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文化科技(4篇)
1.上海张江文化科技 篇一
上海张江地区居住证办理流程(非官方)我在张江玉兰香苑四期
首先找房东拿着房产证在居委会登记填表,居委会会带人去查看房子是不是改过,符合条件居委会开具证明
再到张江社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房屋租赁备案
要带的材料是
房屋备案完成了以后前台取号,进行信息采集和居住证办理
特别要记得带有公司的劳务合同原件。
我这在办理期间是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的,因为我是第一次办,照相费,复印费,工本费都没有收取。在申请之日起30日短信通知去那居住证。
关于收税的说法: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现在张江这边是没有收取的,其他地方有收的。
2.上海张江文化科技 篇二
产业集聚是指众多同一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 并进一步形成聚合, 是产业分布在有机联系基础上的集中化[1]。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推动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技术, 在物流、商业流通、生产管理、安全与防伪、人员管理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并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鉴于上海在RFID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示范及产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且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及政策环境, 因此, 2006年8月7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 (上海) 基地”。
1 RFID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
1.1 RFID产业化基地尚处于创业期, 但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由于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从批准至今, 尚不足两年, 因而其初创期特征明显。该基地按照“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力量, 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形成RFID产业链”的指导思想, 现已引进了14家企业, 其中从事RFID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4家, 从事RFID标签设计与制作的企业5家, 从事RFID读写器和中间件设计的企业2家, 从事RFID系统和应用方案测试、服务平台建设的企业3家, 初步形成了一条从芯片设计、标签集成、读写器和中间件设计到系统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产业链。
1.2 企业规模小, 为自主创业型民营企业
该基地目前已入驻的14家企业, 尽管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但企业规模不大, 平均每个企业的从业人员约为20人, 且全部为自主创业型民营企业, 经营机制比较灵活。
2 RFID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2.1 政府的推动作用及其政策支持是RFID产业集聚形成的主导因素
RFID产业化 (上海) 基地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无论是从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 到分步组织建设;还是从产业发展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到发展环境的营造, 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该基地的总体目标是“集聚优势, 打造国家级RFID产业化基地”, 以期通过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力量, 成为国家主导的RFID研发和生产基地, 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为此, 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联合成立了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 (上海) 基地推进委员会、管理办公室及专家顾问委员会, 旨在协同促进RFID产业化基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由此可见, 在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初创时期,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为加快RFID产业化基地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根据RFID产业特点, 对入驻基地的企业除享受张江高新技术园区给予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优惠政策外, 还享有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 包括产业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措施、金融支持措施等。譬如, 创新支持措施有: (1) 对基地引进的RFID技术开发机构, 经批准后给予一次性资助; (2) 对基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由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3) 对基地参与RFID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 对参与RFID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建设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企业购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科研机构从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等, 由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2 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创业氛围是RFID企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 高科技企业聚集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邻近机场带来的便捷交通;二是靠近信息技术购买商的有利位置;三是高素质的人口[2]。
RFID产业化 (上海) 基地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 具备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张江现已形成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并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群[3]。且邻近浦东国际机场, 连接上海两大机场的地铁二号线将从RFID产业基地附近通过。上海市政府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又有优先采购RFID基地企业产品的扶持政策。加之张江高科技园区已与众多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区域, 专业技术人才供应充足,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从业人员已达20%, 创业和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上述条件为RFID产业基地的成长和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科学的战略思维和合理的功能定位是RFID产业化基地崛起的重要基础
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制定了“单元技术与系统集成并重、产业投入与市场培育并重、企业运作与市场推动并重、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并重、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的科学发展战略, 为实现RFID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集群是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构成, 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战略联盟或各种合作, 具有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特征的技术一经济网络[4]。张江RFID产业化基地着眼于RFID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培育, 建设技术研发平台、产业风险投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库等, 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局面, 进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4 RFID产业集群成长的主要模式
