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15篇)
1.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及启示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王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1)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成为企业的学徒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3)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教学计划。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培训章程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的作用。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均有各自的培训条例。
(4)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培训合同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5)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德国企业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
(6)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中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表现在:①学生入学前,先要找到培训企业,获得职业培训位置,并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②职业学校开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是重点,为企业的技能培训提供理论基础,占总课时的60%。③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每周3.5~4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1~1.5天在职业学校上课,共12课时。④在双元制中,企业培训指导多于职业学校教师。据统计,1984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有170,200名,而企业培训指导为479,182名,占职教师资总数的73.8%。⑤学生结业时不进行毕业考试即可获取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但必须参加由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企业技能训练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企业职业培训章程所规定的技能和知识及职业学校开设的有关学科。毕业生只有同时持有企业职业培训的结业证书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方可升入高一级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校。
二、中国职业教学体系的特征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在五对矛盾关系上:(1)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2)规模能力与质量结构不合理;(3)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引力不强;(4)中央大力发展与各方相应不足;(5)公平教育目标与政府责任缺位。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1)缺少共识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责任,但不少人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只要依靠市场,导致国家定位和主体责任定位出现偏差。
(2)缺少制度供给。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等法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双证书”制度、教师编制标准等制度缺失。
(3)缺少财力保障。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持续下降。
(4)缺少政策引导。财政金融税收等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积极办学的政策体系没有建立,政府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不足。
(5)缺少机制配套。管理评价机制、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不配套,影响相关法律制度政策的实际效果。
(6)缺少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高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不健全、不衔接。
理论与实践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认识不足,政府履行责任不清,公益性实现形式单一,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启示及中国学生获取企业实践经验途径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前的职业教育,向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必需的职业技能与相应的经验;二是进修,主要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变化而进行的短期培训;三是转岗,行业的更新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产业的从业人员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以适应新职业需求。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都围绕职业需要来进行。专业设置由各州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是以社会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所以社会的需要会反馈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又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双元制”教育究其实质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各环节的实施都紧密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社会实用性,节约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它对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学生获取企业实践经验途径:①车间进校园,例如本校设金工工艺训练基地。②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交流,本校教师到船上顶职锻炼,将所学企业知识丰富课堂。③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派遣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或顶岗实习。④假期社会实践,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社会社会实践。⑤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
2.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二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它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组成,这些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体,统一地存在于广义的道德教育中。政治教育培养政治素质,它解决与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有关的问题;思想教育培养思想素质,它解决与思想认识和思想工作方法有关的问题;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伦理道德素质,它解决与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有关的问题。当前所说的道德教育的内涵就是这三种教育的总和。它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德育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
而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涵有着本质不同,它是一种培养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德育话动。具体而言,心理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心理过程正常、健康发展,从而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活动,它解决的是心理素质上的问题。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概括了提法上的心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做法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普及性的心理知识教育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中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即忽视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学生身心发展更为密切的心理教育部分,因此,心理教育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由上可以看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产生的渊源不同
自古就有以德治国的说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道德教育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道德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相对于德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人们在分析各类社会现象时,从各项研究中发现许多问题无法从既定的道德标准中找到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解释时,便开始关注个体的心理现象,从而开始了对个体心理的研究,提出了心理教育的概念。笔者认为,心理教育是道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内容不同
道德教育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以及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等问题;而心理教育要解决的是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等问题。道德教育针对的是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解决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心理教育解决的是育人任务中的基础层次的问题。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同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行为准则和标准的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教育常用灌输和树立榜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个体没有任何自由发挥和自主判断的空间,对于既定的要求必须遵从。榜样式的教育方法通常通过榜样的事迹促发人们深藏在内心的道德情感,从而促使人们以榜样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觉悟得到了提高。榜样式的教育方法比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更易于被受教育者接受,且教育效果更为明显。进行道德教育的这两种方法,概括起来说,仍属于被动式教育。
心理教育常采用倾听、讨论、鼓励、辅导等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这些方法都是一种互动的、主动式的教育方式。心理问题源于个体的内心,表现于个体的言、行,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个体的心理,只有通过倾听、讨论、观察,才能对个体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讨论、鼓励、辅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个体进行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方法,除了存在主动式与被动式的差异外,笔者还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可以采用面对群体集中教育的方式,而对于心理教育则更适合采用面对个体单独教育的方式。
(四)推进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动力不同
从上所述的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方法上的主动式与被动式的差异中不难看出,推进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动力是不同的。道德教育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它是一些道德规范和要求,往往会被动地了解和接受,而心理教育的动力则是来自内部的、自身的需求,它是主动的、积极的。
