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4篇)
1.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一)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
1、国内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2、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性
1、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新课程中政治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传统政治教师角色及其局限性
1、传统政治教师角色
2、传统政治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政治教师转换角色
1、新课程运作要求政治教师转换角色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政治教师转换角色
3、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政治教师转换角色
(三)新课程下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1、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2、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学生品德的塑造者
4、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5、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开拓者
6、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者和思考者
三、新课程下政治教师角色转换的实现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1)教师观
2)教学观
3)学习观
4)知识观
5)人才观
2、要积极尝试新角色
1)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2)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3)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二)教师要加强专业素养
1、思想道德修养
2、理论修养
3、心理素养
4、信息素养
5、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三)建立教师角色转化发展的制度
1、加强教师培训
1)加强教师培训队伍建设
2)开发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有效机制
2、建立教师合作机制
1)形成教师发展的共同目标
2)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3)促进教师的合作实践
3建立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
2.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二
1 新课改理念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设置创新环境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 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 他们的依赖性也很强, 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 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 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 讲课时文采飞扬、妙趣横生, 分析问题深入浅出, 语言生动有趣, 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 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 进而喜欢教师, 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 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 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 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主要采取“三新一导”教学法。
“一新”是指时事背景材料新。政治课教学的时政性相当强, 因此大容量的时事背景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课前的阅读及学习量必须充足, 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搜集必备的时事资料, 以便自如地运用所积累的时事材料论证观点, 阐述道理, 并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是指思维方法训练新。理论性强是政治课的一大突出特点,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能够化繁为简, 寓理于情, 在生动活泼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在师生的感情交流之中传授知识。进而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去应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思维。
“三新”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诸如电影, 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今天每一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提高的问题, 一些基本的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等应该熟练掌握运用, 通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为教学内容的充分展开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和手段。
“一导”即对政治课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从教会学生学习入手, 使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复习的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设问的典型性、延伸性、扩展性, 以问带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要导在点子上,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自己闯出一条成功的学习之路。
3 结合教学实际, 培养创新思维
3.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想学, 爱学, 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欲望, 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好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一个生动真实的事例, 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 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 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 独立思考, 深入分析, 广阔想象, 使学生兴趣浓郁, 思想活跃, 在此基础上置疑启发,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诱导发散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培养.早期的创造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 通过老师的发散设疑, 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3 联系实际, 增强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并非易事, 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学生接受的信息增多, 视野开阔, 知识面广。因此, 在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进行理论分析, 而应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 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 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 掌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 并在观察分析大量材料、信息过程中, 悟出道理,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培养创新思维。
3.4 设置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今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 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精心设置练习题使学生在做练习题中进行多元思维, 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系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 文化在创新, 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 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 创新的教育要靠创新的教师来实践。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新要求, 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素质,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把握时代脉搏,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创新型人才。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 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核心,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 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 创造的活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设置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营造课堂“敢问”氛围, 培养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求异发散思维;注重社会课堂实践, 完善创新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学习
参考文献
[1]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M].学苑出版社.
3.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学政治教学的困境 教学评价体制改革 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2011年版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到2013年7月已经完成了一届学生的完整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对于找到改进的途径和办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和养成健全的人格或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政治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上提倡素质教育,但教学实践中奉行的仍是应试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培养目标的三维标准,通过调整和改革中学政治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最终达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三位一体目标。广大中学政治老师对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接受、支持并拥护的,但面对与往常一样的考试和升学压力,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学生成绩挂钩,他们只能选择向现实低头,始终关注成绩、一切为了考试就成了教师的生存法则。对于学生来讲,由于平时思想道德水平的表现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不计入他们的考试成绩与考核标准,所以他们更关心的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教师是否实施素质教育。
2.占主导的教学模式仍是灌输式的一言堂
