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begoingto课件

2024-08-25

小学begoingto课件(精选10篇)

1.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一

一、课件使用喧宾夺主

课件归根到底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 它虽有颇多优点, 但决不可因此就用课件来代替教师的讲授或板书。目前的英语课堂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现代化, 而在一节课上频繁地使用画面生动的课件, 而自己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只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 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英语课还是信息技术课, 造成了学科性质的错位。这些教师都误认为课件用得越多,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高, 所教授的内容就越易于让学生掌握, 教学效果就越高。其实课堂气氛活跃只是表面现象,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对新鲜、变化的刺激物 (如多媒体课件) 产生的是无意注意, 它无需意志努力,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 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就大,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应对策略:教师要改变“课不够, 课件凑”的错误观念, 需明白是否使用课件以及使用的程度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根据英语课的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符合学生心理的内容, 大胆删除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课件运用环节, 以免喧宾夺主。教师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 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 使他们有心理准备, 调节他们的注意力, 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 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

二、课件使用漠视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周岁。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 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跨越前运算阶段,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 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必须使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也在其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地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 教师只有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并采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才能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更富有成效。

应对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件内容, 使所呈现的教学信息内容符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样才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既不使学生感到过于简单, 又不让学生因难度过大而产生畏惧情绪, 从而使课件合理高效地服务于教学。

三、课件使用取代思考

课件的使用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缺少变化的不足,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利于学生接受。但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生动形象”, 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这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制作的课件中添加了很多有吸引力的图片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 固然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 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文章或对话内容理解。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用课件展示这些语篇或对话材料, 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 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 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过多的生动形象只能使学生很高兴的欣赏那些与知识无关的东西, 一堂课收效甚微。另外, 一个个生动画面的紧密相连, 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任务又接着一个任务, 却很少有真正思考时间。如教授5AU3《Hobbies》时,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在课件中逐一展示完教材上的几项活动后, 在学生操练句型时, 便反复出示这几幅图, 殊不知这样做固然将新授的知识操练地非常扎实, 但却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围内, 学生被教师、课件牵着鼻子走, 丧失了思维的权利。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渐渐丧失独立思维的能力, 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

应对策略: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 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 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课件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 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 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我在教授《Hobbies》一课时, 也要求学生操练句型, 但在他们交流时, 我将课件制作成可互动式, 当学生说到play with a cat, visit the museum等他们真实的兴趣爱好时, 我都及时将之添加到课件中, 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我的积极评价激励下, 学生们表达真实想法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而且思维越来越发散, 也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融洽。

2.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浅析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思维能力

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但不能减弱,还应该朝着更准确、更精炼、更鲜明的方向发展,否则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性手段,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实施好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呢?

一、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课题

适合的多媒体课件课题是做好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成长。缺乏了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课题,教学的讲解就会变得比较随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目标性不是很强,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知识结构框架就有点困难了。因此,在选择多媒体课件课题的时候,要慎重选择,给学生的数学实践赋予新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好“依次”“不断”“重复”等词语的含义,教师可以针对这个“循环定义”课题来开展多媒体课件设计,运用“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连续重复播放,再导入循环小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循环这一定义了。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的感官能力,对于接受信息具有巨大的帮助。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需要运动和变换的知识,还需要对很多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很难将这种复杂的知識关系阐述清楚。在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形象直观的动态描述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学生感官接受信息的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的知识中,很多学生很难发挥想象做对题目,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可以在图、文、声结合的环境下发挥抽象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从而做对题目。

当然,在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如: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考虑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多媒体结合游戏教学等,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促进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武之华.浅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J].黑河教育,2007(3).