(五)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对个体发展阶段性要求的程度不同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虽然也需要针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道德教育,但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内容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必须针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教育,这样心理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心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程度高于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一)道德教育离不开心理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的。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受教育者没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道德教育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心理教育到位了,道德教育才会易于被受教育者接受,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受教育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是非面前辨清方向、明确目标、经受住考验,从而使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说,道德教育离不开心理教育。
(二)道德教育为心理教育指明了教育方向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有差异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心理教育也必须与不同时期的道德教育相适应。在不同时期道德教育过程中凸现的心理问题,也正是心理教育需要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脱离了道德教育的心理教育是没有目的和意义的。所以说,道德教育离不开心理教育,同时,道德教育又为心理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从道德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教育给日益受到严峻挑战的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心理教育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使其成为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使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融为一体,是现代德育的发展方向。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在主体性发展、整体性发展、现代素质发展、道德心理能力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心理教育发展观与道德教育发展观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两者的结合点是促进道德人格发展,这种共同的发展观使心理教育成为现代德育的基础。
道德教育方法以被动式灌输为主,心理教育的方法以主动式引导为主。在教育过程中,首先从道德教育的内容出发,在灌输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同时,积极同受教育者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谈出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然后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教育使受教育者真正从内心接受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将道德教育融入心理教育之中,同时使心理教育服务于道德教育。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个体的一切素质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也是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以道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也不能完全依靠心理教育来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将道德教育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工作计划之中,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灌输德育的知识和理念,从而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和优秀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英]约翰·威尔逊;蒋一之译.道德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美]马丁·L.霍夫曼;杨韶刚,万明译.移情与道德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国与日本小学美术教育的区别 篇三
关键词:中国日本;小学美术教育;区别;创造力
曾经在2009年8月20日,孙武臣发布了一篇文章,其中的“是什么束缚了想象的翅膀?”这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为之深思。他在文章中提到:在教育发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而创造力排名却是倒数第五。而且据调查,希望能够培养自己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据4.7﹪。
报道说明中国的学生一直生活在一个创造力严重缺乏的世界里,怎么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美术教育和日本美术教育在本文中,从教育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明显的揭示出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些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探讨对中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创造力、提高创造力,并浅显对这些方面进行的演示分析。
一、分析日本的小学美术教育理念并与中国的观念比较
日本小学美术教育理念是:形式运用上非常有特征,与我们所见的有很大区别,“重视目的,而不在乎形式”。日本的美术教育的目标很明确,即“表现和鉴赏”,通过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再鉴赏评价,通过鉴赏培养学生的展示他们对于“美”的个人理解,通过评价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不仅可以和其他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而且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交流分析的能力。所以说日本的美术教学不在乎形式,因为每次课都没有固定的形式,看似很乱,但其实目的性是很强的。
中国式美术教学观念更趋向培养美术专业的能力,非常具有专业性,先培养美术基础,锻炼感知能力,然后培养鉴赏能力,最后实现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会让学生们感到缺乏乐趣,机械学习,缺乏快乐,像上其它文化课程一样,完成任务,无法实现锻炼创造能力和对“美”追求。
由此可知,日本和中国都重视培养艺术的创造力,但方法不同。日本是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艺术并提高审美,丰富学生的个性,展现出学生各种独特的天赋。中国则注重在学习基本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力培养及智力发展。也就是说日本小学美术的教育和中国的美术教育相比,日本是把创造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美术的技能技巧。
二、中国与日本比较小学美术课程分段目标
日本小学美术课程分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以及这两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并且每一学段都分为“表现”和“鉴赏”两部分。
而中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在这九年期间的美术课程,小学包括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而还有第四学段在7-8年级实行,所以完整的来说应该由四个学段。个人学段的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进行描述。
在课程目标中,日本和中国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堂内容,在选择和设计课程时,都尽可能的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日本的课程是强调学生的“表现”领域的教学,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趣味性”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
在中国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领域,第一是“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以“造型”为第一个阶段,先打好绘画的基础,第二阶段才是学生的“表现”、“设计”、“探索”等能力,要求学生在先学习一定的基本功后,利用绘画的基础才能进行创作。这说明我国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确实很精确,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美术课程是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年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标准。
通过比较分析,日本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更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创造能力,让学生先感受,再学习,先有对事物探索的动力再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国的教学则是目标更加的明确、具体,但是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比较分散,始终依靠教师的发挥和掌控上,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上不明确,不利于连贯课程。
三、日本和中国的小学美术开设课程内容比较
日本的小学美术开设的课程内容为:“表现”和“鉴赏”。日本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比如资料显示的例子:日本东京都品川区立第三日野小学的课程“制作小木屋的儿童们”,使用选举海报、广告牌等用过的材料,让四年级学生在校园内建造8座小木屋。学生利用准备材料进行创造,完成小屋的建造。通过创造的过程,创造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终阶段,进行分析展示的时候,8个作品的作者会展示出来,学生自己也会表达对所使用色彩的感受。
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知道核心思想内容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个方面。例如辽海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书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标题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在这一单元中《改头换面》这一课就是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能力学习领域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不用的东西,进行设计改造,创造新的事物,达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两个方面的目的。可以看出,我国的教材在编写时,针对的是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把美术知识有效的渗透其中,并且运用各种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创造力。
在“鉴赏”方面中日两国则有所不同之处,日本提倡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作品,都进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我国是教学过程中,以欣赏世界各国优秀作品为主,使学生在“欣赏世界名著美术作品”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眼里认为的“学生感兴趣的和艺术理解的美术作品”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
四、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从对日本和中国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得知,真正的小学美术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训出掌握美术技法的画工,那是职业教育应该关注的,更不是为了培养优秀的艺术家,艺术家是培养不出的。应当注重美术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并且不断的加强美术与其他各个学科的有机整合,但是在课堂上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引领学生去开发创造力这一方面,还是与其他国家存在一点差距。
通过这次对日本和中国的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美术课堂存在地位的重视。美术课程应当改革目标,要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并且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充分利用自然于是,有特色的发展,不要浅盘一律,不要盲目模仿。
2.更多的为美术教师们提供培训的机会。相关部门应当把美术教师的培训纳入系统化工程,促进各地区教师间的经验。
3.在教育环境建设融入艺术气息。美术不应当只是在课堂上,要寻求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真正能够达到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楼馨煜.中美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婉玫.大陆、日本小学音乐课程之比较研究 [D].国立台南师范学院,2004.