教学包含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两个部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教学从本质上就是合作与沟通。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师生关系,以学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课堂环境。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不少政治老师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灌输也就成了最常用的方法。他们忽视了中学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平等、民主和合作的精神,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接受、储存知识的工具,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少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表演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被动学习中被磨灭得消失殆尽。
3.教学内容仍显空洞、抽象,脱离现实和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联系社会、贴近学生。我们处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日趋加快,任何一种新理论一旦写入教材就意味着可能已经落伍;我们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怎么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共同理想和中国梦上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备时政、备生活、备热点,精心组织,才能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缺少与热点时政的结合,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4.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储存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中学政治课程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政治教师常常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关切,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教与学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扼杀,既不能从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升华。
5.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步和提高。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评价体制严重滞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仍然以考试评价为主要标准,淡化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强调绝对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评价的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考核,放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拘泥于定量分析,缺少切实可行的定性评价体系。导致一切教育活动围绕考试转,心理发展评价普遍缺失,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2]。
二、中学政治教学推行和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出路
1.教学观念上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其科学的内涵和要求。完成三维目标的过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就要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样才能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三生教育”与“三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层次设计德育目标,在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活动中,狠抓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逐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模式上探索互动合作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要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型一言堂教学模式,就必须重新认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本质及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探讨,适时分析、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及时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积极营造一种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也让教师教有所成,因付出而快乐幸福。教师应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作为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稀缺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开发它,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能勇敢真实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实现生活化教学
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原则。就知识教学而言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能力培养而言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言要体现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基础教育的改革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学科特长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长地发展。中学政治课程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关注和生活情感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在国家处于教育发展阶段的时候,关注的是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看重的是入学率和升学率;当国家开始迈入教育发达阶段时,更关注的是教育的人文性和国民身心的健康发展,看中的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差别多样、各有特色的新型人才。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意志、弥补不足和发展特长。
4.教学方法以探究式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内容决定形式
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培养目标的三维性决定了任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科学的教学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巧妙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正能量与学校教育体系设计有机结合,实现民主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身体力行,以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
(2)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
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质疑、参观、访问、讨论、研究和情境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个性地学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探究就是体验、研究和感悟的过程,需要教师创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选择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学与不学、学多少、是否用心学的心理指向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造就是以创新思维来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由旧理论推理出新理论,从老知识推导出新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众人的大世界,靠沟通、团结和合作来维系;一个是自我的小世界,靠独立、个性和梦想来经营。融入众人的大世界,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成长自我的小世界,是一个人保持快乐的源泉。真正的教育不是要叫人放弃自我,在众人的影响下走向雷同,而是丰富和完善自我,在众人世界和自我世界间架起一道沟通、合作的桥梁。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轻松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和不断成长[3]。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推行现代化的教育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还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之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达成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机房、音像资料和智能手机,定制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的新型课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只要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知识、欠缺的技能,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手段只有现代化、生活化和实践化,贴近学生实际,满足社会需要,才能为学生所喜欢,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6.教学评价科学化,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比重
针对以往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评几乎为空白的弊端,应调整教学评价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大幅度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比重,实现政治课程教学考核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唯考试成绩论的旧观念,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观和价值观入手,建立科学、灵活、多样的考评标准。就评价对象而言,要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彰显政治课程的德育性质;就评价体系的特点而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相对评价,淡化绝对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评价方法而言,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刺激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的进程。德育性质是中学政治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根本属性所在,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价必须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核为主要方面和重要内容,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吴春华.中学生心理发展评价在当前学生评价中的缺失[J].现代教育科学,2013(8).
[2] 孟庆男.论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方略[J].教育探索,2006(4).
[3] 刘艳,王德清.健康课堂的营造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6(22).
[4] 蒋振法.为中学政治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J].吉林教育,2012(25).
[作者:杨继昆(1966-),男,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哲学学士。]
4.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四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大多数普通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都缓慢.在深刻领悟课改精神后,农村教育应加大课改的.步伐,创新适合于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方法.
