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共6篇)
1.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一
高职高专英语学科“分层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崔纪彬
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依据分层次、夯基础、历能力、育特长的目标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分层施教,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的不同要求的教学,推出了“三个课堂”联动的培养模式,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施教、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分层施教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08GG123)。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以培养专业技术为主线设计,贯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实现整体优化,保证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通过改革,实行“两个扩招”政策之后,职业院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成为推动分层施教的直接原因。在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分层教学的间接原因。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分层施教,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的一种不同要求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效。分层教学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面向全员,全面发展的要求。
分层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和多向互动的教学局面,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自信心与上进心增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获得较大发展。理论依据:
一、个性差异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进行分层教学,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是个人与他人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建构。在教学中使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新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它改变了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得以优化。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组合,对高职高专教学实行课程分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正确处理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教学目标控制在比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略高而且经过努力又能达到的水平上。模式探讨: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教育人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追求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基本的教育理念。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来源不同,有的来自对口高职,有的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差悬殊。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分层次、夯基础、历能力、育特长”“三个课堂”联动的培养模式。第一课堂(教室):
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共性,还要关注部分学生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水平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有差异的,人在发展过程中既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地发展,又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区别对待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及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为A、B、C不同的层次小组,这种小组分层只是任课教师自己掌握,对于学生是保密的。这种分层照顾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心目之中不存在等级之分,全体学生都是平等的。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 B 层学生,则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语法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c组学生,教师要耐心扶持,或由A、B组学生结对帮助,哪怕是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也不放过,使他们尽快“脱贫”。这样,A、B、C各类学生分别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了。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个人与他人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建构。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开放性管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较优良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第二课堂(校园):
为了提高英语的“实用型”职业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每个学期安排一定主题和内容的英语演讲大赛和英语周等活动,通过介绍英美文化、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二、以活动课程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一定的以英语学习为目的的社团及俱乐部,组织开展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社团活动与课业学习有机结合。
三、以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对于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开展“导师学习”。针对某个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课堂(社会):
一、以预防性实践激励学生自觉成才。
学校不定期地邀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往届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作报告,宣传企业对员工的条件要求和往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亲身感受,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学习期间定时安排学生到学校的实训地进行专业了解和专业实践,尽快地使自己由自然人向单位人、社会人的转化,激励学生自觉成才。
二、以专业性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最后一学期,学校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专业老师带队,安排学生到具体的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一是使学习的英语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活动进行结合,使学生亲身经历工作的过程和感受;又把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从而巩固、加深、提高所学英语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分层次、夯基础、历能力、育特长的目标要求,利用三个学期基础英语的学习,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第四个学期在坚实的英语基础之上,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第五、六学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专业实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2] 何高大.《论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元化》[J],外语学刊,2006(4)。[3] 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2.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二
关键词:水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研究生教育模式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工程的一部分, 研究生合作教育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培养新型高等人才的模式之一。随着现代科技在水产学科的应用, 水产行业已经开始从大众化向优质、高效型转化, 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由传统渔业向设施现代化渔业转变 (黄辨非等, 2010) 。这些转变都需要水产学科的研究生具有新的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及实际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 更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能力。而如何培养以科研为中心, 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水产学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水产学科研究生在产学研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特色不明显、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培养目标不明确, 未能对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导师队伍不完善, 培养过程监督不到位;配套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水产学科作为农业院校较传统的学科, 只有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方式, 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实用的高层次人才。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学科, 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水产学科对广东省渔业经济产业的发展、高层次水产人才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在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力量的推动和支持下, 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国第一。近年来,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 发挥各自人才培养优势, 在研究生产学研相结合培养的模式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确立培养目标实行分类指导
