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博感受(共8篇)
1.观世博感受 篇一
世博园的游玩感受作文
周四,我、爸爸、妈妈和外婆一家人一起去看世博会咯!我们一大早五点半就起床了,六点从家出发,开车到佘山乘9号轻轨来到了上海马当路站,到的时候才是七点,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开始检票入园,不过还算快,安检加检票一共只用了一分多钟,而且还拿到了中国馆的预约券呢,接着我们乘13号线到世纪大道世博园1号入口入园参观。
来到世博园游玩,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四点。
第一是世博园中的绿色通道。世博园区展馆有了绿色通道,就能方便许多行动不便的旅客,像一些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和年近八旬的老人们都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因为他们如果像平常人一样站在大太阳底下排几个小时的队,肯定会受不了的,所以我觉得这种绿色通道的待遇非常好!
第二是园区内的直饮水设施。这种设施可是方便了所有游园旅客,只要是去游园的旅客,就只要带一个茶杯就行了,在自己口干舌燥的时候,就可以到直饮水设施前装水喝或者直接张嘴饮水。这个设施的水龙头是朝上的,只要按下按钮,再把嘴靠近水龙头,就能喝到纯净的直饮水了,很是方便!
第三是中国馆。中国馆吸引我的地方有两个,动态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和“东方足迹”展区。清明上河图在百米的墙面上显示出来,是用电脑3D高科技做成的,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有的在田地里卖力地种菜干活,有的在简陋的小客栈里面喝酒聊天,有的在学堂里面读书写字,还有的在木制大船上锻炼身体,大家都有说有笑……现在的科技真高啊,我长大了也要好好学习,去发明、去创造。这幅图的场景分白天黑夜两种,而且黑夜的场景中到处灯火通明,人流如潮。“东方足迹”展示了中国有史以来人民家中的家具、家电、日常用品的情况,让我知道了以前人们家中的苦,我现在真是幸福啊!在暑假里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上网上到手抽筋。
第四则是世博护照带给我的乐趣。世博护照是用来盖各个国家馆的`印章的,在我游完一个馆的时候,我总是会开心的拿出护照给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给我盖章的时候,我又会好奇地探头观望,想早点知道这个国家馆的章是怎么样的;在我拿到盖好章的护照的时候,我就会把护照握得紧紧的,因为这是我游园的所有见证,我一定要好好的珍藏它。
世博会主要是要展示我们上海的文明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做到行为规范,言行谨慎,因为我们大家代表着上海这个城市,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希望世博会圆满完成。
2.观世博感受 篇二
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世博会展览展示的互动和创新, 科技研发以集成当前最新展示科技, 通过视觉感受及周边三维图像和多声道立体声, 诠释和演绎文化的、历史的和发展的各类主题。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网上世博会, 展示科技集中体现绿色、便捷、安全理念, 提前勾勒出“后世博”时代的产业与生活。
世博会科技的展示, 如镶在世博场地中的璀璨钻石, 熠熠生辉。
科技和艺术展示的“嘉年华”
阳光下的世博园区尽显其恢宏大气的现代化结构, 而夜幕降临, 华灯映盛世, 光彩照夜空。以江面为载体, 综合“水、火、天、光、声、色”多种元素, 整个世博会园区将会光影交融:飘扬的五星红旗、飞驰的磁浮列车、曼妙夜景, 闪烁的点点繁星……在4200套LED彩灯的点缀下,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北、东、西三个外立面将变为一幅幅灵动的画卷;缤纷跳跃的灯光将建筑群变身为声光交织的表演舞台, 令上海的夜景愈加璀璨耀目……
“我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嘉年华’, 对科技成果真实的感受、无尽的憧憬, 都将在这里体现!”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 世博会就是一个展示科技魅力的大舞台。
“东风夜放花千树”。在这个舞台, 各种创新科学技术将纷纷登台亮相。科技展示, 给世博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创新世博”不仅体现在“硬件”上, 更渗透到设计、创意等“软件”建设的每一个“细胞”里。
数字多媒体向你敞开感受梦幻大门。里面, 仿佛一个神奇的“潘多拉星球”世界:走过的地方, 会“长”出绿树、鲜花;手指碰到的地方, 会飘落“灵树的种子”;目之所及, 是人类祖先正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孕育文明……视频图像、激光表演、数字激光全息影像、水幕灯光表演让人留恋痴迷。
流媒体, 带给你穿越时空的体验。在“城市生命馆”, 巨大的球幕影院将世界各大洲五大著名城市广场“搬”到上海, 由7块硕大环形屏幕和1块直径38米天幕组成的球幕影院, 用8分钟带领你开始一段奇妙的“穿越”。
LED光源是世博园区闪耀的“明星”, 世博园区80%夜景照明将使用LED照明技术, 本次世博会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集中示范区。“一轴四馆”区域将使用2.5万盏半导体照明灯具, 是国内外最大规模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 被放大至128米“铺”满整面墙壁, 画中众多人物将以鲜活的动感方式尽显眼前, 我国古代城市的繁华让你如痴如醉, 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以虚拟数字科技展示着“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河南馆内《清明上河图》以大型木雕方式演绎着“国之中, 城之源”的主题, 她们以各自的风采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向世人展示中国对理想城市的思考。