作 者:潘建齐 作者单位:宜州市福龙中学,广西,宜州,546327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农村中学 《思想品德》 教学现状 改革精神方法
5.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倾吐蓄积 阅读社会情感松绑鼓励 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据笔者统计:初、高中分别是 6%、10%),对成绩不在乎的人多。作文教学的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二是教师指导难。作文环节的纷繁,令教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作文越学越难。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排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可见,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一老师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在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己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本人在反复研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标准·有关阅读》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倾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标准》)
我们知道,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因此,激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完《苏州园林》,教师布置一篇介绍某处风景点的说明文。教室里没情绪,怎么办?带着学生到风景地实地走一走,情绪便陡然高涨起来。有条件的学校,亦可组织学生参观工矿企业或参与某项社会活动,从而直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可有教师自己)演练一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
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激发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
三.引导鼓励,促进倾吐
正如叶老所言,学生。中有了蓄积,会。不吐不快。,但这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而产生的强烈的倾吐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则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使其转化为写作行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标准》)
教学中,我通常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引导:
其一,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搂自杀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写影评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处处显示出同同学们思辨的锋芒。
其二,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训练潜能迁移。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扬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势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具备这种思维习惯,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增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一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另外,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l、题目要松绑并切忌脱离学生实际,鼓励写真情实感。《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在作文训练中应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学生熟悉的事为基本内容,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发挥想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切不可以“事件要有意义,观点要正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
2、“由粗到细,由放到收”。宋人谢仿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学生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象,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此谓之“粗”“放”。
3.提倡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学巨匠茅盾不是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仿照范文写作。)
4、批阅作文、(此处不用“批改”)时,要珍视学生的劳动,尽量少作删改。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评定力求用等级制,并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另外还可以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学生自批、学生互批等。《标准》也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句话,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教给方法,有效倾吐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就观察而言,有掠影式观察、探索式观察、摄影式观察、反刍式观察、机械式观察、立体式观察等等,方法众多,不一而足。而积累材料主要表现在日记式或卡片式,是观察感受以及阅读的直接记录;因而可看作是写作的雏形。
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则一方面体现了写作者审题立意、定体拟题、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修改润饰等基本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作文时有效倾吐的重要前提,因而要加倍重视。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实际上是写作中的技能训练,方法繁多,不胜枚举。但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会掌握,“关注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忌教师作„*股式”的机械灌输,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宝贵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朕:
①《论写作教学》叶圣陶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胡焕送
6.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篇六
岑丽芬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
一、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
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例1,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等等。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7.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七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抽象化、概念化、理想化的灌输式教学而言的,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为中心, 以师生互动为纽带, 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 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 将抽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上,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并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长点与作用点, 离开了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用现实生活来取代教学或者对学生原有生活状态屈服和迁就, 因为生活具有零散性、直接性、具体性、生成性和动态性。教学内容要向现实世界回归,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有现实感, 还要具有理想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 把学生自身放到社会大家庭中去, 更好地感受作为社会人的义务、责任及其社会关系, 从而拓展本门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其次,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要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即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关键是要有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为适应社会对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要开阔学生视野, 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认识社会, 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此, 要打破传统知识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的束缚, 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有效途径, 便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切、实际、可信、可行。
(1) 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 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道德两难故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困惑等, 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在课堂中恰当运用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教学, 有的教师完全抛开课本内容,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苦恼”写在纸条上, 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作为本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分析、引导、总结, 这样的教学效果就相当明显。
(2) 教学方法开放。为使教学更好地与现实生活沟通,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向、封闭式教学, 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在教育界提倡的问题教学法, 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用或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讨论式教学、角色互换、演讲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
(3) 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 要求教师创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创造师生平等对话、有效交流的心理环境,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 这是学生体验、内化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道德选择能力, 判断能力。开放的教学过程必然带来开放的评价方式, 教师不应以知识的记忆程度来评价学生学习成功与否, 而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这是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 才能把教学回归生活落到实处。
8.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八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的关系。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书本上原有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在以书本知识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把国内外形势、党的方针政策、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等充实到书本知识中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输入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能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既不乏味,又不拘泥于课本,真正收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效果。
第三,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第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
二、新课改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第一,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事件时要情绪饱满,慷慨陈词,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入学生心中,使他们为之动情。
