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精选15篇)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一
任丘一中政治文化生活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第七课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者:孔凡行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
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预习案】(20分钟)
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76—p80,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
二、回归课本自己动手列出本课知识框架
【课堂探究案】(30分钟)
一、合作探究、讨论质疑(在充分预习自学记忆的基础上,回顾预习收获,先独立思考作答,切忌
照搬课本,以提高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益)
(一)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却没有低头抱怨,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回头看看,此前五千年,重负一再降临他的肩头:自然灾害、战火、固步自封、外敌侵侮、沉睡迟滞、歧路徘徊……所有这些,我们的先人和父辈不曾过多抱怨,而是挺身长足迈入新时代,如今我们又何必沉吟:一个团结、和平和现代化的中国,十数亿心连五洲、身达四海的中国人,我们要坚信必能越过沟壑,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
【探究1】阅读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中国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典型例题]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败思想侵蚀、保持当合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探究2】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典型例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能够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生长万物。对“厚德载物”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厚德载物”思想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应该摒弃
B.“厚德载物”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人人都应该遵循
C.“厚德载物”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竞争观念不相适应,应对其加以改造
D.“厚德载物”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
[易错点探究]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二.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与探究过程中的疑惑梳理、记录下来,提示自己在合作探究时质疑,寻求解决)
【自主检测】(15分钟)
1.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对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在于()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②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有的态度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D.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6.2010 年 8 月 1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官兵和专业救援队伍,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地各界立即开展抢险救灾行动,并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 年 8 月 15 日举行了全国哀悼活动。在哀悼现场,有群众打出了‚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标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如何在材料中得到具体体现的?
【自主检测】答案:
1【解析】选A。B、D两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2【解析】选C。本题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考查。①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②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正确表述。故选C。3【解析】选D。弘扬这些精神,主要是因为弘扬这些精神意义重大,是由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①表述错误,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④说法错误,当前各项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5【解析】选B。A项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每一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C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民族精神对经济建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D项明显错误,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除了做好分内的事情,还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故排除。
6答案: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面对灾难,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风雨同“舟”,威武不“曲”,在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二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 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令世人震撼。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 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 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求解放的首要前提。在民族危亡处于紧要关头的20世纪初,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 通过艰辛的奋斗, 推翻了清朝专制政府,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 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他们怀着一心救国的赤子情怀, 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 发动了武昌起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3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 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振兴实业, 改良商货”等, 无一不体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毫无疑义的是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 为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根据, 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3.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篇三
关键词: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52-01
中华民族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它积千年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1]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的特定时期,都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多次强调民族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指出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腾飞的重要思想保障。
一、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民族精神从其产生开始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它本身是动态开放体系,所以其中必然包含着时代新内涵。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包含着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它的展现就只能是一个历史过程。”[4]要用历史的来看待民族精神,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不一定完全适应另一个时代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民族精神的种子要想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走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精神在其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促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吸收更多的现代成果,注入更多的现代思想,使之由传统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而这个过程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
二、民族精神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保障
科学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追求综合质量、效益最优的发展,而这个最优,没有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民族精神的推动和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所有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基础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优秀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就会异化成危害人民的工具。例如“毒奶粉”、假疫苗、 “毒大米”、“皮革奶”等。要提高现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用时代精神振奋人,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从而保障科学发展观的顺利践行。
三、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全球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国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危险,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入侵,只有充分运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其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将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才能消除内忧外患,合力抵御各种破坏民族团结与阻碍民族发展的力量。
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华夏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培育形成的,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除此以外,传统的儒家 “仁爱”精神和忠恕之道,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应该达到相亲相爱的和谐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态度、传统的诚信观、孝道等思想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
四、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个精神家园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石作支撑,那么再美丽的精神家园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古为今用” 与“洋为中用”相统一
在当代,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要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继承并不是死板的采用,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发展,应该继承并创新。当代民族精神并不是传统民族精神的副本,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创新等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都可以表现为“两弹一星”等精神,除此以外,还有我们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泥石流精神等,由此可见,传统的民族精神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强烈冲击。可口可乐、肯德基、耐克等一些欧美的商品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些产品的广告词宣传及时行乐,充分自由等思想,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一些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涌入我国,并挑战着我们的民族性。面对此情况,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精华,促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集体苏醒。此外,我们要重视中外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海纳百川”的态度,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洋为中用。中国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但本身又是开放的,不拒绝外来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它是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思想文化并逐步发展壮大至今的。
(二)开发红色资源,共建精神家园
革命先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形成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山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胡锦时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5]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老区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思想和精神,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进程。从自强不息到2010年的抗击泥石流精神,从顽强拼搏到“两弹一星”精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是一部红色文化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开发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建设出风景秀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江西师大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0:14.