3.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三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

1. 喧宾夺主:挤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 课堂教学中缺乏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互动,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课件中, 设计了大量的图案、音乐、动画等, 过多地展示问题和资料, 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色彩和操作按钮等五彩缤纷, 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但占用了大量时间, 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 教师围绕课件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地一播至完、亦步亦趋, 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只轻描淡写、一闪而过, 唯恐学生的“旁逸斜出”打乱了课件设计的内容, 学生只好兴趣盎然地欣赏, 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观众”。这样, 语文课堂教学以课件展现为中心, 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学生互动交流的自主探究时间被挤占, 即使有一点儿“异想天开”思维, 也会被教师扼杀于预设的思路中。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 既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2. 生搬硬套:直接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资源, 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机智地调整教学思路, 从而演绎课堂精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否则, 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许多教师自己不制作教学课件, 直接下载别人的教学课件, 稍作改动, 甚至原封不动地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他人课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问题设计等都已预先设计好, 甚至连答案也成了唯一,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 教师只能死守课件, 完全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步骤去播放。结果, 学生被动观看、被动识记, 课堂教学成了以“课件”为中心, 教师以课件“预设”代替课堂动态“生成”, 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 更无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 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演绎课件的舞台, 毫无教学生趣。

3. 本末倒置:“人—机”交互代替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 忽视了文本情感教学, 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性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篇佳作, 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充溢情感的。然而, 在很多多媒体课件中, 把本应由文本传达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文字、音乐、色彩、动画等, 对学生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多感官刺激, 忽视了文本教学中的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这样, 计算机不停展示课件内容, 学生忙于观看, “人—机”交流则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单向的“人—机”交流, 缺乏并妨碍了文本、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 没有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更没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乃至情感升华, 本应充满生趣、情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 从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 也对学生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

4. 越俎代庖:展示课件代替学生思维, 学生被动接受, 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其中时常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 不少语文教师使用教学课件时, 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过分依赖声光效应, 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却视而不见。课堂上, 教师按步骤展示课件, 而忽略学生的学, 学生没有思考时间, 也没有互动、交流的时间。即使学生有一点儿质疑, 也只会被教师轻描淡写地带过, 甚至干脆将学生思维硬拉回课件上来。整个课堂教学中, 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几乎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欣赏的状态中, 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甚至没有发挥。这样的语文教学中, 越俎代庖的课件先入为主, 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只不过是一种全新的“注入式”教学,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 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情感的冷漠, 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5. 取而代之: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板书, 课堂教学中缺乏导向性

教学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而有效地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但是, 语文教师决不能“喜新厌旧”, 让其代替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甚至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甚至不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误认为使用教学课件展示了可以不再板书, 甚至在黑板上连课题、作者姓名也不写, 或者把板书插在课件中, 以课件展示代替教师板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板书并非可有可无。工整的教学板书, 清晰的条理, 新颖的结构, 提纲挈领的形式, 不但可以高度概括教学内容, 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并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板书的字体、书写汉字的态度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师德风范, 起到了书写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如果把教师的教学板书放在课件中而不在黑板上, 久而久之, 忽视了学生的书写训练, 不利于小学生书写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与发展, 很容易养成惰性。

二、如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场革新, 又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与学习方式的革新。但教学中决不能用课件的屏幕、声音、画面、动画等来替代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以及学习活动中的对话与交流、情感与体验, 更无法替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和动作来感染、激励学生, 调控课堂教学。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 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 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动态生成。

1. 真正把教学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正确把握使用时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有很多, 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种。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而非主体地位, 在展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训练语感、书写示范、对话交流、营造情境氛围等环节中, 教师要做的必须做, 学生要做的必须参与, 课件需要辅助教学的必须展示, 恰如其分地把握时机, 不能“厚此薄彼”。如古诗词欣赏教学时, 将诗词句、作者图片、古典乐曲展出,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诵读, 渲染出一定的情境氛围, 感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动画展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熏陶学生, 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更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展现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展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情感时, 课件画面应单一, 不能出现动画、声音等干扰学生的思维, 或直接关闭计算机屏幕。这样, 让课件中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在需要时出现, 真正体现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2. 认真选择素材,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实现文本教学, 培养学生语感, 切忌面面俱到

语文教学课件虽然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声形并举的特点, 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感悟。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品味和运用语言文字, 并形成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语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学生的年龄、能力出发, 反复推敲, 认真选择课件素材,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介, 发掘学生心灵深层次的情感因素,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 指引学生走进课文, 进行学生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如读出悲痛的语气, 可以播放哀乐, 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受到感染, 心中生悲, 自然读出悲痛的语气。这样, 学生体会朗读技巧, 培养语感, 实现了文本教学。课件中的素材不能面面俱到, 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一些图片、音乐、动画等, 一律删去。