4.英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别 篇四
英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别
英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别。在英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是有区别的,一般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比较难找工作的。本文为大家整理出英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一些区别。
公立学校的优点有几个:
第一,学费相对低廉。
到公立学校读预科,学费在4000-5000英镑/年之间。加上生活费5500-6000英镑/年,低于私立学校的平均水平。
第二,许多公立学校规模比较大,设备比较全,科技文体社会活动比较丰富。
不过,这个优点对于那些年轻并内向的国际留学生,反而可能成为缺点,因为一下课,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谁,缺乏大家庭的温馨,容易诱发孤独感。
公立学校的主要缺点是:
预科教学成绩,平均而言低于私立学校。
不过,这不等于说公立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学素质就一定很差。在英国,虽然预科阶段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但只要学生未满19周岁,还是可以享受实际上的免费教育。这样,英国学生读预科就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去不花钱的公立学校,或者去昂贵的私立学校。自然,那些到公立学校读书的学生中,混混多了不少。尽管公立学校的多数英国老师教学也很认真,但课后学生是否认真复习预习,老师就不会管那么多了。英国人一过16岁,独立性就很强了。这些学生上不花钱的学校,读书勤不勤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犯不着成天盯着学生。再加上英国学生从小贪玩(西方人都这样),所以公立学校教学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中太多人无心向学,学习氛围差一些。即使如此,公立学校在教学素质上也有比较棒的,也有糟透顶的。如果家长决定让孩子去公立学校读预科,更得仔细遴选。一般说来,如果准备去公立学校读预科,那么选择第六级学院,或者和某些名牌大学挂钩的继续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院,比较合适。第六级学院因为专门从事预科教育,从教学资源到教师经验都有定向专长。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又分成好几类:
A.以英国本土学生为主的私立学校。
这些学校一般历史悠久,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教学素质相对较高。
这类私立学校又可以分为:男校,女校,男女混合学校(co-education)。
英国大学http://school.indexedu.com/
英国留学-索学网
即使以英国本土学生为主的学校,一般也会招收部分国际留学生,但是比例不会超过20%。有些更低于5%。
B.国际留学生比例较高,或以国际留学生为主的私立学校。
这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能够照顾国际留学生的特殊背景和需要。
平均而言,私立学校,教学成绩比较公立学校好。私立学校教学成绩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师素质相对较高。第二,师/生数量比高,每个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便于老师个别辅导。第三,教学管理比较严格。既然家长花钱送子女来读书,教师的责任感也更强一些,管理得更细致一些。第四,许多名牌私立学校是选拔性的(Selective),按学业成绩录取学生。
以最近几年A LEVEL全英考试中的成绩统计为例。私立学校的学生大约占了全部考生的7%,可是获得最高等级分数(等级A)的学生中,有35%左右来自私立学校。再以学校为单位的A LEVEL成绩全英排名为例,前100名学校中,私立学校占90%,前300名中,私立学校占80%以上。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近五年招收的学生中,来自私立学校的占约50%。因此,私立学校在学术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需要注意的是,私立学校也有教学素质比较差的。
英国的私立学校规模都不大。大多数私立学校学生人数在400-800之间,很少有超过1000人的。英国私立学校教育的传统,注重培养健康人格。在追求学术优异的同时,他们希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温暖的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大家庭,所以不会求大,搞什么“规模效益”。
5.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五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其选举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也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单扼要的介绍了英国选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对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的借鉴之处,也就是英国选举制度的优点,做了重点的分析。
一、英国三大立法主体
在英国,君主(monarch)以及下议院(又称平民院)和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两院(House of Commons and House of Lords)是法定的三大立法主体。当然君王的立法地位只是流于形式,而两院中的下议院又具有主导地位。
至今为止,上议院还不是通过选举产生,其中一部分议员是执政党政府建议英女王授封的终身贵族;另一部分则是世袭贵族,也就是说,他们的议员身份是由其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英国的政治议事日程上,有关上议院的改革以及是否废除上议院的争论已持续多年。经过改革,上议院中世袭贵族议员的数目已经大大减少,但其变革现仍处于进行当中。
历史上,英国议会上、下两院之间一直存在着权力斗争。这方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下议院的权力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政府处在自由党执政时期,下议院的优势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在立法方面,只要是下议院通过的法案,上议院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但是却很难完全推翻有关的法案。
所以,在立法方面来说,上议院虽然仍然具有修订法律的职能,但是议会权力的中心已集中在由选民选出的659名议员所组成的下议院。下议院议员的工作是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辩论和投票。如果这些法案在下议院得到通过的话,法案将送交上议院进行审议和最后批准。可见,一项法案的批准,经常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英国并没有正式的宪法,政府执政是基于习惯法(即以过往法院判例和惯例作为依据)。所以英国最终的立法权基本上掌握在下议院。
二、英国选举制度
下议院议员是通过普选产生的。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取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根据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2000),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electoral register)之中。
那么,下议院选举制度的基础又是什么样呢?整个英国被分为659个选区(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每个选区的选民人数约为五万名,每一个选区