[2]鄧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369.
4.弘扬辛亥精神 振兴中华民族 篇四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1004班大二第一期团会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5日(19:00-21:00)活动地点:2205多媒体教室
活动人员:教育与心理科学系1004班 活动主持:团支 付婷 活动过程:
1. 团支书上台发言:
(团支书发言稿 实况照片)2. 团支演示ppt:
(插入演示ppt 实况照片)3. 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代表姓名照片发言概述)4. 影片《辛亥革命》观赏:
影片介绍:
(实况照片)5. 观影及团会感受:
(学生代表姓名照片发言概述)6.散会
活动感想:
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整理:组织委员 薛美蓉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_导学案 篇五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姓名: 小组: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 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 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的作用。是“主心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 相结合。
5、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学习重点、难点】①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重要性)
②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旧知检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材料: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的胡錦涛同志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的原因。
问题2:除航天精神外,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民族精神吗?
问題3:我们当前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
(一)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_____________的结晶,随着_____________变化而不断丰富。
2、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历程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鲜明的 和。形成了 精神、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精神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雷锋精神、“ ”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 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极为重要的任务。
高二
政治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2页第1页
长葛第三实验高中 课型:新授课 编制:高二政治组 使用时间:2015年4月25日
四、当堂检测
1.2014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许多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再次重现昔日共产党人的革命激情,表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因为它()A.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 B.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统一的D.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2014年4月5日,孔子、屈原、邓稼先、梅兰芳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青铜雕像在中华世纪坛正式落成展出。这些文化名人 涉及文化、艺术、哲学、教育、医学、建筑、科技等多个领域,时间跨越了从春秋时期直至近现代3 000年历史。纪念中华文化先贤能使我们()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在潜移默化中自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增强尊重本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自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1年是我国辛亥革命100周年。某市教育、宣传、团委等部门开展了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①人们的思想在文化陶冶中升华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
③抓住了文化建设的根本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信等等,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道德遗产。这说明()A.中国传统道德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B.在当代,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拓展:
(1)井冈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
(2)长征精神。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延安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红岩精神。那就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5)西柏坡精神。那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6)雷锋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两弹一星”精神。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8)大庆精神。那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9)抗洪精神。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lO)载人航天精神。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材料说明()A.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B.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 定性力量 C.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D.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6.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①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
高二
政治
第七课
第二框
6.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 篇六
南山大坝小学五年级游景芳
指导教师李金波
各位领导、老师: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和不断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一天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申奥成功了,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加入WTO了,也让无数国人自豪。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7.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七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形成于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教育。因此, 古代民族精神就表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人为善, 睦邻友好, 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西方列强的的欺凌压迫,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为了救亡图存, 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无不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近百年来, 中华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 鼓舞着各阶层的人们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精神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 激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增添着新的时代内容, 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鞭策着我们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二、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智慧群体,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正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鼓舞着大学生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投身祖国建设, 拥护祖国统一;弘扬自强不息精神, 鞭策他们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弘扬革命精神, 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艰苦奋斗,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反对奢侈浪费, 践行勤俭节约。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而西方奉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的国家, 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 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特别是借助文化思想渗透的方式。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辨别能力较低, 不能看清西方实施政治西化、分化的图谋, 容易受到其影响和误导, 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能够提高其辨别能力,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丧失信心, 往往经受不住压力、挫折, 一蹶不振, 精神状态不佳。中华民族精神,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为大学生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艰苦创业,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当前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过于僵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大多数高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广大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的洗礼下热爱祖国, 维护祖国统一, 认真学习, 增长知识, 报效祖国。但是, 民族精神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显然是不足够的。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 大学生中民族精神的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 往往在高校所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一致性。然而, 这种理论教育以教师的灌输和说教为主, 只是通过教师照本宣科, 一味空洞单调地讲解, 而不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培育方法, 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对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民族精神培育效果欠佳。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中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则凭借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 通过各种途径竭力推销着自己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虽然使得大学生对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实际行动中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能自觉地践行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然而在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大学生还出现了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现象, 这与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对策
1、丰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化, 不断注入着新的时代内容。当前,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不仅应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还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 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更要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改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中的理论教育发挥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也需要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 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高校应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民族节日、先进模范人物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 还应鼓励广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老区等, 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民族、国家的情感。
3、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对于外来思想文化我们需要辩证地对待, 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是我们需要吸收和借鉴的, 而西方文化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则对大学生积极践行民族精神产生了消极影响。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 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的是要将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达到知行合一。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 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外来思想文化, 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 激励青年大学生自觉积极地践行民族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本文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并针对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英姿.“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2]辛锐.大力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J].改革与开放, 2013, 02:102-103.