3. 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使用课件要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要避免过分依赖声光效应, 让其主导课堂教学, 甚至包办一切,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一味地演示, 学生机械地听和看,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的播放完成并不等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重难点的突破, 既不能只重视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而忽视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 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对低年级学生慢放汉字书写的动画, 对中年级学生作文指导时展示一些画面、视频等打开思路, 对高年级学生用音乐、视频渲染欢乐或悲伤的情境氛围、训练语感、感悟作者情感等, 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脑等协调活动, 把画面变为文字, 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主体性, 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展示课件内容, 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的时间, 指引学生交流、互动、对话, 真正做到课件为教师教学所用, 为学生学习服务。

4. 教学课件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实现优势互补, 更好地服务教学

毋庸置疑, 教学课件因其形象性、主动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独特优势, 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以其图、文、音、色、动来渲染教学情境, 使语文课堂教学声形并举、音话同步, 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教学手段却有着课件无法取代的教学价值, 因而它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师用粉笔板书、范读课文、肢体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 起到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的作用, 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内容、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 将教学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罗荣, 李艳.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J].武警医学, 2005 (4) :313-314.

[2]刘海滨.试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 (1) :122.

[3]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4]田东红.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5) :122.

[5]周振兴.在小数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07 (15) :99-100.

[6]肖新华.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4) :87-88.

[7]袁捷.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 2004 (4) :47-48.

[8]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四

关键词:语文课件;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性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对多媒体课件的积极运用需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技巧。因此,笔者主要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利用语文课件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语文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要想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可以适当借助语文课件的作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非常强。而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通过语文课件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借助语文课件提升课堂效率的合理建议

1.借助课件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仍对自己地位过分看重,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另外,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僵化特点,学生很难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科学运用语文课件的形式。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科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对于《花木兰》这一课的学习,老师为了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将课件背景设置为黄色或粉色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新鲜感。

2.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语文课件不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老师应该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对学生心理特点与性格爱好进行掌握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互动。例如,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老师向学生提出“父爱”这一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积极讨论,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交流父爱这一话题。老师可以在课件中增加一些关于父爱的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料,或者将自身关于对父爱的了解通过课件中的文字展现出来。同时,在互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父亲形象,同学们思考自己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等,从而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3.借助音乐画面的配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的积极运用,可以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以及音频与视频给学生带来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大胆想象,通过课件中音乐、图画的合理融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与图画艺术的形象美感,从而激发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赶海》这篇课文时,文中的整个基调属于欢快、热闹的场面,而且具有一定的积极向上、欢快幸福的特点。因此,老师可以配上欢快的音乐,“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首熟悉的旋律会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再借助一些关于大海图片的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对大海的真实感受,以此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因此,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研究语文课件的运用方式与技巧,能够发现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应该对语文课件的形式、风格等进行有效设计,以此满足语文教学的课程要求,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学山.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25-26.

[2]张泽娥.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3(02):41-42.

5.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营造教学气氛,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展示,帮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明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有一些教师对课件的使用不规范、不高效、不适用的问题。因此,如何灵活地应用课件,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教师进行慎重的考虑。

一、通过课件进行课程导入

借助课件进行课程导入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导入的效果,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因此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走神和开小差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究其原因,就是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就对课堂没有兴趣。如果学生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认为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就会自动转移注意力,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开小差。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学生一般就不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了,所以就会用心去听讲和思考,继而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比较快,不知不觉之中就下课了。如何使用课件以提高课程导入的质量,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课件的导入使用要做到适度。所谓的适度,即收到效果就好。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不能够过于依赖课件而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交流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最好的办法,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件的使用与师生交流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借助课件进行导入,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多和学生交流,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这句诗的视频动画。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动画对他们的吸引力比较大。通过动画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境。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趁此机会,教师可以暂停动画问学生:“同学们,刚才的动画你们看到了哪些内容呢?对于这些内容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一直跟着教师走,同时也会积极主动思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以课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有不少都是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这些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如果教师能够以课件的形式将故事内容立体化,将故事的载体从文字变成图片或者视频,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就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比如一些有过影视改编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选择性地放映一些。而对于一些简单的故事,教师甚至可以自己“操刀”,画一些简单的图画,也可以搜集相关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以调节课堂学习气氛。这些内容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带来的沉闷打破,让课堂重新充满活力。