都要选出一名代表成为下议院中的议员(MP)。所以,下议院一共由659名成员组成。根据最新的《2000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Political Parties,Elections and Referendums Act 2000),规定原来由几个边界委员会(Boundary Commission)共同履行的职权现通归选举委员会执行(Electoral Commission),再由选举委员会根据《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建立四个边界委员会,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有一个。每个边界委员会由2到4名成员组成,只有选举委员会的委员或副委员才有资格担任其成员。选举委员会直接对英国议会负责,而并非对任何政府部门负责的独立机构,其最明显的功能是在大选中的规划角色:包括各选区候选人的登记功能,以及全民投票和政府行政区域划定等有关选举的重大事宜。
选举委员会将定期对每一个选区的选民进行核查,并对选区进行调整。比如说,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增多就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区,而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减少,则可能需要废弃这个选区或将其并入其他的选区。选举委员会对选区的划分以及选民登记等事项的决议,一般来讲都会得到英国各政党的认可。对选举委员会决定的诉讼在历史上来说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如案例:R v Boundary Commission for England,ex parte Foot [1993] QB 600。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选举的方法是 “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选举委员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包括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在内的英国各政党将会在整个英国各选区逐一争夺每一个议席。各政党的地方组织首先负责挑选本党在659个选区的候选人。候选人一旦确定下来,各政党就要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核心是宣传自己的候选人和攻击竞选对手。竞选中,候选人会不断走访选民,发表演说。各政党还将以政治集会、设宣传车以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等形式,扩大本党的影响,替本党候选人拉选票。在英国选举中,政党的影响度非常重要,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通常根本不可能获胜。选民一般不看重候选人,反而更看重他(她)所代表的政党的总体表现。竞选一般仅持续3—4周,时间虽短,却很激烈。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照例,内阁名单早已拟好,议会表决通过后,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党依法成为正式的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
三、英国选举制度的缺点和优点
英国一直坚持的“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向来争议颇多。批评者认为,这种选举方法有失公正,因为按照这种方法,一个候选人在本选区内即使有大多数选民没有投他票的情况下,他(她)也有可能当选。比如说,A 获得了10,000张选票,B获得了7,000张选票,C获得了6,000张选票,结果就是A以最多票数当选,但是在这个选区内还是有大多数选民是不支
持他的。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A来说,超过7001张选票以后的选票其实都是废票。
这样的选举系统最终将导致一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选票总数和其在下议院所拥有的议席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在1992 普选中,保守党仅获得了全国41.9%的选票,然而在下议院中却占51.6%的议席。而少数党在这种选举系统中举步履维艰,如自由民主党虽然获得了全国17%的选票,而在下议院中却只占到3.2%的议席。又如绿党在全国的得票总数可以数以万计,但是却不足以赢得某一个特定选区而没有赢得下议院议席。
在2001年6月的普选中,统计数字如下:
政党议席所占议席%所占总选票%
保守党1662
532工党41262
41自由民主党52818
其他29410
这个统计再次说明一个党在普选中的总得票数和其在下议院中所占议席数是不平衡的。在各选区普选的竞争中,成为第二名没有太大的意义。一些党派在很多选区成为第二名,反映在下议院中占的议席数与获得第三、第四名的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小党派而言,他们要在选区中胜出的唯一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地方代表性,例如:苏格兰人民民族主义党的候选人在苏格兰的某选区就极有可能胜出而获得议席。
但应当指出的是,“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的选举方法也具有其优越性。这个选举方法简单易行、容易理解,能够简单迅速的获得各选区及全国的选举结果。并且议员(MP)与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下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而这在其他某些选举系统中却并非如此。议员与其选区的这种联系,也使得其他一些机构,如议会行政委员(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administration)的工作更有效率,因为议员能直接将本选区的不满和建议向议会行政委员提出来。另外,一个议员也能考虑到本区的实际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一名来自拥有很多外国移民人口选区的议员,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个有利于移民的议案。从另一方面来说,议员只有尽其所能地代表其选区的利益,才能在下一届为自己或本党的其他候选人赢得更多的选票。
进一步说,这种选举系统的优点还有,它一般会选出一个在下议院中占大多数议席的政党,并由这个政党组成内阁。所以当普选结束,政府以及首相实际上也随即产生了。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因此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而在有些国家情况并非如此,如在有些选举制度下,更有必要由几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政府较难获得共识,对解决急迫的政治难题上很难满足人民的要求。
虽然也有人抱怨现行的选举方法对小党派不公平,但现行的选举方法却成功的阻止了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下议院。比如,在1930年由Oswald Mosley领导的“英国法西斯党”在普选中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选票,但是这些选民分散在全国各地,未能在任何一个选区获得最多数票,所以此党没有在当年的下议院中获得议席。而在某些国家的议院以一党的全国总得票数比例来决定在议院的议席的情况下,一些极端主义党派极有可能在议会占有一定数目的议席。
尽管如此,对于英国选举系统变革的呼声近来仍然很高。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包括选择性投票(alternative vote)、政党排名表(party list)、单一可转移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等。一般来说,要求选举制度变革呼声最高的主要是如自由党这样一些在议会选举中一无所获的小党。而对于象工党这样的大党派来说似乎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引用一位英国法学家的一句话说:“我们的选举方法也许是不公平的和不令人满意的,但是别人的也一样!”
