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

2024-10-12

河北师范大学(精选12篇)

1.河北师范大学 篇一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09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2009年暑期,法政学院承担了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政治学科的培训任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成人教育学院的正确指导以及兄弟学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法政学院临危受命、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规定培训任务。现将我院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临危受命、高度重视,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

冀教师【2009】1号、12号文件两个文件中,只规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考虑到我院的工作安排以及兄弟学院的利益,今年5月份,我院并没有参与省级培训工作的竞争。7月初,上级主管部门突然通知:今年的省级培训中,还有226名学员要参加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政治学科的培训,学校和成教学院希望我院能够承担这一任务。此时,已经临近暑假,我院正在紧张筹备函授、各类在职研究生班的面授工作,同时筹划召开学术会议、考察等事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我院果断地承接了新课程培训任务。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组成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组,教学、行政副院长、政教系主任及骨干教师、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全员参与。大家群策群力,结合我省高中政治课的特点以及我院的办学特色,在一周时间便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为顺利开展省级培

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团结协作,确保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课程设置方面。我院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宗旨,关注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板块。在“新课标解读板块”中,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主任宋景堂作了《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比较与新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分析”板块邀请北京教育学院赵聪教授作了《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与分析》,“教学研究”板块分别邀请北京市特级教师、石家庄市教科所专家和本院教师从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与课堂实践、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学院还组织长期从事基础教育与教学论研究的专业老师进行了新课程教学观摩与研讨。因为培训内容丰富合理,广大学员认真听取专家讲座,课下与专家研讨,培训一直保持着高出勤率,真正做到了教室座无虚席。学员普遍反映: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了培训内容和实效,受益匪浅。

组织管理方面。在培训期间,我院院长亲自挂帅,全面负责新课程培训工作,各位成员按照各自工作分工,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分别负责课堂教学、督导、评估及日常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范树成教授不仅发动各种关系外请专家,还亲自陪同听课。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学院安排政教系主任亲自担任培训班主任,政教系、教务办、特色专业项目组成员等全员参与,按照学院制定的组织管理制度、班主任制度、学员考勤制度、培训档案管理

办法、学员考核办法等具体开展培训工作,保证了高质量完成培训工作。

后勤保障与服务方面。在培训期间,我院以社会效益为根本,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并在课时费、接待等方面均按最高规格执行。因为时间紧张,我院的培训工作是8月22日才开始的。此时,兄弟学院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学校各部门基本进入休整阶段,以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在成教学院领导的大力协调和帮助下,后勤集团和兄弟学院等单位放弃了休息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妥善安置了参训学员的吃饭、住宿、洗澡、教室等问题。我院的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法政学院,对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学院工作的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相互学习,创新性开展培训工作

2007年12月,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该特色专业以 培养高质量的中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为目标,全面开展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模拟教学和教师基本功课外训练,培养学生从 事中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的能力和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技能。培训期间,学院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组织各地市的学员代表,就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学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座谈,真正做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我们虽然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但和兄弟学院相比,还存在很多

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1、由于接受任务比较急,准备时间比较短,在专家邀请、课程设置、后勤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2、因为培训班开班较晚,尤其是今年是我省实施新课标的第一年,各中学高一新生已经在8月初开学,部分应该参加培训的教师承担着各自单位的教学任务,原定的226人中,只有143人参加了培训。

我们相信,随着省级培训的深入开展,通过向兄弟学院学习,我院的省级培训工作将会越来越完善,将会更好地促进学院的专业建设,更好地为全省的基础教育服务!

2.河北师范大学 篇二

一、技能交换的校园现状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全方位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 以及对建设校园技能交换网站的看法与态度, 并对网站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以便获取学生需求, 完善网站功能, 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

(一)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笔者所在学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调查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发放《技能交换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450份, 有效率为95%。

(二) 调查内容与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技能交换网站调查问卷中, 共有450名大学生接受问卷调查, 从图1与图2数据表明, 调查对象无论是男女生的比例还是年级分布上都更加均衡, 调查数据更加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 上网情况。

图3数据显示, 约有46%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的电脑, 43%的同学利用学校的机房进行上网, 少数同学会选择校外的网吧。这表明当前配备个人电脑的大学生规模已经越来越大, 另外, 对于那些没有电脑的同学, 学校的机房能够为他们提供便捷宽敞的上网服务。

从图4可以看出, 约66%的同学每天都会上网, 每天多次上网的同学甚至高达37%, 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 而且随着学校数字化的建设, 同学们能够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 网络环境已经大大改善, 这为技能交换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物理基础。

3. 对技能交换的态度。

在做“是否愿意从别人那里学习到所需的技能”以及“是否传授他人技能”时, 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大概一致, 选择肯定答案的人约为78% (见图5) 。可见, 对于技能交换, 同学们的热情和支持度还是很高的。

图6数据显示, 57.5%的同学认为开展技能交换的益处是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面, 交到朋友;有50.5%的同学认为技能交换的益处是掌握一门技能;其余的认为提升自身价值、提高自身能力, 省学费。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技能交换这个做法持比较肯定的态度。

4. 对校园技能交换网站的态度。

从图7中可以看出, 有50%的大学生表示, 如果有一个为全校同学建立且实名认证的技能交换网站, 他们会充分地利用好;32%的同学表示会偶尔利用, 只有18%的同学表示不会使用技能交换网站, 这说明实名制的技能交换网站是受大部分学生欢迎的。