“为有世博多亮丽”
未雨绸缪, 为成功解决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 突出“科技改变城市生活”的主题内涵, 科技部等九部委和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科委等单位合作推出世博科技专项, 55年来已陆续布局230余项, 取得约110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仅应用于上海世博会, 还将在以后产生持续效应。
如何“点亮”世博园, 一直备受瞩目。“世博会园区景观光环境规划和新技术应用”世博科技专项课题的专家团队, 提出科学而艺术的夜景照明方法,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方式, 还极具艺术创意。
用灯光营造梦幻世博园区。如何将上海人文景观的精彩与高新照明科技相结合, 使观众在夜晚的视觉感受中回味高新科技的魅力?
“我们不会单独去展示‘照明’, 而是把人类历史上所有人工照明的科技成就和手段经过集成设计, 成为城市照明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科技展示的一部分。我们展示的并非是某项技术, 而是这座城市。”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表示。
用灯光书写科技创新。郝洛西教授负责的《2010中国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 不仅从亮度上对园区进行了分区分级, 而且不同的区域, 光照的亮度、灯具的种类、光照环境的风格等都不相同, 聚光灯下、灯火阑珊处、明暗疏密总相宜是灯光规划的最高理念。
在世博文化中心西南的VIP入口和普通观众入口, 有两块以特殊方式制作的LED光电艺术屏。两块光电艺术屏是LED与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其艺术效果美丽非凡。这两块艺术屏的研制, 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复实验。郝教授说:“中间克服了很多困难。创新就意味着反复实验。无数次的失败才能铸就最后一次的成功。”
展示更要突出传统文化。城市未来馆中“中医四诊仪”将带你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台通体洁白的半圆仪器呈现你的眼前, 体验者只要将脸置于“面象仪”中, 系统就会拍下你的面象与舌象特征;将手腕放在“脉象仪”中时, “脉象仪”中的传感器会自动搜索你的脉搏并自动完成传统中医的“把脉”和穴位诊断, 所有动作完成以后, 电子屏右边将即时打印出一份体能检测报告。
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如何将现代的科学与传统中医的医理相结合是项目技术上遇到的一大难题。”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杨华元教授, 世博专项课题“中医四诊仪”负责人介绍, 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 建立中医四诊信息融合的智能化诊断系统, 包括舌象诊断、面色诊断、三部多路脉象检测诊断、智能化穴位诊断等子系统, “中医四诊智能化实现了中医诊断技术的第四次革命, 它采用的多学科发展研究中医的方法, 是传统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集中到一起, 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经过多番尝试和努力, 选取“标准化”作为突破口, 在传统中医的经验模式中寻找到一定的标准, 从而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转为计算机可以辨别的一系列标准。他们跑遍了曙光、岳阳、普陀、华东等医院收集临床各科资料, 完成中医问诊资料的检索;筛选出约460个常见临床症状;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 着手中医问诊症状、证候的规范化, 制定出了问诊的初步诊断标准。
世博会展示的手段和理念也在不停地创新。为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上海市科委专设“大尺寸屏幕人机互动”项目, 由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同样, 把世博会搬到网上, 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奇想已然成真。而这个奇想的“践行者”, 也正是用一幅幅变幻莫测的“中国画卷”拉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幕的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自今年1月开始, 水晶石世博专项副总经理李华敏和他的团队已进入了工作高速运转的高峰时间, “目前我们的世博项目组已经开始实行‘5+2、白+黑’的工作制了。”
李华敏坦言, 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沟通。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了网上世博, 人员广泛且地域文化、年龄差异专业背景差异巨大, 如何透彻地了解每个馆的文化, 解读每个国家想要展示的内容、主题让水晶石花了大量的工夫。
实验, 完善;再实验, 再完善。这些不辞辛苦的科研人, 将理想和设想渐渐拉近, 再拉近, 将“亮丽”带进世博会。
后世博时代的畅想
世博会上的科技发明, 在带来全新理念的同时, 也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
