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共和国巨变教学案

2024-10-18

感受共和国巨变教学案(精选3篇)

1.感受共和国巨变教学案 篇一

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

2、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决定性因素、现状;

(二)能力目标: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变化的感受,分析认识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以下几个道理:

1、社会主义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3、我国已经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综合国力的含义、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从发展的事实认识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

五、教学过程: 引子:

多媒体课件打出2013全国两会有关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和政要的评论

http://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china/20130306/092214736569.shtml

感受中国的巨变在世界的影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同、和羡慕等。从而引出本课话题。正文的教学: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感受百姓生活的变迁:

多媒体课件打出百姓生活新旧对比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nc=1&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pv=&z=0&ie=utf-8 营造气氛。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

(1)是哪方面的变化?你们家如何的变化?(交流、讨论)(2)看课本预习下来说明的是实行哪一个政策的结果?

(3)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2、填一填:百姓生活数据的变化(书本)略

这有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来交流,再次有自己的直接收集来感受变化的巨大。由此,树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光荣。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个问题:

(1)你们认为当前国际间的形势怎样?是一片太平呢还是竞争激烈?请看韩朝最新局势:

http://

这说明国际竞争很激烈。由此教师引导下去。(2)那么,你们认为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什么呢?是贩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介绍少林武术、还是你认为的有其他东西?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有教师总结。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

2、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及决定性因素的学习掌握。这里主要有学生朗读、记忆、感受。

3、认识我国一系列大事、成就的取得的,还有重大工程的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就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多媒体播放08年审办奥运成功http://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wNDA3Njcy.html

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发展的如何了呢?

4、综合国力的发展:

可以有学生收集的材料交流,中间有老师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补充;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总结:对本课的道理再次明确一下,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情感的升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行动者,已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课件播《春天的故事》歌曲,引导同学同唱这首歌,感悟改革开放的魅力

http://play.baidu.com/?__m=mboxCtrl.playSong&__a=1318237&__o=/song/1318237_playBtn&fr=-1||-1#loaded

六、板书设计:

1、百姓生活大变迁表现、经历过程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2、分析变迁的原因

感受共和国巨变

3、得出变迁的道理(略)

1、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综合国力的现状

3、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判断、填空、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2.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篇二

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吴楚霸王,于此争斗;江南水乡,太湖秀丽;青果小巷,明城墙址;小桥流水,常州巨变......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位于美丽富饶的常州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地势优越,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风土民俗,民间工艺,美味小吃,传统特色......常州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自春秋时期的“延陵”,至西晋以后的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名称的改变是一段文明的进步。

自清雍正时期常州府辖的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至解放初常州专署辖的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这样的常州虽小,但却五脏俱全。在这个美丽的“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小草青青.桃红柳绿,还有一群可爱、奋斗、自强不屈的“人”......古有“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有令宋庆龄“在伟大的革命中光荣地献身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不断地追思”的恽代英,有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的张太雷,有被誉为“东方艺坛之狮”、“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的刘海粟,有任全国各界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的女领袖史良等,今有王伟成,范燕青,与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将常州建设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引东坡先生流连忘返,丁肇中在此立业......常州的今天是可喜的,却也因此致使常州的百年历史毁于今朝。文笔塔,东坡公园,春秋淹城,瞿秋白纪念馆,青果巷,篦箕巷......拆的拆,改的改,造的造,有的是连根拆起,有的改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常州各处是高新产品,科技发展,人们生活得虽然富裕,但却缺乏内涵,一个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光有一个富丽的外表,一副光光的铁架,无血无肉无精髓,一个空壳子空架子,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因此,我建议,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历史,珍惜现在,好好发展,保护历史,保护风俗,保护科技,换新貌,换新涵,依然不忘旧,中西古今大结合,让我们的常州更美好,更和谐。我寻访到了常州历史,感受到了古城的巨变,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美妙未来。

3.《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案设计 篇三

【课程标准】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资源;培养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等。

一、教与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学会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结合具体场景,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培养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访谈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图片。

要求: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记录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及对大自然的看法。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1.教师: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一不美,热爱生活的人都懂得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泰安人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家乡的美(注意思考泰安美在哪里)播放泰安风光视频。请你说说我们的家乡泰安美在哪里?