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设置, 对学生知识架构和学习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要提高产学研结合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必须按照不同的研究生类型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水产学科根据其学科特色, 对下置的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三个二级学科均设置了学术型和专业型 (应用型) 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开设海洋生物学学术型专业作为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学术型硕士主要针对想继续从事研究型工作的研究生, 在理论课教学中着重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和实验室技能学习;而专业型硕士主要针对想从事实际生产和应用的研究生展开, 主要考查其生产实践能力, 将培养着重放在生产实践环节并设置了1年的实践期限。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优化了水产学科的课程体系, 降低了课程学分学时要求, 增加了前沿课程和文献阅读的比例及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和班级讨论环节, 转变了教学模式, 部分选修课采取研究生为主角, 教师协助指导的讨论模式。
二、完善导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产学研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在水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教育中, 导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研究手段, 还要具备丰富的操作和实际生产经验 (周永灿等, 2013) 。水产学科师资力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
第一,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 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出国或在国内其他单位“充电”。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作为学科双聘院士;著名对虾遗传育种专家陈兆明博士作为水产学科领军学者教授;同时不断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深造, 交流学习, 近三年本学科每年公派出国做访问学者的教师不低于3人, 部分硕士职称的副教授、教授在国内知名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大大充实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优化了学缘结构。
第二, 建立合作团队, 助力青年教师发展。水产学科在经过多年发展后, 已形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及病害防控团队、珍珠加工与培育、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团队等7个稳定的科研团队, 在团队带领下大大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平台和获奖成果。在获得成果的同时, 要求青年教师下到基地指导实践教学, 增强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吸收产学研合作单位优秀科研人员到学校讲学,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专家作为兼职导师, 实现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课题设计。
三、实现培养过程有效监督
针对水产学科的学科特性, 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在导师方面, 严格了导师的聘任和遴选条件, 规范了导师的工作职责, 实行学术和专业型导师遴选条件分类和招生名额分配限制;在学生方面, 加强了对培养环节的及时跟踪和管理, 完善了考核管理办法, 加大了奖助力度, 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实践场地;在合作单位方面, 加强了和合作方的交流沟通, 明确了双方的权力与责任。产学研培养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督。
四、创新合作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研究生培养高校为责任体, 联合其他高校、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联盟或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 校际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校际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互相利用各自学科优势和实验条件, 通过研究生互派、学分互认等形式共同完成科研创新。
第二,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提供优秀的师资、实验条件, 企业提供开展实验所需场地和生物材料, 这种合作方式弥补了高校实习场地的不足和企业科研能力的不足, 同时为研究生提供了生产实践的机会。
第三, 校所合作模式。即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的合作, 此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科研院所人员紧缺的局面, 缓解高校研究生培养压力。研究生通过参与高层次的科研课题研究, 科研素质得到提升, 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共同发展, 实现了优势资源的共享。
在产学研培养过程中, 合作双方互相提供优势资源, 为研究生科研实践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加快了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步伐。
五、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构建评估体系
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身份较为特殊, 他们既是高校在读研究生, 也是合作单位的一名职员。理论上他们既应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也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但由于我国现在对这类研究生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 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时很难落实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 (陈刚等, 2010) 。研究生若自主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则可能不顾双方的管理规定, 降低对自身要求, 严重时还会导致学业荒废的情况发生。
所以在产学研模式主导的研究生管理制度方面, 应该完善学校、企业、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权责问题, 增强互信, 广泛争取校、企、师、生各方的意见, 争对合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不断进行调整, 使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实现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水平学科、高质量产业协调发展。
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双导师互相配合, 确保研究生按时完成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还有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采取较为灵活多变的考核办法, 以研究生实际工作和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确保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在评优评先等环节享受同等待遇, 真正体现研究生学术和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 广东海洋大学通过创新水产学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养殖技术及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 锻炼了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了就业技能, 为企业提供了科技力量支撑, 真正实现了双赢的效果。这对于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定位以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 使得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均成为精深理论、扎实技术、擅长管理的水产养殖专业高层次人才, 为华南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促进水产学科协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 周晖, 张健东.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9) :215-217.
[2]黄辨非, 杨小林, 杨代勤.水产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6-27.