当前, 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曾强调, 要充分利用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好时机, 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使世博会不仅仅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体验场”, 更要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孵化器”。
后世博时代, 将是创意科技产业大发展的时代。
在上海, 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 国际创意设计、研究、教学机构已经“生根开花”。上海已成为亚太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方热土。2010年, 上海将形成100家以上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左右, 创意产业已开始走向普通消费者。
LED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 代表着未来新光源的方向, LED产业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壮大。据预测, 我国在2005~2015年间, 半导体照明可累计节能4000亿度电, 为用户节约2600亿元的电费支出, 创造1500亿元产值, 解决100万人口的就业。目前, 为缩短与国外LED照明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方面的差距, 上海市科委还支持成立了上海半导体照明产业孵化器, 通过落实政府各项优惠政策, 提供项目对接、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太阳能应用技术还将和半导体照明技术“强强联合”, 尝试“太阳能发电+LED照明”的一体化绿色能源技术。
网上世博会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 正在成为新的市场“金矿”。本届世博会象征着国内外数字多媒体技术服务商几乎全方位打开市场门户的一次经典攻略。由此将实现的超越将绝不仅仅是技术范畴, 而是关键性的市场地域的全面突破。
水晶石采用的B/S平台以NCity展示平台为基础建立, 运用了大量的“三维富媒体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技术, 将常见的2D及3D的Video、Audio、Flash、Java效果组合应用, 实现原本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的展示效果。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乃至于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应用三维富媒体技术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展示系统, 在展示规模、展示模式、展示效果、受众范围等多个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网上世博会是一次集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网上世博会不仅将在世博会历史, 更将在新时代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直接促成互联网时代由二维至三维的转变, 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突破, 将来许多大的展馆、展会可能都可以应用。”水晶石李华敏表示。
如今, 数字多媒体技术已经向房地产、工业、商业、医疗卫生、汽车等领域横向展开, 并在创意高度上不断完善和超越。数字展示已成为政府、企业进行品牌展示和推介的有效手段。
3.中国式世博观 篇三
“世博会是什么?”
“风情展。”“交易会吧。”“很多高科技。”“工业成绩交流会。”“有各国美食。”“向全世界展示大上海。”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博会”。世博园试运行期间,还有上海阿姨特意多带了现款,打算去法国馆买香水和口红。
而以上作答的,都是戴着红袖箍、穿着黄马甲或吊着蓝胸牌的志愿者。仿佛一夜间,楼道清洁工、自行车看管员、市容协管员等都换了身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世博志愿者。”
无论对于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怎么理解,他们至少都牢牢记住了自己该管好哪一摊,2000万颗各司其职的螺丝钉拧紧一台庞大的机器,向世界宣布:上海准备好了。
“世博学”
9年前,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也“与常^无异”。2001年11月,刚做了一年多浦东新区副区长的他,被委派去巴黎申博。他马上给世博会申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谁可以跑来给我讲讲什么叫世博会?”一名工作人员给他打印了几页纸,那是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的简介。
周汉民带着这几页纸上路了。9年后,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建议有教授头衔的周汉民开一门“世博学。”
从“门外汉”到“博导水平”,不是每个人都有周汉民的机会。直至2007年,时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的朱咏雷做客新华网时,还有网友问他:“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有什么区别吗?”