三、通过课件对课本内容进行整体展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无法只依靠阅读文字就对一些课本内容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课件就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课文。通过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罗列,以图表的形式将课本主要内容展现出来,这样就将原本比较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了。在课件的帮助之下,学生的学习难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比较大的兴趣,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另外,通过课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课件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对课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期在下次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创新探索课件的运用方法,进一步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中心小学)

6.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六

一、教学性原则, 寓教于学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既有利于教师的教,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为主, 由于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将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以图像、声音、视频等表现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 而且能将人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事物和无法观察的宏观事物等呈现出来, 改变以往一本书、一个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多媒体素材制作技术和集成技术。常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如文本编辑软件、绘画和制图软件、图像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文字编辑、绘图、动画处理、视频处理等。常用的多媒体集成软件如Power Point, Authorware, 方正奥思, Tool Book, Action和宏图多媒体编著系统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最后的多媒体集成。

二、控制性原则, 提高效率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和学生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在过去的45分钟的教学中, 教师的大多数时间都要用在书写板书上面, 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不能够准确精细地讲授完整, 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 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文字简单地敲打在多媒体课件上照本宣科地读课件, 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 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补充课堂教学, 可以运用一定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 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可以一味地播放视频, 要控制好教学的时间和视频等的播放时间, 把读、听、看、感受等教学结合在一起。此外, 还要注意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 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 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和跳跃, 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 尽量避免死机现象, 节约课堂时间, 提高效率。

三、简约性原则, 去繁化简

课件的演示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是投影仪实现的, 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主要是视觉刺激, 因此, 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应符合小学生的视觉心理。例如, 颜色温暖、画面生动活泼的课件多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布局要突出重点, 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 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干扰信息。其次, 注意动与静的色彩对比, 注意画面与背景颜色的对比, 颜色搭配也不宜超过四种, 字符大小和线条的粗细也要适宜。课件中的文字内容不要太多, 过多的文字阅读会使人产生疲劳, 而且不易于学生感知。内容的切入和淡出最好避免花哨的动作, 尽量避免复杂化。

四、科学性原则, 激发兴趣

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多媒体课件中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显示的文字、概念、历史人物等表述无误。例如在讲述《航天飞机》一文时, 由于这篇文章涉及了语文以外的知识, 教师讲授航天飞机的俯冲、翻滚时需要在课件上进行演示, 同时还要借助一定的道具 (模型飞机) 进行演示, 教师不能简简单单照本宣科地讲述课文, 应该教授学生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观察。

由于处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其对外界认知由日常经验向科学概念转变。但是这时期的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行为还不能做到完全一致, 无论是对外部事物的认知, 还是对道德的认知都带有情绪化色彩, 认知还处于较粗略的水平。其情感体验开始复杂化, 开始注意学习成绩的高低, 并且他们的情感体验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期也是发展儿童意志的最好时期, 教师必须好好加以引导和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操。

五、艺术性原则, 提高素养

7.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七

1 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被引入课堂以来, 备受关注。不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 而且在教学学术活动上它还被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评判条件之一。几乎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但是对于整个教学线的运用来讲, 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很多乡村小学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而课件的制作也并不是被每一位教师都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 很多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 大多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教材本身配备的素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课件仍没有真正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有效发挥其优势, 成为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课件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情况, 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课件的“画蛇添足”式运用, 即承载的知识量较少, 出现“浪费”的使用现象

我们把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引入课堂, 是为了将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 学生学习更容易。但是, 现在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虚华, 对一些原本已经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 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和运用课件。因此, 便出现了“画蛇添足”的现象。

1.2 课件成为教学的“秘密武器”

一般情况下, 课件中承载的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 很多教师可能觉得课件本身就很直观, 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 或者是有些教师想利用课件来追赶教学进度。所以当课堂上出现有同学互动的声音时, 一些教师就会很快切换幻灯片, 进入下一个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间存在差异性的客观规律, 同样与课堂的教学根本目标也是不相适应的。