3.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三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唐车与A组建大联合研究中心的过程和成果,对产学研的基本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对策和建议,该文的研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利应用与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比;问题;对策
0.引言
近年来,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政策与措施逐步完善,中央财政近五年用于科技的投入累计达到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1]。我国产学研合作已取得明显进展,系统模式也日益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2],亟需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整体水平。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唐车公司适时提出了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的理念。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性企业升华的过程中有一些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摆在唐车公司面前,“唐车公司A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1.研究中心成立背景
A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级大学,在人才存量以及科研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唐车公司A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之前,唐车公司就与A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在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交通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唐车公司A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利用研究中心这一平台,进一步利A大学在相关产业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在科研、市场、人才和品牌塑造等方面与A大学形成捆绑式合作,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2.产学研现状及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特性
2.1 我国产学研现状
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一定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足够成熟、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由此可见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在唐车战略决策层的指引和领导之下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A大学绿色智能交通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2.2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特性
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相比,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具有合作之意,还突出了管理学上“1+1>2”的协同效应。唐车和A大学加强双方产学研合作,进行联合攻关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产学研究合作的新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1)加强双方产学研合作,进行联合攻关:针对唐车公司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生产优化中急需解决的项目难题,双方进行充分沟通,通过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合作形式寻求解决方案。
(2)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共建科研服务功能:基于清华大学在众多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结合唐车公司大力开拓新产业的发展规划,双方通过共建研究中心的形式加大在新产业领域的合作力度。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信息化、嵌入式系统、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精益生产、绿色智能交通、交通枢纽客运服务系统等。
(3)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为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唐车公司根据需要,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范围包括工业工程、战略管理、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绿色智能交通、客运服务等。
3.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问题
唐山公司A大学联合研究中心,虽然在合作模式上取得不少创新,亦取得了不小成果,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依据研究中心合作成果的总结和借鉴其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层次和紧密程度,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分为项目式和联盟式。
3.1项目式协同创新模式
项目式协同创新是指产学研双方或三方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密切协作关系,整合与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和力量,攻克项目难题,实现协同创新和技术转移。该模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委托研发、协同攻关3种类型。
项目式协同创新模式存在问题:除协同攻关外,技术转让和委托研发的产学研协同度都较低,资源共享和知识流动不足,属于典型的供给推动型技术创新,不一定能满足企业深层次、前瞻性、战略性的技术创新需求,且一般都是一次性行为,各方关系比较松散,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机制。
3.2联盟式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联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高级形态。所谓联盟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共同解决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目标,共同投入资源,进行全方位密切协作的一种合作形式[3]。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大大降低产学研三方的交易成本,利用各自在价值链系统环节中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和共享知识,达到增值效应最大化。
由于涉及成员较多且组织结构复杂,产、学、研之间存在价值目标、组织文化、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难度大,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很大,维持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无力加盟,对牵头单位的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高。
4.总结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模式及其內涵也处在发展变化中,模式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对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各自使用范围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利应用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孙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75-76.
[2]杜鹃,李焱焱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123-125.