上海图书馆馆长、世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在各地巡讲时,发现为数不少的地方官员,“只是把世博当成了招商引资平台。”
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各行各业打量着世博这块大蛋糕,考虑着自己这一刀从哪里切下去。
“联丰生煎大王”开在与中国馆仅一路之隔的“黄金地段”,其老板泮和连的眼光这几天被媒体热炒。申博成功前,他即在浦东南路盘下了这家店面,“5个游客里有1个买生煎包就够了。”
做了十几年服装生意的浙江嘉善人周晓春,去年改种番茄,成为世博指定供货商,温州鞋业大佬诸建平4年前把精力投入LED灯研发,今年拿到了世博订单。
“世博会刺激中国木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接轨上海世博,普陀山打造新名片”——在出入上海的高速路上,广告牌几乎言必称世博。
“世博会是个筐,人们老想着从筐里拿点什么出来。”上海大学教授林少雄说,这一方面与世博知识的普及侧重有关,号召市民如何配合,而灌输世博启迪民智的理念偏少;另一方面,也与现实中的实用化、趋利化的价值取向有关。
为迎世博派发的《市民指南》中提出上百项文明礼貌提示,“不穿睡衣上街”引起了坊间、学界争议。周汉民一再提醒:上海人礼让外地人,中国人礼让外国人,“礼让的风气比世博会本身还要意义深刻。”
“对世博知识掌握最全的人群,当属各媒体跑世博的记者,因为工作中用得着。”《新民晚报》一名世博记者说。
普通市民则在翘首盼“世博大礼包”。“礼包”包括一份上海市委市政府给市民的感谢信、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价值200元的交通卡、一张地图、一枚海宝小徽章。
“这是上海市民实打实地感受到世博是怎么让城市更美好。”上述记者评说。
超级体量
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妨碍齐力打造一届最高水平的世博会。以下这组“之最”从各个维度丈量了上海世博会的超级体量:
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预计超过7000万名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将从参观人数、参展方、规模等三个层面创世博会历史之最;
非洲大陆53个国家中有50个确认参展,其中与中国建交的所有48个国家全部参展,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也成为历届世博会参展国家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援助力度最强的非洲馆;
目前已确认将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副总统以上政要已达102批,刷新历史纪录;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本届世博会展区面积5.28平方公里,为历史上最大,
为建设世博动迁1.74万户居民和272家企事业单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单个重大项目动迁规模最大、要求最高、难度最大、时间最紧的一次。
志愿者人数超过200万,为历届世博会之最;
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数量为历届之最。
与主办方这些“之最”对应的,是参展方的“之最”:
“奥地利把上海世博会纳入了奥地利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参展项目。”奥地利前总理、上海世博会奥地利展馆总代表汉内斯·安德罗施说。
“沙特阿拉伯对上海世博会的重视程度和参展规模前所未有,无论是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都堪称历史之最!”上海世博会沙特联络负责人、沙特城乡事务部助理大臣阿卜杜-拉赫曼·谢赫说。
“本次德国的参展规模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说。
学界有这样的认识:中国和各国合力打造了一场巅峰世博会。
世界需要市场
“是中国‘拯救’了世博,把一个被西方渐渐淡忘的博览会托举成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现在连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也热闹起来了。”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说。
2006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博论坛上,日本建筑设计师彦坂裕提了这样一个问题:19世纪人们来世博会是为了看—个新世界,而20世纪后半叶起,人们通过大众传媒就能达到这一目的,为什么还要特地到世博会来呢?
也有人说,自从电视机出现后,世博会就不断被预言要消失——飞渡大洋彼岸不过一夜,网络随时带人周游世界。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各种技术展览早已是以年为单位的常态行为。
回溯世博会历史,以欧美为主场,是第一波;第二波在日韩展开,如今第三波浪潮正在中国澎湃。
学者杨恒均说,世博会炙手可热的年代,也正是西方价值观在紧密锣鼓形成、并逐渐登上全球舞台的时候。上个世纪下半叶,世博会在西方完成了历史使命,当西方对世博会开始抱可有可无态度时,日韩加入进来,世博会也确实起到了向世界推销这两国的作用。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乔兆红分析,19~20世纪,各国参加世博会依次考虑的因素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21世纪,以上排序逆转: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在中国学者钻研世博价值观时,对上海世博会抱以巨大热情的外国参展方中,也有不少却是冲着商业利益而来。
“人家不是冲着世博会来的,是冲着‘中国’这个大概念来的。”屠启宇说,“西方想要影响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空间有限,但是可以竞争中国市场。”
为扩大上海世博的商机,2007年,比利时与中方联合研讨“如何利用2010
年上海世博会”,比利时王储率团参加。
面对商业化倾向的质疑,美国馆CEO温斯洛回应说:“对美国来说,卖薯条的机会有很多,但像上海世博会这样能够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的机会却很少!”