图8中的数据显示学生们在技能方面的需求情况, 按照由高到低依次是计算机类知识、英语、驾驶、理财、音乐、绘画和摄影摄像等, 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建立技能交换网站, 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大学生技能交换网站建设的思考

1.实行实名注册认证, 提供免费信息服务。为了有效加强网站的管理, 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维护健康的网络虚拟环境, 学生们在网站注册的时候要进行实名认证, 使用学号、身份证号、真实姓名等信息进行注册登录。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角度来讲, 实名制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在网站上发表不负责任或不良的信息, 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讲, 实名制可以迫使学生在发布信息时尽可能全面和真实。另外, 网站中提供的信息服务要免费, 免费的信息服务, 对大学生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2.优化网站功能, 加强安全性和人性化设计。在网站建设考虑的因素中, 人们比较关心的是网站的功能与服务是否齐全、安全性是否良好、网站的信誉度等等。技能交换网站作为一个网络应用系统、一个服务平台, 在设计和建设中应确保网站的整体架构科学, 功能服务完善, 界面布局合理, 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站, 发挥网站的实用价值。

3.开发多种平台系统, 扩大应用范围。目前, 除了计算机外, 各种手持数码终端都具备了上网功能,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相比电脑, 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更高, 几乎人手一部。借助这些手持数码终端, 人们可以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享受网站服务, 打破了电脑设备的束缚。目前, 智能手机或其他手持设备的操作系统主要有Android、i OS、Symbian、Windows Phone等, 其中市场份额最高的是Android系统, 其次是苹果公司的i OS系统。因此, 在建好基于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站外, 还可以尝试开发基于Android和i OS系统的应用软件, 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等数码移动设备, 轻松访问到网站, 随时随地享受网站服务, 能有效扩大网站的应用范围。

3.河北师范大学 篇三

一、大学图书馆职能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教育的不断注重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空前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着“学校心脏”之称得图书馆是大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设施。它是学校中图书、资料的情报中心,是教学和学术科研服务的中心机构,是学校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重要场所之一。目前各式大学的各种学科的发展日臻完善,相应的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所以设计大学图书馆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要给其留有足够的发展延伸空间。大学图书馆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读者的文化水平层次高而且它的读者群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大学的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其相关的设要求。

二、大学图书馆的职能特性

在设计图书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图书馆的职能特点以及读者特点。在它的职能方面:(1)通过各种流通方式提供专业参考图书及各种媒介,还提供一部分与专业无关的知识性、文娱性的图书。(2)主要是为研究生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服务,为这些读者提供资源。(3)统筹全校的文献、情报,图书资料建设。(4)组织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它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方面可以为四部分:本(专)科生、研究生、教师和职工。

了解了图书馆的大概职能特性后,接下来就是关于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了。首先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它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形式要服从功能”这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要重视的一句话。即功能是核心,没有功能的建筑,它的形式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对于图书馆的设计我是从平面布局开始着手的,明确划分功能分区,安排合理的空间结合,当然要结合分析人的行为路线考虑。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曾提出过三个现代设计的要点:体量、外观和平面布局。柯布西埃还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体量与外观是建筑表现的要素,体量与外观是有平面布局决定的,平面布局是根本,这一点对没有想象力的人就无法理解”(《走向新建筑》)这种主张和观点对于处于初学建筑阶段的我们——这些对于建筑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者,是有很高指导意义的。

三、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像以前老式的图书馆都是按借、藏、阅三者分开的这种旧式图书馆流程,甚至有的书库是专门采用底层高的设计,像这样的传统图书馆一旦设计施工好了,改建和扩建就非常的有约束性。尤其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老式的图书馆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所以我的新校区图书馆设计采用的是“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三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标准化设施的布设和使用功能的灵活转换。在确定图书馆各空间的柱网、层高和荷载时,设计应从灵活性方面多加考虑,综合分析,慎重确定。建筑规范里面还规定: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在建筑设计中尺寸应用一般都采用3的模数。因此,在我的图书馆设计方案中建筑的层高是4.8m。图书馆在新校区的地理位置正对着学校的大门口,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必须要庄重,有威严感,但是又不能太古板,所以它的整体建筑采用的是中心对称的形式法则,绝对均衡对称,左右均分对峙,这种建筑原则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起源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制度、人民习俗,并不是说别的形式法则应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来就不行。这也是结合一定的场所环境,地理位置而言。鉴于我们新校区图书馆地理方位,我觉得应该采用此方法,会使得图书馆的整体造型庄重典雅、严正。

四、新馆的设计方案说明

从它的功能出发,综合考虑,采用的平面布局方式是以“工”字形为基础,在它的上面稍微作了一些变化,想让它与工整的“工”字有所区别,而这些也是以功能为基础的,考虑到了人在其中的活动行为轨迹,一切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前提,修改后的平面布局,它的使用空间便显得合理了,人得行动路线也变得通畅了较以前而言,人进入一座建筑空间时,首先想得是从哪进,从哪出,进去的目的,是否容易达成,如果进去的时间长,它的卫生间在哪,是否方便找到,在紧急状态下是否有备用出口。这便是对合理的功能划分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平面布局中反映出来。而建筑本身的外立面也是它的内部空间的反映,功能合理后,随之外立面形态也产生了。在外立面的设计中也要由功能上的使用考虑为其基础,图书馆的外部形态设计就要考虑图书馆各处不同功能的需要了。新校区的图书馆因为合并了多个校区,所给的基底面积是3600平米,它的建筑面积大概有2万多平米,因此新建的图书馆有8层之高,含一层半地下的。每层的层高为4.8m,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里规定:“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该图书馆设有两座乘客电梯,电梯房与侧楼梯相邻,并且临近大厅,方便读者使用。如果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空间实行全面开架,书库与阅览空间的概念就完全不同了,那样阅览室应该是按专业设置的,根据专业的特点而定,按专业划分的设置就非常人性化了。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直接在出口办理借书手续。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这就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配备来支持。这属于图书馆的管理职能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五、结语