4.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四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 涵义 基本特征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94-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在互相争夺人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是保证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中是否能够长期占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是复杂和多层次的,因此,它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的中级和初级技术人才和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我国的中职教育就是担负这一历史重任的教育。因此,有必要研究清楚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界定、基本特征,用以指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
1 产学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涵义界定
产学一体,它早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被西方发达国家明确提出来,以后逐渐被这些国家在教育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而且又有了充分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了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就充分说明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产学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在现代,又由于当今世界各国国情、体制、经济、科学技术的不同和发展,又赋予了它一定的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对准的是大专院校,而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准的是中等职业教育。
产学一体化,也可以称为产学合作,或者称为产学结合及校企合作,产即生产、企业,学即教学、学校,产学一体化是指企业与学校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教育教学、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尽管有的专家、学者对它还有另外的解释,但已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主要范畴。产学一体化教育,它是中职教育所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中职教育的产学合作,尽管产学为主体,但是,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教育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问题,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问题,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合作企业开发与建设问题,合作企业在生产中及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合作校企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中职教育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界定,这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条件下中等教育重要区别之一。
2 产学一体化教育模式基本特征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教育理论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地考察产学一体教育模式,中职教育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1 阶段性
中职校学生都是经过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初中、高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在建设社会、发展生产,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能力等诸方面非常缺乏,所以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求,对其进行能够从事某种建设事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其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使其成为中等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劳动者,既不是高等文化教育,也不是高等职业教育。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都要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2.2 全面性
中职校学生不仅是长知识、长才干的时期,也是长身体、形成全面思维的时期。所以在照顾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形成和增长的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生理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加兼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这也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国家在实施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一定时期后认识到的重要课题。
2.3 社会性
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立足点是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多出人才,把人口众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高素质人才的优势,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它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彻底扫除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传统观念,使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树立全民全社会办教育的大教育观念,不仅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人、财、物方面给教育以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形成强大的社会教育培训基地,彻底改变前一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的中职校生产实习教学基地严重不足的困扰,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和相关能力素质。
2.4 强制性
教育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就拿义务教育为例,它是依照法律规定,适合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除了《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之外,我们国家又制订了29个行业96种专业技术证书制标准,同时有些省份单独制订了上岗专业证书制及岗前培训的预岗制度。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它不仅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对我国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2.5 未来性
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清除掉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对准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素质的要求,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能力素质得到迅速地提高,使人才培养得到超前发展,适应经济世界竞争的需要。
2.6 创造性
中职教育虽然不是高科技人才的教育,但绝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核心,即能力培养和创新培养;另外,中职校还有向上级职业教育输送人才的义务和任务。这种开拓创造精神的人才,是靠创造性教育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按创造性规律办事。由此认为,人才技能培养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创新精神培养基础。所以,要借鉴或承继一切有益于能力培养目标的经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厚实的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具有高能力素质和高创造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总之,我们必须研究清楚中职教育的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研究清楚中职学校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且依据其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用以指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人才培养。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知识经济化的大趋势,我们做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中专,肩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最新科技接轨,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较高素质劳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持续可协调全面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23-24.
[2]许云昭.超越差距[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王承绪.比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教育学[M].上海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苏)巴拉诺夫,编.教育学[M].李子卓,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邹群.教育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五
关键词:产学研;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50-02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因此,如何进行产学研结合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产学研结合的内涵
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互相合作、协调发展,生产一体化的模式。
(一)“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是以生产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如今,高职教育倡导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通过生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二)“产学研”结合应该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产学研”结合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的价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教学。
(三)贯彻“产学研”结合应该多样化
与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比较抽象,学习研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实施贯彻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深刻地领会“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和原则,就可以拓宽思路,多样化地贯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我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写、译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商务谈判、报关业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它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实用性和交际性。Brieger提出商务英语三个核心内容包括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和专业内容(Professional Content)。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场景中交流沟通能力。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贯彻“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笔者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和人才培养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就此谈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政府支持