执著的情结,强盛的图腾
世博会为何还风风火火地存在着?上海又为什么高调“接盘”呢?
2002年12月3日,上海在与韩国丽水、俄罗斯莫斯科,以及波兰弗洛兹瓦夫、墨西哥克雷塔罗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这也是有史以来世博会申办国家最多的一届。
有官员建议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要举办三届世博会。广州、宁波、武汉目前被看做潜在申办者。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分析说:“过去20年中。亚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等新兴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开放,改变了世博会的国际舞台,并引荐了一批‘新演员’,这也要求国际展览局在未来的世博会中向新的地理领域开放,更加均衡地分配举办机会。”
一个大背景是,自中国申博成功后的7年多里,国际展览局成员国数量从89个猛增至156个,其中绝大多数新成员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效应使一些发达国家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世博会,虽然处在经济危机中,参展规模居然还创下历届之最。”屠启宇说。
而对世博会造成威胁的电视机等“热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一段时期多媒体等虚拟展示手段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实景实物展示之势,因而引起参观者不满。”吴建中说,“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一种欢庆节日或情绪共鸣的激情,不到现场很难感受到这种激情。”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一方面修建展馆,在184天里汇聚2万多场演出,满足人们现场狂欢的需要,一方面又史上首次创立“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
1851年首届世博会举办时,上海只有8岁;当上海接过接力棒时,已经过去了159年。时代变迁,但中国人总有一种执著的“世博情结”。
1876年费城世博会,清政府海关随员李圭带着113名中国少年来到会场,成为首次参与世博会的中国代表团。李圭后来在《环游地球新录》中写道:“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交谊,益处甚大。”
之后,梁启超、陆士谔等晚清文人都预言中国将举办世博会,许多有着强国梦的文人将其当做国家强盛的图腾。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百废待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负重跑步”,提出了两大战略设想:开发浦东、申办世博会。
2010年,世博会拉开大幕的前夜,浦东刚刚隆重地庆祝了开发开放20周年。
想想“后世博时代”
“上海现在的财力、物力与汪道涵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办世博的目的与汪老的初衷对照,也发生了变化。”屠启宇说,“从重视程度看,中国正以办奥运的思维来运作世博,希望能复制办奥运的成功,同时期望世博会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契机。”
目前,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官员做世博局的工作,申请世博结束后把中意的场馆拆下来搬到当地,修建一处人文景观。场馆建设预算虽然包含了拆除费用,但参展方很可能不付尾款,以拆下来的材料充抵。双方一拍即合的可能性不小。“顶级高科技应当让全国人民分享。”上海一位领导大度地说。
“中国官员的学习能力很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谈了一百多年,但真谛究竟是什么?”屠启宇认为,世博会留下的财富不应只是永久保留几处场馆,还有人文上的启蒙。
“184天能够保证顺畅运转,就说明城市的功能能级上了一个档次。在这半年里,上海生产生活都不能暂停。而这个城市的居民经受了世博的洗礼,以后多大场面也可见怪不怪。”屠启宇说。
“上海世博会让老外见识什么叫大场面,”沪上一名体育记者评述,“北京奥运会已经办得让伦敦难以接招了。”他在采访北京奥运会时,每日必修课是去新闻中心的柜子里拿资料,一格一格拿完就得20分钟。
“我们引进了奥运会,但奥运精神仍然需要强化。现在,我们同样在将世博会办到极致,是不是也该想想‘后世博时代’的人文遗留和文化复兴?”屠启宇说。
会展热在中国方兴未艾。提出建设“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议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中国城市已超过30个。
4.观世博风采,展中华雄风 篇四
摘要:2010年5月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人类文明的盛会。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扩大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也给举办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举办国也借世博会对本国的知名度和声誉进行宣传,以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华人华侨也借此次参观世博会的机会进一步拉近自己与祖国的感情。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城市科技经济交流华人华侨
正文: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盛大开幕。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两千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留居城市。城市是由人类最初的聚居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城市发展的轨迹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重叠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虽有发展的喜悦,但是伴随而来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承压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文化差异而长生的矛盾„„如我国工业城市哈尔滨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美丽的松花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些问题给城市的规划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阻力,这些都让人对城市的发展而感到莫大的忧虑!因此,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展望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是休戚相关的!