对于一个完善的图书馆设计来说,要探讨的方面还很多,作为一项建筑它的功能性是重要的,没有功能这个建筑也将失去存在的必要。对于现代大学图书馆建设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新建的图书馆能适应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能符合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起到它在大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美学纲要》熊明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 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3]《林徽因建筑文萃》林徽因 著 上海三怜书店出版发行2006年8月第一版.

4.河北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篇四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 作者 马晓宏

孙辉 241法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法语》(2、3册)

出版社

《简明法语教程》(上下)

商务印书馆 《标准日本语》(中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2日语

701哲学原理 肖前

702法理学、宪法学

《法理学》(第三版)

《宪法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张文显

版社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

周叶中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03政治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政治学导论》(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

《政治经济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惠岩

杨光斌

704马克思主义原理

肖前

逢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

705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公共管理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陈振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休斯 版社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06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一)《体育概论》

《体育社会学》 杨文轩

卢元镇 707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二)《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世昌等

邓树勋等

708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三)《学校体育学》

《运动生理学》 沈建华等

邓树勋等

709文学基础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唐健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11基础英语

《高级英语》(上下)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英语写作手册》 张汉熙

王振昌等

张培基等

丁往道等

712基础俄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基础俄语》(1-4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东方·大学俄语》(1-8册)

出版社

《现代俄语理论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教程》

《曲式与作品分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

王超尘等

713艺术理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星 上海音乐出版社

桑桐

人民音乐出版社

斯波索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祖强 714和声与曲式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为杰、陈丹布

715美术专业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纲要》

《艺术概论》

《外国美术史》

黄宗贤

西南师范大学出

王宏建

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艺术出版社

美术史系外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福建人民出版2004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716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基础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孙英民等

朱绍侯等

717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华东师大

718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原理》 栾玉广

719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

720数学分析及线性代数

《数学物理方法》 《高等数学》(第1、2、3册)

梁昆淼 四川大学数学教研室

721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力学》

《电磁学》

漆安慎、杜婵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陈熙

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万洪文、詹正坤 张军海等 72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 723地理信息系统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26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等 727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文献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张舜徽

728基础日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

《新编日语》1-4册《日语》版社

5-6册

《日语精读》1-4册

吉林大学出版社

《现代日语高级语法教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

《新编日语语法教程》

《日语古典语法-基础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与难点解析》 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周平、陈小芬

宿久高、周异夫

曹大峰

皮细庚

铁军

729教育专业综合

《教育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

裴娣娜

73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000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版)

《世界史》(古代史编、近代史编、现代史编)《中国古代史》(上、下)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国现代史》(上、下)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书局1994年版

彭聃龄

朱滢

张厚粲、徐建平

731世界史基础

教育部考试中心

吴于廑、齐世荣 朱绍侯等

李侃等

王桧林等

732中国史基础

(2013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周予同

教育部考试中心

733植物学

陆时万、徐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等

《植物学》(第二版)(上)

《植物学》(第二版)(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国芳、冯志

坚等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

美 朱玉贤 734动物学 735分子生物学 736教育基础综合(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737生态学 801西方哲学史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学基础》(第二版)

全国十二所重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点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陈琦、刘儒德

版社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牛翠娟 赵敦华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 802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

803科学技术史

《世界科学技术史》

《科学的历程》 王鸿生

吴国盛

804民法学、刑法学

《民法学》(第四版)

《刑法学》(第五版)

魏振瀛

高铭暄、马克昌

版社2011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0年版

李景治、林甦

学苑出版社王军、苏献启 2006年修订版 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庄福龄 80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0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807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8年版

严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邓恩 版社2011年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 中华书局出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808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险》 郑功成邓大松

809经济学综合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逄锦聚等

高鸿业

810统计学基础 《统计学导论》

曾五

一、肖红叶 钱理群等

王庆生

朱维之等 81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812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文学史》 《新编英国文学教程》

王力

郑振峰 袁行霈 813中国文学史 814综合知识(含

河北教育出版社

李正栓、郭群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

《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常耀信

胡壮麟、刘润清 《俄语语言国情学》(修订本)

《俄语修辞学》

《俄罗斯文学史》

《苏联翻译理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谭林

吕凡

任光宣等

蔡毅等 815俄语综合

816艺术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艺术简史》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中国艺术简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教程》

版社

《中外广告史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欧洲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高等代数》 《世界科学技术史》 《数据结构(C语言版)》 《量子力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先艺

何平、孙沙岚

黄会林等

陈培爱 汪毓和

孙继南等

张洪岛

于润洋 北京大学 王鸿生 严蔚敏等 周世勋 817中外音乐史

818高等代数 819科学技术史 820数据结构 821量子力学 822电子技术基础 823C语言程序设计

824无机化学 825分析化学(含

清华大学出版社

童诗白

清华大学出版社 阎石

谭浩强 河北师范大学等

《C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一版)

《分析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 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

《基础有机化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中师大等

826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昭琼主编、东北师大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邢其毅等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杨云彦等 82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828地理综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荣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伦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吴相玉 严蔚敏等 罗国杰 829普通生物学 831数据结构 832伦理学原理