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成了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扩展课堂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我国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时,我让学生联系学校周边的环境讨论我们将如何治理和维护我们学校的环境?同学们的讨论非常激烈,指出了如乱丢垃圾、乱吐香口胶、随地吐痰、使用一次性餐具、垃圾没有分类回收、不节约用水等不良现象。对此,同学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和测评。同学们纷纷制订了自己如何保护环境的计划和打算,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还写了许多环保小论文。同学们在讨论中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得出结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环保的支柱。同学们要自觉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创造了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有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老师要利用并保护好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传统的教师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便无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也会学得认真、学得开心。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有力保障。所以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这一章节时,因为中学生基本处在只花钱、不挣钱的阶段,开始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调查家庭的消费结构,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逐渐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差錢》、《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其次,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生在教学活动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表现于教师的言行中,从而作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高时,那么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我们要知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还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因材施教”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在学习成果上,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动机上,有的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则灵活运用其它记忆法,这种种的不同组成了一个班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9.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九
发展平洲学校 倪馨萍
【摘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更好的关注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的能力搭好台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地整合新旧知识,加速语言的内化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新课程理念才能落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得以保证。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 有效性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实践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的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传统的英语教学时一种应试性的教学,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单纯的记忆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试,并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过分拘泥于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个人去探索,研究和发现。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想象,创新,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许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只考虑教学内容的高密度,条理性及层次性,而忽视语言活动的趣味性,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理解其中之乐。他们只是单单的传授教学内容,而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发学生非智力及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会充分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因素,如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公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3)教师过分拘泥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用书,认为教材神圣不可变,他们很盲目地使用教科书,利用课本的内容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然而,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减,而教师缺乏应变意识,这会造成课堂内容和社会的严重脱节。如教师受时间的限制,并不能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许多老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它将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考虑,保证各学段课程的衔接,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做法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另外,也有利于解决各地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矛盾,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教材编写者编写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教材;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进而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二.对英语课堂设计的界定
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高中学生共同基础,为他们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供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高中英语课堂设计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原则和着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情感,关注个别差异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把每一个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充分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责任,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应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要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2)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担当起输入信息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所学内容的关联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角色有所改变,从原来的传授者变为身兼多角色的人。一是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积极,真诚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给出一些良好的建议。二是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肯定要强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给学生以帮助,这会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三是教师可以成为语言把关者和促进者。教师充当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果的检测者。尤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和必要。
(3)以活动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设学生英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说说唱唱,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全感官和全过程地促进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时间活动,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语言学习氛围。
(4)着重培养交际能力原则。学习言语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有一种交际能力。教师应设置能促进交际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应从易到难,兼顾大多数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用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几种能力的训练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 他们要掌握的重点。(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由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变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5)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五.结束语
新课标正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课程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独立支配的不确定性增多,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英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
关键字:开放式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师必须在设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其个性。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标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的英语作业维持着传统旧习,以读、背、抄等机械方式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引领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引领了我们提升英语作业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我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对我们的作业提出了新要求。在创新、开放式教学的要求下,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作业,锻炼学生阅读、焦急能力、自学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英语作业开展的形式。
三、英语作业的形式
1. 美术--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空间
动手涂涂画画,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这一点特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5 what color is it?是关于颜色的辨认。在教完第一课后,请学生用彩色笔画出奥运会五环旗,同学们的兴致马上被激发,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这不仅巩固乐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还增强了有关奥运常识,会话使抽象的句型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语言与会话的交叉使用中同步发展了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2. 音乐--给学生一个悦耳的空间
新教材中有许多的chant和song,琅琅上口。学生跟着节奏听几遍就会了,无论是chant也好,song也好,都具有一个这样的一个优点,加快学生的句型和单词的掌握。在课堂上,每授完一曲,让学生回家根据此旋律作词。如
This is cola. I like cola.
That is soda. I like soda.
Cola and soda, cola and soda.
Pop, pop they are, pop ,pop they are.
学生会改编成:
This is a tiger, I like a tiger.
That is a lion, I like a lion.
Tiger and lion, Tiger and lion,
Dangerous they are, Dangerous they are.
3. 合作:给学生一个表演的空间
使学生掌握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根据教材,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排演一些课本剧,不但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亲身体验角色。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的第二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让同学们设计多种情景,在服装店编写对话并表演。学生们奇思妙想,有的扮演门口迎宾的机器人,一有客人进门就机械的挥动双臂说:“Welcome, welcome”,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挥动着手中的毛衣,大声叫唤“Sweater, sweater”.各种服装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市场,大家兴致很高。在合作中体验了角色,活用了语言。类似的小组表演每周有两三次,同学们乐此不疲。英语课前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聚在教室或者走廊排练,学习已然成为一种乐趣。
4. 扩展: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尝试做一些读、写、练以外的课外的学习和时间。例如,办英语手抄报,摘抄和欣赏一些英语名言警句,诗歌、小幽默等。学生在出版的过程中,要寻找资料,收集资料,这一过程无形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评选一些等级名次进行表扬、鼓励。小小的奖励也能带给他们极大的乐趣和更大的学习动力。
5. 探究:给学生一个深入的空间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我鼓励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如希望英语,收听广播或者上网去吸收丰富的课外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在学26个英文字母时,我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有关字母的词汇,有的学生父母做服装生意的,就懂得L、M、S来表示衣服的型号,有的父母是医生的,就收集了有关药品的英文单词。平时还可以让学生收集看到的广告,标牌,如Made in china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愚人节”“圣诞节”的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
四、原则
那么在以上地各种作业配置中还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1.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开放性原则就是摈弃传统的“标准答案式”作业,这里的作业体现的只有每个学生之间个性的差异,我们允许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答案,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2. 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作业如果成为学生的一种业余负担,那还谈何有效完成,谈何巩固?