这次世博会上,参展国和我们主办国都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纷纷设计并展示了一座座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场馆。世博园中,城市文明成果在展示,城市发展的经验在交流,先进的城市理念在传播。人们沐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文明,零距离的感受世博会风采。同时,人们也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模式进行探索,为缔造生态和谐的社会而寻求答案。我想,经过这次世博会的交流,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和谐城市”便会在世界各地大量的出现,到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会成倍的提高!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也给主办国创造了巨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入世博园,一名参观的游客感叹到:“在世博园里就像置身于北京国际机场一样!”的确,这里不同肤色,说不同语言的人比比皆是。从他的感叹中,我们可以稍微了解了一点世博的魅力。在此,有192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可谓是一个文化的大聚合了。
以体现物种保护为特色的英国馆;以拥有屋顶花园、瀑布外墙吸引人的“鹰巢”美国馆;还有宛如一座“太空堡垒”的融合日本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的日本馆;以体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的中国馆„„这些国家馆向人们显示了它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神韵,也对人们进行了一次文明的洗礼。
中外机器人“竞技”世博会。日本馆的“小提琴演奏机器人”,一曲中国民歌《茉莉花》震撼全场;法国馆中的身高58厘米的“脑”被誉为“小天才”,它会打太极,会舞蹈,还
通晓20多个国家的语言,这让参观者叹为观止;上海馆的“智能厨房器人”还可以烹饪美食,这也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创造。沙特馆中1600平方米的巨型屏幕,借助3D,4D电影的特效让人体验乘坐“月亮船”穿越时空的魔幻;西班牙马德里馆的“竹屋”和“空气树”及德国的汉堡之家让你感受低碳生活;在信息通信馆中,手持ICT终端,此时人与企鹅对话不是梦„„科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璀璨明星。上海世博会为人们打开了一幅科技改变生活的新图景,进行了对未来的畅想。
世博会上,各国家馆在对其的文化和科技等进行宣传和展示的过程中,让世界上的人们对其国家的文化底蕴、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都有助于开阔人的眼界,这份了解在心理上缩短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这也为以后国家与国家在经济,政治领域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使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真正成为一次“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大盛事。08奥运会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盛,2010年的世博会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历经全球性经济危机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能力的强大,这也更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上海世博会从申办成功到顺利闭幕及之后的“后世博经济”都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效益!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这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权威部门测算,从世博会开幕到闭幕其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因此更可以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上海世博会那“同享世博,合作共赢”的主题让中外的投资商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投资的目光瞄准那一片充满诱惑和魅力的地方——长江三角洲。近10年,长三角的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投资领域也从第二产业转向新兴的服务业。长三角的新兴产业是他们瞄准的目标。长三角原有的与因举办世博会而后续发展所拥有的雄厚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技水平、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这让投资者将长三角看成投资的风水宝地。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及“后世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世博经济具有巨大的创造利益的潜力,会是中国日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海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契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可以得到有力的保障,所以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开幕,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集中国。这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又多了一个回家的理由,一个为祖国感到骄傲的理由。
上海世博会华人华侨专用票在全球共发行20万张,但这对居于海外的上千万的华人华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据上海市侨办的统计,世博会开幕十几天,就有160多个侨团前来或联系确认参观上海世博会。由此可见,祖国的盛会对他们是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的!
世博回家,游子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黄浦江畔的世博园。一路走来,在他们眼里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城市。他们可以清楚的触摸到祖国跳动的脉搏。此行,他们与这片土地、这个文化的联系得到了再一次的刷新。
世博会上,游子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科技力量与日俱增的态势,这可以表明中国也有可以让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近几年,我国“海归回流”及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世博会这一宣传,我想我国人才外流的现象会减少很多,毕竟在华夏之地,炎黄子孙的血液可是会更容易沸腾哦!