8.阅读经典文学,弘扬中华精神 篇八
【关键词】经典文学 弘扬 中华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是历代有思想、有见解的文人志士用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的精神和文化的结晶,这些作品蕴涵着优秀的文化成果,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反复阅读,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奠基之石。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通过经典之作流传下来的,因此,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洗涤,在一本本好书中结识高尚的灵魂、净化心灵,而且更能感受文学穿越时空的恒久力量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华精神。
一、民族经典阅读的背景:
今天,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经济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却充满了危机:大部分学生日渐远离经典名著,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粗俗漫画等越来越多占据并不断吞噬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良知和身心健康。在设法淡化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等对孩子们身心不利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精神抚慰,用经典作品中高尚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丰富精神生活,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另外,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化的成果。中共十六大报告曾经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阅读民族经典作品加深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培育民族精神是语文课堂责无旁贷的教学任务。
二、民族经典阅读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经典作品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站在时代前沿的语文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将民族经典作品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海洋中尽情畅游,使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这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经典阅读的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就以其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和影响,举世瞩目。中国历史上更有许多杰出人物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将他们心灵的感悟和敏锐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影响深远。阅读民族经典的目标就是以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民族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祖国五千年深厚的经典文化土壤中蕴蓄着大量的精神养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师生在学习中汲取、吸收、创新,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通过民族经典作品的熏陶,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艺术趣味,充实心灵,发展个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计划地扩大师生语言和文化经典的积累,加深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成果。
四、有计划地进行课外经典阅读。
针对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的现状,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经验,通过广泛而精心的选择,为学生提供经典阅读参考书目,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放矢,自觉有序地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适度地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能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激发阅读民族经典的浓厚兴趣。包括:优秀古诗文摘录、名联书法荟萃、美文欣赏、诗词短剧表演等;开展以上活动,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通过搜集、整理、诵读,达到熏陶感染的效果,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情趣。
9.弘扬民族精神 篇九
热点聚焦
材料一:首个烈士纪念日 2014年9月30日,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追思。当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多地烈士陵园将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第三个国家级纪念日。
材料二:习近平出席“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7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习近平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材料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小学 2014年9月1日,南京全市小学生拿到新发布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该读本又名《血火记忆》,用“时间为线、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为切入点,在总体概述基础上重点选编10个人物小故事,有侧重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引导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对国家公祭的认识。
相关链接:光辉历程——“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大型展览在香港开幕 考点链接:①爱国主义 ②民族精神 ③当代青年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④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什么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设立烈士纪念日有什么意义?
⑴ 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⑷ 有利于增强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为什么要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⑴ 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⑶ 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4.我国将 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强大决心; ⑵ 我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⑶ 我国尊重历史,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使命; ⑷ 我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5.甲午耻辱不能忘!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请谈谈你的主张。⑴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⑵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⑶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⑷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⑸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⑹ 在全民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材料二 相关设问
6.我们要学习抗日战争革命先烈的哪些优秀品质? 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⑵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⑶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⑷ 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7.我国隆重开展“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有何意义?