“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双方的校企合作,也是生产、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合作。近年来,多部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法规政策文件在我国陆续出台,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但却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企业行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积极的奖励。
(二)高校和教师的动力不足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考核主要侧重于校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考核“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比重很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对“产学研”结合和与企业合作来培养人才的重视,没有充足的动力来贯彻实施校企合作。
(三)商务英语专业自身条件不足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效果无法用具体生产或技术成果来体现。因此,就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测评或者评定,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产学研”结合的课程设置形同虚设。
另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中大多都是纯英语语言类专业教师,缺乏商务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如我系的12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只有两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验。有的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但英语基础薄弱;有的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但专业知识却不精通。
(四)企业单位缺乏积极性
企业单位希望学生能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更好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虽然一些企业单位接收了高职院校实习的学生,但是学生在企业短短几个月的实习实训期间进行的实习实训的内容大多以参观和讲座为主,无法真正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笔者根据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条件还十分有限,建设资金又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所以,应该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单位产学研的合作,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教学基地,真正满足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交替”可依据各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灵活制定,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每学期都开设包括“课证融合”的各类专业课程,如“报关基础知识”、“报关业务技能”、“剑桥商务英语”,为学生的技能证书的获得打下基础。此外,在第五学期开设“外贸听说技能实训”、“外贸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完成理论+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与企业单位的外贸专业人士共同来完成实践性课程的指导。
(三)推行“2+1”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办学实际情况,将“2.5+0.5”模式改为“2+1”模式。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完成的“分段培养“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完成实践性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专业知识)又有从业资格(工作经验)的教师(李俊峰,2006)。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单位实习体验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周边地区的社会资源,聘请几名外贸公司和企业外贸部门的专业人士担任商务英语专业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五)推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制”,即: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除了获取毕业证书外,还要求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等,职业资格证书有报关员水平测试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岗位资格证书、全国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跟单员证、秘书(涉外)职业资格证书、以及LCCI文秘证书等。
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反映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证明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五、结语
本文主要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人才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及不同办学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计划,才能真正把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Brieger 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 Book [M]. York: York Associates, 199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16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1]12号.
[4]李俊峰,金涛.高职《商务英语》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尝试——兼谈高职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多样化”[J].济南职业学院学,2006(3).
6.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六
关键词:石油专业;多学科联合;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在国家教育领域开展“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组织成立了本科学生卓越班,针对油田最新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石油工程和化学工程多学科联合培养探索工作,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科研创新能力,探索多学科联合培养新模式和大学生科研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多学科联合培养需要的提出
石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现有石油工程技术提出新要求。随着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化学驱油技术的机理和工艺涉及大量石油工程专业之外的技术科学领域,尤其是化学领域知识。相应地,这对油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尽量储备与化学驱技术理论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石油工程本科生教学内容中不断充实相关的技术工艺原理,及时补充最新化学驱油技术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要通过对课程中涉及的化学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提高本科生对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及理解水平。
但是,就目前教学效果分析,单纯地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补充化学知识,不能使学生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师对化学理论的讲解远远难以满足实际工作对化学知识的需要。所以,必须对石油工程大学生进行多学科联合培养,由化学化工专业教师和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大纲,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中对有关的化学工艺原理和技术建立本质上的理解。
二、多学科联合培养的教学改革需要
尽管近年来我校对教材及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充实了大量最新化学驱油方面的技术工艺,但随着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还需拓宽,某些化学驱技术的理论知识扩展范围还需扩大,教材内容还需调整。教学内容必须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理论授课讲解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简介,使大学生具备解决油田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石油工程学院以油气田开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联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师队伍,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包含石油工程和化学工程的联合培养教师队伍,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三、多学科联合培养的方法探索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是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借助大庆油田多年来在化学驱油技术上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教师参与了大量的化学驱技术理论研究工作。以油气田开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多个专门从事化学驱研究所和中心,其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化学驱理论和应用经验。这些为化学驱相关课程的讲授提供了人员准备,同时,这样一支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对大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从2006级石油工程本科生开始,我院对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在理论课程之外开设了8学时的实验课,具体实验内容均是与化学驱油技术和原理相关的化学分析实验内容,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驱油机理的理解,突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明显。这种依托专业科研教师队伍开展最新理论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受到校内外专家和学生的好评,促进了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卫红,石油工程专业化学类课程实验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思考[J].吉林教育,2009(5):7.
[2]徐良杰,秦亚晓,姚裔虎.关于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1):138-140.
[3]胡龙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学科选择标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3):131-141,142.
【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水产养殖07-28
水产养殖基地简介08-02
水产养殖学简介08-12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07-19
水产养殖中水质分析的重要性07-10
蛋鸡养殖模式11-08
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以养殖带动种植发展模式)09-10
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分析论文10-06
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论文12-11
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生长与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