3. 层次性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利水平,认知结构和学生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的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在学生学完了unitI What’s the matter 第五课之后,我提出了不同的作业要求
1) copy the article
2) Read and recite the article
3) Write an article called“Do you have a cold”.
如果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课本 ,就必须完成1、2项。如果能熟练的朗读背诵了,就只要做第3项。对于接受知识慢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设计阶梯,让他们一步一步走上来。
4. 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新的语言材料是如何与他们已学的语言材料相联系的,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语言材料,又加快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过学习效果。
5. 适量性原则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心理学家要求十几个儿童进行画图练习。画了一张,要求再画一张,就这样连续画了15张。结果发现,孩子们越画越马虎,所画的画也是一张不如一张。这说明练习的量多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质量,过多的练习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原有的兴趣。即使孩子认为画画是一种乐趣,到最后他们也会觉得乏味,枯燥,所以我们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
五、效果
开放式家庭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11.浅论中学政治新课程理念探索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程 改革中学 政治教育
一、前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作为普及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怎样把握和开展好就成了摆在每一位政治学科教师面前的不能回避且必须明确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中学政治教育和政治教学并不只是应采用什么现代手段来完成某一知识点某一节课的简单形式问题,而应看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政治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提出和规定政治教学的内容纲要和目标。面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中学政治学科迫切的需要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改革中谋求发展。中学政治教师只有树立改革意识认清改革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建设政治学科。
二、新課程改革下政治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组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中学政治教育改革中政治教师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门角色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样也是知识的主导者其在教学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主体角色地位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逐渐由教学的带头人操纵者变为教学的辅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巩固与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认清着一事实,将教学的主动权转让给学生。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拥有更多的自主能力,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其重要。
(二)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要求。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主体发展规律符合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同时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掘了他们的知识才能与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重要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实践通过教学获得经验。大胆尝试才能更好地推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中学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一)中学政治教育的目标的明确
中学政治的升学成绩只能是政治教学活动情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侧面。政治教育目标达到的情况只能由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反映,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协同奋斗的结果。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应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造就信科学、懂科学、尊重科学、会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和探索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的活动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中学政治教育的奋斗目标。并用这一思想指导政治教学和研究政治教学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摆正思路,事半功倍!
(二)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那么其基本教学目的将失去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强调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一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关系,学生通过理解和“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我—你”的精神上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2.开展实践活动实施情感体验
这要求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强化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世界观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应当加强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因此,政治教师应当为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在有限的讲授时间里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关的故事、名言、谚语有关感兴趣的问题;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等等,都能引发学生注意焦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应当注重情感和道德实践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行为的正确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当地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事背景,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这些活动实际是学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
四、总结
新形势下的中学政治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各学校有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各班有各班的具体情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些思想和原则是共同的所以积极研究探索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1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全新的课程标准, 全新的教学理念, 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 怎样进行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呢?
一、教学要把握准新课标鲜明的时代性