⑴ 有利于提醒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⑵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⑶ 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⑷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8.民族复兴我有责!实现强军梦,你能做些什么? ⑴ 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作准备; ⑵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⑶ 积极参加军训和拥军优属活动; ⑷ 学习国防知识,关注国防建设;
⑸ 自觉同破坏国家主权和分裂、颠覆国家的言行作斗争。9.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旗帜?
⑴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⑵ 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⑶ 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⑷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三 相关设问
1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小学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 缅怀英烈,继承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⑵ 铭记先烈们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⑶ 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综合设问
11.你打算怎样高擎先烈们的精神火炬,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⑴ 认真学习并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崇尚先进,弘扬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⑵ 珍惜受教育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奋学习,敢于创新。
⑶ 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⑷ 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为弘扬民族精神,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专题讲座、志愿服务等。
13.材料一:2014年9月30日,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追思。当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多地烈士陵园将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第三个国家级纪念日。
材料二:《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某网友说:“设烈士纪念日我必须点赞!没有烈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⑴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
材料一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祭奠先烈英灵,弘扬先烈精神。材料二体现了网友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先烈学习,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
⑵ 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发挥先烈的引领作用;④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⑤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等。
⑶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向先烈们学习?
10.弘扬民族精神 篇十
海外拓荒人 石油报国魂5年前,一个石油人带领他的团队经过28个月奋战,将远在3000公里以外的中亚天然气引进到我国,5亿中国人从此用上了来自中亚的天然气,而在春节前他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名字叫孙波。孙波生前担任中石油中亚天然气项目负责人。中亚天然气项目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大通道,近2000公里,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设这样一条国际管线,国外一般需要6年。而孙波和他的团队仅用了28个月。孙波在中石油工作的20年中,有16年是在海外找油找气。在委内瑞拉,他负责接手开发的是国外石油公司放弃的老油田,通过技术创新,原油产量飙升了10倍。
2012年12月8日下午1:40分,中哈原油管道扩建和运行相关事宜政府间协议在哈萨克斯坦正式签署。就在签约结束22分钟后,为这项协议奔波三年的主要负责人,中石油副总裁孙波却永远停下了脚步。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大家介绍在孙波身上彰显出什么精神?(4分)
(2)请你向大家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向孙波学习(2分)
11.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 篇十一
2012年7月,岭南初中被合山市确立为民族团结进步试点单位,随后,该校根据《关于印发合山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黄彬为组长,副校长黄世荣为副组长,党支部书记覃策泰、教务处副主任韦桂玲、教师吴姗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岭南初中采取创设育人环境、编写校本教材、设立民族特色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唱响了学校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营造特色环境
岭南初中是一所由壮、汉、苗、瑶等多民族组成的学校,现有学生近90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5%,124名教职工中,有78%是少数民族。该校的领导班子深知,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几年前,岭南初中是一所在三年间就经过两次合并的学校,合并之初,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破烂不堪。有不少学生要求转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高。”该校一名老教师回忆说。
面对当时的现状,岭南初中的领导班子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2012年,合山市政府共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50万元以及自治区的配套资金50万元一起拨付给岭南初中统筹使用。同年11月份,该校建成了使用面积为3 557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完成了包括器械健身、文化舞台、塑胶跑道、人工草地足球场等一批文体场所的建设。新建成的教学综合楼为开设民族特色班、民族之家活动室、民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族音乐舞蹈室、少数民族留守少年活动室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内功能齐全的文体场所,也为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氛围,岭南初中通过校园网络,积极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该校的吴姗老师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合山市岭南初级中学民族团结知识宣传系列”,引导师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少学生点击浏览了吴老师的系列文章后表示,作为岭南初中的学生,他们更应该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
岭南初中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培养教师树立民族团结的教育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促进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作用。此外,该校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加强宣传,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常识,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民族团结精神的热情,校园逐渐呈现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浓厚氛围。
民族教育进课堂
“西藏处处可见从事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佛教经文的麻尼堆。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中的宗教活动及传统的马年转冈仁波钦、羊年转纳木错湖等宗教活动,都得以正常进行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这是岭南初中有关民族团结宣传教材第八课时中的内容(节选)。2012年,该校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编写了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该教材共有十课时,分别是“民族政策概况”“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共两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我国民族政策的成就”“维护民族团结”。
该校明确规定,科任老师上课,要把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民族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在音、体、美課堂教学中,增加民族歌舞、民族绘画、民族体育项目等课的课时比例。该校每学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10节,确立了民族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该校的一名教师说:“搞一些民族知识宣传容易做到,但像我们学校这样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以教材的形式确立下来还是为数不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一间宽敞的舞蹈教室里,一群学生跟着老师在认真地练习着舞蹈,这些舞蹈动作柔和,舞姿优美,充满少数民族风情。这正是岭南初中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班。为了把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岭南初中重点打造民族特色班,成立有民族舞蹈班、民族绘画班和民族书法班,选派了黄梅、李洁胜和凌应强3名教师分别负责舞蹈班、绘画班和书法班的日常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例如李洁胜教师多才多艺,不仅是来宾市美术协会成员、还是合山市美术协会副会长,其国画作品《绿韵》入选“中华魂·翰墨丹青”庆祝来宾市九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装饰画作品《女儿梦》荣获来宾市工会庆“三八”、迎“市庆”第二届女职工手工艺作品展二等奖等。有了这样素质过硬的教师,该校民族特色班的教学成绩喜人,近年来,民族特色班的藏族舞蹈《情满天路扎西德勒》参加来宾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比赛获一等奖,舞蹈《红色英雄》参加来宾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来宾市参加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操《舞动青春》参加自治区比赛获一等奖,谭海霞同学获得来宾市“我与来宾同成长”少年儿童现场书画比赛一等奖。