833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版社2011年

2月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鸿业

834日语综合

《日语语言学》

《日本语言》

《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选读》

《日本文化》

《日本》上、下册 翟东娜

徐一平

张如意

傅荫

王勇

大森和夫

83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

西安电子科技大

版)

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

汤小丹等 王镜岩 万洪文等 836生物化学 837物理化学

备注:501专业测试(素描写生、专业表现)考试范围:

1、素描写生。

5.河北师范大学 篇五

【四川师范大学专业】四川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四川师范大学分数线

第十四条 学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并负责按照当年的招生录取政策处理与之相关的遗留问题。第十五条 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为1∶1.2,部分招生计划量偏大的省(市、自治区)也可依据其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适当小于此比例,但不低于1∶1。第十六条 学校对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获奖者及有文体特长的考生,在同等情况下予以优先录取。第十七条 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为鼓励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制定的各项“加分投档”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是否录取和专业安排的主要依据。第十八条 除招生计划中特别注明的专业外,我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的语种,但新生进校后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均以英语为公共必修课《大学外语》的教学语种。此外,我校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5个本科专业在录取时有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各专业英语单科的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视投档我校的第一志愿生源情况统一划定,并在学校招生与就业信息网上公布。第十九条 体育类、音乐舞蹈类、音乐剧表演类、舞蹈表演类、播音类专业(或专业方向)要求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0米;服装表演类专业(或专业方向)要求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8米、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5米。采矿工程专业由于就业的特殊性,建议女生慎报。第二十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其中,对因身体健康状况致使生活无法自理或无法完成正常学业的考生将不予录取。同时,对存在明显身体残疾或语言障碍的考生,原则上也不能录取到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师职业的相关专业。第二十一条 学校对报考我校的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第二十二条 普通类专业的选考科目与录取原则:1.关于选考科目: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市、自治区),我校将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与考试科目的相关性确定考生应当参加的选考科目。同时,对于具有选考科目的省(市、自治区),除招生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外,原则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校确定的选考科目成绩的总和为录取依据。在具有我校选考科目成绩的线上考生不足时,经与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协商后,我校也可录取其它兼考科目的考生;2.关于专业志愿分数级差:我校在招生录取时对同属第一院校志愿的考生的专业安排将遵循“2、2、1、0”的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原则,即第一专业志愿、第二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2分;第二专业志愿、第三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2分;第三专业志愿、第四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1分;第四专业志愿及其以后各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0分。根据专业安排“从高分到低分”和我校的上述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原则,第二专业志愿考生在专业投档时的成绩与低于其2分的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等效。其余,以此类推……。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配,学校将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调配到尚未满额的其它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3.对于仍未实行“大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关于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的录取原则:我校将优先录取院校志愿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院校志愿为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能否投档我校,将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当年录取办法而定,我校严格执行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已投档我校的院校志愿为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按下述原则确定其专业:①与院校志愿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同步投档我校的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按分数级差为20分的原则安排其专业,即第二志愿考生在专业投档时的成绩与低于其20分的第一志愿考生成绩等效;②继院校志愿中的第一志愿投档之后,投档我校的包括征集志愿在内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只能录取到投档时尚未满额、但又有考生专业志愿(或调配志愿)的其它专业;③如投档我校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考生本人又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第二十三条 体育与艺术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与录取原则:1.我校体育与艺术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我校体育与艺术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以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准。2.体育与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原则: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及体育与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合格分数线的情况下,我校严格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3.体育与艺术类考生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①我校体育类招生各专业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为:i.体育教育综合成绩=专业考试成绩ii.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综合成绩=文化考试成绩②我校艺术类招生各专业类别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为:i.美术类综合成绩=文化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成绩ii.编导类综合成绩=文化考试成绩iii.美术类和编导类以外的其它各专业类别综合成绩=专业考试成绩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与文化(体育与艺术类考生还含专业)考试成绩在内的全面复查。经复查被确认为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分别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四川师范大学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修订稿)》或《四川师范大学学年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修订稿)》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川师范大学重点专业:

四川师范大学全景地图:

四川师范大学历年分数线:

四川师范大学报考指南:

四川师范大学招生计划:

四川师范大学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6.河北师范大学新生生活温馨小提示 篇六

一.师大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邮编 050080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

二.出行注意事项:

1、坐公交自动投币或刷卡,上车1元空调车2元

2.、出校门东行500米,在南焦客运站坐车。(过十字路口特别注意安全)回学校:火车站快35路、50路到学校门口下车(石栾路南口站)。

三、宿舍注意事项

1、宿舍晚上10:30关门,请务必在此之前回宿舍。

2、宿舍注意防火防盗,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

3、宿舍23:00——凌晨6:00统一断电(周五周六晚为11:30——6:00)。

4、注意宿舍卫生。

5、夜不归宿必须跟导员请假,保障人身安全。

7.河北师范大学 篇七

一、“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民受教育的基本需求得以实现,2000年我国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开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到高中非名校莫属。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学校借助自身独特的历史、体制、政策、资源等优势,集中了最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吸引远近各类名师,招收大量优质生源,引发了“奥数热”、“择校热”、“高价学区房”、“拼关系”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造成普通学校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速了社会基础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引发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1]基础教育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渐成为教育大计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为落实国家相关教育精神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惠化,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阶段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安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政策导向,也是该地区积极探索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线选择。“大学区管理制”要求优质学校为龙头的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解释,“大学区管理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区(县)中小学中,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学校,相对就近,合理组建“大学区”。“大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时打破公、自办学校教师管理的机制界限,按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可以看出,“大学区管理制”通过区域合作、校际联动,打破基础教育划一、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遏制“择校热”、“乱收费”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之举。通过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加速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现实生活中引发不公平的因素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基础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发展很不均衡,即便在校内学生也遭遇不公平教育,由此引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虎妈”、“狼爸”、“绿领巾”、“红校服”、“择校热”“奥数班”等教育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愈发引人深思。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在各种复杂的教育矛盾背后应运而生。“大学区管理制”旨在让区域内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举措,是破解教育难题和治理教育乱象的可贵探索。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