结论:
总而言之,英国的选举制度虽然有一定缺点,但也不可否认其具有重要的一些优点,比如:1)简单易行,能相对节省普选的时间和费用;2)议员(MP)和选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议员更能在议院中代表其选区的利益发出声音;3)可以让一个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席位,成为执政党,而不需要与其他政党组织联合政府,首相、政府和议会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更能有效率的工作,因此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有利于政府高效;4)另外可以阻止一些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议会。
英国选举制度的上述优点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这四个主要的特征和优点,恰恰也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最需要的,完全可能结合中国的现状而被借鉴与吸收。
美国 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
(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6.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六
游乐园不具备主题公园最基本的五个判据要素:故事、乘骑、表演、巡游、购物,一般只具乘骑、购物等二个或三个要素,因此它是主题公园发展的初始阶段,主题公园建设更科学,经营和管理都将更加的完善,主题鲜明并且由多个要素综合构成。在现阶段发展的主题公园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产业运营的关联性,主题活动的文化性,景观环境的虚拟性,市场准入的限制性。主题公园之所以能够形成为一种具有商业感召力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故事、乘骑、表演、巡游、购物等五个与生俱来的最基本判据,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具有了资本、技术、收益、创新、服务等五个市场化的外生性判据,
例如北京欢乐谷尚未开园就被北京市纳为首批文化创业产业示范基地,这里将成为文化和相关产业的创新基地、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舞蹈、音乐、舞美、服化道、舞台机械、包装、主题商品等产业的发展,也会使以上产业和设计、策划、管理咨询等产业与其相伴集居。
7.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挫折教育 篇七
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包办,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们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
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据英国《每日邮报》24日报道,英国一所顶级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英国牛津中学是英国顶级的私立女子中学。校方设计这套数学测试题难度循序渐进,直到超过中学生的能力极限。校方负责人表示,该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很优秀,校方担心因为自身完美而产生的优越感会让她们今后经不起挫折、或裹足不前。学校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挫折教育法让这些“完美小姐”从小认识到“完美是求知的敌人”。
今年年初,英国另一所顶级女子学校——伦敦温布尔登中学推出了“失败周”活动,邀请了很多成功人士出席。活动中,这些特邀嘉宾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失败经历,告诉学生们“偶尔失败完全可以接受”,关键是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德国:小学开设死亡课 模拟应对父母车祸
有人说教育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孩子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据报道,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的情景。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到法庭参观,并旁听审讯现场。此举不刻意保持学生们心灵的“纯洁”,不回避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会与社会隔离,也会对社会产生深入了解,以防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德国人直面阴暗面教育也是教育改革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有涉及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课题,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日本:4龄童独自去购物 6龄童独自走亲戚
在日本,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立与忍耐的教育,因为日本人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中,经常会有两项这样的比赛:一项是让一个母亲给4岁的孩子3000日元,让孩子一个人进入商业街,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并限时3分钟返回。这对一个幼儿的智力、语言和勇气是极大的挑战。孩子不仅须记住母亲要他采购的三样东西,而且还要同各种商店店员及行人打交道。另一项是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装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得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帮孩子一把。
日本家长把这些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孩子接受挫折的经历,而这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8.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八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属于国家教育机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与任务,由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幼儿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为幼儿制订连贯、有序的教育内容以及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儿园教育是发展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记忆深刻。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因为幼儿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适应的情况也不同。而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教育是由家庭环境所决定的`,父母始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教育过程连续,不会中断,与父母的关系始终较稳定,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这种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更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和家庭教育之间
1.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非常的随意、封闭和片面,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幼儿教育则相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它更系统、更科学。由于父母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面对个性很强的幼儿常常束手无策。虽然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很重要,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也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合理。
2.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想获得较高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想要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就必须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好好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影响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3.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幼儿教育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标的确立依据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国当时的国情,并且在一些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家庭教育更具有随时随地性、灵活性和较强的目的性等特点,但是父母必须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幼儿的发展目标,两者不能相冲突,否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策略
1.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能够很有效地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亲子活动能使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与家中接受的教育保持一致。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为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进行意见交换,这样就能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加入的位置,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问题。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长带来更多正确、科学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使家长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2.幼儿园和家长应该经常进行沟通
家长参与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双方合作的成功与否。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和信任。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需要做到相互支持、沟通和理解,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幼儿在这期间的情况和动向、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总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在其成长阶段的最初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真。“互动式”家教指导模式: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7)。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2.