4.1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运作模式
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其他产业集群成长模式相类似, RFID产业集群也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运作模式。它的初始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同时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形成发展合力, 整合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 形成从技术创新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从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基地到产学研结合, 开发运营商、服务集成商与科技投资商密切协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参与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提供, 更在于与市场运作保持一种动态的合作协调[5]。
4.2 产业链升级模式
通过培育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来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进而促进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是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6]。在RFID产业化基地建设过程中, 重视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 着力促进研发创新资源、企业孵化资源的加速集聚和研发创新产出的快速增长, 是该基地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任务。随着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 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与优化升级, 产业集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另一方面, 产业集聚又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和延展, 两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5 制约张江RFID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瓶颈
5.1 龙头企业尚不凸显
以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 跨越生物医药产业、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光电子等产业领域, 包含多媒体芯片、生物芯片、光电子、射频识别芯片等研发和制造的产业集群, 是张江高科技园区三条主要产业发展群之一。在张江现已成型的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中, 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已形成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如集成电路制造三巨头——中芯、宏力、华虹, 2006年实现销售额121.61亿元, 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77.5%, 占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37.6%;宝信软件占全国钢铁信息软件市场的45%;普元软件占据全国面向构件平台55%的市场份额;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共同分享了国内网络游戏产业40%的市场份额[5]。而在RFID产业化基地, 像上述那些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由此可见, 与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 起步较晚的RFID产业集群仍有较大差距。
5.2 相关配套政策尚需进一步细化
(1) 人才落户政策问题。“一刀切”的户籍政策使部分优秀人才落户难。如某重点大学一名物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虽属重点学科但非导向专业, 因而不能获得加分, 户口落不下来而只好另谋它职。要人单位也觉得人才流失甚为可惜, 但又无可奈何。
(2) 居住证问题。由于上海市规定办理居住证需要房东出具租房证明, 而一些私自出租房屋的房东不愿意出具租房证明, 从而使居住证的办理难度加大。而办不了居住证的人, 同时也不能充分享受社会保障, 只能如外来流动人口一样办理综合保险, 而目前这两者的待遇差别依然较大。
(3) 孵化基地的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如停车场地偏少, 且涨价过快。如某孵化基地的停车场原承诺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价格为300元/月, 地上停车场为120元/月, 但企业入驻后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价格涨至450元/月, 地上停车场涨至250元/月, 导致员工意见较大。
(4) 优惠政策的产业针对性不强。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有些优惠政策只能惠及部分企业。而且, 目前的优惠政策往往偏重于硬件上的支持, 而软件上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5) 由于孵化基地的办公场地一般采取整层出租的方式, 致使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办公场所, 从而影响其自主创业进程。
6 进一步促进张江RFID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培育RFID技术引领型核心企业
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有若干个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因此, 要在引进RFID龙头企业的同时, 以培育RFID技术引领型核心企业为目标, 加快培育出若干技术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较高和参与相关标准制定的龙头企业, 并以它们为核心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 着力提升RFID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6.2 进一步调整和细化创新政策措施
要针对RFID的产业特性, 进一步细化张江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一是要适当放宽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才的落户政策及居住证申办手续;二是要综合规划和协调办公楼宇的停车场等配套措施建设, 预留足够的停车车位;三是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公场地租赁措施, 方便规模偏小型企业租房;四是要进一步调整和细化针对RFID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在该产业创业期, 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年销售额较少, 现行的按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或销售额的财政补贴政策并不能惠及所有科技创业企业, 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或修订。
6.3 继续完善RFID产业基地的创新软环境
一是要促进基地内部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与合作创新;二是要发挥政府科技资助基金的引导作用, 带动更多的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民间资本对RFID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投入, 扩充企业融资渠道;三是要建立健全为RFID企业提供公共配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多层次产业孵化平台;四是要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何雄浪, 朱旭光.我国产业集聚变化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2) :55-59.
[2]陈劲松.新城模式——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94.
[3]玛丽亚, 樊鸿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开发研究, 2008 (3) :99-102.
[4]钟书华.创新集群概念、特征及理论意义[J].科学学研究, 2008 (1) :178-184.
[5]2006年度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报告课题组.集聚研发资源, 提升创新能力——2006年度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报告[R].2008-03-31.