新课标在克服了传统教学大纲不足的同时, 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突出思想性的前提下, 更加增强了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及实践能力, 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宗旨很鲜明, 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弘扬真、善、美, 鞭挞假、丑、恶。
二、教学要认识到新课标独特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特点。不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 人们一旦形成了切身的道德或情感的体验, 都会让人对事物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对人产生更久远的影响, 从而也使人获得更丰富的收获。学生更是如此。中学生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 如能确保让他们经常得到健康有益的道德体验与情感体验, 必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学生会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为正在发育中的价值观、世界观提供营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成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对此问题的重视具体表现在:注重学生心理世界的剖析, 例如给出一些漫画体例, 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 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给出一些具体案例, 让学生通过分析, 选择正确的做法, 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 并在具体的教学中经常创设各种源于生活, 切合中学学生身心实际的教学情境, 以耳闻目睹的社会状况, 动手操作的体验感受以及真实模拟的情景研讨等为载体和手段, 真正使学生从中得到丰富的、有价值的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 使其通过种种实践与活动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尤其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中学生所处的这一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来说更是特别重要的。
三、教学活动应给教材准确“定位”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 体现着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研究新教材, 尤其是要把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为研读与挖掘新教材的重点, 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予以贯彻落实。教材不是教学的“圣经”, 教材首先是学生的“学本”而非教师的“教本”。在新课标的理念中, 教材也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 而只是教学活动的凭借与参考, 只是提供教学过程中承载知识和思想的素材。教材是案例或范例, 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师只有认识清楚这一点, 才能说从思想上贴近了新理念, 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新课改。在具体的教学中, 那种唯教材化的机械看待与僵硬使用教材的做法, 与游离于教材之外漫天撒网的做法是同样不懂新课标、不识新教材的行为, 也同样是逆新教改的不正确做法。教育教学工作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任何投机取巧及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都将是难以奏效的。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教师都要扎实地研究新课标, 准确地定位新教材, 否则就不可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就很可能在新的形势之下误人子弟。
四、教学活动应创造性发现与使用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 我们要使用教材, 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必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素质既能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前后的知识体系, 又能打破学科体系, 整合不同学科中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我所用, 并学会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有用的素材, 以政治教师的独特视角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以上种种, 要求政治教师应学会“活化教材”, 结合教材话题衍生相关资源, 创设相关情境, 培养学生借助教材与相关资源发现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在重视“双基”的同时, 应把握“小课堂大社会”的策略, 把生动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实现课堂与社会的联系, 拓展教学空间, 深化知识, 实现知与能的转化。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乡土教材活化课程内容, 把贴近学生生活的, 家乡中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引入课堂。这样既容易激发兴趣, 又便于弄清事理。
13.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三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
殷红娟
摘 要 语文教学实施美育,应从审视文学作品的语言入手,在课堂教学中以情感为核心营造审美的氛围,讲究美育的方法,让学生在发现、体味、鉴赏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造就美的灵魂。
关键字 美育 语文教学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这门学科中的美。语文教学应当进行美学教育。首先,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其次,语文课上是否进行美育,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美育的天地。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也为中学语文美育指明了方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有三: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课文教学离不开语言。从语言中进行美育,那就要对课文中的语言作细致的剖析,努力发掘课文中美的语言和语言中内蕴的美
1.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邈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 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美读,通过齐读、大声地读、小声地读、默读来初步感知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在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时,我先问学生在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语言的魅力
老舍的《五月的青岛》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上,语言是非常优美的。写白花是“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将初发的花朵的洁白、繁密写得惟妙惟肖。写藤萝,似是“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到院外,散发出一街的香气”,“顺”、“悬”、“散”,这三个动词都是慢节奏的,它把藤萝生长的特征,花穗儿开放的姿态,香气弥漫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写绿色“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化静为动,含有一种逼人的气势。我通过对以上语言的分析,学生就会体会到作者使用的语言的精美,同时也感受到景色之美丽。
美的语言还表现在一些内蕴丰富的句子上。如《小桔灯》的结尾处小女孩说的一段话:“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这朴实的语言就揭示了小女孩坚定乐观的信念和崇高开阔的精神世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②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分析这些美的语言,就会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心灵就会得到美的熏陶。
2.绘画美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情景:山坡上的积雪,风儿吹动的山面,日落时的融雪。体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无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阅读这段文字,作者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济南冬天里,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也仿佛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美妙的雪景画,令人乐不忘返。