9.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九
很多同学对教育学考研的各种硕士有各种疑问,甚至有些同学把专业硕士当成学术硕士来报考,耽误了时间,也可能会影响前程。老师和你们详细的说说教育学考研的各种硕士。
1.333是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主要学习内容应用,担任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333教育综合、专业二(报考学科)。
2.311是全日制教育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三年。主要学习内容理论,未来打算继续深造,考博的同学请选择311。现在很多学校自主命题,比如北师740,首师774等,都属于全日制教育学术硕士。最后,给大家补充一下,在职教育硕士,要求考生有三年工作经验,请应届考生及工作经验不够的考生不要浪费时间在了解在职教育硕士上。
接下来老师重点说一下333全日制教育硕士。
333全日制教育硕士要求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333教育综合更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各种教育理论的应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对于死记硬背的客观性知识考察较少,重点在于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展示的主观性题目的考察。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识记一些概念的知识,诸如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德育模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概念的识记,也不能忽视教育史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专有名词的记忆,诸如六艺、七艺、骑士教育、稷下学宫、智者以及产婆术等概念;另外,教育心理学中一些固定的专有名词也是作为名词解释的重中之重,诸如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以及创造性等。
除了这些固定的概念需要识记之外,整个333教育综合的考试的重心是放在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各章节中一些重点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是必备的能力。
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察的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所有考生切勿用应对311的方式来应对333教育综合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正确选择,会令您的学习事半功倍。
10.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 语文教育 相关性
语文教育是围绕语言教学而展开的一门学科,是一种语言文学,广义的语文教育便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教育[1]。两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相关性,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
1.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
1.1相同的教育目的
从教育目的上看,汉语言文学教育跟语文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汉语言文学教育属于语文教育,二者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都存在相应的互通性[2]。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1.2强调人文关怀
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它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文学的渲染与洗涤作用,能够使文学真正走入学生心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展现人文与理性的光辉[3]。在这一方面,二者都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关性的措施
2.1实现教育理念的对接
要想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首先需要实现二者之间教育理念的对接。这就需要在实际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学进行创新发展,进而以更加开拓的眼光去看待我国当代的汉语言文学,从而完善与充实语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具体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融入相关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在一些高等院校内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时,也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从而实现了二者之间教育理念的对接。
2.2创新思维上的对接
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较强的文学品读与鉴赏能力。我们在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相关性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对接,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现代技术指导的对接
目前来讲,我国有许多学校都拥有了一定的现代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优势,教学质量比以往的传统教学也明显提升了。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包括了设计网页、制作课件、实施系统操作等等,自动化程度较高。我们为了有效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在现代教学技术上的对接,就需要逐步组织起开放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应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
2.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对接
要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涵养。教师还可以围绕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更多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与教材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就会连接得更加紧密。
2.5学生实践能力的对接
无论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实践课程,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想与语文教育完美对接在一起,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二者的内容与理论都是围绕着汉语教学而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积极应用创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衔接。
3.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之符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了提高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二者之间的互通交流,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对接。
11.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十一
2018云南保山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基是多省必考内容,其中公文类知识大家都比较生疏,使大家的复习备考存在一定困难,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特意为考生们提供了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之公文写作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备考三支一扶考试。
在公文中,通用法定公文一般分为15种,在这15种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这三种公文的名称很相似,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熟练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考试做题将会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区分一下这三种公文,比较一下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首先按照内容范围来划分,通知往往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往往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告则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其次从告知的作用角度来看,通知所要告知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情况和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以及上级机关所要传达的文件;通报常常用于告知正反面典型,树立正面榜样、批评反面事例,或者传达有关的重要精神或情况;通告则是将知晓的情况、事情、规定以及要求发布出去,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周知即可。
再次从行文目的要求来看,通知的目的性很强,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等,需要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严格约束、严格要求,按照所发通知的内容来执行部署工作;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人们,宣传先进思想和事迹,主要是起到一个教育宣传的作用;通告则是宣布有关规定和遵守的事项,公布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周知或办理的一般性事宜,通告的约束力不强,具有一定的普发作用。
除此以外按照表现方法,通知以叙述为主,表现手法比较单一,语言平实具体;通报也以叙述为主,但同时也会运用说明、分析和议论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较为多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突显教育意义;通告的表现手法与通知相类似,以叙述为主,语言平实具体,内容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12.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十二
(1)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提高教师群体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要重视教师职业专业地位的确立和不断提升。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因此,从本质上说,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当代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里,教师专业发展直接指向于胜任教师的新角色。
2、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二十几年前,人们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估计可以概括为:数量不足,待遇太差,地位低下,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民办教师数量庞大。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修养自身师德,崇尚“利益至上”,放弃自我道德约束,以致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要求出现较大反差。某些教师或无视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搞第二职业;或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一己之私;或以罚代教,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等。教师的种种类似行为都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形象,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人才会发出“谁来拯救灵魂工程师的灵魂”这样的呼声。
近年来,常常有某教师殴打、体罚学生,某教师侮辱学生人格,某教师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无视教师职业道德等类似的新闻见诸报端。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说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问题的。
(二)专业素养问题
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中学教师中的大部分也已学历达标,但是,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基础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偏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不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还相当突出。基础教学知识的缺乏还只是一个方面,不少教师还有一个封建的头脑,残留着很多封建迷信的意识,缺乏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
以上事实无不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还存在着严重问题,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民办教师问题
13.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十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共性差异