“大学区管理制”打破区域内学校间“各自为政”的界限,克服各种制度障碍和资源共享壁垒,通过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实施捆绑式发展,坚持优质带动,共同发展。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在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地位、行政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区长学校与各成员校实现管理一体化,在管理结构、资源配置、运转协调等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这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这使得学区长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管理文化等元素广泛渗透到成员学校的各个方面,使成员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迅速改变。

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

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入管理、输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赛教活动、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学生德育、体育、文艺、军训、拓展等等方面与各成员学校师生一道开展,带动成员学校全方位、宽领域地发展,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使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之中。成员学校师生全面参与学区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体育文艺等活动,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区长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对成员学校教师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成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成员学校学生通过与学区长学校学生竞赛、观摩学习等活动克服自卑心理,真正意义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大学区”的温暖,享受到学习和进步的快乐。

三、“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途径

1.政府主导推进,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政府主导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一年多以来,西安市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这种引导包括政策引导、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引导等,实现优者更优、弱者变强的发展格局。在保证学区长学校“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安市政府的主导下,“大学区管理制”被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细则方案,循序渐进,持久推进。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作为一种既成事实,西安市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限制或围堵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向,而是通过“大学区管理制”合理调节教育资源,破除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的制度障碍和共享壁垒。从2011年12月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来,积极探索跨地区、跨体制、跨阶段学校,组建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的“大学区”,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资源整合、教师流动、经费投入和教师待遇结合起来,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2.名校捆绑带动,创建与薄弱学校的合作共生机制

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建立互助发展联盟,捆绑带动,合作共生。以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为例,作为学区长学校,陕西师大附中通过向成员学校曲江一中、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输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选派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力量,开拓各种合作帮扶渠道,深化合作共生机制,全面提升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陕西师大附中与曲江一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大学区管理制”的良好典范。曲江一中在师大附中全面接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已经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使得曲江区域内的民众子女享受了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成员校的曲江一中,师大附中派出了强有力的中层领导组成曲江一中领导班子,校长、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大部分由师大附中委派。同时,附中派出优秀专任教师30余名成为了曲江一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全面管理曲江一中的过程中,附中与曲江一中“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学研发、统一课程资源、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全方位合作帮扶。

3.聚焦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过程的动态生成

教育教学实践是检验“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水平的最佳平台。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布置、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聚焦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使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渗透到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2012年秋季开始,师大附中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打造各科几乎涵盖各年级阶段所有节次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外拓展、课堂点评、课后反思文本,以及课堂录像,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输入到各成员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文献学习、教研组讨论,带领曲江一中、明达学校每位老师自觉按照“精品课”的基本要求检验自己的每一节课。帮助各成员校教师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条化和封闭化的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开放性和生成性,提高了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师大附中与成员学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互学共进,共同参与精品课、示范课、公开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等教学科研活动,与成员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分析。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大学区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大学区管理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践行,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在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学区长学校的辐射面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4.渗透文化元素,与成员校实现深度融合

“大学区管理制”绝非停留在简单的教学活动层面和具有优势特长的项目上,绝非停留在基础性、均等化、外延式、意向性和依赖性层面,而是向优质性、特色化、内涵式、目标性、自主性转化。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需要建立长久的帮扶合作机制,实现这种高位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耐力在于文化的渗透,这样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才能达到深度融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利用学区长学校百年老校的文化优势,从一开始就注重文化引领,在充分考虑成员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输入科学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文化的整合把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凝结着“学区人”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理想的力量,从而使成员学校师生的教育实践行为充溢着一种健康自觉、追求内涵的目标取向。“文化整合”机制是指学区长学校在输入办学思想、制定规章制度时以文化整合为价值取向,引导成员学校内部的文化力量,与学区长学校外在的文化渗透超越冲突,积极主动合作,促进学区内文化共生。“大学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整合体,一个成功的“大学区”是通过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超越整合学区内文化,这个整合过程也是“大学区”大文化的创造过程。“大学区管理制”是强弱文化的整合,也是优势文化的互补。[2]陕西师大附中借助百年来积淀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各成员学校进行文化渗透,不断与各成员校进行文化整合,优势互补,逐步凝练极具特色的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文化品质。

5.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集中备课、集中研讨、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是统一教学资源、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地域距离远、场所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学区内统一教学资源还有些难度,且数量难以保障。为此,陕西师大附中和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合作创建信息技术互动系统,这样师大附中可以和各成员学校实现远程实时视频交流,老师和学生不用来回奔波,通过视频直播可以聆听精品课、示范课、专家报告等。师大附中把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各种教育资源借助互动系统与成员学校共享。在集体备课和共享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同步录制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下载课件,可以同步发表看法和提出问题。集体备课、课堂共享、互动教学、统一考试检测、统一讲评都变得非常容易,实现了教学资源统一。不仅学区内教师集体备课非常容易,学生平时在家里或学校也可以登录到这个平台和老师讨论教学内容,目前这个系统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在线,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散式”流动,使薄弱学校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6.拓宽合作领域,创建教学研训一体的高端平台