教师怎样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绘画美呢?我让学生读这句话“对于一个在北平2 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再想象 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紧接着又问“作者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来衬托济南冬天的什么色呢?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一件怪事”这句话。作者正是用“寒”色衬托“暖”色,“暗”色衬托“明”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作者画城、画山、画人又是怎样画的呢?让学生找出描写这些画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感受作品的画面美。3.音乐美
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美呢?我让学生找出文中成语,并谈谈它的特点。学生找出了“潜心贯注、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成语,说出这些成语结构整齐,具有节奏感的特点。再找出文中的对句,并说说用对句的好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等。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4.情感美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其它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它又是触发其它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现代科学已进一步证明人的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语文教学上需要情感美育。
初中语文课文中可供情感美育的作品较多。学习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可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既关心理解而又严格要求,并善于启发开导的爱生之情;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体会爱国之情;学习朱自清的《匆匆》可体会惜时之情。
如何让学生体会《背影》中那浓浓的父子情呢?我先让学生看一段flahh动画,看完之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重点学习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找出文中的动词,并进行演示与比较。再看画面,学生复述,体会父子情。5.景色美
我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文时,注意从美育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诗中写景的角度入手,展开想象,体会西湖之美,看看 3 文章怎样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点去描写生机盎然的春景,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境,怎样才能有表情地朗读。在朗读成诵之后,让学生叙述诗中的美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的是赏景地点和远景:在西湖的外湖和后湖之间,峰恋叠嶂,上有孤山寺,寺北面有一座面向西方的精致贾公亭,远远望去湖面上荡漾的波浪与低矮的白云连成一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引导学生从中想象:早到的莺鸟歌唱着西湖旖旎的风光,刚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在湖边啄泥筑起新的巢穴,这一切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气息。堤岸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欲”字,写出了春花次第开放,争奇斗妍,几乎使人眼花缭乱,绿草如茵刚能淹没游人坐骑的马蹄„„在这样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沉浸在生机勃发的西湖春景中,陶醉在美的享受中,更踊跃地讨论有关的诗句。丰富的审美想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6.形象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美的人物形象。如回忆录《九个炊事员》,我们可以看到忠诚革命事业,关怀革命同志,乐于克己,勇于献身的炊事员的英雄群像。电视文学剧本《中国神火》,可以感受到钱习章这位科学家眷恋祖国的拳拳之心,报效祖国的殷殷之情。又如话剧《陈毅市长》,我们从中知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那种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和坚定、豪爽、机敏、雄辩的性格特点。总这,这些形象,学生通过阅读,打动他们的思想,使之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育,使人乐善好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反面形象的作用,这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为真、善、美总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中学语文中不少作品有不少反面形象。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渔夫的故事》中魔鬼的凶恶愚蠢、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阴险狡诈、野心勃勃、骄纵多疑。这些反面形象,通过典型化,将生活“丑”很“美”地表现出来。“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非常的美”。③由于艺术家们活灵活现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才能使这些反面典型成为对实际生活中这些丑恶的否定,从而有了审美价值,转化为美的形象。学生在欣赏这些形象时,也得到一种审美的满足。
因此,语文课中人物形象的欣赏,使学生具有区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培养了高尚的思想情操,达到了以美引善的目的。
鲁迅的《祝福》刻划了鲁四爷这一“丑”的艺术典型。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文中对他着墨不多,仅写几次骂人:和“我”寒暄后,即骂其新党;亡夫后逃出来的祥林嫂被婆婆抢回的时候,他仅说了句“可恶!然而„„”;当再次亡夫丧子的祥林嫂来到鲁镇,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骂其是“不干不净,败坏风俗”的人;特别是当祥林嫂在祝福中寂然死亡去的消息传来时,他不仅不为她掬一把同情泪,反而大骂死得不是时候,“是个谬种!”教学中我抓住这些典型语言一分析,一个政治上保守,思想上反动,行为上冷酷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学生对他的憎恶便会油然而生,并从而激起他们对旧中国无比仇恨的感情。这就是“丑”的形象使人们获得某种生活和人生经验启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美感效应。
因此,语文课中人物形象的欣赏,使学生具有区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培养了高尚的思想情操,达到了以美引善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美。
研读中学语文教材,人们就会发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身殉城的精神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为了抢救六十一位阶级兄弟的生命而奏响的“一方有难,八主支援”的协奏曲更是美的,同时也会看到,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否则,是无法实现美育的。
艺术欣赏是个复杂的过程。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教完《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做过一次训练,要学生根据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篇读后感。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对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大为赞赏,有的对廉颇的负荆请罪备加推崇,有的对缪贤的荐才之举情有独钟,有的对秦王的外强中干不无微词,„„这就充分说明了欣赏作品是仁者见仁的活动。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欣赏,都是由欣赏主体(欣赏者)与欣赏对象(艺术作品)这两个方面构成的。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受到欣赏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艺术爱好的不同、审美能力的高低、情感世界的差异等等。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美的时候,除了在关键问题上基本一致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审美个性,切不可强求一律。