2012年9月28日,岭南初中举办了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会。会上,该校民族班的精彩表演让前来观看的领导及嘉宾赞赏不已:这些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了不起!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长绳有节奏地摇着,两名女生在长绳里边跳边用一个呼啦圈摆着造型,一名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跳跃着穿过呼啦圈,滚落在地上的防护垫上,接着又一名男生出场……“哇!真是太刺激太过瘾了,原来绳子也可以这样跳!”许多观众感叹道。
这是2012年6月1日,岭南初中举办第一届花样跳绳比赛时一个有趣的场景。为了让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岭南初中特别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除了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外,该校还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如竹竿舞、走板鞋、花样跳绳比赛等。师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扬了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岭南初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例如:成立“民族之家”,经常组织教师举行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和到野外烧烤等,加深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之间的友谊;召开“迎中秋,庆国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座谈会,把学校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坎上;成立“扶助贫困学生助学金”,尽量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并多次到少数民族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把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延伸到学生家中;在“捐资助学、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全校各民族师生为特困少数民族学生谭桂花和重病的莫云媚捐款近1万元,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的精神……
岭南初中校长黄彬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道路上,岭南初中扎扎实实做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校除了是合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外,还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先进学校、广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实验学校”、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全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来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学校等23项国家、自治区、市级荣誉。未来,岭南初中将继续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在办学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佳绩。
(责编 韦 力)
1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十二
在这方面, 一些国家重视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年轻而无根的美国人, 由于重视美国精神的培养而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先天不足的日本人, 在吸取民族精神中成长壮大;多种族、多元文化的新加坡, 始终高举儒家伦理的大旗而迅速崛起;曾被战争弄得遍体鳞伤的德国, 正是有了坚强的德意志民族精神才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处于纷争之地的以色列, 正是有了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精神, 才能在中东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地位曾一落千丈的俄罗斯, 近年来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 力求重振民族精神、力图重演大国雄风;只有弹丸之地的韩国, 大力倡导爱国主义, 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 从而成为亚洲经济强国。
山无脊梁要塌方, 虎无脊梁莫称王, 人无脊梁莫做人。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磨难而锐气不减, 千锤百炼而斗志弥坚?是什么撑起了她的脊梁, 使她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那不朽的民族魂———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因此,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教育。
一、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大风泱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美德。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第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的爱国者灿若群星。第二,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昂扬斗志。“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 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第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五千年来, 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他们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或刚正不阿冒死请命, 或毁家纾难精忠报国, 或血战沙场马革裹尸, 或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他们的浩然正气, 彪炳史册, 光照千秋。正是这样的国魂精神, 推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征服千难万险, 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第四,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第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第六,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第七,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第八,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二、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三、必须继承和弘扬时代精神
社会的发展催生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把民族精神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时代精神突出表现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还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要吸其精华、融合中西、使其本土化, 要去其糟粕、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西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丢弃民族精神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我、甚至亡国灭种。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唯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真有进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如果民族精神在我们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都能根深蒂固、生根发芽, 那么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真正实现。
摘要:目前,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 民族精神日益受到漠视。山无脊梁要塌方, 虎无脊梁莫称王。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大风泱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精神,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13.弘扬民族精神 篇十三
七年级二班
活动目标:
1、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活动时间:2013-10-14
活动地点:七年级二班教室
活动过程:
引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盛世,期间多少沧桑,多少风雨,我们都勇敢的走过了,也将勇敢的走向明天的辉煌。当代青少年应秉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试看明日之世界,我中华必将傲然屹立。
一、观看视频《王览争鸠》——兄友弟恭
此视频体现的是孝悌之德,借此,引出中华八大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幻灯片展示具体内容。
二、弘扬民族精神:
倘若一个人具备了上述的八大美德,那么也就具备了高尚的品格。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具备高尚的品德还必须具有振奋、崇高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三、弘扬民族精神——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相信在带给老师暖意的同时,你也会获得相同的回报;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争做老师与同学眼中的绅士与淑女,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14.弘扬民族精神资料 篇十四
伟大的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可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搏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文化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历史上:“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为公”;新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了“和平民族”之誉,赢得了“和平的使者”之称;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血染大都;从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些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抗击外侮的伟大的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忘,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不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