当前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大学生处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激烈的竞争和多元文化碰撞在他们身上更加凸显。由于心理上的半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就业、恋爱、人际交往、价值观选择等问题上,容易因为心理脆弱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时处理不及时还会导致大学生自杀等严重惨剧。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等校园惨剧的发生,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是很多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对辅导员的心理咨询技能提出了要求。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格接班人,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他们肩负着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义务。但是辅导员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两种角色,能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以心理咨询技能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这就需要探讨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取所长,才能帮助辅导员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角色转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性,在这里专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之间的相同点。
1.两者都致力于改变的人的精神或思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心理咨询就是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理论,提高来访者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人的行为一般是先从改变人的思想开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包括人的知情意行诸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着力点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领域展开,但从改变人的认知着手,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工作起点。人的认知也就是思想层面的认识水平。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而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层面,也只有从精神领域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才能从根本消除他们的矛盾和冲突。由此可见,无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对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他们面对的对象都是在思想领域存在一定困惑的学生,都必须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引领。
2.两者对人持有相同的理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待受教育者上,一直把受教育者当做被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居高临下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类意识形态的灌输。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反抗这种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于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开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这种反思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重视双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也越来越寻求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人文关怀的理念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反复提及。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之上的。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这种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不是建立在双方“病患”关系的基础之上,恰恰是建立在双方地位、价值、尊严平等的基础之上。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或是由于心理脆弱来寻求帮助,或是由于心理不平来寻求倾听,但无论如何他们不会让一个自以为高他一等的人来对他进行指手画脚的指点。在心理咨询的一开始心理咨询师就重视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他们通过初诊接待体现对来访者的尊重和热情,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倾听和积极关注表达自己的共情和真诚。因此,在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上,思政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秉持相同的理念,都以双方的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完全可以将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心理咨询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吸收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借鉴,当然也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理念和发挥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咨询取得更大成果。
3.两者方法、技术具有相通性
理论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才能实现理论改变实践的魅力。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咨询要实现对方思想或精神的改变终归还是要依靠一整套的方法或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心理咨询法、隐性教育法等。心理咨询在咨询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咨询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发、放松训练、脱敏训练等。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这说明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已经被证明是有效果的,是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的。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教育法(也就是疏导教育或者说服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教育也就是一种说服教育,重在说理,它旨在帮助教育受教育者破除落后的思想政治观念,代之以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这种说理离不开辩论,只有通过辩论才能让对方认识到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先进的观念,达到真正的内化。心理咨询中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是采用苏格拉低的辩论术,通过三段论似的说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持有的荒诞信念才是造成自己思想和情绪混论的主要原因,也只有从内心改变这种荒诞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实际上就是从改变人的认识着手,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实际上用的是同一种方法。心理咨询中还有很多行为训练的方法如阳性强化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技术等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会运用榜样强化、表彰、批评等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这表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是可以把心理咨询的有些方法运用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在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时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的技术。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差异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本身是一回事,在实践中也绝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同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由于学科归属不同、实践任务不同决定了两者之间在某些领域存在实质上的差别。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上,我们认为现代意识形态政治是它的本体,也就是说政治是孕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性的母体,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本体上是一种政治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关,它是国家进行政治社会化,引领社会成员政治和思想,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的一种意识形态塑造活动。这也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归属是鲜明的,他持有国家要求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并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通常会采取主动的教育,只要社会成员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被加以改造。心理咨询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心理治疗活动,它是对心理产生困惑和问题的人提供的一种援助,以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所以心理咨询不存在典型的意识形态归属问题,甚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被禁止以自己的政治理念强加给来访者,只能进行某些适应社会方面的价值观引导。在咨询实践上,心理咨询往往是被动的,只有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才会被最为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之间的本质差异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时必须做到角色之间的转换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树立自己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色并对大学生进行主动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改造活动,在心理咨询时要尊重来访者的政治观念,不能进行批判和打击。
参考文献:
[1]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3)
14.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 篇十四
1、税率不同、税款计算方法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3%,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3%)}×3%
一般纳税人税率17%,纳税人={含税销售额÷(1+17%)}×17%―{进项额÷(1+17%)}×17%
2、从上面的计算方式看,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低,但是进项税不可以抵扣,一般纳税人税率17%,但是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3、刚注册的公司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可以等到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时候,转成一般纳税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一般纳税人。
一、认定条件不同:
1、主要从事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特指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100万以下的为小规模;
2、主要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年销售额180万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180万以下为小规模。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下的,商品流通企业年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反之,为一般纳税人。
二、帐务处理上区别
(一)在购买商品时,如果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两者处理存在不同
1、一般纳税人处理为
借 库存商品等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等