1.3 不适时的运用, 课件成了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动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发现这样的现象:已经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 但是活动的课件仍在继续播放;或者是课前, 教室内教师在试用课件, 学生们异常兴奋的盯着屏幕, 上课时不认真听课, 而琢磨着课件内的丰富画面。教师的这些行为都无意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了课件上, 对正常的上课产生不利的影响。

1.4 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等挪用他人课件现象的发生, 使“教”与“学”出现新的困境

我们常常在一些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直接将网上这个教学内容的课件下载下来直接运用, 或者是对原有的课件做一些简单修改, 然后运用。但是运用他人的课件很容易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比如:这个课件承载的知识是某一套教材, 具有单一性, 那么在实际运用时教师就要花精力向学生解释, 还很可能导致学生分不清哪是自己所学教材所必须掌握的;因为课件并不是自己制作, 教师在实际运用时就会发现融入在课件中的教学思路、风格, 教学的进程安排、表现方式等都与自己原本自行设定的教学思路不相符。这些都很容易出现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反而变差。

1.5 教师片面性的理解, 课件即课前做好的板书, 使课堂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的很多课堂上, 老师们只是单一的将备课笔记中的板书部分, 或者是自己原本应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所做的讲解, 全部搬上课件。这些课件不但形式单一, 内容庞杂, 而且显得十分枯燥、繁琐。在正常上课时, 教师只是机械的做着切换幻灯片的工作, 而学生则成了抄写员。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 存在的问题自然值得我们引起重视。首先教学技术手段仅仅只能是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引导地位还是不能轻易代替的。其次板书和讲解内容即使完全呈现在幻灯片上, 讲解给学生听与让学生自己看又有所不同, 不但师生的互动减少, 对长期的教学不利。而且很多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宝贵教学事件也会丧失, 这些恰恰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 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而且还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人格。但是这种机械式的“抬头看, 低头记”的学习方式, 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2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 课件的运用使知识更为直观具体, 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课件以其直观的声音、图像等优势, 被教学工作者引入课堂教学。它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传统课堂沉闷和机械的授课方式, 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课堂上,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听众”, 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刺激, 以及动听的音乐感染, 都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些原本呆板、枯燥的知识。而他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又为这些知识的快速接受创设了最有利的情境。

2.2 课件帮助教师降低教学难度, 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 教师在讲台上已经竭尽所能, 但是听课的学生还是觉得很迷茫。于是很多教师就选择了“打持久战”来解决这种令人头痛的局面, 即投入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教师教的差或者学生反应慢, 而是有些知识点确实比较抽象, 单凭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演示, 是无法很快被学生掌握的。多媒体课件恰好弥补了这一教学缺陷, 它直观的表现手法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问题的关键, 同时加上教师的深入讲解, 学生便能按时定量的完成其学习目标。并且通过课件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也为教学进度的快速跟进提供了有利因素。

2.3 课堂上课件的适时运用, 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

传统课堂因为无法为学生多角度的展示所学的知识点, 致使学生听课仅仅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课堂的后期效应根本无法实现。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世界, 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量, 而且激起了学生对于该知识领域的潜在兴趣, 为其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动力。比如:一堂关于邮票题材的课。教师便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漂亮的邮票、厚厚的集邮册。这些五花八门、色彩丰富的邮票, 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 很容易激起学生对于集邮的兴趣, 产生集邮的想法。通过集邮还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很多课外知识, 达到扩充他们知识面的目的。这样有意无意的刺激教学, 远比逼迫式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3 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3.1 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提升, 平日里便有意识的收集可以制作课件的素材

课件在课堂上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角色, 但是它承载的知识, 包括图像、音乐、色彩等都是教师个人内在的体现。比如:一个课件应该怎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怎样运用色彩, 使画面更协调……因此, 教师应该时时不忘自我提升, 努力学习, 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素材。