5.观世博会开幕式有感 篇五
昨天,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终于开幕了!晚上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世博会开幕式。
世博会的开幕式真精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这里同台献艺,真的是难得一见!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江河情缘》,音乐旋律起伏不断;这时,一阵优美的钢琴声传来,演奏者正是驰名中外的钢琴家郎朗;演员们优美的舞蹈配上绝妙的演奏,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一般。青海玉树地震受灾的两位藏族儿童也受邀请来到了现场,表示中国上海与全世界各国的受灾同胞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共创美好的家园和未来。
更引人注目的是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炮声轰鸣,一束束各色各样、璀璨夺目的烟花,接二连三地喷出,就好像夜明珠在夜晚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我衷心地祝愿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成功、精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6.观《开学第一课》的感受 篇六
观《开学第一课》的感受
“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与伙伴一起爱的拥抱。”一首优美的乐曲使我如痴如醉,就这么把我引入了《开学第一课》的王国……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讲的是有梦,才会飞得更高。 最让我感动的是汶川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廖智从小喜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舞蹈老师的`工作也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她的家人、她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及她轻灵舞动的双腿,假肢带来的剧痛,一度使她放弃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梦想,假肢也被她扔在角落。直到一次独自在家的她需要上厕所,不得不爬着找到假肢,忍痛一步一步挪到卫生间,却狠狠地摔在地上,在痛哭之后,廖智发现穿戴假肢也并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廖智,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接下来的时间,她做了很多健全时不曾尝试的事情,游泳、攀岩、登山,对梦想的坚持,给了她一次重生。
7.观《开学第一课》后的感受及看法 篇七
每个人都有梦想。或许一样,或许不同。而普通人的梦想是怎样的呢?在9月《开学第一课》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他们没有神奇的翅膀,但他们可以让梦想飞翔。他们有对梦想的坚持,也有对梦想的不放弃,所以,他们为梦想所青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实中的奇迹。所以,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奇迹的出现,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太空上为我们授课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十年之前,她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飞行学校的一名学生。,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飞上了太空。当神舟五号发射的一瞬间,23岁的她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在她心中那个关于蓝天的梦想变得更加迫切。经过十年漫长又辛苦的训练,十年后的6月,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蓝天梦”,并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她告诉我们:梦想如星辰,虽遥远,但只要努力,总有天能触摸得到。
其实,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儿子,她付出了许多。很多人都觉得追逐梦想的旅途是枯燥而毫无光彩的,因为还没有达到成功,所以不能让人看到我们成功后的光鲜。其实,梦想贵在追寻!一旦坚持,追寻的过程也能让人肃然起敬,比如郑亚波郑妈妈的故事。
这位妈妈只是一名普通的加油工,她的儿子是自闭症患者,并且智力不及其他同龄的孩子。他的妈妈听别人说弹钢琴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了开发他的智力,郑妈妈看视频自学钢琴,学了后再交给其儿子,十一年不间断。如今,曾经还不会说话的郑妈妈儿子已经能够自弹自唱了,并且上了普通小学六年级——这不正是梦想的奇迹,坚持的奇迹吗?
8.观杨子荣纪念馆之感受 篇八
法政学院
社工132班
李燕
20131312038
简介:
杨子荣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属的海林市东山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之中,是为了纪念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烈士而建。1981年4月5日正式开放。
杨子荣纪念馆位于牟平区内,与著名的雷神庙毗邻。