三、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表现创造美就是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和正确欣赏美的保障下,通过课文的详细讲解和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用自己的思、言和行来把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表达出来。语文教学应把美育始终渗透到训练之中。如我在讲述《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让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根据课文描写来画出托尔斯泰的肖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另外对美的表达也就是爱心的流露。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我在执教《斑羚飞渡》时,播放动画片《小虎还乡》的片段,让学生从中感知,同时在画面中想象动物的情感世界。这样课件中的视频材料,很快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不仅开启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而且训练了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的能力。
利用作文教学是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审美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文教学的美育,要按美的规律进行,让作文基础训练与审美能力训练相结合。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观察,观察是创造美的前提。鲁迅“如要创造,第一需观察。”创作前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吸取、捕捉和采颉.在写作文《校园的早晨》时,我带学生观察早晨的校园后,学生写出的文章,生动而形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校园的早晨的绚丽与多彩,并从中有 6 所体悟,效果很好。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认识周围的事物,发现现实的美。
例如感受自然界中阳光的温暖,风的清凉,夜的宁静,月的明洁,花的清香,绿叶的柔美,山河的壮丽。观察社会现象,积累更多的资料。要在教学课文基础上指导观察方法。
例如教完《松树的风格》,我指导学生观察梅、翠竹、蜜蜂,然后让学生写梅的风格,翠竹以及蜜蜂的风格,充分发挥学生类比、想象、联想,求索思维,培养其审美创造力。其次是启发实践,采颉储藏。除体验自然外,还要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真确的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如,参加植树,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各种困难作斗争,感受人与人之间关系;实践中解决自身内心的矛盾,去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把实践中得到的意象加以描述,表现,补充,再在创作中熔炼,布局,谋篇,创作出一篇优秀文章来,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到创造美的快乐。
尝试美的创造 在语文练习中,还有些是带思考性的,这种练习不是机械的反复,而是着眼于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完成这类练习,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需要一定的创造火花。我常用这样的形式进行训练:
(1)分角色朗诵。学完戏剧、小说后,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诵,让学生体验剧中角色的性格,引导学生去欣赏和创造戏剧、小说的美。
(2)复述或翻译课文。复述或翻译,既可是口头的,也可是书面的。进行这类练习,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是一种美的表达,美的创造。
(3)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表达力,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四种写作形式,虽属于练习的性质,但要真正把它完成好,需要点燃智慧的火花,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需要鼓起创造的风帆,需要尝试美的创造
通过在教学开拓中的美育渗透,我所教学生品格在不断完善、心胸开阔、感情丰富、思路开拓、才能较强。奠定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观照和实践操作是语文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两部分,也是诱发科学美感,训练创新思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一位教 7 师,除具备艺术的、审美的眼光和素养外,还要敢突破常规,不断探索语文审美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参考文献:
1.祁志祥《美学观照》,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学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3.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14.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四
(教师用表)
您的教龄: 职称: 填表时: 年 月 日
1、您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
A、知识传授 B、能力培养 C、素质教育
2、如果条件容许,您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基本不用
3、您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
A、多让学生参与,培养知识技能 B、整合课程体系,符合学生实际 C 开阔学生视野,解决实际问题 D、没有采取措施,任由学生发展
4、在备课过程中,您认为应该重视()
A、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B、编写教案 C、先上课后写教案 D、只重视课后反思
5、课前准备工作的情况()
A、认真积极准备 B、比较认真准备 C、随意
6、你的课堂上,你认为你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高吗?()
A、高 B、较高 C、有时高 D、不高
7、你的课堂上,你做过政治探究活动吗?()
A、没做过 B、做过,但较少 C、课本上的探究活动大多数都做了
8、你的课堂上,你有让学生做过政治分组探究活动吗?()
A、没做过 B、做过,但较少 C、课本上的探究活动大多数都做了
9、你指导学生做过政治课外活动(调查活动、小论文)吗?()
A、经常指导 B、偶尔指导 C、从来没有
10、上政治课时,你是如何做的(可多选)()
A、将重点内容进行有条理的板书,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B、很有逻辑和风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C、常启发提问,让学生思考,并给学生机会回答问题 D、多做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E、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 F、多介绍教材外的知识,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G、经常提示学习政治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11、你的课堂上,你认为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可多选)()
A、自主、探究 B、合作、互助 C、实践 D、游戏 E、模拟 F、辩论
12、你认为你的学生是()
A、聪明的 B、可以努力的 C、没有潜力的
13、你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
A、知识技能 B、情感态度 C、作业评价
14、你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这个课题组的建立对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作用()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15、你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这个课题组的建立对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作用()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16、从你自身专业水平发展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开展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这个课题组的研究()
A、没必要,意义不大 B、还可以,有点意义 C、有必要,意义重大
17、新课改背景下你是如何给自己定位()
A、平等中的首席 B、引导者、合作者 C、指导者、引路人 D、倡导者、实践者
18、你是如何适应新课改()A、对传统课堂的继承和创新 B、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 C、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干 D、结合学生实际,逐步摸索
19、新课改终极目标是()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讨11-19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1-12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8-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几点思考10-31
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11-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11-02
中学生物课程改革论文08-12
中学教学课程设计08-16
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