3.2 为课件结构的安排设定一个大纲, 即课件脚本的制作

一般的课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封面、主要内容、结尾。“脚本”这一概念被引入课件制作, 它在课件结构的基础上 (对课件做宏观的设定) , 还能沿用其本意, 即把制作课件类比于影视创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对课件进行合理的布局。即事先根据讲解内容选定文字、图像、音乐等素材, 并确定其安放的位置, 然后才开始制作课件。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件具有整体感, 而且因为上下知识点的连贯性加强, 还可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3.3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设计课件, 以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

课件的优势在于他能具体形象的反应事物, 因而我们选择的课件制作内容应该是: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是不方便演示的内容;能够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应的多媒体信息, 创造良好教学情景、资源环境, 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教学内容。扬长补短的设计制作课件, 以使其优势充分的发挥, 为课堂教学服务。

3.4 教师应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 设计制作

课件, 并添加音乐、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 使课件具有艺术性的美感

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或者看书等多种途径, 学习课件制作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讲解的方式、自己的教学风格等来设计制作课件。同时, 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 用多种媒体软件手段, 丰富课件的内容。比如:一堂关于春天题材的文章, 在文章重点段落分析时, 穿擦进一些优美的音乐、美好的图片等等。使教学不但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还能培养其对美的感受。使教学具备科学性的同时还能有艺术性。

3.5 准确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学生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改善这种现象呢?除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方法, 教师还可以运用课件来解决这一难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涣散时, 一两则与教材有关的动画、儿歌的播放, 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重新激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

8.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八

【关键词】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被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中。语文课件则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

一、语文课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巧用语文课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语文课件为学生而服务。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课件并非易事,教师要借助课件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以《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母亲无私的爱,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对于母亲这一熟悉的字眼,每位学生都有着说不完的话。为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专门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爱。通过让学生谈论母亲对他们的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作者的笔下是如何描写母亲对他的爱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语文课件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确保语文课件的有效性。由于有的教学内容艰涩难懂,通过课件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如《伊索寓言》。

我们以《伊索寓言》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寓言大部分以比喻、夸张的故事寄寓着深刻的道理。但是,学生在理解比喻或者夸张的故事时会遇到重重困难,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及人物对话用视频的形式的表现出来,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寓言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要从参考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合理性。

三、语文课件要密切联系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起教学时间

当前,多媒体课件已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45分钟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过程,选准合适的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尽最大可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当然,灵活运用语文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而能充分利用起课堂时间,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我们以《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首诗歌是作者驾驶在祖国的蓝天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象。本首诗歌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描述的是八达岭长城;第二节描述的是京杭大运河。无论是八达岭长城,还是京杭大运河,这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导入环节;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揣摩词义。在三个部分中,教师要适当插入多媒体课件。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航拍的八达岭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八达岭长城的连绵起伏和京杭大运河的银光闪闪。同时,还要简单的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初读课文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生字呈现出来,明确初读课文这一过程的教学目标。在精读课文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四、语文课件要重视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件为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搭建了一条桥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客观的使用语文课件。如果教师盲目的使用语文课件,这会淹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件成为整节课堂的焦点。传统的课件使用方法是老师一页一页的播放课件,学生被动的观看课件,这种使用方法不能凸显课件的作用,课堂氛围也无法活跃起来。语文教师要借助课件加强自身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以《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课堂刚开始,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这样一个问题:虎门销烟是一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词来说明。通过多媒体课件所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精读课文,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精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要与学生讨论,课文中哪些词阐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性质。最后教师总结: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随后,教师要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壮”呢?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虎门销烟的“壮”。同时,要将多媒体课件中与虎门销烟的“壮”的相关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这一壮观的场面。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促使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加强了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疑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大大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摒弃传统使用课件的方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发挥课件的作用,借助课件来让语文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殷圣君.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2】周学山.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9.小学begoingto课件 篇九

1 多媒体辅 助数学教学需要遵循 的几点原则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 以往的传统数学课堂比较呆板, 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式,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制作课件,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所要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来制作合理的多媒体课件。