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经验固然重要,但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个性迥异、思维独特的学生个体,所以,需要不断反思,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做研究型教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自运行以来共申报课题30余项,根据各成员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广泛研讨,吸引成员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合作水平。例如,师大附中与各成员学校共同承担了陕西省重大课题《高中新课程实施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动成员学校信息化建设由注重硬件设施向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转变,促进了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另外,陕西师大附中从各成员校中精选出一部分师生参与“春笋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各成员校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学习平台,也为各校的深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帮助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陕师大附中大学区实施教师统一培训制度,共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在陕西师大附中暑期全员培训中,成员校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西安市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部分老师参加,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开阔教工视野,突破工作瓶颈,探寻师大附中大学区合作路径,帮助各成员校提升师资水平和质量。全员培训特地邀请陕西师大傅钢善教授、心理教育专家杨敏毅、知名律师陈玮等做报告。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素养、品质等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时代和实践,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7.强化评价督导,不断提升教育均衡的发展水平

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注重评价督导,强化反馈,不断深化合作共生机制,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学区内实行统一评价考核,根据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三级考核标准,认真制定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管理专项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对学区内成员学校运行状况的定期监测和督导评估,并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确保陕西师大附中的“软实力”及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捆绑式评估”,促进强弱互助、合作共生。在评价督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帮扶合作的方式与途径,逐步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区域内学生共享到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樊欣欣.浅议优质教育的不均衡表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3):11-12.

8.华东师范大学 篇八

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59年华东师范大学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通过“211工程”预审并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正式跨入“985”重点高校建设行列,学校在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学校地处上海,现有闵行校区和中山北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100余亩,分别坐落在上海市闵行区和普陀区,校园环境幽美,素有“花园学府”之美誉。

学校目前设置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东方房地产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19个全日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2个管理型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和新药创制先进技术研究院3个高等研究院。含45系,63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学院是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8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拥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2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2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教育学原理、自然地理学等13个二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和上海市工程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150余个研究所和一批跨学科的研究、实验、计算及測试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含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1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96人。全校有各类学生49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名,包括全日制本专科生130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7700余名(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外国留学生2700余名。

学校注重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声望,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神产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法、德、日、美、加、澳、韩和俄等国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180多位国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国家中学校长培训和港澳台地区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的国家级基地,被誉为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

学校主办和受有关部门委托承办的各类学报、学术期刊20余种。图书馆藏书达360余万册,并拥有15所附属中小学。

9.共青团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篇九

各顶岗实习临时团支部:

为充分展现并广泛宣传我校顶岗实习支教生在实习岗位的先进典型事迹,鼓励实习生在实习岗位尽职尽责,引导广大在校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甘于奉献、服务农村、服务社会的价值观,激励其努力学习以投身顶岗支教事业,促进临时团支部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校团委决定面向我校第十四期顶岗实习支教生、临时团支部征集先进事迹材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范围

第十四期顶岗支教全体实习生/临时团支部

二、征集时间

2012年5月20日-2012年6月30日

三、征集对象要求

(1)实习态度认真,刻苦钻研教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较高,教学成绩优异;

(2)能够结合实习学校教学条件,紧密联系班级学习特点,勇于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3)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计个人得失,尽己所能付出爱心,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爱心捐助、帮残助困等活动;

(4)按时全面完成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实习成绩优秀;(5)团队凝聚力较强,团队成员积极向上、互帮互助;(6)其他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个人或集体。

四、文稿结构及要求

1.个人/团队简介:100字以内,包括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实习学校、大学期间所获重要奖项或重要荣誉; 2.事迹正文:1500字左右;

以“XX同学或者XX临时团支部”第三人称行文; 题目概括准确、精炼,符合顶岗支教主题; 事迹真实突出,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文笔流畅,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思想深度。

3.教师评语:100字以内,由所在实习学校的领导、指导教师

或者实习地的驻县教师进行精辟评述。

4.附件:提供个人/团队电子照片1张,要求在实习地点拍摄,能够体现文稿主题,JPG格式,附图片说明,亦可采用数码DV、相片剪影、博客记录等形式(要求小于50M),以附件形式随文稿发送至邮箱youthdg@163.com。

五、文稿推荐步骤:

1.各临时团支部坚持优中选优原则,通知并指导实习生按要求积极准备材料;

2.支部对征集到的文稿严格审核、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斟酌后,上交真实反映个人先进事迹的材料,确保征集文稿的质量。

六、文稿申报截止时间:

2012年6月30日下午17:00前以临时团支部为单位将事迹材料发送至邮箱youthdg@163.com,邮件主题注明“XX团支部顶岗实习支教生先进事迹材料申报”。

联系人:李佳

联系电话:80789870

实习生优秀事迹材料将在天下网公示,校团委拟汇编《河北师范大学第十四期顶岗实习支教生先进事迹材料汇编》,望各临时团支部积极宣传、动员实习生参加征集活动。

共青团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10.河北师范类大学排名 篇十

延伸阅读:

近几年,被预警过的那些专业

其实,这种预警专业的概念在前几年就已经有了,那么,这些年哪些专业被预警了呢?