3.上海张江文化科技 篇三
总结报告
按照XX关于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文件精神,经XX统一安排,我于11月9日至11日,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活动。现将学习所得汇报如下:
一、两个园区的基本情况
1、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19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 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
截止2010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90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39亿元。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577.5亿元;经营总收入15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吸引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其中吸引合同外资9.5亿美元,吸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87.43亿元。园区共有从业人员17.34万人(其中博士4288人、硕士27082人、大专以上学历100756人);园区累计专利申请数22215件,专利授权数5934件。
2、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5.2万,常住人口69.5万。
1994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争先率先、聚焦转型、突出创新、改善民生”工作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亮点增多、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738亿美元,其中出口343亿美元,分别增长44%、42.1%;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
今年以来,园区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1-5月,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注册外资18.9亿美元,增长55.7%;进出口总额318.3亿美元,增长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250.1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增长20.1%。
二、两个园区的成功经验
这次选择的两个开发区在体制上各不相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政府间的合作模式,上海张江是公司化管理。但是,他们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创新能力、产业规模等方面创造的突出业绩,探索的成功经验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体制创新
“凡适应世界经济特别是科技园区的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一切好的做法,在张江都可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张江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两年经济总量超过前八年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创出了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5年完成2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和产业布局。然而,按常规开发模式,若以平均每开发1平方公里土地投入7亿元资金匡算,就需投入 175亿元,巨额开发资金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入显然不可能。2001年初,张江园区领导小组做出重要决策:打破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单靠政府和开发公司投资的局面,实行体制创新,开发主体转向多元。即搭建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平台,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进程。从这一年起,张江园区先后大胆引入社会、民间和海外资本4.5亿元,相继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基地开发公司,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分别承担起园区信息安全、微电子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功能基地的开发任务。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2、强化软环境
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对投资者不说不”为其服务理念,建立了六大服务体系。一是企业创立服务体系,企业登记审批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进入园区,提供企业登记“一门式”服务,缩短企业注册时间;二是人事服务体系,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张江分部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引进等服务;三是 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在投资者与企业间架建金桥、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设金桥、落实政策导向资金;四是申请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代理申请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五是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园区引进一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苏州工业园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苏州工业园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惟一”。
3、科学招商
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高标准招商。根据产业定位,严格筛选,宁缺勿滥,保证项目质量。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以大引大”高标准的招商思路。按照产业聚集进行专业招商,建立非常专业的招商队伍。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产业为主导,通过“以商引商”、“以大引大”迅速发展壮大,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实现从“优惠政策招商”到“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形成了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招商格局,并适时提出了“服务业倍增计划”,迅速把招商重心向服务业和科技领域倾 斜,高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项目及税源型项目明显增多,经济结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注册内资1325亿元。
三、考察学习所得
与上海张江高技术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1、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单位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2、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3、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我单位的发展的日益关注。余杭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抓住中日两国建交40周年的历史机遇,加快园区建设。
4、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营造政策“洼地”,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形成了“洼地”,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类要素就会向流向哪里。要想成为经济高地,就必须先营造政策“洼地”。对现有的各项特惠政策,要继续保持;要学习借鉴发达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移植创新,转变成新的政策优势。围绕大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实施“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低门槛”政策。对于带动作用强、关联度大的项目,尤其是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兴办的大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按照“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力度更大的财政扶持等办法。
4.上海张江文化科技 篇四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8月22日18:32 来源:东方网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网
东方网8月22日消息:上海市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大会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大会旨在贯彻科技部、中宣部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谈会精神和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就推进本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作了部署。
殷一璀强调,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上海要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若干个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要重视网络文化和数字出版服务业的发展,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网络文化和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供给体系;要重视传统文化业态技术的提升,利用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要重视文化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提升文化行业关键装备和系统软件的国产化水平,努力在全国形成示范和引领;要重视文化消费便捷支撑服务体系,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扩大文化消费,吸引文化互动体验消费。
殷一璀指出,要重视在现有体制下,形成适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特点的推进机制,破解薄弱环节,提升融合质量。此外,要大力培养和集聚各类文化科技人才,要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副市长沈晓明主持会议。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为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上海张江授牌。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上海百视通(600637,股吧)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介绍各自在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各区县政府、市政府相关单位、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约400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张江文化科技】推荐阅读:
上海科技技术职业学院10-30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08-27
上海科技馆小学作文10-28
上海科技馆参观小结11-12
好玩的上海科技馆作文08-28
参观上海科技馆优秀作文07-10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科技大会08-03
上海科技馆游感作文08-19
上海科技大学自招自荐信06-28
上海科技馆参观记作文800字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