1.1科学性 :制作的课件要求所传授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准确无误, 以及有效协助课堂教学。然而, 一些教师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在网上下载课件, 并且不做任何修改, 完全的按部就班, 没有一点创新意识, 完全偏离了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 这让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需求, 造成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去更好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记忆知识的这种局面, 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完全不符合科学原则。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 以及学科的特点, 来制作出一份理想的多媒体课件, 这就要求教师看透、理解透教材的内容, 然后仔细认真的备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制作多媒体课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教育性 : 课件演示来显示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把教科书内容播放一些, 让音频和视频数据紧密相连。利用真实的画面效果来激发学生多学习的兴趣, 才能使课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目的,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 才能使复杂的教学简单化, 抽象的教学更具体化、可视化。比如说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课本上, 有一个关于认识图形的部分, 它是一个增强图形认知的片段, 师 : ①四个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 (课件演示 :一种生活———钟面、电视、扬声器、红领巾) ;②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上是什么样的图形? 生:圆形的是时钟的脸, 正方形的是电视屏幕, 长方形的是扬声器, 三角形的是红领巾。 (课件演示:对实物进行淡化处理, 然后在实物的表面表现出相应的平面图 形, 是平面图像得到凸显) 课件切实加强了对课堂内容的重点, 但是也是为难点做了铺垫, 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 使平面图形拉出三维图像, 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从而打破认知困难。

1.3生活性 :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来的情境更加能够贴近学生的课堂生 活, 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它是根据学生熟悉的课堂生活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然后通过数学信息给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小学六年级上册书中有一个关于确定起跑线的情景导入: ①针对学生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运动项目进行了提问。从屏幕上可以看出现在正 在进行什么比赛。 (课件演示:400米跑现场比赛场面的录像) ; ②为什么运动员们的起跑位置有前有后? 这种竞争不会不公平? (课件演示: 在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的时候准备定格图 像) 然后播放熟悉的赛跑场面, 最后再展示定格的画面, 让学生对比赛的结果感到好奇, 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真正地做到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当然, 达到这种教学目的是必须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才能形成的, 以至于学生养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 课件的主要作用

2.1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 创新意识, 从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 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的, 并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 不仅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到课堂中来。

2.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 教师应该正确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制作课件,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辅助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书中, 针对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的部分片段进行了解析, 关于一个自主整理图形面积公式的探究环节。

(1) 首先就如果你是老师会让学生复习什么样的内容作出了提问。 (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公式的应用)

(2) 要理解性的记住公式, 不能死记硬背。让学生必须弄清楚知识的含 义来记住公式。这样才能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 请使用小组中准备的学具 (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 根据以下几个问题, 在小组中展示并探讨。 (小组操作) 投影: ①把五种图形分别移动并摆好, 让学生能够看到这些图形的推导公式与区域之间的联系。②由老师提问, 这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然后由哪个小组来回答该问题。要求说出的面积公式中包含字母公式和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的演示推导过程。 在根据哪个小组摆的好提出摆的好的原因 (课件演示:按照图形推导次序逐步出示推导过程, 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图) , 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各个小组的讨论, 以及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探索研究, 然后, 由老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打破了一贯复习课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用自由开拓的创新思维和动态的课件有效地相结 合, 才能更深刻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认知更加记忆深刻。

3 结语

10.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63-01

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生的“润滑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呢?我认为要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找准“动”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的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多么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高。在《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中,教师也像往常一样出示了“识词”课件,但与众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变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那些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这一环节的达成度比往常高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起来。

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课文还未正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动”了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说”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流利地复述课文。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能流利地复述出学习的课文内容。

如《捞铁牛》一文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过程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一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一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的培养和提高。

三、切入“想”点

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属性,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的飞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的人物生活的背景与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背景相差甚远,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往往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甚至是呈游离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给学生添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如《山沟里的孩子》教学中,老师提问:“孩子找到‘金钥匙会干什么呢?”虽然上课前老师已经把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向学生讲解了一遍,但由于学生对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模式只限于自己的模式,说出来的也是蜻蜓点水,苍白无力。教师这时运用视频课件把山沟里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我们这里的生活状况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让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学习情景所震撼,个个低下了头,随后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讲述着孩子们通过刻苦学习找到金钥匙后要做的事情:修路、办学校、办工厂、建养老院……

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四、落实“写”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讲《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是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老师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上一篇:感恩生命美文下一篇:小学班主任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