麦可思权威统计公布:近7年本科“红牌”专业名单

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本科就业前景堪忧的“红牌”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

“绿牌”专业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

所谓“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而“绿牌”专业则是指就业率、综合满意度较高的专业。

年份

本科“红牌”专业名单

2016

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

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 生物工程 英语、美术学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11.河北师范大学 篇十一

关键词 健康 价值观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

一、前言

我国对价值观的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的教育,我觉得社会也应该肩负一定的责任,毕竟人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出了校园这个安全、安逸的环境,我们便处在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因此我们必须得学会如何融入到这个社会中来。

研究大学生健康价值观有利于解决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大学生健康问题,一些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或者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收到其健康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那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和教育者们就应该从最根本的健康价值观着手,在修正大学生健康价值观消极一面的基础上,更为彻底地解决大学生健康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工程学院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男女生各10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各种健康书刊、报纸、期刊、网络等途径查阅国内外有关健康价值观研究论文。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逻辑分析法

三、湖北工程学院学生健康价值观特点及现状

(一)特点

根据回收的调查表1分析,我校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大学生在健康价值观上整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2)大学生在健康价值观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分析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内在联系时我们发现“健康价值目标”和“健康价值手段”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目标执行力不够。(3)大学生在处理健康问题上的矛盾性,相比于生理方面,大学生更关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价值取向。

(二)我校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我的定位较高,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以及心理发展不够成熟使得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实际生活情况跟自己预期的不太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产生,进而发生一些带有暴力倾向或者是有损于他人或社会的事件,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说尤为突出。还有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主要表现在不善与人沟通交流,自闭,抗压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舒缓情绪的能力不够等现象。

四、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健康价值观的结构

健康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第一层分为“健康价值观目标”和“健康价值观手段”两个维度。在第二个层次中健康价值目标分为“生理方面的目标”、“心理方面的目标”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三个维度。健康价值手段则包括“对待健康的思想和态度”,“掌握健康的知识技能”,“关于个人的健康行为”和“关于群体的健康行为”四个维度。

(二)影响我校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因素

1.对健康的理解太片面不够重视 性别、專业、家庭环境三个结构性因素

还有就是性别不同健康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男生可能因为毕业之后所要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多,比如说就业、情感、家庭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会较大地影响我校大学男生的健康价值观,同时所处专业的不同也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当然,家庭环境的不同对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可能比较优越,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教育方法得当,会充分满足他们在生活和情感各个方面的需要,因此自我评价也高,在心理上也会有一定的优越感,导致其生理心理健康目标较低。

2.学业、感情、就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这种大背景下,人们都是以成绩的好坏来作为评判标准。学业压力是指学生在学校里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各种负担,即通常所说的课业负担。首先,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既从一个以往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成自主学习的角色。刚入学时,大学新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高中时期所向往的大学生结果与实际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有所冲突,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全新的教学模式,都会让他们产生困惑,从而导致心理失调。

五、结论

健康价值观可区分为健康价值目标和健康价值手段。前者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后者表现为对待健康的思想态度、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涉及个人和涉及群体的健康行为实施这几个渐进的因素。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因此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高中那种紧张、被动、单一的学习生活中解放了,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与生活,反而迷茫和焦虑。

参考文献:

[1] 李冬生,阮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12.河北师范大学 篇十二

现有的调查类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结论矛盾, 如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效果很认可, 有强烈的移动学习愿望, [2]而有的研究则得出“移动学习动机在于打发时间, 属于消遣式学习”的结论;[3]二是部分问卷编制不科学, 如问卷题目与研究的目标脱节;[4]三是缺乏对特定终端的深入研究, 现有研究大多是对移动学习的笼统调查研究。用于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丰富多样, 而不同终端在性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在用于移动学习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只以一种终端的调查结果就概括出移动学习的特点, 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选取开展移动学习最具潜力的群体——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并以当前持有率最高、整合性最强的互动通讯设备——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 通过自编的测量工具获取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学习的最新资料与数据, 获知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真实态度, 探索手机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调查针对杭州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 共分发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为142份。样本构成状况如下:性别, 男性占32.4%, 女性占67.6%;年级, 大一学生占8.5%, 大二学生占14.1%, 大三学生占40.1%, 大四学生占25.4%, 研究生占12%;学科属性, 理工类学生占48.6%, 文史类生占43%, 艺体类学生占3.5%, 其他占4.9%。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多方面考察大学生手机学习的现状, 并征求在校大学生的意见和指导老师的建议, 进行了多次修改, 最终形成问卷。正式问卷由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和准备、手机功能应用情况和手机学习期望三部分组成, 共30道题。问卷信度检验采用Alpha信度分析, 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0, 具有相当高的信度。

全部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版本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一是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二是大学生手机学习准备, 包括手机条件和被试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三是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即从频次和时长两个维度对手机上网的粘性进行分析, 同时, 还对手机自带功能的应用及网络服务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四是大学生对手机学习功能的期望;五是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影响。

(一)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

统计结果显示, 大多数被调查的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持中立态度, 占总数的51.4%。而对手机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大学生占41.6%。

在关于“大学生是否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调查中, 75.4%的被调查者把手机看作辅助学习产品, 而认为手机不能用来学习的只占5.6%。总的来说, 认为手机可作为学习产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9.6%。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手机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表示赞同。

(二)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准备

关于手机学习准备主要是从持有的手机软硬件条件和学习者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准备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1. 手机条件情况