1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篇十五
一、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是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 是民族心理特征、文化观念和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 具有鲜明的引导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强大的传承性。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 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支撑、凝聚、激励、教化、导向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和时代性, 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传统精神是历史的民族精神, 汇集了民族过去的历史、文化、意识的精华, 构成了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又分为历史传统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两部分。历史传统精神集中表现于《周易》中的两个命题上, 这就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革命传统精神, 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新创立和形成的, 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民族精神不仅具有传统性, 而且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能够始终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 涌现出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奥运精神等, 都是融合了当代社会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的时代民族精神。
二、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 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 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 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高昂的民族精神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可以凝聚和整合社会力量。90后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潜在劳动力, 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90后大学生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否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是能否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因素。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十六大为全国人民绘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就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更需要民族精神的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就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特别是广大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报告,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我们未来承担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没有高素质的人, 是不可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的。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就能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向心力凝聚起来, 就能永葆进取之心, 塑造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创造者, 以保证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完成。
三、在90后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 抓出实效, 并形成优良传统。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优良传统, 同时积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要在90后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 让他们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对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加以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 更要不断提炼和概括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的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学习和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之长, 汲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 使一切能够为我所用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去。
2. 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合力。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 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两课主渠道的作用, 还要各部门、各处室、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 形成合力。各科教师在教学中, 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将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行政、后勤人员应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充分运用网络, 拓展民族精神教育新渠道。
成长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 也更善于运用网络, 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高校教育者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占领网络这个快捷、及时、有效的教育阵地, 根据学生习惯, 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 以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后大学生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并开创更多的90后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 以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4.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
优美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展览、竞赛, 不断举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活动, 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使90后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5. 以大学生为主体, 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塑造民族精神。
要充分利用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新加坡在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德育时采用价值澄清法, 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出选择, 并采取行动。这些方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这对我国课堂教学有启发意义。为了使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积极主动地培育民族精神。学校要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在实践中亲自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感人场面和动人情节, 以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并把这种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升华为民族精神。
6. 与公民教育相结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 是培养公民精神、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为推进公民教育提供深厚的动力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公民教育, 通过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增强公民自觉将个人的利益得失与民族盛衰强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意识;通过倡导民族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 增强公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社会稳定的团结稳定意识;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增强公民敢于迎接各种挑战, 经受任何风浪考验, 开拓创新, 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强意识;通过培育民族气节, 维护民族尊严, 增强公民的民族荣辱感。
参考文献
[1]顾海良, 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4) .
[2]王东虓.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荐阅读:
弘扬中华美德,学习雷锋精神12-17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09-11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07-2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0-20
学习最美孝心少年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06-11
高中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06-15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9-22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11-11
弘扬民族精神诗词11-14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