形式, 针对主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和经验, 通过小组或区域进行汇报, 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 促进更多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4.拓展活动。采用操作、参观、考察、体验等实践活动形式, 根据科学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通过更多形式的共同体活动进行拓展训练, 以提高教师科学与人文素养, 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5.网络教研。能够打破时空界限, 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根据活动安排, 共同体定期定时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研讨。共同体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和资料会提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 方便教师提前预习和准备;活动结束后, 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不断深入进行网络教研, 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 活动流程

1.教研准备阶段。这是教师熟悉课标与教材、了解教师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与流程、把握主题研究的进程、学习理论的过程, 是授课教师根据《备课规范》和《教学设计范式》完成备课的过程。活动前同时还要准备好照相、录像设备以及课堂观察点表格、主题活动幻灯片等。

2.课堂观察阶段。这是共同体活动的重点环节。活动中, 担任同一任务的教师坐在一起, 各司其职, 微格观察。课堂观察主要围绕主题研究的关键点, 从目标达成、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度、教学资源使用等众多方面进行课堂观察。

3.思考梳理阶段。这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梳理环节。课堂观察结束后, 每位共同体教师及时整理观察记录, 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与交流, 取得初步的结论或意见。

4.交流研讨阶段。这是共同体活动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作课教师首先进行简要的说课, 说明教学意图、思路和策略;然后教师代表汇报梳理后的课堂观察情况, 说明初步分析的结论和意见;接着组长组织共同体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 深入研究主题进行碰撞, 记录员做好研讨记录。

5.整理汇总阶段。交流研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组长根据研讨情况进行总结发言, 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同时还要根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下次活动的研究内容, 以逐步加深共同体的主题研究;最后, 还可请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总结, 以提升主题研究活动效果。

(四) 活动资料

共同体活动, 要整理好活动方案、活动记录、主题研究资料、教学设计、研究报告、活动总结以及照片、录像等电子档案。

(五) 预期目标和成果

底线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同读共写1~2本书籍, 进行一次教学课例展示, 争取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科学课堂教学。

榜样要求:每学年再深入研读1~3本专业书籍, 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报告, 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共同体以课例研讨、专题报告、个人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及其他研究资料等形式呈现主题研究成果。

四、区域教研部门的支持与保障

区教研室深入共同体活动,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拓宽教师在教学中的视野和研究思路;定期举行主题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研究报告等教学成果评比活动, 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定期在区域内为共同体小组举行主题研究成果展示;定期根据《桥西区小学科学优秀共同体小组评价标准》, 评选优秀共同体小组和优秀个人。

上一篇: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下一篇:行列式习题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