调查发现, 目前大学生所持有的手机以普通手机为主。在手机网络功能方面, 有87%的被调查大学生开通了上网功能, 具备了接入在线课程的条件。

2. 学习者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

我们在借鉴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以下简称TAM) 理论[5]的基础上, 结合手机学习特点以及相关研究, 主要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身条件准备等方面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和准备情况进行调查 (体现在项目1至项目5, 见表2-1) 。项目6“假如让我来表达我对手机学习的看法, 我表示支持”是用来考察大学生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 表2-1是对学习者前置性态度和准备以及项目6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的结果。

注:*P<.05, **P<.01

从表2-1看出, 项目1、2、5分别与项目6的相关极其显著, 即学习者自我学习监控力、感知手机学习的有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项目3、4分别与项目6显著相关, 即学习者自身对手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感知手机学习的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三) 大学生手机应用情况调查

1. 手机上网的粘性分析——频次和时长

图2-1和图2-2是对本次被调查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粘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98分钟、平均次数为2.4次, 每周手机上网11.3小时、平均每天手机上网97分钟。

2. 手机网络应用情况

关于被调查的大学生手机网络功能的应用情况, 调查显示, 手机网络主要用在浏览新闻、在线聊天、手机搜索和在线阅读方面, 其次是下载和收听音乐、下载软件和图片、手机邮件等方面。这些反映了大学生较注重信息获取方面的应用。

(四)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功能期望

为了解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支持系统的功能期望, 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6]的基础上, 设置了如表2-2所示的9方面功能 (按学习者对手机学习功能期望的各项平均分进行降序排列) 。观察可知, “即时消息的提醒”排第一位, 即这部分功能需求最大, 其次是期望“增加学科知识”“呈现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等。

此外, 手机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及学习方式的偏好也是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过程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就资源呈现形式而言, 学习者更偏向于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其中图文型的信息资源最受欢迎, 52.8%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这种形式, 其次是视频形式, 占52.4%;就手机学习形式而言, 43%的被调查大学生更喜欢短消息、手机浏览器、学习软件 (客户端) 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五) 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影响

1.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手机学习态度的分析发现, 有83.3%女生认为手机能辅助学习, 而男生中持这一观点的仅占58.7%。男生中没用过手机进行学习的占26.1%, 见表2-3。结果表明女生对手机学习的积极性高于男生, 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χ2=11.691*, P=.009<0.01) 。

单位:%

2. 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独立变量进行卡方检验, 发现使用短消息形式的学习不受大学生的认可, 42.3%的大学生偏好三种形式结合的学习形式。不同年级学生在手机学习形式的偏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χ2=22.203*, P=.035<0.05) , 见表2-4。

单位:%

此外, 本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9.6%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喜欢用手机进行外语课程的学习, 而普通手机持有者中选择用手机学习外语课程看只占44.7%。大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类型也会对其手机学习课程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χ2=15.910*, P=.014<0.05) , 手机持有者的手机设备条件限制了其选择范围。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 本文有如下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多方因素影响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

对手机学习的前置性态度及准备做了相关分析后显示, 学习者的自我学习监控力和对手机学习的感知有用性这两个方面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学习者自身对手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和手机学习的感知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则有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一方面验证了TAM理论, 即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在参照TAM的基础上, 我们增加了学习者自身条件准备和自我监控能力作为影响手机学习态度的因素。从长远意义上看, 这一结果给移动学习项目的实施者提供了启示:要将移动学习的有用性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吸引使用者;手机学习中呈现的资源平台或课件的操作要简单易用, 要吸引学习者持续使用;移动学习是自主的、随时随地、自发的学习行为, 需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监控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而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 手机学习需求明显, 潜力空间大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符合现代学习型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调查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对手机学习从总体上来说是持积极态度的, 达半数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即他们还处于观望状态, 这恰恰说明手机学习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3. 手机学习条件成熟, 可行性大

本次调查中, 100%的调查对象都持有手机, 96%的学生随身携带手机, 87%的大学生开通了手机上网服务, 这些条件无疑为手机学习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调查也显示, 手机搜索和在线阅读的使用情况排在前四, 大学生都在自发地用手机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如果有更为系统、完善的学习资源, 手机学习应用必将更为广泛。

4. 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手机学习的内容和偏好形式有显著的影响

卡方检验发现,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态度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女生较男生对手机辅助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而以年级为独立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手机学习形式的偏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手机学习功能需求中, 大学生对手机增加学科知识和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机学习资源有较高的期望, 这与目前手机学习内容匮乏、资源形式单一现状有关。因而移动项目的开展不能笼统地按固定的统一模式进行, 而应在前期需求分析中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使用习惯、硬件条件、偏好等, 应尽量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对手机学习的差异化需求。

(二) 建议

1. 手机学习内容宜模块化, 强封装

根据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次数和每次时长特点, 我们概括出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特点:每天上网次数多, 持续时间短, 这也是由手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外由于手机学习大多发生在非正式场合, 学习时间的片状性决定了学习内容模块的容量不能太大。为保证大学生手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性与学习效果, 学习内容宜模块化, 且每个模块应有较好的封装性。

2. 多方机构通力合作, 扩大移动学习作用面

在手机学习还没有完全被学习者广为接纳前, 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表明, 影响大学生手机学习的首要因素分别是:网速、学习资源丰富程度和资费标准。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 移动学习设备会越来越趋近于电脑, 同时政府、电信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通力合作, 降低移动资费标准, 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健, 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7) :36.

[2]武姝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9.

[3][4]王建斌.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5]F.D.Davis.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 13 (3) :319-340.

上一篇:《珍惜时间》国旗下的讲话稿下一篇:交易性金融资产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