杨子荣是特级侦察英雄,小说《林海雪原》的生活原型,由于小说的广为传播,杨子荣已成为家喻户晓,因而引发了寻找英雄的热潮,终于查明了杨子荣为牟平区宁海镇人。为此,家乡为之建纪念馆以示敬意。
感受:
走进纪念馆就走进了苍凉悲壮。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子荣的全省铜质塑像,塑像全高是3.1米,为什么要建这个高度,经过解说员的讲解,我得知是因为,杨子荣1916年出生,1945年参军,他参军的岁月也就是在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抢占东北的时刻,抢占东北就意味着就抢占了中国的工业基地,就抢占了中国的大后方,也就意味着抢占了战略要地。所以杨子荣参军后,就跟随部队开赴东北,开赴到牡丹江一带进行剿匪,担任侦查排排长,在剿匪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就殒命沙场,壮烈牺牲,死时年仅31岁。这样一个鲜花怒放的年岁,这样的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青年战士,在那个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环境里,他的死不免让人产生悲凉和壮烈之感。为了纪念他,纪念这位剿匪英雄,智慧的海林人民就把他的塑像铸成了三点一米高。这是一个恒久的高度,也是一个恒久的年岁。但在这恒久的韵意中,始终包含着一个永恒不变、历久弥坚的追思。
走进了纪念馆就走进了艰苦卓绝。我们都知道在杨子荣到牡丹江一带剿匪的时候,牡丹江应该是纯粹意义上的林海雪原。他们开始寄居在老乡家里,老乡的生活也是很困难的,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取土匪的信息,他们经常是爬冰卧雪,忍饥挨饿,有时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每一次同土匪周旋作战都是在鬼门关走上一遭,受伤死亡的事实经常发生。我看到这样一组资料,说杨子荣从当侦查排长到牺牲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他是怎么生活的,就是一个字抢,抢吃一口,抢睡一觉,抢着做准备工作,抢着完成任务,抢着照顾他那个班。他的睡觉,是走着路睡,淋着雨睡,靠着树睡,盖着雪睡,枕着石头睡。他死的时候,战友打开了他的背包,里面出了麻绳,废鞋底、破鞋帮,旧布什么都没有。他成天抓土匪,缴获的金银首饰等贵重的物品全部交公,他心里除了装着党、装着人民,装着革命,就是不装他自己。也正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党,党从来把他视为永远没有离开的最为优秀的一员;也正是他装着人民,人民也把他死死的刻在了心头,永志不忘。正是因为他装着革命,他也就被革命高傲的抬起,捧在九天之上,永远的顶礼祭拜。
走进纪念馆,也就走进了壮丽辉煌。这个壮丽和辉煌是杨子荣用短暂的人生书写的,是用青春绘就的。1945年底,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开赴东北战场,转战海林开展剿匪斗争。在战斗中,他无私无畏,机智勇敢,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当炊事员时,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把饭送到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送到浴血奋战的指战员手里,被部队授予工作模范称号;当步兵班长时,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战功。他曾只身独创匪营,劝降400多名匪徒放下武器,缴获敌人大炮两门,轻机枪10挺,枪300多支和大批弹药,被部队授予战斗模范。当侦查排长时,他神出鬼没,机智勇敢,打得土匪无处藏身。亚布力后堵村,活捉土匪头子许氏四兄弟,歼敌1000余人;大渡川,降服吴家三虎;老蔡营子,诱擒顽匪江开山;大砬子山,智取惯匪座山雕张乐山。经过杨子荣和他战友的一年多的清缴,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基本被剿灭,剩下一些小股土匪也都销声匿迹。在庆功会上,杨子荣被部队荣记三等功。1947年2月23日,在围剿顽匪郑三炮的战斗中,杨子荣不幸牺牲。杨子荣用自己大智大勇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无数出神入化、惊险动人的传奇故事。杨子荣的人生是及其短暂的,他还没有完全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甜美。但他用状如闪电般的生命,书写了人生的辉煌,书写人生和民族的大美。他也用自己的闪光的人生,点亮了人民解放事业的天空,用不死的魂魄擎起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走出了纪念,感觉总有一股暖流在全身奔涌,不可名状。但细细琢磨后,我知道,这是英雄火热的情愫,在我心中鼓荡;这是英雄绵绵的期望在我的血液中升华。我们一定会记住你的遗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
我感受了一次红色旅游之后,心得体会可是很多,就与喜欢旅行的你一起分享一下。首先是红色旅游中的景色。一望无际的草地,到处都是深浅不一的水坑,而且很多水坑里还有污泥,想到当年红军过草地,有一种感动在心底慢慢升起。还有一望无际的雪山,红军们是经过了多少磨难才成功的越过了雪山。还有没有一座桥的宽阔江河,当年的红军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困难才成功的渡过这些河流,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红军为我们争取的和平年代。
提起红色旅游,这可能是最近兴起的一项旅游项目了,但是却是十分的火爆,而作为青年人也是十分有必要进行这个红色文化的教育,最起码要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实,要谈红色旅游心得体会,还是有很多要讲的,因为这种旅行之中,让我了解到我们的民族接受了什么样的苦难,又进行了什么样的抗争,这其中的辛酸血泪,恐怕不是光想像就可以体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