2、小规模纳税人为
借 库存商品等
贷 银行存款等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
(二)在销售商品时,采用的税率不同。
1、一般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三、税收管理规定的区别:
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可以作为当期进项税抵扣;计算方法为销项减进项。
2、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计算方法为销售额×征收率。
四、税率与征收率不同:
1、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税法还列举了5类适应13%低税率的货物,还有几项特殊业务按简易办法征收(参照小规模)。还有零税率应税劳务和货物。
2、小规模纳税人:商业小规模按4%征收率;商业以为小规模按6%,(免税的除外)。
何为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国税详解】 所谓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即应税服务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称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500万元)的纳税人。相关政策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一般纳税人标准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何为营改增一般纳税人【国税详解】 所谓营改增一般纳税人,即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500万元)的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以及新开业的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另外,此次营改增试点开始前,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应税服务营业额÷103%”超过500万元的纳税人也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未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即小规模纳税人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5号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以及新开业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试点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1.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2.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超过50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应当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如果某公司在北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后,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的不含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后,应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规定的相关程序,及时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超标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的纳税人。试点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为了帮助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快速适应小企业会计准则与营改增带来的变化,为企业创造效益,畅捷通会计家园举行了一系列的关于一般规模纳税人的专家视频讲座。在讲堂栏目中参加学习,财税专家为小规模纳税人解读当前政策。
[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区别之间的介绍]
★ 培养联系人考察记录
★ 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
★ 培养联系人意见简短评语
★ 入党联系人考察意见
★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联系人意见范文
★ 入党誓词介绍
★ 入党培养考察情况怎么写
★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
★ 入党培养人意见
15.如何处理教育和游戏之间关系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育;课程导入设计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育应用现状
游戏教育是一种互动式的体验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游戏设计将教学点合理地融入游戏环节和参与过程中,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和观看过程中掌握和学会知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心理的萌芽与发展阶段,个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游戏教育正吻合小学生的教育特点,某项调查研究也显示,仅有3.9%的学生不喜欢游戏教育,大多数小学生都对游戏教育抱着或多或少的热爱。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来看,游戏教育比重过低、游戏教育对象低龄化、游戏教育组织设计不合理以及教师对游戏教育的热情不高等问题都普遍存在,这些都阻碍了游戏教育的应用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和游戏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事实上,教育和游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是游戏的目的,游戏是教育的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为手段指引方向,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教师进行课堂游戏教学的初衷即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实现和承载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手段、是过程、是方法,是教师施行教育课程多样化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同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其他方式并无二致。
(二)教育和游戏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教育和游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最终目的和根本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从功能需求上讲,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了解认知客观世界、获得知识的需求,而游戏则是满足学生的天性需要,都是对人不同需求的实现和满足,是以人为本。从程序实现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从受教育主体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育目标和游戏方案,这也是以人为本。从最终结果上讲,教育和游戏必须关注个体在教育和游戏过程中的差异性,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在教育和游戏中的权益,这也是以人为本。
(三)教育和游戏都在不断发展和演化
主导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不断发展变化的,正是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和变化。时代和世界的改变影响了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对象同他们的父辈不再相同,对他们的成长期望和教育理解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推动和促使教育理念和游戏手段发生着变化。旧事物消失了,新事物涌现了,针对旧事物的方法并不再适合对新事物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演化和发展。同时,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对外接触过程中,心理日臻发展和成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点,这也使得教育和游戏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发展变化,由低龄化需求适应向高龄化需求适应发展。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应用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思想认识,加大游戏教育政策引导和扶持
教育和游戏不应是截然对立的两面,而是在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游戏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正契合小学生贪玩爱动、好奇尝鲜的心理特征。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性格发展入手,认真探索和研究小学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将注意力从学生的“分数”上向对保全和促进学生天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的需求的角度上转移,真真正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实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和理念。同时,教育部门在编制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合理增加游戏教育的教学比重,并给予相应配套保障,鼓励和引导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二)创新游戏设计,注重游戏教育软件开发和应用
游戏是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和心理的有效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特点。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贴合学生实际、并紧跟潮流趋势,通过新鲜有趣的游戏方式来带动课堂气氛。如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家来找茬”这一比较新颖有趣的游戏方式,将容易出错的字以找茬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们对常见错别字的区分和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使得电脑游戏教育不再遥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游戏教育软件市场的引导和开发,为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优秀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游戏教育软件。
(三)增强教师组织能力,建立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
学生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却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控制者,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游戏组织和控场能力的把控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多观看一些综艺节目、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能力培养和学习,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要明确好游戏规则,将游戏规则通过简单、浅显的语言向同学们讲清楚;二是控制游戏规模、选好游戏参与人员,既要保证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故意捣蛋”的行为;三是及时关注游戏过程中的学生行为倾向,引导和控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文明游戏、公平游戏。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起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游戏结束后及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关注游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职责就是“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游戏教育正是顺应学生天性发展需要的教育手段,它也应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以人为本,并最终帮助学生达成受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岚岚.基于情感策略的小学语文教育游戏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2]陈婷婷,张银,杨传达.教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
[3]单祖辉.论教育游戏中的体验式学习环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英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之间的区别】推荐阅读:
中国留学生对英国教育08-22
英国人教育顽皮的孩子10-31
英国大学的教育形式比较灵活07-10
英国早期教育12-19
柏拉图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区别06-09
刍议英国在职教师教育08-13
英国约克大学与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区别07-25
英国对外英语教学-教育专业介绍08-31
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和散文英国06-18
教育科研与教研的区别06-25