从片中,我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家乡泰安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感受更为宽广的大自然之美。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谈谈大自然之美

1.课前我们共同搜集了“美在大自然”的图片、诗歌、散文等,在你眼中,大自然美在哪里?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眼中的大自然之美。

2.老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画面畅所欲言,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并要求学生概括回答大自然美在哪里?大自然的美丽有什么作用?

3.老师视频播放大自然的景观,请大家欣赏。欣赏时要注意观察这些景观体现了大自然哪一方面的美?

4.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成长有何作用?(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总结:欣赏大自然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同时忘记身心的疲惫,得到娱乐和休息;还能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搜集图片、诗歌、散文,在展示交流中内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认识,深化了对自然之美作用的理解。)学习任务二:鉴赏大自然之美

环节一 大自然美的分类

1、在你所欣赏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可以出示如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西

藏布达拉宫等让学生区别美的分类是什么?

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西藏布达拉宫

2.拓展思考: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对象是经过人类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哪些是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

3.阅读课本材料《海上日出》思考:作者是如何欣赏到海上日出的?是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描绘出这样的美景? 环节二畅谈经验

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教师启发:你觉得某某景色美在哪里?你当时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的真实胜过空洞的说教,让有过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自己鉴赏大自然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三 鉴赏大自然之美

1.不懂得怎样鉴赏自然风光,就不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得不到美的享受。对此,小记者与陆教授有一段访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请阅读课本材料,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或者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比一比:看谁善于提出问题;看谁擅长回答问题、2.学生讨论鉴赏美的方法,师总结: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设计意图:在欣赏、感悟、讨论、探究中升华了对美的认识,提高了鉴赏自然美的技巧。)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应当到知识点层次。整理本节课的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美丽的大自然表现3点

益处

感受大自然之美自然美的种类

鉴赏大自然之美 距离

如何鉴赏自然美角度

时间

想象力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观点或理论模块。

(3)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1.(2010年重庆市)

材料一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随“神六”圆满完成了他们的太空之旅返回地面后,畅谈在太空所看到的奇妙景色——费俊龙:“太空景象美极了,日落时,地球的圆弧比彩虹还要美”。“当飞临北极上空时,看到白雪皑皑,非常漂亮”。聂海胜:“我在太空中看到了祖国清晰的海岸线,看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它实在太美了,像镶嵌在蓝色海岸线上一颗绿色的翡翠„„”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在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组织了一次“地球需要你”主题探究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同学收集到以下漫画。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要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请你提出一些具体的鉴赏方法

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破坏大自然行为的认识,以及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方法。

参考答案:

(1)人类必须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或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或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等。

(2)鉴赏自然美的时候,不要忘记领悟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下列关于自然美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自然之美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②自然美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它不会因为人类的存在而改变③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有更多美丽的景色④破坏自然景观,人们会付出代价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美就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②只有艺术家才能随处感受到美③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④我们要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大自然的美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以下属于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有()

A.巍巍华山,巍然拔起,雄伟壮丽,又以险峻著世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D.春风吹拂下,田里的秧苗在摇曳不停

4、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告诉我们鉴赏自然美时要注意()

①观赏景物的距离②观赏景物时要发挥想象力③观赏景物的时间④观赏景物的角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5、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列属于表达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2 C3.D4.D5.A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1.周末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了解在我们周围,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记录,回来交流。

2.总结:闲暇时,让我们到海边去吧,去听海、观潮,去拾贝、踏浪;我们到山林去吧,去登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去嗅嗅花的芬芳,去感受树的荫凉;去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去感受它的热烈与悲壮„„让我们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上一篇:生命的感悟的作文500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下一篇:小学2016年度常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